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运作模式的比较研究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运作模式的比较研究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运作模式的比较研究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运作模式的比较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运作模式的比较研究——以江苏武进区花卉

产业技术推广组织为例

姓名:孙云寿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种植业

指导教师:王德海

20040601

摘要

论文蘧霹:农韭按术推广缀织运律穰式静跑较研究;研究生:孙云寿:簿帮:董德海教授;专业:种植业领域;研究方向:农业推广与管理;学院:人文与发腱学院;申请学位时间:2004年4篾。

本文以躐苏武进隧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为例。对不同的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避作模式进彳亍比较研究,强的是j}堂不翘推广组织形式所导致豹不同绩效毂出评债,以摄娃l相应的对燕建议。

通过构建“制度寂排——推广行为——推广绩簸”分析框架,并借助于毕结构访谈、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对不同技术推广组织运作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论文的主要结论有:1)强燕的市场经济意识、巨大市场获群辊鑫、政府繇有力的撼动等是该区花卉产监技术推广组织多元化发展的内在动因。这些动因,使得筏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运作模式从单一政府主蜉型笈矮为敢瓣、枣场、混合等多释形式并存豹掇麓。

2)政府主导型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完成政府农业政策目标,依靠自上而下的等缀组织主甏提供产申技术培训、指导。尽镑其行政效率较赛,毽困难娃适应衷强靛霭求薅受到筵农的冷遇。

3)市场主导型的。公司+诧农”、“合作经济组织+花农”、“专北市场+张农”、垂盥一体他的花卉企业等技术推广组织,各自主要从利润最大化出发,程产前、产中、产艨进行的技术指导、虢务等,适癜了市场辩求,受至#花农的蒋造欢避。

4)政府与市场混合型的诧卉产业科技开发鞠区,在一定程度上既发挥了政府技术推广示澈戆秘缝,氇耱含了霾嚣企韭追求稠润懿瓣标。毽=者蟊标瓣簿突霉常影璃了技寒接广鹣效率。

论文最后指出,为提高花卉产业技术推广效率,促进花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江苏武进区花卉产业应该遴过提高市场主导型组织的逡撂效率、越薪蕊痔辩技示藏园区管理体剃、泼革政府基导藏农林技术推广站等手段,谶步建立起一个戳带场主导型为主、混合型和墩府主导溅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

荚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摊广组织,推广行为,制度安排,推广绩效

Abstract

Subject:AComparativeStudyonOperationalModelsofA。griculturalTechnologyExtensionOrganizations.Name:Sunyunshou.Adviser:ProfessorWangdehai.Specialty:CropCultivation.StudyDirection:Agriculturalextensionandmanagement.College:CollegeofHumanitiesandDevelopment.Applicationdate:April。2004.

TakingtheflowertechnologyextensionorganizationsofWujindistrictinJiangsuPmvinceItsanexample,thispaperdescribedthecharacteristicsofdifferomoperationalmodelsofextensionorganizationswithinflowerenterprise,evaluatedthedifferentperformancesbycomparisonandimpactstudyandfinallyputforwardrecommendationsaccordinglyforfurtherimprovement.Throughconstructingtheanalyticalframeworkof“InstitutionalArrangement--ExtensionBehaviorExtensionPerformance'’,carryingoutsemi?stzuctureinterview,casestudyandcomparisonanalysis,thispapercomparesandprobesintodifferentoperationalmodelsofTechniquesPopularizationOrgani丝tions.Themainconclusionsofthispaperareasfollows:

1)StrongMarketEconomyconseionsnesses,vastprofitableopportunities,forcefulpromotionby

governmentmthe

keyfactorsofinternalimpetusesin

diversifieddevelopmentofflowerenterpdse

extensionorganizations.TheseimpetusesmaketheoperationalmodelofflowerenterpdseTechnologyextensionorganizationschangedfromsinglegovernment-dominatedstyletothesituationthatdiversifiedorganizationscoexistincludinggovernment.1eading,market-orientedandmixedstyteorganizations.

2)Government-dominatedstyleorganizationisatraditionalextensionorganization.Inorderto

fulfilltheagriculturalpolicyobjectivessetbygovernment,government-dominatedAgriculturalTechnologyExtensionStationsrelyontheverticalhierarchicalorganizations,providingfarnlerswithtechnicaltrainingandguidanceonlylimitedinmediumproductionphase.Theoperationalmodelw豳notwelcomebyfarmerssincetheservicescam’tmeetfarmers’needsalthoughitshowedwithrelativelyhigherexecutiveefficiency.

3、Market-orientedstyletechnologyextensionorganizationssuchaS‘'Corporations+Flower

Producers'''‘'CooperativeOrganizations+FlowerProducers'’,“SpecialtyMarkets+FlowerProducers”and‘‘VerticalIntegratedFlowerEnterpriseTechologyExtensionOrganizations”,providedservicesbasedonthefarmerneedsandalsbaimedatobtainingmaximalprofitsfromtheservices.Theorganizationofferstechnicaltraining.practicalguidancetofarmersinmediumproductionbutalsoinpre—productionandpost-productiunphasesthatmeetingmarketdemands.anda∞welcomedbyflowerproducers,

4)ScienceandTechnologyEnterprisesDevelopmentBaseofflowerenterprisethatmixedwith

GovernmentleadingandmarketorientedoperationalmodelsinFlowerproduction.Ithastwoobjectives:oneofthemistolaytheroleofdemonstrationoftechnologytothepublicforcommonwealaffairsincertainextentandtheotheristoobtainthemaximalprofitfortheBase.However'theconflictbetweentwoobjectivesaffectstheefficiencyoftheflowertechnologyextension,

ItisrecommendedthatadiversifiedFlowerEnterpriseTechnologyExtensionOrganizationsSygemshouldbeestablishedatWujindistrictinJiangsuProvinceinwhichmarket-oriented

operationalmodelwillbethekeymodelandmixedstyleandgovernment-leadingstylemodelswillplayaccessorialrolesinthesystem.Inordertoimprovetheefficiencyoftheextensionsysteminflower

enterprisedevelopment,theoperationaleff石ciencyofmarket-orientedleadingsIyleorganizationsneed

tobeimproved;themanagementsystemofScienceandTechnologyEnterprisesDevelopmentBaseof

flowerenterpriseneedtobeinnovatedandthegovernment-leadingAgriculturalandForestTechnology

ExtensionStationsneedtobemformed.

Keywords:AgriculturalTechnologyExtension,ExtensionOrganization,ExtensionBehavior,

InstitutionalArrangement,ExtensionPerformance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程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碍的硪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剐加戬标注和致谢的遗方矫,论文中不包含英他人汪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或其它激育机构的学位溅证书嚣佼鲻进懿丰号瓣。与我一滗工俸豹圈恚瓣本礴究搿骰懿经{莓贡献驽己程论文孛俸了疆确的说明并表泳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孑习,时间:,一#中年莎月侈El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戆复露终窝磁袭,龛谗论文被套烫积氆阕,可以采用影印、续印或扫撬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中图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麟究生签名:导师签名阳,去孝嚣阕:≯。f7-年多蔗口FI

时阃;弘争年《窍};日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是每一个国家都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则有赖于农业技术的创新。农业技术的创新不仅指技术的发明,更包含技术的推广。如果说技术发明是一种创新,那么技术推广就是一种再创新。这是其对农业增长有所贡献必经的环节,没有推广,农业技术便无法真正进入生产过程,发挥作用。其重要性怎么评价也不过分。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其组织载体作用重大。

传统理论认为,农业技术绝大多数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因而,其推广主要应由政府主导。美国、日本等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政府主导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然而,随着经济学关于农业技术“私人产品”特性认识的增强,实践中,政府已经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法律手段来促进企业和农户投资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从而,农业发达国家,逐渐形成了政府、企业、农户加入的各种协会等多层次的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并各自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功能。

建国以来,我国曾形成了省、市、县、乡(镇)的四级政府主导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推广和普及种植业、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等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的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的“断奶、断粮”和“下放”等政策,严重地影响到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事业,政府行政主导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机制的生机活力大受影响,推广工作效率不断下降。

农业的市场化改革,使农户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传统政府主导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作为实现政府农业发展宏观目标的主要工具。已越来越不适应农户面对市场需求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形势。这样的背景下,农业企业、各种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等新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模式应运而生,并各自发挥着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作用。

江苏苏南历史上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其借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之先,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农业结构得到了不断调整与优化。武进区花卉产业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花卉优良品种及其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促进了该市这一产业的发展。无论是政府原有的技术推广部门,还是80年代中期起涌现出的以“公司+农户”型为主的农业企业。以及各种花卉专业技术协会,在其中都分别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做出各自的贡献。

然而,在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实践中,政府型推广组织与各种形式的市场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在其组织制度安排、推广技术的内容及其特性、推广行为与绩效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以该区花卉产业发展中的技术推广组织形态为例,以“产权结构——推广行为——推广绩效”为主线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特别是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不同推广组织形式所导致的不同绩效做出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是农业技术推广的理论研究和促进该区花卉产业技术推

广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以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为例来对不同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运作模式加以比较研究的。

1.1.2研究意义

从逻辑上不难理解,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模式的选择将有助于提升农业经济的竞争力,而农业经济的发展又可提升国家竞争力。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模式将有助于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从而为“三农”问题的解决,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组织制度保障。

通过构建“制度安排——行为特征——经济绩效”(scP)理论框架,应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比较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方面,以丰富农业技术推广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可为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提供有效的组织制度创新模式,并为相关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Warweinerfur(1967)和CarlSouwar(1969)等分别研究了更好的耕作方法和更好的动植物品种的推广是农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起源,从而强调了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YujiroHayami和VeernontRuttan(1971)研究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经营者受要索价格变化的影响和诱导,丽致力于寻求那些能够替代日益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技术选择过程,进而提出了农业发展的美国式机械技术进步和日本式生物技术进步两种典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在农业推广的组织载体研究方面,Theodore仉Schultz(1964)等基于农业技术较强的公共产品特性,认为政府部门是主要的组织形式。

我国对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周立达等,1993)。从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技术进步进而促进农业发展的角度研究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必要性,同时,认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建立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了可行性。

(2)通过对当今世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比较研究,从中得出对我国的启示(高启杰,1996:陈良玉、高启杰,2000)。在对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考察中,高启杰等总结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常规农业推广、培训和访问、大学组织、商品发展与生产、综合农业发展、综合乡村发展、农作系统开发、农民或生产者自我组织的服务等八种模式,并从中得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应通过项目推广、示范辐射、技术承包、技术与信息咨询服务、经营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同时,推广组织应是政府与市场主体相结合的模式,地区之闻也应有相应的推广工作思路。

(3)基于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以及农业技术的公共物品特性,认为农业技术推广中政府组织是不可或缺的(罗必良,1998)。罗必良认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的场所多数仍然是没有围墙的开放式作业,不能像工业和商业那样可以把自己的生产资料、工艺流程、生产成果锁起来进行封闭式保护,极易被人模仿和窃取,某些农业技术在推广中由于旁观者可以不支付费用而获得.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特性(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与外部性(私人成本与私人收益的不一致性),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不能单独由市场机制进行,政府要在很大程度上

承担这项事业。一

(4)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供给型农业推广组织的制度缺陷与创新机制的研究(王慧军,2001;周立群、曹利群,2001;周曙东、吴沛良等,2003)。王慧军认为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通过“行政+示范”的方法从事推广工作。缺乏应有的创新机制,从而推广的效率低下,因此,应从强化咨询服务、创建学习型推广组织、创建示范农场和高新技术园区等方面进行推广创新。周立群、曹利群则在对传统政府推广机构的效率缺陷的分析中研究了“农业科研院所+公司+农户”等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刨新对农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周曙东、吴沛良在分析了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建立市场为主导的多元化主体的推广组织体系。

(5)研究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技术推广的多元化需求诱导型组织模式及其运行机制(温思美,张东梅,2000;王树进,2003;查金祥、周三中,2003;国鲁来。2003;陈会英、周衍平等,2003;张占耕.2003)等。温思美、张东梅研究了不同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具有不同的功能;王树进、张占耕分别研究了市场导向型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的发展问题;查金祥、周三中提出了农业技术推广的自组织机制的功能;国鲁来研究了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制度创新:陈会英、周衍平等研究了农业科技型族群企业在技术推广中的功能与进一步发展问题。

国内外学者对农业技术推广及其组织模式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这构成了本研究的基础。但是,已有成果仍存在下列缺陷:

(1)宏观层面研究的多,微观层次的研究少,研究缺乏具体和针对性。

(2)不同制度安排下的农Ⅱt技术推广组织所表现出的推广绩效的差异,未受到学术界韵关注。

(3)缺乏一个有效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研究的一般理论与分析模型。

本论文试图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模式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推广组织模式开展比较研究。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运作模式比较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基本概念

1.农业技术

农业技术,根据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的定义-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和农用航空技术,农田水利、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农村供水、农村能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气象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也就是说,农业技术指应用于农业生产,包括运输、流通、加工、管理等相关产业和环节的一切智力产品。从学科角度看,农业技术可划分为生物、化学、建筑、机械、管理等;从技术形态来看,可划分为新鲜技术和物化技术,当然任何一种技术里都不单单包含信息或物质形态,这里的划分是一个粗略的划分;从技术的权属关系来看。可分为“公共技术”和“私人技术”。从本文的研究需要出发,我们将主要考虑的是农业技术的“公共”和。私人”产品特性。

2.农业技术推广

推广,是指推广工作者通过对推广对象的激励。帮助解决其面临的紧迫问题、激发他们的工作能力的过程(阿尔布列希特等著,1993)。通过推广工作者的工作,推广对象能更好地洞察到问题的所在,并从中确认某些可行的解决方案,获得激励以着手解决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目标。通过推广机构,那些未被开发的人力资源可以得到开发和利用。农业技术推广,则是通过有效的推广组织机构,借用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有效手段,将农业技术成果介绍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部过程的活动’(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1993)。它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的传播农业新技术的活动。其中包括运行主体、客体和受体,分别为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其中,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在推广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采取各种可能的行为追求自身利益目标的一切个人和组织。组织,包括企业、政府机构、自治组织等。行为主体同时也是利益主体。不同行为主体的利益目标是不同的,同一行为主体的利益目标又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经济利益目标,也包括政治利益目标、社会利益目标等。当然,不同行为主体对这些目标的偏好次序是不同的。

4.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在本文的研究中,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是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行为主体。具体包括农民、农林技术推广站、园艺花卉产业专业技术协会、园艺花卉生产合作社、园艺花卉设计工程公司以及各种涉及到的其他机构。同时,我们假定,各种经济行为主体都是具有“经济人”的属性和特

征。

组织具有明确的目的、任务和严密的结构以及规章制度。由此,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有如下特征:(1)有共同的目标函数;(2)有若同的制度规则:(3)组织的绩效取决于组织内各个成员的共同努力程度。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人们行为努力的结果。它不仅指的是以货币计量的收入,也包括个人或集团表达对现状满意程度的所有指标。如产出的增加、效率的改善、公平程度的提高、成本或交易费用的降低、激励水平的提高等,都可称之为绩效的改善(罗必良,1998)。

在组织中,~种被称为科层组织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类型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形态。这一结构中,最高权威逐级控制下层,经济决策由最高决策层作出;各级下层组织的构造和权利分布依据内部分工要求由上级决定和安排,强制、指令、规则和监督是科层组织运作的基本形式(胡汝银,1995)。我们认为,政府主导型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具有科层组织的特征。

5.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模式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模式是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行为主体的具体形式。在本文中,这些具体形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市场主导型的“公司+花农”、“专业市场+花农”、“合作经济组织+花农”、垂直一体化的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形式,以及政府和市场相结台的花卉产业科技园区。

2.1.2理论基础

1.农业技术扩散理论

农业技术扩散是一项农业技术从最初采用者或地区向外传播,扩散给更多的采用者或地区,使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普及的过程。当技术扩散是有计划、有组织、有制度地进行时.这种扩散就是推广。在这一过程中,推广主体、推广客体、推广受体是组成推广工作系统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推广主体是指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它是连接农业科研机构与推广受体的中介桥梁,是新的科技成果的携带者和传播者.是改变农民行为的促进者。推广客体是指农业科技成果。是已经研制、待推广的符合农民需要的科技成果。推广受体是指农业技术推广的目标对象,即农户,他们接受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中去产生现实的农业生产力。

在农业技术扩散过程中,只有当推广组织在有效的制度安排下,通过一定的形式将能够满足推广受体(农户)预期且标的推广客体(科技成果)提供给农户时。这种扩散才能取得对农业发展有效的推动作用。

2.组织制度变迁理论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诺斯(1996)、拉坦(1996)等认为组织制度变迁是组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既可理解为一种效益更高的组织形式或组织制度对另一组织形式制度的替代过程,也可理解为一种更为有效的制度的生产过程,还可理解为人和人之间的交易活动的制度结构的改善过程。不管如何理解,制度变迁总意味着“制度创立、变更随时问变化而打破的方式”(罗必良,2002)。

本文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讨论(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因。

(I)制度创新总是源于制度需求。制度安排之所以被创新,是因为在现有制度安排下无法实现潜在利益,从而行为者产生了对新的制度安排的需求。或者说创新者(行动集团)的预期收

益大于预期成本时,一项制度安排才可能被创新出来。这种预期收益主要来源于:规模经济的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降低交易费用;分担、减少风险:资本收益所得。

(2)制度变迁受制度供给状况的制约。制度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制度变迁通常要靠集体行动,难以避免内部成员的“搭便车”行为。由于制度创新者的个人收益少于社会收益,正式制度安排创新的密度和频度将少于整体的社会最佳量(林毅夫。1999)。制度供给除了受“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的限制外,还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约束:受制度环境的约束,如既定的宪法秩序;受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如习惯和意识形态{受制度供给成本的约束,如文化和社会科学知识的稀缺程度;新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成本。

可见,当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无法实现潜在的利益的时候,新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的创新就有了内在的需求{同时,当政府、农业企业、农户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市场经济意识增强时,一种新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模式就会随供给成本的降低而产生。

3.制度变迁与技术变迁互动理论

制度变迁与技术变迁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对于制度变迁与技术变迁的关系,诺斯认为,一方面制度变迁是由技术变迁变化所引起,另一方面无效率的制度会阻碍技术的发展,造成技术研究和技术扩散与推广的停滞,并且,一种制度一旦建立就会因。路径依赖”而具有一定的惯性。那么,到底是技术变化决定制度变迁,还是制度变迁决定技术变迁?二者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曾对二者的关系做过研究,他在‘制度高于技术)一文中提出制度高于技术,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安排是推动技术发展的力量,保证技术迅速发展的关键是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潜能的制度安排,而技术的重大突破对制度变迁有着深远的影响的感观点。铷度变迁促进技术进步的最典型例子是美国专利法的实施对技术发展的直接影响。如果没有专利法。现代技术不可能有这么快的发展(2002)。实际上,我们认为它们是互为影响的。有效率的制度会促进技术进步和扩散,而无效率的制度则反之。技术的不断变化也会推动制度变化以适应技术的变化。

在农业技术推广事业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效率的推广组织制度安排是农业技术有效扩散和普及的重要因素。

4.SCP理论

SCP理论指的是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中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经济绩效”研究方法。

产业组织理论是运用微观经济理论来分析企业、市场和行业相互关系的-I'-J学科。它是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所碰到垄断市场这一新市场结构难题时,为解决之,而由美国的张伯伦和英国的琼?罗宾逊在1933年所分别提出的,他们认为,市场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企业行为的变化,进而会影响到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随后,贝恿等系统地阐述了这一理论。s是指市场结构,包括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C是指企业行为,包括企业目标、战略和企业的各种竞争行为;P是指运行绩效,包括经济绩效、盈利率、技术进步率和增长率。产业组织理论中,SCP分析框架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从而市场结构通过企业行为这一环节决定了经济运行的绩效。

在本文中,我们借用上述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分析框架,来研究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结构——行为——绩效”的内在逻辑。

2.2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运作模式比较研究的分析框架

本文在利用农业技术扩散理论、组织制度变迁理论以及制度变迁与技术变迁互动关系理论系统考察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借用上述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分析框架来研究农业技术扩散组织模式的多样性及其各自的运行绩效。我们将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结构界定为一定的产权制度安排(如,公共产权,私人产权等),各种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推广的内容和方法等)为其行为选择,各种推广指标(经济效益,农户对其的认可程度等)为其绩效。根据SCP分析框架,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产权制度安排必然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所进行推广活动的努力程度,进而影响到推广工作的绩效。

由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殊性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农业技术与工业技术的差异性,农业技术带有很强的公共产品特性,同时,农业技术推广与研究具有分离性。因此,一方面,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与研究组织具有分离性:另一方面,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叉离不开政府的作用,这就带来了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多样性。

根据上述分析框架,论文以江苏武进区花卉产业推广组织为例,分析不同的推广组织模式的产权结构安排,以及这种不同安排下的推广行为与活动,并比较各种推广活动的绩效,以期找出

厂甘

不同推广组织制度安排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具体思路如图2.1所示。

圈2-1论文的基本框架

2.2.1研究目标

利用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根据农业技术扩散组织分析的“制度安排一行为特征——经济绩效”(SCP)理论框架,对武进区花卉产业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安排开展实证研究。通过考察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的变迁过程,对武进区花卉产业不同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产权结构、行为特征以及相应的经济绩效分析,寻求该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制度创新机制,尤其是构建该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的政策保障体系。

2.2.2研究内容

论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的研究主题。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界定论文所涉及的农业技术、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模式等主要概念;回顾与论文研究有关的农业技术扩散、组织制度变迁、制度变迁与技术变迁互动、产业组织中的SCP等理论;提出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模式比较研究的“制度安排——推广行为——推广绩效”的分析框架;概述论文研究的定性、实证、比较、案例分析方法。

第三章,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变迁及其动因。对武进区花卉产业发展进行概述:研究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变迁的过程;剖析该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各种驱动因素。

第四章,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运作模式的比较研究。利用第二章所构建的“制度安排——推广行为——推广绩效”分析框架分别对该区政府主导型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市场需求主导型(合同或契约、专业市场、合作经济组织、垂直一体化)花卉技术推广组织、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花卉科技示范园区等的制度安排、推广行为以及制度效率进行理论分析与比较;并运用半结构访谈等调查方法进行实证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根据第四章的比较分析,得出论文的基本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的主要政策建议。

2.2.3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理论,通过逻辑推理、纵横向比较、案例研究、实证分析、半结构访谈等方法,系统考察现有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运行绩效,有效推广组织模式的创新机理、模式及其政策保障。

具体而言,本项目沿着理论研究一实证研究一一对策研究三个层次依次展开,在以现代经济学与管理学前沿理论与方法为框架,以适应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实践的研究结论为立足点,以制度分析为主线,研究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基本制度安排及其绩效、制度创新的形式与途径,从而确定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基本制度形式。研究方法坚持实证与规范相结合,具体包括: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1)定性分析:

以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相结合,以制度为主线,将交易成本分析方法、产权分析方法相结合.来研究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制度与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

(2)实证分析:

设计不同技术推J1‘组织的制度安排、推广行为等的调查问卷,利用参与式评估方法中的半结构访谈,如关键知情人访谈、小组专题访谈,并借助于PRA工具,来进行比较研究。

(3)比较分析:

采取比较分析方法对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变迁进行考察。以把握其动态轨迹与路径。

(4)案例分析:

注重从案例分析中发现理论与检验理论。

第三章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的变迁及其动因3.1武进区花卉产业发展概况

武进区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西北部,沪宁铁路中段:北濒长江,南临太湖,西衔涌湖,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武进区花木栽培历史源远流长。六十年代出现了以育梨、桃果苗为主的私人育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区利用区位优势、资源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花木种植、园林建筑和销售一条龙商品生产,花木产业成为全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产业。其发展的主要态势有:

3.1.1种植面积增加

该区花卉产业起源于七十年代末,兴起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发展于九十年代末。最近三年来,该区花卉苗木的种植面积每年都以25%2E右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区现有花木面积11.2万亩,占全区农田面积比例的29.5%。其中.花卉1.24万亩,苗木7.57万亩,盆景0.27万亩,草坪2.12万亩(含设施栽培面积0.66万亩)。年产花木1.6亿株,盆景60万盆,草坪2000万平方米,鲜切花400万支,花木经纪人6000多人,从业农户3万多户。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花木种植的专业化程度也日益提高。全区共有花卉、苗木、盆景、草坪种植专业村45个,10亩以上种植专业户5129户。花木年产值超10万元的1583户,超50万元的251户,超100万元的50户。~乡一色、一村一品的产业化生产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如东安镇草坪面积已达l万亩。占承包耕地的40%。

3.1.2产业规模扩大

该区在花卉种植得到发展的同时,还围绕花木这一主导产业,延伸发展与之相关的配套产业,拉长了产业链,促进了当地二三产业的发展。一是园林建筑业逐步成为优势产业。现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建筑公司20家、园林建筑设计室36个。业务遍布全国各地,并具备了承接上亿元工程的能力。同时,依托园林建设,还延伸发展了雕塑、古玩、赏石、装饰、瓷器、园林用具等十余个新兴产业。二是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力。三是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3.1.3市场流通活跃

该区花卉销售中,农民经纪人、花卉市场、园林建筑公司三分天下,各展其长。2003年底,该区花卉产业销售收入的10亿元中,花木经纪人、花木市场、园林建筑公司销售额分别占到l/3(均包括销售的外地花木)。目前6000余名花木经纪人活跃于全国26个省市,同时,该区还逐步形成了常漂线、奔h线、长虹路“两线一路”的数十里花木走廊。1999年,夏溪镇、嘉泽镇分别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全国重点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夏溪花木市场(华夏花木城)被确定为“全国最大花木市场”、“江苏省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市

场现已成为华东地区13个省市的花卉苗术集散交易中心和最大的苗木专业批发市场,2003年市场交易额突破了15个亿。

可见,花木这一武进区传统优势项目,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并逐步向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区域一体化方向发展。

武进区花卉产业的发展的成功,离不开该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发育与完善所起的作用。

3.2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的变迁

通过多年来的发展,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正由传统的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单一农业技术推广站逐步变为政府主导、市场需求主导、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等多元化、多层次的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模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明确指出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重要作用。在武进区花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安排已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供给型农林技术推广机构,与各种市场需求型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以及政府供给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的混合型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等多种模式的推广组织体系。其发展变迁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3.2.1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变迁的过程

1.花卉产业组织的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后期。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武进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和管理体制也像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沿袭的是人民公社的组织制度安排。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也是政府供给型(政府将各种科研机构的已有花卉新品种等技术成果直接提供给花卉产业生产经营者)为主导。这一推广组织制度主要从事传统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过程中的良种的培育、农药和化肥等农资使用、以及栽培和田间管理等的技术指导。在“以粮为纲”思想指导下,农业就是种植业,种植业就是粮棉油等的生产。从而。武迸区农业和农村结构也就成为单一的粮食作物的生产。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南(包括武进区)得改革开放之先,依靠邻近上海雄厚工业基础的优势和自身超前的市场经济意识,利用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社队企业办起了面对市场的乡镇企业。在寻求乡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原料供给和产品销路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外部市场潜在的花卉产品需求机会和利益。因而,这些供销人员将外部市场所需要的树种和花卉品种栽培技术带回自己的自留地在体制外进行种养,带动了这一地区的花卉产业的生产和销售。这些花卉产业技术推广人员就是花农经纪人的前身。当政府看到花农从中获益后。在充分考虑政府和花农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利用行政资源办起了苏南第一个花卉农贸市场——“夏溪农贸市场”,以政府办市场的形式来促进该区花卉产业的生产经营,并通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这一行政组织帮助进行花卉产业技术的推广。这些,有效推动了武进区花卉产业的发展。因此,由花卉产业供销员到花卉农贸市场的诞生是这一阶段花卉产业技术推广中介演变的特征。

2.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改革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改革全面推开。家瞳联产承包责

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在花卉产业产品具有比传统种植业产品更多的比较利益的驱使下,利用已有的花卉产业生产经营的资源、技术和人力资本优势,武进区花卉产业迅速发展。花卉产业的扩展离不开技术推广组织的支撑。这一背景下,武进区大量的花卉产业经济人队伍迅速扩大,他们从外部市场不断引进市场需求量高的各种花卉品种,并把栽插、培养、修剪、销售等知识和技能带回本地。同时,政府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要求,不断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花卉产业的发展形势。政府将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改造为各级农林技术推广站.并赋予这一政府供给型的技术推广组织从事花卉产业整体技术推广的功能。

1985年开始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所实行的推广和经营相结合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农村市场体制改革的要求,但是。推广事业单位的“断奶、断粮”政策,使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单位的推广功能受到很大的影响。县(区)、乡镇两级推广机构遭到严重破坏。这对该区的花卉产业技术推广工作造成困难。

3.从单一政府推广组织向政府推广组织与多元化市场为主导型的技术推广组织同时并存的阶段转变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农业结构调整进入新的层次和水平,武进区花卉产业生产经营也进入了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安排也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政府供给型的推广组织制度安排不断改革其服务方式和内容,使其更适应花卉产业发展的要求。同时,花卉专业技术协会、花卉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花农专业合作社、花卉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各种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安排不断涌现。调查表明,目前民营和半民营的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已达50多个,它们和政府部门的农林技术推广站既相互配合,同时更相互补充与替代,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技术推广功能。并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多元化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

3.2.2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变迁的动因

1.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创新的需求诱因

需求诱因是指各种市场机会所导致的潜在利益对组织制度创新的需求诱导因素。改革开放所释放出来的辐射和扩散效应为地处苏南的武进区花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会。正是这些潜在的市场机会可能带来的收益成了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创新的直接诱因。潜在的市场机会来源于:

(1)乡镇企业供销人员发现的外部市场机会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的70年代中后期,苏南传统体制下的社队企业发展演变为乡镇企业的过程中,乡镇企业的供销人员为了寻求其产品的原料供给和市场销路,走上了闯荡市场的道路。他们在为企业跑市场的同时,发现了花卉苗木有着很好的市场需求前景和比传统种植业农产品更高的盈利机会。在这一市场机会的诱导下,他们把外部市场具有的苗木及其生产技术带回到武进区的夏溪和成章等地进行移植。最初,是这些供销员(现今的花卉产业产品技术推广示范户)自己在自家的自留地上栽插培育,并将长成的苗木拿到市场上去销售。其收益是传统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收益的几倍甚至是十多倍。在这样的示范带动下,周围乡镇的农民相继前来学习和试植。

花卉产业技术得以迅速扩散,花卉产业生产经营也得以快速发展。

(2)城市化进程和生活水平提升对花卉产品需求的急剧上升带来的市场机会

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有更多的城市绿地和树木面积的覆盏。同时,随着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随之变化,人们对园艺花卉类产品的需求也不断上升,这增加了花卉产业产品的经济价值,从而为花卉产业的技术推广组织制度围绕市场而发育和创新产生了强大的需求动力。

2.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创新的外部影响因素

组织制度创新的需求一旦产生,新的推广组织制度能否最终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影响组织制度“生产供给”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有:

(1)制度环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制后,农村土地制度并没有随之改变,而仍然继续继承了原有的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性质。这一制度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中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也仍然执行着重要的技术推广职能(提供种苗、农药、化肥和生产经营过程的技术指导等推广工作)。

(2)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影响

武进区地处东南沿海开放地带。这里历史上就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意识,商业文明相对发达。人们富于怠q新和冒险精神。又是改革开放乡镇企业的发源地,更有改革开放之先锋的称号。他们崇尚“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的理念。着眼于务实、创新,善于抢抓市场机遇,以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这种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大大地降低了各种市场需求主导型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创新的成本,进而促进了各种“公司+农户”、“专业市场+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多种模式的技术推广组织的发育。

(3)政府推动

对于~个民族的经济增长而言,比一般性的文化更为重要的或许是政府的政策。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不是在明智政府的积极刺激下取得经济进步的。

政府在正式或非正式两个方面推动着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的创新,正式方面的推动主要是指政府的政策。而非正式的制度性因素则包括政府的政策偏好,政策安排的习惯以及政府人员的素质等,有人也称之为政府文化(温思美,2003)。

武进区政府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善于将上级给予的政策与当地的实际和群众的需求紧密结合。从而具有强大的动员力和凝聚力。武进区政府文化的这种组织动员能力所形成的政策环境,直接推动了各种形式的市场需求型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以及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的混合型推广组织的形成。

3.3小结

本章的分析表明,武进区花卉产业种植面积增加、产业规模扩大、花卉市场流通活跃,这些都得益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的不断发展和发挥作用。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经由了最初的供销人员到花卉市场、政府主导型的单一花卉技术推,“站向多元化的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发展的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外部市场机会的发现、城市化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花卉产品的需求上

升、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商业文化等意识形态、政府的推动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化发展的态势。

第四章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运作模式的比较分析4.1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比较分析标准的确立

在理论基础的分析中,我们曾论述到,制度变迁与技术变迁存在互动关系,而且.有效的组织制度安排有利于技术的创新与变迁,也即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制度安排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这里我们遵循理论分析框架中的“产权结构——技术推广行为——技术推广绩效”的SCP分析框架来对武进区不同的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模式中的制度安排与推广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

根据SCP分析框架,我们将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的产权结构界定为一定的产权制度安捧,认为一定的花卉组织制度安排不仅决定了推广组织成员从事技术推广活动的努力程度,而且影响到技术推广活动的方式、内容,也关系到技术受体对其采纳的行为,进而影响到推广工作的绩效。比较研究中,我们沿着“制度安排——推广行为——效率特征”的逻辑思路进行。

(1)制度安排

制度安排是指约束特定行为模式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范,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台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安排。我们将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制度安排规定为花卉产业的组织内部推广主体和推广受体之间在技术推广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结构。

(2)推广行为

为本文的研究需要,我们把推广行为界定为推广组织主体在从事技术推广活动中的推广目标、方式、内容。

(3)效率特征

主要是一定组织制度安排下,技术推广组织所从事推广工作的制度优势和制度缺陷。如经济和社会效益、花农对其的认可程度或选择的比率、推广成本等。

4.2不同类型的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模式

这里我们主要研究政府主导型的农林技术推广站,市场需求主导型的“公司+农户”、“专业市场+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垂直一体化的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花卉产业科技园区,通过比较,总结这些组织模式的不同功能与差异。

4.2.1政府供给主导型的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组织模式

武进区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农林技术推广站”,它的主要特征是利用政府的行政等级组织体系自上而下的向花农提供政府研究部门或高等院校已有花卉新品种和技术,并动用行政资源进行技术培训和服务的一种组织形式,因此本文将其称之为“政府供给主导型”的花卉技术推广组织。

1.农林技术推广站的制度安排的花卉技术推广组织

农业技术推广学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农业技术推广学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的总称。 2、农业推广沟通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3、农业推广项目是农业推广计划的具体体现,按项目进行农业推广的计划管理,是推广计划得到落实的保证措施之一,是农业推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推广度是反映单项技术推广程度的一个指标,指实际推广规模占应推广规模的百分比。 5、推广项目的产投比是指实施某一农业推广项目的总产出的产值与总投入费用之间的比例,它是评估项目实施实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简答题: 1、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素。 包括:(1)转化主体;(2)转化课题;(3)转化受体。 2、农业推广组织的管理要遵循哪些原则? ①目标性原则②层次性原则③协调性原则④整体性原则⑤能动性原则⑥封闭性原则 3、简述目前世界上农业推广方式。 目前世界上农业推广方式有:①一般推广方式②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③培训和访问推广方式④群众性推广方式⑤项目推广方式⑥农业系统开发推广方式⑦费用共担(分摊)推广方式⑧教育机构推广方式

三、论述题: 1、注重农业推广信息的服务实效,当前应当着重研究解决哪些问题? ㈠多维服务 政策、经济、科技、市场、价格以及乡情民意信息,不仅是各级领导决策的需要,而且也是各类经济组织、科研单位以及农民家庭经营的迫切需要;它不仅是农业部门本身的需要,而且也是各地区、各部门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农业信息服务对象上,应由定向服务转向多维服务。 ㈡特色服务 农业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种行业,所涉及的学科多种多样,所以提供信息服务也应因地制宜,切忌一般化。要找准位置,认清目标,发挥优势,搞出特色。要反对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做法,把过去一般化服务提高到具有本部门本专业信息个性的特色服务上来。 ㈢开放服务 市场经济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开放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是资源的财富。为了适应新体制的需要,加强对农业、农民、农村服务,就是迅速改变过去的各自分割、封闭状态,加强信息交流,尽可能向基层开放,向农民开放,向社会开放。 ㈣高效高质服务 目前农业信息最大的弱点是:编发少、传递慢、效率低。然而信息服务的基本要求就在于快速、高效。要做到高质量服务,就要有高素质。与此同时,加速信息传递自动化建设,从而使农业信息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为什么要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评价及其意义? 完成一项推广工作应及时评价和判断该项工作哪些方面是有效率或高效率的,哪些方面是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以便总结过去,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明确不足,展望未来,做出决策,以利再战。具体来讲,对推广工作的评价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⑴评价可以评定农业推广工作完成的程度,测算其取得的效益大小,如推广人员作用发挥的程度、完成任务的情况、推广机构内部各子系统工作协调的状况,以及整个机构发挥整体功能的大小,推广工作方式、方法使用正确程度等。 ⑵评价可以透视整个推广工作中的问题和成绩,有哪些教训与经验,达到扬长避短和存优去劣的目的,以利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推广工作效率和效果。

2016年度基层农技技术推广体系项目示范户满意度调查表

2016年度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 2016年度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满意度调查表 日期:乡镇:姓名(签字):首先感谢您对2016年度计策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项目工作的监督和支持,请您对本部门2016年度工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您对技术指导员的服务态度感到满意吗?() A、很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二、您认为技术指导员在技术指导的及时性方面做得如何?() A、很及时 B、及时 C、不太及时 D、很不及时 三、您认为技术指导员在技术指导的准确性方面做得如何?() A、很准确 B、准确 C、不太准确 D、很不准确 四、您是否信任技术指导员的工作?() A、很信任 B、信任 C、不太信任 D、很不信任 五、您认为技术指导员的整体素质如何?() A、很好 B、好 C、一般 D、有很大提升空间 六、您认为我们的工作效能、专业知识如何,是否能够满足您对发展养殖业的要求?() A、能满足 B、基本满足 C、不太满足 D、不能满足 七、本项目确定的主导品种是否符合您发展畜牧养殖的实际?() A、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太符合 D、不符合 八、本项目的主推技术(推广的使用教材、养殖技术明白纸),对您的帮助有多大?() A、很大 B、大 C、一般 D、无帮助 九、您对我们开展的示范户的培育工作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不太满意 D、不满意 十、在我们项目支持下,您在发展养殖业上,增产、增收效果是否显著? A、显著 B、较显著 C、不太显著 D、不显著 请您对上述十项及其他您认为我们工作有待提高的方面给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计划总结

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县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2015年,我县按照国发[2006]30号、川府发[2007]11号、农办财[2015]63号和川农业[2015]109号文件要求,继续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县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我县进一步构建了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了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农技人员竞聘上岗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知识更新制度、多元化推广制度等;完善了“专家组+试验示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机制,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农技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1、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设置情况 县农业局为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不断调整部机构设置,目前全局有农业局机关、农技推广中心、农村经营管理总站、农村能源管理局、植保植检站、农机监理站、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隆昌县分校、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站、农情信息站10个编制部门,有编制123人,实有职工13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3人。 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在整合已有事业机构的基础上,按相近专业综合设置农业服务中心,中心设农技、水利、林业、农机等岗位,全县19个乡镇共有农技编制72人,实有职工人数74人,专业技术人员47人。 2、经营性农技服务组织情况 随着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的分离,多元化的农业技术

服务体系逐步产生。我县形成了以隆昌县金星种业公司、隆昌县农业科技服务、隆昌县农资公司为龙头,县城、乡镇场镇、村、社设经营点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营利性经营网点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经营服务和农业技术咨询。农业局相关股站负责对农资产品质量的监管。全县有经营性服务人员近900人,农资经营网点480个。 3、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情况 我县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8个,其中种植业46个,畜牧业40个,林业20个,渔业8个,服务业13个,其它1个,有种植业会员2000余人,会员打破地域限制,形成了跨地区、多层次的会员网络。 (二)产业分布情况 隆昌县幅员面积794平方公里,辖16个镇2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365个行政村和46个社区,全县总人口78.01万,其中农业人口59.82万,现有耕地面积39.69万亩。主要产业分布情况为:水稻中稻种植面积31.3万亩,总产163083吨,分布于全县19个乡镇(街道)。玉米播种面积8.2万亩,总产29724吨,以响石、黄家、界市等乡镇为主。大豆播种面积5.1万亩,总产7202吨,以桂花井、黄家、迎祥、界市等乡镇为主。水果面积4.71万亩,产量3.35万吨,以龙市、迎祥、普润、金鹅、古湖等乡镇为主。蔬菜种植面积20.5万亩,产量29.5万吨,以胡家、古湖街道办、石燕桥、云顶等乡镇为主。

农业技术推广总结

农业技术推广总结(一) 2010年个人工作总结 于洪波 今年来,本人按照县农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本人做为一名农技站科技指导员,牢固树立服务宗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紧紧围绕“粮食增产、结构调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技术指导单位的正确领导、指导下,在同事和科技示范户的大力支持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组织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开展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后,积极参加了县农委组织的各期培训学习,全面学习了棉花、小麦、玉米等有关知识,更新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指导示范户的服务能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测土配方施肥是农业科技推广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机制创新,为争取社会各界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更多地了解和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程,采取广播、电视、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宣传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宣传农业科技示范县的政策,宣传面向市场的现代农 业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工作方面。 农业科技推广在我县以棉花、小麦、玉米种植业为主,科技示范户理所当然的要有一定的种植水平,同时要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够将先进的农业科技在周边群众中推广开来。农业部在2008年度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给于我县,2009年至2012年我县被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续建县,2010年按照自治区土肥站签订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合同完成了3414试验和肥效试验各10个,2009年9月在海楼乡、红旗镇、英买力镇等乡镇场棉花地取土样800个、分析化验10400项次。采集3414试验植株样175个,化验525项次。通过试验我站建立施肥体系2个,利用各乡镇巴扎天宣传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宣传册5000余份、满意调查表100份、同时我站又争取秸秆还田项目,在托依堡镇、海楼乡等5个乡镇场做秸秆还田试验5个。我站在9月地区、自治区顺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和秸秆还田项目验收,得到了上级部门领导肯定和认可。本人在各乡镇选择10户素质较高面积大作为科技示范户。对10户示范户进行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各农户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摸清当地耕作制度,并

农技推广体系革新方案【最新版】

精选农技推广体系革新方案 为切实实施好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县项目,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和省农委、省财政厅文件要求和会议精神,特制定此方案。 一、项目实施年度目标 1、体系改革目标。结合推进乡镇综合改革,进一步理顺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完成定编定员定岗工作,人员及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完善的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全面推进新“五有”镇农技推广中心建设,积极探索“一村一名农技指导员”机制,充分发挥农业企业、行业协会、农民经纪难人参与农技服务的积极性,初步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创新推广服务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效果。 2、示范建设目标。在全市围绕瓜菜、棉花和家禽3个产业,优选100名农业技术指导员,培育10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带动XX0个种养农户,推广15个主导品种和14项主推技术,建立10个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培训、指导、示范、推广等手段,确保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到位率达到95%以上,示范户的农业综合生产成本比面上降低15%以上或收入比非示范户提高10%以上。 3、工作创新目标。按照“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服务高效”的原则,推行以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农技服务制度,要求每名技术指导员围绕主导产业挂钩一个村,负责挂钩村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重点培育1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通过开展“科技进农户、农户进组织、产品进品牌、品牌进市场”的“四进”活动,切

实推进市镇两级农技服务人员挂钩基层、服务产业、服务农民的“五个一”服务活动,努力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零距离服务,构建政府组织推动,市场机制牵动,推广机构带动,农业企业和社会服务组织参与,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传播网络,为基层培养一批技术精、服务好、留得住的农技推广人员。 二、项目实施主要内容 1、完善体系改革。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已推进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规范内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公益性职能,分离经营性职能,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制,强化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技术人员水平,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明确市镇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建立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和服务对象三方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农技人员职称聘用、工资兑现、业务培训等挂钩,在全市实行农技推广多元化,鼓励和支持科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农技推广服务。 2、确定主导产业。全市重点突出瓜菜、棉花和家禽3个产业,做好技术推广工作。 3、筛选主导品种。西瓜主要推广早春红玉、小兰、京阑、842 4、京欣2号,青椒示范应用中农3号、大果168、墨秀等一批丰产性好、抗病性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棉花推广科棉3号、科棉6号;家禽主要以海兰、新罗曼等良种蛋禽为主。 4、优选主推技术。全市围绕瓜菜、棉花和家禽3大产业,重点推广14项先进实用技术。瓜菜上重点推广工厂化育苗供苗、穴盘轻基质

农技推广体系构建方案

农技推广体系构建方案 为解决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保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3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构建起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与市乡机构改革相衔接,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三、主要内容 ㈠强化公益性职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监督;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作物苗情监测、土壤测试;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检测、检疫和强制检验;在农民中开展技术培训,宣传贯彻农业法律、法规,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供销信息和其它信息服务;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 ㈡理顺管理体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机构性质不变,管理体制由委托制改为派驻制,属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其人、财、物、事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人员统一聘用、统一调配。以钱养事经费直接拨付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考核情况发放。在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工作考核、人员调配、考评和晋升等方面实行市乡双重管理,以市管理为主。 ㈢实行人员聘用管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择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聘期3年。参加竞聘上岗的人员必须具备竞聘岗位相应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取得国家农业中级执业资格以上证书。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原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够的可面向社会招聘。对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农技人员原则上不再聘用,确因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摘要: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也逐渐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极为重要力量,它支撑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支撑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为五级,包括有中央、省、市、县、乡,有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农机化推广服务、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等农业机构.其中,县、乡2级的农业推广部门是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的最基层最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组织结构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领导力量,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未来的主导力量,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则是我国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的新生力量.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很大的进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也有着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种推广管理体制靠行政方式管理,依照计划模式运行,推广工作缺乏协调和配合,各地区、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合作性、协调性,各自为政,致使农业技术的推广责任不够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管理不到位,致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指导跟不上,技术推广工作不能很好的普及到农村的基层,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传播和转化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地方机制的改革,我国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管理的方法不到位 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是为基层农业劳动者服务,增加其农业文化知识,从而使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考虑到基层农民的需求和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真正做到以农民为本.可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大多都采用行政化的推广方法,多由政府来决定要推广的项目,自上而下,逐级下达,对各部门形成一定的强制作用,而没有考虑到基层农民的接受能力以及现阶段的农业技术需求,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不能真真切实的做到为农民服务,也使农业科技成果不能更快更好地得到转化. 3.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结构安排不够合理,技术人员的知识存在一定局限性,对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也不够到位.据统计,我国地级以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中级

2019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20XX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汇 报 **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县人民政府 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调动农村科技力量,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文件精神,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个以县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以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为基础,以农科示范户、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各类专业合作社和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科服务网络。目前,全县有农技推广人员626人,其中县级119人,镇级107人,村级和其他民间组织400人,有科技示范户1000户。全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优质率达到85%;全县每年推广病、虫、草、鼠、螺害综合防治技术面积40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稻草覆盖、秸杆回田面积35万亩。1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47.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32元,农业科技贡献率由18年的35%上升到目前的52%。 一、基本情况 **县是一个农业县,全县辖13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和2个旅游度假区;全县陆地面积35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56万亩,海域面

积32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9.4万,其中农业人口54万。农业资源丰富,粮食、水果、蔬菜、水产、牧业、林业是**农村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 (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 1、镇级农技推广机构情况。18年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后,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经营管理站、水产技术站、农机技术推广站等站所合并成农业服务中心,隶属各镇领导和管理,全县共核定事业编制171名,人员经费主要由乡镇自行解决。目前,全县设有镇级农业服务中心14个,农技推广人员107人,其中纳入编制的80人。在编人员中,具有本专业学历的38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38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37人)。从学历状况看,大专以上学历有10人,中专、高中学历以下学历28人;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15人,36岁至49岁15人,50岁以上8人。农技推广组织经费状况,14个镇农业服务中心每年经费19.4万元,平均每个镇1.39万元,包括办公经费、技术业务经费等等。 2、县级农技推广机构情况。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包括县农技推广中心、良种繁育场、农科所、植保站、检测站、土肥站、技术推广中心站。定编人员52人,实有人数96人,其中农业技术推广中心62人(含植保、检测、土肥、技术站),农科所24人,良种繁育场10人。在编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8人,大专学历11人,中专(高中)学历19人;年龄35岁以下13人,36岁至49岁29人,50岁以上10人;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44人,其中具备本专业学历的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范文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范文 下面是作者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作者工作总结栏目。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一】自参加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技术指导员工作以来,我感到无比荣耀的同时,也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两年多来,我始终把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增效作为检测我工作成绩的标准,把推动我县农业现代化建设,让农民尽快致富奔小康作为工作的目标,在师宗县农业局的正确指导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提升农民学种田水平,做好农村科技培训和公益性技术指导工作,负责竹基镇上补召村10户示范户的玉米产业指导工作。作者精心整理通过近一年来的工作,我深深的体会到技术推广人员是改变农民生产行为的促进者,是农业技术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只有将新政策、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及时运用于农业生产中,使之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彻底的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解决农民最需要的技术问题,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较圆满地完成了技术指导工作。现谈几点工作体会。 一、全面了解科技示范户基本情况,明了示范户需求,为今后更好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项目的实施是党中央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对示范户进行物化补贴和技术培训,密切了政府农业部门与农民朋友的关系,农业技术指导员深入农户田间指导农民运用新技术,充

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代表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作用,融洽了干群关系,党群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切实摸清10个科技示范户的基本情况,和示范户全面对接工作,掌握科技示范户的人口、劳力、耕地面积、生产状况等,为10个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档案,每户一本《科技示范户手册》。二是逐户走访科技示范户,宣传项目内容,了解示范户需求,开展现场技术服务,解决示范户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三是积极主动联系群众,与科技示范户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有效加以解决。如在示范户陈所金带领下玉米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将原种密度提高10%-15%,但是由于充分利用边际效用和改变田间小气候,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玉米长势非常好,产量大幅度提高。 二、增强了农业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农技人员工作作风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科技入户工程明确了农技人员工作职责和目标要求,农技人员公益性职能充分得到了发挥,学有所用,增添了农技人员学农、爱农、为农服务的自豪感,强化了广大农技人员立足本职,加强学习,更好地服务农民的意识。同时,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了农技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学习制度,强化了监管,有效保证了农技人员入户工作时间和效率,农技人员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精神状态有了明显好转。 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和活动,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条件和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不断深入,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需求多样化,生产与发展等多种挑战。新时期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一是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努力实现技术推广服务多元化;三是充分利用宣传文化教育阵地,加强对农民技能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农技推广服务是实施科教兴农重要战略的载体,必须强化公益性职能,构建精干高效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大改革力度,放活经营性农技服务,改善农技推广条件,提高服务效率,转变干部作风,踏实为民服务。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时期。农产品供求关系,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和转移动因,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与国民经济的依赖程度,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以及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重大变化,既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气象和新机遇,也带来了不少的新课题,新的挑战,对农业科技推广提出了新目标和新任务。 农技推广服务,无论是在传统农业发展阶段,还是在现代农业建设阶段,都是一项推动农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非常重要且富有成效的公益事业,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及2004年中央1号文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科技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大事,因此,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以县农技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农技站为纽带,以其它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以村组科技示范为基础,上下

简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简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摘要: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同时也是联系科研、教育以及生产的纽带,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生产能力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那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基层农技人员就要顺应形势,实现自身价值,以下本文笔者经过广泛调研,并针对目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以期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供合理化的建设意见。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存在问题;对策近些年来,各项强农惠农项目的实施使农业发展出现了历史性的新局面,全镇农技推广部门为推广普及新技术、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农业发展新的形势与要求,新的问题也日趋凸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执法力度不够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一些法律法规与文件明文规定的一些政策措施没有得到较好落实。如在农技站的建设上、管理体制

上及乡镇农技员的工资报酬问题上等等均没有依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2、经费投入不足,服务职能弱化 从调研情况来看,各农业综合服务站靠财政拨付的人头办公经费仅能维持日常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必要的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只能停留到面上,根本到不了农民手中,工作表面化,形式化以及服务职能严重弱化。甚至有的乡镇政府给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制定创收任务,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开展得不到重视,致使乡镇农技推广工作脱离了服务主题。 3、乡镇农技员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有些乡镇农技站的开拓精神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也比较严重,没有很好地把技术服务、经营服务和当地的主导产业结合起来。还有的农技站的同志只想经营服务,忽视技术服务,也有的农技站的同志的知识老化,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农民对新技术的需要 4、乡镇农技站的管理体制不顺 有些乡镇农技站以乡镇党委政府管理为主,把农技员作为乡镇干部使用,农技员成为乡镇的财税征收员、尾欠清收员及计划生育工作队员与驻村工作队员 等;有的乡镇农技站的人事、物业由县区农业局管理,财务与业务由乡镇党委政府管理,到最后谁也没有管好,

农技推广及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技推广及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农技推广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服务性功能,积极开展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农技推广和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发展。市乡两级农技推广络不断健全,体系不断完善,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双重管理模式不断巩固。全市15个镇均设立了农技站,在编人员74人、市级推广人员51人,其中50岁以上22人,35岁以下3人;高级农艺师17人,农艺师38人。 1、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在水稻种植上,加强超级稻优质品种的Y两优2号、Y两优1号等优选品种推广;小麦栽培上,将镇麦168、镇麦8号、宁麦15等品种确定为主推品种。同时,农技中心加强对新品种攻关,通过试验示范将表现稳定、增产增效的品种逐渐确定为主推品种。 2、基层站所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积极利用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资金,加强农技站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技站办公条件。同时,市政府也出台了扶持政策,给予基层农技站一定的财政支持。目前,全市大多数农技站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农技服

务功能不断完善。 3、农技推广形式多样效果明显。一是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种田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二是组织开展农业科技赶集活动,重点加强对种田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上门指导和服务。三是以农技站为平台、以农技人员为骨干,对全市70多万亩水稻小麦病虫进行统防统治,初步形成了市、镇、村三级服务络。四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近200万亩,并加大测土配方资料宣传和相关技术科技的普及。 4、农技中心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市农业科技中心积极实施“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项目,产量年年达到预期目标。围绕新技术的推广,开展多种试验,重点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在永丰镇桥湾社区的万亩核心示范区实施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张铺镇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立了农业专家大院,为农技人员和农民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 二、存在问题 1、缺乏试验基地和推广经费。目前我市基层农技站所由于没有自己的试验示范基地,致使许多农业技术推广缺乏载体,加之基层农技推广经费落实难,直

浅谈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修订版

浅谈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修订 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浅谈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民农业要发展、农村产业要繁荣和农民要增收都离不开农业技术推广,而这也是发展我国农村社会经济,以此来充实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举措和环节。它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的一个重要支撑。因而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将直接对这些环节产生连锁反应。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我国的农业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应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理论知识的培训和增强其推广意识。政府部门应加大推广资金力度、和改革与新时期的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推广体制、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推广平台和电子化推广渠道、长期稳定的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推广人员、整合农村农民及市场反馈的信息,以及农业推广的成果进行分析评估。最后开辟出一条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现代化、电子化推广渠道、分析评估 一、引言 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 首先,农业的发展需要发达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农民。农业技术推广是以农民为对象,教育为手段,新知识,新技能,新成果为内容的科技教育和和科技扩散活动。它的主要主要意义,一是联系科研、教育和生产的纽带;二是科研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三是科研成果完善和再创新;四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搞好农技推广工作对传播新科学、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改变农民行

为,提高其决策能力,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适宜推广的实用新技术成果后继供给力不足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成果的数量较多和平均推广率不高两个方面的现 象分析,认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供给充足,并把推广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推广机制不健全。应该说这种思维是十分偏面的,不仅误导了科研系统对研究方向的定位以及鉴定评审系统对科技成果的界定方法,也阻碍了我国科技成果商品化的进程。 诚然,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业科技成果,单就数量而言的确不少,但仔细分析这些成果的内涵,适宜推广的实用技术成果(或有效供给成果)却相对较少。 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科技成果界定办法有关。即:论证立项→研究与应用活动→验收鉴定→自下而上层层报奖。采用这种方式来肯定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其积极意义在于能够使科技创新者在计划经济机制下获得相应的职称、职务或政治、经济利益,从而调动其创新积极性。 这种运作机制的结果有以下三个弊端: (1)农业应用研究不能以市场为导向,研制生产易于直接应用于生产的实用技术。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探索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探索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科学研究体系和实践应用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是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延伸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支撑,在农业科研与生产实践之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适配”和“助推”作用。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根据时代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面对新时期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产业发展,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做出进一步调整。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体制机制;思考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业走过辉煌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而与之相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在持续的改革创新中发挥着全力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作用。立足当下,回望40年改革“初心”,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虽历经捭阖,但与农业产业的发展还不尽同步;展望未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中国梦”,需要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再做深度调整。 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实践与体系改革进程 1.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历史悠久 中国是世界上农耕文明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重农思想在国家治理中长期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形成了悠久的“劝农”“教农”传统。所谓“神农教稼”“嫘祖教蚕”,就可以理解为我国早期先民相互学习、传承农业技术的典证;商周而后以至明清,历朝历代都有帝王躬耕劝农的传统。诗经《甫田》也曾歌咏过地方官“今适南亩,或耘或耔”视察农

耕的故事。汉朝时国家设“搜粟督尉”专门管理农业生产,并在民间广选“六能”指导群众开展生产。宋朝时国家设“农师”,元明两朝在中央设“劝(司)农司(使)”并在基层设“社(里)长”等机构和人员,专门负责督导农业生产、组织开展先进农耕制度和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不同时期先后形成了《吕氏春秋》(秦)、《氾胜之书》(汉)、《齐民要术》(北魏)、《四时纂要》(唐)、《宁国府劝农文》(宋)、《农桑辑要》(元)、《天工开物》(明)、《授时通考》(清)等多部书籍,总结推广先进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1-4]。这些思想、制度和文献从不同角度说明,农业技术推广曾经在我国传统农耕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 1.2新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 受近代以来闭关锁国、外敌入侵、政局动荡的影响,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始终没有真正开启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民国期间,国民政府也曾就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做过一些努力,但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因此,也没有形成类似20世纪20年代欧美国家建立的现代意义上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推动下,20世纪50年代农业部先后制定出台了《农业技术推广方案(草案)》《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条例》,依托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以“八大员”为代表的乡村农业生产能手,组织建立起自上而下涵盖农机、畜牧、农技、水利等多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任务是组织指导以公社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推广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6]。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概念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和农用航空技术,农田水利、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农村供水、农村能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气象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以上定义对于农业技术和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都予以了明确的界定,但是在农业实践活动中,推广作为一种手段,依据其作用对象的不同,而有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推广以及农村推广在推广目标和内容上的差异。农业推广主要是指运用推广作为手段,促进农业发展,即促进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农村推广则泛指推广对农村整体发展过程的作用,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通常将这三个层面的概念统称为推广工作或推广事业。 如果我们强调推广工作在改变农民的态度、增加他们的知识以及提高他们的技能等方面的效应,那么,农业技术推广依靠其可操作性,便构成了推广工作的核心,它是农业推广和农村推广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规定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两大构成部分:即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推广体系;②供销合作社、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 这是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广义界定,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实践活动中,往往使用仅包括第一方面的狭义定义,本文亦强调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为这一体系中的主渠道作用以及其对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关联效应。 1.3.2研究现状 中国没有专门的农业科技推广研究机构,从上世纪30年代才开始出现对农业科技推广理论与方法的研究,1933年唐启宇著有《近百年来中国农业之进步》,1935年章之汶、李醒愚著有《农业推广》一书,同年孙希复编写了《农业推广方法》,1947年宋希庠编写了

农业技术推广员国家职业标准

农业技术推广员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农业技术推广员 1.2职业定义 从事农业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开发和信息服务的人员。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三级农业技术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二级农业技术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级农业技术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条件 室内、室外。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理解、分析、推理、判断、协调、沟通、计算和表达能力,以及颜色辨别能力。 1.6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1.7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三级农业技术指导员不少于90标准学时;二级农业技术指导员不少于60标准学时;一级农业技术指导员不少于4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三级农业技术指导员、二级农业技术指导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一级农业技术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一级农业技术指导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一级农业技术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与设备 具备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实验室和教学试验基地,以及相应的仪器设备和相关教学用具。 1.8 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三级农业技术指导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 (2)取得相关专业中专毕业证书后,连续从事相关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农业技术指导员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取得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职业技术学院或相应学校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4)取得相关职业两个或两个以上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浅析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论文范文

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

浅析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 [内容提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民实现增收、国家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是国家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保证。针对星桥现行农业术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及街道对农技推广的支持,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星桥草坪种植业和苗木种植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组织创新组织化提高素质支持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通过实验、示范、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等种种方法,让大家认识到农作物的重要作用,了解农作物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并将优秀的、正确的种植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活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社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1984年,贾家村村民引进草坪种植,促进了星桥农业结构的调整。经10余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贾家草坪、枉山甘蔗、周杨茭白、民乐和汤家苗木花卉的“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生产格局,其中草坪还注册了星桥牌商标。这些年的摸索,使星桥的科技推广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1、推广制度不完善,经验不足。主要表现为科研、技术服务与生产一线三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缺乏有机的、紧密的联系。虽然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经常有,但往往因为种种原因,使得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进入农业生产一线。这些原因比如技术服务部门掌握和储备的实用技术少,没有有效的科技推广体系,缺乏科技推广经费,技术推广盲目等等,使生产者得不到急需得到的技术,只能靠自己摸索,但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无法在短时间内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得不到提高,群众增收幅度不大。星桥这几年草坪的发展,往往都是靠种植户自己摸索,一次次尝试才得出的经验,虽然形成了产业,但中间的探索过程漫长,影响了发展进度。 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意识认识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缺乏积极性,意识认识不足,这些都影响和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就星桥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小街道,虽说有农业服务中心,但服务人员大都没有经过良好的培训,也谈不上是技术人员,对草坪、花木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有对一些推广中的专业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了推广队伍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在推广过程中由于意识上没有充分的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