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题型11比较异同类非选择题

2021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题型11比较异同类非选择题

2021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题型11比较异同类非选择题
2021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题型11比较异同类非选择题

题型11比较异同类非选择题

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205页

1.[2020·武汉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

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之间的主要差异。

解析:差异:根据材料“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可知,程、朱强化专制秩序。根据材料“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可知,孟德斯鸠则倡导民主、平等;根据材料“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主张集权。根据材料“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可知,孟德斯鸠则倡导分权制衡;根据材料“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可知,程朱重视伦理价值,根据材料“《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可知,孟德斯鸠则强调法治作用等。

答案:差异:程、朱强化专制秩序,孟德斯鸠则倡导民主、平等;程、朱主张集权,孟德斯鸠则倡导分权制衡;程朱重视伦理价值,孟德斯鸠则强调法治作用等。

2.[2020·哈尔滨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0年德国有铁路18 560公里,1890年增至41 818公里,为西欧和中欧之冠。……密密层层的铁路网把德国紧紧地箍在一起。1879~1880年,俾斯麦实行普鲁士铁路国有化,至1900年前后国有铁路已占很大优势。

——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私自修筑吴淞铁路,清廷把铁路看作是奇技淫巧,担心它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不良的影响,以28.5万两白银赎回后即行拆掉。1880年7月,唐山煤矿开始产煤,为了把煤运出,清政府准许修建了唐胥铁路。铁路开通后,起初为了避免火车震动陵寝,决定车厢由骡马牵引。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或是直接侵占中国的筑路权益,或是通过贷款的方式来控制中国的铁路命脉。(至1911年,全国铁路总长9 292公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德两国铁路发展状况的差异。

解析:差异:德国:根据“1870年德国有铁路18 560公里,1890年增至41 818公里”得出发展迅速;根据“密密层层的铁路网把德国紧紧地箍在一起”得出铁路网密集;根据“国有铁路已占很大优势”得出铁路国有化。中国:根据“清政府准许修建了唐胥铁路”得出发展缓慢(曲折);对比德国,得出零星分散;根据“帝国主义列强或是直接侵占中国的筑路权益,或是通过贷款的方式来控制中国的铁路命脉”得出受外国资本控制。

答案:差异:德国:发展迅速;铁路网密集;铁路国有化。中国:发展缓慢(曲折);零星分散;受外国资本控制。

3.[2020·石家庄市高三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随着城市的产生,东西方国家都完成了由神权建筑(宗庙)向皇权建筑(皇宫)的转化,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异,在西方城市主要是“并存”,而在古代中国则主要是“融合”。在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相比之下,在中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

——摘编自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东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不同特征。

解析:不同:通过材料“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方教权高于世俗权利的背景以及中国皇权至上的背景进行特点阐述。

答案:不同特征:古代西方城市,世俗皇权与教权鼎力,皇权受制于教权,所以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是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在古代中国,帝王集王权与神权为一身,世俗王

权大于神权,导致王宫建筑在城市空间结构中地位突出,城市建筑等级性的特点明显。

4.[2020·兰州市高三联考]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二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斯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解析:“不同”,依据材料一信息“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和材料二信息“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得出:保护对象上,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由材料一信息“汉律规

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和材料二信息“古希腊斯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得出:立法理念上,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罗马注重理性、平等理念。由材料一信息“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和材料二信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得出:经济主张上,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

答案:不同:保护对象: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立法理念: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经济主张: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