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题环境工程原理反应工程部分

试题环境工程原理反应工程部分

试题环境工程原理反应工程部分
试题环境工程原理反应工程部分

环境工程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反应工程原理部分)

2008年1月9日

1、简要回答以下问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什么是空间时间和空间速度?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各是什么?

(2)什么是膨胀因子?对于膨胀因子为1和0.5的反应体系,反应后系统的物质的量将分别如何变化?

(3)简要说明为什么气-液相反应的宏观速率方程根据本征反应速率的快慢有不同的表达形式。

(4)气-液相瞬间反应的增强系数有何物理意义?

2、利用湿式催化氧化反应(氧化剂为空气)处理以NaCN为主要成分的氰化物废水,所选用的固体催化剂为Ni催化剂(催化剂载体为活性炭)。操作方式是在一定温度下,向含有废水和催化剂的反应器中通入空气,使之发生氧化反应。假设该催化分解反应主要发生在催化剂表面,为非慢速反应且氰化物的主要分解产物为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式为:NaCN + O2 N2 + CO2

(1)试分析该反应系统的微观过程。

(2)根据反应器设计的需要,须进行动力学实验获得该反应的本征反应动力学方程。确定实验条件时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试给出确定关键性实验条件的方法?(本题共16分)3、利用一潜流湿地(宽W=100m、长L=500m、平均深度H=0.3m)处理苯胺废水,已知苯胺浓度C0=10mg/L,废水流量qv0=6m3/h。苯胺流过湿地时,通过分解反应等逐渐被去除。假设苯胺的去除可视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为4.8×10-4h-1。废水在流动过程中逐渐蒸发(蒸发速率F=0.018kg/(h m2),水的密度ρw=1000kg/m3),但苯胺不蒸发。该湿地可以视为断面为四边形的平推流反应器,而且废水体积不会因为反应本身而发生变化(但废水流量因蒸发而逐渐减少)。试回答以下问题:

(1)给出苯胺去除率的一般表达式(流出湿地的废水流量以qv表示)。

(2)随着废水的流动,其体积流量将如何变化?给出由湿地入口到距入口Z米处时废水体积流量的表达式。

(3)给出该湿地中苯胺的物料衡算式。

(4)求出湿地出口处苯胺的去除率和浓度。

(5)保持废水流量不变,将出口处的处理水回流(回流量qr=4 m3/h),苯胺的去除率如何变化?

(6)试综合(1)-(5)的结果进行讨论。(本题共30分)

4、某微生物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12hLgSSXrX?+=,已知X0 = P0 = 0, S0 = 3 g/L, YX/S=0.5,

试确定:

(1)在V=2 L的单一CSTR中,分别求qv=1,2和4 L/h条件下,出口处的S浓度、分解率和微生物细胞生产速率。

(2)在两个串联的CSTR中进行上述反应,每一个CSTR体积均等于1L,加料速率qv=1 L/h,求系统出口处S的浓度、分解率和微生物细胞生产速率。

(3)如果对上述单一CSTR反应器(V=2 L),采用菌体提浓后再循环的操作方式,已知qv=1 L/h,γ=0.5, β=2,求最终离开反应系统的Xe和Se各为多少?

(4)试综合(1)-(3)的结果进行讨论。(本题共30分)

1.(1)

①空间时间指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之比值。其物理意义为处理与反

应器体积相同的物料所需要的时间。

②空间速度指单位反应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空间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能处理几倍于反应器体积的物料,反映了一个反应器的强度。

(2)

膨胀因子指每消耗1mol的某反应物所引起的反应体系内总物质的量的变化量。

若某反应物A的膨胀因子为1,则消耗1mol的A,反应体系内总物质的量增加1mol;若某反应物A的膨胀因子为0.5,则消耗1mol的A,反应体系内总物质的量增加0.5mol。

(3)

气液相反应过程是包括传质和反应的多个步骤的综合过程。宏观反应速率控制步骤为传质过程或反应过程,由本征反应速率和传质速率快慢所决定。本征反应速率快慢将导致控制步骤的不同,反应区域与浓度分布亦不同,反应速率方程和传质形式发生改变,从而使宏观速率方程具有不同的表达形式。

(4)

瞬间反应的增强系数:物质A由气相主体扩散到液相主体的过程中,存在瞬间反应情况下的传质速率比单纯的物理扩散增大的倍数。

2.解(1)本反应为非均相液固反应。

①O2溶解于水中,由气相进入液相。

②反应物的外扩散:液相主体中的O2、CN-扩散,从流体主体穿过边界层向固体催化剂外表面传递。

③反应物的内扩散:反应物O2、CN-从催化剂外表面向固体催化剂微孔内部传递。

④反应物的吸附: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上吸附,成为活化分子。

⑤表面反应:活化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反应,生成吸附态产物。反应必须借助于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才能发生。

⑥产物的脱附:反应产物N2、CO2从固体表面脱附,进入固体催化剂微孔。

⑦产物的内扩散:反应产物N2、CO2沿固体催化剂内部微孔从内部传递到外表面。

⑧产物的外扩散:反应产物N2、CO2从固体外表面穿过边界层向液相主体传递。

⑨反应产物N2、CO2从液相进入气相。

(2)要获得该反应的本征动力学方程,须消除扩散的影响(本反应主要为内扩散和外扩散)

消除外扩散的预备实验方法:

①在一反应器内装入质量为m1的催化剂,此时的填充层高度为h1,在保持相同温度、压力、进口物料组成的条件下,改变进料摩尔流速q nA0,测定相应的反应率x A;

②在同一反应器内装入质量为m2的催化剂,此时的填充层高度为h2,在同样的温度、压力、进口物料组成的条件下测定不同q nA0时的x A;

③将一组实验数据按x A~m/q nA0作图,得两条曲线。在两条曲线重合部分,尽管气体流动的线速度不同(即流体的流动状态不同),但反应速率相同,说明反应没有受到扩散的影响。选取重合部分m/q nA0作为实验条件,便可认为消除了外扩散的影响。

消除外扩散的预备实验方法:

①在一定温度、压力、进口物料组成、进料速率和催化剂填装量的条件下,测定粒径

d p1时反应器出口的反应率x A1;

②在同样的温度、压力、进口物料组成、进料速率和催化剂填装量的条件下,只改变粒径为d p2,测定反应器出口的转化率x A2;

③按照上述方法,测定不同d p时的x A,以x A~d p作图,得一曲线,如图14.1-3。x A不随

d p变化而变化的区域,则为无内扩散阻力的粒径条件。

3.解:

(1)V0A0VAAV0A0-qcqcxqc??=?

(2)流量将逐渐减少

取废水一微元单元,对水进行物料衡算有

VVVw1Z qqqFWρ=+Δ+??Δ?

变形可得Vw1qFWZρΔ=???Δ?

积分可得V(Z)V0w1qqFWZρ=????

即V(Z)60.0018qZ=??

(3)取废水一微元单元,对苯胺进行物料衡算有

A0A0V0A0, , 0n qcqx=VAAAV,, qcxq dV AAA, n qcx AAAA dd nn qqxx++V

nAnAnAA d()d qqqr=++?

(4)根据(3)有nAnAnAA d()d qqqr=++?

由于,则有nAAV qcq=?

VAVAVAAVAVA dddd qcqcqccqcqkcV

变形得VAAVA dd qccqkcV?=????

V0AAAwwV0AAww1()d(d)1()d()dZ WqFWZccFZkcWHFqFWZccWkHρρρρ?????=??????????????=?????

化简可得:wAAV0w()d1FWkHccqFWZρ ρ????=????

积分可得:AZA0wAV0w0w()1lnln ZZccZ FWkHcqFWWFρρρ ==???=????

V0wwAA0V01lnlnln qFWZkHFccFqρρ???????=+

1kHFF FWZccqρρ???????=???????

w AA0V0w

解得c A=3.2mg/L

由于q V=6-0.9= 5.1m3/h

所以有

VAAV0A05.13.21172.7%610qcxqc??=?=?=??

(5)对回流系统进行等效,可得

Vcqq n,,,AVA A0V0A0''cqq n'A1A1xq n AeA2A2'xxq n=M Vcqq n,,,M

'V0A0rAnA1AA1AV0V0r610460.4'64qcqcqcccqqq?+??+?====+++

'3V0V0r10m/h qqq=+=

所以有

1101000kHFF FWZZcccqρρ????×???????????=??=+?????????????

解得c A=3.9mg/L

VAAV0A05.13.91166.7%610qcxqc??=?=?=??

(6)

由(4)可知:平推流反应器流量减少,停留时间变大,转换率x A上升。

由(5)可知:增加回流会使得平推流反应器的入口浓度降低且停留时间变小,导致转化率x A下降。

4、解:(1)μmax=2h-1,K s=1g/L

-1max00231.5h13cs SDKSμ×===++

q V=1L/h-1V10.5h2qDV===

smax10.50.33g/L20.5KDSDμ??===??

00.33(1)100%(1)100%88.9%3SS?×=?×=

/0X()0.5(30.33)1.33g/L XS YSS=?=×?=

0.51.330.67g/(Lh)DX=×=?

-1V21h2qDV=== KD??

smax111g/L21

01(1)100%(1)100%66.7%3SS?×=?×=

/0()0.5(31)1g/L XS XYSS=?=×?= 生产速率为

111g/(Lh)DX=×=?③当q V=4L2

-1Vc4S=3g/L;分解率为q=1L/

(2)当V

11KD??

max

s1

1/0()0.5(31)1g/L XS XYSS=?=×?=

V1V2X()qXqXrV?=?+?

V1V222()qXqXXVμ?=?+??

221(1)XXDμ=?

max222s SKSμμ=+ s2D +

m221220.5(1)1.50.5SS??=? (2)

20SS?+=

21/12()1XS XXYSS=+?=+

2261

所以XXY=+

00.17(1)100%(1)100%94.3%3SS?×=?×=

21/12()1.50.50.1721.4g/L XS SS?=??= (3

20.51.40.71g/(Lh)DX=?=?总

1(1)10.5(21)0.5ωγβ=??=???= KDS =

10.50.50.25h Dμω?==?=

max10.250.14g/L20.25s

X/S00.5()(30.14)2.86mg/L0.5YXSSω=?=??=

基质分解率为00.14(1)100%(1)100%95.2%3SS?×=?×= 对分离器中的细胞进行物料衡算,有

VV(1)qSqSqγγ+?=??+?e

e0.14g/L SS== 化简可得:2

(4)

VV(1)qXqXqγγβ+?=???+?

e0.5.861.43mg/L XXω==?= ②由(2)流

③由

应器内细菌的浓度和基质的利用率。

环境工程原理考试重点

环境工程原理考试要点(待完善版) 类型: 一:填空(15分) 二:名词解释(15分) 5个 三:简答题(20分) 4个 四:计算题(50分) 4个 一:填空(15分)因为老师没给,只说了简单所以不好说(下面的仅供参考)

二:名词解释(15分) 5个 16选5 1、球形度:它是表征球形颗粒的形状与球形颗粒的差异程度, 又称为形状系数。 2、干扰沉降:在流体中,如果流体的分率较高,颗粒之间有显 著的相互作用,容器壁面对颗粒沉降的影响也不 可忽,此种沉降称为干扰沉降。

3、分离因数:将同一颗粒在同一种流体中的离心沉降速度与重 力沉降速度的比称为分离因数。 4、分割颗径:粒级效率正好为50%的颗粒直径,称为分割粒径。 5、深层过滤:是指流体中的固体颗粒被过滤介质内部的空隙拦 截在介质的微孔流道内,固体颗粒不形成滤饼。 6、固体流态化:是指将大量固体颗粒悬浮于流动的流体之中, 并在流体作用下使颗粒作翻滚运动,类似于液 体的沸腾状态。 7、傅里叶定律:内涵为通过等温面的导热速率与温度梯度和传 热面积成正比,即(P136)。 8、热导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热量与温度梯度的比 例系数 9、对流传热系数:在对流传热过程中由牛顿冷却定律定义热流 密度q与ΔT成正比。 10、菲克定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 积的扩散物质流量与该截面处的浓度梯度成正 比,即。 11、漂流因子: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程度,表达式为 P/PBMm。(P212) 12、双膜理论:双模理论基于双模模型,他复杂的的对流传质 过程描述为吸收质以分子扩散形式通过两个串

高中化学化学除杂考试试题

离子共存高考试题 1.(91全国化学,21)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 4+、NO 3-、Al 3+、Cl - B .Na +、Al 3+、K +、NO 3- C .MnO 4- 、K + 、SO 42- 、Na + D .K + 、SO 42- 、HCO 3- 、NO 3- 2.(92全国化学,15)若某溶液跟甲基橙作用呈红色,则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浓度不可能很大的是 A .SO 42- B .S 2- C .CO 32- D .Cl - 3.(93全国化学,16)下列各组离子:(1)I —、ClO —、NO 3—、H +(2)K +、NH 4+、HCO 3 — 、OH — (3)SO 32—、SO 42—、Cl —、OH — (4)Fe 3+、Cu 2+、SO 42—、Cl — (5)H +、K +、AlO 2—、 HSO 3— (6)Ca 2+、Na +、SO 42—、CO 3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1)和(6) B .(3)和(4) C .(2)和(5) D .(1)和(4) 4.(94全国化学,13)在PH=3的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 大量共存的离子组 A .Al 3+ Ag + NO 3— Cl — B .Mg 2+ NH 4+ NO 3— Cl — C .Ba 2+ K + S 2— Cl — D .Zn 2+ Na + NO 3— SO 42— 5.(95全国化学,11)在pH =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a +、K +、S 2-、Cl - B .Al 3+、Mg 2+、SO 42-、Cl - C .K +、Na +、AlO 2-、NO 3- D .K +、Na +、SO 42-、S 2O 32- 6.(96全国化学,11)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K +、Na +、HSO 3-、Cl - B .Na +、Ba 2+、AlO 2-、NO 3- C .NH 4+、K +、Cl -、NO 3- D .K +、Na +、ClO -、S 2-

环境工程原理课后答案(2-9章)

第二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2.1 某室内空气中O 3的浓度是0.08×10-6(体积分数),求: (1)在1.013×105Pa 、25℃下,用μg/m 3表示该浓度; (2)在大气压力为0.83×105Pa 和15℃下,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理想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摩尔分数值相等 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 空气混合物的体积为 V 1=V 0·P 0T 1/ P 1T 0 =22.4L×298K/273K =24.45L 所以O 3浓度可以表示为 0.08×10-6mol×48g/mol×(24.45L )-1=157.05μg/m 3 (2)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 空气的体积为 V 1=V 0·P 0T 1/ P 1T 0 =22.4L×1.013×105Pa×288K/(0.83×105Pa×273K ) =28.82L 所以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8×10-6mol/28.82L =2.78×10-9mol/L 2.2 假设在25℃和1.013×105Pa 的条件下,SO 2的平均测量浓度为400μg/m 3,若允许值为0.14×10-6,问是否符合要求? 解:由题,在所给条件下,将测量的SO 2质量浓度换算成体积分数,即 33 965108.31429810400100.15101.0131064 A A RT pM ρ--???=??=??? 大于允许浓度,故不符合要求 2.3 试将下列物理量换算为SI 制单位: 质量:1.5kgf·s 2/m= kg 密度:13.6g/cm 3= kg/ m 3

压力:35kgf/cm2= Pa 4.7atm= Pa 670mmHg= Pa 功率:10马力=kW 比热容:2Btu/(lb·℉)= J/(kg·K) 3kcal/(kg·℃)= J/(kg·K) 流量:2.5L/s= m3/h 表面张力:70dyn/cm= N/m 5 kgf/m= N/m 解: 质量:1.5kgf·s2/m=14.709975kg 密度:13.6g/cm3=13.6×103kg/ m3 压力:35kg/cm2=3.43245×106Pa 4.7atm=4.762275×105Pa 670mmHg=8.93244×104Pa 功率:10马力=7.4569kW 比热容:2Btu/(lb·℉)= 8.3736×103J/(kg·K) 3kcal/(kg·℃)=1.25604×104J/(kg·K) 流量:2.5L/s=9m3/h 表面张力:70dyn/cm=0.07N/m 5 kgf/m=49.03325N/m 2.4 密度有时可以表示成温度的线性函数,如 ρ=ρ0+At 式中:ρ——温度为t时的密度,lb/ft3; ρ0——温度为t0时的密度,lb/ft3。 t——温度,℉。 如果此方程在因次上是一致的,在国际单位制中A的单位必须是什么?解:由题易得,A的单位为kg/(m3·K)

环境工程原理1试题

水从水箱中经弯管流出。已知管径 d=15cm , i i =30m , i 2=60m , H 2=15m 。管道中沿程摩擦系数 =0.023,弯头 =0.9,40°开度蝶阀 的=10.8。问: (1)当H i =10m 时,通过弯道的流量为多少? 根据机械能衡算方程, 2 U 1 有 2 gz 1 2 P 1 U 2 2 gz 2 P 2 h h f , 2 2 2 H 1 = U 2 丄 h f ,1 h f (丄 )-UL 29.2x U2,得 U 2=2.55m/s ,流 2g g g d 2g 2g 量为 q v -d -U1 0.045m 3/s 4 (2)如流量为60L/S ,箱中水头H i 应为多少? 用活性炭对含有有机色素的水进行脱色处理。 对应于水量投加5%的 活性炭可以将水的色度降至原来的 25% .投加10%则色度可以降至 原来的3.5%。如果将色度降至原色度的0.5%.需要投加多少活性炭? 设该体系Freundlich 方程成立。 U 2 4q v d 2 3.40m/s ,所以 H 1 2 U 2 2g 2 2 八益29噹17^

由Freundlich^ffi 等式,单位质凰活性炭吸附的色素量为才残余平衡色度为◎则 咛 §円u 25-,型評之“ 035- 吶 75X10 _ / 0. 25 ? 5X96* 5 一(0.035 丿 — = 0,227 设应投加活性炭『%,由 75y _j (L 25 {曲 5X(100-0, 5)^\O 7005 j 得y=l 阳即需要投加16%的活性炭。 在填料塔内用清水吸收空气中的氨气,空气的流率为0.024 kmol/(m 2 ? s),其中氨气的摩尔比为 0.015,入口清水流率为 0.023 kmol/(m 2 ? s)。操作条件下的相平衡关系为 Y*=0.8X ,总体积传质 系数 Kya =0.06 kmol/(m 3 ? s)。 (1) 如果氨气的吸收率为99%,填料塔的塔高应为多少? (2) 如果填料塔高为6m 则氨气的吸收率为多少?(要求用吸收因子计算) 解;<1)进口就气摩尔Yi =0.015,^ 口摩尔比为 ⑵ 如果填料塔高为结帀顶则氨气的吸收率为多少 进口清水中氮浓度X, = 0,出口吸收液中氮浓度X|可以通过全塔的物料 衡算求得; Xi =X S + ^(Y! -Yz)=O+^-~ X(Q. OB-O. 000 15)=0.015 5 住和 如” 0. C23 塔底的传质推动力为 =¥] -mXi =0, 015-0. 8X0.015 5 = 0.002 6 塔顶的传质推动力为 ^y 3 = Y 3—mX £-l. 5XlO-4-0-1.5X10-4 ⑴分) 平均推动力为 "芋册 嘗膨 切 比丽 ln 0:Q0O15 <15? 门分】 〔3分)

《化学反应原理》试卷及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 1.“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饮用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生石灰 D.蔗糖 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盐酸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3.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 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和反应物具有的各自总能量 4.把HI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I(g)H 2(g)+I2(g),在反应趋向平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I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 B.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 C.HI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 D.无法判断HI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的相对大小 5.氨水中有下列平衡NH 3·H2O NH4++OH-,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下列条件,平衡向左移动,且NH4+浓度增大的是( ) A.加NaOH B.加HCl C.加NH4Cl D.加同浓度的氨水6.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CO2 B.NaOH溶液 C.NH3·H2O D.HCl 7.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最高的是( ) A.酸碱指示剂 B.pH计 C.精密pH试纸 D.广泛pH试纸 8.下列盐:①FeCl3②CH3COONa ③NaCl,其水溶液的pH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②>③

环境工程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I 篇 习题解答 第一章 绪论 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图1-1 环境学科体系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环境工程学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 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 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 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规划与管理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XXXXXX 2016至2017学年第 1 学期 环境工程原理 考查试卷 考试方式: 开卷 本试卷考试分数占学生总评成绩的70% 教研室主任复核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计算值: ln2=0.693, ln3=1.099, ln5=1.609,g=10 m/s 2 ,= 1.4 π=3.14, =1.44 一、填空题:(每空0.5分 .共20分) 1.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大类环境问题,它们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可持续生存的重大问题。 2. 水污染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3.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4. 压强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导出的表示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 5. 李白诗中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句,用国际单位制表示李白描述的白发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释印肃诗中有“黄金万两非堪比,东西南北至分明”,用国际单位制表示诗中描述的黄金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百分比浓度的量纲为_______________。 7. 在流动糸统中,若截面上流体的流速、压强、密度等仅随__________而变,不随__________而变,称为稳定流动。质量衡算依据的基本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能量衡算依据的基本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 考古学家发掘出长、宽、高分别为160 cm 、40 cm 、30 cm 的古代排水砖管,壁厚为3 cm ,则流过其中的流体的当量直径为____________。 9.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滞流流动时,其速度分布是_____________ 型曲线,其管中心的最大流速为平均流速的___________ ,縻擦糸数λ与Re 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10. 用二种厚度相同的材料保温时,往往把_____________ 的材料包在内 层,以达到好的保温效果。 11. 能量衡算方程中涉及的能量中机械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能直接转变为机械能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2. 流体流动有两种典型的形态,即_________和_________,判别方法是用___________的值来判断,判断临界值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3. 测流量的装置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4. 热量传递主要三种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不能发生在固体中,________________可以发生在真空中。 15. 费克定律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16. 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是利用待分离的颗粒与流体之间的____________,在重力或离心力的作用下使颗粒和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对于土壤的污染只能产生局部污染。 ( ) 2. 对于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体系来说,两种组分的质量比等于摩尔比。 ( ) 系部名称: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密 封 线----------------------------------------密 封 线-----------------------------------------密 封 线--------------

最新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库(1)

《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库 试题一 二:填空题(18分) 1、某设备上,真空度的读数为80mmHg ,其绝压=__8.7 02mH , ___pa 41053.8?_______Pa. 该地区的大气压为720mmHg 。 2、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0003m Kg ,粘度为1cp ,在mm d 100=内的管内以53 10310.11000.3.1.0?===-μρdu R e s m 3 速度流动,其流动类型为 _湍流___。 3、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从中心到壁可以_层流、过渡流和湍流__. 4、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增加__,水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降低_。 5、水在管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围为__3-8__s m ,低压气体在管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围为___8-15___s m 。 6、离心泵与往复泵的启动与调节的不同之处是:离心泵_启动前应灌满液体,关出口阀门、用调节阀调节流量____. .往复泵_启动前不需灌液,开旁路阀、用旁路阀来调节流量的. 7、在非均相物糸中,处于_分散___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物质,处于 _连续__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8、间竭过滤操作包括__过滤、洗涤、卸渣、清洗滤布、重整。。 9、传热的基本方式为____热传导、对流传热、热辐射。 10、工业上的换热方法有__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热管。 11、α称为_对流传热膜糸数_,其物理意义为当流体与壁面温度差为1K 时,通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热量的多少。提高管内α值的有效方法增加流程。 提高管外α值的有效方法_加拆流挡板。 12、蒸汽冷凝有二种方式,即__滴状冷凝和膜状冷凝。其中, 由于滴状冷凝 成小液滴沿壁面直接落下__,其传热效果好。 试题二 一:填充题(20分) 1、牛顿粘性定律_dy dw .μτ=_,粘度在SI 制中的单位是2.m s N _。 2、常用测定流量的流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3、在流动糸统中,若截面上流体的流速、压强、密度等仅随_位置_而变,不随_时间_而变,称为稳定流动。若以上各量既随_时间__而变,又随__位置__而变,称为不稳定流动。 4、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 ,其当量直径为__a 33_。

专题化学反应原理试题

【反应原理】 1. 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由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量的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 甲醇合成反应: (Ⅰ) CO(g)+2H2(g)CH3OH(g) ΔH1= kJ·mol-1 (Ⅱ) CO2(g)+3H2(g)CH3OH(g)+H2O(g) ΔH2= kJ·mol-1 水煤气变换反应: (Ⅲ) CO(g)+H2O(g)CO2(g)+H2(g) ΔH3= kJ·mol-1 二甲醚合成反应: (Ⅳ) 2CH3OH(g)CH3OCH3(g)+H2O(g) ΔH4=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 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Ⅳ)对于CO转化率的影 响: 。? (2) 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为。?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的影 响: 。? (3) 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含Cu Zn Al O和Al2O3)、压强为 MPa的条件下,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 是。? (4) 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kW·h·kg-1)。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1 mol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 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测量及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 I2O5可使H2S、CO、HCl等被氧化,常用于定量测定CO的含量。已知:

2I2(s)+5O2(g)2I2O5(s) ΔH= kJ·mol-1 2CO(g)+O2(g)2CO2(g) ΔH= kJ·mol-1 写出CO(g)与I2O5(s)反应生成I2(s)和CO2(g)的热化学方程 式: 。 (2) 一定条件下,NO2与SO2反应生成SO3和NO两种气体。将体积比为1∶2的NO2、SO2气体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A. 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 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C. 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 每消耗1 mol SO2的同时生成1 mol NO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的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 。 (3) 新型氨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化学原理是采用氨水吸收烟气中的SO2,再用一定量的磷酸与上述吸收产物反应。该技术的优点除了能回收利用SO2外,还能得到一种复合肥料,该复合肥料可能的化学式为(写出一种即可)。 (4) 右图是一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以水煤气(CO、H2)为燃料,一定比例的Li2CO3和Na2CO3低熔混合物为电解质。写出B极的电极反应式: 。 (5) 工业上常用Na2CO3溶液吸收法处理氮的氧化物(以NO和NO2的混合物为例)。已知:NO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NO+NO2+Na2CO32NaNO2+CO2 2NO2+Na2CO3NaNO2+NaNO3+CO2 ①用足量的Na2CO3溶液完全吸收NO和NO2的混合物,每产生 L(标准状况)CO2(全部逸出)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 g,则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为。 ②用Na2CO3溶液吸收法处理氮的氧化物存在的缺点 是。 3. “氢能”将是未来最理想的新能源。 (1) 实验测得,1g H2(g)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 kJ热量,则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 某化学家根据“原子经济”的思想,设计了如下制备H2的反应步骤: ①CaBr2+H2O CaO+2HBr

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本

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及 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2011-2012学年第1 学期考试科目:环境工程原理基础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号姓名年级专业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6分) 1、圆形直管管径增加1倍,流量、长度及摩擦系数均不变时,流体在管内流动的沿程阻力损失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A 、2 B、4 C、1/16 D、1/32 2 、关于无量纲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量纲为1 B、无量纲、有单位 C、有量纲、无单位 D、数值大小取决于所采用单位制 3 、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与()成正比 A 、动能梯度 B、流量梯度C、速度梯度 D、压力梯度

4 、关于气体黏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基本不受压力影响 B、基本不受温度影响 C、随压力升高而减小 D、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5、某一含有A、B两种组分的气相混合体系总体处于静止状态,其中B浓度远大于A且分布均匀一致,A在水平方向存在浓度分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组分在水平方向进行反向扩散 B、A组分扩散通量与AB组分平均浓度差成正比 C、B组分扩散通量与AB组分平均浓度差成反比 D、A组分扩散通量与A的浓度差成正比 6 、旋风分离器临界直径是指() A、能够进入其中的最小颗粒直径 B、能够进入其中的最大颗粒直径 C、能全部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的直径 D、能全部分离出来的最大颗粒的直径 7 、滤料通常是指()过滤介质 A、颗粒状 B、织物状 C、多空固体 D、多孔膜

8、 活性炭对水中某种高分子有机物在25℃吸附实验发现吸附容量q 和平衡浓度c 之间具有如下关系:c c q 21+= ,这个关系符合下列哪种吸附等温曲线( ) A 、弗兰德里希(Freundlich)方程 B 、朗缪尔(Langmuir)方程。 C 、亨利方程。 D 、 Bet 方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6 分) 1、 “环境工程学”的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与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____技术___、措施和____政策____。 2、 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利用环境工程基本技术原理,通过_____工程___手段,实现污染物的_____高效___、快速去除。 3、 环境工程原理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过_____微观___过程分析看本质,通过_____数学___表达进行定量解析。 4、若质量为m 、体积为V 的流体进入某静压强为p 、面积为A 的截面,则输入系统的功为____pV____,这种功称为_____流动___功,即是流体的静压能。 5、 根据伯努利方程,流体在流动过程中若存在能量损失,且无外功加入,系统的总机械能沿流动方向将逐渐____减少____。 6、 分子扩散过程由分子的____微观____运动而导致的,只有在固体、静止流体或层流流动的流体中才会________发生。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类型:A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 2014.1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储存”起来 C.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2.250℃和101 kPa时,反应2N2O5(g)= 4NO2(g)+ O2(g) ΔH = +56.76 kJ·mol-1,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D.是熵增加的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被氧化 B.原电池反应是导致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故不能用来减缓金属的腐蚀 C.为保护地下铁管不受腐蚀,将其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D.钢铁因含杂质而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合金都不耐腐蚀 4.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 ..Na2SO4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则一段时间后( ) A.溶液pH变大

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原理(分离过程原理)期末试卷(环3)

环3 《环境工程原理》——分离过程原理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在过滤过程中,滤饼层的可压缩性通常用什么参数来表示?试分析说明滤饼层为不可压缩 和可压缩两种情况时,增加过滤压差对过滤速度的影响。 (2)试比较深层过滤和表面过滤的特点和差异。 (3)试说明反渗透膜材质是如何影响膜的截留率的? (4)空气中含有SO2和CH4两种气体,其分压相同,试判断哪种污染物更易被水吸收?为什么? (5)采用活性炭吸附某含酚废水,当采用单级吸附饱和后,将饱和后的活性炭填充到固定床中, 从顶部通入同样浓度的含酚废水,问活性炭是否还能吸附酚?为什么? 二、采用转筒离心机分离悬浊液中的固体颗粒,已知颗粒直径为50μm,颗粒密度为6600kg/m3,悬浊液密度为1000kg/m3,黏度为1.2×10-3Pa·s,转筒尺寸为h=500mm, r1=50mm, r2=100mm, 离心机转速为250r/min。(20分) (1)求离心机完全去除固体颗粒时的最大悬浊液处理量。 (2)如果改用直径D与离心机相同的旋流分离器处理该悬浊液,假设进液口宽度B=D/4,液体 在旋流分离器中的旋转圈数为5,采用什么样的操作条件,才能使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与离心机相同。 三、对某有害气体采用吸收法处理,已知气液两相的相平衡关系为y*=1.2x。假设气体中溶质摩尔分数为0.3,吸收剂中的溶质摩尔分数为0.01,液气比为2。(25分) (1)采用逆流操作时,请画出操作线和平衡线的关系示意图。假设气体出口处气体中溶质摩尔 分数为0.02,计算气体进口和出口处的推动力。 (2)采用并流操作(气体和吸收剂均从塔底部进入)时,请画出操作线和平衡线的关系示意图。 如果同样要求气体出口处气体中溶质摩尔分数达到0.02,问是否能够达到要求?气体中溶质摩尔分数最低能达到多少? (3)在上述并流操作条件下,如果要使气体出口处气体中溶质摩尔分数达到0.02,应如何调整 操作参数?请通过计算说明。 四、采用萃取法处理含酚废水。已知待处理的含酚废水体积为10L, 密度为1000 kg/m3,废水中的酚浓度为100 mg/L,要求萃取后废水中酚浓度达到15mg/L以下。假设酚的分配系数为15,并不随溶液组成而变化。(25分) (1)采用单级萃取时,问需要添加多少kg的萃取剂? (2)将单级萃取后的萃取相与同样体积和同样浓度的含酚废水再次接触进行萃取操作,问废水 中的酚浓度可以降低到多少?并请画出操作线和平衡线的关系示意图。 (3)重复(2)的操作,求最终得到的萃取相中酚的最大浓度为多少?

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库更全

库》试题境《环工程原理试题一 分)一:问答题(36失 1、一定量的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层流流动,若将其管径增加一倍,问能量损变为原来的多少倍?、何谓气缚现象?如何防止?2 、何谓沉降?沉降可分为哪几类?何谓重力沉降速度? 3 、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汽加热空气,问:4 )传热管的壁温接近于哪一种流体的温度?(1 接近于哪一种流体的对流传热膜糸数?)传热糸数K(2 )那一种流体走管程?那一种流体走管外?为什么?(3 、换热器的设计中为何常常采用逆流操作? 5 、单效减压蒸发操作有何优点? 6) 分三:计算题(46 、如图所示,水在管内作稳定流动,设管路中所有直管管路的阻力糸数1?05mH 100mm,求流体,若管径为为,现发现压力表上的读数为030?.2的流量及阀的局部阻力糸数?列管式换热器中,用冷却2、在一00C50C100的热水冷却到将,热水300m CC4520为升到知传热糸数流量为,冷却水在管内流动,温度从K。已60hw?。求冷却水量和换热管数为的钢管,长,换热管为 3m.2000mm225?.52Cm.(逆流)。KjK?已知:960?187CC??4.热水冷水热水K.Kg3m试题一答案:二:问答题2ul 1?dd?2.h?.,。、 11211gd21 1Vu?u?,1214?d..24?..du22 10m ??264?/?。12 ? 2 50m1lu2?h.?h?.。122 25m 16dg22 图1-1 2、离心泵只能空转而不能输送液体的现象。离心泵启动前应灌满液体。、沉降是指依靠外力的作用,利用分散物质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异,使之发生 3相对运动而分离的过程。沉降可分为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颗粒以加速运动的末速度这一不变的速度作匀速沉降运动,这一速度称为重力沉降速度。接近于空气的对流传热膜糸数;空、传热管的壁温接近于蒸汽的温度;传热糸数K3 气走

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测试题含答案 质量检测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题3分,共5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下列反应中,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s)====2KCl(s)+3O2(g) ΔH=- kJ·mol-1 ΔS=1 110 J·mol-1·K-1 (g)====C(s,石墨)+1/2 O2(g) ΔH = kJ·mol-1ΔS=- J·mol-1·K-1 (OH)2(s)+2H2O(l)+O2(g)====4Fe(OH)3(s) ΔH =- kJ·mol-1 ΔS =- J·mol-1·K-1 (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 ΔH = kJ·mol-1ΔS = J·mol-1·K-1 2.下列反应中,熵减小的是() A、(NH4)2CO3(s)=NH4HCO3(s)+NH3(g) B、2N2O5(g)=4NO2(g)+O2(g) C、 MgCO3(s)=MgO(s)+CO2(g) D、2CO(g)=2C(s)+O2(g) 3.反应4NH3(气)+5O2(气) 4NO(气)+6H2O (气)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

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A . (NH 3) = mol/(L ·s ) B .v (O 2) = mol/(L ·s ) C .v (NO) = mol/(L ·s ) D .v (H 2O) = mol/(L ·s ) 4. 将4molA 气体和2mol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 (g )+B (g ) 2C (g ),若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L -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L -1 ·s -1 ②用物质B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mol ·L -1 ·s -1 ③平衡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 ④平衡时物质B 的浓度为·L -1 ,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 (气)+B(气) 2C (气)+D (气)若最初加入的A 和 B 都是4 mol ,在前10s A 的平均反应速度为 mol/(L ·s),则10s 时,容器中B 的物质的量是( ) A. mol B. mol C. mol D. mol ·l -1 的硫酸和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 〕 A 碳酸钠固体 B 水 C 硝酸钾溶液 D 硫酸铵固体 7. 将ag 块状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图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bg(b

环境工程原理(第二版)全部课后答案

第I篇习题解答 第一章绪论 1.1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围和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图1-1 环境学科体系 1.2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环境工程学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 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 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 环境学科体系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规划与管理

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1.3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1.5 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1.6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 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材料考试必备.doc

物理吸收:如果气体溶质与吸收剂不发生明显反应,而是由于在吸收剂种的溶解度人而被吸收,成为物理吸收。 化学吸收:如果溶质与吸收剂(或其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被吸收。 吸附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流体(气体或液体)和吸附剂接触,流体中的吸附质将被吸附剂所吸附。当吸附速率和解吸速率相等时,气固相屮的吸附质浓度不再改变时。 反应操作: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进行工业牛产或污染物处理时,需要通过反应条件等的控制,使反应向有利的方向进行。为达到这种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工程措施通称为反应操作。导温系数: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它反映了温度变化在物体中的传播能力。 导热系数:是导热物质在单位面积、单位温度梯度下的导热速率、表明物质导热性的强弱, 即导热能力的人小。 绝对黑体:表示落在物体表面上的辐射能力能全部被物理吸收,这种物体称为绝对黑体。黑体具有最大的吸收能力,也具有最大的耦射能力。 绝对白体:表示落在物体表面上的辐射能全部被反射出去,若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侧物体称为镜休,若反射情况为漫反射,该物体称为绝对口体。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度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在改变的状态。 1、环境学科的任务:环境学科是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与坏境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两者Z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掌握其发展规律,从而保护坏境并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演变。 2、环境工程学的任务:利用环境学科与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屋,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舒适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和资源化技术、物理性污染(热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振动)防治技术、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等传统的内容,还包括生态修复与构建理论与技术、清洁牛产理论与技术以及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等。 4、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利用隔离、分离、转化等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5、环境工程学主要研究对象有:水质净化和水污染的防治和处理、大气质量净化和大气污染的防治和处理、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和资源利用、物理性污染的防治和处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监测、环境质量的检测少评价。 6、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首先对隔离、分选、转化的方式进行优选组合,再对装置进行优化设计和对操作方式和操作条件进行优化,最后对介质的混合状态、流体流态进行优化和对物质能量的迁移和反应速率进行强化,从而达到污染物髙效去除的目的。 7、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态系统:当上述物理量不仅随位置变化,而且随时间变化,称为非稳态系统。 8、用來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称为它的量纲。量纲与单位的区别:量纲是可测虽:的性质;单位是测虽:的标准,用这些标准和确定的数值可以定量地描述量纲。 1、若冬季和夏季的室温均为18°C,人对冷暖的感觉是否相同?在哪种情况下觉得更暖和?为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