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问题学习)教育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教育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教育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教育研究

基于情境平台的经济管理类PBL学习模式

——以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为例

鞠芳辉,黄永斌,谭福和

[摘要]问题情境的创建、教师角色的转换以及如何处理PBL教学与原有教学体系之间的关系,既是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效实施PBL的关键环节,也是实施PBL的瓶颈因素。本文以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为例,探讨了在教学实践中PBL的应用模式,提出突破课程的限制,建立相对独立的PBL教学平台与教学管理体系,实现从“情境问题描述设计”向“创建自动生成问题的情境”的转换,并通过团队方式促进教师角色转换等实施PBL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基于问题学习;问题情境

[作者简介]鞠芳辉,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副教授;谭福和, 浙江万里学院讲师(杭州,310027)

基于问题学习(PBL)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医学教学领域的教学模式,并对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①。近年来,基于问题学习在我国学界引起了广泛讨论,其思想也为许多教师所认同,一些学校、一些教师也开始在实践中尝试这一教学模式②。但很多教师对PBL的认识有所偏差,缺乏对PBL的整体把握,有的认为在课堂中多提几个问题,就很好的应用了PBL 模式。有的学校或教师虽然对PBL的内涵有较深入的把握,但在实施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如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教师角色的转换问题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希望能有成熟的PBL 本土化教学实施经验以作参照。本文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探讨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如何有效实施PBL教学模式。

一、PBL的核心理念

基于问题学习是指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real-world)或真实性的(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并促进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从学习目标来看,基于问题学习旨在使学生构建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成为自主学习者和有效的合作者③。

基于问题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既是个体性的构建意义的心理过程,也是社会性的、工具中介的知识合作建构过程。有意义的学习是有意图的、复杂的,是处于他所发生的情境脉络之中的④。基于问题学习是一种合作学习,其中知识的一致性心理模式的积极建构是活动的关键,它也是一种情境学习,因为原理、观念、机制都不是以抽象的形式学习的,而是将他们置于比较有趣的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的,并且这种情境是指向未来的职业情境的⑤。

在PBL教学模式中,情境、问题、学生、教师是PBL模式的四大基本要素,问题与情境是课程组织的核心,学生是致力于解决问题的人,教师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工作伙伴、指导者。PBL教学的实施步骤基本上可以分解为:创设情境、确认问题、分析问题、形成假设、知识获取、解决问题、展示结果、评价反思几个阶段(见图1)。

国外在将PBL运用于本科生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班级规模、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课程目标、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不同又产生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模式,特拉华大学数学于科学教育资源中心的Barbara J.Duch总结了

美国研究型大学基于问题学习的经验,概括了医学院模式(Medical School Model)、流动促进者模式(Floating Facilitator Model)、同学导师模式(Peer Tutor Model)等⑥。在我国的大学教学中,由于在PBL的实施层面还缺乏系统的考虑和规划,一般只停留在个别教师在单门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尝试的层次,其教学效果、实施的深度和广度都受到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实施PBL教学并不一定排斥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关研究表明,仅从教学效果而言,PBL在基础学科和常规知识的评价方面并没有显示出优势,反而略显劣势。学生在进入PBL学习过程之前,进行基础知识学习是必要的,而基础知识的学习正是传统教学方法发挥优势的所在,因此,在实践中要辨证地对待和处理二者的关系。

勿庸置疑,基于问题学习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不仅引起了教学观、学生学习观的深刻变革,同时也引起了教师观的深刻转变。这场革命也在理念上暗合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所倡导的教学观、学习观、教师观的目标指向。

二、PBL设计的关键问题及实施障碍分析

虽然人们设计实施PBL的形式和程序可能不同,但都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假设、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等基本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围绕着问题解决活动确认学习要素,展开探究活动,从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从PBL的实施过程可以看出,PBL的最关键环节在于创建问题情境,设计一个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问题是实施PBL的核心,因此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是决定整个PBL 教学过程能否成功的首要因素。同时,又要求该问题是复杂的(complexity),既以课程目标为基础,保证有一定的难度、深度、跨学科,并确保问题的复杂程度与真实生活大体相当,既能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又能发展能力;真实的(authentic),既问题必须是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从而能够在学习者的经验世界中产生共鸣,需要将学习置于复杂的、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开放的(open-ended),既能容纳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学习风格,便于学生自主活动,注重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劣构的(ill-structured),既问题涉及的知识领域是劣构领域,没有确定性法则,不能简单套用已有的解决方法;以学生经验为基础,既问题设计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智能特点,选择与之相近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能够在学习者的经验世界中产生共鸣,激发学习者的探究动机⑦。

显然,如何设计出这样的情境问题,是对教师的一个巨大挑战,以单门课程,单个教师组织的PBL模式通常很难达到这一高度,特别在当前教师资源紧张,教师自身大多数也缺乏实际经验的前提下,则更是对教师的苛求。另外,现实中的问题往往隐含多学科的知识,单门课程知识的单一维度也难以与其相吻合。再退一步讲,即便教师能够突破单门课程的限制而设计出相对复杂的情境问题,这种问题也往往是与现实有较大差距。香港公开大学曾做过关于学生对PBL 态度的调查,在学生不喜欢PBL的原因方面,看不出相关问题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列第一位⑧。另一方面,如果超越单门课程授课目标而进行问题设计,则这种设计在传统的教学体系框架下,在教学资源配置、课时限制、考核方式等方面也存在不适应性。

实施PBL 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的角色问题。教师角色行为的传统观点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行为的核心,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只能在教师的监控下学习。而基于问题

学习的设计理念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促进、较少教训,更多指导、较少直接干预学生学习过程。研究者们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在PBL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促进者(facilitator)、组织者或指导者(tutor),而不是讲师(lecturer)。具体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包括:营造学习团队、创设问题情境、激活背景知识、发挥支架作用、引导问题后的反思。在PBL 背景下,一个好教师的标准不再是能否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完美的复述,而是能否设计并与学生共同体验学习过程。其教学目标也不再是灌输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是否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无疑,教师角色的这种转变对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没有几个人能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转变,特别是在传统的教学思想氛围、教学体系框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奢望教师能实现这种转变是不现实的。同时,这种角色转变也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Barrows(1988)对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做了这样的描述:理想的指导者应该既是一个学科专家,又是一个指导专家;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则退而求其次,至少应该擅长指导。由此,一个胜任的指导者应该具备两种基本技能,就是学科能力与指导技能⑨。就学科能力而言,由于理想的问题情境设计往往需要多门知识的交叉,教师就一个领域进行教学活动必须超越课程的限制,而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通晓一两门课程;就指导技能而言,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知识权威的形象,而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和引导,因此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学习指导技巧⑩。理论上看,教师的这种角色转变并不困难,但在具体教学中实现却远非易事。

实施PBL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其与原有教学体系之间的关系。理论上,PBL 的教学可以在不同的层面展开,可以是单一课堂式的,由一名教师,针对一门课程组织教学,这时的问题往往是要由教师自行设计出来,问题往往离现实较远。教师也难以设计出复杂的问题,即便能设计出,有往往与单科性的教学目标相左。因此单一课堂式的PBL可以实行,但操作空间有限,效果也必定有限。理想的状态是,从课程体系的层面统筹考虑,打破原有课程间的界限,以基于职业胜任力(Professional-based competence)的能力培养为目标整合课程并实施PBL教学。而这种模式势必对传统的教学体系产生极大冲击,在国内PBL教学缺乏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前提下,存在一定风险。实施PBL的另外一条途径是设立专门的PBL学习机构,并配给相应的教学资源如师资、设备等,并在原有的教学计划之外设计一套独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体系。美国的特拉华大学、英国的诺丁汉大学,都设有专门的PBL教学机构。这种教学模式似乎可以为我国的PBL实践所借鉴。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问题情境的创建、教师角色的转换以及如何处理PBL教学与原有教学体系之间的关系,既是教学实践中有效实施PBL的关键环节,也是实施PBL 的瓶颈因素,如何突破这些瓶颈是PBL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作为我国的第一所改制高校,浙江万里学院在这方面的探索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三、PBL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浙

江万里学院商学院为例

(一)浙江学院办学基本情况与生源特点浙江万里学院是1999年经浙江省政府批准由一所省属高校改制而成的普通本科院校,是公办高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试点单位,是一所以经、管为主的综合性本科院校,被著名教学家潘懋元先生称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三部类”。2005年有16000余在校生,2004年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共建了宁波诺丁汉大学,为浙江万里学院引进国外的先进教学模式提供了桥梁。

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学校确立了“以生为本、以师立校、面向市场、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思路,树立了以适应性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教学观,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内容的人本观。并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理论教学培养体系、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素质拓展培养体系“三位一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商学院是浙江万里学院最大的二级学院,现有学生6000余人,在学校的总体办学思路下,辨证分析了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作为主要面向浙江省内及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招生院校,从商学院的生源特点看,一方面学生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不能算是十分“成功者”,一般不具备向研究型人才发展的优势;另一方面学生的差异性更大,学生的学业基础、能力、个性、志趣差别明显、“偏科”现象较为普遍;再有,大部分生源来自浙江商业文化浓厚的杭、甬、温等地,且很多学生有经营企业的家庭背景,深受“经世致用”的浙商传统文化熏陶,具有较强的商业意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

(二)商学院PBL教学模式基本框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客观上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在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特点,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定位基础上,商学院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一套基于问题培养的模式。

这一模式的基本构建思路是: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能力和学习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这一模式包括以下3个主要环节:

1、初级知识学习阶段。首先由教师“布道”,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原理、概念、定律与事实。这一阶段仍采取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目的是为了以后的基于问题学习打下基本的知识基础。很多相关经验表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缺乏交流技巧、参与不足,必然导致在基于问题学习阶段的讨论难以深化,将直接影响基于问题学习的效果。因此,学生在进入PBL学习过程之前,应进行必要的“初级知识学习”,而初级知识的学习正是传统教学方法发挥优势的所在。在教学时间安排上,这一阶段主要集中于大一、大二阶段完成。这一阶段的教学与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目标指向上,基于问题学习下的初级知识学习是为了高级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而现在许多高校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初级知识学习阶段”,四年或更长时间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缺少层次性的。

2、创设情境问题阶段——由设计问题向创设情境、自动生成问题的转变。在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初级知识以后,就可以进入基于问题学习阶段。在这里,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先决性问题。如前所述,有价值的问题必须具备复杂性、真实性、开放性、劣构性并以学生经验为基础等特

点,完全依靠虚拟的情境、描述性的设计产

生大量不同的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显然是不现实的。更加有意义的问题应该在现实中自动生成(self-generating),理想的状态是让学生直接参与或体验经济管理的实践活动,如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并由此产生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这显然也是不现实的,在时间上、组织成本上也是不经济的。事实上,工科、医科专业是完全可以直接从真实的实验室环境产生问题,诺丁汉大学的医学基于问题学习中心就是采用此种模式,商科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又有所不同,但在思路上仍然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由此,构建一个校园内的模拟经济运行环境,使之成为生成问题的平台,就成了可能的选择。

为此,商学院在原校内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开发、整合、完善、提升,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初步建成了能够完成学生企业经营管理实战模拟的综合性、实战性、多层次的综合创业实战训练教学平台,这一平台是一个多专业协作、资源共享的、接近真实的校园微型社会经济环境,使学生获得与真实社会经济活动相近的实战效果,并以此平台为基础,推进PBL教学,创设了一个能生成复杂管理问题的接近现实的情境。

这一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博远学生创业公司、ERP及沙盘模拟实验室、模拟中介机构、金融市场综合实验室(见图2)。其中,博远学生创业公司是由学校投资50万元,实体运作的专门为学生创业实践服务的公司,公司的主要职能有两个:一是作为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器,直接孵化以一定项目为依托的真实运作的子公司,二是定期举办创业策划大赛,优选出一些项目组建模拟公司,这两类公司都可以通过与PBL项目的接口而进入PBL教学过程;ERP及沙盘模拟实验室采用用友公司的软件,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和企业经营实战模拟,产生模拟公司后通过接口进入PBL项目;模拟中介机构包括模拟工商局、模拟税务局、模拟会计师事务所等,这些机构必须严格参照现实中的运作过程对模拟公司提供支持服务;金融市场综合实验室包括模拟银行与模拟证券市场,真实运作的公司与模拟公司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后绩效良好的,可以将资金规模放大1000倍上市融资,全体学生也可以通过资金虚拟放大的形式进行股票买卖。

博远学生创业公司、ERP及沙盘模拟实验室、模拟中介机构、金融市场综合实验室共同组成了PBL的情境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学生可以完成如下几个主要环节的实训:

创业策划:学生依据具体项目,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策划。

组建公司:方案经评审通过后,组建模拟公司,组建时严格按照现实中公司设立的程序,经由模拟银行、模拟工商、税务等部门,履行相应的银行验资、税务登记、工商注册等手续。

公司的经营与运作:要求建立严格的财务控制与报告制度,定期进行财务审计,保证公司规范运营。

公司上市:对经营绩效较好的公司,将其资金规模放大1000倍,到证券模拟市场上市,发行模拟股票融资,全体学生可以自由买卖公司模拟股票。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运作过程既有模拟的成分,但又含有很多真实的运作,十分接近真实的社会经济运行环境。建立这一实践平台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创设一个能够产生接近于真实的社会经济中的问题的情境。

在这一情境中,学生在半是真实、半是模拟,甚至“假戏真做”的公司的经营运作中,自然会产生许许多多管理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自动生成”(self-generating)的,从而创造出基于问题学习的情境。比之于书面的完全依靠虚拟性描述所设计出来的问题,学生对于这种自己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问题,会有强烈的驾驭感和解决冲动,进而成为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动因。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会主动搜寻所需知识并主动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在“干中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当然,由于这一情境并非完全等同于现实世界,其中生成的问题也并不一定完全符合教学需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辨别和筛选,同时对选定的问题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梳理与修饰,但不能改变问题本身的

复杂性、劣构性的本质特点。

3、高级知识学习阶段

在上一阶段的创业实战训练中,学生根据专业、兴趣的不同,分小组解决经营运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了获得有效的策略,学生会搜集更多的知识,进入自主学习状态(Self-Direct Learning),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假设,构建新的知识,创造更多的方案,直到问题解决,这个阶段就是所谓的“高级知识学习过程”。

在创业实战训练的情境式教学环境中,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同化面临的新问题,并顺应环境客观要求构建知识的新意义,形成新的认知,达到“高级学习阶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这种情境式教学环境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性,学生能够获得自主学习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教师可以有效地指导或组织教学过程;二是存在“环境刺激”,或是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教师正是通过指导学生在情境环境中解决问题来引导学生完成主动构建知识意义的学习过程。

(三)PBL的教学组织与课程安排

显而易见的是,以此为平台展开PBL教学,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及评价都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不同,在原有的教学体制和教学组织模式都没有太大的改变的前提下,二者事实上是很难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因此,在原有的教学体系之外,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的PBL教学体系,就成了更为现实的选择。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的PBL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完整的运作体系,其教学组织安排情况大体如下: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在大学1年级至2年级的上半段,主要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大学2年级的下半段,学生在进行常规的课程学习同时,开始进入PBL阶段。学院实行每学期两段制教学,学期的中间和期末分别有两周的实践教学周,专门安排PBL教学。

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学生可以选择三个PBL教学项目的入口:一是在博远公司,参与实质性的创业创新项目,以项目为依托并作为子公司进行运作而进入PBL项目;二是参加定期举办创业策划大赛,组建模拟公司虚拟运作而进入PBL教学过程;三是通过ERP及沙盘模拟,产生虚拟公司然后进入PBL项目。进行PBL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与任务的不同,将学生按专业、扮演的职位不同分成每组6-8人左右的学习小组,组成学习团队。学生根据要求自主把握时间进程、分析任务和分解任务。每一轮的PBL教学分别安排三次学生必须参加的讨论会,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配合PBL教学流程的不同阶段安排一系列针对性的但学生可以选择的专题讲座。

在教师配备上,每一个小组有一个专门的指导教师,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确认情境问题,清晰地定义与描述问题,组织讨论,观察学生分析处理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咨询与指导,但教师不能过多直接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为提高学习效率,学院选派了一个以多学科的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的咨询团队,可以交叉为不同团队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PBL教学模式本身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组织者、促进者角色的转换,同时,在创业实战训练这样一个接近真实的复杂系统中生成的问题也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挑战,一方面这种自动生成的问题更接近于现实中的真实问题,符合PBL教学

的本质要求,另一方面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知识要素才能够解决。

为使教师能尽快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学院一方面通过宣传、研讨等形式深化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改革立项的形式加大研究力度与经费支持的力度。同时在PBL 的教学组织过程中,组建教学团队,通过团队内的共同交流、互补,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PBL 教学目前在商学院还处于起步阶段,实施范围也有限,在教学计划中也仅是列在10学分的素质拓展项目中,相应的教学组织与协调、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情境中心的运行机制等很多方面还需要近一步探讨和完善。

四、结束语

问题情境的创建、教师角色的转换以及如何处理PBL 教学与原有教学体系之间的关系,是教学实践中有效实施PBL 的瓶颈因素。事实上,PBL 教学模式的精神内涵在国内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很多高校、教师以及教育管理者都希望关注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但为什么在实践过程中就显得举步维艰呢?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教育体制、教学组织模式的约束,而要突破这

种束缚,需要全方位的配套改革,这种改革绝非一日之功。

大学不仅要“以师育人”,也要“以环境育人”,大学真正需要的是转变教学资源配置方式,重塑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教学环境。在不突破原有结构的情况下,所谓教育创新得不到良好的生存土壤。浙江万里学院作为国内首家改制高校,没有体制的包袱,在PBL 教学的实践方面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突破课程的限制,建立相对独立的PBL 教学平台与教学管理体系,实现从“情境问题描述设计”向“创建自动生成问题的情境”的转换,并通过团队方式促进教师角色转换等实施PBL 教学的思路和做法。尽管这种探索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这种模式的优劣还有待进一步检验,但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大胆实践,却可能为国内同类高校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思路。

注释:

① Chin Cristine. Implementing Project Work in

Biology through Problem - based

Learning[J]. Journal of Biological Education,

Spring, 2004,(4).

②刘晓艳. IT 环境下有效实施PBL 的关键设计[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4,(3).

③Debble Lam.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Field[J].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2004,(3).

④Evensen,,D H, Salisbury Glennon. A Qualitative

Study of Six Medical Students in a Problem-based Curriculum: Toward a Situated Model of self-regulation[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1, (4)

⑤刘儒德. 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 教

育研究, 2002,(2).

⑥刘宝存. 美国研究型大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

[J]. 中国高教研究. 2004,(10).

⑦Cindy. E Hmelo-Silver. Problem –Based Learning:

What and How Do Student Learn?[J] Education Psychology Review, September 2004,(3). ⑧ Margart Taplin.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与香港学生[J]. 开放教育研究, 1999,(4).

⑨ 汤丰林. 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师观[J]. 高等师范 教育研究, 2004,(4).

⑩ 伊瑞克.德.格瑞弗. 工程教育课程创新中能动学

习的应用[J]. 现代大学教育, 2005,[5]

The Practice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High Education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A Case Study of Zhejing Wanli University

Ju Fanghui & Tan Fuhe

Abstract: The creation of problem scenarios, the role of teachers, and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PBL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original teaching systems are key factors and bottle neck when implementing PBL methods. Referring to Zhejing Wanli University as case, the paper explores the model of applying PBL in high education in China. We hold the view that creating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PBL teaching platform and curriculum, shifting from “descriptively designing the problem scenario”to “creating a problem self-generating scenario”, and encouraging teachers to adapt to the role in PBL teaching through teamwork, are practical ways in implementing PBL.

Key words: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roblem scenarios.

Authors: Ju Fanghui, doctor candida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Tan Fuhe, lecturer of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7)

(完整版)西南大学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作业一:教育研究的基本知识

一、名词解释(30) 1.教育研究(6) 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是在教育领域中的或关于教育的科学研究,通常指应用科学的方法,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特定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解释教育本质,解决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2.定量研究(6) 也成量化研究,是运用数学,物理等手段和工具精确地描述教育事实,解释教育事实,以求发现普适性的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 3.定性研究(6) 也称质性研究,是指在尽可能自然的状态下,通过深入,细致,长期的观察,体验,调查和分析,以一种开放的研究态度,对教育现象获得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4.文献研究(6) 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查阅文献获得资料,并通过研究者的思维加工而取得研究成果。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不直接接触教育实践活动,通常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旁观者和反思者。许多研究对于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教育变革的历史分析、教育实践活动的综合反思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5.现场研究(6) 现场研究是在教育实践活动发生的现场进行的。虽然这种研究也需要作文献的考察,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但它强调研究者必须亲临教育活动的现场,通过直接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对现实存在的与教育实践活动有关的人、事、物及活动过程进行如实的记录、分析和推论。研究者直接接触教育实践活动,可以看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真实状况,体现出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一致性。这种研究最适合于了解和解决实践问题方面的课题研究。 二、简答题(50) 1.教育研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0) 一般认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因而它必须包括目的、过程和方法等基本要素。研究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和接受特定的训练。 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因而与研究具有同质性。但是由于人们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因而教育研究也存在着不同的界定。但是不论侧重于哪一方面,教育研究都至少包含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它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即发展教育理论或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二是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即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或问题;三是它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研究方法,促使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时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

中小学教育研究及其方法文献综述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文学院王茹珍 2013120257 通过阅读和浏览数百种教学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可 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 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便于传授大量知识,。正因为 如此,才会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一直占据学校教学的主流。但同时,能够大量传授知识的 同时它也存在着问题,照顾到了大多数的学生因而少数的,极个别的学生就被自然而然的“淘汰出局”。都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可这种模式明显是违背了这 一初衷的。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 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以学生为 中心,顾及到学生的个性,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缺陷是学 生素质存在高下差异,同时,学生的三观也还没建立,看待和分析问题缺乏客观性,认识 比较片面。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 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 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课外扩展——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 今较为先进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 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 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教学而教学,没有把语 文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语文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皮亚杰的“建构论”告诉我们,学生头脑里的认知结构不是外界客体结构的简单摹本,也不是主体的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展开,而是由主体与客体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的结果。所以,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把太复杂太抽象的东西一股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 号 一、填空(1' 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观察类型、 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

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 )7 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14、选定课题即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它包括两方面含义:()、选择进行时间研究的教育问题。 15、文献研究具有间接性、无反应性、()、保险系数相对较大和便于做纵向分析等 特点。 16.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中的抽样比率是样本容量与()的比率。 17、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18、一份完整的问卷由指导语、()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9、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途径是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叙事研究、()。 20、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连续性;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三是探索()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响。 二、单选(1' x25)1、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经历的第三个时期是(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研究及其特征 导入:什么是科学研究 1.案例:视频播放镜像自我认知测试研究、守恒实验 提问:这是科学研究吗?你愿意做这样的研究吗? 2.互动:我们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与认识小学教育? 直接的感觉经验 他人的看法 专家意见 实证方法 3.分享: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 整个科学无非是对整个日常思考的提炼。研究得越深,我们会发现我们有待知道的就越多。——爱因斯坦 一、科学研究 1.内涵 (1)科学 ●日常理解:科学即正确或正确的知识(科学算命、科学发展观、这个东西做 得好“科学”)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的目的出 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知识。 (2)研究: ●日常概念:对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稍作认真的分析与思考。 ●一般概念: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 ●美国学者贝斯特和卡恩:曾经比较全面地给出了“研究”的12个特征。概 括起来,主要包括这样几个要素:目的——“研究”是一种有计划、有意图的活动;过程——为了达到目的,“研究”将是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方法——“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规范概念: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认识活动,是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技

术,对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究,以经验事实为依据,并将其上升为一般理论的过程。 (3)科学研究: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2.科学研究的特点 1)客观性:①资料来源于客观②研究过程客观③研究结果客观 2)创造性:没有创新的研究是毫无价值的 3)继承性:科学研究探求新的问题必须要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4)系统性:研究的内容、方法、程序是系统的 5)控制性:科学研究必须有严格的设计方案,严格地实施方案,科学 地定性定量分析,以使研究结果可信、有效。 二、教育研究 1.主要内涵 教育研究就是研究者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研究理论的指导下,以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或问题予以分析、解释、预测和控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活动。 ●教育研究与一般的经验总结、消息报道有区别。 经验中含有规律,经验经过反复筛选可以找到本质的规律性东西。但仅凭经验,不仅花的时间长,而且有时费了很大周折仍不能发现规律。 案例:教育研究不能“自说自话” 在一个“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的课题中,研究者指出出学困生的若干成因,其中两个是:1)学生痴迷网络而影响了学习;2)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产生厌学情绪。 对此,我们想知道,做出这样的判断的证据是什么?很遗憾,作者并没有提供证据。即使上述两个判断看起来有道理,但是我们仍然会怀疑:确实是这样吗?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可能性吗? 如果作者能在做出这两个判断之前开展一个调查,发现在他的班级、年级或学校,发现有80%的学困生都痴迷网络,有75%的学困生其父母对其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无疑,这两个数据就成为做出结论比较有力的证据。虽然这个证据还不能完全说明二者之间确实存在因果关系,但做出因果推测的可靠性大大增加了。 ●教育研究也不同于权威专断。 如亚里斯多德认为苍蝇有五条腿,(其实他碰巧抓了只丢了一条腿的苍蝇),

《教育研究方法》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2.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3.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 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4.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5.取样是选取某一段时间作为观察记录的对象。 6.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7.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 8.无结构型问卷的结构较松懈或较少,并非真的完全没有结构,只是不将资料,但必须向有关人士问差不多相同的问题,被访问的人数一般较少,自由回答。 9.成就测验是指经过一定的数量化或测验编制程序化的各类教育测验。 10.用专业语言来说,某一个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情况称为该随机事件的次数,各种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分布情况称次数分布。 11.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分析。 12.以结构形式为标准,问卷法可划分为型和无结构型两种类型。 13. 变量又称调节变量,是自变量的特殊类型,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而选择的次要自变量。 14.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作封闭型、半封闭型、型。 15.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l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中小学衔接教育研究

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衔接教育研究 古城学校是由原古城中学和古城乡中心小学两所学校合并而成。两校合并之后原本一墙之隔,却鲜有交流的两个学校,打开了横亘在中间的围墙,成为九年一贯制的古城学校。 面对新的学期、新的情况,如何做好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六七年级的衔接教育成为急需解决的燃眉之急。经过古城学校领导的慎重研究,决定将六年级从小学部(原古城中心小学校园)调整至中学部(原古城中学)校园。看似简单的一次调整,却开创了古城学校衔接教育的新局面: 一、调整之后,古城学校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出现了以下变化: 首先、学习环境发生了改变。原本六年级是和一至五年级在一个校园,他们的作息时间,学习规律,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等等还停滞于小学生的框架范围之内。调整之后打破了六年级学生这种思想认识,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不再是小学生,而是尝试和七到九年级的同学一起作息,身处更高学段的学习环境之中,对他们的身心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其次、学习习惯的改变。调整之后,六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发生了改变。原本小学的作息时间改变,尝试使用中学的作息时间。与七年级的同学一样参加大课间活动,参加校周会,参加卫生评比、

创建最美古城学校校园的创建评比活动,参加班级板报的设计比赛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六年级学生积极投身中学部的各种各样的活动的同时,他们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方法,对待学习和生活的观念,他们的各种行为举止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他们更加积极,更加兴味盎然,学习也更加自觉和勤奋。 第三、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改变。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和中学生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进入初中阶段,学生进入了青春期,他们会变得叛逆,张扬,思维变得更加开放。而小学阶段的孩子就没有青春期少年的这种思维活跃和行为习惯的更好形成。六年级的学生日常生活行为和学习行为在和初中学生的朝夕相处之中的到耳濡目染 的熏陶和提高。他们更加讲究卫生,讲究文明礼仪,说文明话,走文明路,争做文明学生,精神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往日乱扔垃圾,脏话连篇,迟到早退的现象一扫而光,在古城学校这所大熔炉中得到了切实地锻炼和提高。 二、调整之后的六年级不仅学生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氛围,六、七年级的教师也面对着新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的冲击。 现在的六年级科任教师也随着六年级的调整,他们也调整至七年级办公室办公,以前六年级老师面对的是一至五年级的科任教师。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始终只是在小学阶段深入探究,缺少有效的延伸,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更大的扩展。办公地点的调整,看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D ) A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D ) A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C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A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A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C )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A)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一在线测试答案

问题一: 科学研究,我们简称为研究,是寻求问题解释、解决的过程,这个问题可能是自然现象,也可能是社会现象或是精神现象。广义的研究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狭义的研究是指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限定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验证,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

问题二: 教育科学研究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格而科学的方法,认识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以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教育理论的创造性活动。 问题三: 研究型教师就是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师,是教师成长的高级阶段。 问题四: 定性研究通常是从质的方面进行分析,主要是运用综合、比较和归类、归纳与演绎等分析方法,对研究所获取的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提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问题五: 定量研究是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验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的预定假设,它通常是从量的方面分析,主要是运用统计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对所收集的量化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检验和解释。 问题六: 教育研究通常来源于教育实践,并根据教育的实际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并服务于教育实践。但教育研究不同于日常的教育实践工作,它属于科学研究,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活动,具有研究活动的一般特点: (1)组织性与自觉性 (2)继承性与创新性 (3)(3)探索性与长期性 教育研究除了具有一般研究活动的特点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复杂性和难控性 (2)广泛性和反思性 (3)长期性和时代性 问题七: 1.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够为深化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教育的发展 2.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够为探索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3.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够丰富我国教育科学理论宝库,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4.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够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问题八: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的不断发展,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于:理论更具有构造性、清晰性和预见性;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和多元性;教育研究方法的借鉴移植各门科学的研究方法;关注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标准以及更有操作性。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代号:2044; 适用专业及层次: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专科;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29日。 一、判断题 1.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资料交流,计算机互联网。 [答案]对 2.编制测验题目是编制测验的中心环节,测验题目是具体体现测验目的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测验好坏的重要方面。 [答案]对 3.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答案]对 4.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定量分析。 [答案]对 5.测验(或,测验量表)法是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的定量化研究。 [答案]对 6.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消除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答案]对 7.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小概率事件。 [答案]错 8.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随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答案]对 9.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自己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答案]对 10.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诊断与预测二种功能。 [答案]无错,但不完备 1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当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答案]完全正确 12.等距变量有相等单位,能用数量准确说明某一量比另一量大(或小)多少,但无绝对零点,像身高、摄氏温度、体重、百分制计分等都是等距变量的例子。 [答案]部分错误 13.操作定义的作用主要有4条:第一,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第二,它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第三,它有利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第四,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答案]无错误,但不完备 14.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是指一批数据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范文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试卷1答案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的类型及基本过程是什么? 答:教育研究是人们按照规划设计的步骤,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及问题,探求教育本质和规律,取得科学结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发展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类型:(1)按纵向层次,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层次:直觉观察水平;探索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2)按横向层面,我们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研究课题;(2)研究设计阶段;(3)研究的实施阶段(4)得出结果阶段 2.教育研究问题有哪些来源? 答:从教育研究的实践来看,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从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2.从已知的教育理论中探索问题 (1)从解之未尽的教育理论中演绎问题。(2)通过对现有理论的质疑提出问题。 3.从掌握的教育文献资料中寻求问题 4.从与专家的讨论和切磋中认识问题 5.从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中确立问题 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寻找问题 二、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如何进行科学的教育实验设计。 答: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实验过程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包含了选定课题、提出假设、确定变量、实验设计等基本环节;实施阶段包含了变量的控制、操作、测量环节;总结阶段包含了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 (一)实验的准备阶段: 1.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设。 2.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 3.控制无关变量。 为了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实验研究中需要对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教育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1)被试的态度因素,指被试的消极型和评价担忧型态度,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真实性。(2)被试的历史因素,指实验对象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以及个性特征会影响学生在实验中的行为表现。(3)生长与成熟因素,指实验期间学生身心的成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4)被试的缺乏,指由于一些学生因转退学、生病、经常性旷课等而不能坚持参加实验,也会影响实验的结果。(5)实验的处理与实施,由于各种原因,实验组的信息和程序会扩散到对照组,使对照组实际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实验处理,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显着性。(6)测量安排,由于前后测量的迁移作用,可能会造成高估实验效果;另外,各次测验在时间、地点以及施测人员安排上的差异,也有可能造成对结果的影响。 无关变量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控制:(1)消除法。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影响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是控制无关变量的最主要、最理想、最基本的方法。例如,为了消除实验者效应,可以采用双盲程序,即被试和实验者都不了解实验的目的、设计等。(2)恒定法与平衡法。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作业二: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概念解释 1.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些社会现象,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大量资料以便统计分析,从而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研究方法。它适合于描述那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客观现象。 2.实验研究 教育实验研究注重理论假设,强调严格控制,关注假设检验,从而主动地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也是在教育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实证方法之一,在教育研究中具有特别的意义。 3.个案研究 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二.简答题 叙事研究的特点:以教育叙事为载体;以人文研究为取向;以自我反思为媒介;强调民主、平等 2. 田野研究的意义 (1)不会因科学理论的既有框架,限制了观察的角度与诠释的幅度,研究者可以深入当事人的生活世界; (2)自然情境不会因高度人为的控制而失去事物真实面貌,增加研究外在效度; (3)多种来源的资料可以互相比对,查证,日後有迹可寻,并且逐字记录可以反覆思索,以重现在地人之主观意义; (4)促进参与和分享,并且减少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距离,并能更增进尊重当地文化与主体性。 3. 比较研究的类型 按属性的数量,可分为单向比较和综合比较;按时空的区别,可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按目标的指向,可分成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按比较的性质,可分成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 三、论述题(40) 1.历史研究与教育科学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教育科学其他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类:①根据教育研究的范围或内容: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 ②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③根据教育研究的性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④根据教育研究工作的场所:文献研究和现场研究。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方法和视角的不同。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重点

一、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别 1、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的分类: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基础性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解释、描述某些现象和过程,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对基础性成果做进一步验证,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如相对论原理为基础性,核能应用研究为应用性。)学校情境中的教育研究大多为应用性。 2、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分类: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a、探索性研究。进行新课题,对该课题进行初步了解。缺点是难以提供满意答案;b、描述性研究。对教育中出现的某一情况或事件进行描述,把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形记录下来;c、对教育中某一现象做出解释。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依教育研究性质或手段区分的两种范式:(1)定性研究:主要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从人文学科中推演而来,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定性研究的5个特征:a、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主要来源,其中研究者起关键作用;b、是描述性的(不采用数据形式);c、关心过程而非结果或产品;d、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自下而上,即通过资料找问题);e、关心的最基本的事情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2)定量研究:模仿自然科学,对教育现象进行观察,是经验的、可定量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优点:a、消除研究过程中主观性和各种偏向偏见,使研究保持客观、精确;b、把教育实践工作者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加以检验。缺点:a、教育现象具有模糊性;b、不仅受物质条件限制,还受伦理上和社会条件的限制。(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提供框架,定量研究为进一步定性研究提供条件。 4、教育研究内容可分为宏观的、中管的、微观的。宏观教育研究主要研究社会现象;中观的对应机构;微观研究重点研究人与人之间。在学校情境中主要研究的是微观的。 5、按研究开展地点和资料收藏方式可分为书斋式研究和现场研究。书斋式以查阅资料为主,而非在实践中。现场研究在实践中进行。 6、研究方向尺度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同一时间-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纵向-不同时间-趋势研究、各年龄组特征研究,定组研究。 7、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①资料来源:定性研究来源于自然情境,定量研究来源于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②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定性研究来源于图片文字,定量研究来源于数据;③对研究关注的方面:定性研究重过程,定量研究重结果;④分析资料的方法:定性研究采用归纳分析,定量研究采用演绎分析;⑤关心的基本项:定性研究关心意义和理解,定量研究关注变量与操作;⑥学术属性:定性研究属社会、历史、人类学类,定量研究属于心理、经济、物理范畴;⑦目标:定性研究目标在于描述现实现象提高认识,定量研究目标在校验理论证实事实;⑧设计:定性研究设计灵活、一般、可引申,定量研究设计有结构、预定的、正是具体;⑨技术和方法:定量研究重观察漫谈,定性研究重实验和有组织的交谈; ⑨与被试关系:定性研究者热情接触被试,视为朋友,定量研究与被试疏远;⑩工具或手段:定性研究重录音等,定量研究中项目表问卷占比重大。 8、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中/微观的、现场式的研究。 二、研究问题选择的三个基本准则:问题必须有价值,有新意,有可行性。主观条件:研究人员自身的素质。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时机条件:理论、工具、技术手段等成熟度。 三、研究变量的类型 1、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设的原因变量。 2、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也称依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

中小学教育研究

农村一线教师教科研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 素质教育是科学的教育,科学的教育呼唤教育的科学,教育自身的科学化只有通过艰辛的教育科学研究才能实现。“科研兴教,科研立校”,“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普遍意义。而对于教育基础薄弱,教育经费短缺,师资水平相对较低,社会办学积极性不高的农村地区更具有特殊意义。因此,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对此,必须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1、思想认识方面对教育科研缺乏正确认识。一是将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教育科研高深莫测,难于驾驭,是专门的教育科研部门的事,中小学教师搞不了,也搞不好,他们只须上好课,抓好管理,提高考试成绩就行了。这样,使一些好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不到及时总结,各种教育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二是将教育科研与教学人为割裂,认为二者互不相干,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既无时间和精力保证,又会影响教学工作;三是将教育科研简单化、庸俗化,认为教育科研无非是听课、总结经验、写论文,与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有人认为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是追名逐利、不务正业。 2、学校动作方面无论组织形式还是内容实施都存在问题。一是学校教育科研缺少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教研组对学校教育科研的目标、任务、课题、实施过程、结果评价缺少统一指导,教育科研在很大程度上统筹不力,各自为政,未能充分集中集体智慧,形成合力优势,发挥群体功能;二是教研工作在整体上属于低层面运作,学校科研活动仅留于念报刊、学文件、查教案、看作业、听课、评课等,久而久之教师厌烦,学生倦怠,教育科研不能成为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学生从中受益的助推器。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潜心钻研业务的热情;三是学校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支持乏力。不少学校对一些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行为漠不关心,部分教师甚至冷嘲热讽,呈现“少数人干,部分人看,多数人既不看也不干”的局面;四是一些学校把教育科研作为给学校支撑门面的内容,检查汇报时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试 题及答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B D A C A D A A B B D C C B D D D B B 正确 按照提出问题的结构程度(主观、客观)可以将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半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三大类。

按研究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进行分类,可以将访谈分为开放式访谈、半开放式访谈、封闭式访谈。 就研究主体而言,倡导“行动者合作研究” 正确 (一)第一环节:计划(二)第二环节:行动 错误 因变量的测量一般包括前测和后测两部分。 正确 追溯法是指利用已有的文献末尾所附的参考文献目录提供的线索,追溯查找相关文献的方法。 正确 (一)定性分析 的特点1.强调整体观和事物质的规定性 正确 4、就研究过程而言,强调“在研究中行动”,体现了其反思性 正确 一、教育实验研究法及其特征(一)主动操纵和控制实验变量 正确 教育调查法指研究者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在自然条件下,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材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教育实际,发现存在问题,总结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错误 现状调查属于描述性调查,主要是调查某一类教育现象目前的状况和基本特征,目的是对教育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描述,发现现存的问题或寻找一般数据。 就研究结 果而言,是

“行动的改进与发展”,(正确) 标准差是最常用的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差异量数,反映了各变量值与平均数的平均差异。 调查表根据其说明事项或分组比较事项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项表和复合表。 正确 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样本平均数用(读杠)表示。它是用以度量连续变量次数分布集中趋势最常用的集中量数。 错误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它的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文章检索的概率和成功引用率。 (错误) (一)第一环节:计划 (二)第二环节:行动 (三)第三环节:观察 (四)第四环节:反思 正确 单组实验设计是用单一实验组为研究对象,实施某一种或多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错误 分析是指把复杂的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现象等)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或属性,进行单独的考察,从而认识各部分性质和特点的方法。 错误 (Kert Lewin)将其定义为“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方法。 错误 (二)按照教育行动研究水平分类,可分为技术的行动研究、慎思的行动研究、解放的行动研究。

小学教育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带答案

小学教育-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20分) 1.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比例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 2.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3.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文献查阅,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时间表等7部分。 4.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5.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 6.观察法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自然性和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直接性等特点。 7.随机化和配对法是将两组被试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尽量保持相等。 8.研究日志一般包括备忘录、描述性记录、解释性记录和深度反思四种。 9.内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系统误差之大小。 10.半结构型访问法是把有关问题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问题顺序;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合计10分) 1.研究变量的四种类型分别是( a )。 A.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B.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随机变量 C.离散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D.称名变量、顺序变量、连续变量和等比变量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分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顺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等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置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等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3.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d )。 A.问题、目的对象的确定 B.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筹备观察资金 4.“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c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5.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区分度指标等于o.2时,题目评价为优良 B.难度在o.5时,区分度最大 C.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内在效度的分析D.一般讲,区分度越接近l时,难度越大。 6.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的优点是有了两次测定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由于先后两次是在不同的时间测定的,因而对于测量工具、评价人员标准及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等引起的变化,难以进行良好的控制,但不会降低结果解释的效度 B.区组设计是将被试按区组分类,使每一区组的被试尽量保持同样数量,然后将区组内被试随机分派到各个实验处理中去 C. 区组设计的一种方式是配对,即根据研究的要求,将影响研究结果的某些因素水平相同的被试配对,得到不同水平的被试对,然后随机让其中的一个,接受实验处理

(完整版)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期末测验客观题答案(西南大学在职硕士)

?问题1 按照研究的目的和功能,教育研究方法可以分为() 答案 所选答案: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问题2 下面哪种方法属于实证研究方法 答案 所选答案: 观察 ?问题3 访谈者在没有征求访谈对象意见的情况下,悄悄地将访谈内容进行了录音,这种做法有可能违背了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答案 所选答案: 伦理原则 ?问题4 下面哪一种方法属于定量研究 答案 所选答案: 内容分析法 ?问题5 样本总数为N=1000,样本容量是n=100,求出间隔1000÷10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100次。这种抽样方法是 答案 所选答案: 等距随机抽样 ?问题6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的关系是

答案 所选答案: 研究假设的叙述是直接从研究问题的叙述中产生的 ?问题7 下列属于一次文献的是 答案 所选答案: 专著和论文 ?问题8 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与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储存分散,不够系统,这类文献是 答案 所选答案: 一次文献 ?问题9 按照文献中所提供的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去查找文献的方法称为 答案 所选答案: 逆查法 ?问题10 在观察研究中,着重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的记录方法是 答案 所选答案: 轶事记录法 ?问题11 在教育研究中主张把经验论和唯理论结合起来的是 答案 所选答案: 亚里士多德 ?问题12

在教育研究的选题和设计阶段,研究者应当完成的主要任务是 答案 所选答案: 撰写研究报告 ?问题13 教育年鉴属于 答案 所选答案: 三次文献 ?问题14 下面是关于三次文献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 所选答案: 浓缩性 ?问题15 根据访谈过程中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答案 所选答案: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访谈调查 ?问题16 教育调查研究中,要保证结论的科学性,问卷的回收率至少要 答案 所选答案: 50%以上 ?问题17 下面关于行动研究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 所选答案: 行动研究就是在行动中,对行动和为了行动的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