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

———对XX石油大学在校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和反思

作者:校团委覃彪田虹霞种宇宏日期:2006-11-22 16:04:32阅读数:

352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在规模和水平上均有较快发展。在新形势下,切实做好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对于促进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团委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队伍之一,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和帮助其成长成才,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因此,全面了解和掌握我们工作的服务对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成长需求、行为特征以及形成原因,是我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的前提。为此,校团委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于2004年10月成立了大学生思想调研中心,旨在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掌握学生所思所想,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调研涉及人生观价值观、政治意识、学习状态、情感心理、文明行为、就业选择等方面。价值观调查于2004年10月在我校大学生中展开。调查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式,共发出问卷4000份,以当场填写、回收问卷方式进行,共回收3756份答卷,调查对象涉及14个院系4个年级的部分学生。

一、我校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调查数据显示:在对道德价值观的调查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宽厚仁义、诚实守信等为多数同学所认同。对于现代社会的道德体系,45%的学生认为公民的道德意识有待增强,3 5%的学生认为急需增强,说明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道德意识,他们已经认识

到,道德规X在这个社会的重要性。在集体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自己所属的群体表现出较强的集体意识。他们关系集体和自己所属集体的荣誉,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更关心个人得失。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本质和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体现了时代精神的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和社会创造财富。但受变革时期市场经济的影响,也存在某些消极的、不健康的因素。比如追求物质享受、过分强调外在环境因素等。在人际价值观方面,当代大学生希望建立开放的、互利的、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方式,认识到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自身以及对社会和国家的价值。但比较崇尚自我,强调在自我基础上和他人建立合作关系。对于职业价值观,大学生多是从自身的成才、发展需要发展出发,而对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考虑较少。对于婚恋价值观,多数学生能意识到学习是他们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爱情,没有摆好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不能很好地处理爱情与学习的关系。

二、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一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总体取向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具有一定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他们接受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进步向上的价值观念,比如效益观念、竞争观念、正当个人利益观念、自强自立观念、社会公正观念等。在自身的发展上,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能够刻苦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希望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两重性。一方面他们强调个性,另一方面却容易赶时髦、随大流;一方面有爱国热情,另一方面却优先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和发展;一方面反对拜金主义,另一方面却对某些消极腐败现象感到无所适

从。理想教育与现实生活的反差给大学生带来许多困惑与不解,因此他们是在求新与守陈、优越与自卑、求异与从众、贡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等价值冲突中作判断、作选择,存在着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复杂心态,存在着先进与落后、正义与邪恶、勤俭与奢侈、忠诚与虚假的矛盾冲突。

三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问卷分析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各色各样,说明他们的价值观由统一向多样化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洪流,各种社会思想纷至沓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碰撞与交流,利益分配的重新调整,社会价值评判的多种标准,家庭与他人的影响,构成了大学生价值观选择与确立的多样化的外部因素。就大学生本身而言,个性爱好、教育程度及对复杂社会现象认识的差异,构成了大学生价值选择与确立多样化的内部因素,从而使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向。

四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倾向。一直以来,大学生受传统重义轻利的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教育和影响,表现出对社会的服从,对集体的认同,但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他们又表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义欲望,从过去不言利的奉献意识到今天直接追求功利的行为,证明了当代大学生功利取向的实质变化。

论文第三部分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思考。主要从加强价值观教育、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掌握大学生心理五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抛砖引玉。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特点及其引导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特点及其引导

摘要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分析,揭示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指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并且提出了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

1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1.1 政治倾向

思想政治倾向是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当代大学生是同改革开放一同成长起来的跨世纪青年。他们亲眼目睹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亲身感受了我国20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是肯定的。中国加入WTO后,他们多数认为“新世纪的中国更加强大”,“我们的明天会更好”。他们高度认同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充分信赖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与此同时,他们也发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很少有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认识的成熟和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评价社会问题的理性态度,是当代大学生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由往日的精英教育逐步过渡到大众教育,使大学生由精英意识转向平民

意识,于是他们对现实进行了理性定位,这表现在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在整体上趋于平稳,他们在政治上做“平常人”,拥有“平常心”,务实性参与,在宽容协调中求发展,以理智、平静的态度投身于社会改革。但也有部分大学生迷信“有权就有一切”,在政治倾向上具有不健康的心态。

1.2 民族观念、集体观念、公德修养

当代大学生在主体上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有献身于祖国的责任感和坚强意志,希望祖国强大,希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实利益的限制,少数人显示出媚外心态。

多数大学生集体观念强,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但也有少数人对集体持中性态度甚至对立态度。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与社会公德意识不容乐观,知与行相分离,道德追求不强烈,道德修养不完善。

1.3 自我意识

“成人”意识的形成是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的突出表现之一。“成人”意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逐渐清晰起来,他们开始独立面对困难,独立面对快乐,独立面对社会,在各种矛盾的碰撞中,在与各种复杂问题的交战中,他们开始走向成熟稳健。

当代大学生逐步摆脱了社会义务本位的主流价值,由传统的政治化、道德化的价值倾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实用倾向,开始全面重新审视并高度重视自我价值,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崇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个别的当其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会强调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来决定其的价值取向与价值目标。但也应当看到当代大学生自我独立的执著表明他们有极强

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和个性。

1.4 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注重与自己实际利益关系密切的理想目标的实现,尊重和服从国家利益,但他们并不希望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他们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但也要看自己从中有无实惠;他们憧憬未来,勾画蓝图,但首先要考虑自己置身其中的价值体现。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借口,轻理想重实惠,缺乏远XX想。

但也应当看到当代大学生将理想目标进行世俗化理解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意义、伟XX想等概念只是变得“隐性”了。

1.5 学习观、职业观

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转变,特别是就业的压力,使得许多大学生开始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开始由单纯的知识积累转向自身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面向新世纪,把自己塑造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于是不少大学生不断给自己“充电”,树立起二次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学习只是为了混一X文凭,不具有真才实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当代大学生自主选择职业的意识增强,不同利益关系的出现给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追求提供了众多的选择方向,追求职业所带来的实际利益成为求职大学生的首要目标。一项对XX重点学校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发现:73%的大学生概括自己的职业选择是所谓“新三到”(到国外去,到沿海去,到赚钱最多的地方去)这些调查说明,当代大学生以个人需要为中心,以实用有效为价值目标的自我设计方向和功利主义倾向。

1.6 交际观、爱情观、消费观

当代大学生的交际环境变为虚拟与真实交错的二维空间。以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持的网络打破了传统的人际交往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走向了跨时空、跨地域的网络沟通时代,这一方面促进了当代大学生交往的便捷性,有利于新型代际关系的形成,但这又使人际交往变得虚拟化,一部分大学生成了“数字化”人;在现实中,当代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热情、诚实、开朗、大方,开创了现代交际新风尚。但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注重经济利益,趋向功利化和世俗化。

当代大学生逐渐放弃了传统的神圣爱情观和责任婚姻观,呈现出“物质化”趋势,“游戏化”味道。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西方所谓“解放爱情”思潮给爱情以强大冲击,使爱变成了利益权衡。道德责任感的淡化,不求天长地久,但要曾经拥有的“快餐式爱情”观,把价值观引向畸形的、虚无的误区,由此造成所谓的“精神表层化”的现代病,同时爱情也由传统的“爱情独占”观发展到“爱情多元”观。

当代大学生追求消费时尚,消费行为往往强调个性和象征性,求新求美求变求异。他们炫耀消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和冲动消费,注重身份,讲究情调,从而导致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

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2.1 自觉性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的解放,市场机制的建立,唤醒并强化了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不再轻易地、不假思索地迷信和接受某种价值观;改革的艰难复杂,社会的急剧变化,市场的激烈竞争,提供了各种参照,这一切都逼着他们去思索,去亲身体验,去认真比较,去慎重选择:究竟哪种价值标准最正确?价值

取向怎样才科学?应确立什么样的价值目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了鲜明的自觉性。

2.2 实务性

今天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对“空头政治”、形式主义、“神万能”、禁欲主义已不屑一顾。他们爱美,渴望成才,企盼致富;他们关心事业,关心家庭,关心时事,关心环境,关心经济政策,关心“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总之,今天的大学生讲实效重现实,其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这种实用性有时带有一定的庸俗性,如有些青年过分看重“关系”、享受,金钱、地位和眼前,他们欣赏高尚但不想拥有高尚,赞誉英雄模X但并不想成为英雄模X,少了一点人应有的理想和精神。

2.3 两重性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破了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的藩篱,开始注重自我价值,开始急切、大胆、广泛地涉猎各种西方文化,开始树立起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信息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公关意识、环保意识等。但是,由于对思想解放理解的肤浅,由于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西方社会思潮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冲击,加之政治上的幼稚和不成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存在着诸多偏颇之处。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随着对社会认识的逐步全面,许多大学生不但强调自我价值,而且开始注重社会价值;不但注意吸收西方价值观中的精华,而且注意吸收传统价值观中的精华,开始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传统价值与西方价值的对立统一中,建构科学的现代价值观,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是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即内在矛盾性。当然两重性的程度是不尽相同的。

2.4 可塑性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的,他们拥护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他们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他们注重事业、立足奉献,他们自强进取、诚信交往。他们是“最有希望的一代”、“思考的一代”、“走在改革的最前列”。中国社会正在变革中发展、进步,正在走向现代化,这也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优化和成熟提供了宏观背景,客观性的环境条件。所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2.5 多元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碰撞,“传统”价值观已不再独领风骚,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由单一走向多元。比如,在价值标准上,有的“唯书”,有的“唯上”,有的“唯实”,有的“跟着感觉走”,有的跟着“时髦”走;有的以社会利益为标准,有的以小团体利益为标准,有的以个人利益为标准。在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上,有的重钱,有的重义,有的重享乐,有的重事业,有的重权力;有的重原则,有的重“关系”,有的重理想,有的重现实……。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特征与多元化主体组成的多元化社会格局相关,使得社会现象生活异彩纷呈,但也可能引起思想的混乱和社会的无序。应当指出的是,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多元格局中,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仍居主导地位。

3 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3.1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装当代大学生,使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营造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

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军政训练、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其他公益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的、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消费。

3.2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决弘扬主旋律,以正面宣传为主,树立先进典型,抓好示X教育,为大学生价值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各类要把握好正确的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活动;依法加强对高校周围的文化、娱乐、商业活动的管理,坚决打击侵害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的事件,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3.3 优化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深刻的影响。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父母与子女朝夕相伴,对子女的情况最熟悉,教育也最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同时家庭教育增加了情感教育,可以更好的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为此父母要注意加强对子女的品德、人格教育,使家庭教育建立在科学、XX的基础之上,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3.4 加强法制建设,规X价值观的形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就必须把价值观体系的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使一些基本的社会价值观法制化,通过法律手段来弘扬

某些价值精神,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走上规X化、制度化、法律化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单玉华.跨世纪一代青年价值观研究[J].XX社会科学,1999(1)

2 王绍玉,冯佰侠.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J].中国青年研究,2002(5)

3 乐锋.理性与躁动—关于青年价值观的思考[M].XX:学林,2002

4 徐贵权.青年价值取向新探[M].:地震,1999

5 跨世纪青年价值观研究课题组.跨世纪青年价值观研究[J].XX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5

[目录]

1.每当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价值观念的转换必然被提上日程。

2.价值观,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的观念。

3.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价值的世界上,我们的每一活动中都包含着价值追求。

[原文]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短短20余年就已经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现代化将引导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走向伟大的复兴。中国现代化实现之日,将是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时!

每当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价值观念的转换必然被提上日程。19世纪,西方哲人尼采曾经提出“重估一切价值”的口号,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价值大革命、价值

观念大震荡的时代。在这种思想潮流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具有怎样的价值观,又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价值观,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的观念。具体地说,它是人们心目中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念,表现为人们对该类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信仰、理想等等,是人们对该类事物的价值取舍模式和指导主体行为的价值追求模式。价值观念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评价标准,成为主体判断客体有无价值及其大小的观念模式和框架。

[参考资料]

[1] 陆学艺、李培林主编:《中国社会发展报告》,XX人民1991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1979年版。

[3] 李德顺:《价值新论》,中国青年1993年版。

[4] X杭生、郭星华:《当代中国价值评判体系的转型》,载《社会学研究》1995年第5期。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相应地产生了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应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推进,不仅深刻地改变了我国经济领域的面貌,同时,也引起了人们思想领域的强烈共振。

其中,变化最大,最快,也最为关键的,就是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从其形式来看,从生价值观是由人们对那些基本价值的看法、信念、信仰、理想等构成,思想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其内容来看,人生价值观反映了主体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及主体实现自身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主观特征,是以“信什么,要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精神目标系统;从其功能来看,人生价值观起着评介标准的作用,是人们心目中用于衡量事物轻重,权衡得失的天平和尺子。总之,人生价值观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最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他精神心理活动的中枢系统,是其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支柱和动力所在。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的明天。

(一)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市场主体参与国内国际的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发展。这使社会竞争空前激烈,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经过激烈的竞争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学习专业知

识和其它学科的知识,积极进取,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增强竞争力,使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优胜的地位。

(二)培养了大学生的平等观念。

发展市场经济使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社会生活,在经济活动中日益成为平等的主体,从而大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XX政治建设。市场经济要求一切经济活动和政府的经济职能都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依法办事,这使人们的XX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人人要求公正平等。

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严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一些党员干部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把“理想”、“信念”抛到九霄云外,在金钱和美女面前败下阵来,成为不择手段,以公谋私,挥霍国家财产,腐化堕落,XX乱纪,胡作非为的腐败分子。大学生对这些不正之风强烈不满,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他们渴望在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中进行公平竞争

(三)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积极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大学生经过了初中,高中时被老师,家长照顾,被升学考试折腾得晕头转向的六年中学生活,今天终于走进了大学校园。在这里,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干,于是,他们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处理,学会了在困难面前自己想办法把它解决。许多学生进校后,积极参予院校、系、班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各种社团,争当学生干部,努力为自己创造展现自己才华的天地。有的学生还想方设法联系各种渠道磨炼自己“下海游泳”的本领:业余当推销员、咖啡厅服务员、家庭教师、外语导游、甚至炒股票、打短工……“学府商潮”由南向北大举推进。

(四)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效益首位的观念不断增强。

我国高等教育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是以“书生型”为主,具有内向,谦逊,长于逻辑思维、重义轻利、不善交际等个性特点,虽然对于掌握基本科学知识,深入钻研书本有一定帮助,但限制其自身其它方面重要能力的发展,如创造能力、自主能力以及现代社会必备的商品意识、社会活动能力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了“书生型”模式的社会基础。如今,大学生不仅从思想上,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切实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迫切性。商品意识,价值规律以及合理利益观念已逐渐成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中的基本组成要素。他们对空洞的宣传不感兴趣,对社会现象和群体行为的判断越来越具有商业头脑,热心参加各种有一定报酬的社会活动,要求合理的自我利益。

(五)促使大学生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面貌

随着改革开放,思想观念的更新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也愈来愈强,他们强调自我在社会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企盼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近年来,大学生不再固守“象牙塔”啃书本,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闯市场。在校期间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有益活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有的做出了自己的成果。一些大学生自行开办工作室为企业出谋献策,甚至有的大学生已经拥有了自己组建的公司。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使了大学生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进取。

这些是大学生的积极的方面。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地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中,原有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权钱交易的价值观念逐步渗透到大

学生的生活

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开始在一些大学生心中发生动摇。在处理社会与他人关系时,以有利于自我为尺度,忽略了集体的作用,集体主义观念严重淡化。一些大学生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原则,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缺管社会责任感。

重知识轻品德。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道德品质无直接关系,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在高校里,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良习气和不道德行为,表现在:污言秽语随口带,夜半歌声传天外,挽着情侣耍气派,饭碗吃过继续来,染起头发当老外,周末睡到太阳晒,试前三天无烛卖,作弊创新把专利卖等。还有不太注意尊重别人,目空一切,在公共汽车上不给老弱病残者主动让座,不以礼貌的方式同别人礼貌交往,甚至在打水,买饭排队时不习惯让老师,长者优先等。在这些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背后,掩盖着他们对社会规X的淡薄与熟视无睹;对传统价值观,道德行为的不经意的否定。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一直处于多元和不稳定之中,既有积极进取,追求人生和社会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可喜进步,同时,又有贪欲自私,不求进步,遇到挫折时悲观堕落的现象。大学生肩负着跨世纪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使命,是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们要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