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完整版)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完整版)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完整版)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在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中,体现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精神,贯彻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以便为安全生产、改善生活的劳动条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必要的条件,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建筑、有特殊用途和特殊净化与防护要求的建筑物以及临时性建筑物的设计。

第1.0.3条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工艺和使用要求、室外气象条件以及能源状况等,同有关专业相配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1.0.4条采暖、通风和空调节及其制冷系统所用设备、构件及材料,应根据国家和建设地区现有的生产能力和材料供应状况等择优选用,尽量就地取材。同一工程中,设备的系统列和规格型号,应尽量统一。

第1.0.5条编制设计文件时,应根据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装置的数量及其复杂程度,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和操作、维修人员以及相应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表等。

第1.0.6条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系统,应在便于操作和观察的地点设置必要的调节、检测和计量装置。

第1.0.7条布置设备、管道及配件时,应为安装、操作和维修留有必要的位置。对于大型设备和管道,应根据需要在建筑设计中预留安装和维修用的孔洞,并应考虑有装设起吊设施的可能。

第1.0.8条设计中,对于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设备及管道,当有可能伤及人体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1.0.9条位于地震区和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布置设备和管道时,应根据需要

分别采取防震和有组织排水等措施。

第1.0.10条根据本条规范进行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室内外计算参数

第一节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第2.1.1条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作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20°C;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

轻作业不应低于15°C

中作业不应低于12°C

重作业不应低于10°C

注:(1)作业各类的划分,应按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

(2)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50-100m2)时,轻工业可低至10°C;中作业可低至

7°C,重作业可低至5°C。

三、辅助建筑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25°C

更衣室23°C

托儿所、幼儿园、医务室20°C

办公用室16-18°C

食堂14°C

盥洗室、厕所12°C

注: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可参照有关专业标准、规范的

规定执行。

第2.1.2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冬季室内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地平均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不宜大于0.3m/s;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当室内散热量小于23W/m3[20kcal/(m3·h)]时,不宜大于0.3m/s;

当室内散热量天于或等于23W/m3时,不宜大于0.5m/s。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5.1.1条的规定。

第2.1.4条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生产厂房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应根据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其与工作地点温度的允许温差,按表2.1.4确定。

夏季工作地点(°C)表2.1.4

注:如受条件限制,在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本表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1-2°C。

第2.1.5条设置局部送风的生产厂房,其室内工作地点的允许风速,应按本规范第4.3.5条至第4.3.7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2.1.6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舒适性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

温度应采用24-28°C

相对湿度应采用40%-65%

风速不应大于0.3m/s

二、工艺性空气调节室内温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应根据工艺需要并考虑

必要的卫生条件

确定;工作区的风速,宜采用0.2-0.5m/s,当室内温度高于30°C时,可大于0.5m/s。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5.1.1条的规定。

第二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2.2.1 条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注:本条及本节其他文中所谓"不保证"。系针对室外空气温度状况而言,"历年平均不保证",系针对累年不保证总天数或小时数的历年平均值而言。

第2.2.2条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第2.2.3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第2.2.4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第2.2.5条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

第2.2.6条冬季空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第2.2.7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

注:统计干温球温度时,宜采用当地气象台站每天4次的定时温度记录,并以每次记录值代表

6h的温度值核算。

第2.2.8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第2.2.9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第2.2.10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可按下式确定:

tsh=twp+βΔtr(2.2.10-1)

式中:tsh---室外计算逐时温度(°C)

twp---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C),按本规范第2.2.9条采用。

β---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按2.2.10采用;

Δtr---夏季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应按下式计算:

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表2.2.10 时刻

Δtr= twg-twp/ 0.52(2.2.10-2)

式中:Δtr---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C),按本规范第2.2.7条采用。

其他符号意义同式(2.2.10-1)。

第2.2.11条当室内温湿度必须全年保证时,应另行确定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参数。

仅在部分时间(如夜间)工作的空气调节系统,可不遵守本规范第2.2.7条

至第2.2.10条的规定。

第2.2.12条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三个月最多风向(静风除外)的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热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第2.2.13条冬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应采用累年最冷三个月的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

夏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应采用累年最热三个月的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

年最多风向及其频率,应采用累年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

第2.2.14条冬季室外大气压力,应采用累年最冷三个月各月平均大气压力的平均值。

第2.2.15条冬季日照百分率,应采用累年最冷三个月各月月平均日照百分率的平均值。

第2.2.16条设计计算用采暖期天数,应按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采暖室外临界温度的总日数确定。

采暖室外临界温度的选取,一般民用建筑和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宜采用5°C。

注:本条中所谓"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采暖室外临界温度",系指室外连续5天的滑动平

均温度。低于或等于采暖室外临界温度。

第2.2.17条室外计算参数统计年份,宜采取1951-1980年,共30余年,不足30年,按实有年份采用,但不得少于10年,少于10年时,应对气象资料进行订正。

第2.2.18条同区的室外气象参数,应根据就地的调查,实测并与地理和气候条件相似的邻近台站的气象资料进行比较确定。

第2.2.19条一些主要城市的室外气象参数,应按本规范附录二采用。

对于本规范附录二未列入的城市及台站,应按本节的规定进行统计确定。对于冬夏两季各种室外计算温度,亦可按本规范附录三所列的简化统计方法确定。

第三节夏季太阳辐射照度

第2.3.1条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纬度、大气透明度和大气压力,按7月21日的太阳赤纬计算确定。

第2.3.2条建筑物各朝向垂直面与水平面的太阳总辐射照度,可按本规范附录四采用。

第2.3.3条透过建筑物各朝向垂直面与水平面标准窗玻璃的太阳直接辐射照度,可按本规范附录五采用。

第2.3.4条应用本规范附录四和附录五时,当地的大气透明度等级。应根据本规范附录六及夏季大气压力,按表2.3.4确定。

大气透明度等级表2.3.4

第三章采暖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3.1.1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公共建筑和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当其位于严寒地区或寒冷地区,且在非工作时间或中断使用的时间内,室内温度必须保持在0°C以上,而利用房间蓄热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按5°C设置值班采暖。

注: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可根据需要另行确定值班采暖所需维持的室内温度。

第3.1.2条设置集中采暖的生产厂房,如工艺对室内温度无特殊要求,且每名工人占用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m2时,不宜设置全面采暖,但应在固定工作地点设置局部采暖。当工作地点不固定时,应设置取暖室。

第3.1.3条设置全面采暖的建筑物,其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且符合国家有关节能标准的要求。

第3.1.4条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应按下式确定:

Ro·min=a(tn-tw)/Δtyαn( 3.1.4-1)

或Ro·min=a(tn-tw)Rn /Δty (3.1.4-2)

式中:Ro·min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m2·°C/W)(m2·h·°C/kcal);

tn---冬季室内计算温度(°C)。按本规范第2.1.1条和3.2.4条采用;

tw---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C),按本规范第3.1.5条采用;

a---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按表3.1.4-1采用;

温差修正系数表3.1.4-1

Δty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C),按表3.1.4-2采用;

αn---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W/(m2·°C)][kcal/(m2·h·°C)],按表3.1.4-3采用;

Rn---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m2·°C/W),按表3.1.4-3采用。

注:(1)本条不适用于窗、阳台门和天窗。

(2)砖石墙体的传热阻,可比式(3.1.4-1~2)的计算结果小5%。

(3)外门(阳台门除外)的最小传热阻,不应小于按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所确定的外墙最小传

热阻的60%。

(4)当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10°C时,内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亦应通过计算确定。

(5)当居住建筑、医院及幼儿园等建筑物采用轻型结构时,其外墙最小传热阻,尚应符合国

家现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要求。

允许温差Δty值(°C)表3.1.4-2

注:(1)室内空气干湿温度的区分,应根据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3.1.4-4确定。

(2)与室外空气相通的楼板和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其允许温差Δty值,可采用2.5oC。

(3)表中tn---同式(3.1.4-1~2)

tl---在室内计算温度和相对温度状况下的露点温度(℃)。

换热系数和换热阻值表3.1.4-3

注:表中h-肋高(m);

s-肋间净距(m)。

室内干温程度的区分表3.1.4-4

第3.1.5条确定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时,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tw,应根据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值,按表3.1.5采用。

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表3.1.5

注:(1)表中twn和tp·min---分别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和累年最低日平均温度(℃),按本规范

附录-采用。

(2)D≤4的实心砖墙,计算温度tw,应按Ⅱ型围护结构取值。

第3.1.6条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应按下式计算:

Ro=1/an+Rj+1/aw (3.1.6-1)

或Ro=Rn+Rj+Rw (3.1.6-2)

式中:Ro---围护结构的传热阻(m2·℃/W);

an,Rn---同式(3.1.4-1~2);

aw ---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W/(m2·℃)],按表3.16采用;

Rw---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m2·℃/W),按表3.16采用;

Rj---围护结构本体(包括单层或多层结构材料层及封闭的空气间层)的热阻(m2·℃/W)。

换热系数和换热阻值表3.1.6

第3.1.7条设置全面采暖的建筑物,其玻璃外窗、阳台门和天窗的层数,可按表3.1.7采用。

窗、阳台门和天窗层数表3.1.7

注:(1)表中所列的室内外温差,系指冬季内计算温度和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之差。

(2)高级民用建筑,以及其他经技术经济比较设置双层窗合理的建筑物,可不受本条规定的

限制。

第3.1.8条设置全采暖的建筑物,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提前下其开窗面积应尽量减小。

注:民用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应按国家现行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执行。

第3.1.9条集中采暖系统的热媒,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供热情况和当地气候特点等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并应按下列规定选择:

一、民用建筑应采用热水作热媒;

二、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当厂区只有采暖用热或以采暖用热不主时,宜采用高温水作热

媒;当厂区供热以工艺用蒸汽为主,在不违反卫生、技术和节能要求的条件,可采用蒸汽作热

媒。

注:(1)利用余热或天然热源采暖时,采暖热媒及其参数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辐射采暖的热媒,应符合本章第四节的有关规定。

第3.1.10条散热器采暖系统的热媒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高级居住建筑、办公建筑和医辽卫生及托幼建筑等,热水温度宜采用95°C;其他民用建

筑,热水温度不应高于130°C;

二、放散棉、毛纤维和木屑等有机物质的生产厂房,热水温度不应高于130°C,蒸汽温度不应

高于110°C;

三、放散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生产厂房,热媒温度不应高于上述物质自燃点的80%,且热

水温度不应高于130°C,蒸汽温度不应高于110°C。

注:有根据时,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不受本条规定的限制。

第二节热负荷

第3.2.1条冬季采暖通风系统和热负荷,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和获得的热量确定:

一、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二、加热油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三、加热油门、孔洞及相邻房间侵入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四、水分蒸发的耗热量;

五、加热由外部运入的冷物料和运输工具的耗热量;

六、通风耗热量;

七、最小负荷班的工艺设备散热量;

八、热管道及其他热表面的散热量;

九、热物料的散热量;

十、通过其他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

注:(1)不经常的散热量,可不计算。

(2)经常而不稳定的散热量,应采用小时平均值。

第3.2.2条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应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

第3.2.3条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Q=aFK(tn-twn) (3.2.3)

式中:Q---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kcal/h);

F---围护结构的面积(m2);

K---围护结构的传统系数[W/(m2·℃)][kcal/(m2·h·℃)];

twn---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2.2.1条采用;

tn,a---与本规范第3.1.4条相同。

第3.2.4条计算围护结构耗热量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按本规范第2.1.1条采用,但层高大于4m的生产厂房,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地面,应采用工作地点的温度;

二、墙、窗和门、应采用室内平均温度;

三、屋顶和天窗,应采用屋顶下的温度。

注:(1)屋顶下的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td=tg+ΔtH(H-2) (3.2.4-1)

式中:td---屋顶下的温度(℃)

tg---工作地点温度(℃〕

ΔtH---温度梯度(℃/m);

H---房间高度(m)

(2)室内平均温度,应按下式计算:

tnp=(td+tg)/2 (3.2.4-2)

式中:tnp ---室内平均温度(℃);

td ,tg---与式(3.2.4-1)相同。

(3)散热量小于23W/m3的生产厂房,当其温度梯度值不能确定时,可用工作地点温度计算围

护结构耗热量,但应按本规范第3.2.7条的规定进行高度附加。

第3.2.5条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5°C时,应计算通过隔墙或楼板等的传热量。

第3.2.6条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确定。各项附加(或修正)百分率,宜按下列规定的数值选用:

一、朝向修正率:

北、东北、西北0%~10%

东、西-5%

东南、西南-10%~-15%

南-15%~-30%

注:(1)选用修正率时,应考虑当地冬季日照率、辐射度、建筑物使用和被遮挡等情况。

(2)冬季日照率小于35%的地区,东南、西南和南向的修正率,宜采用-10%~0%,东、西

向可不修正。

二、风力附加率:建筑在不避风的高地、河边、海岸、旷野上的建筑物,以及城镇、厂区内特

别高出的建筑物,垂直的外围护结构附加5%~10%。

三、外门附加率:

当建筑物的楼层数为n时:

一道门65n%

两道门(有一个门斗)80n%

三道门(有两个门斗)60n%

公共建筑和生产厂房的主要出入口:500%

注:(1)外门附加率,只适用于短时间开启的,无热风幕的热门。

(2)阳台门不应考虑外门附加。

第3.2.7条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楼梯间除外)的高度附加率:房间高度大于4m时,每高出1m应附加2%,但总的附加率不应大于15%。

注:高度附加率,应附加于围护的基本耗量和其他附加耗热量上。

第3.2.8条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应根据建筑的门窗构造、门窗朝向、热压和室外外风速等因素,按本规范附录七确定。

第3.2.9条改建或扩建的建筑物,以及与原有热网相连接的新增建筑物,按本规范确定采暖热负荷时,尚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第三节散热器采暖

第3.3.1条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热媒为热水时,各种类型的散热器,应按制造厂的规定选用;

二、热媒为蒸气,铸铁柱型和长翼型散热器,不应高于

200KPa(2kgf/cm2);铸铁圆翼型散热

器,不应高于40KPa(4kg/cm2)。

第3.3.2条选择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民用建筑宜采用外形美观,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二、放散粉尘或防尘要求较高的生产厂房,应采用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三、具有腐蚀性气体的生产厂房或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宜采用铸铁散热器;

四、热水采暖系统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蒸气采暖系统不应采用钢制柱

型、板型和扁管等散热器。

第3.3.3条布置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散热器宜安装在外墙窗台下;

二、两道外门之间,不应设置散热器;

三、楼梯间的散热器,应尽量分配在底层或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下部各层。

第3.3.4条散热器应明装;内部装修要求较高的民用建筑可暗装;托儿所和幼儿园应暗装或加防护罩。

第3.3.5条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柱型(M132)20片

柱型(细柱)25片

长翼型7片

第3.3.6条确定散热量数量时,应考虑其连接方式、安装形式、组装片数、热水流量以及表面涂料等对散热量的影响。

第3.3.7条确定散热器数量时,柱型散热器面积可比计算值小0.1m2;翼型和其他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可比计算值小5%。

第3.3.8条民用建筑和室内温度要求比较严格的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排保温管道;明设时,应考虑管道的散热量对散热器数量的折减;暗设时,应考虑管道中水的冷却对散热器数量的附加。

第3.3.9条采暖系统制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热媒为热水时,多层和高层建筑物宜采用单管系统;

注:(1)设计时,应计算热媒在管道中的温降。

(2)水平单管串联系统,必须采取有利于管道伸缩的措施。

二、热媒为蒸时,宜采用上行下给式双管系统。

注:当疏水器集中设置时,高压蒸气采暖系统宜用同程式。

第3.3.10条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的采暖系统,条件许可时,南北向房间宜分环设置。

第3.3.11条高层建筑的热水采暖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物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供热;

二、一个垂直单管采暖系统所供层数,不宜大于12层。

第3.3.12条垂直单、双管采暖系统,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串联连接;贮藏室、盥洗室、厕所和厨房等辅助用室及走廊的散热器,亦可同邻室串联连接。

注:热水采暖系统两组散热器串联时,可采用同侧连接,但上、下串联管直径应与散热器接口直径相同。

第3.3.13条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其散热器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热;且不得装设调节阀。

第四节辐射采暖

第3.4.1条加热管埋设在建筑构件内的低温辐射采暖,可用于民用建筑的全面采暖或局部采暖。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采用热作为热媒;

二、不应导致建筑构件龟裂和破损;

三、辐射表面平均温度,宜采用下列数值:

经常有人停留的地面24-26°C

短期有人停留的地面28-30°C

无人停留的地面35-40°C

房间高度为2.5~3m的顶棚35~40°C

房间高度为3.1~4m的顶棚33~36°C

距地面1m以下的墙面35°C

距地面1m以上至3.5m以下的墙面45°C

注:(1)居住建筑、幼儿园和游泳馆中,加热管轴心处的地面温度,不应高于85°C。

(2)混凝土地板辐射采暖的供水温度,宜采用45~60°C,供

回水温差宜采

用5~10°C。

第3.4.2条金属辐射板采暖,可用于公共建筑和生产厂房(潮湿的房间除外)的局部区域或局部工作地点采暖,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亦可用于全面采暖。

第3.4.3条金属辐射板采用热水作热媒时,热水平均温度不宜低于110°C,采用蒸汽作热媒时,蒸汽压力宜高于或等于400KPa,产应低于200KPa。

注:金属辐射板采暖的热媒温度,尚应符合本规范第3.1.10条的有关规定。

第3.4.4条金属辐射板的最低安装高度,应根据热媒平均温度和安装角度按表3.4.4采用。

金属辐射板的最低安装高度(m)表3.4.4

注:(1)表中安装高度系指地面到板中心的垂直距离。

(2)表中数值适用于站着工作且工作地点固定的场合,当坐着工作或工作地点不固定时,可比本表的数值降低0.3m。

第3.4.5条管板式金属辐射板的板槽与加热管,应紧密吻合。对金属带状辐射板,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加热管因热膨胀而横向变形。

第3.4.6条金属辐射板采暖系统,宜采用同程式,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

注:当热媒为蒸气时,辐射板支管上不宜装设阀门。

第3.4.7条煤气红外线辐射采暖,条件许可时,宜用于生产厂房的局部区域或局部工作地点采暖,亦可用于全面采暖。

注:采用煤气红外线辐射采暖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第3.4.8条煤气红外线辐射应采用净煤气,其杂质允许含量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城市媒气设计规范》的要求。煤气的成分和工作压力保持稳定。

第3.4.9条煤气红外线外线辐射器的安装高度;应根据人体的舒适辐射照度确定,但不应低于3m。

当煤气红外线辐射器用于局部工作地点采暖时,其数量不应少于两个,且应安装在人体的侧上方。

第3.4.10条采用煤气红外线辐射采暖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和通风换气等安全措施。

第3.4.11条全面辐射采暖的耗热量,可按本章第二节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并应对总耗量乘以修正系数:低温辐射采暖,修正系数可采用0.9~0.95;金属辐射板和煤红外线辐射采暖,可采用0.8~0.9。

第3.4.12条局部区域辐射采暖的耗热量,可按整个房间全面辐射采暖时所算得的耗热量,乘以该区域面积与所在房间面积的比值和表3.4.12中所规定的附加系数确定。

局部区域辐射采暖耗热量附加系数表3.4.12

第3.4.13条局部工作地点辐射采暖的供热量,应根据局部工作地点的面积和人体所需的辐射度与周围空气温度的关系,按有3.4.13通过计算确定。

常用空调机室外机尺寸一览表总结常用空调机位最小尺寸

1 住宅空调搁板设计指引 目录: 一、空调室外机尺寸 二、空调搁板平面尺寸 三、空调搁板立面形式 四、优秀楼盘空调搁板节点赏析一、空调室外机尺寸

2 注:1、1匹空调制冷量约为2300~2600W;1.5匹空调制冷量约为3200~3600W;2匹空调制冷量约为4800~5500W;3匹空调制冷量约为6800~7200W;5匹空调制冷量约 常用空调机室外机尺寸一览表(宽×高×深)mm 空调 品牌 名称 1匹分体 1.5匹分体2匹分体 适用面积10~17m2适用面积15~25m2适用面积25~35m2 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 宽高深宽高深宽高深海尔780 540 250 780 540 250 780 540 250 海信800 570 260 800 570 260 格力850 540 320 850 540 320 美的780 540 250 790 540 270 春兰650 510 250 760 540 260 长虹780 550 270 780 550 270 800 560 260 科龙760 540 260 760 540 260 华宝760 540 260 760 540 260 格兰仕830 500 310 830 500 310 奥克斯820 540 320 820 540 320 新科700 530 250 760 530 255 富士通700 540 250 700 540 250 大金770 550 290 770 550 290 830 740 300 夏普730 540 250 780 540 270 800 640 300 松下780 540 290 780 540 290 日立780 500 300 820 520 280 800 590 350 三星740 530 260 740 530 260 700 620 280 三菱重工790 540 250 850 640 290 890 840 350 LG 770 540 250 770 540 250 最大尺寸汇总850 570 320 850 640 320 890 840 350 空调 品牌 名称 2匹柜机3匹柜机5匹柜机 适用面积25~35m2适用面积35~50m2适用面积50~85m2 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 宽高深宽高深宽高深海尔780 650 250 860 730 308 海信980 640 350 950 840 340 950 1250 420 格力950 700 350 950 840 420 美的850 700 340 900 860 330 春兰830 650 320 950 750 370 920 1155 410 长虹800 560 260 880 660 320 科龙760 540 260 960 800 420 960 800 420 华宝 格兰仕830 530 320 1030 960 420 奥克斯820 540 320 870 700 380 新科860 710 310 950 810 350 富士通900 700 350 900 700 350 大金830 740 300 830 740 300 夏普800 640 300 950 840 350 960 800 360 松下900 800 320 900 800 320 1100 1200 320 日立800 590 350 800 870 350 950 1150 390 三星700 620 280 880 640 310 三菱重工890 840 350 1030 850 340 1040 1250 340 LG 870 660 320 870 660 320 最大尺寸汇总980 840 350 1030 960 420 1100 1250 420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验收规范(参考Word)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验收规范 1 一般规定 1.1本章适用于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1.2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的施工与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被批准的设计图纸和《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等国家现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和规定。 1.3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所使用的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绝热材料等产品的规格、型号及技术参数必须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产品质量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 1.4 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的绝热材料和设备进场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核查或复验: 1对风机盘管机组、组合式空调机组、柜式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单元式空调机组、热回收装置等设备的风量、风压及热工技术性能进行核查; 2 对风机的风量、风压、效率等技术性能进行核查; 3 对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材料密度、吸水率进行复验; 4 对合同中约定的复验项目进行复验。 1.5通风与空调系统,应随施工进度对与节能有关的隐蔽部位或内容进行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1.6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验收的检验批划分应按本规范3.3.4条的规定执行。当需要重新划分检验批时,可按照系统、楼层、建筑分区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 2主控项目 2.1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中的送、排风系统、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系统的制式及其安装,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2 各种设备、自控阀门与仪表应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加、减少和更换; 3 水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的安装位置、方向应正确,并便于调试操作; 4 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能进行分室(区)温度调控。对有分栋、分户、分室(区)冷、热计量要求的建筑物,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能实现相应的计量要求。 检验方法:按设计施工图进行核对。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2.2风管的制作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风管材料的品种、规格、厚度与性能等,应符合施工图设计和现行国家产 品标准的要求; 2 风管的严密性及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验和漏风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 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有关规定; 3 风管与部件、风管与土建风道及风管间的连接应严密、牢固; 4 需要绝热的风管与金属支架的接触处、复合风管及需要绝热的非金属风管 的连接和加固等处,应有防冷桥的措施。 检验方法:按设计施工图核对、尺量、观察检查,查阅产品进场验收记录、检查风管及风管系统严密性检验记录。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强制性条文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强制性条文 第三章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一.3.0.6 1 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表 表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m3 表 1表,可按照国家现行卫生标准中的容许浓度进行计算确定,并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2由于居住建筑和医院建筑的建筑污染部分比重一般要高于人员污染部分,按照现有人员新风量指标所确定的新风量没有体现建筑污染部分的差异,从而不能保证始终完全满足室内卫生要求;因此,综合考虑这两类建筑中的建筑污染与人员污染的影响,以换气次数的形式给出所需最小新风量。其中,居住建筑的换气次数参照ASHRAE Standard62.1确定,医院建筑的换气次数参照《日本医院设计和管理指南》HEAS-02确定。医院中洁净手术部相关规定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 第五章供暖 二.,必须对每个房间进行热负荷计算。 【条文说明】集中供暖的建筑,供暖热负荷的正确计算对供暖设备选择、管道计算以及节能运行都起到关键作用,特设置此条,且与现行《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保持一致.在实际工程中,供暖系统有时是按照“分区域”来设置的,在一个供暖区域中可能存在多个房间,如果按照区域来计算,对于每个房间的热负荷仍然没有明确的数据.为了防止设计人员对“区域”的误解,这里强调的是对每一个房间进行计算而不是按照供暖区域来计算。 三.,散热器的供暖立管或支管应单独设置。 【条文说明】对于管道有冻结危险的场所,不应将其散热器同邻室连接,立管或支管应独立设置,以防散热器冻裂后影响邻室的供暖效果。 四. 【条文说明】规定本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儿童、老年人、特殊人群的安全健康,避免烫伤和碰伤。 五.,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与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为供暖地面时.必须设置绝热层;【条文说明】为减少供暖地面的热损失,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与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必须设置绝热层。与土壤接触的底层,应设置绝热层;当地面荷载特别大时,与土壤接触的底层的绝热层有可能承载力不够,考虑到土壤热阻相对楼板较大,散热量较小,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处理。为保证绝热效果,规定绝热层与土壤间设置防潮层。对于潮湿房间,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的填充层上,预制沟槽保温板或预制轻薄供暖板供暖地面的地面面层下设置隔离层,以防止水渗入。 六.,应根据工程的耐久年限、管材的性能以及系统的运行水温、工作压力等条件确定。【条文说明】塑料管材的力学特性与钢管等金属管材有较大区别。钢管的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腐蚀速度,使用温度对其影响不大。而塑料管材的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不同使用温度和压力对管材的累计破坏作用。在不同的工作压力下,热作用使管壁承受环应力的能力逐渐下降,

室外空调机位的规范使用

室外空调机位的规范使用 新建小区室外空调机位的设计主要有两类,一类设置在业主房屋外墙的高度范围内,另一类则设置在业主飘窗的顶板之上,后者比较容易产生空调机位的使用纠纷。 为避免纠纷,首先需要了解飘窗的结构,通常在业主室内可以直观看到飘窗的顶板要低于房顶300mm左右,而由室外看飘窗的顶板距上层业主的地面大约300mm左右,一般飘窗顶板上空调机位的高度为600mm左右;其次需要了解空调外机的安装特点,由于飘窗顶板上方安装空调外机的空间高度仅有600mm左右,一般无法使用随机配置的壁挂式支架,只能将空调外机安装在飘窗顶板上,需要用水平减震支架以降低噪音传导并防止空调外机倾倒、坠落,并要处理好地脚螺栓孔的防雨。 不可否认,室外空调机位设计的第一类方案最理想,即便于安装也能避免纠纷;受各种条件限制而出现的另一类设计方案容易产生纠纷的原因,主要是相邻业主误认为空调机位有部分占用了自家房屋的外墙,并会受到空调外机噪音的更多影响。可见,设计和物业管理单位有责任避免此类纠纷的发生,还要防范因安装不当形成的安全隐患,应事先明确规范并加强宣传和管理,为此还需要解决以下认识问题: 一、飘窗随房屋出售后,属于业主所有,因此飘窗顶板的使用权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财产权利; 二、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居民楼的外墙属于相邻业主共有,空调机位设置应符合建筑设计规范,而统一在飘窗顶板上设置空调机位并不存在侵害相邻共有权; 三、将空调外机安装在自家飘窗顶板上方,可以减少空调噪音(主要是通过飘窗顶板传导)对相邻业主的影响; 四、可以避免空调安装(地脚螺栓钻孔)不当造成他人飘窗顶板漏水,减少新的邻里纠纷; 五、室内墙预留空调安装孔,应高于冷凝水管预留接口,应低于自家飘窗顶板上沿,确保空调冷凝水下流、热气上行顺畅; 六、业主安装空调前需了解空调安装及使用要求,物业管理单位应按规范向业主说明并加强管理,避免邻里纠纷,消除安全隐患。 实际,新建小区室外空调机位使用中存在的混乱现象,还与空调外机安装的通道不畅有关,正是这一设计缺陷又使空调安装人员为图方便而误导业主,甚至建议业主将外机安装于自家飘窗下方的空调机位,因此就形成对他人财产权利的侵犯并引起民事纠纷。

(完整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标准号:GB 50019-2003 ◆发布日期:2003 年 ◆实施日期:2004 年4 月1 日 ◆发布单位:建设部 ◆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 第二章室内外计算参数 第一节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第 2.1.1 条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作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 -20 ℃;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 轻作业不应低于15 ℃;中作业不应低于12 ℃;重作业不应低于10 ℃。 注:( 1 )作业各类的划分,应按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 ( 2 )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50 -100m2 )时,轻工业可低至10 ℃;中作业可低至7 ℃,重作业可低至 5 ℃。 三、辅助建筑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25 ℃;更衣室23 ℃;托儿所、幼儿园、医务室20 ℃;办公用室16 -18 ℃;食堂14 ℃;盥洗室、厕所12 ℃。 注: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可参照有关专业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 2.1.2 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冬季室内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地平均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不宜大于0.3m /s ;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当室内散热量小于23W/m3[20kcal/ (m3 · h )] 时,不宜大于0.3m /s ;当室内散热量天于或等于23W/m3 时,不宜大于0.5m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5.1.1 条的规定。 第 2.1.4 条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生产厂房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应根据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其与工作地点温度的允许温差,按[表 2.1.4 ]确定。 夏季工作地点(℃)[表 2.1.4 ] 注:如受条件限制,在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本表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 1 -2 ℃。 第 2.1.5 条设置局部送风的生产厂房,其室内工作地点的允许风速,应按本规范第 4.3.5 条至第 4.3.7 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 2.1.6 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舒适性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 温度应采用24 -28 ℃;相对湿度应采用40%-65% ;风速不应大于0.3m /s 。 二、工艺性空气调节室内温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应根据工艺需要并考虑必要的卫生条件确定;工作区的风速,宜采用0.2 -0.5m /s, 当室内温度高于30 ℃时,可大于0.5m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5.1.1 条的规定。 第二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 2.2.1 条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历年平均不保证 5 天的日平均温度。 注:本条及本节其他文中所谓“不保证”。系针对室外空气温度状况而言,“历年平均不保证”,系针对累年不保证总天数或小时数的历年平均值而言。 第 2.2.2 条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第 2.2.3 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 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第 2.2.4 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 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第 2.2.5 条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1 天的日平均温度。

常用空调机室外机尺寸一览表总结常用空调机位最小尺寸

住宅空调搁板设计指引 目录: 一、空调室外机尺寸 二、空调搁板平面尺寸 三、空调搁板立面形式 四、优秀楼盘空调搁板节点赏析 一、空调室外机尺寸

注:1、1匹空调制冷量约为2300~2600W;1.5匹空调制冷量约为3200~3600W;2匹空调制冷量约为4800~5500W;3匹空调制冷量约为6800~7200W;5匹空调制冷量约 常用空调机室外机尺寸一览表(宽×高×深)mm 空调品牌名称 1匹分体 1.5匹分体2匹分体 适用面积10~17m2适用面积15~25m2适用面积25~35m2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 宽高深宽高深宽高深 海尔78 4 50 海信8 570 260 格力85 40 320 美的78 40 270 春兰65 40 260 长虹78 5 60 科龙76 40 260 华宝76 40 260 格兰仕83 00 310 奥克斯82 40 320 新科7 530 255 富士通7 540 250 大金77 5 00 夏普73 4 00 松下78 40 290 日立78 2 50 三星74 3 80 三菱重工79 4 50 LG 77 40 250 最大尺寸汇总85 4 50 空调品牌名称 2匹柜机3匹柜机5匹柜机 适用面积25~35m2适用面积35~50m2适用面积50~85m2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 宽高深宽高深宽高深 海尔78 30 308 海信98 4 420 格力95 40 420 美的85 60 330 春兰83 5 410 长虹8 660 320 科龙76 420 华宝 格兰仕83 960 420 奥克斯82 00 380 新科86 10 350 富士通9 700 350 大金83 40 300 夏普8 84 60 松下9 8 00 320 日立8 87 390 三星7 640 310 三菱重工89 85 0 340 LG 87 60 320 最大尺寸汇总98 96 0 420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汇总

说明:本目录收集载有暖通空调制冷专业内容(章、节)和相关内容的国家标准GB、国家标准建筑系列GB50×××、GBJ、建设部标准CJJ、CJ、JJ、ZBP、ZBJ等的目录,有些标准规范虽用于公共建筑和专门工程建筑,但并无暖通空调内容章节故不收录。 一、基础类 1.1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应用 1.2GB3101-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1.3GBJ1-86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1.4GBJ144-8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 1.5GBJ155-9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1.6CJJ55-93供热术语标准 1.7CJJ65-95环境卫生术语标准 1.8GB140-59输送液体与气体管道的规定代号 1.9GB4270-84热工图形符号与文字说明 1.10GB4457-84至GB4640-84机械制图 1.11GB11943-89锅炉制图 1.12GB50178-93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1.13JGJ35-87建筑气象参数标准 1.14JGJ37-8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1.15GBJ300-88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1.16GB/T16732-97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计量单位及符号 1.17GB/T16803-97采暖、通风、空调、净化术语 二、暖通空调一般设计规范 2.1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2.2GB50028-9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2.3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共设计规范 2.4GB50189-93旅游宾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 2.5GB50264-97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2.6JGJ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2.7CJJ34-9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2.8GB4272-92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2.9GB8175-87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 2.10GB11790-89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 三、住宅及公共建筑类 3.1GB50038-94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3.2GBJ96-86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室外空调机位的设计要点

空调室外机位的设计要点 一、空调规格及空调板设计的技术参数 二、空调位基本通风要求 三、空调百叶效果控制及选择 四、空调板布置、管线设计及安装 五、附录《住宅典型空调位评价参考》 一、空调规格及空调板设计的技术参数 注: 1、空调板最小净尺寸未计外保温的厚度;已考虑安装栏杆百叶的50mm安装量; 2、室外机上部和四周按各留出最小100mm的净距计(冷媒管接人方向最小需150mm,宜大 于200mm);多机位平行摆放时,两机间间距不应小于200; 3、当空调板中有屋面雨水立管或阳台雨水立管穿过时,搁板宽度应加大150mm,或加大 空调板深度l50mm。 二、空调机位基本通风要求

三、空调百叶效果控制及选择

空调百叶有以下几种常用形式进行装饰,并设活动扇,便于安装:防雨百叶、一字百叶、矩管或金属格栅、栏杆百叶。当采用百叶或矩管时,百叶挡板宽度宜≥40,净垂直间隔宜≥60。穿孔板不太常用,当采用穿孔板围护时,要保证空隙率≥75%且孔径及形状利于通风。 1、“Z”形百页:又叫防雨百页,其设计为Z形的目的为防止雨水飘入空调位。但必须向下才能起到防雨作用。夏天时,向下的百页通风效果明显不如向上的百页。且从下往上容易看到空调外机(右图)。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对防雨百页安装的做法为呈外斜45°向上方向布置(左图),并需在空调位内另设排水系统。

2、“一”形百页:对三层以上的空调机体遮挡完全,立面效果优良(下图),且比 Z 形百页通风效果明显提升。百叶挡板呈外斜角度≤30°水平方向布置通风效果最佳。需在空调位内另设排水系统。

3、矩管百页:从右图实例(龙湖·大城小院)可以看到,由于矩管具有一定深度,机位内部可视度低,对三层以上的空调机体遮挡完全,立面效果优良。矩管材料可以用氟碳铝合金管或防腐木条。矩管规格宜为60*20~30,空隙间隔宜不小于60。矩管的深度过小则如下图(万科·水晶城)机体内部可视度高,顶层空调机体仍然暴露,立面效果不佳。百页单方成本约350元,在满足项目总体成本的前提下(特别是高档楼盘)可尽量选用。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 3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3。0.6设计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表3.0.6-1规定。 表3。0.6—1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m/(h·人)]建筑房间类型新风量 办公室 30 客房30 大堂、四季厅 10 5.2热负荷 5。2.1集中供暖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必须对每个房间进行热负荷计算. 5。3散热器供暖 5。3。5管道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其散热器的供暖立管或支管应单独设置。 5。3.10幼儿园、老年人和特殊功能要求的建筑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5。4热水辐射供暖 5.4。3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地面构造,应符合以下规定: 1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与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为供暖地面时,必须设置绝热层; 5。4.6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塑料加热管的材质和壁厚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耐久年限、管材的性能以及系统的运行水温、工作压力等条件确定。 5.5电加热供暖 5.5。1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不得采用电加热供暖: 1供电政策支持;

2无集中供暖和燃气源,且煤或油等燃料的使用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 3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较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 5.7户式燃气炉和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 5.7.3户式燃气炉应采用全封闭式燃烧、平衡式强制排烟型。 5。9供暖管道设计及水力计算 5.9。5当供暖管道利用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时,设置补偿器. 5.10集中供暖系统热计量与室温调控 5。10。1集中供暖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必须设置热量计量装置,并具备室温调控功能。用于热量结算的热量计量装置必须采用热量表。 6通风 6。1。6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单独设置排风系统: 1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害物质混合后能引起燃烧或爆炸时; 2混合后能形成毒害更大或腐蚀性的混合物、化合物时; 3混合后易使蒸汽凝结并聚积粉尘时; 4散发剧毒物质的房间和设备; 5建筑物内设有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单独房间或 有防火防爆要求的单独房间; 6有防疫的卫生要求时. 6。3机械通风 6.3.2建筑物全面排风系统吸风口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位于房间上部区域的吸风口,除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4m; 2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1m; 3用于排出密度大于空气的有害气体时,位于房间下部区域的排风口,其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oc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1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8]102 号文件“关于印发《2008 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国内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组成编制组,共同编制本标准。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国内实践经验,吸收了 发达国家相关设计标准的最新成果,认真分析了我国暖通空调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多次征求了国内各有关单位以及业内专家的意见,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本规范共分11 章和10 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设 计计算参数,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冷热源,监测与控制,消声与隔振,绝热与防腐。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进行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 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 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暖通空调规范编制组(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 号,邮政编码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名单: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中南建筑设计院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2 中建(北京)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开利空调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丹佛斯(上海)自动控制有限公司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一) 4.。3 散热器采暖 4.3.1 选择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应满足系统的工作压力,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2 民用建筑宜采用外形美观、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3 放散粉尘或防尘要求较高的工业建筑,应采用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4 具有腐蚀性气体的工业建筑或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应采用耐腐蚀的散热器; 5 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采用闭式系统,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在非采暖季节采暖系统应充水保养;蒸汽采暖系统不应采用钢制柱型、板型和扁管等散热器; 6 采用铝制散热器时,应选用内防腐型铝制散热器,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 7 安装热量表和恒温阀的热水采暖系统不宜采用水流通道内含有粘砂的铸铁等散热器。 4.3.2 布置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宜安装在外墙窗台下,当安装或布置管道有困难时,也可靠内墙安装; 2 两道外门间的门斗内,不应设置散热器; 3 楼梯间的散热器,宜分配在底层或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下部各层。 4.3.3 散热器宜明装。暗装时装饰罩应有合理的气流通道、足够的通道面积,并方便维修。 4.3.4 幼儿园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4.3.5 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粗柱型(包括柱翼型)20片 细柱型25片

长翼型7片 4.3.6 确定散热器数量时,应根据其连接方式、安装形式、组装片数、热水流量以及表面涂料等对散热量的影响,对散热器数量进行修正。 4.3.7 民用建筑和室内温度要求较严格的工业建筑中的非保温管道,明设时,应计算管道的散热量对散热器数量的折减;暗设时,应计算管道中水的冷却对散热器数量的增加。 4.3.8 条件许可时,建筑物的采暖系统南北向房间宜分环设置。 4.3.9 建筑物的热水采暖系统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设置。 4.3.10 垂直单、双管采暖系统,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串联连接;贮藏室、盥洗室、厕所和厨房等辅助用室及走廊的散热器,亦可同邻室串联连接。 注:热水采暖系统两组散热器串联时,可采用同侧连接,但上、下串联管道直径应与散热器接口直径相同。 4.3.11 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暖。散热器前不得设置调节阀。 4.3.12 安装在装饰罩内的恒温阀必须采用外置传感器,传感器应设在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位置 采暖与通风设计规范(二) 4.4 热水辐射采暖 4.4.1 设计加热管埋设在建筑构件内的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时,应会同有关专业采取防止建筑物构件龟裂和破损的措施。 4.4.2 低温热水辐射采暖,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表4.4.2的要求。 表 4.4.2 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一) 4.。3 散热器采暖 4(3(1 选择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应满足系统的工作压力,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 的规定; 2 民用建筑宜采用外形美观、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3 放散粉尘或防尘要求较高的工业建筑,应采用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4 具有腐蚀性气体的工业建筑或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应采用耐腐蚀的散热器; 5 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采用闭式系统,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在非采暖 季节采暖系统应充水保养;蒸汽采暖系统不应采用钢制柱型、板型和扁管等散热器; 6 采用铝制散热器时,应选用内防腐型铝制散热器,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 7 安装热量表和恒温阀的热水采暖系统不宜采用水流通道内含有粘砂的铸铁等 散热器。 4(3(2 布置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宜安装在外墙窗台下,当安装或布置管道有困难时,也可靠内墙安装; 2 两道外门间的门斗内,不应设置散热器; 3 楼梯间的散热器,宜分配在底层或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下部各层。 4(3(3 散热器宜明装。暗装时装饰罩应有合理的气流通道、足够的通道面积, 并方便维修。 4(3(4 幼儿园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4(3(5 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粗柱型(包括柱翼型) 20片

细柱型 25片 长翼型 7片 4(3(6 确定散热器数量时,应根据其连接方式、安装形式、组装片数、热水流量以及表面涂料等对散热量的影响,对散热器数量进行修正。 4(3(7 民用建筑和室内温度要求较严格的工业建筑中的非保温管道,明设时,应计算管道的散热量对散热器数量的折减;暗设时,应计算管道中水的冷却对散热器数量的增加。 4(3(8 条件许可时,建筑物的采暖系统南北向房间宜分环设置。 4.3(9 建筑物的热水采暖系统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设置。 4.3.10 垂直单、双管采暖系统,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串联连接;贮藏室、盥洗室、厕所和厨房等辅助用室及走廊的散热器,亦可同邻室串联连接。 注:热水采暖系统两组散热器串联时,可采用同侧连接,但上、下串联管道直径应与散热器接口直径相同。 4.3.11 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暖。散热器前不得设置调节阀。 4.3.12 安装在装饰罩内的恒温阀必须采用外置传感器,传感器应设在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位置 采暖与通风设计规范(二) 4(4 热水辐射采暖 4(4(1 设计加热管埋设在建筑构件内的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时,应会同有关专业采取防止建筑物构件龟裂和破损的措施。 4.4.2 低温热水辐射采暖,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表4.4.2的要求。 表 4.4.2 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

空调机室外机预留位置基本知识

空调室外机预留位置的基本知识 一、空调机的组成: 空调机一般分为三大部分,一个是室内机,也就是和我们密切相关的、给我们制冷降温并将冷气吹送到我们室内的部分;另一个是室外机,顾名思义,这个室外机一定安装在居室外面;最后是管道、冷媒等。 二、空调室外机最理想的安装位置在哪? 室外机安装的理想位置是北墙或东墙,那里受太阳的直射少;如果一定要装在南墙或西墙,最好有遮阳的物体,同时一定要保证室外机的空气正常流通。 三、空调室外机的专用空调间如何预留空间? 通常室外机最好安放在室外,任何的专用空调间都会造成散热效率损失,浪费能源。如果为了外立面美观,需要设计空调室外机专用的空调间,那么也应该尽量将其设计成通风良好的空间,保持室外机五面通风,也就是说前面、上面、两侧面、后面都要保持与墙体等障碍物有足够的距离。前面要设计通风百页窗(百页窗也会降低通风效率,因此,最好室外机的前面没有任何物体阻挡)。由于室外机前面有风扇将高温气体排出,因此室外机的前面距离百页窗应保持在100毫米以上;室外机的一个侧面和背面有散热片,因此这两个侧面需要吸风循环,因此保持这两个侧面距离障碍物200毫米以上;室外机的上面和下面也是吸风循环的通道,因此需要保持距离障碍物200毫米以上;室外机的另一个侧面需要安装管子,因此也需要预留200毫米以上的空间,以便管子拐弯和盘整。

在有些建筑上,开发商专门设计了空调间,预留了室外机的安放空间,这种空调间一面设置了百页窗,且百页窗的面积过小、过于密集,导致空调室外机通风受阻,散热效率损失严重,这种设计是非常失败的。 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空调间呢?首先,需要根据房间的面积和高度,确定空调的匹数(或者制冷功率),然后根据空调的匹数,确定常用空调室外机的最大外形尺寸,用最大外形尺寸,宽度+400毫米,高度+400毫米,深度+400毫米,这样设计的室外机空调间,才能保证室外机的基本工作条件。百页窗的宽度要大于空调机的宽度+400毫米,高度也要大于空调机的高度+400毫米,百页窗的密度要尽量小,页片与水平的夹角不大于30度,通风效率保持在80%以上为宜。例如下表所示的空调室外机的外形尺寸,这些数据可以向相应的空调厂家询问。 四、安全、舒适、便于维护保养是设计的灵魂

室外空调机位的设计要点-7页文档资料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对防雨百页安装的做法为呈外斜45°向上方向布置(左图),并需在空调位内另设排水系统。 1、“Z”形百页:又叫防雨百页,其设计为Z形的目的为防止雨水飘入空调位。但必须向下才能起到防雨作用。夏天时,向下的百页通风效果明显不如向上的百页。且从下往上容易看到空调外机(右图)。 空调室外机位的设计要点 ----整理:HZS技术工作室 一、空调规格及空调板设计的技术参数 二、空调位基本通风要求 三、空调百叶效果控制及选择 四、空调板布置、管线设计及安装 五、附录《住宅典型空调位评价参考》 一、空调规格及空调板设计的技术参数 注: 1、空调板最小净尺寸未计外保温的厚度;已考虑安装栏杆百叶的50mm安装 量; 2、室外机上部和四周按各留出最小100mm的净距计(冷媒管接人方向最小需

150mm,宜大于200mm);多机位平行摆放时,两机间间距不应小于200; 3、当空调板中有屋面雨水立管或阳台雨水立管穿过时,搁板宽度应加大 150mm,或加大空调板深度l50mm。 二、空调机位基本通风要求

三、空调百叶效果控制及选择 空调百叶有以下几种常用形式进行装饰,并设活动扇,便于安装:防雨百叶、一字百叶、矩管或金属格栅、栏杆百叶。当采用百叶或矩管时,百叶挡板宽度宜≥40,净垂直间隔宜≥60。穿孔板不太常用,当采用穿孔板围护时,要保证空隙率≥75%且孔径及形状利于通风。 2、“一”形百页:对三层以上的空调机体遮挡完全,立面效果优良(下 图),且比 Z形百页通风效果明显提升。百叶挡板呈外斜角度≤30°水平方向布置通风效果最佳。需在空调位内另设排水系统。 3、矩管百页:从右图实例(龙湖·大城小院)可以看到,由于矩管具有一 定深度,机位内部可视度低,对三层以上的空调机体遮挡完全,立面效果优良。矩管材料可以用氟碳铝合金管或防腐木条。矩管规格宜为60*20~30,空隙间隔宜不小于60。矩管的深度过小则如下图(万科·水晶城)机体内部可视度高,顶层空调机体仍然暴露,立面效果不佳。百页单方成本约350元,在满足项目总体成本的前提下(特别是高档楼盘)可尽量选用。 4、栏杆百页:对散热有利,造型美观,但造价较高,建议有条件选用。 四、空调板布置、管线设计及安装 1、空调板布置

通风与空调规范gb-50738-2011

通风与空调规范gb-50738-2011 篇一:2015年现行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常用规范 篇二:通风空调考试题及答案 暖通专业规范考试题 选用规范1、GB 50738-201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2、GB 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GB 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一、单选题(共25道题,每题1分) 1、 GB50738-3.3.4通风与空调工程使用的绝热材料和风机盘管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C )的有关要求进行见证取样检验。 A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B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2、 GB50738-4.3.2矩形风管的弯头可采用直角、弧形或 1 内斜线形,宜采用(B),曲率半径宜为一个平面边长。 A内圆外方形 B内外同心弧形 C内外偏心弧形 D外圆内方形 3、 GB50738-4.3.5变径管单面变径的夹角宜小于30?,双面变径的夹角宜小于60?。圆形风管三通、四通、支管与总管夹角宜为(C)。 A 10~50? B 15~60? C 25~60? D 30~60? 4、 GB50738-6.2.3电动、气动调节风阀应进行驱动装置的动作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应在(C)下工作正常。

A工作压力 B设计压力 C最大设计工作压力 D最小设计工作压力 5、 GB50738-6.2.7三通调节风阀手柄开关应标明(B);阀板应调节方便,且不与风管相碰擦。 A开启的角度 B调节的角度 C关闭的角度 D以上均正确 6、 GB50738-6.4.3散流器的扩散环和调节环应(A),轴向环片间距应分布均匀。 A同轴 B同向 C同列 D同位 7、 GB50242-8.3.6散热器背面与装饰后的墙内表面安装距离,如设计未注明时应为(B) A 20mm B 30mm C 40mm D 50mm 8、GB50738-15.2.1风管强度与严密性试验应按风管系统的类别和材质分别制作试验风管,并且 2 不应小于(C)平方米。 A 5 B 10 C15 D20 9、GB50738-6.6.1软接风管包括(B),软接风管接缝连接处应严密。 A复合风管和柔性风管 B柔性短管和柔性风管 C复合风管和防火风管 D柔性短管和防火风管 10、GB50738-7.2.8支吊架焊接应采用(D),焊缝高度应与较薄焊接件厚度相同,焊缝饱满、均匀。 A点焊 B角焊缝点焊 C满焊 D角焊缝满焊 11、GB50738-7.3.4支吊架定位放线时,应按施工图中管道、设备等的安装位置弹出支吊架的中心线,确定支吊架安装位置。严禁将管道(C)作为管道支架。 A预留端 B分支管 C穿墙套管 D其他吊架 12、GB50738-7.3.4-4公称直径DN100~150沟槽连接管道支吊架允许最大间距为(B)

住宅空调机位设计指引

空调机位设计指引

一、空调机位设计指引概述 各入住园区空调安装问题频出,例如空调没法装必须用吊篮、空调外机放不下、空调位不合理、空调开孔不合理等等现象,交付使用后会尤其凸显。设计解决空调位问题必须在设计管理中重点关注,并形成管控。本指引目的为通过设定空调机位设计标准,在建筑方案、施工图、实施阶段的不断控制,避免因设计导致的空调机位问题。 家用空调大致可分为分体空调及家用中央空调两种。本指引重点为分体空调机位的设计。 二、空调机位设置原则 1、每个居室均应设置空调机位,如赠送空间未来可能改造成房间,也应预留空调机位。 2、设计时根据房间面积计算房间匹数,并考虑客厅与餐厅联通时应叠加面积。 3、2P以上的客厅空调机应预留柜机位置。 4、室外空调机位应便于安装空调机,尽量在门窗开启扇、阳台附近等人可达处设置。 5、空调机杜绝与阳台设在同一个空间内,避免业主封闭阳台后影响空调机位使用,应与阳台 有明确隔断界限。 6、空调室内机的设计应方便装修,避免与家具设备位置冲突,并考虑人体舒适性。 7、如果两个室外机在同一层高内垂直重叠布置,那么两个空调室外机上下之间设隔板(如图)。

7.1、空调机位不能设置为内凹式。 7.2、两面围合的空调机位在层高线上设混凝土空调隔板。设置转角百叶,开启扇设在靠近窗户开启扇一侧。

三、空调室外机位的尺寸要求 1、市场供应的分体空调室外机尺寸 目前市场供应的分体空调的常见品牌为格力、美的、海尔、三菱、三星等,匹数越大的空调室外机越大,其中格力空调的室外机相对最大,变频与定频空调的室外机尺寸也不同。 设计时根据房间面积计算房间匹数,并考虑客厅与餐厅联通时应叠加面积。 1P~3P冷暖机的参考制冷面积及室外机尺寸如下表格: 常规空调机外机尺寸调查表(宽*厚*高)(mm) 2、分体空调室外机净尺寸计算原则 室外机位净宽A≥最大室外机宽度+200mm(安装空隙)+50mm(如有冷凝水管)+100mm(如有雨水管)

最新《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资料

1 总则 1.0.1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1.0.3 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配套使用。 1.0.4通风与空间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不也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且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0.l 风管air duct 采用金属、非金属薄板或其他材料制作而成,用于空气流通的管道。 2.0.2 风道air channel 采用混凝土、砖等建筑材料砌筑而成,用于空气流通的通道. 2.0.3 通风工程ventilation worb 送风、排风、除尘、气力输送以及防燃烟系统工程的统称. 2.0.4 空调工程air conditioning works 空气调节、空气净化与洁净室空调系统的总称. 2.0.5 风管配件duct fittings 风管系统中的弯管、三通、四通、各类变径及异形管、导流叶片和法兰等。 2.0.6 风管部件duct accessory 通风、空调风管系统中的各类风口、阀门、排气罩、风帽、检查门和测定孔等.2.0.7 咬口seam 金用薄板边缘弯曲成一定形状,用于相互固定连接的构造. 2.0.8 漏风量air leakage。ie 风管系统中,在某一静压下通过风管本体结构及其接口,单位 时间内泄出或渗入的空气体积量。 2.0.9 系统风管允许漏风量airsystempermlsslbleleakag。rate 按风管系统类别所规定平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允许漏风量. 2.0.10 漏风率air system leakage rat;。 空调设备、除尘器等,在工作压力下空气渗入或泄漏量与其额定风量的比值.2.0.11 净化空调系统air cleaning system 用于洁净空间的空气调节、空气净化系统。 2.0.12 漏光检测air leak check with lighting 用强光源对风管的咬口、接缝、法兰及其他连接处进行透光检查,确定孔洞、缝隙穿渗漏部位及数量的方法. 2.0.13 整体式制冷设备packaged refrigerating unit 制冷机、冷凝器、蒸发器及系统辅助部件组装在同一机座上,而构成整体形式的制冷设备.2.0.14 组装式制冷设备assembling refrigerating unit 制冷机、冷凝器、蒸发器及辅助设备采用部分集中、部分分开安装形式的制冷设备.2.0.I5 风管系统的工作压力design working pressure 指系统风管总风管处设计的最大的工作压力。 2.0.16 空气洁净度等级air cleanliness class 洁净空间单位体积空气中,以大于或等于被考虑出径的粒子最大地度限值进行划分的等级标准。 2.0.17 角件corner pieces 用于金用薄用权法兰风管四角连接的直角型专用构件。 2.0.18 风机过压器单元(FFU、FMU)fan filter(m。dule)u。it 由风机箱和高效过滤器等组成的用于洁净空间的单元式送风机组. 2.0.19空态as-buil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