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丹尼森企业文化测量模型

丹尼森企业文化测量模型

丹尼森企业文化测量模型
丹尼森企业文化测量模型

企业文化测量方法

随着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操作性已经普遍获得中国企业管理者的认同,并且逐步在实践中开展不同程度的尝试。同时,人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已经不再停留于文本式口号化的文化形态,也早不再停留于思想政治工作层面的文化形态,不再停留于CI导入的文化形态,更不再停留于对于文化现状的简单的定性评估。企业文化的实践问题的焦点已集中在如何建立有指导性意义的企业文化评价框架以获取有关企业自身文化现状与未来发展状态之间的文

化差距,及对这种文化差距是如何进行有效测量等方面。

目前对企业文化现状进行测量的方法技术大致有如下几种:基于组织氛围的企业文化测评、基于文化四层面结构的企业文化测评、基于员工满意度的企业文化测评、基于价值观取向的企业文化测评、基于企业文化类型的企业文化测评、基于企业文化现状的企业文化测评、还有基于领导风格或员工士气的企业文化测评等等。其中这些方法各自的设计方法、深浅程度又不一。大多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从面上情况进行摸底;而从国外传入的方法则通常采用量表的方法,确定关键维度,并对之进行分解及设计量表。开锐公司所用的三种方法正属于这些研究方法。

一、丹尼森企业文化测量模型

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著名教授丹尼尔·丹尼森(Daniel Denison)创建的“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是衡量组织文化最有效、最实用的模型之一。丹尼森认为理想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外部适应性、内部整合性、灵活性、稳定性参与性

参与性(involvement):涉及员工的工作能力、主人翁精神(ownership)和责任感的培养。公司在这一文化特征上的得分,反映了公司对培养员工、与员工进行沟通,以及使员工参与并承担工作的重视程度。

参与性三个维度:

授权:员工十分真正活动授权并承担责任?他们是否具有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团队导向:公司是否重视并鼓励员工相互合作,以实现共同目标?员工在工作中是否依靠团队力量?

能力发展:公司是否不断投入资源培训员工,使他们具有竞争力,跟上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同事满足员工不断学习和发展的愿望?

一致性:一致性(consistency):用以衡量公司是否拥有一个强大且富有凝聚力的内部文化。

一致性三个维度:

核心价值观:公司是否藏在一套大家共同信奉的价值观,从而使公司员工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对未来抱有明确的期望?

配合:领导者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让大家达成高度的一致,并在关键的问题上调和不同的意见?

协调与整合:公司中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是否能够密切合作?部门或团队的界限会不会变成合作的障碍?

适应性。适应性(adaptability):主要是指公司对外部环境(包括客户和市场)中的各种信号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

适应性三个维度:

创造变革:公司是否惧怕承担因变革而带来的风险?公司是否学会仔细观察外部环境,预计相关流程及变化步骤,并及时实施变革?

客户至上:善于适用环境的公司凡事都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公司是否了解自己的客户,使他们感到满意,并能预计客户未来的需求?

组织学习:公司能否将外界信号视为鼓励创新和吸收新知识的良机?

使命。使命(mission):用于判断公司是一味注重眼前利益,还是着眼于制定系统的战略行动计划。

使命的三个维度:

愿景:员工对公司未来的理想状况是否形成了共识?这种愿景是否得到公司全体员工的理解和认同?

战略导向和意图:公司是否希望在本行业中脱颖而出?明确的战略意图展示了公司的决心,并使所有人都知道应该如何为公司的战略做出自己的贡献。

目标:公司是否周详地制定了一系列与使命、愿景和战略密切相关的目标,可以让每个员工在工作时做参考?

四种文化特质即适应性(adaptability)、使命(mission)、一致性(consistency)、投入(involvement)和组织有效性显著相关,其中每个文化特质对应着三个子维度,一共组成了12个子维度,每个维度都有特定的解释。上述四个特征中,每个又各有三个维度,12个维度分别相应地对市场份额和销售额的增长、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资产收益率、投资回报率和销售回报率等业绩指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内容分析:

位于左侧的两个文化特征注重变化与灵活性。

位于右侧的两个文化特征体现公司保持可预测性及稳定性的能力。

位于上部的两个文化特征与公司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相关。

位于下部的两个文化特征强调了公司内部系统、组织结构以及流程的整合问题。

其中,强调灵活的适应性与关注内部整合的一致性存在矛盾。自上而下的愿景(使命)与自下而上的参与性之间存在矛盾。

不同的文化特征会对公司业绩的不同方面产生影响:

对外部的关注往往极大影响市场份额和销售额的增长,而内部关注则更多地影响投资回报率和员工满意度;

灵活性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密切相关,而稳定性则直接影响到诸如资产收益率、投资回报率和利润率等财务指标。

丹尼森的组织文化模型的运用:

丹尼森企业文化模型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企业、团队以及个人。如:一般性商业公司、正经历合并和收购的企业、面临产业调整的企业、新任的CEO、新成立的企业、处于衰落的企业、进行战略调整的企业、面临顾客服务挑战的企业等等。通过运用德尼森企业文化模型,可以把某一企业的文化分别与较好和较差经营业绩的企业的文化进行对比,以明确该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可以对业务单位或部门进行考察,以了解该组织内的亚文化;可以测量企业现存的文化以及考察该企业文化如何在提高经营业绩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可以在测量的基础上提出改进企业文化的方案。以及提高经营业绩的具体建议;可以为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变革提供决策依据;可以更好地促进合并及重组过程,等等。对于一般性的企业来说,运用该模型可以达到以下目的:对目前企业文化优势和不足做出基本评价;与其他经营业绩好的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分析,根据企业所期望的业绩确定文化变革的目标;明确文化变革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和任务;分析与经营业绩(利润、销售或收入增长率、市场份额、质量、创新和员工满意度)有直接联系的文化要素,找出哪些导致了经营业绩的增长,哪些阻碍了经营业绩的提高;提高领导者个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引导他们积极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提供个人和企业双方都可以使用的分析报告,形成共同认可的文化体系。

丹尼森的组织文化模型还可以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合并及并购工作。可以促进企业合并及并购的快速成功。该模型可以做到;分析合并及并购双方企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寻求前进的合力;创立合并后企业共同奋斗的企业文化;可以转移双方在谴责、担忧和内部竞争方面的注意力,而转向创造共享的文化:制定被合并企业的领导者选拔和发展计划,以促进双方认同的理想的企业文化的发展。

丹尼森企业文化调查模型建立了一个企业文化测量标准体系,是一个由500多家企业及组织的调查结果构成的数据库,数据库有60个项目的标准平均值和12个指标的标准值。通过将被调查企业或组织的调查结果与这套标准数值进行比较,得到百分位数。从百分位数可以看出,被调查企业的文化状况处在怎样的水平,有哪些优势以及不足。我国专家学者也对丹尼森模型进行了研究和应用,但迄今还没有形成标准数值的数据库,测量模型怎样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本土化应用方法是目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盖洛普Q12测评法

什么是盖洛普Q12?Q12就是针对前导指标中员工敬业度和工作环境的测量,盖洛普通过对12个不同行业、24家公司的2500多个经营部门进行了数据收集。

然后对它们的 105,000名不同公司和文化的员工态度的分析,发现这12个关键问题最能反映员工的保留、利润、效率和顾客满意度这四个硬指标。这就是著名的Q12。

乔治·盖洛普认为,对内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因为你不知道员工怎么敬业、客户怎么忠诚。盖洛普拥有员工自我评测忠诚度和敬业的指标体系,Q12就是员工敬业度和参与度的测量标准。

盖洛普还认为,要想把人管好,首先要把人看好,把人用对。给他创造环境,发挥他的优势,这是管人的根本。用中国的话来说使每个员工产生“主人翁责任感”--盖洛普称作敬业度,作为自己所在单位的一分子,产生一种归属感。

盖洛普公司发明的Q12方法在国际大企业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其主旨是通过询问企业员工12个问题来测试员工的满意度,并帮助企业寻找最能干的部门经理和最差的部门经理。

盖洛普在用Q12方法为其他公司提供咨询时,这套方法早已在盖洛普公司得到检验。所有盖洛普员工,每年要接受两次Q12检验,经理们还会与员工进行很多交流,来确保公司队伍的优秀和寻找优秀的部门经理。

找出人的优势。盖洛普的核心思想是优势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把个人、企业定位围绕独特优势来进行是最有效的,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扬长避短。

这个工具,它将会问人们180个问题,用三到四个主题来帮助被测试者来识别他们的优势。比如,你认为“你是一个有竞争力的人吗“?“你虽败犹荣吗”?“你适合当一个领导者吗“?等等,在问这些问题时,同时希望回答时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而不止“是’或‘不是’的答案,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盖洛普Q12的具体内容:盖洛普的Q12,是测评一个工作场所的优势最简单和最精确的方法,也是测量一个企业管理优势的12个维度。它包括12个问题:

1.我知道对我的工作要求吗?

2.我有做好我的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吗?

3.在工作中,我每天都有机会做我最擅长做的事吗?

4.在过去的六天里,我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扬吗?

5.我觉得我的主管或同事关心我的个人情况吗?

6.工作单位有人鼓励我的发展吗?

7.在工作中,我觉得我的意见受到重视吗?

8.公司的使命目标使我觉得我的工作重要吗?

9.我的同事们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吗?

10.我在工作单位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吗?

11.在过去的六个月内,工作单位有人和我谈及我的进步吗?

12.过去一年里,我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吗?

盖洛普Q12评测的特点:盖洛普工作环境评测Q12的特点与传统的员工民意调查相比,盖洛普Q12除了其雄厚的研究基础、并已经严格的科学检验外,还有如下特点:

1.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易于操作。

2.全员参与,面向基层。盖洛普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一线经理。如果基层管理不得力,则高层意志和决策难以贯彻。Q12调查以部门/班组为单位,重在评测基层工作环境,其所涉及的问题,均在基层管理者和员工控制之下,易于改进。

3.与企业业绩挂钩。Q12问卷虽然简短,但涵盖评测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的主要维度,并能通过元分析等高级统计分析工具,与员工保留率、顾客满意度、生产效率、利润率、安全等企业经营业绩指标相联系。

4.具有可比性。盖洛普拥有庞大的数据库,能将被测部门的结果与全球业内外其他公司对比分析。

5.重在行动。许多传统员工调查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在于忽视行动。盖洛普咨询人员将在调查基础上,针对各部门/班组编制简明易懂的“盖洛普工作环境质量得分表”,并使用统一教材,对各级经理进行培训,帮助他们理解Q12结果和管理理念,实施员工反馈并制定改进方案。

6.推广先进。盖洛普研究表明,不同于传统的员工满意度调查,Q12有助于区分优秀部门/班组(Q12得分高的部门往往经营业绩优良)。盖洛普咨询人员将根据调查结果,挑选若干优秀部门,帮助其总结经验并向全公司推广。

7.问卷统一,便于跟踪。盖洛普建议中兴通讯根据自身情况,定期进行Q12评测,以持续监测员工敬业度和工作环境,并不断改进。

在盖洛普根据民意调查所做的研究中显示,一个企业最终致胜的关键不在于它的硬件投资,而在于它的软件管理,即服务、人才的管理。服务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为客户服务,指用户的忠诚度、用户的满意度;再一个是企业内部,员工的管理、员工的忠诚度。

按照盖洛普的研究路径,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忠实客户的扩大,忠实客户的扩大又有赖于敬业的员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服务做得有多好,企业竞争力就有

多强。企业的竞争力强,企业的效率就好,这和马克思所说的人是生产力当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一致的。

盖洛普Q12对我们的影响:

Q01 我知道公司对我的工作要求

要求是我们衡量自身进步的里程碑,知道公司对自已的要求如同知道通往成功的路径。

Q02 我有做好我的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

向员工提供做好工作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是支持员工工作的首要行为,同时也是最大限度发挥员工潜力的前提基础。

Q03 在工作中,我每天都有机会做我最擅长做的事

员工只有在工作中用其所长时,才能充分实现其潜力。当一个员工的天生优势与其所任工作相吻合时,他就可能出类拔萃。知人善任是当今公司和经理们面临的最重要挑战。

Q04 在过去的七天里,我因工作出色受到表扬

认可和表扬如同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的砖和瓦。我们作为个人都需要获得认可,以及由此而生的成就感。盖洛普在研究中发现,表扬已成为了一种与员工有效的沟通方式。

Q05 我觉得我的主管或同事关心我的个人情况

离职的员工并不是要离开公司,而是要离开他们的经理和主管,在现在的公司管理中,经理和主管对员工的影响很大。对员工的关心可以增加双方的信任度,而这种信任会左右员工对公司的看法。

Q06 工作单位有人鼓励我的发展

我们的工作使我们有机会每天接触新情况和发现新方法来迎接挑战。盖洛普发现,在今天的工作场所,终生受雇于一家公司已过时。新的重点是终生就业机会。优秀的经理们会挖掘员工的自身优势、才干并鼓励他们在适合自己的方向上发展。

Q07 在工作中,我觉得我的意见受到重视

所有员工都希望他们的意见受到公司的重视,而是否使员工有此种感觉又取决于公司如何倾听和对待他们的意见。这个问题往往被称为员工的“内部股价”。它测量员工对工作和公司所产生的价值感,并能增强员工对公司的信心。

Q08 公司的使命/目标使我觉得我的工作很重要

员工如果能将公司的价值、目标和使命与他们自己的价值相联系,就会有很强的归属感和目标感。如果员工认为他的工作对公司整个目标很重要,这将加大他的成就感。

Q09 我的同事们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

盖洛普在研究中还发现,员工对工作质量的精益求精也是影响团队业绩的关键因素。员工高质量的工作能增强团队精神,继而在整体上提高效率和改进质量。

Q10 我在工作单位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

高质量的人际关系组成一个良好的工作场所,良好的工作场所会帮助员工建立对公司的忠诚度。公司往往关注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然而,最优秀的公司领导认识到,忠诚度同样存在于员工之间。员工之间关系的深度对员工的去留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Q11 在过去的六个月内,工作单位有人和我谈及我的进步

员工往往并不了解他们的才干在具体行为中会如何表现,他们需要从经理那里获得反馈来发挥才干和产生效益。优秀经理常常会不断的与员工进行工作交流,并会谈及员工的进步,帮助员工认识和理解他具有的才干以及如何在每天工作中发挥出来。

Q12 过去一年里,我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

学习和成长是人类的天然需要。学习和成长的一个途径就是寻找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对员工来说,只要有机会学习才能更好的、更有效的工作,获得快速成长。

Q12 主要是针对团队的工作环境和员工的敬业度方面的测评,这12个软性问题与公司硬性的业绩指标紧密联系。研究发现:员工敬业度高的公司与低的公司相比,员工的保留率将提升13%,生产效率提高5%,顾客满意度增加52%,公司利润率高出44%。并且,通过案例表明:员工敬业度上升5个单位,顾客满意度将上升 1.3个单位,最后将使公司收益增长水平上升0.5%,由此看出:高度敬业的员工将开启企业踏上成功之路的大门。

盖洛普Q12局限性:虽然企业中层领导者在执行决策与管理一般员工

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毕竟是高层领导者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战

略。过度地强调一线经理的作用可能导致矫枉过正。

三、文化网

是基于文化结构的企业文化测评。企业文化结构有三层次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层次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

开锐公司依据的是

调研技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就问卷调查来看,样本量的大小、从问卷发放的覆盖面和回答问题的质量如何?样本分布的均匀性,特别是有效样本结构与公司员工的人员结构是否接近?是否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人员访谈的问题是否企业文化直接相关?访谈的结果与问卷调查是否一致?

1、调研结论:是否是多种调研技术综合运用的结果?调研结论与你们对企业的

感受是否一致?结论有无重大的发现?

2、调研结论与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否具有必然联系?如何从调研结论推出未来企

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兰州文化基因库的情况

兰州烟草公司企业文化诊断报告评价(说明)就企业文化构建的过程来看,企业文化诊断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步。而企业文化诊断从流程来看,首先就是通过现场观察、现场访谈、调查问卷和查阅文献资料等定性研究的方法,了解目前企业文化状况和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感知状况;其次,构造出企业文化测量的整体框架,形成企业文化测量模型;最后,运用量表等定量分析方法,具体分析企业现有文化的优劣性,并对企业文化的差距进行总结性概括(调研结论),进而提出改进建议。

因此,对开锐公司企业文化诊断报告内容的评价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文化测量模型的选择根据是什么?

2、三个测量模型本身在调研过程中的实施情况是否规范

(调研技术)?

3、这几个模型是否能对企业文化的现状作出全面地诊断?

4、通过调研所获得的诊断结论(7-2-7)与兰州烟草公司的

实际情况是否吻合?

5、在调研结论基础上提出的“兰州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是否与规范方案设定的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基本原则等一致?

兰州烟草公司企业文化诊断报告评价表

OCAI企业文化量表

Instructions for completing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ssessment Instrument (OCAI) The purpose of the OCAI is to assess six key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 completing the instrument, you will be providing a picture of how your organization operates and the values that characterize it. No right or wrong answers exist for these questions just as there is not right or wrong culture. Every organization will most likely produce a different set of responses. Therefore, be as accurate as you can in responding to the questions so that your resulting cultural diagnosis will be as precise as possible. You are asked to rate your organization in the questions. To determine which organization to rate, you will want to consider the organization that is managed by your boss, the strategic business unit to which you belong, or the organizational unit in which you are a member that has clearly identifiable boundaries. Because the instrument is most helpful for determining ways to change the culture, you’ll want to focus on the cultural unit that is the target for change. Therefore, as you answer the questions, keep in mind the organization that can be affected by the change strategy you develop. The OCAI consists of six questions. Each question has four alternatives. Divide 100 points among these four alternatives depending on the extent to which each alternative is similar to your own organization. Give a higher number of points to the alternative that is most similar to your organization. For example, in question one, if you think alternative A is very similar to your organization, alternative B and C are somewhat similar, and alternative D is hardly similar at all, you might give 55 points to A, 20 points to B and C, and five points to D. Just be sure your total equals 100 points for each question. Note, that the first pass through the six questions is labeled “Now”. This refers to the culture, as it exists today. After you complete the “Now”, you will find the questions repeated under a heading of “Preferred”. Your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should be based on how you would like the organization to look five years from now.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ssessment Instrument – Current

企业文化建设模型

企业文化建设模型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是企业与治理咨询公司结合创立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型,具有系统性和实效性。该模型由内向外分核心项目组、领导小组、先导小组和企业职员四个层次,四个层次共同发动,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产品线、培训线、活动线三条线结合,形成企业文化网络,最终使企业文化的宣贯实施最终落到实处。 关键词:企业文化同心圆核心项目组领导小组先导小组企业职员 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B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一切动力的源泉,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的现代企业认识到。近年来,国内企业掀起了一股企业文化建设热,一些企业差不多建立了专门的企业文化部,设置了企业大学、企业文化经理、企业文化专员等专门的组织和人员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然而,据权威调查显示,许多企业家和治理者关于本企业的文化建设及其成果并不中意,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最要紧的痛点集中表现在:创意好,落地难;口号多,动作少;上面热,底下冷;文化制度两张皮等等[1],企业文化看起来专门美、讲起来专门甜、做起来专门难,最后往往成为纸上谈兵,流于形式。 按照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普遍“虚火上升”的现象,我们按照长期的企业文化咨询实践,总结出一套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有力地助推了企业文化建设实施难、落地难的咨询题。 “四个同心圆”模型是企业与咨询公司的合作中产生并发挥作用的。企业和咨询公司达到什么程度的默契、咨询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企业文化咨询成败的关键。作为咨询公司,企业不再满足于其提供详细的文本和方案,而其过程价值的制造往往更能受到企业的欢迎,这也是企业治理咨询的一个新动向。作为企业自身,“手把手”的教练式咨询往往使其成长的更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违抗了以麦肯锡为代表的国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融合的理论模型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融合的理论模型 一、概念界定 企业文化是一个仁者说仁、智者见智的概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已有300多个。为了统一认识、方便讨论,在本文中,我们将企业文界定为企业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的总和。这里的主流,有两重含义:一是从人数上讲,企业文化中的理念和行为方式是大多数员工根深蒂固的信念和已经成了习惯的行为;二是从影响力上讲,企业文化中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为企业主流人群特别是企业家所推崇和支持,因而它们能在企业众多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中脱颖而出并占据统治地位。 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有两种状态: 现实态。即企业中实际存在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 理想态。即为提升企业绩效、增强企业核心能力而提出的,有利于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理念和行为方式。 从这个角度讲,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借助和运用组织资源,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把理想态的企业文化变成现实态的企业文化、并在新的现实态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想态的企业文化的这样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 本文发表于博锐|boraid| 二、理论模型 虽然使理想态的企业文化真正转化为现实态的企业文化的方法

和途径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把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不实现这种结合,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各行其是,那么企业文化就难逃飘在空中的宿命。 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是通过以下两条途径来实现的: 企业文化影响甚至决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模式和管理办法的选择。这种影响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现实态的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二是理想态的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前者表现在,企业在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时候,必须把现实态的企业文化当作强大制约变量:当管理和现实态的文化拟合时,这个时管理将事半功倍,反之拂逆文化要求的管理将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很大的挑战和阻力,其结果很可能会事倍功半。但这并不是说,人力资源管理在现实态的企业文化面前就无所作为了,特别是当现实态的企业文化已被证明成为阻碍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桎梏时,企业就必须敢于突破它。后者的影响是导向性的,即为了使理想态的企业文化落地,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决策应当与其相融而不能相左。后者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总有其背后的假设和价值取向,而这里假设和价值取向,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文化理念的核心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实践体现企业文化的要求,从而为企业文化的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种体现,就其对象而言可分为两类,即现实态的文化和理想态的文化。现实态的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如何继承和延续其中的优秀成份,并改造和抛弃其落后部分。理想态的文化,从其落地讲,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来塑造的。人力

企业文化诊断模型word精品文档6页

企业文化诊断模型 企业文化概念的提出和研究缘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企业的崛起,以及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的威胁和挑战。人们注意到日美企业管理模式以及文化的不同对企业管理和经营业绩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融合的产物——企业文化。 目前被广泛认可的企业文化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企业文化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管理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 企业文化传递的信息与组织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理念密不可分,并且直接影响到企业当中人的行为。基于此,了解你的企业的文化,以及文化如何影响你的企业的经营业绩变得十分重要。国外已经有了一些相对成熟的对于企业文化的测量与定量分析研究,比较著名的有美国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企业文化模型、民族工作文化的四个特征,以及由此扩展

的对组织文化的研究量表、组织文化测量和优化量表。 美国学者Denison的“Denison 企业文化模型”有其独到之处。它是在对一千多家企业、四万多名员工长达15年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用60个项目集中考察企业文化的四个维度:应变能力、愿景及目标、一致性、员工参与。 应变能力与愿景及目标两个维度是组织关注外部的程度,反映了企业是否顺应外部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变化适时地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 一致性与员工参与两个维度反映了组织关注内部的程度,它要求企业具备对内部系统、结构和流程进行动态的整合,以满足组织目标的实现。 应变能力与员工参与两个维度又反映了组织的灵活性,即以市场、客户为导向的创新能力。 愿景及目标与一致性两个维度要求组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使得企业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且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归属感。 应变能力、愿景及目标、一致性、员工参与四个维度与企业经营业绩密切相关,包括利润率、产品质量、销售增长率、创新能力、员工满意度等。该模型对企业文化的四个维度又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测量。

技术篇企业文化落地的一个概念与三个模型

技术篇企业文化落地的一个概念与三个模型 自从我们开始企业文化建设咨询以来,我们给数十家企业做过企业文化建设咨询,这其中,既有中土畜、中航油、华电、长城资产管理公司这样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也有蒙牛那样著名的民营企业。总体而言,我们的工作都得到了客户的认同,一般都会有二期的跟进。客户对我们的认同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使得我们更加充满信心,也让我们更加有一种责任感,要尽其所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我们数年的企业文化研究和咨询历程中,结合我们的实践和企业的反馈,我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是一步步深入的,逐渐产生了我们自己的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想法和思路,形成了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模型。这三个模型,形成一个由核心到外围、由理念到推进的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路径和系统。它将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企业文化能否建设的问题;一个是企业文化如何建设的问题。而贯穿于始终的,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概念——价值观。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洋葱图” 企业文化在很多人看起来是很虚的,能否对企业文化进行建设是有很多疑虑的。前几年, CIS 建设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代名词,企业往往花费巨大,却不过是热热闹闹的场面功夫,没有得到想象中的效果,各种巨额的花费成了纯粹的成本,变不成能带来产出的资本,对于企业文化能否建设的怀疑更加的甚嚣尘上。那么企业文化究竟能不能建设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关键的是要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合适路径。 荷兰组织人类学和国际管理学教授G?霍夫斯塔德在其著作《跨越合作的障碍一一多元文化 与管理》中开篇即论述:尽管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但其结构形式大体是一 致的,即由各不相同的物质生活文化、制度管理文化、行为习俗文化、精神意识文化等四个 层级构成。根据该理论,我们把企业文化剖分成形象、行为、制度和价值观四个层次,如图 1表示。

企业文化测量表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企业文化测量表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我们是湖南城市学院的学生,诚恳邀请您参与此次对贵公司的企业文化调查活动,您的关注与合作将为我们的专业学习提供帮助和支持,对此表示衷心感谢!此问卷内容将保密,请您放心填写! 一、基本情况。请将下列您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写在“()”内 1.性别:() A.男 B.女 2.文化程度:( ) A.高中以下 B.高中/中专 C.大专/本科 D.研究生/博士 3.在公司的时间:( ) A.2年及以下 B.3~5年 C.6~10年 D.10~15年 E.15年以上 4.专业技术职称:( ) A.高级 B.中级 C.初级 D.其他 二、请将下列您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写在“()”内 1、您认为贵企业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A、领导远见卓识,决策能力强 B、员工向心力强、士气高 C、规模大 D、拥有优秀的人才 E、设备设施先进 F、具有拳头产品(培训或学历) G、行业品牌优势 H、经济实力强 I、管理独特、水平高J、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基础 K、创新意识强L、其他 2、您认为制约贵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多选题 A、管理效率比较低 B、制度不健全 C、思想观念转变比较慢 D、管理粗放,且不规范 E、员工素质有待提高 F、成本意识比较薄弱 G、产品(培训与学历)研发能力不足 H、市场开发强度不足 I、形象宣传与推广力度不够 J、缺乏系统、先进的企业文化 K、缺乏高质量的管理人才 L、缺少团队学习的氛围

M、竞争与危机意识比较淡薄 N、其它 3、您认为贵企业在哪些方面急需提高与改善?()多选题 A、形象塑造与品牌建设 B、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 C、人才建设 D、执行力和战斗力 E、凝聚力 F、创新精神 G、观念转变H、其它 4、您是否清楚贵企业日常发生的大事? ( ) A、清楚 B、不很清楚 C、不清楚 5、平时您了解贵企业各类信息主要的渠道是什么?(备注:多选题)( ) A、会议传达 B、文件通告 C、同事传达 D、宣传栏 E、其它 6、您认为贵企业现有的文化活动(含:员工教育培训、业余生活等)足够吗? ( ) A、足够 B、不太够 C、不够 D、不清楚 7、如果不够,您认为还需要增加哪类活动?( ) A、教育培训 B、交流沟通 C、外出参加考察 D、技术研讨 E、主题教育 F、文体活动 G、其它 8、贵企业领导在作出有关员工切身利益的决策时,是否征求员工意见? ( ) A、征求 B、经常征求 C、有时征求 D、不征求 9、您认为对重大问题的决策,贵企业是否遵循有关规定的程序?( ) A、遵循 B、有时遵循 C、基本遵循 D、不规则遵循 E、不遵循 10、您认为某企业领导者最起码应具备以下哪些条件?(备注:多选题) ( ) A、创业精神 B、社会责任感 C、民主作风 D、关爱员工 E、企业价值观信念 F、远见卓识 G、决策能力 H、坚持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模型

企业文化建设模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摘要: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是企业与管理咨询公司结合创立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型,具有系统性和实效性。该模型由内向外分核心项目组、领导小组、先导小组和企业员工四个层次,四个层次共同发动,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产品线、培训线、活动线三条线结合,形成企业文化网络,最终使企业文化的宣贯实施最终落到实处。 关键词:企业文化同心圆核心项目组领导小组先导小组企业员工 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一切动力的源泉,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的现代企业认识到。近年来,国内企业掀起了一股企业文化建设热,一些企业已经建立了专门的企业文化部,设立了企业大学、企业文化经理、企业文化专员等专门的组织和人员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但是,据权威调查显示,许多企业家和管理者对于本企业的文化建设及其成果并不满意,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最主要的痛点集中表现在:创意好,落地难;口号多,动作少;上面热,底下冷;文化制度两张皮等等[1],企业文化看起来很美、说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最后往往成为纸上谈兵,流于形式。 根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普遍“虚火上升”的现象,我们根据长期的企业文化咨询实践,总结出一套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有力地助推了企业文化建设实施难、落地难的问题。 “四个同心圆”模型是企业与咨询公司的合作中产生并发挥作用的。企业和咨询公司达到什么程度的默契、咨询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是企业文化咨询成败的关键。作为咨询公司,企业不再满足于其提供详细的文本和方案,而其过程价值的创造往往更能受到企业的欢迎,这也是企业管理咨询的一个新动向。作为企业自身,“手把手”的教练式咨询往往使其成长的更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以麦肯锡为代表的国际咨询机构“不参与企业变革的具体实施,不参与企业政治和内部利益纷争”的独立性原则[2],但在中国,这一点却直接关系咨询的效果,尤其是企业文化项目。正是基于此点,我们通过广泛的实践与论证,创造出了这种咨询公司参与式的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 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是指咨询公司与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设立的、从内向外的四个同心圆结构,包括企业文化建设核心项目组、领导小组、先导小组及企业员工四个层次(如下图),它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 一、核心项目组 核心项目组是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的核心机构,负责整个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制定与推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执行者和推动者。 核心项目组一般由咨询公司与企业内相应文化部门共同组成。咨询公司项目组负责对整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诊断,写出诊断报告,提炼出企业的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等企业精神层文化,撰写和制定企业文化手册、员工管理制度、员工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培训手册等文本,并制定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在核心项目组,咨询师不仅仅扮演“顾问”的角色,还要起到“指导员”和“教练员”的作用。 企业内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部门一般由企业文化部(处)、人力资源部、党委工作部、企业宣传部、企业工会、行政办公室等组成,核心项目组一般

【企业文化分析模型4】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

丹尼森的组织文化模型 什么是丹尼森的组织文化模型? 衡量组织文化最有效、最实用的模型之一是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著名教授丹尼尔·丹尼森(Daniel Denison)创建的“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丹尼森认为理想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外部适应性、内部整合性、灵活性、稳定性。 丹尼森的组织文化模型是在对大量的公司研究后,总结出组织文化的四个特征:适应性、使命、参与性和一致性。 丹尼森的组织文化模型内容介绍 参与性 参与性(involvement):涉及员工的工作能力、主人翁精神(ownership)和责任感的培养。公司在这一文化特征上的得分,反映了公司对培养员工、与员工进行沟通,以及使员工参与并承担工作的重视程度。

参与性三个维度 授权:员工十分真正活动授权并承担责任?他们是否具有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团队导向:公司是否重视并鼓励员工相互合作,以实现共同目标?员工在工作中是否依靠团队力量? 能力发展:公司是否不断投入资源培训员工,使他们具有竞争力,跟上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同事满足员工不断学习和发展的愿望? 一致性 一致性(consistency):用以衡量公司是否拥有一个强大且富有凝聚力的内部文化。 一致性三个维度 核心价值观:公司是否藏在一套大家共同信奉的价值观,从而使公司员工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对未来抱有明确的期望? 配合:领导者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让大家达成高度的一致,并在关键的问题上调和不同的意见? 协调与整合:公司中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是否能够密切合作?部门或团队的界限会不会变成合作的障碍? 适应性 适应性(adaptability):主要是指公司对外部环境(包括客户和市场)中的各种信号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

企业文化量表设计

企业文化量表 一、理论基础 采用奎因和卡梅伦的竞争性文化价值模型,竞争性文化价值模型派生出了四个象限:等级型文化、市场型文化、宗族型文化和创新型文化。四类文化的特征如下 (1)等级型文化:具有规范的、结构化的工作场所以及程序式的工作方式。(2)市场型文化:这类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于强调竞争力和生产率,更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 (3)宗族型文化: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讲究和谐、参与和个性自由。这类企业更像是家庭组织的延伸。 (4)创新型文化:创新型文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它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快节奏的外部环境中应运而生。创新型文化的基本观点认为创新与尝试引领成功。 二、问卷采用的模型 企业文化量表设计采用丹尼森的组织文化测量维度,该测量维度划分为四个模块:人的特性模块、基本价值观模块、环境适应模块和企业使命模块。具体维度如下。 (1)人的特性模块 ·授权: 企业成员进行自主工作的授权状况,它是责任感的源泉。 ·团队导向:依靠团队的力量来实现共同目标的意识 ·能力开发;企业用于员工技能成长、素质开发上的投入状况 (2)基本价值观模块

·核心价值观:企业成员共享的、特有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 ·一致性:企业成员达成一致观念的难易程度,尤其指在遇到冲突时 ·和谐:企业不同部门之间为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状况 (3)环境适应模块 ·应变能力:企业对环境变化能够迅速采取变革措施并顺利实现 ·关注顾客:对顾客兴趣的把握以及对顾客需求的迅速反馈 ·组织学习:企业从内外部环境中接收、内化、传播知识与经验,并迅速进 行创新、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4)企业使命模块 ·企业愿景:企业所有成员共享的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看法 ·战略导向:对如何实现企业愿景所进行的战略规划 ·企业目标:为实现企业愿景、战略而设定的一系列阶段性目标 二、问卷内容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文化状况,专门组织了一次企业文化问卷调查,共发出1000份问卷,样本覆盖企业所属的各个部门,调查对象包括工人50%,各级管理人员30%,后勤、事业、服务人员20%。问卷采用标准化问题办法,设计问题共29道。 测量结果采用分值方式进行分析: (1)分值在70分以下说明企业管理理念落后 (2)分值在70—100分之间说明该企业组织文化环境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3)分值在100分以上说明该企业组织文化环境处于一个很好的状态

企业文化的模型

企业文化的模型 作者:宋联可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和未来利益,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已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和谐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大基本特征。前五个特征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第六个特征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胡锦涛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企业文化是特定企业在处理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发展起来的基本假说的规范(Schein,1984)。可以根据企业文化的某些相似性将其分类,一些学者(Deal and Kennedy,1982;Wallach,1983;Quinn,1983,1984;罗长海,1991;Kotter and Heskett,1992;Mannlx,1995;Goffee and Jones,1998)曾尝试分类,但因视角不同而划分有异。 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描述强调内部关系的企业文化:Wallach(1983)的支持文化,意在建立友好的环境,鼓励员工平等、互进,倡导开放、和谐,强调“家”的价值观;Quinn (1983,1984,1991)的团队文化,关注内部,强调灵活,提倡关心、承诺、士气、讨论、参与和公开,关心人际关系;Mannlx(1995)的关系导向企业文化,强调关系,提倡建立和谐、合作、支持的环境;Hood (1998)的平等文化,鼓励高度的团队参与决策,倡导参与、授权和过程;Goffee和Jones(1998)的共有型文化,具有高度的社交性和团结性,企业充满了亲密、尊重和友善,同时企业目标放在优先位置。强调内部关系的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雏形,宋联可(2006)认为Quinn(1991)竞争价值模型中的团队文化与和谐的企业文化最为接近,因此,可以借鉴相关理论来构建和谐文化理论框架,从而为创建和谐文化提供理论支持。 针对这一类企业,宋联可在2007年提出了“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 based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是指,在一定社会大文化环境之下,经过核心人物长期倡导和全体成员共同认同,在实践中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要手段创建起来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除受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外,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少学者注意到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创建、维系和变革,是影响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Wong(1996)发现跨国公司文化建设仅通过器物表现是无效的,更为重要的手段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它可以说明公司的价值观、信仰、假设。Cabrera(1999)认为设计符合组织战略需要的人力资源实践规划是获取战略文化的两条途径之一。无论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还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它们都对企业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是整个社会的需求,借助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更简单、更迅速、更彻底地实现这一目标,H-H模型为完成这一伟大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H-H模型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创建和谐企业文化(harmonious corporate culture built through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模型。创建和谐企业文化是目标,人力资源管理是手段。 企业文化有多种类型,和谐企业文化是其中一种。和谐企业文化是符合中国当代社会需要的企业文化,该文化的定义、构成、特征需要进一步分析,这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分析企业文化经典工具之Denison组织文化测量量表

分析企业文化经典工具之Denison组织文化测量量表 Denison组织文化测量量表 Denison(1995)发现有四个文化特性与经营业绩有必然联系,并对这个特性作了明确界定。相容性(involvement),培养员工的能力、主人翁精神和责任心,通过授权员工、团队导向、能力发展三个指标衡量;使命感(mission),为企业确定有积极意义的长期的发展方向,通过愿景、目标、战略方向/目的三个指标衡量。四个文化特性不是独立的,而是共同对经营业绩起作用。 Denison认为经营业绩主要体现在稳定性(stable)、灵活性(flexible)、关注内部(internal focus)和关注外部(external focus)四个方面。某一方面的业绩是由两个文化特性共同决定:使命感、相容性决定稳定性,相容性和连续性决定关注内部,连续性和适应性决定灵活性,适应性和使命感决定关注外部。 Denison(Denison and Mishra,1995;Denison,2000)开发了Denison组织文化测量量表,通过测量四个文化特性来评估组织文化,每个文化特性用三个指标衡量,每个指标对应5个题项,量表总共有60个题项。根据调查数据,用象数模型显示结果。横轴的左右两端分别是灵活和稳定,纵轴的上下两端分别是关注外部和关注内部,两轴将同心圆划分成四个象限。每个象限三等分,12个扇形分别对应12个指标。圆的核心表示组织文化的核心理念,最外层为各指标的名称,中间四个圆表示每个指标的四分位数,显示该指标的程度。指标的百分位数在哪个程度之间,就从内到外用代表色占满多少扇形环。 该量表提供了一种将组织文化与组织业绩联系起来的测量方法,可以让人们了解组织文化对业绩的影响,并知道如何改变组织文化以提高组织效率(Denison,2000)。该量表虽然较为细致,但使用起来也较复杂(刘孝全,2004)。由于测量时采用百分位数和四分位数,要在基准数据的基础上比较测得的数据,因此,建立数据库是关键。

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构架(企业文化分析模型)

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构架(企业文化分析模型) 是在分析文化差异时引用最多的方法之一,这一构架确定了6项基本的文化维度与环境的关系,时间取向,人的本质,活动取向,责任中心和空间概念。 文化维度 环境关系(Relationship to the Environment) 人们是屈从于环境,还是与环境保持和谐关系,抑或能够控制环境?在很多中东国家中,人们把生活视为命中注定的事情。当什么事情发生了,他们倾向于认为是“主的旨意”。相反,美国人和加拿大人则相信他们能够控制自然。比如,他们愿意每年花费上亿经费从事癌症研究,因为他们相信可以找到癌症的病因,发现癌症的治疗办法,最终消除这种疾病。 介于两个极端之间的是一种更为中立的看法,即希望寻求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比如,很多远东国家的人们,对待环境的做法就是以它为中心活动。 可以预期这些对待环境的不同看法会影响到组织的实践活动。我们以目标设置为例说明。在屈从环境的社会中,目标的设置并不普遍。如果你相信人们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可能做很多事,那有什么必要设定它呢?在一个与环境保持和谐的社会中,可能会使用目标,但人们预期到它会发生偏差,并且对未能达到目标的

惩罚也是极轻的;而在一个控制环境的社会中,广泛地应用着目标,人们希望实现这些目标,并对未能达到目标的惩罚也是很严重的。 时间取向(Time Orientation) 文化注重的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不同的社会对时间的价值观也不一样。比如,西方文化把时间看作一种紧缺的资源。“时间就是金钱”而且必须高效利用。美国人关注的是现在和近期未来。你可以在绩效评估的短期取向中看到这一点,典型的北美组织每6个月或一年对员工进行一次评估。相反,日本人则以一种更长远的观点看待时间,并且也在他们的绩效评估方法中得到反映。日本的工人常常用10年以上的时间来证明他们的价值。 还有一些文化对时间持另一种观点他们关注的是过去。比如,意大利人就追随着他们的传统,并寻求保护他们历史的实践活动。 对不同文化的时间取向的了解能够帮助你对下面这些问题有所认识最后期限的重要程度,是否普遍采用长期计划,工作任务安排的时间范围以及构成迟到的原因。比如,它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人热衷于安排和维持约会,还可以解释为什么并不是每个社会都像北美人那样迷恋节省时间中设备,如记事本、昼夜邮寄服务、汽车电话、电子邮件和传真机等。 人的本质(Man Orientation)

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问卷

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问卷亲爱的员工,您好: 这是一份学术性研究问卷,司下一步企业文化的深化推进,主要目的在于测评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利于公使员工对企业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知,为员工的发展创造更 加良好的条件。本问卷仅供研究分析使使用,绝不对外披露您的私人信息,并且此类题目没有正确、错误之分,请您按照实际情况为问题打分。 其中 5 分表示强烈赞同, 4 分表示赞同, 3 分表示一般, 2 分表示不赞同, l 分表示强烈不赞同。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参与,并祝您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您的工作岗位(请在方框内画“V” ): 口决策层口基层管理层(班组长)口一线员工 您的工作年限(请在方框内画“V”):口 I年以下口 1年以上口 2年以上口 3年以上口5 年以上 问卷一 参与性: 1. 单位的决定通常是在充分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做出的。 2. 每个人都了解单位内部情况,在需要的时候能得到所需要的帮助。 3. 单位大部分职工都积极参与工作并努力完成分配的任务。 4. 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的工作能够对单位产生积极的作用。 5. 在单位工作能在一定程度上增长自己的才干、发挥自己的潜力。 6. 每个人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到计划执行的决策过程中。 7. 单位鼓励各部门间互相合作。 8. 职工彼此间进行广泛合作。 9. 工作时,人们像一支团队。 10. 您和同事相处很融洽。 11. 上下级的配合是为了共同完成工作,而不是因为等级制度。 12. 单位是由很多团队或部门构成,人们喜欢以团队进行共事。 13. 人们有组织的进行工作,每一个人能看到组织目标设置与本职工作目标之间的关系。 14. 权力下放,每一个人都有权力按自己的方式做事。 15. 单位职权划分清晰,一个有利于单位发展的决策能很快在单位得到推行,而不会因权力问题得不到执行。 16. 人们通过工作锻炼增长能力。 17. 单位为提高职工的技能,有持续不断的教育培训投资(培训、制度建设、思想教育等) 18. 单位把职工的能力看作是提高单位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 19. 单位经常由于缺少做某项工作的技能而出现问题。 20. 领导可以很快知道基层发生的事情,基层也能很快知道领导者的决策。 21. 您对单位发展的建议和意见能妥善得到处理。 22. 您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会跟您的上级或同事提出来。 23. 领导的为人处事很公平,不会有太多的个人主观意见。 24. 领导给以您所需的职权,您有权做出改进工作流程和程序的决定。 25. 领导要求您对工作中的表现和结果负责。 26. 领导鼓励您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27. 单位优先确保职工持续的学习和技能提升的机会。 28. 您对单位的工作安排都非常愿意认真贯彻执行。 29. 单位内部存在有事互相推诿的现象。

企业文化落地模型

技术篇企业文化落地的一个概念与三个模型 作者:王吉鹏文章来源:互联网 自从我们开始企业文化建设咨询以来,我 们给数十家企业做过企业文化建设咨询,这其中,既有中土畜、中航油、华电、长城资产管理公司这样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也有蒙牛那样著名的民营企业。总体而言,我们的工作都得到了客户的认同,一般都会有二期的跟进。客户对我们的认同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使得我们更加充满信心,也让我们更加有一种责任感,要尽其所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我们数年的企业文化研究和咨询历程中,结合我们的实践和企业的反馈,我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是一步步深入的,逐渐产生了我们自己的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想法和思路,形成了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模型。这三个模型,形成一个由核心到外围、由理念到推进的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路径和系统。它将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企业文化能否建设的问题;一个是企业文化如何建设的问题。而贯穿于始终的,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概念——价值观。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洋葱图” 企业文化在很多人看起来是很虚的,能否对企业文化进行建设是有很多疑虑的。前几年,CIS建设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代名词,企业往往花费巨大,却不过是热热闹闹的场面功夫,没有得到想象中的效果,各种巨额的花费成了纯粹的成本,变不成能带来产出的资本,对于企业文化能否建设的怀疑更加的甚嚣尘上。那么企业文化究竟能不能建设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关键的是要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合适路径。 荷兰组织人类学和国际管理学教授G?霍夫斯塔德在其著作《跨越合作的障碍——多元文化与管理》中开篇即论述:尽管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但其结构形式大体是一致的,即由各不相同的物质生活文化、制度管理文化、行为习俗文化、精神意识文化等四个层级构成。根据该理论,我们把企业文化剖分成形象、行为、制度和价值观四个层次,如图1表示。

企业文化评估模型开发及应用

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挑战,企业如何成为屹立在变幻万千的环境中不倒的“常青树”,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在这个契机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着力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只有客观地评价企业文化现状才能知道现存的企业文化是否适合企业战略以及其改进的方向,此时迫切需要适合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评价模型。虽然国外很早就进行了企业文化评估模型研究,但是由于文化对环境的依赖性,我国企业并不适合直接照搬国外企业文化评价模型。本文着眼于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评价模型,并将这个模型应用于企业。 1企业文化评价工具综述 20世纪70年代理论界对企业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于80年代形成理论探索的高潮。美国学者发现,适合企业环境的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比较有影响力的著作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威廉?大内的《Z理论—— —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特雷斯?迪尔和艾兰?肯尼迪的《企业文化》、托马斯?彼得斯与小罗伯特?沃特曼的《寻求优势—— —美国成功公司的经验》、帕斯卡尔和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这4本著作被称为企业文化研究的四重奏,标志着企业文化研究的崛起[1]。 在此基础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埃德加?沙因在其著作《企业文化与领导》中对企业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企业文化是“特定群体所发明、发现和发展的,用于学习应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整合问题的基本假设的形式,这些形式运作良好足以显示出成效,因而他们成为教育员工用以知觉、思考和感受组织问题的实际方式”[2]。并把企业文化划分成表面层、应然层和突然层三种层级[3]。 定量化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1]。若是企业不能客观理解自己的企业文化现状,又怎么利用企业文化来获得竞争优势?因此,企业文化测量一直是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发展亟待深入研究的前沿课题。 由于研究企业文化的学者视角、背景以及研究方式的差异,企业文化的量化测量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国内外引人关注的测量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1)Quinn和Cameron的OCAI量表。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Quinn教授和西保留地大学商学院Cameron教授认为,组织文化通过组织所信奉的价值观、主导型的领导方式、语言和符号、过程和管理以及成功的定义方式得到反映[6],并在竞争价值观框架(CVF)的基础上建立了组织文化平测量表(OCAI)[5]。CVF以两个主要的相对的维度(灵活性—— —稳定性和关注内部—— —关注外部)建立坐标轴,将企业文化划分到四个象限(四种极端类型),分别命名为宗族型、活力型、层级型和市场型[6]。 Quinn和Cameron等发现,组织中的主导文化、领导风格、管理角色、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以及对成功的判断准则都对组织的绩效表现产生显著影响[5]。OCAI在辨识组织文化的类型、强度和一致性方面非常有效[3]。但是OCAI只有24个题目,提供的信息量有限,从而对企业 企业文化评估模型开发及应用 张旭,韩笑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摘要:企业文化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文化评估工具对企业塑造合适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以沙因的理论为研究基础,以中国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大量访谈为依据,提炼出24个题项,并通过因子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开发出适合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评估模型。最后,以一个食品公司为案例,对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企业文化;定量化研究;企业文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41(2008)01-0149-05 收稿日期:2007-06-20 第一作者简介:张旭(1971-),男,辽宁人,博士,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组织文化。 2008.01149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专员基础指标考核量表

部门基础指标考核量表 部 门 集团办公室 填写日期 年 月 日 被考核者岗位 企业文化专员 考核者岗位 副主任 被考核者姓名 江莹 考核者姓名 廖卫红 考核指标 红 区 黄 区 绿 区 备注 刊物编辑使企业文化得以提升; 对刊物内容的 无法主导策划一期集团刊物的整体内容; 策划 主导策划集团刊物的整体内容, 按时完成刊物 策划提出新方案或新建议被采纳一条以上; 面 策划 的刊物内容与公司企业文化相背离; 耽误刊物 出版时间;刊物策划编辑未通过领导审核 编辑;刊物内容和公司企业文化不相违背。 对问题时提出解决方法,促使问题顺利解决; 刊物整体策划受领导表扬或被读者认可 网站及刊物材料收集不及时、 不完整导致网站 及时、完整的收集公司新闻动态以及集团网站 能提供相关链接式的信息, 丰富新闻背景和新 企业文化板块所需的各项材料内容 闻内容; 收集材料 内容不能够定期更新、 企业文化栏目、 刊物编 辑不能正常运行。被领导点名批评二次 无法合理利用各方稿件, 造成企业杂志不能够 编辑、组稿 适当修饰稿件并合理利用,增加可读性 优化稿件资源整合的效果并被领导采纳 按时出刊 在采访中发现亮点, 获得原采访计划外的有效 无法独立进行采访, 完成稿件写作, 造成企业 能对策划的主题、 掌握的信息及进行独立采访 新闻采写 信息,丰富作品内容;创新新闻写作方法,提 杂志不能够按时出刊 并完成新闻稿写作; 高新闻的可读性,受到领导表扬 未按时提交文字、 图片材料耽误排版、 印刷时 按时将文字、 新闻图片提交给排版、 印刷公司; 与设计公司和印刷 厂衔接 间;与排设计、印刷公司沟通不力,使出版的 确保 出版的刊物与原先策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