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指一国和地区同他国和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这是从一个国家来看这种活动,即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主体,他与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活动),分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

?海岛国家也常用海外贸易表示其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跨国界的商品、服务以及生产要素的流动。

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包括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二、贸易差额

?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

?1)贸易顺差(出超,Favourable balance of trade ):出口总额>进口总

额,以正数表示。

?2)贸易逆差(入超,Unfavourable balance of trade ):出口总额<进口

总额,以负数表示。

?3)贸易平衡: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贸易差额状况对一国的国际收支有重大的影响,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

?其他概念:净进口、净出口

三、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 1.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额与进口额总和。该指标是反

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包括:

–进口贸易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货物的全部价

值。

–出口贸易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货物的全部价

值。

三、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 2.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的对外贸易额,即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

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

四、国际贸易分类

一)按货物的移动方向

1)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将本国生产加工的商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叫做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

复出口:输入再输出

2)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将外国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叫做进口贸易或输入贸易。

复进口:输出再输入

3)过境贸易:若甲国经过乙国国境向丙国运送商品,对于乙国来说,该贸易被称之为过境贸易。

二)按货物是否进出国境和关境

1)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口与出口的一种统计方法,也称为总贸易体系。总贸易可分为总进口和总出口。

2)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也称为专门贸易体系,分为专门进口和专门出口。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

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

关境与国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关境(Custom Territory),亦称亦称“税境”、“海关境域”、“关税境域”或“关税领域”,指一国执行统一海关法令的领域。

2)国境则指一个主权国家的领土范围界线。在一般情况下,国境的范围与关境的领域是一致的,货物进出国境也就是进出关境。但在以下情况会有所不同:

a)关境大于国境如:关税同盟:

b)关境小于国境:国内设置自由港/区,进出自由港(区)可以免征关税(香港地区)

三)按商品的存在形态

1)有形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商品实物的输入和输出。

2)无形贸易: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务或其他非实物形式的商品的输入或输出。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a.从属于商品实物进出口的费用,如运输、保险、装卸费等。

b.与商品实物进出口无关的费用,如专利特许权费用、国外贷款的利息收入

等。

两者的主要区别:

由于有形贸易要结关,故其金额显示在一国的海关统计上;无形贸易不经过海关办理手续,其金额不反映在海关统计上,但显示在一国国际收支表上。

五)按照商品的运输方式分类:

?1)陆路贸易

?2)海路贸易

?3)空运贸易

?4)邮购贸易

六)按照清偿工具的不同分类

?自由结汇方式贸易

?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所以也叫现汇贸易。

?易货贸易

?也叫换货贸易,是以经过计价的货物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

?七)按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

?直接贸易

?商品生产国和商品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商品买卖的贸易。

?间接贸易

?商品生产国和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商品买卖的贸易。

?转口贸易

?商品的生产国把商品卖给第三国(或地区)的商人,然后第三国(或

地区)的商人再把商品卖给真正的商品消费国,对第三国(或地区)

来说,是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

?注意: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区分

?五.对外贸易依存度

?定义:

?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 Trade for Existence Degrees)也叫对外贸易

系数,是一国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

中所占的比例。比值的变化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

的变化。贸易依存度大小一方面反映出一国经济开放性的程度,另

一方面反映出一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可分为:

?出口依存度:一国出口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

?进口依存度:一国进口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

?六、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0年代经济学家罗伯特逊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For Growth)这一学说,50年代诺克斯补充和发展了这一命题。该学说认为:

?1)对外贸易的直接利益:

?各国按比较成本规律进行贸易往来,通过两优取其更优、两劣取其

次劣的办法进行专业化分工,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增加产量。

并通过交换,各国都得到了多于自己生产的消费量。

?2)间接的动态利益:

?随着外贸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动态转换过程,把经济增长传递到

国内各个经济部门,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60年代以来,

西方经济学家进一步补充了这一学说。60年代以后,随着亚洲一些

国家和地区通过出口导向型而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后,这

一学说再度流行。

具体来讲:

一、对外贸易可以带来静态利益:在资源总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该国的经济福利

1、从交换中可以获得利益。即通过对外贸易活动可以获得本国不能生产或国内生产成本太高的产品,使消费者得到更高水平的满足。

2、从专业化分工中可以获得利益。即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专门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可以提高本国的资源利用效率。

二、对外贸易可以带来动态利益:改善资源利用环境,促进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改善

1、对外贸易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高级化

?通过对外贸易,一国可以发现并围绕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自己的产业,产业结构随着比较优势的变动不断趋于高级化

?对外贸易可以为新兴产业的建立提供市场条件

?对外贸易带来的国际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产业演进的效率

2、对外贸易可以促进技术进步

?对外贸易是一国技术进步所需技术的主要供给渠道

?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技术外溢效应”(Technology spillovers)即:跨国公司所具有的产品技术、管理技术和研发能力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内部向东道国企业扩散的效应和“边干边学效应”(Learning by doing)

?对外贸易为技术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

3、对外贸易促进制度创新

?许多制度如专利保护制度等作为商品可以引进,从而节省制度创新成本;

?对外贸易通过“外溢效应”和“边干边学效应”促进整个国家的制度创新;

?对外贸易可以从需求方面拉动制度创新。

?许多制度如专利保护制度等作为商品可以引进,从而节省制度创新成本;

?对外贸易通过“外溢效应”和“边干边学效应”促进整个国家的制度创新;

?对外贸易可以从需求方面拉动制度创新。

?交换是人们的自然倾向.

?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其核心思想是“自利原则”。所谓“自利”(self-love)即基于个人利益的

利己主义人类交换倾向,人的自利行为就是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过程,在

“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公

共利益的增长。

?交易利得(trade gains):国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能够使得贸易双方国家均能获益。

?一、清楚几个问题:

?1)人们为什么进行交易?

?2)交易与分工

?3)个人交易与对外贸易

?4)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二、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对外贸易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有剩余的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

?二是商品交换要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

?因此,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二、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一)对外贸易的产生是与人类历史上三次社会大分工密切相关的。

?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特征:畜牧部落从其他部落中分离出来。

?时间:原始社会后期。

这次大分工,有力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也为私有制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一)对外贸易的产生是与人类历史上三次社会大分工密切相关的。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特征: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时间:原始社会末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金属工具的采用,当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手工业生产,如纺织、榨油、酿酒、金属加工和武器制造等,它们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二、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一)对外贸易的产生是与人类历史上三次社会大分工密切相关的。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形成时出现

的一个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

商人阶级的出现,缩短了商品买卖的时间,扩大了商品的销

路,又一次推动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二、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以及向更深更广层次的进一步发展与三次产业革命分不开:

?产业革命,一般是指由于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使国民经济的产

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进而使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出现崭新面?二、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以及向更深更广层次的进一步发展与三次产业革命分不开:

?1)第一次产业革命,亦称工业革命,是指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

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它又

被称为蒸汽时代。

?2)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也被

称为电气时代。

?3)第三次产业革命,以核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

海洋的开发为其主要标志。有学者又将其称为原子能空间?三、国际贸易的特点: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

共同点

?都是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交易过程大同小异

?经营目的相同

?运动过程相同(从生产者到消费者)

不同点

?更困难

?更复杂

?风险大

?三、国际贸易的特点:

?1、困难多

?1)国际间贸易障碍多

?2)不同的语言、法律和风俗习惯

?3)对国外市场及贸易对手的资信不易调查

?4)交易技术困难较多,交易接洽不便

?三、国际贸易的特点:

?2、复杂程度高

?1)货币和度量标准复杂

?2)贸易法规和商业习惯不同

?3)支付方法复杂

?4)运输和保险情况复杂

?三、国际贸易的特点:

?3、风险大

?1)信用风险

?2)商业风险

?3)运输风险

?4)价格风险

?5)外汇风险

?6)政治风险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现象和问题

?为什么日本出口汽车?

?为什么美国是农产品的出口大国?

?国际贸易政策

?中国是否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发展高科技?

?西班牙鞋业工人焚烧中国鞋的事件

?国际贸易冲突与合作:组织和制度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16-17世纪重商主义

?18世纪绝对优势理论

?19世纪比较优势理论

?20世纪H-O理论

?20世纪60年代产品命周期理论

1、重商主义理论

——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

?主要观点是:货币-金银是惟一的财富,任何商品输入都会使货币流出,如果本国货币拥有量减少,本国财富就会减少.因而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就应尽可能地多输出少输入,最好不输入,只有这样一国才能迅速地增加货币,即财富的积累。

1、重商主义理论

——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在增加货币财富的方法和手段上,他们的观点有所不同。

?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 ~16 世纪,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

同时要保持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因而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1、重商主义理论

——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

?晚期重商主义盛行17 世纪上半期,强调多卖,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获更多的货币。

?晚期重商主义为保证对外贸易中的出超,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由于晚期重商主义力图控制或调节商品的运动并发展工场手工业,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提倡政府对贸易进行干预以实现贸易顺差,即“奖出限入”:出口应得到补贴,进口应受关税和配额的限制。

2、绝对优势理论

?所谓绝对优势,是指一国生产一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要比另一国家更高,但在生产另一种产品上要比另一个国家来得低。

?代表人物:18世纪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年他在《国富论》中提出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效率各不相同,强调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

产率。

2、绝对优势理论

?对贸易的解释:如果两国都专业化生产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两国都可以获益。

?各国应专门生产其享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用这些产品换回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不要自己生产能以更低价格从其他国家购买来的产品。3、比较优势理论

?所谓比较优势,是指即便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要比另一个国家处于劣势,但如果每个国家都专业化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

相互交换,每个国家都可以获益。即“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对贸易的解释:国际贸易不仅在生产两个各自具有绝对优势产品的国家之间产生,而且也会在两个存在比较优势产品的国家产生。

?绝对优势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特例。

?该理论解释了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产生贸易的原因,但未能揭示国际商品交换中的价值规律。

?4、要素禀赋理论,或称资源配置理论

?1919年和1933年分别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l.Hechscher)和俄林(Ohlin)提出:

?比较优势源于国家间要素禀赋的不同

?国际贸易模式是由要素禀赋的差异而非生产率的差异决定的

?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自然拥有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

?一个国家某种要素的拥有量越丰富,其成本就越低,该国就出口相

关产品,而进口本国要素匮乏的那些产品

?5、规模经济理论

?1)规模经济又称规模报酬递增,是指随着生产能力扩大,导致生产

的单位成本下降,收益上升的发展过程。

?规模经济是生产组织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揭示了生产规模和经

济效果之间的关系,产品、数量增减和产品单位成本高低之间的关

系。

?2)规模报酬不变

?3)规模报酬递减

?后两种为规模不经济的两种表现

?自由贸易是有利的

?7、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ory of product cycle)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费农(Ramand Vem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

?费农认为: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而这个周期在不同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

其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

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

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

?为了便于说明,作以下区分:

?1)将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2)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

?产品创新阶段:创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并在国内生产,然后出口到

其他与创新国家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和地区

?产品成熟阶段:创新企业的生产逐渐转移到国外,当地生产,当地

销售,出口逐渐减少

?产品标准化阶段:生产的最佳地点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原

创新国家成为进口国

?例子:国际纺织品贸易的发展

第四节国际贸易政策

?一、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对外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在进出口贸易活动中、为实现某一政策目标所制订的准则和所采取的政策手段。它是一国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的重

要组成部分。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商品进出口政策及国别政策。

?①市场目标:保护本国的市场;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②产业目标: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③资金目标:外贸活动应有助于为本国经济建设积累资本或资金;

?④整体目标:维护本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和利益。

?二、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

? 1.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等的限制和障

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等的各种特权和优惠,使商

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 2.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和控制经营领域与范围

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商品和服务等

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给予优待和补贴。

?[案例]

?三、关税措施

?关税概念、作用和分类

?关税征收的标准

?关税的经济效应

?二)关税的特点

?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税收一样具有强制性、预定性和无偿性。

?1、关税征收的对象是进出关境的货物。

?2、关税是一种间接税。先由进出口商垫付,最后由买方或消费者承

担。

?3、关税可以影响进出口数量,从而调节本国的进出口贸易;通过调

节国内市场供应,调节国内市场价格。

?4、关税具有涉外性。一直与各国发展经贸关系和外交关系有着密切

的联系。

?四)关税的作用

?保护作用

?鼓励作用

?限制作用

?调节作用

五)关税的分类

?(1)按征税商品流向划分

?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

?出口税(Export Duties),通过征收出口税可以:

?进口税(Import Duties),是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正常关税(Normal Duties )。

?过境税(Transit Duties):是一国对于通过其关境的外国商品征收的关税。

?(3)按待遇等级(优惠程度)分

?①普通税Common Tariff,对与该国没有签订上述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所征的税。它一般比最惠国税率要高,适用于与该国没有签定这

种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所进口的商品。

?(3)按待遇等级(优惠程度)分

?②最惠国待遇税MFNT Tariff(Most-Favored-Nation treatment),对与该国签订具有最惠国待遇条款的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商品所征收的关

税。它一般称为正常进口税。最惠国待遇意为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

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及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同时它又是双

方的。

?适用于与该国签定有最惠国待遇原则的国家或地区所进口的商品。具有自动性、同一性、相互性、普遍性。

?(3)按待遇等级(优惠程度)分

?③普惠税GSP Tariff(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是发达国家给予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优惠关税。普

惠税源于普惠制。

?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是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

?(3)按待遇等级(优惠程度)分

?④特惠税(Preferential Duty):一国对来自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全部或部分进口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得根据最惠

国待遇原则要求享受这种优惠待遇

?特惠税有互惠的,也有非互惠的

?典型:英联邦特惠制(互惠)、洛美协定(非互惠)

PS:▲英联邦特惠制,英国和英联邦其他成员国之间在贸易上互相提供优惠待遇的制度。目的在于防止其他国家势力渗入英联邦市场。1932年渥太华帝国会议上制定。原称“帝国特惠制”,英殖民地相继独立、英帝国改称英联邦后改现称。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后逐步取消。

▲《洛美协定》(Lome Convention)是《欧洲经济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洛美协定》的简称。1975年2月28日,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46个发展中国家(简称非加太地区国家)和欧洲经济共同体9国在多哥首都洛美开会,签订的一项为期5年的贸易和经济协定,1976年4月1日正式生效。此后《洛美协定》一再续签。

?(4)按特定的实施情况分类

?①差价税:即差额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同类进口商品的价格时,为了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照国内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间

的差额征收的关税,目的是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力。

?②进口附加税:一种临时性措施,为了有效保护国内产业,抵制低价销售,实行歧视或报复,对进口商品征收正常进口税以外再征收的关税。

?常见的有:反倾销税、反补贴税。

a)反倾销税:

1979年“东京回合”规定,“凡是一国产品向另一国出口时,该产品出口价格低于正常贸易中用于国内消费的类似产品可比价格,就视为倾销”,这里的正常可比价格是指出口国国内市场批发价格。

倾销有两种形式:

▲价格倾销:出口价低于出口国国内市场的价格;

▲成本倾销:出口价低于商品的生产成本。

按GATT(关贸总协定)规定,征收反倾销税的必要条件:

一是必须证实倾销的存在,即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售;

二是进口国产业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或重大威胁;

三是倾销和损害之间构成因果关系

b)反补贴税:抵消税或补偿税,是指对直接或间接的接受任何奖金或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补贴是指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对企业提供的财政资助以及政府对出口产品的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支持。

一般来说,各国对初级产品的补贴是认可的,反补贴的征收对象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进口国不得对受到补贴的倾销商品既征反倾销税又征反补贴税。

条件:

一是进口商品接受了政府的直接或间接补贴,且进口商品是世贸组织禁止的。

二是补贴对进口国国已建成产业造成重大损害或威胁或严重阻碍国内某一产业的兴建?5)按关税保护的程度和有效性

?②有效关税(Effective Tariff):一国实行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增值部分的百分比

? E = ( V - W ) / W

?其中E:有效关税保护率

?W: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增值量

?V:征税后的增值

?四)征税方法(标准)

?1、从量税

?以商品的计量单位(如:数量、重量、长度、容量和面积等)为标

准课征的关税。

?公式: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2、从价税

?以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而征收的关税。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

分率。

?四)征税方法(标准)

?3、混合税:又称复合税,是指对某种进口商品同时采用从量税和从价税征收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混合税额=从量税额+从价税额

混合税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从量税为主加征从价税;

另一种是以从价税为主加征从量税。

?4、选择税:是对一种进口商品同时定有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税率,但征税时选择其税额较高的一种征税。有时,为了鼓励某种商品进口,也可选择其

中税额低者征收。

?五)关税的影响分析

?关税的受益者:

?一是进口国政府,因为关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二是进口国国内生产商,因为关税增加了进口产品的成本,使他们

在一定程度上免受外国竞争者的冲击

?关税的受害者:

?进口国的消费者,因为他们不得不为这些进口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进口国总收益大小:

?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关税的数额、进口产品对国内消费者的重要性、在受保护行业中得到保护的就业人数等。

?六)关税的经济效应

?1、关税对贸易小国的经济效应

?1)消费效应(Consumption Effect):

?降低了该商品的国内消费量。

?2)生产效应(Production Effect):

?增加了该商品的国内产量。

?3)贸易效应(Trade Effect):

?减少了该商品进口量。

?4)财政收入效应(Revenue Effect):

?给国家带来了财政收入。只要关税不提高到禁止性关税的水

平,它会给进口国带来关税收入。

?六)关税的经济效应

?1、关税对贸易小国的经济效应

?2、关税对贸易大国的经济效应

?1)价格效应(Price Effect):

?进口大国征收关税而引起国内价格上涨必然导致进口量缩

减,就可能压低该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2)贸易条件效应(Terms of Trade Effect):

?对本国生产者的保护作用相对较小,由于大国关税引起的价

格上涨,部分被出口国的价格下降所抵消,因此进口的数量

下降不像小国那么多。

?五、非关税壁垒

?定义

?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NTBS),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

?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可分为:

?直接限制:

?间接限制:

?五、非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可解决关税措施遇到的问题

?关税税率大大降低

?高关税率引起贸易报复

?跨国公司的价格转移

?发达国家报复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的手段之一

?五、非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与关税壁垒比较:

?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更能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五、非关税壁垒

?一、进口配额

?二、自愿出口限制

?三、进口许可证政策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

?五、其他主要几种非关税壁垒措施

?五、非关税壁垒

?一)进口配额Import Quota

?进口配额制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季度、或一年)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

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更高的关税或罚款后才能

进口。它是多数国家实行进口数量限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进口配额制,主要有两种:

?1)绝对配额(Absolute Quotas)

?2)关税配额(Tariff Quotas)。

?一)进口配额Import Quota

?1)绝对配额(Absolute Quotas)

?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

额数,达到这个额数后,便不准进口。

?2)关税配额(Tariff Quotas)

?是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

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

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

款后仍可进口。

?二)自动出口限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 )

?又称自愿出口限制或自动出口配额制(Voluntary Export Quotas),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

出口的数量或金额的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

止出口。

?三)进口许可证制(Import License System)

?进口许可证制是指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

?四)汇率低估

?汇价低估(Exchange Rate Undervalued)是指低估本币价值,有意识地使本

国货币对外币贬值。

?一国货币对外贬值,势必使该国进出口商品价格发生变动,用本国货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提高,用外国货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因此,汇价

低估,提高了进口产品的价格,其经济效应类似于对进口产品征收了相应的

关税,起着限制进口的作用。

?五)外汇管制

?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护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

?外汇管制下,出口商必须将其外汇收入按官方制定的汇率卖给外汇管制机关;进口商也必须在外汇管制机关按官定汇价申请购买外汇,支付货款;?六)最低限价

?最低限价(Minimum Price)是指进口国对某一商品规定最低价格,进口价格如低于这一价格就征收附加税。

?比如:规定钢材每吨最低限价为320美元,进口时每吨为300美元,则进口国要征收20美元的附加税,以抵消出口国的补贴或倾销。

?七)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是指进口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对进口商品建立各种严格、繁杂、苛刻而且多变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认证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实施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入,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

?鼓励出口和其他出口管制措施

?1)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

?直接补贴:现金补贴、下发出口奖励金,数额为本国生产费用与其他国家生产费用之间的差额

?间接补贴:给予财政上的优惠。比如:免征国内税,对某些进口商品免征或退还进口税等。

?2)商品倾销

?主要有三种形式:偶然性、间歇或掠夺性、长期性倾销?3)外汇倾销:是指政府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一种特殊手段。

?4)鼓励出口的产业政策

?限制进口政策

?1)进口关税

?2)出口配额与自愿出口限制

?3)反倾销,反补贴,差额税

?4)保护进口工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非关税壁垒

?其他政策

?2)进口鼓励

?目的

?支持国内消费者,稳定物价,调节国内消费市场;保护国内

资源,具有战略意义。

?手段

?进口补贴、消费补贴

?经济影响

?与进口税收相反。

?价格支持

?所谓价格支持,是政府通过稳定价格来支持生产者的一种手段。

?价格支持政策的主体是政府,政府要对相应的产品规定一个政策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这个政策价格,则政府对市场活动不加干预,

因为生产者会自动选择收益较高的市场作为销售地点;如果市场价

格降低到这个价格水平之下,则政府就按支持价格实行收购,从而

使得市场价格不会降低到这个价格之下,政府充当的是消费者的角

色。

?目的

?保护生产者,并将价格支持的一部分代价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价格支持

?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强粮食市场管理和调控,

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今年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00亿元,直

接补贴种粮农民,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监管,

保护农民利益。”

?以棉花收购为例,2002年由于棉花的收购价特别低,优质棉花每斤只有2元钱,棉农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抑制,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递减,于是

2003年政府国有的棉油厂制定的价格为3元多。

?贸易制裁

?方式

?进出口抵制和商品禁运

?制裁的范围

?既可能是全面的,也可能是局部对部分商品的禁运或抵制。可能是进口或出口单方面,也可能是双方面的。

?制裁国、被制裁国

?出口禁运:禁止向被制裁过出口商品。

?进口抵制:禁止从被制裁国进口商品。

?以上是针对于参与制裁的制裁国而言。

?经济影响:对实行制裁的双方都不利。

?贸易制裁

?方式

?进出口抵制和商品禁运

?制裁的范围

?既可能是全面的,也可能是局部对部分商品的禁运或抵制。可能是进口或出口单方面,也可能是双方面的。

?制裁国、被制裁国

?出口禁运:禁止向被制裁过出口商品。

?进口抵制:禁止从被制裁国进口商品。

?以上是针对于参与制裁的制裁国而言。

?经济影响:对实行制裁的双方都不利。

?五、贸易集团

?1)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FTA),通常是指成员国之间通过自由贸易签订协定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它的基本特征是成员国之间彼

此取消了关税与数量限制,使得商品在经济集团内部实现了自由流

动。由于自由贸易区对外不实行统一的共同关税,因此,不同成员

国的对外关税差别很大,这就为非成员国的出口避税提供了可能。

?比如:1960年的欧洲自由贸易区(欧共体的初级形式)

?1992年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五、贸易集团

?1)自由贸易区

?2)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CU),是指成员国之间在完全取消关税和数量限制的基础上,同时实行对外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结成的同盟。

比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等属于此种类型,它是比自由贸易区更高层

次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欧洲联盟(EU),其前身是欧洲经济共同体(EEC)1993年更名为欧盟

?五、贸易集团

?1)自由贸易区

?2)关税同盟

?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完全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税;

?第二,对来自非成员国的产品设置统一的进口关税;

?第三,通过协商方式在各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收入。

?因此,关税同盟存在两种不同的功能,即对内实行自由贸易,对外实行保护贸易。

?五、贸易集团

?1)自由贸易区

?2)关税同盟

?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完全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税;

?第二,对来自非成员国的产品设置统一的进口关税;

?第三,通过协商方式在各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收入。

?因此,关税同盟存在两种不同的功能,即对内实行自由贸易,对外实行保护贸易。

?五、贸易集团

?1)自由贸易区

?2)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CU),是指成员国之间在完全取消关税和数量限制的基础上,同时实行对外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结成的同盟。

比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等属于此种类型,它是比自由贸易区更高层

次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欧洲联盟(EU),其前身是欧洲经济共同体(EEC)1993年更名为欧盟

?关税同盟给经济贸易带来的影响效果:

?(1)贸易创造效果

?是指在关税同盟成立后,由于内部关税的取消,商品在成员国之间实现了自由流动,使得成员国国内生产的较昂贵的产品被其他成员

国生产的较低廉的进口品所取代,扩大了生产所带来的利益。同时,

通过专业化分工,使本国该项产品的消费支出减少,而把资本用于

其他产品的消费,扩大了社会需求,结果使得贸易增加。

?关税同盟给经济贸易带来的影响效果:

?(1)贸易创造效果

?(2)贸易的转移效果

?(3)贸易扩大效果

?贸易扩大效果,是指关税同盟建立后,给区域内以及世界贸易带来的贸易量增加的效果。

?关税同盟给经济贸易带来的影响效果:

?(1)贸易创造效果

?(2)贸易的转移效果

?(3)贸易扩大效果

?(4)关税同盟成立后,可以减少走私。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果

?1)规模经济效应

?2)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效应

?3)刺激竞争效应

?4)增加投资效应

?1、世界纺织工业的发展与竞争

?第一阶段,从18世纪末到二战前夕,纺织工业发展缓慢,主要以加工天然纤维为主。

?竞争在于:如何更好的应用各种天然纤维。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60年代,纺织工业开始了合成纤维及混纺织物的生产。

?竞争在于: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竞争

?一、世界纺织工业的发展与竞争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纺织工业重心的转移,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竞争的关键在于纺织品的质量、品种和成本。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对新一代纺织纤维及新生产工艺的需要。

?竞争的关键在于高科技的竞争。

?二、世界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概况

?1)20世纪70、80年代,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纺织品贸易空前高涨。

?近30年代以来,世界纺织品贸易出口额增长了近30倍,年平均增长率12%,略高于世界商品总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纺织品国际贸易下降。世界纺织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的重心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国家)

?二、世界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概况

?3)以服装为龙头的纺织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制品的出口在世界纺织品贸易中一路领先。

?4)世界纺织品供求关系已趋饱和,国际间纺织品贸易竞争加剧。

?三、世界服装贸易发展特点

?1)世界服装贸易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其他纺织品贸易的发展。

?2)世界服装贸易的发展快于世界服装生产和服装需求的增长。

?3)服装面料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新型纤维的发明和使用,使服装面料结构更具多元化。服装的功能性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

?4)服装工业和服装贸易的地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国际市场对纺织品的新要求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内容教案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内容教案

第四课时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对外贸易、海关和关税的基本含义,对外贸易的几种方式; 2、理解征收关税的道理以及关税保护对于发展民族工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认识知识的能力。 三、觉悟目标: 通过对“征收关税对壹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打击走私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 正确处理进口和出口的关系 【教学难点】 征收关税对壹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自学法比较法图示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CAI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 课堂活动:自学——比较——讨论 课外活动: 1.观见录像《中华之盾》。 2.组织学生到当地海关参观,且请海关工作人员介绍当地对外经济发展情况和打击走私

情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映录像:郑和下西洋。 录像中反映的是古代贸易,那么什么是现代意义的对外贸易?其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些就是我们这壹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我国的对外贸易 壹、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及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 ①什么是对外贸易?它和世界贸易是什么关系?它和古代对外贸易有什么不同? ②现代意义的对外贸易包括哪些内容?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12页第2段至第113页第5段后,思考且回答(略)。 教师归纳: 1.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 ①含义 对外贸易是指壹个国家或地区和别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②和世界贸易的关系 现代意义的对外贸易所包含的意义极其广泛。既有传统的对外贸易,又有新兴的对外劳务贸易和对外技术贸易。 ③和古代贸易的区别 多媒体显示: 现代意义的对外贸易古代贸易的区别

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按照国际标准SITC三位数分类,对外贸易可分为0-9类,其中0-4类为初级商品,包括食品和供主要食用的活动物,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和动植物油脂及蜡;5-9类为工业制成品,包括化学品及有关产品,轻纺、橡胶和矿冶产品及相关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和其他未分类产品,两者比例一直未衡量一国贸易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基本指标,其中,如果工业制成品占比高,该贸易国的工业化程度就较高,反之亦然。在SITC分类的基础上,杨汝岱、朱诗娥(2008)将贸易商品进一步分类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4大类:资源密集型包括所有的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包括工业制成品当中的轻纺、橡胶和矿冶产品及相关制成品,杂项制品和其他未分类产品,资本密集型包括化工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傅朝阳、陈煜, 2006)。此外,考虑到包括机电产品(金属制品、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和仪器仪表等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运用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等技术生产的产品)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在我国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有必要对其进行分。

10203040506070809010020022003 20042005 2006 20072008 20092010 工业制成品内部分课划分为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包括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入世后,中国履行了加快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对进入中国的FDI产生很大影响, 按出口货物经营单位所在地,中国主要省市有 广东 江苏 上海 浙江 山东 福建 北京

作业一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贸易差额: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

作业一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通常,贸易顺差以正数表示,贸易逆差以负数表示。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 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intermediary trade)或再输出贸易(Re-Export Trade),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买卖,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转手进行的贸易。这种贸易对中转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交易的货物可以由出口国运往第三国,在第三国不经过加工(改换包装、分类、挑选、整理等不作为加工论)再销往消费国;也可以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但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并不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中转国分别同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交易。 对外贸易额: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年、一季或一月)内出口额和进口额的总和。亦称对外贸易值。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计算一国的对外贸易额,一般采用本国货币或国际上通用的货币。目前,联合国和许多国家编制的对外贸易额以美元计算。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传统的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其中,进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反倾销税:就是对倾销商品所征收的进口附加税。当进口国因外国倾销某种产品,国内产业受到损害时,征收相当于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与倾销价格之间差额的进口税。 普遍优惠制税:简称普惠制税,是指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优惠关税,称为普惠制税。普惠制税率低于最惠国税率。出口商品要取得关税优惠待遇必须符合给惠国普惠制给惠方案及其原产地规则,并需要提供统一格式的普惠制原产地证明书(Form A)。进口配额制:又称进口限额制。它是直接限制进口的一种重要措施。进口配额制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季度、半年或一年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数额加以直接的限制,在规定时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则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的关税、附加税或罚款后。 出口信贷: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它是一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等产品的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对出口产品给予利息补贴、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及信贷担保,鼓励本国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的进口商(或其银行)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 容

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壹、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对外贸易、海关和关税的基本含义;理解对外贸易的内容、构成,贸易顺差、逆差、贸易平衡以及海关征收关税的道理;关税保护对于发展民族工业的意义。 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认识知识的能力。 觉悟:通过对“征收关税对壹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打击走私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 正确处理进口和出口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征收关税对壹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自学法比较法图示法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六、学生活动设计

课堂活动:自学——讨论——拓展 七、教学过程 (壹)导入新课: 媒体显示动画: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教师提问:拉动经济增长的这三驾马车各是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投资)、消费、外贸。 媒体显示:2004年中国外贸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的图片及美国、德国、中国三国外贸从1000亿美元到1万亿美元所用时间的对比图片。 教师过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入世以来,我国外贸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4年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外贸第三大国,从1000亿美元到1万亿美元所用时间明显少于美国、德国俩个外贸强国。那么,什么是对外贸易?其主要内容是什么?调节壹国对外贸易的国家机关及手段各是什么?这些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二)学生自主学习:媒体显示本节课的导读提纲,学生自学课件内容5分钟。

第二节我国的对外贸易 壹、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及主要内容 1.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 2.对外贸易的类型 3.对外贸易的主要内容 4.关税及征收关税的意义 5.海关的性质及作用 (三)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师提问: ①什么是对外贸易?它和世界贸易是什么关系?它和古代对外贸易有什么不同? ②现代意义的对外贸易包括哪些内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第壹学习小组学生归纳,边媒体演示: 1.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 ①含义 对外贸易是指壹个国家或地区和别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②和世界贸易的关系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第一章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本章学习要点与要求: 本章主要通过讲授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的分类、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加深对国际贸易的认识与理解。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又称世界贸易) 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它既包含着有形产品(实物产品)交换,也包含有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又称进出口贸易) 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产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这是立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去看待它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与劳务的贸易活动。某些海岛国家,如 日等国或某些海岛地区,如我国台湾等的对外贸易则称为海外贸易。 二、国际贸易的几个重要概念 1.国际贸易额(值) 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这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是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得出的数额。但是,在计算国际贸易额时,不是简单地把世界各国的出口额与进口额加在一起。因为一国或(或地区)的出口,就是另一国(或地区)的进口,若两者相加等于重复计算。联合国统计中,通常采用各国出口额相加作为国际贸易额。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地区)都是用CIF 价格计算进口额的,即成本加运费、保险费 。显见,把进口值加起来作为国际贸易额,是不准确的。而出口额一般采用FOB 价格,即装运港船上交货,相对于CIF 而言,是比较准确的。CIF 价格比FOB 价格多运费和保险费,所以,世界进口额会大于世界出口额。 2.对外贸易额(值) 这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的规模,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它由一国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进口的商品总额加上该国同一时期内向国外出口的商品总额构成。在计算时,出口额要以FOB 价格计算,进口额则以CIF 价格计算。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比而形成的差额,则称为对外贸易差额。当出口商品总额超过进口商品总额时,差额部分称为“贸易顺差”,也可成为“贸易出超”;反之,当进口商品总额超过出口商品总额时,差额部分称为“贸易逆差”,也可称为“贸易入超”;如进出口商品总额相等,则叫做“贸易平衡”。 3.对外贸易量 这是为剔除价格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指标,它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具体计算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了价格指数去除相当期的出口或进口总额,得到的是相当于按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叫做相当期的对外贸易差。其等式为: 进出口价格指数 进出口额贸易差= 100%?= 基期价格相当期价格方格指数 例如:假定1991年世界出口值为14000亿$,2001年世界出口值为30000亿$,设1991年出口方格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指一国和地区同他国和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这是从一个国家来看这种活动,即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主体,他与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活动),分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 ?海岛国家也常用海外贸易表示其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跨国界的商品、服务以及生产要素的流动。 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包括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二、贸易差额 ?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 ?1)贸易顺差(出超,Favourable balance of trade ):出口总额>进口总 额,以正数表示。 ?2)贸易逆差(入超,Unfavourable balance of trade ):出口总额<进口 总额,以负数表示。 ?3)贸易平衡: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贸易差额状况对一国的国际收支有重大的影响,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 ?其他概念:净进口、净出口 三、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 1.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额与进口额总和。该指标是反 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包括: –进口贸易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货物的全部价 值。 –出口贸易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货物的全部价 值。 三、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 2.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的对外贸易额,即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 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 四、国际贸易分类 一)按货物的移动方向 1)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将本国生产加工的商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叫做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 复出口:输入再输出 2)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将外国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叫做进口贸易或输入贸易。 复进口:输出再输入 3)过境贸易:若甲国经过乙国国境向丙国运送商品,对于乙国来说,该贸易被称之为过境贸易。 二)按货物是否进出国境和关境

最新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提纲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 1、判断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2、单选题(10题。每题1.5分,共15分) 3、计算分析题(2题。每题12分,共24分) 4、简答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 5、论述题(1题,15分) 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 1. 国际贸易的分类 1.1. 按交易内容区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 1.2. 按移动方向区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转口贸易,复出口,复进口,净出口与净进口, 1.3. 按运输方式:海运贸易,空运贸易,陆运贸易,多式联运贸易 2. 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4个小类的内涵) 2.1. 过境交付:通过电讯、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视听、金融、信息等服务; 2.2. 境外消费:提供旅游服务,接受外国留学生等; 2.3. 商业存在:外国公司在本国开办商店,设立金融机构、会计事务所等; 2.4. 自然人流动:一国的医生、教授到另一国从事个体服务以及劳务输出等。 3. 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之间的区别)、复出口、 复进口、净出口与净进口的含义 3.1. 出口贸易,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因外销而运出国境 3.2. 进口贸易,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外购后,因内销而运进国境 3.3. 过境贸易,从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商品,货物所有权不属于丙国居民,对丙国来说列入过境 贸易 3.4. 转口贸易,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 3.5. 复出口,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出时 3.6. 复进口,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入时 3.7. 净出口与净进口,一国往往在同一种商品上既有出口又有进口,在一定时期内,若该商品出口金额大 于进口金额,其差额则称为净出口;反之,若该商品进口金额大于出口金额,其差额则称为净进口4. 海运贸易(地位) 4.1. 是指通过海上各种船舶运送货物的贸易行为,它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当前, 国际贸易中的货物有三分之二是通过海运进行的

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

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 国际贸易范围广泛,性质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主要的分类有七种: 1、按商品流向划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转口贸易、复出口、复进口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出口贸易是指一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又称输出贸易。如果商品不是因外销而输往国外,则不计入出口贸易的统计之中,如运往境外使馆、驻外机构的物品,或者携带个人使用物品到境外等。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 进口贸易是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用以生产或消费的商品,又称输入贸易。如果商品不是因购入而输入国内,则不计入进口贸易。同样,若不是因购买而输入国内的商品,则不称进口贸易,也不列入统计,如外国使、领馆运进自用的货物,以及旅客携带个人使用物品进入国内等。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某种商品从甲国经由乙国输往丙国销售,对乙国来说,这项买卖就是过境贸易。在过境贸易中,又可分为直接过境贸易和间接过境贸易。直接过境贸易是指A国的商品进入本国境内后不存放海关仓库而直接运往B 国;间接过境贸易是指A国的商品进入C国境内后存放仓库,然后再运往B国。在过境贸易中,由于本国未通过买卖取得货物的所有权,因此,过境商品一般不列入本国的进出口统计中。 转口贸易(Entreport Trade)是指本国从A国进口商

品后,再出口至B国的贸易,本国的贸易就称为转口贸易。转口贸易中的货物运输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转口运输,即货物从A国运入本国后,再运往B国;另一种方式是直接运输,即货物从A国直接运往B国,而不经过本国。 复出口(Re-export) 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没有在本国消费,又未经加工就再出口,称作复出口或复输出。如进口货物的退货、转口贸易等。 电子商务的定义与分类 介绍电子商务的定义与分类 电子商务是什么? 电子商务是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其目的是通过降低社会经营成本、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利用。因此,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网络是人类社会劳动、生活、学习的新工具,它通过影响人类通信与交往方式,间接地对传统经济领域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方式产生影响,直到渗透、改造、重塑传统经济的运行模式,以及社会经济价值标准与增值方式。因此,电子商务是一个泛社会化的概念,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从基础应用入手、循序渐进地推而广之、最终实现普遍应用的发展过程。 电子商务革新了传统经济活动的运作手段。因此,电子商务按照经济活动的类别可分为两大类别:第一,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即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活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简称:SITC)为用于国际贸易商民的统计和对比的标准分类方法。 简介 它是一种用于国际贸易商品的统计和对比的标准分类方法。现行“国 际贸易标准分类”于1950年7月12日由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正式通过, 目前为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采纳的商品贸易分类体系。到2006年为止,该 标准分类经历了四次修改,最近的一次修改为第四次修订版,于2006年3 月获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三十七届会议通过。该分类法将商品分为为10大类、63章、22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项目。 部分目录 在它的编号中第一位数字表示类、第二位数字表示章、第三位数字表 示组、第四位数字表示分组。如果对分组再进行细分,五位数即表示品目, 六位数字表示细目。以下是部分目录: 0 -食品和活畜 00 -活的动物以外的其他动物的分裂00 - Live animals other than animals of division 01 -肉及肉制品 01 - Meat and meat preparations 02 -乳制品和鸟蛋 02 - Dairy products and birds' eggs 03 -鱼(不是海洋哺乳动物),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无脊椎动物 03 - Fish (not marinemammals), crustaceans, molluscs and aquatic invertebrates, and preparations thereof 04 -谷物和谷物制品 04 - Cereals and cereal preparations 05 -蔬菜和水果 05 - Vegetables and fruit 06 -糖,糖制品及蜂蜜 06 - Sugars, sugar preparations and honey 07 -咖啡,茶,可可,香料,及其制造 07 - Coffee, tea, cocoa, spices, and manufactures thereof 08 -喂养(不包括没有碾磨的谷物)08 - Feeding stuff for animals (not including unmilled cereals) 09 -杂项食品产品和筹备工作09 - Miscellaneous edible products and preparations 1 -饮料和烟草 11 -饮料11 - Beverages 12 -烟草及烟草制品 12 - Tobacco and tobacco manufactures 2 -粗材料,不能食用,但燃料 21 -皮,表皮和毛皮,原料 21 - Hides, skins and furskins, raw 22 -石油种子和含油果实 22 - Oil-seeds and oleaginous fruits

国际贸易学期末考试标准答案

国际贸易学期末考试答案

————————————————————————————————作者:————————————————————————————————日期:

国际贸易学期末考试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国际贸易的分类 对外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互相依靠。 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存在交换行为。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分类方式分类概念 交易内容货物贸易(有形贸易) 《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中0~9类商品,其中0~4类为初级产品,5~8 类为制成品。 服务贸易(无形贸易) 跨越国境的活劳动的提供。《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将其划分为跨界供 应、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交易对象 直接贸易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 间接贸易货物消费国与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转口贸易(中转贸易)间接贸易对第三国而言成为转口贸易(中转贸易)。 货物移动方向过境贸易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态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 ①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VFT):一国或一定地区一定时期IM(G+S)+EX(G+S)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 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用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②世界货物贸易额: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的CIF(FOB)1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世界货物进 口总额(世界出口货物出口总额)。为把货物贸易额中的服务项目剔除,通常以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代表世界货物贸易额。2 ③世界服务贸易额:各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中的服务额(包括政府服务和商 业服务)减去政府服务额代表。商业服务包括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 ④对外贸易量(QFMT):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的相 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⑤总贸易体系(GTS):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凡进入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一 律列为总出口。 ⑥专门贸易体系(STS):以关境3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口的 标志。 ⑦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总贸易差额。 一般有三种情况:①贸易顺差(出超):出口额>进口额;②贸易逆差(入超):进口额>出口额;③贸易平衡:1 离岸价格(FOB):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到岸价格(CIF)=FOB+运费+保险费。 2由于CIF>FOB,所以前者总是>后者。 3 关境(关税领域):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①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则关境<国境;②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成员方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形成共同关境,则关境>国境;③关境=国境。我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采用总贸易体系,而德国、意大利、法国采用专门贸易体系。

国际贸易商品分类方法

商品分类[中国对外贸易指数编制说明] 海关总署 按协调编码制度( HS )分类,分为 HS4 位编码指数和 HS2 位编码指数;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初级产品、工业制品两大项及下一级子项分别计算其指数;按广义经济分类( BEC ),分为消费品、中间品和投资品 ;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分为农林业、采掘业、制造业等。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 缩写 HS ,是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 CCCN )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的基础上,参酌国际间其他主要的税则、统计、运输等分类目录制定的一个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 2002 年版《协调制度》有 22 类 99 章。货物按其加工程度,依原材料、未加工产品、半成品和成品的顺序排列。例如,活动物在第 1 章,动物生皮和皮革在第 41 章,而皮鞋在第 64 章。章内和品目内也同样按此排序。我国从 1992 年开始采用《协调制度》编制对外贸易统计,并根据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实际情况,在《协调制度》原 6 位编码的基础上增加了第 7 位和第8 位编码,以便计税、统计及贸易管理。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缩写 SITC) , 由联合国统计局主持制订、联合国

统计委员会审议通过、联合国秘书处出版颁布 , 旨在统一各国对外贸易商品的分类统计和分析对比。 SITC 采用经济分类标准,按照原料、半制品、制成品顺序分类,并反映商品的产业来源部门和加工阶段。 SITC 第 3 版采用 5 位数编码结构,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按经济类别划分为 10 大类:食品和活动物,饲料和烟草,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矿物燃料、润滑油和相关原料,动植物油、脂及腊,化学和相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和运输设备,杂项制品,未分类的商品。大类下依次分为 67 章、 261 组、 1033 个目和 3118 个基本编号。 按大类经济类别分类(Classification by Broad Economic Categories, 缩写 BEC), 是国际贸易商品统计的一种商品分类体系,由联合国统计局制订、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审议通过、联合国秘书处出版颁布。BEC 是为按照商品大的经济类别综合汇总国际贸易数据制订的,是按照国际贸易商品的主要最终用途,把《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的基本项目编号重新组合排列编制而成。通过 BEC 分类,可以把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编制的贸易数据转换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 )框架下按最终用途划分的三个基本货物门类:资本品、中间产品和消费品,以便把贸易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及工业统计等其他基本经济统计结合起来用于对国别经济、区域经济或世界经济进行分析。BEC 分类采用 3 位数编码结构。第三次修订本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分为 7 大类:食品和饮料、工业供应品、燃料和润滑油、资本货物 ( 运输设备除外 ) 及其零附件、运

国际贸易产品的分类方法

SITC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简称:SITC)为用于国际贸易商民的统计和对比的标准分类方法。1950年出版了《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英文简称SITC,该分类表1950年7月12日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正式通过,作为国际贸易统计、对比的标准分类。经社理事会建议各国政府采纳这种分类体系。《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二修订本把所有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其中在435个分组里又细分了1 573个子目,其余351个分组不分子目,合计共有1 924个统计基本项目,各国可以根据需要增设子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前二位数字表示类、章次,前三位数字表示组别,前四位数字表示分组别,如果该分组下设子目,则为五位数,分组前有一圆点。《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商品分类有其独特的优点,它主要是按照商品的加工程度由低级到高级编排的,同时也适当考虑商品的自然属性。1976联合国开始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编制国际贸易的统计资料。我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主要分成两大类: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又细分为五小类、工业制成品细分为八小类。 HS分类方法 HS采用六位数编码,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分为21类,97章。《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简称协调制度(Harmonized System,缩写为HS),是1983年6月海关合作理事会(现名世界海关组织)主持制定的一部供海关、统计、进出口管理及与国际贸易有关各方共同使用的商品分类编码体系。HS编码“协调”涵盖了《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商品分类目录》(CCCN)和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两大分类编码体系,是系统的、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它除了用于海关税则和贸易统计外,对运输商品的计费、统计、计算机数据传递、国际贸易单证简化以及普遍优惠制税号的利用等方面,都提供了一套可使用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HS于198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每4年修订1次.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使用HS,全球贸易总量90%以上的货物都是以HS分类的。 HS的总体结构包括三大部分:归类规则;类、章及子目注释;按顺序编排的目与子目编码及条文。这三部分是HS的法律性条文,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和严密的逻辑性。HS首先列明6条归类总规则,规定了使用HS对商品进行分类时必须遵守的分类原则和方法。HS的许多类和章在开头均列有注释(类注、章注或子目注释),严格界定了归入该类或该章中的商品范围,阐述HS中专用术语的定义或区分某些商品的技术标准及界限。 HS采用六位数编码,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分为21类,97章。章以下再分为目和子目。商品编码第一、二位数码代表“章”,第三、四位数码代表“目”(Heading),第五、六位数码代表“子目”(Subheading)。前6位数是HS 国际标准编码,HS有1241个四位数的税目,5113个六位数子目。有的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已分出第七、八、九位数码。 在HS中,“类”基本上是按经济部门划分的,如食品、饮料和烟酒在第四类,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产品在第六,纺织原料及制品在第十一类,机电设备在第十六类。运输设备在第十七类,武器、弹药在第十九类等。HS“章”分类基本采取两种办法:一是按商品原材料的属性分类,相同原料的产品一般归入同一章。章内按产品的加工程度从原料到成品顺序排列。如52章棉花,按原棉——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课程教案(1) 课题第一章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2) 课时1课时 教材版本袁永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三版.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的六大分类及其中涉及的主要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们刚开始接触国际贸易基础知识,难免有些陌生,但是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浓厚。 教材分析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课程的任务与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 基础,因此,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国际贸易的六种分类。 2.掌握国际贸易各种分类中涉及的各个基本概念。 3.对相关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辨析。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他们发言,培养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对国际贸易学习抽象性的恐惧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国际贸易的六种分类和各种分类中涉及的各个基本概念。教学难点: 1.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的辨析。 2.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辨析。 教学方法制作PPT。 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 同一事物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也使得我们更好的理解原事物。国际贸易如何分类呢?请同学们全班同学快速阅读 课本,找出国际贸易共分为几类?各类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同时幻灯片展示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 第二环节新授课 提问:复习国际贸易的概念。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地 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各国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反应了世 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 讲解与幻灯片展示: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分类 1、按商品流向划分 输入本国,称为复进口或再输入(Re-Import Trade)。 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Export Trade)是指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未在本国消费,又未经本国加工而再次输出国外,称为复出口或再输出(Re-Export Trade)。 过境贸易(transit)是指甲国向乙国运送商品,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必须通过第三国,对第三国来说,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此项交易,但商品要进出该国的国境或关境,并要经过海关统计,从而构成了该国进出口贸易的一部分。 2、是否有第三国参与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是指货物生产国将货物直接出口到消费国,消费国直接进口生产国的货物时两国之间发生的贸易,即由进出口两国直接完成的贸易。贸易出口消费 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卖买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 的买卖,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转手进行的贸易。这种贸易对中转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交易的货物可以由出口国运往第三国,在第三国不经过加工(改换包装、分类、挑选、整理等不作为加工论)再销往消费国;也可以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但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并不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中转国分别同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交易。 3、运输方式 海运贸易maritime trade 陆运贸易trade by land transport 空运贸易trade by air 多式联运贸易trade by multimodel 邮购贸易trade by mail order 4、清偿手段 现汇贸易(free Liquidation Trade)又称自由结汇贸易,是用国际货币进行商品或劳务价款结算的一种贸易方式。买卖双方按国际市场价格水平议价,按国际贸易惯例议定具体交易条件。交货完毕以后,买方按双方商定的国际货币付款。 统的易货贸易,一般是买卖双方各以等值的货物进行交换,不涉及货币的支付,也没有第三者介入,易货双方签 式进行易货,即由交易双方先订易货合同,规定各自的出口商品均按约定价格以信用证方式付款。根据协定规定,任何一方的进口或出口,由双方政府的指定银行将货值记帐,在一定时期内互相抵冲结算,其差额毛有的规定结转下一年度。 5、进出口统计口径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专门贸易”的对称。是资本主义国家对总进口与总出口之和的总称。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划分进出口是以国境为标准,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前者叫做总进口,后者叫做总出口。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本章学习要点与要求: 本章主要通过讲授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分类、国际贸易的 地位和作用,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加深对国际贸易的认识与理解。 //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1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又称世界贸易) 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它既包含着有形产品(实 物产品)交换,也包含有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2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又称进出口贸易) 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产品、劳务、技术等的交 换活动。这是立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去看待它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与劳务的贸易活动。 某些海岛 国家,如 日等国或某些海岛地区,如我国台湾等的对外贸易则称为海外贸易。 二、 国际贸易的几个重要概念 1 ?国际贸易额(值) 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总额。 这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 是 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得出的数额。但是,在计算国际贸易额时,不是简单地把世界 各国的出口额与进口额加在一起。因为一国或(或地区)的出口,就是另一国(或地区)的进口,若 两者相加等于重复计算。联合国统计中,通常采用各国出口额相加作为国际贸易额。因为世界上绝大 多数国家(地区)都是用 CIF 价格计算进口额的,即成本加运费、保险费 。显见,把进口值加起来 作为国际贸易额,是不准确的。而出口额一般采用 FOB 价格,即装运港船上交货,相对于 CIF 而言, 是比较准确的。CIF 价格比FOB 价格多运费和保险费,所以,世界进口额会大于世界出口额。 2 ?对外贸易额(值) 这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的规模,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 它由一国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进口的商品总额加上该国同一时期内向国外出口的商品总额构成。 在计算 时,出口额要以FOB 价格计算,进口额则以 CIF 价格计算。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出口总额与进口 总额相比而形成的差额,则称为对外贸易差额。当出口商品总额超过进口商品总额时,差额部分称为 “贸易顺差”,也可成为“贸易出超”;反之,当进口商品总额超过出口商品总额时, 差额部分称为“贸 易逆差”,也可称为“贸易入超”;如进出口商品总额相等,则叫做“贸易平衡” 。 3?对外贸易量 这是为剔除价格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指标, 它能确切 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 具体计算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了价格指数去除相当期的出 口或进口总额,得到的是相当于按 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叫做相当期的对外贸易差。其等式 为: 贸易差 进出口额 - 进出口价格指数 例如:假定1991年世界出口值为 14000亿$, 2001年世界出口值为 30000亿$,设1991年出口方格 方格指数 相当期价格 基期价格 100%

国际贸易的含义、分类

国际贸易的含义、分类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了解国际贸易的概念、分类,熟悉国际贸易的学习方法。通过举例,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掌握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重点: 国际贸易的含义。 难点: 国际贸易的分类。 讲授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含义 国际贸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以及由此促进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规模的扩大;二是国家的形成。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分类 国际贸易活动的种类繁多,性质复杂。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国际贸易做不同的分类。其中最基本的分类有: 一、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二、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三、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四、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五、现汇贸易、记账贸易和易货贸易 背练习册相关题目。

第一课时 [复习回顾]: 1 对国际贸易的理解。 2、对国际贸易的学习程度。 3、对国际贸易课程的要求。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回顾、总结。 [讲授新课]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含义 国际贸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它既包括有形商品(实物商品)交换,也包括无形商品(劳务、技术、教育、咨询等)交换。这种交换活动,从一个国家(地区)的角度看,称为该国(地区)的对外贸易;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了国际贸易,也称世界贸易。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都是指越过国界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从这一点说,两者是一致的。但是它们也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是着眼于某个国家,即一个国家(地区)同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后者是着眼于世界范围,即世界上所有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 国际贸易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以及由此促进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规模的扩大;二是国家的形成。 在人类原始社会初期,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劳动所得的产品仅能维持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没有什么剩余产品可供交换。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人们创造的产品已略有剩余,于是有了部落之间的物物交换,这可以说是国际贸易的雏形。此后,随着部落的消亡、国家的出现,商品越出了国界产生了国际贸易。但在奴隶社会和

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简述[1]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简称:SITC)为用于国际贸易商品的统计和对比的标准分类方法。现行“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于1950年7月12日由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正式通过,目前为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采纳的商品贸易分类体系。到2006年为止,该标准分类经历了四次修改,最近的一次修改为第四次修订版,于2006年3月获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三十七届会议通过。该分类法将商品分为为10大类、63章、22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项目。 具体分类[2] ?0 -食品和活畜 00 -活的动物以外的其他动物的分裂00 - Live animals other than animals of division 01 -肉及肉制品 01 - Meat and meat preparations 02 -乳制品和鸟蛋 02 - Dairy products and birds' eggs 03 -鱼(不是海洋哺乳动物),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无脊椎动物 03 - Fish (not marine mammals), crustaceans, molluscs and aquatic invertebrates, and preparations thereof 04 -谷物和谷物制品 04 - Cereals and cereal preparations 05 -蔬菜和水果 05 - Vegetables and fruit 06 -糖,糖制品及蜂蜜 06 - Sugars, sugar preparations and honey 07 -咖啡,茶,可可,香料,及其制造 07 - Coffee, tea, cocoa, spices, and manufactures thereof 08 -喂养(不包括没有碾磨的谷物)08 - Feeding stuff for animals (not including unmilled cereals) 09 -杂项食品产品和筹备工作09 - Miscellaneous edible products and preparations ? 1 -饮料和烟草1 - Beverages and tobacco 11 -饮料11 - Beverage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