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现代服务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关于现代服务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关于现代服务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关于现代服务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关于现代服务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论文摘要:世界经济实际上已经从服务商品的生产为主,步入了“服务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得以大规模发展并在整个服务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从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出发,分析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发展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研究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有效途径和有关政策措施。

当代经济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达水平,现代服务业的兴旺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把繁荣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体系。面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面对更为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面对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大背景,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优势,抢占先机,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内涵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

(一)服务业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现代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动力。经济发展史表明,产业结构的演进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总体说来,产业结构的演进是由需求拉动和技术进步推动的结果。一方面,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需求必然发生相应变化,需求的变化必然带来投资和生产

的变化,从而拉动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变动呈现出不断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趋势.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日趋提高.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本质是市场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没有现代服务业,就没有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由低收入向中上等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逐步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可以与现代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从而强力拉动经济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基础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而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服务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没有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工业化只能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构成中.纯粹制造环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中物流与营销、研发、人力资源开发、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会计审计、律师等专业化生产服务和中介服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企业提高竞争效益的主导因素。

(三)现代服务业是现代经济贸易增长的主要力量,也是世界经济产业转移的新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后,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日趋上升,优化了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尤其是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普遍超出了服务业的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服务贸易的增长,服务外包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异军突起、发展迅猛,成为现代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发展中国家从“世界工厂”发展成为“世界办公室”,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区域中心逐步形成“总部经济”效应。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以每年20%一30%的幅度急剧扩张,全美2600多万企业中,采用项目外包的超过2

/3。特别是在IT产业,2006年全球外包服务总量3465亿元。近年来,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出口的急剧增长正是得益于此。

二、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突显重要地位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了50%。目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主要发达国家已达到或超过70%。美国2005年的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5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77.8%,这在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数据。同样,欧美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就业人口普遍超过50%,吸收就业劳动力超过一、二产业的总和。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看,服务业逐步取代第一、第二产业,在全社会GDP的比重逐步提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也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但时至今日,仍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据统计,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978年是23%,到200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9%;这个比重即使与发展中国家平均40-50%相比,也有差距。2005年,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超过2.3亿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31.4%,比2000年提高了3.9%,也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且大部分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滞后。在服务贸易方面,近年来发展迅速,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超过800亿美元,比1982年增加近32倍,但在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仍然仅为3.3%,占我国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还不到20%。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正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务院于今年3月19

日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提出了服务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4%,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总体发展水平基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服务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但与发达地区和现代化一流中心城区的要求相比,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反映在速度、结构、规模、数量、品牌等几个方面。

一是从产业内部结构看,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应运而生的,目前的服务业所占比重偏低,这与二次产业总量不高有很大关系。发展不平衡,而且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主要集中在商贸、餐饮、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上,信息咨询、金融、教育培训、综合技术服务、会计、法律服务、文化娱乐等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业仍然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

二是从产业内企业规模看,现代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现有现代服务业中,除金融和软件业的浪潮、中创外,其他类型的小规模企业占绝大多数,大型龙头企业比较少,中等规模企业的实力不足,还不足以成为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是从发展程度看,现代服务业知名品牌、支柱企业屈指可数。品牌战略是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无论引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还是本土企业当中,知名品牌企业屈指可数。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后发优势,构建清晰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现代服务业是现代都市发展的助推器,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全局发展的重要位置,从战略高度上提升认识,从根源上破除忽视服务业发展的旧有思维,将现代服务业作为一个战略产业。首先,创新发展思路,以“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能级、突出特色”为原则,尽快出台未来段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具体措施。统筹发展和着力解决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突出重点、提前布局,增加投入,提高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其次,突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特点,加强产业规划,选准发展重点,加快发展以现代金融、现代物流、软件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以会展、房地产、新型旅游等为主的城市功能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包括教育、卫生、文化等在内的文化知识性服务业,形成符合都市圈中心城市功能要求、体现资源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

(二)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市场化改革。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必须进一步加快市场化建设,构建完善规范的现代服务市场体系。第一,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推进经济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第二,深化服务业企业改革,推进产权多元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多层面扶持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团。第三,引导和创造服务需求。引导工业企业将其核心竞争力之外的附属服务剥离为社会化的专业服务、推进企事业单位的服务改革、充分吸收国际服务业外包等,扩大现代服务业的需求。第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扩展公共

服务领域,打造服务平台,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在重视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相关制度规则等的软件建设,以利于更好地利用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更多更好的衍生产品。第五,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实施城镇化战略有效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专业服务镇、专业服务街,通过城镇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服务业水平差距。

(三)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现代服务业行业水准和效率。一是要增加科技投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推进服务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加大科技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含量和渗透,优先发展技术含量高、关联性大的现代服务业,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流动组织管理手段,改造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企业素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二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定有利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科技产业政策,形成符合现代服务业技术进步要求的新机制,有效整合都市圈内的科技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在现代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三是要加快推进服务业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推广和使用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产业的改造和提升。

(四)加快人才培养,大力建设服务型都市。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样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服务业人才。一是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切实转变人才观念。将服务业人才政策,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人才政策,提高到与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政策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人才的引进、培养、应用、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尽快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二是尊重和积极探索现代服务业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提高服务业人才整体素质。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使用渠道,加快培养服务业人才。有计划地在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的专业,加快培养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三是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采取兼职服务、技术咨询、合作研究等方式,积极引进服

务业人才,尤其是国内外高层次的服务业人才。同时,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发展的六大趋势

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呈现出融合互动、相互依存的共生态势,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由制造化向服务化、现代化的生产体系转型。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主要体现为六大趋势。正确认识与把握这些趋势,对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趋势1 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相向发展成为产业特征 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制造业的投入产出呈现服务化趋势。研究表明,目前服务中间投入占制造企业中间投入成本达到70%左右,对生产性服务的有效需求近70%来自于第二产业,其中研发、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邮政等行业的中间需求较高。2010年以来,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普遍在60%~70%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 比重在43%左右。 另一方面制造企业经营呈现服务化趋势。在工业品的附加值构成中,制造加工环节占比越来

越低,而研发、设计、物流等服务占比越来越高。许多跨国公司制造商的主营业务、业务增值、管理模式、赢利来源均以服务为主,有两成跨国制造企业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企业。 服务业制造化倾向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服务业加强向制造业的渗透。从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反映出金融、物流、研发等服务部门,以制造业为主要市场,为制造业服务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是服务企业产业链逐步向制造业延伸。在价值链上处于主导地位的服务企业,凭借其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优势,通过贴牌生产、连锁经营等方式嵌入制造企业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由于一些服务企业在价值链高端掌握了核心技术、核心业务,比如,研发企业拥有自己的发明专利、设计机构拥有自主创新设计、物流公司拥有自己的网络等,这些企业为了寻求全产业价值链的增值,利用自身在产业链高端的控制力,建立起自己的制造工厂。

论中国服务业未来的发展前景(1)

小论中国服务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和世界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相比,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主要存在以下差距: 1.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相当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达到50%左右,而中国2004年却不到35%,不足美国的一半,接近于一般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此外,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旅游、劳务出口、远洋运输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上,而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电信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在中国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其他产业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 2.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较低,出口结构不合理 一是服务贸易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中国货物贸易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世界排名均为第三名,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排名仅列第八位,进口第七位。我国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9%,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二是我国服务贸易呈现逆差,2005年服务贸易出口812亿美元,进口853亿美元,逆差41亿美元;三是中国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

不合理,新兴行业少,生产性服务行业发展不足,严重阻碍了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进程。服务贸易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海运、旅游等比较传统的领域,旅游和运输服务的出口占中国服务出口一半以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 3.进出口总额逐年上升,但始终表现为贸易逆差。 如下图所示:1996-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不断上升,进口额和出口额也不断增加,但是始终表现为贸易逆差。由此证明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4.服务贸易管理滞后 由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服务业管理和协调主要由外经贸部负责,因而存在诸如中央和地方在服务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的差别,容易出现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等问题。 5.服务贸易交易方式落后 现代电子商务在服务贸易领域中,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商业贸易形式和市场结构,影响着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方式,加速了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各种不同的电子商务网站1,000多个,其中B to C④677家、B to B 370家,ISP⑤620家,去年B to C交易额为3.9亿元人民币,B2B交易额为67.7亿元人民币。存在有各种不同B to B、B to C、C to C等商业模式,有各种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和解决方案,但整体来说呈现自发性、局部性、重复性、缺乏技术创新、缺乏整体规划性和统一的规范,有很多网站的商业模式是单纯模仿国外企业,

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一)国际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显示,第三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本主义工业化前期),商业和交通、通信业领先发展;第二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金融、保险业和商务服务业增强第二产业的服务功能;第三阶段,金融、保险业和商务服务业、科学教育事业等现代服务业作为独立的产业快速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超出了传统的服务业的平均水平。1970—1986年,美国现代服务业的产值与就业分别增长了173.3%和200.8%,远远高于同期服务业91.0%和85.3%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这使得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日趋上升,优化了服务业的内部结构。这是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美国等国家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动力源泉。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特别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已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趋势。 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撰文指出,制造业的增长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会遇到能源原材料以及环境资源供给的限制。而制造业发展所遇到的能源原材料瓶颈可能被包含金融、物流在内的服务业所打破。现代服务业主导制造业已经和正在成为现代经济的趋势。许多国际制造业基地的形成依托国际服务业基地,支持国际制造业基地的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其中包括金融、保险、运输、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法律、会议、评估、咨询、工程设计、广告等中介机构。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可以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并可大大提高其质量。

未来5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未来5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2019-2023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国家扶持现代服务业 2018年12月,国家科技部发布《“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不足、科技创新支撑不足、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以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创新、开放、分享、协同、融合”为发展理念,以提升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与水平为主题,以推进互联网与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主线,创新现代服务科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打造现代服务支撑平台,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跨学科、综合交叉科研团队和联盟建设,重塑现代服务业技术体系、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提高科技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中的贡献度,创新发展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新生态,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本重点专项按照现代服务科学理论、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新兴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科技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文化科技服务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等5个方向,共部署35项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7-2021年)。2019年,在上述5个方向,按共性关键技术类、应用示范类,拟设置研究方向20个,安排不少于20个项目。 (二)现代服务业将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极大地带动这一产业发展。主要表现为:首先,现代服务业将直接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化、高效率的服务给予支撑,现代服务业是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其次,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应用,服务业的现代化就是服务业信息化的过程。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将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最后,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主要动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对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将促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进行创新和实现突破。 (三)以培育新兴服务业为产业取向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从原来主要依靠工业转向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新动力。服务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新兴服务业发展是服务创新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新兴服务业具有高知识密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能力的特征,对经济增长具有前瞻性与引领性作用,是服务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各地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是助力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抓手。多个地方纷纷出台了加快发展各类新兴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四)大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升,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服务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正在经历深刻的调整与重组,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日益明显。推进我国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把握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要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做好承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渐次轮动发展。重点推动传统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硬件生产与软件开发融合发展。政府应当进一步优化产业融合的政策环境,夯实产业融合的要素支撑,完善产业融合的企业主体机制,提升产业融合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产业融合的高端人才,鼓励“互联网+”“物流+”“休闲+”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制造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现代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一般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及社区服务业等,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至今,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已经使现代服务业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现代服务贸易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项新的内容,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全球服务业逐渐取得经济主导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重大转变。自此拉开了国际现代服务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序幕。在此期间的1970-1986年,美国现代服务业的产值与就业分别增长了173.3%和200.8%,远远高于同期服务业91.0%和85.3%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全球服务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使得各国的服务业产值在其国家的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如今多数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中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 从时间上来看,服务业比重的增加20世纪90年代要快于80年代,特别是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情况更加明显。低收入国家的服务业比重在1980-1989年只上升了1个百分点,而1989-1998年却上升了7个百分点;中等收入国家前一阶段的比重上升了4个百分点,而后一阶段的比重却上升了6个百分点。而从国家来看,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这些发达国家,其服务业产出比重近年来已经上升到接近或达到70%,这些原来以制造业闻名的国家,现在却是以服务业为经济的绝对主体和动力源泉。相比于这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比重相对要小得多,但也都超过了50%以上,并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同样起到了很强的促进作用。 ——全球服务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表现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推动这种转变的动力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着差异。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特别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由此可见,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经济发展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变革的过程,发达的经济都有很高的服务业就业人口。 全球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产出比重一样,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稳步上升。例如,以20世纪90年代各国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平均值和1980年比重相比,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比重增加了3—4个百分点,高收入国家的比重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且在1980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平均水平不过40%时,高收入国家的比重已经是50%了。而在2000年,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比重,发达国家达到了60%至78%,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为45%至62%,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为30%至45%。 ——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正

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与策略

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与策略 用友公司服务与流通行业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刘海河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比重会相对逐渐下,第三产业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的比重相对上升。托夫勒也认为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以后,进入一个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信息社会。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服务业的现状: 根据最新的统计,在2008年中国服务业的产值超过了12万亿元,中国的服务业的增值值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飞速的发展。但是这个和世界先进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相比,国内的服务业相对还比较落后,一个体现在绝对的规模上;另一方面体现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国内的服务业最近几年来占GDP 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0%左右;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在70%以上。即使是世界平均水平也是在60%。 也就是说,国内的服务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国家关于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到2020年,希望服务业的增加值能够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而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信息服务、房地产等等。 服务行业特征,服务业我们总结以后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第一,无形性。服务业的产品是以信息,或者是服务的方式提供的,不像制造业是有形产品,所以服务业的产品的交费和衡量标准也比较混乱,而且不同的客户对服务的感知程度,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会不同。(不可存储、不可运输,交付与衡量标准比较复杂,包含更多主观因素,由于无形性,进而会产生波动性和异质性,不同客户对服务的感知程度不一及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也会带来服务质量的波动)。 第二,即时性,就是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所以需要离消费者最近,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连锁经营发展这么快的原因。(像便利店、餐饮等)。 第三,劳动密集。不像制造业对能源、设备、材料等的依存度较低,主要是以人为手段去实施业务管理,所以对人员成本的管理就非常重要。 服务业在转型中的升级与管控重点: 第一,模式创新。关于对新模式的支持,服务业业务模式创新非常快,比如华旗资讯为例,现在在大力发展门店,这里面有很多新的,可能是直营、联营,或者是加盟店等等各种模式。比如如家、分众传媒、阿里巴巴、盛大,这些都是依靠业务模式的创新取得了公司快速的发展。所以新业务模式的管控能力、在新的业务模式下,企业自己的管控能力就显得比较重要。模式创新中的第二点是体制改革,像过去的事业单位,现在已经逐渐往企业转型,在转型中对事业和企业并存的单位,他们的管理。比如广电、教育、体育、公用事业。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外包,这里面典型的例子就是IBM、GE、物流外包,这些过去都是传统的制造业,现在他们逐渐把一些制造部门逐步剥离,大力发展服务部门,截至到现在为止比如以GE为例,他们的服务部门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制造部门的收入,占比达到了50%以上。模式创新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国家也提出了希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对于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 第二,业务协同。现在的供应链越来越长,为了给客户提供及时的服务,我们本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企业内部前台业务的前端和后台管理的协同,以及内部资源的协同。通过这些协同,能够更加及时的给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第三,成本管控。这个刚才也提到,在服务业是一个人员劳动密集行业,设备成本、材料成本的相对占得比较低,人员成本相对占的比较高。所以对人员成本的管控使一个重点。因为服务产品不像制造产品,以合格产品的交付为计量的依据,服务产品的焦距更多的是依据合同,合同里面设定若干标准,所以它的收入和成本计量点和计量过程比较复杂。还有因为收入和成本不易计量,相对绩效考核也就比较困难。这是服务业转型过程中管控的一个重点。 国内服务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英美国家80%的IT应用者来自服务业,国内服务与流通企业的信息化每年以将近20%的速度在递增。

最新现代服务业转型趋势分析

现代服务业转型趋势分析 摘要: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之后,正在迈向服务经济时代,国民财富的创造从主要依赖第一、二产业转向依赖服务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针对中国传统服务业的不足和现代服务业特点,对未来现代服务业发展转型的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转型;趋势 当前,中国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都不高,服务业产值仅占GDP 的41%,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且也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43%的平均水平。中国商品流通、餐饮、修理、零售行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40%左右。传统服务业以生活性消费服务为主,是直接性的、针对人的、面对面的消费服务。传统服务业具有高需求弹性、低自然资源依赖,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具有二者同时进行、难以物化储存而必须由服务人员直接提供以及就业容量大等特点。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国有13亿多人口,且处于收入快速增长阶段,对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大,拥有巨大的潜在服务市场。按照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要将分别提高3个和4个百分点。这有利于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增长、高赢利和强辐射等特点,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深刻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

规律和趋势。当前,现代服务业在发展转型上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趋势,应当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 一、转型趋势之一:服务业的生态化 与第二产业相比,服务业本身属于无烟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亲近自然、环境友好的特点。但是,随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以及人们的生态理念和环境意识不断增强,服务业的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受到人们的注意。政府在服务业发展方面不断出台绿色规制的政策措施,消费者也更加强调健康消费、绿色消费。在此背景下,人们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化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转向。现代服务业的生态化转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过程的清洁化、生态化,二是生态型服务业的创业发展。由于环境规制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服务企业逐渐把实现服务过程的清洁化和生态化作为服务改进的重要目标,开展绿色营销,不断创建清洁化、生态化服务的新途径,进行绿色服务,注重资源能源的节约,强调清洁生产,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强调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方面转变。适应消费者绿色健康消费需求,服务业不断发展创生出诸如氧吧、生态旅游等生态型服务业态,为人们提供绿色健康、亲近自然的服务产品。 二、转型趋势之二:服务业的知识化 20世纪60年代,鲍莫尔作为服务业发展悲观论的代表曾经提出一个论断,即服务业在本质上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生产率的提高比制造业更加难以实现。人们把这一论断称为鲍莫尔病。但实际上,在产业演进过程中, 鲍莫尔病并没有出现。究其原因在于,鲍莫尔忽视了服务业不仅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可能是

正确把握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正确把握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本文探讨如何把握当前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服务业已经由从属地位阶段向双轮驱动阶段过渡;全球经济服务化,服务信息化趋势日益凸显;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全球服务业开放水平与标准将有新的提升;服务业的功能聚集替代地域聚集成为主要的集聚方式;服务业电子化催生线上交易线下消费结合模式。 标签:经济服务化;制造服务化;功能聚集;服务外包 提升服务业发展比重、推动服务业发展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在推进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握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以便于确立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一、服务业已经由从属地位阶段向双轮驱动阶段过渡 对一定阶段的主导产业必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服务业从产生开始注定经历三大阶段,即从属地位阶段、与工业并驾齐驱阶段和主导地位阶段。产业发展首先是从农业社会开始的,由于当时工业和服务业都很不发达,服务业处于绝对的从属地位。在工业化发展进入中后期阶段,服务业从制造业、农业中吸收大量转移劳动力,达到一定的规模和范围,随之成为工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和支撑。在这个阶段,服务业与工业同等重要,经济增长表现为双轮驱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服务业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服务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衡量是否进入服务业时代的根本标准是服务业产值、劳动力就业比重是否达到60%以上。但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看,离服务业主导地位阶段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必须明确产业定位,按照双轮驱动战略布局服务业发展。 二、全球经济服务化,服务信息化趋势日益凸显 经济服务化表现为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就业与增加值比重均超过工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服务业的完善程度是衡量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完善的服务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助力。从二战后全球经济的具体表现来看,经济服务化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1)从全球经济的历史比较来看,服务业占GDP比重接近70%,发达国家更高达80%左右,服务业吸收劳动力就业在80%上;(2)服务业投资日益成为投资重点和企业家的投资偏好。服务业利润率远远高于一产和二产,这也成为引导投资流向的重要指标,服务已成为制成品的投资重点,投资也不再是单纯的制造业投资,“制造+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成为新的经营模式;(3)服务消费逐步取代实物产品并成为消费支出的主导力量,而互联网时代又使服务消费具有便捷性,使服务消费具有坚实的依托载体;(4)服务业日益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服务业份额的上升不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最富竞争力的国家和体系,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例,服务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现代服务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 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因素。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极大地带动这一产业发展。主要表现为:首先,现代服务业将直接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化、高效率的服务给予支撑,现代服务业是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其次,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应用,服务业的现代化就是服务业信息化的过程。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将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最后,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主要动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对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将促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进行创新和实现突破。 二、现代服务业分化与融合趋势将明显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现代服务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伴随着技术进步、生产专业化程度加深和产业组织复杂化,制造企业内部的设计、研发、测试、会计审计、物流等非制造环节逐渐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专业化服务部门,如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物流业等。“微笑曲线”是对制造业企业服务环节分化的一种形象描述:其左端是研发、设计,右端是营销、售后服务,左右两端都属于分化出来的现代服务业行业;中间一段是生产和加工。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孕育着未来重大技术的突破,也为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三、创新将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重要引擎 现代服务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大,技术创新对服务业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商业模式创新也成为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现代服务业的商业模式比较复杂,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全新的现代服务业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比如迪斯尼公司的主题公园模式、ebay的电子商务模式、百度的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模式、新浪和搜狐的门户网站模式等。 四、服务外包将成为现代服务业国际化转移的重要途径 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和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把一些以前内部操作的业务,如后勤服务、咨询策划、财务会计、员工培训等,尽可能交给日益完善的现代服务企业,让那些专业性服务机构去完成,即实现企业活动外包。通过这种竞争战略,企业的内部资源就可以专注于最具优势的领域,集中力量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瘦身”,更趋精干。 五、品牌将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价值之一 所谓服务品牌,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社会公众认可,受到法律保护,

客户服务产业的发展趋势

客户服务产业的发展趋势 【内容提要】 阐述打破竞争平衡,迫使传统客户服务科技化升级的严酷事实 分析国内外客户服务产业面临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竞争平衡被打破——传统客户服务的升级 传统客户服务领域竞争 硬件较量中已无竞争空间时,企业便将目光投向软件领域。竞争平衡被打破,传统客户服务的升级,通常是指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如前所述,硬件已经不能分出胜负,价格、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也都差不多,保修期也都一样,对客户的承诺也都相同,这时,企业的目光开始盯向传统客户服务的软件领域,如提高营销人员的销售技巧和专业知识等。我们把这方面叫做软件领域的竞争。 销售环节中的服务领域竞争 软件领域中,一个最主要的,叫做销售环节中的服务领域竞争。什么是销售环节中的服务领域竞争呢?现在有一个概念叫做服务营销的概念,做销售的人同时也是做服务的人,以服务带动销售。作为sales——销售人员也应把自己视为是一名客户服务的人员。那么,提高营销人员的销售技巧、专业知识、服务技巧,就变得非常重要。 【案例】 北京有很多手机专卖店,这些专卖店都在上述四个领域展开了竞争。首先,他们在硬件方 面竞争购物环境。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去那些装修破烂、门面很小的地方,因为那种地方给人的感 觉就是卖水货、假货的。很多专卖店发现,投钱装饰门面,把门面做得好一点,才有人愿意来。 当他发现满大街的门面大家都装修了,都把以前的木门变成了无框玻璃门,都差不多了,然后竞 争什么呢?产品都是一样的,无非是那么几个品牌,你有卖的,我也有卖的。价格呢?一部手机 的利润才二三十元钱。零售店里卖手机的利润是很低很低的,靠什么挣钱呢?靠卖电池挣钱,靠 卖配件挣钱。因为这些配件都是国内一些地方的厂家生产出来的,很低廉的价格,1元至20元 钱的东西,标价200元,全指望着卖这些东西赚钱了。这个时候有竞争优势吗?没有,因为利润 太薄了。即使天天在报纸上做广告,说“今天我是全市最低价”,可是有哪个客户愿意便宜5元钱 上你这儿来买呀?人家为什么不能就近买呢?所以很多专卖店的老板开始意识到,必须提升销售

物业服务行业发展趋势思考

物业服务行业发展趋势思考 物业服务行业发展趋势思考作者:佚名 时间:2008-5-24 浏览量: 物业服务行业发展趋势思考 物业管理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从1981年在全国成立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行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在广州从事物业管理的公司已有1100多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物业管理面积亿平方米。 《物权法》出台后,行业内部立即掀起了学习热潮,面对《物权法》的相关规定,物业管理沿袭了20多年的惯性思维与做法将可能被部分或彻底打破,物管行业将面临制度、模式、利益格局等等一系列的变化与变革。物业管理行业如何在《物权法》出台后顺应物业管理未来发展大势,共建和谐社会,是摆在我们行业面前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需要行业全体业主和企业共同的思考。 一、《物权法》颁布实施对物业管理行业变革的思考

物业管理应该是业主以私有财产为核心,以公共财产为纽带,以业主公约(或业主章程)为基础而形成的共同协商、自我管理不动产的行为。 早在2003年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时,国家建设部主要领导就明确要求“政府机关要转变职能,…既要尊重业主在物业管理上的自主权,也要尊重物业管理企业的独立经营自主权,…要彻底改变过去大包大揽的观念和做法,明确哪些是自己管的,哪些是民事行为,应交给市场解决的。一旦有民事纠纷,应鼓励依照司法程序来处理,做到依法行政,既到位,又不越位。”可见,《物业管理条例》在其立法过程中已经贯彻了共同协商、自我管理的理念。 《物权法》体现了民法的“私法自治”的原则,明确了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进一步确立了业主共同协商,自我管理的物业管理模式。《物权法》第八十一、八十二条规定:“业主可以自行管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对建设单位聘请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业主有权依法更换。”“物业服务企业或者

新兴服务业态不断涌现 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模式及前景分析

新兴服务业态不断涌现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模式 及前景分析 。第二种是产品收费、增值服务免费的模式。该模式的代表企业是联想、惠普等PC厂商。这些企业通过卖硬件获利,但会推出一些免费的软件供人们使用。第三种是产品收费、增值服务也收费的模式。该模式的代表企业是苹果公司,企业不仅销售硬件产品,而且还吸引用户购买AppStore中的各种软件。现在服务业的服务形式多种多样,其服务大多可以归为上述3种模式之一。分析一个企业到底应该采用那种服务模式,是企业在其市场背景下长期探索的过程,这也可以看出服务模式的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现代服务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已经越来越明显,并改造提升了传统产业,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内容服务等新兴服务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重要的新增长极,在此背景下,模式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模式创新,很多企业都在进行探索实践。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社保覆盖人群的大规模增加,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主的集中办理方式由于受到经办资源的限制,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教育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网络教育及其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则是现代教育服务业的新型业态和实践创新。奥鹏中心在远程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构建了政府主导下的第三方服务与运营模式,搭建了基于网络的一站式运营与服务平台,形成了全过程、可量化、产品式的远程教学服务模式,创新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传神(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则从科技与文化融合方面提出了语联网的概念,并以这种创新的语言信息服务模式,彻底改变了语言服务行业的产业结构,以新型现代语言信息服务模式带动行业的转型和发展,并为现代服务业的模式创新提供了示范。新兴现代服务业是商业模

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状况及趋势研究

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状况及趋势研究 xx商务局 综观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世界经济正在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已经进入名副其实的服务经济时代;从国内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一、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服务业发展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也就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层次不断向前推进发展的。在农业经济时代,以满足人的最基本需求——解决温饱问题为特征。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逐渐进入以满足人的住行用等日常生活需求为主的工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逐渐进入以满足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为主的服务经济时代。三次产业演进的过程,就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在三次产业演进的过程中,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在低收入国家,三次产业按比重的排序是一、二、三,第一产业占大头,三产比重低于30%;而在发达国家,三次产业排位的顺序是三、二、一,第三产业占大头。当前,多数发达国家服务业已经达到三个70%的水平(即: 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70%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口的70%以上,经济增长的70%来自服务业增长)。 而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2007年,全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仅为33%。 (二)服务业的高速发展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必然要求。总体上看,当前,世界经济正在由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转型,世界经济呈现出“三产化”趋向和“三产推动型”的重要特征。市场、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和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谁能够抢占这些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全球500家大企业,前10席中三产就占7席,前10个行业257家公司,三产占59%。全球500强企业中,从事服务业的企业达56%,服务贸易已成为世界贸易最具活力的增长引擎。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

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地问题及发展要求措施

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1、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他就失去了需求的来源。通过对美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者服务增加很快,约

占整个生产者服务产出的48%;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R&D、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生产者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增加,正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 3 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服务业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而且资源环境约束小,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靠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来换取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2)制造业服务化倾向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中。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企业融资到产品的设计、营销等各方面都会有现代中介服务机构为其提供服务。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演讲稿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演讲稿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跟各位优秀的招商人才共同学习有关服务业方面的知识,开篇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小典故。然后大家看看这样一个小故事里面包括了哪些服务业的产业部门?大家都知道两则扔鞋的新闻,一则是美国总统小布什访问伊拉克被记者扔鞋,另外一则是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被一欧洲男子扔鞋,有一次,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在中央党校做演讲,特地也拿扔鞋做例子,他说,如果在坐的哪位领导出国访问又被扔鞋了,您会怎么说?当时有位部长说:如果有人向我扔鞋,我就会说,这鞋made in China。大家从这一个小典故里面,其实就看到了服务业的影响。虽然“中国制造”说的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劳动力优势,但是一双中国制造的鞋子能出现在异国他

乡,却包括了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服务业的产业部门,如果再扩展开来,还可能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技服务业、公共管理服务业等。好了,下面,我们言归正传,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服务业的基本概念。一、服务业的基本知识 1 服务业概念在理论界尚有争议。一般认为服务业是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服务产品与其他产业产品相比,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实际工作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具体来说,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

现代服务业投资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剖析

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模式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开发建设过程中主要涉及如下四方面的市场主体: 当地政府及区域管理机构:是区域开发建设的管理主体,是土地出让的决策者、监督者和协调者,承担区域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区域开发公司:是管理主体下属的市场化运营主体,是区域开发建设的主要力量之一,从管理机构获取土地进行开发,可以自主开发,也可以与市场资本一起合作开发; 社会化开发主体:是区域开发建设主要力量之一,从管理机构获取土地进行开发建设,根据市场时机追求资本带来的利润; 入驻企业:区域产业发展的主力,一般通过购买物业或租赁物业的方式进驻区域,规模较大者可通过自建物业的方式进驻。 图表134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开发中各市场主体及相互关系示意图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除入驻企业作为使用主体外,开发建设的管理主体和实施主体均可主导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开发。以下分别对由当地政府或区域管理机构为主的政府主导的开发模式、由区域开发公司主导的开发模式和由社会化开发主体主导的社会化开发模式的实施路径逐一进行分析。

(一)政府主导的开发建设模式 目前,国内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采用完全政府化的开发模式逐渐减少,多采用政府引导规划、引进市场主体进行开发的模式。但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开发过程中,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等仍多采用政府主导的开发模式,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基础设施尽快完备,而且有效落实区域内的统一规划。政府主导开发模式主要包括财直投开发模式和委托国有企业代投两种开发建设模式。 1、财政直投开发模式 财政直投开发模式主要通过委托政府业主代理来实现,即通过专业的政府项目代建单位,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集中管理的事业型代建模式。目前我国副省级以上地区中,绝大多数地区已启动了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改革试点工作,采用事业单位全流程管理的代建模式。财政资金直接投资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项目,由区域管理机构作为业主单位,政府业主代理作为市政府投资的执行单位与项目建设方(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签订合同并管理和监督项目的建设过程。 图表135政府直投业主代理代建模式示意图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政府业主代理从项目建议书阶段开始全过程介入,直至项目建成移交给政府或新区管理机构。政府以财政直投模式迅速启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对于区域建设快速启动、全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通过公共财政的力量实现高标准、高效率、

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与策略

-- 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与策略 用友公司服务与流通行业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刘海河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比重会相对逐渐下,第三产业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的比重相对上升。托夫勒也认为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以后,进入一个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信息社会。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服务业的现状: 根据最新的统计,在2008年中国服务业的产值超过了12万亿元,中国的服务业的增值值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飞速的发展。但是这个和世界先进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相比,国内的服务业相对还比较落后,一个体现在绝对的规模上;另一方面体现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国内的服务业最近几年来占GDP 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0%左右;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在70%以上。即使是世界平均水平也是在60%。 也就是说,国内的服务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国家关于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到2020年,希望服务业的增加值能够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而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信息服务、房地产等等。 服务行业特征,服务业我们总结以后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第一,无形性。服务业的产品是以信息,或者是服务的方式提供的,不像制造业是有形产品,所以服务业的产品的交费和衡量标准也比较混乱,而且不同的客户对服务的感知程度,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会不同。(不可存储、不可运输,交付与衡量标准比较复杂,包含更多主观因素,由于无形性,进而会产生波动性和异质性,不同客户对服务的感知程度不一及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也会带来服务质量的波动)。 第二,即时性,就是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所以需要离消费者最近,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连锁经营发展这么快的原因。(像便利店、餐饮等)。 第三,劳动密集。不像制造业对能源、设备、材料等的依存度较低,主要是以人为手段去实施业务管理,所以对人员成本的管理就非常重要。 服务业在转型中的升级与管控重点: 第一,模式创新。关于对新模式的支持,服务业业务模式创新非常快,比如华旗资讯为例,现在在大力发展门店,这里面有很多新的,可能是直营、联营,或者是加盟店等等各种模式。比如如家、分众传媒、阿里巴巴、盛大,这些都是依靠业务模式的创新取得了公司快速的发展。所以新业务模式的管控能力、在新的业务模式下,企业自己的管控能力就显得比较重要。模式创新中的第二点是体制改革,像过去的事业单位,现在已经逐渐往企业转型,在转型中对事业和企业并存的单位,他们的管理。比如广电、教育、体育、公用事业。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外包,这里面典型的例子就是IBM、GE、物流外包,这些过去都是传统的制造业,现在他们逐渐把一些制造部门逐步剥离,大力发展服务部门,截至到现在为止比如以GE为例,他们的服务部门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制造部门的收入,占比达到了50%以上。模式创新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国家也提出了希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对于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 第二,业务协同。现在的供应链越来越长,为了给客户提供及时的服务,我们本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企业内部前台业务的前端和后台管理的协同,以及内部资源的协同。通过这些协同,能够更加及时的给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第三,成本管控。这个刚才也提到,在服务业是一个人员劳动密集行业,设备成本、材料成本的相对占得比较低,人员成本相对占的比较高。所以对人员成本的管控使一个重点。因为服务产品不像制造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