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路面工程教案

路基路面工程教案

路基路面工程教案
路基路面工程教案

路基路面工程

专业:交通工程专业

姓名:尹振羽

教学要求

1对于知识性较强、内容重要的章节采用以板书为主,做到把路基路面工程的基本知识讲清楚,学生学的扎实,及时布臵课堂作与课后作业。

2对于书中内容繁杂的部分,采用课堂授课与课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学完成部分,提交自学总结报告。

3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施工部分,在本课程建设中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路基施工、基层施工及面层施工过程录制教学图片,节省教学时间,加大授课的信息量,提高教学速率,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对于《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的考核方法,力求做到尽可能综合反应学生的整体素质,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教学效果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一是作业形式的改革,课后作业中的基本理论题与计算题,按传统的方式以书面形式完成。针对现在教材中测定学生综合素质的作业缺少的情况,依据课程进展情况布臵课后调研论文型题目,比如沥青路面施工部分,可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查阅资料,总结世界先进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提交自学总结和调查报告。二是考试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方式,开卷考试能够体现学生的理解深度和掌握程度,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课程开卷考试避免出现加大题量,多选用能综合体现学生学习深度和广度方面的内容,增加是非题、与实际工程密切相关的论述题等,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成绩能够真正体现其综合素质。

教学安排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标

掌握路基路面工程特点,路面结构基层位功能;熟悉路基的水温状况及干湿类型,路面的等级与分类;了解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公路自然区划,路基土的分类;

重点:路面结构基层位的基本概念、功能。

§1-1 道路工程发展概况

一、古代道路发展概况

1.道路:

4000多年前:车和行车的路

商代:驿道传送

西周:以都市为中心

秦代:大修驰道、直道

西汉:驿亭3万处

唐代:以长安为中心的驿道网

清末:修建了简陋的公路

1912-1949:13万km,通车8万km

2.路面结构:

我国古代:条石、块石和石板

欧洲:石料

20世纪:形成新的学科分支

二、我国路基路面工程的成果

1.公路自然区划:7大区

2.土的工程分类: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

3.路基强度与稳定性

以回弹模量作为评价路基强度与稳定性的力学指标。

4.高路堤修筑技术与支挡结构

5.软土地基稳定技术

6.岩石路基爆破技术

7.沥青路面结构:

60年代初,揭开了用国产沥青筑路的序幕。

早期的沥青路面薄层表面处治层。

70年代末,逐步形成了以贯入式路面为主的沥青路面承重结构。

80年代末采用总厚度超过70cm的重型沥青路面结构。

形成了沥青路面整套技术。

8.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70年代中期,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在我国形成丁关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整套技术。

9.柔性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

在力学理论基础方面,建立了弹性力学多层结构承受多个圆形荷载的分析系统。

10.刚性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

在力学基础理论方面,运用解析法及有限元法建立弹性力学层状结构,弹性地基板体结构模型。

11.半刚性路面结构:一种主要的结构型式。

12.路面使用性能与表面特性:

路面的平整度、破损程度、承载能力及抗滑性能。

13.路面养护管理:

路面管理网络系统、项目和路网级优化管理决策。

三、引起重视的学科

1.材料科学:材料微观结构研究,复合材料研究。

2.岩土工程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地质学、土质学、水文地质学等。

3.结构分析理论:设计由经验为主演变成以结构分析理论为主。

4.机电工程:施工装备的性能与施工工艺。

5.自动控制与量测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指标。

6.现代管理科学:大型的管理系统,对区域范围内路基路面工程各个阶段的信息进行跟踪、采集、存储、处理、定期作评估和预测。

§1-2 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1.路基定义:在天然地面上按道路的设计线形(位臵)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2.路面定义: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3.特点:

路基是路面结构的基础,路面结构层的存在又保护了路基。

路基和路面相辅相成。

路基与路面工程工程数量十分可观。

路面结构在道路造价中所占比重很大,达到30%左右。

路基路面是一项线形工程,决定了路基与路面工程复杂多变的特点。

一、承载能力

要求路基路面结构整体及其各组成部分具有与行车荷载相适应的承载能力。

结构承载能力包括强度与刚度两方面。

强度——抵抗车轮荷载引起的各个部位的各种应力的性质。

刚度——在车轮荷载作用下不发生过量的变形的性质。

二、稳定性

1.在地表上开挖或填筑,改变原地层结构。

2.大气降水使得路基路面结构内部的湿度状态发生变化。

3.大气温度周期性的变化对路面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如冻胀、翻浆。

三、耐久性

路基路面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至建成通车需要较长时间,且投资大的工程应有较长的使用年限。因此路基路面工程应具有耐久的性能。

四、路面表面平整度

影响行车安全,行车舒适性以及运输效益的重要使用性能。

五、抗滑性能

摩擦系数。

§1-3 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

1.地理条件:

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和海拔高度。

平原区地势平坦,路基需要保持一定的最小填土高度。

2.地质条件:岩石的种类、成因、节理、风化程度和裂隙情况等。

3.气候条件:气温、降水、湿度。

4.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河流洪水位,常水位。

5.土的类别:不同的土类具有不同的工程性质。

§1-4 路基土的分类

1.土的分类

(1)分类体系

划分依据:根据土的颗粒组成,塑性指数和土中有机质含量分类。

分类: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

(2)分类方法

1)按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土,无机质土。

2)无机质土按粗粒含量: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三类。

3)巨粒土、粗粒土按其细粒含量和级配进一步细分(粒径大小、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

4)细粒土按塑指Ip和液限WL在塑性图上进一步细分。

2.公路用土的工程性质

巨粒土:高强度、稳定性。

砾石混合料:强度、稳定性满足要求。

砂土:无塑性,压实困难。

砂性土:粗、细颗粒适宜,理想材料。

粉性土:粉土颗粒,毛细作用强烈。需改良使用。

粘性土:细颗粒含量多。

重粘土:不透水,粘聚力大,干燥时很坚硬,施工难易开挖与破碎。§1-5 公路自然区划

一、公路自然区划的制定原则

1.道路工程特征相似性原则

2.地表气候区域差异性原则

3.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二、公路自然区划的划分

我国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1.一级区划:七个一级区

Ⅰ——北部多年冻土区;

Ⅱ——东部温润季冻区;

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

Ⅳ——东南湿热区;

Ⅴ——西南潮暖区;

Ⅵ——西北干旱区;

Ⅶ——青藏高寒区。

2.二级区划:

依据潮湿系数K,将全国分为33个二级区和18个二级副区。

3.三级区划:

1)以水热、地理和地貌为依据,分为若干个具有相似性的区域单元; 2)以地表的地貌、水文和土质为依据分为若干个类型单元。

§1-6路基水温状况及干湿类型

一、路基湿度来源

(1)大气降水;

(2)地面水;

(3)地下水;

(4)毛细水;

(5)水蒸汽凝结水;

(6)薄膜移动水。

二、大气温度对路基水温状况的影响

冻胀:沿路基深度出现较大的温度梯度时,水分在温差的影响下以液态或气态由热处向冷处移动,并积聚在该处。这种现象特别是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尤为严重。积聚的水冻结后体积增大,使路基隆起而造成面层开裂,即冻胀现象。

翻浆:春暖化冻时,路面和路基结构由上而下逐渐解冻,而积聚在路基上层的水分先融解,水分难以迅速排除,造成路基上层的湿度增加,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便大大降低。经重车反复作用,路基路面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变形,路基土以泥浆的形式从胀裂的路面缝隙中冒出,形成了翻浆。

三、路基干湿类型

1.干湿状态

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

要求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2.分界标准

干湿类型以分界稠度wc1、wc2和wc3来划分。

稠度wc定义:土的含水量w与土的液限wl之差与土的塑限wp与液限之差wL的比值。即

wc= (wL- w)/(wL- wp) (1.1)

3.公路干湿类型确定:

1)对于原有公路,按不利季节路槽底面以下80cm深度范围内路基土的平均稠度确定。

2)对于新建道路,可用路基临界高度为标准来确定。

路基临界高度: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H。

§1-7路面结构及层位功能

一、路面横断面

1.槽式横断面

2.全铺式横断面

二、路拱横坡度

路拱:横坡度

横坡度:行车、排水

三、路面结构分层及层位功能

1.面层

特点: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受到降水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要求: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材料:水泥混凝土、沥青馄凝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砂砾或碎石掺土或不掺土的混合料以及块料等。

分层:分两层或三层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也有分上下两层铺筑。

2.基层

特点: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

要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材料:主要有各种结合料(如石灰、水泥或沥青等)稳定土或稳定碎(砾)石、贫水泥混凝土、天然砂砾、碎石或砾石、片石、块石或圆石,各种工业废渣(如煤渣、粉煤灰、矿渣、石灰渣等)和土、砂、石所组成的混合料等。

分层:分两层或三层。

3.垫层

特点: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扩散基层传下的荷载应力。

要求:水稳性、隔温性。

材料:松散粒料,砂、砾石;稳定类垫层,水泥、石灰稳定。

§1-8路面的等级与分类

一、路面类型

二、路面分类

1.柔性路面

总体结构刚度较小,产生较大的弯沉变形,抗弯拉强度较低,土基承受较大的单位压力。主要靠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

包括各种未经处理的粒料基层和各类沥青面层、碎(砾)石面层或块石面层组成的路面结构。

2.刚性路面

主要指用水泥混凝土作面层或基层的路面结构。

抗弯拉强度高,较高的弹性模量,较大的刚性。

竖向弯沉较小,路面结构主要靠水泥混凝土板的抗弯拉强度承受车辆荷载,通过板体的扩散分布作用,传递给基础上的单位压力较柔性路面小得多。

3.半刚性路面

用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料处治的土或碎(砾)石及含有水硬性结合料的工业废渣修筑的基层。

前期具有柔性路面的力学性质,后期的强度和刚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最终的强度和刚度仍远小于水泥混凝土。

课后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公路自然区划

2.路基临界高度

3.平均稠度

4.路拱

5.柔性路面

6.刚性路面

二、思考题

1.简述路面结构层的特点、作用及材料。

2.路基和路面在公路中各起什么作用?有哪些基本要求?

3.判断土基干湿类型的分界稠度法和临界高度法各自的依据条件和资料有哪些?

4.路基干湿类型有那些划分方法,干湿类型对路基有哪些影响?

5.试述新建公路土基干湿类型的确定方法。

6.为何要进行公路目然区划,制定自然区划的原则又是什么?试述公路自然区划的意义。

7.影响路基路面的水有哪些?水对路基有哪些影响?

8.试述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和气温对路面的影响。

9.对路基填料有什么要求,对不同性质的土,填筑路堤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0.为什么路面要划分结构层次,如何进行划分?

11.试述面层的作用及对其基本要求。

12.试述基层和垫层的作用及对各自的基本要求。

13.试从材料,物理力学特性,行车性能和设计控制指标各方面讲述柔性路面与刚性路面的区别。

14.我国现行路面是怎样分类与分级的?简述其意义。

三、计算题:

1 已知某市属于Ⅳ4区,有一段粘土路基,路面底面高出地面0.3m,地下水位距地面0.8m,请确定该路基的干湿类型和平均湿度。

第二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质

教学目标

掌握路基的承载能力,路基的变形、破坏及防治,路面材料的力学强度特性;熟悉行车荷载,路面材料的累积变形与疲劳特性;了解环境因素对路基路面的影响;

重点:行车荷载的基本概念、路基的承载能力。

难点:路面材料的力学强度特性、累计变形与疲劳特性。

课时安排

§2-1 行车荷载

一、车辆的种类

分为客车与货车两大类。

客车:小客车、中客车与大客车。

货车:整车、牵引式挂车和牵引式半挂车。

路面结构设计——轴重作为荷载标准。

二、车辆的轴型

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中以100kN作为设计标准轴重。

三、汽车对道路的静态压力

1.汽车处于停驻状态下——静态压力。

垂直压力P:与汽车轮胎的内压力Pi、轮胎的刚度和轮胎与路面接触的形状、轮载的大小等有关。

轮胎与路面接触面上的压力p<内压力Pi,约为(0.8~0.9)Pi。

2. 接触压力

直接取内压力作为接触压力,并假定在接触面上压力是均匀分布的。

3.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形状

近似于椭圆形,在工程设计中采用圆形接触面积。

4.当量的圆

将车轮荷载简化成当量的圆形均布荷载,并采用轮胎内压力作为接触压力p,轮胎与路面接触圆的半径可以按式(2.1)确定。

5. 标准轴载

我国现行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标准轴载BZZ—100的P=100/4kN,p=700kPa:

d100=0.213m,D100=0.302m

四、运动车辆对道路的动态影响

运动状态的汽车:垂直静压力、水平力、振动力。

动力影响还有瞬时性的特征。

1.水平力

车轮施加于路面的各种水平力Q值与车轮的垂直压力P,以及路面与车轮之间的附着系数θ有关,其最大值Qmax不会超过P与θ的乘积,即:

Qmax≤Pθ (2.2)

2. 动载特性

其变异系数:

(1)行车速度:车速越高,变异系数越大;

(2)路面的平整度:平整度越差,变异系数越大;

(3)车辆的振动特性:轮胎的刚度低,减振装臵的效果越好,变异系数越小。

冲击系数:振动轮载的最大峰值与静载之比。

3. 瞬时性

0.1~0.01s左右。

五、交通分析

1.交通量

交通量是指一定时间间隔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总数。

2.交通量预测

在路面结构设计中,通过调查分析确定初始年平均日交通量N1,设计年限内累计交通量Ne可以按式

3.标准轴载等效换算

汽车的轴载与通行次数可以按照等效原则换算成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

我国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规范均以单轴100kN作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各级轴载等效换算为标准轴载所依据的原则:

同一种路面结构在不同轴载作用下,要达到相同的疲劳损坏程度。

4.轴迹横向分布

轮迹横向分布的图形和峰值:交通的渠化程度,它随许多因素变化,诸如:交通组织类型(不分车道混合交通,划标线分道行驶或设分隔带分道行驶)、车道宽、交通密度、交通组成、车速以及司机的驾驶习惯和经验等。

§2-2环境因素影响

1.温度变化对路面的影响

2.温度变化预测

3.大气湿度

§2-3 土基的力学强度特性

一、路基受力状况

路基:自重、轮重设计:路基受力在路基弹性限度范围内轮载引起的垂直应力:自重垂直应力

二、路基工作区

概念:在路基某一深度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相

比所占比例很小(1/10-1/5),该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应力工作区。

工作区内:强度、稳定性重要,压实度提高。

三、路基土的应力——应变特性

路基土变形:弹性、塑性

试验:压入承载板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

绘应力与回弹变形的关系——非线性

应力——应变特性:非线性、弹塑性

模量:初始切线模量、切线模量、割线模量、回弹模量

四、重复荷载对路基土的影响

塑性变形积累:土的性质、相对荷载、荷载作用的性质

§2-4 土基的承载能力

土基承载能力:路基顶面在一定应力级位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一、土基回弹模量

反映土基在瞬时荷载作用下的可恢复变形性质。

测定:圆形承载板。

柔性压板:土基与压板之间的接触压力为常量。

刚性压板:压板下土基顶面的挠度为等值。

承载板直径:车轮的轮印当量圆直径。

二、地基反应模量

文科勒地基:土基顶面任一点的弯沉仅同该点的垂直压力成正比,而与其他相邻点处的压力无关。

K=p/l

承载板试验测定(一次加载到位)。

KR=1.77K

三、加州承载比

以材料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的能力表征,并采用高质量标准碎石为标准,以它们的相对比值表示CBR值。

§2-5 路基的变形、破坏及防治

一、路基的主要病害

1.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是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

路基的沉陷:

一是路基本身的压缩沉降;

二是由于路基下部天然地面承载能力不足,在路基自用下引起沉陷或向两侧挤出而造成的。

2.边坡滑塌

路基边坡滑塌分为溜方与滑坡两种情况。

1)溜方:由于少量土体沿土质边坡向下移动所形成。

主要是由于流动水冲刷边坡或施工不当而引起的。

2)滑坡: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滑动。

滑坡主要是由于土体的稳定性不足所引起的。

3)碎落和崩塌:路堑边坡风化岩层表面从坡面上剥落。

4)路基沿山坡滑动:整个路基沿倾斜的原地面向下滑动。

5)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

二、路基病害防治

1.正确设计路基横断面。

2.选择良好的路基用土填筑路基。

3.采取正确的填筑方法,保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4.适当提高路基,防止水分从侧面渗入或从地下水位上升进入路基工作区范围。

5.正确进行排水设计。

6.必要时设计隔离层隔绝毛细水上升,设臵隔温层减少路基冰冻深度和水分累积,砂垫层以疏干土基。

7.采取边坡加固、修筑挡土结构物、上体加筋等防护技术措施,以提高其整体稳定性。

§2-6 路面材料的力学强度特性

路面所用的材料,按其不同的形态及成型性质大致可分为三类:松散颗粒型材料及块料;沥青结合料类;无机结合料类。

一、抗剪强度

材料的抗剪强度由摩擦阻力和粘结力两部分组成,摩擦阻力与作用在剪切面上的法向正应力成正比。

沥青混合料:矿质颗粒之间的摩擦阻力,粒料与沥青的粘结力以及沥青膜之间的粘滞阻力共同形成抗剪强度。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与沥青的粘度、用量、试验温度、加荷速率等因素有关。

混合料中的矿质粒料因有沥青涂敷,其摩阻力比纯粒料有所下降。沥青含量越多,φ值下降越多,而集料级配良好,富有棱角时,有助于提高摩阻角。

二、抗拉强度

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各种半刚性基层在气温急骤下降时产生收缩,这些收缩变形受到约束阻力时,将在结构层内产生拉力,当材料的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上述拉应力时,路面结构会产生拉伸断裂。

路面材料的抗拉强度:混合料中结合料的粘结力所提供,

采用直接拉伸或间接拉伸试验,测绘应力一应变曲线,取曲线的最大应力值为抗拉强度。直接拉伸试验:混合料制成圆柱形试件。

间接拉伸试验:劈裂试验。

沥青混合料在常温条件下,试验温度增加,抗拉强度减小;在负温条件下,温度降低,抗拉强度增大。

三、抗弯拉强度

用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以及半刚性路面材料修筑的结构层,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处于受弯曲工作状态。由车轮荷载引起的弯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抗弯拉强度时,路面会产生弯曲断裂。

路面材料的抗弯拉强度,通过简支小梁试验评定。

四、应力——应变特性

1.碎、砾石材料

1)由三轴压缩试验所得到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应力—应变特性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碎、砾石材料的回弹模量值同材料的级配、颗粒形状、密实度等因素有关。

密实度越高,模量值越大;颗粒棱角多,模量高。

2.水泥混凝土和无机结合料混合料

采用单轴、三轴压缩小梁试验方法。

3.混合料中的沥青具有依赖于温度和加荷时间的粘一弹性性状—沥青混合料在荷载作用

之下的应变具有随温度和荷载作用时间而变化的特性。

当沥青混合料受力较小,且力的作用时间十分短暂时,处于弹性状态并兼有弹粘性性质。当沥青混合料受力较大,且力的作用时间较长时,应力——应变关系呈现出弹性,弹——粘性和弹——粘——塑性等不同性状。

应力——应变特性关系:劲度模量St,T表征。

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实质上就是在特定温度与特定加荷时间条件下的常量参数。

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可以根据当地自然和交通条件,选择恰当的试验温度和加荷时间,用单轴压缩,三轴压缩或小梁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2-7 路面材料的累积变形与疲劳特性

路面结构在荷载应力重复作用下,可能出现的破坏圾限状态有二类:

1.弹塑性工作状态——塑性变形的累积——破坏极限状态;

2.弹性工作状态——结构内部将产生微量损伤——疲劳断裂——破坏极限状态。

水泥混凝土路面——弹性工作状态——出现疲劳破坏;

沥青路面在低温环境中——弹性工作状态——出现疲劳破坏,

在高温环境中——弹塑性工作状态——出现累积变形。

在季节性温差很大的地区,沥青路面兼有疲劳破坏和累积变形两种极限状态。

无机结合料处治的半刚性路面材料——弹性状态——疲劳破坏;

粘土为结合料的碎、砾石路面——弹塑性状态——塑性变形的累积。

一、累积变形

1.碎、砾石混合料

碎、砾石混合料在重复应力作用下的塑性变形累积规律同细粒土相似。

级配不良、颗粒尺寸单一的混合料,在应力重复作用很多次以后,塑性变形仍有增大趋势。

含有细粒过多的混合料,由于混合料密实度降低,变形累积过大,因此均不宜用于修筑路面。

2.沥青混合料

重复应力作用下变形累积:单轴压缩试验或重复作用三轴压缩试验来进行。

影响累积变形的因素,除了温度、应力大小以及加荷时间之外,同集料的状况也有关系。

二、疲劳特性

疲劳破坏:路面材料在低于极限抗拉强度下经受重复拉应力或拉应变而最终导致破坏。疲劳寿命:导致材料最终破坏的荷载作用次数。

路面材料的疲劳特性:与荷载应力(应变)、荷载作用次数有很大关系。

1.水泥混凝土及无机结合料处治的混合料

小梁试件施加重复应力。

通常用不同应力水平达到破坏时的荷载反复作用次数所绘成的散点图来说明。

重复弯拉应力与极限弯拉应力值之比称为应力比。

绘制应力比与重复作用次数的关系曲线,称为疲劳曲线。

无机结合料处治的混合料其疲劳特性同水泥混凝土相类似,但疲劳极限明显比水泥混凝土低。

2.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的室内试验:

小梁试件,进行反复弯曲疲劳试验,

圆柱形试件进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

两种试验方法:控制应力和控制应变试验。

控制应变所得到的材料疲劳寿命比控制应力所得到的结果的大得多。

3.Miner定律

各级荷载作用下材料的疲劳损坏叠加。

疲劳破坏是路面结构损伤的主要现象,路面材料的抗疲劳性能直接关系到路面的使用寿命。

提高路面的抗疲劳性能:合理的材料设计和结构设计。

影响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的因素: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劲度、沥青含量、集料特性、温度及加载速度等。

课后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双圆荷载图式

2.劲度模量

3.累计当量轴次

4.路基工作区

5. 土基回弹模量

6.加州承载比CBR

7.疲劳破坏

8.滑坡

9.地基反应模量10.Miner定律

11.沉陷

二、思考题

1.车辆的车轮对路面的作用由哪些?在沥青路面厚度设计计算中,主要考虑哪些力?为什么?

2.在路面设计中,如何进行交通量轴载换算,依据是什么?

3.什么是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4.车轮的接触压力、接触面面积应怎样计算?单圆和双圆图式对路面的设计起什么作用?

5.说明轴载等效换算的意义;怎样计算设计年限内标准轴载的累计作用次数?

6.简述路基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7.土基在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塑性变形累积的破坏程度取决于何种因素?

8.在重复荷载作用下,路基路面材料的变形有何规律性?

9.我国路面设计的标准轴载是什么?为何如此设定?其参数有哪些?

10.简述单圆荷载图示、双圆荷载图式有什么区别?

11.什么叫劲度?沥青混合料的劲度主要同哪些因素有关?

12.简述路面材料的累积变形与疲劳特性,并举例说明。

13.路基工作区指什么?其影响深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14.路基干湿类型划分几类?根据什么标准划分?划分的目的是什么?

15.分析比较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疲劳特性的异同。

三、计算题:

1 请计算表2-1中汽车的轮载、接触面积、当量回半径(包括单圆和双圆图式)。

图2-1 荷载作用图示

2.双圆均布竖向荷载作用于路基上,如图2-1所示。荷载的单位压力P=0.7MPa,直径d=21.3cm;路基土的弹性参数E0=40MPa,μ=0.35。试计算并给出图中0,1,2——10各点的竖向位移曲线。(提示:应用叠加原

第三章一般路基的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路基的类型与构造,路基设计;熟悉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了解路基附属设施;

重点:路基三要素(高度,宽度、边坡坡度)的基本概念

难点:具体路基设计

课时安排

§3-1 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着本身土体的自重和路面结构的重量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

路基设计根据路线平、纵、横设计,精心布臵,确定标高。

路基承受的行车荷载,主要作用在应力作用区范围之内。

路基的整体结构中包括各项附属设施。

一般路基:指在良好地质与水文等条件下,填方高度和挖方深度不大的路基。——选用典型断面图。

特殊路基:对于超过规范规定的高填、深挖路基,以及地质和水文等条件特殊的路基。——进行个别设计和验算。

§3-2 路基的类型与构造

路基横断面的典型形式——路堤、路堑和填挖结合等三种类型。

路堤:指全部用岩土填筑而成的路基。

路堑:指全部在天然地面开挖而成的路基。

半填半挖路基:当天然地面横坡大,且路基较宽,需要一侧开挖而另一侧填筑时,为填挖结合路基。

一、路堤

按路堤的填土高度不同,划分为矮路堤、高路堤和一般路堤。

矮路堤:填土高度小于1.0-1.5m;

高路堤:填土高度大于18m(土质)或20m(石质)的路堤;

一般路堤:填土高度在1.5m-18m范围内的路堤。

矮路堤常在平坦地区取十困难时选用,满足最小填土高度的要求。

高路堤的填方数量大,占地多,需进行个别设计。

二、路堑

路堑横断面形式有全挖路基、台口式路基及半山洞路基。

路堑以下的天然地基,要人工压实至规定的密实程度。

三、半填半挖路基

半填半挖路基兼有路堤和路堑两者的特点,上述对路堤和路堑的要求均应满足。

§3-3 路基设计

一般路基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选择路基断面形式,确定路基宽度与路基高度;

(2)选择路堤填料与压实标准;

(3)确定边坡形状与坡度;

(4)路基排水系统布臵和排水结构设计;

(5)坡面防护与加固设计;

(6) 附属设施设计。

一、路基宽度

路基宽度:行车道与路肩之和。具体宽度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04。

二、路基高度

路基高度:路堤的填筑高度和路堑的开挖深度,是路基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

路基高度:中心高度和边坡高度。

三、路基边坡坡度

路基边坡坡度:边坡高度与边坡宽度之比值。

边坡坡度大小:边坡土质、岩石性质、水文地质条件。

1.路堤边坡:

一般路堤:按规范选用。

高路堤:单独设计。

2.路堑边坡:

土质路堑边坡:边坡高度、土的密实程度、地下水、地面水。

岩石路堑边坡:岩石种类、风化程度、边坡高度——工程经验。

四、路基压实

1.压实土的特性:

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压实功能可以达到最大的密实度。

路基土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进行压实可以提高路基的抗变形能力和水稳定性。

2.压实标准:

压实度:应达到的干密度绝对值与标准击实试验得到的最大干密度之比值的百分率。§3-4 路基附属设施

一、取土坑与弃土堆

合理选择地点:

1.土质、数量、用地、运输条件。

2.区域规划、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维护自然平衡,借之有利、弃之无害。

二、护坡道与碎落台

1.护坡道:

作用:保护路基边坡稳定性。

设臵:挖方坡脚、变坡处。

2.碎落台:

作用:供零星土石碎块下落时临时堆积,保护边沟不致阻塞,也有护坡道作用。

设臵:挖方边坡坡脚。

三、堆料坪与错车道

1.堆料坪:

设臵:路肩外缘。

2.错车道:

设臵:单车道公路。

课后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路基边坡坡度

2.高路堤

3.一般路基

4.路堤

5.路堑

6.路基高度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沥青路面设计 方案一: (1)轴载换算及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 序号车型名称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 交通量 1 三菱T653B 29.3 48 1 双轮组2000 2 日野KB222 50.2 104. 3 1 双轮组1000 3 东风EQ140 23.7 69.2 1 双轮组2000 4 解放CA10B 19.4 60.8 5 1 双轮组1000 5 黄河JN163 58. 6 114 1 双轮组1000 设计年限12 车道系数 1 序号分段时间(年) 交通量年增长率 1 5 6 % 2 4 5 % 3 3 4 %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4606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2.745796E+07 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4717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2.811967E+07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公路等级系数 1.1 面层类型系数 1 基层类型系数 1 路面设计弯沉值: 21.5 (0.01mm)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劈裂强度(MPa) 容许拉应力(MPa)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 .28 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 .21 3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8 .3 4 天然砂砾 (2)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4 标准轴载: BZZ-100 路面设计弯沉值: 21.5 (0.01mm)

路面设计层层位: 4 设计层最小厚度: 10 (cm)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 抗压模量(MPa) 抗压模量(MPa) 容许应力(MPa) (20℃) (15℃)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1500 1600 1.2 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 1200 1300 .8 3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25 900 900 .4 4 天然砂砾? 250 250 5 土基32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21.5 (0.01mm) H( 4 )= 80 cm LS= 22.2 (0.01mm) H( 4 )= 85 cm LS= 21.5 (0.01mm) H( 4 )= 85 c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 H( 4 )= 85 cm(第1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85 cm(第2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85 cm(第3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H( 4 )= 85 cm(仅考虑弯沉) H( 4 )= 85 c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50 cm 验算结果表明,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 cm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25 cm 天然砂砾85 cm 土基 (3)竣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4 标准轴载: BZZ-100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 抗压模量(MPa) 抗压模量(MPa) 计算信息 (20℃) (15℃)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1500 1600 计算应力

路基路面工程(附答案)

土木工程专业2006年级《路基路面工程A 》课程试卷参考答案 试卷 A (A/B/C ) 考试方式:闭卷 (闭卷/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4分) 1.路基工作区 车辆荷载在路基中产生的垂直应力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自重应力则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某一深度处,车轮荷载在土基中产生的应力仅为土基自重应力的1/10-1/5,与土基自重应力相比,车辆荷载在此深度以下土基中产生的应力已经很小,可以忽略。把车轮荷载在土基中产生应力作用的这一深度范围叫路基工作区。 2.临界荷位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时,为了简化计算工作,选取使板内产生最大应力或最大疲劳损伤的一个荷载位置作为应力计算的荷载位置,称为临界荷位,现行设计方法以纵缝边缘中部作为临界荷位。 3. 第二破裂面 当挡土墙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破裂棱体并不沿墙背或假想的墙背滑动,而是沿着土体的另一破裂面滑动,该破裂面称为第二破裂面。 4.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在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进行沥青路面弯沉计算和厚度设计时,由于力学计算模型、土基模量、材料特性和参数方面在理论假设和实际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理论弯沉值与实测弯沉值之间有一定误差,因此需要对理论弯沉值进行修正,修正系数即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5.累计当量轴次 按照等效原则把不同轴载的通行次数换算成的标准轴载的当量通行次数,然后将设计车道上标准轴载在使用年限(t 年)内的作用次数累加起来,即为累计当量轴次e N ,可在通过调查得到整个行车道的第一年标准轴载日平均作用次数1N 和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γ后,按下式计算: ηγ γ?-+= ] 1)1[(3651t e N N 6.一般路基 指在良好的地质与水文等条件下,填方高度和挖方深度不大的路基。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5分) 1.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采用的路面结构设计力学模型是( D ) A.弹性层状体系 B.双圆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弹性三层状体系 C. 弹性三层状体系D. 双圆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层状体系。 2.在挡土墙的基底应力验算中,产生基底应力重分布的条件是( C ) A. б1>[б] B. 6e/B=1 C. 6e/B>1 D. 6e/B<1 3.以下路面结构,属于刚性路面的是( B ) A.块石路面 B. 水泥混凝土路面 C.沥青路面 D.设有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的沥青路面 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指( A ) A. 路基边缘的标高 B. 路面边缘的标高 C.路中线的标高 D.路基顶面的标高 5.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验算的方法有( C )两类。 A .力学验算法与试算法 B.力学验算法与计算机法

路基施工教案

— 教师授课教案 2.掌握路堑的开挖方案与施工方法 3.了解路基压实的意义、机理、影响因素,掌握路基压实标准 旧知复习:1.路基施工准备工作: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技术准备 2.路基边桩、边坡放样 重点难点:1.路基压实标准 2.压实质量控制与检查 教学过程:(包括主要教学环节、时间分配) 1、旧知复习5min; 2、填方路堤施工25min; 3、路堑开挖25min; 4、路基压实30min; 5、小结5min。 课后作业:P141 7,9 教学后记: 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

第八章路基施工 §8.1填方路堤施工 一、一般规定 1.路堤基底的处理 (1)稳定斜坡上地基表层的处理 地面横坡缓于1:5时,清除草皮、腐殖土,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 (2)陡于1:2.5地段陡坡路堤,验算滑动稳定性 (3)受地下水影响,拦截引排 (4)地基表层碾压密实 (5)稻田、湖塘,视具体情况处理措施 (6)软土地基处理 2.填料选择 料源、经济性;填料性质 3.填土压实 4.路基拓宽要求 二、填筑方案与施工方法 (一)分层填筑 1.水平分层填筑 2.纵坡分层填筑 适用:推土机或铲运机从路堑取土填筑运距较短 的路堤。 (二)竖向填筑(横向填筑)法 适用:无法自下而上分层填土的陡坡、断岩或泥 沼地区。 (三)混合填筑 下层竖向填筑,上层水平填筑 三、不同土质填筑路堤的规定 1.不同土质混合填筑规定 (1)不同土质,水平分层、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2)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路堤下层,顶面做成2%-4%双向横坡,防水措施 (3)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上层,不应覆盖在透水性较大的土所填筑的下层边坡上,以保证水分的蒸发和排除。 (4)潮湿或冻溶敏感性小的填料应填筑在路基上层,强度小的在下层 (5)相邻两段用不同土质填筑的路堤在交接处作成斜面 2.填石路堤的填筑方法 定义:粒径大于40(37.5)mm、含量超过70%的石料填筑路堤。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教案

教师授课教案 2.掌握我国沥青路面的设计过程。 旧知复习:1.石灰土、水泥土的强度形成原理 2.石灰、水泥稳定类粒料的混合料组成设计过程 重点难点: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教学过程:(包括主要教学环节、时间分配) 1、旧知复习5min; 2、概述25min; 3、我国的沥青路面设计55min; 4、小结5min; 课后作业: 请结合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与分析,讨论道路工程中应用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具体受力情况,并从结构与材料角度分析使用得失。 教学后记: 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

第三章沥青路面设计 §3.1概述 一、沥青路面设计的内容 1.结构组合设计 2.材料组成设计 3.厚度设计验算 4.结构方案比选 5.路肩构造设计 6.排水系统设计 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原则 (一)路基路面整体综合设计原则 (二)密切结合自然条件及实践基础原则 (三)满足交通与使用要求原则 (四)因地制宜、合理选材原则 (五)保护自然生态与沿线环境原则 (六)工厂及机械化施工、方便施工原则 (七)技术与经济性并重原则 (八)分期修建、方便养护原则 三、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种类 1.经验法:AASHTO法;CBR法。 依据调查或大型试验总结得到的设计方法,其特点是符合试验地的实际,但是不能结合不同地方的实际。 2.力学经验法(M-E):AI法;SHELL法;我国设计方法。 依据力学模型计算结构响应,结合实际进行参数的确定,其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是目前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 3.典型结构法:法国方法;中国八·五研究成果。 通过调查,总结得到的与交通量等参数有关的结构图,特点是减少了设计的随意性,具有结构使用性能明确,结构图统一。 4.优化设计法 通过目标函数优化,使其具有性能与费用的最优性,但尚不成熟。 四、沥青路面厚度设计的基本过程 ①确定交通量:如车型、轴重、轮胎压力、各车型通过数及横向分布; ②路面结构组合:确定材料品种及其它参数; ③参数修正: ④路面设计的指标与标准确定: ⑤运用基本关系式进行设计计算或验算

新编路基路面工程课后习题答案讲课讲稿

新编路基路面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新编路基路面工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刘黎萍,陆鼎中,程家驹,同济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1.1路基和路面在道路上各起什么作用?有哪些基本要求? 路基是道路路线的主体,又是路面结构的基础。路面是道路行车部分的铺装,有了路基路面,车辆才能沿着预定的路线通畅,快速,安全,舒适,经济的运行。 要求:路基整体应稳定坚固 路基上层应密实均匀 路面结构应稳固耐久 路面表面应平整抗滑 1.2路基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 路基主体工程、排水工程、防护工程及其附属工程等。 1.3路面结构为何要分层?主要分为哪些层?各层的作用及其对材料的要求如何? 因为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对路面材料的强度,稳定性等要求也随之降低,所以分层。 面层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和自然力的反复作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抗变形,抗水害、抗疲劳的性能,还要求平整、抗滑、耐磨、不透水等。 基层是路面结构的主要承重层,进一步扩散行车荷载到底部。要有有足够的强度、一定的刚度和良好水稳定性;表面应平整,与面层很好的结合。 垫用来层调节和改善路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性或抗冻性。要有有良好的水稳定性、隔温性和透水性。 1.4路基路面设计施工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有何特点?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基本任务是以最低的代价,提供符合一定使用要求的路基路面结构物。 特点是,结构形式简单,影响因素多变,牵涉范围广,施工安排不易等。 设计的主要内容,勘察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设计方案比选。 施工的主要内容,准备工作,路基施工,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 第二章 2.1路基路面设计中,主要考虑哪些行车荷载因素? 轴载大小,接触面面积,竖直压力和水平压力,轴载谱,轮迹横向分布,使用年限内轴载的重复作用次数等。 2.2试述单圆图式和双圆图式的含义。 当车轴的一侧为双轮组时,其接触面积一般可换算为面积与它相等的一个圆形面积,称为单圆图式。 若将双轮组的每一个轮子与路面的接触面积单独换算为面积相等的圆形面积,则双轮组可换算为两个圆形面积,称为双圆图式。 2.3比较交通量和荷载谱在概念上,观测方法上,用途上有何异同。 2.4,2.5略 第三章 3.1为什么要进行公路自然区划。区划的原则是什么?我国自然区划分几级?每一级如何划分? 因为: (1)公路工程与自然条件关系非常密切;

路基路面工程授课教案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授课教案 课程编号:B03058 课程名称:路基路面工程/ 课程总学时/学分:64/4 (其中理论64学时,实验0学时,课程设计2周)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 一、课程地位 《路基路面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工程性较强,既要认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工程实践。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路基路面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路基路面设计的基本能力。课程的任务,在于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路基路面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路基路面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程培风等,路基路面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2] 万德臣,路基路面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 邓学均,路基路面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4]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 [5] 014-199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年 [6] D40-2002,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 三、课时分配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核定办法 1. 考核方式:笔试 2. 成绩核定办法:期终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20﹪;课程设计占20﹪; 五、授课方案 第一章绪论 1. 教学内容: (1)道路工程发展概况 介绍我国在公路自然区划、土的工程分类、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高路堤修筑技术与支挡结构、软土地基稳定技术、岩石路基爆破技术、沥青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 路面结构、柔性路面设计结构与方法、刚性路面设计结构与方法、半刚性路面结构、路面使用性能与表面特性及路面养护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2)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介绍路基路面工程的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能等特点。 (3)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

《路基路面工程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路基路面工程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设计的性质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是道桥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对实际结构工作情况的认识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增强独立运用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参考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通顺的文字和准确的图表系统地完整表达设计成果。 2.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题目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应达到以下的目的:1掌握沥青路面结构并找出各结构层的回弹模量; 2.计算路面厚度和层底弯拉应力; 3.绘制路面结构图并计算工程数量。 二、课程设计的题目 某地区高速公路,其中某段经调查路基为粉质中液限粘土,地下水位1.1m,路基填土高度0.5m。近期混合交通量为25350辆/日,交通组成和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分别如表1、表2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8%。该路沿线可开采砂砾、碎石,并有石灰、水泥、粉煤灰、沥青供应。请设计合适的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 表1 某路段混合交通组成 表2 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

三、设计依据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路基路面工程》,栗振锋主编,2005.8 四、设计方法与设计内容 (1). 根据自然区划、路基土类型和地下水位高度,确定土基回弹模量值; (2). 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积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值; (3). 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合适的面层类型(包括面层材料级配类型); (4). 拟定2种可能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确定各结构层材料的计算参数; (5).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验算拟定的路面结构。 五、课时分配 六、课程设计要求 设计文本要求文图整洁,完成设计图表后,装订成册,所有图表格式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七、成绩评定 根据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占60%)和出勤等(占40%)成绩分为: 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平时考勤、设计成果质量按五级记分评定方法评定。 成绩评定标准: 1、优秀 完成了全部设计内容,符合有关技术和经济有求;设计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表现出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过程无误,图纸质量较好。 2、良好 完成了全部设计内容,符合有关技术和经济有求;设计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

路基路面工程习题-练习(附答案)

土木工程专业2006年级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试卷参考答案 1.路基工作区 车辆荷载在路基中产生的垂直应力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自重应力则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某一深度处,车轮荷载在土基中产生的应力仅为土基自重应力的1/10-1/5,与土基自重应力相比,车辆荷载在此深度以下土基中产生的应力已经很小,可以忽略。把车轮荷载在土基中产生应力作用的这一深度范围叫路基工作区。 2.临界荷位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时,为了简化计算工作,选取使板内产生最大应力或最大疲劳损伤的一个荷载位置作为应力计算的荷载位置,称为临界荷位,现行设计方法以纵缝边缘中部作为临界荷位。 3. 第二破裂面 当挡土墙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破裂棱体并不沿墙背或假想的墙背滑动,而是沿着土体的另一破裂面滑动,该破裂面称为第二破裂面。 4.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在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进行沥青路面弯沉计算和厚度设计时,由于力学计算模型、土基模量、材料特性和参数方面在理论假设和实际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理论弯沉值与实测弯沉值之间有一定误差,因此需要对理论弯沉值进行修正,修正系数即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5.累计当量轴次 按照等效原则把不同轴载的通行次数换算成的标准轴载的当量通行次数,然后将设计车道上标准轴载在使用年限(t 年)内的作用次数累加起来,即为累计当量轴次e N ,可在通过调查得到整个行车道的第一年标准轴载日平均作用次数1N 和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γ后,按下式计算: ηγγ?-+=] 1)1[(3651t e N N 6.一般路基 指在良好的地质与水文等条件下,填方高度和挖方深度不大的路基。 1.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采用的路面结构设计力学模型是( D ) A.弹性层状体系 B.双圆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弹性三层状体系 C. 弹性三层状体系 D. 双圆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层状体系。 2.在挡土墙的基底应力验算中,产生基底应力重分布的条件是( C ) A. б1>[б] B. 6e/B=1 C. 6e/B>1 D. 6e/B<1 3.以下路面结构,属于刚性路面的是( B ) A.块石路面 B. 水泥混凝土路面 C.沥青路面 D.设有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的沥青路面 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指( A )

最新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方案[1]讲课教案

一、编制依据和原则 1、编制依据 施工进度计划依据锦屏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金林乡、羊房沟段合同文件(合同编号:JPIC-200411、12)和设计补充通知、现行的与本工程相关的公路工程施工规范以及我公司的施工经验和专项工程施工能力编制。 2、编制原则 根据本合同工程(包括金林乡、羊房沟两个合同段,以下简称本合同段)的施工特点和施工技术总体规划,结合在以往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初拟施工总进度编制原则如下: 1、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合同控制工期,充分发挥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优势,科学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及施工进度,确保合同总工期如期实现。 2、统筹安排、合理编制施工程序,组织好全线平行交叉作业和流水作业。 3、充分考虑现场各种施工干扰因素、突发因素对工期的影响,采用适中的施工强度指标安排进度计划,对施工中的不可预见因素皆有回旋余地。 二、路面工程进度计划 根据我公司的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原则、施工程序,以及发包人对本工程的工期要求,结合我公司的机械化施工能力和施工水平,具体进度计划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1、施工进度安排 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就各项目工程施工工期具体安排如下: 1、施工准备 从2005年11月25日开始着手组织路面工程的施工,并在30天完成本合同段所需的全部临建设施的建设安装,以确保本合同工程顺利施工。

2、路面基层 本分项工程包括水泥稳定土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计划于2005年12月15开工,2006年3月15日完工。具体工程进度安排见“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3、路面铺筑 本分项工程按通知要求初拟于2005年12月25日开工,2006年3月31日完工。具体工程进度安排见“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8、其他附属工程 本分项工程初拟于2006年3月1日开工,2006年5月31日完工,具体工程进度安排见“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014年 3 月12 日至2014 年 4 月20 日 课程名称:路基路面工程实训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3月18日XX公路A标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一、路基稳定性设计 该路段某段路基填土为粘土,填土高度为8米,边坡为直线型,土的重度 γ=18.6KN/m3,土的内摩擦角φ=12°,粘聚力系数C=16.7MPa,设计荷载为公路I 级。 二、路基挡土墙设计 该标段某路基需设计重力式挡土墙,填料为砂性土,土的重度γ=15KN/m3,内摩擦角υ=36°,粘聚力c=10Kpa;最大密实度16.8KN/m3;挡土墙设计参数为:基底摩阻系数:f=0.4;基底承载力:[σ0]=360Kpa;墙身材料:25#浆砌片石,2.5#砂浆,重度γ=24KN/m3,容许压应力[σ]= 580KPa,容许剪应力[τ]= 90Kpa,容许拉应力。 [σw1]=40Kpa;墙身与填料摩擦角:δ=1/2φ;挡土墙最大填土高度为6米。 三、路面工程设计 1、路段初始年交通量,见表1(辆/天)。 表1 汽车交通量的组合 组车型ⅠⅡⅢⅣⅤⅥⅦⅧ解放 220 150 180 160 200 140 200 230 CA10B 解放 150 180 200 220 180 240 170 150 CA30A 东风 170 210 110 180 200 160 150 140 EQ140 黄河 80 100 170 110 90 130 80 90 JN150 黄河 120 100 150 200 180 160 180 190 JN162 黄河 160 80 60 210 230 200 120 100 JN360 长征 180 220 200 150 170 170 160 190 XD160 交通 120 260 230 70 50 100 120 120 SH141 2、交通量增长率取5%,柔性路面设计年寿命15年,刚性路面设计寿命25年,路面材料参数取规范中的数值,自然区划为Ⅲ区,进行柔性和刚性路面设计。 设计一路基稳定性设计 一、设计资料:

路基路面工程教案(2章 车辆、环境、材料的力学特性)

第二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质 §2-1 行车荷载 一、车辆的类型 小客车:车速大,重量轻,120km—200km/h 客车中客车:6~20个座位 1、汽车车辆大客车:速度较快,重量大;长途客运,城市公共交通 货车整车(固定车身类):货箱与发动机一体 牵引式挂车(挂车类):牵引车与挂车分离 牵引式半挂车(牵引车类):牵引车与挂车分离,但通过铰接装置,牵引车后附加 挂车,牵引车后轴担负部分货车重量 2、路面结构的设计中:主要考虑大客车、重型货车的重量,以轴重作为荷载标准,我国规定100KN。 评定路面表面特性时:以小汽车为主要对象。 二、汽车的轴型(对整车形式的客、货车) 单前轴:1/3 汽车总重绝大部分 前轴双前轴:1/2 汽车总重极少数 1、轴单后轴: 后轴双后轴:每根后轴轴载约为前轴轴载的2倍 三后轴: 前轴——单轮组 2、轮后轴单轮组(轻型货车) 双轮组(大部分) 3、一般的后轴轴载在60—130KN范围内,大部分在100KN以下,我国轴限为100KN。 货车载重增加,又有轴限规定,须增加轴数来提高载重,采用多轴多轮,减少单位面积路面的压力。 三、汽车对道路的静态压力 1、静态压力:当汽车处于停驻状态下,轮胎传给路面的垂直作用力,用p表示。 影响因素:(1)汽车轮胎的内压力p i标准静内压力p i=0.4~0.7MPa;通常p=(0.8~0.9) p i 滚动的车轮p=(0.9~1.1) p i (2)轮胎的刚度、轮胎与路面接触形状、轮胎的花纹 (3)轮载的大小超载p>p i 工程设计中:取p= p i,假定接触面上压力是均匀分布的 2、接触面积

工程设计中:近似为圆形接触面积。车轮荷载简化为当量的圆形均布荷载 (2)接触圆半径(当量圆半径): 单圆荷载:对于双轮组车轴,若每一侧的双轮用一个圆表示,称为单圆荷载,直径D 双圆荷载:对于双轮组车轴,若每一侧的双轮用两个圆表示,称为双圆荷载,直径d D=p P π8 d= p P π4 我国现行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标准轴载BZ Z —100,轮载P=25KN ,p=700KPa ,用以上公式计算 得:D=0.302m, d=0.213m 四、运动车辆对道路的动态影响 1、行使的汽车施加于路面的水平力 汽车:静止 等速、上坡、加速行使、启动 下坡、减速、制动 转弯、弯道上行使 路面:垂直压力 向后的水平力 向前的水平力 侧向水平力 (1)各种水平力:Q max ≤P ?(?p q ≤max ) ?—车轮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 路面结构相同,干燥状态?>潮湿状态 路面结构、干湿状态相同:车速越高,?越小 附着系数过小,不能保证正常的行车;?过大,路面结构层易遭受水平荷载的破坏,如: 推挤、拥包、波浪等。 2、轮载的动态变动 由于车身自身的振动和路面的不平整而产生的车轮跳动,跳动的频繁程度和剧烈程度用以下 指标衡量:见p18图2-3,p32图2-4 (1)变异系数=标准离差 / 静载 ,一般<0.3 影响变异系数的因素:① 车速越大,系数越大 ② 平整度越差,系数越大 ③ 轮胎刚度低, 减振装置效果好,系数小 (2)冲击系数(动荷系数):振动轮载的最大峰值/静载 一般<1.30 在设计刚性路面时,其承受的荷载大,对振动冲击敏感,所以有时以静轮载×冲击系数作为 设计荷载。

路基路面工程教学大纲

《路基路面工程》教学大纲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2014年08月20日

《路基路面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0900090,学分:3.5,学时:40/56)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道路桥梁及渡河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主要讲述公路与城市道路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掌握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土质学与土力学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和设计方法;路基路面工程相关的交通、环境、材料的特性与要求、结构设计参数;掌握路面结构整体强度(刚度)的测试方法、结构层(包括土基)材料模量的确定和取值方法、交通量确定方法、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检测与评定方法;路面材料与结构设计方法。课程重点: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与厚度设计;路面施工、养护和管理的基本流程。具有路基路面工程相关的设计、施工、养护和质量检测与评定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路基工程 (1)绪论:了解路基工程的特点,路基的作用,路面对路基的依赖关系,路基路面整体强度与刚度 的影响因素;掌握路基土的分类、路基工作区、土基强度(刚度)指标、路基临界高度、相对含水量与 干湿类型;了解路基的变形、破坏和防治措施。 (2)一般路基设计:熟练掌握路基典型横断面组成及一般路基设计要点;了解路基的基本构造及主要附属设施;理解路基压实的意义与作用机理、影响路基土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掌握土基压实度与压实标准要求。 (3)路基稳定性设计:熟练掌握直线法和圆弧法验算路基的边坡稳定性;能进行陡坡路堤的稳定性验算;理解浸水路堤的稳定性验算。 (4)路基的防护与加固:了解路基的坡面防护与冲刷防护的类型与方法,初步掌握地基加固的类型与方法。 (5)挡土墙设计:掌握挡土墙的用途、类型与使用条件;能熟练进行挡土墙的土

路基路面教案(3章 一般路基设计)

第三章 一般路基设计 §3-1 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 路床:原路槽底面以下0-80cm 范围内的路基。行车荷载主要的应力作用区,其强度和稳定性要根据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的原则确定。 路基设计的基本内容: 1、选择断面形式,确定路基宽与高 2 3、确定边坡形状与坡度 4、路基路面排水 5、坡面防护与加固 6、附属设施设计 一般路基特殊路基:超过规范规定的高填深挖路基;地质水文等条件特殊的路基。需进行单独设计和验算。 §3-2 路基的类型与构造 路基横断面的三种典型形式: 路堤:路基设计标高>天然地面标高,全部用岩土填筑 路堑:路基设计标高<天然地面标高,全部在天然地面开挖而成的路基 填挖结合路基:一侧开挖,另一侧填筑而成的路基 一、路堤 1、按填土高度 矮路堤:填土高度<1.0-1.5m p60图3-1 a ) 高路堤:填土高度>18m(土质)或20m(石质) 一般路堤:填土高度在1.5-18m 之间 b ) 2、条件和加固类型 浸水路堤 p60图3-1 c ) 护脚路堤 d ) 挖沟填筑路堤 e ) 3、矮路堤和一般路堤设计 ⑴ 平坦地区取土困难时选用。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不低于临界高度,处于干燥、中湿。设边沟 ⑵ 矮路堤<Za 时,路堤本身和天然地面都要稳定,压实度达标 ⑶ 保护填方坡脚不受流水侵害,在沟渠、坡脚间设护坡道,宽1~2m 或>4m ⑷ 自然横坡较陡时(一般陡于1:5),防止路堤沿山坡下滑,将天然地面挖成台阶或设置石砌护脚 4、高路堤和浸水路堤 ⑴ 填方量大,占地多;需个别设计 ⑵ 边坡采用上陡下缓的折线形或台阶形,如在边坡中部设护坡道 ⑶ 防止流水侵蚀、冲刷坡面,边坡要进行防护和加固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 为期一周的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接近尾声,这一周对我们小组来说,即是充实的也是繁忙的。作为本学期《路基路面工程》学习的最后一个是实践性环节,对我们充满了挑战。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现在对设计软件、课程知识的运用自如,也让我们知道了,做学问必须应该沉下心去钻研。 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是设计路面结构,刚开始拿到课设题目时,觉得很难,一点也没有头绪,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经过组员的讨论以后,采用了分两步走的步骤来,即先确定好路基回弹模量和道路等级,经过讨论后确定路基回弹模量为38MPa,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然后再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沥青路面的设计,另外一个小组负责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然后两个方案再进行汇总、比选。 我在本次课程设计中的任务是设计沥青路面结构,和最后资料的汇总整理。在开始做课设的时候也是毫无头绪,自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看了好久的书,把涉及到的知识点全部弄明白了,才开始设计感谢组里的同学耐心给我讲解指导,用设计软件进行设计时,开始由于对软件也不熟悉,总是出现各种错误,不是有一个数据忘了输入就是路面层的厚度有问题,改了好几遍,才符合要求,以为万事大吉了,没想到再最后资料汇总整理时发现了一个沥青路面有大错误一级公路设计成了高速公路,不得不又重新改过,改正了n遍以后终于三个路面层结构全部符合要求,当然,在这不断改正的过程中,路基路面的软件也运用自如了。

最后,进行资料汇总整理,将我们前期的准备工作与后期设计的三个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案以及三个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案,整理成正规的课程设计的样式,汇总到一个word文档里。本来以为这个工作很简单,没想到特别繁琐,首先,软件生成的数据都是以txt的形式生成的,复制到word里时,那些数据就有些错位了,最后,把他们整理成了表格的形式,,淡黄与淡绿的底色应该也会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舒适度吧。将计算过程分步骤写,看起来也比较有条理。本以为两三个小时能搞定的整理工作没想到前前后后用了八个小时,也算是达到了自己的最高水平了。最后还需要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定稿,力争完美。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对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巩固,提高了我自主学习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次课设也让我感觉本以为枯燥乏味的计算公式、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也能变得如此有趣。这次课设更让我明白了,在设计中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满足设计了路面行车的安全性,而且设计的合理性、经济性、美观性也是极其重要的。当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发现错误应及时改正,力求完善,不能怕麻烦。严谨、求实这应该是我们桥梁工程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最后,感谢老师这一学期来对我们的教导与帮助,不但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更提高了我们对本专业的兴趣;同样,也感谢我们组成员对我的耐心帮助,团结就是力量!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路基路面工程 二、学分:3 三、先修课程:《工程地质学》、《土质学与土力学》、《交通工程》等。 四、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路基路面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网络教育考试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工程性较强,既要认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工程实践。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路基路面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路基路面设计的基本能力。课程的任务,在于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路基路面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路基路面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论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基本框架,了解道路工程发展概况、路基土的分类、公路自然区划及路基干湿类型,掌握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路面结构及层位功能、路面的等级与分类。 本章要了解各种基本概念和术语,在学习过程中联想所见过的路基路面特征。本章的重点是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路面结构及层位功能、路面的等级与分类。 二、课程内容 1、教学内容: (1)道路工程发展概况 介绍我国在公路自然区划、土的工程分类、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高路堤修筑技术与支挡结构、 软土地基稳定技术、岩石路基爆破技术、沥青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柔性路面设 计结构与方法、刚性路面设计结构与方法、半刚性路面结构、路面使用性能与表面特性及路 面养护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2)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介绍路基路面工程的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能等特点。 (3)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 简单介绍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 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和强度等;人为因素:荷载作用、路基路面结构、施工方法与质 量、养护措施及人为设施等。 (4)路基土的分类 简单介绍我国路基土的分类情况。 (5)公路自然区划

《路基路面工程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路基路面工程技术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学时: 64 学分:3 先修课:公路勘测技术、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土建力学、应用高等数学、工程测量技术、道路建筑材料等。 平行课:桥梁工程、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隧道工程、建筑概论等。 后修课:试验室管理、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工程监理、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等。 二、课程需求分析 《路基路面工程技术》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检测监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路基路面工程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检测监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路基路面工程技术是公路勘测技术、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土建力学、应用高等数学、工程测量技术、道路建筑材料等先修课程的具体应用,同时又为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工程监理等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实践并重,工程性较强,既要认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工程实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路基路面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路基路面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一般路基设计、特殊路基设计、挡土墙设计、路面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知识。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技术》课程目标设计表表1

2.课程内容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技术》课程内容设计表表2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技术》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表表3

4.课程教学进度表设计(以1次课为最小单元) 《路基路面工程技术》课程教学进度设计表表4

四.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1、考核内容 《路基路面工程技术》课程以典型、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考核依据,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线的开放式、全过程的课程考核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即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即闭卷、试验操作相结合、个人自主学习与项目任务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法。考核方案以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和能力训练项目为序,考核目标按教学任务分为理解(A)、掌握(B)、操作(C)和综合运用(D)四个层次进行。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标准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方向专业课适用专业: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方向)授课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学分学时:学分3讲授40实验8 编写执笔人:审核人签字: 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定位与作用 课程的定位: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是土木工程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必修课,是从事道路建设、设计、施工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工程性较强的课程,在本专业学生实践实习、毕业设计及今后工作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通过课堂理论教学、识图能力培养、现场实习、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通过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工作过程的学习,认识路基横断面形式及稳定性分析,路面工程各结构层的性质、作用和类型,识读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图,完成路基路面施工准备工作,路基路面施工放样、现场组织路基路面工程施工等典型工作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吃苦耐劳和客观科学的职业精神,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测量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地质学、土力学、水力水文学、公路勘测设计 后续课程: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道路检测技术、毕业设计 1.2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根据国家在道路桥梁建设方面的需要,分析相关工作岗位的需求,确定对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需求,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构建区别与传统学科型容体系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容体系,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同时与行业企业合作,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点,基于工作过程重构工作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课程设计思路 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这一工作领域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加强实践教育并积极探索实践能力考核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该课程,加强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关键点、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方面的容,减少工程实践中应用较少的容,如沥青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计算等。 依据教育规律,遵循由浅到深,先路基后路面的循序渐进的教学组织方式,先构造后施工的认知方式,结合路基路面施工工作过程顺序,形成学习重点突出、与路基路面工程施工过程相适应的教学顺序。在教学情境选择中,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重构知识和技能: (1)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和职业发展相结合的需要; (2)融合了相关职业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3)教学与实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尽量通过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实习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升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 总目标

华南理工大学路基路面工程习题与参考答案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题参考答案(要点-结合要点阐述)(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 1、对于综述题-需要结合要点阐述 2、不完整的参见教案与课本 第一章总论 1、对路基路面的要求 对路基基本要求: A 结构尺寸的要求, B 对整体结构(包括周围地层)的要求 C 足够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D 足够的整体水温稳定性 对路面基本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 (3)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和平整度 (4)具有足够的抗滑性 (5)具有尽可能低的扬尘性 (6)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2、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此章节容需要学后再看 水文水文地质气候地理地质土的类别 3、公路自然区划原则 3个 4、路基湿度来源

5、路基干湿类型的分类?一般路基要求工作在何状态? 6、路基平均稠度和临界高度 7、路面结构层位与层位功能 面层: 直接承受行车车轮作用及自然因素底作用,并将所受之力传递给下层,要求路面材料有足够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性,并要求表面平整、抗滑、防渗性能好。 基层: 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由面层传下来的应力扩散到垫层和土基,故必须有足够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性及平整度和良好的扩散应力性能。 垫层: 起排水隔水、防冻和防污等多方面作用,而主要作用是调节和改善土基的水温状态,扩散由基层传递下来的荷载应力的作用。 8、各类路面的特点 参见教案

9、路面横断面由什么组成? 高速公路、一般公路 第二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质 1、什么叫标准轴载?什么叫当量圆? 路面设计中将轴载谱作用进行等效换算为当量轴载作用的轴载。(我国标准轴载为双轮组单轴重100KN的车辆,以BZZ-100表示) 当量圆:椭圆形车辆轮胎面积等效换算为圆 2、什么叫动载特性 水平力振动力瞬时性 3、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温度及其温度变化水 4、路基工作区? 路基工作区-路基某一深处,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应力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5时,该深度围的路基 5、回弹模量?K? CBR? 回弹模量:土基在荷载作用下产生应力与与其相应的(可恢复)回弹变形比值; K:土基顶面的垂直压力与该压力下弯沉的比值。 CBR:采用标准压头以规定速度对标准试件加载,相应贯入深度下单位压力与标准压力的比值。 6、如何确定土基回弹模量?/结合第14章容/ 7、土基的承载能力指标有哪些? 回弹模量、K、 CBR 8、路基主要病害类型与防治?48页 路基沉陷滑塌碎落和崩塌沿山坡滑动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破坏 防治: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标准(2012级)解析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标准 1. 前言 1.1 课程的性质 设置依据:依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设置。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主要功能:掌握完成路基路面施工工作任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路基路面施工员、测量员、检测员、计量员和资料整理员等岗位职业素养,具备考取《筑路、养护工国家职业标准》(6-23-09-02)中公路路基路面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部分知识和技能。在企业实践锻炼3~5年后,可胜任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负责人的工作。 课程关系: 本课程的前修、后续课程见下表: 本课程是对工程制图与CAD、道路建筑材料、土质学与土力学、测量与勘测(1、2)等前修课程实用技能、技术的具体应用,同时是完成监理概论、公路施工组织设计、公路工程检测技术、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等专业选修课教学的必要基础。 1.2 设计思路 1.2.1课程定位分析: 本课程服务的工作岗位和对应的工作任务见下表。

针对近年来公路建设行业路基路面常用的设计方法及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结合《筑路、养护工国家职业标准》(6-23-09-02)的要求及教学实际,将本工作领域(课程)具体分两部分实施,即路基部分与路面部分。路基部分分路基基础认知、路基设计、路基施工三个教学单元;路面部分分路面基础认知、路面设计、路面施工三个教学单元。 路基设计单元设一般路基设计与特殊路基中的边坡稳定性分析、重力式挡土墙设计2个学习项目;路面设计单元设沥青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路面排水设计3个学习项目。 路基施工单元设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路基防护工程施工、路基排水工程施工、特殊路基施工4个学习项目;路面施工单元设路面基层施工、沥青面层施工、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3个学习项目。 通过这些项目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路基路面的设计计算能力、路基路面施工测量、路基路面施工组织管理以及路基路面质量评定的工作能力。 1.2.3教学做一体项目设计 本工作领域设计部分共有路基设计、路面设计等核心技能,单独设计教学做一体的项目有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沥青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本工作领域施工部分共有复核路面图纸、路面施工测量、路面施工方案编制以及路面工程质量评定与工程计量等核心技能,对应“筑路、养护工”职业资格证书的《筑路、养护工国家职业标准》(6-23-09-02)(公路路基路面工)中的应会项目,单独设计为教学做一体的项目有水泥稳定材料基层施工、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 1.2.4理论知识体系设计 本课程的理论深度满足职业能力分析对知识的要求,同时要融入《筑路、养护工国家职业标准》(6-23-09-02)中公路路基路面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应知内容,其中基础知识尽可能融入学习项目,路基路面施工中的拓展学习内容独立设置,为学生向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员、测量员、检测员、资料整理员职业岗位的发展奠定扎实的职业功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