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介绍

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介绍

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介绍

一、新时代成就第五媒体-----手机阅读的背景

阅读是人的基本文化需求,有着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近千亿产业规模。但是,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阅读时间越来越少,2008年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图书阅读率仅为49.3%,党和国家领导人把阅读作为一项民族工程,温家宝总理号召全民阅读,指出:“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但以目前的现状来看,图书阅读率并不高,有些人习惯用电脑看书,但网民的数量完全无法与手机用户数相比,电脑很难做到一人一台,人手一部手机却在浙江已经基本实现。手机能够直达最广泛的用户,已经成为最具有普及力和渗透力的第五媒体。手机与阅读的结合,必然为我们打开手机阅读这样一片广阔的蓝海。

对于传统出版业来说,手机阅读会帮助出版业迎接挑战、走出困境,为出版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中国的出版产业的增长率逐年下降,面临着库存、出版率、盗版等问题。但手机跟阅读接轨以后,必然能够打通内容到用户这样一个通道,内容直达用户就可以为现有图书开拓一个低成本内容发行渠道。此外,还可以打造一种全新的图书发行模式——新书首发,即新出的书首先无线发行,出版机构再根据用户订阅的市场反应,及时调整实体书的发行策略,也就解

决了目前传统出版业面临的高库存问题。手机本身拥有一套比较成熟的付费手段,使手机阅读不仅方便收费,还能有效的控制盗版问题。

手机阅读还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要求大力发展包括手机在内的数字出版。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专门批示要求制定手机出版标准,推动手机出版发展,强调要创新文化传播手段、传播能力和传播业态。手机阅读自身也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从2005到2008年,手机客户端阅读主要竞争厂家从不到5家快速增长到几十家,注册用户合计超过2500万。2009年手机阅读的用户数量加速上升。经过三年时间,手机阅读市场的产业链已经逐渐成形,形成了内容提供商——手机阅读厂商——用户的清晰链条。手机阅读更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市场调研发现,愿意手机客户端阅读用户占比32.3%,愿意付费阅读占21.7%。从日本来看,小说类出版物销售数量排名前三均为手机小说,最畅销的手机小说《恋空》在手机上的销售已超过300万本。天时,地利,人和,手机和阅读的结合,一定会满足人们随时、随地、随身的阅读需求,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全新的阅读习惯和模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又一亮点。

二、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打造最大的正版图书平台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认为做手机阅读的时机已经到来,手机阅读产业已经到了起飞阶段,于是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选择在人杰地灵的文化大省浙江打造手机阅读基地。2008年底,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批复浙江移动成为手机阅读全网产品创新基地。2009年4月手机阅读平台测试上线,5月阅读产品内部测试,6月wap和客户端产品省内小规模试用,8月起进行省内规模推广,11月起在广东、江苏、山东等9省规模推广,2010年1月实现业务在全国31个省的全面使用。目前平台上汇集了各类图书5万余册,用户已超600万。未来浙江移动通信TD产业园将会落户杭州萧山,手机阅读基地也会座落于园区内,TD产业园及其周边将成为未来浙江省通信信息产业的高地。

手机阅读基地由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负责具体运营工作,一点接入、支撑全网。由基地负责内容的引入和编辑审核。手机阅读基地为了确保内容的低风险采取了多种方法。一方面只跟优秀的内容供应商合作,从内容来源上把握。另一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不良信息审核和风险管制体制。首先,有一套不良信息的关键字库,先对作品进行不良信息比对过滤,分一级、二级、三级。这个关键字库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建立并保持与时俱进的更新。其次,还建立了“交叉通读编审”机制,确保入库图书的质量。再次,还要参考很多外部数据,比如这本书在书店卖得怎么样,社会反应如何,

在网站排行怎么样。最后,还要参考内部运营数据。根据用户对书的订购、收藏、点击、评论的数据,进行二次推荐,对已入库的书进行重新审查。另外还有一套不良信息的应急机制、危机公关机制,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妥善解决。

手机阅读基地的发展前景在于,逐步拓展四层次发展空间,改变阅读习惯和阅读消费习惯。前期主要以手机为载体,实现在碎片时间、无聊时间的浅度阅读。逐步培养人们使用创新的G3阅读器,结合无线下载,进行随时随地的深度阅读。在进一步加强读者和作者交流互动后,推动原创无线首发,并实现按需打印。最终能结合教育、政府等行业需求,定制专业G3阅读器,推动无纸化教育等变革,打造全国最大的正版图书汇聚平台、构建全新的图书发行模式。

三、手机阅读产品业务

手机阅读意在创新产品形态打造无缝阅读体验。在产品开发上,把握用户浅度阅读和深度阅读需求,主要打造两大主要业务形态:

第一类业务,以手机为载体,主要满足碎片时间浅度阅读。

这一业务的目标人群包括学生、年轻白领和不方便上网人群等。它以WAP和客户端作为基础形式,以彩信作为补充形式。手机作为载体,能够充分发挥中国移动的规模优势,推动用户和业务的规模发展,带来收益,从而推动产业链,

提高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优质内容的汇聚。而且WAP是手机阅读的基础形式,普及率高、门槛底,易推广、易操作,无需注册即可登录访问阅读,容易形成用户规模。在WAP界面上可以非常方便的升级到客户端,手机客户端的阅读体验效果更好,不仅可以在线阅读,而且可以将图书下载到手机上进行离线阅读,操作更加灵活。客户端还能兼容漫画和杂志,图片展现的效果更加丰富,更吸引读者进行阅读。

第二类业务,以专用阅读终端为载体,主要满足长时间深度阅读。

这一类业务主要针对一些用户深度阅读的需求,比如传统名著、专业书籍,就可以用手持阅读器。G3阅读器是手机阅读的亮点产品,外型时尚、简洁,形态绿色健康,使用Eink 电子墨水技术,提供类似纸质阅读效果,省眼力、省电,可以有效降低用户阅读疲劳海量内容,而且凭借手机阅读平台强大的内容库作为支持,提高用户粘性。手持阅读器依靠TD 网络,具备快速高效的网络下载能力,用户可以方便的阅读到更多的图书。

未来手机阅读基地还可以跟一些行业结合,比如教育行业。美国和韩国已经做了很多年,美国有一个大学用的是Kindle,韩国也有自己的电子阅读器作教材。好处是可以跟老师在课余时间沟通,联网后可以看老师的博客、教学笔记。相信随着产业的成熟、3G的到来,这样一个“手持阅读器”,

简称“G3阅读器”,会成为中国移动在3G产品上的一个亮点,从而为人们提供无缝阅读体验,全方位满足人们阅读需求,打造一个全新的阅读时代。

四、手机阅读的意义

手机阅读将助推全民阅读率提升。阅读是一项全民工程,温总理说,“我希望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2009年4月,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了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期刊、报纸、网络、手机等多种载体、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全民阅读活动的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全民阅读”。国家也高度重视手机阅读产业的发展,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指出:要进一步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创新传播手段与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产业。《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也指出,加快传统发行业向现代发行业的转换,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等新兴的传播载体。

中国移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08年底手机阅读基地落户浙江,由浙江移动统一建设和运营。“手机阅读是一项事业,正如移动改变了生活习惯,短信改变了沟通习惯,手机阅读正在改变人类阅读习惯”。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手机阅读基地致力于打造全新

的图书发行模式,以手机载体为基础,结合TD产业的发展,积极创新G3阅读器,掀起绿色、健康、无纸化阅读的浪潮。通过手机的方式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的落实,能降低城乡文化产品消费的差距,有效提升国民素质。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将携手各方合作伙伴,致力于承担传播文明的社会责任,降低城乡文化产品消费的差距,推进全民阅读工程,提升国民素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