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深圳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深圳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深圳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深圳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课题成果简介

杨朝仁

一、深圳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现状

1.加工贸易仍然是深圳市对外贸易的主力军

2008年,深圳市一般贸易出口为479.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6.7%;保税贸易出口200.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1.2%;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深圳加工贸易业务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首位,2008年,全市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为1097.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61.1%。

2.进料加工成为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

深圳市1987年开始发展进料加工,到1994年,这种贸易方式的结构发生了改变,1994年进料加工出口额首次超过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出口在加工贸易中所占比例达到54.35%。据2008年相关部门统计,全市加工贸易企业共计1.2万家,外商投资进料加工企业5000多家,内资进料加工企业600家,来料加工企业5000多家,进料加工企业数弱占优势。

3.部分企业开始由低附加价值的简单加工向较高附加值的研发、品牌、设计、物流、营销等环节延伸

深圳加工贸易企业在由生产制造向技术研发的扩展中,部分实力较强并具有长远战略的企业继续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经初步估计,有一成以上的加工贸易企业开始拥有自己的品牌。目前在加工贸易自有品牌中,有名牌商标35个,名牌产品47个。

4.服务外包成为加工贸易的新形式

深圳利用与香港、澳门和东南亚毗邻,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吸引了一大批从事金融服务、软件开发的香港企业。他们共同面向国际市场,开创了香港接单、深圳开发的模式,给予了“加工贸易”概念新的内涵。目前,一大批香港软件企业正加速向深圳转移业务。香港软件行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香港共有700多家软件公司,其中有200多家在深圳设立了分支机构。深圳也有不少软件企业和产品已进入香港市场,并通过香港进入了国际市场。

二、深圳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

1. 缺乏转型的动力

深圳市政府鼓励和支持加工贸易企业转型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但是地方政府尤其是街道一级政府对于加工贸易转型的要求就不是很强烈,原因在于,加工贸易企业能够给街道一级财政带来好处。深圳加工贸易企业确实面临着来自竞争的压力,主要表现为成本上升、国外对我们制造业的打压、订单减少、产品附加值低等,但这种压力并没有及时转化为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动力,这种现象与企业家本身的素质也有一定关系。

2. 缺乏政府的全面支持

近年来,政府层面出台了一些措施,但对于困难重重的中小加工贸易企业效果有限。比如,目前70%以上的加工贸易企业都有深加工结转业务,一般产品需经过2-3个结转环节后出口,经过多个环节的结转累加,加大了成品的出口压力。又如产业转移就是一个涉及面十分广泛的问题,一方面涉及到所迁入地区产业环境是否适合企业的发展,企业能否中融入到当地的产业链中去,另一方面,企业迁出后,原来在本地的产业关联如何继续,销售和研发系统如何延续。这些问题仅仅靠企业本身确实难以完全解决。需要政府从一个系统工程的角度加以解决。

3. 缺乏系统的路径支撑

企业过去之所以采取加工贸易,就是因为企业本身对于外资企业的依赖。他们一旦要进入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则很困难,他们感到无从下手。因为对于加工贸易企业来说,他们是按照外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并按照外商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由外商所有和支配,他们并没有所有权,也没有真正的属于自己的营销体系,在整个生产和销售网络中处于从属的地位。

4. 缺乏产业转移的后续保障

产业转移不是一厢情愿的,多种原因导致产业转移至今存在四大不足:一是多数是企业自发走出去,步子不大,门路不广;二是产业园区建设不完善,规模偏小,配套成本大;三是双方政府参与不足,外迁企业孤立无援;四是只停留在企业外迁和设分公司的“走出去”初级阶段,而产业园的行政管辖、土地使用、收益税收分成等最重要的问题未能有所突破。

三、国内外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比较

1. 意大利:以重塑动力机制促进转型

意大利政府除制定系列法定促进企业转型外,重点是通过各种手段培育和构建促使企业转型的动力机制。一是成立中小企业产业区。把政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相关构想成功地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动力,从而充分调动了企业内部转型的积极性。二是成立各类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为企业转型提供包括:信贷担保、出口保险、组织展览会、提供市场和技术发展信息、客户申诉处理、咨询服务、培训服务、废弃品管理、品质监控等。比如ENFA,就是一个全国第二大的科研机构,其成立目的就是为中小企业研发提供支持。他们还成立了中小企业联合贷款担保组织,通过这些联合组织把所获得的担保基金存入银行,再与该银行签订协议,为会员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三是培训有远见的企业家和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建立企业长期转型的内动力。

2. 日韩:生产外移与国内就地优化升级并举

日韩加工贸易转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在将部分加工型企业转往成本低的地区过程中,迁移出去的企业往往不具有产业的核心技术。以服装业为例,他们对于国内服装侧重于提升服装设计师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来发展时尚产业,进而提高服装附加值,获得服装加工贸易的转型。从1977年到1985年,日本先后扶持了森英惠、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安部兼章、菱沼良树等世界知名服装设计师,并成功地组建了时装设计师协会,使东京与巴黎、米兰、伦敦、纽约共同成为世界五大时装之都。同时还加强了服装品牌创立,基本上形成了“日本品牌、国内设计、海外生产”的新型加工贸易格局中。韩国的做法与日本虽然有所差异,但基本思路大致相同,只不过他们更重视加工贸易企业如何提升技术,通过从OEM

到ODM的转变,运用高科技如自动化与计算机化,使纺织工业能生产特定技术或新样式制品,生产更有前景的产品,形成了“设计、管理、市场乃至品牌在国内,生产在海外的新的加工贸易形态。

3. 新加坡:优化产业形成总部经济集聚

新加坡利用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和恰好世界产业转移,外国大跨国公司总部往亚洲转移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成功地优化了产业结构,实现了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新加坡政府为了促使本地产业转型,采取了很多办法吸引总部企业入驻。一方面,新加坡政府制定措施,鼓励企业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把生产制造环节向外埠转移而将总部机构置留国内,提高总部在新加坡的集约度;另一方面,他们大力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进军国际市场以提升新加坡及本国企业形象,加强与全球跨国公司之间更广泛地合作,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总部入驻。为了让本国企业“走出去”,新加坡于1993年1月成立了促进海外投资委员会,并依托经济发展局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包括税收、资金等鼓励本地商家到海外发展的政策。

4. 台湾:以“代工”起步,从OEM到OBM转型模式

为了顺利实现转型计划,1991年,台湾提出了一个提升台湾产品设计能力的计划;随后在1992年提出提升台湾产品形象的计划。这两个计划都分为三期,每期五年。通过这两个计划的实施,一方面他们大大提升了台湾的技术实力。台

湾从制定政策、投入资金、挖人才、请专家到买技术,再到相继在日本东京、意大利米兰、美国旧金山设立海外设计中心。由海外设计中心负责研发,而研发的费用,由企业和台湾当局共同承担。同时,为了促进技术进步,台湾当局还出台了一项新的人才政策,用100万元的新台币投资在设计师身上,每年输送10名高级设计人才到欧美地区受训,提高本地的设计能力。他们还与硅谷开展跨地区的协作。另一方面,台湾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品牌,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台北世贸中心也加入到品牌提升中来。从1992年开始的提升台湾产品形象计划里面,“台湾精品”的评选,就是计划主要的工作之一。

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与促进措施

(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1.高污染高消耗——逐步停产或技术改造——低污染低消耗

加工贸易产业从高污染高消耗转变为低污染低消耗,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主要方向。之所以大量高污染高消耗产业转移到中国来,是因为这种产业不受西方发达国家欢迎。因此,大量高污染高消耗产业进入我国是世界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代表高污染高消耗属于中国的“专利”。由于我国工业化时间不长,循环经济技术与环保技术比较落后,因而这种产业转型升级类型任务很艰巨、实施时间比较长、短时期内效果不会很明显。只有发展循环经济,高污染高消耗类型加工贸易企业才能实现转型升级。

第一,积极推进加工贸易企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对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节能、降耗、减污、增效能力的加工贸易企业实施补贴、奖励与资助。

第二,实行工业园区模式。“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加工贸易经济,无法有效实行循环经济。只有将加工贸易企业集中在一个工业园区,才能建立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系统。

第三,严格执行环保标准,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既要防止片面追求GDP 而对高消耗、高污染企业熟视无睹,又要防止超越发展阶段“一刀切”。对使用落后技术、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实行到期不予延期处理,做到污染行业到期一个终止一个。

2.来料加工——进料加工——料件国产化。

加工贸易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采取进口料件来加工出口,是无奈的选择。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系统逐渐完备,料件质量日益提高,加工贸易如果继续采取国外料件,就没有对国内工业化、产业链做出什么贡献。加工贸易零部件和原材料过度依赖进口,容易受制他人,导致加工贸易的增值率极低,逐渐失去发展后劲。在现阶段,大力推进料件国产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对跨国公司来说,他们仍然希望通过料件的本地采购来降低成本,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此,促进加工贸易企业从料件进口转型为料件国产化,是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方向。

从来料加工到料件国产化有许多障碍,其中重要一条是企业缺乏采购的自主性。因此我们认为,来料加工要转变为料件国产化,应当经历一个中间过程,就是“获取料件采购的自主权”。进料加工就属于这样的一个过渡路径。进料加工企业拥有料件采购的自主权,又拥有定单委托的国际市场渠道,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能够转变为料件国产化的企业。为了更好促进进料加工企业加快料件国产化进程,应当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第一,加快加工贸易企业体制改革,促使加工贸易企业转变为“三资企业”,成为自主经营、具有独立法人的经济实体。

第二,对实行料件国产化的加工贸易企业给予优惠的税收激励,例如提高出口退税率。

第三,大力发展本土料件产业链,形成有竞争优势的料件产业集群,提高料件产品质量。

3.仿样设计——合作设计——自主研发

应当说,今天深圳自主创新能够领先于全国,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圳企业广泛接触了加工贸易的仿样设计。但是,仿样设计强化了我们的自主创新的惰性。加工贸易企业对那种不管研发、不管销售、不管品牌的生产方式形成了路径依赖性,削弱了自主创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主创新是一件难度大、风险高的企业活动,加工贸易企业搞自主创新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加工贸易企业不可能实现仿样设计到自主研发的一步登天,仍然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循序渐进过程应当通过一个中间路径:合作设计。合作设计的内涵是:学习借鉴外方研发的经验与模式,逐渐增加自主设计元素,从易到难地开展产品联合设计,最终目标是建立自主设计团队。我们要实现这一转变,可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进一步调整优化加工贸易的政策措施。完善技术引进与人才引进政策,从过去设备引进为主向技术引进为主转变。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增加研发与设计投资,建立设计机构。

第二,加工贸易企业要不断增强合作与竞争意识,从过去仿样设计向合作设计转变,从资金合作为主向技术合作为主转变,积极争取外方企业转让核心技术。

第三,引导扶持加工贸易的自主创新。建立加工贸易企业产品设计的公共技术平台。通过政府补贴方式,鼓励公共技术平台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优惠服务。政府或行业协会应当把退休的企业科技人员、设计人员与管理人员组织起来,组建咨询服务志愿者团队,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无偿服务。

4.贴牌——利用委托方渠道资源——自主品牌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加工贸易几乎全部采取贴牌加工方式。这种方式符合我国当时基本国情,能快速地把国际市场与我国比较优势结合起来。但是,没有自主品牌支撑,在国际竞争中永远只能处于底层,甚至是依附地位。当前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的大好时机。美国金融危机降低了西方人消费能力,促使他们改变过去的消费方式,降低对高档品牌的消费兴趣,会更加关注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只要我们中国产品被国际市场关注度提高了,形象提高了,我们就

能有基础推出自主品牌。另一机会是我国促进加工贸易产品转内销,在国内消费市场日益扩大的形势下,加工贸易得到了创建品牌的历史性机遇。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贴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为国外制造商代工贴牌,二是为国外著名零售商代工贴牌。我们认为,不论是哪一类型,加工贸易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必须充分利用委托方营销渠道。国际渠道,品牌推广经验与人才,这些都是加工贸易企业特别缺乏的,但却是委托方的竞争优势。然而,委托方是不会无偿地帮助建立一个品牌竞争对手来抢占自己的市场份额。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做到两点:

第一,品牌定位要准确。加工贸易企业最初推出品牌,最好走中低端路线。这样既符合加工贸易企业的能力客观现实,又能够避开与委托方直接竞争,为争取合作创造条件。

第二,以利益为诱导。要得到委托方的帮助,就必须提供相应的利益诱导。一种方式是合资,让委托方入股,让委托方分享创建自主品牌的经济成果。一种方式是品牌价值分成,通过合作协议根据自主品牌销售利润按比例分成,能够激励委托方充分发挥营销渠道的竞争优势,帮助创建自主品牌。

(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促进措施

1.培育企业家精神

培育企业家精神是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前提条件。有了企业家精神,即使政府没有给予较多的优惠政策,加工贸易企业也会自觉转型升级。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加工贸易企业非常明白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但却没有积极性去推动,因为他们已经对加工贸易模式产生了路径依赖性,习惯了那种不需要研发、不需要品牌和营销、只管接单加工的简单舒适的生产方式,即使定单大幅度减少也没有动力去搞研究创新和自主品牌。可以认为,缺乏企业家精神是制约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我们还发现,缺乏企业家精神的企业一般有

这样的特点:一是家族管理为主,封闭性比较强;二是仍然处在创始人控制下;三是创办时间比较长,对传统来料加工模式形成了依赖;四是创始人都把转型升级任务寄希望于下一代。为此,我们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培育企业家精神:

第一,加快企业经营班子更新换代。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创始人比较早地实施了接班人培养工程,他们的后代大都有国外留学经历和在企业实战锻炼经历,基本具备了接班的条件。政府的工作主要是以经营班子年轻化为目标,通过行业协会推动新老交替进程。

第二,加大企业经营人员培训力度。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开放的组织学习行为。我们应当采取措施,让加工贸易企业经营人员走出“重复性接单加工”车间,到广阔的市场环境中接受创新精神和创新技能培训,开阔他们的战略视野,提高他们的创新胆略。

第三,加快公司治理结构转变为开放型。多元化公司治理结构比单一化公司治理结构更能产生企业家精神。首先要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股权结构开放,引进新的外部股权。其次,促进加工贸易企业在转变为一般贸易型的“三资”企业或股份公司的前提下,大胆吸收职业经理,形成开放性的公司治理结构。

2.政策调整要适度,不应走回头路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为了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2007年6月,一次性取消了533种“两高一资”商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加工贸易保证金从“空转”变成“实转”,增加了加工贸易限制类产品目录等。但是,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严重地冲击了我国出口经济。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开始改变当初限制性政策,2008年底三次提高出口退税率,调整加工贸易限制类政策,A类和B类企业暂停银行保证金台帐“实转”,实行“空转”管理,等等,广东省还出台了《广东省支持港澳台资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加快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措施》,由此可见我国加工贸易政策基本上又回到了原点。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需要一个适度环境。这一环境应当是:一方面需要形成一种压力以迫使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这种压力远比政府苦口婆心的动员更加有效。一方面需要保持一种基本生存环境,不让加工贸易企业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生存危机。当发生金融危机的条件下,我们可以采取比较温和的扶持政策,但不能走回头路,应当实施新型的转型升级策略。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顺应金融危机压力引导加工贸易经济转型升级,同时采取适当措施减轻危机对加工贸易经济产生的严重冲击。

第一,开展政策调整解释工作。地方政府应当准确理解当前中央扶持加工贸易经济发展的意图,让企业明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不意味着改变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战略导向,不意味着加工贸易经济走回头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必须坚持下去。

第二,进一步完善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我们不应简单地恢复出口退税政策,而是以完善这一政策为途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应当提高出口退税政策的门槛,让这一政策向那些零部件国产化、具有自主创新因素、部分推出自主品牌、引进先进技术、实行循环经济的加工贸易企业倾斜。

3.加大促进转型升级的资金扶持力度

研究开发投入大,研发时间长,而且风险大;创建自主品牌需要寻找新的营销渠道和巨大的广告投入,这些投入往往是加工贸易企业难以承担的。因此,单靠加工贸易企业自己的力量难以推动转型升级,政府应当发挥扶持作用。

第一,建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扶持基金。设立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重点对加工贸易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及购买核心技术和名牌商标给予支持,对加工贸易企业自主研发和以自主品牌出口给予奖励和支持。

第二,相关科技创新政策应当照顾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自1990年以来,深圳制定了许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这些行之有效的促进政策主要面向一般贸易型的高科技企业,还未涉及到加工贸易企业。我们应当参照相关科技创新

政策,根据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特点,制定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政策。

第三,解决长期困扰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由于加工贸易企业许多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因此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阻碍加工贸易经济转型升级。

4.正确引导出口转内销导向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冲击最大的领域是出口企业,特别是加工贸易企业。2008年11月开始,我国进出口增速自2002年3月以来首次同时出现了下降。2009年第1季度,进出口总额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9%,其中出口下降19.7%,进口下降30.9%。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许多学者提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主要是鼓励出口转内销。我们认为,这样的导向需要做慎重的思考。

第一,加工贸易转内销应当与国内市场扩大相适应。我国经济增长之所以依赖出口,是由于国内消费不足。在国内市场,一方面大量的国外商品以其技术、品牌的优势逐渐提高市场占有率,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垄断地位,一方面民营企业大量涌现,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利润越来越薄。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大量加工贸易企业转为内销,势必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可能导致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因此,加工贸易转内销作为一种市场增量,应当与国内消费市场扩大相适应。

第二,加工贸易企业仍然需要以出口为主。我们不能否认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意义,而且外向型经济目前没有过时的理由。中国人口多,工资低,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比较优势战略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主要发展战略。中国要发展要振兴,要在国际上有地位有影响,就需要“中国制造”。目前,加工贸易企业出口是我国出口的主力,在国际上拥有广泛的渠道和客户关系,这些社会资本恰恰是我国民营企业所缺乏的。由此可见,加工贸易企业的国际渠道是我国企业将来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不能弃之不要。

第三,加工贸易出口方向应当做调整。目前,我国出口目标国家主要是美国和欧洲,各占30%。这么高的出口依赖度,我国经济容易受到美国和欧洲的牵制。危机过后,美国将反思自己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以往过度消费模式,转为提高国民储蓄。因此,我国未来出口市场不能过度依赖美国。从可能性看,我国出口向新兴国家进军是可行的。近年来,我国出口亚洲、非洲、拉美、俄罗斯的趋势明显。例如,2008年1-9月中国与俄罗斯贸易增长23%,中国与印度贸易增长54.9%,中国与巴西贸易增长了84%。

第四,加工贸易转内销可先从料件开始。加工贸易企业的料件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而且质量也好,可以满足国内企业的料件需求。近些年来,加工贸易转内销增长乏力,其中成品转内销继续萎缩。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转内销196.1亿美元,增长11.2%,增速回落8.1个百分点。从内销形式看,料件以及边角料内销占全年加工贸易转内销总额的95.1%,已加工的成品转内销仅为4.1亿美元,下降4.2%,仅占全年加工贸易转内销总额的2.1%。这些数据表明,加工贸易料件转内销是有竞争优势的,也是符合双方合作愿望的。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立项名称:深圳加工贸易转型研究

最终成果名称:深圳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课题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姓名:杨朝仁

工作单位:中共深圳市委党校

课题组成员姓名:熊震、林祥、申勇、周笑冰

课题立项时间:2008年12月

课题结项时间:2009年12月

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扶持发展总部经济实施细则

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扶持发展总部经济实施细则 (试行) 2012-06-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鼓励和加快罗湖区总部经济发展,根据《深圳市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总部企业,是指在罗湖区注册并依法纳税,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控股企业或分支机构行使管理或服务职能的机构。 第三条总部企业包括综合型总部企业、职能型总部企业两类。 综合型总部企业是指具有决策管理、行政管理、资产管理、财税汇总结算管理、研发管理、采购管理等总部管理职能的企业; 职能型总部企业是指具有单一或部分总部职能的管理中心、结算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投资中心、采购中心等企业。 第四条区经济促进局是本细则所称扶持的主管部门,区其他部门按《办法》有关规定履行职责。 第二章总部企业的认定 第五条申请总部企业认定的企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全资或绝对控股的下属独立企业或管理的分支机构不少于3家; (二)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 (三)上一年度在罗湖区纳税1000万元以上。 金融企业总部认定条件参照《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扶持金融业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可参照总部企业执行: (一)注册资本或净资产2000万元以上,且上一年度营业收入1亿元以 上、上一年度对罗湖区财政贡献300万元以上的,属于《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规定的现代物流、专门专业、网络信息、服务外包、创意设计、品牌会展、高端旅游等领域的高端服务业企业。上一年度在罗湖区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国际著名的专门专业营业性分支机构可参照执行; (二)注册资本或净资产2000万元以上,且上一年度营业收入15亿元以上、对罗湖区财政贡献300万元以上的商贸流通企业; (三)注册资本或净资产2000万元以上,且上一年度对罗湖区财政贡献300万元以上,经国家商务部批准成立的外商投资性公司; (四)上一年度在罗湖区纳税1000万元以上或对罗湖区财政贡献300万元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在罗湖区设立的独立法人机构。 第七条本细则第五条、第六条所涉及税收事项,对新迁入企业可参照其上一年度在原所在地相关数据执行。 第三章扶持措施 第八条对总部企业的扶持措施包括落户奖励、办公用房支持、财政贡献奖励、管理团队奖励等。

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盖章) 重点任务: 所属地区: 推荐单位: 填报时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部分:承担单位和项目基本情况表 承担单位基本情况表

项目基本情况表

第二部分: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包括项目背景、目的、意义和主要目标。此部分应明确体现项目所符合的年度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二、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法人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承担单位股份构成及主要股东概况,单位组织架构,项目主要人员基本情况;项目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规划,工艺装备水平,销售情况及在行业中地位,取得成果与社会效益,技术研发机构,近三年研发投入等。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重点是细分产品市场及重点装备、重点工程的需求情况(区分国内和国外),产品技术水平、技术来源和发展前景,国内外竞争对手情况。在产品生产纲领表中列出具体产品的型号、技术指标和生产规模。 四、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规模、地点,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及其合理性,重点设备用途、产品工艺及解决关键问题说明,需描述采用的工艺技术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并需附设备明细表(含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及价格),对于重大关键设备需进行设备单项论证。 项目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以及与产业上下游相关单位合作方案。 五、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开工时间,项目建设(土建、设备购置等)进展情况,当前形象进度,是否存在影响项目按计划实施的情况和问题,预计完成时间等。以前承担国家投资项目完成或进展情况,以及与本项目的关系说明。 根据项目总体进度,列出年度实施进度及年度实施目标。 六、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投资使用方案和资金筹措方案;按国家相关标准列出投资估算表(按工程费用、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利息、铺底流动资金等细项列出),内容要全面,取费要合理。 七、财务经济效益测算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包括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实际生产纲领和投入产出进行科学计算。

_广东省加工贸易经济转型升级分析

城市探索 1、加工贸易是广东外向型经济的特色和优势 加工贸易是广东外向型经济的特色和优势,是广东外贸出口的主要力量,“十五”期间,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一万亿美元,走过了一段加工贸易快速增长的阶段。据广州海关统计,“十五”期间,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达二成三,到二00五年,加工贸易占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的六成八,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四成二。 总结“十五”,可看广东加工贸易的五大亮点: 1.1 大型出口企业拉动了广东省加工贸易出口快速增长。当前,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推动广东加工贸易出口的重要力量,二00五年,广东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一千三百多亿美元,占广东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七成八。 1.2 加入WTO以后,广东通过提高吸收外资的技术含量,促进了加工贸易配套产业发展,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使加工贸易产业链不断延伸,加工链条越来越长,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越来越高。 广东省加工贸易增值率从二00五年的百分之四十二上升至二00五年的百分之四十九。据该省外经贸厅资料显示,二00四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带动国内配套产业的产值在二千亿元人民币以上。 1.3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近年来,广东加工贸易出口从以传统产品为主发展为以电子、通讯、信息产品等机电、高新技术产品为主。二00五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为一千三百亿美元和七百六十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已分别达到七成六和四成三。 1.4 近年来,广东积极发挥东西两翼和山区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市场资源优势,实施产业迁移。二00五年,粤东的汕尾和梅州地区加工贸易出口增长近六成,粤西的湛江增长一成多,广东山区清远和河源地区增长七成和近五成。 1.5 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如惠州的TCL、德赛,深圳的华为、中兴、康佳,顺德的美的、格兰仕、科龙电器,珠海的格力等。 这些企业大多是从加工贸易做起,实现了从OEM(贴牌加工)到ODM(委托设计生产)到OBM(自有品牌营销)的转变,如今已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识产权。在商务部二00五至二00六年度“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中,广东省被列入的企业有二十九家,在全国占一成五。这批企业已经开始“走出去”到国外投资设厂和设立研发机构,初具跨国企业雏形。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寻找差距,广东加工贸易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关注:一是加工贸易的主体外商投资企业集中度较高;二是广东加工贸易增值率低;三是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较低,加工贸易增值率有待提高;四是广东各区域间加工贸易发展不平衡状况仍有待改善。 2、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不断发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生产国际化日益扩大,加工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 从广义上讲,加工贸易是外国的企业(通常是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以投资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者利用东道国已有的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装配产品,然后运出东道国境外销售。这种跨越国界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成为加工贸易的显著特征。加工贸易同国际投资及国际贸易紧密相连,体现了商品和资本交换的国际化。 从狭义上讲,加工贸易是部分国家对来料或进料加工采用海关保税监管的贸易。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较多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为了扩大对外贸易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采取了对来料或进料方式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由海关实行保税监管的办法。狭义的加工贸易是一种比较新的现象,其特点是出口产品中所含有的进口成分比较高,出口国主要投入劳动力对进口零件进行组装。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外贸事业长足发展,成绩显著,外贸增长迅速,外贸增长率领先于国民经济增长率,按出口贸易额计算,已排到世界第3位,这和加工贸易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日益壮大的加工贸易已经在我过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1 目前加工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我国的加工贸易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是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硕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外贸易进出口额,1986年为738.4亿美元,1995年达到2808.5亿美元,2003年更是达到6207.9亿美元,已占国民经济总量的49.62%。实践证明对外贸易在我国GDP中的地位日益增强。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对外开放的政策后,加工贸易在我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199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首次过半。2002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3021.7亿美元,比同期增长25.2%,高出全国贸易总体增长速度3.4%,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8.7%。其中加工贸易出口1799.4亿美元,增长22%,进口1222.3亿美元,增长30.1%。累计实现贸易顺差577.1亿美元。(见表) 表:加工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额比较 年份 对外贸易进出总额(亿美元) 加工贸易进口额(亿美元) 比重(%) 1987 826.5 191.85 23.2  1990 1154.4 441.91 38.2  1993 1957.1 806.17 41.2  1996 2899 165 50.6  1999 3606.5 1844.6 51.1  2002 6207.9 3021.6 48.7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2003年)》 2.2 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近年来,加工贸易在开拓国际市场、利用海外需求带动国内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997年我国加工贸易拉动GDP增长约0.84个百分点,2000年1月至6月,加工贸易净出口194亿美元,占同期GDP增加值的4.1%。今后,加工贸易的稳定发展仍将会对即期的经济增长继续发挥与目前水平相近的拉动作用。 2)推动了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 加工贸易带动了国民经济的配套发展。由于加工技术和国内原材料的限制,加工贸易最初涉及的国内加工装配业务,技术比较简单。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追加投资开办产品配套厂或车间,实现产品配件和工艺的配套成龙。提高了产品本地化的程度和自产比例。以家电、办公设备加工贸易为例,其所用零部件有70%至80%属于境内加工贸易配套产品。另外,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出口中,附加值高的产品比例大幅度提高,使其对国内配套需求的带动作用也明显增强。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出口一直大于进口,且出口与进口的差值逐年大幅度增加。 3)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 由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国际产业升级与转移步伐加快,发达国家正在将大量成熟的中间性技术乃至某些高新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通过完善加工贸易政策,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大机遇,大大加快了我国总体产业升级以及工业现代化的进程。随着我国制造业、加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已从纺织、轻工制成品为主转变为以机电出口为主。 2.3 加工贸易是利用外资的重要内容 当前,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贸易和投资是连成一 广东省加工贸易经济转型升级分析 马卫国唐振龙 广东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务与管理系广东中山 528437 【摘 要】加工贸易经济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壮大,自1996年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一直占据半壁江山。目前加工贸易涉及到我国绝大部分产业,在拉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国内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利用内外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加工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造成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冲击了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加剧了国际间贸易摩擦和加工贸易带来的走私问题等都给国民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广东省加工贸易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政府角度探讨了推进广东加工贸易尽快转型升级的方向。 【关键词】加工贸易 地位作用 转型升级

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录 论文摘要 1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现状、特点 1.1加工贸易的概念 1.2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历程及现状 1.3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特点 2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我国加工贸易中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比重大 2.2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基本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 2.3我国加工贸易政策与监管模式尚不能完成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要求 2.4容易引起国际间的贸易摩擦 2.5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品牌缺失 2.6我国加工贸易渠道走私严重,扰乱正常的对外经济贸易秩序 2.7我国加工贸易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3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 3.1我国加工贸易的新机遇 3.2我国加工贸易的新挑战 4我国加工贸易的对策 4.1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型加工贸易产业发展 4.2改善加工贸易产品结构 4.3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加工贸易的政策体系和监督模式

4.4转移原产国别,减少对外贸易摩擦 4.5积极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创新 4.6严厉打击加工贸易走私违法活动,维护健康的对外贸易秩序 4.7实现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 5结论 参考文献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技术依赖、贸易的贫困化增长、走私、引发贸易摩擦等鉴于此,我国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在新的政策背景下,我国将如何利用政策手段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国内外的关注焦点。本文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特点、现状着手,首先分析了中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工贸易发展的特点、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研究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给加工贸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之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加工贸易、存在问题、转型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processing and trade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Howev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trade, China's economy to a Some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technological dependence, poverty increased trade, smuggling, lead to trade friction, in view of this, our government has formulated a series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processing trade policy. Under the new policy context, how China will use policy instruments to promot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ocessing trad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to start with the first analysis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problem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cessing trade, processing trade in China's positive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change research to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processing trad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made after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Keywords: processing trade, problems, transformation

出口加工区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引言 目前,我国关于出口加工区的功能设置和政策设计是基于东部地区优越的区位和雄厚的加工贸易基础而制定的。这种功能设置和政策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部出口加工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相对而言,江西省地处中部,不具备东部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及某某市出口加工区的发展状况,提出促进某某市出口加工区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章某某市出口加工区的现状及问题 1.1某某市出口加工区的发展现状 2005年6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江西某某市出口加工区正式设立,这是江西省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某某市出口加工区位于某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工业园东北部,距某某市市中心区9公里、某某市外贸码头15公里、昌北国际机场100公里、某某市机场14公里。北京九龙铁路和武汉某某市铁路在此交汇,南昌某某市高速、105国道从出口加工区旁经过。规划面积为2.81平方公里,四至范围是:东至白马岭,西至昌九高速公路,南至双瑞路,北至彭塘湾。 某某市出口加工区总规划面积2.81平方公里,一期建设面积为0.987平方公里。加工区从设立起高速推进筹建工作,创造了中国第四批出口加工区建设的最快速度,2006年6月20日,在全国新批准的同批次18个加工区中第一个通过了国家九部委的联合验收。目前共引进工业项目40个,合同资金42亿元1。其中亿元项目14个,已竣工投产项目22个,在建项目8个。表1-1显示了某某市加工贸易的出口额,从2005年到2007年,某某市加工贸易额成倍快速增长,占江西省比重略有增长。随着某某市出口加工区内项目的投产,在未来二至三年,某某市的加工贸易额必将大大增长,成为江西加工贸易新的增长点。 1数据来源:九江出口加工区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b310636998.html,/news_view.asp?newsid=1043

深圳市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管理办法(试行)

深圳市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推进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质量型发展新优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本试行办法适用于深圳市行政辖区内供应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的行为。 第三条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坚持节约集约用地;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四)坚持产业用地供应与产业导向相适应。 第四条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应当采用招标、拍卖、挂牌(以下简称招拍挂)等公开竞价方式,通过深圳市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需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供需平台)以出让或者租赁方式供应。 重点产业项目用地可以采取“带产业项目”挂牌出让(租赁)方式供应。 第五条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应当符合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实施计划,符合我市经济发展方向、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等要求。 第六条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由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委托区人民政府(含新区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区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章用地供应 第七条区政府应当根据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实施计划确定拟供应的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在供需平台公布。 拟供应土地的安置补偿应当落实到位,并具备动工开发所需的道路、供水、供电及场地平整等基本条件。 第八条企业可以通过供需平台常态化申报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需求。 企业申报的用地需求信息应当通过供需平台在市产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区政府之间共享。

第九条重点产业项目由区政府组织遴选,拟定遴选方案。 遴选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名称及意向用地单位; (二)项目必要性、可行性、建设内容和初步建设规模等论证材料; (三)产业准入条件,包含产业类型、生产技术、产业标准、产品品质要求,以及投产时间、投资强度、产出效率、节能环保等; (四)用地规模、用地功能、建设规模及土地供应方式、期限、权利限制等; (五)其他相关事项。 重点产业项目也可由市政府确定后,交由区政府组织开展土地供应工作。 第十条遴选方案应当在深圳特区报等媒体及深圳政府在线等网站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区政府应当将确定的遴选方案和产业发展监管协议一并报市发展改革、规划国土及相关产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区政府组织区产业行政主管部门、市规划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辖区派出机构(以下简称规划国土派出机构)拟订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方案或建设用地租赁方案(以下统称土地供应方案)。 土地供应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产业准入条件; (二)用地预审意见; (三)规划设计条件、使用期限、开竣工期限、权利限制等土地利用要求; (四)土地供应方式; (五)出让或者租赁底价、履约保证金数额、付款方式; (六)中标人或者竞得人确定办法; (七)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 第十二条产业准入条件由区产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置。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1、什么是企业转型升级 为了适应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折,原有的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化,这就是企业转型升级。 中小型民营企业升级转型的方向取决于企业所在行业,内容的话比如是技术升级、管理与服务升级、产业升级等等。 2、两化融合是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那么,制造企业如何通过两化融合来实现转型升级呢? 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十七大也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到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我想知道:两化融合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制造企业如何实现两化融合?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途径有哪些? 两化融合的内涵有四个方面。 技术融合: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工业生产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产品融合:信息技术或产品融合到工业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例如,普通机床增加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之后就变成了信息家电,产品价格比原来有大幅提高。 业务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到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促进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业产品设计效率;电子商务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途径,产品信息可以在网上发布并达成交易。 资源融合: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的融合,能极大节约材料、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产业升级: 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改善表现为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产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信息化。 制造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路径很多,比如:盈利模式的转型、产业的转型及运营模式的转型。不同的企业应针对自身的特点——产品创新能力、财务能力及企业所处发展阶段,选择符合自己的转型模式。近期IBM和e-works就制造业如何转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参与企业众多,详细内容请百度:制造业成功转型经验研讨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文献综述

摘要 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地位突出、影响广泛,但就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由国际化背景到中国的自身条件和需求、从己经取得的成就到存在的制约因素等方面来看,对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成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然途径。本文献综述从整体上对各种不同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并简要评价,提出我的看法,以便为政府宏观引导企业微观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途径 长期以来,加工贸易一直占据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也为外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加工贸易将面临近20年来最严峻的考验。从外部经济环境来看,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原油及原材料普遍上涨的影响,走低价路线的“中国制造”行业竞争力难以为继;从内部经济环境来看,人民币升值加快,劳动成本的上升以及“两税合一”新政的实施,加工贸易管理强化等一系列新情况都将透支企业利润,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加工贸易传统的成本比较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也成了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相关概念 (一)加工贸易 按照Feenstra与Hanson(2002)的定义,是指东道国采用免税方式从国外进口中间产品、进行加工并最终再出口的一种生产与贸易活动。[1]从广义角度来讲,加工贸易是指外国企业以投资的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者利用东道国已有的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和装配产品,然后运出东道国境外进行销售,它同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紧密相连。 (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我国的加工贸易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

出口加工区货物出区深加工结转管理办法

海关总署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加工区货物出区深加工结转管理办法》的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加工区货物出区深加工结转管理办法》经2005年3月9日署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署长牟新生 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加工区货物出区深加工结转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第126号)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出口加工区管理,方便区内企业生产经营,鼓励扩大外贸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出口加工区货物出区深加工结转是指区内加工企业(以下简称转出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将本企业加工生产的产品直接或者通过保税仓储企业转入其他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及区外加工贸易企业(以下简称转入企业)进一步加工后复出口的经营活动。 第三条转出企业未经实质性加工的保税料件不得进行出区深加工结转。 第四条出口加工区企业加工生产的产品转入其他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企业深加工的,不列入海关统计。 出口加工区企业加工生产的产品转至区外加工贸易企业深加工的,列入海关单项统计。 第五条转入企业、转出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开展出口加工区货物出区深加工结转: (一)不符合海关监管要求,被海关责令限期整改,在整改期内的; (二)涉嫌走私已被海关立案调查、侦查,尚未结案的; (三)有逾期未报核《加工贸易手册》的; (四)专营维修、设计开发的; (五)其他不符合深加工结转监管条件的。 第六条出口加工区企业开展深加工结转时,转出企业凭出口加工区管委会的批复,向转出企业所在地的出口加工区海关办理海关备案手续后,方可开展货物的实际结转。 对转入其他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转入企业凭其所在区管委会的批复;对转入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入企业凭商务(外经贸)主管部门的批复,按照前款规定办理结转手续。 第七条对结转至其他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加工贸易企业的货物,海关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 材料1 习近平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摘自新华网 材料2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上半年经济总量增长7.4%,实属不易。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是一个巨人,总量基数很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代表的增量不可小看。按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计算,全年经济增量就约达5万多亿元,约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按这个目标算每年7.5%左右的速度就够了。 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成就巨大,难能可贵。还能不能继续保持那样的高速度?应该说,是做不到、受不了、没必要。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下降,制约着速度高不上去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也难以承受过高的速度。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3 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要素价格上涨、储蓄率下降,出口和投资增速放缓,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城镇化提速、产业转移,城乡区域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摘自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谈谈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新常态”的含义? (2)根据材料1、2、3谈谈如何在“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 (1)“新常态”是一个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速度虽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它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由此带来的影响总体上是正面、积极的。只要科学看待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必将频现新亮点。 (2)第一,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为迫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主攻方向是调整经济结构,要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第二,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调控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舵盘。 第三,新常态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前者以后者为载体,工业化过程就是城镇化过程,互动才能实现良性发展: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城镇化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而这是以

2016-2020年中国开发区投资建设与转型升级研究报告

编纂

前 言 开发区是指地方政府为促进区域经济迅速发展而设置的专门机构,开发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定区域。开发区是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或市场优势建立的,由制造业和服务业组成的企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集群竞争优势明显、功能布局优化的专业化产业集聚区。世界上最早的开发区是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体系,以物质在企业间的紧密联系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特征。70年代后,开发区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对于促进区域工业化进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1979年7月,国务院相继批准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1984年,国家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兴办了中国第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国家批准了中国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根据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中国将开发区分为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台商投资区等。 开发区被视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吸引外资的主要区域以及发展区域经济的引擎。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开发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吸引外资最多、投资环境最优、技术水平最高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园区,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土地、政策等多方面的优势,开发区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 《2016-2020年中国开发区投资建设与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利用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长期对开发区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数据,从行业的高度全面而准确的构建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开发区的基本概况、开发区的发展环境、开发区的发展状况、开发区的产业集群、开发区招商引资模式与策略、开发区转型与升级、世界开发区发展经验与案例、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状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状况、保税区发展状况分析、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状况、出口加工区发展状况、其它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状况、主要国家级开发区发展分析、开发区建设与投资企业分析、开发区的投资策略等等。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是政策权威、数据详实、分析全面。报告通过大量的市场监测数据,深入并客观地剖析当前中国开发区的运行态势及存在问题,是开发区开发建设企业、投资企业、开发区入驻企业、开发区管委会及时、准确、全面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做出正确管理决策的必备参考。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从响应到引导:深圳产业转型的规划应对

从响应到引导——深圳产业转型的规划应对 李启军 摘要:深圳的产业转型升级已渐渐地走在国家的前列。30多年来深圳产业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并实现了三次重要的产业升级,为深圳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城市规划在深圳的产业升级发展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分析深圳城市产业和空间演变对当前阶段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文以深圳华强北地区为例,结合现状通过对其城市规划的梳理后发现,城市规划要正确地处理好政府、企业与市场的关系,才能发挥规划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深圳的城市规划应对产业转型升级正在进行由“土地空间的单一供给”到“资源综合统筹供给”转向“产业目标导向—空间优化配置—政策系统支撑”的空间响应体系建设,实现城市规划对产业发展由被动的响应到主动的开放式引导。城市规划要突出市场与人在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需要不断创新工作组织模式,促进多学科交叉、多专业并轨与多部门协作。 关键词:产业空间响应空间配置开放式引导 深圳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来一补”加工制造基地,一跃成为中国的创新中心,产生升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规划在深圳产业升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圳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和空间经历了多次变迁,分析深圳城市产业和空间的作用机制及城市规划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对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空间经济学研究表明,资源空间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圳的城市规划一直遵循这一原则,积极引导产业升级,实现空间综合资源对产业发展的积极响应与引导。 1.深圳产业升级过程中城市规划的应对 1.1产业升级的历程 改革开放30多年,深圳由小渔村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市。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在2014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深

国内部分工业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

快研发速度。因此,产业集聚区的战略转型,也将从强调引进大公司大企业向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使产业集聚区成为培育、造就产业集聚技术企业的摇篮,从根本上提升产业集聚区的自主研发能力,形成一批根植性强的自主创新产业。 四、由单纯的土地运营向综合的“产业开发”转变 我国产业集聚区多以园区开发为主,较少涉及高科技产业开发和培育,经济增长过分依赖道路、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成片开发。而这些只是为发展产业集聚技术产业提供了空间载体,并不能代替产业集聚技术产业开发和培育,且不可持续。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未来产业集聚区必将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房产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房产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 五、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城市转型 随着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演进,必然涉及到新的城市功能配套,城区建设方面的任务逐渐增加。因此,未来产业集聚区不能只定位为一个产业集聚地,还要定位为一个人气的集聚区、文化的扩散区、资本的融通区,应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国内部分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的经验做法宁波产业集聚区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二次创业”的核心 —2— 1、大力发展产业集聚技术产业。围绕“三区一城”建设和打造国内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新能源与节能、半导体与光电、新材料三大高技术制造业和研发设计、企业总部、软件与服务外包三大高技术服务业的“3+3”产业互相促进、并重发展的总体框架,同时密切关注全球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发展新经济。一是下大力气抓龙头企业培育。宁波产业集聚区根据企业的销售规模、发展速度、创新能力、团队素质等指标,选择一批有一定产业规模、产品市场前景好、掌握一定核心技

0424广东省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情况分析

广东省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情况分析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广东省初成规模的对外加工贸易可以追溯至我国近代,改革开放后,凭借着优越的区位优势与政策优势等有利条件,广东省的对外贸易情况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从规模、结构等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同时,在广东省发展对外加工贸易的同时,也注意对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吸收和进一步利用,从而借助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优势来提高本省的经济水平,改善本省的经济结构,广东省也成为在经济总量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省份之一。但是,广东省乃至我国的大部分出口导向型企业仍处于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初级阶段,其表现为主要产品为初级工业品,知识产权含量较少,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样,因为这样的原因,小规模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被进一步的削弱,以上特点导致了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相对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即很有可能在经济衰退时面临企业生存的挑战。 对外贸易对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利于其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及科学管理经验,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基础,改善本国的经济结构,促进本国的经济水平的提高这一发展路径已经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但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也因地区所处的区位、政策、以及经济基础而有着较大的不同,广东省乃至我国的大部分出口导向型企业仍处于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初级阶段,其表现为主要产品为初级工业品,知识产权含量较少,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样,因为这样的原因,小规模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被进一步的削弱,以上特点导致了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相对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即很有可能在经济衰退时面临企业生存的挑战。 因此,本文研究广东地区对外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广东地区实际情况,提出有利于促进广东对外加工贸易发展的对策。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的目的 广东省乃至我国的大部分出口导向型企业仍处于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初级阶段,其表现为主要产品为初级工业品,知识产权含量较少,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样,因为这样的原因,小规模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被进一步的削弱,以上特点导致了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相对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即很有可能在经济衰退时面临企业生存的挑战。本研究的目的是为广东省加工贸易的继续发展提出有效的措施。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报告论文

XX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概念及意义 (一)加工贸易发展概况 我国海关监管办法规定:加工贸易是指一国将其全部或部分的初始原材料和包装材料从境外保税进口,经过本国国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再将加工完成的半成品或制成品出口至国外的经营活动。 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其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加工贸易方式有以下两种: (1) 进料加工 进料加工也叫以进养出,是指运用外汇来购买国外提供的原材料、辅料,然后再利用本国自身拥有的设备、劳动力和技术水平,将进料加工成为成品后,将成品再出口到国外市场进行销售。 (2) 来料加工 来料加工是指东道国企业接受国外企业订单,由国外企业自己提供其

所要用的原材料、元件和包装材料等,然后再按照双方协商过的一系列要求(质量、规格、款式等)加工成成品,成品再交付给国外企业,东道国企业仅收取加工费用。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势头,30多年來,我国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16.7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13000多亿美元,大大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增长和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作为连接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有效形式,加工贸易有效地解决了我国资本和外汇双缺口的问题,带动了所在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地方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并且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纵观中国加工贸易30多年的发展历程,加工贸易不断升级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已经超越了简单的零配件生产和组装阶段而进入深加工阶段并不断向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延伸,加工贸易企业的品牌和技术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得到提升。 然而在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比如加工贸易价值链比较短,外贸依存度过高,贸易摩擦不断,加工区域分布过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因此我国的加工贸易依然面临的较大的升级转型压力与挑战。

关于加快北海市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建议(2018)

关于加快北海市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建议(2018) 目前,北海已建成投入使用的产业园区共有五个,分别是北海工业园区、北海高新区、北海出口加工区、铁山港(临海)工业园区、合浦工业园区,2016年,金市各产业园区累计完成产值2044.3亿元。但与杭州、合肥等产业园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园区配套服务不足,产城融合有特提速。各产业园区特别是铁山港(临海)工业园的生活性配套未达到产城融合的要求。 二、融资难融资贵制约科技创新能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待解决,对小微型创业企业问题尤为突出。 三、园区产业层次较低,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北海工业园区、北海出口加工区企业仍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为主,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处于较低水平,竞争力不强。合浦工业园区大部分企业的关联度不高,无法充分发挥园区对产业的集聚优势。 四、大型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产业链有待形成。铁山港(临海)工业区主要依靠诚德镍钢、中石化、林浆纸等几个大型企业,区内的很大部分资源也是围绕着这些企业来配置,但目前这些大企业还没有起到裂变效应,其他相关后延产品企业不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新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模式 加强对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北海园区转型升级的发展之路。设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园区建设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园区内的骨干企业。 二、大力推动产业园区全面升级 铁山港(临海)工业区至今尚未获批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应落实专人跟踪协调,争取早日获批;支持产业园区重新修订规划,升级发展成为产业组团集聚、产城融合度高和“生产+生活+生态”的示范性园区。 三、完善产业区管理体制 进一步深化协调机制,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侬照法律法规授权园区管委会,将部分管理事项和权限下放,落实行政许可事项“一站式”,减少审批层级和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四、完善企业融资服服务 发展产权交易,推广专利权质押等知识产权融资模式,为企业搭建知识产权、技术产权、股权托管等产权流转和质押平台,促进创新与资本的融合。积极引导非金融机构,其他社会资本组建风险投资机构,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新兴融资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