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情书》观后感

电影《情书》观后感

电影《情书》观后感
电影《情书》观后感

电影《情书》观后感

1995年,岩井俊二推出了他的剧场电影处女作《情书》,以清新感人的故事和明快唯美的影象首先在日本国内引起了空前的轰动,而影响很快就涉及到整个东南亚甚至欧美。现在,这部美丽动人的《情书》不但为众多亚洲影迷所喜欢,更是被众多影评人视为日本新电影运动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下面整理了电影《情书》观后感,欢迎阅读!

篇一:电影《情书》观后感难得看完一部电影想写一下观后感,不敢说感触很多,但感触很深是真的。

看过不少电影了,发现自己还是最喜欢看这品种型的电影,即在平淡之中牵引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它没有什么太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太过热烈的情感描绘,只是这般淡淡的,淡淡的描述就足够好了。

“情书”,看到这个片名时我便猜测是一个人写给心爱的人的书信吧,它或许感人至深,或许怎样,所以才取了这个片名。但是看完后才发现,全片中并未出现我所想的所谓的情书,这样乍一想觉得似乎有点“文不对习题”,其实那只是浅薄的自我以为,“情书”,“LOVELETTER”,其实是最合适不过了。它或许指的是博子与女藤井交流的书信,或许指男藤井偷偷画了女藤井头像的书签,管它呢,“情书”二字是那样唯美,简单,吻合。

电影有两处深深触动了我。第一幕是年少的女藤井看着男藤井在

图书室的窗前看书的情景:风把那白色的窗帘掀得好高,在那纯白色窗帘旁站着一个干净的男孩,女孩突然悄悄地看着他······那一刻我莫名的眼睛发酸,因为那种情景,那种感觉是那样熟悉。我想到了那时,还有他。那时的场景大概像电影中的场景,因为感觉总是很像,而他也像站在纯白窗帘旁的男生,干净好看,那时的我也像年少的女藤井一样只是懵懂的看着那一幕,并没有太多感想。如今想来,那时的他和我,该是在最美妙的时光中吧。

第二幕是影片的结尾了。当一群青春少女兴致勃勃地为女藤井揭露一个小发现的时候,女藤井就是在那么毫无心理准备下看见了在书签背面的画着的自己的头像,然后既惊讶又欢喜地不知所措起来,最后淡然一笑······那是一种怎样的心绪,我想我能完全体味。相对于我的第一个触动点,我想这一个触点会更为大众化一些。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其实我是连同我心中的那份“情书”一起去看去领会的。因为片中的场景,人物,都能牵扯出我对于自己的联络。我很庆幸我也拥有如电影里所勾勒的那种美妙情感,那种人类最初最纯的情感,我想,这不是所有人都会有的,又或许所有人都拥有过,只是我不知道,毕竟那样的情感岂是与别人分享得来的?就算想分享,也不知如何描述最贴切最能让人了解吧,所以我很少跟别人提及我拥有过那样一份情感,直到看完这部电影,才恍然,原来我们的青春有这么多相似点,这么多共鸣,也或许只有电影才能这么直观、贴近地传达那样一种无法名状的情感。

看完影片,我习惯性地去看了一下影评,想知道别人的感触在哪,

看了很多,却只对这段话最感同身受——“年少的爱,清澈得不沾染丝毫欲望,纯洁如雪,深若天际,假如不去深究,或许我们永远不会如此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别人心中,终究曾是怎样的位置”。是啊,有时候,一些美妙事情往往发生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那么,于我们,是多么的遗憾,但是于那份美妙,却仍然美妙温暖。于是我再一次庆幸,我看到了,只是不经意的回了头,却看见他立于走廊,静静地看着我离开的身影,那时我已走出教学楼很远,虽然看不清他那时的神情,但现在却能通过这部电影的点拨深究到他那时的情愫,浓烈却深沉。那时的我也是在某个毫无心理准备的时段,突然地才知道他关于面对我时的描述,小鹿乱撞,眼神躲闪······一幕幕便闪现眼前,仿佛能发觉出确实是那样的,然后哭笑不得,内心却温暖异常。假如没有那次回头,没有旁人说起,我想我就真的不知道自己原来在他心中竟是占有那样一个位置,要深究,也不知从何究起吧。现在想来,却是温暖而悲悼,因为年少的爱总是遗憾,因为年少,所以无知,所以不以为意,所以不曾珍惜······但却不可否认它的美妙。偶尔,我会梦回那些时光,梦中的情景总是很逼真,大致是因为色调总是暖色的,那份感觉就因此真切。当醒来发现只是梦时,我知道我该对此淡然,却还是忍不住怅然。我想,在那些时刻,我该学着片中的博子和女藤井那样,对着遥远的他道一句“你好吗?”然后回复自己“我很好”,应该就能淡然很多了吧。

我知道我看完这部影片后感悟到的不应该只有这些,比如还有日本导演对细腻情感的刻画与到位的渲染铺陈,比如新颖巧妙且不急不

慢吊足观看者胃口的叙事方式······但我想,看着电影,能触摸到我尘封着的那个温情角落,并把它掀弄得像一只鸟,扑腾了翅膀,飞出来,这已足以证明影片的成功。毕竟,不是所有这种习题材的电影都能到达这样的效果。

篇二:电影《情书》观后感"你好吗?我很好"

松田圣子悠悠唱道:"我的爱,已随那南风而逝"影片结束,镜头拉向那广阔的雪山,渡边博子拉着未婚夫秋叶君的手款款走去,只留那一声声的回音在山中回荡。

二十年前,神户刚下了一场大雪,那雪纷乱却不见任何踪影,只有白,一片白,一派雪国景象。那雪地里有粒细小的身影,摊躺在那里。是一位女子,她起身来,呵口热气,遂将双目凝往于长空,闭上双眼,雪落在她及肩的头发上,她毫无感觉,睁开眼,又吹了口气,那热气在空中氤氲开,而女子也下山而去,雪地上留下深浅不一的脚印。镜头再次拉长,远处那寥穆的雪山。

这位女子就是成心的女主人公--渡边博子。博子此次来神户是为了见她未婚夫藤井树的丧祭的,她曾与未婚夫订下婚约,但奈何一年前的山难使他们未再见面。井树的父母操办了此次丧祭,也未曾想到博子也一同前去。博子静静站在那儿,看着未婚夫长眠于此,不禁闭上双眼,神情浅淡得寻不到一丝痕迹。

影片自开头至此,这博子的形象便在我的脑海里留下印象。神情冷淡,不施粉黛也不甚言语,在雪地中的样子也不掺任何灰尘。这种清浅的神情也暗示她的性情。她摆脱不了对过去的依恋还有未婚夫对

她的情意。当她摸着旧有的遗物时,虽平常温和,却还是挂念着过去。她曾这样说:"未婚夫当时看见她的第一眼就钟情于她"语未完而声已呜咽,世上若真有如此的情意,失去必叫人可惜!博子来到井树家,看到井树曾经的物件,也只能隐藏于心。井树的母亲招待博子,让她坐在房间中,还说博子可以翻看井树的物件。博子环顾四周,觉察井树的高中中学毕业纪念册,她渐渐翻开,在照片上她看到了井树。那个清瘦,一本正经的少年。博子嘴角擦过一丝笑意,用手轻触那张照片。随后博子将毕业册向后翻,无意中看到了藤井树的地址--小樽市钱函二丁目24番地,原来井树曾经家住小樽,因为原有旧宅要用于国道建设,遂搬家至神户,井树母亲和博子说道。博子看到后似乎心中有所触动,就将地址记在了自己的手臂上。

因为博子实在无法忘怀井树,就按照地址向井树寄了一封信。有人说道,这是一封寄往天国的情书。

远在小樽的藤井树正重病感冒,无故收到这一封信件也甚感奇异,于是她也向博子寄了回信。

影片看到这里,我心想,这真是一个误会,此藤井树非彼藤井树也,只是两人同名同姓而已。等镜头切换时,我才发现,藤井树这个女孩的容颜和博子真是一模一样。

随着剧情的深入,藤井树和博子不绝交换信件,博子在通信之初还曾以为未婚夫还留于人世,但随着深入了解,她知晓了此藤井树不仅和未婚夫同名而已,而且实验中学时期还是同班同学。博子本就靠着回忆想起未婚夫的种种,现下又有一个知晓的人,所以博子和藤井

树保持通信。

藤井树和博子回信的过程中,渐渐也想起了过去。那时,因为同名同姓,他们俩还闹过不少笑话,两人之间的种种使她时而开心,时而悲伤。

而博子在保持通信时也渐渐觉察藤井树和未婚夫的回忆中有情意。偶然的一次时机,博子见到了藤井树,那个和她极为肖似的人。博子才恍然间知晓,丈夫为何初见她的那一日就对她说:"你知道一见钟情吗?"

有人疑心:"藤井树到底爱不爱博子?"因为藤井树曾是他的初恋,而博子只因边幅一样才被藤井树喜欢。可那又能怎样,在两位女主人公的通信和回忆中,我们觉察了那曾经的情意和美妙。藤井树知晓了他曾对自己的恋,而博子也感受到了未婚夫当年的情。爱恋不过一瞬之间,时间不过眨眼的功夫,青春的美妙正如鸟儿一般,飞过也不留痕迹。拥有,还是占有,在故事中没有一丝。

"你好吗,我很好!"博子最终解放自己,和秋叶君携手而去,井树抱着当年的书,浅笑。

似水年华,希望你我是美妙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