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练习题及答案.docx

最新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练习题及答案.docx

最新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练习题及答案.docx
最新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练习题及答案.docx

最新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练习题及答案

一、功和机械能选择题

1.骑自行车上一个陡坡时,有经验的同学会沿S 型路线骑行,他这样做是为了()A.缩短上坡过程中所走的路程B.减少上坡过程中所做的功

C.减小上坡过程中所施加的力D.缩短上坡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上坡时,自行车上升的高度不变,走S 形路线所走的路线较长, A 不符合题意.

B.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B 不符合题意.

C.上坡时,走S 形路线所走的路线较长,相当于增长了斜面的长度,斜面越长越省力.C 符合题意.

D.速度一定,走S 形路线所走的路线较长,所用的时间较长. D 不符合题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铅球做了功

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竖直向上的拉力对水桶做了

功C.用手从地面竖直提起水桶,手竖直向上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

【答案】 C

【解析】

A.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已经脱离手,所以推力对它不再做功,向前运

动是因为惯性,故 A 错误;

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向上,而桶水平运动,所以拉力不

做功,故 B 错误;

C.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向上,水桶向上运动,符合做功的条件,所以拉力做

功,故 C 正确;

D. 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距离为零,所以不做功,故 D 错误.

选C.

点睛:重点是是否做功的判断,要牢记做功的两个要素,即力和距离,且距离必须是在力

的作用下通过的距离.当距离为零时,用再大的力,做功也是零.

3.关于能量及能量之间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具有内能,冰山不具有内能

B.火箭在加速上升时,机械能保持不变

C.拦河大坝使水位升高,增大了水的动能

D.坠落的陨石在空中划过一道亮光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 D

【解析】

【分析】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3)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4)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详解】

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冰山和火山都有内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火箭加速上升时,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也增大,因此机械能是增大的,该选项说法不正

确;

C.拦河坝使水位升高,增大了水的重力势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陨石在空中运动出现亮光,是因为它与空气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温度升高而燃烧

的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4.班里组织一次“比一比上楼时的功率”活动,从一楼登上五楼,比谁的功率最大。为

此,需要测量一些物理量。下列物理量中必须测量的是()

① 五楼到一楼的高度H;② 从一楼到达五楼所用的时间T;

③ 每个同学的体重G;④四楼到五楼楼梯的长度 L。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③

【答案】 D

【解析】

【详解】

由功率公式得

W GH

P

T

T

学生都是从同一栋楼中的一楼到五楼,所以H 高度相同,没有必要测量高度H 的大小了;学生自身重不同,爬楼用的时间不同,所以必须测出各个体重和所用时间,这样可对比出

不同学生上楼时的功率大小关系了。

故选 D 。

5.扫地机器人是智能家用电器,正逐渐进人我们的家庭,如图是一款质量为 1.5kg集自动充电、清扫、吸尘的机器人,某次寻找充电电源过程中,在水平地面上2min匀速行驶

20m,若机器人行驶过程的平均阻力为3N,则关于机器人这次行驶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和

功率分别是

A.300J,2.5W B. 60J,0.5W C. 60J, 30W D. 360J, 3W

【答案】 B

【解析】

【详解】

机器人这次行驶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W fs 3N 20m 60 J ,故AD错误;克服

阻力做功的功率:

W60 J

P0.5W,故B正确、C错误。

t 2 60s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做功公式和功率公式的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计算题。

6.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5

B.教室门框高约为2m

C.小明从教学楼的一楼匀速走到二楼时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约为1500J

D.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一个标准大气压约是 1.01× 105Pa,教室里的气压接近一个标准大气压,故 A 说法不合理;

B.普通中学生的身高一般为 1.7m 左右,教室的门框高度要高于人的身高,应该为2m 左右,故 B 说法合理;

C.根据克服重力做功公式W=Gh,因为小明的体重约是500N,每层楼高约3m,所以他从教学楼的一楼匀速走到二楼时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1500J,故 C 说法合理;

D.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体重 G=mg=50kg × 10N/kg=500N ,故 D 说法合理。7.如图所示为乒乓球在水平地面上连续弹跳时产生的轨迹的一部分,该图表明()

A.在图中乒乓球的弹跳方向为自右向左

B.乒乓球弹跳时机械能守恒

C.乒乓球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D.乒乓球某次弹起过程中,弹起瞬间的动能大于此过程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

【答案】 D

【解析】

【详解】

乒乓球在地面上连续弹跳中是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由于球与地面碰撞时有能量损失,

运动中有空气阻力,所以小球在运动中机械能逐渐变小.小球向上运动时,动能转化为重

力势能;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因为机械能在逐渐减小,所以球跳起的高度逐渐减

小, AB 选项不符合题意.乒乓球在向上运动时,重力势能增大,下降时重力势能减小,C 选项不符合题意, D 选项符合题意.

8.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进行攀岩比赛,他们做的功W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示。若

规定做功最快的获胜,则最后胜出的一定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A

【解析】

【详解】

在相同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也就是做功越快。由图像知,当时间相同时,甲做

功最多,所以由公式 P W

A 符合题意。

知,甲功率最大,做功最快。故

t

9.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s)一时间( t)图象如图,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v1< v2

B.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 F2

C. 0﹣8s 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 P2

D. 0﹣ 8s 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 2W2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由图象知道,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大于第二次通过的路程,即v1>v2,故 A 错误;

B.由图象知道,两次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大小相等;又因为是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故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均相同,所以,两次拉动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相等;即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相

等,大小是 F1 =F2=f,故 B 错误;

CD.由图象知道,0~ 8s 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为0.8m ,第二次通过的路程为0.4m ,又知两次拉力相等,由W=Fs 知道,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满足:

W1 =2W2;

由 P W

知道, 0 ~8s 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t

P1> P2,

故 C 错误, D 正确。

10.下列事件中,力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A.用力推汽车,没有推动

B.将重物从一楼扛到二楼

C.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保持不动

D.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行

【答案】 B

【解析】用力推汽车,没有推动,对汽车有力的作用,但汽车没有移动距离,所以不做

功,故 A 不合题意;将重物从一楼扛到二楼,重物在提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做了功,

故 B 符合题意;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站着不动,有力但没有移动距离,不做功,故 C 不合题意;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行,力与距离的方向互相垂直,所以不做功.故 D 不合题意;故应选B。

11.如图甲所示,是建设罗泊湾大桥时使用的起吊装置(图中未画出)的钢缆绳拉着实心

圆柱体 A 在距江面某一高度处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的情景. A 在下降到江底之前,始终保

持 0.1m/s 的速度不变.如图乙所示是 A 下降到江底之前钢缆绳对 A 的拉力 F 随时间 t 变化

33

的图像(江水的密度为ρ=1.0 ×10kg/m, g取10N/kg).则

A. A 从开始下降直到江面的过程中,钢缆绳对

4

A 做的功为 5× 10J

B. A 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功率为

3

5× 10W

33

C. A 的密度为 1.6 × 10kg/m

D.当 A 下降到水平的江底,卸下钢缆绳后, A 对江底的压强为

3

5× 10 Pa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由图乙可知, A 从开始下降直到江面的过程中,下降高度

h=vt=0.1m/s × 20s=2m ,

钢缆绳对 A 做的功

4

4

W=Fs=3× 10N × 2m=6× 10J ,

故 A 错误.

B . A 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功率

P

W

Fs

Gv 3 104 N 0.1m/s 3 103 W ,

t t

故 B 错误.

C . A 全部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

F 浮

G F 拉 3 104 N 1 104 N 2 104 N ,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 浮

gV 排 可得,

物体的体积

F 浮

4

V

2 10 N

2m 3 ,

g

10N/kg

1.0 103 kg/m 3

故 A 的密度

m G 3 10 4 N 1.5 103

kg/m 3

V

gV

10N/kg 2m

3

故 C 错误.

D .由图乙可知, A 物体从开始浸入江水中至完全浸没所用时间

t =30s-20s=10s ,

A 物体的高度

’ ’

h =vt =0.1m/s × 10s=1m ,

圆柱体 A 的底面积

S

V 2m 3 2m 2

h

1m

当 A 下降到水平的江底,卸下钢缆绳后, A 对江底的压力

F 压

G F 浮

3 10

4 N 2 104 N 1 104 N ,

则 A 对江底的压强

F 压

4

1 10 N 5 103 Pa ,

p

S

2m 2

故 D 正确. 【点睛】

本题是力学综合计算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读懂图,能从图像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应用是关键.

12. 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甲时,受到的水平

推力为 F1;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像如图乙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2。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P1、 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F1=F2 P1>P2B. F1=F2 P1F2 P1>P2D. F1P2

【答案】 B

【解析】

【详解】

由图象甲可知,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

s甲4m

v 甲 ===2m/s ;由 v-t 图象乙可t甲2s

知,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 乙=4m/s ;因为两次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推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推力都等于摩擦力,压

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 =F2。

已知 v 甲< v 乙,由 P= W Fs

=Fv 可得,两次推力的功率P

1< P2。t t

13.如姿同学在整理物理笔记时,有如下四句话其中错误的是

A.成年人步行速度约为1m/s B.一个中学生体重约为 450N

C.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0.1kg D.功和能的单位都是焦耳

【答案】 C

【解析】

根据常识知道,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 1.1m/s 左右,故 A 正确,不符题意;中学生的质量一

般在 100 斤即 50kg 左右,所以一个中学生体重约是:G=mg =50kg×10N/kg=500N ,故 B 正确,不符题意;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g( 0.05kg),所以,其重力约为

G=mg =0.05kg ×10N/kg=0.5N ,即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 ,故 C 错误,符合题意;功

和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故 D 正确,不符题意,故选C.

14.下列关于功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被拉开的弹弓具有弹性势能

B.用力推车而车未动,因为用了力所以推力做了功

C.人造地球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D.速度小的物体动能一定小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被拉开的弹弓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所以具有弹性势能,故 A 正确;

B.用力推车而车未动,有力无距离,故推力不做功,故 B 错;

C.人造地球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势能增大,动能减小,故 C 错;

D.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系,速度小的物体如果质量较大,动能也不

一定小,故 D 错.

15.如图所示,让钢球从斜槽上由静止滚下,钢球运动到水平面上碰到静止的木块后,能

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A.钢球能从斜槽上滚下是因为它具有惯性

B.木块被撞得越远,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

C.钢球在斜槽上向下滚动时,它的机械能越来越大

D.木块被撞出一段距离,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钢球能从斜槽上滚下是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不是因为它具有惯性,故 A 错误;B.根据W=Fs 可知,木块被撞得越远,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故

B 正确;

C.钢球在斜槽上向下滚动时,不计空气阻力,但钢球还受到摩擦力作用,钢球滚下时需

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钢球的机械能会减少,故 C 错误;

D.木块被撞出一段距离,是因为木块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不能说明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 D 错误。

16.射箭时,拉开的弓弦能将箭射出,箭离开弓弦后还能继续飞行,小明根据这一现象得

出了以下结论:①弓弦对箭施加的力改变了箭的运动状态:②弓弦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

动能;③箭由于惯性作用仍能继续飞行;④在空中飞行的箭若不受任何力作用,将处于静

止状态,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①

【答案】 B

B.只有①②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都正确

【解析】

【详解】

①弓弦对箭施加的力使箭由静止变为运动,改变了箭的运动状态,故① 正确;

②箭射出时,弓弦的弹性形变程度变小,弹性势能减小;箭由静止变为运动,动能增大;

所以,弓弦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故② 正确;

③射出去的箭离开弓以后能够继续向前运动,是箭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

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不是力,不能说由于惯性作用,故③ 错误;

④在空中飞行的箭若不受任何力作用,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④错误;

综上分析可知,只有①②正确;故应选 B 。

17. 2018 年 5 月 21 日凌晨,我国成功利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鹊桥”号中继卫星发射升空,迈出了人类航天器月背登陆第一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火箭的惯性消失

C.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只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

【答案】 A

【解析】

分析:( 1)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高温高压的

燃气推动火箭升空,燃气的内能转化成火箭的机械能;

(2)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

的一种性质;

(3)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当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时,动

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

(4)火箭加速运动时,不受平衡力,受到重力,摩擦力还有推力作用.

解答: A、火箭点火发射时,产生的燃气内能转化为火箭升空的机械能,故 A 正确;

B、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仍然具有惯性,因为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故 B 错误;

C、火箭加速上升的过程,质量不变,速度增加,故动能增加,同时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

大,故不是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故 C 错误;

D、火箭加速上升,受力不平衡,火箭受的向上的推力大于向下的重力,合力向上,火箭

加速上升,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通过卫星发射,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热机工作

时的能量转化,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认真分析,认真解答.

18.掷实心球是某市的中考体育加试项目之一.掷出去的实心球从 a 处出手后,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球最终停在水平地面 e 点处(不计空气阻力).则实心球()

A.在 a 处重力势能最小

B.在 b 处动能为零

C.在 a、 b、 c 三处机械能相等

D.在 d 处动能为零

【答案】C

【解析】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由图可知,d、 e 两点高度最小,重力势能最

小,故 A 错误;

球在最高点 b 处时,在水平方向上仍有速度,所以此时的动能不是零,故 B 错误;

不计空气阻力,则说明球在空中的机械能是守恒的,故在a、 b、 c 三处的机械能相等,

正确为答案;

球达到 d 点后没有静止,仍然向前滚动,所以动能不是零,故 D 错误;

C

19.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 AC

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

A,已知 AB>AC,施加的力分别为 F 、 F 拉力做的功为W、 W ,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

1212

P1、 P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F1< F2, W 1=W2, P1> P2

W1< W2, P1<P2D. F1< F2,W1=W2,

B.F1>F2,

P1< P2

W1> W2,P1> P2C. F1< F2,

【答案】 D

【解析】

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斜面(无摩擦力)AB、 AC 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拉到顶点A,拉力F1、 F2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而同一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克服重力

做的功相同,故 W1212

=W ;又因W FS ,W相同,AB>AC,所以F< F ,再由P Fv 知,速度相同, F1 212

< F ,则 P<P .

所以选择 D.

20.如图所示 ,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力 F 为 120N, 如果不计绳重及摩擦

, 重200N 的物体在,

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5s 内匀速上升了1m.已知拉绳子的

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m B.拉力 F 做的功为200J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83.3% D.拉力 F 的功率是 40W 【答

案】 C

【解析】

【详解】

A 、物重由两段绳子承担,因此,当物体提升1m 时,绳子的自由端应被拉下2m,故 A 错

误;

B、拉力为120N,绳子的自由端应被拉下2m,则拉力做功为:

,故 B 错误;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C正确;

D、拉力 F 的功率,故D错误.

故选 C.

【点睛】

涉及机械效率的问题时,关键是要清楚总功、有用功、额外功都在哪,特别要清楚额外功是对谁做的功,弄清楚这些功后,求效率和功率就显得简单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