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脑脊液漏脊柱手术后脑脊液发生率约为

2.31%-9.37%。故术后病人返回病房给予正确体位,避免脊柱扭曲,妥善放置引流管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如24小时后,有血性液体引出,引流液呈清亮,患者又自诉头晕头疼,应考虑为脑脊液漏,应立即汇报医生,采取补救措施。术中已发生者,术后取头底足高位,切口加压包扎,并严密观察引流量和性质,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补充白蛋白和血浆。防止咳嗽、咳痰,大便时勿用力以免增加腹压,增加脑脊液流出,术后发现引流液多且呈清亮色,患者自诉头晕头疼,立即置患者头低足高位,局部加压包扎。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术前训练床上排尿排便。术后指导患者做腹肌收缩运动,以增加腹压,促进膀胱肌收缩。拔除尿管后2-3小时指导患者小便,排尿困难者,可下腹部热敷,让患者听流水声。或用温水冲洗外阴,留置尿管者,鼓励病人多饮水,定时更换引流袋;每日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必要时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单位膀胱冲洗一日2次。预防便秘由于术后卧床时间长,活动少,肠蠕动减慢,加上术后总体饮水量和进食偏少,术后易出现腹胀便秘。因此术后因鼓励病人多饮水,多食富含膳食纤维易于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随着病情好转,活动量增加,

指导患者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以促进伤口的愈合。下肢深静脉血栓约为1.2%-3.6%,其中50%-70%还可继发肺栓塞,可造成死亡。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及至踝关节的主动伸屈活动,严密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同时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做到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伤口感染加强对体温和脉搏的监测,发现发热及时汇报及时处理。观察伤口局部有无红肿、渗出、压痛和化脓性分泌物,及时更换敷料,注意无菌技术操作。肺部感染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术后伤口疼痛不敢做咳嗽运动,导致气管分泌物坠积易发肺炎,术后应协助病人定时翻身、拍背,多做咳嗽运动;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化痰的药物,促进痰液排出,防止肺部感染。一当出现肺部感染,及时会诊,积极治疗。褥疮的预防和护理由于手术创伤大,患者体质弱,加之伤口疼痛,或因体位变动困难,患者往往不愿变动体位,使皮肤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皮肤局部缺血坏死而产生压疮。护士应保持患者床单清洁干燥,易受压部位垫柔软的毛巾,骨隆突出垫气垫棉圈,1-2小时在纵轴体位下翻身一次,在此之前注意观察按摩骶尾部受压情况,防止压疮,翻身时一手置于患者肩部,一手置于髂嵴部,两手同时用力,做滚筒式翻身,动作应稳而准,避免脊柱过度扭曲。

(推荐)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预防措施

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预防措施 1.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危险。 措施:1、保持皮肤清洁,床单位平整、干燥、舒适,无渣屑。 2、移动病人时避免推、拖、拉动作,以避免损伤皮肤,还要教会家属如何正确取放便器。 3、牵引病人要及时观察足背皮肤,有无皮牵引带压伤。足跟,骶尾部及其它受压部位每2小时环形按摩一次,压力由轻到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已发生一度压疮时不可再按摩,以免加重组织损伤,可采用局部减压或外涂红花酒。 4、未肢体制动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改变体位一次。改变顺序:平卧位—左45度侧卧位—平卧位—右45度侧卧位,脊柱手术病人应轴线翻身,保持脊柱平直。 1.潜在并发症:坠积性肺炎。 措施1、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手拢呈杯状,方向由外向内,由下向上。同时鼓励患者用力将痰咳出,每日做深呼吸锻炼,以改善肺功能。 2、若病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应予以雾化稀释痰液以利咳出,必要时协助吸痰,执行无菌操作。 3、无疾病限制者,进食时应采取半卧位,进食速度适宜,以避免食物窒息。脑中风病人进食后应评估口腔有无食物残留。 1.潜在并发症:双下肢深静脉血栓。 措施:1、患者因骨折术后,石膏夹板术后,肢体活动障碍时,应嘱健侧肢体在床上做功能练习。骨折两周内嘱患者做骨折远端关节屈伸活动。下肢骨折可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及足趾屈伸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发生。骨折两周后可做骨折上下关节轻微不负重活动,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定时观察患肢皮色、皮温、感觉及肿胀情况,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有力,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除主动功能锻炼,可嘱家属予以被动功能练习,原则同上,但要适度进行,循序渐进。以主动锻炼为主。还可进行双下肢向心方向按摩,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4、潜在并发症:肾结石及泌尿道感染。 措施:1、定时为患者更换体位,卧床病人每日饮水大于2000毫升,以稀释尿液,预防并发症。 2、保持外阴清洁,每日会阴冲洗一次,需留置尿管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尿袋每日更换一次,尿道口用0.1%新洁尔灭消毒每天两次,尿管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收缩功能,预防膀胱萎缩。 3、鼓励进食高维生素高营养饮食,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5潜在并发症:耐药菌感染(院内感染) 措施: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包括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手卫生工作制度。吸氧病人每日更换蒸馏水,每周更换湿化瓶,吸氧管每日更换;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袋低于引流口,每日更换引流袋,接口用0.5%碘伏严格消毒;定时叩背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带手套的手不可触及工作记录本,医护人员的个人物品等,预防交叉感染发生。 3、使用呼吸机病人,管路每天消毒更换。 4、监测体温变化,口腔护理时观察有无白色念珠菌感染白膜生成。 5、及时、剂量准确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6、有发生便秘的危险。

全麻手术常见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呼吸系统:占麻醉总并发症的70%。常见的有: 1、呼吸暂停:多见于未行气管插管的静脉全身麻醉者,尤其使用硫喷妥纳、丙泊酚或氯胺酮施行门诊小手术、眼科手术、人工流产及各种内镜检查者;临床表现为胸腹部无呼吸动作. 2、上呼吸道梗阻:见于气管内插管失败、极度肥胖、静脉麻醉未行气管内插管、胃内容物误吸及喉痉挛者。病人往往在自主呼吸时出现“三凹征”,务必预防在先。一旦发生则应立即处理: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或立即人工呼吸 3、急性支气管痉挛:好发于既往有哮喘或对某些麻醉药过敏者,气管内导管插入过深致反复刺激隆突,或诱导期麻醉过浅也可诱发。病人表现为呼吸阻力极大,两肺下叶或全肺布满哮鸣音,重者气道压异常增高可〉3.92kPa (40cmH2O 4、肺不张:多见于胸腔及上腹部术后病人。主要是术后咳痰不力、分泌物阻塞支气管所致,也可与单侧支气管插管、吸入麻醉药所致区域性肺不张有关。预防:术前禁烟2~ 3周,避免支气管插管,术后有效镇痛,鼓励病人咳痰和深呼吸。 5、肺梗死:多见于骨盆、下肢骨折后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预防:对原有血脂高、血液黏稠度大的老年病人,术前口服阿司匹林;麻醉诱导后翻身时动作宜轻柔。 6、肺脂肪栓塞:多见于老年长管骨骨折行髓内钉固定或关节置换术病人。系器械挤压髓内脂肪,使大量脂肪滴入血,导致肺微血管广泛

阻塞,造成肺动脉压急剧升高、急性左心衰竭、发绀、血压急剧下降, 以至心搏停止等。 循环系统 1、高血压:是全身麻醉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除原发性高血压者外,多与麻醉浅、镇痛药用量不足、未能及时控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强烈应激反应有关。故术中应加强观察、记录,当病人血压>140/90mmHg 时,即应处理;包括加深麻醉,应用降压药和其他心血管药物。 2、低血压:以往血压正常者以麻醉中血压v 80/50mmHg有高血压史者以血压下降超过术前血压的30%为低血压的标准。麻醉中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包括麻醉药引起的血管扩张、术中脏器牵拉所致的迷走反射、大血管破裂引起的大失血,以及术中长时间容量补充不足或不及时等。 3、室性心律失常 4、心搏停止:是全身麻醉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前述呼吸、循环系统的各项并发症,如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均可导致心搏停止。需立即施行心肺复苏。预防: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杜绝因差错而引起的意外;严密监测,建立预警概念。 5、术后恶心、呕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上消化道手术、年轻女性、吸入麻醉及术后以吗啡为主要镇痛药物的病人。 6、术后苏醒延迟与躁动:苏醒期躁动多与苏醒不完全和镇痛不足有关。预防:正确施行苏醒期操作,并于拔管前应用肌松药拮抗剂,补充镇痛药 及避免低体温。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心脏外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

心脏外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总结心脏外科术后早期并发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9例心脏外科术后早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1例(11.1%)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及三重酸碱失衡死亡,其余8例的并发症均治愈。结论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改善心功能,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及时防范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并发症治愈率及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early complications after cardiac surgery.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9 patients with early complications after cardiac surgery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09 to April 2014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9 patients occurred with complications after cardiac surgery,1 case (11.1%)was dead due to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multiple organ failure,and three triple acid-base imbalance.The other 8 case were s cured. Conclusion Close monitoring of vital signs,improving heart function,maintaining balance of water electrolyte and acid-base,timely preventing and take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for complications (postoperative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multiple organ failure and malignant arrhythmia and other complications)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complications and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Key words] Cardiac surgery;Complication;Nursing 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及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心脏外科的手术安全性明显提高,并发症及死亡率显著降低,然而伴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风险依然存在。据统计,目前心脏瓣膜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率为6.1 %,呼吸衰竭发生率为12.0%,呼吸衰竭组住院死亡率为17.6%[1]。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34.4%,发生并发症例次42例次,早期手术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为6.3%[2]。本研究对本院2009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早期并发症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年龄36~69岁,均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术前心功能分级:Ⅱ级8例,Ⅲ级1例;心胸比率为0.48~0.60;手术方式为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心脏黏液瘤摘除术2例,心脏脂肪瘤摘除术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体外循环时间为95~223(127.9±41.3,中位数115.5)min;心肌阻断时间为36~169(81.8±40.4,中位数80.5)min。本组5例瓣膜置换术均采

腰椎管狭窄症的护理论文:腰椎管狭窄症的护理

腰椎管狭窄症的护理论文:腰椎管狭窄症的护理 腰椎管狭窄症为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学习。2008-2010年,我院对40例腰椎管狭窄症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40例均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其中年纪最大者78岁,最小者42岁。平均年龄为49岁。病变位于l1-s1。单纯腰椎管狭窄者1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22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滑脱1例。 1.2 临床表现: (1) 发病年龄均在40岁以上。(2)有劳累史,反复发作的腰痛和腰腿痛病史。(3)间歇性跛行。行走数十米或数百米不等,症状逐渐加重。但骑车一般不受影响。(4) 病情重者下肢麻痹无力,行走困难,肌肉轻度萎缩,甚或大小便异常。(5) 影像学特征:x片,腰脊髓造影,ct扫描,磁共振成像检查,符合腰椎管狭窄症标准。 2 结果 本组40例均保持随访,最长8个月,最短三个月,平均六个月。病人术前臀部及下肢麻痹,腰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消失,能从事一般体力劳动,术后未发现坐骨神经痛,腰痛等并发症。

3 护理体会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病人病情较重,病程长,易出现焦虑,悲观情绪。对手术持怀疑态度。担心术后肢体康复程度,劳动能力是否丧失。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给病人以理解,关心和安慰。使之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向病人介绍同病区相同疾病好转的例子。告知病人术后能达到良好的功能恢复。不影响术后的日常生活,工作等。使病人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 3.1.2做好各项辅助检查:病患均施行腰椎椎管ct扫 3.2 术后护理 (1)体位与翻身:患者术后卧板床,一般卧床3-4周。取左或右侧位。双膝间置软枕。术后初次翻身应在麻醉消失后3-5小时进行。防止过早翻身引起伤口活动性出血;在此之前,护士应按摩尾底部及其他受压部位皮肤,防止褥疮。视病人体质1-2小时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翻身时由护士协助病人,一手置病人肩部,一手置髂脊部,两手同时用力,作滚筒式翻身,动作应稳而准,避免脊柱过度扭曲造成术后伤口出血,一般平卧2-3小时,侧卧15-30分钟。 (2)体温与血压的观察:本组术后有3-5天的吸收热,一般不超过39.0℃。部分手术时间长者,为防止脊髓神经水肿,可用小剂量激素。血压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

小儿全麻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小儿全麻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一、小儿全麻方法 1.全麻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小手术可在面罩吸入麻醉、静脉或肌肉麻醉下完成,较大手术应气管内麻醉。 2.部位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臂丛阻滞及其他神经阻滞) 二、全麻药物。 ?氟烷(Halothane) ?恩氟烷(Enflurane) ?异氟烷(Isoflurane) ?七氟醚(Sevoflurane) ?地氟烷(Desflurane) ?氯胺酮(Ketamine) ?丙泊酚(Propofol) 一般像斜疝等小手术就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就可以了,大点的手术需要用肌松要,再用芬太尼、七氟醚、丙泊酚等维持。 1、七氟醚 (1)无色透明、芳香无刺激液体;容易为小儿接受。 (2)麻醉起效快,苏醒迅速,术中麻醉深度容易调节,不良反应少,麻醉过深时有诱发全身痉挛的可能; (3)对心率影响不显著,动脉压的下降与心脏抑制、心输出量减少以及血管扩张所致;对脑血流、脑供氧几乎没有影响。 (4)气道刺激小、可松弛气道平滑肌,对肌松药的强化作用比异氟醚、恩氟醚强。 (5)停药后患儿苏醒时间一般为3-5分钟,不超过10分钟,清醒完全,很少有再次入睡现象,无明显的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咳嗽、喉及支气管痉挛水肿等并发症。 2、丙泊酚 (1)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起效时间为30-60秒,维持时间约10分钟左右,苏醒迅速。能抑制咽喉反射,有利于插管,很少发生喉痉挛。 (2)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 可引起血压下降,心肌血液灌注及氧耗量下降,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率无明显变化。丙泊酚能降低颅内压及眼压,减少脑耗氧量和脑血流量,镇痛作用很微弱。 (3)呼吸系统:丙泊酚可抑制二氧化碳的通气反应,表现为潮气量减少,

全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全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全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全身麻醉是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诸多并发症,及时的观察及护理够使患者平稳渡过麻醉危险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早日康复。以下是我们在工作中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 寒战: 全麻术后寒战是病人于麻醉后苏醒期间出现不自主的肌肉收缩抽动。及时观察给予加盖温暖床被,利用升温仪对体表施加一定温度的持续气流,在患者周围营造一个暖环境,可有效地升高体温,减短寒战时间,同时给予关心并耐心解释,使患者解除紧张情绪。 2. 躁动 由于对手术后的特殊体位要求以及术后咽喉不适疼痛等症状引起患者的烦躁不安。为防止患者坠床、伤口裂开、扭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需加强护理。通过对病人的观察,找出可能引起躁动的原因,如为痛、体位不适、尿潴留、气管导管等不良刺激,可给予调整舒适体位,诱导小便,或遵医嘱给止疼药。对可能的原因去除后躁动仍持续或原因不明,无呼吸循环紊乱和低氧血症的病人,可遵医嘱给镇静催眠药等,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3.呕吐

当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时应及时给予侧卧位,避免发生误吸而引起肺部感染及窒息,及时清理呕吐物安慰患者,当呕吐严重时通知医生给予止吐药与缓解症状。 4.喉头水肿 麻醉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和面色变化,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与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缓解喉部不适,减轻水肿。遵医嘱静脉给药,预防水肿进行性发展和促进水肿消退。氧气吸入。情况紧急时行环甲膜穿刺或协助医生进行气管切开。 5.喉痉挛 由于咽喉部受到机械和化学性的刺激,如拔除气管插管、放置口咽导管、吸痰管的刺激及胃内容物的反流等出现的情况。停止对咽喉部的刺激;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采用麻醉面罩加压给氧;对严重者可按医嘱静脉给药,并行加压人工呼吸,本方法仅适用于单纯声带痉挛,而呼吸道有无梗阻者的处理。 6.低氧血症 由于肺泡通气不足,弥散性低氧血症,肺内分流量增加组织耗氧量增加,寒战,发热,心输出量降低,血容量不足,二氧化碳蓄积造成病人缺氧而出现低氧血症。对于清醒病人鼓励其深吸气、咳嗽,排出口内分泌物。如咳嗽效果不佳,立即手法开放气道吸痰,同时协助麻醉师用简易呼吸器加压面罩给氧,严密观察病人胸廓起伏、口唇颜色和血氧变化。 7.尿潴留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常规

第章 第一节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常规 (外科围手术期) 【护理评估】 (一)术后出血 伤口敷料被血液渗透时应及时打开检查伤口,若血液持续涌出,或在摘除部分缝线后看到出血点,可明确诊断为出血;若术后病人早期出现低血容性休克的各种表现或有大量呕血、黑便;或引流管中不断有大量血性液体流出,CVP低于5cmH2O,尿量少于25ml/h,特别在输给足够液体和血液后,休克征象或实验室指标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或曾一度好转后又恶化都提示有术后出血。 (二)切口感染 病人主诉切口疼痛加重或减轻后又加重,伴体温升高、脉博加速、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波动感等典型体征。 (三)切口裂开 多发生于腹部及邻近关节处。腹部切口裂开常发生于手术后一周左右,病人在突然增加腹压,如起床、用力大小便、咳嗽、呕吐时,自觉切口剧痛和松开感 (四)尿路感染 分上尿路和下尿路。前者主要为肾盂肾炎,后者主要为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以女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胃寒、发热、肾区疼痛、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段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和细菌。急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一般无全身症状;尿常规检查有较多红细胞和脓细胞。 (五)肺不张 早期发热、呼吸和心率加快;继发感染时,体温升高明显,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胸部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有局限性湿啰音、呼吸音减弱、消失或为管样呼吸音,常位于后肺底部。 (六)深静脉血栓形成 主诉小腹轻度疼痛和压痛或腹股沟区疼痛和压痛,体检示患肢凹陷性水肿,腓肠肌挤压试验或足背屈曲试验阳性。 【护理措施】 (一)术中出血较多者,必要时应用止血药物;凝血机制异常者,可在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确诊为出血后,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 通知医生,完善术前准备,再次手术止血。 (二)术前完善皮肤和肠道准备,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无污染。接触病人前后严格执行洗手制度,更换法律时严格执行无菌制度,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若切 口已出现早期感染症状时,采取有限措施加以控制,如勤换敷料、局部理疗、有 效应用抗生素等;已形成脓肿者,及时切开引流,争取二期愈合。必要时可拆除 部分缝线或置引流管引流脓液,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 (三)手术前加强营养支持;对切口完全裂开者,加强安慰和心理护理,使其保持镇静; 禁食、胃肠减压;立即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块覆盖切口,并用腹带包扎;通知医生,护送病人入手术室重新缝合处理。若有内脏脱出,切勿在床旁还纳内脏,以免造 成腹腔内感染。

全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全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全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全身麻醉是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诸多并发症,及时的观察及护理够使患者平稳渡过麻醉危险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早日康复。以下是我们在工作中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寒战: 全麻术后寒战是病人于麻醉后苏醒期间出现不自主的肌肉收缩抽动。及时观察给予加盖温暖床被,利用升温仪对体表施加一定温度的持续气流,在患者周围营造一个暖环境,可有效地升高体温,减短寒战时间,同时给予关心并耐心解释,使患者解除紧张情绪。 2.躁动 由于对手术后的特殊体位要求以及术后咽喉不适疼痛等症状引起患者的烦躁不安。为防止患者坠床、伤口裂开、扭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需加强护理。通过对病人的观察,找出可能引起躁动的原因,如为痛、体位不适、尿潴留、气管导管等不良刺激,可给予调整舒适体位,诱导小便,或遵医嘱给止疼药。对可能的原因去除后躁动仍持续或原因不明,无呼吸循环紊乱和低氧血症的病人,可遵医嘱给镇静催眠药等,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3.呕吐 当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时应及时给予侧卧位,避免发生误吸而引起肺部感染及窒息,及时清理呕吐物安慰患者,当呕吐严重时通知医生给予止吐药与缓解症状。 4.喉头水肿 麻醉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和面色变化,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与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缓解喉部不适,减轻水肿。遵医嘱静脉给药,预防

水肿进行性发展和促进水肿消退。氧气吸入。情况紧急时行环甲膜穿刺或协助医生进行气管切开。 5.喉痉挛 由于咽喉部受到机械和化学性的刺激,如拔除气管插管、放置口咽导管、吸痰管的刺激及胃内容物的反流等出现的情况。停止对咽喉部的刺激;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采用麻醉面罩加压给氧;对严重者可按医嘱静脉给药,并行加压人工呼吸,本方法仅适用于单纯声带痉挛,而呼吸道有无梗阻者的处理。 6.低氧血症 由于肺泡通气不足,弥散性低氧血症,肺内分流量增加组织耗氧量增加,寒战,发热,心输出量降低,血容量不足,二氧化碳蓄积造成病人缺氧而出现低氧血症。对于清醒病人鼓励其深吸气、咳嗽,排出口内分泌物。如咳嗽效果不佳,立即手法开放气道吸痰,同时协助麻醉师用简易呼吸器加压面罩给氧,严密观察病人胸廓起伏、口唇颜色和血氧变化。 7.尿潴留 由于全身或椎管麻醉后排尿反射受到抑制,药物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手术损伤神经,切口疼痛引起膀胱括约肌反射性痉挛,机械性梗阻,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等原因引起的。 应给予安慰,解除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和焦虑,采用各种方法诱导病人放松情绪。也可热敷、按摩下腹部膀胱区,刺激膀胱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反射。各种神经反射诱导,如听流水声。 如病情允许,可协助病人坐起,以习惯姿势床上排尿,注意保护个人隐私。用以上方法不能排尿者,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实施导尿术。 8.苏醒延迟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约束带使用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一)血液循环障碍 处理流程患者出现肢体局部循环障碍T立即松解约束T评估伤情T更换约束部位T 报告医生、护士长一活动肢体,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回流T安抚患者及家属T观察局部循环有无改善(如有改善,给予热敷、理疗如磁疗,烤灯照射等; 如局部循环无改善或发生局部组织坏死者请外科医生会诊处理) T记录局部皮肤情况T做好床旁交接班T科室讨论分析T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二)皮肤破损、皮下淤血 处理流程(1)约束致患者皮肤破损T立即松解约束带T更换约束部位T 评估伤情一报告医生、护士长一局部涂擦0.5%碘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避免摩擦和受压-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记录受损部位皮肤情况 - 床旁交接班 - 科室讨论分析 - 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2)约束致患者皮下淤血 - 立即松解约束 -更换约束部位 -评估伤情 - 报告医生、护士长 - 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 - 安抚患者及家属 - 加强局部观察 - 记录受损部位皮肤情况 - 床旁交接班。 (三)约束带松脱 处理流程出现约束带松脱 - 查找原因 - 重新约束,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 做好解释、宣教 - 加强巡视。 (四)肢体麻木、关节僵硬、骨折 处理流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关节僵硬相应症状 - 立即松解约束带 - 立即通知医生、护士长 - 查找原因 - 查看评估伤情 - 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 - 安抚患者及家属 - 观察病情并记录 - 做好床旁交接班 - 如出现骨折,科室讨论分析 - 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可编辑

、危重患者翻身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一)坠床 处理流程患者发生坠床T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T评估伤情后再搬动T 取合适体位一检查受伤部位及严重程度(必要时拍X光片)一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f安抚患者及家属f观察病情并记录f做好床旁交接班f科室讨论分析 f 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二)导管扭曲、脱出,引流液逆流 处理流程患者发生管道脱落 f 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 f 由医生确认处理方法并进行处理(普通患者的胃管和留置尿管可由护士重新置入) f 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 f 安抚患者及家属 f 观察病情并记录 f 做好床旁交接班 f 科室讨论分析 f 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三)皮肤擦伤、撞伤 处理流程患者出现皮肤破损f查看破损情况f局部涂擦0.5%碘伏f严重时报告医生、护士长f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f安抚患者及家属f观察病情并记录 f 做好床旁交接班 f 科室讨论分析 f 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四)脊髓损伤、关节脱位 处理流程患者出现脊髓损伤、关节脱位相应症状 f 立即保护好患者头颈部,避免再度扭曲 f 睡硬板床 f 报告医生、护士长 f 评估伤情 f 做好抢救准备 f 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的患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用呼吸机维持呼吸)f 安抚患者及家属 f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注意呼吸及氧饱和度)f 做好床旁交接班f科室讨论分析f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腰椎管狭窄症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腰椎管狭窄症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管因某种因素产生骨性或纤维性结构异常,发生一处或多处管腔狭窄,致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护理常规】 1.术前 (1)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2)加强营养,预防感冒。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并合理搭配,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呼吸道准备: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等方法,吸烟患者劝其戒烟,减少气管及肺内分泌物,增加肺的通气功能。 (4)术前练习:①训练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避免患者术后因姿势不适应而发生便秘、尿潴留;②练习轴线翻身法,头颈躯干保持一致翻身;③患者卧硬板床。 (5)术前准备:①皮肤准备,备皮并清洁切口处皮肤;②根据医嘱做抗生素皮试、交叉配血;③术前禁饮、禁食,常规禁食10h,禁饮 4h;④必要时给予灌肠。 (6)手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情况,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首饰等附属物品,贵重物品交其家属保管,不化妆,去手术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按手术需要将病历、术中用药、X线片等带入手术室,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

交接。 2.术后 (1)术后体位:取去枕平卧位 6h,待呼吸、血压平稳后可轴线翻身。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3)伤口护理:保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无渗血、渗液。 (4)管路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做好记录。 (5)并发症预防和护理:①术后12h患者完全清醒后,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及范围,以预防肌肉萎缩;②术后3d指导患者做直腿抬高锻炼,可避免神经根粘连;③术后伤口愈合好,局部疼痛减轻后,指导患者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6)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耐心和信心,配合治疗。 (7)饮食护理:术后 6h禁饮、禁食,排气后,过渡到普食。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房间空气新鲜,保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每日开窗通风,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休息、劳逸结合。 2.饮食指导鼓励患者进食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3.用药指导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应遵医嘱继续服用药物治疗。 4.心理指导动员其家属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对待疾病。

全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全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全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全身麻醉是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诸多并发症,及时的观察及护理够使患者平稳渡过麻醉危险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早日康复。以下是我们在工作中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 寒战: 全麻术后寒战是病人于麻醉后苏醒期间出现不自主的肌肉收缩抽动。及时观察给予加盖温暖床被,利用升温仪对体表施加一定温度的持续气流,在患者周围营造一个暖环境,可有效地升高体温,减短寒战时间,同时给予关心并耐心解释,使患者解除紧张情绪。 2. 躁动 由于对手术后的特殊体位要求以及术后咽喉不适疼痛等症状引起患者的烦躁不安。为防止患者坠床、伤口裂开、扭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需加强护理。通过对病人的观察,找出可能引起躁动的原因,如为痛、体位不适、尿潴留、气管导管等不良刺激,可给予调整舒适体位,诱导小便,或遵医嘱给止疼药。对可能的原因去除后躁动仍持续或原因不明,无呼吸循环紊乱和低氧血症的病人,可遵医嘱给镇静催眠药等,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3.呕吐

当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时应及时给予侧卧位,避免发生误吸而引起肺部感染及窒息,及时清理呕吐物安慰患者,当呕吐严重时通知医生给予止吐药与缓解症状。 4.喉头水肿 麻醉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和面色变化,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与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缓解喉部不适,减轻水肿。遵医嘱静脉给药,预防水肿进行性发展和促进水肿消退。氧气吸入。情况紧急时行环甲膜穿刺或协助医生进行气管切开。 5.喉痉挛 由于咽喉部受到机械和化学性的刺激,如拔除气管插管、放置口咽导管、吸痰管的刺激及胃内容物的反流等出现的情况。停止对咽喉部的刺激;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采用麻醉面罩加压给氧;对严重者可按医嘱静脉给药,并行加压人工呼吸,本方法仅适用于单纯声带痉挛,而呼吸道有无梗阻者的处理。 6.低氧血症 由于肺泡通气不足,弥散性低氧血症,肺内分流量增加组织耗氧量增加,寒战,发热,心输出量降低,血容量不足,二氧化碳蓄积造成病人缺氧而出现低氧血症。对于清醒病人鼓励其深吸气、咳嗽,排出口内分泌物。如咳嗽效果不佳,立即手法开放气道吸痰,同时协助麻醉师用简易呼吸器加压面罩给氧,严密观察病人胸廓起伏、口唇颜色和血氧变化。 7.尿潴留

腰椎管狭窄患者护理常规

腰椎管狭窄患者护理常规 一、定义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管因某种因素产生骨性或纤维性结构异常,发生1处或多处管腔狭窄,致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 1、腰腿痛:60%以上的患者伴有腰背痛,有些患者不活动时出现疼痛,活动数小时后反而减轻,但若活动过久反而可产生更加剧烈的疼痛。下蹲或平躺时疼痛减轻或消失。 2、间歇性跛行:这是最具有特点的症状,行走数十米或百米即出现下肢酸胀、乏力、疼痛甚至麻木、步态失稳,难以继续行走。坐或下蹲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但继续行走后又可重复上述表现。 3、马尾神经综合征当狭窄严重压迫马尾神经时,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及早手术治疗。 三、护理诊断 1、疼痛:与椎管狭窄、神经根受压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与疼痛、椎管狭窄及手术有关。 4、焦虑:与担心术后愈后有关。 四、观察要点 1、术前: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1、术后: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同骨科常规术前护理。 (2)对于疼痛、肌肉无力、感觉改变不严重的病人,可保守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明确诊断。病人可卧床休息、理疗、下腰部的保护训练、纠正姿势、局部封闭治疗。 (3)锻炼包括脊柱的屈曲肌群,即腹肌的锻炼。让病人做仰卧起坐,每天2次,每次10分钟。可以让病人无论站、坐、行走或卧床时均采用屈曲位姿势,有助于减轻症状。椎管狭窄伴有运动障碍的病人应嘱其卧床,尽量减少下地活动,

以免摔倒。 2、术后护理: (1)同骨科常规术后护理。 (2)体位护理:一般卧床3~4周,术后初次翻身在麻醉消失后3~5h进行,防止过早翻身引起伤口活动性出血;在此之前护士应注意按摩骶尾部及其它受压部位皮肤,防止褥疮。视病人体质1~2h按摩1次,每次5~10min。翻身时由护士协助病人,一手置病人肩部,一手置髂嵴部,两手同时用力,作滚筒式翻身,动作应稳而准,避免脊柱过度扭曲造成术后伤口出血,一般平卧2~3h,侧卧15~30min。 (3)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麻醉消失后以钝形针尖如回形针尖轻触病人双下肢或趾尖皮肤,观察有否知觉或痛觉,同时,协助病人主动或被动训练足趾,3次/天,每次3~5min。术后一周卧床期间进行直腿抬高锻炼,预防神经根粘连。腰背肌锻炼时禁止做三点、五点、小燕飞锻炼。可做俯卧位下肢后伸锻炼。 (4)术后2周佩戴支具下地行走。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同椎间盘突出患者 2、饮食指导:同椎间盘突出患者 3、出院指导:同椎间盘突出患者 4、健康促进:同椎间盘突出患者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口腔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 (一)口腔损伤 1.发生原因 (1)在口腔擦洗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动作粗暴,裸露的止血钳尖端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特别是肿瘤患者放疗期,口腔有感染及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容易引起口腔黏膜及牙龈的损伤。(2)为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协助口方法不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患者口腔、牙龈或口腔黏膜损伤。 (3)漱口液温度或浓度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灼伤。 2.临床表现 (1)口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炎症反应、溃疡形成,患者主诉口腔疼痛,颌下可触及淋巴结肿大。 3.预防及处理 (1)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止血钳的尖端直接触及患者口腔黏膜。(2)对凝血功能机制差、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擦洗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防止碰上黏膜及牙龈。(3)对需要使用开口器协助口的患者,应将开口器包上纱布从臼齿处放入,以防损伤患者口腔黏膜或牙齿,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开口。 (4)根据口腔具体情况选择温度、浓度适宜的漱口液。 (5)在口腔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如发生口腔黏膜损伤,应用朵贝尔氏液、呋喃西林液或0.1%-0.2%双氧水含漱;如有口腔溃疡疼痛时,溃疡面用西瓜霜或锡类散吹敷,必要时可用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洗必泰漱口液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抗感染。(二)吸入性肺炎 1.发生原因 多发生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口腔护理的清洁液、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误入气道,是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原因。 2.临床表现 (1)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及胸痛等,叩诊呈浊音,听诊肺部有湿性罗音。(2)胸部X 片可见斑片状阴影。 (3)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增多。 3.预防及处理 (1)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辅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切记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 (2)口腔护理所用棉球要拧干水分,不可过湿;神志不清患者不可漱口,以防误吸。(3)已出现肺炎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的抗生素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三)窒息 1.发生原因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常规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常规 一、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常规 【概述】 肺部感染指下呼吸道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患者防御机制的疾病及手术后。术后肺部感染以肺不张最多见。患者表现为术后早期发热、呼吸、心率加快,继发感染时,体温升高明显,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 【原因】 老年胸、腹大手术、长期吸烟、已存在急慢性呼吸道感染、术后呼吸运动受限、呼吸道分泌物积聚及排出不畅等。 【预防】 1.进行术前深呼吸锻炼。 2.有吸烟嗜好者,术前2周停止吸烟,以减少气道内分泌物。 3.术前积极治疗原有的支气管或慢性肺部感染。 4.全麻手术拔管前吸净支气管内分泌物,术后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和口腔分泌物误吸。 5.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体位排痰或给与药物化痰,以利于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 6.胸、腹带包扎松紧适宜,避免限制呼吸的固定和绑扎。 7.注意口腔卫生。 8.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护理常规】 1.术后卧床期间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帮助其翻身、拍背,促进气道内分泌物排出,尽快解除气道阻塞。 2.教会患者保护切口和进行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 3.痰液粘稠时,超声雾化吸入或服用祛痰剂。

4.鼓励患者摄取充足水分,以利呼吸道分泌物的稀释和排除。 5.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 二、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常规 【概述】 泌尿系感染是指排尿的通路即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被细菌感染而发生的炎症,主要表现为发热、腰痛、排尿次数增加及排尿时疼痛等症状。 【原因】 1.排尿不畅和排尿不尽,膀胱残留尿成为细菌繁殖场所而诱发泌尿系感染。 2.机体抵抗力下降,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病灶,细菌经血行播散而引起泌尿系感染。 3.长期留置导尿或卫生状况不佳。 【预防】 1.保持尿道外口的清洁,每天温水清洗会阴部,勤洗内裤尤其女患者。 2.多饮水,对于排尿不畅者每天饮水不少于1500ml,以冲洗尿道,排除细菌及毒素。注意观察尿液、尿量、排尿次数及体温变化。 3.指导患者尽量自主排尿,防止尿潴留发生。 【护理常规】 1.每天清洗会阴、肛门1~2次。 2.排尿困难者,定时按摩膀胱,但不可重压,病情允许时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排空膀胱残余尿。 3.出现尿潴留时应及时处理,若残余尿超过500ml时,应在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

小儿全麻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小儿全麻术后并发症及护 理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小儿全麻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一、小儿全麻方法 1.全麻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小手术可在面罩吸入麻醉、静脉或肌肉麻醉下完成,较大手术应气管内麻醉。 2.部位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臂丛阻滞及其他神经阻滞) 二、全麻药物。 ?氟烷(Halothane) ?恩氟烷(Enflurane) ?异氟烷(Isoflurane) ?七氟醚(Sevoflurane) ?地氟烷(Desflurane) ?氯胺酮(Ketamine) ?丙泊酚(Propofol) 一般像斜疝等小手术就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就可以了,大点的手术需要用肌松要,再用芬太尼、七氟醚、丙泊酚等维持。 1、七氟醚 (1)无色透明、芳香无刺激液体;容易为小儿接受。 (2)麻醉起效快,苏醒迅速,术中麻醉深度容易调节,不良反应少,麻醉过深时有诱发全身痉挛的可能; (3)对心率影响不显着,动脉压的下降与心脏抑制、心输出量减少以及血管扩张所致;对脑血流、脑供氧几乎没有影响。 (4)气道刺激小、可松弛气道平滑肌,对肌松药的强化作用比异氟醚、恩氟醚强。 (5)停药后患儿苏醒时间一般为3-5分钟,不超过10分钟,清醒完全,很少有再次入睡现象,无明显的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咳嗽、喉及支气管痉挛水肿等并发症。 2、丙泊酚 (1)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起效时间为30-60秒,维持时间约10分钟左右,苏醒迅速。能抑制咽喉反射,有利于插管,很少发生喉痉挛。 (2)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 可引起血压下降,心肌血液灌注及氧耗量下降,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率无明显变化。丙泊酚能降低颅内压及眼压,减少脑耗氧量和脑血流量,镇痛作用很微弱。 (3)呼吸系统:丙泊酚可抑制二氧化碳的通气反应,表现为潮气量减少,清醒状态时可使呼吸频率增加,静脉注射常发生呼吸暂停,对支气管平滑肌无明显影响。

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并发症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继发性颅内血肿意识障碍或进行性障碍,班颅 内压增高表现;瞳孔变化;或 为肢体瘫痪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若异常,报告医生,CT、做好术前准备。 引流管的护理 脑水肿术后2-4天达高峰期,脱水疗 法,常用药物:20%甘露醇、 速尿、甘油果糖、白蛋白、地 米、甲强龙注意脱水速度和不良反应,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的征象。 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观察是否有呕 血、腹泻、肠鸣音亢进、为内 容物呈咖啡色、大便隐血试验 阳性、不明原因的心率增快、 腹胀等禁食、胃肠减压、止血药、抗消化道出血药(耐信),出血停止后4-6小时方可进食 癫痫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 主神经等单一或多功能障碍 症状。一般术后2-4天发生癫痫的护理 常用药物:德巴金或汉非 安定(大发作首选):必须遵医嘱用药,使用后注意观察呼吸 中枢性高热下丘脑损伤,术后48小时内 体温升高至40度以上,脉搏、 呼吸加快伴意识障碍等物理降温 准确测量、记录,观察效果大动脉处用力擦拭,熟悉禁止冷敷部位 防止感染,清淡易消化饮食 脑脊液漏一抗: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二要:要去不漏体位(仰卧位、 患侧卧位);要在鼻或耳道外 面该一块消毒纱布以保持清 洁,并在头下垫巾 三不:不擤鼻涕、不打喷嚏、 不剧烈咳嗽 四禁:禁止耳道填塞、禁止外 耳道和鼻腔冲洗、禁止药物滴 入、禁止腰穿 尿崩症垂体瘤、颅咽管瘤术后易引 起,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 每日尿量超过4000ml,尿比 重低于 1.005.严重者出现电 解质紊乱,致意识淡漠、甚至 昏迷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水电解质情况,及时纠正低钠低氯血症 准确记录24h、每小时尿量>250ml处理,监测电解质,一旦发生尿崩,遵医嘱用药 补液原则:丢多少补多少

腰椎管狭窄治疗方法

腰椎管狭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大多数的腰椎管狭窄症病人经过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保守治疗方式主要包括: 1、一般取屈髋、屈膝位侧卧,休息3~5周症状可缓解或消失。对于老年人长期卧床易引起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及 肺炎等并发症,建议不宜超过2~3周。 2、药物治疗:给予适量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NSAIDS)。 3、功能锻炼:腰椎屈曲可使椎管容量与有效横截面积增大,减轻对马尾神经的挤压。腹肌肌力的增强也可拮抗神经组 织所受到的椎管机械性压力。 4、支具应用:腰围(或腰椎保护性支架)可减轻脊柱运动时关节突及椎间盘对马尾神经根动态的牵拉及压迫。但不宜 长期应用,容易造成肌肉萎缩。 5、硬膜外间隙注入类固醇药物可起到局部消炎作用,不就是理想方法。部分病人暂时缓解疼痛,曾见骶管内注射后病情加重及瘫痪。多次注射引起神经粘连,增加手术难度。 6、其她牵引、局部封闭、针灸、推拿等。 手术治疗 如果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自觉症状明显且持续性加重,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或出现明显的神经根痛与明确的神经功 能损害,尤其就是严重的马尾神经损害;以及进行性加重的腰椎滑脱、侧弯伴随相应的临床症状出现,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就是减压术,或同时行减压、融合术,有时加固定的稳定手术。复杂的腰椎管狭窄症:系除有腰椎管狭窄症状之外,尚伴有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有椎间不稳定、退 变性滑脱、椎间孔狭窄等,比较复杂,需要综合对症处理。 术后并发症 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就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手术,已经过几十万例、上百万例患者的检验。但任何操作都具有一定的风 险,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也不例外。手术相关并发症有术中出 血、血管损伤、硬脊膜损伤、马尾神经损伤、神经根损伤 等。手术后围手术期有可能出现休克、深静脉栓塞,呼吸困

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

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一、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预防与处理流程 1、预防 认真鉴定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护士执行操作首先做到三查七对。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血库的血存储不得超过21天,不要加温,护士取血的过程中不要过度震荡,造成溶血。 为了预防输血反应,在输血的前15min内速度要慢,每分钟约20~30滴,如无输血反应,可按医嘱进行输血。一般每分钟60~90滴,或在60~90min内输完400ml血。库血取来后最好在室温下放置30min为宜,因有轻度输血反应暂停输血后,如放置超过4h的剩余血,不应再输给患者,因其可能被细菌污染。 患者在输血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反应,是否有烦躁不安、腰痛等症状。 避免快速输入库存冷血,要严格掌握输血量,避免过量,严重贫血及易发生过敏的患者,在输血前首先静脉滴入地塞米松10mg,皮下注射盐酸异丙嗪50mg预防或在输血前半小时口服苯海拉明。 2、处理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改输生理盐水。 、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检验科。 、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检验科。

3、流程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改输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检验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 二、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预防与处理流程 1、预防 严格掌握输液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肾功能、心功能不全者更应谨用,并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用药前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的患者所用药物更应谨慎。 注射室的环境要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对药前认真检查药品的外观情况。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注意输液瓶之间的配伍禁忌,调整好输液瓶的顺序。 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 2、处理 、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它液体和输液器。 、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情况严重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及时报告医院药剂科,必要时报告护理部。 、保留输液器和药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