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略学丰 彰显语用

教略学丰 彰显语用

教略学丰  彰显语用
教略学丰  彰显语用

教略学丰彰显语用

——例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慈溪市庵东实验学校鲁晓君【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中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略读课文的教学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逐渐被重视起来,略读教学应该是以运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和能力,实践于阅读学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但是当前的略读教学存在精细化、随意化和简单化的现象,在略读教学中如何做到教略而学丰,发挥略读课文的语用价值,值得我们思考。我将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案例,从“巧用学习单、积累词句段、仿写小练笔、转化语言点、拓宽阅读面”五方面来谈谈彰显略读课文语用价值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略读课文语用价值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且明确指出了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略读课文,通过对三到六年级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初步分类,发现两者的比例约是42%:58%。(图一)三年级略读课文约占总数的25%,四年级约占45%,五六年级则五五分成。(表一)同时还

表一

由此可见,略读课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任务,在略读教学中如何做到教略而学丰,发挥略读课文的语用价值就变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我将结合略读课文的经典课例,谈谈如何发挥略读课文的语用价值:

一、巧用学习单

“学习单”指的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策略指导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教学目标,围绕有关主题,由教师预设的导学方案,它是教师上课思路的体现,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线索。学习单不同于普通的课堂练习,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任务驱动教学。

略读课文教学中的“学习单”指的是教师从学生学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把教材的内容和要求以及相关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目标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活动方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交流、讨论、感悟等多元活动,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略读时间中提高独立阅读的本领。

1、引导先学,学生自学的“成长点”

教学案例:张幼琴《花的勇气》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花的勇气》。通过预习,你知道作者是谁?

(众生摇头不知,一生回答:冯马才。)

师:大作家的名字可不能乱改啊!这个字读“j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骥”(师板书)请同学们关注这位作家,我们在以后的阅读中会看到这位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生齐读:冯骥才。)

师:昨天同学们花20分钟预习了课文,张老师认真看了每位同学的学习单,首先要给大家提个建议,书写时不但要工整,还要规范,写一段话开头要空两格,有24位同学没做到,要引起注意。现在请你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业。

(师示范,生查看自己学习单,用用修改符号订正。)

师:读课文时,你认为哪些词语特别要提醒同学?

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乏味”,不要把它与“泛滥”的“泛”搞错了。(师随机板书,生齐读词语。)

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个多音字“铺满”。(师板书,生做小老师领读词语。)生:这篇课文中有不少好词语,如“冷风冷雨”“明亮夺目”。

师:值得积累。我也提醒大家注意一个词(师板书:怦然一震)。

(生齐读)

师:看来老师多虑了。(众笑)

张老师的词语学习建立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之上,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根据学情,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对重难点词语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

2、分析学情,教师预设的“数据库”

教学案例:黄元虎《永生的眼睛》

1、学生根据“我的学习我做主”预习卡,对照要求,自主预习,填写预习卡。(“预习卡”如上)

2、教师课前查看预习卡,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黄老师预习卡的运用,旨在让学生明确预习的具体任务和要求,让预习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预习卡中的题目分为“准备题”“基础题”和“核心题”,体现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将预习落到实处,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以学定教,从而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找准起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这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之前要努力去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如何准确把握学习起点?“学习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大的“数据库”。

3、课堂生成,能力培养的“生发点”

教学案例:张幼琴《花的勇气》

师:预习时,我们做了第二件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梅静怡同学作业,请该生读。)你们有什么建议?

生:这样的概括读起来觉得啰嗦。

生:好像有些话可有可无。

师:是的,概括要用简洁的语言。还有二十多位同学也有差不多的问题。再

(出示该同学作业,请该生读。)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来看看沈婷婷同学的概括。

生:感觉故事还没完。

师:是的,概括还要完整,像这样的概括还有十多位同学。那么这篇课文怎么概括主要内容呢?请关注课文导语。

生:(读导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什么事,他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师:哪句话提示我们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生:他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

师:那就请你浏览课文,圈出这些词语。(生圈画词语,师板书,生读词。)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些词都是描写心情的。

师:是啊,作者在维也纳,心情为什么发生这么多变化?找出背后的原因就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失望?(生默读第一自然段)

生:因为作者来到四月的维也纳,看到草地上只是绿色连着绿色,没有让他眼前亮起来的明媚的小花。

师:你用了一个长句子,有没有更简洁的说法?课文中有个词语就概括了这一长句话。

生:泛滥。

师:完整些,应该是“绿色泛滥”。你可以像老师一样在课文上批注下关键词。(课件出示教师示范批注)请你用这样的方法找出“遗憾”和“惊奇”“怦然一震”的原因。(生自主批注后全班交流)

生:作者因为花还藏在草下而遗憾。

生:作者因为看到拔地而起的花而惊奇、心头怦然一震。

(学生板书:花藏草下、拔地而起。)

师:看着板书,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生:四月的维也纳一开始绿色泛滥令“我”失望,将要离开时,又看到花还藏在草下而遗憾。后来,“我”看到拔地而起的小花,感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感受到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过程,它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实现新知的建构。张老师设计的“学习单”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资源、学习能力等因素的作用下,对同一文本的解读和感悟呈现出不同的起点,这种个体化的差异是教师“导学”的重点。因此,张老师根据“学习单”了解学生学情,通过交流反馈,明确告诉学生概括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还要完整,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用描写心情的词语概括主要内容,这样学得自然,学有所依,实现了学生的生命成长。

二、积累词句段(祖父的园子、桂花雨、珍珠鸟、小学语文四年级略读课文

语用点的选择与教学P1、2

三、仿写小练笔(小教4P10、小学语文教学P30、香港,璀璨的明珠、小学

语文四年级略读课文语用点的选择与教学P8、9)

四、转化语言点

五、拓宽阅读面(小学语文教师P34、P41、听课笔记花的勇气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略读课文教学中“学习单”设计的时间与研究

【2】张幼琴;以“先学单”撬动低年级语文课堂变革——以《画家和牧童》为例[J];小学语文教学;2015.6总第536期

【3】张幼琴;学的起点、程序和策略——《花的勇气》课堂实录及评析[J];小学语文教师;2015.05

【4】黄元虎;永生的眼睛[J];小学语文教学;2015增刊

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略读,从字的表面含义来理解,是一种粗略的阅读方式,通过略读可以大概了解文章的内容,知晓文章的大意。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略读则要上升到与精读相对的学习范畴。通过略读教学,可以对本单元的主题起到丰富的作用,进一步训练了专题的学习方法,延伸和拓宽了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虽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早已明确指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略读课文教学却是被教师忽视的部分。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从三年级开始设置略读课文,四年级占到了百分之四十多,五六年级则占到了一半,由此可见,教材编者们对于略读课文的精心设计和编排。我们语文教师在执行略读教学的时候,却不免产生困惑:略读课该怎么样上?一篇略读课文中哪些内容可略?哪些不可略?那么美好的字句略读不是太可惜了么?于是,很多教师面对篇篇精美的略读文章难以取舍,不自觉地处理成了精读课文,字字斟酌,细细感悟,略读等同了精读;还有的把略读处理成了简读或散读,教师不加任何指导,学生放任自流去读。甚至有的把略读课文直接布置成了课后阅读作业。这样的教学严重违背了教材编者设置略读文章的初衷,不但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会起到提升的效果,反而影响他们对于略读课文的重视和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工夫便只做得一半。”一句话精准定位了略读的作用。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行,略读教学的作用越来越多地被关注和重视。那么,教师在进行略读课文教学时,应该采用哪些有效的模式和策略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简化略读目标,便于学生自由理解和感悟

教材中每个单元或精读课文的后面都设置了略读课文,这样进行内容编排的

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了精读课文之后,能够有机去进行独立阅读实践,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学生通过略读课文能够独立去理解和感悟文章的主题和思想,抓住文章主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设定阅读的任务和目标时,要简而精,不要细而全;要抓重点和主题,不必面面俱到。如果不这样,略读和精读将会很容易混在一起,从而干扰正常的精读教学。目标可以是“学一课,得一课”,也可以根据本单元的整体内容统一设置。这样,就会把语文学科丰富多彩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他们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六组是一组展示祖国秀丽山川和风土人情的课文,前面介绍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最后一篇是《香港,璀璨的明珠》,在略读之前,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课题提示或本课的阅读提示,来给学生设定简化的阅读目标:香港为什么被叫做璀璨的明珠?文中介绍了它的哪些特色?如果有同学去过香港旅游,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香港好玩或有趣的东西?和大家分享一下。

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自读抓中心句的方法,知道课文是围绕香港是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和灯的海洋这四方面来写的。然后让学生通过默读发现中心句的位置可以根据文本的需要放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最后抓住第四自然段进行指向习作的阅读指导。采用“大镜头——香港还是一个旅游胜地、中镜头——小朋友们最爱去的就是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特写镜头——公园里的海豚和海狮表演最为出色”这种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要介绍事物,可以采用先大镜头总体介绍这一地区特点,再把镜头推近介绍这一地区中的某一个地方特点,最后镜头变成特写,介绍这个地方中最具特色的东西。最后让学生通过欣赏迪士尼乐园的飞天巡游,进行仿写练习。

通过这样简化的阅读目标,教师引导着学生不仅知道了香港的特色,还学习了作者是如何把特色写形象、具体、生动的方法,最后还结合段落写法,介绍了香港其它好玩有趣的地方和特色,从而感知了香港被叫做璀璨的明珠的原因。二、从阅读提示入手,指导学生略读

人教版教材有一个独有的特色,那就是每篇略读课文之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阅读提示,这段优美流畅的文字既是对前面精读课文的简要概括,又不着痕迹

地引出略读课文。既指导了老师的教学方法,又提示了学生的略读方法,可谓一箭双雕。

1.产生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生活中的我们,有期待,便会有美丽的遐想,做事情就会有足够的动力。阅读亦是如此。略读课文之前的阅读提示便是起到了这样一种给人期待的作用,尽管它的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

有的迅速切换场景和时空给人无限遐思,如《桂花雨》的阅读提示: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让学生敏感的小神经一下子触到这样的期待:“难道这桂花会有动人的故事发生?”有了这样的阅读期待,学生很自然地就会去读这篇课文,找寻其中伴着淡淡桂花香的故事。

有的从生活实际出发,吸引学生阅读兴趣。如《假如没有灰尘》的阅读提示:可是你知道吗?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灰尘,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不免心生好奇,灰尘不是脏的东西嘛,有什么作用呢?我要赶紧去看看,灰尘究竟有什么了不起的作用。

有的用优美动人的句子来引出文章,如《火烧云》:江潮,峡谷,榕树,鸟儿……这些美好的景物像一幅幅图画,使人回味无穷。让我们把视线转向空中,去欣赏那美丽的晚霞。每个人都有向往美好的情怀,如此动人的语句一撩拨,学生必定会走进文本,去细细欣赏这空中的美景。

有的精要概括了前面的精读课文,同时提出问题引出下文,如《大自然的启示》: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有很多。默读下面这篇课文,说一说其中的每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神秘的科学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学生读了这样的阅读提示,一定会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探寻其中的奥秘。

有的……

凡此种种。不管什么样的提示,都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引起他们的阅读欲望,2.提示任务,指导略读方法

阅读兴趣在前,阅读方法在后。略读教学的基本步骤就是教师结合阅读提示

制订出阅读目标,学生参照方法和提示进行独立阅读,思考问题,最后相互交流发表见解。在这个过程中,阅读提示先是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起到激发作用,后是对学生的略读方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白公鹅》文前的阅读提示这样写道: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真是“架子十足”,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白鹅又是怎样的呢?默读下面的课文想想这只白公鹅有哪些特点,再比较一下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的不同的地方。这段文字将略读课文与前一篇精读课文紧密联系,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和对比不同的写作手法,对于精读课文的内容是一种拓展和迁移。

另外,一些课文的略读提示中还列出了多种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有感情地朗读,与同学交流读后感,扩展相关的课外资料等等。因此,略读教学中,以阅读提示为指引,学生可以紧跟文章主旨,把握好略读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托,把握略读的节奏和方向,从而使略读教学做到精简有度。

三、有层次略读,通晓文意

《语文课程标准》中早已对不同的学段提出了不同的略读目标:“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由此可见,对于学生来讲,略读的功能就是通过粗略阅读,在最少的时间内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从而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和信息量,增加视野和涉猎。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略读课文则要求读书几遍,其义自知。所以,对于教师来讲,略读教学的过程要简约,教学目标要鲜明,这样才便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独立阅读。具体可将略读分为以下三个环节:一读,通字词;二读,通文意;三读,通心得。

例如,在教学《花的勇气》略读时,我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理解其中的重点字词如乏味、明媚、泛滥、傲然挺立、神气十足等在文中表现的意思。再让学生结合阅读提示中列出的一组表现作者心情变化的词汇,如失望、遗憾、惊奇、心中怦然一震,来理解文章大意;最后组织学生交流读后感,体会四月里的小花在冷风冷雨中傲然开放的勇气和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略加指导,然后大胆放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独立阅读中慢慢培养起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四、略读亦求精,方能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教学中,学生最容易产生的一个误解便是将略读等同于粗读,甚至忽略地去读,这是要不得的。不能从略读中培养出良好的习惯,自身的阅读能力也不

会得到多大的提升。正如林语堂先生的一句妙语说的: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别人却替你晒不来。只有在略读中不断实践,不断训练,才能真正掌握略读的方法,从而在以后的阅读中吸取到更多的文章精华。因此,略读训练中,可以在内容上不细细推敲,精雕细琢,但是一定要逐步把握阅读方法的迁移和运用,知道哪些应该抓,哪些应该略。教师要做有效地引导,教会学生在略中求精,一课一得。

例如,《妈妈的账单》所在的这组课文都是以一个个动人故事来表现人间的真情,本文的重点则是小彼得看到妈妈给自己列出的0芬尼的账单,从而感受到妈妈无私的爱和付出,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所以,学生在略读的过程中,前面的内容可以简单了解,不细加推敲,小彼得思想转变的过程则是全文的重点和高潮,需要学生细细品味和感悟这种情感的转变,从而体会出父母对儿女那无私的爱。只要深刻理解了这个重点,这篇文章也就做到了略中求精。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略读课的训练旨在让学生真正掌握略读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我们的略读课文的设置也起到了它本身的作用,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增添另一道亮丽的风景。

语言学与语文教育.

语言学与语文教学 12中本3 李淑荧 2012014317摘要:语文教学需要语言学理论的支撑,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语文知识。本文探究语言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以及从汉语语言学中的语音,词汇,语法这三面研究如何应用语言学来指导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言学语文教学语音词汇语法 有人认为识字和写字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但是这种看法并不完全正确。诚然,识字和写字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语文教学中有比识字和写字更高层次的方面。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说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读、写、说能力需要语言学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一、语音 语音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语音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的能力,提高言语素养,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语音教学的作用。语文教学中并不需要给学生太多的的语音理论,却需要用这些语音理论来指导学生的读说实践,因此语文教师要了解并掌握语音理论,并且现在要想当语文教师的老师都必须达到普通话测试水平的二级甲以上。 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语音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我觉得语文教师应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要教学生正确读准字词,培养他们普通话的正确读音。我认为,语文教师教他们从语音中的元音与韵母,声调,以及音节等重要方面学习普通话。学好普通话,教师可以从语音学的角度让学生简单了解辅音,声母,元音,音节,韵母、声调等的概念,让他们了理解声母与元音的发音原理和舌位图,以及让他们了解自己方言中声母、韵母和普通话声母、韵母的差异。比如:辅音n/l,n和l舌尖中、浊音,不同的是n是鼻音,l是边音。有些方言中这两个辅音全部相混,有些方言部分相混。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生学习这些辅音

新版简明英语语言学 Chapter 6 pragmatics 语用学

Chapter 6 pragmatics 语用学 知识点: 1.*Definition: pragmatics; context 2.*sentence meaning vs utterance meaning 3.*Austin’s model of speech act theory 4.Searle’s classification of speech acts 5.*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考核目标: 识记:*Definition: pragmatics; context 领会:Searle’s classification of speech acts 综合应用:sentence meaning vs utterance meaning;Austin’s model of speech act theory;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一、定义 1. Pragmatics语用学: Pragmatics: the study of how speakers of a language use sentences to e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Pragmatic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a kind of meaning study.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使用者是如何使用句子成功进行交际的。语用学也可以看作是一中意义研究。(它不是孤立地去研究语义,而是把语义置于使用语境中去研究的一门学科。) 2. Context 语境:The notion of context is essential to the pragmatic study of language, it’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constituted by the knowledge shared by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 语境这个概念对语言的语用研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认为他是由言者和听者的共享知识所构成的。 二、知识点 6.1.2 pragmatics vs. semantics语用学与语义学 二十世纪初,Saussure’s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开始,同时也为现代语言学奠定了基础调,即语言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在的系统来加以研究。 语用学和语义学既有相关性又有相异性。两者都是对意义的研究。传统语义学把语义看成是抽象的,内在的,是语言本身的特性,不受语境的影响。因此传统语义学只研究语义的内在特征,不把语义研究置于语境中来考察。语用学研究的是交际过程中语言意义的表达和理解。语用学家认为不把意义放在语境中来考虑就不可能对语义进行充分的描述,因此在研究语义时是否考虑语境便成了传统语义学和语用学的根本区别所在。 Semantics 和Pragmatics的区分 Pragmatics studies how meaning is conveyed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The bas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that pragmatics considers meaning in context, traditional semantics studies meaning in isolation from the context of use.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新词汇》教学设计

优质课高中语文选修《新词汇》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不同时段有不同的风景;也有人说: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词汇这种表情达意的载体,它不断的推陈出新。现在的“粉丝”不是食品,“备胎”不是汽车配件,“炒鱿鱼”不再仅限于美食,“狗仔队”不是单纯指狗,一个时代的“流行语”负载了大量的社会信息,反映了一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风貌。 二、小组交流展示搜集的新词语 a、文化娱乐体育类:超女、海选、爆炒、动漫、土豪 b、国家政治类:保先、三个代表、八荣八耻、新生代农民工、留守儿童 c、网络语言:晒客、博客、菜鸟、网虫、草根网民、抢沙发、打酱油 d、日常生活类:如美容、瘦身、外卖、料理、微整形 e、科技发展类:液晶、等离子电视、转基因、蓝牙、信息库 三、思考探究: (一)研读课本,了解新词新语的来源 1、随着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出现而新造的。 2、旧词新用而产生的新词语。 3、来自外语和汉语方言的新词语。 4、词语衍生和略缩形成的新词语。 (二)对于新词语的使用,特别是网络语言,我们应该持怎样运用?

材料一:“偶班的ggmm酱紫决定去操场上给他+u”,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重庆赛区开赛半个多月来,已有200多篇作文因为这样滥用网络语言被大赛组委员“红牌”罚下,取消了参赛资格。(《重庆晚报》报道) 材料二:从2006年3月1日起,根据新生效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如果在上海的政府文件、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出现诸如“美眉、恐龙、pk、粉丝”等网络流行语言,将被判定为违法行为,因为它们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新华每日电讯》) 讨论结果: 1.这些网络语言,私下交流可以用,但是在学校课堂、作文比赛、语文考试中要坚决抵制。 2.新词汇的大量涌现是好事,我们不必担心汉语言变得“不纯净”而过分排斥,因为无生命力的新语词自然会被淘汰。像上海这样判为“违法行为”,未免太严厉。 引导学生注意网络语言确实方便快捷,能够制造一种亲密、有趣的特殊气氛。它在网上的产生和流行是人力阻挡不住的,但网络才是它的家,不同场合用合适的词语,不能随意乱用。 (三)新词语的特点(师举例,学生归纳) 1.新颖性(如艳照门、周老虎) 2.能产性(有一个词根,就能产出大量的相关的新词语) (黑客)~客:黑客、博客、播客、晒客

余映潮-“语言学用”教学的基本方法

“语言学用”教学的基本方法 余映潮 第一部分最基本的道理 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理念 充分利用教材 安排实践活动 重视课中读写 实现语言学用 注重知识积累 关注集体训练 “教学设计”的目标 语言学用 技能训练 知识积累 集体训练 气质养成 关于“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非常讲究“课文研读” 十分重视“教学思路” 关键在于“课堂活动” 精心考虑“积累丰富” 时时关注“能力训练” 教师要克服的重要弱点 碎问碎读碎说 -老师的碎问碎说可形成知识碎片,但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有力度有深入的课堂训练 单个对话频繁 -老师和几十个学生对话,因此对话显得肤浅,凌乱,零碎。时间消失在对话中,学生没有沉淀和收获。

没有选点深入 -不到知识点,文章的精彩中去,所谓点,一个是知识点,比如探究文章线索,欣赏这篇文章的照应 活动时间不多 -不肯安排时间,每个学生都要把握自己学习时间。 积累意识很差 课堂阅读教学的训练性 多读 多析 多写 *多背 多记 阅读课堂教学两个永远的点:语言学用,能力训练和知识积累 课标说: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而不是把教学放到解读上去。 第二部分阅读训练最基本的指标 1、难读难写的字300个 2、两字书面语汇4000个 -雅致,离口语较远的词汇,如清新、清雅。朗读,背诵都是重要的途径。 3、成语、短语1000个 4、背诵积累60000字 -初中学生到高中一帆风顺,能读会写 5、精读训练100篇 -短文一定要让学生精细地赏析 6、知识术语200个 文体知识、修辞知识、 章法知识、手法知识 7、自学方法10种 8、阅读技能训练20种

语用学课程教学大纲

“语用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唐建萍执笔人:唐建萍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课程名称:语用学 课程编号:043103 英文名称:Pragmatics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限选课 总学时:18 理论学时:18实验学时: 学分:1 开设专业:英语 先修课程:语言学导论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语用学是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本课程主要通过语用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即“言语行为”和“语境”使学生掌握其相互作用和构成在话语交际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对语用学中指示、预设、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话语逻辑等若干论题的研究,使学生可以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知晓语言行为是受各种社会规约制约的行为,并可以运用社会规约结合语用知识去解释某些语言现象。让语言研究变成“语言—使用者—语境”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立体研究,对语言的认识从必然性跨越到自由性,从静态到动态,从单向分析向整体扩展,凝结出跨文化交际行为适合性的精髓。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 区分语用学与语义学和其它相关学科在研究意义上的差别; 2. 在了解英语语言的基本特征以后,从语言使用的各种情况解释语言使用的意义、规 则和条件,从而以更高、更广的视角了解语言的特征; 3. 了解近二、三十年来语用学的发展、目前最新的研究动态及趋势,增强外语教学与

学习中的语用观念。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引论 使学生了解语用学的起源和发展,并初步了解语用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语用学同其它交叉学科的关系与学习意义 第一节语用学的起源及发展 第二节语用学的定义 第二章指示现象 使学生从语用角度了解指示词语的功能,脱离结构主义对指示词语的狭义理解,把话语和周围的世界联系起来。 第一节指示语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第二节人称指示 第三节时间指示和空间指示 第四节语篇指示和社交指示 第三章语用预设 使学生了解预设、前提的定义及前提的反射问题。培养学生对话语命题进行逻辑切分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第一节前提的定义 第二节前提的种类 第三节前提的映射问题 第四节前提与蕴涵的关系 第四章会话含义(I):合作原则 要求学生掌握会话合作原则,并能应用到话语交际中,在话语轮回中动态的判断信息量,信息的真实性、相关性及谈话方式,发现话语的隐含意义 第一节合作原则的四项准则 第二节违反合作原则产生的语用效果 第三节隐含意义的定义及分类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修辞(修辞方法)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修辞(修辞方法) 课题:修辞(修辞方法)复习第一课时 课型:复习策略指导课 教学目标: 学会理清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 学会把握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重点; 学会设计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方法; 学会调控修辞方法部分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 学生解答近几年高中会考、高考中有关修辞方法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统计分数);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修辞方法部分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 理清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可能一:不知道,或不太知道。

可能二:根据高考说明回答“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应该根据以下两方面—— 考试说明(包括会考高考) B、考试试题 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4个能力考核点:(幻灯投影) 能够辨识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列出8种,会考列出12种); 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 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 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修辞部分的复习重点 教师提引: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如下: 根据考试命题的倾向:

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

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3-04-22T14:13:13.2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3月总第79期供稿作者:杨丽新[导读] 面对雨后春笋般的网络语言,我们不应逃避而应学会面对、学会扬弃。 ◆杨丽新辽宁省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110003 网络语言随着电脑的普及,正以惊人的速度不可阻挡地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冲击着我们的汉语习惯,颠覆着我们的思维,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语言呢?很多老师对网络语言侵入到学生作文日记中的现象非常担忧。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认为,网语是一种可以体现现代人生存和思维状态的新语言,它之所以全方位地迅猛地入侵学生的作文中并不是偶然的,它所特有的鲜明的特点,深深地吸引了青少年。因此,我们有必要来认识一下网络语言的特殊性。 一、创新性 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减少了外来的束缚,使作者的思维可以自由驰骋、天马行空,往往构思巧妙、语出惊人。如:“灌水”原指向容器中注水,在网络中则表示在网上发表长篇大论而又内容空洞、“水分”含量高的文章;“青蛙”是指网上的男性公民;“水母”指在BBS上极能灌水的女性网民……构成网络新词语的词素大多是语言中固有的,它们利用仿拟、飞白、比喻、谐音、拟人等手法构成了新词。 二、简便性 网络语言一般用字非常简洁,寥寥几个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就可将意思表达清楚。如字母词GG(哥哥)、MM(妹妹)、PMP(拍马屁),数字词1314(一生一世)、88(拜拜)、9494(就是就是)。这些都是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言语交际的跨度,缩短了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并且这种跨度的设置,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可以逾越,而一旦跨越,便会带来一种愉悦,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三、形象性 在网络中,网民们还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象形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来模拟现实交际,如“∶-)”表示笑脸、 “∶-(”表示不幸、“>∶-(”表示狂怒。有些网络词语借用动物名称,使得网上好象是到了动物世界,使网络语言显得风趣幽默,例如屁兔(PII,奔腾2)、烘焙鸡(个人主页,hompage)、猫(调制解调器,MODEM)、(温)酒吧(win98)、版猪(版主,电子公告版管理员)、大虾(超级网虫)、菜鸟(网络新手)、飞鸟或老鸟(超级网虫,网络高手)、恐龙(丑女)等等。这些网络符号在电脑屏幕上构成了一张张卡通式的脸庞,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使网络聊天具有了“可互视、可互听”的近距离交际和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效果。 四、诙谐性 诙谐性是网络语言更为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又一特点。网络常为有闲、有情人士所光顾,网民的相对年轻化更使网络语言充满了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都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 五、粗俗化 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滚滚洪流中,还悄然涌动着一股小小的浊流:语言的粗俗化。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SHIT(狗屎)”等随处可见。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我们应该公正、客观、发展地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不加消化地全部拿来。面对网络语言的冲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遵循以下语言使用原则: ——不盲从原则。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非常大,而学生的判别力、自制力又相对较弱,如果不加限制,盲目学习运用网络语言,势必影响他们对正确字词的学习,影响对规范语法的理解,影响对母语和外语的掌握。 ——雅俗的原则。“雅”就是要高雅,语言要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文明就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样,它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标志。“俗”不是粗俗,而是指约定俗成。那些充满活力的语言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应当接受,如“伊妹儿”、“牛市”等。 ——扬弃的原则。面对雨后春笋般的网络语言,我们不应逃避而应学会面对、学会扬弃。对那些“雅”、“俗”、充满生命力的就要发扬。比如一些大众俚语、俗语,就很有生命力。事实证明,这些语言对社会只有好处,没有弊端。相反,对那些不健康的语言,对那些类似江湖黑话性的语言,对那些只是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与情调的语言,就只有丢弃、坚决制止。 总之,网络犹如一个管轨,可以为网民们提供一个自由宣泄情绪的通路,网民的表现欲、想象力、自我意识和深层诉求都能够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和抒写。他们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体验“我言故我在”的生存快感。也正因为如此,网络语言才形成了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个性。网络语言的出现对现有语言及语文教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中,语言、语体和文化的变革必将使语文教学改革呈现一个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陈群秀《网络、网络语言与中国语文现代化》.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2002年10月。 [2]于根远《网络语言概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3]梁睿陈建栋《网络语言要规范》.《光明日报》,2002年8月21日。 [4]《谈谈网络语言的特点》.南方网·南方社区(https://www.doczj.com/doc/ba11075154.html,)。

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课程简介 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课程简介】 初中生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这一任务是在言语实践中实现的。做为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言语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必要的语言学知识,这种知识越渊博、越精深,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就会越高。 本课程主要介绍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重点如下:语言与言语的关系与区别,语言的系统性(组合与聚合、词类、语句的结构分析),词的内容与分析,句子的

内容与分析,语言知识运用的教学策略。前四节通过案例分析说明这些理论知识的作用,第五节明确与语言运用有关的教学策略。 本课程提供了两个课例:《标点符号》、《比喻》,并对课例与语言知识的教学做了讨论。 【学习要求】 1. 了解语言学中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在处理语言现象时指导学生从语境出发分析语句的含义。 2. 理解语言的组合、聚合关系,对汉语词类有较全面的认识。在教学中能运用语言层级性的特点,把语素(汉字)和词、短语的使用做适当的系联。能较熟练、正确地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语句,提高语病的纠偏能力。 3. 学习语义学的基本知识,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在理解鉴赏和使用词语两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语感。 4. 学习语用学的基本知识,提高结合语境分析句子内容的能力,提高指导学生解答高层次的阅读测试题的能力。

5. 提高随文运用语言知识指导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效率,研讨语文知识专题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 专题讲座 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李镗(原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副院长特级 教师) 初中生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该能力的提高是在言语实践中实现的。作为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言语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必要的语言学知识,语文教师的语言学知识越渊博、越精深,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就会越高。本课程介绍语言学主要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案例分析说明这些理论知识的作用,明确教学策略。 第一节语言与言语 【基本知识】 1. 语言与文字: 要点:什么是语言什么是文字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学与语文教学 语言是一套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声音是符号的外壳,意义是符号的内容。语言最小的单位是音位(音素),最小的表义单位是语素。语素是语言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以做不同的分类,有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之分。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一个民族的语

浅议语用学与外语教学

浅议语用学与外语教学 1.语用学相关定义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已认识到语言与语用学的密切关系,英语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层面上,学生即使掌握了标准的语言、丰富的词汇、正确的语法,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更不能进行成功而有效的交际。因此,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学习者应在交际中运用语用策略消除歧义,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虽然迄今为止,语言学界对语用学的定义和范畴尚没有统一的见解,但却有一种共识,即“语境是语用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一门专门研究语境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的新学科。人们的正常语言交流总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这里的语境包括交际的场合(时间、地点等),交际的性质(话题),交际的参与者(相互间的关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信念、过去的经验、当时的情绪等)以及上下文。语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话语的理解和使用”(金定元,1992:171)。换言之,要判断某些具体的言语行为是否得体须依据其使用的语境,离开了语境就使判断本身失真或失去意义。 语用学的另一核心概念就是意义。何兆熊先生(1987)在他的语用学概要一书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从发展的观点看,语用学的崛起是语义研究的发展和延伸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语用学是一种对意义的研究。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同于形式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它所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由此可知,语境对意义的作用在语用学研究中十分重要。

语用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教师需补一课:语用学 ——尝试用语用学解读新课标 特级教师熊生贵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实验版比较,有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对语文课程目标和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这个定位中非常鲜明地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语文课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未有过地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整个修订版课标,提到“语言文字运用”或“运用语言文字”或“运用语文”或“语文运用”一共13处,如此突出与强调“语用”,在我国有史以来的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是第一次。这十分明确地提示我们,语文课程的理解与实施,有一个重要的理论背景:语用学。而对于语用学,广大语文教师是比较陌生的。我们当初从事语文教学,拥有的语文学科知识背景,主要就是“语文基础知识”(还有文学知识等),包括语言学基础,最多深入到有点语义学基础,而今需要语用学理论来解析课标和指导课程实施,不言而喻,我们需要补一课,学习一点语用学知识。有了语用学理论背景支持,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与学会语言文字表达。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会对语言文字运用现象,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在指导学生理解别人的表达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上,将会较大地提高指导水平。 什么是语用学呢?这首先是一个难以准确定义的概念。从“百度搜索”上得到的解释,倒不失为一种简单化的概念了解:“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提到语用学,必然会涉及到语义学,因为语义学与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两大分支。两者都要研究语言文字的意义,但侧重点与方向相异:语义学主要研究语言片段(话语、语词)的编码意义即字面意义、抽象意义,而语用学的重点是研究语境化意义,即“用意”,是语言片段在特定语境条件下的交际意义。这一简单梳理,就让我们不难领会,其实,我们过去在语文及语文教学方面是有较厚实的“语义学基础知识”的。而我们主要缺乏的,是语言文字在实际运用中,在语境化呈现中,它有怎样的规律,我们该用哪些理论去指导我们,从而也让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补习语用学理论知识基础,其价值意义正是基于此。 学习掌握了语用学知识,首先可以让我们运用语用学知识,深刻理解新课标的一些论断(结语或语词),这种理解是领会它的语用学背景,让我们自觉运用语用学的理论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施。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学科视界更开阔,教学行动更理性而科学,真正兑现新课标的愿景:让学生学习好语言文字运用,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下面笔者尝试用语用学的一些知识,理解语文新课标中的一些诊断,以期同大家一些深入解读新课标,从而实施语文教学。 ●课标说“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运用很自然就会对应到语文的“实践性”,但为什么要强调它的“综合性”呢? 2011年版语文课标,最大贡献之一是明确指明了语文课程的两性:综合性与实践性,而且两性的定语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对应“实践性”,几乎是同义对

语文教学教学工作目标

语文教学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基本素质要求,致力于加强小学语文的基本能力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六年级现共有学生23人,努力缩短班级学生成绩之间的差距,争取同步向前是本学期的主要目标。在本学期工作重点是中后进生的转化以及着重解决作业及课堂纪律。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时刻刻强调这一点,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 2、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共8个单元,28篇课文,其中14篇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和一个综合性学习,每单元前有本单元阅读训练的学习提示,告诉学生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和学习方法。 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六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十一、第十二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每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三、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做好预习本的预习。 2、懂得什么是课文的中心思想。 3、根据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根据中心思想选材,用具体事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 4、积累语言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做到熟读成诵。 四、教学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3、学会并掌握读懂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五、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120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会读写278个新词语,一部分学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家进行毛笔字临帖,要求坐的姿势、握笔姿势真确,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背诵指定的课文。 5、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借助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认识过渡句和过渡段,分清文章的详略。 6、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7、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8、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学用”和“技能训练”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学用”和“技能训练” 2015年5月13日,我们有幸再一次走进俞映潮老师的课堂,领悟语文教学的魅力。这次讲座的主题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语言学用”和“技能训练”。余老师说:“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就应该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到底教会了学生什么知识? 今天听了伊旗三位老师精心准备的语文课和余老师精彩的点拨评价,我收获颇多。余老师从“怎样教课文”、“怎样读课文”、“怎样用课文”三个层面把三篇课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在语文课堂中,一定要落实字词教学、朗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字词教学是朗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基础,一定要把它放在基础性的突出位置。而在朗读教学方面老师一定要范读,在评价学生朗读时不要说假、大、空的话。习作教学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训练点,是对所学的语文知识的运用。而这些教学要想顺利地进行,就必须要落实积累,雅词的积累、警句的积累、优秀段落的积累甚至全文的积累。 语言教学,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讲,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教学,就是字、词、句、段、篇以及听、说、读、写、思训练中的语言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学用、语言品析与鉴赏。语言教学天然地存在于每一篇课文和每一节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是一种工具的授予,是一种技能的培养,也是一种人文的熏陶。余老师为我们总结了14种“语言学用”的办法,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分别是字词认读、美词美句摘抄、文句文段文章背诵、字词替换、用词说话或写话、成语练习、句式学用和段式仿写、概写文章文段大意、写课文评点或任务简介、运用一定的语言形式评价故事内容或人物形象、替换文章的标题或段落、古诗古文的改写或译写、变诗为文或课中微文

语用学研究方向必读之物

语用学方向必读之物 1. Austin, J. L. 196 2.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2. Brown, G. & G. Yule. 198 3. Discourse Analysis[M]. Cambridge: CUP. 3. Grice, H. P. 1975[1991]. Logic and conversation[A]. In P. Cole & J. Morgan (eds).Syntax and Semantics,V ol. 3: Speech Acts[C]. NY: Academic Press:43-58. reprinted in S. Davis (ed). Pragmatics: a Reader[C]. NY & Oxford: OUP:305-315. 4. Halliday, M. A. K. 1994/2000.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 Arnold;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 Leech, G. 1974/1981. Semantics: the Study of Meaning[M]. Harmondsworth, Middlesex, UK: Penguin. 6. Leech, G. 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 7. Leech, G. 2005. Politeness: is there an east-west divide?[J]. 外国语(6):3-31. 8. Levinson, S. C. 1983. Pragmatics[M]. Cambridge: CUP. 9. Lyons, J. 1977[2000]. Semantics[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CUP. 10. Mey, J. 1993. 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11. Peccei, J. S. 2000. Pragmatics[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Routledge. 12. Saeed, J. L. 1997. Semantics[M]. Oxford: Blackwell. 13. Searle, J. 1969[2001]. Speech Acts: 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M]. Cambridge: CUP;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CUP. 14. Searle, J. 1979[1981]. Expression and Meaning: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M]. Cambridge: CUP. 15. Sperber, D. & D. Wilson. J. 1986/1995/2001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6. Thomas, J. 1995. Meaning in Intera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 London and NY: Longman. 17. Ungerer, F. & J. Schmid.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8. Verschueren. J. 2000.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td. 19. Wilson, D. 2000. Relevance and understanding[A]. In G. Brown et al. (eds). Language andUnderstanding[C].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35-58. 20. Yule, G. 2000. Pragmatics[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1. 何兆熊. 2003. 语用学文献选读[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2. 何兆熊等. 2000. 新编语用学概要[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3. 何自然. 1988. 语用学概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4. 何自然. 1997.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5. 何自然. 2003. 语用学讲稿[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用学案《言语的基本原则—— 得体》

言语的基本原则——得体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语言的运用》第一单元教学案 编制:夏智明审核:高二语文组 主备人:夏智明使用班级:高二十一班教学时间:2013-5-22 学习目标: 1、理解言语行为的“得体”原则,增强语言运用的规范意识; 2、分析语言实例,培养观察语言现象的习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言语行为的“得体”原则,增强语言运用的规范意识; 教学难点:分析语言实例,培养观察语言现象的习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自主学习: 1、小故事:话说朱元璋做了皇帝。有一天,他以前的一位苦难朋友从乡下赶到京城去找他,其中一个人对他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他这话说得很委婉,朱元璋听了心里很高兴。回想起来,也隐约记起了他的说话里像是包含了一些从前的事情,所以,立刻就封他为大官。 另外一个苦朋友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心想:“同是那时候一块儿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做,我去当然也不会倒霉的吧?”他也就去了。 一见朱元璋的面,他就直通通的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我们两个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罐子都被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满把地抓豆子吃,不小心把红草叶子也一嘴吃进嘴里了,叶子梗在喉咙口,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并吞下去,这样红草的叶子才一起下肚了……”他说这些话,朱元璋嫌他太不会顾全体面,等不得说完就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2、什么是表达得体 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 3、“说话应该得体”,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听到过的特别得体或者不得体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 一、案例分析课本第6页“学习还是审议?” 二、视野延伸:周总理的语言艺术 1、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国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说明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l元、5角、2角、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国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2、在一次除外访问中,周恩来总理向外宾介绍邓颖超同志“这是我的爱人”,大家还知道哪些跟“爱人”同意的词,你认为周总理使用的这个词语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高考链接 1、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四处并修改。(2012山东)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2006江苏) ①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②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③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④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⑤苍松翠柏环抱着它,⑥霞光丽日辉映着它,⑦青山绿水依傍着它。⑧去年连战先生曾来这里拜谒,⑨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⑩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⑾瞻仰中山先生的陵寝,⑿重温先生的教诲吧! 修改:(1) (2) (3) 三、探究身边的语言 唐国强主演的电视剧《东方》以追求真实完美而引人入胜,但有几句台词值得商榷:a蒋介石说:“想不到苏联这么快就承认新中国”,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比较符合蒋介石的身份和此时的心情。b又如阎锡山对蒋说:“早在1931年中共就在江西建立苏维埃国家了”(大意),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与其身份相符了。C剧中毛泽东主席常称“我们的蒋委员长……”你怎么看。 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拓展: 1、下面语言不得体的地一项是()

语用学推荐书目

1.语用学研究 H030/32/1 馆藏复本:6 可借复本:4 中国语用学研究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中文图书2.语用学视角下的广告语言研究 F713.80/193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杨永和, 周冬华, 鲁娅辉著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0 西文图书3.Pragmatics = 语用学 / H030/H874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1 Huang, Ya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2009. 中文图书4.顾曰国语言学海外自选集:语用学与话语分析研究 H319.3/145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顾曰国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中文图书5.新编语用学概论 H030/33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1 何自然, 冉永平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中文图书6.语用学大是非和语用翻译学之路 H059/165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侯国金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 中文图书7.语用学的多维研究 H03/43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曾文雄编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西文图书8.Pragmatics :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 H030/C971(C)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Cummings, Louise.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中文图书9.英语习语研究:语用学视角 H313.3/138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彭庆华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中文图书10.语用学翻译研究 H059/124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曾文雄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中文图书11.语用学纵横 H030/20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冉永平, 张新红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中文图书12.语用学:现象与分析 H030/18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2 冉永平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中文图书13.语用学 H03/38 馆藏复本:3 可借复本:1 严辰松, 高航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西文图书14.Pragmatics :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 语用学 : 理论及应用 / H030/J61 馆藏复本:1 可借复本:0 Jiang, Wangqi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西文图书15.Pragmatics = 语用学 / H030/Y95 馆藏复本:11 可借复本:10 Yule, George,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