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独家)(鲁教版)中考化学复习(全套)随堂同步练习汇总

(独家)(鲁教版)中考化学复习(全套)随堂同步练习汇总

(独家)(鲁教版)中考化学复习(全套)随堂同步练习汇总
(独家)(鲁教版)中考化学复习(全套)随堂同步练习汇总

(鲁教版)中考化学复习(全套)随堂同步练习汇总

步入化学殿堂

随堂演练

1.(2019·淄博张店三模)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熔化B.铁水铸锅

C.葡萄酿酒D.海水晒盐

2.(2019·威海中考)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3.(2019·北京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密度 C.可燃性 D.沸点

4.(2019·淄博张店一模)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易升华

B.酒精能燃烧

C.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

D.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5.(2019·连云港中考)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干冰可用作制冷剂

B.铝不与空气反应,铝制品可不用涂保护层来防止锈蚀

C.小苏打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小苏打可制作发酵粉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

6.(2019·淄博博山一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说法正确的是( )

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②石墨可作电极③氧气可用作燃料④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⑤KNO3属于复合化肥⑥生活中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治疗胃酸过多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

7.(2019·淄博淄川一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

B.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

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8.(2019·淄博沂源一模)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9.(2019·淄博临淄一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0.(2019·淄博博山二模)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11.(2019·淄博临淄二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2.(2019·淄博高青一模)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具备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13.(2019·淄博淄川一模)同学们知道烧碱、纯碱都显碱性,但是哪种物质的碱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B.设计实验方案

C.获得结论D.收集证据

14.(2019·淄博周村二模)下列实验没有体现控制变量思想方法的是( )

A.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B.探究温度对溶质溶解速率的影响

C.探究影响铁生锈的有关因素

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5.(2019·淄博临淄一模)下列化学实验中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的是( )

A.用pH试纸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为5.5

B.用托盘天平称量5.4 g食盐

C.将pH为6的盐酸稀释1 000倍后pH为9

D.用100 g 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50 g水,使得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 16.(2019·淄博博山二模)今年5月份同学们都参加全市的中考实验技能考试,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了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B.“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里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多余的氯化钠应放回原瓶

D.“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中,测定溶液pH先将试纸湿润

17.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不是化学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A.某种金属矿物的产地B.功能材料的制造

C.农药化肥的研制D.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8.(2019·淄博博山一模)现有七种物质:

①硝酸钾②小苏打③熟石灰④聚乙烯⑤生石灰

⑥氯化钙⑦碳酸钙

试按下列要求用序号填空:

(1)常用作干燥剂的是 _____。

(2)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的是 ______。

(3)可以制作食品包装袋的是 ______ 。

(4)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______ 。

19.(2019·盐城中考)根据物质性质,找出他对应的用途,并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用途:A.制糖脱色B.高炉炼铁C.治疗胃酸过多D.制造人造骨骼E.生产汽车轮胎F.填充食品包装袋

(1)CO具有还原性 ______。

(2)NaHCO3能与酸反应 ______ 。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______。

(4)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______ 。

(5)N2化学性质不活泼 ______ 。

(6)合成橡胶具有高弹性、不易老化等性能 ______。

20.(2019·滨州模拟)2019滨州初中毕业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查中,小波抽到的试题是“净化黄河水”。请与小波一起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小波准备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操作时,发现装置存在一处明显错误,该错误是。

参考答案

1.C 2.B 3.C 4.B 5.B 6.D 7.A 8.D 9.D10.C 11.C 12.B

13.B 14.A 15.B 16.A 17.A

18.(1)⑤(2)②(3)④(4)③

19.(1)B (2)C (3)A (4)D (5)F (6)E

20.(1)烧杯引流(2)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随堂演练

1.(2016·永州中考)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

D.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2.(2019·淄博博山一模)河水净化制自来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的水为软水

3.(2015·柳州中考)如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可吸附色素,除去臭味

B.粒状活性炭可长期使用,不用更换

C.水的流向是a水口进,b水口出

D.装置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

4.(原创)2019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级地震,震后灾区人民须将河水净化成生活用水,常见的净水操作有①过滤

②加明矾吸附③蒸馏④消毒杀菌,应选用的净化顺序为(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

D.①③④

5.(2019·淄博高青一模)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化学性质不变

B.固态水中的微粒是静止不动的

C.水是由氢、氧原子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6.(2019·淄博张店一模)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体污染与人类活动无关

B.大自然中的水都是混合物

C.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7.水的硬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用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

8.(2019·淄博高青二模)三个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甲中,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的质量比为 ;实验乙活性炭的作用是 。

(2)实验丙的实验目的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9.(2016·沈阳中考)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 2O=====通电

2H 2↑+O 2↑,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 。

(2)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 ,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 ,每 结合生一个氧分子。

(3)在通电条件下,每2份质量的水完全分解,生成 份质量的氢气。 10.(2019·滨州中考)分析下图内容回答问题:

(1)左图中海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

化钠是由 (填离子符号)和Cl -

构成。 (2)右图试管A 中气体的化学式为 ,试管B 所对应的是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

(3)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 .水分子不断运动 B .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 .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

D .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4)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 .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C .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 .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发生了变化

参考答案

1.A 2.D 3.A 4.C 5.A 6.A 7.肥皂水 煮沸

8.(1)1∶8 吸附色素和异味 (2)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H 2O 2=====MnO 2

2H 2O +O 2↑

9.(1)2∶1 (2)氧原子 氢分子 两个氧原子 (3)2

9

10.(1)混合物 Na +

(2)H 2 正 (3)AC (4)AB

物质构成的奥秘

随堂演练

1.(2019·聊城中考)李涛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

B .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

C .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D .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

2.(2019·青岛中考)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B .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D .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3.(2019·淄博张店一模)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 .降温结冰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 .参与化学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

4.(2019·淄博沂源二模)2016年8月16日,中国造量子卫星发射成功,这将有助于建立安全的全球通信网络。量子化是微观体系基本的运动规律之一。下列微粒的有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B.②易失电子形成阴离子

C.②和③属于同一种元素

D.④化学性质稳定

5.(2019·淄博张店三模)图A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B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镁离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B.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镁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镁元素的核内质子数

D.由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相同,可知镁元素位于第2周期6.(2019·烟台中考)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④的化学性质相同

C.②的符号为Al+3 D.①③形成的化合物是MgF2

7.(2019·滨州中考)如图是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镨元素的元素符号为Pr

B.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9 g

C.镨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59

D.镨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8.(2019·滨州无棣二模)在元素周期表的118种元素当中,唯有金子被我们人类一再选中作为货币流通。结合下图,以下对金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Au

B.“惰性”金属之一,在普通环境中不易被氧化

C .原子序数:79

D .相对原子质量:197.0 g

9.(2019·枣庄中考)小明通过如图实验自制了一瓶“汽水”,所加入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蔗糖

B .小苏打

C .柠檬酸

D .果汁

10.(2019·泰安中考)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He 、NO 2、SO 2是有害气体

B .氯化钠、纯碱、小苏打是盐类

C .塑料、纤维、橡胶是天然材料

D .钙、铁、锌、硒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11.(2019·淄博周村二模)“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A

活泼金属

B 氧化物 水 氧化铜 熟石灰

C 营养素 糖类 蛋白质 无机盐

D 合成材料 塑料 玻璃钢 涤纶

12.(2019·淄博博山一模)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

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 613

C 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

下列关于 53131I 和 53127

I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B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C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 .属于同种元素

13.(2019·淄博淄川一模)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 .MgCl 2——氯化镁

B.Ca +2

——钙离子 C .2H ——2个氢元素 D .O 2——2个氧原子

14.(2019·淄博高青一模)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1个镁离子:Mg +2

B .4个氢原子:2H 2

C .2个氮分子:2N 2

D .氧化铁:FeO

15.(2019·泰安中考)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 .2Na :“2”表示两个钠元素

B .NO 2:“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C .2OH -

:“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D.Mg +2

O :“+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6.(2019·淄博沂源一模)最近,科学家成功制备出了一种含铱元素和氧元素的阳离子,在这种离子中,铱元素显+9价。该离子符号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IrO 2+

B .IrO 3+

C .IrO 4+

D .IrO 5+

17.(2019·淄博沂源二模)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像称为价类图。如图是铁的价类图,Y 物质为( )

A .FeO

B .Fe(OH)2

C .Fe 3O 4

D .FeSO 4 18.(2019·淄博沂源一模)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异黄酮(C 15H 10O 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关于异黄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异黄酮中共含有27个原子

B .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 .异黄酮中C 、H 、O 三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D .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9.(2019·淄博张店二模)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驱虫辟邪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 15H 10O 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关于黄酮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黄酮素属于有机物

B .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8∶1

C .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D .黄酮素由27个原子构成

20.(2019·菏泽中考)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气分子 。

(2)+5价的磷形成的氧化物 。 (3)硝酸中的阴离子 。

(4)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

21.(2019·青岛中考)请用氧气、氯化钠、甲烷、氧化钙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供给生物呼吸的是 。 (2)用作燃料的是 。 (3)用作干燥剂的是 。

(4)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22.(2019·聊城中考)地壳中元素含量(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依次是氧、硅、铝、铁等。如图分别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铝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2)铝离子的符号为。

(3)铁在地壳中主要以铁矿石的形式存在,其中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Fe2O3中铁元素化合价为价。

23.(2019·泰安中考)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 (填字母序号)。

A.Na、Cl B.O、S

C.F、Cl D.Cl、Ar

(2)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第7号元素与第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填字母序号)。

A.NO和O2B.CO和N2

C.SO2和CO2D.PO43-和SO42-

24.(2019·枣庄中考)2019年4月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提出了一种独特的锂-氮电池(Li-N2),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池由锂箔作负极,多孔碳布作正极,玻璃纤维作隔板,可以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锂-氮电池的反应方程式:6Li+N2===2Li3N。请回答:

(1)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约为。

(2)Li3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锂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它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玻璃纤维是玻璃熔融状态下抽成丝制得,它属于 (填序号)。

A.无机非金属材料B.金属材料C.有机高分子材料

(5)碳布作为锂-氮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碳单质的 (填一种物理性质即可)。25.(2016·泰安中考)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六大基本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α-丙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础物质之一,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注“—”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试计算:

(1)α-丙氨酸的化学式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为。

(2)α-丙氨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17.8 g α-丙氨酸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g。

参考答案

1.B 2.B 3.D 4.B 5.D 6.D 7.A 8.D 9.D 10.B 11.C 12.B

13.A 14.C 15.A 16.C 17.B 18.D 19.D

20.(1)2N2(2)P2O5(3)NO3-(4)Ca(OH)2

21.(1)O2(2)CH4(3)CaO (4)NaCl

22.(1)14 (2)Al3+(3)+3

23.(1)BC (2)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3)Mg3N2 (4)S2-(5)BD

24.(1)78% (2)-3价(3)3 失去(4)A (5)导电性

25.油脂(1)89 (2)36∶7∶32(3)2.8

我们周围的空气

随堂演练

1.(2019·潍坊中考)如图是空气成分体积分数柱状示意图。图中“a”代表的是( )

A.氮气B.氧气

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2016·广州中考)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C.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B.干冰可作制冷剂

C.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4.(2016·烟台中考)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 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 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C.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5.(2019·天津中考)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少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6.(2019·广州中考)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O2可以支持燃烧

B.O2可用排水法收集

C.O2可用于医疗急救

D.细铁丝在O2中燃烧生成Fe2O3

7.(2019·湘潭中考)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D.将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所得溶液呈紫红色

8.(2016·苏州中考)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9.(2019·临沂中考)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且有白烟产生的是

( ) A.木炭B.镁C.铁D.硫

10.(2016·天津中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11.(2016·邵阳中考)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刚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12.(2016·南京中考)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C.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13.(原创)下列关于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图像中,不正确的是( )

14.(2019·益阳中考)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O2(试管中的棉花根据反应的需要选择是否添加)。

(1)若要顺利制得O2,除选择KClO3与MnO2混合物作为药品外,还可以选择的药品是(填化学式)。

(2)如果选择KClO3与MnO2混合物作为制备O2的药品,则反应后MnO2的质量将

(填“增加” “减小”或“不变”)。

(3)简述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15.(2016·陕西中考)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上述三个实验中,水对实验仪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是 (填字母)。

(3)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对于B实验,小李同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上图改进实验与B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16.(2019·宁波中考)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2)要获得一瓶干燥的氧气,图甲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a→。

(3)下列关于硫燃烧实验(如图乙)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有 (填序号)。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硫燃烧是剧烈氧化的现象

③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

④集气瓶底部留有水可以减少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17.(2019·烟台中考)某同学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

步骤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步骤Ⅱ.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伸入A瓶中,白磷不燃烧。

步骤Ⅲ.向A瓶中加满80 ℃热水,塞紧瓶塞,白磷不燃烧。

步骤Ⅳ.打开K1、K2,从a口向A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

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K2。此时进入量筒B中水

的体积为200 mL,观察到A瓶中的白磷燃烧

(1)对比步骤Ⅱ和Ⅳ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

,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

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原因可能是 (答一条即可)。

【实验二】

用如图所示装置,利用铁生锈的原理也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将此装置

中的细铁丝换成足量的细铜丝进行实验,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

【已知:铜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铜绿。化学方程式:2Cu+O2+H2O+CO2===Cu2(OH)2CO3】

18.(2019·南京中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经典赏析。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

成分(实验装置如图)。

(1)写出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本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①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只和氧气反应;

②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测量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 ③生成的氧化汞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下的4/5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根据资料卡片,请再补充本实验使用汞的两个优点,并说明依据。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 。 (3)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请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此结论予以补充:

参考答案

1.A 2.A 3.D 4.B 5.B 6.D 7.C 8.A 9.B 10.B 11.C 12.B 13.C

14.(1)KMnO 4 (2)不变 (3)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双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 15.(1)集气瓶 (2)C (3)2H 2O 2=====MnO 2

2H 2O +O 2↑

(4)实验结果更准确(或误差小或封闭体系更环保或实验成功率高等) 16.(1)催化 (2)d→e→b→c (3)①②④ 17.(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量筒中的水进入A 瓶,最后B 中水的体积为160 mL 白磷的量不足 不能,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太低,不足以使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18.(1)2Hg +O 2=====△

2HgO

(2)④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⑤氧化汞的密度小于汞,且不溶于汞,因此易与汞分离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1%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随堂演练

1.(2016·淄博中考)化学家拉瓦锡将“精确定量”的概念引入化学实验。他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就是加热氧化汞粉末得到了汞和氧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可说明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 .该实验所得氧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C .该实验可说明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变化的

D .该实验可说明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改变的

2.(2019·淄博中考)某矿石样品中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请推测该矿石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A .Al 2O 3

B .Fe 3O 4

C .SiO 2

D .FeS 2

3.(2019·淄博临淄二模)AgNO 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O 3固体受热分解时,放出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可能是( ) A .SO 2 B .NH 3 C .NO 2 D .N 2

4.(2019·淄博淄川一模)化学方程式能简明、科学的描述化学反应。以下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H 2O===2H 2↑+O 2↑

B .Cu +H 2SO 4===CuSO 4+H 2↑

C .Fe 2O 3+CO=====高温

Fe +CO 2

D .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

5.(2019·淄博沂源二模)下列设计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铜片反应制取氢气:Cu +H 2SO 4===CuSO 4+H 2↑

B .用盐酸除去氧化钾溶液中的碳酸钾:K 2CO 3+2HCl===2KCl +H 2O +CO 2↑

C .用稀硫酸除铁锈:Fe 2O 3+H 2SO 4===FeSO 4+H 2O

D .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Mg(OH)2+2HCl===MgCl 2+2H 2O

6.(2015·淄博中考)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反应原理之一是2NaHCO 3=====△

Na 2CO 3 + H 2O + CO 2↑,某同学从该化学方程式中得出以下信息:①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②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鲁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鲁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 点燃 Fe 3O 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 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 2 点燃 2Al 2O 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 + O 2 点燃 2H 2O 6. 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 2 点燃 2P 2O 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 2 点燃 SO 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 2 点燃 CO 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 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 2 点燃 2CO 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 + 2O 2 点燃 CO 2 + 2H 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 2H 5OH + 3O 2 点燃 2CO 2 + 3H 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 2O 通电 2H 2↑+ O 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 2(OH)2CO 3 加热 2CuO + H 2O + CO 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 3 2KCl + 3O 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 4 加热 K 2MnO 4 + MnO 2 + O 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 2CO 3 H 2O + CO 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 3 高温 CaO + CO 2↑ 19.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2H 2O 2 2H 2O+O 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20. 氢气还原氧化铜:H 2 + CuO 加热 Cu + H 2O 21.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 2↑ 2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 2O 3 高温 4Fe + 3CO 2↑ 23.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 3O 4 高温 3Fe + 2CO 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 2 2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 2O 3 高温 2Fe + 3CO 2 26.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 3O 4 高温 3Fe + 4CO 2 四.单质、氧化物、酸、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7. 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 2SO 4 ZnSO 4 + H 2↑ 28. 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 2SO 4 FeSO 4 + H 2↑ 29. 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 2SO 4 MgSO 4 + H 2↑ 30. 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 2SO 4 Al 2(SO 4)3 + 3H 2↑ 31. 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ZnCl 2 + H 2↑ 32. 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FeCl 2 + H 2↑ 33. 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MgCl 2 + H 2↑ 34. 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2AlCl 3 + 3H 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置换反应) 35.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 4 FeSO 4 + Cu 36.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 4 ZnSO 4 + Cu 37.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 + 2AgNO 3 Cu(NO 3)2 +2Ag 38.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Al + 3CuSO 4 Al 2(SO 4)3 +3 CU 五.其它反应 39.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 3 + 2HCl CaCl 2 + H 2O + CO 2↑ 40.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 2CO 3 + 2HCl 2NaCl + H 2O + CO 2↑ 41.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 4 Cu(OH)2↓ + Na 2SO 4 42. 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CO 2 + H 2O H 2CO 3 43. 生石灰溶于水: CaO + H 2O Ca(OH)2 44. 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 CuSO 4·5H 2O 加热 CuSO 4 + 5H 2O 45. 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 CuSO 4 + 5H 2O CuSO 4·5H 2O 46. 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层:CO 2 + C 高 温 2CO 47. 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 2 + Ca(OH)2 CaCO 3↓+ H 2O 2 MnO 加热2 MnO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研究对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 【知识解读】 1 2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 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 。所以,虽然他们组成相同 但是结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 4、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 【知识解读】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据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中考中,常考的事例都是生活中和初种化学教材中大家熟悉的例子。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性质表示一种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变化表示这种变化正在或已经发生。例如,碗易打碎,描述的是性质,碗仍然完好无损;而碗打碎了,描述是变化,则碗已经成为了碎瓷片。同时要注意,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味道等 组成与结构 性质与变化 用途与制法 决定 决定 变化 性质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

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首先,判断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如果描述的是性质,再假设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描述的是化学性质;如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或不能发生变化,则描述的是物理性质。 三.绿色化学(热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的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 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知识解读】 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得到的。 2、在描述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能混淆,常见的是现象中有结论,尤其是在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3、“白烟”是由固体小颗粒组成的,“白雾”是由小液滴组成的。在现象描述时不能将二者混淆。 三、探究蜡烛的燃烧: 1、观察蜡烛燃烧:①点燃蜡烛,蜡烛先熔化,再气化,最后燃烧;②蜡烛燃烧时,有黄色的火焰,冒出少量的黑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③蜡烛熄灭时,冒出有刺激性气味的白烟;④蜡烛熄灭后,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 2、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①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一会儿,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少量澄清石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确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指南(化学),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应试水平,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11章。 三、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化学学科有两个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较差,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以上情况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前各科成绩都较差,没有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学习方法不对,且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对所学化学知识不能进行归纳系统化,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四、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

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目标任务 1.让化学知识联系生产、生活、自然、社会现象等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2.使学生学习一些常见金属材料、溶液及酸碱盐的基础知识,掌握部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题的各种技能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 N/N(A) 2.物质的量n(mol)= 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分解 结合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 2O 通电2H 2↑+O 2↑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反应的微观过程: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多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性质 具有固定的组成、固定的性质 一般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的性质 举例 水、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等 矿泉水、钢材,纯净的空气等

鲁教版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鲁教版中考化学试卷(Word 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有部分变质的NaOH 固体18. 6g ,加入100g 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14.2g ,将其蒸干得到固体28.4g ,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 元素与C 元素的质量比为 A .46:3 B .46:11 C .23:3 D .23:6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稀硫酸,242422NaOH+H SO =Na SO +2H O , 23242422Na CO +H SO =Na SO +CO +H O ↑,溶液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 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到了二氧化碳中,原固体混合物中的钠元素全部转化到了硫酸钠中,最后蒸干得到的固体即是硫酸钠的质量,故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232 28.4g 100%=9.2g 232+32+164 ?????,原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2 4.4g 100%=1.2g 12+162? ??,故原固体混合物中Na 元素与C 元素的质量比为:9.2g : 1.2g=23:3。故选C 。 2.向盛有一定质量MgO 和MgCO 3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42 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0 g 不饱和溶液。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 A .5.3% B .5.6% C .12.7% D .13.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 22MgO 2HCl=MgCl H O 409540 ++溶液增加质量 3222MgCO 2HCl=MgCl H O CO 848444=4044 +-↑++溶液增加质量 可见生成的氯化镁相同时造成的溶液质量增加是相等的,与是氧化镁还是碳酸镁反应无关;

鲁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册)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竹子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化肥、农药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一)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1、点燃镁条 (1)现象:①发出耀眼的白光 ②放出大量的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氢氧化钠溶液与无色酚酞试液的作用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成红色)。3、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CuSO4 NaOH Cu(OH)2↓ Na2SO4 注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语言中,不能出现物质名称,它不同于实验结论。如:实验现象是蜡烛燃烧发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结论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二)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 能量的释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能量的储存:光合作用 (三)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发光、发热等。 (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依据)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在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等。

鲁科版重点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鲁科版重点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 N/N(A) 2.物质的量n(mol)= 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鲁教版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鲁教版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加水溶解、过滤、蒸发后得到的是氯化钾,不是主要成分二氧化锰;B硝酸银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钡,引入新的杂质;C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D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于碳酸钠过量,所以会引入杂质。选C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部分变质的烧碱样品18.6g,能与7.3%的稀盐酸200g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 ) A.3:2 B.2:3 C.1:2 D.1:1 【答案】C 【解析】 【详解】 氢氧化钠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设此样品中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m Na CO+2HCl=2NaCl+CO+H O 2322 10673 x m 106x = x=106m/73 73m 设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H O 2 4036.5 ? y200m g7.3%- 40y = y=40(14.6g-m)/36.5 36.5200g7.3%-m ? x+y=(106m/73)+40(14.6g-m)/36.5=18.6g,m=7.3g x=10.6g y=8g 设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2NaOH+CO=Na CO+H O 2232 80106 z10.6g 80z = z=8g 10610.6g 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8g:(8g+8g)=1:2。 故选C。 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Fe2O3(Fe)——用盐酸浸泡,然后过滤、洗涤、烘干 B.CO(CO2)——先通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后通过浓硫酸 C.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烘干 D.NaCl(Na2CO3)——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答案】B 【解析】除杂的要求①所用试剂只能将杂质除掉,不能把想保留的成分反应掉,②除杂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符合除杂要求;B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溶液和水,而一氧化碳不反应,能除杂;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要求;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但是氯化钙过量,引入氯化钙杂质。选B 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最多含有三种物质 ②若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3种情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 一、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钠Na 1.钠与空气反应 ①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 2==2Na 2O ②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 2=====△ Na 2O 2 2.钠与水反应 2Na+2H 2O=2NaOH+H 2↑ (反应物系数为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过氧化钠Na 2O 2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 2O 2+2H 2O=4NaOH+O 2↑(反应物系数为2)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反应物系数为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NaHCO 3和Na 2CO 3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 2CO 3+ HCl = NaCl+NaHCO 3 (先无明显现象) NaHCO 3+ HCl = NaCl+H 2O+CO 2↑(后产生大量气体 较快) 在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Na 2CO 3+ 2HCl = 2NaCl+H 2O+CO 2↑(产生大量气体 较慢) 2.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 2CO 3+CO 2+H 2O=2NaHCO 3 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 3=====△ Na 2CO 3+H 2O+CO 2↑ 4.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 3=Na 2CO 3+H 2O 二、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氯气Cl 2 1.与金属单质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 2=====点燃 2FeCl 3 (剧烈燃烧 红棕色烟)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Cu+Cl 2=====点燃 CuCl 2(剧烈燃烧 棕黄色烟) 2.与非金属单质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 2+Cl 2=====点燃 2HCl (苍白色火焰 产生白雾) 3.氯气与水的反应 Cl 2+H 2O=HClO+HCl 4.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Cl 2+2NaOH=NaCl+NaClO+H 2O (氯气的尾气处理) 5.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 2Cl 2+2Ca(OH)2=CaCl 2+Ca (ClO )2+2H 2O CaCl 2和Ca (ClO )2叫漂白粉 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三、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理量-物质的量 单位-摩尔(mol ) ①n= N/N A N 代表微粒个数 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6.02×1023 mol -1 2.物质的摩尔质量M ②n= m/M M 代表物质质量 M 为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单位g ?mol -1

鲁教版中考化学真题试卷

鲁教版中考化学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时160g37.5%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0%。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 .蒸发40g 水,改变温度至t 1℃ B .蒸发50g 水,改变温度至t 2℃ C .加入20g 溶质,改变温度至t 2℃ D .加入65g 溶质,改变温度至t 3℃ 【答案】B 【解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100%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 ,t℃时 160g37.5%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60g ×37.5%=60g ,则溶剂的质量为100g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 )×100%。A.温度为t 1℃时,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5g ÷175g ×100%≈43%,不可能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溶液; B. t 2℃该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200g×100%=50%;将160g37.5%的溶液蒸发50g 水后,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0g÷110g×100%≈54.5%.即有溶质析出得t 2℃时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50% C. t 2℃,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所以加入20g 溶质后能完全溶解,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g÷110g×100% ≠50% D. 加入65g 溶质,改变温度至t 3℃所得溶液为t 3℃时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于50%。选B 点睛:①被溶解的那部分物质才是溶质。②某温度下浓度最大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B .t 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 C .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3、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

—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教案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方法】实验、多媒体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D1]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D2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在25℃时,向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碳酸钠,搅拌静置后,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A.等于1.06g B.大于1.06g而小于2.86g C.等于2.86g D.大于2.86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1.06g无水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1.06 0.01 106/ g mol g mol ,加入到饱和溶液中生成 0.01molNa2CO3·10H2O结晶水合物,其质量为0.01mol×286g/mol=2.86g,又因为原饱和溶液加入无水碳酸钠与水反应而消耗溶液中的水,会有晶体析出,故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86g; 故选D。 2.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B.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硝酸根质量分数随加入铁粉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C .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X 、Y 、Z 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 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为3X+Y=4Z D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 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图中c 点时,可以加BaCl 2溶液来检验硫酸是否被反应完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误将少量KMnO 4当成MnO 2加入KClO 3中进行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然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故b 为高锰酸钾,在t 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t 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故a 为氯酸钾,c 为氧气,符合题意; B 、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先和硝酸银反应, 332=Fe Fe+2AgNO NO ()+2Ag ,56份铁生成216份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 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和硝酸铜反应3232=Fe+Cu(NO )Fe(NO )+Cu ,56份铁生成64份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硝酸根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X 、Y 质量不断减小,则X 、Y 为反应物,Z 的质量逐渐增加,则Z 为生成物,t 1时,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X 减小量为9,Y 减小量为3,则Z 的增加量为12,X ∶Y ∶Z=3∶1∶4,但是由于不知道X 、Y 、Z 的相对分子质量,无法确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符合题意。 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c 点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但是溶液中一直含有硫酸根离子,无论稀硫酸是否完全反应,加入氯化钡都会生成白色沉淀,因此不能用氯化钡来检验硫酸是否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 。 3.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1节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的含义和特征 1、化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的自然科学。 2、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1661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 1771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存在,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2、研究物质的顺序:金属非金属→氢化物 ↓↓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碱含氧酸 ↓↓ 盐盐 3、氧化物的酸碱性: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一)Na 的性质 1、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97.8℃,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g/cm 3。 2、化学性质: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 +(稳定结构),还原性极强。 (1)与非金属反应:①4Na+O 2====2Na 2O ②2Na+O 2====Na 2O 2 ③2Na+Cl 2====2NaCl ④2Na+S==== Na 2S (2)与水反应:2Na+2H 2O====2NaOH+H 2↑现象:浮:Na 浮在水面上;熔:融化成一 个小球;游:四处游动;响:发出咝咝响声;红:试液变红。 (3)与酸反应:2Na+2HCl====2NaCl+H 2↑ (4)与盐反应:①2Na+2H 2O+CuSO 4====Cu(OH)2↓+Na 2SO 4+H 2↑ ②6Na+6H 2O+2FeCl 3====2Fe(OH)3↓+6NaCl+3H 2↑ ③4Na+TiCl 4(熔融状)高温Ti+4NaCl (5)Na 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Na ?→?2O Na 2O ??→?O H 2NaOH ???→?O H CO 22,Na 2CO 3·10H 2O ??→?风化 Na 2CO 3 4Na+O 2====2Na 2O → Na 2O+H 2O====2NaOH → 2NaOH+9H 2O+CO 2====Na 2CO 3·10H 2O → Na 2CO 3·10H 2O 风化Na 2CO 3+10H 2O ↑ 3、Na 的保存: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4、Na 的用途: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高压钠灯;金属冶炼。 (二)Na 2O 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可燃。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a 2O+H 2O====2NaOH (2)与酸反应:Na 2O+2HCl====2NaCl+H 2O (3)与非金属反应:Na 2O+CO 2====Na 2CO 3 3、Na 2O 的用途:制NaOH ,Na 2CO 3 (三)Na 2O 2的性质 1、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2Na 2O 2+2H 2O====4NaOH+O 2↑(放出大量的热) (2)与非金属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放出大量的热) (3)与酸反应:2Na 2O 2+4HCl====4NaCl+2H 2O+O 2↑ 3、Na 2O 2的用途:作供氧剂、漂白剂、强氧化剂 【向NaOH 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至过量】: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后生成气体。 2NaOH+CO 2====Na 2CO 3+H 2O+O 2↑ → 2NaHCO 3加热Na 2CO 3+H 2O+CO 2 ↑ 【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至过量】: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加热溶液后生成沉 淀和气体。 Ca(OH)2+CO 2====CaCO 3↓+H 2O → CaCO 3+H 2O+CO 2===Ca(HCO 3)2 → Ca(HCO 3)2加热CaCO 3↓+H 2O+CO 2↑ 点燃 点燃 点燃

鲁教版化学中考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研究对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 【知识解读】 1 2、结构:指物质一个分子中有几个原子及原子相互的结合方式。如图 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所以,虽然他们组成相同但是结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 4、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 【知识解读】 程中的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中考中,常考的事例都是生活中和初中化学教材中大家熟悉的例子。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性质表示一种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变化表示这种变化正在或已经发生。例如,碗易打碎,描述的是性质,碗仍然完好无损;而碗打碎了,描述是变化,则碗已经成为了碎瓷片。同时要注意,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味道等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首先,判断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如果描述的是性质,再假设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描述的是化学性质;如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或不能发生变化,则描述的是物理性质。 、绿色化学(热点) 组成与结构 性质与变化 用途与制法 决定 决定 变化 性质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识点提纲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 识点提纲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初三化学考点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的殿堂(1-10分) 考点一化学学科认识 1、化学的概念 2、化学研究的范畴 3、化学的作用 考点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高频) 类型:概念、伴随现象、微观变化、关键词(形态变化、物态变化、实验操作现象、工业生产类) 考点三体验化学探究 1、科学探究基本环节 2、常用的科学方法:观察、猜想等 考点四常见仪器的识别、用途及注意事项(高频) 1、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仪器、间接加热仪器。 2、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3、计量仪器 4、固定和支持的仪器 5、分离物质的仪器 6、其他仪器 考点五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药品存放、化学药品的使用原则、固体药品的取用(高 频)、液体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6年11考)、酒精灯给试管 里的固体加热(6年4考)、加热注意事项。 3、过滤:原理、作用、所需玻璃仪器、装置及操作要点。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法、注水法。 5、仪器的连接 6、仪器的洗涤 考点六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考点七常见化学品标识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1-8分) 考点一分子及分子运动(高频) 1、分子:定义、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2、水的三态变化:本质、微观解释。 3、水的天然循环 考点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水资源的现状 2、净化天然水(高频):沉降、过滤、吸附、蒸馏。(过滤见一单元考 点) 3、自来水生产过程 4、简易净化器:对填充物的作用认识。 5、硬水和软水:概念、区分方法、硬水的软化 考点三水分子的变化 1、水的分解:实验观察: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气体的检验以 及产物的判断、实验结论、误差分析、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的推广(分)2、水的合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检查装置 考点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高频) 1、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内容、用途、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考点五混合物与纯净物 概念、宏观区别、微观区别、判断方法、联系。 考点六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反应类型的概念、表达式、举例、特征。 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