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籍装帧设计教学1

书籍装帧设计教学1

书籍装帧设计教学1
书籍装帧设计教学1

书籍装帧设计教案

第一章书籍装帧设计概述

第一节书籍装帧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书籍装帧设计的起源和演进

一、最初的探索

文字是附着于载体的。文字与承载材料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整体,往往被称之为“书”。那么、回溯汉字一步步发展的脚步,我们可以追寻到遥远的过去,那书籍形成的痕迹。

引入谁知道最早出现文字的是在哪上面?

在我国,距今有五六千年历史的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就有简单的刻画符号。据学者推断,这可能是中国最原始的文字,也是中国书籍发展史上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公元前11至16世纪的商代,统治者以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主宰,并将文字视为神的文字,在遇到祭祀、征战、田猎、疾病等无法预知的事情时,先人就用笔将文字书写于龟甲或兽骨之上,并用刀锲刻,而后煅烧,通过占卜来寻求来自上天的启示,这就是甲骨文的由来。人们往往还称其为“骨头书”。

甲骨文字的排列,直行由上到下,横行则从右至左或从左到右,已颇具篇章布局之美。甲骨卜辞的摆放似乎也有一定的顺序。《尚书·多士篇》说:“惟汝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其中甲骨文“册”字的含义似乎就是甲骨刻上文字后,串联在一起的称呼。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说:“许多龟板穿成册子。”这样穿成的册子便称“龟册”。“典”和“册”的象形,形象地表明了那时的装帧形态。那么,在甲骨上穿孔,再用绳子或皮带把甲骨一片一片缀编起来,是需要技术并具有一定审美水平,这应该称得上是装帧艺术的源头吧。

青铜器至西周已发展至鼎盛时期。用于记事的铭文常常被铭刻在器物的内壁和器盖的背面。这些关于战争、条例、典礼等政治活动的文字记录之所以刻在金石上,是古人深恐其他材料不能永久保存而使后世子孙不得而知的原故。西周初

期的铭文篇幅很短,《大保方鼎》仅“大保铸”三字,而后期的《毛公鼎》则有铭文490多字。

而盛行于秦汉的石刻文字,以碣(在天然形状的石头上刻文字)、碑(在加工成长方形的石料上刻文字,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苜刻题额,碑身刻正文)、摩崖(在天然的岩壁上刻文字)的形式记录着经典著述与帝王的丰功伟绩,已具有了供大众阅读的功能。

我们今天所见最早的刻石书作,是秦国的石鼓文,它是将文字刻在十个天然鼓形的石头上而得名。每石刻一篇四言诗,记录着秦国国君选车徒、备器械以及狩猎等不同的事件经历。

东汉熹平年间的《熹平石经》则常被称为中国第一部规模庞大的石头书。是以蔡邕为首的几个书法家用汉隶书写的儒家经典,作为经书的标准范本,刻于46块石碑上,立于洛阳的太学门外,供人们阅读、传抄。据《后汉书·蔡邕传》记载:“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街塞陌。”可谓盛况空前。

还有古埃及的石碑文书上P8

二、书籍的形成

中国书藉的形成和发展,可以书藉制度进行划分,

(一)简策制度也称简牍制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周代至秦汉)

(二)卷轴制度(公元4世纪至公元10世纪,六朝至隋唐)

(三)册页制度,其中由卷轴装演变为册页形式,包括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公元10世纪至公元20世纪,五代至明清,有的形式至今还在沿用)。

竹简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著于竹帛谓之书”。

简背面写上篇名及篇次,当简册卷起时,文字正好显露于外,方便了人们检阅和查找,这可以说明现代书藉扉页的渊源。简册的最后一根简叫“尾简”,收卷时以这根尾简为中轴,自左向右卷起。简策收藏的方式是把每册卷成一卷存放,然后用一种柔软的丝织品如帛之类,做一个囊袋把“书”装起来。

从简册开始,古代的书藉开始具有了一定的形制,这对中国书藉文化产生了极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如:后世书藉一直沿袭的自右至左、自上而下的文字书写顺序;现今仍使用的一些书藉单位、称谓、术语等,以及版面上的“行格”形式,都可远溯至此。

木牍(读du,一种写字用的木片)

和竹简常相提并论的木牍,其长度也因功用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长度有二尺、一尺五寸、一尺,也有长五寸的,其宽度一般为长度的1/3。因此,行文往往采用数行并写的形式。

记载在木牍上的文字,常被称为“方”或“版”。“犊”,《说文解字》释为:“犊,书版也。”故后人也称“方版”为“版犊”。由于版牍面积大,地图、书信之类在古代常使用版犊,地图因之被称为“版图”;书信因定制为一尺,则被称为“尺牍”。

缣(jian)帛

缣帛的使用,跨越了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5世纪的漫长岁月。

缣帛质地轻软,便于携带保存,其品质的优良较竹木为强。缣帛的种类也很繁多,清汪士锦,《释帛》中说:“凡以丝曰帛,帛之别曰素、曰文、三采、曰缯、曰锦、曰绣。古重素,后乃尚文。”其中,“素”的朴实无华,"绢"的轻薄如纱,“缯”的经久耐用,大致是以织物表面的粗细、轻薄、洁白程序来进行划分的。写在这些丝织品上的书,也就分别叫帛书、缣书、素书、缯书等。缣帛有许多简牍无法替代的优点,如:书写面积大、易于携带、墨迹清晰等等,但因其价格的昂贵,往往只用于珍贵经典、神圣文书的书写和图画的绘制。

帛的织遣长度为40尺,帛卷的长度可视文字的长短而定,如需要更长的材料时,可加以缝接。《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太公为周立九府法,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据考证,汉代已有专门生产制作图书用的缣帛,上面织进或画上红色、黑色的界行.叫乌丝栏或朱丝栏.书写完成后,便用一根细木棒做轴,从左向右春起来,这便成为一卷,由此形成了卷轴蓑的形式。

由于柔软,缚帛保存时可卷可折,但是以卷轴为主要的形式.“卷”自然也就成了缣帛的大量单位。缣帛的另一种折叠存放形式,见于1934年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楚缯书”,是被折为八叠存放于漆盒内的。

卷轴装

“缣贵而简重”,真实地道出了缣帛和竹木作道为书藉材料的不足之处。为了取代昂贵的缣帛和笨重的竹木,中国人在西汉就已试用各种纤维造纸,东汉的蔡伦总结各种造纸经验,于公元105年发明了造纸术。因造纸的原料充裕,成本低廉,使大量生产纸张成为可能。

时至东晋,纸的使用日益普及,于是桓玄下令:“古无纸,故用简,非主子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于是,竹简遭废弃,书籍开始一律采用黄纸。因纸是简牍与缣帛的代替品,应用于书写之后,依然沿袭着卷轴的形式。

古纸的宽度约24厘米,相当于汉制的一尺,长度约自41厘米至48.5厘米不等,约等于古制的2尺。因此,卷轴形式的书高度普遍为一尺,纸张可根据需要逐张粘接,一般在9至12米之间,最长可达32米。为了模仿简牍的形制,古纸上都划有行格,恰好能书写一行文字。在纸与纸的接合处。往往有押缝和印章。

随着纸的广泛使用,图书传抄的作法相当盛行,对书籍装帧也开始进—步考究起来.春轴装书卷的末端往往粘在轴上。轴多为刷漆的木轴,也有用象牙、珊瑚、玳瑁、紫檀木以及黄金等贵重材料制成的。当书卷成一卷后,书的卷首就露在最外边,因此,常在卷首以锦缎(一般用纸为多)制成“褾”,也叫“褙”或“装背”,现代人称之为“包首”,来加以保护。“褾”头再系上丝带,作为捆扎之用,叫做“带”,带常为丝质,带的颜色亦因书籍内容的不同而相异。

卷轴装的书是横着插在书架上,一侧的轴头向外,因此,韩愈才有“邺候家多书,插架三万轴”的诗句。为了方便检索,古人就在外向的轴头上挂上一个小牌,写明书名和卷数,这叫做“签”。《说文解字》云:“衺”,书衣也”衺即

帙字。卷轴的书,通常都以不同花色的书衣(或称帙)包裹保护,每个书衣一般包裹五到十个卷子。帙的材质有麻、丝,也有用细竹帘做的,并在里面衬以绢或布。

纸卷的书通常单面写字,此时卷面上已出现了“眉批”和“加注”形式的注释文字;在卷的末端,也多留有题跋的位置;敦煌遗书中,有的还在卷尾加注抄写日期以及抄写、校阅、监督等人员的姓名,已初具一些现代书籍的形制。

三、书籍形式的演变

纸的发明,对我国书籍发展的影响是划时代的;而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不仅加速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书籍的形式,促使书籍不断地变换着自身的模样,或卷、或折,一路发展而来。

叶子

经过长期的使用,卷轴装舒卷不易的缺点渐渐让人感到不方便,尤其在查对某个文字、某个记载时,就需要把书卷全部或部分舒展开来,既费时又费力,因此,人们就不断探索改良卷轴装的方法。

隋唐时期,佛学极为兴盛。大量佛教经典由印度传到中国,都是狭长的单页梵文贝叶经的形式。贝叶,是印度一种贝多树叶的简称,贝叶经的装法是将若干树叶,中间打孔穿绳,上下垫以板片,再以绳子捆扎而成。受这种装帧形式的影响,古人发展了汉文“梵夹装”。“梵夹”亦即佛经的意思,它是将一张张纸积叠起来,上下夹以木板或厚纸,再以绳子捆扎。

不过,梵文是由左向右横着书写的,这种形式和我国自上而下书写的习惯很不相适,因此,就将书写格式改为垂直竖写。

一般认为,书籍的发展是由卷轴直接转变为折叠,再转变成册页的形式。实际上,其间还经过了这个叶子的演变过程。

经折装

经折装就是把本来卷轴形式的卷子不用卷的办法,而是改用左右反复折合的办法,把它折成长方形的折子形式。在折子的最前面和最后面,也就是书的封面和封底,再糊以尺寸相等的硬板纸或木板作为书皮,以防止损坏。

佛教经典多采用经折装的形式,所以古人称这种折子为“经折”。经折装比卷轴装翻检

方便,要查哪一页,马上即可翻至,所以在唐及其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种折子形式的书应用得很普遍。

旋风装

也许是经折装的书很容易散开,或是僧侣们诵经时还有不便之处,在经折装的基础上,人们又不断对它加以改进。古人将一大张纸对折,一半粘在第一页,另一半从书的右侧包到背面,与最后一页相接连,使之成为前后相连的一个整体,如同套筒;阅读时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再到第一页,如此可以循环往复,连续不断地诵唱经文;遇风吹时,书页随风飞翻犹如旋风,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旋风装。

另有一种卷轴装的变形,是把逐张写好的书页,按照内容的顺序,逐次相错,粘在事先备好的卷子上,错落粘连,犹如旋风,也被称为“旋风装”,又称“龙鳞装”。阅读时从右向左逐页翻阅,收卷时从卷首卷向卷尾。从外表看,它与卷轴装没有什么区别,但展开后,页面的翻转阅读是它们的根本区别。这种装帧形式曾在唐代短暂流行。

蝴蝶装

蝴蝶装始于唐末五代,盛行于宋元,它的产生是和雕版印刷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宋代,是雕版印刷术发明后刻书的全盛时期。

鉴于经折装折痕处易于断裂,于是书籍形态就转而朝册页的方向发展,既避免了经折装的缺陷,也省却了将书页粘成长幅的麻烦。把长长的卷轴改为“册页”后,将书页从中缝处字对字向内对折,中缝处上下相对的鱼尾纹,是方便折叠时找准中心而设的。书页折完后,依顺序积起方形的一叠,再将折缝处粘在包背的纸上,这样一册书就完成了。翻阅时,书页如蝴蝶展翅,故称为蝴蝶装。叶德辉

《书林清话》中说:“蝴蝶装者,不用线订,但以糊粘书背,以坚硬封面,以版心向内,单口向外,揭之若蝴蝶翼。”

蝴蝶装的封面,多用厚硬的纸,也有裱背上绫锦的。陈列时,往往书背向上,书口朝下依次排列,因书口处易被磨损,所以版面周边空间往往设计得特别宽大。

包背装

蝴蝶装比起卷轴是有很大改进,但它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一是必须连翻两页才能看到文字;二是粘胶的书背,如因胶性不牢,就容易产生书页脱落的现象。因阅读的不便又促使人们对蝴蝶装进行改良。

元代的包背装,是将书页有文字的一面向外,以折叠的中线作为书口,背面相对折叠。翻阅时,看到的都是有字的一面,可以连续不断地读下去,增强了阅读的功能性。为防止书背胶粘不牢固,采用了纸捻装订的技术,即以长条的韧纸捻成纸捻,在书背近脊处打孔。以捻穿订,这样就省却了逐页粘胶的麻烦。最后,以一整张纸绕书背粘住,作为书籍的封面和封底。

线装

由于包背装的纸捻易受到翻书拉力的影响而断开,同样造成书页散落的烦恼。因此,明朝中叶以后,又被线装的形式所取代。它不易散落,形式美观,是古代书籍装帧发展成熟的标志。

线装和包背装差别不大。线装的封面、封底不再用一整张纸绕背胶粘,而是上下各置一张散页,然后用刀将上下及书背切齐,并用浮石打磨,再在书脊处打孔用线串牢。线多为丝质或棉质,孔的位置相对书脊比纸捻远,以便装订后纸捻不显露出来。最常见的是四针眼订法,偶尔也有六针眼或八针眼的。有时,常将书脚用绫锦包起来,这叫做包角。

包背装和线装的书籍,书口易磨损破裂,因此,上架收藏采取平放的方式。为了方便起见,还在书根上靠近书背处写上书名和卷次。由于是平着摆放,封面也不需要使用厚硬的材料,多是用比书纸略厚一点的纸张,有时也用布面,故而具有柔软、亲切的感觉。

由于书籍柔软,为防其破损,多用木板或纸板制成书函加以保护。书函的尺寸大小依照实际需要而定,且形制多样。多用硬纸板为衬,白纸做里,外用蓝布或云锦做面。书函一般从书的封面、封底、书口和书脊四面折叠包裹成函,两头露出书的上下两边。也有六面全包严的叫“四合套”,在开函的地方常挖作月牙形或云头形,称作“月牙套”或“云头套”。另外,也有用木匣或夹板做成考究的书函,既保护书籍又增添书籍的艺术典雅之美。

为了保护珍贵典籍或明藏孤本,藏书家往往特制书卷装置以保存书籍。由此,书籍艺术的创造者施展智慧与技能,诞生出中国独特的丰富多彩的书籍装帧形态,成为一朵中国古籍文化艺苑中的奇葩。从《四库全书》的书函、《周易本义》书匣、《二十四史》藏书柜、《绮序罗芳》书屉、《御篡朱子全书》书箱………千姿百态中体现出中华书籍文化精华给予世界的贡献,为世人瞩目。

四、印刷术

中国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是对人类文明做出的最大贡献,也是促进书籍发展的重要条件。

中国的印刷术“雕版肇始于隋朝,行于唐世,扩于五代,而精于宋人”(明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印刷术的发明打破了皇宫贵族少数人袭断文化的历史,通过书籍载体使文化传承更为广泛,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上下五子年的经、史、子、集、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药、占卜、释藏、佛典、道经各类著作依靠印刷术得以流芳百世,代代相传。

以雕版印刷的生产方式印刷的书,品种多,印量大,使用时间更长,在各个时期形成各自的特点风貌、别门流派:以年代计有唐刻本、五代十国刻本、宋刻本、辽刻本、西夏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以版本印刻机构划分,还可分为官刻本、坊刻本、家刻本等。

随着社会对书的需求量的增大,雕版印届IJ技术的费工耗材等缺陷,必须寻找一种新的印届lJ方法来替代雕版。据记载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有一位名为毕昇的刻版工匠,用胶泥制成字胚,刻字后,用火烧制成陶质活字,放入木格之中,再经过其他工序,即可大批量印刷,而且印完后的活字可反复使用。活字版的发明可以说是印刷工艺的一场革命。

随着木活字的普遍使用,元代农学家王祯发明了一套木活字转轮排版技术,缩短工时提高效率使书籍可以快捷方便地进行大规模印刷出版,中国的印刷工艺技术和艺术审美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金属版印刷始于宋代,明代已开始铜活字版印书,至清代渐以流行,其中数清武英殿木活字“聚珍版”和青铜活字版《古今图书集成》为上上品。

中国的二十世纪经历了改朝换代,政治变革、制度变迁,这样动荡的社会生活直接影响到出版文化的寒暑冷暖,中国书籍设计这一百年所呈现的面貌,可以用春夏秋冬的四季节气晴雨表来比喻每一个阶段所独有的书籍设计风景。

一、夏

19世纪末,西方先进的金属凸版印刷技术和石印技术传入我国,雕版印刷渐渐淡出舞台,除为一些特殊的印本所需仍保留了部分传统的凸版木刻水印和短版印刷工艺。书籍装帧逐渐脱离传统的线装形式趋向于现代的铅印平装本。

清末在沪津等地已盛行铅铜版凸版印刷,当时的上海所发行的《申报》、《点石斋画报》均运用了西方的先进印刷技术,为近代中国印刷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书籍设计艺术也进入一个新局面,它打破旧传统,从技术到艺术形式都为新文化书籍服务。在鲁迅先生的重视与倡导下,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喜爱版画和装帧的年轻人。书籍设计艺术领域人才辈出,尤比如火如荼的“盛夏”,呈现着百家争鸣、勃勃日蒸的态势。

鲁迅是我国现代书籍设计艺术的开拓者和倡导者,“天地要阔、插图要精、纸张要好”是他对书籍设计的基本要求。他特别重视对国外和国内传统装帧艺术的研究,还自己动手,设计了数十种书刊封面,如《呐喊》、《引玉集》、《华盖集》等,其中《呐喊》的设计强调红白、红黑的对比,形式简洁,有力地央出了作品的内在精神气质。

对于封面设计,他认为是一门独立的绘画艺术,承认它的装怖作用,但不赞成图解式的创作方法对于版式,主张版面要有设计概念,不要排得过满过挤,不留一点空间,强调节奏、层次和书籍版面的整体韵味。

在鲁迅先生的影响下,涌现出如丰子恺,陶元庆、司徒乔、关良、钱君陶、林风眠、陈之佛、蔡着虹、叶灵凤、捷薰琴等一大批学贯中西、极富文化震养的

书籍设计艺术家。他们多数曾留学西方或日本,受过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创作时往往无所羁绊、博采众长,丰富了新文学书籍的设计语言。

这其中,首推陶元庆,他早年留学口本,精于国画,对西洋画也颇有研究。其封面作品构图新颖,色彩阴快,颇具形式美感。《彷仍徨》是鲁迅的小说集,陶元庆设计时,画了三十寂寞的人在晒太阳,暗含追求光明的寓意,契合了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深得鲁迅赞赏。鲁迅的不少作品如《出了象牙之塔》、《坟》、《朝花夕拾》等封面,均出自于陶元庆之手。许钦文的小说集《故乡》的封面画,被誉为装帧史上的经典之作,色彩醇美,构图奇巧,也由陶元庆执笔而作的。另一位高手钱君陶是著名的书法篆刻家、出版家。他的艺术生命久远不衰,从20世纪30年代起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他一直在从事书籍设计工作,对中国的书籍艺术产生非同一般的推动作用,并影响了几代书籍设计工作者。他的装帧设计作品中呈现出清雅的艺术气质并有着丰富的装饰语言。他的作品多达四千余件。在文化圈内有“钱封面”的雅称。一批五四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多由他进行设计,如茅盾的《子夜》、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巴金的《家》等。他为茅盾译作《雪人》设计的封面,选取清新别致的雪花图案,构成了一幅诗意盎然的图画,读之令人爱不释手。他的作品多用抽象的图案装饰,简洁明快,色彩则因内容的不同,或和谐淡泊或对比强烈,均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陈之佛早年留学日本,是颇富盛名的花鸟画家,也是一位成绩斐然的装帧艺术家。在封面设计中他坚持采用几何图案和传统图案,也借鉴古埃及、古希腊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其设计的《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文学》、《发掘》、《苏联短篇小说集》等书刊封面,构图严谨、图案精美且富于变化,色彩浑厚朴实,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以毛笔速写见长的画家司徒乔,装帧设计风格新颖大胆,早年曾赴法国留学,回国后为不少苏俄的译设计了封面,如《争自由的波浪》、伯茶》、《契珂夫短篇小说集》、《浮土德》、《饥饿》等,他是一位插图创作、封面设计都作品颇丰的艺术家。丰子恺,是—位漫画家和散文家,他的《子恺画集》、《扩土画巢》、《缘缘堂随笔》等,至今仍备受读者青睐。他的封面画也以漫画见长,《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三等乍窗》等封面图,旺富诗意,又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设计的文艺丛刊《我们的七刖、《我们的六月》,封面是一幅幅意境深远的图作,营造出清新脱俗的艺术氛围。他在为书籍设计封面和绘制插图时,常常模仿他们的风格,其作品有浓厚的“唯美”意趣。

庞薰琴,画家,工艺美术设计教育家,在中国传统装饰绘画方面有丰厚的研究专著。对设丙教育有显著贡献。他的设计作品中有很浓郁的传统装饰之风。

曹辛之是装帧界首位获得“韬奋出版奖”的艺术家,他对于书法、篆刻等都有很深的造诣,同时又是诗人,这使他的作品诗意盎然,富典雅隽秀之气。作为专职的书籍设计者,生活书店的郑川谷、孙福熙,莫志恒,都有许多的优秀作品传世。这—阶段,书籍装帧艺术继续保持着杰作纷呈、多姿箩彩的局面。设计作品民族特色突出,散发着浓郁的书卷气。

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张光宇,叶浅矛、林风眠、黄苗子,丁聪、廖冰兄等艺术家也投身于书籍装帧的艺术之中,闻一多,邵洵美、沈从文,胡风、巴金、艾青、卞之琳、萧红等人身为作家,却直接参与书刊的封面设计,是这一时期独特的人文景观。他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无论是否研习过美术,在设计领域同样显露出卓越的才华.闻一多为潘光旦的《冯小青》、梁实秋的《浪漫的与古典的》、徐志摩的《落叶集》、《巴黎的鳞爪》,译作《玛丽玛丽》和《猛虎集》等书所作的设计别具一格.《死水》是他自己的诗集,这本书采用全黑的底色,在封面上只贴着一张简洁的金色书签,上面写着书名和作者。书籍整体传达出~种沉闷忧郁的气启,颇具艺术感染力。他们一方面维系着民族化的发展方向,通过自身的实践,阐释着中国书籍独特的书卷之美,同时,广纳文风,中西并进,均体现出既保留传统文化意韵又追求与现代同步的作品特点。

二、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力象更新。社会下都怀着极大的热情,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出版行业也不例外,出版社纷纷设立美编室,有了专门从事书籍装帧设计的设计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门成立/书籍设计专业,由著名书籍设计艺术家、教育家邱陵主持,为书籍设计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后继力量;许多大家,名家也踊跃投入书籍艺术的创作中去。使书籍设计艺术翻开了全新的一页,那个年代进入收获累累硕果的秋季。

刘悔粟、傅抱石、古元、吴作人、李桦、黄胄、黄水玉、彦涵、杨永青等一大批画家。为新中国的书籍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插图和封面、如黄永玉的《阿诗玛》、吴作人的《林海雪原》、杨永青的《五彩路》等等,书籍插图的整体艺术水准之高,是迄今书籍插图艺术的范本。

另一批中国书籍设计艺术的探素者,邱陵、任意、邹雅、范一辛、张兹中、沈云瑞、卫水山、袁运甫、王卓倩、钱月华、郭振华、曹洁、陈新、吴寿松、柳成荫、王荣宪、余秉楠、张宁义等设计家,既经历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创作的兴盛期,也度三了极“左”的思想倾向下的迷惘无奈期,但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新中国的书籍设计艺术绽放出绚丽的光彩:为当代中国书籍设计艺术

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看这些作品仍能够融入当今时代并显现出华艳的生命力。

1959年4月,文化部出版局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书籍艺术展览会。同年秋季,在德国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上,我国《楚辞集注》、《永乐宫壁画》、《五体清文鉴》、《苏加诺工学士、博士藏画集》等书的装帧设计、插图等获得十枚金质奖章、九枚银质奖章。那一时期,我国书籍设计作品均具有一定的国际水准。

三、冬

20世纪60年代,三年天灾人祸造成国家经济困难,社会政治生活渐渐进入极左的寒凉期,接着又经历了“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劫难,出版业转入低潮,大批出版社关门停业,专业设计人员下放下乡,进五七干校劳动,投入思想改造运动。出版物品种单一,设计作品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印制粗糙,设计思路狭窄,”号代替了创作……这些都遏制了艺术家的创造力,使书籍装帧行业一度跌入谷底,犹如进入触目皆冰的冬大,一切了无生气。但在~片“红海洋”的书籍世界里,《红岩》、《二家巷》、《黑面包干》、《悔誓》的装帧设计和《张光字插图集》、《君陶书籍装帖艺术选》的山版,就显得颇为突出而意义非凡了

四、春

1976年,浩劫十年的文革结束,冰封解冻。

改革开放,出版复苏,艺术创作开始有了较好的政治与文化环境。同时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增多,带动了国内的学术思路的更新,创作思想异常活跃,一家家出版社恢复了正常工作,大批设计人员从农村返回工作岗位。设计者终于可以施展专业特长,书籍设计领域可谓枯木逢春,展露出春晓的勃勃生机。

一大批内容扎实的经典作品得到出版,书籍装帧颇具特色。这其中,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毛泽东故居藏书画家赠品展》、《故宫博物院藏明清扇面书画集》、《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三册)分获莱比锡国际图书博览会和国际艺术书籍展览会金、银、铜奖。

为了更好地促进书籍设计艺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先后成立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研究会(后改为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及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曹辛之装帧艺术》的出版,使我们领略了老一代装帧

艺术家的风采,邱陵的《书籍装帧艺术简史》填补了我国书籍设计艺术史论方面的空白。

1979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是自1959年举办的第一届时隔20年的一次书籍艺术的文艺复兴。在l986年举办的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中,一批中青年艺术家脱颖而出.形成了装帧艺术界者、中.青艺术家汇聚一堂的新局面。邱陵、任意、张慈中、吴寿松、张守义、王卓情、宁成春,章桂征、陶雪华等设计家,用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设计了大量优秀的书籍设计艺术作品。如张守义的《烟壶》、邱陵的《红旗飘飘》、陶雪华的《神曲》、章桂征的《祭红》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国际间设计界的交流日惭广泛.1990年秋,在刚刚落成的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举办了肿日书籍装帧艺术展》,还举办了邱唆、杉浦摩平和菊地信义的学术讲座。1993年的《菊地信义的装帧艺术》、《日本现代图书设计》与1996年杉浦康平著的《造型的诞生》、《杉浦康平——注入生命的设计》相继出版.之后,全国各出版社出版了大量介绍国外优秀书籍设计的专业出版物,其中王序主编的外国设计家系列和朱锷主编的十元外国设计丛书独具特色.这些学术交流和出版活动对中国书籍设计行业观念的推陈出新可谓影响颇深。

随着书籍艺术概念的不断进步,优秀作品层出不穷。一大批艺术家逐渐成长为书籍设计业的中坚力量。一些富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的设计师成立了专业的书籍设计工作室,成为出版设计业的主力军。1995年第四届、1999年第五届、2004年, 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的举办,更是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设计观念的更新。

一、创造书卷之美

进入21世纪,随着书籍出版业体制的改革,无沦是在出版社工作的美术编辑,还是来自社会工作室的设计师们,都以巨大的热情和能量不断进取,使书籍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不少新锐设计家脱颖而出.一批设计工作室也成绩斐然.如宁成春1804工作室、王序工作室,敬人设计工作室、黄永松权声工作室、吴勇工作室、宋协伟工作室、朱锷工作室、耀午书装、陆智昌一石文化工作室、台和工作室、蒋宏工作室、生生书房,奇文云海工作室、黑马工作室等等以其鲜明的个性,赢得出版社的认同和赞许。

近些年来,设计师们提倡的由装帧向书籍整体设计转换的概念,在观念上呈最具实质意义的进步。人们意识到书籍艺术本身的含义,它传递的是文化,而不单纯是商品。书籍设计绝非局限于外表包装或内文的简单装饰的层面。这一文化是由书籍本身什为书籍造型艺术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因此,书籍着重的是信息传达的表现力度,呈努力传递给读者一个生动有趣、明了易隆的文十化信息,使设计师、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这是刘书卷本质的一种尊重,对书籍文化的一种回归。

2004年8月,“翻开——当代中国书籍设计展”在香港文化博物馆隆重举行,这是中国首次将内地、香港、台湾和澳门的书籍艺术家的作品汇聚一堂,翻开了两岸四地书籍设计交流的崭新一页。为中国书籍设计观念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获得2004菜比铝世界最美的书金页奖,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称号,令中国书籍出版业和书籍设计界同行值得自豪的大事。

特别是2004年12月在北京成功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书籍艺术展览会。与历届相比,这是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展品最多.活动内容最丰富的一次.共评出金银铜奖248件.在这些作品背后蕴含的是对传统设计观念的突破、对书籍整体设计理念的探索和对视觉传达概念的思考,充分展现了在新的设计理念指导下书籍设汁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中国书籍设计界五年来与时俱进的设计大检阅。这次展览还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创新观念和现代意识的书籍设计家。

“合而不同”是东方儒学思想的反应.也是当今世界的湘流.以“书籍之美”为主题的·2004,北京书籍设计家论坛”是建国以来出版领域首次举办关于书籍设计艺术的大型学术活动。世界级的设计大家们汇聚北京,交流当今东西方书籍设计的理念和经验,为中国设计师开启了一扇通向世界,了解创造书籍之美理念的窗口。

论坛期间,还同时举办了“2002、2003德国最美的书屉”,给设计师提供了一次可以亲身翻阅并直接交流西方现代书籍之美的最佳机会。

由上海新闻出版局主持的“中国最美的书”的评选.2003、2004、2005连续三年将评出的作品送往菜比锡参加评比,均获得“世界最美的书”奖项,为中国赢得荣誉,给世界展现了巾国书籍艺术的风貌。

纵观近年来书籍设计艺术的巨大变化和进步,可归纳以下十个方面:

(一)书籍整体设计概念在增强

令人欣慰的是,许多设计师不仅仅注重封面的外在包装,还在设计中强化了书籍视觉传达语言的叙述.如对图像、文字在书籍版面中的构成。节奏、层次以及时空的把握.均有各具风格特点的展开。一些优秀的书籍设计已经摆脱老面孔,以崭新的书籍形态面刘读者.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中国的书箱设计正在从书籍的表面装帧向书籍整体设计的观念过渡。如张红的《梦游于记》、小马哥的《守望三峡》、王子源的《湘西楠木雕》、王序的《土地》等,均对书籍设计的整体信息传达概念有很好的把握。

(二)对书卷气息的尊重

随着书籍流通的商业化市场推广,出版单位要求设计要符合经济需求,市场锁定设计方案的现象虽然无可非议,但多少对设汁者的艺术追求有所制约。尽管如此,在这次“六层”的许多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到设计者们在极力唤起人们对书籍文化的尊重。一方面,他们努力适应普通读者的需求,把握现代技术的运用,充分发挥数字化工具的优势,但又不被其所束缚,淡化电脑化的痕迹。追求返朴归真的书卷韵味和文化气质。如陆智昌的《陈寅恪集》、产浩的《姹紫蚂红》、张胜的《世界华人学者散文大系》等,充分体现了书卷文化的煮韵。

(三)引进新观念,开拓设计思路

外来优秀文化的引进,开拓了设计师的思路,开阔了眼界。与绘画不同,设计是与时代同步,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在设计理论方面,中国起步较晚,不能否认,中国设计的进步必须虚心学习外来的先进设计理念。书展作品同样也反映了当今设计师们的学习过程,并体现在吸收与消化过程中设计师们的严肃和认真态度。如赵健的G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珍藏文献图录》、咸永昌的《THu SElIOL BIOTA》、姜庆共的《节点:中国当代艺术的建筑实践》等,展示出设计师们突破旧规则的束缚,求新的设计意识。

(四)中国本土文化审美章识的回归

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引起设计界对设计泛西方化颇向的反思。设训帅在这一反思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在设计中运川中国视觉元素和文字的重要性。尊重本民族文化审美习惯的设计,在本次参展作品中处处体现出一股浓郁的中国风。强调中国本土风格爿非墨守东规、自我封闭。随着时代的变化要适应今天社会和年轻读者的审美欣赏习惯,所以简单的复古已不能满足读者.设计师须不断

创意求新,形成既有丰富内涵,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中国自身独有的书籍语言风格.如刘晓翔的《中国历代美学文库》、吕胜中的《广西民族风俗艺术》、奇文云海与霍荣龄的《牡丹亭》等作品均渗透出浓郁的中国风。

(五)功能巾体现美感

设计师在求取书籍艺术赏心悦目的同时,更要重视信启内容的阅读表达,符合闸读规律,设计要为广大读者服务。设计不是盲目一味地添加装饰物,无休卜提高制作成本.书籍设计以可视性、可读性、便利性、愉悦性为设计的基本原则.不管是流行的畅销书,还是珍藏的礼品书,书籍的个性都是功能和审美的结合。“六展”中的书籍设计作品充分体现了这—特点,关键是要把握好—个度。吴勇的《金中都遗珍》和《画魂》、朱赢椿的《江南论语》等,在形式与功能、审美与阅读方面付出丁一番心力。

(六)关住物化书籍的纸材工艺之美

纸品书籍不星虚拟的数字化载体。它是宴实在在的物化读品.设计师们不局限于形而上的意境追求,也注重工艺纸品的形而下可触摸翻阅的表现力。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越来越披出版人、设计师、读者、藏书家所关爱。纸张所体现的自然之美,通过其肌理、触感到承载印刷工艺装帧品质所传达的书籍美感,并影响周围文化环境,创造阅读氛围并具有感染力。许多设计师已经开始关注书籍材质的性格语言和独特意韵,并开始懂得这是一种高雅的文化存在。如林存真的《中国美术馆藏民间剪纸作品集》、全子的《小红人的故事》、李燕等的《福禄寿喜图集》等,作品真正体现了纸文化的魅力。

(七)科技类、辞书类设计意韵的展现

在书籍设训中,业内公认科技类图书和辞书是最难设计的-从六届展的作品中可以体现山,设计家们在平凡或单纯中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意韵.并注入联想创意,令读者品尝无穷意味,突破了同类书的陈规戒律,从形式到内容。从具象到抽象,从科学性到文学性,让读者引发更深的思考.如赵琨森的《常用汉字字源手册》、赵京津与马煜的《助听2S》、高伟与向炜的《云南野生动物》等,说明与其他门类一样可以表达出科技类,辞书类图书设计的艺术表现力。

(八)插图画家的执着精神

插图应该是书籍整体的一部分。这些年在出版的书籍中插图呈萎缩的现状下,一大批插图画家们仍不忘对插图艺术的追求,他们重视图像的视觉传达功能,

以执着的创作热情绘制出形式多样的作品,更可真的是这次六层作品中有—部分有关自然科学类、少儿类的精彩的插图作品,如顾宝新的《奇妙的动物世界》能亮的《噢,原来如此》、朱存粱的《毛毛号大帆船》,还有以民间剪纸艺术形式创作的插图——赵希岗的《现代图形设计》令人耳日一新。

(九)设计体制多元化推动书藉

艺术的发展这五年,出版设计队伍明显增添了来自社会的生力军.这是一支非出版社美编组成的非主流书籍设计力量。尤其是一群年轻的设计者队伍正在逐渐成熟。

当人们哀叹今天的年轻人用于阅读的时间甚少之时,我们发现社会上涌现了一大批潜心致力于书籍设计的年轻人.六届展览中有大量作品出自人才济济。新人辈出的社会设计工作室,并逐渐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品牌。一支在社会上从事书藉艺术的专业队伍正在形成,不断进职,推陈出新。这支队伍所表现出的个性化设计为中国的书籍艺术注入了活力。设计体制的多元化引发争议和讨论,其结果必然是有利于中国书籍艺术的发展。黑马工作室的《中国生肖设计丛书》、蒋宏工作室的《谁主鱼》、耀午工作室的《守望的距离》、合和工作室的《蓝印花布》、奇文云海工作室的《电影+20030等作品,展现了社会设计力量的实力。

(十)观念的更新是中国书籍设计艺术进步的原动力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出版人、编辑对书籍价值中体现内容与设计互补的认知。他们对书籍设计有了想法,或者说有了编辑要求。而社会上的读者也有了品赏书籍艺术的欲望和需求。好的书籍设计可吸引读者去翻阅、去购买、去收藏的出版概念,促使设计师们启动他们的原创力,并注入那种专注于构建书籍艺术的一份心思。这五年来的丰硕成果显然是与出版者对书籍设计有了一定认知分不开的。如中国出版界的风云人物——人民出版家范用、三联书店总经理童秀云、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胡守人、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长王亚明、山东画报社社长汪稼明、广西师大出版社社长肖启明、何林夏均为中国出版领域中着有艺术见地的优秀出版人并对推动中国书籍艺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纵观整体尚须看到存在的不足或有待思考之处:

(一)观念尚需进一步更新

纵观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中国书籍设计业、出版印刷业的硬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软件的更需要一步加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设计理论的观念滞后,隔靴搔痒式的高谈阔论,不研究设计规律、视觉传达概念的规则而空谈形而上的浮夸学风,导致21世纪的今天如何认识书籍信息传达的整体概念还十分薄弱,并进而影响到中国书籍发展的整体水平,使我们分不清原来的装帧概念与书籍设计即书籍信息编辑设计的区别,看不到中国与书籍出版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差距究竟在什么地方。

(二)书籍整体设计并不是书的视觉装饰

所谓整体设计应该视作对书籍信息内容的视觉传达的驾驭。大量设计缺乏编辑思路,不明白所属信息编缉的语言表达概念。设计者亲自参与策划、组织、编辑、设计、印刷到成书整个设计过程。这次六展有的装帧作品显然把这一整体过程割裂开来了。封面与内文相互不连贯,形式与内容不协调,外在与内在不相关,失去了书籍整体设计的概念。即使有的设计使用了很好的材料、工艺,却仍然停留在书籍的表面装帧打扮,徒有虚表。评奖还以封面、版式为单独分类,这显然是观念滞后。

(三)书籍是用来阅读的

除了一些需要保存的重要古籍文献,或作为重大国家项目以及国事活动礼品之用的书籍需要运用高规格的设计.一般的读物应该以方便阅读并有利于读者购买为原则。有的作品显然超越了这个原则,不必要增加读者额外的负担。这个度必须把握准确.当然,有独特的创意,开创书籍形态的新领域,只要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仍不失为好的作品,并应鼓励这种具有想象力的原创精神。

(四)书籍是商品,但是属于文化商品

因市场的需求,而使设计具有商业化的视觉冲击力。显然不少作品受到这一指导思想的左右。这也是符古市场规律的。但过于追求表面的张扬,而缺乏内在文化意韵的展现,缺乏一股清新但又具渗透力的书卷气息,对某些纯文化类的书使用这种设计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五)教科书和辞书内文设计要注入新观念

应该说封面一改过去的老面孔。有了很显著和令人惊喜的进步,但内文的设计,如辞条分类编辑,体例结构,检索方式,在宜懂、易读、阅读趣味等方面尚欠新意。

(六)插图需要全行业的关心

虽部分作品表现不凡,但与整体书籍出版物的比例来看,数量、品种、质量均显得不是。这与20世纪50年代甚至是20世纪70年代的插图作者投入的力度相差甚远。这里除众所周知的客观原因外,还有一个插图概念的问题。插图其实并不是书籍出版物的专利,也不是文学类读物必备,只要在印刷信息传媒上运用的绘画图像均町称之为插图。除文学类书籍以外.科技研究、商品广告、包装环艺、动画多媒体、信息图表均有施展插图的天地.我们人为地把插图局限在一个小小的文学范围内,封杀了插图开拓发展的可能性、就艺术而言也缺乏竞争和互动。与国外的多元化、多风格插图相比,缺乏牛气和学术交流的氛围。画家也缺乏表现自己个性的空间和场所,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这些问题枝提出来,能引发大家思考.但并不影响我们对这些年来中国书籍艺术显著的进步和成就的肯定。许多设计师在寻找民族传统文化的回归之路的过程中挖掘出独具魅力的视觉元素而获得成功.中国的设计师们已意识到不要忘却学习传统是书籍设计艺术之本,这将使我国整个书籍设计界更加具有信心并成为大家为之努力的目标。

二、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与时俱进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书籍设计的历程,面对未来的书籍设计,设计师们增添了一份自信和责任。书中自有著作者的学识与智慧,这点毋庸置疑.读者第一关心的是书的主题内容。然而.令读者见到书能屈身取之,抚翻细品,聚心会汲,则是书籍设计师为他们创造了享受书籍美感、阅读愉悦的机会。

书籍设计家为著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这其中积聚着设计者与著作者相同的智慧和心力。并经历着出版人、编辑、设计师、印制技术人员等众多参与者整体系统创造的过程。而非一人所能为。

从装帧封面以及简单的版式装饰转换到书籍整体设计概念的提升,设计师们越来越注重内容信息传达的视觉表现;在敞开思路汲纳外国先进设计理念的同时,设计家们十分重视本上文化审美取向井追求书卷气息;在市场与文化需求方面探求阅读功能与艺术表现中的准确切入点;设计者们宴实在在关切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识到纸张性格和印制工艺的表现力,其不仅是书籍本身的物化构造,而是在影响周围心灵空间的一种文化精神存在……

每个时代都要有适应这一时代的设计艺术语言。与时俱进的核心就是创新进取.创新是以民族文化传统、民族审美意识为其美的承继与延伸。“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台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考工记》)。古人准确阐述了人文精神与工艺技巧的辩证关系。

系列书籍装帧设计真题带答案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系列世纪装帧设计试卷 (课程代码05546)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24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5小题,没题1分,共5分) 1.中国书籍装帧的萌芽时期是【B 】 A.远古时期 B.春秋时期 C.东汉时期 D.西汉时期 2.以下不属于书籍形态的物质构成因素是【D 】 A.纸张 B.粘合剂 C.材料 D.裁切 3.书籍的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整体设计的一部分,他必须具有【A 】 A.广告性 B.特殊工艺性 C.特殊材料性 D.主观性 4.通过测试证明最佳行宽是【B 】 A.70—80毫米 B. 80—100毫米 C. 80—90毫米 D. 90—100毫米 5.纤维结构疏松,表面无光泽的书刊纸适宜作【B 】p123 A.凹印印刷 B. 凸印印刷 C. 拼印印刷 D. 胶印印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空,每空2分,共12分) 6. 书籍装帧中的插图具有从属性,没有书籍的文字内容就没有插图可言。 7. 胶印印刷彩色图片,分红、黄、蓝、黑四个版印刷,制版是对图片的色彩分解,印刷时吧分解的色彩组合起来。 8. 书籍页面与页面的转换要保持视觉元素的连续性, 就需书籍本身的版面语汇来完成。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3分) 9. 精装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0.如何对全书版面进行整体控制?P43 1)通过黑白\色彩\空与满\图与文的节奏变化来控制 2)由网格分割来实施风格统一性. 3)由开本制约版面 11. 挑选书籍的纸张应注意哪些方面?p123

(1)纸张表面 (2)纸张厚薄 (3)纸张纤维结构方向 (4)纸张规格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系列世纪装帧设计试卷 (课程代码05546)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24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5小题,没题1分,共5分) 1.东汉以后,书籍装帧形成卷轴的艺术形式是由于【B 】 A.印刷术的发明 B.造纸术的发明 C.木活字的发明 D.铅活字的发明 2.书籍装帧艺术的出发点和终点是【D 】 A.纸张 B.设计 C.工艺 D.阅读 3.书籍装帧设计的核心部分是【D 】 A.色彩设计 B.文字设计 C.图形设计 D.版面设计 4.一般性读物与版心在版面面积中的比例为【A】 A.2:3 B. 3:2 C.1:3 D. 3:1 5.书籍物态是有什么构成的【A 】 A.材料和工艺 B. 文字和插图 C. 版面和色彩 D. 平印和凹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空,每空2分,共12分) 6. 书籍装帧导入插图有两个目的:一是出于书籍的形式美,增加读者兴趣,二是弥补文字表达的不足,帮助读者对书籍内容的理解. p43 7. 凹印是极不普通的印刷工艺,因其造价高,一般用于艺术品和票证的印刷。 8. 书籍封面、环衬、扉页等可以根据书稿主题对文字排列的上下左右位置、色彩跳动关系以及纸张 材料 的穿插,营造与书稿相宜的气氛。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3分)

《创意设计》教学大纲

《创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创意设计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代码:1202050408213 学分:3分 总学时:48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四年制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 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基础图案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图形设计以其独有的思维特征,思维模式和思维定位及丰富的表现技巧被广泛地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领域.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商业摄影等等.本课程是将素描,色彩等课程中获得的基本技能通过系统的思维训练和图形组织,设计创造出具有独特的,富于视觉冲击力,美感的创意图形.是启发创造思维,引导学生创造新的图形的一个重要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在有效传播信息的基础上提高图形的独创性,形式美感和审美趣味的能力.开发学生对于充满想像力,富有情趣和形式美感的图形样式的探讨,使他们的设计与创造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1,全面介绍图形设计的概念,图形语言的特征,图形设计的发展状况和应用价值2,重点讲授创意图形的思维特征,思维模式和创意图形的组织方式 3,介绍图形设计的表现手法,并结合思维模式和组织方式进行系统训练 教学内容: 第一章图形设计概述 教学内容: 1,图形的起源,概念和含义 2,图形的语言特征和传播特征 3,创意的含义及意义 4,创意图形的应用 教学重点:1,图形的语言特征和传播特征 2,创意的含义和意义 教学难点:对创意的含义及意义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要求:结合充分的图形设计作品及其应用范例进行启迪教学 第二章创意图形的思维 1,创意图形的思维特征 2,创意图形的思维模式 教学重点: 创意图形的思维特征和思维模式 教学难点:1,学生对思维模式的具体应用能力 2,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和开阔度以及独创性培养 教学要求:以切合学生思维特征的练习拓展思维的活跃度和开阔度 第三章创意图形的组织形式 1,同构图形

书籍设计教学大纲

《书籍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书籍设计 英文名称:Book Binding Design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平面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 学时:48 学分: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本课程的性质:书籍装帧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必修专业课,着重讲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书籍装帧设计能力。 2、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书籍设计》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程序及设计技巧,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及掌握运用专业技能和对书稿的理解, 设计出与书籍内容相应的阅读环境, 实现良好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为学生适应社会需要打下良好基础。 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的成型设计,设计者必须从属于书籍原著的内容体裁来进行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进行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能力,从而达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水平。学生要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功能与形式,熟悉书籍装帧设计的工艺制作过程、装帧材料的种类、质地、性能,并在对书籍装帧设计有了总体把握后进行整体效果的设计。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讲授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掌握书籍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它们在书籍中的结构特性和表现特征。教学必须启发学生的创意思路,引导学生构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实际,组织学生看资料,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形象和直观教学;强化基本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书籍版式、结构、材料的设计及选用原则,能独立进行书籍设计。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书籍设计概述 一、书籍设计的历史进程 书籍设计的起源; 中国书籍装帧的形式和演变过程; 西方书籍装帧设计; 二、书籍设计的现状与前瞻 三、书籍设计的专业定位 四、书籍设计的原则 五、书籍设计的意义与社会功能 第二章书籍的视觉形象设计 一、书籍的外观构成要素 函套; 护封; 书签; 堵头布; 环衬; 切口; 扉页; 目录及章节页; 封底; 二、书籍设计视觉要素 文字; 图形; 色彩; 肌理; 版面; 三、书籍设计色彩的特点与应用 书籍设计色彩应用的原理; 色彩的心理暗示;

书籍装帧设计教学案例

书籍装帧设计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美术设计模块教学内容,课时为1课时。本课教学以集体讨论、调查研究、设计制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对书籍装帧设计的认识和热爱,并通过主动参与书籍装帧作品设计,创作出精美的设计作品,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书籍装帧在书籍中的重要作用,各种题材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以及书籍装帧设计的要素和基本设计方法。 2、通过研讨、学习书籍装帧艺术,认识书籍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提高艺术鉴别能力与欣赏能力。 3、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初步掌握设计、制作书籍的方法,按照流程进行设计尝试;同时能用专业及自己的语言讲解设计意图与制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书籍的名词术语,书籍种类的已知知识与创造性思维 难点:书籍设计的设计流程,包括制作书的手工能力和绘画能力。 四、教法和学法 1、讲授法、演示法、设问法、练习法 2、以丰富的书籍装帧设计范例为依托,以学生分组合作、自主

操作为主,体现学生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具准备 优秀书籍装帧设计范画,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纸、笔、尺子等六、教学过程: ㈠、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㈡、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装帧设计范例,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㈢、讲授新课: 1、多媒体播放书籍装帧概述 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在当今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书籍的封面起了一个无声的推销员作用,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 (学生分组讨论整理书籍装帧设计的基础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概括,完成基本概念教学。) 2、让学生快速浏览本课课本上的文字内容,结合多媒体总结出书籍设计的各部分名称 图形、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设计者就是根据书的不同性质、用途和读者对象,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表现出书籍的丰富内涵,并以一种传递信息为目的和一种美感的

设计表现技法教学大纲

甘肃联合大学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图形设计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图形设计》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学科,它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国际化”语言,近年来在艺术设计领域内倍受人们重视。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和培养学生发现图形,创造图形和处理图形的能力。通过讲授与大量配套练习以及通过实习基地的实践训练有意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视觉传达各领域,为今后的设计实践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 图形概述图形的创意和创造图形设计在具体设计类别中的运用 (四)教学时数 共计72课时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作业练习以及实习基地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六)成绩考核 1、平时成绩:以每次作业为基础评分,占总成绩的60%。 2、考试成绩:课程结束时,完成规定课题,占总成绩的40%。 二、正文 第一章图形概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的定义及图形传播的起源及变革,明确图形在现代视觉传达中的优势,树立科学的现代图形设计观念。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 一、图形的定义 二、图形传播的起源及变革 三、图形语言的传达优势 四、图形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五、现代图形的设计观念

第二章图形的创意和创造 教学目的: 创意,是图形设计的核心,创意,能使图形充满勃勃生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创意的基本概念,创意的思维基础,熟悉创意的基本程序,掌握联想创意的基本方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时数: 20课时(8课时理论讲授,12课时实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图形的创意 第二节图形的创造技巧 参考课题: 1、条形码的想象和联想。 2、酒瓶的想象和联想。 3、手的想象和联想。 4、用图形来表达“停、走、游、飞”的概念。 5、以“水”为主体,设计4幅图形,反映和“水”联系的寓意。 第三章图形在具体设计类别中的运用 教学目的: 图形设计训练的最终意义在于图形在各种设计类别中的具体运用,就是将图形创意的各种技巧较熟练地运用到与此相关的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等实践设计中去,发挥图形的视觉传递作用。 教学时数: 48课时(12课时理论讲授,36课时实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图形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现代招贴设计是一门集经济、科学、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应用性学科,传播信息是招贴设计最主要的功能。图形具有吸引受众注意力和将信息传达给受众的功能。 一、图形设计在招贴设计中的作用 二、现代招贴设计中几种独特的图形设计 三、招贴图形设计的原则 参考课题: 1、为“人与自然”主题招贴设计系列图形(共4幅)。 2、为“甘肃印象”主题招贴设计系列图形(共4幅)。 第二节图形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 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图形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设计元素。通常书籍的封面设计和插图设计都离不开图形设计,封面的图形可谓是对整本书的浓缩。插图设计

系列书籍装帧设计实践指导书

课程实践考核指导书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本科(环境/平面方向)课程名称:系列书籍装帧设计 课程代码: 考试方式:实践考核 撰写人:

系列书籍装帧设计 ( A Series of Book Design ) 书籍装帧设计是平面设计艺术、字体设计艺术、版面设计艺术、插图设计艺术、印刷装订设计艺术的综合体。书籍装帧设计是以书籍的整体形态为载体的多侧面、多因素、立体的、动态的系统工程,是外在和内在形神兼备的生命体。它包括书籍的开本、封面、护封、封底、背脊、扉页、环衬、插图、字体、版式、装订、印刷、纸张等一系列设计,是由书稿到装订成书所做的一系列整体的策划和设计。系列书籍的装帧设计,既要重视全套书籍整体风格的一致性,又要保证充分体现单本图书内容形式的个性特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系列书籍装帧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功能与形式,熟悉书籍装帧设计的工艺制作过程和包装材料的种类、质地、性能。在初步认识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功能、材质、风格后,能够对书籍进行整体效果的设计。通过深入学习使学生具备书籍整体设计的创意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 2.教学要求:书籍装帧设计是艺术、设计与技术的综合。要求书籍装帧设计者不仅要有扎实的艺术功底,通晓色彩、文字以及平面设计的基本知识,还要具备印刷油墨、纸张、印刷工艺、装订工艺等知识,并掌握相关计算机设计软件的使用技术。本课程以课堂理论讲授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选择具体生动的实际案例,结合设计理论和创作观念进行点评,以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修养及鉴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就实例进行制作上的分解与示意,让学生从技术层面了解每一个案例的工艺流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技术性工作技能的把握能力,使他们走上社会以后能很快进入设计技术执行的角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书籍的基本设计要素和分类,掌握书籍的开本及工艺制作过程,能把握好书籍中的图形、文字、编排以及书籍的整体性结构设计。 2. 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具体实例全面分析讲解书籍装帧设计案例,在教师的指导、审定和帮助下进行实战化训练,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书籍内容确定书籍装帧设计风格,培养学生书籍装帧设计的创新意识以及整体结构的构思。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演示教学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学时分配(30学时) 1. 书籍装帧概述了解4学时 1.1 书籍装帧的概念了解 1 1.2 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演进了解 1 1.3 外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演进了解 1 1.4 现代书籍装帧的发展方向了解 1 2. 书籍整体创意理念掌握6学时 2.1 书籍的形式与内容掌握 1 2.2 书籍的开本与装本掌握 1 2.3 整体创意的一般方法与步骤掌握 1 2.4 形式美法则在装帧设计中的运用掌握 1 2.5 布置期中课程作业-市场调研实践 2 3.书籍外观设计掌握4学时

PS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及专业性很强的课程,Photoshop CS3图形图像编辑与处理正是这样的一门课程。它提供的几乎是无限的创作空间,为图像处理开辟了一个极富弹性且易于控制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自我表现的舞台。是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及多媒体专业从事相关实践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每一位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应该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以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根据教育部对教学计划制定的指导意见,该课程的课时设计为96课时左右,而教学任务则要兼顾理论和实践内容,但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全”而“深”的教材并不适应他们。因而必须对教材内容的进行整合,这一点非常重要。而教材内容的整合,既不能简单的删、减理论内容,也不能随便删减实践教学内容。此本教材的特点如下: 1.该课程是中职计算机应用、网页设计、动漫、动画等专业中的必修课程,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力求将平面设计的诸多因素贯穿其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多地去涉猎艺术元素,不断提高自我的艺术修养。 2.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理论融入每个实例中去,减少学生学习软件时感觉枯燥无味的现象,力求快速掌握软件的功能。 3.教材的诸多章节中增加了创意分析,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掌握Photoshop CS3在图案设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招贴广告设计、图像合成、书籍装帧设计、网页设计、卡通插图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等多个领域中的作用,加深对平面设计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基本技能的水平。 1.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Photoshop CS3的新界面,掌握常用快捷工具; (2)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3)掌握菜单命令的具体内容; (4)掌握路径工具的使用方法; (5)理解图像、通道、蒙版的概念; (6)掌握滤镜单一命令的运用效果。 2.能力目标 (1)能提高运用Photoshop CS3在处理图像时的工作效率; (2)能正确使用填充工具,利用渐变填充工具创作出不同质感效果; (3)能熟练掌握路径与选择区域的互换; (4)掌握图像调整的规律与方法; (5)掌握图像变形与自定义动作使用的方法; (6)能熟练掌握滤镜的综合运用。 3.思想教育目标 (1)初步具备艺术欣赏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书籍装帧设计复习资料

2009、10系列书籍装帧设计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中的卷轴装始于 ①羊皮纸书②简牍③帛书④手抄书 2.下列哪种不属于印刷的要素之一: ①原稿②色彩③油墨④印版 3.下列哪种不属于书籍的外观构成元素: ①勒口②开本③扉页④书脊 4.在印好的封面纸上喷上一层薄薄的塑料,称为:: ①上光②过塑③压印④精装 5.平版印刷主要是指: ①单色印刷②套色印刷③四色印刷④胶印 6.经过印前处理的图像文字,必须经过复制做出印版才能上印刷机印刷,这一过程称为: ①制版过程②印刷过程③设计过程④装订过程 7.将下列印刷工艺按正确流程顺序排列是 A装订,B印刷,C制版,D印前图文信息处理,E原稿 ①ABCDE ②ECDBA ③ECBDA ④EDCBA 8.Adobe公司开发的Photoshop软件属于: ①图像编辑软件②文字编辑软件③排版软件④矢量软件 9.印刷的工艺流程正确的顺序是下列哪种:() A装订,B印刷,C制版,D印前图文信息处理,E原稿 ①ABCDE ②ECDBA ③ECBDA ④EDCBA 10.桌上出版系统不包括:() ①设计②排版③分色④出片 11.Grayscale(灰度)模式用显示图像的灰色等级是( ①256个②365个③720个④200个 12.下列哪种不属于RGB模式的颜色。() ①黑色②红色③绿色④蓝色 13.在计算机图象处理时过度放大会导致图像模糊不清的因素是:() ①分辩率②显示器③色彩④设计水平 14.所谓“五彩彰施,必有主色,它色附之”主要讲的是色彩运用中的:() ①主次原则②呼应原则③对比原则④强弱原则 15.下列哪种方式不属于计算机设计的部分:() ①处理②输入③印刷④输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题)1分,共10分) 1.书籍的腰封又称环套。 2.目前常见的印刷字体有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黑圆体、综艺体等。 3.书籍的色彩运用要根据书的内容、图形,意境以及表现方式来分主次。。 4.封面是书籍的最外层,可以称为是书籍的外貌整体形象。

书籍装帧教学案例书籍装帧设计的起源和演进教学案例

书籍装帧教学案例 书籍装帧设计的起源和演进 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课程地位 书籍装帧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是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化内涵和设计创意比较高的一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化类设计的创意及表现能力。书籍装帧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透过外在的装饰,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概括的获取该书内在的信息容量和质量.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使学生对书籍设计这门课有系统的认识,了解书籍艺术的历史,清楚的知道书籍设计的任务,知道作为一名平面设计师做书籍设计时他的具体工作是什么,应该如何展开自己的工作。能够把以前基础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应用,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创作能力和使用平面设计软件的能力,并对国际和国内的书籍装帧设计界能够有一定宏观的把握,理清设计思路,发掘自身的设计风格。 教材分析 本课程选择《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一书,这是一本兼具文化内涵、设计创意和工艺技术的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以服务书籍出版的策划、设计和成型的实际需求为课程开设依据,以书籍整体设计从创意构思、方案设计到印刷装订的全过程作为课程设计内容。 根据设计师的认知能力规律和书籍整体设计流程、书籍元素、版面编辑、印刷工艺、印刷承印物几部分来构建本书内容。 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使设计师得以了解书籍设计,以及设计的前沿动态,实现与行业企业零距离接触。参考书籍为《书形138种创意书籍和印刷纸品设计,王绍强》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他们已进行了PS、图案、线描、平面构成、设计概论、版式设计等一系列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训练,具有一定的设计和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书籍设计”是对中华书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书籍设计的历史、概要、设计内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书籍装帧设计的兴趣与热 爱; 3.技能目标:调研市场上所有出版书籍的形式。 教学重点书籍设计的历史、概要、设计内容 教学难点对中国书籍文化的理解

《书籍装帧》课程教学大纲

《书籍装帧》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选修 总学时:48学时 学分:3学分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书籍装帧》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程序及设计技巧,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及掌握运用专业技能和对书稿的理解, 设计出与书籍内容相应的阅读环境, 实现良好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为学生适应社会需要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讲授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掌握书籍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它们在书籍中的结构特性和表现特征。教学必须启发学生的创意思路,引导学生构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设计专业的应用设计课程。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是基础设计课的前期知识准备,书籍装帧以及广告、包装、CI等是后续课程,是应用设计的组成部分。 建议教材及参考教材: 《书籍装帧设计》管佳莺、邵余晓主编湖北美术出版社 考核方式及办法: 1、本门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比例占总成绩的(4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 2、本门课程实践性强,其考试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最后完成一幅综合性作业为依据进行成绩评定。 课程教学内容: I、理论部分 8 学时 第一章概述( 2 学时) 一、目的要求 目的: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相关理论。 要求:为动手设计打下基础。 二、讲授内容 (一)书籍装帧的概念 (二)装帧艺术的意义与作用 (三)装帧艺术的发展过程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书籍装帧的概念 难点:书籍装帧设计的含义与目的 第二章封面设计( 2 学时) 一、目的要求 目的:通过对书籍内容的审读,进行封面设计与制作。

书籍装帧设计的基础理念

1删繁就简这四个字对封面设计的构图来说,尤为重要。封面设计最忌画蛇添足。封面构图的艺术语言越简炼越好,一句话能说明白的就不要说两句,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就没有必要说上三句,“妙语者不必多言”。如果一幅封面的构图能做到一笔不多,一笔不少,准确地表达精湛的艺术语言,是装帧家们的不懈追求。比如,有些封面应是成功之作,但失于繁琐,结果平平。就像有些电影镜头,本来在情节中通过人物的动势、景物的衬托、音响的效果已使观众明情达意,但偏偏要加上许多对白、旁白。有的封而构图为表现主题,用笔面面俱到,老怕画不明白.就越想多画,结果画得越多,越画不明白,成了恶性循环,弄得人们眼花缭乱而看不出优劣,最后必然适得其反。封而构图的艺术语言应当言简意赅:“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一滴水见大干世界”。有的演员演戏,在一个感伤的情节中虽无一言,但掉下一滴眼泪就能传情给观众使之感受到她要述说的苦衷,“此时一泪胜千古”。一幅封而构图的艺术浯言,也要像一滴眼泪那样,“言有尽而意无穷”。封面设计的构图要“先做加法,后做减法”。最后落笔应当简约、鲜明、准确、生动。删繁就简是就艺术规律而言,决不是乱砍乱伐,否则会使构图空之无物.单调无趣。 2计白当黑中国画的构图很讲究“计白当黑”“宁空勿实”、“疏能走马,密不透风”。古人的这些论述,对我们今天研究封面的构图来说,非常有益。封面设计的构图基本上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实体形象和空白部分。空白是封面构图中不可缺少的,就像繁杂的建筑群中间要有一块广场、草坪一样。凡是成功的封面构图,除了其它因素之外,无不在疏密、虚实上下功夫,“知白守黑,得其玄妙”也。在封面构图中要善于利224 以调解统一,这种矛盾运动的形式所产生的节奏和韵律,能使封面的构图充满着音乐性和抒情性,令人遐想飘然,正如德国大文学家歌德所说:“韵律好像魔术,有点迷人.甚至能使我们坚信不疑,美丽属于韵律。 3象外之象封面构图的表现力的重要标志,就是看它能否超越自身,能否创造广阔、深邃的艺术境界,意在画外,撩动读者的想象之弦,使之余音袅袅。封面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有时恰恰要到形式语言的外面去寻找,这种笔不到意到的艺术效果所体现出来的特有意境,能打破封而构图的有限空间.使人感到咫尺千里、意象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形中似有形,无色中似有色,无声中似有声。美国作家海明威把文学创作比作飘浮在海洋上的冰山,认为用文字直接写出的部分仅仅是露在水面上的1/8,而将隐藏在水下冰山的7/8留给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想象力去探测、去挖掘、去理解、去回味、去补充。“冰山之喻”能启迪作者如何去冲破图解的模式、因袭的成规、偏狭的思路,去开拓与深化封面构图的艺术容量。采用象征、寓意、比喻、隐喻等艺术手法都能使封面设计的构图超越自身,象外之象,画外之意,尽而有之。 4字体布局封面构图与其它造型艺术形式的一个特殊区别,就是必须包含文字,其书名、作者名、社名都要有合理的布局。我国古代绘画,注重诗、书、画三位一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中国画构图的题诗、落款的章法和布局,对我们今天研究封面设计的构图,是尤为难得的典范。书籍封面的构图,同中国画的构图形式, 在图与字的关系上颇有相似之处,都是由于图与字的完美组合相得益彰。一幅封面的构图,离开了文字,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为任何封面都是靠文字和图象的有机结合来表现主题的,而书名又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有的封面构图虽然没有图象,但借助书名等字体选择安排巧妙,同样能体现书籍的性质与特性.并富有美感。一幅完美的封面构图,文字与图象总是互为作用、和谐一致、情真意切、准确无误,使文字在构图中的位置达到只有此地绝无二处的境地,令人移动不得。同时要根据书籍的内容与构图的需要来选择字体,无论是美术字或书

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大纲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书籍装帧设计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时】96学时【实验/上机学时】64学时 【考核方式】项目考【开课单位】 【授课对象】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书籍装帧课程是学习书籍的结构、材料的使用、印刷工艺的应用、电脑美术设计的一门主要课程。学好本课程的基本常识、技术工艺流程、工艺要求等,对从事平面设计工作者来说常会接到类似的任务,它是一门平面设计专业工作者的必修课。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课时分配 第一章:走进书籍(12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书籍的由来,掌握文字书体的演变以及出现时代、特征等;了解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了解近现代书籍装帧的大致情况,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1、书籍演变的历史 2、印刷术与书籍装帧发展的关系 3、实验内容(8学时) 实验1.个人简历封面设计(8学时)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学会组织文案;

2) 摸索封面的版式设计; 3) 尝试封面设计的颜色搭配; 重点:简历的文案组织 难点:设计的整体性 第二章:解读书籍(24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书籍的装帧材质,掌握何种风格等定位的书籍使用何种材料;了解印刷术的各种工艺,了解现代书籍装帧的工艺,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流程。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1、书籍的材质和基本构架 2、适应书籍装帧的印刷工艺分别讲解 3、实验内容(18学时) 实验1.学院宣传册的排版设计共204P(18学时)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学会提炼其中的文案; 2) 探寻整体的版式设计; 3) 封面设计和内页P1-P20的页面设置和整体设计方法; 重点:封面和内页整体设计性 难点:整体的细节,包括风格统一和输出要求是否按要求完成 第三章:设计书籍(24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书籍装帧中诸多要素的应运用,掌握书籍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要求;了解印刷术各种工艺的对应关系,了解书籍装帧具体分类,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表现方法。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1、书籍装帧中诸多要素的运用

《视觉传达》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视觉传达设计: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 视觉传达设计课程面向设计专业学生,是设计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此课程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课程,着重于逻辑思维和创造性设计思维的表达,应用范围广泛。视觉作为人与人之间的设计图像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设计图形信息共享形式。此课程设计要求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等方法运用在设计中,以准确地表现达到接受方接受和理解的目的。设计重点在于创意训练与设计流程、表达。 1、认识视觉传达设计立体部分的具体内容和应用范围; 2、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立体部分的设计程序; 3、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立体部分的基本要素设计和应用要素设计的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着眼"大视觉"的概念,以艺术与设计思维综合的方式对"传达"进行实验性探究,让学生全面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科架构与最新发展动态,并努力尝试有别于前人的创新设计. 教学重点:本课程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视觉传达立体部分的设计。作较全面、系统训练,通过教学与设计制作实践,学生应具有视觉传达立体方面的综合造型和设计能力。 教学难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容易将视觉传达设计仅仅局限在平面设计的认识上,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所包含的领域已扩展到空间中的应用,既要体现设计的综合性,又要突出视觉传达设计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立体部分的兴趣,强调视觉传达设计立体部分的重要性。 并在教学中通过实际案例、现场调查、企业参观和专题讲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本课程教学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系统知识和技能,使课堂讲学与实 地参观、课题实践、实验室学习、参与国内外设计竞赛结合起来,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外,引导学生参与产、学、研活动,积极投身于实践设计,教授学生着眼于实际,运用平时所学到的知识,严谨、务实地解决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 2.本课程教学方法一直保持多层次、可持续性的改革,视觉传达领域发展迅猛、更新速度快、 社会需求大,在保持传统视觉传达基础上,不局限于平面设计的教学模式,研究出一套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方法。 3.本课程目前所有授课内容均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还将课件及教学成果 在网络上进行公开展示,接受学生和其他校内外专家和同行的意见与建议,并及时反馈和作调整。三、教学内容

书籍装帧教案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教案 第一部分书籍设计 一、书籍及其构成 书籍的定义 在一定媒体上经雕刻、抄写或印刷或光映的图文著作物。 书籍装帧:书,在一定媒体上按照一定的形式经过印刷、抄写、光映等传递文化信息的载体。籍,最早指的是户口簿,登记。现在泛指图书簿册。装,装订,包装。帧,其实是个量词,指书籍的一页,图片的一幅。书籍装帧就是对图书的装订、包装设计,设计过程包含了印前、印刷、印后对书的形态与传达效果的分析。 书籍设计具体是指对开本、字体、版面、插图、封面、护封以及纸张、印刷、装订和材料事先的艺术设计。 书籍的构成 封面护封腰封护页扉页前勒口后勒口 当护封与封面合二为一,称简精装。有些书有环扉页(或环衬),环扉之后,有一个护页,护页有时候不印东西或只染一个底色,护页之后是扉页,有些书还有书函(或叫书套)。 二、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演进 我们谈到书籍不能不谈到文字,文字是书籍的第一要素。中国自商代就已出现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从甲骨文的规模和分类上看,那时已出现了书籍的萌芽。到周代,中国文化进入第一次勃兴时期,各种流派和学说层出不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作为文字载体的书籍,

已经出现很多。周代时,甲骨文已经向金文、石鼓文发展,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逐步发展,后又完成了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文字体的演变,书籍的材质和形式也逐渐完善。 (一)甲骨 (二)玉版 (三)竹简木牍 (四)缣帛 (五)纸 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对书籍装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东汉纸的发明,确定了书籍的材质,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促成了书籍的成型,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现代。印刷术替代了繁重的手工抄写方式,缩短了书籍的成书周期,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品质和数量,从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书籍的装帧形式也几经演进。先后出现过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简装和精装等形式。 (一)卷轴装 (二)经折装 (三)旋风装 (四)蝴蝶装 (五)包背装 (六)线装 (七)简装 (八)精装 三、书籍设计中设计的范围 1.开本大小及形态的选择。 2.外观、封面、护封、书脊、勒口、封套、腰封、顶头布、书签、书签布、书顶、书口的一系列设计。

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大纲

《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艺课,是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包装设计方向设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对书籍的文字设计、插图设计、色彩的装饰设计、书籍的版面设计等知识有基本了解和掌握,初步具有进行书籍装帧设计的能力,为学生之后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书籍的文字设计、插图设计、色彩的装饰设计、书籍的版面设计等知识有基本了解和掌握,初步具有进行书籍装帧设计的能力,为学生之后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6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12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书籍装帧概述及书籍的基本知识 (1)书籍装帧概述 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概念;了解书籍装帧的简要历史,书籍装帧设计的含义和目的,书籍装帧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2)书籍的基本知识 了解书籍发展的简史;了解国内外书籍的形式,抄本的形式,印刷技术的发展;重点掌握书籍的组成要素。 第二章书籍装帧设计的设计程序及要点 (1)书籍的设计程序 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具体任务和设计原则;掌握书籍设计的程序、步骤。 (2)书籍的开本设计 掌握书籍开本的概念;理解开本与图书内容的关系;了解纸张规格、纸张的开切方法及畸形开本的相关内容。 (3)书籍的装订设计

系列书籍装帧设计

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系列书籍装帧设计课程考试说明 (课程代码05546) 一、考试标准和原则 1、考试标准 坚持质量标准,注重能力考查,使考试合格者能达到一般普通高等学校或高等职业院校同专业同课程的结业水平,并体现自学考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特点。在题量上保证中等水平的考生能够在规定的考核时间内完成全部试题的回答,并有适当的时间检查答案。 2、考试依据 大纲——大纲名称: 公布时间: 指定教材——教材名称:《系列书籍装帧设计》 编者:何其庆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年7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05年2月第7次印刷 3、本课程考核的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系列书籍装帧设计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根据其课程的特点,考核不仅针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更强调知识能力的转化;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基于知识基础上的应用能力的考查。 4、重点与覆盖面的关系 试题覆盖到章,重点章节的分值比例较大,一般章节的分值比例适当。单章考核分数最高不超过30 %。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240 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线。

2、试卷内容结构 重点考核的章节(试题的分数比例不低于60%)是: 三、五 不考章节是:六 一、二、四章为一般考核内容。 3、试卷能力结构 本课程试卷考核的能力层次结构比例约为: 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20:30:30:20 4、试卷难度结构 本课程试卷考核的难度结构比例约为: 较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较难=30:40:20:10 5、试卷题型结构 题型及分值:题型及分值:单项选择题(4分),多项选择题(4分),名词解释题(8分),简答题(12分),论述题(12分),综合运用题(60分)6、本门课程有无特殊要求(包括考生可携带的绘图工具、计算器等) 考方备:150克八开素描纸一张 考生备:颜料、铅笔、橡皮、尺子、圆规等相关工具。

《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大纲

《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大纲 (BookDesign ) 课程代码:1D12983学分:3.0 总学时数:48理论时数:12实践时数:36 先修课程:图形设计;文字版面设计;设计表现;印刷工艺 开课对象: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必修 2.目的与任务: 通过对书籍装帧设计理论的学习,以及具体的设计训练使学生明确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趋势;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一般规律、特点与设计创作方法;初步掌握书籍装帧的相关工艺知识,并在设计中自觉的运用。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是平面设计专业的重要教 学环节,同时书籍装帧设计也是平面设计中较为综合的一个设计门类。根据这一特点,课程必须加强书籍装帧设计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的认识,设计课题的内容 要求真实,并且要结合相关的技术知识(如印刷工艺)进行综合设计的训练,以锻炼学生设计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第1章书籍装帧设计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书籍装帧的发展历程与趋势,了解书籍装帧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

1.书籍装帧的起源; 2.书籍装帧的发展; 3?近现代书籍装帧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近现代书籍装帧的发展趋势; 难点:书籍装帧的发展的脉络和各时期的特征。 第2章书籍装帧工艺、材料与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书籍装帧的工艺程序、方法,提高学生对装帧(印刷)工艺与材料的重视程度,增强实际设计中对装帧(印刷)工艺与材料的运用技巧,培养学生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潮流的敏感性及应用的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1.书籍装帧的装订工艺; 2.书籍装帧的印刷工艺; 3.书籍装帧的材料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印刷工艺与材料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 难点: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潮流的敏感性及对材料和工艺应用的创新意识。 第3章书籍结构、形态与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了解书籍装帧的各种形态及演变,并运用现代技术、材料与设计观念进行创新设计,让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对书籍结构、形态有深入的理解。 [教学内容] 1.书籍装帧的结构设计;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DYB014 学分:3.5 总学时:60 实践:40 讲课:洪梅 开课对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 2年级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本课程的性质:书籍装帧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必修专业课,着重讲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书籍装帧设计能力。 2、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书籍装帧》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程序及设计技巧,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及掌握运用专业技能和对书稿的理解, 设计出与书籍内容相应的阅读环境, 实现良好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为学生适应社会需要打下良好基础。 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的成型设计,设计者必须从属于书籍原著的内容体裁来进行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进行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能力,从而达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水平。学生要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功能与形式,熟悉书籍装帧设计的工艺制作过程、装帧材料的种类、质地、性能,并在对书籍装帧设计有了总体把握后进行整体效果的设计。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讲授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掌握书籍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它们在书籍中的结构特性和表现特征。教学必须启发学生的创意思路,引导学生构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实际,组织学生看资料,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形象和直观教学;强化基本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书籍版式、结构、材料的设计及选用原则,能独立进行书籍设计。。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书籍装帧设计概述 一、书籍设计的历史回顾 我国最早的书籍形态--简牍装; 现代的书籍形态--本装,精装和多发媒体光盘 册页的书籍形态--蝴蝶装,包背装和线装; 历史上应用最久的书籍形态--卷轴装; 同卷轴向的过渡的书籍形态--图装和径折装 二、现代书籍设计 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 (1)书籍设计在中国的发展

书籍装帧设计的实习报告

书籍装帧设计的实习报告 在这个实习期间,让我对关书籍装帧有了相关的了解,设计实习报告。 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在当今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书籍的封面起了一个无声的推销员作用,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 图形、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设计者就是根据书的不同性质、用途和读者对象,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表现出书籍的丰富内涵,并以一种传递信息为目的和一种美感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当然有的封面设计则侧重于某一点。如以文字为主体的封面设计,此时,设计者就不能随意地丢一些字体堆砌于画面上,否则只仅仅按部就班地传达了信息,却不能给人一种艺术享受。岂不说这是失败的设计,至少对读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殊不知,没有读者就没有书籍,因而设计者必须精心地考究一番才行。设计者在字体的形式、大小、疏密和编排设计等方面都比较讲究,在传播信息的同时给人一种韵律美的享受。另外封面标题字体的设计形式必须与内容以及读者对象相统一。成功的设计应具有感情,如政治性读物

设计应该是严肃的;科技性读物设计应该是严谨的;少儿性读物设计应该是活泼的等等。 好的封面设计应该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繁而不乱,就是要有主有次,层次分明,简而不空,意味着简单的图形中要有内容,增加一些细节来丰富它。例如在色彩上、印刷上、图形的有机装饰设计上多做些文章,使人看后有一种气氛、意境或者格调。 书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因而在封面设计中,哪怕是一根线、一行字、一个抽象符号,一二块色彩,都要具有一定的设计思想。既要有内容,同时又要具有美感,达到雅俗共赏。 谈到在这里,让我想到了当时正在做个封面设计,是为一个清华艺术中心的老师吕建强老师设计封面,书籍的名称是《音乐与观念》,说设计时候要赋予它的内涵,要通俗、有力度、柔中有刚。我设计了几个封面,他都不是很满意,虽然最后没有采用我设计的封面,但是我从中也懂得不少道理,我很清楚自己虽然已经23岁了,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文化底蕴是很缺乏的,所以设计出来的东西也很表面,缺乏内涵及修养。这是我在当时所认识到的自己一些缺点,实习报告《设计实习报告》。 所以在将来,我有心要把自己的内涵丰富起来,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