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线条性,不变性和可变性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线条性,不变性和可变性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线条性,不变性和可变性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线条性,不变性和可变性的关系

西南民族大学

硕士研究生论文

姓名郑莉娟

所在院系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课程中外语言学著导读指导老师叶南老师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3)

前言 (3)

1语言符号与两原则 (4)

1.1语言符号 (4)

1.2两原则 (4)

1.2.1符号的任意性 (4)

1.2.2能指的线条性 (5)

2符号的两性 (5)

2.1不变性 (5)

2.2可变性 (6)

3静态语言学与演化语言学 (6)

3.1共时与历时的命名 (6)

3.2语言内在二重性 (6)

3.3共时历时方法和原则上的对立 (7)

附录 (8)

结语 (9)

后记 (11)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索绪尔在第一编提出的一般原则包括语言与符号、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线条性,不变性和可变性的关系,以及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等几个问题阅读后的理解,以助我们较为全面地了解索绪尔的语言理论,更好地领会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以此追溯符号学的过去,展望其未来,加深我们对符号学的认识和研究。

关键词:符号;能指;不变性;可变性;共识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made by Saussure in the first series of general principles, including language and symbols, and referre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gnifier, the arbitrary nature of linguistic signs, lin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ariance and variability, as well as synchronic linguistics and diachronic linguistics and so on the understanding after reading a few questions to help us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Saussure's linguistic theory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Saussure's linguistic sign, as a retrospective semiology's past, its future prospects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semiotics and research.

Keywords:Symbol; be able to refer to; invariance; variability; consensus in linguistics; diachronic linguistics

前言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语言学家,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学生根据课堂笔记和他的一些手稿及其他材料整理编辑成《普通语言学教程》被誉为人类语言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端。索绪尔致力于语言本身一般法则的研究,强调语言的内在现实,致力于使自身成为一种形式的、严格的和系统的科学。今天我阅读了此书的第一编,了解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提高对符号学的认识,并且了解研究语言的两个方法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

1语言符号与两原则

1.1语言符号

对于什么是语言符号这个问题,索绪尔在他的第一章中指出了符号是由概念和音响形象相结合构成。之所以这样下结论,索绪尔也是经过了反复的思考和探究。对于名称按本质是声音还是心理的问题让索绪尔看到了语言单位是一种由两项重要要素联合构成的双重东西。那么,语言符号中的两项要素究竟是声音的还是心理的,我们可以从言语循环中找出答案。言语循环中的两个人,甲脑子里产生了一种概念从而在脑子中形成了一种音响形象,而这个音响形象通过发音器官传递给乙。那么乙也是以同样的行为逐个传递下去,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个形象和概念在心理上是联结的,二者都是在心理活动中进行的,发音器官只是外在物质,是物理的东西。这样可以看出语言符号所包含的两项要素都是心理的,而且由联想的纽带联结在我们的脑子里。这些理论的应用也包括这些特殊的人群聋哑人。他们也是在心理完成了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他们只是不能通过发音器官传递信息,但同样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达心中的意思。在言语循环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关系。概念必须通过音响形象这一环节传递出去,而音响形象是对概念的反映。通过对语言循环中概念和音响形象的分析,使我们清晰地理解了索绪尔指出的语言符号所包含的两项都是心理的。概念是心理的并不难理解,但是说音响形象是心理的,不免使人难以理解,因而索绪尔在这里补充强调了音响形象的解释。音响形象是声音的心理印迹,就是说这个形象首先是在心理上产生的,接着通过声音传递,心里若不知道这个形象,就不会知道如何发出音来。而我们常常理解为物质的声音,是因为语言的第一要素是语音,我们大多数人要通过声音去传达信息进行交流。有时叫做“物质的”是与联想的另一个要素“概念”相对立才这么说。概念是抽象、概括、笼统的。当具体谈到语言中的某个词时,只要记住词的声音和音节都是包括在音响形象中,都能用音响形象来说,我们就能准确的理解。从而对音响形象和概念的论述可以让我们更肯定的说“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符号的使用使人往往只想到是音响形象,索绪尔就另取一些名称用以区别这三个概念。用符号表整体,而概念用所指代替,音响形象用能指代替,这样歧义就消除了。

通过对符号概念的确立以及对构成它的两个要素的阐述为理解研究符号的两个原则奠定了基础。

1.2两原则

1.2.1符号的任意性

要说符号具有任意性,是就符号的内部而言的,当然与构成它的两个要素是分不开的。说符号具有任意性,可以更确切地说是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是任意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词得到验证。英语中哥哥(brother)的观念与用来做

的它的能指['br?e?]这样的声音没有任何内在的联系,同样,哥哥的声音也可以

用任何其他的声音代替。因而由概念和音响形象结合的任意性也就导致了符号的任意性,但使用符号并不具有任意性。符号的运用是受到集体习惯的限制,以社会的约定俗成为基础的。当它被社会集体认可时,它就以相对固定的形式表达。符号的声音与意义结合的任意性为创造更多的符号,丰富语言系统提供了可能性,使人们能用更多的名称、术语来指称事物,表达思想。符号的任意性也能更好地区别象征和语言符号。象征必须是与自然相联系的,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如用天平来象征法律的公平公正。天平两边必须放有同等重量的东西来保持平衡而约束人的法律也要公平、公正。而语言符号的两个要素的结合是无内在关系的,是任意的。这就排除了用象征来指语言符号的可能性。

1.2.2能指的线条性

符号具有的另一个原则是能指的线条性,索绪尔在书中说道:能指属听觉性质,只在时间上展开,而且具有借自时间的特征:(a)它体现一个长度(b)这长度只能在一个向度上测定:它是一条线。通过这两个特征,我们看到,这些都是与时间有关系。而向度,根据我的理解是广度、宽度的意思。在言语中,我们说的一句话,是一个词接联一个词发出的,不可能同时发出几个词。而这些接连发出的词就是一个长度,是在时间上连续发出的,无论是用话语说出来还是用文字记录下来,都要一个一个的词说出或写出。它们都有一定的长度。由于这个长度受时间连续性的限制,它都可表现出一定的长度。由于这个长度受时间连续性的限制,这就决定了它只能在一个范围、宽度上表示,而不能在很多面上存在。听觉的能指与视觉的能指截然不同。用眼睛可以同时看到几个事物,它所看到的面是很广的。而听觉就只能在时间上依次呈现出所要表达的要素。这样就可以很形象地说在一个向度上的长度,它是一条线。用重音来否定这个原则是无用的。重音只是一个要素的发音很强,要重读,但与它相邻的要素依然是在时间的连续上出现的。可见,音节的轻重并不妨碍能指的线条性特征。

2符号的两性

2.1不变性

从前面我们了解到索绪尔认为能指与所指是任意的,而现在索绪尔又指出符号具有不变性,那么这是不是产生了矛盾呢?其实,不然。说符号具有任意性是针对符号的内在价值而言的。而符号具有不变性是根据它在社会中的存在与使用这个角度来谈的。语言中所选用的能指不是由个人或社会的意志所决定的。同样,能指的改变也不受个人或社会的支配。就如一定时期的法律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语言符号的不变性也是与历史有关联的。语言是一种遗产,它随着时代的变迁总有一定的继承性和延续性。语言既然为人类服务,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固性,若变化地太快,必定给人们学习语言运用语言造成了困难,这样语言也存活不了多久,最终也会消亡。语言符号的不变性也跟以下四点有关:(1)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任意性使语言避开了一切旨在使它发生变化的尝试,人们要改变符号必须

要借助一定规范。但能指和所指是任意的,并无规律可循,因而要改变符号很难。(2)构成任何语言都必须有大量的符号。对于这一点,是针对改变语言符号整个系统来说的,系统中包含大量的符号,若要改变这个系统,必然要找到能代替系统中所有符号的符号,才能改变这个系统。而从实际情况看,这实在是太难了。(3)系统的性质太复杂。一种语言就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的要素一直能存在,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如现代汉语包括民族共同语和方言,民族共同语适用于广泛的人群,方言用于一定的地区,它们都存在是有必要的。又如“天”从古至今一直在用,就因为能很形象地表达事物,为人民所接受,具有存在的价值,因而不需要改变。在一个系统中语言符号具有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之分。而处于相对任意性中符号由什么因素决定,我们并不能很清楚地认识掌握。(4)集体惰性对一切语言创新的抗拒。语言为大众服务,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就像人们的必用品。人们对它有了一定的依赖性,因而不愿去改变它。另外,社会大众生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不要求过快过多地对语言进行改变,妨碍了他们的交际,这违背语言为人类服务的实质功用。

语言是社会力量的产物,是前一时代的遗产,又处在时间之中,对它进行改变必然会受到过去连带关系的妨碍。

2.2可变性

符号具有不变性,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符号又具有可变性。可变是建立在不变的原则上的。符号处于时间中,而时间保证了符号的连续性,因而符号也处于变化的状态中。变化就会导致所指和能指关系的转移。索绪尔在这里举到了音响形象和概念都发生变化的拉丁语necare“杀死”而在法语中变成noyer“溺死”。概念不变,能指变化的古代德语dritteil变成现代德语的drittel。由于符号中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本身就是任意的,因而也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并不是一层不变的。符号的任意性又使语言在选择它的手段方面不受任何限制,我们可以把任何一个观念和任何一连串的声音联结起来。

符号在最初创造时声音材料和观念之间有建立任何关系的自由,具有可变性。一旦在时间的积淀中,就可能具有不变性了。

3静态语言学与演化语言学

3.1共时与历时的命名

索绪尔认为一切有研究价值的科学都具有内在的二重性。这种二重性都可以

放在一个轴线图中去分析,如图:

AB是同时轴线,CD是连续轴线。在AB这条轴线

上,反映的是同时存在的事物间的关系,它排除了一

切的时间的干预。在CD这条轴线上,一次只能反映出

一个事物。而AB这条轴线上却能反映出一切事物及其

变化。对于语言,我们也可以把它放在这个轴线上去

考虑,位于AB轴线上的语言,我们可以去研究同一个

时代,同一个历史时期上的语言事实,位于CD轴线上的语言,我们可以研究语言沿着时间从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状态的现象。根据语言在轴线上的反映,索绪尔确定了两个对立的术语。静态语言学(AB轴线)和演化语言学(CD轴线)。把一段树干纵向、横向切开也能很形象的比喻共时态和历时态。纵断面表明构成植物的纤维本身,用在语言研究中,相当于演化语言学。横断面表明这些纤维在特定平面的集结,用在语言研究中,相当于静态语言学。接着索绪尔又改名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他解释道:有关语言学的静态方面一切都是共时的,有关演化的一切都是历时的。共时态和历时态又分别指语言的状态和演化的阶段。

3.2语言内在二重性

语言的共时观点和历时观点,索绪尔认为二者的对立是绝对的。他观点可以从四个方面得到结论:(1)历时事实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特殊共时后果,与它本身完全没有关系。他举到德语中的gasti变成了gesti。Geste是由于“i”产生变音,使前一音节a变成e,因此产生了gesti,而“i”失去音色,又由gesti变成了geste。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一定的条件下才产生的,它们的变化是有理由,有根据的,但这样的变化造成了今天的gast,gaste的同时存在,是历时事实无法控制的。(2)历时事实没有改变系统的倾向。系统中的要素会改变,但系统不会变。历时事实使系统中某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但并不能直接改变系统,而这已经变化的要素就可以产生出另一个系统。(3)历时系列的事实,跟共时系列的事实不属同一秩序。在历时事实中,语言的变化不是在人的预料和意图中。它的变化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新形式会代替旧形式,而处于共时态事实中的两项要素是同时存在的,它们之间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有存在的理由。

3.3共时历时方法和原则上的对立

首先,是在原则上,索绪尔认为两者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共时方面优于历时方面,因为对说话的大众来说,它是真正的、唯一的现实性,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索绪尔之所以看重共时性,是注重了语言的实际性,功用性。但我们看到索绪尔在前面一章的符号的性质中指出,符号是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并某个时间点上保持某种状态。这样看来,两者并不能分开,两者应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是研究语言的出发点不同。

其次,是在方法上,索绪尔认为不同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共时态的研究方法是在一个时间段研究语言中共同存在的几个对应的要素。例如英语中的reside、residence、residential分别是居住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又如英语中的hander、hamper都有阻碍之意却用法不同。而历时态的研究方法是顺着时间或向上追溯或向下瞻看语言的未来。例如研究汉语在上古时期产生了哪些变化,在以后中又能如何发展。二、两学科的范围界限。共时研究的对象是与每一语言相当的全部事实。是研究一种语言的内部情况。而历时态所考虑的要素不一定是属于同一种语言的。它可以同时研究几个民族的语言对于同一个符号的表达有同有异,但在历时的长河里是存在着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是从语言的外部情况而言的。

共时与历时的根本矛盾是一个是同时要素间的关系,一个是一个要素在时间

上代替了另一个要素,是一种事件。

索绪尔在这一章的最后对共时语言学研究和历时语言学研究作了很好的概括: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历时语言学研究的各项不是同一个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构成系统。

结语

索绪尔在关于语言的一般原则的介绍让我们大概对他所认为的语言符号的组成、特性及研究语言的方法有了认识。他的这些理论对我们研究语言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这些理论我们现在还在一直应用。

附录

索绪尔在介绍语言的一般原则时,为了使读者更能清晰、准确、形象地理解语言的原则。因而在叙述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现一一列举出来,如下:

1.强制的牌:比喻自由中的非自由或限制。具体是说能指与观念的结合时自由的,但对使用这个语言的大众是强制的。(P107)

2.用人民必须服从于法律来比喻语言能指与所指的搭配不是人的意志所能改变的。(P107)

3.用集体惰性比喻社会大众生活形影不离,无需对语言进行创新。(P110)4.在这个变化中,总是旧有材料的保持占优势,对过去不忠实只是相对的。“不忠实”隐含着一些旧有材料发生了变化。(P112)

5.用习惯法律与事物自然关系有联系来说符号的观念和声音联结无联系。(P113)6.用服装的时式受个人身材的限制来说语言的选择手段不受限制。(P113)7.用没有说话的大众,只有一个人活上几世纪来说社会力量对语言变化的作用。

(P116)

8.将语言学家只注重语言的演化而忽略语言的状态比喻成一个游客从汝拉山的这一端跑到那一端去记录景致的移动。(P120)

9.将系统不变,而其中的要素改变这个原则比喻成行星体积和重量的变化改变整个太阳系的平衡。(P124)

10.把共时态和历时态的独立性比作物体与在平面上的投影。(P127)

11.把树干切开的横断面比作语言的共时态。(P127)

12.把树干切开的纵断面比作语言的历时态。(P127)

13.把语言的运用比之于下棋.(P128)

14.用新闻事业的随波逐浪,不知所往比喻历史态本身没有自己的目的.(P130)

后记

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第一章给我们讲述的语言的一般原则。我能大部分的理解他在书中所讲述的理论,是基于我在大学时期所学的《语言学概论》这本书中对语言的观点和索绪尔的的观点相近。因此对我理解索绪尔的一般原则有了一定的帮助。

在阅读、写作论文的过程中我依然对书中的一些叙述不理解,因而在论文中我并没有写出来。同时,对于他所说的原则,我的理解也是非常浅的。但是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对这部分的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

是为后记。

郑莉娟

2009年11月2日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非任意性研究两问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非任意性研究两问 李二占1,张文鹏2 (1 盐城师范学院外语系,江苏盐城 224000;2 电子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摘 要:术语内涵的不同解释是语言任意性和非任意性之争的缘由之一,因此,必须对它们进行本源性的、语篇分析式的清理和阐释。分析表明,任意性最根本的意思是我们无法从物理、生理等自然方面找出施指与所指结合成语言符号的理由。同时,任意性也体现在语言符号和外界实体、语音和语义、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等两两相对的构件之间。和任意性对举的是非任意性,包括象似性和理据性。理据是语言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促动某一语言现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动因。象似性则主要涉及语法形式和语义结构之间的可论证性。从我们给出的关于任意性和非任意性构成的层级体系示意图来看,任意性是受非任意性制约的任意性,而非任意性是以任意性为生存条件的非任意性,二者互补共存、相辅相成,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共同成为语言组织中的两大功能性原则。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非任意性;象似性;理据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29(2005)02-0058-04 一、引 言 从索绪尔重申任意性是语言符号头等重要的原则开始[1],这一问题得到大量讨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赞同任意性的学者进行了支持性的后续研究,例如,萨丕尔认为语言研究是 讨论所谓语言这个任意性符号系统的功能和形式 [2];霍凯特说任意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3];乔姆斯基把语言结构任意性推到了极点,认为语言这一自治的表征系统 来自心智的结构 ,而象似性则是动物语言的特性[4] 。其二,主张非任意性的学者日益增多,有鲍林杰(1981)、海曼(1985)、齐翁(1979,1990,1995)、西蒙尼(1995)、安德森(1998)等人;雷可夫和约翰逊甚至说语言的可论证性多于任意性[5]。该派别当然也包括持任意性和非任意性为辩证统一观点的学者,如我国的朱永生(1999)、王艾录(2002)和王寅(2003)等。其三,任意性和非任意性话题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系统本身。例如,符号学认为象似记号是重要的符号类别之一,哲学研究更是追寻语言切分世界的任意或非任意关系,它们的介入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然而,所用术语的不同,研究目的差异,认识上的偏颇以及非学术话语的参与使得本来就有争议的研究话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这种看似百家争鸣的局面并不真正有利于问题的澄清,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本源性的再思考,从而为未来的研究指出可行方向。二、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 术语内涵的差异是导致谬误流传的一个主要原因。王艾录和司富珍指出,像 施指 和 所指 这样的术语常为别的术语所替代,同时人们又往往根据自己的研究取向、范围、对象、方式而加以不同的阐发[6]。这种阐发的目的似乎是要建立自己的体系,但渗透其间的非纯粹学术话语成分遂使得很多讨论都得首先清理概念[7]。 收稿日期:2005-01-20 作者简介:李二占(1972-),男,陕西榆林人,盐城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电子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普通语言学和语用学。第7卷第2期 2005年4月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UPT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 7,No 2April,2005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20世纪初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提出的。语言符号的这两个性质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密切相关。 符号的任意性就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语言符号的最大侍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外国人学汉语碰到一个新词,无法从读音推知意义,也无法从意义推知读音。这说明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语言可以用不同的音来表示相同的事物(如汉语的“shu”和英语的“book”),也可以用相同的、类似的音来表示不同的事物(如汉语的“哀”和英语的“I”)。这些都是符号任意性的表现。可是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变更,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拒绝。战争期间夜间通行的口令是司令部规定以后颁发的。口令的制定是任意的,但既经颁发,大家都得遵守,不能更改。口令可以一天一换,语言的符号却是社会全体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不能随便乱改,否则就会乱套。而且符号本来就是约定的,只要大家接受,无所谓好坏,因而也没有变更的必要。所以虽说符号有任意性的特点,但每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落入一套现成的语言符号的网子里,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要求更改的权利。 符号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符号的任意性是就单个符号的音与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的,符号的线条性使符号能够一个挨着一个进行组合,构成不同的结构。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和单个符号中音义的结合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即可以论证和解释的。符号和符号的组合条件就是语言里的各种结构规则。比方“香菜”“香肠”“香瓜”“香油”等,都由两个最小的符号组合而成。“香”“菜”“肠”“瓜”“油”这些都是音义任意结合的符号,但它们之所以能组成“香菜”“香肠”“香瓜”“香油”却不是任意的,而是有道理可说的,可以从它们的组成中了解结合的条件。例如“香瓜”和“瓜香”就不一样,我们能够说出这种不一样的道理。这样,以任意性为基础的符号处于有条件、有规则的联系之中,使语言具备有条理、可理解的性质。所以,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系统分析的基础。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2)

12语12 12371039 徐小晴普通语言学期中作业 对符号任意性的总结和辨析 摘要:长期以来,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对索绪尔提出的符号任意性持有不同的观点,主要观点是从象似性的角度对任意性提出质疑与挑战。本文主要在简介索绪尔任意性及其他语言学家的观点的基础上,认同索绪尔的任意性观点是正确的。 关键词:符号;任意性;象似性 一、索绪尔对任意性的论述 索绪尔提出符号的二分理论,即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它们的关系由社会约定俗成。例如,法语中的s-?-r 与它所指的对象“sister”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不同的语言又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指代同一个人或物,如法语用b-o-f指代“ox”,而英语却用o-k-s 指代该种动物。 索绪尔在对任意性下定义的时候,指的是语言单个符号所含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他所说的任意性除了不包括虽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在整个语言符号系统中地位并不重要、且为数不多的象声词和感叹词外,也不包括复合词和派生词。这就意味着,索绪尔是从单个符号的角度而不是从符号组合或符号结构的角度来论述任意性的。 索绪尔的任意性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符号任意性是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普遍现象,是符号学和语言学的第一原则。 ②任意性并不是任意选择,而是说由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 ③语言符号的完全任意性,使语言能成为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 ④即使某些符号具有理据性,但就整个符号系统来讲,仍然是任意性的。 二、国内外学者的不同观点 1.自从皮尔斯提出象似符号、标志符号和规约符号这一符号的分类之后,人们更关注符号的理据性,发现不仅许多符号和自然有着象似关系,而且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都与自然及人类的认知能力存在惊人的相似。Haiman对这一象似现象做了系统的分类,Givon, Halliday等均对象似性做了深入研究。这些观点对我国部分学者产生明显影响。 索绪尔曾明确承认:符号的特征之一是非完全任意性,能指与所指之间存在一定的自然联系的残余。他以天平这个符号与其所象征的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为例。我们不能用马车来取代天平,因为马车和公正之间不存在任何必然联系。 2.国外强调语言具有象似性的语言学家都从语言的形式层和意义层之间的关系来看待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具体而言,是从词法(合成词和派生词)及句法(一是小句内部语义结构的象似性;二是小句与小句之间语义结构的象似性)两个层面与意义的关系来讨论,得出的结论基本都是语言符号具有高度的象似性,从而对任意性原则是否具有普遍性持怀疑的态度。更有甚者主张把象似性看作是语言符号的本质。 但是索绪尔的任意性观点是从单个语言符号而非语言组合或语言结构的角度论述的。他关注的是单个语言符号中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此外,索绪尔明确提出符号任意性并不包括象声词和拟声词,因为它们并不是语言符号的有机组成部分且数量很少,也不包括合成词(如apple-tree)和派生词(如friendship)。 3.大量符号的来源是可考证的、可追溯的,具有象似性和理据性。但无论音

词语的符号性及其命名理论讲解

词语的符号性及其命名理论建设 孟华 0.引言 对于什么是词语的本质属性,传统上有两种代表性的解释:一是认为词语是观念的 符号(亚里士多德)、事物的名称;二是认为词语是语言中最小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 布龙菲尔德)。显然,前者着眼于揭示词语的符号属性,后者则强调词语的语言结构单 位性质。尽管更多的语言学者倾向于调和上述两种对立的词语观,但语言学界往往较多 地侧重于词语的语法即语言结构单位的属性,因而对于词语的符号性问题一直是研究的 薄弱环节。 实际上,词语的符号性问题是探讨关于语言与外部世界、表达者与被表达者的关系 ,它对于从动态发生、表达的角度揭示词语的本质特征,尤其对于术语学、名称学、命崐名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壹.词的结构分析 1.词语的意指和结构关系 善用比喻的索绪尔,曾把一个个词语符号比成一张撕成A、B、C若干份的纸,A崐、B、C…几部分是结构关系,而每一部分的正反两面即A\A1、B\B1、C\C崐1…是意指关系,词语符号一般都有这两种关系。 1.1意指关系如“蜂窝煤”一词,它的字面义是“象蜂窝的煤”,词汇义是“一种多孔的生活用煤球”,字面义和词汇义构成了比喻关系;同时,这种由比喻关系 构成的词的双重意义系统又指示、代表了客观实在的蜂窝煤。从符号学的观点看,“蜂 窝煤”包括了两个层级的意指关系:1)能指(字面义)和所指(词汇义)之间的关系 ;2)整个词语符号与它所指示、代表的对象之间的关系。这种双重的意指关系可用下 图表示: 能指+所指 词语符号 客观实在对象 1.2结构关系指一个词语在语言符号系统内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其他符号之间崐的关系。包括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两种: 词的聚合关系指对一组词进行音、义、语法特征分析后,根据类同的原则划分出的崐相同、相近或相反的关系。如“蜂窝煤”与“藕煤”是同义关系,“公式”与“攻势”崐是同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课后习题(米德的符号互动论)【圣才出品】

第八章米德的符号互动论 1.如何理解人的心理过程同人的社会行为的统一? 答:按照米德的观点,人的心理过程和人的社会行为的统一如下: (1)米德主张把意识过程放到社会行为中去考察。他指责行为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未能重视意识活动的社会基础,人们正是通过相互作用的社会行为,才使意识活动作出协调反应,实现相互沟通。把意识过程孤立地同个人生理过程直接对应,不仅是简单的,而且实际上是错误的。社会行为是人们的外部的交往和沟通过程,而思维意识活动是人们的内在心理过程,然而,这就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是不可分离的。人们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和相互适应,同在思想意识中开展的沟通与交流没有本质的区别。 (2)米德提出在社会行为中考察人类意识活动是社会心理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这不仅超越了华生的行为主义和其他流派的实验心理学,而且也超越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传统认识论。 ①由冯特创立的实验心理学,强调用数学的方法对感觉、知觉、注意、反应和情绪等心理过程进行实验测量,其实质是把心理过程等同于物理过程,看成与社会交往无关的客观现象。 ②由笛卡儿、洛克和莱布尼茨等人阐述的传统认识论,无论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都把人的认识活动同社会活动分离开来加以研究。传统认识论展开的认识过程,实质是从社会生活中抽取出来的个人心理活动。 当米德在社会行为或社会活动中考察心理过程时,不仅超越了传统认识论,也超越了实验心理学和行为主义。

2.为什么米德把姿势对话和主观定义作为社会现象研究? 答:米德把姿势对话和主观定义作为社会现象研究的原因是: (1)姿势对话 米德认为有意义的意识过程都是在人际沟通或社会交往中展开的,它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姿势对话”。在人际沟通中,人们总是以某种表情、姿态显示自己的意愿和观点。这些表达着主观意愿的姿势开展沟通,就是“姿势对话”。 (2)主观定义 为什么人们对对方显示的姿势都能领悟其意义呢?米德认为是“主观定义”的结果。用来沟通心理过程的各种姿势都是预先经过限定的,也就是说,各种姿势之所以能够显示意义,是因为人们从主观出发赋予它某种意义,在交往沟通中,某种姿势的意义能够被双方或大家领会,一方面在于姿势的意义是在交往中逐渐明确的,另一方面在于许多姿势的意义最初就是一种约定,是预先形成的共识,或者说人们为某种姿势下了一个共同的主观定义。 (3)象征符号 ①含义 当某种姿势获得了人们共有的主观定义,这个姿势就获得了普遍性的象征性,于是形成了可以在广泛交往中使用的沟通形式——象征符号。在米德看来,人们交往行为中的符号不同于动物表现心理活动的姿态。虽然动物在交互活动中也有许多能够沟通心理的姿态,但都是非自觉的。 ②象征符号的虚设性、间接性和对象性 人不仅自觉地赋予某种姿势一个共同承认的意义,而且还能用一些已经有了共有意义的姿势来掩盖或修饰自己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行动。这就是说,姿势作为符号在人际沟通中已经

浅议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

浅议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 2012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马真真 摘要: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就像是一张纸的正反面,任何一面都不能离开另一面而独立存在,而语言符号的这两面并不是指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也就是说,符号的两个部分都是心理的,这就否定了前人把语词符号的性质归结为一种分类命名集的观点,即否定了先前的学者把符号问题和语言问题等同于命名问题的认识,索绪尔从概念和音响形象这两种心理的东西中提炼出两个更为抽象、更具有系统特性的成分—“所指”和“能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索绪尔认为,符号的任意性广义上是包括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两点的,但是语言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能指和所指一旦相结合起来指称事物,对使用它的成员就具有了强制性,任意性和强制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相联系的,我们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 关键词: 能指所指任意性强制性 正文: “所指”和“能指”这两个词在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用得非常普遍,我们在读《教程》中遇到“所指”和“能指”二词时要明确索绪尔指的是抽象化、心理化了的概念和音响形象,而不是单

纯的事物和名称。关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问题,古希腊即有“按规定”和“按本质”的争论(只不过当时争论的是“词与物”的关系问题,其实问题的本质和焦点都是一样的)。 1、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结合的任意性 (1)、从不同语言对同一事物的命名上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同一个事物,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名称去指称就是最好的例证,比如,“书”,英语中称之为book,汉语中称之为shū,日语中称之为ほん,我们看不出“书”的本质即“装订成册的著作”与哪个声音形象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与book有联系,与shū有联系,还是与ほん有联系,还是与其他某种语言里的名称有联系?我们完全看不出。这足以证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本质的,而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社会共同约定俗成的,索绪尔又把这种任意性称之为不可论证性。但有人反驳,“索绪尔说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那‘飞机’一词不就可以解释为‘飞行的机器’吗,难道这还是任意的吗?”我们应该明确一点,索绪尔指的符号的任意性广义上是包括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两点的,所谓的绝对任意性是指一个单纯符号的所指/能指关系是具有不可论证性的,而相对任意性是指一个合成符号的所指/能指关系是可以通过它的次级单位的组合、聚合关系能够相对地论证的,上述以“飞机”为例对索绪尔观点的反驳并没有看到索绪尔论述合成符号时所阐述的可论证性即理据性的观点,而只是把索绪尔的任意性狭义地理解为绝对任意性而已。

象征性符号互动理论下的人际沟通

象征性符号互动理论下的人际沟通 摘要: 人际沟通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技能。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要手段,每一个社会人都离不开沟通。如果您是一名销售人员,需要推销您的产品,就要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如果您是一名中层管理者,为了更好的做好上传下达,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如果您是公司的客服人员,良好的沟通是您处理客户关系的关键武器。不仅如此,在生活中,父母同样需要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夫妻之间也需要良好的沟通,才能增进彼此的感情;另外,我们与家人、朋友关系等等都需要良好的沟通。如果我们拥有一个良好地沟通能力,那么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够和身边的人相处的很好,有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人际沟通的技巧?象征性符号互动理论是人际沟通的一个重要的沟通技巧,所以我们要学习和掌握。 关键字:人际沟通信息交流象征性符号互动理论和谐的生活环境 一、象征性符号互动理论 该理论是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之一,其创始人是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60年代以后美国学家H.G.布鲁默、T.西布塔尼、R.H.特纳等学者对这一理论作了补充和发展。该理论在传播学史上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传播学者对象征性互动理论还在进一步的完善和总结。 象征性符号互动理论侧重研究个体和他人的关系,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强调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是个体和他人互动的产物。符号互动理论注重对个人之间的互动过程的研究。总结和发展了早期符号互动论的布鲁默明确提出,符号互动论的三大基本前提之一是“事物的意义

产生于人们与其伙伴的社会互动当中”。对符号互动理论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的库利,就提出了著名的“镜中我”概念。他认为,个体的自我产生于与他人的交流,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他人对自己所做判断的反应。自我是通过交往辨证地呈现出来的。 符号互动理论主张人类拥有“自我”,因为这种自我使人们具备了扮演“他人角色”,“通过他人之眼审视自身”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人与社会的交流、社会秩序便无法维持。米德用“姿态的对话”来表示姿态的沟通功能,但他认为,“姿态的对话”本身还不是沟通,沟通有特殊的含义,即它必须是运用有稳定意义的姿态或符号。沟通者必须具备自己的行动可能引起对方怎样的反应的能力,而这样的沟通是符号互动。如果没有进行角色扮演并选择自己的反应的能力,个体就无法使他们的行动协调一致,也就形成不了社会。因此,无论是人的精神还是自我或社会,都只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才能产生。社会是随着互动中的人们的行动而不断地被创造和再创造的。 米德对语言符号的阐述揭示了在社会情境中人们的行为和他人顺利进行和维持互动所需的文化前提。正是由于有了共享的意义符号,人类的社会互动才能得以正常的进行、展开和维持。符号互动理论认为,符号互动有三个特点:有一个解释别人行为的过程;有一个定义的过程,即把自己准备做出的行为告诉他人;对对方的反应具有预见性,即能够推测自己的行动会引起对方怎样的反应。而这就需要依赖于互动双方有一个共享的意义符号系统。米德把社会看成是不同个人之间的有组织的互动,而这样的互动组织形式依赖于精神的作用,也即建立在有意义符号的使用基础上的一种内在的沟通过程,它是通过和他人的互动和自我会话而循序渐进地形成的。(符号互动理论) 二、象征性符号互动理论的核心主题以及两个要素。

语言符号的随意性和非随意性

语言符号的随意性和非随意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 蒲河九年制学校郑娅 摘要: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是一个矛盾体的两个方面。它是语言表达形式和内在意义的统一体,因其施指形象和受指概念没有必然联系,故而具有较强的任意性,并主要表现为文中所列五个方面。但作为人类传承历史文明和进行交际沟通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语言符号又因具备被约定俗成的社会性全民性、其自身规律法则的系统性和文字表达上的理据性而表现出非任意和相对稳定的特点。 关键字:语言符号任意性非任意性 符号就是记号,是一种物质的、可感知的对象,它在认识和交际的过程中充当另一个对象的代表,其作用是被用来获知、储存和传达关于它所代表的对象的信息。语言无疑是一种符号,它靠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表示客观外界、社会生活和精神领域中的事物、现象、性质、关系等。语言符号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即符号受指与符号施指的结合。符号受指是指概念,符号施指则是指印象形象。两者即彼此分离,又相互对立;即互为条件,有互为依存,共同构成语言符号统一体。 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统一体。从语言的本质来看,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结合并没有逻辑基础和内在

的规律。在声音和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决定了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两个方面,即概念与音响形象之间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因果关联。符号施指的物质形式不取决于符号受指的物质形式,反之亦然。瑞士“现代语言之父”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这样界定“还需要注意(语言符号)任意性。不应该让人以为符号施指取决于说话者的自由选者;我们想说:它是无理据的,也就是说,相对于符号受指,即在现实中与它没有任何天然联系的符号受指而言,它是任意的。”符号的任意性可以通过以下五方面来说明。 第一,语言符号施指与语言符号受指之间不存在任何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就语言符号施指和语言符号受指之间的联系而言,只有任意性的存在。例如,“有语言,有抽象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这一意义内容在汉语中用语言符号“人”表示,然而“人”这个符号和它所表示的意义并无必然联系,可以用“人”这个符号,也同样可以用“大”“六”等符号。同样的概念,在英语中用“human”表示,其中五个字母及其组合形式也并不与“人”的意义有任何关联。 第二,即便是语言中的拟声词,其概念与声响形式也不是一致的。人们习惯的认为自己听到的是自然物原本的声音因此其符号形式与物质意义之间应就有某种确定的、必然的

.互动理论

互动理论 在欧洲,社会学理论的开拓者们对微观层次的现象只是给予了粗略的关注,直到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的理论家们才开始转而分析微观过程。他们开始明白,在某种意义上,社会结构最终是由个人的行为和互动所构成和保持的,从而,他们开始致力于发现人际互动的基本过程。 这一创造性的举措引发了广泛的微观层次的理论研究,即互动理论。互动理论的兴起表征着美国学者对社会学理论主题做出积极贡献的开始。 一、互动理论的兴起 1.詹姆斯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第一个明确提出自我概念的社会学家。詹姆斯认识到,人类有将自身看作客体,进而发展自我感觉和关于自身态度的能力。 人类能象征性地表示他人与其周围世界的各个方面,发展出关于这些事物的态度和感觉,并且形成关于这些事物的典型反应。人类能符号化自身,形成自我感觉和自我态度,并构成对自身的反应。詹姆斯把这些叫做自我的能力,认为它们对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建构其对自身的反应方式起着重要作用。 詹姆斯发展了一套“自我”的类型学:⑴“物质自我”,人类把它们看作是其全部存在的一部分和决定其身份的关键的那些客体。⑵“社会自我”,由于与他人交往而形成的个体的自我感觉。⑶“精神自我”,个体的一般认知风格和认知能力。 詹姆斯的“社会自我”概念认为,人们关于自我的感知源于同他人的互动。他指出“一个人,有多少人认识他,就有多少个社会自我”。然而,詹姆斯并未对这一初步的见解深入探究,毕竟,他是一位心理学家,较之于个体能力所源生的社会过程,他更关注个体内在的心理活动。 2.库利 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修正了自我的概念,他的主要突破是:将自我看成是个体在其社会环境中,将自身和他物一起视为客体的过程。其次,他认识到自我源于同他人的交往。 库利提出,个体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体味他人的姿态意味,并从他人的观点中看到自身。他们想象着他人如何评价自己——从中获得自我的形象、自我的感觉、自我的态度。他人的姿态就如同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并衡量自己。这正如他们在社会环境中看待并衡量其他事物

从网络语言看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2011年第4期 36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从网络语言看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谭敏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外语系,广西桂林541006) 【摘要】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贯穿索绪尔语言符号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他的符号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创建结构主义的理论支柱。本文从新兴的网络语言入手,分析说明语言符号的绝对任意性与相对任意性是并存的,但绝对任意性第一位,相对任意性第二位。 【关键词】网络语言;索绪尔;语言符号;绝对任意性;相对任意性【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24(2011)04-0036-04 Analysis on Saussure ’s Arbitrariness of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yber Language TAN Mi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Lijiang College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6,Guangxi,China )Abstract:A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in Saussure ’s theory of linguistic sign,arbitrariness is the basic viewpoint of the semiotics theory as well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structuralism.This paper,starting from analyzing the cyber language,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of absolute arbitrariness and relative arbitrariness of linguistic sign.Meanwhile,it points out that the former is applicable to the birth of linguistic sign,the latter to the grammatical level. Key Words:Cyber language;Saussure;Linguistic sign;Absolute arbitrariness;Relative arbitrariness 结构主义的先驱,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符号的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第一个头等重要的特性,它支配着整个语言的语言学。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学说是索绪尔创建结构主义的理论支柱,是理解索绪尔思想理论体系的关键。因此,多少年来,对任意性学说的研究经久不衰,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但也经常引起研究者们的不同见解乃至激烈的争论,其中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即可论证性)的关系问题上。本文从新兴的网络语言入手,依据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分析说明绝对任意性与相对任意性是并存的,但绝对任意性第一位,相对任意性第二位,即从语言的产生层面看,音与义的关系完全是偶然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而合成词或派生词——语言运用层面的体现,是相对可论证的。 一、网络语言及其基本分类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一种满足网民交际需要而形 成的特殊群体用语——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这种以虚拟的网络社区(如网络论坛、BBS 网络留言版、虚拟聊天室等)为依托的语言从形式上看,简洁、新奇、生动活泼、介于书面语和口语之间;从内容上看,即时、随意、信息量大,非常符合现代人追求效率、个性的要求。因此,作为对传统语言的补充,网络语言很快地被网民们所认可,它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类。 1、缩略语 网民们将英语或汉语拼音变形而为缩略语,这种语言起初只是网民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而采取的一种应急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较为固定的网上用语了。这种缩略语不同于规范的英文或拼音缩略,甚至与之大相径庭,它所遵循的原则只是便捷,目的就是把一种复杂或不便表达的东西用一个或几个简单的字母表示出来。 (1)英语缩略语:btw (by the way ,顺便说一句),b4(before ,以前),IC (I see ,我明白了),lol (laugh out loud , ——————————————————————【收稿日期】2011-09-30 【作者简介】谭敏,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外语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 第9卷第4期2011年12月Vol.9No.4 Dec.2011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INGBO RADIO &TV UNIVERSITY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 性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20世纪初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提出的。语言符号的这两个性质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密切相关。 符号的任意性就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语言符号的最大侍 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外国人学汉语碰到一个新词,无法从读音推知意义,也无法从意义推知读音。这说明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语言可以用不同的音来表示相同的事物(如汉语的“shu”和英语的“book”),也可以用相同的、类似的音来表示不同的事物(如汉语的“哀”和英语的“I”)。这些都是符号任意性的表现。可是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变更,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拒绝。战争期间夜间通行的口令是司令部规定以后颁发的。口令的制定是任意的,但既经颁发,大家都得遵守,不能更改。口令可以一天一换,语言的符号却是社会全体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不能随便乱改,否则就会乱套。而且符号本来就是约定的,只要大家接受,无所谓好坏,因而也没有变更的必要。所以虽说符号有任意性的特点,但每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落入一套现成的语言符号的网子里,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要求更改的权利。 符号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符号的任意性是就单个符号的音与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的,符号的线条性使符号能够一个挨着一个进行组合,构成不同的结构。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和单个符号中音义的结合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即可以论证和解释的。符号和符号的组合条件就是语言里的各种结构规则。比方“香菜”“香肠”“香瓜”“香油”等,都由两个最小的符号组合而成。“香”“菜”“肠”“瓜”“油”这些都是音义任意结合的符号,但它们之所以能组成“香菜”“香肠”“香瓜”“香油”却不是任意的,而是有道理可说的,可以从它们的组成中了解结合的条件。例如“香瓜”和“瓜香”就不一样,我们能够说出这种不一样的道理。这样,以任意性为基 础的符号处于有条件、有规则的联系之中,使语言具备有条理、可理解的性质。所以,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系统分析的基础。

2_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

2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 ——语言哲学的探索 2·0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征,我国许多普通语言学论著中都有提到。在西方,saUSSIire((普通语言学教程》第一部分,第一、二章①和Sapir《语言》的引论②都有相当的篇幅论述符号的“任意性”。Charles Hockett在1960年的一篇《论言语的起源》的论文中,列举人类信息传递的特征16条③,其中第8条是“任意性”,并把它解释为“非象似性”(non —iconicity)。理性主义语言学家如Chomsky不提“任意性”。近时文化人类学家Claude Levi —StraUSS则认为,“从先于经验(a priori)的角度看,语言符号是任意的;从后于经验(a poster ‘iori)的角度看,它不再是任意的。”④ 我以为L6vi—straUSS这一概括很有见地,可惜他除了一两个例子以外,没有理论的阐发。兹就这个问题论证如次。 2·1 语言是理性的行为,何以又包含任意性因素? 在远古时期,理性的人开始创造语言,经过分化和变易,成为世界上数以千计的语种。但是,语言学家可以从采集到的语料中,分析出语法规则、语音规则,以及语词的“组合”和“聚合”现象。这些规则既制约语言,又解释语言。语言学家据此立说,语言学习者以此为学习语言的门径。一个完全不懂某种语言的语言学家,凭他对这一语言的接触,不仅可以学会它,还可以分离出它的音位和词素,整理出它的语音和语法体系,编出以这一语言为一方的双语词典。这样的语言学家已经有过很多很多,他们的研究创立了近代语言学。这就从实际上说明语言具有 1.系统性(systematicity); 2.可分离性(discreteness); 3.可学会性(1ear。nability)。 以上三点之中,系统性是最根本的。如果只有分离性而无系统性,语言将是无数不相关连的单位,不仅学起来有很大困难,作为表达工具也非常笨拙。语言的系统性是存储于语言内部的规则体系,它的存在是语言学家发现的。这一发现的过程,正同科学家发现天体结构、物质结构、生物结构一样,是人用理智去分析和解释一部分客观世界的结果。语言学家发现语言的体系,是人对自身行为中的理智性的发现,也是对于理智性存在于语言行为中的肯定。 语言的理智性主要表现在——

浅谈对语言的任意性的认识

浅谈我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认识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语言符号的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语言符号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这种任意性联系,其根源就在于语言是社会性的,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现象,由一定的社会决定的。 首先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世界上之所以有多达5500种语言,就是因为人类创造语言时在选择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 当然,说语言的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是就语言的主要方面说的,语言中有少部分词语的音义联系是可以解释的,不具有任意性,比如布谷鸟,汉语叫做“布谷”,英语是cuckoo,法语是coucou,匈牙利语是kakuk,古希腊语是kokkuk,这里关于布谷鸟的语音形式,五种语言都十分相似,是根据自然界的布谷鸟鸣叫的声音仿拟的结果,这些词的音义结合就具有一种可以解释的逻辑联系。章太炎在《国故论衡·言语缘起》一文中说,汉语的汉语的马、牛、鹊、雀、雁、鹅、

鸠等,都是模拟自然事物的声音构成的。不过,这种模拟词语的存在并不能说明语言的音义联系不具有任意性特点,因为纵观人类的语言,一方面,这种性质的模拟词语只占语言词汇系统中很少一部分,不具有系统性,客观世界中有声音可以模拟的事物毕竟是少数,另一方面,即使具有声音的事物,人类记录这些现象时,其词语并不都采用模拟的方式,有些语言采用模拟方式,有些语言不采用模拟方式。例如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

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问题的思考 王海峰 渤海大学中文系 04级11班 摘要:既然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是任意的,我们就只能面对今天世界约有五千种语言的现实。如果把希望放在音与义的结合上,也就是说语言符号并不是都在古代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符号也在不断丰富发展。现在,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名词,如“电脑、电视、股票”这些都是在古代没有的! 关键词:语言符号,社会认同,形式,内容,语音,语义,无理据性。 一、引言 语言符号,是在某一人类社会群体中形成的一种公认的、相互承认的交流符号。人类在交流的过程通过各种符号的组合,把无限的内容通过链条式或放射式传播开来①。那么,既然是在群体活动中被公认。因此,我认为语言来源与人类的生活活动,具有任意性的特征。 由于在人类活动的想象,古代当人们发现一棵树上有野果,他会发出一种声音,当然这时他不会定义式的把这种野果叫做什么,只是自然声音。那么,其他同伴听到他所发出这种声音就会寻声赶来,共同享用。而当下一次又有人发现此类野果,人的学习的机能便产生了作用,他也许就发出和上一次同伴找到这种野果发出同样的声音,这就是一种社会认同行为。天长日久只要看到这种野果,人们就会发出这种声音符号来叫同伴。当然人们看到不同的野果时,他们为了区别与别的野果他会发出另一种不同的声音。所以,语言符号在人类频繁的生活与交往中逐渐发展并丰富,而它的产生却没有什么规律性,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这种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言符号的产生有一种必然性,但决不是随意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一定的环境作用下的结果。如果是随意的,当人类看到第一个野果,根据自己的意志随意发出声音符号,那充其量只能叫做言语而不能形成语言。 二、语言符号语音的任意性 费尔迪南*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到“他是语言活动事实的混杂的总体中一个十分确定的对象我们可以在循环中听觉形象和概念相联结的那确定的部分。它是语言活动的社会部分。个人以外的东西。个人独自不能创造语言,也不能改变语言,它只凭社会的成员间通过一种契约而存在”。也就是说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语言做作为一种符号是具体事物的标记或符号。在社会中它具有符号的人为性、代替性、强制性的特征。如果我们把“太阳”这一语言符号,用别的声音来表示。那么,现在我们同样能明白这一事物是什么。可以说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最基本的原则。在这里语音的任意性是这一原则的、根本。首先,我们的知道语音是什么?语音就是一种声音,是说话的声音。语音是把人类的思维与外界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声音符号,也可以称为媒介。它具有一定的能指性。例如,在汉语中人类把“太阳”称为“日”。而在英语中叫“sun”,在俄语中又称为“СОЛИЦЕ”。那么,“日”“sun”“СОЛИЦЕ”与“太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可以用图表,如下: 语言符号(日、sun、СОЛИЦЕ) 事物(太阳)概念(发光的恒星天体) 在这三者之间,符号只对概念负责与事物没有直接的联系。在汉语中,如果人们默认为“sun”能表示这一概念那么同样能传递这样的信息。所以,语言符号在作为一种符号对具体事物进行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 本问题 传播学 传播 发展传播学 健康传播学 风险传播 信息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双重偶然性 传播隔阂 第二章人类传播历史发展信息爆炸 “信息过载”(信息超载)NII计划 媒介发展的30年法则赛博空间 第三章人类传播符号意义编码和解码 能指/所指 乔治·赫伯特·米德 符号 符号互动论 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 互文性 讯息 信息与讯息 非语言传播 非语言符号 索绪尔 象征性互动理论 象征性文化 意义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 系统结构 传播者 模式 5W模式(拉斯韦尔模式) 反馈 香农—韦弗模式 噪音 单向传播 双向传播 循环模式 施拉姆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 式 马赛克传播模式 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 总过程 另类媒体 第五章人内传播人际传播 自我传播、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 亲身传播 主我/客我 “自我互动”理论 “镜中我” 初级群体 次级群体 基模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 基于基模理论的信息处 理过程模式 “详尽分析可能性”理论 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 为、组织传播 社会认同模式 群体规范 群体压力 流言 奥尔波特公式 集合行为 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 群体模仿 群体传播 公共传播 组织传播 第七章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 社会雷达(环境监测)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麻醉理论 结构功能主义 信息环境 拟态环境 第八章媒介技术媒介组织 地球村 马歇尔·麦克卢汉 媒介即讯息 “热媒介”和“冷媒介” 容器人

“电子乌托邦” 网络成瘾 流媒体 自媒体 媒介生态环境 媒介生态 把关人(守门人) 双重行动模式 媒介事件 社交媒体 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 范理论 传播制度 集权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 媒介责任理论 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民主参与理论 观点的自由市场 哈钦斯委员会 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 受众 分众观 利基受众 认知和谐论 “政治及有倾向”假说媒体近用权 媒介接近权 受众商品论 选择性接触 受众的选择性接受心理 和行为 选择性理解 选择性记忆 受众的“碎化” 受众的极化 个人差异论 IPP指数 “使用与满足”理论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效果 子弹论 “证词法” 《人民的选择》 伊里调查 意见领袖(舆论领袖) 意见气候 二级传播理论 创新扩散 传播流 “元传播” 有限效果论 可信性效果 休眠效果 恐惧诉求 “一面提示”与“两面提 示” 自信心假说 宣传策略中的“洗牌作弊 法” 拷贝的支配 第十二章大众传播效果理 论 议程设置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 诺利·诺依曼 涵化理论 “上限效果”假说 知识沟 数字鸿沟 媒介素养 媒介教育 视觉素养 第三人效果 框架研究 受众框架 媒介的铺垫作用 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 传播 国际传播 全球传播 跨文化传播 《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大众传媒宣言》 《塔罗瓦尔宣言》 《阿尔及尔宣言》 信息主权 文化帝国主义 世界信息流通失衡 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 三个阶段

语言学概论-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1)

语言学概论-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1)

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符号 2.符号的任意性 3.语言符号 4.语言的层级体系 5.组合关系 6.聚合关系 7.语言能力 二、填空题 1.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2.语言符号是和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 3.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 4.语言符号具有和特点。 5.语言的底层是一套,上层是和,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第二级是,第三级是。 6.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和。

7.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能力和能力。 三、判断题 1.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2.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3.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就是说我们平时说话用什么样的语音代表什么样的意义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 4.语言符号可以拆卸拼装,重复使用。() 5.语言符号是由大大小小的单位按一定规则构成的。() 6.通过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语言。() 7.语言系统是由不同层级构成的,低一级的单位少,组成高一级后数量翻番增加。() 8.鹦鹉、八哥都会说话,有的甚至还会背古诗,可见,动物也有语言能力。() 9.语言是人类和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10.动物掌握“语言”是先天的本领,人类掌握语言则需要后天的学习。()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符号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3.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它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 4.为什么说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联系? 5.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bàba”、“mām ɑ”表示,英语用father、mother表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6.为什么人类会有如此多样的语言? 7.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在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 8.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9.举例什么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10.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一、名词解释 1.符号 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