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剂型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剂型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剂型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剂型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剂型

在传统剂型用得较多的汤剂、散剂、丸剂。

汤剂。汤者荡也,所谓荡,形容它发挥作用快,为什么疗效发挥得快?汤剂容易吸收,吸收快,所以疗效发挥比较迅速,这是它的优点,所以对于病情较紧急的是比较适应的。同时运用汤剂,可以灵活加减、全面照顾,灵活加减、全面照顾是一个整体动态的,符合整体动态的要求。缺点耗费药材,的确对于药材的消耗量来讲,汤剂消耗得多。

散剂。李东垣说,散者,散也。散剂,散也,第二个散字动词,发散。散剂一般分为内服、外用两类,内服又分为两种。从制作上,传统制作上算比较简便的。携带还是比较方便,因为它数量小了,携带比较方便。它的缺点,口感比较差,特别是那口服细末,那个散剂吃得满嘴都是。这个加减起来比较难,加还可以,你在那些细末里和匀啊,减就拿不出来了,这是相对汤剂来讲。所以它的成分的煎熬出来和吸收来说,包括口服散剂,它从它这个药力发挥来说比丸剂快。整体上散剂药物功效发挥和吸收比汤剂要慢,比丸剂快,介于两者之

间。它改变了汤剂当中的一些缺点,比如便于携带、节省药材这些。

但也有它的缺点,口感,有些吃起来比汤剂还难吃;加减不方便,这是散剂。

丸剂。丸者缓也。包括水丸、蜜丸、浓缩丸、糊丸这四类,这是指的传统治法里的,这四种。它共同的特点比如优点方面来说,丸剂比较节省药材,药效吸收、发挥较慢,但是持久。在服用方面比较方便,便于保存、携带。保存当然还是有一定条件,现在很多做了丸药,放在冰箱里,相对保存时间长一些。还有一些药,只适合于做丸剂,你比如有些挥发性,芳香、挥发性强的一些药物。还有一些药性比较峻烈,甚至于有一些毒副作用的这些药物,这些药物也是作成丸剂,缓慢的发挥作用,不至于由于发挥作用过快造成副作用。另外非常贵重的一些药物,像麝香、牛黄啊,很多较贵的都做成丸剂,这是有些药物使用上的适应。还有一种病情适合久服缓治的,都用丸药。当然在有些很多滋补类的,选择丸药也较多,滋补类的它都是缓治,不可能速效,这类虚证,所以适合丸剂。丸剂很大的一个缺点是不便于加减变化。

辛温解表针对外感风寒证,那这种外感风寒证的基本表现:恶寒发热,恶寒偏重,这是共性的。可有汗或无汗,根据表虚、表实的情况不同。脉,浮脉;舌,舌苔一般薄白。因为在表证阶段,没有涉及到整体的气化,没有影响到整体性的气血变化,一般舌质、舌苔不变的。这是外感风寒证的共性。那外感风寒证,它主要发展的一个方向, 那也就涉及到它一种兼证的出现的一种方面,哪些方面。那风寒外感以后,由于受到寒邪,首先郁遏体

表的阳气,典型的风寒多是这样。郁遏体表阳气,造成卫阳被郁遏。那寒性

收引凝滞,导致营阴,营为血中之精气,营阴郁滞,那就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所以第一个从病机发展来说,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之后引起的疼痛这个方面,是外感风寒里常见的病机发展的一个可能性。第二个,外感风寒以后,外邪束表,肺卫首当其冲,造成肺气不能宣发,以至引起肺气失于宣降,导致以轻则咳嗽、重则气喘为主要表现的这种风寒引起肺失宣降证。

这是第二种可能的发展方向。第三个,由于外邪要入里,入里过程邪正都能化热,形成外寒内热证,这又是一类,最常见的。

麻黄汤:(仲景)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麻黄(去节)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枚(去皮尖),甘草(炙)一两。伤寒太阳表证无汗,用此发之。麻黄善发汗,恐其力猛,故以桂枝监之,甘草和之,不令大发也。按:桂、麻二汤虽治太阳证,而先正每云皆肺药,以伤寒必自皮毛入,而桂、麻又入肺经也。〕它出在《伤寒论》,学习麻黄汤典型性意义有两个:一个方面,历来把

这个方叫做“伤寒正局”。古人说它“伤寒正局”。“伤寒”

是外感风寒,提到“伤寒”是指的风寒中间重于寒,侧重于寒邪。“正局”两个字,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典型。那就说外感风寒最典型的,伤寒最典型的基础病机,最有代表性的。第二个,人们常把这个方当作第一张方来学。还有一个,它在我们方剂的君、臣、佐、使基本结构体现上最标准。四个药,非常标准,是基础方剂的一种典型结构。

外感风寒表实证,张仲景称之为太阳伤寒。太阳是表,伤寒以寒为主,

那就看这个病机分析围绕着病机这种推理过程,寒邪作用体表以后,会发生哪一些情况。拿体表来讲,人体还得有正气,正气是以营卫作为代表的。整个人体,说它为气血而已,为阴阳而已,概括性讲正气的话。体表的气血,称之为营卫。所以提到营卫,实际上是涉及体表的。还没有涉及整体气血的变化。营卫是气血的浅层。“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嘛。那你看卫阳,在寒邪作用下,寒性收引凝滞,使得卫阳被遏、被郁遏。那就是卫气温煦体表能力减弱了,就会恶寒。由于是寒邪,伤及阳气的程度重,所以恶寒重。外来风寒,体表正气相争、邪正相争会有发热,发热较轻。所以恶寒重,发热轻,是外感风寒基本特征。寒性收引凝滞导致了这个卫阳之气司开合,它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司开合的作用障碍了,因为寒性收引凝滞,它合而不开。不能通过它出汗来调节体温,所以造成无汗,这个外感风寒表实的基本特点。邪正斗争于表,出现浮脉这个共性,浮脉。那这是卫气在受到寒邪作用下的一些表现,它产生的是主证。这里恶寒发热无汗,主证。那营?体表的营卫?营阴在受到寒邪作用下,营为血中之精气,营行脉中,寒性收引凝滞使得它运行不畅到不通,不通则痛,造成头身疼痛。所以风寒寒越重,疼痛越厉害。所以《内经》说“寒主痛”,头身疼痛。由于营阴郁滞,脉倒反易紧急,所以出现紧脉。这样合起来就是脉浮紧。肺气不宣,是由于外邪束表,肺脏宣

发,阳气、阴津输布到体表的道路被阻碍,它由失宣导致失降而上逆,造成咳喘。这是这个外感风寒表实证典型的方剂一一麻黄汤它的证,麻黄汤证的具体表现和病机分析中间推理过程。当然这里有时候临床要注意了,就说特别外感风寒类的更突出。就说肺气上逆,往往引起胃气上逆。我们后面讲到桂枝汤证。也有肺胃不和以后,干呕,对吧? 胃气上逆。麻黄汤证也应该有。《伤寒论》说,“太阳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太阳病,这是伤寒的定义。“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呕逆,胃气上逆。有时候学生说为什么胃气上逆,这是肺为主啊?胃和肺经络相连,手太阴肺经,它出于肺。首先环循胃口下络大肠。对吗?肺和大肠相表里,中间有个环循胃口,而且肺气上逆,经常引起胃气上逆。胃气上逆,也可以引起肺气上逆。这个现实生活中间也很好理解。你看呕吐的病人,胃气上逆,吐完了,不吐了,还在喘气。肺气还在上逆,肺气上逆的病人,你看那些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咳喘很厉害,发作的时候。咳、咳、咳,连续咳,什么时候结束?往往以干呕几声而告终。都会肺气上逆,引起胃气上逆。所以虽然麻黄汤证的病机里没写到的,桂枝汤里写到的,但是作为太阳伤寒,往往可以兼有胃气不和、胃气上逆的这一特点。这就是整个的风寒表实证、麻黄汤证的一个病机分析。

功用治法:整个这个方,发散风寒为主,发散风寒、宣降肺气。这是两

大方面作用,宣肺平喘了。现在讲宣肺平喘。它宣降肺气,也能平喘,也能

止咳。那从药物来说,我们说这个方方义分析,它是最典型的一种基本结构,带有典型性。这几个药的作用,我想我们这里简要地重复一下。麻黄两个作用:发散风寒、宣肺平喘。这是风寒常用的作用,麻黄来说。这个桂枝作为臣药有两个含义:既能解肌发表。解肌发表和开腠发表不同,我们前面讲到了。开腠,强行打开毛孔;解肌,松动分肉,透邪外达。它解肌和开腠协同,桂枝和麻黄相须,增强发汗解表力量。桂枝还能温经止痛。当然作为基础方,我们临床应用当中,加味当中还要考虑到配伍技巧。这是桂枝在方中两个作用,都符合成药的道理。杏仁在这里降肺气为主。杏仁实际上宣力量也有,较小,历来认为降为主。这样作为佐药来说,你说它也能散,也能

协助君臣药的发散。它在这里作为佐助药来说,和麻黄相配,针对次

要兼证,解决次要兼证,这个药物。因为一宣一降,宣降肺气,可以起到止咳平喘作用。用甘草作为使药,它主要调和药性,缓和麻桂的峻烈之性,避免汗出太过。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这四个药构成一个发散风寒、宣肺平喘的一种基本方剂了。麻、桂相须,麻、杏的宣降,这是个主要的。

随证加减。都是指的围绕着这种病机,基本病机可能侧重的方面, 可能侧重发展到、影响到的方面。既然是肺气不宣,那就可能涉及到病程过去有没有基础,肺气不宣的程度,所以喘急痰多,表证较轻,那这种情况,涉及到两个附方:那表证较轻,不需要桂枝协助麻黄发汗,增加化痰降逆、平喘止咳这类作用就即可,所以去桂枝加苏子、半夏,这个是好理解了。鼻塞流涕重是常见的肺气不和,肺气不利,鼻为肺之外窍,鼻塞流涕加苍耳、辛

荑,宣通鼻窍。宣通鼻窍是指的临床可能在这种肺气不宣情况下,外有风寒引起肺气不宣情况下,常见的出现的兼证。那夹湿的情况怎么办?实际上在仲景这个时代,当然没有在金元时代强调夹湿,但仲景已经用,像麻黄加术汤这一类,对吧?麻黄汤后面第一个附方,麻黄加术汤。那现在临床用于小儿肾炎是用得很多的,考虑到夹湿。所以从夹湿方面来看,表现出来,那作为外感风寒证这是主要病机,恶寒发热主证,这个基础上,肢节痠痛了,这跟疼痛描述不同,就夹湿。夹湿,加苍术、苡仁这类。当然苍术和白术使用,麻黄加术汤,表证强调的不明显,有表证,但是苍术发散力量强,对解表方面来说,兼顾得更好,又可以燥湿,又可以解表。那燥湿、利湿结合,苍术、苡仁结合,这种对于外感风寒夹湿,在疼痛方面反应出痠痛的,这个常用。那外寒可能入里化热。如果有开始入里化热的这种过程的话,反应出来很多是心烦、口干,这个是里热最早发生。里热最早发生有几种情况:一个心烦,一个口渴,一个口苦咽干,这类是经常发生的。那这类情况,哪怕你不是属于病态,比如夏天炎热的时候,正常人也可能会出现。里热最早出现,从这个方面,逐渐程度加重,整个涉及到气分,最后到血分。所以这里反映出来的都是一种外邪可能入里化热初期状况,这类的加减方式。所以加减要主要强调这个基本证候情况下可能影响到的、最多影响到的一些方面,是这样的意思。

超好的中医方剂学记忆口诀

1.解表剂 1.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2.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芍药甘草生姜桂枝) 3.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川芎羌活) 4.香苏散--扶苏批草(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甘草) 5.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干姜五味子麻黄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6.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皮桔梗荆芥白前** 百部甘草紫箢) 7.银翘散--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荆芥子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豆豉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8.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10.柴葛解肌汤--钦差抢劫时,只要姜枣草根.(黄芩柴胡羌活桔梗石膏白芷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葛根) 11.升麻葛根汤--麻哥要草(升麻葛根芍药甘草) 12.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活人参生姜羌活桔梗川芎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甘草) 13.参苏饮--目前只办富姐申诉陈根打姜草(木香前胡枳壳半夏茯苓桔梗人参紫苏叶陈皮葛根大枣生姜甘草) 14.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东白薇薄荷大枣炙甘草淡豆豉生葱白)2.泻下剂 1.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2.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芒硝牡丹皮冬瓜子)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谁大笑(甘遂大黄芒硝) 3.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细辛大黄附子) 4.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附子人参当归** 甘草干姜芒硝) 5.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枳实麻子仁芍药大黄杏仁蜂蜜) 6.济川煎--智者骑马,从容西归(枳壳泽泻** 升麻肉苁蓉牛膝当归) 7.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芫花大枣大戟)黄龙汤--肖大人识谱当炒姜枣根(芒硝大黄人参枳实厚朴当归甘草生8.姜大枣桔梗) 3.和解剂 1.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甘草大枣半夏人参) 2.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半夏柴胡大枣生姜) 3.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茯苓青蒿竹茹半夏碧玉散枳壳陈皮) 4.达原饮--后母要冰炒黄果仁(厚朴知母芍药槟榔甘草黄芩草果仁) 5.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甘草枳实芍药) 6.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 白术烧生姜薄荷) 7.痛泻要方--猪皮少缝(白术陈皮白芍防风) 8.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半夏干姜) 4.清热剂 1.白虎汤--师母炒米(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2.竹叶石膏汤--草人半夜卖米糕(甘草人参半夏竹叶麦冬粳米石膏) 3.清营汤--瞧皇帝住西单卖银元(连翘黄连生地竹叶犀角丹参麦冬银花元参)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的现代化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 阅有关资料,对我国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的现代化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本文就我国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的现代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结论:中药通过充分发挥其药物制剂的特点,改进制剂剂型及技术,从整体上提高了中药制药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中药新剂型;缓释制剂;研究进展 中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祖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生产应用的中药,为人类的健康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药在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方面显示出的独特优势和魅力,其所产生的特有疗效与作用,受到国内外医药学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研究针对临床中药最常用制剂类型,并结合在中药剂型改进方面的一些经验,简述现代药剂学中的新剂型和新技术在中药新剂型开发中的应用,以期对中药新剂型的开发提供参考。、 1经皮给药制剂 1.1巴布剂:载药量大、透皮效果好、药量成分可控、透气性好、对皮肤无刺激。巴布剂广泛应用于内外科疾病,具有良好开发价值和市场应用前景。研究表明,一些活血化瘀和芳香开窍类中药,如当归、乳香、没药、丹参、红花、川芎、血竭、冰片等,都能提高皮肤细胞的通透性,刺激皮肤腺体开口增大,改善微循环及机体血流动力学朱鲲鹏等将辣椒碱和蟾酥制成复方辣椒碱巴布剂,以粘着力等指标考察优选了巴布剂的处方[1]。优选巴布剂的最优配比组成为胶粘剂:赋形剂:填充剂:软化剂:保湿剂=8:8:4:3:5。该制剂应用方便,刺激性较小。 1.2气雾剂:具有奏效快,使用方便等特点。外用可避免对创面的刺激性,吸入时则可减少胃肠道副作用,用于心绞痛、哮喘等中、急症如复方丹参气雾剂对心绞痛速效作用显著,总有效率94.12%(片剂组仅8%),平均起效时(3.461±1.352)min。救心气雾剂经临床201例观察,治疗心绞痛总有效率达92%,大多数病例3min内起效5min内止痛,其药效止痛作用与硝酸甘油相似[2] 1.3微乳:能同时改变皮肤角质层脂性和极性,并促进药物渗透和吸收,有很强的促吸收。辣椒碱乳中辣椒碱的累积经皮渗透量远远高于辣椒碱乳膏和辣椒碱水凝胶。蛇床子素微乳中蛇床子素的稳态渗透为蛇床子饱和溶液的25.5倍,说明微乳对蛇床子有很强的促透能力。 2滴丸 滴丸是在中药丸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传统丸剂所没有的多种特点。与传统的片剂相比,滴丸具有表面积大、溶出速度快、胃肠刺激作用小、服用方便等优点,且对其主要成分的研究与质量控制已达分子水平。由于滴丸是骤冷条件下形成的固体分散体,药物以极小的晶粒存在,故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舌下含服经舌粘膜迅速吸收进入血循环,因而起效快。复方丹参滴丸中由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补:葛根汤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8.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 扶正解表剂 12.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参苏饮 13.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 泻下剂 第一节 寒下剂 18.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19.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迈水效专长。 20.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 细辛三味同煎服,功去温下妙非常。 22.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第三节 润下剂 2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 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25.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第四节 逐水剂 27.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五节 攻补兼施剂 28.黄龙汤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第三章 和解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剂

2018年华医网项目学习(药学--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应用教学教材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2018年华医网项目学习(药学)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应用 1.常用药物的药剂学知识 1、防止药物氧化的措施包括( D、以上都是) 2、下列药品属于液体剂型的是( C、搽剂) 3、易氧化的药物包括( A、烯醇类) 4、经胃肠道给药剂型的生物利用度最高的是( A、溶液剂) 5、一般药物注射给药的速度比口服给药要(A、快) 6、药物剂型按形态分为( C、4)类 7、关于剂型的重要性叙述错误的是(C、改变剂型不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8、药物制剂基本要求包括(D、以上都是) 9、易水解的药物包括(A、普鲁卡因) 10、对光敏感的药物要有避光措施,主要包括( C、两者均是) 2.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片剂 1、片剂包衣的作用包括(D、以上都是) 2、MgSO4外用溶液剂可( B、消肿) 3、胃肠道给药剂型包括(A、栓剂) 4、按分散系统分类醑剂属于( A、溶液类)剂型 5、属于皮肤给药的剂型是( B、软膏剂) 6、不可掰开服用的是(A、包衣片) 7、可避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的是( B、多层片) 8、MgSO4口服溶液剂可( A、导泻) 9、关于片剂的优点叙述错误的是( C、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久贮含量不会下降) 10、MgSO4静脉注射剂可( C、镇静) 3.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胶囊剂、注射剂 1、皮下注射剂多为(A、水溶液) 2、仅供肌内注射的注射剂剂型是(C、混悬型注射剂) 3、水不溶性液体药物,可制成(D、乳剂型注射剂) 4、胶囊剂分为(C、4 )类 5、关于胶囊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D、以上都是) 6、关于静脉给药叙述错误的是( D、油溶液和一般混悬型注射液也可静脉注射) 7、WHO指出每人每年平均注射药品数小于(A、1)种 8、关于注射剂溶媒和附加剂叙述正确的是(D、以上都是) 9、肌内注射剂应小于(C、5ml ) 10、( C、皮内注射剂)常用于过敏试验或诊断 4.常用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缓控释剂型、外用剂型 1、栓剂分(B、3 )类 2、正常眼可耐受的pH值为( C、5~9) 3、关于眼膏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D、不影响视线) 4、关于缓控释制剂的使用注意事项叙述错误的是(D、以上均错误) 5、栓剂的保存:温度在(B、20 )度以下,阴凉干燥处 6、气雾剂的特点不包括(B、药物的稳定性降低)

中药新剂型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发展极为迅速,随着制药工业和新药开发的不断进展,我国中药制剂水平已从传统经验型逐步上升到科学制药水平,现代制药设备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应用,使一批现代中药新剂型显现。 1 滴丸剂 滴丸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方法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制剂。滴丸剂是在中药丸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传统丸剂所没有的多种特点。如天津天士力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已为人们所熟悉,该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和急救。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成分的研究与质量控制,目前已达到分子水平,减少了冰片用量,并由口服改为舌下含服,从而大大减少了对胃肠道的刺激。因为滴丸是在骤冷条件下形成的固体分散体,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药物以极微小的晶粒存在,因而具有表面积大,溶出速度快的特点。复方丹参滴丸舌下含服经舌粘膜吸收,直接进入血循环,3分钟起效,可迅速缓解心绞痛,解除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临床资料表明,在冠心病的长期治疗中,复方丹参滴丸可更有效地减少缺血发生次数,尤其是缩短心电图ST段下移的持续时间.且无头痛、头胀等副作用,为一种治疗冠心病ST段改变的有效药物。 2 膜剂 膜剂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很快的剂型,临床很受欢迎,可用于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创伤科、烧伤科、皮肤科及妇科等,—些膜剂尤其是鼻腔、皮肤用药膜亦可起到全身作用。故在临床应用上有取代部分片剂、软膏剂和栓剂等的趋势。黎国梓等研制了复方养阴生肌双层膜.底层(缓释层)以PV A(聚乙烯醇类)为成膜材料,因其融化慢,作用时间长,具长效作用;面层(速释层)以白及胶为成膜材料,因其在体液中熔化快,具速效作用,将二者制成双层膜,分别加入止痛消炎药物,经两年多的临床应用,治疗口腔溃疡362例,有效率100%,疗效较好,深受欢迎。贵州六枝大华制药厂生产的中药博性康速溶膜可有效杀灭常见性病及引起妇科疾病的细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能有效防治各种阴道炎、宫颈炎。由于膜剂本身体积小,重量轻,随身携带极为方便。 3 软胶囊 软胶囊剂型具有杂质少,有效成分多,生物利用度高,吸收快等优势。鉴于传统的中药制剂(丸、散、膏、丹)存在的缺点,近年来软胶囊剂型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研制开发正方兴未艾。软胶囊是—种较新的剂型,它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多的中药。如以大蒜、王浆等中药为原料组成的复方大蒜软胶囊.临床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能使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能明显延长出血时间,缩短凝血时间,提示能防止血栓形成,并具有一定的抗疲劳及抗衰老作用,同时掩盖了大蒜的不良气味。 软胶囊剂型的特点是:(1)纯中药制剂,不含糖,便于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服用。(2)最大限度提取和保留了挥发性有效成分。(3)内容物为高科技萃取精华,杂质含量低,不含生药粉,更易符合卫生学指标。(4)进入胃肠迅速崩解被人体吸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而显效,生物利用度高。(5)由压制法或滴制法制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一次成型,且全封闭剂型,稳定性好,避免药物分解失效。(6)掩盖了药物中挥发性成分的不良气味,口感好,便于服用。(7)服用量少,携带方便。 目前我国已上市的中药软胶囊制剂品种有十多个,其中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的利鼻软胶囊,东盛科技启东盖天力制药有限的四季三黄软软胶囊,北京中药二厂的香砂养胃软胶囊和石家庄神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麻仁软胶囊、感冒软胶囊、龙胆泻肝软胶囊、清开灵软胶囊及藿香正气软胶囊等已是临床广泛使用的品种,并越来越受到患者青睐。 4 气雾剂

方剂学歌诀打印版(十一五国 家规划教材)经典珍藏版

方剂学歌诀打印版(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经典 珍藏版 第一章解表剂 辛温解表:麻黄汤歌诀:麻黄汤有杏桂草,发汗平喘主解表,风寒表实用此方,寒热无汗喘咳疗。 桂枝汤歌诀:桂枝白芍草枣姜,调和营卫解肌良,风寒表虚寒热见,汗出脉缓用此方。 九味羌活汤歌诀:九味羌活白芷防,辛苍川芎草二黄,发汗祛湿清里热,药备六经止痛强。 小青龙汤歌诀:小青龙汤麻桂草,干姜辛味半芍药,解表散寒化水饮,表寒内饮康复早。 香苏散歌诀:香苏散有陈皮草,苏叶香附君臣药,外感风寒气郁证,解气解表效果好。 止咳散歌诀:止咳百部紫菀梗,白陈荆草姜汤送,宣利肺气疏风邪,久咳不止此方奉。 辛凉解表:银翘散歌诀:银翘散用荆豉薄,牛竹甘桔芦根合,辛凉透表解热毒,温病表闭疗效可。 桑菊饮歌诀: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芦根草薄荷,疏风清热宣肺气,辛凉轻剂偏止咳。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剂名即是所用药物,教材无方剂歌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柴葛解肌汤歌诀:柴葛解肌芍桔草,膏芩羌芷加姜枣,解肌清热是功效,三阳合病此方扫。 升麻葛根汤歌诀:升麻葛根四味药,还有赤芍和甘草,解肌透疹是功用,麻疹初起方代表。 扶正解表:败毒散歌诀:败毒二活二胡芎,枳苓参草姜薄梗,益气解表代表方,散寒祛湿又止痛。 参苏饮歌诀:参苏陈半葛木香,前苓梗壳草枣姜,益气解表散风寒,理气化痰止咳强。 麻黄细辛附子汤歌诀:用药如方剂名。功用:助阳解表。 加减葳蕤汤歌诀:加减葳蕤有白薇,姜豉草枣桔薄随,滋阴解表治风热,阴虚外感此方会。 第二章泻下剂 寒下:大承气汤歌诀:大承气汤峻猛方,枳实厚朴硝大黄,伤寒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通下康。 大黄牡丹汤歌诀:大黄牡丹硝桃冬,泻热破瘀治肠痈,金匮要略书中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练习题

中药制剂与剂型第五节外用制剂、第六节其他制剂、第七节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 一、最佳选择题 1、以衣膜控制药物扩散速率为原理的缓控制剂为 A、渗透泵片 B、膜控释小丸 C、溶蚀性骨架片 D、胃滞留控释制剂 E、磁性微球 2、下列关于微型包囊技术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加速药物释放,制成速效制剂 B、可使液态药物制成固体制剂 C、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D、可改善药物的可压性和流动性 E、控制微囊大小可起靶向定位作用 3、药物固体分散体的类型不包括 A、固态溶液 B、低共熔混合物 C、高分子聚合物 D、共沉淀物 E、玻璃混悬物 4、可用作药物固体分散体水溶性载体材料的是 A、聚丙烯树脂Ⅲ号 B、乙基纤维素 C、醋酸纤维素酞酸酯 D、聚丙烯树脂Ⅱ号 E、聚乙烯吡咯烷酮 5、微球属于靶向制剂的类型是 A、磁性靶向 B、热敏感靶向 C、主动靶向 D、被动靶向 E、物理化学靶向 6、适合制成缓释制剂的药物有 A、药效剧烈、溶解度小的药物 B、在肠中需在特定部位主动吸收的药物 C、需长期给药的药物 D、单服剂量大于1g的药物 E、生物半衰期小于1h的药物

A、胃驻留控释制剂 B、溶蚀性骨架片 C、膜控释小丸 D、渗透泵片 E、磁性微球 8、胃内漂浮片剂属 A、靶向制剂 B、前体药物制剂 C、速效制剂 D、中效制剂 E、控释制剂 9、关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的给药次数较普通制剂少 B、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的治疗作用较普通制剂更持久 C、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血药浓度波动较普通制剂小 D、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较普通制剂更具靶向性 E、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较普通制剂更能增加患者的顺应性 10、由背衬层、药物贮库层、粘胶层和防粘层组成的薄片状制剂是 A、膏药 B、橡胶膏剂 C、软膏剂 D、贴剂 E、凝胶膏剂 11、红丹的主要成分是 A、四氧化二铁 B、四氧化三铅 C、氧化铁 D、氧化铅 E、五氧化二磷 12、气雾剂质量要求中,大多数吸入用气雾剂和喷雾剂的药粉粒度应控制在 A、3μm以下 B、5μm以下 C、6μm以下 D、8μm以下 E、12μm以下 13、下列关于气雾剂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A、系指药物与适宜抛射剂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而制成的制剂 B、是借助于手动泵的压力将药液喷成雾状的制剂 C、系指微粉化药物与载体以胶囊、泡囊或高剂量储库形式,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主动吸

2014中医方剂学笔记(经典打印版)

2014中医方剂学笔记(经典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先秦时期 1、《五十二病方》战国记载52病,药物247种意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2、《黄帝内经》大部分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 二、汉代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机)载方314首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 /《金匮要略》讲杂病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便廉) 2、《小品方》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 四、唐朝 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孙思邈著共载方7500余首 2、《外台秘要》王焘 五、宋代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2、《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 六、金元时期 1、《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2、金元四大家-- 观点-- ①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倡导“火热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师从刘完素。“病由邪生,邪去正安” 《儒门事亲》 以汗、吐、下三法攻邪 ③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论》…… 辨析补益脾胃之法 ④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倡导“相火论” 《丹溪心法》 主张滋阴降火之法 ………… 七、明代 1、《普济方》朱棣载方61739首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医方考》吴昆如:知柏地黄丸 八、清代 1、《医方集解》汪昂以治法为纲创立了方剂的综合分类法 2、《医学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 3、温病学派 ①叶天士(桂)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②吴鞠通(瑭)著有《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 ③薛雪(生白) ④王七雄(孟英) 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 ▍方剂与病证 ▍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二、(与方剂)关系 1、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 2、方剂是体现并验证治法的手段

药物剂型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药物剂型与疗效的关系 黄桂华 第一部分概述 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发展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满足临床用药要求的新剂型应运而生,不同的药物剂型具有不同的释药特性,可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药效,包括载药数量、运转过程、药物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作用部位、持续时间及副作用等。实践证明,药物的最佳疗效取决于合理的剂型设计、科学的给药方式及准确的用药剂量等。不同的药物剂型对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十分重要。 一、基本概念 药物(drugs)是指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以及对机体生理功能有影响的物质,药物具有防治疾病的活性,故在药物研发的上游阶段又称之为活性物质(active ingredients)。根据来源,可将药物分为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矿物来源的药物)、化学药物(包括人工合成的和抗生素)、生物技术药物三大类。 药物剂型(简称剂型)是根据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指以药物制剂为中心研究其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无论哪一种药物,都不能直接应用于患者,它们在应用于临床之前,都必须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质的药物剂型,才能充分发挥药效、减少毒副作用、便于使用与保存等。一种药物制成何种剂型主要由药物的性质、医疗需要及应用、保管与运输等方面的要求决定,同一药物可以制成多种剂型,用于多种途径给药,如氧氟沙星片、注射剂、滴眼剂等。剂型是药物临床使用的最终形式,是所有基本制剂形式的集合名词,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粉针剂、软膏剂、栓剂等。 剂型中的任何一个具体品种称之为制剂(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如阿司匹林片剂、胰岛素注射剂、红霉素软膏等。药物剂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好的剂型能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疗效,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方便使用和贮运。 二、药物剂型的分类 药物剂型从广义上讲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传统剂型,即按照传统医药学理论研制生产的成方制剂,如丸、散、膏、丹等;一类为现代剂型,即利用现代高科技、新工艺研制生产的药物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由于常用的剂型有40余种,有必要按照适当方法将其进行分类以便于学习和掌握。

中药制剂: 最全17种中药剂型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知识点! 中药虽然优点很多,但是唯一不足的就是不够方便,每次服用的时候都需要用水煎煮,这对治疗疾病造成一定的烦恼。但是,通过科学技术将中药制作成药剂使用就完全解决了这一点,让中药更加的完美。那么中药制剂的类型大家知道有哪些吗?让小编给大家普及下中药制剂的相关知识吧! 中药制剂 中药的历史已经长达千年之久,历代前贤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下,通过不断的中药剂型的创制和应用,并且积累了非常方法的实践经验,完成了今天中药剂型种类繁多的结果。通常传统的中药剂型有丹、酒、茶、锭、丸、散已经膏等,并且各自的特点各不相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成药剂型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除对传统剂型进行整理和提高,出现了浓缩丸、胶囊剂、微丸、口服液等剂型外,新的剂型不断出现,现代剂型如:片剂、注射剂、颗粒剂、滴丸等等。 现将中成药的常见、常用剂型简要介绍如下: 1.丸剂 丸剂是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根据粘合剂的不同丸剂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将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状,然后通过蜂蜜为媒介将其充分粘合在一起制成蜜丸,这也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浓缩丸:将所有的中药材或者部分重要的药材通过煎煮提取其煎液,然后和适量的辅料或者药物的细粉末等一起粘合成药剂即可。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又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糊丸: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中医方剂学歌诀

中医方剂学歌诀 1 解表剂 1.1 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3.1大羌活汤 大羌活汤九味变,去芷加防己知独; 再加黄连白术好,散风寒清湿热妙。 4.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4.1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 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4.2香苏葱豉汤 香苏葱豉源香苏,加入豆豉和葱白,解表调气安胎好,妊娠伤寒头身痛。 5.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1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苑半夏五味加。 6.止咳散 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紫苑百部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 6.1金沸草散 *** *** 7.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1.2 辛凉解表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3.1越婢汤 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 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4.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4.1柴葛解肌汤《医学心悟》 程氏柴葛解肌汤,柴葛草芍芩地黄, 丹皮知母贝母入,发热口渴宜煎尝。 5.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5.1竹叶柳蒡汤 竹叶柳蒡葛根知,薄荷粳米荆芥蝉, 玄参石膏甘麦冬,风疹急投莫迟疑。 1.3 扶正解表 1.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1.1荆防败毒散 若须消散疮毒肿,去参加入荆防风; 1.2仓廪散 原方加入陈仓米,噤口痢疾此为宗;

药剂学思考题

《药剂学〉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剂型、制剂、药剂学的概念是什么? 2.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 3.简述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4.简述药物剂型的各分类方法的优缺点? 5.药典的定义和性质 6.什么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7.什么是GMP与GLP 第二章液体制剂 1.液体制剂的按分散系统如何分类? 2.液体制剂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3.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4.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有哪些? 5.简写溶液剂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6.糖浆剂概念及制备方法 7.芳香水剂、酊剂、醑剂、甘油剂的概念 8.高分子溶液剂的制备过程有哪些? 9.混悬剂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0.何为絮凝,加入絮凝剂的意义何在? 11.乳剂和混悬剂的特点是什么? 12.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 13.用stoke’s公式描述影响沉降的因素,并说明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具有哪些作用?14.说明多相分散液体制剂混悬剂物理不稳定性的表现及其解决方法? 15.简述混悬剂中常用的稳定剂及在制剂中的作用。 16.混悬剂的质量评定 17.乳剂的类型、组成、特点 18.乳化剂的种类 19.乳剂中药物加入方法 20.如何选择乳化剂? 21.影响乳化的因素 .22.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 23.乳剂的物理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24.复合型乳剂的类型制备 25.乳剂的质量评定有哪些? 26.简述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哪些? 27.简述助溶和增溶的区别? 28.简述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29.增加溶解速度的方法。 30.什么是胶束?形成胶束有何意义? 31.表面活性剂分哪几类,在药剂中主要有哪几个作用?

第三章注射剂 1.注射剂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2.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3.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的区别? 4.热源的定义及组成是什么? 5.热原的性质有哪些? 6.简述污染热原的途径有哪些? 7.简述安瓶注射剂生产的工艺流程。 8.制备安瓶的玻璃有几种?各适合于什么性质的药液? 9.某一弱酸性易氧化的药物,若制备成注射剂,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①注射剂制备过程中哪些生产环节需要在洁净区完成,洁净区洁净度级别一般规定为多少级? ②应采用何种玻璃的容器? ③制备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药物氧化? 10.输液按规定的灭菌条件灭菌后,为什么还会出现染菌现象? 11.输液常出现澄明度问题,简述微粒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12.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有那些? 13.冷冻干燥的原理、特点 14. 冷冻干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及处理的方法? 第四章固体制剂 1.写出散剂的概念与制备方法。 2.散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3.胶囊剂的概念、分类与特点是什么? 4.空胶囊的组成与规格。 5.简述软胶囊剂的组成与质量控制 6.胶囊剂的质量要求是什么? 7.片剂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 8.片剂的可分哪几类? 9.片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10.片剂的常用辅料有哪些? 11.写出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流程。 12.片剂的成型及其影响因素。 13.简述片剂制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原因。 14.片剂产生裂片的主要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15.片剂的包衣的目的何在。 16.包糖衣的基本过程及包各层的目的。 17.片剂的质量检查项目有哪些? 18.简述片剂崩解的机理,那些片剂对崩解有特殊要求,如何实现? 19.何为溶出度,哪些类型药物需做溶出度实验? 20.简述颗粒剂的概念与制备方法。颗粒剂和干混悬剂有和区别? 21.颗粒剂的质量检查项目有哪些? 22.滴丸剂的概念、基质有哪些? 23.说明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各自的优缺点?以片剂为例说明固体制剂在体内的过程?如何

中药新剂型——靶向制剂的应用

中药新剂型——靶向制剂的应用 作者:潘洁,王远光,韩晓翌,王蓓 【摘要】目的论述中药制剂的新剂型——靶向制剂的研究与应用。方法检索近年来有关中药靶向制剂研究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提出中药靶向制剂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结果靶向制剂可以提高靶组织的药理作用强度和降低全身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给药方式。结论中药新剂型和新技术的研发是中药国际化的关键,需要有组织地开展多学科合作,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切实可行,并且具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和优势。 【关键词】中药;新剂型;靶向制剂 目前中药制剂的研究与生产已形成四大释药系统同时发展的格局,这四类释药系统是:普通给药系统、缓释给药系统、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中药靶向制剂是中药制剂的新型给药体系,已成为当前中药新剂型研究的热点之一。 靶向制剂的概念是Ehrlichp于1906年提出的。靶向制剂亦称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 drug system TDS),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而有选择地定位于靶区(靶组织、靶器官、

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使靶区药物浓度高于其他正常组织,达到提高疗效、降低全身不良反应的给药系统[1]。靶向制剂最初指狭义的抗癌制剂,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在给药途径、靶向的专一性与持效性、药物类型和临床运用方面都有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近年来材料学及分子生物技术的进展,推动了中药靶向制剂的发展,突显出中药制剂在治疗癌症等疑难杂症方面的作用,为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就近年来中药靶向制剂的进展作一综述。 1 靶向制剂的分类与作用特点 1.1 靶向制剂的分类靶向制剂按作用方式不同,可以分为: ①被动靶向制剂(pass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即自然靶向制剂。载药微粒在体内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摄取,通过正常生理过程运送至肝、脾等器官,使药物在这些器官浓集而发挥作用。其中包括:脂质体(liposome)、乳剂、微球(mircosphere)、还有随着高分子材料发展起来的纳米囊(nankcapsule)、纳米球(nanosphere)。②主动靶向制剂(active preparation)是在被动靶向制剂的基础上将修饰的药物载体定向的运送到靶区。其中包括:经修饰的载体药物、配体-受体系统、连接单克隆抗体后的免疫微粒、前体药物等。③物理化学靶向制剂(physical and chem ical targeting preparation),其中包括:磁感应制剂、pH敏感制剂、热敏感制剂、栓塞药物等。

中医药教材第6版方剂学方歌(背诵版)

方歌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宜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发不透,解肌透疹此为良。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鞭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冷积内结成实证,功专温下妙非常。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五仁柏仁杏仁桃,松仁陈皮郁李饶,炼蜜为丸米饮下,润肠通便此方效。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增液承气参地冬,硝黄加入五药供,热结阴亏大便秘,增水行舟肠腑通。 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精练

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 习题班思路 1.大而全→少而精:提升应试技巧为主 2.按章节顺序,分模块 3.以题带点 4.部分基础班重点回放,部分难点冲刺班补充 考什么?——学什么! 本模块学习重点——常见剂型 传统剂型 丸、散、膏、丹、酒、露、汤、饮、胶、茶、糕、锭、线、条、棒、钉、灸、熨、糊 现代剂型 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气雾剂、注射剂、软膏剂、栓剂、膜剂、海绵剂、糖浆剂、乳剂、滴鼻(眼、耳、牙)剂、离子透入剂 小总结: 传统:散、汤(煮散、饮)、茶、酒、膏(煎膏剂、流浸膏剂、浸膏剂、膏药)、丸(水蜜浓缩糊蜡滴糖)、胶、锭、灸、线、熨、糕、丹、条、钉、棒 现代:糖浆剂、酊剂、合剂、注射剂、眼用制剂、外用膏剂(软膏、贴膏、贴)、栓剂、胶囊剂、颗

粒、片剂、气雾剂、喷雾剂、膜剂、涂膜剂 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高分子溶液剂、溶胶剂、乳剂、混悬剂 散剂 A:关于散剂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粒径小、比表面积大 B.易分散、起效快 C.尤其适宜对湿敏感的药物 D.包装、贮存、运输、携带较方便 E.便于婴幼儿、老人服用 『正确答案』C 不宜制成散剂的药物 >>易吸湿 >>易氧化变质 >>刺激性大 >>含挥发性成分多且剂量大 湿氧刺激灰大 A.粗粉 B.中粉 C.细粉 D.最细粉 E.极细粉 1.除另有规定外,内服散剂的粉粒细度为 2.除另有规定外,儿科用散剂的粉粒细度为 3.除另有规定外,外用散剂的粉粒细度为 『正确答案』C、D、D ☆散剂的制备 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粉末分等:最粗粉、粗粉、中粉、细粉、最细粉、极细粉 内服细粉,儿科、局部最细粉 化学药局部用、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中药局部用散剂、儿科用,通过七号筛(中药通过六号筛)的粉末总量不得少于95% 浸出药剂 X:有关合剂说法正确的是 A.饮片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制成的液体制剂,可口服,也可外用 B.单剂量灌装者称为口服液 C.中药合剂是由汤剂发展而成,克服临用制备的麻烦 D.浓度较高,剂量较小,质量相对稳定,便于服用、携带和贮藏,适合工业化生产 E.合剂适应中医辨证的需要,可随证加减 『正确答案』BCD

全国高等中医药学院规划教材第九版方剂学歌诀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 方 剂 学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8.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12.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宜。

13.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苜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剂 18.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中医方剂学第七版方歌汇总

中医方剂学七版方歌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止嗽散 止嗽散用白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二.辛凉解表 6.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芷桔羌,膏芩芍草枣生姜,恶寒渐轻热增重,解肌清热此方良. 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三.扶正解表 10.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再造散 麻黄附子细辛汤 加减葳蕤汤 四.寒下 1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1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洋化芒,肠痈初期痛据按,散结消肿服之康. 大陷胸汤 五.温下 13.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六.润下 1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剂型

剂型 中文名称:剂型英文名称:formulation;preparation 定义1: 具有一定组分和规格的药剂加工形态。 定义2: 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 剂型指方剂组成以后,根据病情与药物的特点制成一定的形态。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介绍 方便临床使用,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降低或避免不良反应。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等,同一种药物,根据临床需要可以制成不同的剂型,如尼莫地平有片剂和注射剂,不同剂型有不同的使用特点,同一种药物剂型不同,作用有时也不同。 定义解释 药物制剂的形态。也指根据药物性质,以及治病和处方的要求制成的药剂(成品药)。合适的剂型是为了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以及便于使用、贮存和运输。 历史记载 早在殷商时期,甲骨文里就有“鬯其酒”的记载,《针灸甲乙经》序言有“汤液始于伊尹”之说,说明酒剂、汤剂在商代就已出现。战国后期的《内经》中已有汤液醪醴的专论,并记载了汤、丸、散、膏、丹、酒六种剂型和各种剂型的制法、用法以及适应症。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药物剂型已有煎剂、浸剂、酒剂、浸膏剂、糖浆剂、软膏剂、栓剂、熏洗剂等多种,并首次记载了使用动物胶汁、炼蜜和淀粉糊作丸剂的赋型剂,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晋代葛洪的《肘后方》中增载了铅硬膏、干浸膏、蜡丸、浓缩丸、锭丸、条剂、饼剂和尿道栓剂等十余种剂型。唐宋两代,医学著作纷纷问世,大大丰富了剂型的内容,宋代的《和剂局方》中所载的很多方剂、剂型和制法,至今仍为传统中成药的制备所沿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各种传统剂型几乎备齐,达40种左右,许多剂型的制作和应用也同现代科学理论相符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