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狼教你怎样调节景深

红狼教你怎样调节景深

红狼教你怎样调节景深
红狼教你怎样调节景深

红狼教你怎样调节景深——不看必后悔!

最近看了些摄影方面的学习教材,得出了些结论性的东西,写下来当读书笔记。

初学摄影的朋友应该先练习的是A档,为什么呢?因为调节光圈可以很好地控制景深。先解决几个名词:什么是景深:焦点相当清晰的从前到后的这段距离。

景深的用处:浅景深可以使被摄体从环境中凸显,大景深可以给人以震撼。因此,富有才智地控制景深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的手段。

景深距离:焦平面前面和后面的一段距离,清晰度可以接受的一个区域(只要有可能,就要尽可能的准确的聚焦)。对任意孔径的镜头,其焦点后面的景深大约是焦点前面的2倍。

那么好,下面来介绍下怎么样控制景深:

1、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焦点越近,景深越小;焦点越远,景深越大。

3、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知道了上面三点,我们就能很好的调节景深,也就知道了广角镜头的好处——能够提供较大的景深和为什么我们在选择相机的时候要选择光圈可变的虹膜式光圈而不选猫眼光圈。

最后说一点关于“超焦距”的话题,怎样设置超焦距—

—就是把你眼前的事物和无穷远的事物都能很清晰地表现出来方法。

根据上面三点,你只需分三步:焦距调最小,光圈调最小,设置景深标尺到无穷远。

但是这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光圈最小,那么镜头进光量就会减少,那么如何才能拍摄出曝光正常的片子呢?如何正确地选择曝光时间呢?这就是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了。

拍摄技巧篇-有关景深控制的讨论

控制景深的能力可以把抓拍者与高级摄影师区别开来

对广大数码相机玩家来说,曝光的控制已经不是大问题了,因为数码相机利用其在数字信号处理上的强大优势已经可以对曝光控制提供强有力的辅助,各位玩家不致在这个问题上犯大错误。但是在景深控制上就不同了,目前还没有数码相机能够智能到接管景深控制的地步,虽然某些相机提供了场景模式来辅助实现这些目的,但这些目的是否能够很好地实现,还与摄影者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考虑到数码相机普遍存在景深过大的问题,为了更好实现景深的控制,大家仍须努力学习相关理论和技巧。

景深控制的两个例子

这里给出两个景深控制的例子。

第一张是拍摄建筑时使用的大景深效果,从图中可以见到,近处的草地和远处的楼房都是清晰的;要想使所有的被

摄景物在画面上都能较为清晰地显现,则需要尽可能大的景深,景深越大,被摄景物的清晰度也就越高。

第二张是拍摄花卉时使用的浅景深效果,除了花卉主体,背景得到了很好的虚化从而有效地突出了花卉主体。在一幅照片上,小景深效果能使环境虚糊、主体清楚,这是突出主体的有效方法之一。景深越小,这种环境虚糊也就越强烈,主体也就更突出。但应当保证主体的清晰成像。

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同的拍摄场合,对于景深控制有着不同的要求。如果你在给女孩子拍照片的时候能够把背景拍得跟“化不开的奶油”似的,一定会大受MM称赞的。考虑到女孩子的肖像权神圣不可侵犯,这里就不贴人像拍摄中的景深控制实例了。

景深控制的相关概念

好了,闲话少述,这就进入正题(上面那些算是闲话吗?好像不算耶)。

先介绍几个概念,希望诸位有耐心看下去,因为这些都是景深控制的基础,在此之后就会给出对景深控制的技巧性的指导。这里考虑一个极度简化的镜头体系,即单凸透镜系统。

1、焦点

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叫做焦点。从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称为镜头的焦距。

2、弥散圆

在焦点前后,光线不能汇聚到一个点,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扩大的圆形光斑,这个光斑的外圈就叫做弥散圆。当弥散圆的尺寸达到一定程度后,人眼将认为其是模糊的,换言之,影像对应的物体落在景深范围以外。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

不同的厂家、不同的胶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数值定义。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大约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前提是画面放大为5x7英寸的照片,观察距离为25~30cm。在数码相机的CCD系统中,一般使用对角线的1/1500为容许弥散圆的大小。

3、景深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这就是说,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4、景深的计算

景深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

前景深:DL1=FdL2/(f2+FdL)

后景深:DL1=FdL2/(f2-FdL)

景深=前景深+后景深

式中F为光圈数值,f为镜头焦距,L为拍摄距离,d为容许弥散圆直径。

我们回过头去计算一下开篇的两幅照片的景深大小。

使用的数码相机型号为Olympus C700UZ,其CCD的大小约为6*4.5mm,对角线长度为7.5mm,允许弥散圆直径为d=7.5/1500=0.005mm=5*10-6m。

对于第一张照片,有F=5.6,f=5.9mm,L=80m

前景深:DL1=FdL2/(f2+FdL)=78.8m

后景深:DL1=FdL2/(f2-FdL)=¥

即是说,这张照片可以保证从相机前方1.2米以外的景物是清楚的。

对于第二张照片,有F=3.5,f=45mm,L=1m

前景深:DL1=FdL2/(f2+FdL)= 0.008568m

后景深:DL1=FdL2/(f2-FdL)= 0.008717m

即是说,这张照片可以保证花卉附近约2厘米内的景物是清楚的。此时必须注意准确对焦,以保证主体清晰。

影响景深的几个拍摄参数

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这些主要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假定其他的条件都不改变):

1、镜头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拍摄距离

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景深控制的几点技巧

1、获取大景深的方法

A换用焦距更短的镜头,使用广角端拍摄。由于一般消费级数码相机广角端焦距很小,在使用广角端时很容易获得

大景深的效果;

B缩小光圈,尽可能使用相机上的最小光圈,额外说一句,光圈的数值愈大,光圈愈小,如8.0的光圈小于3.5的光圈;

C增大摄距,远离拍摄主体。

2、获取浅景深的方法

A换用焦距更长的镜头,使用长焦端拍摄;

B使用最大光圈;

C缩短摄距,靠近拍摄主体;

获取浅景深对数码相机用户来说可能是最令人烦恼的问题,这里就多说几句。一般情况下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最大光圈+尽可能缩短的摄距+长焦距镜头”能获取最小景深的效果。对于早期生产的消费级数码相机来说,使用相机本体来实现小景深是很困难的,原因在于那时的相机镜头焦距较短。即便如此,在多数的微距拍摄中还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浅景深效果,这是与摄距较小密切相关的。但是在人像摄影中,尤其是全身入镜的情况下,由于摄距过大,仍然难以得到特别好的浅景深效果。此时具备长焦镜头的高变焦相机就比较适合使用。

如果你购买了3倍变焦的机型,也不用太过烦恼,因为如果你有足够强烈摄影欲望的话,总能省下钱去购买增距镜或干脆换一款相机了。呵呵,这个主意不错吧!

焦距、光圈和景深的关系之浅解

2011-03-07 09:20:19来源:作者:懒人看雨

看到很多初学者对焦距、光圈和景深的关系搞不懂,以本人的初步认识简单介绍一下:

焦点的概念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我们先说一下弥散圆: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

看到很多初学者对焦距、光圈和景深的关系搞不懂,以本人的初步认识简单介绍一下:

焦点的概念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我们先说一下弥散圆: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

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

景深: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越小,也就是镜片的直径越小,景深越大,和镜头的通光量无关。

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定焦镜头上都有景深表,不同的光圈和拍摄距离,可以直观的读出大概的景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

先来看看50mm/F1.8标准镜头的景深关系:

从表中可看出,光圈越大(光圈值小),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如:光圈2.8,拍摄距离1米,0.974—1.03米都会清楚,也就是焦点前0.026米和焦点后0.03米,景深约5.6厘米。

光圈22,同样的距离, 0.828—1.28米都会清楚,也就是焦点前0.172米和焦点后0.28米,景深约45.2厘米。

拍摄距离远,景深会大大的增加,反之会大大的减小。

那不同焦距的镜头呢?

比50mm镜头长的,如85mm、100mm、200mm景深会更短。

比50mm镜头短的,如35mm、24mm、14mm景深会更长。(这里为什么我顺序倒过来写?)

镜头的景深

一.什么叫作镜头的景深 当镜头聚集于被摄影物的某一点时,称这一点为最佳拍摄距离,既最佳成像点。在这一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拍摄得较为清晰。镜头拍摄景物的清晰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这种在摄像管聚焦成像面前后能记录得“较为清晰”的被摄影物纵深的范围便为景深。当镜头对准被摄景物时,被摄景物前面的清晰范围叫前景深,后面的清晰范围叫后景深。前景深和后景深加在一起,也就是整个成像画面从最近清晰点到最远清晰点的深度,叫全景深。 二.决定景深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如下三个方面: 1.光圈与景深关系:在镜头焦距相同,拍摄距离相同时,光圈越小,景 深的范围越大;光圈越大,景深的范围越小。这是因为光圈越小,进入镜头的光束越细,近轴效应越明显,光线会聚的角度就越小。这样在成像面前后.会聚的光线将在成像面上留下更小的光斑,使得原来离镜头较近和较远的不清晰景物具备了可以接受的清晰度。同款焦距的镜头不同的光圈大小,如F5.6比F2.8的景深范围越大。 2.焦距与景深的关系:在光圈系数和拍摄距离都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焦 距越短,景深范围越大;镜头焦越长,景深范围越小。这是因为焦距短的镜头比起焦距长的镜头,对来自前后不同距离上的景物的光线所形成的聚焦带(焦深)要狭窄得很多,因此会有更多光斑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比如同样F2.0的光圈,f:1.7mm比f4.35mm的景深范围越大。 3.物距与景深关系:在镜头焦距和光圈系数都相等的情况下,物距越远, 景深范围越大;物距越近,景深范围越小。这是因为远离镜头的景物只需做很少的调节就能获得清晰调焦,而且前后景物结焦点被聚集得很紧密。这样会使更多的光斑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因此景深就增大。相反,对靠近镜头的景物调焦,由于扩大了前后结焦点的间隔,即焦深范围扩大了,因而使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的光斑减少,景深变小。由于这样的原因,镜头的前景深总是小于后景深。如需了解更多关于镜头的景深参数,请访问vision-lens。 三.镜头景深计算公式/方法? 景深=(2×弥散圆直径×镜头焦距的平方×光圈值×对焦距离的平方)/(镜头焦距的4次方―弥散圆直径的平方×光圈值的平方×对焦距离的平方)

电子显微镜的景深和显微镜的分辨率

电子显微镜的景深和显微镜的分辨率 显微镜由于电子的波动性,当它通过小孔光阑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结果表现为每个物点形成的像是一个圆斑(周围的副光环可忽略不计)。定义这个衍射圆斑的半径为衍射像差。在像方或物方可分别表示为: (Ar&ff),=0.611/a(1一22a) (1rdff)o=0.61A/ao(1一22b)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同前。可以看出加大光阑孔径角as,可以减小衍射差。但实际工作中还应注意这样会带来的不利影响。 景深和焦探(11) 景深就是在保持像清晰的前提下,可允许物面在轴上的移动距离,或者说可允许物上不同部位处的凹凸差。根据图1-10,理想情况下物点P成像在Q点.如果物面在P点前后P’P"之间移动,则在Q看到的物有一定横向宽度。如果透镜有各种像差。该系统实际存在一个对物的可分辨极限(分辨率8)。显微镜价格只要P’P,,间平面上的物点宽度小于或等于s,则在Q处的成像效果与P点处几何物点造成的像斑是相同的,即其清晰度相同。因此可允许的物在轴上最大距离PP"称景深Do,它由下式定出: D0二 (1一23) 式中d一电子光学系统对物的分辨率; ao一电子束的物方有效孔径角. 对于100kV的电镜,偏光显微镜如果分辨率为lnm,物镜孔径角为5X10-1rad,则景深Do=200nm.这表示样品厚度或表面凹凸起伏不超过200nm时,能得到均匀清晰的图像.由此可见景深也常常成为对样品厚度的限制因素之一。

把景深这一特性转换到像方便可得到焦深Df。它就是为了得到清晰度相同的像,可允许的图像显示或记录平面的轴向位移量。参照(1一23)可得: Df=B;/a(1一24) 式中S;一像方的分辨率;a;一电子束的像方有效孔径角。 显微镜像方分辨率S;受观察荧光屏的分辨率所限制。通常荧光屏的分辨率为505m。如电镜最高放大倍数M=10`X,电子束孔径角ao=5X10-’rad,则最长焦深(D1),o,==100M。即使在最低放大倍数M=10’X,相应的ao=1X10-’rad时,最低焦深(Df).二50cm。可见电镜的焦深值很大.这就说明了在透射电镜中为什么我们只对荧光屏调焦,而把像记录在其下方的电子感光板或其上方的35mm胶片上时,总能得到清晰的像。 本文由广州深华实验室仪器设备整合发布

35mm 景深表

Nikon n D7000 Focal Length: 35mm f/1.4f/2f/2.8f/4f/5.6f/8f/11f/16f/22 Near Far Near Far Near Far Near Far Near Far Near Far Near Far Near Far Near Far Distance (meters) 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60.240.260.240.260.240.260.230.27 0.50.490.510.490.510.490.510.490.520.480.520.470.530.460.550.450.570.430.60 0.750.740.760.730.770.730.780.720.790.700.800.690.830.660.860.630.920.591.02 10.981.020.971.030.961.050.941.070.921.100.891.140.851.220.801.340.741.55 1.51.451.551.431.581.401.611.371.661.321.731.261.851.18 2.061.082.430.97 3.27 21.912.101.882.141.832.201.772.291.692.441.592.691.473.141.324.111.167.30 2.52.372.652.312.722.242.822.152.982.04 3.241.893.691.72 4.591.527.021.3128.0 32.813.222.743.322.643.482.513.722.364.132.164.901.946.631.6913.31.43∞ 3.53.243.803.143.953.02 4.172.854.522.65 5.152.41 6.392.139.721.8436.91.54∞ 43.664.403.544.593.384.903.185.402.936.312.648.302.3114.91.96∞1.62∞ 4.54.08 5.023.935.273.735.673.48 6.353.19 7.662.8410.82.4725.72.08∞1.70∞ 54.495.654.305.974.076.493.787.403.439.233.0314.22.61602.18∞1.76∞ 5.54.88 6.294.676.694.39 7.364.05 8.553.6611.13.211 9.22.74∞2.27∞1.82∞ 65.276.965.027.454.708.284.329.833.8713.43.3727.22.85∞2.35∞1.87∞ 86.769.806.3510.85.8512.75.2616.74.6130.33.92∞3.24∞2.60∞2.03∞ 108.1313.07.5414.86.8518.56.0628.65.211264.34∞3.52∞2.78∞2.14∞1511.122.910.129.38.8748.67.596616.30∞5.08∞3.98∞3.06∞2.30∞2013.737.112.15710.42568.68∞7.03∞5.54∞4.27∞3.22∞2.39∞3017.79715.2139212.6∞10.1∞7.96∞6.11∞4.59∞3.40∞2.49∞5023.2∞19.0∞15.1∞11.7∞8.91∞6.64∞4.89∞3.56∞2.57∞∞43.3∞30.7∞21.7∞15.3∞10.9∞7.69∞5.45∞3.86∞2.74∞ 43.330.721.715.310.97.695.453.862.74 Hyperfocal Distance Circle of confusion: 0.02mm Cir

摄影技术 课后习题及答案第1~3章

1.3 习题 一、单选题 1. 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 (Daguerre) 发明了____,同时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机。 ① 明胶基片② 银版摄影法③ 胶卷④ 胶片照相机 2. 短短一个半世纪多,____作为现代文化的视觉媒介,已渗入到各个领域,并以其即时成像的快捷以及操作技术的简便易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① 传统照相机② 数码照相机③ 摄影④ 摄像 3. 传统摄影是一个____过程。 ① 光学② 化学③ 光影④ 光化学 4. 当一卷胶卷拍摄完后,在暗室中,或在胶卷冲洗机中冲洗胶卷,通过显影、定影等光化学处理,将胶卷中的潜影变成与被摄景物相反的负像,这就是____。 ① 胶卷② 胶片③ 底片④ 照片 5. 传统摄影的三步曲是____。 ① 拍摄、印放、扫描② 拍摄、冲洗、印放 ③ 显影、定影、水洗④ 取景、对焦、拍照 6. 关于传统摄影,错误的叙述是____。 ① 是一个光化学过程,影像存储在胶片上 ② 特征是使用胶卷 ③ 投资小 ④ 拍摄后在胶卷上形成潜影 7. 关于数码摄影,其主要特征是____。 ① 使用数码照相机② 拍摄后可以立即看到影像 ③ 前期投资大④ 以上都对 8. 数码摄影是一种新型的摄影方式,它以____为其主要特征。 ① 数码照相机② 计算机处理③ 影像即显④ 速度快 9. 使用数码手段可以进行照片的____。 ① 保存② 查找③ 删除④ 以上都对 10. 关于透镜成像与针孔成像的不同之处是____。 ① 针孔成像影像比较模糊,而透镜成像比较清楚 ② 针孔相当小时才能成像,像的亮度很暗,而透镜的孔径可以大得多,影像亮 ③ 透镜成像时必须调整物、像与透镜的距离才能成像清晰,针孔成像时不需要 ④ 以上都正确 11. 关于影像的存储介质,正确的叙述是____。 ① 传统摄影的胶片只能使用一次,照坏的不能重照 ② 传统摄影拍照后可以马上看到胶卷中的影像 ③ 数码摄影的影像存储介质是CCD芯片 ④ 以上都对 12. 对于小型数码照相机,正确持机的操作是____。 ① 双手上下左右托紧机身,右手食指放在快门上 ② 左手持机,右手食指放在快门上

初学者必读VRay 2.0相机设置(2)——设置景深模糊

初学者必读VRay 2.0相机设置(2) ——设置景深模糊 景深模糊是一种特殊的镜头效果,在设置景深模糊时,首先需要在场景中定义焦点的位置,距焦点越近的对象越清晰,距焦点越远的对象越模糊。利用这一效果,我们可以突出场景中的某个对象,或者增强场景的纵深感。在本训练中,将为大家讲解在VRay 2.0中设置景深模糊的方法。在制作实例之前,大家需要首先下载素材文件。 1. 使用VR-物理相机设置景深模糊效果 使用VR-物理相机可以通过编辑其自身参数直接实现景深模糊效果,在本训练中,将为大家讲解使用VR-物理相机设置景深模糊效果的方法。 (1)运行3ds max 2011,打开素材“VR-物理相机.max”文件,该场景使用了VR-物理相机。

(2)渲染“VR-物理相机001”视图,观察当前场景效果,可以看到,渲染后的图像没有精神模糊效果。

(3)选择“VR-物理相机001”对象,进入“修改”面板,在“采样”卷展栏内选择“景深”复选框,渲染景深。 (4)确定“细分”参数为8,渲染“VR-物理相机001”视图,可以看到出现了景深效果。 (5)当前谨慎模糊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设置焦点位置,展开“基本参数”卷展栏,确定“指定焦点”复选框为选择状态,并设置“焦点距离”参数。 (6)选择“视域”复选框,设置“焦点距离”参数时,镜头不会改变。 (7)设置“视域”参数。

(8)设置“焦点距离”参数,使焦点位于距镜头最远的易拉罐处,渲染“VR-物理相机001”视图,观察景深效果。

(9)设置“焦点距离”参数,使焦点位于距镜头中部的易拉罐处,渲染“VR-物理相机001”视图,观察景深效果。 (10)设置“光圈系数”和“快门速度”参数,渲染“VR-物理相机001”视图,观察景深效果。 提示:“光圈系数”参数越小,景深模糊的效果就越强烈,但是改变“光圈系数”参数会影响场景的亮度,所以需要同时设置其他参数来校正场景亮度。 2. 使用max摄影机设置景深模糊效果 在使用VRay渲染器时,max摄影机设置可以通过设置自身的参数来设置景深模糊效果,但max摄影机使用多重过滤方法来设置景深模糊,即通过在每次渲染之间的轻微摄影机移动,使用相同帧的多重渲染。这样会大大延长渲染时间。 在不使用max摄影机自身参数来设置景深模糊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在“渲染设置”面板中设置相关参数来设置景深模糊,在本训练中,将为大家讲解相关知识。 (1)运行3ds max 2011,打开素材“VR max相机.max”文件,该场景使用了max摄影机。

镜头与景深关系及其计算

照相机镜头与景深关系及其计算 一、关于照相机镜头得常识 1、焦距 无限远处得景物在胶片感光平面上聚成最清晰得影像时,由感光平面到镜头后节点(通常就是镜头中心)得距离,就就是镜头得焦距。 焦距就是照相机镜头最重要得三个光学特性参数(焦距、相对孔径、视场角)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镜头得视角大小,镜头得焦距越长,拍到底片上得影像范围越小,景深越短;反之,镜头得焦距越短则在底片上得影像范围越大,景深越长,透视越明显。 照相机镜头按焦距得不同可分为: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标准镜头、中焦镜头、长焦镜头、超长焦镜头。 (1)超广角镜头视角大于直角(90°)得镜头称超广角镜头。这种镜头得视角比人眼得视角大1倍之多,拍摄范围广阔。由于视角大,改变了人眼平常得透视关系,所拍摄得照片会形成明显得夸张,可创造特殊得艺术效果。对于35㎜照相机,镜头得焦距在21㎜以下得便就是超广角镜头。 (2)广角镜头视角小于直角、大于60°得镜头称广角镜头。由于它得透视效果不像超广角那么夸张,被普遍用于拍摄近距离得大场面。对35㎜照相机而言,镜头焦距得范围在21~40㎜之间。 (3)标准镜头这种镜头得视角与人眼得视角相近,在46°左右。由于这种镜头得透视关系真实,就是照相机最基本得镜头。这种镜头得焦距与其所摄底片得对角线基本相等。35㎜照相机得镜头焦呀为40~70㎜。

(4)中焦镜头视角在35°~20°之间得镜头称为中焦镜头。这种镜头视角比人眼得视角略小,变形不大,适用于拍摄人物特写,所以有些人喜欢把这种镜头称为人像镜头。35㎜照相机,其镜头焦距为70~100㎜。 (5)长焦镜头这种镜头得视角介于8°至20°之间,因镜头得焦距比较长,所以被称为长焦镜头。它得视角还不到人眼得一半,所以远处得东西经它拍摄后显得比较大。同等光圈下,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因此,这种镜头利于突出主体,去除杂乱得背景,很适用于远距离抓拍,如体育活动等。对35㎜照相机而言,其镜头焦距为100~300㎜。 (6)超长焦镜头视角小于8°得镜头称为超长焦镜头。它得视角很小,可把远处得实物拍得很大,专用于望远摄影,如野生动物、朝阳落日特写、体育竞赛、人物特写等。这种镜头往往口径大、镜身长、造价高,多为专业人士使用。对35㎜照相机而言,其镜头焦距在300㎜以上。 2、相对孔径与光圈系数 镜头就是摄影光线得输入口,镜头上用来控制光束大小与形状得装置叫光阑。光阑能使像平面上获得适宜得照度并使成像质量得到改善。光阑按作用分,主要有孔径光阑、现场光阑、消杂光光阑。光圈就是光阑中得一种(孔径光阑),一般由一组光圈叶片组成,这组叶片组成一个光孔,与镜头轴线垂直,光孔中心在轴线上,并可以通过镜头上得光圈调节光孔直径得大小。 当光线通过镜头时,镜筒与光圈都会遮挡光线得通过。不同得镜头结构,即使在相同得光圈直径时,通光能力也并不一样,所以常常用镜头得有效孔径(实际通过镜头得光束直径,用D 表示)更能有效表述镜头得实际通光能力。 为了简明,便于刻制,目前世界各国采用如下经圆整得光圈系数: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5、f64…… 二、景深得概念及其计算 介绍几个概念:

教你一招:如何计算景深

景深的计算 先介绍几个概念: 1、焦点(focus) 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2、弥散圆(circle of confusion)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不同的厂家、不同的胶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数值定义。一般常用的是: 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大约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前提是画面放大为5x7英寸的照片,观察距离为25~30cm。 3、景深(depth of field)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4、景深的计算 下面是景深的计算公式。其中: δ——容许弥散圆直径 f——镜头焦距

光圈与景深的关系

摄影新手必学光圈是什么? 这篇会讲解甚么是光圈、光圈的用途及光圈对景深的影响。 什么是光圈 光圈的大小我们会用数字表达,数字愈细,代表光圈愈大,数字愈大,光圈相对地较小。像上图,f/2.8是大光圈,f/22便是小光圈,我们会说f/2.8比f/4的光圈为大,f/16比f/11的光圈为小。 光圈对照片的影响主要有两大项,一是镜头的进光量,二是相片的景深。 光圈如何控制进光量? 我们可以把光圈想像成瞳孔,当光线强烈时,瞳孔会自动收细,当光线变弱时,瞳孔便会放大,等于相机的「光圈」——当我们把光圈调大,自然可以让更多光线进入相机,反之亦然。 但什么时候选用什么光圈拍照,则取决于你想拍出什么效果。例如拍照时环境光源不足,我们会使用较大光圈来获取更多进光量,减低手震令相片蒙糊的状况出现。 而光圈亦会影响照片锐利度及对比度,每支镜头都有自己的最佳光圈值,在这个光圈值拍摄,可以拍到最锐利的最佳影象,一般而言是落在f/4 至f/8 左右。

人眼构造和光圈相似,在光线不足的时候,瞳孔会自动放大吸进更多光线,相反在光线充足时,会自动缩细,减少让光线进入眼睛。 光圈与景深 很多初接触摄影的朋友,都会对拍出「前清后朦」的照片感到疑惑,常嚷着为什么别人可以拍得出来,自己用同样的机子跟镜头却拍不出来,所谓「前清后朦」,在摄影中我们称为「景深」,景深和光圈有着直接关系。

浅景深,景深(相片清晰范围短) 深景深,景深(相片清晰范围阔) 「景深」是指在一幅相片中「清晰」的范围(也就是上图的「清晰部份」),在我们肉眼看起来清晰的部份,我们会称之为景深范围。 「前清后朦」的照片主要是因为「浅景深」,即比较短的景深深度,景深的深浅主要取决于以下元素: 1.镜头的光圈大小 2.镜头的焦距长短 3.摄影主体的远近 4.感光元件的大小* 景深并不会一下子突然由锐利变成模糊,而是逐渐趋向模糊。事实上,由焦点(中间的白色棋子)开始,前面或后面的部份已渐渐开始模糊,只是我们的肉眼,要去到一定模糊程度才能够察觉到有关变化。 * 关于第4 点涉及较复杂的模糊圈等概念,在此不赘,有兴趣可参考冼镜光的撰文 我们这篇集中说光圈和景深之间的关系。 光圈如何影响景深?

模糊圈、景深、焦深和超焦距

清晰度的标准--模糊圈 “模糊圈”又称“分散圈”、“弥散圆”等,弄懂和掌握模糊圈的概念,其价值并非仅仅在于从理论上认识影像为什么会清晰与虚糊,更重要的是对于十分重要的摄影技术之一--景深的运用有着重 要的实用价值。 一、模糊圈的含义 一幅画面上的影像看上去清晰或不清晰的直观原因,在于眼睛对画面上各部分细节的分辨能力,能分辨则清晰;不能完全分辨则不大清晰;完全不能分辨则虚糊。影像是由无数明暗不同的光点组成的,构成影像的光点越小,影像清晰度也就越高。 镜头聚焦于被摄景物的某一点,该点在胶片上便产生焦点,焦点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光点。这种最小光点实际上是一种极小的圆圈,可测量其直径。离开聚焦点前、后的其他景物在胶片上就不能产生焦点,它们的焦点或落在焦平面前面(比聚焦点远的景物)或落在焦平面后面(比聚焦点近的景物),而在胶片上成像的圆圈(光点)都比焦点上的圆圈(光点)增大了。离开聚焦点距离越大的景物(包括离镜头比聚焦点更远或更近),在胶片上结像的圆圈(光点)也越大。在一定范围内,聚焦点前后景物在胶片上结像的圆圈(光点)尽管在增大,但在视觉效果上仍能产生较为清晰的影像。当这种构成影像的圆圈(光点)增大到一定程度,便开始构成不清晰的影像了,构成影像的这种圆圈越大,影像也就越虚糊。 在摄影上,把那种能在视觉效果上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大圆圈称为“模糊圈”。构成影像的圆圈大于模糊圈时,就产生虚糊的影像;反之,构成影像的圆圈只要小于模糊圈,就能产生清晰或较为清晰的影像。 模糊圈的实用要点 在一张照片上,要产生看上去清晰或较为清晰的影像,能允许的模糊圈的最大直径取决于观看者的视力和观看照片的距离。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大多数照片是从较小的底片放大,因而,当制作同样大小的照片时,较小底片上的影像就比较大底片要有更小的模糊圈,或者说要有更高的清晰度。 实验证明,视力正常者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距照片25厘米观看时(这是通常的观看照片距离),对于模糊圈直径为0.25mm的影像仍能有较为清晰的感觉;而对模糊圈直径大于0.25mm的影像,看上去就不清晰甚至虚糊了。因此,底片上影像所能允许模糊圈的最大直径,可以用公式“最大模糊圈直径=0.25mm/放大倍率”计算。 例如,用24x36mm的底片要放大8x10英寸照片,放大倍率约为8倍,那么根据上述公式:0.25/8=0.031mm,这0.03lmm就是135底片放大8倍,即放成8x10英寸照片时,底片上影像所能允许模糊圈的最大直径。又如,用4x5英寸底片放大8X1O英寸照片,放大倍率是2,那么,0.25/2=0.125mm,这0.125mm就是4x5英寸底片放大8x10英寸照片时,所能允许的最大模糊圈直径。 根据模糊圈的含义和实用要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同一底片当高倍率放大时,影像清晰度会下降。 景深 -1- 灵活运用景深是摄影常用的重要技术之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掌握景深的运用,对提高照片质量颇具实用价值。 景深的含义

景深与景浅

景深就是对好焦的范围。它能决定是把背景模糊化来突出拍摄对象,还是拍出清晰的背景。 物体和背景同样清晰,称之为景深深 物体是清晰的,而背景很模糊,称之为景深浅。 调节景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改变光圈大小。把光圈弄大,景深会变浅,反之亦然。当然光圈变大,快门速度也相应变快,光圈便小,快门速度则变慢。这样在同一个曝光强度下,我们可以得到景深不同的照片。影响景深深度的不止是光圈一个因素。拍摄距离近,景深会变浅,拍摄距离远,则相反,焦距长(长焦),景深会变浅,焦距短(广角),则相反,所以使用广角镜头进行拍摄时,很容易对整幅图像对焦,而使用长焦镜头时,因为景深较浅,拍摄时需要注意。还有,以对好焦的点为基准,离它近的点比远的点景深深。光圈数,也叫F数。影像(在感光元件上的成像)的照度除了与景物本身的亮度和像的防大(或缩小)倍率有关系,还与镜头光圈的直径D的平方成正比;与镜头的焦距F成反比,D/F的值称之为镜头“相对通光孔径”,为方便把相对通光孔径的倒数F/D.该比值越小,则光圈越大,在单位时间内的通光量越大。 景深与光圈,焦距的关系可以归纳如下: 光圈与景深:光圈增大,景深就越小。例如,在同等光圈下,300mm的景深要比125mm的景深要浅。 焦距与景深:焦距增大,景深就越小。例如,同等焦距下,F1.0的光圈指数要大于F22。F1.0的景深要比F22的要浅。 物距与景深:物距增大,景深也怎大。 一张照片上,焦点处是最清楚的,离开焦点往前或着往后一段距离相对也是清楚的,这段距离就是景深了。以上三个应素都是综合作用的,如果你想获得最大的景深,那就用“超焦距”吧:在光圈和焦距一定的情况下,把焦点放到景深的近界上。比如景深的范围是A到B 焦点是C 相机到A点的距离是D,A离相机近,B离相机远。此时焦距和光圈不变,把焦点放到A点上,那景深就扩大成D/2到B 。 回答:2006-06-12 23:14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感谢。

镜头焦距和景深

1. 镜头焦距是一个固定的物理尺寸,是多少毫米,就是多少毫米,100mm就是100mm,不会变成150mm,不会随着相机的画幅不同而改变; 2. 相同焦距的镜头放在不同画幅的相机上,画幅越大,视角越大,画幅越小,视角越小; 3. 相同画幅的机身,如果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或者说越深、越长)。 要搞明白这些道理,首先要搞懂基本概念。 【下面先说说焦距、视角和画幅】 通俗地说,镜头焦距是指从镜头光心(单片镜头的中心或多片镜头的成像中心)到焦平面的距离。焦平面是相机里的成像面或感光面。这个感光面从早期使用的干板式玻璃片式的底板,到后来的软片式的胶片底板,一直发展到现在数码相机

所使用的CCD、超级CCD或CMOS等感光器件。这个成像面的尺寸规格就是我们所说的画幅。 通过上面的定义不难看出,镜头焦距实际上是一段距离长度,而且是一个不会改变的固定长度,是一个物理尺寸。不论你的105mm镜头放在DX画幅的D300上,还是放在FX全画幅的D3上,这段物理距离都是固定的,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发生改变的只是你的相机焦平面(即CMOS)的大小而已。这个焦平面越大,视角也越大,也就是说所能容纳的拍摄场景越大,反之视角越小,容纳的场景越小。换一句话说,同样的拍摄对象,使用同样焦距的镜头,当焦平面是全画幅时,感光面积大,所得到的拍摄对象就更全面一些,如果是DX画幅,感光面积小了,拍摄对象的四周的一部分被剪裁到画面外,因此得到的成像则就更局部一些了。 这是从相同焦距的镜头放在不同画幅相机的角度上说的。下面我们换一种方法,看看用相同画幅的相机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是什么结果。 如果我们使用相同画幅的相机,不论是D3还是D300,在同样的拍摄距离,用100mm的镜头拍摄之后再用150mm的镜头拍摄。我们会发现用150mm镜头拍摄时,只能拍到100mm镜头画面中的一部分。结果和上面使用不同画幅相机一样,视角小了。 尽管两种拍摄条件不同,一个用全画幅+150mm焦距镜头,另外一个是DX画幅+100mm焦距镜头,但由于两者成像时的视角相同,结果被摄物体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便一样了。因此,人们便发明了一种说明相同焦距镜头在不同画幅相

《景深》之照片分析品评

is2is 色廊摄影交流园地- 摄影知识系列讲座- 第 三章《景深》 第三章《景深》第一节照片分析品评 在讲“景深”原理之前,我想让各位学员先看看下面两组照片。然后思考最下面的问题!

以上图片鸣谢星光临时模特、阿宽的器材。问题 1、你喜欢哪张照片? 2、说说你喜欢那张的原因? 景深原理 1、景深的认识你在拍摄的时候是否遇到这样的问题: 怎么大家都是拍摄同一朵花,为什么别人拍摄的会这么清晰,而自己拍的只是花的某一点清晰?

为什么我在取景器看到的图像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清晰,而拍摄出来的图像效果不一样?…… 那是因为你没有了解到相机在拍摄时光圈的变化使得景深发生变化给图片带来的效果变化。 我们先通过了解镜头表面的数字显示来了解景深。 镜头景深标志(以旧款定焦镜头为例,现在新的自动准焦镜头已经简化了很多,有的甚至取消了景深标尺) 在图中,我们看到靠近蓝色线的那是“光圈数值”;绿色线的就是景深标尺;而红色线的就是对焦距离标尺。 那么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请看下图解:

首先,我们现在物体的准焦距离是≈0.75m,如果光圈值定在f /22时,最近有效拍摄距离的物体清晰距离为0.4m,而最远的有效拍摄距离的物体清晰距离为无穷远(红色标记);如果光圈值定在f/8时,最近有效拍摄距离的物体清晰距离为≈0.56m,而最远的有效拍摄距离的物体清晰距离≈1.2m(绿色标记)。如此运用,我们就可以在对物体准焦之后,定下了要拍摄的曝光光圈值,我们就可以通过景深标尺来知道我们将要拍摄的照片其清晰范围大概会在哪里了。 这个一定要通过多实践拍摄来理解,因为这对如何合理运用景深来拍摄到一幅物象清晰合理的照片有好处。 2、什么叫做景深

摄影的景深原理及计算方法

景深原理及计算 一、在线景深计算器https://www.doczj.com/doc/bb10570187.html,/tools/dofjs.html 二、景深原理及计算 1、焦点(focus) 平行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镜头将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这个点,就叫做焦点,焦点和镜片光学中心的距离叫做焦距。过焦点后光线继续以锥状发散开来。

2、弥散圆(Circle of Cnfusion) 又译为:弥散圈、模糊圈等等 在焦点前后,光线从聚集到扩散,点的影象从圆到点(焦点),继而有扩散到圆,这个焦点前面和后面的圆就叫做弥散圆。

如果此圆形足够小,肉眼依然可被视为点的成像。这个可以被接受的最大直径被称为容许弥散圆直径δ (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人眼将感觉是清晰的。这时的弥散圆的大小就称为容许弥散圆。 人眼在明视距离(眼睛正前方30厘米)能够分辨的最小的物体的尺寸大约为0.125mm。蔡斯公司制定的标准时,选用了常用尺寸7吋照片(175×125mm)为依据计算,要求弥散圆只能在0.125mm以内,按此计算得到是图像对角线长度的1/1730左右。所以蔡斯公司制定的标准就是弥散圆直径δ=1/1730 底片对角线长度。 不同的厂家、不同的底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要求。各厂家对于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的取值并不统一(前提是画面放大为5×7吋的大小,观察距离为25~30cm)一般取值范围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在这里可以看出:景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和弥散圆直径δ的取值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我们也可看出:弥散圆直径δ 的取值的大小和镜头生产厂商的技术能力有关。 一般常用的数值是:

关于景深的基础知识

关于景深的基础知识 景深,是摄影艺术中最奇妙的东西之一,也是初学摄影的朋友最难以掌握的。我们曾经发表过多篇介绍景深的文章,本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是初学者的好教材,对于资深影友,也是很好的复习。 一、景深的概念 摄影时,必须对好焦点,景物才能结成清晰的影像。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例如拍摄位于不同距离上的多种景物时,片样选择调焦目标,焦点对在哪,哪才能把全部景物拍清楚,就是一个颇费斟酌的问题。动体摄影,主体的位置不断移动,调整尤为困难。遇到这种情形,片样才能不失时机而又有把握地拍出清晰的照片呢?这些都是需要应用景深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首先让我们做一个小小的实验。把一架装有后部磨砂玻璃调焦设备的照相机,或具有景深预测装置的单镜头反光镜箱放在三角架上,以45°左右的角度对向一排成行的白杨树,从中选择一棵距离适中的作为调焦目标目标然后一边转动光圈环,一边仔细观察。这时就会发现,随着光圈的开大和缩小,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在不断地变化。光圈放大时,景物的清晰区就缩小;光圈收小时,景物的清晰区就扩大。这个清晰范围在摄影上就叫做景深。不论我们向任何物体调焦,在该

物体的前后都会形成一个或大或小的清晰区,因此景深又称为区域对光,凡是位于这个区域内的所有景物,皆能结成清晰的实像,其它景物则留下一片模糊的虚影。 根据镜头成像的理论,焦点只有一个,即唯有调焦目标才能在感光片上结成清晰的影像,在调焦目标前后会出现一个清晰区--即景深。 二、制定景深的标准 什么叫清晰,什么叫模糊,这些字眼相当含混,各人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对景物的清晰度定出一个客观的标准,作为衡量景深的依据。这个标准规定: 第一,物体分散圈的直径在四分之一毫米以内。 第二,观看照片的距离为25厘米(明视距离)。 例如,有一幅照片,在明视距离上观看,影像清晰的部分,说明其分散圈的细度合乎标准,没有超过规定的四分之一毫米时,在眼睛看来几乎是一个“点”,并不感到是一个斑,也就是说其清晰度是符合要求的。照片上影像模糊的部分,就说明分散圈超过了规定的限度。根据这个标准,摄影时凡是位于景深范围以内的景物像的清晰度都能达到要求,看起来不会有模糊的感觉。 分散圈与镜头焦距有关;各种镜头的焦距长短不一,对分散圈直径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对长焦距镜头的焦距长短不一,对分散圈直径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对长焦距镜头可以放宽一些,对短焦距镜头就严格一些。一般规定,分散圈直径都限制在镜头焦距的千分之一以内。按照这个标准,一只250毫米的镜头,其分散圈直径为250毫米/1000,也就是1/4毫米。用这种镜头拍摄的照片在明视距离上观看,像的清晰度是够标准的。如果镜头焦距为500毫米,分散圈直径则为1/2毫米,比规定的大了一倍,看起来就成为模糊的了。问题不是500毫米镜头的清晰度不够标准,而是观看照片的距离没有相应地拉开。由于焦距增加到原来的两倍,所以观看照片的距离也必须增加到原来的两倍,即放在500毫米处观看,则分散圈就不是一个圈而是与“点”无异,影像仍然是清晰的。观看照片应以焦距作为观看的距离,因此以明视距离作为标准,就只能以250毫米镜头拍的原版照片为限。如果镜头焦距小于250毫米,比如是50毫米,分散圈直径为1/20毫米,把照片放大五倍,观看距离也增加五倍,分散圈直径还是够标准的。

景深立体感文字制作

景深立体感文字制作 1、新建文件“景深立体感文字”,设置宽为8厘米,高为6厘米,分辨率为350. 2、设置前景色为绿色(#0d600d),背景色为白色单击文字工具,在图像窗口中 输入TANK,字体参数如图: 3、栅格化文字图层后,对TANK图层执行“滤镜>素描>撕边”命令,对文字图 层设置撕边效果,参数:图像平衡25,平滑度10,对比度22. 4、继续对该图层执行“滤镜>扭曲>玻璃”命令,参数:扭曲度1,平滑度2, 纹理是磨砂,缩放100%。 5、对背景图层填充黑色,选择TANK图层,执行“选择>色彩范围”命令,用 吸管工具把文字的白边处理掉,完成后单击确定,自动创建选区。 6、保持选区,按crtl+shift+I快捷键,反选区域,然后按delete键删除多余的图 像,完成后取消选区,再对背景图层填充绿色(#229200)。 7、选择TANK图层,执行“滤镜>杂色>添加杂色”命令,参数设置:数量10%, 高斯分布。 8、双击TANK图层,设置图层样式,选择投影和斜面和浮雕,具体参数设置如 图:

9、对背景图层应用与步骤8中相同参数的添加杂色命令。 10、新建一个图层,执行“视图>显示>网络”命令,显示网络,网络大小是 默认的25mm,执行“编辑>预设>参考线和网格”,命令,如图 11、单击矩形选框工具,单击属性栏上的“添加到选区”按钮,利用网格来 创建选区。 12、保持选取,反选选取,对选区填充与文字颜色相同的绿色,然后应用与 文字效果相同的图层样式和滤镜效果。 13、为草地添加景深效果,使用矩形选框工具在图像中心创建一个矩形选区, 对其进行羽化处理,羽化半径为30像素。 14、反选选区后执行“滤镜>模糊>径向模糊”命令,参数如图:

景深在拍摄中的运用

景深在拍摄中的运用 所谓“景深”,书上的定义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着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器轴线所测定的物体距离范围。简单的说,在相片上景深就是景物清晰的前后范围。 景深的运用在摄影中是一个重要的技巧。一幅摄影作品中,以清不清晰为划分标准的话,那么他的画面内容大体可以分为清晰范围和模糊背景两部分。景深的主要主用就是将这两部分景象强化,即让清晰的变得更加清晰突出,模糊的更加不清楚,从而呢形成强烈的清晰与不清晰的对比效果,突出主题。具体在摄影中运用的话就是,对于不同的影象内容,需要用不同的景深(焦距范围)来表达所要要突出的主题,在拍摄需要突出主体的照片时,为了突出主题景物的需要,只把主体景物设置在焦距范围之内,其它景物尽可能的设置在焦距范围以外,这样就可以只使主题景物清晰,非主题景物呈模糊状态,以此来更加突出主体景物。 一般的情况下,一般的摄影拍摄都会涉及到景深,而且景深在摄影中表达突出主体作用方面非常突出。特别是在拍摄较小的物体,或者要突出小景观中的某个微小物体时,小景深所发挥的作用就非常明显。而在拍摄人群中的某个需要突出的人,比如大会主席台上的重要人物时,景深也能发挥出很好的效果。能够使作品给人带来比较强烈的视觉艺术冲击力。再如,如果在拍摄时也可以运用景深来虚化部分拍摄物体,这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构图的优化,创造更有效的图片背景。因此懂得灵活运用好景深,能在摄影中顺利的达到主题表达的目的,排出让人“有感觉”的作品出来。 景深按照其景深范围的分类可以分为大景深和小景深。大小景深的分类没有严格的标准,但是两者的运用运用得当与否除了与主题表达的具体情况有关,影响景深的因素主要由三个:光圈、焦距、拍摄距离。摄影是其一发而动全身的一门技术,任何一个参数的变动都会引起所得景象的变化。因此,运用景深就必须处理好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光圈和焦距对景深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在运用中要重点运用这两个变量调节景深。 大景深的拍摄运用 大景深是指照片的纵向清晰范围大。在摄影中,要想使所有的被摄景物在画面上都能较为清晰地现现,则需要尽可能大的景深,景深越大,被摄景物的清晰度也就越高。对于拍摄所表现的主体具有很大的体积时,或者要表现环境的特点,交代主体活动背景方面都需要用到大景深。例如,要拍一张以图书馆为主题的图片时就需要用到大景深才能将其表现的完整。而在拍摄诸如广西大学校园这样背景很大的作品时大景深的运用就必不可少了。 当然大景深的具体获得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要获得大景深的三个要素是:短焦距、小光圈和较远的拍摄距离。也就是说,镜头的焦距越短,所用光圈越小,相机距离拍摄主体越远,拍出的照片景深越大,照片的前景、远景和中景都是清晰的。如果光线太暗,当使用最小光圈曝光就会不足,如果是手动聚焦,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曝光补偿或者把快门调的慢一点,对于单反相机而言还可以通过使用“光圈优先”模式实现快门和光圈的优化组合。 但是大景深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因为过多的拍摄对象清楚,有时候就导致画面过于平衡与中庸,并不利于主题的表达。 小景深拍摄运用 小景深也是相对而言的,指相片的纵深范围较小。在拍摄人像特别是人物特写,或者一些细小的物体如一些女孩子喜欢的花花草草时,就特别需要用小景深了,小景深就可以把背景处理的很简单,而作为拍摄主体就会进一步被突出。 获取小景深的方法是,尽可能长的焦距、尽可能大的光圈和较短的拍摄距离。当然与大景深的拍摄一样,光圈的变化会影响到摄影光线,影响到光的采集,因此光圈变小,在具体拍摄中还要根据光线相应的调快快门才行。具体还可以通过光圈优先的模式实现光圈与快门

明显改善画质的方法 教新手如何控制景深

明显改善画质的方法教新手如何控制景深 随着摄影技术的逐步提高,摄影初学者对拍摄画面势必要求越来越“精湛”,这也是一个爱好摄影的人所必须具有的。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摄影技术才能突飞猛进。要想让拍摄的画面有质的飞跃,景深的控制是必修课,不同的景深效果,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就会截然不同。影响景深的三因素:光圈大小、焦距长短、被摄距离,即我们这节学习的重点。 控制画面的景深 专家提示 在焦距和摄距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在拍摄距离和光圈大小都相同的情况下,长焦距制造出的景深,要比短焦距制 造出的景深小在焦距和光圈不变的情况下,景物离镜头较近时,景深较小;景物离镜头较远时,景深较大。 1.何谓景深

大家都知道一般相机要对焦后才能拍摄,理论上照片中只有被准确对焦的部分清晰,焦点前及焦点后的景物会因在焦点以外而显得模糊。不过,基于镜头、拍摄距离等因素,在焦点前、后仍然会有一段距离的景物能够被清晰显示,不致于落入模糊地带,这个清晰的范围便称为景深。 利用景深是拍摄常用的表现手法,景深可以让平面的画面表现出空间感,从而增强照片的欣赏性和表现力。 焦点位于画面三分之一处 上图焦点位于画面三分之一处,因为使用光圈较小,从焦点前到焦点后画面清晰的区域非常广泛,这叫做大景深。在风景摄影中较长使用。

焦点位于靠前的花瓣上 上图焦点位于靠前的花瓣上,因为使用的光圈较大,花瓣前后这段清晰的区域比较小,这叫做小景深。在静物摄影等小场景中较为常用,在人像摄影中使用也较多。 小景深的照片,只有焦点部分才会清晰显示,景深外的地方显得十分模糊;大景深的照片,所有景物都显得十分清晰,两者体现在画面中效果完全不一样。 2.光圈大小可以决定画面的景深 光圈大小不仅决定了曝光量的多少,它更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对于景深的影响。一般来说,在焦距和摄距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光圈越大,景深越小。通常我们会采用小光圈获得大景深,以展现景物的深度。在拍摄风景照片的时候,也常常采用小光圈,以突出主题,同时也展示更加清晰和广阔的空间感。 本文摘自电子工业出版社《拍出好照片的30个基本功(全彩)》一书。

摄影基础考试题

联大轻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摄影》试题 姓名李阳学号200915191518班级09成型2班专业材料成型 一、单选题 一、关于景深和焦深正确的是(1) 1、都是用以说明镜头可以结成相当清晰影像的物方和像方的纵深范围; 2、景深大,焦深也大。 3、景深小,焦深也小。 4、以上都对。 二、(1)闪光法易产生红眼现象? 1、机位直接。 2、侧位直接。 3、直接漫射。 4、反射。 三、表现主体的质感和立体感最好选择(2) 1、正面光。 2、侧面光。 3、逆光。 4、顺光 四、(2)最能表现被摄体的立体感、质感和丰富的空间层次感,给人以和 谐、大方、细腻、浑厚的感觉, 1、高调, 2、中间调。 3、低调。 4、硬调。 五、摄影画面的背景选择应注意(4) 1、抓特征。 2、力求简洁。 3、有色调对比。 4、以上都对。 六、画面构图中最主要的是(1) 1、主体。 2、近景。 3、中景。 4、背景。 七、白平衡主要是调节(3) 1、影象亮度的大小; 2、影象反差的大小; 3、影象色温的大小; 4、影象色调的大小; 八、拍动体照片,使用手动曝光模式,最好选择(1) 1、快门优先曝光模式; 2、光圈优先曝光模式; 3、程序控制曝光模式 4、自动曝光模式。 九、表现画面中各种物体相互间的空间关系或位置关系的是(3) 1、立体感、 2、景别; 3、透视; 4、视觉中心。 二、多项选择题 一、在描述景深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 1、焦距和光圈系数相关联,二者成正比之关系。 2、曝光时间越短,焦距越长。 3、曝光时间与焦距无关。 4、被摄主题越亮,焦距越长。 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23) 1、数码和傻瓜相机均能达到闪光同步。 2、闪光灯作为辅助光源,其曝光不可过度。 3、红眼现象是在夜间用自动闪光模式拍照时出现。 4、所有相机都能达到闪光同步。 三、数码相机拍动体所用曝光模式最好选择(13) 1、快门优先曝光模式; 2、光圈优先曝光模式; 3、完全手动模式; 4、以上都对。 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4) 1、在曝光时间一定时,曝光量与光照度成正比; 2、在光照度一定时,曝光量与曝光时间成反比; 3、在曝光量一定时,曝光时间与光照度成正比; 4、在曝光时间与光照度都增加时,曝光量也增加。 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34) 1、拍风景照片时,用较大的光圈系数; 2、拍风景照片时,用较小的光圈系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