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世纪中国输电线路发展前景展望

21世纪中国输电线路发展前景展望

21世纪中国输电线路发展前景展望
21世纪中国输电线路发展前景展望

21世纪中国输电线路发展前景展望

更新时间:2004-2-16

一、国外输电技术的发展情况

自从20世纪初发明三相交流输电以来,输电技术朝着高电压、大容量、远距离的目标不断进步,20世纪后半叶发展更加迅速。1952年瑞典首先采用380kV输电电压,1954年美国354kV线路投运,1956年前苏联建成伏尔加河水电站至莫斯科的400kV线路并于1959年升压到500kV。进入60年代欧洲各国普遍采用380kV级输电电压,北美和日本则建设大量500kV线路。以后加拿大、前苏联和美国又相继建成一批735~765kV线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许多国家都建设了330~500kV线路。300~750kV超高压(EHV)线路已在各国主干电网和国际互联网中广泛采用。在交流超高压发展的同时,高压直流(HVDC)输电技术也进入工程实用阶段。1962年前苏联建成±400kV工业性试验线路,随后又建设±750kV长距离直流线路;1970年美国第一条±

400kV直流线路建成,1985年升压到±500kV;加拿大于1990年建成全750kV 级直流线路并向美国延伸。巴西伊泰普水电站也用±600kV直流线路送出。欧洲、非洲、日本、印度、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的直流线路也相继投入运行。70年代,欧、美各国对交流1000kV级特高压(UHV)输电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开发,1985年前苏联建成第一条1150kV工业性线路,日本也在90年代初建成1000kV线路。此外,多端直流输电线路、高自然功率的紧凑型线路以及灵活交流输电(FAC±S)等多种多样输电新技术的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有的已进入工程实践。

二、中国输电线路建设的成就

近50年来中国输电线路建设成绩是巨大的。线路总长度从1949年的6500km,发展到1996年的65656Ikm。50年代建设了一大批35kV和110kV线路;60年代,许多城市建设220kV线路,并逐步形成地区220kV电网。随着电力负荷的增长和大型水、火电源的开发,1972年建成第一条330kV刘家峡水电站至关中超高压线路,全长534km。随后330kV线路延伸到陕甘宁青4个省区,形成西北跨省联合电网。1981年第一条500kV全长595km平顶山至武汉线路投入运行,接着其他地区也相继采用500kV级电压。目前全国已有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川渝7个跨省电网和山东、福建、新疆、海南、西藏5个独立省(区)网。网内共有220kV线路120000km,330kV线路7500km,500kV线路20000km。华中与华东两大电网之间,通过1500kV葛洲坝至上海直流线路实行互联。中国输电线路的建设规模和增长速度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环境比较复杂。输电线

路建设中遇到许多技术问题。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我们对高山地区、严重覆冰地区、台风地区、高海拔地区、不良地质地区、地震灾害地区等特殊条件下,输电线路的设计、施工和运行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外,输电线路跨越大江河、湖泊和海峡等水域的大跨越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国已拥有实力比较强的输电线路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力量,并具备输电线路所需器材和设备的制造能力。已经建立输电线路有关的研究和试验的机构和设施,取得了大量科研试验成果,为今后发展超高压、大容量输电线路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西电东送”与电网建设

中国大部分能源资源分布在西部地区,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电力负荷增长迅速。开发西部的水电和火电基地,实行“西电东送”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近十年来,山西、蒙西火电基地向京津唐电网送电,葛洲坝水电站通过±500kV直流线路向上海送电,南方互联电网将天生桥水电站和云南、贵州的水电送往广东、广西等“西电东送”措施已经取得一定成效。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蒙西、山西、陕西、宁夏、豫西火电基地的建设,黄河上游、金沙江、澜沧江、红水河、乌江等大型水电站的开发,以及“西电东送”输电大通道的开辟,将加大“西电东送”的能力并促进电网的发展。

电网是电力市场的载体。加强电网建设是拓展电力市场,提高电力工业整体效益的重要举措。

中国电网发展分三个步骤:

(1)加紧实施7个跨省大区电网之间以及大区电网与5个独立省网之间的互联;

(2)2010年前后,建成以三峡电网为中心连接华中、华东、川渝的中部电网;华北、东北、西北三个电网互联形成的北部电网;以及云、贵、广西、广东4省区的南部联合电网。同时,北、中、南三大电网之间实现局部互联,初步形成全国统一的联合电网的格局。

(3)2020年前后,随着长江和黄河上游以及澜沧江、红水河上一系列大型水电站的开发,西部和北部大型火电厂和沿海核电站的建设,以及一大批长距离、大容量输电工程的实施,电网结构进一步加强,真正形成全国统一的联合电网。在全国统一电网中充分实现西部水电东送,北部火电南送的能源优化配置。此外,北与俄罗斯、南与泰国之间也可能实现周边电网互联和能源优势互补。

四、对专业技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结20世纪的经验,展望21世纪电网发展的前景,剖析输电线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之间的差距,对今后输电专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制定合理的技术政策

分析研究本国的自然环境条件、资源状况和输电线路的特点,总结长期实践的经验,密切注视国际上专业技术的发展动态,制定适合国情的技术政策,指导输电线路的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科研开发工作。技术政策还要随着当时、当地实际情况的改变及时加以修正。例如世界各国输电线路普遍采用木杆和铁塔。中国森林资源少,50年代至70年代钢材又特别缺乏,因而,大量推广钢筋混凝土电杆代替木杆和铁塔,成绩很大。随着经济发展,钢材货源充足,铁塔价格下调,相反,混凝土电杆的运输和施工费用增加,在很多情况下,采用混凝土电杆的经济效益已不明显,运行方面又存在一些缺点,技术政策应作相应调整。有了合理、明确的技术政策的指导,加上经验的积累,输电线路建设将会逐步形成本国独特的风格。

(2)完善专业技术标准体系

输电线路专业技术标准自50年代初移植前苏联“电气装置安装规程”中有关架空线路的部分章节开始,历经多次修订和补充,逐步形成包括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等一系列技术标准,对于指导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确实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国外同类标准对比,以及从以往使用的经验看,现行标准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国家标准(规范)、行业标准(规程)、各主管部门标准(规定),各级标准的功能不明确,分级界限也带有随意性。线路设计、施工和运行各相关标准之间缺少协调,内容深浅不一,甚至有的条文相互矛盾。设计标准包罗的内容太多、太繁,条文规定太死,而且不论哪级技术标准一旦批准颁布都作为必须严格遵守的规章,这对培养设计人员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设计水平颇为不利。国外一些权威性的线路专业技术标准多由学会、协会组织知名专家制定,虽然不是行政性强制执行,但在国际上倍受推崇,广为应用。而政府颁发的法规只对涉及工作人员、社会公众人身安全以及与其它设施互有影响的内容作出规定。这样的标准模式和制定办法是否可资借鉴,建议在深化体制改革中加以探讨。

(3)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输电线路对环境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线路产生的电磁场对人、畜产生的生态效应,以及对信息传播设施的干扰,还有电晕引起的可听噪音。这类影响可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将其控制在允许值之内。另一方面是线路工程建设占用土地、毁坏青苗、妨碍农耕、砍伐森林、拆迁建筑物、影响居民生产和生活,以及开山放炮、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山体滑移、触发泥石流等,对沿线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在城市和风景区线路布置杂乱无章,影响景观,

构成视觉污染。随着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线路通道日益紧张,线路工程造成的环境损害,也逐渐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今后,在线路建设中,应注意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珍惜国土资源,作好线路走廊规划。保护森林资源,山区线路基础设计采用少开土石方的方案,采取保护植被,避免水土流失的措施。人口密集和大面积机耕地区不用拉线杆塔。城市附近和观光游览区采用造型美观的钢管结构,电厂和变电所进出线应布置紧凑、整齐、美观。为保护环境而增加一部分工程投资,换来环保效益是必要和合理的。

(4)依靠科技进步

输电线路专业发展的历程中,科技开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330kV 和500kV超高压线路和±500kV直流线路工程的建设,都是依靠有关单位的协作攻关,解决了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取得很大成绩。面对21世纪,输电线路工程的建设任务,应继续加强科研开发,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针对西部地区电网和“西电东送”的输电线路工程中的特殊技术课题,如特大山区线路的设计,特高海拔地区线路绝缘设计和电晕特性的研究,严重覆冰地区线路的设计方案和运行维护,以及线路通过沙漠、戈壁、盐湖、沼泽地带的技术措施等,在以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则根据江、河、湖、海大跨越线路工程多、规模大的情况,总结以往的经验,研究提高设计和施工的水平,包括大跨越不停航架线技术的推广应用。西北地区现有330kV电压已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高一级的750kV输电电压即将出现,虽然750kV与500kV接近,同属超高压范围,国外也有较多工程实践经验。但结合当地条件,还应该对750kV线路的基本技术参数和主要设计条件进行分析、研究,为工程建设做好初期准备。1000kV级特高压线路,大容量、高电压直流线路以及其它新型输电线路的科研、开发也应组织力量积极开展。

(5)提高线路器材设备品质

线路器材设备的品质对体现工程设计要求、保证线路运行安全可靠至关重要。国外在线路建设中对器材设备的选型和采购十分认真,重视产品性能和生产厂家的供货业绩和老用户的信息反馈,讲究优质优价,挑选性能优越、品质精良的名牌产品,决不迁就降低要求。供货厂家也视产品质量和保持信誉为生命线。决不含糊。以往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产品供木应求,质量意识也比较差。往往对线路工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改革开放之后,情况变化了,市场竞争局面已经逐步形成,国内线路器材设备制造业有很大发展。国际知名厂商也纷纷来华合资办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当地原材料和劳力优势,生产品质精良、价格合理的产品。线路器材设备的选择和采购与国际接轨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6)促进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现代化

长期以来,输电线路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检修的大部分工作主要靠人力操作,机具装备简陋,机械化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甚大。中国山区线路

多,交通困难,现场施工条件差,人力操作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工程质量不易保证,而且不利于自然环境保护。至干线路运行维护,由于线路里程日益增长,电压等级越来越高,靠人员步行巡线,很难查找设备的缺陷和适时维修。国际上已经普遍采用的先进技术,如利用直升飞机运输线路器材、组塔,架线施工以及线路巡视和维护等工艺,国内已经试验成功,建议推广应用。应用远红外遥感成像技术诊断线路绝缘于和金具的运行状况,也进行过研究,应该继续完善,加以促进。对于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等主干输电大动脉线路,所处地区自然环境特殊,交通运输条件差,当地技术支持力量较弱,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实行机械化和现代化尤为迫切。

高压线路维护规范标准

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范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引用标准 (1) 第三章岗位职责 (2) 第四章安全管理 (5) 第五章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及验收管理 (9) 第六章输电线路的运行管理 (10) 第七章特殊区段输电线路的管理 (13) 第八章输电线路保护区管理 (13) 第九章运行维护重点工作 (15) 第十章输电线路缺陷管理 (23) 第十一章事故预想及处理 (24) 第十二章输电线路技术管理 (26) 第十三章输电线路评级与管理 (29) 第十四章带电作业管理 (29) 第十五章人员培训 (31) 附录A(规范性附录):架空输电线路缺陷管理办法 (35) 附录B(规范性附录):架空输电线路评级管理办法 (38) 附录C(规范性附录):架空输电线路专业年度工作总结提纲 (42) 附录D(规范性附录):架空输电线路故障调查及统计办法 (47)

附录E(资料性附录):架空输电线路运行技术资料档案(技术专档、线路台帐) (54) 编制说明 (6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架空输电线路(以下简称“输电线路”或“线路”)的运行管理,使其达到标准化、制度化,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依据国家(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包括规程、规范等,下同),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生产技术文件(包括导则、管理制度等,下同),并结合近年来全国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运行经验、设备评估分析而制定。 第三条本规范对架空输电线路生产过程中的工程设计、验收、运行、缺陷管理、事故预想及处理、技术管理、设备评级、带电作业、人员培训等项工作以及运行维护重点工作,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或指导性意见。 第四条5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500kV直流线路、35kV交流线路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的110(66)kV 第五条各区域电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有限公司可根据本规范,制定适合本地区电网实际情况的实施细则。 第二章引用标准

110kv输电线路注意问题(1)

输电线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楼输电线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电网建设迅猛发展,电网建设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该文从输电线路设计角度在方便施工、降低造价、利于运行等方面提出了经验和看法。 关键词:输电线路;路径;杆塔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各地电网建设迅猛发展,从过去 的“几年建一条线路”到现在的“一年建几条线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大大增强,但输电线路建设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空间却越来越小。各地进行土地开发线路路径选择困难,施工占地的民事工作难以协调,线路改造停电时间短,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等是电网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如何应对新形势,最大限度地满足电网建设需要已成为技术部门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从设计角度围绕方便施工、降低造价、利于运行等方面,对输电线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1 路径选择 路径选择和勘测是整个线路设计中的关键,方案的合理性对线路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施工、运行条件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做到既合理的缩短路径长度、降低线路投资又保证线路安全可靠、运行方便,一条线路有时需要徒步往返3~5趟才能确定出最佳方案,所以线路勘测工作是对设计人员业务水平、耐心和责任心的综合考验。 在工程选线阶段,设计人员要根据每项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线路沿线地上、地下、在建、拟建的工程设施进行充分搜资和调研,进行多路径方案比选,尽可能选择长度短、转角少、交叉跨越少,地形条件较好的方案。综合考虑清赔费用和民事工作,尽可能避开树木、房屋和经济作物种植区。 在勘测工作中做到兼顾杆位的经济合理性和关键杆位设立的可能性(如转角点、交跨点和必须设立杆塔的特殊地点等),个别特殊地段更要反复测量比较,使杆塔位置尽量避开交通困难

我国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现状与展望

第26卷 第11期2005年11月 电 力 建 设 E l e ctric Powe r Constr ucti o n V o.l26 N o.11 N ov,2005 电网技术 我国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现状与展望 鲁先龙,程永锋 (国电电力建设研究所,北京市,100055) [摘 要] 输电线路基础不同于一般建筑工程基础,送电线路距离长、跨越区域广、沿途地形与地质条件复杂、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性大,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的边界条件较多。杆塔基础除承受拉、压交变荷载外,还承受着较大的水平荷载。在通常情况下,杆塔基础抗拔和抗倾覆稳定性是其设计控制条件。近年来,我国线路基础工程建设出现了许多基础形式:如人工斜掏挖原状土基础,原状土地基承载力高、变形小、开挖量小、节省材料。软土地基复合式小桩基础,可使桩倾斜度与基础所受拉、压力和水平力的合力方向一致,大大提高基础的承载力。 [关键词] 送电线路 杆塔基础 现状 展望 中图分类号:TU47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7229(2005)11-0025-03 Current S t at us and Prospect of Trans m ission To wer Foundati on Engi neeri ng i n Chi na Lu Xianlong,Chen Yongfeng (SG E l ectric Po w er Constru ction Research In stit u te,B eiji ng C it y,100055) [Abstract] The trans m ission t ow er foundation is d ifferen t fro m nor m al bu il d i ng f oundation s becau s e t he trans m is s i on l ines are of l ong d i s-t an ce,b road cross ed areas,co m p l ex t opography and geological cond itions and great diff eren ce of t h e physicalm echan icalnature of t he foundati on soi.l M any boundary condition s shou l d be con si dered in desi gn and construction.Th e t ow er foundation has t o bear the tensil e and p ress u re a lt er-native l oads,als o t he lar ge horizon t a l load s.Under nor m al situati on t heir desi gn con tr o l cond itions are t he anti-lift and an ti-overt u rn stabilit y of t h e foundati on. [K eyw ords] trans m is s i on li ne;to w er foundati on;curren t s it uation;forecas t 1 线路基础工程现状 1.1 我国典型区域性地基线路基础 我国地域辽阔,岩土类别多、分布广,各地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差异大,区域性地基线路基础型式多样。 1.1.1 软土地基 软土地基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华东地区和天津部分地区等。 软土地基线路基础主要型式有:扩展式基础、大板式基础、灌注桩基础等。扩展式基础设计计算简单,但其配筋量和土方开挖量大、占地面积大、施工机具笨重、搬运困难。大板式基础成本较高、土方量大、施工复杂、特别是在淤泥土质中施工难度较大,不易保证工程质量,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灌注桩基础造价高、质量不易控制,尤其是在淤泥土质中成孔施工较难把握,易出现钻孔收缩和塌落。此外,还有螺旋锚基础、挤密碎石桩和挤密砂桩等其他类型基础。总体上看,软土地基基础型式多,但处理费用高,在近海地区还存在基础腐蚀问题。 1.1.2 黄土地基 黄土地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中游的甘肃、宁夏、陕西和河南等省,在河北、山东、内蒙、青海、新疆及东北等地也有零星分布。黄土地区送电线路基础型式主要有:刚性台阶基础和插入式基础,部分软弱黄土地基也采用钻孔灌注桩。刚性台阶基础因受力不合理,浪费材料,造价高,己逐渐被淘汰。插入式基础受力合理,采用较多。但是,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和地震液化病害往往是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产生大变形和不均匀沉降、危及线路安全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因对黄土工程特性认识不足而造成电力工程建设事故屡见不鲜。目前,工程中常采用2∶8或3∶7比例的石灰和素土对重点塔位进行地基处理。 收稿日期:2005-06-13 25

我国核能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我国核能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 我国核电在运核电厂已达到38台,总发电功率超过3 700万千瓦,在建 机组18台,总装机容量2 100万千瓦,到2020年我国在运核电厂预期将达到 5 800万千瓦,占世界第二位。 正如中国工程院、法国科学院及法国国家技术院给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中所写:“就所有民用核能活动而言,可以认为法国和俄罗斯在当下全球领先。同时,中国在核电站建设方面正在取得重大突破,是未来潜在的领先国家之一。” 我国核电充分吸收了国际核电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并采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遵循最高的安全标准,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改进,并拥有技术先进、实力强大的装备行业,以支撑中国核电建设。可以说,中国核电具有“后发优势”。 我国最早引入和开发三代核电技术,遵循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完全满足美国“电力公司要求文件”(URD)和欧洲国家的“欧洲电力公司要求”(EUR),堆芯损坏概率(CDF)小于十万分之一,大量放射性释放概率(LRF)小于百万分之一。

我国率先在三门、海阳引进、建设首批4台AP1000先进压水堆核电厂,同时在台山建设2台EPR1700先进压水堆核电厂。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包括CAP1400和“华龙一号”,其中“华龙一号”正在福建福清、广西防城港和巴基斯坦卡拉奇顺利建设,并积极准备进入英国市场。 “华龙一号”是在我国具有成熟技术和规模化核电建设及运行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和改进,自主设计建设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机组。它满足先进压水堆核电厂的标准规范,其主要特点有:1)采用标准三环路设计,堆芯由177个燃料组件组成,降低堆芯比功率,满足热工安全余量大于15%的要求;2)采用能动加非能动的安全系统;3)采用双层安全壳,具有抗击大型商用飞机撞击的能力;4)设置严重事故缓解设施,包括增设稳压器卸压排放系统,非能动氢气复合装置,以及堆腔淹没系统,保持堆芯熔融物滞留在压力容器内;5)设置湿式(文丘里)过滤排放系统,以防止安全壳超压;6)设计基准地面水平加速度为0.3g;7)全数字化仪控系统。 2 持续提高核电的安全性 我国和国际上都在进行提高核电的安全性研究,主要有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保持安全壳完整性,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包括:严重事故管理导则,极端自然灾害预防管理导则),耐事故燃料(ATF)研究以及先进的废物处理和处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国际上安全监管机构都要求新建反应堆应满足下列安全目标: (1)必须实际消除出现堆芯熔化、导致早期或大量放射性泄露的事故;

中国核电之发展背景及未来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中国核电之发展背景及未来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徐清致 2011302480065 摘要: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于满足中国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就要求制定核电发展长远规划,制定与采用核安全法规标准,理性看待核电技术,杜绝核风险决策机制以及安全监管制度上的缺失,保证天然铀可持续供应,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大力培养核能领域高级人才。 关键词:中国;核电;未来发展 引言 中国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仅已无法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较严重的社会能源、环境问题。能源发面,煤炭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为二百至二百二十年,中国面临煤炭枯竭的严峻形势不言而喻;环境发面,燃用各种化石燃料将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以及大量的烟尘,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因此,中国有必要积极改善能源利用结构和实现能源的多元化供给。目前,由于有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分别,造成水电电力不够稳定;而太阳能和风能在短期内又不可能在总电力装机容量中占有较大的份额。所以,核能是目前唯一达到工业应用、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而日本福岛核泄露事件又一次为人们敲响警钟,中国核电产业是就此止步还是继续推进?该如何推进?因此,本文从中国发展核电的必要性出发,结合核电产业在中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了出中国核电未来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一、我国核电发展的背景 (一)我国发展核电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我国核电发展方针由“适度发展”到“推进发展”,最后确定为“积极发展”,这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实践证明,核电是安全、清洁和高效的能源。发展核电,对于我国满足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同时,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保持核工业体系完整能力、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措施;也是顺从世界能源利用趋势的必然选择。 1 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我国能源工业已得到巨大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当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以燃煤为主,致使大气污染严重,且由于大量煤炭运输导致交通运输紧张。同时,我国中长期的能源供需平衡中也存在着值得关注的缺口,特别是对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能源资源匮乏地区,这种缺口尤为突出。因此,优化能源结构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核电在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缓解交通运输紧张、填补能源供需矛盾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 防止温室效应,保护环境 从环保角度讲,核能无疑是应对地球温室效应的最佳手段。对比各种能源发电,核电基本实现了温室气体的零排放。据统计,每22吨铀发电所节约的CO2量相对于100万吨煤所

输电线路冬季施工安全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51360 输电线路冬季施工安全措施标准范 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输电线路冬季施工安全措施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冬季施工,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较春夏秋三季,安全管控难度更大,为有效控制施工安全风险,制定公司冬季施工安全措施,要求所有冬季施工的项目部要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本措施和有关的安全管理规定、制度,杜绝习惯性违章,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依靠分公司、项目部及施工队严格的安全管理,使自身的安全素质得到提高,齐心协力,保证冬季施工的安全。 一、冬季安全管理 1.各项目部指定专人每天通过网络、手机等掌握

浅谈输电线路建设与城市发展

浅谈输电线路建设与城市发展 摘要:在进行城市输电线路的规划时,不但要考虑输电线路的设计要求和预期功能,更要结合城市特点和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需要,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城市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土地和环境保护等需求,设计出能够与城市发展和谐相处的输电线路。本文就如何使输电线路的设计、建设与城市发展和谐并行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输电线路;城市发展;对策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城市供电系统负荷以较快的速度不断增长,城市电力输电系统往往只有不断增加输电线路的建设,提升城市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才能适应供电系统负荷的增长,而能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又要求城市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环境,这使得城市电力输电线路的建设与城市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因而,如何使电力输电线路的建设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已经成为目前城市电力规划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输电线路的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以往,电力输电线路的建设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资金的浪费和大量占用土地资源。 1.1输电线路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破坏 电力输电线路的建设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破坏,主要包括:一)对植被的破坏。一些输电线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得不清除和砍伐掉一些树木,如塔基位、砌筑护坡处以及开挖排水沟处需要清除掉原有的乔木、灌木及植被,另外,地面开挖及开挖后地回填也会破坏塔基附近的生态环境和土壤结构等等;二)造成水土流失。土石方开挖过程中破坏了原有植被,同时也影响了土石方附近地地质,造成土层的松动,当有雨水冲刷时就会造成水土流失。三)破坏生态平衡。电力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会破坏原有植被以及一些生物的栖息地,从而对施工地点及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原有生态系统的稳态平衡。除此,运行线路的电磁场长时间作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输电线附近地可听到噪声对周围环境和居民产生了负面影响。 1.2输电线路的建设造成的资金浪费 资金浪费往往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一)电力输电线路的杆塔设计往往比较保守,从而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浪费。例如由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一些输电线路技术人员不能够合理安排杆塔安全裕度,只能保守的将线路档距设定在较小的范围内,和将呼称高设定地过高,如将原本可以放到200米的线路档距放到了150米,将可以设定到18米的呼称高设定到21米,而杆塔、基础的安全偏大,

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2011)

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2011-3-15) 一、中国核电发展现状 (一)中国核电的发展阶段 1、核能研究阶段 在70年代末,我国已经有了核动力应用的想法,但是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1969年,原二机部各类学校有的停办,有的撤销,有的交给地方。研究所被精简缩编,名存实亡,研究工作虽然一直没有停顿,但“清查”、批斗使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遭到极大的压抑,影响了工作的进行。一些基础科研项目基本停止,核电的科研工作未能展开。 2、核电技术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的核电技术开始起步,但是由于我国核电政策的徘徊不定,使得我国的核动力研究主要应用于核动力舰艇上,1971年9月,我国自己建造的第一艘核动力舰艇安全下水,试航成功,其后20年,我国核电仍为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此期间进行了核电站的概念设计,但是进度缓慢,秦山核电站的设计即从此时开始,但后来停止了,如同整个世界核电的大潮流一样。 1984年我国第一座自己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破土动工,表明中国核电事业的开始。 3、黄金复苏阶段 中国核电从秦山核电开始,大亚湾核电为转折,历经十年,终于迎来了核电春天,各个项目如同雨后春笋,不断开工。 进入新世纪,国家对核电的发展做出新的战略调整。国务院已颁布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的目标,这个目标有可能更高。(据新华网2010年3月22日消息称: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于2010年3月22日说,目前我国正在对2020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调整。根据目前的工作部署,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目标保守看为7000万千瓦至8000万千瓦。) 中国核电站布局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山东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公元1964,中国西北,罗布泊的一声巨响,向世界宣告,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代表我国开始使用核动力。 1991年12月15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正式并网发电,代表着中国在和平利用核能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漫漫征途,从中国第一次核试验,到第一核电机组并网发电,中国核能利用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核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三十年风风雨雨,三十年艰苦历程。中国核电从无到有,为共和国的华美乐章添加了最美妙的音符。 我国核电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经过起步和小批量两个阶段的建设,我国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截至到2004年9月,我国共有9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2003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和核发电总量,分别占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1.7%和2.3%。在浙江、广东两省,2003年核发电量均超过本省总发电量的13%,核电成为当地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 与此同时,通过引进与自主研发,我国在核电站维护运营及设计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的进步:秦山一期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13年,在2003年结束的第七个燃料循环中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443天的国内核电站最好成绩,2003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九项性能指标中,秦山核电站有六项指标达到中值水平,其中三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秦山二期国产化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自主建设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比投资1330美元/千瓦,国产化率55%,经受住了初步运行考验,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提前建成投产,实现了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国际同类型核电站的多项纪录。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投运10年来,保持安全稳定运行,部分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广东岭澳核电站也已经全面建成投产并取得良好的运行业绩。江苏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正在调试过程中。此外,我国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站2000年6月并网发电,2003年负荷因子达到85%。 我国核电当前技术水平与发展情况 进入二十一世纪,传统能源的利用程度已经接近极限,而且,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化石能源的过分利用,对环境造成了难以消除的影响。今天,面对油价高涨,能源短缺,各国都在寻找能源的解决办法。中国科学院学部核能发展战略咨询组起草的一份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我国能源供应面临三大挑战:第一,能源发展需求与我国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不足之间的矛盾;第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合理,大量燃煤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问题;第三,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能源浪费比较严重。为应对上述挑战,我国将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基本国策放在首位,并逐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逐步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份额,提高新能源的份额。而“在各种替代能源中,只有核能既是一种经济、安全、洁净的能源,又可大规模地替代化石能源。只有积极发展核

(完整版)浅析输电线路的建设与发展

浅析输电线路的建设与发展 1.引言 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逐渐加快的城市化进程,较多城市供电系统的负荷也呈现较快增长的应用形式,只有加强城市输电线路的建设才能够完善电力输电系统,以完善并提高电网供电的水平与能力,满足当今社会持续增长的供电系统负荷需求。下面就综合概述我国输电线路的建设与发展内容,结合当下输电线路建设中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浅谈未来输电线路建设与发展的模式与方向。 2.我国输电线路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如今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规模呈现逐渐增大的局面形势,国家与城市发展会日益增长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因而新时期我国已经针对输电线路的发展与建设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输电线路在选取路径与建设走廊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开发、城市建设等展开激烈的矛盾与碰撞,在这两方面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会相互制约并互相影响。城市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建设的关键能源动脉就是电网,电网是社会必须要建设与发展的重点项目内容。输电线路在建设过程中会覆盖到不同的区域范围,因而输电线路的建设必然会严重影响并制约到城乡规划与建设发展,我国早期的城乡规划建设并没有针对未来的发展而对电网线路通道进行充分的预留,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电网区域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的建设,导致区域内的供电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优质性受到了较大的干扰与影响,这也是我国输电线路在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现状与问题。最近几年我国输电线路建设与城乡建设发展中突出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点:(1)我国城乡发展与建设的速度比较快,极大的延伸了地域面积,因而导致原来的输电线路运行限制距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电网可靠供电与安全运行的规范要求,另外输电线路的建设还会制约并影响到城乡的发展。 (2)我国城乡在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要输电线路来进行电力的输送,但是由于不完善的建设规划方案,使得较多输电线路无法进行电力通道的架设,也就无法满足电网供电的可靠、优质、稳定、安全性,另外还会制约到城区开发建设与经济发展。 (3)目前我国存在的高压、中压以及低压输电线路的规划建设形式还停留在原有落后的水平上,周边城乡密布输电线路,使得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与制约。 对上述实际不足与问题如何解决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输电线路发展与建设所面临的关键课

我国核能发展现状

我国核能发展现状 目前我们国家核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核能的和平利用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核技术已经渗透到能源、工业、农业、医疗、环保等各个领域,特别是核能在电力工业成功运用,为提高各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核电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与水电、火电一起构成电力能源三大支柱,核能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它将成为最终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源之一。世界50多年的核能发展表明,核能不失为一种清洁、安全和经济的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毕竟对能源提出快速增长要求,而我国目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又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日益相关,所以发展核能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改善能源结构、控制环境污染、保障能源结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建设的第一座核电厂1991年建成投产,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力的历史,1994年投产大电站,1996年中国又自主设计建设了二级核电站,三级核电站,随着最近广东核电厂投入,我国目前公共12组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运行的核电机组安全状况良好,平均用于值可达到85%,核电辐射水平一直保持在本地水平。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合作了12个核电项目,共31台机组,合作规模达到3378万千瓦,已开工建设24台,建成规模2660万千瓦。核电作为我国新能源的主力军,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进入了批量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引进三代核技术AP1千以及EP2顺利建成,它在中国经济快捷的发展,对核燃料的高效利用以及对减少高排放物发挥了重大的效应。 07年3月,随着中美间两份重要协议《核岛供货合同框架协议》和《技术转让合同的框架协议》的签署,美国西屋公司和绍尔公司组成的西屋联合体在中国的第三代核电招标中正式中标,AP1000成为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所选择的技术路线,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落户中国。 AP1000技术虽然先进,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尚没有一座建成的电站,中国将是第一个“品尝”这一技术的国家。我国的研究人员从AP600到AP1000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对这一技术有较深入的了解。第三代技术是从第二代发展来的,其主要系统均有工程实践,只是核电站安全系统设计理念不同,AP1000使用的是非能动的方式。 作为第三代核电站,AP1000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第二代核电站主要是上世纪70年代根据当时安全法规设计的。其设计基准不考虑核电站严重事故(如

关于核能的调研报告

关于核能的调研报告 引言:随着社会发展,能源问题、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科研的焦点,因为这不仅关乎人类自身及其后代的问题,还关乎地球发展问题。而当今社会能源主要来自于C的化合物(如石油,煤等),这些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可再生,环境污染。而核能,虽然不是可再生能源,但较之于传统能源,有着巨大的潜力:其所含能量密度高,污染小。核能正逐渐成为人类能源的主体。 调研内容: 核裂变原理及历史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改变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mc2。核能通过三种核反应之一释放:1、核裂变,打开原子核的结合力。2、核聚变,原子的粒子结合在一起。3、核衰变,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 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1942年12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先后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1957年前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其装机容量为5兆瓦。在1945年之前,人类在能源利用领域只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战时,原子弹诞生了。人类开始将核能运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日本、以色列等国相继展开对核能应用前景的研究。核电厂发电的基本原理如下:利用核反应堆中铀燃料核裂变连锁反应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它与火力发电极其相似。只是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核裂变能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除沸水堆外,其他类型的动力堆都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在蒸汽发生器中将热量传给二回路或三回路的水,然后形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沸水堆则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变成70个大气压左右的饱和蒸汽,经汽水分离并干燥后直接推动汽轮发电机。核能发电所使用的的铀235纯度只约占3%-4%,其馀皆为无法产生核分裂的铀238。核反应所放出的热量较燃烧化石燃料所放出的能量要高很多(相差约百万倍),比较起来所以需要的燃料体积比火力电厂少相当多。动力堆的发展最初是出于军事需要,后来,由于核浓缩技术的发展,到1966年,核能发电的成本已低于火力发电的成本。中国大陆的核电起步较晚,80年代才动工兴建核电站。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30万千瓦(电)秦山核电站在1991年底投入运行。大亚湾核电站于1987年开工,于1994年全部并网发电。 核电优缺点 核电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1.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2.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3.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 4.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5.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但是,其缺点更不容忽视:1.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

(完整word版)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核电发展现状: 在党中央、国务院地正确领导下,我国核电经过多年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经过起步和小批量两个阶段地建设,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在浙江、广东两省,年核发电量均超过本省总发电量地,核电成为当地电力供应地重要支柱.当前我国运行地核电有台机组、万千瓦发电运行,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地左右,分别是秦山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及扩建工程、秦山三期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一期和江苏田湾核电站一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目前建设中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阳江核电站、台山核电站一期;辽宁:红沿河一期;福建:宁德核电站一期、福清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一期扩建工程、三门核电站;山东:海阳核电站一期、石岛湾核电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筹建中地核电站:湖南:桃花江核电站;湖北:大畈核电站;江西:彭泽核电站;海南:昌江核电站一期;广东:陆丰核电站、海丰核电站;广西:红纱核电站;辽宁:徐大宝核电站、东港核电站;重庆:涪陵核电站;四川:三坝核电站;浙江:龙游核电站;安徽:芜湖核电站、吉阳核电站;吉林:靖宇核电站;湖南:小墨山核电站;河南:南阳核电站;福建:漳州核电站、三明核电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秦山一期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年,在年结束地第七个燃料循环中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天地国内核电站最好成绩,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九项性能指标中,秦山核电站有六项指标达到中值水平,其中三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秦山二期国产化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自主建设商用核电站地重大跨越,比投资美元千瓦,国产化率,经受住了初步运行考验,表现出了优良地性能,实现了较好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提前建成投产,实现了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国际同类型核电站地多项纪录.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投运十几年来,保持安全稳定运行,部分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地经济效益.广东岭澳核电站也已经全面建成投产并取得良好地运行业绩.江苏田湾核电站号机组正在调试过程中.年月日,国务院批准建设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浙江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总之,中国核电在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营运管理等方面,具备了相当地基础和实力,为加快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坚实地基础.加快核电发展地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核电设计.我国核工业拥有一支专业配置齐全、知识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地核电研究设计队伍,形成了设计管理和接口控制程序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掌握了一些国外核电成熟地设计技术;能自主设计建设万千瓦和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也具备了以我为主、中外合作设计建设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地能力.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组织有关核电设计院,开展了国产化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地设计工作,目前初步设计已经完成,进入初步设计审查阶段.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核电技术研发.我国核工业建立了专业齐全地核科研体系,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地核电科研队伍,已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地大型核动力技术试验基地,各种试验台架、科研设施齐全,具备了较强地自主开发能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地能力,基本上可以满足自主设计地需要,为核电技术进步和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在设计技术研究工作中,解决了核电站工程设计地许多技术难点,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地核电工程设计分析地骨干程序系统.初步形成了一套先进反应堆设计方法和试验验证手段,提高了我国先进压水堆设计开发地能力.目前我国正在立足自主开发第三代、第四代核电关键技术.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目前开工建设地核电项目,无论是国产化项目,还是中外合作地项目,都建立了规范地法人治理结构,项目业主对核电站建设和运营全面负责.在工程项目

中国核电发展概况

中国核电发展概况(截止2010年) 1我国核电产业未来前景 我国目前的电力供应依然以火力发电为主,水电、风电、核电等规模非常小,电力结构极为不合理,一方面带来能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此国家提出了发展新能源发电,鼓励核能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政策。 中国核电发展进程大约比全球核能发展进程相对滞后约20年。七十年代中国开始对核电的探索,八十年代中国核电开始“起步”,九十年代至2006年为中国核电的“发展期”,至今大约30年时间。中国核电的“发展期”正处于世界核电发展之“低谷期”。尽管如此,中国核电在不利的条件下仍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到2006年底为止中国投运的核电机组共11台,870万千瓦,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4%。特别是2000年至今中国投运机组8台,占全球同期投运机组数的1/4。与此同时,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备全面的核电体系,基本掌握了第二代核电技术,并开始了第三代和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基础研发工作。这一切,为下一步的跨越发展做好了全方位的准备。 2010年,我国正在制定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着眼于中国新兴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在2011年-2020年间,核能、水能以及煤炭的清洁化利用将是政策支持的重点,也将是5万亿投资的重点支持对象。因此,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调整我国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由原来的4000万千瓦提高到7000万千瓦以上。而且有消息称,国家能源局正在制定的《核电管理条例》有望于2010年底前上报国务院。《核电管理条例》将重点体现对未来核电开发的支持,其中将大力推动内陆核电站的开发建设。 为实现规划目标,在“十二五”期间提高核电站开工量是核电产业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原因是,核电站的建设周期长达四五年,要实现核电装机容量到2020年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必须在2015年开工至少60个100万千瓦的核电站,2010年开始展开前期规划。因此,未来5年,将是核电企业们迎来大量订单的黄金期。

核能发电调研报告

核能发电调研报告 一、研究背景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我国能源工业已得到巨大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当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以燃煤为主,致使大气污染严重,且由于大量煤炭运输导致交通运输紧张。同时,我国中长期的能源供需平衡中也存在着值得关注的缺口,特别是对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能源资源匮乏地区,这种缺口尤为突出。因此,优化能源结构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核电在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缓解交通运输紧张、填补能源供需矛盾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从环保角度讲,核能无疑是应对地球温室效应的最佳手段。对比各种能源发电,核电基本实现了温室气体的零排放。据统计,每22吨铀发电所节约的CO2量相对于100万吨煤所产生的量。全球每年产生的CO2中38%来自于煤炭、43%来自于石油,一台10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每年产生的CO2差不多有700万吨,照此测算,当前所运行的910万千瓦核电机组一年可节约6370万吨的CO2排放,另外,核燃料运输的绝对量较小,相比较煤炭的运输又大大节约了CO2的间接排放。 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看,风电和光伏发电由于其能量的存在形式,在电网接入上具有较高的技术瓶颈,而核电则具有容量大、运行小时数高、发电波动性小,经济成本低等诸多优点,能满足工业化大规模使用,可有效取代煤电,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国内外核工业发展的实践说明,在和平时期,能够保持核科技竞争力和稳定核科技队伍的主要出路就是发展核电。核电作为战略产业的价值体现在这两个命题之中,它既关系着以国防为主导的传统安全,也关系着以经济为中心的非传统安全。因此,与信息、航空、船舶等产业一起,核电作为战略产业的地位,在高层决策中已经明确下来。大力发展“以我为主”的核电产业,绝不仅是满足能源

基于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在电力的供应方面的需求也在日益提高,在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对于电力系统的建设和构成而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输电线路对于整个电力系统来说,就是一个供其正常运行的脉络网,在确保广大用户用电安全和正常用电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输电线路进行良好的管理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标签: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思考与实践 在整个电力系统中,输电线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由于国家对供电需求的不断提高,对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和严格,而电力项目的建设施工是一种多专业、多工种的复杂体系,特别是具有施工难度大、专业性强以及建设周期短等特点,其施工内容涉及到基础工程、土石方工程、架线工程、施工测量、接地工程、杆塔工程等等几大部分。想要确保电力工程能够顺利进行,确保其施工质量能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就一定要利用科学的方式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在整个施工管理工作中施工质量控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可以有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对施工过程进行统筹、对建设施工管理进行优化。 一、输电线路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管理流程中的缺失 现在,电力行业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以及质量管理人员等在合同意识和投资效益观念方面都相对缺乏,大部分施工管理人员甚至对成本控制没有什么概念,连最基本的成本控制知识都没有掌握,这也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导致施工设备、施工机械订购造价过高的问题出现,并且在概算中施工设备的订购价格往往存在假象,然而,在所签订的合同中却存在很多缺失,如没有明确标注主体施工设备的附属设备,最后导致不得不重新采购,如此一来,就会大大增加项目施工的成本[1]。在实际电力行业建设管理过程中,与此类似的违规操作还有不少。 (二)存在施工违规操作问题 供电技术工程企业在电力行业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每个相应管理部门都应该各司其职,例如,财务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的所有财务项目进行收集和咨询,以及划拨建设款项给各个施工单位,包括材料款、设备款等等,在整个输电线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都存在管理权限交接的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施工进程,并且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违规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在项目建设竣工验收之后,施工单位应该完成项目决算,在成本审核之后,完成应收款项收款,之后将代付余款支付给各个部门,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其工作顺序却非常紊乱,出现违规操作的问题[2]。

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工业刚刚兴起;本文从可观需求上对特高压输电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特高压技术的难点、重点;对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应用予以了展望;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研究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特高压输电;难点;展望 特高压电网在我国家电网中是指由特高压骨干网架包括1000kV级交流输电系统和600kV级以上直流输电网组成的超巨型电网。从1960年开始,特高压输电的研究和应用开始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起来,掀起了一股研究特高压输电的电网之风。随着我国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国输电负荷的节节攀升。我国有必要在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研究中获得新的成果来减少输电线路在远距离输电上的损耗,改善我国以往输电损耗的过大现象,节约电力资源。 一、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存在的必要性 我国地域辽阔,煤炭、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距比较大,西部发展相对于沿海地区和东部地区来说较落后,电力发电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不发达地区。为了更好的实现利用自然发电资源,我们需要在能源配置上重新规划考虑,把我国有限的自然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利用率,实现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通过建设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系统,提高我国长距离、大规模的输送电力资源,帮助我国自然电力资源跨地区合理高效的利用。我国电力资源与电力我国电力需求地区不相统一,所以需要考虑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系统改善电力能源的传输问题。我国电网结构、功能、运作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目前广泛应用的500kV级电网输送系统对于电力能源缺乏的地区的供应量满足不了该地区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需求;其次,电网结构的不合理布置,导致在电力资源需求量大的中部地区对高电压直流输电线路系统的短路电流控制上面还缺乏有效手段;第三,输电电网在电压稳定方面还有一定受扰动问题。特高电压输电线路系统的建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超高电压在远距离、高容量电力的输送,从电力资源中心向中部、南部大部分地区散射开来,提高电力网络的稳定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