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通论》完整笔记

《现代汉语通论》完整笔记

《现代汉语通论》完整笔记
《现代汉语通论》完整笔记

导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性质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1.语言的属性

?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语言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2.现代汉语的定性: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

1.汉语的定位

?汉语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

?汉语是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

(1)汉语的历史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上古汉语(公元3世纪以前)——包括秦、汉,往古可上溯到有文献可考(甲骨文字)的殷商时代。

中古汉语(公元4世纪到12世纪)——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几个朝代。

近代汉语(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包括元、明、清几个朝代,一般截止到鸦片战争时期。

现代汉语(始自20世纪)——一般从1919年五四运动算起

(2)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形成过程: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语际地位

(1)世界语言谱系: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是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语言的分类。这种分类法依照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等。

世界语言的十大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其他语系;

[有些语言如日语、京语(越南语)、朝鲜语的谱系还待确定]

(2)汉语的亲属语言:亲属语言是指由同一原始基础语分化出来的独立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语言。汉语的亲属语言包括壮侗、苗瑶、藏缅三个语族的语言。

二、现代汉语的变体

(一)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

现代汉语的方言也就是它的地域变体。汉语的方言通常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闽、粤与普通话差距最大;吴方言次之;湘、赣、客家相对较小。

(二)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

?由于性别、年龄、地位、职业、信仰、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的不同,人分属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每一群体都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群体的语言特点,从而形成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也叫社会方言。

?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主要有性别变体、年龄变体、行业变体、阶层变体和社区变体。

(三)现代汉语的功能变体

功能变体,首先可以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大变体。

1.口语:灵活简短,变化多端,用词通俗易懂,多采用俚语俗词和方言词语,多省略句、独词句、非主谓句,多插入、移位、追补、省略、重复、修正等手段,生动活泼,短小精干,便于口头交际。口语变体有多种形式:独白、演说、讲解、对话、交谈、辩论等。

2.书面语:在口语基础上加工而成,用文字记载下来,由于可以反复思考、斟酌修改,所以显得严谨规范,条理清晰结构比较复杂,句子比较完整。书面语还可以分为:政论变体、法律变体、文艺变体、科技变体等。

三、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

(一)语言的规范与规范化

?语言规范化大致有两层含义:一是形成规范,二是遵守规范。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内在的规律,人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按规律运用语言,否则人际交流就无法进行。遵守规范,就是要让使用这种语言的人自觉地按已形成的规则运用语言。

(二)语言规范与语言变化

?一个社会的人群要进行高效的交际,就必须对语言规范;另一方面,我又必须认识到,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必定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应该同时树立语言的规范观和变化观。

?现代汉语规范化,既要强调统一性和规定性,也要肯定变通性和宽容性,我们要用发展的、辨证的眼光来看待这种演变,在规范和变化中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第二节现代汉语课程

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一是指现代汉语的本体,即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二指专门研究现代汉语的学科。三指大学里中文系或相关专业开设的学习现代汉语的课程。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

一、语音的属性

语音——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目的是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

语音具有三方面的属性。

1. 物理属性。主要表现为“四要素”。

(1)音高——声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发音体震动的频率。

频率和音高成正比:频率高,声音就高,频率低,声音就低。

音高可分为“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

绝对音高由发音体的性质决定。短、小、细、薄、紧的发音体震动快;频率高,嗓音就高。

相对音高又由一个发音体的松紧程度来控制,语音是人通过喉部肌肉运动控制声带的松紧。

声带松,震动慢,声音就低;声带紧,震动快,声音就高;

?语言学只关心“相对音高”,因为它在语言中的作用是构成声调和语调。

?汉语普通话中四声的差别主要是由音高来决定的。

(2)音强——声音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振幅与音强成正比。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

?语音的强弱与呼出的气流量的大小和发音使用里的程度有关。发音时用力大,气流强,声音就强,反之就弱。

?普通话语音轻声与非轻声音节的发音音强不相同

(3)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震动持续时间的长短。语音的长短与发音速度的快慢有关。

?音长在重音、轻声和语调中有一定作用。

?虽然音长在普通话中不单独起区别意义的作用,但在某些语言或方言里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

(4)音色——又叫音质、音品,是声音的特色,主要取决于声波震动的形式。

?音色对于语言具有普遍意义,语言中各个音素的差别主要就是取决于音色。

?音色有“绝对音色”和“相对音色”两类,语言学只关心后者,因为这才是真正区别意义的要素。

相对音色”主要有两个因素决定:

(1)发音方法不同。语音的发音方法指由发音器官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法。

(2)共鸣器的形状不同。语音的共鸣器主要是人的口腔、鼻腔、咽腔和喉腔。其形状和大小的改变会造成不同的音色。

语音的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这四种物理属性是不可分割的。而且,这四种属性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作用也不相同。

在英语中,除了音色起到重要作用外,音强和音长在构成重音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在汉语中,音高的变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构成声调的高低升降。音高在汉语语音系统中的作用仅次于音色。

2、生理属性: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发音器官活动的部位和方法不同,都会造成不同的声音。人的发音器官包括: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三大部分。

(1)呼吸器官。主要由肺、气管、支气管组成。

(2)发声器官。包括喉头和声带。

(3)共鸣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鼻腔、咽腔和喉腔四部分。

3、社会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音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2)语音必然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

(3)语音的系统性。

二、汉语拼音方案

现代汉语常用的标音符号主要有两种: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

1、汉语拼音方案——用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方案。共分五个部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及说明、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2、汉语拼音方案的应用。基本用途是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

3、音节拼写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隔音规则。(2)省写规则。(3)标调规则。

4、词语拼写规则

(1)词语拼写的总原则①以词为拼写单位。②表示一个整体概念的双音节和三音节结构连写。③单音节重叠,连写;双音节重叠,分写。④为了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某些场合可以加短横。⑤成语。四言成语可以分成两个双音节来念的,中间加短横;不能按两段来念的四言成语、熟语等,全部连写。

(2)大写:①是表示句首,如句子开头的字母大写,诗歌每一行开头

的字母大写。②是表示特殊名称,如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开头的字母大写。

(3)移行、标点和声调

汉语拼音在行末有时要切断换行,换行时要在行末加上短横表示词语未完。移行要按音节分开,短横只能加在两个音节之间,不能把一个音节拆开。

汉语拼音的标点与汉字的标点有些不同,汉字的句号是个圈,而汉语拼音的句号则是个点;汉字有顿号,汉语拼音没有顿号,该用顿号的地方用一个空格表示。其他与汉字的标点略同。

标声调的方法与音节标调规则相同,只是在词语连接时有语流音变,拼写普通话时只标原调,不标变调。

三、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国际上通用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记音符号。英文名称为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简称IPA),由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公布。

它包括辅音表、元音表和一些附加记音符号。

1.国际音标的特点

(1)运用一音一符的原则。

(2)大部分采用世界通用的拉丁字母小写印刷体。

(3)拉丁字母不够时采用了倒泻、反写、合体、小写尺寸的大写字母字形等,个别还采用了一些希腊字母,允许在字母上添加一些附加符号。

(4) 类似的一组符号代表着某一个发音部位和某一种发音方法或舌头的位置,方便记忆。

2、国际音标的应用描写汉语语音;调查方言;少数民族语言教学;语言研究和外语教学工作;

第二节音节分析:元音和辅音

一、音节分析法

音节——人们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

音节并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分析音节有两种不同的方法:音素分析法和声韵调分析法

1、音素分析法

这是一种来自西方现代语言学的语音分析方法,它对一个音节从音色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出一个个最小的具有区别性特征的单位。

音素——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普通话里,一个音节可以是一个音素,也可以是两个或三个因素,但最多不能超过四个音素。

?音素可以划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音素分析法着眼于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优点是可以分析得比较细致、准确。

2、声韵调分析法

这是我国传统音韵学的语音分析方法,它把音节分为三个部分:声母、韵母和声调。

声韵调分析法着眼于语音结构成分的组合,优点是比较符合汉语的实际,如声调特征。但早期的声韵调分析法不够细致、科学,近年吸收了音素分析法的优点,音节结构分析以声韵调分析法为主,音节成分分析以音素分析法为主,从而把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3、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的关系

辅音和元音是就音素的发音特点进行分析后划分出来的单位。因为分析的角度和范围不同,所以这两队概念之间发生了交叉关系。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辅音和声母的区别在于:

(1)总数不同:辅音有22个,声母只有21个。辅音ng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充当声母。(2)出现在音节中的位置不同:声母的位置一定在音节的开头,而辅音除了在声母的位置出现,n、ng还可以出现在韵尾。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元音和韵母的区别在于:

(1)总数不同:元音只有10个,而韵母有39个。

(2)韵母可以分为三类:单韵母10个,由单元音充当;复韵母13个,由元音跟元音构成;鼻韵母16个,由元音和鼻辅音共同构成。

(3)结构成分不同。韵母不仅包括元音,有的还包括辅音,即以辅音作韵尾。

综上所述,造成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交叉关系的关键是在n、ng上,n既可以当声母,又可以充当韵母的韵尾部分,ng在普通话中永远不作声母,只作韵尾。

4、元音和辅音的差异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气流振动声带,出来是在口腔或鼻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做元音,又叫母音;

气流出来时在口腔或鼻腔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

元音和辅音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四点:

(1)元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不受任何阻碍;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一般要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

(2)元音发音时,声带一定振动,声音总是比较响亮,并且能够延长;辅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有的振动,如鼻音等),声带振动时较响亮,不振动时声音不响亮。

(3)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辅音发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

(4)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

二、元音的发音原理

元音的发音主要取决于口腔这个共鸣起的形状。口腔的开合(即舌头的升降)、舌头的伸缩,以及嘴唇的圆展这三个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口腔形状的不同,改变共鸣特性,从而发出不同的元音来。

元音根据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可以分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两大类,而舌面元音占绝大多数。现代汉语普通话一共有10个元音,其中,舌面元音有7个,舌尖元音有3个。

1、舌面元音:元音发音时,舌位出现在舌面上,这时发出的音叫做“舌面元音”。

舌面元音的不同主要由三个条件决定:①舌位的前后②舌位的高低③嘴唇的圆否

要发好舌面元音,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根据舌位的前后不同,舌面元音可以分为三类:前元音、后元音、央元音。

(2)根据舌位的高低不同,舌面元音可以分为四类: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舌位的高低和口腔的开合度大小有关,舌位越低,口腔开口度就越大;舌位越高,口腔开口度就越小。

(3)根据嘴唇的圆与不圆,舌面元音可以分为两类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

2、舌尖元音:元音发音时,舌位出现在舌尖上,这时发出的音叫做“舌尖元音”。

舌尖元音发音时主要是舌尖起作用,它由舌尖活动的前后和嘴唇的圆否来决定。

-i :前、高、不圆唇舌尖元音;-i:后、高、不圆唇舌尖元音。

舌尖前元音只出现在z、c、s声母后面;舌尖后元音只出现在zh、ch、sh、r声母后面。

3、卷舌元音:卷舌元音er在汉语拼音方案中用e、r两个符号来标示,并不代表er由两个音素构成,它还属于单元音,只是发音有些特殊,故有人称它为“特殊元音”。

卷舌元音er中的“e”代表央元音,是er的主体部分。er中的r并不是一个音素,它只是标示在发主体音e时的一个伴随动作——翘舌,故被命名为“卷舌元音”。

三、辅音的发音原理

普通话的辅音共有22个。辅音的性质由构成阻碍的部位(发音部位)和形成、克服阻碍的方式(发音方法)这两方面决定。

1、发音部位:发音部位是指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

普通话的22个辅音共有7种不同的发音部位:

(1)双唇音是由上唇和下唇构成气流阻碍而发出的音。

(2)唇齿音是由上齿与下唇构成气流阻碍而发出的音。

(3)舌尖中音是由舌尖与上齿龈构成气流阻碍发出的音。

(4)舌根音是由舌根与软腭构成气流阻碍发出的音。

(5)舌面音是由舌面与硬腭构成气流阻碍而发出的音。

(6)舌尖后音诗由舌尖与上齿龈后、硬腭前的交接点构成气流阻碍而发出的音。

(7)舌尖前音是由舌尖与上齿背构成气流阻碍而发出的音。

2、发音方法:是指发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它包括,成阻与除阻的方式;声带振动与否;呼出气流的强弱。

(1)按照成阻和除阻4的方式,可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2)按照声带振动与否,可分为:清音:浊音:不送气音:送气音:

注意: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不送气和送气的对立,只限于塞音和塞擦音,并形成整齐的对立,擦音无所谓送气不送气。

第三节音节分析:声母和韵母

一、普通话的声母

1、声母及读音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普通话的22个辅音有21个可以用来做声母,其中n还可以充当韵尾,ng只能作韵尾,不能作声母。

完全按照辅音的发音院里发出的声母的读音叫本音;教学中常在声母的后面一个元音,实际上组成了一个音节,用来说明声母的发音,这就是呼读音。

2、声母的分类与发音训练

(1)双唇音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p:双唇、送气、清、塞音m:双唇、浊、鼻音

(2)唇齿音f:唇齿、清、擦音

(3)舌尖中音d: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t: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n:舌尖中、浊、鼻音l:舌尖中、浊、边音

(4)舌根音g:舌根、不送气、清、塞音k:舌根、送气、清、塞音h:舌根、清、擦音

(5)舌面音j:舌面、不送气、清、赛擦音q舌面、送气、清、塞擦音x:舌面、清、擦音

(6)舌尖后音zh:舌面后、不送气、清、塞擦音ch:舌面后、送气、清、塞擦音

sh:舌尖后、清、擦音r:舌尖后、浊、擦音

(7)舌尖前音z: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c: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s:舌尖前:舌尖前、清、擦音

3、零声母音节

除了21个辅音声母外,普通话还有一些音节不以辅音开头,而以元音开头的。这种没有辅音开头的音节,称作零声母音节。

?汉语拼音中y、w两个字母只出现在零声母音节的开头,但它们不是声母,而是起隔开音节作用的字母。

?严格的说,这些元音起头的音节在发音时仍然带有轻微的摩擦成分,在语音学上称为半元音。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用y、w加在i、u、ü开头的音节前或替代i、u、ü,这既是一种书写时的隔音符号,在发音上也多少起了一些提示有半元音存在的作用。

二、普通话的韵母

韵母是指一个音节后面的部分。韵母主要是由元音构成的,也有一部分由元音加辅音构成。普通话有39个韵母。

1、韵母及韵母的分类

韵母的分类可以从内部结构特点和开头元音发音口形两个方面进行。

(1)按内部结构特点划分,韵母可分为三类:

单韵母——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有10个

复韵母——两个或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韵母,有13个

鼻韵母——由一个或两个元音加上鼻辅音(n、ng)构成的韵母,有16个

带舌尖鼻音尾的叫“前鼻韵母”。带舌根鼻音尾的叫“后鼻韵母”。

(2)按开头元音的发音口形划分,韵母可分为四类:

开口呼韵母——韵腹不是i u ü或不以i u ü开头的韵母。

齐齿呼韵母——韵腹是i 或以i 开头的韵母。

合口呼韵母——韵腹是u 或以u开头的韵母。

撮口呼韵母——韵腹是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

以上四类可以简称“四呼”,这是我国传统音韵学对韵母的一种分类方法。根据韵母开头元音的特征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

2、韵母的结构

普通话韵母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其中韵腹是必不可少的。

(1)韵腹——韵母的主干,发音比韵头、韵尾清晰响亮,若韵母还有韵头和韵尾,韵腹则位于二者之间。

(2)韵头——韵腹前的元音,因它们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又叫介音或介母。韵头只有i、u、ü能充当。

(3)韵尾——韵腹后的元音或辅音,表示韵母发音滑动的方向,由韵腹后面的i、u和鼻辅音n、ng充当。

3、韵母的发音训练

(1)单元音韵母:

a:央、低、不圆唇舌面元音o:后、中、圆唇舌面元音

e:后、半高、不圆唇舌面元音i:前、高、不圆唇舌面元音

u:后、高、圆唇舌面元音ü:前、高、圆唇舌面元音

?:前、中、不圆唇舌面元音-i:前、高、不圆唇舌尖元音

-i:后、高、不圆唇舌尖元音er:央、中、不圆唇卷舌元音

(2)复元音韵母

前响复元音韵母:由两个元音复合而成,前一个元音是韵(响音),后一个元音是韵尾。发音时,前重后轻,前长后短,前紧后松。后响复元音韵母:由两个元音复合而成,后一个元音是韵腹(响音),前一个元音是韵头。发音时,前轻后重,前短后长。

中响复元音韵母:由三个元音复合而成,中间一个元音是韵腹(响音),前一个元音是韵头,后一个元音是韵尾。发音时,中间的元音最长最响,两头的元音比较短而弱,口腔开度有从小到大再到小的显著变化过程。

(3)鼻韵母

鼻韵母是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结合而成的韵母。分为前鼻韵母、后鼻韵母

第四节普通话声调

?声调是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这是区别于其他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

?汉语的声调可以区别意义,同时还有区别词性以及产生韵律美等多方面的作用,对汉语来说,声调是非常重要的。

?普通话的音节大约只有400个左右,声调在区别意义方面显得特别重要。

一、调值和调类

1、调值、调型、调号

调值——指声调的实际读法,即声调高低升降的具体变化。调值的确定通常采用“五度标调法”。

调型——即声调的类型,指声调高低、升降的变化模式。调型大致可分为平、升、降、曲折四大类。

调号——即声调的符号,指标写声调所用的简单明了的符号。即把五度标调法的图形简化为一种不标刻度的声调符号。

2、调类——声调的类别,即把调值相同的音节归在一起所建立起来的类别。

?调类是由调值决定的,一般来说,一种语言或方言里有多少种声调调值,就有多少个调类。

?声调的类别由调值决定,但是声调的名称并不是由调值决定的。

二、普通话声调分析

?普通话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四声。

?普通话四声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平、二升、三曲、四降”,调型差别大,区别明显。

1.阴平(第一声):调值标为55,又称为高平调,或55调。

2.阳平(第二声):调值标为35,又叫中升调或35调。

3.上声(第三声):调值标为214。因为先降后升,又叫降升调或214 调。

4.去声(第四声):调值标为51,又叫全降调或51调。

三、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的关系

1、“四声”的不同内涵

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虽名称相同,但内涵是不一样的。声调演变最重要的两条规律是:浊上归去入派四声1)清浊和阴阳

所谓“清”,指声母是清辅音;所谓“浊”,指声母是浊辅音。

由于声母的清浊与声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国传统音韵学把四声分为两类:清辅音声母的声调叫做“阴平、阴上、阴去、阴入”,而把浊辅音声母的声调叫做“阳平、阳上、阳去、阳入”。

因此声调区分阴阳调,是依据声母是清辅音还是浊辅音来定的。

(2)全浊和次浊

全浊声母指声带振动的塞音、塞擦音、擦音;

次浊声母指声带振动的鼻音和边音以及零声母(m、n、ng、l、r)。

2、声调演变的对应规律

(1)浊上归去

(2)入派四声

古全浊入声一般归入阳平;古次浊入声归为去声;但是古阴入声字则分别归入普通话的阴、阳、上、去四声,无明显的规律可循。由此可见,古汉语的入声分别归派到普通话四个不同

的调类中,这就是所谓的“入派四声”。

四、普通话四声与汉语方言声调

1、普通话和方言在声调上的差异:(1)调类的数目不同。(2)调类相同,但是调值不同。

“平仄”是声调在语言应用中的概念。

“平”指古四声中的平声字(包括今天的阴平和阳平);

“仄”指非平声字,包括古四声中的上声、去声和入声字。古体诗词的“粘”和“对”就是利用这两大类声调有归律地交替使用,造成音调抑扬起伏,悦耳动听的音乐美。

第五节普通话的音节

音节——是人们凭听觉和发音时肌肉的感觉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

?从听觉角度入手,认为音节与声音的响度有关,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响度中心,在一连串的语流里,有多少个响度中心,就有多少个音节。

?从发音角度入手,认为音节与发音器官的张驰有关。一个音节,发音器官是从紧张增强到强峰再到松弛的一个过程。在一串语流里,有多少次这样的张弛过程,就有多少个音节。

一、普通话音节

(一)普通话音节的结构成分:普通话音节实际上由五部分构成:声母、韵头、韵腹、

韵尾、声调。由于声调附在整个音节之上,不占音段的位置,实际上只有四个音段位置。

?从普通话的音节构成上看,声母、韵头和韵尾不是音节结构的必有要素,韵腹和声调则是音节结构的必有要素。

(二)普通话音节的结构特点

1.结构简明,界线清晰。2.乐音居多,响亮悦耳。3.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三)普通话音节结构模式

二、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

(一)声、韵配合

(二)声母和韵母配合的特点

从声母方面看:

1.n 、l的组合能力最强,跟所有四呼的韵母都能相拼;零声母音节的四呼也都齐全。2.双唇音b 、p 、m 和舌尖中音d 、t 能与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三类韵母拼合(b 、p 、m 拼合口呼,只限于u韵母),不能与撮口呼韵母拼合。3.舌尖前音、舌尖后音和舌根音三组声母都只能与开口呼、合口呼韵母拼合,不能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拼合;而舌面音j、q 、x 恰好相反,只能与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拼合,不能与开口呼、合口呼韵母拼合,从而形成多重互补格局。

4.唇齿音f的组合能力最弱,只能与开口呼的韵母和合口呼的u韵母拼合。

从韵母方面看:

能跟撮口呼韵母拼合的辅音声母最少,除了j、q、x、n、l 以外,其他辅音声母都不能与撮口呼韵母拼合。

2.能与开口呼、合口呼韵母拼合的辅音声母最多,除j、q、x 以外,其他声母都能与之拼合。

3.能与齐齿呼韵母拼合的辅音声母只有b、p、m、d、t、n、l、j、q、x ,其他都不能与之拼合。

三、音节的拼读

(一)拼音就是把音素和音素拼合成音节。

(二)普通话音节常用的拼音方法有四种:两拼法、三拼法、声介合拼法和整体认读法。

(三)定调法1.数调法2.韵母定调法3.音节定调法

第六节音位和音位归纳法

一、音位的定义:音位指具体语言或方言在一类发音中,从能否区别词或语

素的角度划分或归并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形式。

二、音位与音素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1)音素具有全民性,音质具有民族性或社会性。因此研究音素着重从语音自然属性入手;而研究音位则须落实到具体语言或方言,在语音的自然属性上,着重从社会属性入手。

(2)音素只能从音质角度划分,而音位却可以从语音的四要素中任意一个要素来划分。 (3)分析音素只涉及某一个发音,而分析音位则涉及到某一类发音。

(4)不同的音素不一定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但是不同的音位一定能区别意义。

2、联系:1)某一语言或方言的音位是从其音素中归纳出来的。

2)分析音位时总要落实到具体的音素。

三、音位变体:同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素,这些音素是该音位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叫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是音位变体中归纳概括出来的语音单位的类别。音位和音位变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音位变体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1、条件变体——受语音环境制约的音位变体。

2、自由变体——不受语音环境制约,不同的变体可以在同样的环境里无条件地变读。

四、音位归纳的基本原则

A.对立原则:在某一语言或方言中,几个音素如果在同样的语音组合环境中能区别词或语素,那么这几个音素就是对立性的关系,它们可以成为各自独立的音位。

辨别方法:将这几个音素在同一样语音组合中进行替换。

B互补原则:两个音素如果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而又呈互补分布状态,这两个音素就形成互补关系。形成互补关系的因素可以归纳成一个音位,用一个音位符号标写,各因素的不同读音由不同的语音环境决定。

C音感差异原则:互补分布式把若干音素归并为一个音位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足条件。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在语音上还应该是近似的,至少本地人听起来比较近似,如果两个音的音感差异明显,即使是互补关系也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

D系统性原则:归纳音位还须考虑归纳出来的全部音位是否系统整齐简明经济。有时候归为一套音位还是两套音位,似乎都有道理,都符合对立互补原则,语音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时就主要考虑语音的系统性。

五、普通话音位系统

(一)普通话辅音音位:汉语语音系统有22个辅音音位。

(二)普通话元音音位:普通话元音共有10个音位。

(三)普通话声调音位:声调的差异是音高变化的差异,汉语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

用,一个音节用不同类别的声调替换,也能表示不同的意义。这种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称为调位。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音位:/1/、/2/、/3/、/4/,也可以写作/55/、/35/、/214/、/51/。

主要的音位变体如下:

1./1/只有一个变体[55]。2./2/只有一个变体[35]。

3/3/的音位变体有〔214〕、〔35〕、〔21〕⒋/4/的变体有〔51〕、〔53〕

第七节音变

??语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了种种变化,是历时音变。

??此外是共时音变,又叫语流音变。即一个一个音节在连续说出时形成语流,这时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就会相互发生影响,发生某些变化。

??语流音变在语言中普遍存在,从语音学角度说,音变主要有同化、异化、弱化、增音、减音、脱落、转化等。本节主要谈普通话共时的语流音变现象。

普通话的音变可分两类:一类是词语规范所要求的音变,主要表现在轻声和儿化词中。

另一类是语流连读中所发生的自然音变,如连读变调与连读变音,称之为语流音变。

?轻声与儿化音变是规范的读音要求,在书面拼音形式上有相应的标示与规定。

?语流音变受自然发音机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在书面拼音形式上不作标示。

一、轻声

(一)轻声的性质与作用

在词或句子里,某些音节往往会说得相对轻而短,以体现某些语义或语法功能,这一现象叫“轻声”。

轻声在形式上主要取决于音长和音高,它与非轻声音节是对比而言的,词语中的轻声音节总处在非轻声音节的后头,音长明显短于非轻声音节,音长一缩短,原来的调值也就发生相应的变化,变为轻声特有的音高形式。

轻声有两种:一种是有本调的。另一种无所谓本调,永远读轻声。如:“的”、“了”

轻声在普通话里的作用

1.部分词用非轻声与轻声的对立来区分词义2.部分词用非轻声与轻声的对立来区分词性。

3.非轻声与轻声的对立往往能标志短语与词的区别。

轻声音节的音量很弱,音色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音节里的声母或韵母有时会发生变化。

主要表现在:(1)辅音声母浊化(2)元音央化(3)脱落现象

(二)轻声词

轻声词有两种:(1)某些双音节词里的后一个音节要读成轻声;

(2)某些词在语句里必须读成轻声。

从性质上讲,轻声词也有两种:(1)语法轻声词(2)词汇轻声词

二、儿化

1、儿化的性质和作用

(1)儿化的性质

普通话里,“儿”能够自成音节,表示具体的意义,这叫“儿韵”;但“儿”也可以只作词尾,与前面的音节相联发生音变,不表示什么具体的意义。

?“儿”音节与前面的音节相连,使前面音节的韵母带上了一个卷舌动作,并改变了韵母原来的音色,这种语音变化叫“儿化”。“儿化”了的音节叫“儿化音节”,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叫做“儿化韵”。

?儿化后的音节虽然只是一个音节,但在书写上一般要用两个汉字。拼音方案规定,用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韵母,只在原韵母后面加一个r表示即可。

(2)儿化的作用

①区别词性②区别词义③表示小、喜爱、亲切

2、儿化韵的读音规律:普通话里除了e和er外,其余的韵母都可以儿化。

三、连读变调:在语流中,音节与音节相连,就有可能使声调的调值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种声调的基本调值在音节连读时发生的变化,叫连读变调。

第八节节律

??节律指的是语言的节奏和韵律,语音的四个物理属性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构成声韵、平仄、停延、高低、轻重、长短、快慢等节律的基本形式。这些基本形式在语流中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协调形成汉语特有的节奏和韵律。

??除了前面所说的声韵、声调、变调、轻声、儿化外,停延、轻重、升降、快慢是语流中重要的节律形式,应当加以重视和掌握。

一、停延

1、停延的形式和作用

停延——指口头表达时声音的停顿和延接。

停顿——是由音节之间语音中断形成的,中断的时间有长有短。

延接——是音节之间的延续或连接,可以由音节尾音拖长或者音素之间音长缩短而成。

??停延不仅是生理上换气的需要,而且也是揭示语言内在的层次结构、准确体现语句意思的方式,更是实际上表达感情的需要。??停延把话语分成了一个个的片断,也叫做“节拍”或“意群”(诗歌里称作“音步”)。节拍或意群由音节组成,它们同语言结构和语义都有联系,但不一定完全一致。说话速度对话语的停延有影响,语速的快慢不同,停顿的多寡和延接的形式都不同。2、停延的种类

一般分为三种:气息停延、语法停延、强调停延。

(1)句子当中为生理需要调解气息的间歇叫气息停延又叫生理停延。

(2)反映语言结构层次关系的停延叫语法停延。话语中的词、短语或者句子、句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关系,语法停延是这些关系的语音表现。

(3)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表达某种感情,对语法停延的长短或位置作改动,这种停延叫逻辑停延,也叫强调停延。

二、轻重:话语里的某个词或句子里的某些音节有意识地说得比较响亮,叫重音。重音的实质是音高和音长,音强也有一定的作用。重音和轻音是相对的轻重音有两种:

1、词的轻重音。词的轻重音是指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的基本轻重格式。

2、语句重音。句子中的某些词语说得比较响亮,这就是语句重音。不同于词重音,语句重音与实际话语的内容密切相关,是语义的侧重点。

语句重音一般分两种:

(一)语法重音:根据句子语法结构的关系,把其中的某些成分说得响亮

些,叫做语法重音。是语句重音的基础形式。

(二)逻辑重音:在话语交际中为表达特定的语意或情感而有意识地把句中某个词说得响亮些,叫逻辑重音。

三、升降:指句调的音高变化,即贯串于整个句子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它与音长、音高和音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常见的句调形式有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四、快慢:指说话时的速度,这主要取决于音长。

第九节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

一、异读词的规范

1、异读词的来源: ①北京音的特殊发展②方言读音的影响③文白异读④误读

2、异读词的规范:

一是剔除北京话里的土音成分,北京话里的土音成分;二是解决异读字的读音问题

二、轻声、儿化的规范

保留两类轻声、儿化词:1、区别词性和区别词义的2、被普遍接受,不说就别扭的。

三、推广标准音

第三章汉字

第一节现代汉字概述

一、汉字的历史和功绩

1.现代汉字是记录现代汉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汉字发展到现阶段所使用的文字。

2.汉字的历史功绩包括:

首先,它为汉族人民保存了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次,它为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它还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展人类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过去汉字曾被东亚和东南亚的一些民族(如朝鲜、日本、越南)长期使用,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汉字文化圈。现今,除中国(包括港澳台)外,使用汉字的国家还有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二、现代汉字的特点

1、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表意文字

2、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语素文字

3、汉字在形体上表现为方块形

4、汉字在语音上代表音节

5、汉字在书面上不实行分词连写。

三、现代汉字的造字法

现代汉字大部分是从古代汉字演变而来的传承字,小部分是现代新造的字和经过简化的字。因而分析现代汉字的造字法主要要从分析传承字和新造字的造字法入手。

1、“六书”造字法

传承字是指产生于古代而现代仍继续沿用的字。这部分字占了现代汉字的绝大多数。

“六书”是我国古代分析汉字造字法归纳出来的理论。它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而转注和假借实际上是“用字之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才是造字之法。

(1)象形是用线条描画实物的形象,以此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方法。

(2)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来提示字义的造字方法。

(3)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字形组合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方法。

(4)形声是用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分别提示字的意义和读

音的造字方法。形声法是汉字最主要的造字方法。

2、新造字的造字法。

新造字是指现代新造的汉字,大致上指《康熙字典》没有收录、近100多年才出现的汉字。

新造字的造字法分为两大类:①是继承传统的造字法;②是新创造的造字法。

★使用传统造字法时的特点:

1、基本不用象形、指事的方法,这是因为现代事物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化,象形和指事这两种造字法已不再适用。

2、会意的方法仍用,但是用例很少。

3、形声造字法孳乳创造新字的能力特别强,已经成创造新字的一种主要方法。

★新的造字方法:

(1)切音合形造字法:即两个字合成一个字,意义也合,但是读音则利用

切音方法,前字取声母,后字取韵母和声调。

(2)省形的切音合形造字法:语音和意义跟上面的方法相同,只是字形也各取一半。

(3)省形造字法。即在原有汉字的基础上省略部分笔画而成。

四、现代汉字构形成分的属性

对现代汉字构形成分进行分析,就是把现代汉字字形构字部件的属性如实地描写出来。这里的意义、读音都是指的现代汉字的字义和字音

构字部件的属性,在这儿指的是部件跟整字在音义上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意符、音符和记号。

意符: 跟整字在意义上有联系的部件

音符:跟整字在读音上有联系的部件

记号:跟整字在意义和读音上都没有联系的部件

根据现代汉字构字部件的数量,可以把现代汉字字形分为单部件字和多部件字两大类。

(一)单部件字

1.意符字——由一个意符单独构成,从现代汉字的字形上就可以大致读出字义。

2.记号字——由一个记号单独构成,从现代汉字的字形上,既不能知道读音,也不能读出字义。这些字的来源:古代的象形字、指事字、假借字、形声字和多部件字的简化形体

(二)多部件字

1.合成意符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符构成,从现代汉字字形看,可以说是合字表义。

2.意符音符字——由意符和音符构成。从意符可以大致知字义的类别,从音符可以大致读出字音。

3.半意符半记号字——由意符和记号构成。这类字大多是古代的形声字,它们的声旁在现代汉字中已不能标注音变成了记号。4.半音符半记号字——由音符和记号构成。这类字以前大多是形声字。它们的形旁(意符)在现代汉字中失去了表意作用,成为记号。

5.合成记号字——组合成字的部件都是既不表示字音又不表示字义的记号。

五、汉字字体的演变

字体是指汉字的形体。汉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几个阶段的演变过程。

1、甲骨文——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又称殷墟文字、卜辞、殷契、契文。甲骨文的全部单字4500个左右,其中可认识的约1000个。特点:象形程度高,字形为细瘦的线条,拐弯多方笔,高低大小不一,笔画繁简不一,异体字较多。

2、金文——指西周时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文。特点:笔形比甲骨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较多。

3.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特点:大篆比金文笔画均匀,字形整齐。

4、小篆——又名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整体、简化而成。泰山刻石是小篆的典型代表。

特点:小篆比大篆字型形更匀称、整齐,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也基本废除了。

5、秦隶——指秦代运用的隶书,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是下级人员用于日常书写的辅助性字体。特点:秦隶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上摆脱了象形的特点。秦隶是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汉隶——指汉代通行的字体,是隶书的成熟形式。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又称今隶。特点:跟秦隶相比,汉隶的撇、捺和长横有波折。

7、楷书——又名真书、正书。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属之。它是从汉隶发展、演变来的。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到今天,是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特点:同汉隶的基本结构相同,但笔画没有波折,字形方正,书写简便。

8、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特点: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字独立,好写好认,切合实用。

9、草书

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东汉章帝时盛行。特点:它保存了汉隶的波折,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

今草——产生于东汉末,是从章草变化来的。特点:笔形是楷书化的草写,没有章草的波势;简易快速,但大都不易辨认。狂草——是唐代产生的。特点: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很少有使用价值。

甲骨文金文大篆

(殷商时代)(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

小篆/秦隶汉隶楷书

(大一统时的秦国)(汉代)(汉魏—现在)

第二节现代汉字的字形

现代汉字的字形结构是分层次的,可以逐层进行分析。从整字分解出部件,从部件分解出笔画;也可以说,由笔画构成部件,由部件组成汉字。

一、笔画: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从落笔到提笔的过程中写出的点或线就叫笔画。

1、笔画的类别和次序

(1)汉字笔形八类说和五类说。

八类笔形指:点、横、竖、撇、捺、提、折、钩——“永”

字八法。

五类笔形指:横、竖、撇、点、折——“札”字法。

(2)基本笔形和派生笔形的类别。(3)笔画次序。

2、笔画的关系(1)相离关系。(2)相接关系。(3)相交关系。

3、笔画顺序——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笔顺规则:汉字是笔画向右、向下运动构成的二维文字,故笔顺规则的总体出发点是:书写的起点在左、在上,终点在右、在下,两个相关笔画之间以最短距离为运笔最佳选择。

笔顺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十条:

(1)从左到右。(2)从上到下。(3)先横后竖。(4)先竖后横。(5)先撇后捺。6)先撇后折。(7)先外后内。(8)先外后内再封口。(9)先中间后两边。(10)包在主体内的点和右上角的点最后写。

二、部件

1、部件和偏旁、部首

部件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基本单位。部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类:

(1)根据单笔还是多笔,部件可分为多笔部件(由两个以上笔画组成的部件)、单笔部件(只有一个笔画的部件)

(2)根据成字还是不成字,部件可分为成字部件、不成字部件。

(3)根据可拆还是不可拆,部件可分为基础部件和合成部件。最小的不可拆分的部件,又叫单纯部件。又称末级部件。合成部件,两个以上基础部组成的部件。

偏旁不等于部件,因为部件的概念可大可小,有时部件是对合体字进行一次切分而得出的两个单位,这是部件相当于偏旁;有时

部件是对合体字进行多次切分而得出的多个单位,这时部件要小于偏旁。

★偏旁也不等于部首。

★偏旁是切分汉字而得到的结构单位,部首则是为给汉字分类而专设的部目。

★部首一般包括两类:一是形旁;二是某些笔画。

2、部件的名称

(1)结构部位名称的规范。

①旁/边:左右结构的字,左边的部位定名为“旁”,右边的部位定名为“边”。

②头/底:上下结构的字,上边的部位定名为“头”,下边的部位定名为“底”。

③框/心:全包围结构和三面包围结构的字,外边的部位定名为“框”,里边的部位定名为“心”。

④腰: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部位定名为“腰”。

⑤角:字的左上、右上、左下、右下部位定名为“角”。

三、整字

1、现代汉字的结构类型可以分为两类:独体字和合体字

独体字——无法分离出两个部件来的汉字。合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组合而成的字。

2、现代汉字的结构模式:现代汉字合体字的结构模式很多,可以用层次分析法和平面分析法两种不同的方法去分析。

(1)按照层次分析法,合体字的基本结构模式有三大类:

①左右结构②上下结构③内外结构

还有一些从基本结构变化出来的派生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④左中右结构⑤上中下结构⑥品字结构⑦半包围结构:

(2)平面分析方法(略)

第三节现代汉字的字音

一、现代汉字字音的特点

(一)现代汉字的形、音、义

1、现代汉字形音义的关系

(1)单音单义字:即一形对一音、一义。

(2)多音多义字:一形对数音数义。

(3)异读字:即一形对数音一义。不同读音之间没有语义和语用差别,完全是不同的读音习惯所致。

(4)异体字(也叫异形字):即数形对一音、一义。不同字形之间没有任何音义差别。属于汉字整理的对象。

(5)繁简字:即一为笔画较多的字,一为笔画较少的字,字音和字义都相同。大陆现在使用的都是简体字,只有在一些特殊场合才使用繁体字。

(6)同音字:狭义的同音字指同形同音异义字。广义的同音字还包括数形一音数义字。

(7)同形字:①形音都相同,义不同,相当于狭义的同音字;②形相同,音不同,义也不同,相当于多音多义字。

2、同音字: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读音相同、意义不同而且意义上没有联系。

按照字形是否相同,同音字可以分为同形同音字和异形同音字两类。

(1)狭义的同音字只指同形同音异义字。(2)广义的同音字还包括异形同音字。

(3)同音字的作用

①消极作用:口语中容易引起混淆;写作时也容易写错别字。

②积极作用:注音;谐音双关;谐音别解。

二、现代汉字形声字的表音功能

(一)形声字的表音功能

(二)依声旁认字音

(三)声旁表音功能的利用

第四节现代汉字的字义

一、现代汉字字义的特点:现代汉字记录的大多是语素义。

(一)汉字字形跟字义的关系:

1.字形记录的是词义。一个汉字记录单音节语素,而且可以独立成词,因此,字义实际上就是语素义,也是词义。

2.字形记录的是语素义。一个汉字只记录一个语素,而这个语素在现代汉语中不能单独构成一个词。

3.字形记录的仅仅是一个音节,它没有字义。

二、现代汉字形旁的表义功能

(一)形旁与字义的关系:现代汉字的形旁主要出现在形声字和会意字中。在形声字中,形旁主要提示跟字义有一定联系的信息。

在现代汉字中,表义部件的主要作用有二:

1、提示——是指表义部件帮助人们联想到该字所记录的语素义或词义的大致范围,这就增加了现代汉字的理据性。

2、区别——是指用表义部件区别同音字,尤其是那些读音相同,声旁也相同的字。

(二)形旁表义功能的利用:

1.分析、归纳形旁的意义类别,编制“形旁义类表”,帮助人们巩固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2 联系形旁的古义,比较、分析形似易混偏旁,以纠正或减少错别字。

3.在分散识字基础上,把形旁相同的形声字中起来,以巩固和深化字形、字义的学习。

第五节现代汉字标准化和规范化

一、现代汉字的字量

⒈汉字的字量;汉字的总数,人们一般认为有五六万。

2. 精简字数 (1)淘汰异体字2) 更改地名生僻字(3)统一计量单位名称用字

二、现代汉字的定形:繁体简化定形异体整理字形整理笔画、部件规范

(一)笔画简化

1.《汉字简化方案》和《简化字总表》

从形体结构上分析,比较繁体字和简体字,可以归纳为三种简化方法:

(1)局部删除。(2)偏旁更换。(3)整字替换。

(二)异体整理

1.异体字的定义:异体字指音义都相同仅形不同的字。这些字可以互称为异体字。

2.整理异体字的原则:从俗从简的原则。

(1)从俗,即去生留熟,选用社会和出版物上比较通行的字形。

(2)从简,即选用笔画相对较少的字形。当从俗从简不一致时,往往依据从俗。

(三)字形整理

1.部件的调整;

2.笔画的调整;

3.笔画、笔势和结构尽量便于横写;

4.印刷体力求与手写体一致。

(四)汉字规范

三、现代汉字的定音

1.《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确定了普通话的声、韵、调系统。

2.《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年修订稿)对一千多条异读词作了审订和修订,为字音的标准化打下了基础。多音字只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稍带作了整理,尚需作全面研究和整理。

3.普通话的音节数目各家说法不一,有待标准化。

4.需要确定普通话轻声词、儿化词的范围,有待公布《普通话轻声词表》和《普通话儿化词表》。

四、现代汉字的定序

(一)汉字字序问题的复杂性

字序就是汉字排列的先后顺序。

汉字字序的复杂性表现为汉字的排序具有多样性和互补性的特点。

排序的多样性是指汉字的序列法多种多样,有形序法、音序法、义序法。每种序列法都自成系统,掌握任何一种序列法都必须掌握这种序列法的系统。

(二)现代汉字的序列法

汉字序列法虽然有音序法、形序法、义序法三种,但目前通行的序列法主要是音序法和形序法。形序法又分部首法、笔画法和笔形法。

1.音序法:是按照字音来排列字序的方法。汉字的音序法经历了三个阶段:

(1)声韵序列法:以《广韵》为代表。《广韵》先依所收字的声调把所有的字分为平、上、去、入四类。每卷内部再按各字的不同韵部分先后。韵部共206部。同韵的字再依不同的声母排列先后。现代编的《中华新韵》和《现代诗韵》等基本上也采用相似的体例。声韵序列法除编排诗韵外,现在基本不用。

(2)注音字母序列法:以《国音字典》(1919年)为代表。它所收的字都按

1918年公布的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3)汉语拼音字母序列法:这是我国现在通行的音序法。自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

公布后,许多字典都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同时也用汉语拼音来给汉字排列次序。

汉语拼音序列法内部还有两种:①单纯的字母序列法。②“音节·汉字·字母”分层序列法。

2.形序法:形序法是按照字形的各个方面特点来排列字序的方法。形序法包括笔画法、笔形法、四角号码法、部首法等,其中部首法历史最悠久,使用也最普遍。

1)笔画法:按照字的笔画数目来排列汉字,笔形法按照字的首笔笔形

的类别来排列汉字。

2)四角号码法:把汉字四角的笔形编成数码,再按每一个字的数码来编排查检汉字。它实际上也是笔形法,是一种笔形代码法。它把汉字四角的笔形归纳为十种,并分别用0-9这十个数码代表,有人编了“四角号码口诀”:

横一竖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块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3)部首法:是按照字的部首来排列汉字。同部首的字按笔画数多少顺序排列,笔画数相同的字再按起笔笔形顺序排列,笔画数、起笔笔形都相同的字按次笔笔形顺序排列。例如《辞海》、《汉语大词典》等。

部首法的分歧主要表现在设部和归部两个问题上。

设部的分歧主要有两点:

一是设立部首总数的差异(有214部、189部、250部、201 部、200部五种);

二是应该设立哪些部首,不设立哪些部首。例如:《康熙字典》、《辞海》设“匕”部,《新华字典》不设;《新华字典》设“其”部,《康熙字典》、《辞海》不设;辞海设“虎”部,《康熙字典》、《新华字典》不设,等等。

第四章词汇

第一节现代汉语词汇概述

一、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和语的集合体。所谓“语”,是指固定短语,包括熟语和专用短语两类。

?词汇是一个立体交叉的系统,是一个开放型的、不断在变化生成的系统。它由其基本系统和多种组成成分构成。

二、词和语素

(一)词和语素的定义

词,指一定的语音形式跟一定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这句话有四层含义:

第一,词的语音形式是固定的,这不仅指一个词的声韵调是固定不变的,而且也指词的内部结合紧密,不允许有停顿出现。

第二,词都有跟语音形式相匹配的完整而明确的意义

第三,词还表现出一定的语法功能,所谓“独立运用”,不仅指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或者单独成句,更是指可以跟别的词语自由组合。

第四,在前面三个前提下,词还应该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一方面跟短语区别开来,另一方面又跟语素区别开来。

语素是音义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对一个语言片段,不断地进行切分,得到的最小语言单位,就是语素。

(二)语素和音节、汉字的关系

一般地说,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书面上就是一个汉字,有时候还是一个词。

分析角度:音节是从语音学角度分析的结果;文字是书面记录的符号;语素则是语言中构词的基本成分;词是指音义相结合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语素和音节、汉字的关系大体上有下面几种情况:

1.同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不同的语素。

2. 一个语素可以是两个音节。、

3.同一汉字是否为语素因场合而异

(三)确定语素的方法:确定语素通常采用“同形替代法”。

(四)语素的类别

1.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指能够独立成为一个单词,包括实词和虚词的语素。

不成词语素,指不能独立成为一个单词,只能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

2.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定位语素指在跟别的语素组合时的位置总是固定的语素。不定位语素指在跟别的语言单位组合时的位置是不固定的,既可前也可后的语素。

(五)区别词与语素的方法

(1)语素的意义不太明确,也不太稳定。(2)语素不能独立运用。

?作为语素,它永远属于构词平面,一旦可以独立运用,就进入词汇平面。

三、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一)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则以多音节为主。

(二)词语有明显的双音节化趋势。

原因:1、避免同音2、精确语义3、民族心理词语双音节化的途径主要是:

1、以一个单音节语素为主,在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辅助性的相关成分:

2.单音节语素的前后添加没有实体意义的附加成分:

3.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音节语素联合起来组成复合词:

4.省略三音节词中的一个音节:

5.四音节以上的词语采用缩略法:

(三)合成词的内部构造跟短语的构造大体一致。

四、词汇的基本属性

(一)词汇的系统性

1.词汇系统表现在词与词之间的联系,词自身内部的联系上。

2.词汇的系统性还体现在词义的发展上。

(二)词汇的历史性

五四时期——“反对封建王朝”,追求“民主”和“自由”

土地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

抗日战争时期——“反对日本侵略者”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全中国”

50年代初——“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三反”“五反”,以及后来的“合作社”、“人民公社”、“大炼钢铁”、“高产卫星”。

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的“两条路线”、“斗私批修”、“阶级斗争”。

(三)词汇的多源性:有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有从外族吸收的,有从方言或专门行业吸收的,也有新创的等。

第二节构词法

一、构词法基本类型:词是由语素构成的,从构词成分来讲,语素也可以叫词素。

词素分为两大类:词根和词缀。

(1)词根——是词语结构体的基本构成部分,意义比较实在。例如:“电灯”中的“电”和“灯”。

(2)词缀是词语结构体的附加成分,没有具体的意义,主要起构词作用。

词缀还可以根据它在构词时出现的位置,再分为前缀、后缀和中缀三类。

(一)单纯词:单纯词是指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单音节词,就都是单纯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语素可能有两个以上的音节。这主要有以下三类:连绵词、口语词、音译词。

1. 连绵词: 是指从古代汉语中流传下来,单个音节没有意义的双音节词。大多数连绵词的两个音节之间有双声、叠韵或叠音等关系。

A.双声:伶俐、忐忑、参差、弥漫、淋漓

B.叠韵:逍遥、叮咛、汹涌、玫瑰、从容

C.非双声非叠韵:妯娌、玛瑙、芙蓉、蝴蝶

D.叠音:猩猩、娓娓、潺潺、隆隆

2.口语词: 群众口头上习用、不能拆开来使用的双音节词。例如:囫囵、蘑菇、嘀咕、吩咐

3.音译词: 直接从外语用音译的方式引进的外来词。例如:

(二)合成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从构造上看,合成词也有不同的类型。

1.重叠词:重叠词是指词根重叠而成的词。

2.派生词: 派生词是指由词根和词缀组合而成的词。

(三)复合词: 复合词是指由词根和词根组合而成的词。

1.联合式:两个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语素并列组合而成。根据两个词根之间的意义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四类:A. 意义相近、平等,并且可以互为说明。B.意义相关、并列,但构成一个新的词义. C.意义相反、对立,构成一个新的词义D.意义相关或相反,但是只有其中一个意义起作用,又叫“偏义复词”。

2.偏正式: 前一个词根修饰、限制后一个词根,整个词义以后一个词根为主,前一个为副。

A. 名词性的,有点像定语跟中心语的关系,前后词根之间在语义上形成各种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B. 谓词性的,有点像状语跟中心语的关系,可以分为动词和形容词两类。

C.副词性的,

3.述宾式:前后词根之间的关系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前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4.述补式: 后面一个词根作为一种结果状态补充说明前面一个动词性词根,这类构造的复合词都是动词。

5.主谓式: 前后词根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6.量补式:后面一个词根作为计量单位补充说明前面一个名词性词根。这类构造的复合词都是名词,不能受数量词的修饰。

二、成语的构造:成语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中间物。

联合式成语 1.主谓关系的联合式:龙飞凤舞、心灰意懒、天翻地覆、面红耳赤

2.述宾关系的联合式:顾名思义、推心置腹、藏头露尾、营私舞弊

3. 偏正关系的联合式:腥风血雨、镜花水月、老奸巨滑、南征北战

4. 联合关系的联合式:青红皂白、喜怒哀乐、颠沛流离、魑魅魍魉

非联合式成语1.主谓关系的非联合式:夜郎自大、面目可憎、叶公好龙、蚍蜉撼树

2.述宾关系的非联合式:异想天开、顿开茅塞、好为人师、如坐针毡

3.偏正关系的非联合式:近水楼台、世外桃源、扶摇直上、参差不齐

4.兼语关系的非联合式:认贼作父、化险为夷、请君入瓮、引狼入室

5.连动关系的非联合式:先礼后兵、药到病除、水到渠成、守株待兔

三、词与短语的关系

(一)词与短语的区别

1.从意义上看,词的意义比较凝固,往往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而短语的意义却往往可以从构造成分和意义关系上加以解释。

2.从语音形式看,词的语音结构具有整体性,内部不允许有停顿,而短语则可以有内部的语音停顿。

3.从语法功能上看,词由于意义是凝固性和专指性的,所以词不具有扩展性;而短语的意义是分析性的,因此,短语的结构可以扩展。

(二)词和短语的相互转化

1.词转化为短语:某些合成词在使用中往往可以拆开,在中间插进别的成分,变成了短语。这种结合在一起时是词,插入别的成分时是短语的合成词,叫“离合词”。

主要有两类:(1)动宾结构式。(2)补充结构式。

2.短语转化为词:短语简缩为简称,并进而凝结为词,这是一种重要的造词方法。

短语简缩的方式主要有下列五种:(1)分段简缩(2)截段简缩(3)综合简缩(4)省同存异(5)标数概括

第三节词汇的基本系统

词汇的基本系统包括两个方面的系统——依靠形式特征的联系而形成的系统和依靠意义特征形成的系统。

依靠形式特征而形成的系统,主要是同音词和同形词;依靠意义特征形成的系统主要是单义词与多义词、上下位词与类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一、同音词、同形词和异读词

(一)同音词和同形词

同音词是指几个语音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词。

同音词包括两类:1.同形同音词,即语音形式相同、书写形式也相同,然而意义不同的词。

2.异形同音词,即语音形式虽然相同,但是书写形式却不同,意义也不同的词。

同形同音词,按其产生的原因又分两种:第一种是意义上毫无联系,纯由偶然原因造成的同形同音词。第二种是由于多义词分化而造成的同形同音词。多义词后来产生的意义离开原来的意义越来越远,使后人感觉不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于是就变成了同音词。

?所谓同形词,是指汉字相同,语音不同,意义也不同的词。它跟同形的同音词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语音不同。同形词大多是单音节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上又叫“多音多义字”。

同形词也包括双音节词语。

(二)异读词:异读词是指一个词或词内某个语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没有意义区别的读音。要注意,如果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里意义不同而有不同的读音,不是异读词,而是“多音多义字”。

异读词的来源很复杂,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某些字(词)在古代汉语中就是多音字,分别代表不同的语义沿用至今:2.北京音特殊的发展:3.方言读音的影响:4.读书音(文读)和口语音(白读)的分歧:5.误读:

二、多义词

(一)单义词和多义词

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就是单义词;拥有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单义词有不同的类型: 1.常见事物的名称: 2.科学术语和专有名称: 3.古语词或书面语词:

?多义词总是由单义词发展来的,也就是说,当一个新词刚刚产生时,它的意义往往是单一的,后来在使用过程中意义发生了变化,变得丰富起来,慢慢就变成了多义词。

多义词的每一个意义称为一个“义项”,义项是该词固定的意义,是长期习用、为社会公认的意义,应该在词典中反映出来。(二)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

1、相似点:?语音形式都相同,书写形式也相同,意义都不同。

2、区别:

?多义词是一个词,也就是一个语音形式承担多个意义,而且这几个意义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是同一个词的几个义项。

?同音词则是多个词,多个意义偶然由一个语音形式承担,而且这几个意义之间互相没有联系,或至少在共时的层面上找不出联系。

(三)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应用价值

1、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存在,使语言符号变得简易、经济。

2、同音词的研究对于纠正错别字有很大的作用。

3、多义词和同音词常常为各种修辞手法提供条件。

多义双关和谐音双关就是对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巧妙运用。

三、上下位词和类义词

实词系统数量极其巨大,从纵向来看,对应于概念的种属关系,形成了上下位词子系统;从横向来看,对应于概念的类聚关系,形成了类义词子系统

(一)上下位词:上下位词,就是具有上下位关系的词。

上位词和下位词具有种和属的关系,种和属的关系本质上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它们的关系是:个别体现一般,一般存在于个别中中。上位词的适用对象大于下位词的适用对象,下位词表示的对象特征比上位词表示的对象特征更为丰富。

(二)类义词:所谓类义词,就是表示同类概念的一组词。

?类义词表示同一类事物,同类关系和上下位关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纵向看是上下位词,从横向看是类义词。

★类义词和上下位词一样,既有严格的科学分类中的类义词,也有非严格的日常运用的类义词。

(三)类义词和上下位词的应用价值

?类义词由于在深层意义上既有相同点(同类),又有不同点(不同事物),相同点可以显出整齐,不同点又可以显出错综,因此在文学创作中常用于铺排、强调和夸张,造成具体、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

诗词、对联等艺术作品中的“对仗”讲究“工对”,其实质就是讲求类义词的使用:把事物分成许多“事类”,要求用相同事类的词语相对,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动物对动物、人事对人事、颜色对颜色、数目对数目,等等。

四、同义词

(一)同义词的产生和类别

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

同义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客观世界错综复杂的事物以及人类主观世界的认识越来越精细、深刻、详尽,要求语言也不断丰富发展,以适应人们更精确更细致更灵活更完美地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

同义词包括两种类型:

(1)等义词,即意义完全相同,只是在次序排列上不同或者字形上有差别。

(2)近义词,即意义基本上相同,但在色彩和用法上存在细微差别的词

?等义词的存在,从共时角度说是似乎一种累赘。近义词在表达上,由于意义、色彩和用法上有区别,因此是有积极作用的。(二)同义词的辨析:是以义项为单位的,许多同义词是多义词,它们可能只有某个义项同义,而其余的义项并不同义。

辨析同义词一般可以运用三种方法从六个方面来进行:

1.色彩分析法(1)感情色彩:主要是褒贬色彩,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2)语体色彩:①口语和书面语:②方言和普通话:③音译词和意译词④专用词和一般词

2.意义分析法(1)语义轻重。(2)范围大小。(3)集体与个体。

3.功能分析法(1)搭配对象。这主要是指习惯上经常搭配组合的词语有一定的选择性。

(2)词性不同。

(三)同义词的应用价值

1、可以使语言表达更为精确、严密。

2、在同一个语言环境中选用不同的同义词或同义表

达,可以避免用词重复,使语言生动而富于变化。3、不同的交际场合挑选不同的同义词,可以形成不同的修辞色彩。4、同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势,加重语气,达到强调的目的。大量双音节词和四字格成语都是由于这样的需要而形成的。

五、反义词

(一)反义词和反义表述:反义词是意义相反或相对立的一组词。

?构成反义词的一对词或一组词必须属于同一个意义范畴,如长度、重量、时间、处所、速度、颜色、面积、体积等等,否则无法形成一个类聚。

?反义关系是词与词在语义上的一种横向联系,也是词汇系统内的一种子系统。从逻辑上讲它们都必须属于同一个上位概念,所以“聪明”和“傻子”、“愚蠢”和“智者”虽然具有反义性,但是并不能构成一组反义词。

第四节词汇的来源系统

??一般说来,现代汉语词汇的来源系统由七个基本方面构成:传承词、古语词、方言词、行业词、外来词和新造词语。

一、传承词:现代汉语的词语不都是现代才出现的,由于语言的渐变性和继承性,有很大一部分词是延续下来的,通常称为传承

叶澜《教育概论》(复习笔记 第3章 教育与社会(下编))【圣才出品】

3.1复习笔记 一、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一)人口增长率与教育 1.人口与人口增长率的定义 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一定地区、具有一定数量、质量与结构的人的总体。人口数量变化的速度可用增长率来表示。 2.人口增长率与教育的关系 (1)人口增长率对教育的影响 ①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规模和结构 人口的高增长要求必须扩大教育的规模。要求普通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有一个较大规模的发展。人口增长率对教育结构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学制上,一方面表现在学校内部。无论是国家还是学校,在制订教育发展规划时,必须要考虑人口数量的因素。 ②人口增长率过高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a.教育经费和师资质量的平均水平降低,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育事业的大规模发展使中小学大部分办学条件都较差,设备基本不够齐全。同时造成师资的培训脱节,教师中不符合学历要求的比例较大。 b.学龄人数的增加使班级人数过多,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班级超员的现象在多数学校尤其是条件较好的学校非常突出。入学人数的增加会加剧升学的竞争,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每个家庭的子女增多,会影响家庭教育投资和生活水平,

影响家长对子女的关心、教育和期望程度。家庭对待教育的态度和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 (2)教育对人口增长率的影响 ①教育事业的发展能控制生育率 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文化要求的提高,从而刺激了家庭对教育的需要,家庭教育需求的提高增加了抚养儿童的费用,这样就起到了控制生育率的作用。我国当前农村控制生育率的愿望不强烈是与农村劳动力文化构成低,教育水平低联系在一起的。 ②教育程度的提高,能改变传统生育观和家庭观 在我国多子女的家庭常常与重男轻女的思想联系在一起,有些人为了有一个传宗接代的儿子,多生了好几个女儿。文化程度增高受此类思想的束缚就会变少,他们也更能重视孩子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③教育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妇女就业的机会 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妇女的文化水平提高,工作机会和工资收入,提高了妇女养育儿童的能力。这些都使人们愿意控制人口的增长。在此前提下,只要有了有效的医疗措施,就能使降低人口的增长率成为现实。 (二)人口质量与教育 1.人口质量的定义 人口质量是指人口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其中,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是人口质量中的精神要素,人口质量是一个表明人口各方面素质综合发展水平的概念。 (1)身体素质包括遗传素质和健康状况两个方面,是人口质量中的物质要素。

教育概论(叶澜)考试重点2

9、怎样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以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怎样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体的“发展效应”) (1)社会实践活动能否有效地影响主体的发展,首先取决于活动对发展个体提出的要求与发展个体现有发展水平的相差度。 过高与过低的活动目标都无助于个体的发展。只有高于发展个体现有水平而又是他有能力进行的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维果斯基认为,教学提出的要求只有落在“最近发展区”内,才能有效地推动人的发展。 (2)其次,活动对个体发展影响的程度,与活动本身的组织结构水平与重复程度相关。 首先要使活动本身的结构是清晰的;其次是依赖于一定次数的重复;还需要有意识的注意、思维的投入。这样,活动主体才能从具体活动过程中抽象出活动的程式和结构,进而内化为相应的思维结构。 (3)其三,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主体对活动的自主程度。 人对活动的态度,可以分为三个等级。最低的等级是被动应答。第二个等级是自觉适应。最高等级是主动创造。主动创造是最富有发展性意义的活动,尤其是对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发展,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尽管它自然出现的机遇不多,却是十分值得教育工作者重视和有意识地去创设的。 (4)最后,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效应还与活动是否取得成效以及活动主体对成效的感受有关。 无论活动的结果是成功或者失败,教育工作者都应引导活动主体从积极的意义上看待结果,激发出主体新的更高水平的需求,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正是推动人发展的重要内部动力。活动最坏的一种结果是没有结果、不了了之。在教育活动中最要防止的就是此类虎头蛇尾式的活动。 10、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 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 第三,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也是有条件的。 首先,学校教育要为个体的发展创设良性的环境。学校教育应协调好大环境与小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之取得正向的一致,最大效度地发掘、利用或创造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有利因素。 (说明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大环境:学校环境;小环境:班级环境) 其次,学校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学校不仅仅是各门学科加起来,还包括环境。) 再次,学校教育应精心设计各种有益活动促进个体的发展。 最后,学校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现代汉语通论》四五章答案

说明:本答案仅供参考,请不要当做绝对标准使用。另外,学习本课程应以读书为主,先把问题弄明白,精彩之处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练习参考答案 (略) 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一、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并指出属于什么词类,以及什么小类。 答: 1、我的(一)个战友来了。(数词) 2、他去过三(次)上海。(量词,动量词) 3、我不(管)这种事。(动词) 4、青年们要到(山上)去。(名词) 5、桌子(上)有什么?(方位词) 6、我们在路上碰到了三个(熟人)。(名词) 7、他刚刚走(过)山。(助词) 8、他会干这种事(吗)?(疑问语气词) 9、你给我的书我看完了,(这)是我近年来最喜欢的一本书。(指示代词) 10、这个人非常(坏)。(形容词) 二、标明下列各组词的词性: 答: 坚决——决心(形容词——名词、副词)可爱——热爱(形容词——动词) 荣誉——光荣(名词——形容词)企图——意图(动词、名词——名词) 答案——答应(名词——动词)气愤——气魄(动词——名词) 批语——批示(名词——名、动)残杀——残忍(动词——形容词) 诱饵——诱惑(名词——动词)兴奋——兴趣(形容词——名词) 安心——担心(动词、形容词——动词)道歉——抱歉(动词——动词) 安慰——欣慰(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感激——激动(动词——动词、形容词)愉快——高兴(形容词——动词、形容词) 三、注明下列句中带黑线词的词性: 答: 1、我们马上开始这项工作。(动词,名词) 2、你说应该朝什么方面考虑?(动词,疑问代词) 3、对这个学生的经历,老师们都很了解。(动词) 4、三十岁以上的教师都可以享受休假。(名词,助动词) 5、新老同学开始都需要出操。(名词,动词) 四、鉴别下列带黑线的词,哪些是形容词,哪些是副词: 答: 1、这里风景的确不错(副词)——这里风景确实不错(副词) 2、长久没有好处(形容词)——永远没有好处(副词)

最新西方史学史笔记完整版

1.古代希腊史学产生的条件(自然.人文): ①文化的发展:从外部来说是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埃及和巴比伦文明)从内部来说,是受古希腊哲学的影响(唯物主义的哲学传统与史学的发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传说和史话:史诗中包含着很多的史学因素,在历史学正式产生前,古希腊人是把史诗当作历史来看待的,最著名的是《荷马史诗》古希腊史学诞生在爱奥尼亚地区, ③地理环境:这是因为与希腊本土相比,此地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且居于欧亚大陆之间,扼东西交通之要塞,所以这里商业繁荣,手工业与航海业也很发达。 2.评述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 希罗多德的《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历史著作,希罗多德被称之为“史学之父”,《历史》内容丰富,非常生动地叙述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等,为我们展示了古代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生活景图。希罗多德通过留传下来的资料.口头或文字记载,自己的实地考察而编撰完成的。 史学思想的特点:①.推崇雅典的民主政治②.天命观和人本精神并存 影响:①.治史视野的宽广,对古希腊史学有开创性的建树,明确提出了治史的基本任务和目的,即记载和解释人类的活动,尤其是重大功业,说明他们的因果联系 ②.治史观念的变化:历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人的历史活动受到难以把握的超自然力量的影响;另一方面,认识自己的主人,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创造人类的历史。 3.评述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 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之父”,写成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史学特点:①.他提出了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实施方法 ②.冷峻的客观主义精神 ③.彻底的人本史观和进步史观(摒弃天人感应说.探讨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从经济关系上解释历史发展的原因. ④.平实.简洁.生动和充满智慧的文字表述形式 影响:求真和政治史的传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具有求真精神,开创了政治史的传统。但是不彻底,人本观念强,有时认为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

教育概论(叶澜)

教育概论(叶澜)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要素:要素是指构成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它不包含活动中涉及到的所有因素。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 3、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 从广义教育看,教育者包括各级教育管理人员、专职和兼职教师,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家长等。从学校教育看,教育者主要是指具有一定资格的专职教师和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 教育者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和组织形式,在教育活动中,他们处于领导、控制和执教的地位。 4、受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在广义教育中,几乎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受教育者。在学校教育中,受教育者是获得入学资格的相对固定的对象——学生。 在教育活动中,相对于教育者,受教育者处于被领导、被控制和受教的地位。 5、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纯客体。它是教育过程中传递的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 6、教育物资:是指进入教育过程的各种物质资源。根据这些物质资源在教育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它们分为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以及教育辅助手段三类。这是教育活动中物的要素。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在学校中主要指校舍、教室、操场、实验室、校办工厂、农场等的数量与内部的设备装置。 教育媒体是教育活动中两类主体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育媒体是教育内容的载体,也是教育中其他信息的载体。 教育辅助手段是那些帮助教育者教和受教育者学的物质工具与技术手段,它与媒体的区别在于它本身并不是教育中需传递的信息的载体,而是某些信息载体传递时必须有的工具或手段。 7、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活动结果的预先规定,即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规定。 8、国家教育制度:在某国家里发挥教育职能的所有机构组成的体系称为国家教育制度。 9、学制: 10、教学计划:是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1、学科教学大纲:是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纲要形式作出具体规定的文件。 12、教学:是按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通过上课的形式进行的学校工作。

《现代汉语通论》语法_课后作业答案[1]1

172页第四章第一节练习题 一、汉语语法的总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汉语语法的四个主要特点。 语言中用来表示语法关系、表现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有多种多样,重要的有:形态变化、词序变化、虚词运用等等。有的语言偏重于形态变化,例如法语、俄语;有的语言偏重于词序变化和虚词运用,例如汉语。汉语的特点是在跟印欧语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它的总特点是: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的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这一总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主谓结构”,词序一变化,“动词+名词”就构成了“述宾结构”,“形容词+名词”就构成了偏正结构。例如:我们同意(主谓关系)--同意我们(述宾关系)衣服干净(主谓关系)--干净衣服(偏正关系) 2.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汉语里的虚词十分丰富,作用也特别的重要。例如:某些句法结构有没有虚词,结构关系和语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爸爸妈妈”和“爸爸的妈妈”意思不同。 3.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印欧语里,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但是在汉语里,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复杂,除了副词只能做状语,属于一对一之外,其余的都是一对多,即一种词类可以做多种句法成分。例如:名词主要做主语宾语,但有时也可以做定语、谓语等。 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一致。例如: 结构类型短语词句子 联合哥哥弟弟兄弟团结,团结,在团结。 偏正牛皮箱子皮箱伟大的人民! 述宾管理家务管家欢迎新同学。 述补说得明白说明高兴得跳起来。 主谓年纪轻年轻我们上课。 二、请以“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为例,说明汉语语法语序变化的特点。 语序是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一个主要的表达手段,同样的词排列顺序不同,句法结构关系也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例如:“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三个词:不、怕、辣,排列的语序不同,其结构关系分别是:述宾结构、主谓结构、述宾结构。其语义程度越来越深,其中和否定词“不”的语义指向有很大关系。“不怕辣”就有被动的承受,“辣不怕”有勇气主动来承受“辣”,因为这里的话题是明白的。“怕不辣”是“怕”的结果。 三、汉语的量词使用有什么特点? 量词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与数词一起构成数量短语,如“一个”“两次”“三天”,或者与代词构成指量短语或疑量短语,如“这个”“那次”“哪天”。数量短语、指量短语和疑量短语统称量词短语。量词短语可以出现在名词前或动词后,如“一个人”“走两次”“等三天”,也可以与形容词组合,如“一丈长”“两尺宽”。 四、汉语常常使用重叠手段,请举出几种实例。 (一)ABAB式:

西方历史源头课堂笔记

西方历史的源头课堂笔记 姓名:蒋小慧班级:2012级英语4班学号:201203010409 第一课东方的遗产 古代近东地区是世界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人类最早文明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新月形地带),即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代世界的粮仓。 一、苏美尔文明 最早居民:苏美尔人,公元前3500年左右建立苏美尔城邦,第一个文明,城市文明,处两河流域,悲观主义心态。 苏美尔人贡献: a. 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为学习写字,公元前2500年左右,有了培养书吏的学校; b. 车轮; c. 60进位制。 古巴比伦王国:汉莫拉比国王,第六代国王,国力强盛,统一巴比伦尼亚地区,其传世功劳即编制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汉莫拉比法典》,世界历史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汉莫拉比法典》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刑法,民法等领域。严格保护私有财产,竭力维护奴隶主等剥削阶级的利益。 二、腓尼基文明和希伯来文明 1.腓尼基文明 腓尼基,当时著名良港和工商业中心,海上民族 贡献:a.商业精神,垄断地中海贸易,进行殖民活动。 b.拼音字母,受到埃及象形文字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影响,结合自己实际经验创造出22个辅音字母,是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的源头。 2.希伯来文明 使用闪米特语 十诫前四条一神崇拜,对上帝耶和华的信仰;后六条社会行为规范,目的是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十诫意义:希伯来人在宗教上的一次改革运动,奠定了犹太教的基础,强调了对耶和华的绝对信仰,规定了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其为契约,在很大程度影响了西方热的思维方式。 犹太教它的出现时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成为四节两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源头之一 犹太教四个基本特征:一神论;反对偶像崇拜;“上帝的选民”的思想;救世主信仰“弥赛亚”。 三、埃及文明 西方历史源头之一,处尼罗河流域,埃及人歌颂尼罗河,与悲观主义心态相反。 埃及政治发展特点: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埃及文学: 1.建筑方面,金字塔,古代埃及文明象征,有三大金字塔,即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门卡拉金字塔。 2.象形文字,书写材料为埃及纸草,即埃及特产植物,纸莎草。 3.木乃伊的制作 第二课希腊文明的兴起 一、爱琴文明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自由平等观念,民主制度和科学精神都可在古希腊找到痕迹。 早期文明叫爱琴海文明,是航海民族。 《荷马史诗》记载了希腊的神话传说,在19世纪被证实爱琴文明的存在,爱琴海文明遗址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和大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

叶澜版教育学笔记-(1)

绪论 由教育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怎样学好教育学?三个问题贯穿绪论。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从而对本课程有个系统的认识。 1、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外部规律与内部规律。(难点) 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代表作。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由于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此也可以说,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来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一)什么是教育? 广义: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举例)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品质,发展智力体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服务的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现象教育现象包括宏观、中观、微观的教育现象。 (三)教育规律两大规律:①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文化相互制约的规律。 ②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系及其相互相互制约的规律。 我们学习的《教育学》属于普通教育学。以中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对教育日益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也是教育实践经验长期丰富和积累的结果。 发展阶段:有不同划分法,我们分四阶段: (一)萌芽阶段 封建社会之前,没有独立的教育学,只有教育思想同哲学、政治、伦理学等混杂在一起。如《论语》、《孟子》、《荀子》等既是哲学、伦理学著作,又包含了许多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的《学记》为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的专著,反映了二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思想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黄廖版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导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现代汉语的含义见教材*第2页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5页 3.1.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 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留入声调的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4.现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 语言规范的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 语言规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语言规范的可能性(实现语言规范的两个基本条件):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础,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语言规范化的持续性 第二节现代汉语课程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 1.语音的属性 1.1.语音的三种基本属性:物理属性(与语音四要素的关系,详下)、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4页 1.2.语音四要素见教材第14-15页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题库

名词解释: 希罗多德:(约前484年─前425年)公元前5世纪的伟大的古希腊第一位历史学家,西方文学的奠基人,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希罗多德就被尊称为“历史之父“。他把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纪录下来,著成《历史》。所著《历史》一书,是西方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因各卷以古希腊9位缪斯女神命名,故又被称作《缪斯书》;又因其以讲诉希波战争为主线,故后人也将它称作《希波战争史》。全书共9卷,分上下部分。1~5卷第27 章为前半部分,叙述希波战争前地中海各国的历史,从态度上看,带有爱奥尼亚纪事家作品的缺点,既有闻必录,因而存在假录。第5卷第29章起为后半部分,是信史实录,主要叙述波斯人和希腊人在公元前478年以前数十年间的战争。书名和分卷方法均出自希腊化时代的学者之手。在此书中,希罗多德所使用的文献资料主要有三种形式:口头传说、直接印象、文字记录,其中口头传说用量最多,作者本人没有民族歧视,并且取材丰富。该书也是一部世界文化史著作,书中众多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视野广阔,具有”通史“的规模;具有较强的客观主义态度和求实批判精神;歌颂民主自由;重视道德垂训作用。 修昔底德: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他约出生于公元前460年,他生活的时代正值雅典的极盛时期,也是古希腊文化的全盛时期。伯里克利等人的政治演说,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利斯等人的戏剧,诡辩派(又称“智者派”)的哲学,希罗多德等人的历史著作,以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代表的“实验的”“科学”精神,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所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以编年体纪事,是修昔底德用三十余年撰写而成,共八卷,其书名和分卷方法均出自希腊化时代的学者之手,其写作目的是想通过叙述这场战争给希腊世界造成的影响、以及雅典等城邦在战争前后的成败兴衰的变化过程,来垂训后世。不仅力求真实地记载历史,而且力图站在哲学的高度上去理解和概括历史、并把这种概括之后的历史事实传达给后人。该书的史学特色有:理智的科学的态度;歌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笔记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见教材第170-172页 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 所谓的词序不同实际上有三类不同层面的情况: a.语用的语序变化 b.语义的语序变化 c.语法的语序变化 2.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3.汉语词类根语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一致。 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1.词类及其划分标准:形态标准(形态标志、形态变化)、意义标准、功能标准见教材第174-176页 2.实词与虚词的区别:能否充当句法成分见教材第176页 3.体词与谓词见教材第177页 4.各词类的语法特点及内部小类见教材第177-184页 第三节词类划分的理论与实践 词类辨析重点 动词和形容词,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形容词和副词,区别词与形容词、名词,区别词与副词,介词和动词,介词和连词见教材第187-190页(参见课后练习) 第四节短语类型特点 短语的结构类型重点 短语(词组):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联合词组、主谓词组、同位词组、连谓词组、兼语词组 短语(结构):量词结构、方位结构、介词结构、“的”字结构

见教材第194-199页(参见课后练习) 第五节层次分析法重点 1.层次分析法的目的时揭示一个句法结构隐藏在线形排列背后的固有的层次特结构关系,其方法是逐层依次找出各层次的直接成份,并进一步说明直接成份之间的结构关系。见教材第204页 2.层次分析的三原则:结构原则、功能原则、意义原则见教材第206-207页 (参见课后练习) 第六节句型系统 1.前后都有停顿,带有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人们用来进行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就叫句子。见教材第209页 2. 3.句型分析的原则和方法见教材第212-214页 表示语气的因素不影响句型。 功能相同的词语互相替换不影响句型。 扩展一般不影响句型。

2018版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本复习题考查标准分知晓、掌握和理解三个层次。 知晓: ●法国学者波普利尼埃尔在1599年出版《史学史》一书,成为西方史学史上把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对 象的开山之作。 ●1913年英国史家古奇的《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问世,这是一部对19世纪西方史学系统总结 的权威之作。 ●色诺芬是一位多产作家,代表作有《长征记》和《希腊史》。 ●老伽图以其著作《罗马历史源流》开创了用拉丁文写作罗马史的先例。 ●恺撒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撰写了关于高卢地区战事的历史回忆录《高卢战记》。 ●古罗马三大史家有李维、塔西陀和撒路斯提乌斯。 ●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的古罗马时期希腊史家是波里比阿。 ●“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 ●在基督教史学写作体系里,时间代表着线性发展,而不再是循环不已,这与古希腊罗马的时间观形成 显著差异。 ●为了与异教徒展开辩论,奥古斯丁撰写了《上帝之城》。 ●被后人称为“教会史学之父”的是巴勒斯坦凯撒里亚的主教攸西比乌斯。 ●格雷戈里的《法兰克人史》是欧洲早期教会史学名著之一。 ●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艾因哈德代表作为《查理大帝传》。 ●被称为“英国历史之父”的比德最早用基督降生之年为基准,用“吾主纪年”来计算年代,这种做法 很快被其他基督教学者接受并沿用至今。 ●弗雷辛主教鄂图撰写8卷本《编年史》,因以《上帝之城》模式写成,因此又被称为《双城史》。 ●拜占庭史家安娜·康尼娜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位女性史家。 ●马比昂撰《古文书学》、蒙福孔撰《希腊古文字学》,极大推动了西方古文献学的发展。 ●马比昂和蒙福孔代表了圣摩尔派的最高水平,圣摩尔派则代表了博学时代欧洲学术的最高水平。 ●18世纪的西方史学,总的来说是以理性主义为主导思想的。 ●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被称为西方近代文化史之滥觞。 ●休谟与罗伯逊、吉本一起,通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哥丁根学派代表史家有加特勒、施洛塞尔和赫伦。 ●维科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学术界倾向把他称作为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新科学》 是维科最重要的著作。 ●赫尔德的历史哲学思想主要蕴含在其代表作《人类历史哲学观念》一书中。 ●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这成为19世纪德国学术复兴开始的标志。 ●《德意志史料集成》由德意志政治改革家施泰因倡导发起编纂,佩茨任主编,主要汇编了公元500-1500 年间日耳曼人的各类史料,对欧洲各国史学有较大影响。 ●《拉丁和条顿民族史》是兰克的成名之作。“史学的批判时代的开端” ●普鲁士政治史学派的精神之父是达尔曼,首席代表是聚贝尔,主要干将有德罗伊森和特赖齐克。 ●1902年,蒙森因《罗马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现代汉语通论知识点整理

一.基本概念 1.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和语的集合体。 2.词:指一定的语音形式和一定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3.语素:音义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4.义素:最小的不能独立运用的语义单位。 5.语义特征: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最小语义成分。 6.现代汉语最根本的特点: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借助于语序、虚词等语法 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7.实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区别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十类。 8.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四类。 虚词与实词相比有几个重要特点: 封闭(实词每一类数量开放,虚词则是可数有限的。) 黏着(虚词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必须黏附在实词前后才能发挥作用。)定位(大部分实词在结构组合时位置是不固定的,虚词的位置相对固定。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典型的实词,连词、语气词、助词是典型的虚词。副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某些特点。) 9.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构成的句法结构单位叫短语。它包括词组和结构两类。 10.词组:实词与实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的短语。 11.结构:实词与实词的非结构组合以及实词与虚词的组合叫结构。 12.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 (语义指向可以合理解释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 歧义现象。) 13.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所构成的语言 单位。 14.复句的三个特点:a.句法结构上互不包含b.关联词是重要的语法标志C.停顿是分句 与分句之间的重要的形式标志 二.应用 1.语素,音节,词,汉字的个数区分 音节:从语言角度分析的结果;文字是书面记录的符号;语素是语言中构词的基本 成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是音义结合且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一个汉字可代表不同语素。读音词性意义都可不同。乐:快乐;音乐 ·一个语素可以是两个以上的音节。联绵词口语词音译词 ·同一汉字是否是语素因场合而异马匹马达 2.语素类别: a成词能力成词语素:既能独立成词,又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不成词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b成句能力自由语素:能独立运用。不自由/粘着语素:不能独立运用。 C位置:定位语素:组合时位置固定。不定位语素:组合时位置不固定。

(完整)外国文化史笔记(孟昭毅)

第一篇上古文化 第一章原始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明了原始文化这一人类文化的初生态形成与发展的情况。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原始文化伴随原始人类的劳动和生活被创造出来的过程与阶段,掌握原始文化的特点与成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重点) 识记: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二)原始艺术和原始宗教(重点) 识记:关于艺术起源的诸种说法; 原始宗教信仰和巫术行为。 理解:原始洞窟壁画。 第二章古代两河流域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古代的两河流域文化几千年孕育和发展的过程及其鲜明特色,详细介绍了它对人类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这一

章,要求掌握古代两河流域在文字、科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理解其何以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渊源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汉谟拉比法典(重点) 识记:汉谟拉比法典。 (二)两河流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次重点) 理解:楔形文字与泥版文书; 法律、科学和宗教; 文学艺术。 第三章古埃及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作为人类早期文明发育的四大摇篮之一的古代埃及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及特点,详细介绍了它对于人类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这一章,要求掌握古埃及文化在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并且理解它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在政治制度、法律、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古埃及文化对人类的贡献(重点)

理解:宗教;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二)古埃及与两河流域文化之比较(重点) 识记:两河流域和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 两河流域的文明产生要比古埃及略早一些。 应用:两河流域和古埃及在政治制度、法律和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第四章古希伯来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希伯来民族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其文化成就,重点介绍了希伯来民族宗教——犹太教的产生、发展和文献。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希伯来文化的世界影响;理解犹太教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教义的主要特点;掌握《旧约》何以既是犹太教的宗教经典,又是希伯来文学总集和文化总集;在理论上还要掌握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和区别,理解希伯来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它在同希腊文化交流、融合基础上产生了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并通过它影响到西方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犹太教(次重点)

叶澜《教育学原理》考研真题精选-辨析题及简答题【圣才出品】

三、辨析题 1.依据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要素。[统考2019年研] 答:错误。 (1)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认为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都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体育的基本要素是关节活动。 (2)要素主义教育思潮是现代欧美国家的一种教育思潮,强调学校教育的任务主要是传授人类文化遗产共同要素。 综上,引导学生掌握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主要任务是要素主义教育的观点,而非裴斯泰洛齐的观点。 2.加涅所说的“智慧技能”就是当下认知心理学家所说的“程序性知识”。[统考2019年研] 答:错误。 (1)加涅的智慧技能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在心智技能中,根据适用的范围不同,又可以将它分为专门心智技能和一般心智技能两种。 (2)程序性知识主要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是一种实践性知识,主要用于实践操作。

综上,程序性知识与智慧技能分属于不同的话语体系,分别指向同一对象。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知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两者的属性特征范围都不同。 3.教育应该完全放弃保守功能只保留超越功能。[广州大学2019年研] 答:此观点错误。理由如下: 从性质上看,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保守功能和超越功能。 (1)教育的保守功能,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结构,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和自身的逻辑性,不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了教育自我保存的功能性和承继性,表现出教育重复、封闭、保守的一面。教育功能的保守性是由教育不变的本质和相对稳定的结构所决定的。“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重复,即重复地把上一代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知识传递给下一代。”正是教育功能的保守性,确保了教育本质、教育自身的规律和对人类文明的继承。 (2)教育的超越功能,是指通过教育的自我更新和变革,促进和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受社会制约,反映着那个社会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教育也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不断更新自己的内容和结构,并因此促进和引领社会的发展。 (3)教育的保守性反映了教育对社会不变和适应的一面,教育的超越性则反映了教育对社会变革和引领的一面。没有教育的保守性,教育将失去自身;没有教育的超越性,教育将失去发展的活力。保守和超越虽然相反,但缺一不可。没有超越的保守,必然带来教育的落后;不遵循规律的超越,同样带来教育的混乱。 因此,教育必须把保守和超越有机结合起来,在保守性基础上实现教育的超越,包括对自身的超越和对社会的超越。

叶澜《教育概论》之读书笔记

《教育概论》读书笔记 《教育概论》是叶澜教授在长期教学和研究实践中结出的硕果,本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教育,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社会、教育、人之互相关系。在此基础上将全书共分六章,在最后叶澜教授简述了这部著作的缘起,简介了此书的研究对象“教育整体”,说明了研究路线:循着综合——分析——综合的路线前进,交代了在具体分析每一个问题时的基本方法,力求基本概念界定清晰和逻辑结构严密,并把自己的思路展示出来,把问题与不同观点摆出来。通篇表达深入浅出,语言精练,是一本很具有智慧的教育学专著。对于一名非师范生,一名刚刚接触教育学的我来说,这本书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那分析透彻的篇章,那见解独到的段落,甚至那一个个美丽的字眼都足以转送给我无数妙不可言的神韵,引起我的遐思翩翩,思绪飞扬。 本书内容结构严谨,环环相扣。第一章界定教育的概念,是对教育系统内部结构的总体性的分析。第二、三章阐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历史的分析揭示两者的规律性联系;分析教育子系统与其他主要的社会子系统的关系,使对教育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认识变得更为深入细致。第四、五章教育与人的发展,进行到教育活动微观层次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教育与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联系以及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特殊意义。在最后一章中,综合考量教育、社会与人的相互关系。作者把这一综合的焦点聚在两大教育功能的相互关系上。在“结束语”部分,讨论了教育的基本特征这一带有全书小结式的问题。 叶澜教授把《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规定为“教育整体”,即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而不是取其中的一部分,在第一章、教育——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中,作者叶澜把教育分为广义教育与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同时作者认为教育的概念是对教育活动的概括,因此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 同时,叶澜具体阐述了教育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即影响社会发展和影响个体生命、人生发展的功能。 1、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 首先,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靠两种最基本的生产:一是社会物质生产,二是人类自身再生产。后者不单指繁衍,更指个体社会化,形成新生一代。显然教育不可或缺——起着“创生性再生产”作用。 其次,社会功能还表现在沟通社会各方面、世界各国横向联系上。现代社会更为明显,通过思想科技道德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相互影响与交流,加速先进科技文化传播。所以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系统,还具有国际性和全球性。 此外,教育的社会功能还表现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有利于统治阶级地位的巩固和加强上。2、另外,教育还具有影响个体生命、人生发展的功能 教育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进而影响生命发展。就人类整体而言,教育影响是正向的,促

现代汉语通论导论、语音部分练习题答案

现代汉语通论导论、语音部分练习题答案

导论、语音部分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音素 2.2001年1月1日 3.普通话规范汉字 4.赵元任 5.39 6.Chén Shǐngshen 陈省身 7.反切 8.梅县话 9.北方方言 10.yì yí 11.介音(韵头) 12.超音段(非音质) 13.[tsɑu51] 14.[E] 15.阳平。“不”在去声前读阳平,在非去声前读去声。) 16.405 1200 17.22 39 4 18.注音字母 二、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B 5.A 6.A 7.C 8.B 9.C(大多数辅音音位与圆唇元音拼合时,产生 唇化辅音音位变体;舌尖中音与齐齿呼韵母拼合时,产生腭化的音位变体,舌面接近硬腭。) 10.A 11.B 12.C 13.D 14.A 15.C 16.B 17.D 18.A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CD 3. CDE 4. ACD 四、辨别正误 1. ×现代汉语方言中有入声。 2. ×汉语普通话的浊声母不是清音。 3. ×以u开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韵母。 4. √ 5. √ 6. √ 7. ×人们为了改变词性,把“盖”儿化成了“盖儿”。 8.×此处的“表”和“里”并列,具有对比意

义,不是附加关系,不读轻声。 五、分析题 1.完成下列音节结构分析的图表 2.按照“啊”音变的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汉字。 (1)你在哪里(呀)? (2)大伙儿加油干(哪)! (3)真苦(哇)! (4)你们一定要坚强(啊)!

3. ①z[ts] ②-i[?] ③u[u] ④ng[?];⑤r[?] 六、简答题 1. 上古汉语(公元3世纪以前)——包括秦、汉,可上溯到有文献可考(甲骨文字)的殷商时代。 中古汉语(公元4世纪到9世纪)——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几个朝代。 近代汉语(公元10世纪到17世纪)——包括晚唐至明末清初。 现代汉语(始自清初1636年)——现在 2. 官话区、吴语区、湘语区、赣语区、客话区、 闽语区、粤语区、晋语区、徽语区、平语区3.有80多种语言,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语系。 4.普通话音节结构最齐全的包括韵头、韵腹、韵 尾、声调、韵腹、声调五个部分,最少的包括声母和声调两个部分。 5.韵头都由高元音i、u、ü充当,元音韵尾由i、u充当,辅音韵尾由n、ng充当。 6.汉语拼音方案于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作为正式方案推行,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

叶澜《教育概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4章-第6章【圣才出品】

第4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上编) 1.怎样认识人的可教性?评析各种人性论对教育观的影响。 答:(1)人的可教性 人的可教性是教育的最深厚的根基,促使一个自然人或在人生活的文化浸润下的社会人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没有这样的期望,就无所谓教育,也无所谓可教育性。但,教育目的的确立依然是个难以界定的问题,譬如将“热情、积极探索”作为教育的期望,就要继续界定“热情”和“积极探索”的具体所指,而热情涉及到人跟人的关系,探索则除了涉及到对物理直接的认知也涉及到对人存在于其中的文化的认知。人的可教育性,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人的生物学能力 人的生物学能力跟文化也是互相作用和影响的,这可以从人的许多疾病都是生活方式导致的,具有社会性上非常显然的看出来。所谓教育,就是依据人的生物学能力而对文化的改造。 ②人沉浸其中的文化的可改造性 文化是人制造的人工环境,这个人工环境有的已经成为客观世界的一部分,比如建造的房屋、道路、教室里墙壁上写着挂着的东西,有的依然停留在思想意识里,譬如对人对事对事物的看法、态度。 千千万万的行为,凝结成一点点习惯,千千万万的习惯,凝结成一点点文化。这样文化就成为自强不息的天行健,具有正直和勇毅的品格。那样的品格,是最值得称道的,需要凝聚起意志的力量,在一定的文化框架里(可激励那种力量成长的文化)生长。人的生物学本性具有尝试新事物的特征,但也天然的具有依赖和懒惰的特征或倾向性,文化促使人的生物能力朝向一个确定的方向发展,这个方向性,正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2)人性论对教育观的影响 人性论是指人性善恶,这里人性善恶是指人的本性的善恶,分为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两种观点。 ①人性本善论 a.观点 善,主要指人有爱他人之本性及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智慧与创造之本性。这种本性使人与人之间有可能合作、友爱,使社会有可能发展、进步,使个人也可能发展完善。 b.教育理论 他们强调,教育的作用就是顺乎自然,发挥人内在的潜力以及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尊重与充分发展,要对人类社会和人性充满热情,对教育的力量充满信心。 ②人性本恶论 a.观点 第一,自然欲望是贪婪的,永远不会满足,是非理性和卑劣的; 第二,人天性是自私的,敌视他人的,人在本性中就富有攻击性,这是造成社会上种种恶行存在的人性之根源。 b.教育理论 教育的主要意义是对人性恶的矫正、改造与控制,以形成人的对社会秩序有益的习惯,通过教育养成的习惯可以成为人的第二天性,使人高于动物,使社会保持秩序。他们看重的是教育的规范作用。 2.什么是个体的发展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这些规律对于教育工作具有什么意义? 答:(1)个体发展是指人的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随着年龄的推移而发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