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卡伦镇规划说明书、村镇规划

卡伦镇规划说明书、村镇规划

卡伦镇规划说明书、村镇规划
卡伦镇规划说明书、村镇规划

目录

第一章规划概述 (1)

一、上轮规划回顾 (1)

(一)上轮规划要点概述 (1)

(二)上轮规划实施评析 (1)

二、规划背景 (1)

三、规划编制的依据 (2)

四、规划原则 (2)

五、规划编制重点 (2)

六、规划期限和范围 (2)

(一)规划期限 (2)

(二)规划层次及范围 (3)

第二章卡伦镇概况 (4)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4)

二、自然概况 (4)

(一)地形与地质条件 (4)

(二)土壤条件 (4)

(三)气候条件 (4)

(四)水文条件 (4)

三、历史沿革 (4)

四、自然资源 (4)

(一)土地资源 (4)

(二)水资源 (5)

(三)矿产资源 (5)

(四)生物资源 (5)

(五)旅游资源 (5)

五、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5)

(一)社会发展概况 (5)

(二)人口 (5)

(三)经济总量 (5)

(四)产业结构特征 (5)

第三章城乡发展的SWOT分析 (7)

一、优势分析 (7)

(一)区位优势 (7)

(二)资源和能源优势 (7)

(三)交通优势 (7)

(四)体制与政策优势 (7)

二、劣势分析 (7)

(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7)

(二)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8)

(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8)

(四)开发主体级别低下 (8)

(五)人才不足、劳动力素质偏低 (8)

三、机遇分析 (8)

(一)长春市“工业北上”的发展策略 (8)

(二)长东北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 (8)

(三)龙嘉国际机场对本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9)

(四)长春市西南部地区发展定位调整 (9)

四、卡伦镇发展面临的挑战 (9)

(一)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区域发展要求相互矛盾 (9)

(二)土地监管力度增强 (9)

第四章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及策略 (10)

一、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10)

(一)总体发展目标 (10)

(二)经济发展目标 (10)

(三)社会发展目标 (10)

(四)生态环境目标 (10)

(五)城乡建设目标 (10)

二、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10)

(一)转型发展策略 (11)

(二)整合发展策略 (11)

(三)产业集群策略 (11)

(四)结构优化策略 (11)

(五)城乡一体化策略 (11)

三、城乡统筹发展重点 (11)

(一)发挥产业基础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11)

(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步伐,同步建设现代信息网络 (11)

(三)完善镇区生活配套设施,推进城镇化进程 (11)

(四)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镇域基础设施系统,重点强化公路交通网络系统 (12)

(五)城乡统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

第五章产业调整与布局规划 (13)

一、产业发展现状特征 (13)

(一)经济产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13)

(二)区域内工业基础雄厚 (13)

(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13)

(四)产业链条短、关联性差、资源空间配置不合理 (13)

(五)人力资源结构不协调,高级人才缺乏 (13)

(六)金融投资不足 (13)

二、产业发展策略 (13)

(一)总指导思想 (13)

(二)发展策略 (14)

三、产业规划 (14)

(二)功能划分 (15)

第六章人口与城镇化 (16)

一、城镇化发展模式 (16)

二、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16)

(一)卡伦镇镇域人口规模预测 (16)

(二)卡伦镇镇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18)

(三)卡伦镇区人口规模预测 (18)

(四)卡伦镇域人口规模分解 (19)

第七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21)

一、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21)

(一)镇域等级规模结构现状 (21)

(二)镇域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21)

二、职能分工结构规划 (22)

(一)职能分工结构现状 (22)

(二)职能分工结构规划 (23)

三、空间结构规划 (23)

(一)空间结构现状 (23)

(二)空间地域结构规划 (23)

四、村庄布局与新农村建设 (23)

(一)规划目标 (23)

(二)村庄建设指引 (24)

(三)新农村建设实施策略 (24)

第八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25)

一、空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5)

二、空间管制区划及要求 (25)

(一)禁止建设区 (25)

(二)限制建设区 (25)

(三)适宜建设区 (25)

第九章镇域土地利用规划 (26)

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6)

二、用地及空间协调规划基本原则 (26)

三、土地利用类型及发展策略 (26)

第十章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28)

一、镇域综合交通 (28)

(一)镇域交通现状 (28)

(二)存在问题分析 (28)

(三)镇域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28)

二、供电工程规划 (28)

(一)供电现状 (28)

(二)存在问题 (28)

(四)规划目标 (29)

(五)规划依据 (29)

(六)负荷预测 (29)

(七)变电站规划 (29)

(八)城网规划 (29)

(九)配电网规划 (29)

三、通信工程规划 (30)

(一)通信现状 (30)

(二)存在问题 (30)

(三)规划原则 (30)

(四)规划目标 (30)

(五)通信工程规划 (30)

四、给水工程规划 (30)

(一)给水现状 (30)

(二)存在问题 (30)

(三)规划依据 (31)

(四)用水量预测 (31)

(五)水源、水厂规划 (31)

(六)给水管网规划 (31)

(七)中心村规划 (32)

(八)解决镇区外(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32)

五、排水工程规划 (33)

(一)排水现状 (33)

(二)现状存在的问题 (33)

(三) 污水量预测 (33)

(四)雨水量计算 (33)

(五)排水体制 (33)

(六)排水管网 (33)

(七)污水处理厂 (33)

(八)中心村规划 (34)

六、供热工程规划 (34)

(一)供热工程现状 (34)

(二)规划原则 (34)

(三)供热工程规划 (34)

(四)中心村规划 (35)

七、燃气工程规划 (35)

(一)燃气工程现状 (35)

(二)燃气工程存在问题 (35)

(三)燃气工程规划 (35)

(四)中心村规划 (35)

八、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35)

(一)环卫现状 (35)

(二)存在问题 (35)

第十一章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37)

一、镇域教育设施布局规划 (37)

二、镇域卫生设施规划 (37)

三、镇域体育设施规划 (37)

四、镇域文化设施规划 (37)

五、镇域商业体系规划 (38)

六、城乡社会福利设施规划 (38)

七、信息网络建设 (38)

八、镇域历史文化遗迹保护规划 (38)

第十二章镇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39)

一、区域生态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9)

(一)现状概况 (3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39)

二、环境保护规划原则 (39)

三、环境质量目标 (39)

四、环境保护措施 (40)

第十三章镇域防灾规划 (41)

一、综合防灾方针及对策 (41)

二、抗震规划 (41)

(一)地震烈度区划及等级 (41)

(二)防震抗震规划原则 (41)

(三)防震抗震规划 (41)

(四)对策措施 (41)

三、消防规划 (41)

(一)消防工程现状 (41)

(二)消防工程存在问题 (42)

(三)消防工程规划 (42)

(四)中心村规划 (43)

四、防洪工程规划 (43)

(一)现状 (43)

(二)存在问题 (43)

(三)规划原则和目标 (43)

(四)防洪标准 (43)

(五)防洪措施 (43)

(六) 规划实施的措施 (43)

第十四章城镇性质和规模 (44)

一、城镇性质 (44)

(一)城镇性质确定的背景 (44)

(二)城镇性质确定原则 (44)

二、城镇用地规模 (44)

(二)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44)

第十五章城镇建设与布局规划 (46)

一、城镇建设格局演变及评析 (46)

二、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46)

三、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46)

四、城镇空间结构 (46)

五、居住用地布局 (47)

(一)现状概况 (47)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47)

(三)规划布局 (47)

(四)居住环境要求 (48)

(五)实施对策 (48)

六、住房建设规划 (48)

(一)现状概况 (48)

(二)建设原则 (48)

(三)建设重点及规模 (48)

七、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48)

(一)现状概况 (48)

(二)规划原则 (49)

(三)规划用地布局 (49)

八、工业用地规划 (50)

(一)现状分析 (50)

(二)工业用地总体布局的原则 (50)

(三)工业用地规划 (51)

(四)规划管理要求及实施措施 (51)

九、仓储用地规划 (51)

(一)仓储用地现状分布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二)仓储用地布局原则 (51)

(三)仓储用地规划 (51)

第十六章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 (53)

一、规划用地等级划分 (53)

二、不同区位土地使用原则 (53)

三、环境容量控制 (53)

(一)容积率及建筑密度控制 (53)

(二)绿地率控制 (54)

(三)人口容量控制 (54)

(四)建筑高度控制 (54)

第十七章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55)

一、园林绿化现状条件分析 (55)

(一)优越的背景绿化条件 (55)

(二)镇区现状绿化条件分析 (55)

(三)镇区园林绿地建设的现状问题 (55)

二、卡伦镇园林绿化规划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55)

(一)规划指导思想 (55)

(二)规划基本原则 (55)

(三)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55)

三、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55)

(一)城市公园 (56)

(二)带状绿地 (56)

(三)居住区级游园 (56)

(四)居住区与专用绿化 (56)

(五)生产和防护绿地规划布局 (57)

四、树种规划 (57)

(一)规划原则 (57)

(二)树种的选择 (57)

五、园林绿化系统规划建设实施措施 (58)

第十八章镇区景观风貌规划 (59)

一、城镇景观结构 (59)

二、主要景观控制 (59)

(一)主要景观节点 (59)

(二)主要景观分区 (59)

第十九章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60)

一、道路交通现状 (60)

二、存在问题分析 (60)

三、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60)

(一)道路系统规划原则 (60)

(二)道路规划 (60)

(三)公共交通规划 (61)

(四)社会停车场规划 (61)

第二十章镇区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64)

一给水工程规划 (64)

(一)给水现状 (64)

(二)存在问题 (64)

(三)规划依据 (64)

(四)用水量预测 (64)

(五)水源、水厂规划 (64)

(六)给水管网规划 (64)

二、排水工程规划 (65)

(一)排水现状 (65)

(二)现状存在的问题 (65)

(三)污水量预测 (65)

(四)雨水量计算 (65)

(五)排水体制 (65)

(六)排水管网 (65)

(七)污水处理厂 (65)

三、供热工程规划 (65)

(一)供热工程现状 (65)

(二)规划原则 (65)

(三)供热工程规划 (66)

四、燃气工程规划 (66)

(一)燃气工程现状 (66)

(二)燃气工程存在问题 (66)

(三)燃气工程规划 (66)

五、供电工程规划 (66)

(一)供电现状 (66)

(二)存在问题 (66)

(三)规划原则 (67)

(四)规划目标 (67)

(五)规划依据 (67)

(六)负荷预测 (67)

(七)变电站规划 (67)

(八)城网规划 (68)

(九)配电网规划 (68)

六、通信工程规划 (68)

(一)通信现状 (68)

(二)存在问题 (68)

(三)规划原则 (68)

(四)规划目标 (68)

(五)通信工程规划 (69)

七、环卫设施规划 (69)

(一)环卫设施现状 (69)

(二)存在问题 (69)

(三)环卫设施规划 (69)

第二十一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71)

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71)

(一)生态要素概况 (7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71)

二、环境保护规划 (71)

(一)总目标 (71)

(二)水环境规划 (71)

(三)大气环境规划 (71)

(四)声环境规划 (72)

(五)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规划 (72)

(六)生态环境规划 (72)

(七)环境保护管理 (72)

(八)环境保护法制措施 (72)

第二十二章镇区防灾规划 (73)

一、总体防护要求 (73)

二、防洪工程规划 (73)

(一)现状 (73)

(二)存在问题 (73)

(三)规划原则和目标 (73)

(四)防洪标准 (73)

(五)防洪措施 (73)

(六)规划实施的措施 (73)

三、防震规划 (73)

(一)地震危险性分析 (73)

(二)规划原则、目标及标准 (74)

(三)避震疏散规划 (74)

(四)生命线系统防灾规划 (74)

(五)次生灾害防治规划 (75)

四、消防规划 (75)

(一)消防工程现状 (75)

(二)消防工程存在问题 (75)

(三)消防工程规划 (75)

五、人防规划 (76)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76)

(二)人防工程建设规划 (76)

(三)城镇地下空间开发建设 (76)

(四)实施措施 (77)

第二十三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78)

一、近期建设规划的年限、规划和指导思想 (78)

(一)近期建设规划的年限 (78)

(二)近期建设规划的原则 (78)

二、城镇近期空间的拓展 (78)

(一)优先改造老城中心片区 (78)

(二)逐步开发建设开发区北区以北工业区和卡伦湖以北居住片区 (78)

三、近期建设规模 (78)

四、近期建设重点区域 (78)

(一)居住 (78)

(二)公建 (79)

(三)工业 (79)

(四)城市道路及广场 (79)

(五)绿地 (80)

(六)市政设施 (80)

第二十四章镇区远景规划 (81)

一、远景规划的指导思想 (81)

二、远景规划设想的基本目标 (81)

三、远景城市建设用地布局构想 (81)

四、远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构想 (81)

第二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82)

一、规划行政管理措施 (82)

(一)强化管理组织 (82)

(二)深化管理细则 (82)

(三)建立奖励与处罚机制 (82)

二、规划法制措施 (83)

(一)总体规划实施立法的范围 (83)

(二)总体规划实施立法管理的受管活动 (83)

(三)总体规划实施的立法体系 (83)

(四)总体规划实施立法的法律地位 (83)

三、规划财政措施 (83)

四、规划经济措施 (83)

(一)有形资产的运营 (83)

(二)无形资产的塑造 (84)

五、规划技术深化措施 (84)

六、规划宣传普及和公众参与措施 (84)

第一章规划概述

一、上轮规划回顾

(一)上轮规划要点概述

2001版《九台市卡伦镇总体规划》于2001年由卡伦镇人民政府和九台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室编制完成。

1、城镇性质

卡伦镇是全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工业、农贸、旅游业为主的现代化综合型城镇。

2、城镇规模

近期(2010年)为40000人,用地4.8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为54500人,用地6.5平方公里。

3、用地发展方向

以向长图铁路北部发展为主,适当向南发展。

4、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卡伦镇镇区为“一心四片、五横两纵”的城市结构,其中:

一心:指镇区的公建中心;

四片:指北部的滨河居住片区、西北的居住片区、南部的工业片区和东北的行政科研片区;

五横两纵:指镇区的道路网格局。

(二)上轮规划实施评析

原规划自实施以来,对卡伦镇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规划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内容齐全,所规划的城市性质、规模、用地布局等基本符合卡伦镇的实际。

但是,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九台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致使原有规划对形势的变化估计不充分,2001版《九台市卡伦镇总体规划》有效性逐渐减弱,很难继续指导镇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城镇规模方面:缺少分阶段的人口和用地指标,规划目标难以落实。2001版《九台市卡伦镇总体规划》在城镇规模规划中,只对镇域规划期末(2020年)的人口规模人口规模进行预测,缺少对镇域近期和远期人口和用地规模预测;却对镇域近期人口和用地规模预测偏高,远期偏低。规划的城镇规模与实际发展相脱离。

(2)城市性质方面:对城镇性质论证尚显不足,对主导产业把握不清,未能突出工业型城镇的性质;

(3)用地布局方面:随着城市加快发展,城镇拓展空间受制约,尤其工业用地不足,不能满足进一步发展需求;

(4)与上位规划协调方面:2001版《九台市卡伦镇总体规划》对上一层次规划的指导作用未加重视,两级规划的内容有矛盾之处;

2001版《九台市卡伦镇总体规划》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规划编制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对吉林省和长春市大环境认识的不足以及对卡伦镇域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认识保守,布局形态过于理想和均衡,空间布局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不足;规划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规划管理体系不完善;此外,公共投资缺乏对镇区空间发展的引导,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镇区发展难以按照2001版《九台市卡伦镇总体规划》确定的思路来进行。

二、规划背景

(1)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我省各级城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全省各级城镇规划都应将老工业基地振兴作为城镇化发展道路选择、城镇发展目标、城镇功能定位的重要决策依据,充分利用相关有利政策,争取城镇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2)《吉林省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吉林省中部城市群规划》等都提出了以长春和吉林两市为核心,大力推进长、吉经济一体化进程,把长、吉两市建设成为全省的经济发展极,并带动哈大铁路沿线和长、吉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发展卡伦镇正是长、吉一体化发展的内在需求,对于构建两市的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载体、弥补两大城市的功能缺陷至关重要,对加速长、吉中间走廊地带经济区的整合也至关重要。

(3)吉林省正在规划建设长吉图开放开发带动先导区,长春市正在规划建设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卡伦镇位于吉林省和长春市两个先导区的叠加区域,已经成为吉林省及长春市两个先导区的优先发展区域。同时,长春九台经济开发区也是长吉经济带和沈哈经济带的交汇区,属东北振兴的核心区域。

(4)为满足长春市不断发展壮大和都市圈发展的需求,2005年卡伦镇与长春周边的东湖、龙嘉、米沙子、万宝、合隆共六个镇划归长春市管辖,使这些城镇成为长春市经济社会空间扩展的重要载体,并呈现与长春市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对卡伦镇而言,主动融入长春都市圈,并实现一体化发展是不二选择。

(5)长春九台经济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可以享受中央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优惠政策,享受国家给予省级开发区在规划、征地、审批、管理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发展机遇。

三、规划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及《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4)、《长春市总体规划( 2005-2020)》

(5)、《九台市土地利用规划( 2006-2020)》

(6)、《长东北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建设规划》

(7)、《卡伦镇经济发展规划暨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8)、《吉林省“百镇建设工程”首批建设镇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

(9)、长春市规划局卡伦镇总体规划编制条件

四、规划原则

(1)坚持规划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原则。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体现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调统一的要求,满足城镇居民的居住、工作、游憩、交通的需要,使人们安居乐业,城镇健康发展。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体现社会公平,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资源的有续利用和开发,建设高质量的城镇环境、高效能的城镇基础设施,高水平的城镇管理及社会化服务,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规划中,寻求合理的城乡关系,可行的城乡人口转换方式与速度,以及合适的土地使用原则,确保城乡既协调发展又各得其所。

(5)坚持集中发展原则。充分利用卡伦镇现有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使人口和工业企业向镇区集中,优先发展镇区,使之成为带动镇域发展的强劲增长极,以达到镇区与镇域的协调发展。

(6)坚持规划的弹性原则。除了对在规划期内的城镇各项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外,还要将城镇发展的不预见性留有余地,根据远景发展的需要与可能,确定规划目标,并加强对规划分阶段实施步骤的研究,拟定合适的建设速度、建设步骤和建设程序,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注重建设的连续性,作到预测远期、决策近期。

(7)坚持节约用地原则,科学合理的确定城镇规模。

五、规划编制重点

(1)确定规划区范围,明确规划区空间布局,促进卡伦镇区和九台经济开发区一体化发展。

(2)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切合实际的城镇发展方向,拟定科学合理的城镇性质。

(3)采用适合本区域的的人口统计和预测方法,综合考虑各相关影响因子,确定合理的城镇发展速度和城镇规模。

(4)明确镇域功能分区规划,赋予各功能区主要职能,升级镇域主要公路,路网畅通,促进镇域形成有机整体。

(5)规划镇区道路网,调整用地功能布局,确定镇区用地发展方向,优化镇区基础设施建设。

六、规划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期限

(1)近期规划:2009——2015年

(2)远期规划:2016——2020年

(3)远景规划:2021——2050年

(二)规划层次及范围

1、镇域:

镇域范围为卡伦镇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卡伦街道办事处及十七个行政村,总面积168.75平方公里。

2、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卡伦镇规划区范围为镇域范围。

卡伦镇域地处长春城市发展的东北翼,是长春市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是长春市远景发展的战略预留地。依据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规划,卡伦镇域将成为长东北发展的重要空间承载地,它不仅是长东北重要的产业发展空间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活区及生态涵养区。目前,镇域西部紧邻经开大成玉米工业园,根据长春市政府决议为大成企业二期发展预留;镇域南部为卡伦湖景区,中部有雾开河、干雾海河沿河湿地,整体镇域范围均需要控制。综合以上原因将镇域范围确定为本次规划区范围。

3、城镇:

本次中心城区范围东与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交界,西至雾开河沿岸,南至行政区界,北至规划期末建设用地边界,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

第二章卡伦镇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卡伦镇地处松辽平原,位于长春、吉林两大城镇之间,距吉林市区98.5公里,距长春市区13公里。卡伦镇原是九台市的西大门,2005年8月划归长春市二道区(除规划、土地外,其他由九台市代管)。地理位置为东经125°00'28”至127°00'30”,北纬43°00'51”至44°00'32”,东与龙嘉镇、西与兴隆山镇毗邻,南与东湖、北与德惠市接壤。全镇幅员面积168.75平方公里,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19公里。总人口6.8万人,现辖镇郊、红星、利民、幸福、南岗、和气、六家子、孙家、东风、王家、十里、大泉、龙泉、魏家、双泉、三盛、任家17个行政村、167个社、96个自然屯,1个街道办事处,4个居民委员会。

二、自然概况

(一)地形与地质条件

地势较平缓,海拔200—240米,平均海拔227米。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镇区内工程地质情况比较好,基岩为白垩纪青山组浅棕色泥岩,土壤层为漫岗谷地沉积黄淤土,土壤承载力为 2.6 kg/c㎡以上。

(二)土壤条件

土壤以谷地黑土、冲积黑土为主,黑土层较厚且呈中性,土质较好,适宜耕作水稻、玉米和蔬菜等多种农作物。

(三)气候条件

属温带大陆性、亚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4.7℃,冬季气温较低、寒冷;夏季气温较高,最高可达35.2℃。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3.7米/秒。多年平均降雨量575毫米,常年无霜期140天左右,冻土层厚度1.75米。(四)水文条件

镇域内有“一湖、两河”,即卡伦湖与自南向北的雾开河和干雾海河两条主要河流。卡伦湖位于镇域南端,为省内著名的风景湖泊和区域后备水源地;著名的松花江支流雾开河由卡伦湖起向北流去,流经镇区、任家、东风、镇郊、王家、红星、十里等地;干雾海河南北走向,经镇区、孙家、南岗子、幸福、利民等地。

三、历史沿革

卡伦镇始建于清朝嘉庆二年,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该地区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周时为康镇之地,秦汉时期属于扶余国,隋唐时改称渤海辽国,辽代属黄龙府管辖,自1956年转归九台市人民政府所辖,变成卡伦镇人民政府,“卡伦”为满语音译,愿意为哨卡,卡伦镇自划归九台起一直是九台市的重镇和门户,2005年8月卡伦镇重新划归长春市,属二道区管辖。

四、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卡伦镇土地资源较丰富,镇域土地总面积为16875公顷,其中耕地11947.4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71.05%,林地419.28公顷,牧草地439.81公顷。土地垦殖率84%,人均土地0.25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8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30公顷。

卡伦镇土地利用结构现状(2004年12月)

(二)水资源

镇域内有卡伦湖和雾开河、干雾海河两条主要河流,水域面积占幅员面积的7.17%。卡伦湖水面面积为 500ha,平均库容2100万立方米。另外,大泉村、孙家村一带地下有储量大、水质好的地下矿泉水资源。

(三)矿产资源

镇域东南部紧邻双顶山煤矿和双山煤矿,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

(四)生物资源

镇域内有林地419.28公顷,牧草地439.81公顷。丰富的林业和牧业资源,为卡伦镇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畜牧业奠定了基础。

(五)旅游资源

镇域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旅游资源有卡伦湖风景区、合气古城遗址和任家朝鲜民族村等。

五、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一)社会发展概况

卡伦镇行政上属于长春市二道区。卡伦镇一九九二年八月被长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经济开发区,1995年被国家发改委等十一部委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同年被确定为“吉林省十强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省级镇企业工贸小区之一。2001年3月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工程100个示范区之一,2004年4月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全镇有初中1所,在校学生1632人,教师167人,镇区内有高中一所,在校学生813人,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无失学现象。全镇有卫生院一家,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54平方米,有高级职称的医生2人,中级职称的医生7人,初级职称医护人员57人,全镇有卫生所17家,乡医49人,医护人员129人。镇区内有自来水管道 18.5 公里。2003年,九台市卡伦镇在长春市率先开展了通村水泥路建设工程,当年完成水泥路84公里,实现了100%通村的目标。2004年、2005年,修建22公里水泥路,总里程达到106公里,不仅使全镇1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而且初步形成了乡村公路网络化。

(二)人口

2008年卡伦镇域总人口为67977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9678人,占人口总数的58.37%;非农人口28299人,占总人口的41.63%,流动人口13457人,占人口总数的19.80%。

(三)经济总量

卡伦镇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为82.31亿元(含九台经济开发区的贡献),比2003年增长194.28%,其中第一产业9.63亿元、第二产业52.01亿元,第三产业为20.67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70%、63.19%、25.11%,与03年三次产业结构(20.7:45.5:33.8)相比,第一、三产业缓慢发展,第二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得利于九台经济开发区的介入。

(四)产业结构特征

2008年全镇农业生产增加值9.63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11.7%。全镇有耕地11947.4公顷,农业以粮食种植、蔬菜种植、畜禽养殖为主。2008年,卡伦镇的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总产达到8.5万吨;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3800公顷;畜牧业也正逐步实现规模经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蔬菜种植、畜禽饲养”两大农业主导产业初步形成。目前全镇已建成4个蔬菜产业特色村、21个品系屯,共建有温室大棚2900栋,主打品种为快白菜、香菜、菠菜、西红柿、油豆角,供应长吉两市的蔬菜市场。主要种植模式为陆地菜、大棚菜、日光温室菜。重点推广茎叶菜轮茬复种技术,现已建成蔬菜种植业示范园区3处,蔬菜种植户发展到2600户,户

均年收入在15000元以上。全镇畜牧业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规模饲养上,都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目前全镇共有黄牛存栏7030头,奶牛存栏152头,生猪存栏6000头,羊存栏1800只,肉鸡存栏10000只,蛋鸡存栏15000只。全镇建成的畜牧业饲养小区有5处,全镇靠畜牧业拉动可实现人均增收700元以上。郎德鹅、白鹅、梅花鹿、肥牛、母猪饲养渐成规模并向集中化、区域化、品牌化发展。

2008年卡伦镇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52.01亿元,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63.19%。“九五”、“十五”期间,卡伦镇按照“工业立镇,实业兴镇,产业富民”的经济发展思路,实现第二产业的迅猛发展。卡伦镇九台经济开发区工业基础雄厚,现有工业企业300余家,机械制造、建筑材料、机电设备、汽车配件四大主导产业已成为龙头。亚东塑钢、细木工板、希望饲料、德大种鸡种蛋、皓月制革、杀虫单铵、田野酱菜等产品享誉国内外。政府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及仓储业,加大涉农企业的招商引资和扶持力度,目前全镇有涉农企业近20家。几年来,卡伦镇以招商引资项目为突破口,不断壮大工业经济主体,工业经济占据镇域经济主导地位。形成了以宇田药业、医药高分子、永兴中药为代表的生物制药工业;以亚东塑钢、亚东钢结构、盛华钢结构、富春木业、新星建筑材料为代表的新型建材工业;以建邦汽车零部件、胜通汽车零部件、明达客车机械、胜利机械为代表的机械加工业;以田野泉大豆酱、希望饲料、朱老六食品、东航食品、英俊速冻食品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业。

卡伦镇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与第二产业发展速度比较相对滞后,2008年占全镇社会总产值的25.11%。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旅游等都相对平均且占有较大比重。但在目前的第三产业中,消费性服务业仍然占有绝大比重,而生产性特别是作为与第二产业相关的服务业如物流、金融等还处于较低水平。

第三章城乡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一)区位优势

卡伦镇地处吉林省中部经济隆起带、长吉两大中心城市之间,临近东北经济发展主轴线(哈大铁路、哈大高速公路及102国道),是未来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长吉两大城市的外延扩张和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增强,将对本区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卡伦镇紧贴城市行政边界,因此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可以直接和城市建成区衔接。比较蔓延式和飞地式两类开发区“单位用地基础设施投入成本”的差异,可以清晰的反映出靠近城市建成区的区位选择为基础设施投入带来的节约的普遍规律。

卡伦镇受九台市和长春、吉林两个特大城市的交叉吸引和辐射,极具进行综合开发的优势,是长吉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卡伦镇所处的位置也是承接长春经济外溢的最佳区位。卡伦镇入住企业员工可便捷地利用母城的各种配套服务设施,目前卡伦镇流动人口及通勤人口明显高于城镇驻地人口,也表明长春市对卡伦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外,由于卡伦镇原有的农村地域特征,也导致区域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技术等要素,空间上的临近可以充分利用母城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要素和资源。

分析卡伦镇的产业构成可以发现,除去农业以外,本区基本形成了机械制造、建筑材料、机电设备、汽车配件四大主导产业,其中依托长春市汽车产业以及长春客车厂形成了机械制造企业占到整个工业产值的42%。通过企业调查可以发现,目前位于本区的各类主要产业几乎全部产品都是直接为母城服务的,长春市中心城区成为本区产品主要的消费基地。离开了母城汽车产业的辐射,卡伦镇的发展不可想象。

(二)资源和能源优势

镇域内有卡伦湖和雾开河、干雾海河两条主要河流,水域面积占幅员的7.17%。卡伦湖水面面积为 500ha,平均库容2100万立方米。另外,大泉村、孙家村一带地下有储量大、水质好的地下矿泉水资源,这为卡伦镇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淡水资源。耕地资源丰富,耕地总面积达11947.4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25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的3倍多。镇域东南部紧邻双顶山煤矿和双山煤矿,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

(三)交通优势

长图铁路及对外公路长吉北线、国道102线、兴隆山高速入口、东湖镇高速入口的存在也利于生产和物资的储运和流通,为各类产业园区的建立提供先决条件;距龙嘉机场较近的区位将有利于扩大经济活动的范围和发展外向型经济;镇域内有便捷的交通网络,镇村公路相联成网,通村水泥路总里程达百公里,农副产品可全天候运出;多条公交线路直接从镇区中心通往镇内各村,便于村镇居民的通勤和经济往来。

(四)体制与政策优势

九台经济开发区空间实体落位于卡伦镇,开发区的发展成为本区发展的主体。九台经济开发区作为省级开发区发展的优势归根结底是一种体制优势。由于开发区政府和企业混合运作、职能上的强授权、行政级别上的高层次、财力和资源上的超级安排、地方政府的直接保护、减少社会性管理负担以及解脱对权利机构(如人大)的定期回报义务等,使这种体制具有极强的自主安排的特点。这种“超自主”的体制设计,不但体现了较强的中央政府的意图,同时更直接体现了地方政府的发展意图。这种体制能量巨大,并成为开发区高速发展、体制学习和规则创新的必要条件。

“超自主”的体制安排,使得开发区有着明晰的行为目标,并实现高效运作。从而较好的适应了当前企业发展追求低交易成本、高交易速度的特点。随着超自主体制的良性运转,开发区的竞争优势逐渐由体制、政策等非物质领域扩展到空间、环境等物质领域,从而使竞争优势不断放大,形成了开发区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劣势分析

(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卡伦镇域内的经济增长主要受益于九台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而且开发区的建设也是刚刚开始,还处于初级阶段,这就出现了本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镇建设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镇

域内城镇居民区、服务设施和娱乐休闲设施建设才刚刚开始,城镇规模较小,设施水平低,农村居民点的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成为限制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量人员异地消费,减少了当地的财政收入,影响了城镇建设,造成了恶性循环。根据调查,企业从业人员大多希望自己可以工作在一个就业、休闲、娱乐、居住综合的产业园区,与以往普通的工业园区的规划有很大的不同。

(二)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2008年,卡伦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2.31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52.0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3.19%,与03年第二产业产值12.74亿元相比,增长了3.08倍,平均年增长速度61.65%。08年卡伦镇城镇化水平17.30%,与03年的17.12%相比增长非常缓慢。

目前本区三次产业结构为11.7:63.2:25.1,表现出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这是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然而区域内人均收入水平很低,社会事业建设不完善,工业就业人口还不能被镇区容纳,城镇化水平也很低下。

以上种种表象都说明了,区域内城镇化速度与工业化速度不相匹配,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成为区域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开发区内建设刚刚起步,农业生产仍然延续着粗放的、半封闭的经营模式,农业生产侵占生态用地情况较多。非农产业的发展由于求资若渴,往往放松对企业性质、规模、技术水平和污染控制能力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的链条过短,产业发展方向分散,生态化特点不突出,存在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隐患。区内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挖沙影响河流泻洪能力,河岸受到侵袭,耕地受到破坏。

(四)开发主体级别低下

从开发主体行为学考虑,政府级别越低越关心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地方本位意识越浓厚,地方发展繁荣通常成为政府行为的重心。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政府是区域开发的积极参与者,具有较强的作为利益主体的行为意识,相对而言,作为区域经济的调控主体的行为意识较淡漠,招商常常成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参与经济活动的主要行为方式,宏观调控的任务基本上由最高行政政府承担。

在政府利益主体行为的影响下,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出让是政府获得基础建设等急需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各级政府争相积极鼓励企业投入本地区的经济开发,对各种项目采取多多益善的态度,很少考虑区域整体利益的协调,追求数量,忽视质量,项目重复,可行性差,政府行为短期化趋向明显。政府行为还存在着滞后性和行为的不规范性,政府制定的规划通常落后于项目的开发建设。企业行为往往侧重微观经济效益,造成规划建设的混乱。

(五)人才不足、劳动力素质偏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卡伦镇经济将逐渐由基础工业向加工工业转换,从而与周边地区的市场竞争日益加俱,因而科技人才和劳动力素质显得更加重要。2008年全域本科、本科以上人才仅占全域总人口的0.18%,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极度匮乏。在现有的劳动人员中,初中以下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尽管剩余劳动力总量较大,但在向高级产业转换中主要人才仍显不足。

三、机遇分析

(一)长春市“工业北上”的发展策略

为优化长春市工业布局,实现长春市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持续发展,长春市政府提出了工业北上的发展战略。卡伦镇位于长春市区东北部,交通条件便利,用地条件较好,环境敏感度较低,是长春市工业用地的理想选址。工业北上战略提出,明确了长春市工业布局的空间指向,这将加速市区内工业空间布局调整的进度,加快新划区工业发展步伐。

(二)长东北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

2008年长春市将系统整合经济开发区、宽城区、二道区、九台市、德惠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区域的空间及产业资源,建设沿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确定的哈大一级轴线发展的“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以开放促开发,使各类开发区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发动机、产业企业的集聚区、制度科技创新的新平台和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发展龙头。卡伦镇位于长东北开发开发先导区的核心主体功能区,其中九台卡伦工业集中区是长东北开发开发先导区中

期重点发展地区。此先导区的提出,为卡伦镇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三)龙嘉国际机场对本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长春市新机场——龙家堡国际机场于2004年进入试飞阶段,并于2005年开始正式运营。龙家堡机场建设一方面将强化长吉两市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推动长吉一体化进程,加速长吉经济隆起带的发展;另一方面龙家堡机场有助于改善长春东部的交通条件,推动东部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步伐。卡伦镇位于长春市东部,空间上临近空港区,是长春市向东辐射长吉经济隆起带的重要支点。龙家堡国际机场将为卡伦镇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四)长春市西南部地区发展定位调整

长春市总体规划明确了长春市西南部及南部地区的发展定位,长春南部地区未来将主要承担汽车产业、会议展览、文化旅游、生活居住、商贸金融、研究办公等职能。南部地区发展定位的明确,有利于遏制南部地区工业用地的进一步蔓延,推动卡伦镇工业的加速发展。

四、卡伦镇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面临众多发展机遇的同时,卡伦镇未来经济与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能否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克服重重阻力,实现卡伦镇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卡伦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区域发展要求相互矛盾

在卡伦镇发展的相当长时期内由于其缺少支持产业,因此,在发展初期,卡伦镇仍将依靠外在因素的影响吸纳大量企业,通过不限制企业发展性质、规模以及环保要求,来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并通过实践逐步去粗取精,形成自身的产业特色和内部发展动力,从目前九台开发区的发展目标及趋势,以及经开区、高新区两大开发区发展的经验来看,这是开发区发展的一种过程,因此,卡伦镇的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以吸纳长春市扩散企业为主。

但卡伦镇位于长春市重要的产业发展轴线上,是中心城区未来发展的主要区域,而中心城区的发展对卡伦镇的要求将不仅仅限于企业的发展,更多的将是依托卡伦镇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一个依托产业、生态环境形成的综合性城区,这种城市的发展要求与卡伦镇近期的发展要求形成较大冲突,那么,如何在不影响城市整体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卡伦镇的发展,是规划研究的主要问题。

因此,在本次规划期内,将有利于带动长春市未来东北翼发展的轴线区域控制,给卡伦镇一定数量的发展空间,做到既保护好城市远景发展空间,又能够充分发挥好卡伦镇发展的积极性。

(二)土地监管力度增强

随着土地管理制度的调整和国家对各级开发区土地监管力度的加大,开发区在土地征用上面临更大的困难。根据相关规定,开发区用地必须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同时国家严令禁止开发区串用城镇建设用地。卡伦镇用地面积目前可开发用地基本告罄。在当前土地管理体制约束下,原来采用的粗放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第四章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及策略

一、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

作为长春市主城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卡伦镇应为长春市未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与用地总量的增长、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做好用地、空间和基础设施的准备;规划加强区域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社会和谐、文化建设,引导卡伦镇全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建设形成长春市“长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空间和支撑体系。至2020年,将卡伦镇建设成为经济实力较强、社会文明进步、科学技术先进,城乡发展协调、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良好的开放型、多元化、适宜居住的生态工业城市。

(二)经济发展目标

2008年卡伦镇域社会总产值82.31亿元,人均社会总产值12.1万元,2003年至2008年社会总产值年均递增14.2%,三产比例为11.7:63.2:25.1。根据近期国家宏观经济状况和卡伦镇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其“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镇域经济发展目标,本次规划在经济发展预测时,社会总产值的近期增长率取25%,远期增长率取20%,得出卡伦镇经济发展目标如下:规划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9亿元,三产比例达到10:64:26;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92亿元,三产比例达到9:55:36;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75亿元,三产比例达到8:50:42。

(三)社会发展目标

至2020年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城乡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0%,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5%。城乡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养老、医疗、劳动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四)生态环境目标

至2020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卡伦湖生态控制区得到全面保护,城镇住区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态景观有明显改善;基本形成环境功能分区明确的城市空间格局;工业园区产业链条完善,体系形成并稳定发展。

(五)城乡建设目标

至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88.5%,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城镇集中供热率达到70%,村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至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93.3%,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9平方米,城镇集中供热率达到90%,村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二、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卡伦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期,行政区划的调整不仅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视点,更将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影响凸现出来,也将其发展隐藏的问题暴露出来,卡伦的发展不能在简单延续以前的道路,其发展急需转型。这种转型体现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发展思路看,卡伦镇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走出在封闭空间内发展工业的道路,应当承担更多的城市职能并发挥对整个区域的带动作用。另外,卡伦镇的发展是无法脱离城市的发展而孤立存在的。未来的发展的成败取决于如何和城市实现较好衔接,如何能够享受到城市发展的优势资源。

从功能发展的角度看,卡伦镇发展目前是单纯的打造工业区。然而其未来的发展应当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以人文本,从园区就业职工和片区居民的需求出发,提供功能多样、环境优美的空间环境。整个片区未来将形成现代化的综合产业新区。

从空间结构的角度看,由于长期以农为主的经济形势,卡伦镇内城镇与开发区缺少彼此的分工协作,发展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统一的区域发展整体,但随着机场的建设、九台经济开发区的持续发展,将产生大量的人流、物流,需要在空间上统一协调,因此,卡伦的发展应形成相互联系便捷、功能互补的城镇综合发展格局。

因此,规划期内卡伦镇城乡发展应充分贯彻以下策略:

(一)转型发展策略

规划期内要力促卡伦镇由小城镇向城市转变,由发展无序的小城镇转变为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人文和谐的城市发展模式。重点要加强长春市中心城区与卡伦镇经济合作,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要立足本地资源和特色,加强与其周边地区的产业合作与合理分工,充分接受长春市中心城区工业、人口在内的产业辐射和梯度转移,强化旅游休闲、居住等城市型产业持续发展。

(二)整合发展策略

充分整合卡伦镇、九台经济开发区的协调与发展。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区管理的基本格局。卡伦镇区将成为未来卡伦镇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极,镇区作为卡伦镇的行政中心,成为文化、教育、商贸、居住中心,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九台经济开发区利用良好的工业基础,重点发展以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二者相互依托,一体化发展,充分整合,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吸引工业企业落户本区,为人口向镇区迁移提供就业增量保证,提升卡伦镇在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力。

(三)产业集群策略

规划期内要加强产业内部与产业之间关联,形成产业集群。向北结合长东北发展布局重点发展新型建材业、机械加工业;向西结合玉米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围绕卡伦湖打造城郊旅游度假中心;镇域西北的生态养殖业基地和雾开河沿岸的蔬菜种植基地初步建立,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农民增收的途径多样化。因此进一步促进产业向集群化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的方向。

(四)结构优化策略

规划期内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区内企业技术更新改造,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壮大第三产业规模,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要优化城镇结构,加强社会性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强化旅游、文化娱乐、居住等综合性城市功能;要优化生态结构,加强地区生态林建设,加强水系、河湖流域涵养林建设、加强菜田及基本农田等生态绿地的建设,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未来城市发展空间。

(五)城乡一体化策略

卡伦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要走“城镇带动乡村,乡村推动城镇,城乡相互促进”的一体化战略,把镇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雅、社会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型城镇,把镇域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优先发展卡伦镇区,使之成为带动镇域发展的强劲增长极,以达到镇区与镇域的协调发展。坚持以城带乡的原则。依托玉米工业园区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形成工业带动农业,农业反哺工业的产业综合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郊区延伸、城市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缩小城乡生活差别;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险、社会养老等福利制度及福利设施的建设,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共同发展。

三、城乡统筹发展重点

(一)发挥产业基础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从长春市宏观角度来看,卡伦镇地域特色显著,地域的职能分工比较明确,同时又是国家扶持的重点城镇,经济地位突出;从卡伦镇自身条件来看,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生态农业已初具规模,工业基础较好集群效益初步显现,第三产业起步迅速。因此,卡伦镇发展的内外环境具佳,能够保证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步伐,同步建设现代信息网络

卡伦镇在产业发展上,一是围绕农业和地缘资源,建设现代化绿色农业生产基地;二是建设九台经济开发区;三是建设现代化物流产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有利于整合卡伦镇第三产业结构,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化。为了支撑现代物流业系统的形成,便捷准确的信息愈显重要,因此应同步建设现代信息系统网络。

(三)完善镇区生活配套设施,推进城镇化进程

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建设使本区域第二产业具有明显优势,然而镇区生活配套设施已经跟不

上产业的发展需求。目前卡伦镇城镇化水平只有17.3%,与工业化水平极不相称,为了区域长远健康发展,必须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配套。

(四)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镇域基础设施系统,重点强化公路交通网络系统

目前,从镇域内的基础设施系统来看还是基本能够满足镇域的经济、社会、环境的要求,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一些制约城镇发展的瓶颈问题日渐突出。为了更好的支撑起镇域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对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镇域公路交通网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一是要建设镇域内部环路系统,二是对公路的等级系统进行明确,三是要改善部分路段的路面质量。同时也要对镇域内的电力系统、电信系统、农田水利工程系统给予一定发展和布局规划,以满足现代化城镇的要求。

(五)城乡统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卡伦镇域城乡空间同时处于规模扩张与内部优化两个阶段。城镇空间规模扩张的同时,需要通过规划、建设、管制,优化城乡之间、城市内部、乡村内部空间,系统整合镇区——中心村两级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之间公交、医疗、文化等职能的培育,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章产业调整与布局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特征

(一)经济产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2008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82.31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9.63亿元、52.01亿元和20.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37.45%和25.5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7:63.2:25.1,卡伦镇的经济产业正处于“II:III:I”的结构形态,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对工业化阶段的研究分析,卡伦镇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在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构贡献方面,卡伦镇的经济增长目前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长贡献正迅速增强,第一产业比重有所降低但内部结构正逐步优化。卡伦镇的整体经济处于一个规模提升、结构调整的历史阶段。但目前状况与其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相比,卡伦镇经济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区域内工业基础雄厚

卡伦镇区工业基础雄厚,现有工业企业300余家,机械制造、建筑材料、机电设备、汽车配件四大主导产业已成为龙头。亚东塑钢、细木工板、希望饲料、德大种鸡种蛋、皓月制革、杀虫单铵、田野酱菜等产品享誉国内外。政府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及仓储业,加大涉农企业的招商引资和扶持力度,工业经济占据镇域经济主导地位。形成了以宇田药业、医药高分子、永兴中药为代表的生物制药工业;以亚东塑钢、亚东钢结构、盛华钢结构、富春木业、新星建筑材料为代表的新型建材工业;以建邦汽车零部件、胜通汽车零部件、明达客车机械、胜利机械为代表的机械加工业;以田野泉大豆酱、希望饲料、朱老六食品、东航食品、英俊速冻食品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业。

(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卡伦镇呈现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三产业相对发展速度和总量低于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的农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过大,而经济类作物面积比重偏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应该发挥邻近长春的区位优势,发展大都市菜篮子工程。

在工业内部资源型和能源型工业比重偏大,对环境的污染较严重;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经济发展后劲相对不足。

第三产业比重低,且产业构成层次低,处于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传统的低层次的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而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教育和生产性服务业等高层次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四)产业链条短、关联性差、资源空间配置不合理

卡伦镇除医药产业以外的其它产业部门基本处于高耗能的初级产品生产阶段,缺乏更加精细和高附加值的上下游产业和产品,产业链条短,关联性差,不能有效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各产业协调发展不够,农业产业化发展较慢,工业的后续服务也未能有效跟上;工业过于集中在镇区,对镇区社会环境等的综合发展压力过大。

(五)人力资源结构不协调,高级人才缺乏

目前卡伦镇的劳动力资源很充足但是受教育的程度却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占绝大部分,缺少知识,缺少技能,大多只能从事体力型的简单劳动;大专以上的高素质劳动力稀缺,从而在目前知识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处于劣势。

(六)金融投资不足

生态环保效益型种植、养殖,一次性投入资金大,大多数农民不具备足够的资金,又很难通过信贷途径得到贷款;企业发生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也难以得到本地金融单位的资金支持。现行金融体制、金融政策只能提供小额度、周期短、资金投向固定且条件苛刻的金融服务。

二、产业发展策略

(一)总指导思想

“优一、强二、兴三”。“优一”:指立足生态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形成品牌和特色,优化一产;“强二”:在长春市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的政策背景下,在九台经济开发区的强力

推动下,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兴三”指在重点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要不失时机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区域健康良性发展。

(二)发展策略

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面实施农业现代化,发展集约化和多种经营,形成服务于长春市中心城区的专业农产品生产基地。

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集中有限资金投入重点地区和主导产业,促进工业化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完善现有产业体系,限制高污染工业发展,发展高新工业项目;重视城乡工业的合理布局,引导企业向工业开发区聚集,开展专业协作和规模经营,完善工业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以配套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努力服务于区域内第二产业,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吸引产业人口落户。

三、产业规划

(一)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使经济结构更趋于合理,支柱产业集群形成相当规模,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升级,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占份额增加,企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根据卡伦镇2000年以来三次产业分别递增的平均速度,综合考虑各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结合卡伦镇“十一五”规划,对产业结构调整做出预测:卡伦镇三次产业结构应从2008年的11.7:63.2:25.1调整到:2010年10:64:26;2015年9:55:36,2020年实现8:50:42。

综合分析,未来卡伦镇的产业结构是集中力量搞好基础扎实和前景较好的机械制造业、机电设备、汽车配件、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的集群发展,以此为龙头带动镇域工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稳定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附加值高的生态养殖业和有机蔬菜种植业,优化农业的内部结构;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产业,搞好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据此得出产业结构的优化框架:

产业结构的优化框架

1、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一产业要逐步实现产业集群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绿色化品牌。卡伦镇应针对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在布局上重点以市场为导向,走稳粮食、精蔬菜、强畜牧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适时注册优质品牌,抢夺农产品市场制高点。

(1)无公害特色蔬菜

依托卡伦镇的城市边缘优势,利用城市菜篮子工程,以雾开河沿岸的蔬菜特色产业村为主,建成蔬菜生产基地。抓好南运菜、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无公害蔬菜种植。改善蔬菜的保鲜加工技术,引进蔬菜摘后分级处理技术和包装方法,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主要布局在镇域东部的城郊农业区,这部分地区原有的农业基础比较好,养殖业也比较发达,有雾开河流过,灌溉水源充足;靠近规划区,又被长吉公路穿过交通便利,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可以作为城市的“菜篮子”,大力发展城郊农业。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城郊农业比传统的种植农业经济效益更为可观,可以优化该区域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畜牧业

卡伦镇的禽畜饲养业潜在的综合优势较大,前景看好。应以生态养猪、奶牛饲养、梅花鹿标准化饲养以及郎德鹅、白鹅、育肥牛饲养为主,实现规模饲养并建设牧业小区,逐步实现畜牧业的集中化、区域化和品牌化。主要布局在镇域北部的城郊农业区。

2、第二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

卡伦镇区工业基础好,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强化机械制造、汽车配件、机电设备等优势产业,生态旅游产业跟进,同时促进现代商业服务业的发展。打造一个多元化、高增长、高带动的产

业体系。

主导产业部门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是积累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主导产业部门应选择那些附加值高、长期投资效益高、已形成产业间良性循环的产业。根据卡伦镇规划区内资源、生态等客观条件与产业发展的现状,结合各产业对经济贡献水平并参考区位商分析,确定卡伦镇主导产业为:

(1)机械制造

因卡伦镇特殊的区位条件,发展为行走机械配套的加工制造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重点是为一汽、长客配套项目和进口车国产化生产项目及农机制造。主要包括吉林省建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吉林省圣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明达客车机械有限公司、一汽四环车门框架厂及俊升农机场等。

(2)机电设备

机电设备是卡伦镇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3)汽车配件

接纳长春市退二进三带来的部分汽车配件企业,依托长春市汽车产业优势,发挥集群效益。

工业重点布局于九台经济开发区内,以新型建材业、机械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为主的工业部门沿吉长公路轴线重点发展。另外,在现有皓月工业园东侧规划一处小型工业园区,主要发展卡伦镇特色产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3、第三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

第三产业要准确捕捉三次产业发展时机,创新产业领域,拓展发展空间,发展特色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商贸流通业、金融保险业等领域,其中应以发展休闲旅游业和餐饮服务业为重点。

开发建设卡伦湖风景区、和气古城遗址、任家朝鲜族村、生态农业观光园等旅游资源,配套建设餐饮娱乐项目。有机整合孙家村、红星村等农村个体交通运输专业户,科学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大物流流通效率,同时有力于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抓住知识经济发展契机,加强教育培训产业发展,提高镇域劳动力素质。

(二)功能划分

根据卡伦镇地域功能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将镇域分为镇区、控制预留区、城郊农业区三大功能区。明确各功能区范围和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各功能区的比较优势,使全镇作为一个有机体系高速度、高质量、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1、镇区

主要位于镇域南部,是卡伦镇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极。镇区含生活配套区和工业区,生活配套区是经济、文化、教育、商贸、居住中心,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工业区利用良好的工业基础,重点发展以机械制造、机电设备、汽车配件等的工业;环湖人居与旅游度假区濒临卡伦湖,景色优美,作为居住用地十分理想。备用地作为镇区远景发展用地考虑,为镇区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吸引工业企业落户镇区,为人口向镇区迁移提供就业增量保证。

2、控制预留区

卡伦镇域内,镇区西部,沿102国道两侧,孙家村、南岗村、龙泉村境内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为控制预留区。控制预留区作为大长春的拓展区域,在镇的总体规划中应明确这类地区范围,在人口规划和村镇体系规划中综合考虑,合理安排区域内人口的就地职业转变或者向邻近的中心村转移。

3、城郊农业区

布局在卡伦镇域的北部和东部,包括幸福村、大泉村、太平村、十里村、王家村、红星村、东风村、任家村。这部分地区原有的农业基础比较好,养殖业也比较发达,有雾开河流过,灌溉水源充足;靠近镇区,又被长吉公路穿过交通便利,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可以作为城市的“菜篮子”,大力发展城郊农业。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城郊农业比传统的种植农业经济效益更为可观,可以优化该区域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019年村镇建设办工作计划

2019年村镇建设办工作计划 2019年村镇建设办工作思路 2019年,我办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和镇党委政府的统筹部署,以建设“美丽新澥浦”为中心,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建设“美丽新澥浦”为中心,确定我镇城镇建设发展新方向,调整完善全镇总体规划布局。 X、根据我镇社会、经济近年来以及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计划2019年上半年启动澥浦镇空间发展研究,下半年开展控制性规划修编工作。 X、继续深化集居区(点)建设规划,切实做好湾塘岚山集中居住区规划编制工作。 X、协助做好相关开发地块的规划调整、规划条件研究,路网建设中综合管线敷设研究等。 X、做好集镇范围内闲置土地的盘活工作,通过闲置土地的开发建设来提升集镇的面貌。 X、帮助行政村开展集居点建设和中心村、特色村、农房改造示范村创建等指导工作。 二、以重点民生项目为抓手,全面提升城镇服务功能。 X、全力做好澥浦镇拆迁安置工作。加快推进老集镇二期、

杭甬复线澥浦互通连接线X个拆迁项目的清零工作;全力做好老集镇三期、老集镇余严、杭甬复线澥浦互通连接线、姚江二通道(慈江 )工程及舟山XXX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三个地块拆迁及征地相关工作;全面推进湾塘岚山棚改项目的前期手续的办理。 X、保障民生重点工程实施,推进实事工程进度。计划实施中南区块周边配套道路,茅塘山工业区块、北大路、启源路等道路亮灯工程,菜场南侧临时停车场工程。 X、根据区发改局要求,积极部署并开展2018年镇海区家庭屋顶光伏工程年度建设项目。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切实解决百姓交通、居住等实际问题。 X、积极加快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推进湾塘、岚山、十七房及觉渡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 X、加快完成中心村、特色村创建。根据我镇的项目规划,加快十七房村、沿山村中心村、特色村的建设工作,全力改善、提高村庄综合环境。 X、保证私人建房有序进行。我中心将继续严格对农村私人建房进行审批,保证农村建房工作有序进行。 X、定期开展农房道路通行状况、照明等设施运行状况的检

村镇规划课程设计

工作大纲

一、设计前言 通过三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城乡规划体系,村镇规划知识,以及 其他的一些专业知识的认识与掌握有了一定的把握。并且认真学习了国 家和地方对城乡建设所提出的建设要求和设计规范,如《城乡规划法》 和《镇规划标准》等。在思想上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本次实际项目 设计,秉持严谨、认真的工作和学习态度。例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次 规划设计的所有内容,并培养锻炼团体合作能力。 二、规划原则 1、保护耕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节约与集约用地,合理布局。确保乡镇空间布局紧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既要保证乡镇各项功能有效运转,又要节约土地资源。 3、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小乡镇的规划与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居住环境的改善,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为乡镇居民创造舒适、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实现乡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完善配套,强化服务功能,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向集镇区适当集中,以满足乡镇居民及周边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5、因地制宜,塑造特色。小乡镇规划应根据乡镇本身的特点,重视乡镇特色的塑造,避免乡镇个性的丧失。 6、因势利导,分期建设。正确处理好“远期合理和近期现实,普遍提高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以“长远合理布局”为战略目标,兼顾分期目标的实现,因势利导,分步实施。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5、《四川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6、《四川省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 7、《四川省规划区建设(治理)规划编制试行办法》 8、《XXX市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9、《XXX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0、《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1、《XXX土地利用规划》 四、规划层次 五、规划工作内容

谈谈怎样做好村镇规划建设

谈谈怎样做好村镇规划建设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北流市村镇规划建设得到较快发展,村镇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由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基础薄弱、规划工作相对滞后、管理机构和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北流市村镇规划建设相对缺乏主动性、创新性,土地资源浪费、环境脏乱差、开发建设成本增加等问题突出。笔者根据工作实践,谈谈怎样做好村镇规划建设。 关键词:城镇建设村镇规划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北流市村镇规划建设得到较快发展,村镇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由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基础薄弱、规划工作相对滞后、管理机构和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北流市村镇规划建设相对缺乏主动性、创新性,土地资源浪费、环境脏乱差、开发建设成本增加等问题突出。笔者根据工作实践,谈谈怎样做好村镇规划建设。 当前北流市镇规划建设存在问题 1、村镇规划工作相对滞后 目前,村镇建设还未能摆脱自然演进的模式。主要体现在:缺乏有效的分类指导和区域协调政策与措施,各类村镇的职能和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发展重点不突出,存在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各自为政、小而不全现象。一些地方的村庄布局缺乏规划指导和约束,农民建房缺乏科学设计,有新房无新村、环境脏乱差等现象普遍存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规划管理存在薄

弱地带和薄弱环节,农村违法、违章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失控现象。 2、村镇规划针对性不强,实施力度有待加强 村镇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和本身的质量、深度还有欠缺。一是已完成的村镇规划对各具文化、地域特点的村镇缺乏细化的规划分类指导标准,较少的考虑农业经济和经营需要,针对性不够强;二是规划体系尚未完全相互配套。有效衔接,单元控规、农居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存在一定矛盾。村镇规划实施的配套措施还需与现行的土地制度等加强协调配合。三是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庄,部分村镇规划的目标任务,如村庄布局规划确定的撤村并点等完成难度较大,规划实施的积极性有待通过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扶持来提高。 3、村镇“脏、乱、差”现象严重 目前的乡镇集市,不论是新区还是老区,对生活污水或企业生产废水的排放和处理,从来就没有引起过政府或居民的重视,垃圾、污水和废水向来都是肆意排放。人们认为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仅仅是城市里的事情,好多居民的建筑甚至没有化粪池,生活污水和粪便直接向室外排污沟排放,或者虽有化粪池但容积不达到要求,未经充分发酵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排污沟,然后经排污沟直接排入乡镇附近的河流和地下水系,直接污染饮用水源,极大地危害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 4、村镇规划管理机构和机制不健全

村镇规划指引


关于“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的说明
“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GDPG)”是广东省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广东省建设委员会关于城市规划某些专题公布的一系列引导性政策和技术要求。 它针对不同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省内各地城镇的发展动 态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规划热点而制定,是在遵循现行城市规划法规的基础 上,对一些城市规划政策和技术的强调、深化和补充。 “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的制定注意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并与国家 和广东省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政策相衔接,它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既 注重系统性和时效性,更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力求在引导广东省城市发展建 设和规划管理上扮演起重要角色。 “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在为省内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政策引导的同 时,也给规划设计部门提供技术指导,是各地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之 一。各地必须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执行本指引。 “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的编制、审批和修改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从广东各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由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 管部门或专家提出制定意向; 2、经专家论证及广东省建设委员会审定同意立项; 3、由广东省建设委员会城乡规划处组织力量编制,并广泛征求各级城市规 划行政主管部门和专家意见; 4、组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和专家进行评审; 5、由广东省建设委员会发布施行; 6、根据需要对已颁布的指引进行检讨,并按上述程序进行修改。
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






GDPG—002
(试 行)

村镇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村镇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村镇建设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只有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村镇建设能力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今天给大家整理了村镇建设个人工作总结,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 村镇建设个人工作总结篇一 时间飞逝,转眼间又是新的一年。20xx年,响应县委及组织部的号召,我驻金秀县长垌乡镇冲村任新农村指导员,一年来,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班子的支持和配合下,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学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调研,积极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计划和任务。回顾一年来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 一、抓学习、强自身。针对自已的工作特点,主要学习中央和省委关于富农、支农的文件、农村政策法规的学习。向乡领导、村两委和群众学习。通过学习,不仅提高了认识,进一步丰富了理论知识,理清了工作思路,增强了自身素质,也为做好农村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重调研、清思路。当前农村基层实际情况如何,村民生活怎么样,怎样当好指导员,怎样顺利地开展工作,是我们下派指导员开展好工作的基础。为此,根据调查提纲结合民情日记的内容,以座谈会,上门走访、个别谈心等方式,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对村的基本情况有了较全面详实地了解。掌握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重点工作和难点问题。

一是村加强党组织建设,20xx年是村两委选举换届年,征得我局班子领导的同意,我局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的支持,而且不局限于镇冲村,还对滴水村委也予以大力的支持,深入各村屯发动群众选举,为两村村委选举换届的平安过渡做出了一定贡献。 二是切实加强村级经济社会建设与管理。在长垌乡各村开发建设项目上,积极帮助联系和协调妥善解决; 针对群众提出的困难,我局有针对地上报了广西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财政扶贫配套资金项目: 1、长垌乡桂田村河岔屯易地扶贫搬迁试点进村道路工程新建进村道路1.8公里,宽3米,解决124人行路问题; 2、长垌乡镇冲村平安屯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小流域治理工程修复农田水利渠道及堤坝等设施,改良梯田400亩; 3、长垌乡滴水村溶洞屯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变电线路工程架设输电线路1.5公里,30千伏变压器一台; 4、长垌乡滴水村滴水屯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变电线路工程架设输电线路1.8公里,30千伏变压器一台; 4、长垌乡平道村古占屯易地扶贫搬迁试点进村道路工程新建进村道路2公里,宽3米; 5、长垌乡桂田村龙华屯易地扶贫搬迁试点进村道路工程新建进村道路1.7公里,宽3米。5个工程共计96.42万元,为群众解决了一定的后顾之忧。 总之,通过一年的驻村工作,我思想进一步成熟,观念得到了

最新乡镇城镇建设工作计划精选

乡镇城镇建设工作计 划精选

乡镇城镇建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牢牢遵循“规划先行、建管并重、协调城乡、加快发展的原则,大力实施“工业立镇”、“经营城镇”战略,不断加快城镇建设,强化城镇治理、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新郑市城市建设治理年的责任目标,20××年镇的城镇建设目标任务为: 1、在北入市口设置高档次、高品位公益广告; 2、配合搞好北城区的开发建设; 3、完成镇总体规划、康居示范村的规划编制,力争完成华瑞路的街景设计和北环路的具体规划; 4、加快镇区建设,增强城镇聚积功能,努力把***镇变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治理有序、环境美丽的新型小城镇。 三、主要措施

(一)围绕发展目标,科学合理构建城镇建设新体系 紧紧把握新郑市区“东进北扩”的调整契机,以城北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为核心,以黄帝文化园为支点,以107国道、郑新公路、华瑞路及将要开工建设的北环路和南水北调工程为纽带,努力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二)科学编制规划,强化新规划的综合调控功能 依据新郑市稳步启动城北区改造和建设黄帝文化园的要求,重新认真修编***镇城镇总体规划,完成“康居示范村”的规划编制,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村镇规划建设治理所要搞好小城镇规划与治理,规划治理要从许可性治理转向控制性治理、从对建成区范围的治理转向对城镇规划区范围的治理。要强化对107国道沿线、郑新路沿线及将要建设的北环路沿线、黄帝文化园四周村庄的规划治理,要严格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程序,进一步完善“一书两证”制度。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的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 一是道路骨架工程。切实加大乡村公路及镇区干道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路网骨架,对***大道进行高标准改造,重点是绿化工程、灯光工程、人行道改造工程和个性化景观建设;沿北城大道两侧要建设游园式绿化带;镇区干道改造实行人车分流,绿化、照明、下水道相应配套,各类管线集中隐蔽。二是塑造形象工程。要精心设计城镇形象,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加快“道路、供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的升级、改造,提高各类公共设施的承载能力。抓好

最新村镇规划整理

村镇规划 一、城乡规划法的作用 1、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更有利于依法行政 2、城乡统筹、一体化规划 3、为村镇规划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4、体现了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5、构建了公众参与的制度框架 6、有助于建立乡村规划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居民点的概念 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三、村镇的基本特点、村镇规划的概念 1、特点(1)区域的特点:村镇在规模、分布、平面布局以及建筑形式、构造等方面也必然产生差别——平原和山区,南方和北方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2)经济特点:农业经济所占比重较大。以农、收、副、渔业生产经济为主。 (3)基础设施特点:基础设施不足,发展落后 (4)村镇环境特点①村镇环境脏②环境建设乱③环境意识差 2、概念村镇总体规划是在全乡范围内进行的村镇布点规划和相应的各项建设的全面部署。是全乡山、水、田、林、路、村综合规划的组成部分。 四、规划新世纪现代化村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 2、珍惜土地原则; 3、近远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原则; 4、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原则; 5、创造舒适、卫生居住环境原则; 6、发挥集镇基地作用原则; 7、保护名胜古迹原则; 8、认真贯彻群众路线的原则; 9、可持续发展原则。 五、简要说明村镇规划的资料内容包含哪些 1、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 (1)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气象气候 (2)区域概况: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农业生产条件 (3)历史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历史沿革 2、社会经济资料 (1)人口结构:村镇现状总人口、职业构成、年龄构成、人口变动情况 (2)村镇建设管理情况(3)村镇工业发展状况(4)集市贸易 3、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 (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与绿地(3)工程设施:交通运输、道路桥梁、给水、排水、供电(4)环境资料 六、村镇体系结构层次划分分为哪四个层次 我国村镇的体系结构一般按各自所处的地位、职能进行层次划分自下而上依次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集镇--中心镇4个层次 (1)基层村:是村镇中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 没有或者只有简单的生活福利设施。在生产组织上,有的是一个村民小组,有的是几个村民小组,住户规模少则几户,多则百余户。

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b113197494.html,)/工作计划 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一、规范工作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镇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对各进驻部门的协调、监督,完善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并狠抓制度落实,及时发现和整改制度执行中存在的的问题,使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进一步规范窗口人员管理,严格坐班制度及去向公式制度,确保中心各项服务工作不缺位、不脱节、不拖延,把为服务对象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办事成本真正落到实处;对窗口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监督;对需报上级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部门办理的审批事项,提供咨询代办服务。 二、改进工作态度,提高服务品位 接待服务对象、办理有关审批手续、证照时,要主动热情,

用文明用语,禁止使用伤害感情、激化矛盾、损害形象的语言。工作时间必须穿戴整齐,佩带岗位证,仪表举止要端庄。要求服务台面、办公桌椅、地面等保持干净卫生,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清洁。便民中心严格要求各窗口工作人员实行一次告知服务对象其申办事项所需要的全部资料,尽可能做到早办、快办,方便群众。 三、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效率 一要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把各项办事程序,办事须知,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公布于众,让便民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和意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要依托电子政务外网,按照“延伸共享、服务实用”的原则,完善便民服务信息平台,创造条件逐步使用行政审批通用软件。三要进一步推进网上政务信息公开、网上审批、网上监察监控,加快便民服务中心阳光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建设步伐,实现中心与县政务中心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四要积极推进网上审批信息资源共享和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办理,加强对审批流程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全面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三、强化工作监督,保证服务质量 中心将继续开展加强机关作风整顿活动,提高中心整体素

最新村镇规划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镇规划标准 GB 50188 — 2007 Standard for planning of town 1 总则 1.0.1为了科学地编制镇规划,加强规划建设和组织管理,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镇规划,乡规划可按本标准执行。 1.0.3 编制镇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镇 town 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镇。 2.0.2镇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own 镇人民政府行政的地域。 2.0.3镇区 seat of government of town 镇人民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规划建设发展区。 2.0.4村庄 village 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 2.0.5县域城镇体系 county seat town and township system of county 县级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有机联系的城、镇(乡)群体。 2.0.6镇域镇村体系 town and village system of town 镇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中有机联系的镇区和村庄群体。 2.0.7中心镇 key town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各分区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发挥中心作用的镇。 2.0.8一般镇 common town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中心镇以外的镇。 2.0.9中心村 key village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设有兼为周围村服务的公共设施的村。 2.0.10基层村 basic-level village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中心村以外的村。 3 镇村体系和人口预测 3.1 镇村体系和规模分级 3.1.1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应依据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的中心镇、一般镇的性质、职能和发展规模进行制定。 3.1.2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调查镇区和村庄的现状,分析其资源和环境等发展条件,预测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劳力和人口的流向趋势; 2、落实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规划发展的控制范围; 3、根据产业发展和生活提高的要求,确定中心村和基层村,结合村民意愿,提出村庄的建设调整设想; 4、确定镇域内主要道路交通,公用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防疫系统。 3.1.3镇区和村庄的规划规模应按人口数量划分为特大、大、中、小型四级。 在进行镇区和村庄规划时,应以规划期末常住人口的数量按表3.1.3的分级确定级别。

村镇建设办工作总结及主要工作计划

村镇建设办工作总结及主要 工作计划 年初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上级相关职能部门的帮助,结合湖源乡实际情况,村镇建设办主要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私房审批工作 全年全乡共受理申请建房农户共XXX户,已上报并批准共XXX 户,用地面积5160平方米。在审批过程中,严格按程序审批,做到符合两个规划,并做到“四到场”:定点到场、取样到场、砌基到场、竣工验收到场,杜绝未批先建,少批多建,批东建西的现象。对在建农户,严格落实施工挂牌制度,要求建房户聘请有证工匠施工,并签订施工合同,村镇建设办对其进行不定期检查,大力提倡建房保险。目前在建农户挂牌率XX%。 二、村庄规划编制 湖源乡由原来XXX个行政村,经去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合并为现有XXX个行政村,根据今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向,设立了新一、窈口、新三、新绿4个中心村。目前新一、窈口两村已完成中心村规划设计工作。 三、农村困难户建房工作

成立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领导小组。年初各行政村初上报XXX户,协同社会事务办到实地进行资格会审后,确定9户农户为困难群众住房户。目前,9户农户建房已基本完工。 四、土地复垦工作 1、建设用地复垦工作 本年度湖源乡宅基地复垦任务为XXX亩。原经市造地改田和土地整理小组下文公布,我乡新三村、新二村、窈口村、常南村、新绿村、石龙村等6个村共9只项目被列入宅基地复垦项目。立项总面积109.XXX亩,共动迁农户XXX户,拆除建筑5199平方米。另 湖源乡未通过验收的3个宅基地复垦项目:中溪村宅基地复垦项目29.6亩、新三村宅基地复垦项目29.XXX亩、杨家村宅基地复垦项目8.XXX亩,共66.XXX亩。 目前,项目除新三村颜家桥头、回龙村两项目未动工外,共有 5只项目完工,并于10月22日经杭州验收通过工程验收。其中各项目初报验收面积:石龙村16.XXX亩,新绿村10.7亩,新三坑口18.5亩,常南4.XXX亩,新二(原新二、中塔两项目合并)7.7亩,窈口10.5亩,合计68.XXX亩。另项目新三村宅基地复垦项目29.XXX 亩、杨家村宅基地复垦项目8.XXX亩,也已经杭州验收通过。 2、土地开发工作 ,湖源乡土地开发(造地)项目立项的共有3只,开发总面积XXX亩。 (1)、窈口村土地开发项目XXX亩,地处窈口村山塘洪。

县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县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镇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村镇规划,在村镇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村镇,包括建制镇、集镇、独立工矿区和村庄(县城规划区内除外)。 第四条县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村镇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贯彻实施。 第五条县、乡(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村镇建设的法律、法规。 (二)负责村镇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 (三)具体组织村镇规划的编制、审核、报批和实施。 (四)负责村镇建筑勘察设计和通用设计图纸推广工作。 (五)负责村镇私房建筑质量监督施工管理工作。 (六)负责村镇建筑工匠考核发证管理工作。 (七)调解村镇建设管理纠纷,依法查处违章建筑。 (八)负责村镇建设统计、报表、档案管理工作。 第六条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应当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七条土地、环保、计划、司法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村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的编制与管理 第八条村镇规划是指导村镇建设的依据,所有村镇均须编制规划。 村镇规划包括建制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集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 建制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及集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的编制期限为10至20年,村庄建设规划的期限为5至10年。集镇建设规划中的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为5年。 第九条村镇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县域规划、农业区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并同有关部门的专业规划协调,村镇规划的编制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村镇的各项建设。 (二)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使村镇的性质和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标准,同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 (三)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和林地。 (四)合理安排住宅、乡镇企业、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布局,缩并零散的自然村落,逐步建成相对集中、设施配套的现代化村落,引导乡镇工业向工业区集中,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五)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绿化和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建设规划。 第十条村镇规划包括乡(镇)域规划,建制镇、集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乡(镇)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乡(镇)行政区域区村镇布点、村镇的位置、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村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村镇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各项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的配置。 建制镇、集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建制镇、集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人口和建设用地发展规模、住宅、乡镇企业、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和功能分区,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对建设项目或者重点地段的具体安排和规划设计编制详细规划。 村庄建设规划应当以乡(镇)域规划为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和建设用地发展规模,建设

2018年村镇建设工作计划

2018年村镇建设工作计划 一、加快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镇村布局规划,结合各地产业特色、自然优势和历史文化禀赋,加快小城镇差别化发展,提升小城镇的聚集吸纳功能。加强重点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着力解决小城镇、中心村和规划布点村庄等生活集中和生产集约问题;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加大绿化种植力度,提高镇村绿化覆盖率;完善集镇道路路网建设;加快特色城镇和生态城镇建设,培育特色旅游品牌,彰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江南风貌。 加大重点镇和特色镇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要求,以“缺什么、建什么”为原则,重点推进综合性活动广场、公共停车场、环镇道路、污水处理厂(站)、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等工程建设。同时,全面提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主要道路按照城市道路规范要求进行改造升级,人行道、排水、绿化、路灯以及交通设施配套齐全。一般道路实现全面硬化,道路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加快集镇污水管网建设速度,镇村既有污水处理厂要确保正常运行。尚未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布点村庄,各地要制定建设计划,确保XX年规划布点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以上。 二、继续推进镇村环境整治

1、按照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要求,在现有村庄环境整治基础上,对规划布点村庄要进一步提升环境整治水平,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收运、河道沟塘整治、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加大村庄绿化的栽植,提升绿化覆盖率。XX年之前全市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100%,实现水质清洁化、垃圾无害化、道路硬质化、村庄优美化。 2、深化镇村环境整治,开展“美丽镇村”行动,选择1个中心镇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小镇”,每个镇(涉农街道、开发区)选择1个规划布点村庄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建成“美丽宜居村庄”。康居乡村达标率85%以上,丹阳市、句容市、丹徒区要创建成10个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扬中市要创建成5个省级三星级康居乡村。“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建议参照“三个一”(一张规划图、一个实施方案、一张工作量清单)要求实施。“美丽宜居小镇”建议规划必须由各辖市规划委员会通过,上报市规划委员会备案后方可实施。 3、进一步完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布点村庄按照“六整治六提升”的要求完善配套设施,确保最基本生活服务设施配套,重点完善垃圾收运设施,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严控标准,防止浪费。

村镇规划课程设计

作 大 纲 一、设计前言

通过三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城乡规划体系,村镇规划知识,以及 其他的一些专业知识的认识与掌握有了一定的把握。并且认真学习了国 家和地方对城乡建设所提出的建设要求和设计规范,如《城乡规划法》 和《镇规划标准》等。在思想上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本次实际项目 设计,秉持严谨、认真的工作和学习态度。例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次 规划设计的所有内容,并培养锻炼团体合作能力。 二、规划原则 1、保护耕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节约与集约用地,合理布局。确保乡镇空间布局紧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既要保证乡镇各项功能有效运转,又要节约土地资源。 3、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小乡镇的规划与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居住环境的改善,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为乡镇居民创造舒适、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实现乡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完善配套,强化服务功能,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向集镇区适当集中,以满足乡镇居民及周边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5、因地制宜,塑造特色。小乡镇规划应根据乡镇本身的特点,重视乡镇特色的塑造,避免乡镇个性的丧失。 6、因势利导,分期建设。正确处理好“远期合理和近期现实,普遍提高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以“长远合理布局”为战略目标,兼顾分期目标的实现,因势利导,分步实施。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5、《四川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6、《四川省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 7、《四川省规划区建设(治理)规划编制试行办法》 8、《XXX市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9、《XXX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0、《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1、《XXX土地利用规划》 四、规划层次 五、规划工作内容 1、收集整理基础现状资料。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镇的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之外的村庄、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建制镇的建设管理。第三条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依靠群众、规范管理和促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村镇的规划建设,应当引导企业向建制镇、集镇集中,促进乡镇工贸小区发展。在建制镇、集镇和有条件的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应当实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鼓励农民按规划建设多层住宅。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中,应当加强“空心村”治理、旧村改造和较分散的、生活条件差的自然村的迁村并点、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第五条县(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实施有关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二)指导、监督村镇规划的编制、调整、变更、实施;(三)负责对村镇规划区内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和个体工匠建设活动的管理;(四)负责

村镇房屋、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筑工程标准设计和通用设计的推广实施工作;(五)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内村镇公共设施、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及集镇和村庄房屋的管理工作;(六)负责村镇原有宅基地和村镇空闲地之外的住宅规划审批和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规划审批;(七)负责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和管理权限内住宅建设项目的工程管理;(八)依法查处违反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县(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第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实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二)组织编制、申报和实施村镇建设规划;(三)负责村镇居民住宅建设的选址、定点及在原有宅基地和村镇空闲地上住宅建设规划审批;(四)受委托对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的定位、验线和验收工作;(五)负责对村镇住宅建设项目定位和确定标高,并可委托村民委员会具体实施;(六)负责村镇公共设施、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及集镇和村庄房屋的管理;(七)调解村民之间因建设引起的纠纷。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村镇

村庄规划建设工作方案

村庄规划建设工作方案 村庄规划建设工作方案 为了搞好行政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我村小康社会进程,本着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特制定以下规划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北2公里处,辖区内有11个自然村、20个村民组,1463户人家,总人口6700人,耕地面积7000亩,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大豆、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以及梨、苹果等水果。近些年来,我村村民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大搞秋延辣椒种植等大棚蔬菜,已经形成

初步规模,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能繁母猪、肉鸡、波尔山羊等养殖户也逐渐增多,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 二、村庄现状 1、从村民住房方面看,大多数村民都住上了砖混结构的大瓦房,很多农户住上了楼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2、道路交通方面,我村已经通了柏油路和沙石路,但长度不够,村内道路硬化率较低。 3、电力通讯设施方面。全村都已通电,有线电视、移动电话用户逐年增多。 三、我村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1、今年来,因多种原因,我村逐渐成了一个空心村。房屋建筑逐渐向村外衍射,并且房屋杂乱无章,较分散。村内一些老建筑长期闲置,不仅影响了我村的整体形象,而且造成极大的土地浪费。 2、根据规划要求,总体对老村庄进行改造,完善道路交通系统,着力改善村民住房条件。尽量充分利用老村中可

利用的空闲地和闲置房屋所占地。 四、我村建设性规划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科学规划。 1、住房方面:先搞试点,建成一部分标准房,或者鼓励村民按照统一标准建房,尽量选用原来宅基地,节约利用土地。 2、道路交通方面:积极争取“村村通”工程款项,扩大我村道路硬化率,美化、硬化我村道路。 3、沼气池建造。积极鼓励引导村民新建沼气池,使用新能源,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家禽粪便等。 4、村环境保护方面:从绿化、村庄整治上下功夫,着力搞好村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治理脏、乱、差现象,努力改变村中粪便乱堆、污水乱泼、家禽乱跑、柴草乱放、广告乱画等现状,改善村容村貌。那一世范文网 五、组织实施

浅谈村镇规划与设计重要性

浅谈村镇规划与设计重要性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促使社会经济活动和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地向集镇、建制镇(以下称小城镇)集中,小城镇人口得以快速增长。加速了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步伐。小城镇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代表了未来中国广大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村镇规划设计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规划技术界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村镇建设; 规划;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我们人类生活的根本,尽管我国地域辽阔,但是就全国范围来讲,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数的三分之一,而且可以利用的耕地、草地、林地、水面等只占土地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强,人多地少的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节约用地,禁止占用耕地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村镇规划是城乡规划中“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事关村镇的中远期发展,也事关每位居民的切身利益。在规划中,我们应从村庄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和设计。在保留传统文化特色和历史遗存及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作指导,使农村的建设体系与现代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有机结合,发展成为更适宜人居住的新型农村。 一、村镇建设规划的意义 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科学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任何重大建设事项的前提和基础。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系统的规划,农村的发展更离不开规划的指导。规划是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法律依据及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手段,具有配置空间资源、保护公共利益和协调社会利益的重要职能,关系到整体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影响作用。通过规划可以深入了解村镇存在的实际问题、农民意愿、村镇发展动力,确保新农村建设符合村镇的实际发展需求。 二、村镇规划指导思想 1规划设计原则 村镇规划设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项目之一,在规划设计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018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计划

2018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进一步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并举的思路,以规划为龙头,坚 持规划指导建设,充分利用市域发展进入高速时代、我镇成为长株潭核心区绿心区重要组团等发展大背景,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机制,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加强土地管理,盘活土地资产,确保小城镇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通过“浓厚创建氛围、完善基础设施、稳定治安大局、丰富文体生活”等措施积极开展人民满意集镇创建工作,使我镇居民能及时分享到我镇经济社会建设带来的实惠。 二、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以规划为龙头,坚持规划指导建设 1、牢固树立“重规划,促发展”的理念,根据当前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完善完善全镇总体规划体系,把全镇87.5平方公里全部纳入 集镇规划,突出“交通先行”原则,优先保障重点建设区域、项目的规划需求,通过项目靶向规划,确保项目的科学布局,以及更好的融入长株潭经济圈。 2、加强项目详细规划的编制,做好以**集镇商业街、**市** 镇花卉苗木交易中心、等项目为代表的各个项目的详细规划,严格做好规划指导建设。同时在各类项目建设中,加强土地管理与城建管理力度,形成建管并重,规划先行的机制。 3、健全村民建房图纸库,为村民提供美观、科学的建房设计图,进一步提升村民建房的品位;及时为村民建房办理好《乡村建设规划

许可证》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保规划选址合法;做好私人建房放、验线工作,确保按规定点;严格控制立面设计,确保建设不变样。 4、严格依法执行规划,进一步加强规划法制建设,严肃依法执行规划。严格执行规划定期巡查制度,明确专人负责项目“一书三证”的办理、全程监督域内的各项建设,及时制止违章建设行动,加大对违章建筑的查处力度,保证规划全面实施。 (二)围绕城乡一体化规划,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1、继续推进仙人湖项目建设。完善金科天湖新城市政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农贸市场建设、下水道管网建设、人行道建设、污水处理厂、集中供水、泄洪渠改造工程、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垃圾处理厂、汽车站、加油站等。 2、推进**商业街的建设,商业街的打造给**镇居民交通及经济建设带来更大实惠,更快推进**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加快配合项目的手续报批、征地、拆迁、安置及移苗腾地。项目管网设施、人行道、市政道路、两厢房屋等市政配套设施工程。 3、加快落实**镇花卉苗木交易中心一期项目的建设,全面完成花卉苗木中心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4、完成**镇公租房及配套设施建设、敬老院建设、**3.5万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公租房拟建36套,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及相关配套道路,配套污(雨)水管道,配套电力线路及配电设施。新建敬老院宿舍、活动室、办公室、餐厅及配套生活设施,新建面积

重庆市村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重庆市村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重庆市村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1、总则 1.1为促进重庆市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村镇生产、生活环境,规范村镇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提高村镇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依据国家建设部《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村镇规划标准》和《重庆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有法规、条例的精神,特此制定《重庆市村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以下简称本导则)。 1.2本导则所指村镇包含村庄和集镇。村庄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按其地位可分为中心村或基层村,隶属于建制镇或乡(民族乡)。集镇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1.3本导则所指村镇规划分为村镇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其编制应当以区县域规划、农业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同有关部门的专业规划协调。编制期限宜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一致,一般近期5年左右,远期10年至20年。 1.4村镇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除执行本导则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重庆市的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5本导则适用于指导重庆都市区、远郊区县(含自治县、市,以下简称区县)和建制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外的村镇规划编制。 2、总体规划编制 2.1内容及要求 总体规划,指乡镇行政区域内村庄、集镇布点规划及相应的各项建设的整体部署。主要内容

包括:乡、镇行政区域内村庄、集镇的布点、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村镇交通、供电、邮电、燃气、给排水、商贸市场、教育、环保、环卫、绿化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的配置;主要工副业生产基地的分布和主要公共建筑设施的配置。 2.2指导思想 1)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与相应的上一层次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统筹规划城乡发展空间。城镇扩张、产业园区建设、交通通道、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需要对村庄建设进行控制的区域内,规划不宜再保留或安排新的村庄建设点; 3)与村庄规模调整工作紧密结合,按照因地制宜、规模适度,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要求,制定规划方案。布点规划既要避免不切实际、盲目求大、过分集中而造成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不便,也要避免迁就现状布局而造成过于分散; 4)与当地的“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和下山脱贫紧密相结合。对于那些地处高山,交通不便,水电等基础设施难以配套,生存环境恶劣,缺乏致富门路的村庄,要根据“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和下山脱贫要求,规划分期分批予以搬迁; 5)与防洪等其它自然灾害防治规划相衔接。现状属于易受自然灾害侵袭的村庄,必须要作出搬迁规划。新建村庄不得在存在自然灾害隐患的地段内选址; 6)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努力提高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共建、共享水平; 7)与区域交通、农田水利等专业规划相衔接,努力改善村庄的对外交通条件和水环境质量。 2.3基础资料收集 编制村镇总体规划必须对区域内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作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地理位置、地形、区位、地貌、水文、气象、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重要地质灾害的评估等资料; 2)行政管辖范围、行政区划、行政组织机构等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