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虚秘的体会

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虚秘的体会

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虚秘的体会
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虚秘的体会

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疗效观察

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5-09T11:33:27.8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作者:邹葆珠 [导读] 在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炎较为常见。 邹葆珠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医院 516211)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了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4例,对照组患者40例。两组患者分另采取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和常规基础治疗,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长期的临床对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而从临床疗效上来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疗效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临床对照实验结果证实,益气活血通络法对于因糖尿病引发的周围神经炎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讨论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能使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得到迅速缓解,疗效确切且预后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益气活血通络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375-02 在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炎较为常见。该病通常以周围对称感觉、运动神经病变等为主。其发生与微血管病变、低血糖及脂、蛋、糖的紊乱有关,其临床发病率已超过40%,病情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等特点,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1]。近年来,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多采用中医治疗手段,主要因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不能发挥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笔者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治疗法,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范围39~68(56±2.5)岁,病程2~14(9.5±0.3)a。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中相关诊断标准,均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炎。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疼痛及膝腱反射等,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主要采取常规基础治疗,采用综合降血糖措施,包括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确保将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注射10mg维生素 B1(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H12020168),500μg 甲钴胺片(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H20050997),3次/d。7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 观察组:本组病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给予加服益气活血通络汤,处方:赤芍药12克、鸡血藤30克、白芍药20克、红花9克、怀牛膝15克、生黄芪30克、地龙15克、桑枝30克、玄参15克、当归12克、木瓜15克、路路通20克、沙参15克、桃仁10克。针对有合并湿热者,加黄柏10g、苍术12g及薏苡仁30g;有合并阳虚者,加桂枝6g、制附子10g。水煎二十分钟后,取200ml药液口服,2次/d,7d为一个疗程,所以患者连续服用2~3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经临床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基本消失,膝腱反射实验显示与治疗前相比完全恢复或者明显好转;有效:经临床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膝腱反射实验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好转;无效:患者经治疗后,上述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更严重,膝腱反射无任何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数据,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采用P<0.05表示。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 44 26(59.09) 14(31.82) 4(9.09) 40(90.91)* 对照组 40 21(52.50) 8(20.00) 11(27.50) 29(72.50) 3.讨论 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范畴,其发病主要与嗜食肥甘厚味、运动及情绪等因素密切相关,或因体内积热、湿热、燥热、郁热而导致气阴两伤。阴阳俱损,则导致血脉失于温通,进而发生疼痛、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等临床症状[3]。因此,临床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为主,则益气活血通络法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主要治疗方案。在本中药方中,生黄芪、沙参、玄参具有益气养阴之功效;怀牛膝、桑枝、鸡血藤、木瓜、路路通及地龙具有活血通络之功效;当归、红花、赤芍药、白芍药及桃仁属于活血化瘀之良药。诸药合用,可起到标本兼治作用,帮助患者恢复气阴、疏通脉络、活血化瘀,以此达到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效用。在益气活血通络汤处方中,桃仁、赤芍药、红花、当归等药物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上述药物可起到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及血液凝固性、增加患处的血流量,另外对改善胰岛素分泌、缓解炎症反应等也可起到良好效果。黄芪可有效降低血糖,并能调整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经过长期的临床对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而从临床疗效上来看,观察

关于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

关于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 发表者:赵东奇 原著孝长山整理凌云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的治疗八法中,属于下法和消法的范畴,此法是下法和消法之中的一种类型,而为瘀血蓄积而设者。临床上以荣血离经,坯以留止,络脉瘀滞,血行不畅为病理特点的一切疾病。在诊疗过程中,皆可应用本法治疗。现在医学用于冠心病、脑血管栓塞、紫癜、子宫外孕等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早在我国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下法(攻下瘀血)的记载。《灵枢·水胀》篇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坯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之。"这是关于治血祛瘀法的最早记载。并且指出了病因是由于寒气客于子门,病理是由于恶血当泻不泻,坯以留止,治法是可导而下。其后,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的血痹虚劳篇更明确地提出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食。食伤、忧伤、饮伤、房事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蜇虫丸治之。仲景之意,非大黄蜇虫丸可以缓中补虚,盖因内有干血,阻止精微之输布,饮食不能为肌肤,虚症百出,用大黄蜇虫丸攻去瘀血,则营养自复、气血强壮,疾病自愈。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清代名医王清任,对于瘀血的认识多所发挥,是善于应用活血祛瘀法的专家。他创立了血府逐瘀、少腹逐瘀、膈下逐瘀等五个逐瘀汤,临床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是他一生的心血结晶。他说:"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所制之方,均从实践中来,疗效很高,受到临床医家的推崇。其后,唐容川《血证论》对于失血瘀血诸证加以总结,辩证用药,不偏不倚,极尽方治为集血证之大成者。 我们学习本法,在临床上有较为普遍的意义。活血化瘀法在临床各科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其中尤以妇科为要。妇女主血,由于妇女的生理关系,月水胎产无不关乎血,以其多瘀血流止为患也。如用于妇人少腹痛、徵瘕、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瘀血流注、腰腿酸痛等。其他方面尚用于瘀痛、创伤、痈肿、肠痈、虚劳、痹痛、酒糟鼻、暴发火眼、紫印脸、风疹块诸症。曾见一老医,一生专用吴鞠通先生之化徵回生丹。以治妇科瘀血诸病,而名躁一时者。 在临床上,此法用之得当,有立竿见影之效,且应用极广,疗效显著,实为医学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汤配合西医基础治疗气阴两虚瘀血阻滞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两组均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汤:山药、黄芪、生地黄、茯苓、山茱萸、五味子、泽泻、丹皮、水蛭等治疗;对照组加羟苯磺酸钙胶囊口服,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高于对照组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患者肾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瘀血阻滞型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中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一旦发病,会迅速损害肾脏,并出现蛋白尿及肾功能衰竭等,此时肾病已不可逆,可致糖尿病患者死亡。在我国19%~42.4%的终末期肾病是由DN所致,并有上升的趋势[1]。临床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DN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DN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男37例,女28例,年龄70~39岁,平均年龄(53.38±10.03)岁;病程6~28年,平均病程(10.24±2.8)年。对照组男42例,女23例,年龄70~40岁,平均年龄(52.29±9.09)岁;病程7~28年,平均病程(10.01±2.91)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各项常规检查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符合DN西医的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辨证标准;(3)年龄18~70岁;(4)患者表示知情理解,并且同意试验;符合上面所述者,可纳入本试验中。排除标准:(1)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对本试验的药物有过敏反应者;(2)有其它肾脏疾病,如各类肾炎、肾动脉狭窄,泌尿系统严重感染者,尿路阻塞性疾病等病史;(3)患者其它疾病引起的尿蛋白增加,如心力衰竭,酮症酸中毒者;(4)有心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并发症,或有精神障碍和其他疾病者;(5)正在服用与本试验相关的其他中药。 1.2 诊断标准和评分标准

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30例临床观察

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3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评价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和其他型等三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自拟益心汤连续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能有效地降低血脂(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关键词】益心汤;冠心病;益气活血法 笔者自2001年1月~2005年6月,采用益气活血法对30例冠心病(合并肺心病、风心病者不予入选)进行治疗,与单纯用西药对照组进行对比,并进行了心电图、血脂、心绞痛等的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40岁,平均(58.03±8.85)岁,心绞痛2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高脂血症28例,中

医辨证分型属气虚血瘀型20例,气滞血瘀型8例,痰浊型1例,气阴虚型1例。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41岁,平均(58.97

±9.46)岁,心绞痛型29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高脂血症28例,中医辨证分型属气虚血瘀型19例,气滞血瘀型10例,痰浊型1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拟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辨证标准[1] 参照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及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新药治疗胸痹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主证: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紫暗,舌淡紫,脉弦细、细涩、弱。 1.3 治疗方法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6-03-25T16:10:15.7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作者:高宇 [导读] 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降低血脂水平。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内蒙古海拉尔 021000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与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与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药加减,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3%;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9%,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75%,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脂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降低血脂水平。 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冠心病;心绞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51例;年龄35~80岁,平均56岁;病程2年以内20例,2~5年38例,5年以上42例。西医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45例,稳定性心绞痛55例,合并高脂血症48例,高血压52例,心率失常23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7年国际心脏学会和WTO制定的CAD诊断标准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1-1)。临床上选择主证、舌象、脉象符合中医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 1.3 治疗方法 服用自拟益气滋阴活血化瘀方:黄芪30g、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当归15g、熟地15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15g、丹参15g、远志15g、甘草15g。兼胸阳不振加桂枝,兼痰浊加瓜蒌、半夏,气滞加木香、郁金。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14天为1疗程,,14天后统计结果。 1.4 观察指标 安全性指标有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功、肾功;疗效性指标有主证、心电图等。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或正常心电图;有效:症状减轻,心电图下降缺血性ST段回升≥0.05mV;无效:症状及心电图未见改善。 2.2 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3%;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9%,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75%,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脂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 3.体会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病机多为淤血阻滞心脉。胸痹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为气阴两虚者居多,由于心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阴虚脉络不利,共同导致瘀血阻滞。临床症状多见胸闷,胸痛,气短,心悸,倦怠乏力,动则加重,脉沉细,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心肌细胞,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熟地当归养阴;丹参,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现代药理表明::能改善心肌的舒张功能,增加冠脉流量,减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黏度。全方合用起到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作用,能减少毛细血管内皮损伤,保护内皮功能,并有扩血管,改善冠脉血供,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氧化作用,本研究从心绞痛,心电图改善程度及降低血脂的有效率来看,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肯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8):1227-1245 [2]王建华.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及新认识[J].中国全科医学,2005,8(4):301 [3]李光伟.对2型糖尿病B细胞功能衰竭和胰岛素治疗的思考[J].内分泌学分册,2004,24(4):271-773 [4]神安国外医学煌,潘正星,欧阳远鹏.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2013,11(4):507-508. [5]王新有.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与IL-18、hs-CRP的相关性探讨[J].广西中医药,2008,31(4):14-15.

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偏瘫32例

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偏瘫32例 发表时间:2012-09-14T15:03:22.7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弓少萍靳晓建[导读] 当归尾、川芎、赤芍活血和营,桃仁、红花、地龙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通络之功。 弓少萍靳晓建(山西省壶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山西壶关047300) 【摘要】应用益气活血法,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配合静脉点滴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中风偏瘫患者32例。【关键词】中风偏瘫补阳还五汤加味川芎嗪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349-02 偏瘫为中风后遗症,常见于现代医学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后遗症、脑梗死后遗症,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很高。其康复治疗原则是应尽早在一般和特殊疗法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体能和技能训练,以降低致残率,增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但是,临床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对于该病,祖国医学谓之半身不遂,属于中风病之中经络证。多因气虚不能运血、血失濡养、气血瘀滞、脉络痹阻所致。 近年来,我院采用益气活血法,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配合静脉点滴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中风偏瘫患者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42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脑出血后遗症10例,脑梗死后遗症22例,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4年,平均者2.5年。 2 治疗方法 2.1口服治疗 方药组成:黄芪30克、当归尾12克、赤芍12克、地龙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 气虚者重用黄芪,加党参15克;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15克、远志15克、郁金15克;口眼歪斜者加僵蚕12克、全蝎12克;口角流涎加益智仁15克;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15克、大黄6克;小便失禁加肉桂3克、五味子15克;肢瘫日久不愈者加穿山甲15克、水蛭粉6克(冲服);血压偏高者加钩藤15克、石决明15克、菊花15克;上肢偏废者选加桑枝15克、桂枝9克;下肢偏废者选加川断15克、牛膝15克、杜仲15克;痰涎壅盛加半夏12克、胆南星12克;体质肥胖者加泽兰12克、半夏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手足浮肿者加茯苓、泽泻、薏苡仁、防己以健脾利水消肿;四肢麻木重者加陈皮、半夏、茯苓、胆南星。每日一剂,早、晚空腹温服,30天为一疗程[1]。 2.2输液治疗 川芎嗪注射液160毫克,加入倍他司氯化钠注射液500毫升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14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显效:瘫患者肢体的活动、感觉及语言功能均恢复正常,生活可自理; 好转:肢体及语言功能有改善,不能单独行走,生活不能自理;无效:肢体及语言功能未达好转标准。 3.2治疗结果 显效:20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 4 体会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一书,他认为半身不遂由元气亏虚,气虚血瘀所致。因气帅血行,元气亏虚,则血不能濡养全身,目不能视,足不能步,手不能握,指不能摄。虚则血运无力,日久必致血瘀,正如王清任所述:“人行坐转动,全仗元气,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无力则不能动”。因此,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为首选方剂。该方重用黄芪大补元气,大助元阳,乃为补气生血,荣经络,周卫表而置。具有益气扶正,力大功宏,使气旺以促血行。现代药理研究提示,黄芪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延长细胞体外寿命,佐以活血通络等药。共奏补气活血逐瘀通络之功。丹参、莪术、三七、地龙、蜈蚣、全虫、水蛭具有活血化瘀、舒经通络、改善微循环作用,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当归尾、川芎、赤芍活血和营,桃仁、红花、地龙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通络之功,临床应用时应注意药物用量比例,方中黄芪必须重用,但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大;活血祛瘀药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等用量宜轻。临床试验证明补阳还五汤具有抑制凝血酶,刺激血管壁释放抗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该因子参与血小板粘附于内皮下组织,在止血和抗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试验还发现该方具有抑制凝血酶凝固纤维蛋白原的作用,但不影响血管壁对凝血酶的吸附和灭活[3],说明该方抗血栓机理之一是抑制血小板凝集。补阳还五汤还有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细胞内生物氧化功能和能量代谢,调节微量元素平衡,明显减轻脑水肿时氧自由基连锁反应对血脑屏障和脑细胞的损害,具有保护脑毛细血管内皮组织与血脑屏障的作用[2]。 当归尾、川芎、赤芍活血和营,桃仁、红花、地龙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通络之功。临床应用时应注意药物用量比例,方中黄芪必须重用,但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大;活血祛瘀药归尾、赤芍、桃仁、红花等用量宜轻。此外应用本方要根据临床具体证候,随证加减,以期切合病机,且须久服缓治,愈后还须继续服用,以资巩固疗效。本病除药物治疗外,和精神因素、饮食也有关系,平素或治疗期间最好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为主,切忌饮酒和过量膏粱厚味食物。参考文献 [1]王芳,吉庆.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偏瘫43例[J].山西中医,1998. [2]陆克勤,俞苏益.补阳还五汤并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46例疗效观察[J].现代康复,2000. [3]闫冬梅,闫小萍.近十年补阳还五汤实验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

益气养阴活血法在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益气养阴活血法在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01-09T09:57:39.11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9月9期作者:马翠红 [导读]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马翠红 (扬州市邗江区方巷中心卫生院;江苏扬州225117) 【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接诊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奇偶法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5例/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比较2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的治疗效果确切,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法;2型糖尿病;并发症 2型糖尿病又叫做成人发病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的患者群体更为庞大,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1]。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发病率较高,患者血糖值长期处在高水平的状态,疾病会引发其他重大疾病。研究为了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的治疗效果,展开以下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4例,研究时间在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7例,采用全科医学治疗)。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25例和12例;年龄60岁-79岁,平均年龄(68.38±4.39)岁;病程时间2年-11年,平均 (7.38±2.32)岁。观察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26例和11例;年龄61岁-76岁,平均年龄(68.55±4.76)岁;病程时间2年-12年,平均(7.67±2.16)岁。2组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2型塔尼哦啊并防治指南》中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患者空腹静脉血糖在9- 13mmol/L;(3)糖化血红蛋白在7%-10%。排除标准:(1)血液疾病患者;(2)精神疾病的患者;(3)合并重大肝肾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治疗,定时为患者服用扩张血管类药物[2]。观察组接受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药方:30克生黄芪、20克生地黄、20克太子参、15克丹参、15克天花粉、10克甘草、10克当归、10克香附、10克川穹、10克玄参、10克地龙、5克红花、5克全蝎,每天一剂早晚服用[3]。治疗时间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2)观察2组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肠胃不适和低血糖。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2组2型糖尿病患者数据,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组间差异性采用t检验;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表示,卡方检验。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对比2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 2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对比,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糖化血红蛋白小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数据见表1。 2.2 观察2组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恶心呕吐、肠胃不适和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数据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现阶段的医疗手段无法根治,只能通过药物进行控制。长期口服降糖药物可以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4]。此外,西药服用存在低血糖风险,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胰岛素的使用计量。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疾病主要病位在于肝郁脾胃,阴阳两虚变生他症。益气养阴活血法中,生黄芪具有生阳通血之效、太子参具有生津益气之效、丹参具有活血祛瘀之效、生地黄能够降阴生火、川穹具有

益气活血法治疗放射性肺炎

[4]Buzby GP,Knox LS,Crosby LO,et al.Study protocol:a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inmalnourished sur-gical patients[J].Am J Clin Nutr,1988,47(2Suppl):366-381.[5]Dindo D,Demartines N.Classification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a new proposal with evaluation in a cohort of 6336patients andresults of a survey[J].Ann Surg,2004,240(2):205-213.[6]Compeland EM,Daly JM,Ota DM,et al.Nutrition,cancer,andint ravenous hyperaliment ation[J].Cancer,1979,43:2108-2116.[7]黎介寿.肠外与肠内营养[J].营养与加速康复外科,2007,2(14):65-67. [8]郭志义,胡阳,庞明辉,等.高龄胃癌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及营养支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4):154-156. 2例小儿麻醉后并发喉痉挛的分析和处理 秦承志* 韩洪涌* 关键词:小儿麻醉;喉痉挛;分析与处理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9-0009-01 2011年~2012年我科为小儿实施麻醉后有2例出现严重喉痉挛。喉痉挛是小儿麻醉常见且可能危及患儿生命的麻醉并发症,为了在今后麻醉工作中更好地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现回顾报道如下。 案例1:患儿,女,4岁7个月,体重19kg。因转移性右下腹痛8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既往无麻醉手术史,无先天遗传病史,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ASAI级,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后准备在非插管静脉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前用药:鲁米那钠50mg肌注。入室前肌注氯胺酮90mg,待患儿入睡后抱入手术室,开放静脉,监护SPO2及脉率,切皮前一分钟静脉给予力月西2mg,氯胺酮20mg。手术刚开始听到患儿喉部有痰鸣音,予口咽部吸痰处理,此时发现患儿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呈现三凹征,面色发绀,紧急面罩加压呼吸。监护仪电源脱落且面罩加压仍无法通气急呼人帮忙。给予琥珀胆碱10mg静注后面罩加压呼吸见胸廓起伏,听诊器听诊胸前区,呼吸音清但心音听不到,监护仪无心电波形,急行胸外心脏按压,副肾素0.5mg静注,半分钟后监护仪显示窦性心律,心率220次/分,约10分钟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改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术中给予阿托品0.5mg静注。手术顺利,术后患儿睁眼清醒后拔管,术后送病房继续吸氧观察,6天后患儿痊愈出院。 案例2:患儿,男,2岁9个月,体重15kg,准备在非插管静脉全麻下行右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既往无麻醉手术史,无先天遗传病史。患儿半个月前患有上呼吸道感染,至今仍有咳嗽痰鸣,术前各项检查无异常。禁饮食,术前给予鲁米那钠30mg,阿托品0.5mg肌注。入室前给予氯胺酮80mg力月西2mg肌注,入室后抱入手术室开放静脉,监护心电、SPO2,听诊器胸前区听诊。手术开始前突然出现吸气性吸气困难、三凹征,SPO2持续下降,面罩加压呼吸不能缓解,紧急静脉给予琥珀胆碱10mg,罩加压呼吸后缓解,术后随访无并发症。 讨论:喉痉挛是由于喉上神经受到刺激后喉肌发生非自主 *山东平度市中医医院(266700) 2012年6月14日收稿 性痉挛,它可发生在诱导时,暴露声门时或者其他任何没有气管导管的时候。小儿患者发生喉痉挛比成人更常见(差不多1∶50)[1],了解喉痉挛的诱发因素可以降低喉痉挛的发生率。此外麻醉前充分做好应对喉痉挛的准备,对于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①患儿术前身体条件的准备要充分: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呼吸道合并症的发生率高,如患儿有发热、脓性鼻涕、咳痰者应暂缓手术,建议常规手术应延缓至症状缓解后2周[2],此时患儿气道的高反应性使喉痉挛发生率大大增加。②麻醉前设备的准备要充分:术前准备包括麻醉机、监护仪、喉镜、气管导管、吸引设备、听诊器、口咽通气道、急救药品等。脉搏氧饱和度是小儿麻醉检测最大的进展,其数据可靠,为早期发现去氧饱和度血症及低氧血症提供可靠的监测手段[3]。听诊器使用方便,应随时在麻醉期间作心前区听诊,评估小儿的心率、心律、心音强弱及呼吸音性质,及早发现异常情况。③麻醉应达到一定的深度,浅麻醉下患儿咽喉部受到刺激更容易发生喉痉挛。对于能部分通气的喉痉挛可以通过加深麻醉来缓解。④术前用药应常规包括抗胆碱药物,氯胺酮麻醉能增加呼吸道的分泌,分泌物和机械的刺激增加了喉痉挛的发生率。⑤麻醉中尽量减少患儿咽喉部的刺激,如放置口咽通气道,吸痰等。气管拔管应在深麻醉下或者清醒睁眼时。 喉痉挛一旦发生,处理的第一步用双手托下颌,用100%O2面罩加压呼吸,挤压气囊的手法是快速挤压—放松(30~60次/分),间断挤压可以使氧气冲开小儿紧闭的声门。应用的技巧是在保持中等持续正压的基础上,在患儿呼气末同时挤压呼吸囊。如果一点气都不能压进去,患儿发绀并出现心动过缓,就不能再延误,立即给予阿托品0.02mg/kg和琥珀胆碱1~2mg/kg,再给予通气或插管。 参考文献 [1]岳云,吴新民,罗艾伦,主译.摩根临床麻醉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84. [2]安刚.应婴幼儿麻醉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8. [3]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30. 益气活血法治疗放射性肺炎35例 卓俊涛 曾仕富* 摘 要:目的:观察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疗效。方法:运用益气活血法为基础治疗放射性肺炎35例。结果:35例中痊愈17例,显效11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3%。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放射性肺炎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放射性肺炎;中药治疗;益气活血法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9-0009-02 放射性肺炎是指胸部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放射性损伤而导致的炎性反应。该病一般在放疗后1~2个月内发生,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至呼吸衰竭。目前主要是采用大剂量抗生素、激素等常规疗法,但疗效并不理想,且副作用 *湖北省谷城县中医医院(湖北谷城441719) 2012年5月30日收稿较大。笔者自2008年8月~2011年7月,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35例放射性肺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35例,参考《实用内科学》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咳嗽的诊断标准[2],治疗组25例,女10例,年龄30~78岁,平均(60.3±2.4)岁,肺癌14例,食道癌11例,纵膈 9  2012年第19期

冠心病心绞痛用益气活血通络法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绞痛用益气活血通络法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通络法拟方佐治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门诊及住院部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西药治疗,实验室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中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疗效以及中医症候群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地应用及推广。 标签:冠心病心绞痛;活血通络法;疗效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中老年人群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随着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的发展进步,大量的研究和实验证明了本病存在系统功能紊乱及失衡,如脂质代谢及心脏舒缩功能减退等异常,故而临床研究多集中在气虚血瘀、痰瘀相关等方面[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门诊及住院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8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都满足WHO制定的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并排除心功能严重不全、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患者病程为5个月~12年,平均病程(4.3± 2.4)年。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实验室患者男20例,女19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62.3±5.6)岁;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20例;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6 3.1±5.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西药治疗。根据患者自身病情给于其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类药物、辛伐他汀(浙江贝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103498)等药物治疗,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科学给于,若需要可让患者含服硝酸甘油片,15d为1个疗程。观察心绞痛症状疗效及中医症候评分疗效。 1.2.2实验组实验组所有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通络中药治疗,拟方如下:白术15.0g,川穹10.0g,黄芪30.0g,红花10.0g,三七3.0g,丹参20.0g。治疗的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加减,益气活血通络配方经水煎熬后服用,每日水煎1剂,过滤汤药,取300.0ml,分早晚2次服用。观察患者的临床心绞痛治疗情况及中医症候评分疗效。

最新活血化瘀中药方

日常活血化瘀中药方案 一、散寒活血化淤 即用温热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温经通络散寒化淤,.驱散阴寒凝滞之邪,使经脉舒通血活淤化。取“寒者热之”,“血得温则行”之义。寒为阴邪,最能收引经脉,凝滞气血而导致气血淤滞。这里的寒凝包括两个方面: 1、是外寒客络,阳气受困; 2、是脾肾阳虚,阴寒内生。 在临床应用散寒活血化淤治则时,应当分清温经通阳活血通脉和补阳益火活血化淤之法。 常用药物: 1、温经通阳如桂枝、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炮姜等;补阳壮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芦巴、仙茅等; 2、活血化淤常选性温的川芎、当归、红花、乳香、五灵脂、骨碎补、天仙藤、急性子、川续断等。 方剂举例: 1、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右归饮合桃红四物汤等。 适应证: 1、温经通阳活血化淤运用于外寒客于脉络之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表现外,另见局部苍白、发凉、疼痛得热则缓,舌淡或紫,苔白润,脉沉细或沉紧。常见于动脉的闭塞、狭窄、或痉挛性疾病,此类疾炳早期可以上述症状为主。 2、补阳益火活血化淤法运用于除有上述表现外尚有腹胀便溏,腰膝发冷,小便频数或不利,阳痿遗精,脉沉细等,常见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后期,由于内外之寒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临床表现错杂,应分清主次,辨证论治,酌情配伍用药。

二、祛湿活血化淤 即用燥湿或渗湿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祛除湿邪,促使血活淤化。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阻气机而致脉络阻滞而血淤。湿邪有外侵或内生之分,病理过程中又有寒化和热化之别;且与脾之运化,肾之温煦有密切的关系。从四肢血管性疾病的特性来看,外湿多从热化,所以具体应用祛湿活血化淤时,又要区分清热利湿,健脾温肾利湿活血化淤。 常用药物: 1、清热利湿,如赤茯苓、车前子、淡竹叶、汉防己、泽泻等;健脾利湿,如茯苓、薏苡仁、苍术、白术、赤小豆等; 2、温肾化湿,如益智仁、肉桂、桂枝、乌药、威灵仙、木瓜等;活血化淤兼渗利水湿者, 3、性寒凉之益母草、马鞭草、虎杖、半枝莲、穿山龙、木通、落得打等, 4、性偏于温之泽兰、天仙藤等,性平之刘寄奴、王不留行等。 方剂举例: 1、五神汤,三妙丸加减,五苓散加减,苓桂术甘汤加减,萆?分清饮加减。 适应证: 1、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法适用于湿热淤证,主要表现为除有血淤证象外,见患部肤红灼热、水肿或疮面湿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急性丹毒、血栓性浅静脉炎等疾病。 2、健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全身倦怠,脘腹胀满,大便溏稀,舌苔白腻,脉濡缓等,见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栓形成恢复期。 3、温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患肢水肿,肤冷,全身畏寒,舌淡,苔白润或白腻,脉沉弱等。常见疾病有:糖尿病血管病中、晚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后期以及下肢静脉性疾病后期。由于内外湿互为,湿性重着,缠绵难祛,一所以临床要辨清主次,慎重配伍。 4、湿聚火煎可以成痰,痰湿同类而有异,治疗上还应选用祛痰之剂,如温化寒痰的白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的临床探讨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的临床探讨 目的对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2013—2015年到该院进行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法对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規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联合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的IR有所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β细胞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联合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能够有效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降低患者血糖含量、减少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具有不错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标签:2型糖尿病;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临床探讨 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慢性代谢疾病的发病几率逐渐提高,在慢性代谢疾病当中,糖尿病属于比较有代表性的疾病。根据相关调查显示[1],中国2013年患有糖尿病的成年人数量约有9 300万,约占据我国总人口的7.5%。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体胰岛素抵抗组织和胰岛β细胞功能产生漏洞,β细胞的死亡可能引发胰岛功能的损坏,从2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来看,具有严重的糖毒性。所以,要对糖尿病及时治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对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联合瑞格列奈以及二甲双胍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2015年到该院进行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患者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平均年龄(55.13±8.94)岁,平均空腹血糖含量为(11.34±1.98)mmoL/L、平均饭后血糖含量为(17.86±5.06)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9.86±2.13)%;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平均年龄为(54.16±9.04)岁,平均空腹血糖含量为(12.43±0.99)mmoL/L、平均饭后血糖含量为(18.84±5.12)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10.86±1.03)%。经医院论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综述与进展· 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王鹏军,苗 阳,王 健,刘玲玲 中图分类号:R541.6 R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49(2013)01-0067-02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1]。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中医学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益气活血、化瘀利水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治法。本文从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理论基础、常用方药、临床疗效、作用机制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1 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学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心之气阳亏虚为本,以痰饮瘀血水停为标。心气虚是心力衰竭的始动因素,心阳虚是心气虚的进一步发展,血瘀是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环节,痰饮水停是心力衰竭的最终病理产物[2]。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特点的文献学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性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及血瘀、痰浊、水饮,以气虚、阳虚、血瘀、水停为主,气虚和血瘀出现频数最多;临床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神疲乏力、气喘、水肿、心悸;证型分布中最多的是气虚血瘀水停(隐形水停或显性水停)。研究结果显示,气虚血瘀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贯穿疾病的始终,痰饮水停是伴随着疾病的发展而逐渐产生,随着病情发展先后表现为隐性水停与显性水停[3-5]。 心力衰竭时,心排血量降低,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临床常见气短乏力等症状。心脏负荷增大,体循环淤血,临床常见颈静脉怒张、肝脏淤血肿大、下肢水肿、尿少等;肺循环淤血,临床常见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气虚是心力衰竭的始动因素,气虚无以濡养心脉,故见心慌气短,神疲乏力,如李用粹云:“有阳气内虚,心下空豁,状若惊悸”[6]。气能行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7],故气虚则血行不畅,瘀血内停,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谓“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8]。气、血、水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影响,血行不畅,逐渐变生水饮之邪,所谓“血不利则为水”[9],“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10]。病之初表现为隐性水停,如患者表现为小便不利等,随着病情发展则表现为显性水停,如肢体水肿,甚者胸腹积水等。 基于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结合现代医学病理生理特点及中医证候特点,认为气虚血瘀水停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型,提出益气活血、化瘀利水的治疗方法。 2 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方药 陈可冀院士以病证结合为指导,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11]。 益气方以保元汤为基础。保元汤最早见于明代魏桂岩《博爱心鉴》,该方由人参、黄芪、肉桂、甘草四味药组成[12]。方中人参大补元气,黄芪健脾益肺,肉桂温阳,甘草既可补虚,又可调和诸药,为治疗气虚阳微的基础方剂。现代研究表明,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保元汤可以明显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心衰患者的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减慢心率,减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逆转心室重构等,提高临床疗效[13-15]。 活血化瘀方以冠心Ⅱ号为基础。该方由丹参、赤芍、川芎、红花、降香组成,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川芎、降香行气活血,丹参养血活血,诸药活血而不伤血,为活血化瘀的基础方药。现代研究表明,冠心Ⅱ号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抗氧化和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缺血损伤;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重心血管保护作用[16]。 利水方以苓桂术甘汤为基础。苓桂术甘汤温阳化水,为治疗水肿的基础方剂。现代研究表明,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苓桂术甘汤能抑制血浆心钠素、AngⅡ、TNF-α、白细胞介素-1的过度激活,减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逆转心室重构;显著提高心衰患者的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17,18]。 苗阳等[19]对134例心力衰竭患者的回顾分析,杜俊贤[20]对3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的研究,陈婵等[5]采用Shannon熵法对常用中药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的研究等表明,治疗心力衰竭益气药使用最多的为甘草、白术、党参、黄芪、太子参,活血药使用最多的为丹参、赤芍、川芎、红花,利水药使用最多的为茯苓、猪苓、泽泻、益母草,与陈可冀治疗心衰常用药物大致相符。 3 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利水中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显效率,降低复发率,减轻不良反应,改善心室重塑,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刘勤社等[21]研究显示,益气活血利水方药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心功能及心力衰竭症状,其改善心功能疗效与对照组相当,但其改善中医证候及心力衰竭症状均优于对照组。刘韶屏[22]研究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补气活血利水方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症状,而且能够增强患者心肌收缩力,提高射血分数,增加心脏搏出量,减小左室收缩、舒张末容积。陶泉等[23]的研究显示,应用益气活血利水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总有效率为93.5%,2年内未复发率49%(西医常规治疗组为29%),而且减少或不用治疗心衰的有关西药,从而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周贻等[24]研究显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利水中药可以增加6min步行距离,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朱红俊等[25]的研究显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配合益气通阳利水方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苗阳 · 7 6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1月第11卷第1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