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蜀鄙二僧教案

蜀鄙二僧教案

蜀鄙二僧教案
蜀鄙二僧教案

蜀鄙二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朗读文言文,理解积累文言词汇。

2、流利地背诵课文,明确“乎、矣、也、焉、哉”所表达的语气和“为、语、恃、逮、怠、屏、迄”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识记本课重点字词及翻译

教学难点: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深刻涵义以及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复述《龟兔赛跑》这则寓言,然后变换角度提问,认识天资和勤奋的关系。明确:在正常的情况下,龟跑得过兔吗?(不能)这说明什么?(龟不善跑,受到天资的限制。)龟能取胜,除了兔睡大觉而外,还有别的原因吗?(龟不停地跑)这又说明什么?(天资差这个条件,并没有限制它,它对自己的努力突破了天生条件的限制。)对兔的失败也可仿此提出问题,要达到的结论是:有好的天资却摒弃不用,结果跟天资差的没有什么不同。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彭端淑和他的文章特色。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句读停顿;

朗读指导:要辨别人物说话的语气,揣摩人物说话在的情态,有表情的朗读。如两处“子保恃而往?”第一次应读出疑问的语气;第二处则要读出反诘的语气。

三、合作探究

1、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自读课文,质疑。

2、找出本文一字多义、古今异义、多音多义词并做上标记。

3、小组依据关键词句合作释疑,通译全文并概括主要内容。

4、全班交流翻译,教师点拨指导重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自学古文、感受古文的能力,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2、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深刻涵义和作用,以及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迪,教育学生要“立长志”,懂得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培养自学古文、感受古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要“立长志”,懂得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过程:

四、合作探究

1、思考、讨论

①课文中有两处写道:“子何恃而往?”的语气一样吗?请说明理由。

讨论并归纳:不一样。第一处是疑问的语气,是富和尚对穷尚询问。第二处是的反问,是富和尚认为穷和尚没有钱根本去不成。

②富和尚为什么去不成?

讨论并归纳:富和尚几年来想雇船顺流而下,都没有成功。

③两个和尚朝南海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做什么事情,只要立下了志向,不怕辛苦努力去做,有顽强的意志,坚持到底,就有成功的可能。

2、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3、教师组织交流归纳。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几句话,并与原文作比较,说说这样改写好不好。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恐赀粮不足,故未成行。子何恃而往?”贫者曰:“吾所恃者,志耳。子姑待之!”遂行。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所历告富者。富者曰:“子诚勇者,吾恨不与子俱往也!”

明确:改文将富者未能行的原因以及听贫者南海之行的叙述后的心理状态都直截了当地说了出来,就没有品味的余地了;贫者说“吾所恃者……”这番话有点向富者挑衅的味道,不合乎人物性格,“遂行”一语多余,原文“自南海还”已经表示他去过了。问题:从比较中你能看出文言叙事的特点吗?

六、反馈检测: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蜀鄙二僧

客观条件结果道理

贫一瓶一钵至

二僧要立志更要行动富欲买舟而下不能至

2021年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蜀鄙二僧》同步练习

《蜀鄙二僧》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作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蜀之鄙()子何恃()而往贫者语()于富者一瓶一钵()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贫者语于富者曰语: (2)蜀之鄙有二僧之: 鄙: (3)吾欲之南海之: (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之: 顾: 4.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请加以说明: (1)蜀之鄙有二僧 古义: 今义: (2)贫者语于富者曰 古义: 今义: (3)子何恃而往 古义: 今义: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古义: 今义: 5.下面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蜀之(的)鄙买舟(将船买下来)而下 B.越(过了)明年犹(还、尚且)未能也 C.子何恃(凭借、倚仗)而往顾(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哉 D.欲买舟而下(顺流而下) 西蜀之去(到、往)南海 6.与人之立志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之南海

B、蜀之鄙有二僧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西蜀之去南海 7.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1)去:西蜀之去南海()快去快回() (2)明年:越明年()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②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9.本文写蜀鄙二僧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截然不同。 10.富僧自述的“数年”“买舟”表明了什么? 11.作者引述蜀鄙二僧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12.本文所阐明的观点是() A.无论干什么事都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B.做学问首先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C.做学问干什么事都不要怕困难。 D.贫困是财富,可以促使人立大志。 13.“富者有惭色”的原因是。 第二部分: (一)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数年: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自: 15、选文第一段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16.下列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过了第二年(到第三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

小学六年级语文《为学》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为学》教案模板三篇 《为学》是清代学者彭端淑的一篇论说文,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白鹤堂 文集》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篇,意在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有所建树。下面 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为学》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阅读式、讨论式。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大家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谁能说一说在学习中你都遇到了那些 困难,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谈),看来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我们大家对待的方式和态度各有不同。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面对困难古人是怎么做的吧。今天我们来学习13课——为学。(师板题) (二)教师解题、介绍作者 ①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彭端淑) ②解题:为学即求学、做学问的意思。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的一封信,这封信很有名,他不但鼓舞和激励了彭家的子侄,而且也鼓舞和激励了后

来的许多青年人。那么究竟作者在这篇文章当中都讲述了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 文章当中去看一看,请同学们把书打到105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停顿和长句子的断句,边听边标注不认识的生字读音。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呢?现代汉语与古文言文是血脉相承的, 文言文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到今天它还在影响着现代汉语的发展.与此同时呢,文言文是一种"雅语",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最为精练的语言。所以,为了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我们很有学习并学好文言文的 必要。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因为这篇文言文不太好读,再 加上这是我们初次接触和学习文言文,所以就由老师先来范读一下课文,同学们在听的时 候要注意停顿和个别句子的断句,并标注好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3、同学们,在这篇课文当中,有些字比较生疏,不太好读,老师把他们找出来了, 谁能试着来读读。 4、下面请你在课文中找到这些生字,并把它圈画好。然后再小声地将课文读一读。 5、指名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努力做到三不:不加字,不丢字,不错字,力求准确。 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共同帮助他纠正错误。 6、男女生互读、全班齐读 (四)翻译全文、研读领悟 1、同学们,文章我们已经读通了,那么这篇文言文讲的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 一起来看一看。文言文中,很多字词古义与今义是不一样的,还有的字词呢一词多义,下 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字词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重点字词,学生理解意思:为、亦、鄙、语、恃、之、去、顾 2、学生自主翻译全文 理解了这些重点字词的意思,下面请你们对照原文,结合书中译文和手中的工具书来 翻译一下这篇课文。而后自由的组合成学习小组,在组内练说一下。 3、逐段翻译讲解(这篇文章共有三个自然段,我们逐段来理解)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名翻译第一自然段,学生思考:作者对“为学”是怎样看的? 也就是说他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呢?(“人之为学……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为学难易的 转化关键在于是否“为”。本文说的主要是关于做学问的道理,为什么开头却从“天下事”写

蜀鄙二僧教案

《蜀鄙二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词语,了解“鄙、语、之、子、买、去、顾”的不同的用法。 2、过程和方法:背诵全文,疏通文意,增强文言语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要“立长志”,懂得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学会朗读文言文。 2、理解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句义、文义。 教学难点: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深刻涵义以及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迪。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全文,把握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纠正字音。(强调正确、流利)。(板书课题:蜀鄙二僧) 2、这是一篇文言文,要想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就要联系注释来好好地读读课文。让学生联系注释了解文章大意,两人一组,讨论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准备现场质疑。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不懂的词句。 4、抢答:你们都明白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 5、每生一句,依次译出全文。教师先示范译第一句。要求学生力求直译,注意“信、达、雅”三原则。 直译的要求: (1)原文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在原文中有根据;译文原文句式风格力求一致。(2)信:准确。达:通畅。雅:优美。 师相机强调重点词语:鄙、语、之、子、买、去、顾 6、现在你们一定会比刚才读得更好,试试看!学生自由读。(强调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因为本文要背诵,所以读时要做到“眼睛看,嘴里念,耳朵听,想画面”。) 7、分角色朗读。 (1)对待同一件事,僧富者和僧贫者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说话的语气也大不相同,请同桌2人分别来扮演富者和贫者,看看谁能读出他们当时的神情和语气。 (2)指名2人读。指导点评二人读的情况。强调两个“子何恃而往”读的语气应不同。 三、细读全文,明白道理。 1、蜀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二人皆欲往南海,终贫者至,而富者未至,这是为什么?赶紧读读课文。(板书:二僧、贫、富、结果、至、不能至)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2、指名学生说。 出示句子:“吾一瓶一钵足矣。”(板书:一瓶一钵) (1)仔细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些什么?(指名读) (2)你知道他要去的地方有多远吗? 出示句子:“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1)指名读,从西蜀到南海有多远?指导朗读 (2)读到这儿,你想到什么?指导朗读 (3)可贫者却说“吾一瓶一钵足矣” (4)你再读贫者的话,有什么想说得吗?指导朗读 (5)是啊,从四川到南海要经历5省,这其中既有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的高原,也有

蜀鄙二僧

七年级上学期导学案系列学科:语文班级:姓名: 课题:《蜀鄙二僧》 主备:王琦审核:胡玥时间:2015年12 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增强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句。 3、理解“蜀鄙二僧”故事深刻含义以及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示。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读准下列字音: 蜀鄙语恃钵焉哉 二、再读文本,注意停顿,语气、语调 示例: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三、对学群学,疏通文意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四、合作表演,展示情节 小组结合自己的理解分角色用白话文的形式再现故事。(可发挥想象适当改编) 五、小组合作,探究主旨 思考1.文章通过两个僧人的故事,意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立志和行动,哪个更为重要?

六、总结归纳 此文讲()有贫富二僧,皆(), 越明年,贫者()而富者(),两者构成(),说明成功需要() 【归航拾贝】 一、给下列的划线字注音: ①蜀鄙二僧②贫者语于富者曰③一钵 二、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蜀之鄙有二僧②子何恃而往 ③贫者语于富者④吾欲之南海 ⑤犹未能也⑥西蜀之去南海 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三、将下列文言句翻译成白话文: ①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②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③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四、学完本文,你能谈谈对“成功”的认识。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丹棱人。幼而颖异,十岁能文。雍正十年(1733年)中进士,授吏部主事,顺天(现北京市)乡试同考官等职。后辞职回家,在四川锦江院讲学。他文学造诣很深,著有《白鹤堂诗文集》。 2.背景介绍: 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写篇文章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选文有删减故改标题为“蜀鄙二僧”。

蜀鄙二僧教案精编版

蜀鄙二僧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鄙”、“买”、“恃”、“语”、“犹未能”等词语的意思。 2、能借助字典、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中心。 3、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识记本课重点字词及翻译。 教学难点: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深刻涵义以及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迪。 课前导学 1、作者简介 彭端淑,约1736年生,字乐斋,四川丹陵人,生而颖异,十岁能文。清雍正十一年进士,曾任吏部郎中等职,乾隆十二年到广东肇罗道做道元。后辞官回家,在四川锦江书院讲学,著有《白鹤堂文集》。 2、背景资料 本文是节选,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写给子侄们看的。目的在于教育后辈首先要立定志向,特别是要落实在行动中,这是针对学习上产生畏难情绪而言的。因此本文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蜀鄙 ..二僧贫者语.于富者子何恃.而往一瓶一钵.自南海还.( )( ) ( ) ( ) ( ) ( ) 2. 用“/”在句子中标注朗读停顿。 小提示: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示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A、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B、吾一瓶一钵足矣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译句接龙 1、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蜀之鄙.有二僧()贫者语.于富者()吾欲之.南海,何如 ..()()子何恃.而往()吾一瓶一钵足.矣( ) 买.舟而下() 犹.未能也()越.明年()自.南海还.()()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吾欲之南海,何如?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译句接龙。 四、三读课文,深入探究,思想碰撞 蜀陋二僧同时面对困难,甚至穷和尚的困难更大,结果却是“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五、积累迁移 请同学们用“——,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文中的贫者、富者或作者说一两句感悟的话。把你想说的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当堂作业 阅读《蜀鄙二僧》,写成1-----4题。

《蜀鄙二僧》导学案

《蜀鄙二僧》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鄙、语、之、子、买、去、顾”的不同的用法。 2.背诵全文,疏通文意,增强文言语感。 3.培养从小立志、立大志,懂得事在人为的道理。 【课前导学】 1.你认识彭端淑吗?请读读下面的文字吧。 彭端淑(约1699~约1779),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他与弟彭肇诛、彭遵泅于紫云山下“相为师友”,同窗苦读达六年之久。他后来的成就并不是靠先天的才气,而主要是得力于后天的踏实勤学。 雍正四年(1726),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乾隆二十年出任广东肇罗道署察史。彭端淑在广东做官约六七年光景,这是他一生仕途生活中最为显赫的时期。 彭端淑一生苦攻诗文,他一直坚持“诗学汉、魏,文学左、史,皆诣极精微”。但在文学道路上,他却是有一番曲折经历的。他在《白鹤堂晚年自订诗稿》的序中说:“余一生精力尽于制义,四十为古文,五载成集,近十五始为诗,已二十五年矣。”“制义”即八股文。可见,彭端淑在五十岁以前,主要是致力于八股和古文。尽管他在古文方面“学之可为至笃”,然而在清廷专制统治和“文字狱”的压力下,他是不敢也不可能“妄有所作”的;而束缚思想的八股文也妨碍了他在文学上的发展。直到近五十岁时,他的一些作品才表现出激起奋进。深沉稳健的倾向,给人以鼓舞和教益。 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可惜不少已经散佚。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传世。 2. 本文是《为学》一文的节选,读读关于本文省略的部分及译文的文段,也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待人也;我才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才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生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区别么?(只要)做这些事,那么,困难的就会变成容易的了;(如果)不做这些事,那么容易的也就变得困难了。人学习知识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别么?(只要)学习它,那么困难的也就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习,那么容易的就变得困难了。 我的天资昏聩,赶不上人;我的才智平庸,赶不上人。(但是我)天天学习,长时间坚持并且不懈怠,等到快成功了,也就不管自己是昏聩还是平庸了。我的天资大大超过别人,我的才智大大超过别人;但是,如果摒弃不使用(天资、才智),那么与昏庸之人就没有什么差别了。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愚钝的曾参传下来的,以此看来,昏庸聪慧的功用难道是常规吗? …… ……所以,聪明,可凭借也不可凭借;自认为自己天资聪慧,但不学习的人,(定会)自己毁了自己。昏聩和平庸,有一定的限制但也没有一定的限制;(只要)自己不限于自己昏庸平凡,并且用心学习不懈怠的人,就会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 3.积累下列关于勤奋学习的名人名言,选择三条记记背背吧! 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3.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4.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5.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6: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7.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8.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9.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10.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4.自己熟读课文,请把课文翻译写在下列横线上,不会的句子在文中划出来。 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 6.你认为文中穷、富和尚分别是怎样的人? 穷和尚: 0 富和尚: 0 7.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揭示了中心? 8.读完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请写一写。

最新六上语文《蜀鄙之僧》教学设计(精品)

六上语文《蜀鄙之僧》教学设计汇编 一、教材分析 《蜀鄙之僧》是一篇文言文,节选自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文章讲述的是蜀鄙之贫富二僧皆欲往南海,最终,贫者至而富者未至的故事,寓意志向坚定,付诸于行动,即使客观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功。 故事情节主要用人物对话来展开,蜀鄙二僧的对话洗练而含蓄。富者言语中充满了怀疑与轻视,而贫者的一个“足矣”,把他的奋斗精神,以及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的意志表现了出来。“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经过一笔带过,语言简洁而富有想象。 文章主要阐明天下事“为之”方能成功的道理。学生依托“注释”和“大意”理解文意相对不难。因此,教学中坚持“诵读为线,释意为珠”的策略,让学生在一遍一遍的诵读中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为之”才能成功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理解文言词汇,理解句意、文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悟故事中所蕴含的志向坚定并付诸于行动才能成功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句意、文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对话时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解题,学习生字。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就请清朝一位名叫彭端淑的老先生用文言文给我们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蜀鄙之僧。(大屏幕出示课题) 2.看题目,你能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讲的是什么人的故事? 解释课题,板书“蜀鄙之僧”

(蜀,指四川; 鄙,这里是指偏远的地方,僧,指和尚。) 3.“蜀、鄙、僧”是这课要求掌握的三个生字,请大家拿起笔在书上工工整整写下来。 (二)通读,知古语之意。 1.自己试着把这个故事读一读,要求把每一个字都读准确。 2.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学生读音和对古文言词语的理解,随机正音和释义。如“语”的读音yù,“恃”、“钵”的释义等(并将该字至于语言环境中练读)。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练读,教师巡视并指导。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子何恃而往?子何恃而往!(简单提示问号和叹号语气的不同) 吾一瓶一钵足矣。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多音字读准),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yān)。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zāi)? 3.学生齐读。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悟读文言文的技巧。 (文言文用字简洁,慢读才能好好体会,所以我们读文言文语速要慢,停顿要恰当) 结合释义、教师和学生对读,学生和学生对读,引导学生读通语句,读准节奏。 5.指名通读课文,概括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学生用现代文概括文章大意后,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我们读书,发现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的意思却用这么长的白话文来说明,可见文言文的精练啊。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为学》教案模板三篇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为学》教案模板三篇 《为学》是清代学者彭端淑的一篇论说文,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白鹤堂文集》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篇,意在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有所建树.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为学》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为学》教案模板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阅读式、讨论式.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大家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谁能说一说在学习中你都遇到了那些困难,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谈),看来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我们大家对待的方式和态度各有不同.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面对困难古人是怎么做的吧.今天我们来学习13课为学.(师板题) (二)教师解题、介绍作者 ①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彭端淑) ②解题:为学即求学、做学问的意思.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的一封信,这封信很有名,他不但鼓舞和激励了彭家的子侄,而且也鼓舞和激励了后来的许多青年人.那么究竟作者在这篇文章当中都讲述了些什么呢?下

面就让我们一起到文章当中去看一看,请同学们把书打到105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停顿和长句子的断句,边听边标注不认识的生字读音.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呢?现代汉语与古文言文是血脉相承的,文言文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到今天它还在影响着现代汉语的发展.与此同时呢,文言文是一种雅语 ,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最为精练的语言.所以,为了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我们很有学习并学好文言文的必要.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因为这篇文言文不太好读,再加上这是我们初次接触和学习文言文,所以就由老师先来范读一下课文,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个别句子的断句,并标注好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3、同学们,在这篇课文当中,有些字比较生疏,不太好读,老师把他们找出来了,谁能试着来读读. 4、下面请你在课文中找到这些生字,并把它圈画好.然后再小声地将课文读一读. 5、指名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努力做到三不:不加字,不丢字,不错字,力求准确.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共同帮助他纠正错误. 6、男女生互读、全班齐读 (四)翻译全文、研读领悟 1、同学们,文章我们已经读通了,那么这篇文言文讲的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言文中,很多字词古义与今义是不一样的,还有的字词呢一词多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字词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重点字词,学生理解意思:为、亦、鄙、语、恃、之、去、顾 2、学生自主翻译全文 理解了这些重点字词的意思,下面请你们对照原文,结合书中译文和手中的工具书来翻译一下这篇课文.而后自由的组合成学习小组,在组内练说一下. 3、逐段翻译讲解(这篇文章共有三个自然段,我们逐段来理解)

《蜀鄙二僧》课堂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蜀鄙二僧》课堂实录 师:全班响亮齐读“我的课堂我主宰,人人参与展风采”(幻灯片展示)。 (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师: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蜀鄙二僧》,谁帮老师将课题写到黑板上。 (学生纷纷举手,师请一位同学板书课题) 师: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我们一般怎样学习? 生:诵读、译读、品读、说读。 师:这几种方法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 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增、删、留、换、调;读懂文本,读出语气;读出自己,思考感悟。 1、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译读(增、删、留、换、调) 3、品读(读懂文本,读出语气) 4、说读(读出自己,思考感悟) 【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 师:本节课我们有由五个活动构成,请同学们先进行第一个活动,请看大屏幕。 活动一:诵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读后评一评。 【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 师:请同学们先将文章齐读一遍,请注意老师的要求。 (生齐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对照要求自己评一评。 生:有同学字读错了,“贫者语于富者”“语”应该读四声,不是三声,有同学将“子何恃而往”读成了“子何持而往”。 师:这里为什么“语”应该读四声呢?什么时候读三声呢? 生:这里“语”是告诉的意思,是动词,如作“语言”讲时就读三声。 生:我觉得本文读得太快,节奏没有读出来。 师:你能不能示范一遍呢? 生:可以 (生读,节奏感很强) 师:那我们再读一遍,这一次我们变变方式,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中间要稍稍停顿一下,且段与段之间停顿稍长一点。 (生读) (以上是第一个活动,同学们参与的很好,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活动,请看大屏幕) 活动二:译句接龙 请同学们按顺序一人译一句,译后稍停顿,其他同学随时纠正、补充。 译句方法:增、删、留、换、调

教学设计《 为学》

小语实验教材第12册第8课 为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背景分析】 《为学》一文是小语实验教材第12册中的一篇古文。该文广为传诵,其中所蕴含的深意,不仅在于它讲述了做学问的道理,更阐明了天下事物的普遍道理。文中插入的蜀鄙二僧的故事,读来生动有趣,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生动的背后,增强了说服力,更深入地阐述了做学问的道理,贵在立志,事在人为。 学生经过了六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基本能够结合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讲的道理。他们接触过较为简短的古文,像这样长篇幅的古文还是第一次遇到。由于文章故事性比较强,学生对于中间“蜀鄙二僧”部分能够很好掌握,但对于开头和结尾部分阐述的道理不能够清楚的感知,对于道理与所举事例之间的关系也不够明了。 因此,在教学中首要任务就是掌握读懂文章的最基本的词语,在读懂读通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对蜀鄙二僧故事的理解,明白道理。课堂上注重以自学为主、关注小组交流、加强教师的点拨提升,将感情朗读、理解词句和课文说明的道理作为重难点,展开教学,充分提升语文能力,为今后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注释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办好事情或搞好学习起决定作用的条件是自己坚定的志向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有志者事竟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和课文说明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检查朗读,品读论点。 【设计意图:立足于第一课时的初步理解,正确流利的朗读。本节课初始,复习旧知识,巩固重点字义、梳理文章结构、做到朗读正确、流利,对课文内容,尤其是作者的论点进一步感知。】 (一)指导朗读: 1、读古文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尽可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2、轻声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注意断句,试着读出古文的韵味,注意抑扬顿挫。 3、指名配乐读:每人读一段,听的同学边听边想:哪读的好? 4、指导评价:评价后请学生把欣赏别人读的好的地方再读读。 (二)巩固字义: 1

蜀鄙二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如“鄙.语.之.恃.买.去.顾”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体会对比手法评论的运用对于本文说明道理的作用。(核心目标) 3. 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2学情分析 本文风格朴实,语言朴素自然,富含激情,极有感染力,故事生动形象,十分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七年级学生普遍具有学习目标与实际行动不能完全统一的特点,特别是不能持之以恒地完成任务,此时组织学生在学习本文一定会有所启示。 3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流利的朗诵课文,把握两个和尚说话的语气。 难点: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深刻的涵义和作用以及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迪。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谈话导入新课评论 同学们,你们听过《三个和尚》的故事吗?(听过)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川边境的两个和尚的故事,这篇课文是《蜀鄙二僧》。(出示课题,并揭示课题) 活动2【讲授】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深刻的涵义和作用评论 二、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基础目标) 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对于本文说明道理的作用。(核心目标) 3. 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达成目标)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作家作品介绍: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丹棱人。幼而颖异,十岁能文。雍正十年(1733年)中进士,授吏部主事,顺天(现北京市)乡试同考官等职。后辞职回家,在四川锦江院讲学。他文学造诣很深,著有《白鹤堂文录》,本文选自此文录,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 2.词语认读:鄙语恃钵惭哉 四、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A、四人小组安排同学朗读课文,可以一人一句,也可以指定同学读。 B、全班同学对照注释理解课文 1.在四人小组中交流释义疑难,并指出文中需要掌握积累的重点词语 2.请各小组在全班交流学习情况(疑难、重点词语) C、归纳文中需要积累的词语。 五、研读探究主旨: 出示目标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对于本文说明道理的作用。(核心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出示幻灯片)1.组内分角色朗读贫者与富者的对话,说说分别应用什么样的语气?展示方式:各小组以组为单位依次展示。组内自行决定展示方式。(可由代表发言或者分角色展示等) 2.全班齐读贫者与富者的对话,注意读出相应的语气。 3.再读课文,说说本文对蜀鄙二僧作了哪些对比? (各小组迅速从文中找出来)(坚忍不拔、有毅力,有恒心,付诸行动。…) 4.探讨本文主旨:作者通过蜀鄙二僧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

《为学》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为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二)能力训练点 1.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去实践,就可以化难为易达到预定目标。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结构紧凑,对比鲜明,句式整饬的创作美以及故事所揭示的意蕴美。 二.学法引导 1.以学生自读为主,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文中字词的音、形、义,教师抽查巩固。 2.可将文中故事改编成小说剧表演,也可用复述的方式加以理解。可对这个故事的思想内容进行讨论,讨论一下可从哪些方法得出不同的理解。 3.理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妙处,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可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去掉,看看文章表

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由学生从写作和内容的角度加以认识和体会。 4.可以根据文章结构层次,将本文化整为零,逐段背诵,背熟后再合零为整体背诵。默写。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根据注解直译文章,教师答疑并讲析重点词语,让学生明确,巩固重点。 2.难点 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解决办法 教师适时恰当引导学生思考。 3.疑点 开篇由两个设问句组成,这种写法有什么效果?(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与思辨力)。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及文学常识、重点词句评析、随堂练习的胶片。3.学生制作生字新词及重点的卡片,课堂交流。

《蜀鄙二僧》学案及练习题

《蜀鄙二僧》学案及练习题 一、字音及词义: 鄙:边邑,边远的地方。 5、辨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所表示的语气: ⑴天下事有难易乎⑵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⑶吾欲之南海,何如⑷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6、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去:一狼径去()西蜀之去南海()⑵明年:越明年()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7、本文写蜀鄙二僧时,用“贫”“富”二字,旨在从角度论证本文的论点。同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截然不同。 二、同步解读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贫者语于富者曰() 9、选文第一段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10、富者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什么不同? 11、第一段交代了所讲故事的和。 12、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3、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14、贫富二僧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15、“从天下不有难易乎”到“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是什么关系()A、从一般之事到个别之事B、从具体之事到抽象之事C、从具体之事到具体之事D、从一般之事到一般之事 三、美文赏读任末①年四时,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克④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⑥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籍。③庵:草屋。 ④克:挤、榨。⑤蒿:蒿草。⑥静衣:净的衣服。 16、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负笈不远险阻(负:背着) B、题其衣裳(题:写)

蜀鄙二僧教案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都十一二岁了吧,语文学了五六年了,对不对? 生:对。 师:中国话都能听懂吧? 生:能。 师:你别笑!要不我说两句你听听。行吗? 生:行。 师:吾姓邹,乃一教书先生也! 师:听懂的请举手。哟,你来说。 生:我姓邹,是老师。 生:我是……我是老师。 师:我姓邹,我是老师,我是邹老师,听出我的姓,听出我的身份。 师:“自高安灰埠来”。 生:从高安市灰埠镇来。 师:这是我的? 生:家乡。 师:家乡!嗯,“好读书独爱诗词。” 生: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诗词。 师:这是我的? 生:爱好。 师:他听出我的爱好。师:嗯,久闻尔等聪明,教之二月余,果不其然也! 生:你们很聪明,教了两个多月果然是…… 师:“果然是这样”刚才胡老师说的是中国话吗? 生:是。 生:异口同声都说是,跟平时说话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有。 师:谁说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这个胡老师刚说的是文言文,而我们平常说的是普通话。 师:马上就听出来了,好,刚才邹老师说的就是古人交流时的语言,诶,今天,我们一起听一位三百岁的老先生彭端淑用文言文给我们讲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蜀鄙之僧。 请同学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齐写课题《蜀鄙之僧》) 师:知道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有吗?来。 生:“蜀鄙”就是四川偏远的地方。 师“现在的四川,而且又说了一句? 生:边境。 师:边境,边境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交界之处。 生:蜀鄙,就是四川偏远地方。 师:边远之地就是“鄙”,这个字儿不好读,一起读 生:鄙(bǐ)。 师:关于谁的故事呀?一起说吧。 生:两个和尚。 师:两个和尚,谁把题目的意思给大家说一说?来。 生:蜀地偏远的地方的和尚。

蜀鄙二僧教学案

武汉市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 备人: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课题:蜀鄙二僧 二次备课案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鄙、语、之、子、买、去、顾”的不同的用法。 2.背诵全文,疏通文意,增强文言语感。 3.培养从小立志、立大志,懂得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学 1.你认识彭端淑吗?请读读下面的文字吧。 彭端淑(约1699~约1779),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他是 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他与弟彭肇诛、彭遵泅于紫 云山下“相为师友”,同窗苦读达六年之久。他后来的成就并不是靠 先天的才气,而主要是得力于后天的踏实勤学。 雍正四年(1726),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 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 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乾隆二十年出任广东肇罗道署 察史。彭端淑在广东做官约六七年光景,这是他一生仕途生活中最为 显赫的时期。 彭端淑一生苦攻诗文,他一直坚持“诗学汉、魏,文学左、史, 皆诣极精微”。但在文学道路上,他却是有一番曲折经历的。他在《白 鹤堂晚年自订诗稿》的序中说:“余一生精力尽于制义,四十为古文, 五载成集,近十五始为诗,已二十五年矣。”“制义”即八股文。可见, 彭端淑在五十岁以前,主要是致力于八股和古文。尽管他在古文方面 “学之可为至笃”,然而在清廷专制统治和“文字狱”的压力下,他 是不敢也不可能“妄有所作”的;而束缚思想的八股文也妨碍了他在 文学上的发展。直到近五十岁时,他的一些作品才表现出激起奋进。 深沉稳健的倾向,给人以鼓舞和教益。 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可惜不少已经散佚。有《白鹤堂文集》《雪 夜诗谈》《晚年诗稿》等传世。 2. 本文是《为学》一文的节选,读读关于本文省略的部分及译文的 文段,也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待人也;我才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 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才 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生人之道,卒于 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鄙二僧测试题及答案

《蜀鄙二僧》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作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蜀之鄙()子何恃()而往贫者语()于富者一瓶一钵()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贫者语于富者曰语: (2)蜀之鄙有二僧之:鄙: (3)吾欲之南海之: (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之:顾: 4.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请加以说明: (1)蜀之鄙有二僧 古义: 今义: (2)贫者语于富者曰 古义: 今义: (3)子何恃而往 古义: 今义: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古义: 今义: 5.下面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蜀之(的)鄙买舟(将船买下来)而下 B.越(过了)明年犹(还、尚且)未能也 C.子何恃(凭借、倚仗)而往顾(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哉 D.欲买舟而下(顺流而下)西蜀之去(到、往)南海 6.与人之立志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之南海

B、蜀之鄙有二僧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西蜀之去南海 7.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1)去:西蜀之去南海()快去快回() (2)明年:越明年()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②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9.本文写蜀鄙二僧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截然不同。 10.富僧自述的“数年”“买舟”表明了什么? 11.作者引述蜀鄙二僧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12.本文所阐明的观点是() A.无论干什么事都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B.做学问首先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C.做学问干什么事都不要怕困难。 D.贫困是财富,可以促使人立大志。 13.“富者有惭色”的原因是。 第二部分: (一)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数年: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自: 15、选文第一段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16.下列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过了第二年(到第三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

蜀鄙二僧教案

七年级科目语文执笔审阅审核 课题:26《蜀鄙二僧》教学方案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朗读文言文,理解积累文言词汇。 2、流利地背诵课文,明确“乎、矣、也、焉、哉”所表达的语气和“为、语、恃、逮、怠、屏、迄”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识记本课重点字词及翻译 教学难点: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深刻涵义以及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复述《龟兔赛跑》这则寓言,然后变换角度提问,认识天资和勤奋的关系。明确:在正常的情况下,龟跑得过兔吗?(不能)这说明什么?(龟不善跑,受到天资的限制。)龟能取胜,除了兔睡大觉而外,还有别的原因吗?(龟不停地跑)这又说明什么?(天资差这个条件,并没有限制它,它对自己的努力突破了天生条件的限制。)对兔的失败也可仿此提出问题,要达到的结论是:有好的天资却摒弃不用,结果跟天资差的没有什么不同。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彭端淑和他的文章特色。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句读停顿; 朗读指导:要辨别人物说话的语气,揣摩人物说话在的情态,有表情的朗读。如两处“子保恃而往?”第一次应读出疑问的语气;第二处则要读出反诘的语气。 三、合作探究 1、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自读课文,质疑。 2、找出本文一字多义、古今异义、多音多义词并做上标记。 3、小组依据关键词句合作释疑,通译全文并概括主要内容。 4、全班交流翻译,教师点拨指导重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自学古文、感受古文的能力,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2、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深刻涵义和作用,以及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迪,教育学生要“立长志”,懂得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培养自学古文、感受古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要“立长志”,懂得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过程: 四、合作探究 1、思考、讨论 ①课文中有两处写道:“子何恃而往?”的语气一样吗?请说明理由。 讨论并归纳:不一样。第一处是疑问的语气,是富和尚对穷尚询问。第二处是的反问,是富和尚认为穷和尚没有钱根本去不成。 ②富和尚为什么去不成? 讨论并归纳:富和尚几年来想雇船顺流而下,都没有成功。 ③两个和尚朝南海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做什么事情,只要立下了志向,不怕辛苦努力去做,有顽强的意志,坚持到底,就有成功的可能。 2、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3、教师组织交流归纳。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几句话,并与原文作比较,说说这样改写好不好。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恐赀粮不足,故未成行。子何恃而往?”贫者曰:“吾所恃者,志耳。子姑待之!”遂行。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所历告富者。富者曰:“子诚勇者,吾恨不与子俱往也!” 明确:改文将富者未能行的原因以及听贫者南海之行的叙述后的心理状态都直截了当地说了出来,就没有品味的余地了;贫者说“吾所恃者……”这番话有点向富者挑衅的味道,不合乎人物性格,“遂行”一语多余,原文“自南海还”已经表示他去过了。问题:从比较中你能看出文言叙事的特点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