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第九章 其他食品的微生物及其控制

10第九章 其他食品的微生物及其控制

10第九章 其他食品的微生物及其控制
10第九章 其他食品的微生物及其控制

课程编号:教案、讲稿总学时:30学时

食品卫生检验

第九章其它食品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1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微生物污染

第三节检验

适用专业:食品工程与科学

授课班级:食工2003(3)

授课教师:王长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

2005年2月22日

第九章其他食品的微生物及其检验

第一节概述

市场供应的加工食品,除前述的肉、乳、蛋,水产品及其制品外,还有以植物和食品化工原料为主加工配制的食品,如食用油脂、清凉饮料、调味品、腌制菜类、豆制品、糕点、果脯及糖果、酒类等。

这些食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经过或不需要再加工(如加热处理)就可直接食用。这些食品种类繁多,原料来源广泛,加工生产的工厂、作坊条件不同,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甚至导致发生食物中毒。

以植物和食品化工原料为主加工配制的食品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食用油脂

包括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乏麻油、棕榈油等从植物种子中提取的油脂。

第二类:清凉饮料

清凉饮料是利用天然或食品化工调制而成的饮料,种类很多,如冰棍、冰淇淋、汽水、果子汁(罐装或瓶装) 食用冰块、散装饮料、固体饮料等。

目前也在这类饮料中添加动物性食品原料。如雪糕中添加牛奶。

第三类:调味品

主要是指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生产具有佐味作用的食品,如酱油、酱、醋、味精等。

第四类:腌制菜类

主要是用蔬菜或瓜果原料,经卤水浸渍、食盐腌制或泡制而成的冷食菜类,如榨菜、腌萝卜、奄黄瓜等。

第五类:豆制品

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包括非发酵性豆制品,如豆腐、腐竹,千张、素肠、素鸡以及发酵性豆制品、如豆瓣、豆腐乳、豆豉等.及其它植物淀粉为原料制作的冷食品也归入此类.如湿粉丝、湿粉皮等。

第六类:糕点、果脯及糖果

这类食品是以糖、糖浆为主要原料,或者以淀粉为主要原料配制的,如面包、饼干、糖果.果脯.麦乏砖车茸力如添加入动物性产品原料(如奶、蛋等)应以

动物性食品的有关标准进行检验。

第七类:酒类

是指含酒精的饮料,包括白酒、葡萄酒、啤酒、果酒、黄酒、香槟酒以及其它含有酒精的人工制作饮料。

第二节微生物污染

一、微生物的污染源

土壤和空气中的霉菌、酵母菌、需氧和厌氧性细菌是植物性原料以及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它会使粮食、蔬菜、瓜果发霉、腐烂。

水在本章所述食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玉是各种饮料的重要原料,又是清洗工具、加工机械、容器的主要成分。如果水被微生物污类,尤其是被肠道细菌污染,就很容易造成产品的污染。

清净的加工运输机器设备和容器,本来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适宜场所,但如果不注意经常性的清洗也可引起污染。据报道,制造糖果的传送带被沙门氏菌污染并生长繁殖,造成数十批糖果不合卫生要求。其他原料带菌世是食品污染的主要原因。

二、污染微生物的种类

食品在原料生产、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常常与外界环境接触,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常常会侵入食品中造成对食品的污染。

1、需氧芽胞菌

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主要存在于土壤、水和空气中,食品原料经常被这类细菌污染。大部分需氧芽孢菌,生长适宜温度在28~C—40~C之间,有些能在55℃甚至更高的温度中生长,其中有些经菌是兼性厌氧菌,在密封保藏的食品中,不因缺氧而影响生长。这类细菌都有芽胞产生,对热的抵抗力特别强,由于这些原因,需氧芽胞菌是食品尤其是密封保藏食品的主要污染菌。

食品中常见的需氧芽胞军有枯草芽胞杆菌、腊样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嗜热脂肪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杆菌等。

2.厌氧芽胞菌

主要存在于土壤中,也有的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多数菌必须在厌氧的

环境中才能良好生长,只极少数菌在有氧条件下生长。厌氧芽胞菌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被土壤或粪便污染的植物性原料(如蔬菜、谷类、水果等),进而污染食品。

一般厌氧芽胞菌的污染比较少,但危害比较严重,常导致食品中蛋白质和糖类的分解,造成食品变色、产生异味、产酸、产气、产生毒素。

常见的有酪酸梭状芽胞杆菌、巴氏固氮梭状芽胞杆菌、魏氏梭菌、肉毒匿重等。

3.无芽胞细菌

种类远比有芽胞菌的种类多,在水、土壤、空气、加工人员、工具中都广泛存在,因此污染食品的机会更多。

食品被无芽胞菌的污染是很难完全避免的,这些细菌包括大肠菌群、肠球菌、假单胞菌属、产碱杆菌属等。

4.酵母菌和霉菌

是食品加工中的重要生产菌种,例如用啤酒酵母制造啤酒,绍兴酒酵母制造绍兴米酒,利用毛霉、根霉和曲霉的菌种制造酒、醋、味精等。酵母菌、霉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可以通过生产的各个环节污染食品。

经常出现的酵母菌有;假丝酵母属、圆酵母属、酵母属、隐球酵母属,霉菌有:青霉属、芽枝霉属、念珠霉属、毛霉属等。

5.病原微生物

食品在原料、生产、贮藏过程中也可能污染一些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其他肠杆菌、葡萄球菌、魏氏梭菌。肉毒梭菌、蜡样芽胞杆菌以及黄曲霉、寄生曲霉、赭曲霉蜂蜜曲霉等产毒性曲霉菌。

这些微生物的污染,很容易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在食品检验中,必须对这些致病性微生物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现象

食品腐败,是指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使食品的成分发生分解的过程。造成腐败的因素,可来自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多方面,这里主要讨论微生物引起的以植物和化学原料为主的食品的腐败。

随着食品中污染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糖、脂肪、蛋白质会不断地被分解,导

致食品的腐败,而产生异常色泽、异常的气味、变稠,混浊和沉淀、“生白”以及固体食品的形态改变等。

1、浑浊和沉淀

主要发生于液体食品(如饮料、啤酒等)中,发生浑浊的原因,除了化学因素能造成外。多数是由酵母(多为圆酵母属)产生酒精引起的。一些耐热强的霉菌如雪白丝衣霉菌、宛氏拟青霉也是造成食品浑浊的原因菌。

2、气味异常

引起食品气味改变的因素除理化因素以外,微生物因素也很多。微生物分解蛋白质、脂肪产生氨、胺类、有机酸及脂、酮.醛、醇、硫化氢等物质,轻则风味改变,重则产生难嗅的气味,微生物分解糖类,产酸也可导致风味改变。

3、产酸

植物原料和化学原料的食品中。糖类占很大的比重,因此,微生物对糖类的发酵产酸,造成食品的腐败。常见微生物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在合适的条件下,都能对糖类发酵,产生有机酸或无机酸(CO2溶解于水形成H2CO3),使食品的pH值降低,口感有酸败味。

4、生白

酱油、醋等调味品,如果长时间保存温度较高(25℃~37℃),表面容易形成厚的白醭,俗称“生白”。

主要是由于产膜性酵母菌通过尘埃和不清洁的容器污染调味晶后,大量生长繁殖造成。此外,泡制菜的卤水也会因酵母菌大量繁殖而生白;污染需氧芽胞菌生白的调味晶,产生特殊的酸臭味,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5、霉变

是固体食品的一种常见现象+主要是霉菌在食品上生长所造成,常见的霉菌是分枝孢子菌属和曲霉菌。

6、产气

酵母菌和产酸菌分解糖和蛋白质产气(CO2、NH3、H2S等),造成听装饮料“胖听”,导致破裂。

7、色泽改变(变色)

食品不论在加工前或加工后,本身均呈一定的色泽,如果被微生物污染,随

着它们的不断增殖,色素也不断积累,造成食品固有色泽的改变。

1)微生物产生的色素

最常见的有黄色、褐色、橙色和红色的类胡萝卜素等。很多细菌,如黄杆菌属,八叠球菌属,棒状杆菌属,短杆菌,假单孢菌属,弧菌属,芽胞杆菌属以及酵母菌、霉菌中的一些菌种,都能产生这类色素,使食品着色。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细菌色素,如色杆菌属产生的深紫色的菌体色素;假单孢菌属中的菌种产生的红脓素、绿脓素和绿菌素等荧光色素,还有些细菌产生黑色素,使食品变黑。

2)变色不是由上述微生物色素所造成,而是微生物代谢产物引起的

如硫化氢、过氧化氢等的作用,使食品发生氧化等化学互空而造成。因微生物种类的不同,食品性质和作用时间不同,在食品上出现的变色形状.可为片状、斑点状,变色范围有时为局部,有时为全部等多种情况。

8.质地改变(变形)

糕点、豆制品等经过粉碎或其它扼工方法处理后而制成的食品,常常有一定的质地。但经微生物作用后,就会发生质地的改变:如面包由于马铃薯芽孢杆菌引起内部粘稠,麦乳精结块,糕点表面变形,产生湿润或发帖等。

第三节检验

一、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本章所述的食品种类很多,取样的方法和数量亦不相同。

在样品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应当严格防止食品样品以外的微生物污染,因此采样器材应当灭菌后使用。对于密封(瓶装、罐装、袋装)食品,还要在开口取样前,对开口处进行灭菌处理。最好是先用酒精擦洗容器盖,通过火焰后揭开容器盖或打孔。

样品采集后.应当立即检查。如必须延长时间,则须保存在1—5℃的环境中。

液状、粉状,蠕状食品经过适当稀释后即可检验,固体食品则需研碎后再进行稀释检验。

二、检验方法

食品的种类很多。各种食品的检验方法不可能完全相同。国家规定,每种食品都要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MPN、致病性细菌和;黄曲霉毒素乳的检验,这些项目的检验方法可参照本书有关章节;下面介绍适用于大部分或部分食品的其它检验方法。

1.直接镜检计数

最均匀混合经过处理的检样,用注射器或吸管吸取检样滤液或上清液0.01ml,准确涂布于1cm2的面积上,干燥、染色、直接镜检计数。

还可以在检样滤液或上清液中加入等量的1:5000(0.02%)赤藓红染液进行染色,然后置显微镜下观察,“活酵母”不着色,而死酵母尸染成粉红色,从而可以区别出死、活酵母,分别计数。

各种食品,如酵母、发酵食品,加工的蔬菜水果,可用镜检计数细菌,酵母、霉菌孢子或菌丝碎片。

2.霉菌和酵母的计数

取适当稀释的检样0.1ml,接种于10%酒石酸酸化至pH3,5+l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或麦芽糖琼脂培养基(酸化法),世可接种于含l:10000(W/W)抗生素(金霉素或氯霉素)的嗜霉性培养基或麦芽琼脂培养基(抗生素法),20℃一25℃,培养5天,进行计数,若生长的菌落过多,则于培养3天后,第1次计算菌落数,然后再培养5天后,再次计算菌落数。

3.二乙酰试验

二乙酰试验是评价果汁,饮料中微生物活动的快速方法,需时大约30分钟。在果汁中检出二乙酰和乙酰甲基原醇,可作为成品微生物生长的指标,这些微生物主要属于乳状杆菌和明串珠菌,当卫生条件不良时。二乙酰的含量比正常增加。

第11章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ppt.Convertor

第十一章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第一节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食品安全直接影响到人民健康和经济的发展。微生物污染食品而危害健康最易发生,主要有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出现在食品中的细菌包括能引起食物中毒、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及其他以食品作为传播媒介的致病菌及引起食品变质的非致病菌。 一、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途径 (一)通过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既是污染源,也是微生物污染食品的主要途径。(二)通过空气而污染:食品暴露在空气中而被污染。 (三)通过人和动物而污染:人体作为媒介接触食品而引起污染;鼠、蝇、蟑螂等污染食品。(四)通过用具及杂物而污染:加工设备、工作用具等污染食品。 二、食品污染的控制——ACCP (一)HACCP概念及原理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Point)是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是由食品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两部分组成的一个系统的管理方式。 (二)微生物在加工中的变化 (1)危害分析; (2)确定关键控制点(CCP); (3)确定关键限值,保证CCP受控制; (4)确定监控CCP的措施; (5)确立纠偏措施; (6)确立有效的纪录保持程序; (7)建立审核程序。 三、HACCP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在冻菜加工中的应用 在冻虾加工中的应用 在冻罗非鱼加工中的应用 四、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①垃圾(有机垃圾、无机垃圾)无害化处理; ②粪便无害化处理; ③污水有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雨雪水无害化处理。 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腊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大肠埃希氏杆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的特点: 感染型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品中毒类型

第十章-食品中毒及食品源病原微生物教学总结

第十章食品中毒及食品源病原微生物 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后除前述的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外,其中有少数微生物可对人和动物产生病害作用,这类微生物被称为病原微生物或致病性微生物。存在于食品中获益食品为传播媒介的病原微生物称为食品源病原微生物。这类微生物直接或间接污染食品后,可以引起人类食品中毒以及肠道传染病的食物源性病原微生物。 1.食品中毒及其类型 1.1食品中毒的概念 概念:指涉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人们食入含有有毒物质的食品以后造成的不良后果,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急性食品中毒和慢性食品中毒。因一次性进食含有有毒物质的食品后很快出现中毒症状,甚至被致死,这种中毒称为急性食品中毒。多次或长期地进食含有微量有毒物质的食品,使得该种有毒物质在人体内不断积累或不断刺激机体,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中毒症状,称为慢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特点:①与饮食有关。食品中毒的发生与食入某种有毒食物有关,凡进食这种有毒食物的人大多都出现中毒的症状,而没有进食这种食物的人,即使同桌进食,同屋居住,同用生活用具也不发生中毒的症状。 ②食物中毒的病人都有大致相同的症状,即多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的症状。 ③大多数食物中毒的潜伏期较短,食入有毒物质后几小时内即可出现中毒症状。集体性

食物中毒发生时,则表现为很多人在同时间内或相继发病,并很快达到发病高峰。 ④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直接传染,即食物中毒不具有传染性,因而不能造成大流行。 1.2食品中毒的类型 食物中毒按病原分类的方法可分为细菌性、真菌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4大类型。连续多年我国食物中毒的统计资料表明,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最为常见。这里仅述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人们食入了含有大量活的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细菌性食物中毒。这是食物中毒中最为常见的一类。通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夏、秋季。根据发病的机制可分为感染型、毒素型和混合型细菌性食品中毒。所谓感染型食物中毒就是某些食物中毒病原菌污染食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这种含有大量活菌的食物被摄入人体后,在人的消化道中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感染并产生毒素,从而造成中毒。如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某些细菌污染食品后,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细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这种含有毒素的食品被人食入后引起的中毒称毒素型食物中毒。引起毒素型食物中毒的细菌随食物进入人体后,一般不再繁殖,只是其原来在食品中产生的毒素对人体起毒害作用。如肉毒梭菌、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混合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随食物摄入活细菌及其毒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发病率较高,占食物中毒事件总数的30%-60%。除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外,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病死率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5-10月份,引起中毒的食物中以动物性食品为主。 真菌性食物中毒:食用被某些真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称真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往往有一定的地域性,如南部非洲人常以玉米、花生为主食,常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这类中毒发生较少,但常常发生慢性中毒,有的可诱发癌症。 2.导致食品中毒的病原微生物 2.1沙门氏菌属 沙门氏菌可引起感染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物最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42.6-60%。根据致病范围可分为3个群。 第一群:仅对人有致病性,例如: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 第二群:仅对动物有致病性,例如:鸡伤寒和雏白痢沙门氏菌仅对火鸡致病。 第三群:对动物有致病性,并引起人的食物中毒,例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一、名词解释 生长繁殖连续发酵恒浊器恒化器同步培养(Synchronous culture)同步生长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二次生长现象防腐(Antisepsis)石炭酸系数抗代谢物(Antimetabolite) 消毒抗生素十倍致死时间和热致死时间 致死温度和致死时间灭菌 二、填空题 1.微生物的生长包括__、__、__和衰亡期等四个时期。 2.微生物生长的__期是产物的最佳收获期。 3.微生物死亡的原因可能是蛋白水解酶的活力增强而发生__。 4.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__、__三项。 5.实验室用__法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并计数。 6.把稀释后的一定量的菌样通过__或__的方法,让其内的微生物单细胞一一分散在琼脂平板上,待培养后每一活细胞就形成一个单菌落,此即菌落形成单位。 7.影响延滞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有__、__和培养基成分。 8.设法使培养液的流速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连续培养装置是__。 9.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人和物体内外部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繁殖能力的措施是__。 10.各种抗生素有其不同的制菌范围,此即__;青霉素和红霉素主要抗__细菌;__和__主要抗G细菌。

- 11.生长温度三基点是__、__、__。 12.一般可把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可粗分为__、__、__、__。13.抗生素的活力称为__。 14.多数细菌生长最适pH是__,放线菌生长最适pH一般是__,真菌生长的最适pH一般是__。 15.消毒和灭菌的区别是__。 16.计算世代时间应在细菌生长的__期进行,生产中为了长期维持对数生长期可采取__,如培养细菌的目的在于获得大量菌体,应在培养的__期进行收获。 17.巴斯德消毒法的工艺条件是__。 18.室温型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为__,最适生长温度为__,最高生长温度为__。 19.造成厌氧环境培养厌氧菌的方法有__和__。 20.低、中、高温型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__、__、__。 21.根据微生物与氧气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成__、__、__、__和__五个类型。 22.酸菜,饲料青贮是利用__发酵产生的__抑制__,使之得以长久贮存。 23.常用的防腐方法有__、__、__、__等。 24.调味品饮料中常加入__作为防腐剂。 25.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常用的方法有__、__、__和__。而测定微生物数量变化常用的方法有__、__、__和__;以生理指标法来测定微生物的方法又有__、__、__和__等。

第十章食品中毒及食品源病原微生物

第十章食品中毒及食品源病原微生物(3学时)一、判断题 1.食物中毒指涉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食物中毒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急性食品中毒和慢性食品中毒。 3.沙门氏菌可引起感染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物最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52.6-60%。 4.饲料、昆虫也可作为沙门氏菌污染食品原料的媒介。 5.沙门氏不产生外毒素,为细菌性食物中毒。 6.由于肠毒素不耐热,牛乳在饮用前经煮沸就能使肠毒素破坏,一般认为含乳食品中菌数达106--107个/克时,就可产生足以引起中毒的肠毒素。 7.多数金色葡萄球菌菌株能产生溶血性毒素,在血平板上,菌落周围有明显的溶血圈。8.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9.肉毒梭菌是专性厌氧菌,不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在血板上具溶血性。 10.因肉毒梭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品,如鱼、肉、豆制品、乳制品及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蔬菜。 11.对一般可疑食品,在食用前应加热处理,在100℃条件下处理5~10分钟,各型毒素均可被破坏。 12.病原性大肠杆菌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不随粪便排出体外。 13.预防病原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的措施基本上与预防沙门氏食物中毒相同,因特别强调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和熟后污染。 14.黄曲霉毒素性质不稳定,在150℃条件下容易分解,

15.用气调贮藏手段来防霉亦是行之有效的,因此可以用来防治黄曲霉菌。 16.在黄曲霉毒素中,各种毒素的毒性有很大差别,以B3的毒性最强。 17.黄曲霉毒素是本世纪60年代初首先在英国发现的一类真菌毒素,由于最初是从被黄曲霉污染而发生霉变的玉米中分离出,所以定名为黄曲霉毒素。 二、选择题 1. 食物中毒的定义是() A. 由于食用含大量活菌及其毒素而引起的急性疾病 B. 食用有化学毒物混入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性疾病 C. 食用毒蕈而引起的急性中毒 D. 食用非可食状态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疾病 E. 食用了“ 有毒” 食物所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2. 下列哪项不属于食物中毒范围之内? A. 细菌和细菌毒素污染食品 B. 有害化学物品混入食品 C. 投毒、暴饮暴食,变态反应 D. 某些食品由于贮存方法不当,使之产生有毒成份 E. 食品本身含有有毒成份 3. 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都可发生,但易发生的季节是() A. 冬春 B. 春夏 C. 夏秋 D. 秋冬 E. 春秋 4.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中最耐高温的是() A. 沙门氏菌 B. 变形杆菌 C. 嗜盐菌 D. 肉毒梭状杆菌 E. 致病性大肠杆菌 5. 除____ 外,均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A. 潜伏期短,来势急剧 B. 短时间可能有大量病人同时出现 C. 所有病人都食用过同样食物并都有类似的临床表现 D. 停止食用该食物,发病立即停止 E. 发病曲线呈常态分布并有余波 7. 引起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病原菌有() A. 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 B. 鼠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已成为政府部门,科技界和消费者高度关注的重要领域.全球食源性疾病不断上升,恶性食品污染事件接二连三,世界范围内由食品安全引发的贸易纠纷不断,这些问题是影响各国经济发展,国际贸易以及国家声誉的重要因素(我国也不能例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本解决食物量的安全的同时,食物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我国作为WTO的新成员,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会日益增加;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业和食品工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更多的微生物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事故也不断的被媒体暴光、报道,下面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为大家讲述 首先是雨润问题肉事件:2011年1月,雨润集团渭南生秦公司一批问题猪肉,在查扣之后又被放行流入市场。数月之后,渭南雨润“问题肉”事件被曝光,经检查问题肉有病变淋巴、脓包等问题;5月,雨润火腿因被怀疑掺过期肉被厨师揭发,雨润公司欲以一万元私了;过了不久,北京雨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雨润”牌老北京烤鸭又被查出菌落术超标而被停售,按照规定菌落总数应≤50000,雨润烤鸭的实测值达到了65万。严重超过了规定的标准. 另外一个例子大家也很熟悉,那就是有名的速冻水饺细菌超标事件.2011年11月,在工商局组织的市场销售的水饺、汤圆、馄饨等速冻食品进行质量抽样监测,结果检出包括三全、湾仔码头、吴大娘等4个品牌9种速冻食品不合格,而存在主要问题是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菌落总数超标.

上面的两个例子只是很多食品微生物问题中的一小部分.近些年来,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受害者往往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民大众.如何减少这些伤害,我想不能靠一方的努力就可以的.对于广大消费者们,要提高自身对不合格产品的鉴别,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而对于监察部门,要严格按照要求来检验那些即将上市的食品,对人民负责;对于制造商来说,要凭良心生产,不要做那些违反法律,违背道德的事情。 食品安全是大家一起维护才能建立的,让我们对那些问题食品大声说:“不!”

食品安全与微生物控制

食品安全与微生物控制 专业:食品科学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引发食品中微生物造成的危害性以及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在分析这些病原微生物对食品造成安全危害的同时提出了对食品微生物的安全控制。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安全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harmfulness caused by microbes in food and the rapid detection ways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nd analyse thes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cause hazards to the safety of food caused and the safety control of food microbiology . Key words microbe;food safety;rapid detection;safety control 近年来,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其中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首要原因,食源性致病菌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也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根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有近15亿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其中70%是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的。每年食源性疾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公众健康优先考虑的问题。食源性疾病并不随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减少或消失,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恶性事件接连发生,食源性疾病未能受到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居高不下,食品安全形势严峻[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生产,并且以立法形式来确保食品的安全,但由于天然食物源生产的全球化、新的食品加工技术的应用、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等,降低了食品安全性,因此,许多工业化国家近年来,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研究报告估计,美国每年有7 600万人次食物中毒,其中约有5 000人死于食物中毒,调查表明,每年食源性疾病患者不少于被调查的5%~10%,最为突出的是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多种抗生素耐药性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出现。由食品引起的中毒伤亡事件因此居高不下。 食品安全的风险包括化学风险和微生物风险,其中,微生物风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寄生虫、病毒和真菌或它们产生的毒素,本文主要研究由微生物引发的食品安全现象及其控制。

食品企业夏季微生物控制要点

食品企业夏季微生物控制要点 食品企业微生物控制要点: 一、微生物的生长及繁殖的主要要素: 1、温度:温度是影响细菌生长的主要因素,所有微生物的生长都必须依赖于这个温度范围才可能生长与繁殖。 2、水份:由于微生物需要的营养必须通过溶液转移到细胞内,食品组织内部的水份对微生物生长尤为重量,一般食品的水份活度(Aw 0.85)是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重要范围。 3、营养成份:食品组织本来含有的一定营养成份,是食品的固有特性,所以无法改变,营养成份也是微生物生长必需的物质基础。 4、PH值:一般微生物的生长必须依赖于一定的酸碱度,酸性食品:PH为4.6或以下的食品,如大部分水果汁。 低酸食品:PH高于4.6的食品,如肉类和蔬菜。 5、抑止剂:食品中本身含有或人工添加一些化学物质,可以限制或防止微生物生长。 添加剂:盐化学防腐剂如亚硝酸钠,苯甲酸钠,亚硫酸盐。 6、空气(氧气):需氧菌:需要氧气,包括芽胞杆菌属。 厌氧菌:只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长。这类微生物包括梭状芽

胞菌属。 兼性厌氧菌:不论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下都能生长,大多数食源性病原体属于此类菌 微嗜氧菌:是指只能在低氧环境下生长的微生物 二、微生物控制的要点: 1、控制温度:夏季的环境温度比冬天要高很多,正常环境温度30-37度,也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最快的适宜温度,所以针对气候环境,所有食品企业都必须严格地把控食品接触环境的温度,硬件能力跟不上的企业,可以通过软件方面的管理来弥补,通过GMP的管理减少生长环境与外境的空气流通。通过SSOP控制人员流动的频率、通过管理减少能源的浪费、通过错峰管理避开高温的白天和电能的高峰阶段。总之确保将产品所接触的温度控制到冬季的水平就一定能有效地防止微生物的繁殖。 2、水份:产品中固有的水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主要是控制接触表面的水份,但是有些企业夏季通过洒水来降低温度,这点很有效,但是要注意不要在设备、工具、包装物料表面残留有水,否则就创造了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了。要保证死角不能积水(如天花、地面等) 3、控制时间:所有食品企业都有自己公司积累整理出来的积压标准,都是说:在什么样的温度条件下只允许在多长时间内完成生产线的流通,否则要加冰或低温防护。这一点很重要,重要在于生产单位操作人员的执行情况怎么样?生产流程安排是否

生物性污染与食品安全学习资料

生物污染:指有害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寄生虫、昆虫等生物对食品造成的污染,是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安全性威胁。 生物危害:指生物本身及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寄生虫及其虫卵和昆虫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产品污染,这种污染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损害。 生物富集: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残留在各类生物体内的农药逐渐被积累起来,这就是生物富集现象。 细菌污染指标:(1)细菌总数的检验(2)大肠菌值(3)肠道致病菌的检验 内源性污染: 外源性污染:

1、食品污染途径有哪些? ①原辅材料污染:种植业中化肥、农药、植物激素;养植业中抗生素、动物激素、饲料添加剂不合理使用;水产品中污染、赤潮等均可造成食品污染,且程度较严重。 ②生产加工过程污染:容器、用具、管道未清洗干净或使用不当;生产工艺不合理;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不良均可造成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③包装、储运、销售中污染:食品包装材料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由于交通运输工具不洁可造成污染;食品贮存条件不卫生或散装食品及销售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 ④人为污染:食品中人为掺伪,或加入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用工业原料作为食品用原料来生产食品;用工业拔染剂“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加入食品中“漂白”;在猪饲料中加“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等故意造成食品污染。 ⑤意外污染:由于火灾、地震、水灾、核泄露等,也可对食品造成污染。 2、食品污染有哪几个特点? 第一,食品被污染日趋严重及普遍,其中化学性物质的污染占主要地位。 第二,污染物从一种生物转移到另一种生物时,浓度可以不断积聚增高,即所谓生物富集作用,以致轻微的污染过程经生物富集作用后,可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第三,现今食品污染导致的危害,除了急性毒性作用外,以慢性毒性为多见。由于长期少量摄入。且生物半衰期又较长,以致食品污染在体内对DNA等发生了作用,可出现致畸、致癌、致突变现象。 3、环境污染如何影响食品安全的? 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针对原料动植物的生产过程。在这些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呼吸、吸收(或摄食)、饮水而使环境污染物质进入或积累在动、植物中,从而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4、食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几方面??影响食品的感官 ?急性食物中毒 ?对机体的慢性中毒 ?致畸作用 ?致突变5、食品杂物污染的主要途径有那些? ①食品在生产时的污染; ②品储存过程中的污染; ③品运输过程的污染; ④意外污染; ⑤食品的掺杂掺假。

微生物防腐以及食品保藏性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生物杀菌素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所在系食品系 专业班级发检04-1 学号0 姓名裴蕾 年月日至年月日共周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 字 年月日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 文章阐述生物杀菌素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生物杀菌素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并对生物杀菌素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收集生物杀菌素相关资料,论文书写有明确的中心,论述充分并有一定的逻辑性,重点突出,内容应充实完整,格式规范。 三、毕业论文(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 文献浏览 2. 确定提纲 3. 撰写初稿 4. 修改定稿

查阅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并参考其他网络资源和图书等纸质资源。 摘要:生物防腐剂是一类新型的安全高效的天然防腐剂,该文阐述生物杀菌素的特点及在食品防腐中应用研究,并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生物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生物杀菌素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生物杀菌素;生物防腐剂;食品防腐;食品安全;应用;动向Abstraet:Biological preservation have the natural secure and highly efficient natures. The characte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to food preservation are introduced,and introduction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main kinds of biological preservatives and

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前言 世界贸易的不断全球化在给社会带来许多利益与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食品安全的危险性,提出了一种超国界的挑战。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屡屡发生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 件,如:日本先后发生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 157:H 7 食物中毒、上万人葡萄球菌肠毒素 导致的雪印牛奶中毒、英国的疯牛病、法国的李斯特氏菌病、香港的禽流感事件,以及具有多重抗药性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病在多国的流行等。这一系列突发事件涉及的国家范围,危及健康的人群,以及给相关食品国际间贸易带来的危机使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历史上空前的关注。某些重大的国际食品安全问题甚至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如2000年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污染事件使比利时社会党政府倒台,2001年德国疯牛病事件使德国卫生部长和农业部长被迫辞职等。 1 微生物对食品安全影响的现状 中国食品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产品质量不容乐观,据2000年卫生部的检测结果,在食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总检出率为4.1%,并分离鉴定出多重耐药沙门氏菌株。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引发的霍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甲型肝炎和其他疾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有暴发流行,并且危害严重。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食品行业卫生条件和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经营还未形成规模,手工作坊式的加工企业非常普遍。这些企业设备落后、卫生状况差,在加上对加工人员管理不严格,极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情况发生。我国每年向卫生部上报的数千人食物中毒中,大部分均是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近年来,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食品安全方面的重大事件频频发生,其数量和危害程度呈日益上升的趋势。例如:1997年12月发生在香港的禽流感,该事件对我国禽肉的出口影响很大。 2微生物给食品带来的安全问题 2.1 真菌 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很早就对真菌中毒症有一定的认识。毒蘑菇在我国许多古书中早有详细记载。我国乌苏里江地区农民,很早就发现赤霉病麦,进食后引起昏迷,而称为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微生物的生长: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有机体的各细胞组分协调而平衡地增长,为生长。 微生物的繁殖:单细胞微生物当细胞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就以二分裂等方式形成子细胞,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为繁殖。多细胞微生物唯有通过形成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等使个体数目增加的过程才能称为繁殖(细胞数目的增加若不伴随着个体数目的增加,只能叫生长,不能称繁殖)。 微生物的发育:从生长到繁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发育。 个体生长个体繁殖群体生长 群体生长=个体生长+个体繁殖 第一节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

一、测生长量 测定生长量(原生质含量的增加)的方法很多,适用于一切微生物。 (一)直接法 1、粗放的测体积法 2、精确的称干重法 (二)间接法 1、比浊法 用分光光度计对无色的微生物悬液进行测定,不同浓度的菌悬液光密度吸收值呈线性关系。常选450~650nm波段。光束通过菌悬液时引起光的散射或吸收,从而降低透光度。 菌悬液中细胞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与透光度成反比。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或透光度即可反映细胞的浓度。将未知细胞数的悬液与已知细胞数的悬液相比,可知前者所含细胞数。

2、生理指标法 与微生物生长量相平行的生理指标很多: 含氮量(细菌含氮量为干重的12.5%、酵母见7.5%、霉菌为6.5%,含氮量×6.25为粗蛋白含量); 含碳、磷、DNA、RNA、ATP、DAP、几丁质、N-NAM 及产酸、产气、耗氧、粘度、产热等。

二、计繁殖数 单细胞状态的细菌和酵母菌要一一计算各个体的数目,放线菌和霉菌等丝状生长的微生物只能计算其孢子数。 (一)直接法 用血球计数板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并进行计数的方法。得到的数目是死、活细胞的总菌数。特殊染料可将死、活细胞区分开,可用于活菌和总菌记数。 (二)间接法 活菌计数法。活菌在液体培养基中会使其变混或在固体培养基上(内)形成菌落。常用菌落计数法。 1、平板菌落计数法 可用浇注平板或涂布平版等方法进行,适用于各种好氧菌或厌氧菌。

食品微生物问答题

《食品微生物学》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微生物的定义?它包括哪些类群? 2、简述微生物的特点? 3、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4、简述微生物发展史上每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5、谁提出了微生物的命名方法?双名法在微生物中如何运用的 6、微生物分类依据有哪些?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什么是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其代表微生物有哪些? 2、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的功能与化学成分? 3、细菌的形态有哪几种? 4、试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5、革兰氏染色法的主要步骤与操作要点? 6、什么是菌落与菌苔?观察菌落特征时应注意哪些因素? 7、试讨论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 8、细菌繁殖的主要方式?什么是同形裂殖、异形裂殖? 9、畸形与衰颓形的定义? 7、影响细菌大小测量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8、鞭毛的基本结构?与化学组成、功能与特点? 9、判断鞭毛是否存在的主要方法?判断鞭毛是否存在有何意义? 10、什么是 S-型菌落、R-型菌落?荚膜的成分与功能? 11、什么是芽孢?结构与特点?请分析芽孢的形成是有利还是有害的? 12、什么是伴孢晶体?在生产上有什么应用? 13、古细菌的显著特征是什么?为什么古生物学家对这些细菌特别兴趣? 14、放线菌的菌丝分哪三类?其功能如何? 15、放线菌的菌落与液体培养的主要特征? 16、放线菌繁殖的主要方式?孢子形成的主要方式? 17、链霉菌的生活史? 18、什么是原生质体、原生质球、L—细菌? 19、蓝细菌的定义?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1、真菌与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是怎样的关系? 2、真菌细胞壁与其他微生物相比有什么区别? 3、真菌的多细胞特征与植物的相似吗? 4、真菌菌丝的细胞间全都有隔壁吗?

(完整版)微生物学第七章生长与控制

第十六授课单元 一、教学目的 此章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生长条件的控制,掌握生长的测定方法,学会同步培养和连续培养的方法,了解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实际应用,掌握消毒和灭菌的原理和方法等 本教学单元注重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生长的测定:重点介绍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并了解丝状真菌的生长曲线;介绍同步培养的方法(机械筛选法和环境条件控制法);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的原理、控制方法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一节个体细胞生长概述 第二节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一、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二、丝状真菌的生长曲线 三、同步培养 四、连续培养 第三节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一、计数法 二、质量法 三、生理指标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 1. 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在介绍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之前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生长测定的方法. 根据对于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重点介绍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说明各个时期微生物生长的特点, 并结合实践说明微生物生长曲线对于生产有何指导意义. 2. 同步培养的方法(机械筛选法和环境条件控制法);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的原理、控制方法和应用. 连续培养的原理来自于典型生长曲线, 使微生物保持一定比生长速率进行生长. 在一个恒定体积的培养物中, 通过不断地移出营养物质和以同样速率移走培养物的方法来得以实现. 难点: 1. 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对于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中的指数期的三个重要参数例如: 繁殖代数, 代时和生长速率常数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及计算方法应说明清楚. 并将生长曲线各个时期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举例加以说明. 以加深对于生长曲线的理解. 分析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首先在扩大培养各级种子时就必须选择适宜的菌龄和接种量.其次为了获得大量菌体或代谢产物, 需经常设法延长细胞的对数生长阶段. 这就是连续培养的根据. 2. 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的原理、控制方法和应用. 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的原理比较复杂, 应用画图的方法加以说明, 主要通过多媒体, 为学生展示恒浊连续培养主要是通过不断调节流速使培养液浊度保持不变, 从而使微生物保持一定比生长速率进行生长. 而此生长速率一般是微生物生长曲线中的最高生长速率. 但是恒化连续培养中, 细菌的生长速率取决于限制性因子的浓度, 并低于最高生长速率. 营养物质浓度对微生物有影响, 一般认为营养物质适当时, 并不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 而低浓度时, 则会影响. 而且在一定范围内生长速率与营养浓度成正比关系. 恒化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成分中, 要将一种必须营养物质控制在较低浓度, 以作为限制生长因子, 其它营养均可过量, 这样细胞的生长速率将

【计划】食品微生物控制验证计划

【关键字】计划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要求以及验证计划。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食品生产过程中对微生物控制的验证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均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15980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3 职责 工厂品管部对车间卫生状况进行监控,定期开展微生物验证,并根据检验结果对车间卫生进行管控,必要时,委托化验室抽样检测。 4 术语与定义 4.1食品接触面 指生产过程中与所生产食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工器具、人、水、空气、包材等;或间接接触的门把手、电源开关等。 5 验证计划 5.1工厂应按照GB 14881等相关国家规定,采取适宜的措施控制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微生物 5.2验证内容应包括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微生物控制的各个环节(如原材料、人员、生产环境等)及采取的各种措施(如清洗、消毒措施、提高生产车间洁净度要求等)。 5.3 微生物控制标准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具体要求见附表1。 5.4 可通过以下环节的检测进行微生物控制效果验证 生产用水、冰 1)采样时间:生产过程中 2)生产用水取样:选定取样点,打开水阀门,5min后用灭菌的无菌塑料袋取约200mL水样,立即送检。3)生产用冰取样:直接取约200g的冰装入灭菌的无菌塑料袋中,立即送检。 1)采样时间:在生产工人进入车间之前消毒后或加工过程中消毒后采样。 2)采样方法 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湿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揩2次(一只手涂揩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签,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签投入10mL 无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中,立即送检。 工作人员工作服 1)采样时间:在生产工人上班换工作服之前或生产过程中采样。 2)采样方法:用浸湿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在最可能接触产品的工作服的地方(如:袖口、门襟处)用10cm×10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100cm2,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签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揩各5次,并随之转棉签,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签投入10mL 无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中,立即送检。 1)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或生产过程中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最新微生物与食品安全习题集学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 是指一切肉眼看不见的、形体较小、结构简单生物的总程。 2.什么是食品微生物学? 专门研究微生物与食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3. 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1. 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活动规律; 2.研究如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 3.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 4.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食品中微生物指标。 5.生态系统的概念: 是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 ①通过物质循环②能量的流动和③信息的传递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有自组能力和自我调节功能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6.生态系统的包括的成员 生产者植物(包括部分微生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环境(土壤、空气、水) 7、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1. 体积小,面积大 2.分布广,数量大 3.繁殖快,代谢旺 4.易变异,适应强 5. 食谱杂、易培养 8. 微生物的“生物界之最” ①个体最小、形态最简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③胃口最大、食谱最广④抗性最强、休眠最长 ⑤繁殖最快、变异最易⑥起源最早、发现最晚⑦种类最多、界级最宽 9.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感性认识阶段—史前时期 二、形态学发展阶段—初创时期 三、生理学发展阶段—奠基时期 四、生物化学发展阶段—发展时期 五、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时期 10.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1. 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活动规律; 2.研究如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 3.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 4.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食品中微生物指标; 5.进行食品开发——单细胞蛋白质、功能性食品基料(利用微生物制造新的食品原料、产品)。 11.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任务? 是为人类提供既有益于健康、营养丰富,而又保证生命安全的食品。 12.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作用? 用微生物制造食品,这并不是新的概念。早在古代,人们就采食野生菌类,利用微生物酿酒、制酱。但当时并不知道是微生物的作用。随着对微生物与食品关系的认识日益加深,对微生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理的理解,也逐步扩大了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范围。

食品微生物控制验证计划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要求以及验证计划。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食品生产过程中对微生物控制的验证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均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15980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3职责 工厂品管部对车间卫生状况进行监控,定期开展微生物验证,并根据检验结果对车间卫生进行管控,必要时,委托化验室抽样检测。 4 术语与定义 4.1食品接触面 指生产过程中与所生产食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工器具、人、水、空气、包材等;或间接接触的门把手、电源开关等。 5 验证计划 5.1工厂应按照GB 14881等相关国家规定,采取适宜的措施控制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微生物 5.2验证内容应包括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微生物控制的各个环节(如原材料、人员、生产环境等)及采取的各种措施(如清洗、消毒措施、提高生产车间洁净度要求等)。 5.3 微生物控制标准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具体要求见附表1。 5.4 可通过以下环节的检测进行微生物控制效果验证 5.4.1 生产用水、冰 1)采样时间:生产过程中 2)生产用水取样:选定取样点,打开水阀门,5min后用灭菌的无菌塑料袋取约200mL水样,立即送检。3)生产用冰取样:直接取约200g的冰装入灭菌的无菌塑料袋中,立即送检。 5.4.2工作人员手 1)采样时间:在生产工人进入车间之前消毒后或加工过程中消毒后采样。 2)采样方法 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湿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签,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签投入10mL 无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中,立即送检。 5.4.3 工作人员工作服 1)采样时间:在生产工人上班换工作服之前或生产过程中采样。 2)采样方法:用浸湿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在最可能接触产品的工作服的地方(如:袖口、门襟处)用10cm×10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100cm2,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签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棉签,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签投入10mL 无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中,立即送检。 5.4.4设备、工器具 1)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或生产过程中进行采样。

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

第八章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 第一节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 一、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来源和途径 (一)食品污染的种类: 生物污染: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昆虫 化学污染:农药、工业三废、添加剂、包装材料 物理污染:放射性污染 (二)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途径: 水的污染:水是作为媒介使微生物污染食品的 土壤的污染:加工的原料在采收时携带了微生物引的 空气的污染:食品暴露在空气中被微生物污染 人为的污染:人接触食品、工作衣帽不清洁等 食品加工用设备、容器、工具的污染:运输工具、生产 二、控制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控制食品因微生物的污染而造成的腐败变质,首先应掐断微生物的污染源,其次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具体要求如下:

第二节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原理 ?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 ?食品中脂肪的分解 ?有害物质的形成 第三节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环境条件 一、食品基质条件 食品的营养成分食品的水分食品中的氢离子浓度 1.食品的营养成分 食品的营养成分与微生物生长的适应性 食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同的微生物对它们的利用能力是不同的。 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 细菌:芽孢菌属、假单胞菌属 霉菌:毛霉属、根霉属等 分解碳水化合物的微生物:

细菌:芽孢杆菌属 霉菌:曲霉属、根霉属等 分解脂肪的微生物: 细菌:荧光假单胞菌的分解能力较强 酵母:解脂假丝酵母具有一定的脂肪分解能力 霉菌:大部分霉菌具有一定的脂肪分解能力。 2.食品的水分 微生物生长需要水分,水分在某些极限以下时微生物则无法生长。乳粉含水量低于5%时,在密封状态下,不会引起微生物的生长发育。 微生物对水的需求中,影响最大的是水的可利用性,常用水分活度Aw表示 水分活性值(Aw)的概念:食品在密闭容器内的水蒸气压与在相同温度小纯水蒸汽压之比值,食品的Aw值范围为:0≦ Aw≦1 不同类群微生物生长的Aw值 微生物生长Aw值的可变性 3.食品中的氢离子浓度 每一种微生物生长繁殖都有一定的pH值范围:超过该范围,生长就会受到抑制,甚至导致死亡。大部分细菌的生长最适pH值为5.6~7.5。乳酸菌、霉菌酵母在微酸性条件下生长。大肠菌、蛋白分解菌在碱性环境中易生长,酸性条件下则受到抑制。 根据食品经代谢后产生的矿物质残渣或灰分呈酸性、碱性或中性反应可以将食品分为: 酸性食品与非酸性食品:pH值在4.5以上者为非酸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大多数蔬菜); pH 值在4.5以下者为酸性食品(水果和少数蔬菜) 微生物生长与食品pH值的关系:非酸性食品适宜细菌生长;酸性食品中,酵菌、霉菌和少数耐酸细菌(如大肠菌群)可生长。 二、食品的外界环境条件 1.温度

食品微生物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下列是原核微生物的是(细菌。 2、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是(列文虎克 3、微生物学发展的第二时期,是(巴斯德、科赫奠定了基础。 4、荚膜的主要成分是(糖类。 5、测量细菌的大小用(微米。 6、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7、培养酵母用(麦芽糖琼脂。 8、一般培养基灭菌的条件是(121°C 15分。 9、放线菌的菌落特征是(干燥、多皱。 10、酵母的无性繁殖主要是(芽殖。 11、霉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 (孢子生殖。 12、曲霉孢子是 (外生孢子。 13、霉菌菌落比酵母的要 (大。 14、哪些对病毒的描述是错的(对抗生素敏感。 15、病毒具有(一种核酸。 16、噬菌体可用于(诊断和治疗。 17、能够使细菌和放线菌裂解的是 (裂性噬菌体。 18、可用于细菌鉴定和分型的是 (噬菌体。 19、细菌总数测定的是(全部活细菌数。 20、大肠菌群数量测定的(100 毫升或克食品检样的大肠菌群最近似的值。 21、测定大肠菌群数量的方法,选用的是(37 °C 22、培养酵母菌的温度常选(28 °C 23、配制固体培养基加琼脂量是(2 %。 24、完整测定大肠菌群时间是(72 小时。 25、肉毒杆菌释放的是(外毒素。 26、对面包黏丝病有抑制作用的是(丙酸钙 27、果汁,果酒一般可用(亚硫酸钠防腐。 28、饮料常用防腐剂是(苯甲酸钠。 29、最常用的食品杀菌方法是(巴氏杀菌。 30、同样百分浓度蔗糖的渗透性比食盐(差 10% 。 31、 GMP 是(良好生产规范。 32、属于厌氧微生物的是(肉毒杆菌。

33、酒精消毒的最佳浓度是(75 %。 34、下列是非细胞结构微生物的是(病毒。 35、第一个用固体培养基的是(科赫。 36、芽孢抗热的主要成分是(DPA 。 37、测量细菌的大小用(微米。 38、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39、鞭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40、酵母菌的菌落特征是(粘稠、较大。 41、病毒的繁殖主要是(孢子生殖。 42、霉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43、青霉孢子是(外生孢子。 44、哪些对病毒的描述是错的(个体极小。 45、病毒具有(二种核酸。 46、噬菌体可用于(鉴定细菌。 47、能够使细菌和放线菌裂解的是(裂性噬菌体。 48、可用于细菌鉴定和分型的是(假根。 49、细菌总数测定的是(醋酸菌。 50、大肠菌群数量测定的是每(1 毫升或克食品检样的大肠菌群最近似的值。 51、制作半固体培养基时加琼脂量是(5 %。 52、完整的大肠菌群测定时间是(一天小时。 53、金黄色葡萄球菌释放的是(外毒素。 54、对面包黏丝病有抑制作用的是(苯甲酸钠 55、果汁,果酒一般可用(山梨酸钾防腐。 56、微生物在生物世界分类系统中占有(4 界。 57、列是原核微生物的是(放线菌。 58、第一个使用琼脂的科学家是(科赫。 59、鞭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60、测量细菌的大小用(微米。 61、芽孢能够抵抗不良环境的主要成分是(DPA 62、荚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