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山西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山西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山西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山西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根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制订本规划。

一、背景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省各项老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和优待工作不断加强,老年优待政策不断完善,老年人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取得成效。老龄工作在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对老龄化形势的严峻性、老龄问题的特殊性、老龄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不到位,老年社会保障领域制度不健全、城乡发展不平衡、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处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到2015年,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500万。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

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重叠,与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建设相伴随,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相交织,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与老龄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和为老服务体系建设。

“十二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处理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着力解决老龄工作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大力推进老年经济供养体系、老年健康支持体系、老年宜居环境体系、老龄服务体系和老龄工作体系建设,从思想、物质、文化、制度等方面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实际情况出发,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促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

(二)基本原则。

1.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把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2.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发挥政府在发展老龄事业中的引

导作用,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事业发展,推进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3.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相结合。深入开展尊老敬老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创建“敬老文明号”活动,努力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老年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全社会关爱、重视和帮扶老年人,提高尊老敬老的法制意识。

4.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巩固和支持家庭养老,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探索符合城乡老年人需求的多种形式的养老模式。

5.统筹规划城市与农村老龄工作。要区分城乡不同情况和特点,从老年人最关心、最需要、最直接的需求出发,做好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权益保护,稳步推进城市老龄工作,切实加强农村老龄工作。

(三)总体目标。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相适合的老龄事业经费投入与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老龄工作组织体系基本完善,老年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老年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生活得更有尊严;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尊老敬老氛围更加

浓厚。

三、主要任务

(一)老年社会保障。

1.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继续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支持商业保险企业建立实施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

2.加快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在城镇,要不断强化管理、完善政策、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强老年病医院、老年康复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病科建设。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为老年人医疗、护理、卫生、保健、健康监测等服务。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工作,逐步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的费用报销问题。在农村,进一步发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定期为老年人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要积极开展老年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老年性常见病、慢性病的综合干预,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达到74.36岁。

3.完善老年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将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

帮助解决贫困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各地要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各市、县(市、区)要建立老年特困救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形成长效机制,保障因灾、因病导致生活困难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4.完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发展为老服务业,建立发放高龄生活补贴制度,发展适度普惠型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优待办法,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优惠、优待服务,使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社会养老服务。

1.加快养老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进保障型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不断满足“三无”老人、“五保”老人、失能老人、中低收入半失能老人、孤老优抚对象、空巢老人、高龄老人、贫困老人等的照料服务需求。大力推进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体制改革,探索多元化、社会化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十二五”期间,全省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30张,县级以上城市至少建立一所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

2.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政策,采取措施、整合资源,加快建立县(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培育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建立居家养老专业服务和志愿者服务队伍。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全省70%以上的乡(镇)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包括日间照料、卫生站(所)和助餐网点在内的综合设施和站点。

3.着力发展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和康复服务。设区市至少建有一所长期护理、康复和临终关怀为主要功能的专业性护理院,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老年康复护理服务。

4.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切实做好养老服务机构防火、防盗、防伤害、防走失、防食物中毒等安全工作,探索行政许可管理制度,纳入消防安全和卫生许可制度管理范围。

(三)老年宜居环境。

1.把老年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为老年人居住、出行、就餐、就医、学习、健身、购物、休闲、娱乐提供安全、便捷、人性化的良好环境。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为老年人开辟文化和运动健身场所。

2.加快推进老年人出行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无障碍设施和环境建设。加强对居住小区、园林绿地、既有道路、建筑物特别是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已建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最大限度地方便老年人的出行和生活。

3.开展“老年友好城市”、“老年宜居社区”和“老年温馨家庭”创建活动。以创建“敬老文明号”活动为载体,为老年人创造最适宜的人性化的生活环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促进代际和谐,推动科学发展。

(四)老年精神文化生活。

1.加强老年文化教育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老年文化教育。适应老年人多元化、不同层次求学求知的需要,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

平,探索完善老年教育体制机制,努力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

2.加强老年文化与宣传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加快老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支持、举办各种形式的老年文化娱乐活动,依托各级文化活动场所,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老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解析政策、法律,宣传老年人自强不息和关爱老年人的先进典型,积极倡导健康文明、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

3.加强老年体育健身工作。进一步加大老年体育健身活动设施建设,积极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使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老年人达到50%以上。

4.组织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注重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支持老年人在关心教育下一代、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发挥作用、体现价值。积极倡导和支持老年人自助互助,老年志愿者数量达到老年人口的10%以上。

(五)老年人权益保障。

1.做好老年人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普及工作。使全体社会公民包括老年人在内知法、懂法并依法办事。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权益保障法〉办法》纳入“六五”普法规划,使普法率达到80%以上。

2.做好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建立健全老年人来信来访制度,成立老年维权服务组织。县级以上老龄组织要成立老年维权工作部(站),80%的乡(镇、街道)、社区、70%的行政村要建立老年维权组。

加大处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案件的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3.加强老年人维权法律援助工作。县级以上老龄组织要成立老年维权法律援助工作部(站),形成政府引导、涉老部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老年维权工作机制,定期对老年维权工作进行执法检查。

(六)老龄产业。

1.完善老龄产业政策。把老龄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探索制定扶持政策,在信贷、投资等方面实行优惠。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产业的发展。引导老年人合理消费,培育发展老年用品消费市场。

2.促进老年用品、产品开发。引导和扶持企业开发生产老年用品和服务产品,拓展适合老年人的金融、理财、保险等服务项目,推动形成一批生产老年用品和提供老年服务产品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老龄产业知名品牌,形成老年用品“产、学、研”一体化,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多层次、多种类服务的产品。

3.引导老龄产业健康发展。加强老龄产业行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行业指导和自律作用。研究制定老年产品用品质量标准,引导推动老龄产业健康发展。

(七)老年人社会管理。

1.推进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和老年群众组织建设。地方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要有专人分管老龄工作。正确引导基层老年协会等各类老年群众组

织规范发展,发挥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作用。“十二五”期间城镇社区建老年协会要达到90%以上,村建老年协会达到80%以上。

2.做好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大力推进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为退休人员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不断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十二五”期间,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家庭、社区、单位有机结合的老年人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3.加强老年思想政治工作。根据老年群体的情况和特点,研究探索老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新途径。发挥老年协会、老年大学等作用,组织老年人开展政治学习,参与民主政治生活和社会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政府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老龄问题,切实加强老龄工作,把发展老龄事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创新体制机制,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实施。

(二)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地方各级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老龄事业经费。在发行福利彩票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发展老龄事业。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吸收国外资金投资老龄事业。国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要加大对老龄事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倡导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对老龄事业进行慈善捐赠。进一步探索完善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三)加强老龄文化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老龄工作方针、政策和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严峻性、老龄问题的特殊性和老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应对人口老龄化责任意识。充分利用春节、“老年节”、“敬老月”、“国际老年人日”等节日,组织开展系列尊老爱老活动,为发展老龄事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老龄工作机构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老龄工作机构,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老龄工作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在机构建设、人员编制、办公条件、工作经费上给予切实保证。不断改善老龄工作机构的办公条件,提高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加强老龄工作队伍建设,把老龄工作干部的培训、交流、使用纳入组织人事部门整体规划,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继续开展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

(五)建立监督检查评估机制。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本规划的要求,结合实际,制订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纳入目标管理。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内容,细化政策措施,明确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实施。本规划由省老龄工作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2015年对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山西省十二五规划

山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西省旅游局 二O一一年六月

目录 一、发展回顾与机遇挑战 (1)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2)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空间布局 (3) (一)一核 (二)三级旅游服务体系 (三)六大旅游板块 (四)八条精品线路 (五)八大休闲度假区域 (六)重点旅游景区 四、旅游体系建设 (8) (一)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二)构建城旅融合的旅游城镇体系 (三)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四)健全旅游产业体系 五、旅游集聚区建设 (12) (一)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 (二)优秀旅游目的地 (三)旅游产业园区 六、品牌塑造与营销推广 (15) (一)培育和推广旅游品牌 (二)塑造和提升旅游形象 (三)积极创新旅游营销模式

(四)推广提升旅游节事活动 (五)加大旅游市场推广力度 七、品质提升与质量监管 (18) (一)实施旅游质量提升工程 (二)加强质量监督和行业管理 八、产业创新与业态培育 (19) (一)培育发展新型旅游业态 (二)壮大旅游产业主体 (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九、保障措施与规划实施 (20) (一)旅游保障措施 (二)旅游规划实施

为指导我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推进我省文化旅游强省的建设,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制定山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回顾与机遇挑战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全省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省旅游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旅游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景区素质明显提升;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产业初具规模;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市场影响有效扩大;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全省累计接待境外游客458.16万人次,为“十五”期间的3.58倍;实现旅游创汇15.29亿美元,为“十五”期间的4.15倍;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85亿人次,为“十五”期间的2.06倍;国内旅游收入达到3617.79亿元,为“十五”期间的4.82倍;实现旅游总收入3725.27亿元,为“十五”期间的4.77倍,旅游经济总量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一五”规划目标已提前完成,旅游业在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省旅游业面临着世界经济复苏、旅游战略升级、消费需求拉动、交通高速发展等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特别是国务院批准我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我省旅游业的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旅游业作为我省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和接续产业,将在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先行先试和深化改革,获得转型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 五”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铁路运输 【发文字号】晋政办发[2013]23号 【发布部门】山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3.03.01 【实施日期】2013.03.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晋政办发〔2013〕2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 《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3月1日 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及现状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抓住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依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及《山西省“十一五”铁路规划》,加快铁路干线建设,铁路路网进一步完善,线路质量明显提升,运输能力大幅度增长,运输状况不断改善,有效地支持了全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一)发展成就。 1.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路网格局不断完善。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铁路的快速发展期。部省合作建设的中南部铁路通道、大西客运专线、石太客运专线、太中银铁路、太原南站及相关工程、太兴铁路、吕临支线铁路、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准朔铁路等全面推进,其中石太客运专线、太中银铁路已建成运营通车,累计投产新线353.7公里,建成车站9个。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太兴铁路、大西客运专线、吕临支线铁路、太原铁路枢西南环线、准朔铁路以及北同蒲韩家岭至应县增四线、应县至原平新建取直线、黄陵至韩城至侯马铁路等新建和改建项目已开工建设。到‘十一五’末,运行速度160公里/小时以上的快速铁路达353.7公里,以高速重载运输为重点的高标准铁路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大西客运专线等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使全省铁路网络进一步得到改善,对我省通道能力的优化和中心城市的提升作用进一步增强。先后完成湖东至大同东增建二线、湖东至大同南增建四线、古大联络线、宁朔复线等建设任务,地方铁路完成墨镫至左权段建设,路网结构日趋合理。 2.货物运输能力持续提升,能力保障大幅提高。

山西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山西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各项要求,以转型跨越发展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能效和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核心,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基本路径,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工作重点,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与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资金投入和重点工程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开展全民节能行动,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推动全省节能减排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由2010年的2.24吨标准煤下降到1.877(2005年可比价)吨标准煤,累计下降16%,年均下降3.5%,实现节能量约4750万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7%,年均下降3.7%。 到2015年,全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含工业、生活、

农业)分别控制在45.8万吨、5.21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50.7万吨、5.93万吨分别削减9.6%(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10.6%)、12.2%(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12.4%);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27.6万吨、106.9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143.8万吨、124.1万吨分别削减11.3%、13.9%。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69.91万吨、35.23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77.68万吨、 39.14万吨分别削减10%。 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三)科学分解节能减排指标。强化能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约束,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产业布局等因素,将全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合理分解到各市人民政府。各市人民政府要根据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进一步分解落实,明确下一级政府、有关部门、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排污单位的责任,严格落实奖惩措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四)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用电量、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跟踪监测,强化能源生产、流通和消费统计,建立健全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制度以及分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核算与监测方法,提高能源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修订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核查核算办法,统一标准和分析方法,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加强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统计监测,建立农业源和机动车排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修订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评价指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精)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 意见》的通知 来源: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时间: 2013-01-29 晋发〔2012〕15号 各市、县委,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省委、省政府同意《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 2012年12月17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精神, 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快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当前,城市基层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革,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的社会管理任务更加繁重,

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更加突出,居民群众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服务需求更加迫切。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 是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重要途径,是关注和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对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在发展群众自治组织、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建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从我省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情况看,还存在着组织不健全、工作关系不顺、社区工作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办公和服务设施薄弱、工作经费偏少和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等问题,制约和影响了社区各项建设的整体推进和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各地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区和谐为目标,着力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城市社区组织体系,努力把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群众,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工作实效。 (二)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期末,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国办发〔2011〕61号)发展目标,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队伍、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到2020年,努力使全省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社区居民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社区居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社区群众自治范围进一步扩大,社区民主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社区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力量进一步充实;社区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我区老龄事业全面发展,根据国家、省、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我区老龄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规划背景 “x”是我区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老龄工作部门认真落实《x老龄事业发展“x”规划》,全区老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x”期间,全区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就诊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全区五保老人实现应保尽保。散居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5520元/年,集中供养标准为每人6720元/年。高龄津贴制度不断完善,截止x年,百岁老人保健费标准达到每人2400元/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标准达到每人300元/年。全区现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4家,床位数1957张,其中街镇敬老院8所、床位638张,民办养老院6所、床位1319张;在建农村养老服务中心2所、床位780张。 截至x年底,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7.4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15%。其中60-69岁老年人口4万人,70-79岁老年人口2.4万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万人。“x”期间,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老龄问题的社会压力不断加大,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带来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未来几年是我区建设“x中心、第一城区、善治x”的关键阶段,

也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各级单位、各有关部门要正确处理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制度、物质、文化、组织、精神等方面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各项准备,切实保障老年家庭和老年人基本生活,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x精神,适应人口老龄化新形势,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完善老龄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环境,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确保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二)总体目标 1、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体系基本框架。制定实施老龄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老龄事业发展机制。 2、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制度在城乡实现全覆盖;老年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年均增幅不低于10%;老年福利制度不断完善。 3、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为辖区内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全健康档案,每年

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面是我们的给大家推荐的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供大家参阅! “十三五”开篇在即,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转型跨越急需创新引领、投资结构急待提档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十三五”招商引资发展规划,对xxxx经济产业全面升级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因此,我局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引,结合xxxx实情,立足资源优势,总结先前经验,明确发展需求,继续尽职尽责,充分发挥招商引资职能,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科学规划,努力实施,以项目为核心,以服务为重点,制定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与具体措施,全面勾勒xxxx未来五年招商引资发展新蓝图。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商务局外资处的大力指导下,我局积极招商选商,大力营造投资环境,加大对外交流和项目推介力度,使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逐步规范,服务意识和质量逐步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明显提高,项目建设速度显著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局大力发掘引进重点产业、打造精品项目,使我区经济实现了质与量的协同发展。 (一)主要成绩

1、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我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xx年-xx年6月底,外来投资(市外国内投资)累计完成407.56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境外)68605万美元,名列全市各县区前茅。累计征集到39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1140亿元,涉及到特色农业和物联网高科技产业、城中村改造及城市综合体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装备制造业、大型集团总部基地建设等多个领域。 五年中,恒大地产、星河湾地产、保利地产、首开地产、万科地产等一线大型房地产企业来我区投资建设,先后引进了北美新天地、茂业天地、华宇商业广场、千禧世纪广场、汾酒文化商务中心等一大批商业项目落户我区,星河湾酒店、凯宾斯基酒店、万豪国际酒店、阳光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或已开业或正在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区项目储备、项目落地、项目建设、项目投产等项指标均位列太原市前茅。外来投资逐年增加,特别是外来投资服务业速度明显加快,推动了xxxx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 2、努力打造精品商业街区,我区发展质量全面优化。“十二五”期间,xxxx区积极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精品特色商业街区。素有“山西中关村”之称的太原南内环街,已成为集批发、零售、开发为一体的电子一条街,云集了赛格、青龙、颐高、阳光、云天、赛博等综合批发市场,其辐射效应,极大地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长风街--

老年科三年发展规划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三年发展规划 国内外学科现状 由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科学的进步,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大幅度的下降,人们平均寿命,人类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预计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5亿以上。有关资料还表明,老年患者中约有50%需要康复医学服务。面对老龄问题带来的压力与挑战,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将老年事业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基于中国国情的老年服务设施的建设逐渐发展起来,老年专科的建设也应运而生。 本学科现状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集老年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干部保健于一体,目前开放床位56张,是无锡地区规模最大且最具专业水准的老年病治疗中心。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努力,我院老年科的医疗特色逐渐形成,建立了系统的诊疗常规及专科护理常规,目前诊治范围涵盖: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且具备一定的临床优势,开展多项老年相关诊疗技术。 科室现有医务人员30人,其中医师9人,护士21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人。 科室环境舒适,医疗设施精良,拥有心电图机、床旁监测仪(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无创呼吸机、心脏除颤仪、指测血氧饱和

度监测仪、脑电治疗仪等多种先进仪器和设备,可为患者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满足各项治疗需求。 科室注重临床经验的总结和交流,每年都在省级以上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我科同时也承担南京医科大学老年医学教学工作。 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 1.尚未建立基于老年医学特点的独立亚专科; 2.科室人才队伍三级梯队尚未形成; 3.科研能力不强,缺乏中华级及SCI论文,无科研基金项目。 学科3年发展规划 (一)、发展思路:立足一年、眼看三年、心想十年;建设无锡市不仅规模最大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市级重点专科;最终目的:通过探索、创新和实施,用爱心和信心为老年人提供最佳服务,解决老龄化社会面临的医疗卫生问题。 (二)、按照老年医学特色布局病房 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借助其他医院先进经验,结合我院的实情,建立适合老年人的全新医学管理模式的病房。 1、康复病房 围绕着功能恢复这一核心,对慢性病患者住院全过程实施全面的、连续的、多因素的强化干预治疗。康复病房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把病人的功能预后作为重要的临床目标,使他们能够重新回归社会。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山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调整方案

山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年) 调整方案 为更好保障 十三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二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 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全国方案“)下达的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指标,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山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三 一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二四中二五中二六中全会精神,按照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二协调二绿色二开放二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二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强化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三二二调整原则 (一)总体稳定二局部微调三 坚持原规划确定的指导原则基本不变,继续实施规划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二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三在 3

‘全国方案“下达的规划土地利用主要指标控制下,结合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及各市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对原规划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二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及其布局进行局部的调整和优化,合理调整全省规划的土地利用规模与布局三 (二)全面谋划二统一标准三 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以第二次土地调查(以下简称 二调 )及年度地籍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以各市人口二G D P增加量二规划实施 情况等作为主要因素,并综合考虑了 十二五 期间土地管理工作的批二供二用二补二查等环节,统一测算标准,统一计算公式,在新增用地规划指标安排上,对得分高于全省平均分的,给予适当倾斜三 (三)严格保护二量质并重三 严格落实‘全国方案“下达本省的规划耕地保护目标任务,确保规划的耕地保护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下降三对 二调 查明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国家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二 十三五 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三 (四)统筹兼顾二突出重点三 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二当前与长远二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二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重点考虑主要城市二重点园区二生态建设二扶贫攻坚二产业转型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需求,优先保障民生(地灾与扶贫搬迁)二新兴能源(煤层气探 4

2016—2020年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 年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XX 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 (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XX 市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进一步扩大,养老金水平自2011 年起连续得到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于2015 年实现全覆盖,全市60 岁以上城乡居民均享受了基础养老待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推进,提高了参保人员的医疗报销比例,基本实现全民医疗的目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活动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步。居家养老覆盖面不断扩大,机构养老进一步发展。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较快发展,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优待政策得到落实,建立了户籍80 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全社会老龄意识明显增强,敬老爱老助老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老年科学研究有所突破,XX 区被XX 老年学学会评定为富裕型“长寿之乡”。广

大老年人老有所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一方面,我市处于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预计我市60 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户籍老年人口将从2015 年的58.45 万人和52.75 万人分别增加到2020 年的77 万人左右和67 万人左右。人口老龄化、高龄化以及家庭小型化、纯老住户增多的趋势日益突出,对老年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的人口老龄化意识还不够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和网络建设相对滞后,老年产业和老年服务市场发展较慢。这些问题,各级领导和老龄工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XX 省的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从建设“民富市强、幸福XX”实际出发,适应人口老龄化新形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

老年病科建设发展规划

老年病科建设发展规划 由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科学的进步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类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根据联合国世界老龄大会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我国步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 2020 年预计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亿以上。有关资料还表明老年患者中约有 50%需要康复医学服务。 面对老龄问题带来的压力与挑战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受世界发达国家老龄化工作的启发我国就开始逐步有组织有领导地发展老龄事业。并于近年来以法令形式要求各级政府将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基于中国国情的老年服务设施的建设逐渐发展起来。老年病专科的建设也应运而生。医院建立老年疾病防治、健康管理中心和预防、咨询、护理、康复等机构综合医院要设立老年人门诊和老年病房这是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努力我们老年病科的医疗特色逐渐形成根据老年患者多病共存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将老年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作为我科重要医疗特色。此外我科还在老年痴呆、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糖尿病形成了临床明显的优势。开展多项老年相关诊疗技术强化血糖控制及持续监测、糖尿病足检测等。 一、学科发展思路和指导思想 一、发展思路立足一年、眼看五年、心想十年二、指导 思想建设株洲市名科、最大规模的老年病房。 三、学科发展方向通过探索、创新和实施用爱心和信心为老年人提供最 佳服务“替儿女尽效心为家庭分忧愁”。 医疗方向 1.老年重症医学是老年医学领域的一个普遍存在的、严重的临床问题老年住院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高、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达 70-100% 但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死率和器官衰竭的病死率与器官衰竭数目显著相关。老年重症医学是研究老年医学领域中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状态下对心脏、肺脏、肾脏、脑等多个器官保护的临床医学。在此领域我科已有的危重症患者监护和抢救设备有床旁心电、血压、指脉氧监测仪、多台血糖监测仪、除颤仪等。我科医务人员已熟练掌握危重症监护和抢救的技能如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等。重症救治已经成为我科的医疗特色。 2. 老年肿瘤的发生机制及早期筛查老年人肿瘤发病率显著高于年轻人。老年人肿瘤发病率高尤其前列腺肿瘤我科已作为入院常规对病人进行筛查。 医疗特色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安培供稿) 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专家解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或将迎来又一政策利好,政府要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綦成元表示,加快《规划》的实施,不仅对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也是促进当前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措施。《规划》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7大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制定了产业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各领域发展的标志性目标、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与拓展市场应用等创新发展重大行动计划、主要政策措施。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 (一)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

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生物产业要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五)新能源产业要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等,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六)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建立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形成产业化体系。《规划》还提出了20项重大工程。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省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潞安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十二五”回顾 (四)“十二五”发展简要回顾 1、各项经济指标连闯新高 2、煤炭核心产业做大做强 2006~2009年是“中国潞安”全面实施“7654321,方方面面争第一,建设能化大集团”发展战略的四年。集团公司本着“科学管理、超前预控、重点落实”的原则,围绕年度生产工作报告精神,制定生产重点工作实施纲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克服采掘衔接紧张和生产地质条件复杂的不利因素,特别是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遭遇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二季度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三季度保障奥运电煤供应、四季度全球金融海啸等宏观经济形势对公司的煤炭生产组织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的影响下,克服“瓦斯高、构造多、压力大、战线长、生产不均衡”的困难,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煤炭集约高效生产实施纲要为工作主线,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和采掘接替,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2009年的大面积资源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9年是山西省煤炭经济大变革的一年,是潞安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面临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大趋势,积极参加了整合工

作,同时更要精心组织生产,完成公司的资源整合和安全生产任务。 截止2009年底煤炭产业现状: (1)2009年大矿 11 对,核定能力 2726万吨。 (2)2009年资源整合矿井34对,能力万吨。 (3)2006~2009年各矿产量变化趋势(详见表一)和2006~2009年度百万吨死亡率(详见表二)。 2006~2010年煤矿数量(省内):11、11、11、45、45 核定能力:2296、2167、3246、2726 生产能力:3000、3165、4100、5455 矿井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3、 1、 5、 2 (4)截止2009年底,采掘机械化程度(详见表三)、资源回收率、集约高效煤炭生产效率,没有形成千万吨级矿井。

2010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十一五”以来的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民政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及省市县各项政策和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强化措施,整体推动,促进了民政各项工作的不断进步。 (一)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1、城市低保工作逐步规范。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城市低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05-07连续三年实现了10%提标的基础上,08、09年积极落实各项物价补贴,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按时完成了季度和按月复核及审核审批的工作任务,实行分类施保,分类审核管理。目前,全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165户4663人,占城镇人口的17%,月发放保障金52万元,物价补贴27万元,人均补差116元。全年发放低保金1007万元,其中生活补贴354万元。预计2010年能够持平。 2、农村低保工作运行良好。我县农村低保是从2007年开始的。2009年,按照省市农村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对农村低保进行了全面审核审批。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3716户10279人,占农业人口的6.8%,平均补助水平为每人每月51元,全部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90万元。预计2010年4000户11000人。 3、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有序开展。2004年农村医疗救助逐步实施,2007年城市医疗救助开始实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逐步得到规范。2009年发放农村医疗救助166万元,其中,实施大病救助192人,为5566人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7万元。发放城市医疗救助金208万元,其中,救助城市患重大疾病困难群众211人,为794人缴纳城市医保2.6万元。预计2010年可达400万元。 4、灾民救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全面落实《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积极争取上级救灾资金230万元,救助1.2万人次。预计2010年可发放救灾资金300万元。 (二)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 完成了第二次城市社区换届选举工作,认真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开展居务公开、民主评议,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三个社区均达到了市级和谐社区标准。完成了第六、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协调有关部门,每年对新当选的村委会主要领导在县党校进行了培训。结合实际,不断探索,继续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2008年被列为全国农村社区试点实验县,2009年又被确定为农村社区全覆盖试点县,农村社区均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站、治安调解服务站、公益事业服务站、环境卫生服务站、妇女与计生服务站、社区志愿者协会等“一委一中心五站”,并挂牌全面运行。 (三)进一步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提高服务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制定了全县2008-2010双拥创建工作三年计划,深化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着力创新活动载体,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努力打造军地构建和谐社会新平台。进一步健全老红军、烈士家属、牺牲及病故军人家属、老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复退军人得到妥善安置,2010年可发放优抚金90多万元。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1、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积极争取资金250万元,兴建1所100张以上床位,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提供养护、托管、康复服务的综合福利院。2010年投入使用。 2、推动社会化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机制,落实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政策,加快建立高龄、病残、特困老人救助扶持制度,全县城市、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多层次的老年保障体系,年发放 90岁以上高龄津贴15万元左右。 3、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完善农村五保供养,严格按规定确定供养对象,每年初对全县农村五保户重新进行调查排摸,重新审核确定,2009年确定农村五保户577户624人,其中,集中供养33人,集中供养标准为月人均250元,分散供养月人均150元。全年发放116万元。 (五)进一步健全专项事务管理体系,提高民政社会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积极开展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继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依法管理,逐步形成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的民间组织发展格局,登记合格率达90%以上。加强了对流浪乞讨对象实行属地化救助管理。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开展城镇街、路、巷、居民区门牌号的设置工作和县政府驻地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不断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登记合格率达100%,领证规范率达100%。深化殡葬改革,积极推行绿色殡葬,生态墓地建设,每年清明节期间对重点墓区进行督促检查,推进了文明祭祀活动。 (六)民政为民科学规范化服务活动深入开展 按照市县委要求,结合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及时学习研究,认真安排部署,使活动得以深入开展。在救济救灾、危房改造、老龄等工作中,坚持由分管领导带队,业务干部全部参加,严格“一线工作法”,使各项工作切合实际,符合民心。在婚姻、信访等窗口工作中,我们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使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也得到全面加强。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使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包括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信访接待、基层工作、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了完善补充,保证了服务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坚决履行“一岗双责”,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从未出现违反党的原则和财经纪律的问题和现象。今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70多人(次),立案处理7人(次),现场答复解决51人(次),其余均及时予以妥善解决,群众满意率95%以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