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浦区2018年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青浦区2018年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青浦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学业质量调研测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在准考证号下填涂对应数字。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研究原始农耕聚落最直接的证据应是

A.神话传说

B.考古遗存

C.甲骨卜辞

D.青铜铭文

2. 下列中国古代某时期政治形势图所反映

的时代征是

A.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B.王纲解纽,礼崩乐坏

C.七国争雄,变法图强

D.秦国崛起,完成统一

3. 匡扶汉室,以“柔道”治天下,开创政治新局的帝王是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4. 历史上,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削弱相权的制度出现在

A. 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5. “贯穿今古,上自晚周,下讫五代,发挥缀缉,成一家之书”的史家是

A. 司马迁

B.刘知幾

C.司马光

D.梁启超

6.“迄今井邑尤荒凉,居民生资唯榷场”。诗文中的“榷场”出现在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辽宋夏金时期

D.元明清时期

7.“身着儒装传耶稣,口述四书讲圣经”描述的人物当指

A.董仲舒

B.朱熹

C.利玛窦

D.康有为

8. 某校欲编排15-16世纪西欧历史演进的大型历史剧,以下主题不在此列的是

A.民族国家诞生

B.文艺复兴之光

C.启蒙理性高潮

D.信仰即可得救

危局中的求变: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

破局中的渐变:私人垄断与国家垄断 新局中的蜕变:限制自由与保障自由

由38个独立的主权单位拼

凑而成

4个自由市,1个帝国 5个王国,1个选帝侯国 7个大公国,9个公国 10个侯国,1个伯爵领

9.工业革命中,在生产领域首先使用瓦特蒸汽机的部门是

A.纺织

B.采矿

C.冶金

D.电力 10.右图信息反映了19世纪中期欧洲某国的政治特点。该国当为

A.日本

B.美国

C.俄国

D.德意志

11.“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此言论当盛行于

A. 废除农奴制度后的俄国

B.中体西用指导下的中国

C. 经历王朝战争后的德国

D.明治维新开展下的日本

12.19世纪末,提出“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的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美国

13.“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中国近代史上,体现这一思想的革新运动是

A. 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 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4.“中国近代历时最为长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

A. 《时务报》

B.《申报》

C.《民报》

D.《新青年》 15. 下列为某生课堂笔记摘录。据此判断,该生学习的内容当是

A.独立战争

B.南北战争

C.罗斯福新政

D.纳粹体制

16.一战后确立的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布雷顿森林体系 17.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由26个国家签署的旨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文件是

A.《国际联盟盟约》

B.《联合国宪章》

C.《联合国家宣言》

D.《京都议定书》

18.二战结束后,法国一政治家曾说“我们每接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政治

家口中的“贷款”源自

A.莫洛托夫计划

B.马歇尔计划

C.舒曼计划

D.十四点原则

19.下列出自湖北省天门县农民的几幅对联,引发了“我也过年”到“欢度春节”直至“永远跟党走”的心声,这直接得益于

A.土改运动深入

B.三面红旗高扬

C.联产承包见效

D.十年浩劫结束

20. 地跨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南美洲的区域性经济集团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贸组织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一)思想之进

儒家思想从创立以来,历经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对古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下列字母按要求填入“儒学发展”结构示意图。

A.春秋

B.宋朝

C.三纲五常

D.佛道

E.义

F.孟子

G.仁政

H.董仲舒

核心思想“礼”、

“仁”、

“民本”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⑥、

大一统

“明天理,

灭人欲”

发展阶段代表人物

时代

孔孟之道

孔子

①战国

敬天保民阴阳五行

学说

融合⑦

思想

经学理学

⑤朱熹

西汉⑧

1974年

上联:过年只有两升米。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

上联:过年储粮十余担。

下联:压岁存款上千元。

横批:欢度春节。

1984年

上联: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

下联: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

横批:永远跟党走。

21.

① 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 (16 分)

(二)英国新貌

材料一:

1829年蒸汽机车《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工业革命以来的英国环境史》(伦敦科学博物馆藏品) 1845年恩格斯著 2011年克拉普著

A B C

22. 就研究工业革命而言,①以上材料一中属于直接史料的是___________;②属于间接史料史料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3分)

材料二:地理上的得天独厚以及一个有知识的工人贵族阶级、一个不太有知识的高原人和爱尔兰人的广大基层、和低劣的、不太清洁的居住条件的传统汇合在一起,已使格拉斯哥区域

随着新经济力量的解放和扩大其作用而一变再变,已使新工业文明的最好和最坏产物在那里继续争荣并茂成为势所必然。

——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23.作者从哪些视角对工业革命进行了评价?(6分)

24.结合所学,说说你对“新工业文明”中“最好和最坏产物……争荣并茂”的理解。(8分)

(三)革命与改革

针对近代各国治乱兴衰的历史,康有为于1898年上呈光绪帝御览了两份书稿。

材料一:“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普大地杀戮变乱之惨,未有若近世之祸酷者矣。盖皆自法肇之也。”

——1898年康有为《进呈法国革命记序》

材料二:“以日本明治之政为宪法……大誓群臣以定国是;立制度局以议宪法;超擢草茅以备顾问;纡尊降贵以通下情;多派游学以通新学;改朔易服以易人心……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我皇上阅之,采鉴而自强在此。若弃之而不采,亦更无自强之法矣。”

——1898年康有为《日本政变考》问题:

25.简述康有为撰写两份书稿时的国内和国际环境。(4分)

26.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4分)

27.根据材料二,康有为肯定了日本维新的哪些内容?(6分)

28.你如何看待康有为笔下的“革命与改革”之说?(13分)

青浦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学业质量调研测试

历史学科答案

1-10 B A C C C C C C A D

11-20 D D B B C B C B C A

21.① A ② F ③ E ④ G ⑤ H ⑥ C ⑦ D ⑧ B(每题2分,共56分)

22.① A B ② C (答对一个字母,给1分,共3分)

23.(6分)

地理条件、劳动者素质、劳动力资源以及生产生活环境等视角。(说出三个视角即满分)

24.(8分)

英国工业革命的技术革新,机器生产成为新文明的表征,它推动生产力飞跃;产业工人队伍成长壮大;城市化进程加速;教育逐步普及,工业文明成为人类发展的新方向。(回答其中三点,得3分)

与此同时,为追求利润,工厂主血腥剥削雇佣工人,造成贫富悬殊、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工业文明飞速发展之际,由于缺乏对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意识,导致环境问题不断恶化。(回答2点得4分)

综上可见,在工业革命中,一面是技术智慧的光明,另一面是人际伦理与环境意识的暗黑,确实是“最好和最好产物争荣并茂”。(小结得1分)

25.(4分)

国内形势: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剧,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展。(2分)世界形势:19世纪末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列强为资本输出开展瓜分世界的斗争。(2分)

26.(4分)

法国革命由君主专制制度下“君民争祸”而引起。(2分)法国革命带来了社会动荡不安,流血斗争长期存在。(2分)

27.(6分)

政治上,制定宪法,实行议会内阁制度。(2分)教育上,派遣留学生,了解掌握西方先进技术。(2分)进行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2分)

28.(13分)

(1)核心观点如下:康有为将自身的主张、理想投射于对法国革命以及日本改革两种不同模式的思考中。/康有为通过对革命与改革的相比较,欲借法国革命模式的弊端去力推、赞誉

日本立宪模式的合理和进步意义。/康有为对日本模式多为赞美之词,也许并不客观全面,但仍不失为面临瓜分之祸时局下救亡图存的最合理选择,为维新变法指明了方向。/基于民族存亡之际,康有为对日本及法国模式的不同解读折射着先进知识分子对民族前程的有益思考和迫切的爱国诉求,有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历程。(观点3分)

(2)史实准确(4分)、

(3)诠释评价视角新颖、逻辑顺畅、能个性化的表达。(6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