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复习题不完整版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复习题不完整版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复习题不完整版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复习题不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

1.海洋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是研究海洋生物与各种海洋栖息地环境间相关关系的科学。简单地讲就是研究海洋生物生存方式的科学。(PPt Chapter000P25)

2.可持续发展:在生存与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承载力的情况下,改善让人类的生活质量,发展不应以其他集团或后代为代价,也不应危机其他物种的生存。P4

3.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必需物质”。也就是说,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少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P48

4.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生物对各种环境因子的适应有其生态学上的耐受限度,如某一因子的量增加或降低到接近或超过这个限度,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就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因此生物只能在该因子的最小量和最大量之间正常生存。P48

5.生态位:是指一种生物在群落中(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作用,生态位不仅说明生物居住的场所(占据的空间),而且也要说明它吃什么、被什么动物所吃、它们的活动时间、与其它生物的关系以及它对群落发生影响的一切方面。就是说生态位是某一物种的个体与环境(包括非生物的和生物的环境)之间特定关系的总和。P95

6.生境或栖息地:某些特定的生物种群或群落栖息地的生态环境。P47

7.碎屑食物链:海洋碎屑主要来源于死亡的海洋动、植物残体以及他们排除的粪团等颗粒有机物,这些颗粒有机物可被食碎屑的消费者利用。以食碎屑为起点的食物链称为碎屑食物链P148

6.牧食食物链(植食食物链):通常从活体植物开始,然后是草食动物、一级肉食动物、二级肉食动物等组成的食物链。

8.种群(population):指特定时间内栖息于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群。种群内部的个体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从而与邻近地区的种群在形态和生态特征上彼此存在一定差异。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基本组成单位。P66

9.生物群落(biocoenosis:生物群落简称群落(community),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P88

10.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是群落中数量和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多的一个或几个物种,也是反映群落特征的种类。如果去除,群落将失去原来的特征,同时将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改变。P89

11.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关键种不是生物量占优势,而是对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物种,而这种作用相对于其丰度而言是非常不成比例的。P90

12.阿利氏规律:种群密度的过疏和过密带队种群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不利的,每一种生物种群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optimum density),这就是所谓的阿利氏规律。P67

13.高斯假说(Gause’s hypothesis)或竞争排斥原理(Principle of competitive exclusion):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习性或生活方式的物种不可能长期在同一地区生活,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因为它们的生态位没有差别。P94

14.初级生产力,新生产力,再生产力

总初级生产力:光合作用中生产的有机碳总量。P117

再生N(regeneration nitrogen)或称再循环N(recycled nitrogen):主要是NH4+-N

新N(new nitrogen):主要是NO3--N

再生生产力(regenerated production):由再生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

新生产力(new production):由新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P136

15.微型食物网:将溶解的有机物通过细菌二次生产后形成的一样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摄食关系称为微型食物环。P150

16.分解作用:动植物不断产生的有机碎屑也贮存一定的潜能,通过分解者生物的作用逐渐降解,颗粒有机物逐渐腐解为溶解有机物,复杂的有机物逐渐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最终转变成无机物质;同时能量也以热的形式逐渐散失。这个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P174 17.: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栖息于一定环境的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物种、每个物种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称。因此,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基本层次。P324

18粒径谱:某一特定生态系统各粒度级上的生物量分布将遵循一定的规律,即顺营养层次向上总生物量略有下降。若把粒度级按一定的对数级数排序,这种生物量在对数粒级上的分布就称为粒径谱。P159

19.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甲烷等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段的红外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这就是温室效应。P317

20.生态系统管理:指在对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和动态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制定适应性的管理策略,以维持、保护或恢复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与服务的可持续性。P330 21.牧食食物链

生态学

二.简答题(有两题大伙自己在书本上找找呗)

1.海洋生态学有哪些重要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P5

发展趋势

1)海洋科学各分支学科联合开展的综合性海洋调查推动海洋生态学成为一门发展迅速的前沿学科。

2)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推动了生态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的紧密结合

3)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加速海洋生态学的发展

研究成果:

1)海洋初级生产力总量的研究。

2)微型和超微型浮游生物的研究。

3)海洋新生产力研究。

4)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研究。

5)海洋微型生物食物环研究。

6)大海洋生态系统研究。

7)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

8)生物泵及海洋对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调节作用的研究。

9)热液喷口和冷渗口特殊生物群落的研究。

10)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实践

2.海水中、的来源与消耗途径有哪些?P62

O2来源:空气溶解与植物光合作用

消耗:海洋生物呼吸、有机物质分解、还原性无机物氧化。

CO2来源:空气溶入、动植物和微生物呼吸、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以及少量CaCO3溶解

消耗:主要是光合作用,一些CaCO3形成也消耗CO2

3.比较说明R选择和K选择生物的典型特征和生活史差别。P77

r选择的这类生物可称r-对策者,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因为其生境不稳定,种群超过环境容纳量不致造成进化上的不良后果,它们必然尽可能利用资源,增加繁殖,充分发挥内并增长率。这类动物通常是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高,

具较强的扩散能力,适应多变的栖息生境。

K-选择的这类生物可称K-对策者,其种群密度比较稳定,经常处于环境容纳量K值上下,因为其生境是长期稳定的,环境容纳量也相当稳定,种群超过K值反而会由于资源的破坏而导致K值得变小,从而对后代不利。在这种稳定的生境里,种间竞争很剧烈。这类动物通常是出生率低,寿命长,个体大,具较完善的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低,扩散能力较差,适应与稳定的栖息生境,其进化方向是使种群保持在平衡密度上下和增加种间竞争能力项目r-选择(机会种)K-选择(平衡种)

气候多变,难以预测,不确定稳定,可预测,较确定

成体大小小大

生长率快慢

性成熟时间早迟

繁殖周期多少

幼体数量多少

扩散能力高低

种群大小可变,常<K值相对稳定,接近K值

竞争能力低高

死亡率高,非密度制约低,密度制约

生命周期短(<la)长(la>1)水层与底栖的比率高低

4.简述海洋浮游生物的共同特点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P31

共同特点是: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弱或完全没有运动能力,只能随水流移动,具有多种多样适应富有生活的结构,一般个体都很小。

作用: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

有些浮游生物可以作为判别水团、海流的指示种,有助于了解海流和水团的移动,怕段不同海流的交会锋面,对探索一个海流余脉的分布有重要作用。

一些浮游生物尸骸沉积海底,这些沉积物对海洋地质及海底环境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有些化石种类的分布有助于勘探海底石油资源。不同粒径的浮游生物基本可代表一定的生物类别。不同粒径浮游生物存在一定的食物关系,对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有重要意义。

5.简述光在海洋中的分布规律及其生态作用。P51

垂直分布:

⑴透光层,也称真光层(euphotic zone或photic zone):

有足够的光可供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量超过植物的呼吸消耗。

⑵弱光层(disphotic zone):

在透光层下方,植物在一年中的光合作用量少于其呼吸消耗,但光线足够动物对其产生反应。

⑶无光层(aphotic zone)

日光射入海水后,一部分被海水吸收,同时,其中悬浮的或溶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对光有选择性的吸收与散射,因而海水中的光照强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弱,

水平分布:太阳辐射具有明显的纬度梯度:

热带海区一天中白天与黑夜各约12h,

温带海区夏季光照时间超过12h,冬季少于12h

在极区,持续6个月的低能光照与6个月的黑暗交替。:海水中的光照强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光的强度和照射时间有纬度梯度和季节周期,除两极外其他地区有昼夜交替现象。强度从赤道向高纬度地区逐渐减弱,北半球夏季强,冬季弱,低纬短波光多,随纬度的增加长波部分也增加。从日照时间上看,除赤道附近昼夜时间整年都基本一样外,其他维度上只有春风和秋风时昼夜时间大致相等。

作用:1.海洋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并将其转变为碳水化合物存储化学能,是海洋生物能量的最初来源。2'光是影响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最重要的生态因子

3'生物发光可作为同种集群的识别信号;作为对捕获物的一种引诱;作为一种

照明和对肉食性敌害的一种警告或利用光幕来掩护自己.4.光照使水温维持在一定

得范围内。5.光是影响昼夜垂直移动的最重要的生态因子。

6.研究海洋新生产力的现实意义?P143

新生产力研究有助于从更深层次阐明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

新生产力的研究对阐明全球碳循环过程有重要意义

新生产力是海洋渔业持续产量的基础

7.海洋主要栖息地类型及其环境特点?

①沿岸、浅海生态系统②沿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③沙滩④河口、盐沼和海草场⑤红树林沼泽⑥珊瑚礁⑦近岸上升流区⑧深海区⑨热液口区和冷渗口区

8.为什么沿岸浅水区往往有很高的初级生产力水平?P250

沿岸浅水区由于水深较浅,在风和波浪的作用下,很少出现持久性温跃层,波浪和潮汐作用也可能影响到海底,阜阳羊水不至于被局限在底部。近岸水域的营养盐可因大陆径流而得到额外补充。在大陆架外缘的海区,由于海底地形的突然变化,可能形成陆架坡折锋,也促进了真光层营养物的补充。因此,沿岸浅水区往往有很高的初级生产力水平。

或者:沿岸、浅海区(包括潮间带至大陆架边缘的水体和海底)是海洋中生产力很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海域。潮间带各种理化因子复杂多变,生境最主要特点是更替地暴露于空气和淹没于水中。自潮间带向外海延伸,水文、理化因子变化梯度逐渐减小。三大功能类群组成有一定的特点,浮游植物个体相对较大;多数底栖动物产生浮游性幼体,生物分布的分带现象明显。游泳生物以鲱科鱼类最为重要,世界渔业大部分捕获量是少数几种生活于浅海区的种类。沿岸、浅海区也是受人类干扰最严重的海区。

9.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内容

1.食物、药物和其他原料;2.水的调节与供应;3.大气组分调节和空气净化;4.养分循环;5.传粉与生物防治;6.休闲旅游与文化教育

三.论述题

1.人类燃烧大量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以及不断在大气中增加CO2的排放,会有那些影响?这些影响是如何作用于全球气温的变换的?这些人类活动又怎样影响我们的海洋?同时又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产生怎样的影响?

2.我国是渔业大国,但相比过去,如今的渔业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海无鱼”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结合《海洋生态学》相关章节的知识,分析:(1)、造成我国海洋生物(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原因有哪些?(2)、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修复我国的近海生物资源,你认为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