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凝血功能检测

凝血功能检测

凝血功能检测
凝血功能检测

凝血检测的临床应用

目前有数项针对凝血系统的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及其他;这些检测可在多种临床情况下安排进行。本专题将总结可常规用于临床的凝血检测的应用原则和结果解读。

有关在特定临床环境中使用这些测试的其他信息将单独列出:

●原因不明的出血- (参见“有出血素质的成年患者的方法”和“有出血症状的孩子的方法”)

●术前检查- (见“术前止血评估”)

●监测抗凝治疗:

?华法令- (参见“华法林和其他VKA:剂量和副作用”,“监测(PT / INR)”一节)

?肝素- (参见“肝素和LMW肝素:给药和不良反应”,关于“给药和监测”部分)

?直接口服抗凝剂- (参见“直接口服抗凝剂和肠外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给药和不良反应”)

血小板功能检测也分别详细讨论。(请参阅“血小板功能测试”。)

保证准确的测试结果

样品采集和处理- 凝血测试必须在血浆而不是血清上进行,因为它们在血清制备过程中与凝结的细胞成分一起被除去。

准确的凝血测试需要采集血液样本并妥善处理。以下参数对于确保准确性非常重要:

●采集管- 用于检测凝血的样品必须被吸入含有凝血抑制剂的试管中,凝血抑制剂可以在试验开始时除去。柠檬酸钠溶液(3.2%柠檬酸钠)在一个浅蓝色的顶部管是最常用的。固定管中的柠檬酸盐溶液的量,以便当管被适当填充时提供适当比例的一份柠檬酸盐溶液与九份全血。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由于血浆容量减少需要去除一些柠檬酸盐。(请参阅下面的“干

扰源”。)

●血容量- 管中必须充满足够的血液,以提供适量的柠檬酸盐与全血。未充满的管道可能导致人为延长凝血时间。不应该封管,否则会导致加入的血量不正确[1]。管子必须填满全部收集量的90%以内。如果管子未充满,可能会导致结果不准确。应该丢弃不正确填充的管,并要求新的抽取[2]。

●混合- 由于蓝顶管中含有液态柠檬酸钠溶液,放血后应尽快倒置几次,以便将柠檬酸盐溶液与血液混合。不要摇动管子,否则会导致溶血,并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经过的时间和温度- 应及时检测样品,以防止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尤其是V和VIII和S 蛋白)降解;凝血因子大量降解可能导致凝血时间的人为延长[3]。静脉切开与检查之间的总

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在从细胞分离血浆之前,初级凝固管不能冷冻。

干扰源-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可能会出现不准确的结果:

●静脉溶液- 理想情况下,凝血标本应通过经皮放血获得。从经皮采血抽血时不需要丢弃血管[4,5]。然而,在重症监护病房中,通常从留置导管获得凝血测试。样品必须不含通过留置静脉输送的溶液,这可能会稀释样品和/或引入肝素。这对于从中心静脉导管或端口获得的血液来说尤为重要,这些血液经常被肝素或柠檬酸盐溶液冲洗,导致人工延长凝血时间[6-9]。当从留置管线取样时,首先取出的毫升数被丢弃,所需样品从第二个注射器或管中取样,以避免溶液在管线中被污染。

●抗凝剂- 良好的医疗实践要求实验室对抗凝治疗的意识,因为这可能会极大地影响试验解释和患者护理。这可以由医生作为订单输入程序的一部分,由实验室人员检查电子病历中的患者药物,或通过直接联系订购医师来完成。

●其他物质- 脂血,高胆红素血症和溶血都可能干扰凝血时间的测定。如果不可能避免这种干扰,则样品的稀释可以允许估计凝血时间。样品稀释的需要可以由实验室在测试时进行评估。

红细胞增多症(例如血细胞比容> 55%)导致血液采集管中的血浆量相应减少。因此,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需要切除部分柠檬酸盐溶液,以保持柠檬酸盐与全血的正确比例,并防止人工延长凝血时间[10]。对于严重贫血没有相应的建议。对于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了解潜在的干扰情况,如果需要准确的凝血时间进行病人护理,请联系凝血实验室进行适当收集指导。类型的分析和具体的测试

凝血时间- 凝血时间测量加入各种物质时血浆凝结的时间。蓝色顶部收集管中的柠檬酸盐螯合收集管中的钙,使得凝固不能进行,因为在活化的细胞表面或磷脂上装配凝固因子复合物需要钙。克服螯合剂的足够钙在试验开始时加入到磷脂和引发剂(凝血酶原时间的组织因子[PT];二氧化硅或硅藻土用于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PT和aPTT试剂的确切组成是专有的,一般没有公开。PT仪器试剂系统使用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标准化。(请参阅下面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INR”)。

尽管PT和aPTT提供了血块形成的总体评估,但是它们不提供关于血纤维蛋白交联或血块溶解的信息,因此将对因子XIII功能异常或异常纤维蛋白溶解不敏感。

凝血酶原时间(PT)和INR--凝血酶原时间(PT)测量暴露于组织因子时血浆凝结的时间,组织因子评估凝固的外在和普通途径(图1)。(参见“止血概述”,关于“外在途径”和“止血概述”的章节,“凝血酶生成”部分。)

通过在组织因子和磷脂存在下重新校准柠檬酸化的患者血浆并确定形成纤维蛋白凝块所花费的时间来进行PT测试。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通过视觉,光学或机电方法来检测。结果以秒为单位进行测量,并与对照值和/或INR一起报告。

PT的正常范围因实验室和试剂/仪器组合而异,应使用当地的机构范围。在大多数实验室中,正常范围大约是11到13秒。

INR是无量纲的。它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发的国际参考凝血活酶试剂获得的患者PT与对照PT的比率计算的,使用以下公式[11]:

INR = [患者PT÷对照PT] ISI

PT的对照值是从≥30新鲜正常血浆中处理的患者材料相同的实验室的平均正常PT。ISI(国际敏感指数)是基于国际参考凝血活酶试剂;然而,在每个实验室对每个PT试剂和仪器确认ISI值是有用的,以考虑处理和设备性能的影响[12,13]。

与PT不同的是,在正确校准的任何实验室使用任何凝血活酶试剂/仪器系统测试的血液样品的INR结果是相似的。这可以比较患者在不同时间和/或地点进行的检测,这对于华法林监测是非常有益的(参见“华法林和其他VKAs:给药和不良反应”)。INR的使用对于研究研究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它允许研究者比较来自不同机构的患者的抗凝程度。

PT / INR的使用- PT的临床使用包括以下内容:

●对原因不明的出血的评估- (见“诊断方法”部分)“有出血素质的成年患者的方法”)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 (见“成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

●开始抗凝前获得基线值(参见“肝素和LMW肝素:给药和不良反应”和“华法令和其他VKA:

给药和不良反应”)

●监测华法林治疗- (参见“华法令和其他VKA:剂量和副作用”)

●肝脏合成功能评估- (见“肝脏生物合成能力测试(如白蛋白,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如上所述,开发INR是为了使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在稳定状态下比较不同时间和不同实验室获得的值。INR也常用作PT评估出血患者外在和共同途径完整性的替代指标(图1),并将末期肝病评估为终末期肝病模型的一部分(MELD)得分了。

延长PT的原因- 延长PT的原因包括以下(表1):

维生素K拮抗剂- 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干扰促凝因子II,VII,IX和X的翻译后修饰,导致延长的PT。(见“华法林和其他VKA:剂量和副作用”,“监测(PT / INR)”一节)

●其他抗凝剂- 肝素(普通分子量或低分子量)和磺达肝癸钠理论上应该延长PT,因为它们抑制凝血酶和/或因子Xa。然而,大多数PT试剂含有肝素结合的化学物质(如肝素酶,聚凝胺)可以阻断这种作用[14]。然而,由于肝素结合物的饱和,在肝素浓度高于1单位/ mL 时,例如在肝素推注后,PT可能升高。所有可用的直接作用抗凝剂延长PT,包括阿加曲班,

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沙巴坦。然而,延长的程度因所使用的特定药物和PT 试剂而异,因此用于监测药物效应的PT是不可靠的。这里列出的所有DOAC除非是非肠道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否则不经监测即可批准使用。

●维生素K缺乏症- 可能的原因包括营养不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脂肪吸收不良综合征。当维生素K缺乏时,由于对因子VII的主要作用,只有PT可能会延长。然而,在严重的维生素K缺乏症中,PT和aPTT可能会延长。(参见“维生素K概述”,关于“缺血”和“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和抗药性及不良反应”一节,“血液学反应”一节。

●肝脏疾病- 肝脏疾病可能与维生素K依赖性和维生素K非依赖性凝血因子产生减少有关。当肝脏疾病轻微时,由于对因子VII的主要作用,只有PT可能会延长。然而,在严重和/或慢性肝病中,PT和aPTT均可延长。重要的是,肝病也与抗凝血因子的产生减少有关。因此,延长的PT不能反映整个止血的情况。(见“肝病患者止血异常”,“肝功能障碍的影

响”一节。)

●DIC - 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凝血因子消耗和耗竭。这可能导致延长的PT和aPTT。重要的是,抗凝血因子也可能被耗尽,并且PT不能反映整个止血图片。(见“成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关于“临床表现”一节)

●因子缺陷- 外源性途径中凝血因子活性不足可能是由于遗传性疾病或获得性抑制因子(如自身抗体)造成的。这包括纤维蛋白原和因子II,V,VII或X的缺乏或涉及这些因子之一的组合缺陷。(参见“罕见遗传性凝血障碍”和“凝血抑制剂”)。

●抗磷脂抗体- 具有凝血酶原特异性的狼疮抗凝血剂(因子II)可能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和PT延长;偶尔患有此类抗体和高抗体滴度的患者伴有低凝血酶原血症和出血。高抗凝血酶抗体滴度和低凝血酶原水平的组合可能导致假阴性狼疮抗凝血试验,因为前带效应[15]。然而,孤立延长的aPTT更为常见。(见下文“延长aPTT的原因”和“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如上所述,如果收集管中柠檬酸盐抗凝剂溶液的量未适当减少,则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 55%)可人为延长PT。(请参阅上面的“样品收集和处理”。)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TT)测量当暴露于活化接触因子的物质时血浆凝结的时间,其评估凝固的内在和普通途径(图1)。(参见“止血概述”,“内在或接触激活途径”和“止血概述”一节,“凝血酶生成”一节。)

通过在不具有组织因子活性(因此术语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和带负电荷的物质(例如硅藻土,高岭土[硅酸铝],二氧化硅)的血栓形成材料存在下重新钙化柠檬酸盐血浆来进行aPTT 测试,导致接触因子激活,从而通过固有的凝血途径启动凝血[16]。血栓形成材料提供磷脂源。

aPTT的正常范围因实验室和试剂/仪器组合而异,应使用当地的机构范围。在大多数实验室中,正常范围大约是25到35秒。

对于不同的试剂/仪器系统,没有标准化的aPTT测试,类似于PT的INR。因此,来自不同实验室的aPTT值不能直接比较。对于肝素监测,建议每个实验室通过确定aPTT范围来建立治疗范围,相当于鱼精蛋白滴定0.2-0.4单位/ mL或0.3-0.7抗因子Xa单位/ mL。(请参阅下面的“监测肝素(抗因子Xa)”。)

aPTT的用途- aPTT的临床应用包括:

●对原因不明的出血的评估- (见“诊断方法”部分)“有出血素质的成年患者的方法”)

●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见“成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开始抗凝前获得基线值(参见“肝素和LMW肝素:给药和不良反应”和“华法令和其他VKA:给药和不良反应”)

●使用普通肝素监测治疗(对于基线aPTT正常的患者)- (参见“肝素和LMW肝素:给药和不良反应”,“实验室监测和剂量滴定”部分)

●使用非肠道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例如阿加曲班,水蛭素)监测治疗- (参见“直接口服抗凝剂和肠外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给药和不良反应”,关于“肠外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一节)

值得注意的是,低分子量(LMW)肝素通常不延长aPTT。如有必要,可以通过测试抗因子Xa活性来进行监测。然而,对于非妊娠患者,一般不需要实验室监测,因为对固定剂量LMW 肝素的抗凝反应与患者体重高度相关。(参见“肝素和LMW肝素:剂量和副作用”,“实验

室监测/测量”部分)。

延长aPTT的原因- 延长aPTT的原因包括以下(表1):

●肝素- 肝素是一种间接的凝血酶抑制剂,与抗凝血酶(AT)复合,将AT从慢速凝血酶(因子IIa)的慢速到快速灭活因子Xa转化为因子Xa,在较小程度上将因子IXa,XIa和XIIa 。(参见“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剂量和副作用”,“实验室监测和剂量滴定”部分)

血液样本中的肝素(例如由于留置静脉导管测试)可能会错误地提升aPTT。如果这被认为是延长aPTT的原因,则重新测试。在更复杂的情况下(例如,不能获得外周样本,怀疑是暗中使用肝素),立止血时间可以用来确定肝素是否是aPTT延长的原因。(请参阅下面的“立即体温(RT)”)。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直接因子Xa抑制剂-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直接因子Xa抑制剂均可导致aPTT延长,尽管延长程度与口服药物抗凝程度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见“直接口

服抗凝剂和肠外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给药和不良反应”)。

●其他抗凝剂- 磺达肝癸钠可能导致aPTT轻度延长。(见“磺达肝癸钠:给药和不良反应”)华法林对大多数aPTT试剂的作用较弱,但超治疗华法林剂量可能会增加aPTT,华法林会增加aPTT对肝素效应的敏感性[17]。

●肝脏疾病- 当肝脏疾病轻微时,由于对因子VII的主要作用,只有PT可能会延长。然而,在严重和/或慢性肝病中,PT和aPTT均可延长。重要的是,肝病也与抗凝血因子的产生减少有关。因此,延长的aPTT并不能反映整个止血的情况。(见“肝病患者止血异常”,“肝

功能障碍的影响”一节。)

●DIC - 如上所述,凝血因子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中消耗和消耗。这可能导致延长的PT和aPTT。重要的是,抗凝因子也可能被耗尽,并且aPTT不能反映整个止血图片。(见“成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关于“临床表现”一节)

●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VWD)可导致aPTT延长,因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是凝血因子VIII的载体(和稳定剂)。如果因子VIII水平足够低,aPTT可能会延长。其他VWD 患者可能有正常的aPTT。(见“血管性血友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关于“实验室检查”一节。)血友病A或B - 血友病A(因子VIII的遗传缺陷)和B型血友病(因子IX的遗传缺陷)导致严重或中度因子缺陷(例如≤15%活性)个体的aPTT延长。一些轻度疾病患者可能有正

常的aPTT。(见“血友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关于“实验室结果”一节。)

●其他遗传因素缺陷- 可导致延长aPTT的其他遗传因素缺陷包括以下内容:

?遗传因子XI缺乏症(有时称为血友病C),这在德系犹太人中很常见。(请参阅“因子XI

缺陷”。)

?遗传性因子XII缺陷,与临床出血无关。(参见“静脉血栓形成原因概述”,“XII因子缺乏

症”一节。)

?因子X,V,凝血酶原(因子II),纤维蛋白原或联合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缺乏症的遗传缺陷。(参见“罕见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纤维蛋白原异常”一节,“诊断测试”一节)

●因子抑制剂- 最常见的因子抑制剂是因子VIII。这些可能是同种抗体(例如,患有重型血友病A的患者对输注的人因子VIII发生免疫应答)或自身抗体。对因子VIII的自身抗体

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全身性疾病或与无明显沉淀剂的出血相关。区分凝血因子Ⅷ

抑制剂和其他抑制剂是很重要的,如狼疮抗凝剂,因为凝血因子Ⅷ抑制剂可能与危及生命的出血有关,而狼疮抗凝剂可能与血栓形成有关。VIII因子抑制剂的显着特征是相对于温育5分钟时延长的程度,在37℃孵育1至2小时后,aPTT的延长增加。(参见“凝血因子VIII抑制剂”部分)。

●狼疮抗凝剂型抑制剂- 一些抗磷脂抗体(aPLs)可导致aPTT延长。该效果是由于在体外测定中干扰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在磷脂上的组装。通过证明磷脂依赖性测定的延长来定义狼疮抗凝血剂,所述测定不会在添加正常血浆的情况下校正,但是通过添加过量的磷脂来校正。在一系列55例术前长期aPTT检测的儿童中,有39例(71%)患有狼疮抗凝剂[18]。原因包括各种诊断(主要是良性的,但有些可能需要治疗)。虽然狼疮抗凝剂导致aPTT延长,但最常见的表型是血栓形成而不是出血的风险增加。(参见“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

狼疮抗凝剂偶尔影响凝血酶原和延长PT。(请参阅上面“延长PT的原因”。)

●药物- 某些药物(如奥利万星)可能与磷脂结合,导致体外凝血试验延长,尤其是aPTT。如果接受延长aPTT的药物的患者需要肝素治疗,则监测和剂量应该基于对这种效应不敏感的试验,例如抗因子Xa试验。(参见“肝素和LMW肝素:剂量和副作用”,关于“延长的基

线aPTT”部分)。

如上所述,如果收集管中柠檬酸盐抗凝剂溶液的量没有适当减少,则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 55%)可以人为延长aPTT。(请参阅上面的“样品收集和处理”。)

凝血酶时间(TT)- 凝血酶时间(TT)测量凝血的最后一步,即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的转化(图1)。通过在稀释的凝血酶(牛[牛]或人)存在下温育柠檬酸血浆并测量凝块形成的时间来进行测试[19]。TT的正常范围因实验室和试剂组合而异;在大多数情况下大约是14到19秒。如果纤维蛋白原水平低,或者在样品中存在抑制凝血酶的抗凝血剂,凝血酶时间会延长。

与PT和aPTT不同,凝血酶时间不被用作止血异常的初始筛选测试。TT可用于以下临床设置:

●对延长PT和aPTT的患者进行评估- (见下文“延长PT和aPTT”和“延长PT和/或aPTT,无出血或血栓形成”一节)

●评估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疾病- (参见“纤维蛋白原疾病”,关于“遗传性遗传缺陷”一节)

●检测样品中的肝素。如果肝素存在,则TT将显着延长,并且立止血时间将是正常的。(请

参阅下面的“立法委时间(RT)”)

以下附加条件可能会导致TT的延长,尽管在最初的评估中TT并不常用[20]:

●抗凝剂- 肝素,LMW肝素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如比伐卢定或阿加曲班)会延长TT。相反,口服直接Xa抑制剂丹达巴相,磺达肝素和华法林不延长凝血酶时间。(参见“直接

口服抗凝剂和肠外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给药和不良反应”,“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一节。

●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异常- 一般来说,如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100 mg / dL,TT会降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TT也可以延长dysfibrinogenemias。(见“纤维蛋白原疾病”)

●DIC - 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凝血因子消耗和消耗,纤维蛋白溶解增加。这可能导致延长的TT,既从纤维蛋白原的消耗,又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效果,既抑制凝血酶又干扰纤维蛋白聚合。重要的是,抗凝血因子也可能被耗尽,TT并不能反映整个止血的情况。(见“成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关于“临床表现”一节)

●肝脏疾病- 肝脏疾病可能与纤维蛋白原生成减少和TT延长有关。重要的是,肝病也与抗凝血因子的产生减少有关。因此,肝病患者可能有血栓形成和出血事件的风险,而TT并不能反映整个止血图片[21]。(见“肝病患者止血异常”,“肝功能障碍的影响”一节。)

●低白蛋白血症- 低白蛋白血症患者可能延长TT [22]。

●副关节蛋白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或淀粉样变性患者血清蛋白浓度高,可通过干扰纤维蛋白聚合而延长TT [23]。

●牛凝血酶暴露- 以前暴露于牛凝血酶(例如在手术过程中)的患者可能会产生对牛蛋白特异性的抗体。当在测定中使用牛凝血酶时,这将导致体外TT延长。如果在测定中使用人凝血酶进行测试,TT将是正常的。除了罕见的抗体与人凝血酶交叉反应的情况外,这类患者不会出现增加的出血风险。然而,暴露于牛凝血酶的患者已经在牛凝血酶制剂中产生了与人因子V交叉反应并导致出血的牛因子V的抗体[24,25]。(参见“凝血酶抑制剂”,“凝血酶

(因子IIa)抑制剂”一节)

立刻止痛时间(RT)- 在测量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的转化中,立止血时间(RT)与TT 类似。然而,与TT和aPTT不同,RT对肝素的作用不敏感,因为来自Bothrops蛇毒液的酶Repratase不被抗凝血酶或抗凝血酶- 肝素复合物抑制。

该测试与TT类似地进行(通过在存在稀释的酶的情况下温育柠檬酸血浆),除了使用立止血来代替凝血酶。立止血凝素与凝血酶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产生纤维蛋白肽A而不是纤维蛋白肽B,并且通过抗凝血酶(AT)抵抗肝素的抑制作用。

RT对于检测纤维蛋白原异常(在这种情况下TT也延长)和检测肝素的存在是有用的;肝素会导致TT的延长而不是RT。与肝素类似,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延长TT,但不延长RT。(参见上文“纤维蛋白原疾病”,“诊断测试”和“延长aPTT的原因”一节)。

凝血功能监测

第四章凝血功能监测 实验室的监测指标能够为出凝血障碍的患者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并可定量动态的监测病情的变化。临床上,对怀疑有出凝血障碍的病人一般先进行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其他实验室检查酌情进行。现将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分述如下: 一.检查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的试验 1.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指皮肤被刺破后出血至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主要反映血小板是否能够迅速粘附、聚集并形成微血栓以堵塞受损伤的血管。正常值Duck法:〈4min,IVY法:0.5~6min。BT延长,表明有血管壁的严重缺陷(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和(或)血小板数量或质量存在缺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尿毒症等),但血友病病人的BT 正常。 2.毛细血管脆性实验(capillary fragility test,CFT)又称束臂实验,用血压计袖带对上臂加压充气,使上臂毛细血管受到一定的压力并根据受压部位新出现出血点的数量判断毛细血管的脆性。正常值:男性0~5个,女性0~10个。本法简单,但特异性较差,对于一些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也会呈阳性反应。 二.检查血小板的实验 1.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BPC)指单位容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指标。正常值:(100~300)×109/L。若低于正常值则表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果BP C≤50×109/L,应想到大量输血或合并DIC的可能。 2.血块收缩时间(clot retraction time,CRT)实验取静脉血1ml置于小试管内,将其密闭并静置于37℃的水中至血液凝固,并记录血块开始收缩到完全收缩的时间。正常值:开始收缩时间为0.5~1h,完全收缩时间为18~24h。若CRT延长表明血小板减少和(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3.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hromboglobin,β-TG)测定当血小板被激活时,约70%的β-TG由血小板内释放到血浆中。测定血浆中β-TG的含量可反应血小板的激活情况。正常值:11.8~50.2ng/ml。当β-TG大于正常值时,常提示血栓形成前期或血栓形成。 4.血浆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测定也是反映血小板被激活的指标,其临床意义与β-TG相同。正常值:2.89±3.2ug/L。 三.检查血液凝固机制的实验 1.全血凝固时间(clotting time,CT)又称凝血时间,试管法是指离体静脉血发生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功能。正常值:5~10min。该法虽简单,但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差。CT延长常见于:凝血子Ⅷ、Ⅸ、Ⅺ缺乏症;血管性假血友病;严重的凝血因子Ⅱ、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溶活动亢进;血液中有抗凝物质等。CT 缩短见于高凝状态。 2.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oagulation time,ACT)又称硅藻土激活凝血时间,(celite activated clotting time),将惰性的硅藻土加入血液内,以加速血液的凝结过程。正常值:90-130s。该法常用于体外循环监测肝素抗凝效能的指标,并用以计算鱼精蛋白拮抗肝素的用量。 3.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aolin partial thromoplastin,KPTT)在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浆中,加入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试剂,孵育一定时间后加入适量的钙剂,并测定血浆凝固的时间。KPTT延长提示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各凝血因子活性均低于25%。正常值:32-42s。KPTT较正常对照延长10s以上有诊断意义,常见于凝血因子Ⅷ、Ⅸ、Ⅺ缺乏所致的血友病

血常规报告解读

血常规报告怎么看 (1)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男性: (4-5) *1012/L; 女性: (3。5-4。5) *1012/L检查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出血 (2)血红蛋白(Hb) 正常情况: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g/L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出血 (3)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9 升高表示: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表示: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4)中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50-70)% 增高表示: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表示:病毒性感染 (5)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0-00。75)% 增高表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6)淋巴细胞 正常情况:(20-30)% 增高表示: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表示:免疫缺陷 (7)单核细胞 正常情况:(3-8)% 增高表示: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8)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05l26,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9)血沉 正常情况:男性: (0-15) mm/h; 女性: (0-20) mm/h 增快表示: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05l26,结核病。 减慢表示: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10)网织红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00。5-1。5)% 增高表示: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手把手教程-解读凝血报告单

手把手教程:解读凝血报告单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正常参考值:12-16 秒。与正常对照超过3 s以上异常。 临床应用: 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 倍最为适宜。 PT异常的意义: 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 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2. 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 口服抗凝剂的监测:详见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正常参考值:0.8-1.5。 临床应用: INR 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 试剂检测,PT 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 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 治疗肺梗塞2.0—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 人工瓣膜手术3.0—4.0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正常参考值:24-36 秒。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临床应用: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 同时,APTT 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 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 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APTT异常的意义: 1. 延长: (1)因子Ⅷ、Ⅸ、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2)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3)纤溶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 (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或Ⅸ抗体、SLE 等。 2. 缩短: (1)高凝状态,如DIC 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 (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 正常参考值:2-4 g/L。

凝血指标意义

凝血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由PT计算得到的PT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 PT主要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PT延长主要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DIC、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PT缩短主要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DIC早期、血栓性疾病、口服避孕药等;监测PT可作为临床口服抗凝药物的监护。 APTT是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筛选试验。APTT延长主要见于血友病、DIC、肝病、大量输入库存血等;APTT缩短主要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APTT可作为肝素治疗的监护指标。 TT延长见于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血中FDP增高(DIC)、血中有肝素和类肝素物质存在(如肝素治疗中、SLE、肝脏疾病等)。 曾经有一急诊患者在接受术前实验室检查时,凝血检查结果为PT、APTT延长,怀疑患者出现DIC,在检验科的建议下,该患者做DIC系列的检查,结果为阳性,而该患者并未表现明显的DIC症状。如果患者没有做凝血检查,而直接手术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从凝血功能检查能够发现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临床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凝血系列检测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一个重要的实验室检查,能够在术前发现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是检查凝血功能的指标。PT是凝血酶原时间,APTT是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INR是国际标准比率。这些指标主要观察一个人的凝血状况如何,多用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检测,以观察抗凝药物的效果如何。像服用华法林等要求INR在2-3左右,高了容易出血,低了没效,这是重要的指标。

凝血功能检测项目意义

凝血功能检测项目 1、凝血酶原时间(PT)参考范围:11.0~16.0S PT即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使血浆凝固的时间,主要用于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有无障碍。 延长:常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Ⅶ、Ⅹ缺乏症,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DIC, FDP增多,恶性贫血,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实质性损伤时损害凝血因子与凝血酶原的合成,口服抗凝剂如肝素等。 缩短: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备注:一般受检者的测定值较参考值延长超过3s以上才有病理意义。) 2、凝血酶时间(TT)参考范围:12.0~18.0S TT在凝血酶作用下,血浆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的时间。 延长:常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DIC,FDP增多,SLE,肝病, 肾病,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疾病。 缩短:标本可能有微小凝块或有钙离子存在。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参考范围:27.0~42.0S APTT为脑磷脂具有部分凝血活酶的作用,能加速因子X的活化,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促使血液凝固的时间。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 延长:可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甲、乙、丙型血友病;后天性凝血因子 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DIC、血液循环中的抗凝物质增加等。 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Ⅴ、Ⅷ、血小板增多,幼儿,DIC高凝期, 标本离心不足,标本混有血小板等。 (备注:一般受检者的测定值较参考值延长超过10s以上才有病理意义。) 4、纤维蛋白原(FIB、Fib或Fbg)参考范围:2.00~4.00g/L FIB即凝血因子I,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既是凝血酶作用的底物又是高浓度纤溶酶的靶物质,在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中同时发挥重要作用,FIB作为底物,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 增高:可见于糖尿病、糖尿病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 尿毒症、骨髓瘤、休克、外科手术后、轻度肝炎等。

凝血功能检测

凝血检测的临床应用 目前有数项针对凝血系统的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及其他;这些检测可在多种临床情况下安排进行。本专题将总结可常规用于临床的凝血检测的应用原则和结果解读。 有关在特定临床环境中使用这些测试的其他信息将单独列出: ●原因不明的出血- (参见“有出血素质的成年患者的方法”和“有出血症状的孩子的方法”) ●术前检查- (见“术前止血评估”) ●监测抗凝治疗: ?华法令- (参见“华法林和其他VKA:剂量和副作用”,“监测(PT / INR)”一节) ?肝素- (参见“肝素和LMW肝素:给药和不良反应”,关于“给药和监测”部分) ?直接口服抗凝剂- (参见“直接口服抗凝剂和肠外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给药和不良反应”) 血小板功能检测也分别详细讨论。(请参阅“血小板功能测试”。) 保证准确的测试结果 样品采集和处理- 凝血测试必须在血浆而不是血清上进行,因为它们在血清制备过程中与凝结的细胞成分一起被除去。 准确的凝血测试需要采集血液样本并妥善处理。以下参数对于确保准确性非常重要: ●采集管- 用于检测凝血的样品必须被吸入含有凝血抑制剂的试管中,凝血抑制剂可以在试验开始时除去。柠檬酸钠溶液(3.2%柠檬酸钠)在一个浅蓝色的顶部管是最常用的。固定管中的柠檬酸盐溶液的量,以便当管被适当填充时提供适当比例的一份柠檬酸盐溶液与九份全血。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由于血浆容量减少需要去除一些柠檬酸盐。(请参阅下面的“干 扰源”。) ●血容量- 管中必须充满足够的血液,以提供适量的柠檬酸盐与全血。未充满的管道可能导致人为延长凝血时间。不应该封管,否则会导致加入的血量不正确[1]。管子必须填满全部收集量的90%以内。如果管子未充满,可能会导致结果不准确。应该丢弃不正确填充的管,并要求新的抽取[2]。 ●混合- 由于蓝顶管中含有液态柠檬酸钠溶液,放血后应尽快倒置几次,以便将柠檬酸盐溶液与血液混合。不要摇动管子,否则会导致溶血,并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经过的时间和温度- 应及时检测样品,以防止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尤其是V和VIII和S 蛋白)降解;凝血因子大量降解可能导致凝血时间的人为延长[3]。静脉切开与检查之间的总

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参考值】手工法和血液凝固仪法11~13s或(12±1s)。测定值超过正常对照值3s以上为异常。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参考值为1.0士0.05(0.82~1.15)s。国际标准化比(INR)1.0+0.1。 【临床意义】 1.PT延长:先天性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Ⅶ、X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症、纤溶亢进、DIC、使用抗凝药物(如口服抗凝剂)和异常抗凝血物质等。 2.PT缩短:血液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等。 3.PTR及INR是监测口服抗凝药物的首选指标。国人以2.0~2.5为宜。 (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同(APTT)测定 【参考值】手工法:为31~43s。测定值与正常对照值比较,延长超过10s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 1.APTT延长:见于因子Ⅻ、Ⅺ、Ⅸ、Ⅷ、Ⅹ、Ⅴ、Ⅱ、PK(激肽释放酶原)、HMWK (高分子量激肽原)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尤其见于FⅧ、Ⅸ、Xl缺乏以及它们的抗凝物质增多;此外,APTT是监测普通肝素和诊断狼疮抗凝物质的常用试验。 2.APTT缩短: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 (三)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参考值】2~4g/L。 【临床意义】1.增高 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传染病、风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灼伤、多发性骨髓瘤、休克、大手术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急性感染、恶性肿瘤等以及血栓前状态、部分老年人等。 2.减低 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四)D-二聚体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参考值】 定性:阴性。 定量:小于200μg/L。 【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自溶解功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的水平升高,表明体内存在着频繁的纤维蛋白降解过程。 因此,纤维D-二聚体是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键指标。 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 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

出凝血功能常规检查结果判断

出凝血功能常规检查结果判断【麻醉及疼痛专业讨论版】 1、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减少: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2、凝血酶原时间(PT)11~13秒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中凝血因子是否缺乏。 延长:Ⅰ、Ⅱ、Ⅴ、Ⅶ和Ⅹ因子缺乏,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 缩短:先天性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2~43秒,较正常对照值延长10秒以上为异常 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中凝血因子是否缺乏。 延长:Ⅷ、Ⅸ和Ⅺ因子缺乏,凝血酶原或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纤溶亢进使纤维蛋白原降解增加,应用肝素等抗凝药,循环抗凝物质增加。 缩短:血液高凝血状态。 4、纤维蛋白原(Fg)2~4g/L 减低:纤溶亢进、DIC、重症肝病等。 增高:糖尿病、急性感染、休克、大手术后、恶性肿瘤等以及血栓前状态。 5、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1~6mg/L 增高见于原发或继发性纤溶亢进或溶栓治疗。 6、凝血酶原激活时间(ACT)70~130秒反映体内肝素和类肝素物质。 如未用肝素情况下ACT延长,表示体内类肝素物质增多,如严重肝病。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正常参考值:12-16秒。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1.延长:>3秒 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 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解读凝血报告单

解读凝血报告单 原创2015-10-11 a5051151 心血管时间 1.凝血酶原时间(PT) 正常参考值: 12 - 16 秒。与正常对照超过3 s 以上异常。 临床应用: 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 在正常对照的1-2 倍最为适宜。 PT 异常的意义: 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 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 以及抗凝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2. 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 口服抗凝剂的监测:详见INR。 2.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正常参考值: 0.8 - 1.5。 临床应用: INR 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 试剂检测,PT 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 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 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 的允许范围如下: 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 - 2.5 髋部外科手术前2.0 - 3.0 深静脉血栓形成2.0 - 3.0 治疗肺梗塞2.0 - 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 - 4.0 人工瓣膜手术3.0 - 4.0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正常参考值: 24-36 秒。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 s 以上异常。 临床应用: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 同时,APTT 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 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 成为监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 APTT 异常的意义: 1. 延长: (1)因子Ⅷ、Ⅸ、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可见于血友病甲、乙。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2)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3)纤溶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 )。(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或Ⅸ抗体、SLE 等。 2. 缩短: (1)高凝状态,如DIC 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4.纤维蛋白原(FIB) 正常参考值: 2 - 4 g/L。 临床应用: 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

凝血功能怎么检查

凝血功能怎么检查 人的身体分血细胞,血小板组成,部分人少量出血的时候可以快速自身止血,但是也有小部分人是因为身体因素,稍微有些出血就血流不止,没办法进行自身止血,这种情况要考虑是凝血功能出问题,可以在目前临床上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查,判断具体的原因。 ★凝血过程 可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也称为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基本步骤。

★凝血功能检查 可以在术前了解患者有无凝血功能的异常,有效防止在术中及术后出现出血不止等意外情况,从而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机体的止血功能是由血小板、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等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过去我们曾用出血时间作为止血功能缺陷的筛检试验,但因其操作标准化程度不高,敏感性不好,且无法反映凝血因子的含量及活性,故目前

已为凝血功能检查所取代。凝血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由PT计算得到的PT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 PT主要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PT 延长主要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DIC、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PT缩短主要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DIC早期、血栓性疾病、口服避孕药等;监测PT可作为临床口服抗凝药物的监护。 APTT是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筛选试验。APTT延长主要见于血友病、DIC、肝病、大量输入库存血等;APTT缩短主要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APTT 可作为肝素治疗的监护指标。

凝血七项检验指标含义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 日期:2010-11-08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正常参考值:12-16秒。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1.延长:>3秒 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 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2.缩短: ①DIC早期呈高凝状态 ②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 ③口服避孕药 ④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 监控—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华发令”,预期值约为参考植的2倍。PT活动度参考值为75%-120%,降低到<40%可能有出血倾向(PIR参考值:1+0.15,PI延长至正常对照2倍时,PTR约增至2;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用药维持范围2.0-4.0。)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正常参考值:0.8-1.5。 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 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 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华法林),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 临床适应症 INR允许范围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①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 ②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 ③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 ④治疗肺梗塞 2.0—4.0 ⑤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 ⑥人工瓣膜手术 3.0—4.0 监控:INR为2-4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①当INR>4.5时,如纤维蛋白水平和血小板数仍正常(抑制过度),则提肝病等所致,也应减少或停止口服抗凝剂。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正常参考值:24-36秒。 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 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