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精选及答案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精选及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下图是我国某地某时段天气预报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昼长是指日出到日落的时间段,判断当地该日( )

A. 昼短夜长

B. 昼长夜短

C. 昼夜等长

D. 白昼渐长(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地所在区域及季节是( )

A. 南方地区夏季

B. 北方地区冬季

C. 青藏地区夏季

D. 西北地区冬季

(3)下列四天中,最适合户外运动的是( )

A. 星期三

B. 星期四

C. 星期五

D. 星期六【答案】(1)B

(2)A

(3)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当地该日6:06日出,19:38日落,因此该地昼长是13小时32分,白昼时间长,故选B。(2)读图可知,我国位于北半球,此刻该地昼长夜短,因此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根据天气预报截图可知,该地气温高且星期六有台风天气,因此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选A。(3)该地星期四是多云天气,适合户外活动。故选B。

【点评】(1)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的时间长度即为一天的昼长。昼长= 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12:00—日出时刻)×2 =(12:00+日落时刻)×2 = 24小时—夜长。

(2)通常把接受太阳辐射最多,即最炎热的时段称为夏季,接受太阳辐射最少,即最寒冷的时段称为冬季,它们之间的过渡时段称为春季和秋季。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南半球温带地区,则9~11月为春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6~8月为冬季。(3)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2.读地球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中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热带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位于60°N,40°W

B.甲地位于乙地的正东方向

C.乙地日出时刻总比甲地早

D.甲、丙两地都位于中纬度

【答案】(1)C

(2)C

【解析】【分析】(1)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读图可知,图中位于赤道以南的是丙和丁;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读图可知,图中位于23.5°N-23.5°S之间的是丙;根据题意,故答案为:C。(2)A、根据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以西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图中乙地位于(60°E,40°N),故A不正确;B、根据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断,图中甲地位于乙地的正西方向,故B不正确;C、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东边的乙地日出时刻总比西边的甲地早,故C正确;D、读图可知,甲地的纬度是40°N,位于30°~60°之间属于中纬度地区,丙位于低纬度.故D不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1)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人们将地球上分为五带,其中终年炎热,也就是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是热带地区,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获得太阳光热少,终年寒冷的地区为寒带,即南北极圈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介于二者之间的地区为温带,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2)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3.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当太阳直射B地时,北京市学生正午的身影一年中最短

B. A、B均在北半球、西半球

C. B地的经纬度为(23.5°N,126°W)

D. 甲、乙两图中,比例尺较小的是图乙

【答案】 A

【解析】【分析】从图中可知,当太阳直射B地时,北京市学生正午的身影一年中最短;A在南半球,西半球,B在北半球、东半球;B地的经纬度为(23.5°N,126°E);甲、乙两图中,比例尺较小的是图甲;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人们习惯上将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4.图①是某地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图②是太阳能热水器,结合A、B 和C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所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位于A点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高

B. 位于B点时,该地昼夜平分

C. 位于C点时,北京正值一年中昼最长

D. 为了更好采光,收集热量,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排管最好朝南

【答案】 C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A点太阳高度最高,是太阳在夏至日的位

置,故答案A正确;B点太阳高度位于最高和最低之间,春分日和秋分日的太阳位置,昼夜平分,故B正确;C点太阳高度最低,是太阳在冬至日的位置,北京正值一年中昼最短,故C错误;根据题意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一年四季太阳在南方高度最高,所以为了更好采光,收集热量,集热管最好朝向南方,故D正确;所以该题的答案选C。

【点评】每年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一直到9月23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一直到12月23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纬线,过了冬至日太阳直射点折回向北移动,到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一直到6月22日直射点又到达最北界线,如此周而复始。

5.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

A. 3.6℃

B. 5.4℃

C. 6℃

D. 7.2℃

(2)下列地点位于③处可视范围的是()

A.②镇、乙村

B.甲村、A山山顶

C.⑤镇、B山山顶

D.甲村、④镇

(3)为了将①地的铁矿运到②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A.M线

B.N线

C.P线

D.Q线

【答案】(1)A

(2)B

(3)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200米,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海拔高度分别为800米-1000米,200米-400米;高差大约为600米左右,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3.6 ℃左右,故答案为:A。(2)读图可知,③处位于山谷处,甲村也位于山谷处,所以能看到;A山顶海拔高度比③处

高,地势高,也能看到;②镇、⑤镇北B山遮挡,看不见;乙村在另一条山谷内,被山脊遮挡,看不见;B山山顶是可以看见的,故答案为:B。(3)读图可知,铁路修建要沿着等高线,所以P、Q向不合理;而M线要比N线距离长,所以M线不合理,故答案为:B。

【点评】(1)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3)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修建的限制较少,在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修建的原则主要是少占耕地,可以以高架路的形式减少对耕地的侵占;山地地区对交通线路修建限制较大,一般沿等高线修建,陡坡上呈之字形修建,可以减小车辆爬坡难度。

6.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

A.山地和丘陵

B.高原和平原

C.山地和高原

D.平原和丘陵

(2)M村到N村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两村的实际距离是()

A.2.5千米

B.5千米

C.10千米

D.100千米

【答案】(1)D

(2)C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图中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该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2)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M村到N村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两村的实际距离是2×5=10千米。

【点评】(1)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起伏较缓和的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的是高原,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

(2)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比例尺大小看分母,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大。

7.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地球仪.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轴与桌面保持着23.5°的夹角

B.地轴穿过了赤道和南、北两极

C.地球仪上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D.地球仪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观察比较地球仪上的0°经线与0°纬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0°纬线和0°经线一样长

C.0°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2倍

D.0°纬线又叫做本初子年线

【答案】(1)C

(2)C

【解析】【分析】(1)地轴与桌面保持着66.5°的夹角;地轴穿过了南、北两极,没有穿过赤道;地球仪上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地球仪是正球体;C符合题意。(2)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0°纬线和0°经线不一样长;0°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2倍;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年线;C符合题意。

【点评】(1)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将地球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并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地轴始终与平面保持66.5°的夹角,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南极。

(2)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但长度不等,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即0°纬线。它是划分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是南半球和

北半球的分界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经线,所有的经线都等长,指示南北方向,最终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8.中国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水:河流)。因此,以太阳光照产生的明、暗(阳、阴)为地名来命名的城市很多,且沿用至今。例如江苏省的江阴市位于长江南岸、陕西省的华阴市位于华山北麓。下图为山、河的南北两侧太阳光照差异与城市名称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三题。

(1)在古代,绵阳因靠近绵山得名,资阳因临近资水(沱江)得名。甲、乙、丙、丁四城市能代表绵阳、资阳位置的是()

A.A——绵阳、丙——资阳

B.乙——绵阳、丁——资阳

C.乙——绵阳、丙——资阳

D.甲——绵阳、丁——资阳

(2)“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是因为我国大多数地区位于()

A.秦岭以北

B.赤道以北

C.长江以北

D.北回归线以北

(3)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分析,夏至日正午北坡为阳的是()

A.海南五指山(19°N)

B.陕西华山(34°N)

C.湖南衡山(27°N)

D.山东泰山(36°N)

【答案】(1)C

(2)D

(3)A

【解析】【分析】(1)由题干信息“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和“绵阳因靠近绵山得名,资阳因临近资水(沱江)得名”可知,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乙位于山南,应为绵阳;丙位于水北,应为资阳。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是因为我国大多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始终在太阳直射点以北。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5°N纬线。根据四个选项中的纬度可知,只有海南五指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此时正北向阳,是阳坡。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1)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北回归线以

南,阳光主要从南方照向北方,南坡为阳坡,南面能够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获取更多的热量。由此得来“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政务太阳位于正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政务太阳位于正北。

(3)夏至日在每年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日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9.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

A.①地-在山顶俯瞰泰陵

B.②地-在山谷观察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C.③地-在鞍部观赏全景

D.④地-在陡崖可开展极限攀岩运动项目

(2)甲地与泰陵之间的相对高度大约是()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

(3)影响图中聚落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气候

B.河流、交通

C.地形、河流

D.气候、河流

【答案】(1)B

(2)D

(3)C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

①地等高线凸向数值高处为山谷,不是山顶,故A错误;

②地位于山谷,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故B正确;

③地不是两个闭合的等高线中间部位不是鞍部,故C错误;

④地等高线没有重合在一起不是陡崖,故D错误。

故答案为:B。(2)读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50米,甲地海拔大于350米小于400米,泰陵海拔大于150米小于200米;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因此甲地与泰陵之间的相对高度大约是大于150米小于250米。故答案为:D。(3)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在山区分布极少,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平的丘陵、平原和河流沿岸地区,所以影响图示区域聚落分布的因素是地形和河流。故答案为:C。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2)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3)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如平原地区是聚落的最佳选址区位,中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和,聚落往往比较集中。交通便利的地区像交通路线交汇处、沿海沿河等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10.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虎山的海拔高度约是()

A. 900米

B. 1000米

C. 900~1000米

D. 800~900米(2)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白水河干流由东北流向西南

B. 若两村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约1千米

C. 与甲村相比,乙村更容易发展为城镇

D. 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丘陵

【答案】(1)C

(2)B

【解析】【分析】(1)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依据等高线变化情况推测可知,图中虎山的海拔高度应该在900﹣1000米之间;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读图可得,白水河干流大致是自东向西流,故A错误;甲、乙两村在图上的直线距离是2厘米,则实际距离是2×50000=100000厘米=1千米,故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村与乙村相比,自然条件的优越性表现在甲村地形更平坦开阔,水资源更丰富,水路交通更便利,地质灾害较少等,甲更容易形成城镇,故C错误;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山地,故D错误;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一定相同;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同一幅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河流发育于山谷,山谷的等高线凸向高处,水往低处流,由此可以推断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

11.为监测石漠化治理状况以及该地区的植被恢复情况,环保部门最需要利用到的是()

A. 世界政区图

B. 旅游景点图

C. 当地遥感图像

D. 铁路交通图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遥感地图具有覆盖面大、信息丰富、空间位置准确等特点,更具有快捷、直观的优势,在城乡规划、农林水利、地质测绘、环境监测、国防建设等领域得到

了广泛应用。因此为监测石漠化治理状况以及该地区的植被恢复情况,环保部门最需要利用到的是当地遥感图像。

故答案为:C。

【点评】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不同主题的地图所提供的地理信息也不一样。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12.读图,判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A处山体部位为山谷

B.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为200米

C. 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68米

D. B处山体部位为陡崖

【答案】 D

【解析】【分析】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读图可得,

A、A位于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A不符合题意;

B、图中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为100米,B不符合题意;

C、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678﹣620=58米,C不符合题意;

D、B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13.在一间暗室里,将一盏电灯固定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固定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然后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更替②四季变化③昼夜长短变化④地方时差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此时图中P地()

A. 可以清晰看到北极星

B. 正是夜幕深沉

C. 处于中午太阳最高时

D. 位于晨昏线上

(3)当图中北极圈全部处于夜半球时,则北半球的节气是()

A. 夏至日

B. 春分日

C. 冬至日

D. 秋分日【答案】(1)C

(2)D

(3)C

【解析】【分析】(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背太阳光的一面被称为夜半球。地球不停自转,使地球上的昼半球和夜半球不停的交替,并产生时差.

(2)由图可知,P点位于晨昏线上的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即将迎来新的一天.

(3)当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夜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时值北半球的冬至日.

故答案为:(1)C ;(2)D ;(3)C;

【点评】(1)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2)北半球的季节是以二分二至月为起始月,3月21为春分日,3、4、5月作为春季;6月22日为夏至日,6、7、8月份为夏季;9月23为秋分日,9、10、11份为秋季;12月22为冬至日,12、1、2月份为冬季。南半球和北半球春秋相反,冬夏相反。

14.下图是我国两个省级行政区略图,两图的图幅大小相等,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两幅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小

B. ①图的内容比②图详细

C. 比例尺相同

D. 实际面积相等

(2)在中国政区图上,①图位于②图的方向是()

A. 西北

B. 东南

C. 东北

D. 西南

【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读图可得,①图的范围小,比例尺大,内容详细,②图的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略.

(2)结合中国政区地图,通过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可知,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南方向.

故答案为:(1)B ;(2)B;

【点评】(1)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

(2)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

15.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

A. 球体

B. 圆形

C. 椭圆形

D. 天圆地方【答案】 A

【解析】【分析】解: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或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等。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确凿的证据。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

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16. 2019年4月,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轰动世界。黑洞照片是由全球8个射电望远镜联合“拍摄”获得的,其中大功臣可以说是智利的ALMA望远镜,该望远镜所在地全年晴夜数可达390天左右,气流稳定、空气干燥、无光污染。读“观测黑洞望远镜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ALMA望远镜的地理位置最接近()

A. 22°N,70°E

B. 22°S,70°E

C. 22°N,70°W

D. 22°S,70°W (2)智利ALMA望远镜能成为“拍摄”黑洞照片的大功臣,与这里是()有关。

A. 地中海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3)黑洞照片成功问世的意义有()

①证明了黑洞的存在②宇宙中最后的秘密终于被揭开

③为人类找到了一个新的家园④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需要互相合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1)D

(2)B

(3)C,D

【解析】【分析】(1)0度经线是是经线的起始线,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0度经线以东,是东经,用“E”表示,0度经线以西是西经,用“W”表示。赤道是0度纬线,赤道以北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是南纬,用“S”表示。从图中可知ALMA望远镜的地理位置最接近南纬22度,西经70度,故D符合题意。(2)智利ALMA望远镜所在的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少,利于拍摄照片,所以智利ALMA 能够称为拍摄黑洞照片的大功臣,故B符合题意。(3)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借由物体被吸入之前的因高热而放出和γ射线的“边缘讯息”,可以获取黑洞存在的讯息。推测出黑洞的存在也可借由间接观测恒星或星际云气团绕行轨迹取得位置以及质量。黑洞照片的成功问世的意义有:可以成功证明黑洞的存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需要互相合作。,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B;(3)C。

【点评】(1)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2)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热带草原南北两侧,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卡拉哈里沙漠,西亚的阿拉伯沙漠,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沙漠,北美的索诺拉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

(3)黑洞就是中心的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奇点和周围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区,这个天区范围之内不可见。依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一颗垂死恒星崩溃,它将聚集成一点,这里将成为黑洞,吞噬邻近宇宙区域的所有光线和任何物质。

17.读太阳光照图示意图,可以看出北极圈内是极夜,南极圈内是极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张掖市所处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2)下列现象中,与这个季节相符的是()

A. 祁连山积雪一年中最少

B. 河西走廊玉米生长旺盛

C. 黄河处于枯水期

D. 内蒙古草原绿草如茵

(3)图中四地昼夜等长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1)D

(2)C

(3)C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北极圈内是极夜,南极圈内是极昼,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的张掖市是冬季。故选D。(2)祁连山积雪最少、河西走廊玉米生长旺盛、内蒙古草原绿草如茵的季节都是夏季,黄河处于枯水期发生在冬季,与题干相符。故选C。(3)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图中③地位于赤道,昼夜等长。故选C。

【点评】(1)通常把接受太阳辐射最多,即最炎热的时段称为夏季,接受太阳辐射最少,即最寒冷的时段称为冬季,它们之间的过渡时段称为春季和秋季。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南半球温带地区,则9~11月为春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6~8月为冬季。

(2)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经过秋分日再到冬至日,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3)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18.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地位于D地的什么方向?()

A. 北方

B. 西北方

C. 南方

D. 东南方(2)对图中山体部位判断正确的是()

A. A地为鞍部

B. B地为陡崖

C. C地位于山脊

D. D地位于山谷

【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指向标所指正北方向,A地位于D地的西北方向;故选:B。(2)读图可知,A地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故A错误;B地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故B正确;C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故C 错误;D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

【点评】(1)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19. 4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延庆出席了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世园会”)开幕式,本次世园会被称为“长城脚下的世园会”。会期自4月29日至10月7日,预计参观人次不少于1600万,世界目光将再次聚焦北京。下图为世园会导览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若选择精品路线植物馆——中国馆——国际馆依次游览,最近便的入口是()

A. 1号门

B. 3号门

C. 5号门

D. 6号门(2)参观国际馆后,从最近园区道路步行去2号门,应该()

A. 向西北方向走

B. 向正东方向走

C. 向东南方向走

D. 向西南方向走

【答案】(1)D

(2)C

【解析】【分析】(1)根据图可知,若选择精品路线植物馆——中国馆——国际馆依次游览,入口6号门距离植物馆最近。

(2)根据图可知,该图指向标上方为北方,所以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从国际馆沿最近园区道路步行去2号门应向东南方向走。

故答案为:(1)D;(2)C;

【点评】地图是地理课的工具,读图时可以分为三步:一教二读三分析。具体地说,第一步要教给学生认记的基本功,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地图知识,知道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第二步教学生读图并初步分析图。第三步则要求能通过读图说明一般地理问

题。

20.在探究地球运动的时候,同学们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进行演示,得到左图所示的结果。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左图所示日期地球大致运行在右图中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左图示意日期所处的季节,烟台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路面结冰

B.人们多穿单衣

C.学校下午作息时间更晚

D.正午阳光照进室内的面积最小

【答案】(1)C

(2)A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左图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右图中丁是北半球春分日,甲是北半球夏至日,乙是北半球秋分日,丙是北半球冬至日;故答案为:C。(2)读图可知,左图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我国是冬季,山东省烟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路面有结冰现象,人们穿厚的棉衣,学校下午作息时间更早,正午阳光照进室内的面积最大,此时太阳高度最小,故答案为:A。

【点评】(1)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

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通常把接受太阳辐射最多,即最炎热的时段称为夏季,接受太阳辐射最少,即最寒冷的时段称为冬季,它们之间的过渡时段称为春季和秋季。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