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许昌高级中学数学三角形解答题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许昌高级中学数学三角形解答题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许昌高级中学数学三角形解答题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许昌高级中学数学三角形解答题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许昌高级中学数学三角形解答题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1,直线MN 与直线AB 、CD 分别交于点E 、F ,1∠与2∠互补.

(1)试判断直线AB 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BEF ∠与EF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 ,EP 与CD 交于点G ,点H 是MN 上一点,且GH EG ⊥,求证://PF GH .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PH ,K 是GH 上一点使PHK HPK ∠=∠,作PQ 平分

EPK ∠,求HPQ ∠的度数.

【答案】(1)AB//CD ,理由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45HPQ ∠=. 【解析】 【分析】

(1)利用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可以推知同旁内角∠AEF 、∠CFE 互补,即可证明; (2)利用(1)中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EPF=90°,即EG ⊥PF ,再结合GH ⊥EG ,即可证明;

(3)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A=90°-∠3=90°-2∠2;然后由邻补角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推知∠QPK=-1

2

∠EPK=45°+∠2,最后根据角与角间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 (1)//AB CD , 理由如下:如图1,

图1

∵1∠与2∠互补, ∴12180∠+∠=?,

又∵1AEF ∠=∠,2CFE ∠=∠, ∴180AEF CFE ∠+∠=?, ∴//AB CD ;

(2)如图2,由(1)知,//AB CD ,

图2

∴180BEF EFD ∠+∠=?.

又∵BEF ∠与EF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 , ∴1

(2

)90FEP EFP BEF EFD ∠+∠=

∠+∠=?, ∴90EPF ∠=?,即EG PF ⊥. ∵GH EG ⊥, ∴//PF GH ; (3)如图3,

∵PHK HPK ∠=∠,

2PKG HPK ∴∠=∠. 又∵GH EG ⊥,

∴90902KPG PKG HPK ∠=-∠=-∠. ∴180902EPK KPG HPK ∠=-∠=+∠. ∵PQ 平分EPK ∠, ∴1

452

QPK EPK HPK ∠=

∠=+∠. ∴45HPQ QPK HPK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过程关注中“数形结合”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问题探究)

将三角形ABC 纸片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点A '处.

(1)如图,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的边CD 上时,直接写出A ∠与1∠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的内部时,求证:122A ∠+∠=∠;

(3)如图,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的外部时,探索1∠,2∠,A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拓展延伸)

(4)如图,若把四边形ABCD 纸片沿EF 折叠,使点A 、D 落在四边形BCFE 的内部点

A '、D 的位置,请你探索此时1∠,2∠,A ∠,D ∠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你发现的结

论,并说明理由.

【答案】【问题探究】(1)∠1=2∠A ;(2)证明见详解;(3)∠1=2∠A+∠2;【拓展延伸】(4)()212360A D ∠+∠=∠+∠+?.

【解析】 【分析】

(1)运用折叠原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2)运用折叠原理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3)运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4)先根据翻折的性质求出∠AEF、∠EFD,再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 【详解】

解:(1)如图,∠1=2∠A .

理由如下:由折叠知识可得:∠EA′D=∠A ; ∵∠1=∠A+∠EA′D ,∴∠1=2∠A .

(2)∵∠1+∠A′EA+∠2+∠A′DA=360°,

由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A+∠A′+∠A′EA+∠A′DA=360°, ∴∠A′+∠A=∠1+∠2, 由折叠知识可得∠A=∠A′, ∴2∠A=∠1+∠2.

(3)如图,∠1=2∠A+∠2

理由如下:∵∠1=∠EFA+∠A ,∠EFA=∠A′+∠2, ∴∠1=∠A+∠A′+∠2=2∠A+∠2,

(4)如图,

根据翻折的性质,()3181201∠=-∠,()4181

2

02∠=-∠, ∵34360A D ∠+∠+∠+∠=?,

∴()()1801180236011

22

A D ∠+∠+

-∠+-∠=?,

整理得,()212360A 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四边形内角和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

3.如图,在△ABC 中,已知AD BC ⊥于点D ,AE 平分()BAC C B ∠∠>∠ (1)试探究EAD ∠与C B ∠∠、的关系;

(2)若F 是AE 上一动点,当F 移动到AE 之间的位置时,FD BD ⊥,如图2所示,此时

EFD C B ∠∠∠与、的关系如何?

(3)若F 是AE 上一动点,当F 继续移动到AE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FD BC ⊥,①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如果成立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成立,写出新的结论.

【答案】(1)∠EAD=1

2

(∠C-∠B ),理由见解析; (2)∠EFD=1

2

(∠C-∠B ),理由见解析; (3)∠AFD=1

2

(∠C-∠B )成立,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图不难发现∠EAD=∠EAC-∠DAC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分别用结论中出现的角替换∠EAC 和∠DAC ;

(2)作AG BC ⊥于G 转化为(1)中的情况,利用(1)的结论即可解决; (3)作AH BC ⊥于H 转化为(1)中的情况,利用(1)的结论即可解决. 【详解】 解:(1)∠EAD=

1

2

(∠C-∠B ).理由如下:

∵AE 平分∠BAC , ∴∠BAE=∠CAE=

1

2

∠BAC ∵∠BAC=180°-(∠B+∠C )

∴∠EAC=

1

2

[180°-(∠B+∠C )] ∵AD ⊥BC , ∴∠ADC=90°,

∴∠DAC=180°-∠ADC-∠C=90°-∠C , ∵∠EAD=∠EAC-∠DAC ∴∠EAD=

12 [180°-(∠B+∠C )]-(90°-∠C )=1

2

(∠C-∠B ). (2)∠EFD=

1

2

(∠C-∠B ).理由如下:

作AG BC ⊥于G

由(1)可知∠EAG=

1

2

(∠C-∠B ) ∵FD BD ⊥,AG BC ⊥ ∴FD ∥AG

∴∠EAG=∠EFD

∴∠EFD=1

2(∠C-∠B )

(3)∠AFD=1

2

(∠C-∠B ).理由如下:

作AH BC ⊥于H

由(1)可知∠EAH=1

2

(∠C-∠B ) ∵FD BD ⊥,AH BC ⊥ ∴FD ∥AH

∴∠EAH=∠AFD

∴∠AFD=1

2

(∠C-∠B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综合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如图1,线段AB 、CD 相交于点O ,连结AD 、CB ,我们把这个图形称为“8字型”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容易得到:∠A +∠D =∠C +∠B .

(1)用“8字型”

如图2,∠A +∠B +∠C +∠D +∠E +∠F =___________; (2)造“8字型”

如图3,∠A +∠B +∠C +∠D +∠E +∠F +∠G =_____________; (3)发现“8字型”

如图4,BE 、CD 相交于点A ,CF 为∠BCD 的平分 线,EF 为∠BED 的平分线. ①图中共有________个“8字型”; ②若∠B :∠D :∠F =4:6:x ,求x 的值. 【答案】(1)360°;(2)540;(3)①6;②x =5.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即可得到结论; (3)①由图形即可得到结论;

②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性质即可证得关系为∠D+∠B=2∠F ,再根据∠B 、∠D 、∠F 的比值,即可求得x 的值;

详解:

(1)∵∠A+∠B=∠GKH+∠GHK,

∠C+∠D=∠GHK+∠HGK,

∠E+∠F=∠HGK+∠GKH,

∠A+∠B+∠C+∠D+∠E+∠F=2(∠GKH+∠GHK+∠HGK)=2×180°=360°,故答案为:360°;

(2)如图,连结BC,

∵∠E+∠G=∠GCB+∠EBC,

∴∠A+∠B+∠C+∠D+∠E+∠F+∠G=五边形FABCD的内角和,

即∠A+∠B+∠C+∠D+∠E+∠F+∠G=(5-2)?180°=540°,

故答案为:540°;

(3)①图中共有6个“8字型”;

故答案为:6.

②:∵CF平分∠BCD,EF平分∠BED

∴∠DEG=∠AEG,∠ACH=∠BCH,

∵在△DGE和△FGC中,∠DGE=∠FGC

∴∠D+∠DEG=∠F+∠ACH

∵在△BHC和△FHE中,∠BHC=∠FHE

∴∠B+∠BCH=∠F+∠AEG

∴∠D+∠DEG+∠B+∠BCH=∠F+∠ACH+∠F+∠AEG

∴∠D+∠B=2∠F;

∵∠B:∠D:∠F=4:6:x,∠D+∠B=2∠F,

∴x=5.

点睛: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5.如图,△ABC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点I,过点I作DI⊥IC,交AC于点D.

(1)如图①,求证:∠AIB=∠ADI;

(2)如图②,延长BI,交外角∠ACE的平分线于点F.

①判断DI与C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若∠BAC=70°,求∠F的度数.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①结论:DI∥CF,②35°.【解析】

分析:(1)只要证明∠AIB=90°+1

2

∠ACB,∠ADI=90°+

1

2

∠ACB即可;

(2)①只要证明∠IDC=∠DCF即可;

②首先求出∠ACE-∠ABC=∠BAC=70°,再证明∠F=1

2

∠ACE-

1

2

∠ABC=

1

2

(∠ACE-∠ABC)即

可解决问题;

详解:(1)证明:∵AI,BI分别平分∠BAC,∠ABC,

∴∠BAI=1

2

∠BAC,∠ABI=

1

2

∠ABC,

∴∠BAI+∠ABI=1

2

(∠BAC+∠ABC)=

1

2

(180°-∠ACB)=90°-

1

2

∠ACB.

在△ABI中,∠AIB=180°-(∠BAI+∠ABI)=180°-(90°-1

2

∠ACB)=90°+

1

2

∠ACB.

∵CI平分∠ACB,∴∠DCI=1

2

∠ACB.∵DI⊥IC,

∴∠DIC=90°,∴∠ADI=∠DIC+∠DCI=90°+1

2

∠ACB.

∴∠AIB=∠ADI. (2)解:①结论:DI∥CF.

理由:∵∠IDC=90°-∠DCI=90°-1

2

∠ACB,CF平分∠ACE,

∴∠ACF=1

2

∠ACE=

1

2

(180°-∠ACB)=90°-

1

2

∠ACB,∴∠IDC=∠ACF,∴DI∥CF.

②∵∠ACE=∠ABC+∠BAC,∴∠ACE-∠ABC=∠BAC=70°.∵∠FCE=∠FBC+∠F,∴∠F=∠FCE-∠FBC.

∵∠FCE=1

2

∠ACE,∠FBC=

1

2

∠ABC,

∴∠F=1

2

∠ACE-

1

2

∠ABC=

1

2

(∠ACE-∠ABC)=35°.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之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难度适中,此类题型的关键在于结合题目条件与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6.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BCD=90°,∠BAD的平分线AG交BC于点G.

(1)求证:∠BAG=∠BGA;

(2)如图2,∠BCD的平分线CE交AD于点E,与射线GA相交于点F,∠B=50°.

①若点E在线段AD上,求∠AFC的度数;

②若点E在DA的延长线上,直接写出∠AFC的度数;

(3)如图3,点P在线段AG上,∠ABP=2∠PBG,CH∥AG,在直线AG上取一点M,使∠PBM=∠DCH,请直接写出∠ABM:∠PBM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①20°;②160°;(3)1

3

7

3

【解析】

【分析】

(1)根据AD//BC可知∠GAD=∠BGA,由AG平分∠BAD可知∠BAG=∠GAD,即可得答案.(2)①根据CF平分∠BCD,∠BCD=90°,可求出∠GCF的度数,由AD//BC可求出∠AEF 和∠DAB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AFC的度数即可;②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即可;(3)根据M点在BP的上面和下面两种情况讨论,分别求出∠PBM和∠ABM 的值即可.

【详解】

(1)∵AD∥BC,

∴∠GAD=∠BGA,

∵AG平分∠BAD,

∴∠BAG=∠GAD,

∴∠BAG=∠BGA;

(2)①∵CF平分∠BCD,∠BCD=90°,

∴∠GCF=45°,

∵AD∥BC,∠ABC=50°,

∴∠AEF=∠GCF=45°;∠DAB=180°﹣50°=130°,

∵AG平分∠BAD,

∴∠BAG=∠GAD=65°,

∴∠AFC=65°﹣45°=20°;

②如图:

∵∠AGB=65°,∠BCF=45°,

∴∠AFC=∠CGF+∠BCF=115°+45°=160°;

(3)有两种情况:

①当M在BC的下方时,如图:∵∠ABC=50°,∠ABP=2∠PBG,

∴∠ABP=(100

3

)°,∠PBG=(50

3

)°,

∵AG∥CH,

∴∠BCH=∠AGB=65°,∵∠BCD=90°,∴∠DCH=∠PBM=90°﹣65°=25°,

∴∠ABM=∠ABP+∠PBM=(100

3

+25)°=(

175

3

)°,

∴∠ABM:∠PBM=(175

3

)°:25°=7

3

②当M在BC的上方时,如图:

同理得:∠ABM=∠ABP﹣∠PBM=(100

3

﹣25)°=(25

3

)°,

∴∠ABM:∠PBM=(25

3

)°:25°=1

3

综上,∠ABM:∠PBM的值是1

3

7

3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性质是解题关键. 7.数学活动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

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那么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

(1)独立思考,请你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如图所示,已知∠DBC和∠BCE分别为△ABC的两个外角,试探究∠A和∠DBC,∠BCE之间的数量关系.

解:

⑵合作交流,“创新小组”受此问题的启发:分别作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BF和CF,交于点F(如图所示),那么∠A与∠F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写出解答过程.

【答案】(1)∠DBC+∠BCE-∠A=180o(2)1

2

∠A+∠F=90o

【解析】

【分析】

(1)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可知∠FBC+∠FCB=1

2

(∠DBC+∠BCE,)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结合(1)即可解答.

【详解】

⑴∠DBC+∠BCE-∠A=180o.

∠DBC+∠BCE

=∠ABC+∠A+∠ACB+∠A

=180°+∠A

即∠DBC+∠BCE-∠A=180o.

(2)1

2

∠A+∠F=90°

∵BF和CF分别平分∠CBD和∠BCE,

∴∠CBF=1

2

∠CBD,∠BCF=

1

2

∠BCE.

∴∠CBF+∠BCF=1

2

(∠CBD+∠BCE).

∵∠CBF+∠BCF=180o-∠F,∠DBC+∠BCE=180o+∠A.

∴180o-∠F =1

2

(∠CBD+∠BCE)=

1

2

(180o+∠A)

∴1

2

∠A+∠F=90o.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已知△ABC,(1)如图1,若D点是△ABC内任一点、求证:

∠D=∠A+∠ABD+∠ACD.

(2)若D点是△ABC外一点,位置如图2所示.猜想∠D、∠A、∠ABD、∠ACD有怎样的关系?请直接写出所满足的关系式.(不需要证明)

(3)若D点是△ABC外一点,位置如图3所示、猜想∠D、∠A、∠ABD、∠ACD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证明见解析;(2)∠D+∠A+∠ABD+∠ACD=360°;(3)

∠D+∠ACD=∠A+∠ABD,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由∠BDC=∠2+∠CED,∠CED=∠A+∠1,可以得出∠D=∠A+∠ABD+∠ACD.(2)由∠D+∠A+∠ABD+∠ACD=∠A+∠ABC+∠ACB+∠D+∠DBC+DCB,

∠A+∠ABC+∠ACB=180°,∠D+∠DBC+DCB=180°,可以得出∠D+∠A+∠ABD+∠ACD=360°.(3)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定理即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可知∠AED=∠1+∠A,∠AED=∠D+∠2,所以可知∠A+∠1=∠D+∠2即∠D+∠ACD=∠A+∠ABD.试题解析:(1)证明:延长BD交AC于点E.

∵∠BDC是△CD E的外角,∴∠BDC=∠2+∠CED,

∵∠CED是△ABE的外角,∴∠CED=∠A+∠1.

∴∠BDC=∠A+∠1+∠2.即∠D=∠A+∠ABD+∠ACD.

(2)∵∠D+∠A+∠ABD+∠ACD=∠A+∠ABC+∠ACB+∠D+∠DBC+DCB,

∠A+∠ABC+∠ACB=180°,∠D+∠DBC+∠DCB=180°,

∴∠D+∠A+∠ABD+∠ACD=360°.

(3)证明:令BD、AC交于点E,

∵∠AED是△ABE的外角,

∴∠AED=∠1+∠A,

∵∠AED是△CDE的外角,

∴∠AED=∠D+∠2.

∴∠A+∠1=∠D+∠2即∠D+∠ACD=∠A+∠AB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定理即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9.(问题背景)

(1)如图1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8字形”,请说明∠A+∠B=∠C+∠D;

(简单应用)

(2)如图2,AP、CP分别平分∠BAD.∠BCD,若∠ABC=36°,∠ADC=16°,

求∠P的度数;

(问题探究)

(3)如图3,直线AP平分∠BAD的外角∠FAD,CP平分∠BCD的外角∠BCE,若

∠ABC=36°,∠ADC=16°,请猜想∠P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4)在图4中,若设∠C=α,∠B=β,∠CAP=1

3∠CAB,∠CDP=1

3

∠CDB,试问∠P与

∠C、∠B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______ (用α、β表示∠P,不必证明)

【答案】(1)证明见解析;(2)26°;(3)26°;(4)∠P=2

3

α+

1

3

β.

【解析】

【分析】

(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证明.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2,∠3=∠4,再根据(1)的结论列出整理即可得解;

(3)表示出∠PAD和∠PCD,再根据(1)的结论列出等式并整理即可得解;

(4)列出方程组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证明:在△AOB 中,∠A +∠B +∠AOB =180°, 在△COD 中,∠C +∠D +∠COD =180°, ∵∠AOB =∠COD ,∴∠A +∠B =∠C +∠D ; (2) 如图2,∵AP 、CP 分别平分∠BAD 、∠BCD , ∴∠1=∠2,∠3=∠4, ∵∠2+∠B=∠3+∠P , ∠1+∠P=∠4+∠D , ∴2∠P=∠B+∠D ,

∴∠P=

12(∠B+∠D )=1

2×(36°+16°)=26°; (3)如图3,

∵AP 平分∠BAD 的外角∠F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 ∴∠1=∠2,∠3=∠4,∴∠PAD =180°-∠2,∠PCD =180°-∠3, ∵∠P +(180°-∠1)=∠D +(180°-∠3),∠P +∠1=∠B +∠4, ∴2∠P =∠B +∠D , ∴∠P =

12(∠B +∠D )=1

2×(36°+16°)=26°; (4)∠P =

23α+13

β.

10.已知:如图,等边三角形ABD 与等边三角形ACE 具有公共顶点A ,连接CD ,BE ,交于点P .

(1)观察度量,BPC ∠的度数为____.(直接写出结果)

(2)若绕点A 将△ACE 旋转,使得180BAC ∠=?,请你画出变化后的图形.(示意图) (3)在(2)的条件下,求出BPC ∠的度数.

【答案】(1)120°;(2)作图见解析;(3)∠BPC =120°.

【解析】

分析:(1)∠BPC的度数为120°,理由为:由△ABD与△ACE都是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AB=∠ABD=∠CAE=60°,AD=AB,AC=AE,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夹角相等,利用SAS得出三角形DAC与三角形BAE全等,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到∠ADC=∠ABE,利用外角性质,等量代换即可得到所求;(2)作出相应的图形,如图所示;(3)解法同(1),求出∠BPC的度数即可.

本题解析:

(1)∠BPC的度数为120°,理由为:

证明:∵△ABD与△ACE都是等边三角形,

∴∠DAB=∠ABD=∠CAE=60°,AD=AB,AC=AE,

∴∠DAB+∠BAC=∠CAE+∠BAC,即∠DAC=∠BAE,

在△DAC与△BAE中,

{AD AB

DAC BAE AC AE

=

∠=∠

=

,∴△DAC≌△BAE(SAS),

∴∠ADC=∠ABE,∵∠ADC+∠CDB=60°,∴∠ABE+∠CDB=60°,∴∠BPC=∠DBP+∠PDB=∠ABE+∠CDB+∠ABC=120°;

(2)作出相应的图形,如图所示;

(3)∵△ABD与△ACE都是等边三角形,

∴∠ADB=∠BAD=∠ABD=∠CAE=60°,AD=AB,AC=AE,

∴∠DAB+∠DAE=∠CAE+∠DAE,即∠DAC=∠BAE,

在△DAC与△BAE中,

{AD AB

DAC BAC AC AE

=

∠=∠

=

,∴△DAC≌△BAE(SAS),∴∠ADC=∠ABE,∵∠ABE+∠DBP=60°,

∴∠ADC+∠DBP=60°,∴∠BPC=∠BDP+∠PBD=∠ADC+∠DBP+∠ADB=120°.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外角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高中解三角形题型大汇总

解三角形题型总结 题型一:正选定理的应用 1. ABC ?的三内角A 、B 、C 的对边边长分别为a b c 、、,若,2a A B ==, 则cos _____B = B. C. D. 2. 如果111A B C ?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分别等于222A B C ?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则( ) A .111A B C ?和222A B C ?都是锐角三角形 B .111A B C ?和222A B C ?都是钝角三角形 C .111A B C ?是钝角三角形,222A B C ?是锐角三角形 D .111A B C ?是锐角三角形,222A B C ?是钝角三角形 3. 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 ( ) C a A c b cos cos 3=-,则 =A cos _________________。 4.△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sin A sin B +b cos 2A =a 2,则=a b A . B . C D 5.ABC ?中,3 π = A ,BC =3,则ABC ?的周长为( ) A . 33sin 34+??? ? ?+πB B . 36sin 34+??? ??+πB C .33sin 6+??? ??+πB D .36sin 6+??? ? ? +πB 6. 在ABC ?中,已知3,1,60===?ABC S b A o ,则=++++C B A c b a sin sin sin 7.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35 cos ,cos ,3,513 A B b = ==则c =______

高中数学易错题举例解析

高中数学易错题举例解析 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题目,求解的思路不难,但解题时,对某些特殊情形的讨论,却很容易被忽略。也就是在转化过程中,没有注意转化的等价性,会经常出现错误。本文通过几个例子,剖析致错原因,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加强思维的严密性训练。 ● 忽视等价性变形,导致错误。 ??? x >0 y >0 ? ??? x + y >0 xy >0 ,但 ??? x >1 y >2 与 ??? x + y >3 xy >2 不等价。 【例1】已知f(x) = a x + x b ,若,6)2(3,0)1(3≤≤≤≤-f f 求)3(f 的范围。 错误解法 由条件得?? ? ??≤+≤≤+≤-62230 3b a b a ②① ②×2-① 156≤≤a ③ ①×2-②得 32 338-≤≤- b ④ ③+④得 .3 43 )3(310,34333310≤≤≤+≤f b a 即 错误分析 采用这种解法,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满足条件的函数b x ax x f + =)(,其值是同时受b a 和制约的。当a 取最大(小)值时,b 不一定取最大(小)值,因而整个解题思路是错误的。 正确解法 由题意有?? ? ??+=+=22)2()1(b a f b a f , 解得: )],2()1(2[3 2 )],1()2(2[31f f b f f a -=-= ).1(9 5 )2(91633)3(f f b a f -=+=∴ 把)1(f 和)2(f 的范围代入得 .3 37)3(316≤≤f 在本题中能够检查出解题思路错误,并给出正确解法,就体现了思维具有反思性。只有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反思性地看问题。 ●忽视隐含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例2】 (1) 设βα、是方程0622 =++-k kx x 的两个实根,则2 2 )1()1(-+-βα的最小值是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专项训练及解析答案

新数学《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高考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060,10,A BC D ∠==是边AB 上的一点,2,CD CBD =?的面积为 1, 则BD 的长为( ) A .32 B .4 C .2 D .1 【答案】C 【解析】 1210sin 1sin 25 BCD BCD ???∠=∴∠= 2 2 2 2102210425 BD BD ∴=+-??? =∴=,选C 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BC ?的面积25cos S C =,且 1,25a b ==,则c =( ) A .15 B .17 C .19 D .21 【答案】B 【解析】 由题意得,三角形的面积1 sin 25cos 2 S ab C C ==,所以tan 2C =, 所以5cos C = ,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17c a b ab C =+-=,所以17c =,故选B. 3.如图,边长为1正方形ABCD ,射线BP 从BA 出发,绕着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至 BC ,在旋转的过程中,记([0,])2 ABP x x π ∠=∈,BP 所经过的在正方形ABCD 内的区 域(阴影部分)的面积为()y f x =,则函数()f x 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条件列()y f x =,再根据函数图象作判断. 【详解】 当0,4x π?? ∈???? 时,()112y f x tanx ==??; 当,42x ππ?? ∈ ??? 时,()11112y f x tanx ==-??; 根据正切函数图象可知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解析式以及函数图象,考查基本分析识别能力,属基本题. 4.上世纪末河南出土的以鹤的尺骨(翅骨)制成的“骨笛”(图1),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音律艺术及先进的数学水平,也印证了我国古代音律与历法的密切联系.图2为骨笛测量“春(秋)分”,“夏(冬)至”的示意图,图3是某骨笛的部分测量数据(骨笛的弯曲忽略不计),夏至(或冬至)日光(当日正午太阳光线)与春秋分日光(当日正午太阳光线)的夹角等于黄赤交角.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及典型例题1

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详解 一、知识必备: 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 +b 2 =c 2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 a 。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a 2= b 2+ 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S = 21ah a =21bh b =21 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 (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 1 ac sin B ;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主要类型: (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第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第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第1、已知三边求三角.

80个高中数学易错题

2017年高考备考:高中数学易错点梳理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易错点1 对集合表示方法理解存在偏差 【问题】1: 已知{|0},{1}A x x B y y =>=>,求A B I 。 错解:A B =ΦI 剖析:概念模糊,未能真正理解集合的本质。 正确结果:A B B =I 【问题】2: 已知22 {|2},{(,)|4}A y y x B x y x y ==+=+=,求A B I 。 错解: {(0,2),(2,0)}A B =-I 正确答案:A B =ΦI 剖析:审题不慎,忽视代表元素,误认为A 为点集。 反思:对集合表示法部分学生只从形式上“掌握”,对其本质的理解存在误区,常见的错误是不理解集合的表示法,忽视集合的代表元素。 易错点2 在解含参数集合问题时忽视空集 【问题】: 已知2 {|2},{|21}A x a x a B x x =<<=-<<,且B A ?,求a 的取值范围。 错解:[-1,0) 剖析:忽视A =?的情况。 正确答案:[-1,2] 反思:由于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集合,它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因此对于集合B A ?就有可能忽视了A =?,导致解题结果错误。尤其是在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更应注意到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所给的集合可能是空集的情况。考生由于思维定式的原因,往往会在解题中遗忘了这个集合,导致答案错误或答案不全面。 易错点3 在解含参数问题时忽视元素的互异性 【问题】: 已知1∈{2a +,2 (1)a +, 2 33a a ++ },求实数a 的值。 错解:2,1,0a =-- 剖析:忽视元素的互异性,其实当2a =-时,2 (1)a +=233a a ++=1;当1a =-时, 2a +=2 33a a ++=1;均不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0a = 反思: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的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含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解题时可先求出字母参数的值,再代入验证。 易错点4 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关系不明 【问题】: 写出“若a M a P ??或,则a M P ?I ”的否命题。 错解一:否命题为“若a M a P ??或,则a M P ∈I ” 剖析:概念模糊,弄错两类命题的关系。 错解二:否命题为“若a M a P ∈∈或,则a M P ∈I ” 剖析:知识不完整,a M a P ??或的否定形式应为a M a P ∈∈且。 正确答案:若a M a P ∈∈且,则a M P ∈I

(word完整版)四年级《三角形试题分析及易错题分析》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考题分析与易错题分析 以盘龙区小学2016学年下学期期末四年级数学试题进行分析:三角形这一单元知识占11%,所考知识点主要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高的做法,会求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内角和。如: 近三年考题分析 4、请你想办法求出下面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

考查目的:三角形内角和和钝角三角形的特征。 15.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考查目的:三角形高的含义,会正确画不同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掌握高的方法。 1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60°,其他两个内角各是多少度?这是()三角形。考查目的:综合三角形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及等边三角形的特点解决问题。

三角形单元检测卷 一、填空(40分) 个钝角三角形,()个等腰三角形。 7、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中,一个是50度,一个是80度,这个三角形既是()三角形,又是()三角形。 二、选择(18分) 1.下面第()组中的三根小棒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 cm和7 cm,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A.3 cm B.4 cm C.7 cm 3.下面各组角中,第()组中的三个角能组成三角形。 A.60°,70°,90° B.50°,50°,50° C.80°,95°,5° 4.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90°。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5、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其中一底角是75度,顶角是()。 A、75度 B、45度 C、30度 D、60度 6、下面长度的小棒中(单位:cm),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 3.5、7.5、4 B . 5、2.8、6 C. 10、4.2、5.6 三、判断(8分) 1、一个内角是80度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 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 A + B +A B . 注意:正弦定理主要用来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余的量。 2、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余的量。 ⑤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无解三中情况)如:在三角形ABC 中,已知a 、b 、A (A 为锐角)求B 。具体的做法是:数形结合思想 画出图:法一:把a 扰着C 当无交点则B 无解、 当有一个交点则B 有一解、 当有两个交点则B 有两个解。 法二:是算出CD=bsinA,看a 的情况: 当ab 时,B 有一解

注:当A 为钝角或是直角时以此类推既可。 3、三角形面积公式: 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A ==B . 4、余弦定理: 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a c ac =+-B , 2222cos c a b ab C =+-. 5、余弦定理的推论: 222 cos 2b c a bc +-A =, 222 cos 2a c b ac +-B =, 222 cos 2a b c C ab +-=. (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三边求角) 6、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 ①若222a b c +=,则90C =; ②若222a b c +>,则90C <; ③若222a b c +<,则90C >. 7、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A 、B, C 并测得∠ACB=75O , ∠BCD=45O , ∠ADC=30O ,

高中数学易错题分类及解析

高中数学中的易错题分类及解析关键词:高考数学易错题全文摘要:“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严重影响考生成绩. 易错题的特征:心理因素、易错点的隐蔽性、形式多样性、可控性. 易错题的分类解析: 分为五大类即审题不严、运算失误、概念模糊、公式记忆不准确、思维不严,每类再分为若干小类,列举高中数学中的典型易错题进行误解与正解和错因分析. 本文既是对高考中的易错题目的分类解析,同时又是第一轮复习中的一本易错题集. 下表是易错题分类 表:

数学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其间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 . 从 数学学习的认知结构上讲, 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他自己理解的深 度与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与联想,组合成的一个整体结构 . 所以,数 学中有许多题目,求解的思路并不繁杂, 但解题时,由于读题不仔细, 或者对某些知识点的 理解不透彻,或者运算过程中没有注意转化的等价性,或者忽略了对某些特殊情形的讨 论??等等原因,都会导致错误的出现 .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一直以来都是严重影响考 生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 . 一.易错题的典型特征 解题出错是数学答题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它既与数学学习环境有 关 度有关 . 同时也与考生的数学水平、身体与心理状况有关 . 1.考生自我心理素质 :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的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 产物.而数学解题是考生主体感受并处理数学信息的创造性的心理过程 . 部分考生题意尚未 明确, 加之考试求胜心切,仅凭经验盲目做题,以至于出现主观认识错误或陷入主观思维 定势,造成主观盲动性错误和解题思维障碍 . 2.易错点的隐蔽性 :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是由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的联系联结而成的整体, 而其心理结构是指智力因素及其结构,即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思维力等五 个因素组成 . 数学解题是考生借助特定“数学语言”进行数学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考 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数学思维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个体思维的跳跃性是产生思维漏洞 的根本原因,这种思维漏洞一旦产生,考生自己是很难发现的,因此易错点的隐蔽性很强 3.易错点形式多样性 :根据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及数学认知结构的特点,数学易错点一般 有知识性错误和心理性错误两种等形式:而知识性错误主要包括数学概念的理解不透彻、 数学公式记忆不准确两方面;心理性错误包括审题不严、运算失误、数学思维不严谨等 . 4.易错题的可控性 :学生的认识结构有其个性特点 . 在知识总量大体相当的情况下,有的 学生对知识不仅理解深刻,而且组织得很有条理,便于储存与撮;相反,有的学生不仅对 知识理解肤浅,而且支离破碎,杂乱无章,这就不利于储存,也不容易提取 . 在学生形成了 一定的数学认知结构后,一旦遇到新的信息,就会利用相应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处理 和加工,随着认识活动的进行,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分化和重组,并逐渐变得更加精确和 完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 只要我们在容易出错的地方提高警戒意识,建立建全解题的 “警戒点” , 养成严谨的数学思维好习惯,易错点就会逐渐减少 . 1. 数学概念的理解不透 数学概念所能反映的数学对象的属性, 不仅是不分精粗的笼统的属性, 它已经是抓住了 数学对象的根本的、 最重要的本质属性 . 每一个概念都有一定的外延与内涵 . 而平时学习中对 概念本质的不透彻, 对其外延与内涵的掌握不准确, 都会在解题中反映出来, 导致解题出错 例 1. 若不等式 ax 2 +x+a < 0 的解集为 Φ,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 1 1 1 1 1 1 A.a ≤ - 或 a ≥ B.a < C.- ≤ a ≤ D.a ≥ 2 2 2 2 2 2 【错解】选 A.由题意,方程 ax 2 +x+a=0的根的判别式 0 1 4a 2 0 , 又与试题的难易程 易错题的分类解析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难题汇编及答案

【高中数学】单元《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一、选择题 1.若,2παπ??∈ ??? ,2cos2sin 4παα?? =- ???,则sin 2α的值为( ) A .7 8 - B . 78 C .18 - D . 18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二倍角公式及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化简得到cos sin αα+=,再将两边平方利用二倍角正弦公式计算可得; 【详解】 解:因为2cos2sin 4παα?? =- ??? 所以( ) 22 2cos sin sin cos cos sin 4 4 π π αααα-=- 所以()())2cos sin cos sin cos sin 2 αααααα-+= - ,cos sin 02παπαα??∈-≠ ??? Q , 所以cos sin 4 αα+= 所以()2 1cos sin 8αα+=,即22 1cos 2cos sin sin 8αααα++=,11sin 28 α+= 所以7sin 28 α=-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二倍角公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2.已知ABC V 的三条边的边长分别为2米、3米、4米,将三边都增加x 米后,仍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02 x << B . 1 12 x << C .12x << D .01x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余弦定理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可求得x 的取值范围. 【详解】 将ABC V 的三条边的边长均增加x 米形成A B C '''V , 设A B C '''V 的最大角为A '∠,则A '∠所对的边的长为()4x +米,且A '∠为钝角,则 cos 0A '∠<, 所以()()()()()2222342340x x x x x x x ?+++<+? +++>+??>? ,解得01x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余弦定理和三角形三边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灵活利用余弦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3.小赵开车从A 处出发,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沿南偏东40?的方向直线行驶,30分钟后到达B 处,此时,小王发来微信定位,显示他自己在A 的南偏东70?方向的C 处,且A 与C 的距离为15 3千米,若此时,小赵以每小时52千米的速度开车直线到达C 处接小王,则小赵到达C 处所用的时间大约为( ) ( ) 7 2.6≈ A .10分钟 B .15分钟 C .20分钟 D .25分钟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得到30BAC ∠=?,20AB =,153AC =,两边和夹角,之后应用余弦定理求得5713BC =≈(千米),根据题中所给的速度,进而求得时间,得到结果. 【详解】 根据条件可得30BAC ∠=?,20AB =,153AC =,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30175BC AB AC AB AC ?=+-??=, 则5713BC =≈(千米),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基本题型

解三角形 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的基本运用 1、 △A BC 中,sin 2A =sin 2B +sin 2C ,则△ABC 为 。 2、 在△ABC 中,b cos A =a cos B ,则三角形为 。 3、 已知△ABC 中,a =10,B =60°,C =45°,则c = 。 4、 在△ABC 中,已知150,350,30==?=c b B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5、 在ABC ?中,?===452232B b a ,,,则A 为 。 6、 在△ABC 中,A =60°,C =45°,b =2,则此三角形的最小边长为 。

余弦定理的基本运用 1、 在△ABC 中,a 2=b 2+c 2+bc ,则A 等于 。 2、 已知△ABC 的面积2,32,3===b a S ,解此三角形。 3、 在△ABC 中,1326+===c b a ,,,求A 、B 、C 。 4、 在△ABC 中,化简b cos C +c cos B = 。 5、 在△ABC 中,化简 ) cos cos cos (222c C b B a A c b a abc ++++。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 1、已知在△ABC 中,c =10,A =45°,C =30°,求a 、b 和 B 。 2、在△ABC 中,c =22,tan A =3,tan B =2,试求a 、b 及此三角形的面积。 3、在△ABC 中,a =2,A =30°,C =45°,则△ABC 的面积S △ABC 等于 。

4、已知在△ABC中,sin A:sin B:sin C=3:2:4,那么cos C的值为。 5、△ABC中,A=60°,b=1,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3,则△ABC外接圆的直径 为。 6、在△ABC中,BC=3,AB=2,且 )1 6 ( 5 2 sin sin + = B C ,A=。

三角形易错题集锦(带答案解析)

三角形易错题 一、填空题(共10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一个凸多边形最小的一个内角为100°,其他的内角依次增加1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是8cm,AB=3cm,则BC=_________cm.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若腰不大于底边,则腰长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4.如图:a∥b,BC=4,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6,则a与b的距离是_________. 【 5.小亮家离学校1千米,小明家离学校3千米,如果小亮家与小明家相距x千米,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6.已知△ABC两边长a,b满足,则△ABC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7.若等腰△ABC(AB=AC),能用一刀剪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A=_________. 8.图1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2;再分别连接图2中间小三角形的中点,得到图3.(若三角形中含有其它三角形则不记入) 、 (1)图2有_________个三角形;图3中有_________个三角形 (2)按上面方法继续下去,第20个图有_________个三角形;第n个图中有_________个三角形.(用n的代数式表示结论) 9.一个三角形两边长为5和7,且有两边长相等,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 10.两边分别长4cm和10cm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c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一、填空题(共10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一个凸多边形最小的一个内角为100°,其他的内角依次增加1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8.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内角和公式,设该多边形为n边形,内角和公式为180°?(n﹣2),因为最小角为100°,又依次增加的度数为10°,则它的最大内角为(10n+90)°,根据等差数列和的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 解:设该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为=180?(n﹣2), 解得n1=8,n2=9, n=8时,10n+90=10×80+90=170, n=9时,10n+90=9×10+90=180,(不符合题意) 故这个多边形为八边形. 故答案为:8. 点评:本题结合等差数列考查了凸n边形内角和公式.方程思想是解此类多边形有关问题常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注意凸n边形的内角的范围为大于0°小于180°. % 2.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是8cm,AB=3cm,则BC=2或3或cm.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 专题:计算题. 分析:按照AB为底边和腰,分类求解.当AB为底边时,BC为腰;当AB腰时,BC为腰或底边. 解答:解:(1)当AB=3cm为底边时,BC为腰, )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BC=(8﹣AB)=; (2)当AB=3cm为腰时, ①若BC为腰,则BC=AB=3cm, ②若BC为底,则BC=8﹣2AB=2cm. 故本题答案为:2或3或.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思想.关键是明确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若腰不大于底边,则腰长x的取值范围是5<x≤.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题型完整归纳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题型目录一.正弦定理 1.角角边 2.边边角 3.与三角公式结合 4.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增解的应对措施 5.边化角 6.正弦角化边 二.余弦定理 1.边边边 2.边角边 3.边边角 4.与三角公式结合 5.比例问题 6.余弦角化边 7.边化余弦角 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面积公式的选用 2.面积的计算 3.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面积的综合应用 四.射影定理 五.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综合应用 1.边角互化与三角公式结合 2.与平面向量结合 3.利用正弦或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4.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 (1)最大(小)角 (2)最长(短)边 (3)边长或周长的最值

(4)面积的最值 (5)有关正弦或余弦或正切角等的最值 (6)基本不等式与余弦定理交汇 (7)与二次函数交汇 六.图形问题 1.三角形内角之和和外角问题 2.三角形角平分线问题 3.三角形中线问题 4.三角形中多次使用正、余弦定理 5.四边形对角互补与余弦定理的多次使用 6.四边形与正、余弦定理 六.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1.利用正弦定理求解实际应用问题 2.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实际应用问题 3.利用正弦和余弦定理求解实际应用问题 一.正弦定理 1.角角边 ?=?=?= 例.在中,解三角形 ABC A B a 30,45,2,. ?=?=?== 练习1.在中则 ABC A B a c ,30,45, . 练习2.在中,已知45,,求 ?=?=?= 30. ABC C A a b 2.边边角 例中,解这个三角形?===? ABC a .45,. 练习1中,则 ?==+== . 1,2,sin ABC a b A C B C 练习2.中则 ?===?= ,3,60,_____ ABC c b C A

高一数学必修一易错题集锦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一易错题集锦答案 1. 已知集合M={y |y =x 2 +1,x∈R },N={y|y =x +1,x∈R },则M∩N=( ) 解:M={y |y =x 2 +1,x∈R }={y |y ≥1}, N={y|y=x +1,x∈R }={y|y∈R }. ∴M∩N={y |y ≥1}∩{y|(y∈R)}={y |y ≥1}, 注: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x |y =x 2+1}、{y |y =x 2 +1,x ∈R }、{(x ,y )|y =x 2 +1,x ∈R },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 2 .已知A={x |x 2-3x +2=0},B={x |ax -2=0}且A∪B=A,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C . 解:∵A∪B=A ∴B A 又A={x |x 2-3x +2=0}={1,2}∴B=或{}{}21或∴C={0,1,2} 3 。已知m ∈A,n ∈B, 且集合A={}Z a a x x ∈=,2|,B={}Z a a x x ∈+=,12|,又C={}Z a a x x ∈+=,14|,则有:m +n ∈ (填A,B,C 中的一个) 解:∵m ∈A, ∴设m =2a 1,a 1∈Z , 又∵n B ∈,∴n =2a 2+1,a 2∈ Z , ∴m +n =2(a 1+a 2)+1,而a 1+a 2∈ Z , ∴m +n ∈B 。 4 已知集合A={x|x 2-3x -10≤0},集合B={x|p +1≤x≤2p-1}.若B A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解:①当B≠时,即p +1≤2p-1p≥2.由B A 得:-2≤p+1且2p -1≤5. 由-3≤p≤3.∴ 2≤p≤3 ②当B=时,即p +1>2p -1p <2. 由①、②得:p≤3. 点评:从以上解答应看到:解决有关A∩B=、A∪B=,A B 等集合问题易忽视空集的情况而出现漏解,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 5 已知集合A={a,a +b,a +2b},B={a,ac,ac 2 }.若A=B ,求c 的值. 分析:要解决c 的求值问题,关键是要有方程的数学思想,此题应根据相等的两个集合元素完全相同及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建立关系式. 解: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若a +b=ac 且a +2b=ac 2,消去b 得:a +ac 2 -2ac=0, a=0时,集合B 中的三元素均为零,和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a≠0. ∴c 2 -2c +1=0,即c=1,但c=1时,B 中的三元素又相同,此时无解. (2)若a +b=ac 2且a +2b=ac ,消去b 得:2ac 2 -ac -a=0, ∵a≠0,∴2c 2 -c -1=0, 即(c -1)(2c +1)=0,又c≠1,故c=- 21. 点评:解决集合相等的问题易产生与互异性相矛盾的增解,这需要解题后进行检验. 6 设A 是实数集,满足若a∈A,则 a -11∈A ,1≠a 且1?A. ⑴若2∈A,则A 中至少还有几个元素?求出这几个元素⑵A 能否为单元素集合?请说明理由. ⑶若a∈A,证明:1- a 1∈A.⑷求证:集合A 中至少含有三个不同的元素.

高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高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题目,求解的思路不难,但解题时,对某些特殊情形的讨论,却很容易被忽略。也就是在转化过程中,没有注意转化的等价性,会经常出现错误。本文通过几个例子,剖析致错原因,希望能对读者的学习有所帮助,加强思维的严密性训练。 忽视等价性变形,导致错误。 ??? x >0 y >0 ? ??? x + y >0 xy >0 ,但 ??? x >1 y >2 与 ??? x + y >3 xy >2 不等价。 【例1】已知f(x) = a x + x b ,若,6)2(3,0)1(3≤≤≤≤-f f 求)3(f 的范围。 错误解法 由条件得?? ? ??≤+≤≤+≤-62230 3b a b a ②① ②×2-① 156≤≤a ③ ①×2-②得 32 338-≤≤- b ④ ③+④得 .3 43 )3(310,34333310≤≤≤+≤f b a 即 错误分析 采用这种解法,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满足条件的函数b x ax x f + =)(,其值是同时受b a 和制约的。当a 取最大(小)值时,b 不一定取最大(小)值,因而整个解题思路是错误的。 正确解法 由题意有?? ? ??+=+=22)2()1(b a f b a f , 解得: )],2()1(2[3 2 )],1()2(2[31f f b f f a -=-= ).1(95)2(91633)3(f f b a f -=+=∴ 把)1(f 和)2(f 的范围代入得 .3 37 )3(316≤≤f 在本题中能够检查出解题思路错误,并给出正确解法,就体现了思维具有反思性。只有牢固 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反思性地看问题。 ●忽视隐含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例2】解下列各题 (1) 设βα、是方程0622 =++-k kx x 的两个实根,则2 2)1()1(-+-βα的最小值是 不存在)D (18)C (8)B (4 49)A (- 思路分析 本例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设了3个陷阱,很容易上当。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易得:,6,2+==+k k αββα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的知识总结和题型归纳

解三角形的知识总结和题型归纳 一、知识必备: 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 a 。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a 2-2ca cos B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S = 21ah a =21bh b =21 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 1 ac sin B ;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高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指导教师:任宝安 参加学生:路栋胡思敏 李梅张大山 ?【例1②×2①×2③+b a 和 993)3(f ∴3 3在本题中能够检查出解题思路错误,并给出正确解法,就体现了思维具有反思性。只有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反思性地看问题。 ●忽视隐含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例2】解下列各题 (1) 设βα、是方程0622=++-k kx x 的两个实根,则22)1()1(-+-βα的最小值是 思路分析本例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设了3个陷阱,很容易上当。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易得:,6,2+==+k k αββα 有的学生一看到4 49 - ,常受选择答案(A )的诱惑,盲从附和,这正是思维缺乏反思性的体现。如

果能以反思性的态度考察各个选择答案的来源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就能从中选出正确答案。 原方程有两个实根βα、 ∴0)6k (4k 42≥+-=??.3k 2k ≥-≤或 当3≥k 时,22)1()1(-+-βα的最小值是8; 当2-≤k 时,22)1()1(-+-βα的最小值是18 这时就可以作出正确选择,只有(B )正确。 (2)已知(x+2)2+=1,求x 2+y 2的取值范围。 错解∴当分析∴ x 2 【例3错解)2的最小 值是分析2 1 ,第二 原式 由ab ∴原式≥2×17+4=2(当且仅当a=b=2时,等号成立), ∴(a+a 1)2+(b+b 1 )2的最小值是。 ●不进行分类讨论,导致错误 【例4】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n n S ,求.n a 错误解法.222)12()12(1111----=-=+-+=-=n n n n n n n n S S a 错误分析显然,当1=n 时,1231111=≠==-S a 。 错误原因:没有注意公式1--=n n n S S a 成立的条件是。

必修五-解三角形-题型归纳

一. 构成三角形个数问题 1.在ABC ?中,已知,2,45a x b B === ,如果三角形有两解,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 D.02x << 2.如果满足 60=∠ABC ,12=AC ,k BC =的△ABC 恰有一个,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3.在ABC ?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其中有两个解的是( ) 二. 求边长问题 4.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边,,a b c ,若03,120a C ==,ABC ?的面积则c =( ) A .5 B .6 C .7 5.在△ABC 中,01,45,2ABC a B S ?===,则b =_______________. 三. 求夹角问题 6.在ABC ?中,,则=∠BAC sin ( ) A

7.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S c b a ,,,为表示△ABC 的面积,若 ,sin cos cos C c A b B a =+ B=( ) A .90° B .60° C .45° D .30° 四. 求面积问题 8.已知△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c b a ,,.若2cos ,,13 a b A B c π ===,则 △ABC 的面积等于 ( ) 9.锐角ABC ?中,角C B A 、、的对边分别是c b a 、、,已知 (Ⅰ)求C sin 的值; (Ⅱ)当2=a ,C A sin sin 2=时,求b 的长及ABC ?的面积. 1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 (1)求AD 边的长; (2)求ABC ?的面积.

(完整)高一数学必修一易错题(提高篇)

集合部分错题库 1.若全集{}{}0,1,2,32U U C A ==且,则集合A 的真子集共有( ) A .3个 B .5个 C .7个 D .8个 2.已知集合M ={(x ,y)|x +y =3},N ={(x ,y)|x -y =5},那么集合M ∩N 为 A.x =4,y =-1 B.(4,-1) C.{4,-1} D.{(4,-1)} 3.已知集合A ={x|x 2-5x+6<0},B ={x|x< a 2 },若A B ,则实数a 的范围为 A.[6,+∞) B.(6,+∞) C.(-∞,-1) D.(-1,+∞) 4.满足{x|x 2-3x +2=0}M {x ∈N|0

(完整版)高中数学易错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易错题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已知在△ABC中,∠ACB=90°,BC=4,AC=3,P是AB上一点,则点P到AC,BC的距离乘积的最大值是()A.2B.3C.4D.5 2.在△ABC中,边AB=,它所对的角为15°,则此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为() A.缺条件,不能求出B.C.D. 3.在△ABC中,边a,b,c分别为3、4、5,P为△ABC内任一点,点P到三边距离之和为d,则d的取值范围是() A.3<d<4 B.C.D.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BC的顶点A(﹣6,0)和C(6,0),顶点B在双曲线的左支上,则等于() A.B.C.D. 5.(2009?闸北区二模)过点A(1,﹣2),且与向量平行的直线的方程是() A.4x﹣3y﹣10=0 B.4x+3y+10=0 C.3x+4y+5=0 D.3x﹣4y+5=0 6.(2011?江西模拟)下面命题: ①当x>0时,的最小值为2; ②过定点P(2,3)的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13,这样的直线有四条; ③将函数y=cos2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可以得到函数y=sin(2x﹣)的图象; ④已知△ABC,∠A=60°,a=4,则此三角形周长可以为12.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①②④B.②④C.②③D.③④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7.Rt△ABC中,AB为斜边,?=9,S△ABC=6,设P是△ABC(含边界)内一点,P到三边AB,BC,AC的距离分别为x,y,z,则x+y+z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8.(2011?武进区模拟)在△ABC中,,且△ABC的面积S=asinC,则a+c的值=_________.9.锐角三角形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边长a,b是方程的两个根,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