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步人教高中物理选修35素养突破练习:第十六章 第3节 动量守恒定律 含解析

同步人教高中物理选修35素养突破练习:第十六章 第3节 动量守恒定律 含解析

同步人教高中物理选修35素养突破练习:第十六章 第3节 动量守恒定律 含解析
同步人教高中物理选修35素养突破练习:第十六章 第3节 动量守恒定律 含解析

[随堂检测]

1.两个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相向运动,碰撞后两球变为静止,则碰撞前两球() A.速率一定相等

B.质量一定相等

C.动量一定相等

D.动量大小一定相等

解析:选D.两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相向运动,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两球发生正碰后,两球均静止,碰撞后系统总动量为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碰撞前系统总动量为零,两球碰撞前动量等大反向,两球的质量、速率不一定相等,故D正确,A、B、C 错误.

2.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各站在静止小车的左、右两端,当他俩同时相向行走时,发现小车向右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车与地面之间无摩擦)()

A.乙的速度必定大于甲的速度

B.乙对小车的冲量必定大于甲对小车的冲量

C.乙的动量必定大于甲的动量

D.甲、乙动量总和必定不为零

解析:选A.甲、乙两人及小车组成的系统不受外力,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甲v甲+m乙v乙+m车v车=0;小车向右运动,则说明甲与乙两人的总动量向左,说明乙的动量大于甲的动量,即两人的总动量不为零,但是由于不知两人的质量关系,故无法确定两人的速度大小关系,故A不正确,C、D正确;因小车的动量向右,说明小车受到的总冲量向右,而乙对小车的冲量向右,甲对小车的冲量向左,故乙对小车的冲量一定大于甲对小车的冲量;故B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A.

3.(多选)如图所示,木块A静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其曲面部分MN光滑,水平部分NP 粗糙.现有一物体B自M点由静止下滑,设NP足够长,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B最终以同一不为零的速度运动

B .A 、B 最终速度均为零

C .A 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D .A 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解析:选BC .对于木块A 和物体B 组成的系统,由于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因系统初动量为零,A 、B 在任一时刻的水平方向动量之和也为零,又因NP 足够长,B 最终与A 速度相同,此速度为零,选项B 正确;A 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最终速度又为零,选项C 正确.

4.光滑水平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 、B 、C ,质量分别为m A =3m 、m B =m C =m ,开始时B 、C 均静止,A 以初速度v 0向右运动,A 与B 碰撞后分开,B 又与C 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此后A 与B 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求B 与C 碰撞前B 的速度大小.

解析:法一:把A 、B 、C 看成一个系统,整个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A v 0=(m A +m B +m C )v

B 、

C 碰撞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

m B v B =(m B +m C )v

联立解得v B =65

v 0. 法二:设A 与B 碰撞后,A 的速度为v A ,B 与C 碰撞前B 的速度为v B ,B 与C 碰撞后粘在一起的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对A 、B 木块:m A v 0=m A v A +m B v B

① 对B 、C 木块:m B v B =(m B +m C )v ②

由题意A 与B 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可知v A =v ③

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得v B =65

v 0. 答案:65

v 0 5.结冰的湖面上有甲、乙两个小孩分别乘冰车在一条直线上相向滑行,速度大小均为v 1=2 m/s ,甲与车、乙与车的质量和均为M =50 kg.为了使两车不会相碰,甲将冰面上一质量为5 kg 的静止冰块以v 2=6 m/s(相对于冰面)的速率传给乙,乙接到冰块后又立即以同样的速率将冰块传给甲,如此反复,在甲、乙之间至少传递几次,才能保证两车不相碰?(设开始时两车

间距足够远)

解析:设甲、乙各接传冰块为n 1、n 2次,甲车的初始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末态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甲、v 乙,冰块质量为m ,甲或乙每次与冰块相互作用,冰块的动量改变量大小均为2m v 2(其中甲第一次传冰块,冰块的动量改变量大小为m v 2),且方向与甲或乙相互作用前的动量方向相同.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对甲、冰块系统:

M v 1=m v 2+(n 1-1)·2m v 2+M v 甲 ①

对乙、冰块系统:-M v 1=-n 2·2m v 2+M v 乙 ②

又临界条件为v 乙≥v 甲

由①②两式得

v 乙-v 甲=(n 1+n 2)·2m v 2-m v 2-2M v 1M

又由③式得

n 1+n 2≥m v 2+2M v 12m v 2 ④ 将M 、m 、v 1、v 2的数值代入④式得n 1+n 2≥236

故最少传递次数为n 1+n 2=4次.

答案:4次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秦皇岛高二检测)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等大异向的F 1、F 2分别同时作用于A 、B 两个静止的物体上,已知m A <m B ,经过相同的时间后同时撤去两力,以后两物体相碰并粘为一体,则粘合体最终将( )

A .静止

B .向右运动

C .向左运动

D .无法确定

答案:A

2.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质量为1 500 kg 向南行驶的长途客车迎面撞上了一辆质量为3 000 kg 向北行驶的卡车,撞后两车连在一起,并向南滑行一小段距离后静止.根据测速仪的测定,长途客车撞前以2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由此可判断卡车撞前的行驶速度( )

A.小于10 m/s

B.大于10 m/s,小于20 m/s

C.大于20 m/s,小于30 m/s

D.大于30 m/s,小于40 m/s

解析:选A.两车碰撞过程中尽管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用,但远小于相互作用的内力(碰撞力),所以动量守恒.

依题意,碰撞后两车以共同速度向南滑行,即碰撞后系统的总动量方向向南.设长途客车和卡车的质量分别为m1、m2,撞前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撞后共同速度为v,选定向南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1v1-m2v2=(m1+m2)v,又v>0,则m1v1-m2v2>0,代入数据解得v2

m2

v1=10 m/s.

3.一个质量为2 kg的装砂小车,沿光滑水平轨道运动,速度为3 m/s,一个质量为1 kg 的球从0.2 m高处自由落下,恰落入小车的砂中,此后小车的速度为() A.3 m/s B.2 m/s

C.2.7 m/s D.0

解析:选B.车、砂、球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 v=(M+m)v′,故v′=M v

M+m

2×3

2+1

m/s=2 m/s.

4.甲、乙两个溜冰者质量分别为48 kg和50 kg,甲手里拿着质量为2 kg的球,两人均以2 m/s的速率,在光滑的冰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滑行,甲将球传给乙,乙再将球传给甲,这样抛接几次后,球又回到甲的手里,乙的速度为零,则甲的速度的大小为() A.0 B.2 m/s

C.4 m/s D.无法确定

解析:选A.以甲、乙及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甲原来的滑行方向为正方向,有(m 甲

+m球)v甲+m乙v乙=(m甲+m球)v甲′得

v甲′=(m甲+m球)v甲+m乙v乙

m甲+m球

(48+2)×2+50×(-2)

48+2

m/s=0,A正确.

5.两个小木块B、C中间夹着一根轻弹簧,将弹簧压缩后用细线将两个木块绑在一起,使它们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这时它们的运动图线如图中a线段所示,在t=4 s 末,细线突然断了,B、C都和弹簧分离后,运动图线分别如图中b、c线段所示.从图中的信息可知()

A .木块

B 、

C 都和弹簧分离后的运动方向相反

B .木块B 、

C 都和弹簧分离后,系统的总动量增大

C .木块B 、C 分离过程中B 木块的动量变化较大

D .木块B 的质量是木块C 质量的14

解析:选D .由x -t 图象可知,位移均为正,均朝一个方向运动,没有反向,A 错误;

木块都与弹簧分离后B 的速度为v 1=10-46-4 m/s =3 m/s ,C 的速度为v 2=5-46-4

m/s =0.5 m/s ,细线未断前B 、C 的速度均为v 0=1 m/s ,由于系统所受合外力之和为零,故系统前后的动量守恒:(m B +m C )v 0=m B v 1+m C v 2,计算得B 、C 的质量比为1∶4,D 正确,B 错误;系统动量守恒,则系统内两个木块的动量变化量等大反向,C 错误.

6.如图所示,一个木箱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箱内粗糙的底板上放着一个小木块.木箱和小木块都具有一定的质量.现使木箱获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 0,则( )

A .小木块和木箱最终都将静止

B .小木块最终将相对木箱静止,二者一起向右运动

C .小木块与木箱内壁将始终来回往复碰撞,而木箱一直向右运动

D .如果小木块与木箱的左壁碰撞后相对木箱静止,则二者将一起向左运动

解析:选B .把小木块和木箱看成一个系统,该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故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初动量向右,末动量也应向右.选项C 中小木块始终在木箱内做往复运动,因摩擦力的存在,系统的机械能会越来越少,最终停止,这是不可能的.可见,只有选项B 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7.如图所示,上表面相平的A 、B 两木块紧靠在一起且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木块C 以一定的初速度v 0从木块A 的左端开始在其表面上向右滑行,最后停在木块B 的右端.对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C在A上滑行时,A、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当C在B上滑行时,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无论C是在A上滑行还是在B上滑行,A、B、C三木块组成的系统都动量守恒

D.当C在A上滑行时,A、B间的作用力对A、C组成的系统是外力,对A、B、C三木块组成的系统则是内力

解析:选BCD.当C在A上滑行时,若以A、C为系统,B对A、C系统的作用力为外力且不等于0,故系统动量不守恒,若以A、B、C三木块为系统,A、B间的作用力则为内力,选项A错误,选项D正确;当C在B上滑行时,A、B已脱离,以B、C为系统,沿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故系统动量守恒,选项B正确;若将A、B、C三木块视为一系统,则无论C 在A上滑行还是在B上滑行,沿水平方向都无外力作用,系统都动量守恒,选项C正确.8.如图所示,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木块水平向右在小车的水平车板上运动,且未滑出小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小车的动量大于木块的动量,则木块先减速再加速后匀速

B.若小车的动量大于木块的动量,则小车先加速再减速后匀速

C.若小车的动量小于木块的动量,则木块先减速后匀速

D.若小车的动量小于木块的动量,则小车先加速后匀速

解析:选AC.小车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若小车的动量大于木块的动量,则最后相对静止时整体向左运动,故木块先向右减速,再向左加速,最后与车同速,小车先减速后匀速.若小车的动量小于木块的动量,则最后相对静止时整体向右运动,故木块先减速后匀速,小车先减速再加速后匀速.

9.如图所示,子弹水平射入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静止的木块后不再穿出,此时木块动能增加了6 J,那么此过程产生的内能可能为()

A.10 J B.8 J

C.6 J D.4 J

解析:选AB.设子弹的初速度为V,射入木块后子弹与木块共同的速度为v,木块的质

量为M ,子弹的质量为m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 =(M +m )v 得,v =mV m +M 木块获得的动能为ΔE k =12M v 2=Mm 2V 22(M +m )2=MmV 22(M +m )·m M +m

系统产生的内能为Q =12mV 2-12(M +m )v 2=MmV 22(M +m )

可得Q >ΔE k =6 J ,故A 、B 正确.

10.如图所示,两物块质量关系为m 1=2m 2,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2μ1,两物块原来静止,轻质弹簧被压缩且用细线固定.若烧断细线后,弹簧恢复到原长时,两物块脱离弹簧且速率均不为零,则( )

A .两物块在脱离弹簧时的速率最大

B .两物块在刚脱离弹簧时的速率之比为v 1v 2=12

C .两物块的速率同时达到最大

D .两物块在弹开后同时达到静止

解析:选BCD .烧断细线后,对m 1、m 2及弹簧组成的系统,在m 1、m 2运动过程中,都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其中F 1=μ1m 1g ,F 2=μ2m 2g ,根据题设条件,两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动量守恒.两物块未脱离弹簧时,在水平方向各自受到弹簧弹力和地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作用,其运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弹簧弹力大于摩擦力,物块做变加速运动,直到弹簧弹力等于摩擦力时,物块速度达到最大,此后弹簧弹力小于摩擦力,物块做变减速运动,弹簧恢复原长时,两物块与弹簧脱离.脱离弹簧后,物块在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作用,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综合以上分析可知,A 选项错误;在从开始直到最后停止的整个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则有0=m 1v 1-m 2v 2,显然,任意时刻,两物块

的速率之比v 1v 2=m 2m 1=12

;当v 1最大时,v 2亦最大;当v 1=0时,亦有v 2=0,所以B 、C 、D 选项都正确.

三、非选择题

11.将两条完全相同的磁铁(磁性极强)分别固定在质量相等的小车上,水平面光滑.开始时甲车速度大小为3 m/s ,乙车速度大小为2 m/s ,方向相反并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

(1)当乙车速度为零时(即乙车开始反向运动时),甲车的速度多大?方向如何?

(2)由于磁性极强,故两车不会相碰,那么两车的距离最小时,乙车的速度是多大?方向如何?

解析:两个小车及磁铁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向右为正方向.

(1)据动量守恒知m v 甲-m v 乙=m v 甲′

代入数据解得v 甲′=v 甲-v 乙=(3-2) m/s =1 m/s ,

方向向右.

(2)两车相距最小时,两车速度相同,设为v ′,由动量守恒知

m v 甲-m v 乙=m v ′+m v ′

解得v ′=m v 甲-m v 乙2m =v 甲-v 乙2=3-22

m/s =0.5 m/s ,方向向右. 答案:(1)1 m/s 方向向右 (2)0.5 m/s 方向向右

12.如图所示,甲、乙两小孩各乘一辆冰车在水平冰面上游戏,甲和他乘的冰车质量共为M =30 kg ,乙和他乘的冰车质量之和也是30 kg.游戏时,甲推着一个质量为m =15 kg 的箱子,共同以速度v 0=2.0 m/s 滑行.乙以同样大小的速度迎面滑来,为了避免相撞,甲突然将箱子沿冰面推给乙,箱子滑到乙处时,乙迅速把它抓住.若不计冰面的摩擦力,求甲至少要以多大的速度(相对于地面)将箱子推出,才能避免与乙相撞.

解析:选取甲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设甲推出箱子后的速度为v 1,箱子的速度为v ,以甲和箱子为系统,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M )v 0=M v 1+m v .

设乙抓住箱子后其速度为v 2,取箱子和乙为系统,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v -M v 0=(m +M )v 2.

而甲、乙两冰车不相碰的条件是v 2≥v 1,当v 1=v 2时,甲推箱子的速度最小.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v =m 2+2mM +2M 2

m 2+2mM

v 0=5.2 m/s. 即甲至少要以5.2 m/s 的速度将箱子推开,才能避免与乙相撞. 答案:见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课时 库仑定律、电场力的性质 考点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例如: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1. 元电荷:电荷量c e 191060.1-?=的电荷,叫元电荷。说明:任意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 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 2.使物体带电也叫起电。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带电 ③感应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考点2.库仑定律 1. 内容:在真空中静止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 2. 公式:叫静电力常量)式中,/100.9(2 292 21C m N k r Q Q k F ??== 3. 适用条件:真空、点电荷。 4. 点电荷: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体积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 考点3.电场强度 1.电场 ⑴ 定义:存在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物质。 ⑵ 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⑶ 静电场:静止的电荷产生的电场 2.电场强度 ⑴ 定义: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与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⑵ 定义式: q F E = E 与 F 、q 无关,只由电场本身决定。 ⑶ 单位:N/C 或V/m 。 ⑷ 电场强度的三种表达方式的比较 定义式 决定式 关系式 表达式 q F E /= 2/r kQ E = d U E /= 适用 范围 任何电场 真空中的点电荷 匀强电场 说明 E 的大小和方向与检验电荷 的电荷量以及电性以及存在与否无关 Q :场源电荷的电荷量 r:研究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 U: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 d :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5)矢量性: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或与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6)叠加性:多个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这种关系叫做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电场强度的叠加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考点4.电场线、匀强电场 1. 电场线:为了形象直观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曲线,曲线上的各点的切线方向代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2. 电场线的特点 ⑴ 电场线是为了直观形象的描述电场而假想的、实际是不存在的理想化模型。 ⑵ 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于无穷远或负电荷,电场线是不闭合曲线。 ⑶ 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 ⑷ 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它不表示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⑸ 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从高等势面(线)垂直指向低等势面(线)。 3. 匀强电场 ⑴定义:场强方向处处相同,场强大小处处相等的区域称之为匀强电场。 ⑵特点: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等距的平行线。平行正对的两金属板带等量异种电荷后,在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1、物理观念 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这些观念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2、科学思维 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建构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3、实验探究 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实验探究意识,能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与假设;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在进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应用时,能遵循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选修3-1 知识总结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2、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二、电荷量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2、元电荷:电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 C 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第一章 第2节 库仑定律 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点电荷:带电体的大小比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小得多。 2、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因素 二、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 2 1r Q Q k F 注意(1)适用条件为真空中静止点电荷 (2)计算时各量带入绝对值,力的方向利用电性来判断 第一章 第3节 电场 电场强度 一、电场 电荷(带电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物质,其基本性质就是对置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二、电场强度 1、检验电荷与场源电荷 2、电场强度 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电场力F 与检验电荷的电荷q 的比值。 q F E = 国际单位:N /C 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三、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2r Q k q F E == 四、电场的叠加 五、电场线 1、电场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在电场中画出的一些曲线,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场强的方向。 2、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 3、电场线的特点 (1)假想的 (2)起----正电荷;无穷远处 止----负电荷;无穷远处 (3)不闭合 (4)不相交 (5)疏密----强弱 切线方向---场强方向 第一章 第4节 电势能 电势 一、电势能 1、电势能:电荷处于电场中时所具有的,由其在电场中的位置决定的能量称为电势能. 注意:系统性、相对性 2、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3、电势能大小的确定 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点移到电势能为零处电场力所做的功 二、电势 1.电势:置于电场中某点的检验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与其电量的比叫做该点的电势 q E 电= ? 单位:伏特(V ) 标量 2.电势的相对性 3.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三、等势面 1、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点构成的面。 2、等势面的特点 a:在同一等势面的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b: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c:电场线总是与等势面垂直。 第一章 第5节 电势差 电场力的功 一、电势差:电势差等于电场中两点电势的差值 B A AB U ??-= 电电电电电电)=--=-(-=E E E E E W A B B A AB ?)(电势能为零的点点电=A A W E

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

对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的思考 路尔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逐渐向以个人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转化,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深化的新目标,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学校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物理的核心素养是什么?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物理教学是什么样的关系?物理教学中如何转移到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最重要的目标?这就是我今天与各位老师交流的内容。 一、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什么是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我认为是学生在接受高中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科学基础知识、关键能力、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集中体现的带有物理特征的品质。 正因为这样,按学生素养发展的自然顺序,有三个层次: 1、物理的核心知识:指核心概念、核心规律、重要物理实验、重要的思维方法 2、物理的核心能力: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3、物理科学品质:学生对科学兴趣、态度、情感、价值观,具备的科学精神、合作意识。 在这三个层次中,核心能力、科学品质才是物理教学最本质

的追求,是核心素养中最具活性的部分,因为它们是学生进入社会以后适应环境、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是它们的形成必须以核心知识形成过程为载体,以核心知识的掌握为基础。 二、核心素养与物理教学。我校的教育理念“尊重每一个人,发展每一个人”。为什么要尊重每一个人?发展每一个人?这不仅是从伦理层面而说的,更是从生命的层面而讲的:每一个生命,不仅是现实的存在,更是历史的存在。因为每一个生命秉承了百万年发展的结晶,传递远古的信息,荷载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本能,它精美无比,神奇无双,我们要深深敬畏它,尊重它,作为一教育工作者,我们还要提升它,发展它;这不仅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更是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讲:在当下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还要为未来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能够获得尊重、获得自主发展做好准备。物理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的核心知识,形成核心能力,拥有科学的兴趣、态度,合作意识,为学生进入社会后自主发展、更好的发展做准备。 三、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1、让学生重演物理知识的发生过程。波利亚说:“在教一个科学的分支(或一个理论.一个概念)时,我们应该让孩子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些最关键的步子,当然我们不应该让他们重蹈过去的无数个错误,而仅仅是重蹈关键性步

高中物理选修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11、1简谐运动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就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得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得图象就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得特征,培养学生得观察、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得神奇,实验得乐趣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得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得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 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与位移得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得变化 四、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得规律,就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得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就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得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得运动就就是振动? 微风中树枝得颤动、心脏得跳动、钟摆得摆动、声带得振动……这些物体得运动都就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得实验,注意边瞧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 (1)一端固定得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得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得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就是直线得、曲线得;运动方向水平得、竖直得;物体

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得、不同得……它们得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得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就是机械振动得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得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得振动 讨论:a.滑块得运动就是平动,可以瞧作质点 b.弹簧得质量远远小于滑动得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得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 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得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得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 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得力,这个力得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就是根据力得效果命名得,对于弹簧振子,它就是弹力。 回复力可以就是弹力,或其它得力,或几个力得合力,或某个力得分力,在O点,回复力就是零,叫振动得平衡位置。 (3)简谐运动得特征 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得大小与方向与振子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有直接关系。在研究机械振动时,我们把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简称为位移。 3、简谐运动得位移图象——振动图象 简谐运动得振动图象就是一条什么形状得图线呢?简谐运动得位移指得就是什么位移?(相对平衡位置得位移) 演示:当弹簧振子振动时,沿垂置于振动方向匀速拉动纸带,毛笔P就在纸带上画出一条振动曲线 说明:匀速拉动纸带时,纸带移动得距离与时间成正比,纸带拉动 一定得距离对应振子振动一定得时间,因此纸带得运动方向可以代

核心素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核心素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 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部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物理观念。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初步形成物理观念,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建构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科

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是指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通过实验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实验探究意识,能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与假设;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和处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态度与责任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英文简称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在进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应用时,能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第四章电磁感应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 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 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 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3 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P4 四、实例探究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1、物理观念 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这些观念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2、科学思维 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建构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3、实验探究 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实验探究意识,能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与假设;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措施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措施 发表时间:2019-06-10T16:12:26.18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作者:洪松木[导读] 高中物理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要求,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物理教师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文中以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为切入点,探讨课堂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措施。(福建省南安市龙泉中学,福建省南安市 362304)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要求,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物理教师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文中以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为切入点,探讨课堂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措施。关键词:高中物理;内涵分析;培养措施 物理作为高中阶段主要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物理教师全面分析核心素养的内容,联系学生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大幅度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1、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的分析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利于培养全方面发展的当代学生。而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就是指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认识与处理周围事物所具备的基本能力。 第一,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固守成规,不敢发散思维,阻碍学生发展。因此,培育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能力,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第二,物理是一种灵活多变的学科,解题思路较为灵活广泛,因此这有利于渗透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教师引导,循序渐进的开展启发式教育。第三,物理本就是高度精准与高难度的学科,因此在学习时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多与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之中引发自己的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意识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2、高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措施 2.1 打破传统理念,引入以人为本理念 随着改革的深入,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作为教学的中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新课改要求,深化教学理念,尽可能帮助学生凸显个性,使学生成为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主人。 例如,在探究“气体压强、体积和温度三者之间关系”的教学活动中,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来研究气体压强、体积和温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应于学生进行探索交流“应采用哪种方式来探索气体压强、体积和温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呢?”学生在掌握现有知识的前提下异口同声的回答“控制变量法”。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同时按照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索气体压强、体积和温度三者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的教学方式,不仅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此外,现代课程教育改革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实验教学需要结合当下的实验室应用基础,有效分析实验室资源的应用现状,充分开发可用的物理实验资源,其中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是物理实验资源开发的重要源泉,如水杯、可乐瓶、欧姆表等,都可以作为容量容器来进行实验演示。 2.2 选择合适问题,培养学生物理思维 教师每节课都可准备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与学生进行物理对答,教师的提问可以从一开始的简单,慢慢提高难度,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就会逐渐由表面浅显的东西到更深层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加物理在平时的应用;教师们也应该定期的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物理能力与水平,改进物理课堂教学的方式,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更大幅度的提高空间。 在课堂中给学生们更多的表现机会,增加他们对物理的积极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物理课程中实验作为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一个有趣的物理实验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物理教师可以设计多个物理实验,实现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物理实验,甚至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利用师生互动了解与掌握知识点,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如,学习“功和内能”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出搓手或跺脚的总做,提出问题:搓手或跺脚时为何手或脚会感到暖和?利用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主动思考并全身心的参与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提高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2.3 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辩论性 教师以一系列物理问题为引导,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推动教学进程。比如,“比较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快慢”从不同的角度比较,结论不同。这时候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配合相关实例(如变速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展开辩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判断(如:有的学生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弧长来判断、有的根据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有的学生比较转动一圈所用的时间,也有同学比较在某一段时间内转过的圈数),通过这样的辩论,学生会更深入地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等物理量,对匀速圆周运动形成全面的认识,并且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在核心素养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注重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在课堂上也要由原本单纯讲课的方法转化为实验操作,从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结语 总之,高中物理课堂落实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做好研究分析工作,选择合适的课程切入点,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同时,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文中简单分析物理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文献 [1]周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J].物理通报,2019(04):19-23. [2]郑刚.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A].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 [3]宋小羽.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1):33-35.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四章电磁感应 4.1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心得体会--核心素养-关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关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

高中物理必修选修目录-人教版

人教版 高中化学教材目录 必修1 走进物理课堂之前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运动律解决问题(二) 必修2 第五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平抛运动 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4 圆周运动 5 向心加速度 6 向心力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能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选修1-1 第一章电场电流 一、电荷库仑定律 二、电场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四、电容器 五、电流和电源 六、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二、电流的磁场 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五、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交变电流 四、变压器 五、高压输电 六、自感现象涡流 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知识点总结

选修3-5知识梳理 一.量子论的建立黑体和黑体辐射Ⅰ (一)量子论 1.创立标志:1900年普朗克在德国的《物理年刊》上发表《论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论文,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 2.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①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量子”或称“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 ②物质的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3.量子论的发展 ①1905年,爱因斯坦奖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中,提出了光量子论。 ②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概念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提出了一种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丰富了量子论。 ③到1925年左右,量子力学最终建立。 4.量子论的意义 ①与量子论等一起,引起物理学的一场重大革命,并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②量子论的革命性观念揭开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深刻改变了人们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 ③量子论成功的揭示了诸多物质现象,如光量子论揭示了光电效应 ④量子概念是一个重要基石,现代物理学中的许多领域都是从量子概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同时,在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论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 (二)黑体和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 这种由于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受到热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①.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辐射能量。 ②.物体既会辐射能量,也会吸收能量。物体在某个频率范围内发射电磁波能力越大,则它吸收该频率范围内电磁波能力也越大。 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恰相等时称为热平衡。此时温度恒定不变。 实验表明:物体辐射能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T)、辐射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发射的面积。 2.黑体 物体具有向四周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 射来的能量的本领。 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 的物体。 3.实验规律: 1)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 方向移动。

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部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物理观念。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初步形成物理观念,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建构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是指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通过实验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实验探究意识,能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与假设;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和处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态度与责任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英文简称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在进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应用时,能遵循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从传统物理教学到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的转变 第一,从物理教学到物理教育。物理教学通常是以知识为线索展开的,这就容易导致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讲授上,而忽视物理课程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选修3-1(版)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物理·选修3-1(人教版) 第1节磁现象和磁场 1.(双选)关于磁场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场和电场一样,是同一种物质 B.磁场最基本的性质是对处于磁场里的磁体或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C.磁体与通电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D.电流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进行的 2.磁铁吸引小铁钉与摩擦过的塑料尺吸引毛发碎纸屑两现象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电现象 B.两者都是磁现象 C.前者是电现象,后者是磁现象 D.前者是磁现象,后者是电现象 3.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A.磁场的存在B.磁场的方向性 C.电流可以产生磁场D.磁体间有相互作用 4.磁性水雷是用一个可绕轴转动的小磁针来控制起爆电路的,军舰被地磁场磁化后就变成了一个浮动的磁体,当军舰接近磁性水雷时,就会引起水雷的爆炸,其依据是() A.磁体的吸铁性 B.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D.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 5.如图四个实验现象中,不能表明电流能产生磁场的是()

A.甲图中,导线通电小磁针发生偏转 B.乙图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C.丙图中,当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相互靠近 D.丁图中,当电流方向相反时,导线相互远离 6.判断一段导线中是否有直流电流通过,手边若有几组器材,其中最为可用的是() A.被磁化的缝衣针及细棉线 B.带电的小纸球及细棉线 C.小灯泡及导线 D.蹄形磁铁及细棉线 7.《新民晚报》曾报道一则消息:“上海信鸽从内蒙古放飞后,历经20余天,返回上海市鸽巢”,信鸽的这种惊人的远距离辨认方向的本领,实在令人称奇.人们对信鸽有高超的认路本领的原因提出了如下猜想:那么信鸽究竟靠什么辨别方向呢?科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几百只训练有素的信鸽分成两组,在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小磁铁,而在另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大小相同的铜块,然后把它们带到离鸽舍一定距离的地方放飞,结果绝大部分缚铜块的信鸽飞回鸽舍,而缚磁铁的信鸽全部飞散了.科学家的实验支持了上述哪种猜想() A.信鸽对地形地貌有极强的记忆力 B.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超声波 C.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次声波 D.信鸽体内有某种磁性物质,它能借助地磁场辨别方向 8.如图所示为一电磁选矿机的示意图,其中M为矿石漏斗,D为电磁铁. 在开矿中,所开 采出的矿石有含铁矿石和非含铁矿石,那么矿石经过选矿机后,落入B槽中的矿石是________,落入A槽中的矿石是________. 答案: 1.答案:BD 2.答案:D 解析:磁铁吸引小铁钉是靠磁铁的磁场把铁钉磁化而作用的,是磁现象;摩擦过的塑料上带电荷是周围产生电场而吸引毛发碎纸屑的,是电现象.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奥斯特实验,奥斯特实验中电流能使静止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故正确选项为C.

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对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的思考 路尔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逐渐向以个人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转化,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深化的新目标,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学校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物理的核心素养是什么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物理教学是什么样的关系物理教学中如何转移到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最重要的目标这就是我今天与各位老师交流的内容。 一、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什么是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我认为是学生在接受高中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科学基础知识、关键能力、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集中体现的带有物理特征的品质。 正因为这样,按学生素养发展的自然顺序,有三个层次: 1、物理的核心知识:指核心概念、核心规律、重要物理实验、重要的思维方法 2、物理的核心能力: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3、物理科学品质:学生对科学兴趣、态度、情感、价值观,具备的科学精神、合作意识。

在这三个层次中,核心能力、科学品质才是物理教学最本质的追求,是核心素养中最具活性的部分,因为它们是学生进入社会以后适应环境、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是它们的形成必须以核心知识形成过程为载体,以核心知识的掌握为基础。 二、核心素养与物理教学。我校的教育理念“尊重每一个人,发展每一个人”。为什么要尊重每一个人发展每一个人这不仅是从伦理层面而说的,更是从生命的层面而讲的:每一个生命,不仅是现实的存在,更是历史的存在。因为每一个生命秉承了百万年发展的结晶,传递远古的信息,荷载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本能,它精美无比,神奇无双,我们要深深敬畏它,尊重它,作为一教育工作者,我们还要提升它,发展它;这不仅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更是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讲:在当下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还要为未来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能够获得尊重、获得自主发展做好准备。物理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的核心知识,形成核心能力,拥有科学的兴趣、态度,合作意识,为学生进入社会后自主发展、更好的发展做准备。 三、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1、让学生重演物理知识的发生过程。波利亚说:“在教一个科学的分支(或一个理论.一个概念)时,我们应该让孩子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些最关键的步子,当然我们不应该让他们重蹈过去的无数个错误,而仅仅是重蹈关键性步子.”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哪些是关键的步子我认为是物理中的核心概念形成过程,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