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神经病学国内外指南一览

2012年神经病学国内外指南一览

2012年神经病学国内外指南一览
2012年神经病学国内外指南一览

2012年神经病学国内外指南一览

AAN

2012 循证指南:HIV/AIDS 患者抗癫痫药物选择

Neurology. 2012,78:139

指南指出,高达55%的抗逆转录病毒药(ARV)服用者同时服用抗癫痫药(AED)。服用苯妥英的患者可能需要将洛匹那韦/ 利托那韦的剂量增加约50%才能使二者的血药浓度保持不变(C 级)。服用丙戊酸的患者可能需要减小齐多夫定的剂量才能使后者的血药浓度保持不变(C 级)。丙戊酸和依法韦仑合用时可能并不需要调整依法韦仑剂量(C 级)。服用利托那韦/ 阿扎那韦患者可能需要将拉莫三嗪剂量增加约50%才能使后者的血药浓度保持不变(C 级)。拉替拉韦/阿扎那韦和拉莫三嗪合用时可能并不需要调整拉莫三嗪的剂量(C 级)。拉替拉韦和咪达唑仑合用时可能并不需要调整咪达唑仑的剂量(C 级)。当其他AED 和ARV 联合使用时,尚不清楚是否有必要调整剂量,此时患者可接受指导(U 级)。对于接受ARV 方案治疗的患者来说,避免出现酶诱导AED(包括蛋白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可能很重要,因为药动学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病毒学治疗失败,这对疾病的进展和ARV 耐药的产生具有临床影响。如果需要用这种治疗方案来控制癫痫发作,那么就可以通过药动学评估对患者进行监测,从而确保ARV治疗方案的疗效(C 级)。

MDS

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Movement Disorders. 2012,27:349

该指南重点:(1)重新界定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PD-MCI)病例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2)更新分类细节。

入选标准符合英国PD脑库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在已明确PD 诊断的基础上,由患者本人/ 知情者提供或临床医生观察到的认知功能的逐渐下降;基于正式的神经心理测试或总体认知功能量表明确的认知功能损害;认知功能损害并不

足以显著干扰功能独立性,尽管执行复杂的功能性任务时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困难。

排除标准符合运动障碍协会特别小组提出的帕金森病性痴呆的诊断;其他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如谵妄、卒中、严重抑郁、代谢异常、药物副作用、头部外伤;PD相关共患病,如运动障碍或严重的焦虑、抑郁、白天过度嗜睡、精神障碍。从临床医生的角度,这些严重影响认知功能测试。

评估分类指南推荐,PD-MCI 的Ⅰ 级和Ⅱ 级分类遵照如下细则,Ⅰ级(简略评估):经验证可使用的PD 患者全面认知能力量表显示的认知功能损害或有限的一套神经心理学测试出现至少两项测试的异常,即一套包括少于两项的包含五个认知域的测试,或少于五项认知域的评估。Ⅱ级评估方面,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含五个认知领域的两项测试,即注意力和工作记忆、执行能力、语言、记忆、视空间;至少两项神经心理学测试的异常,无论是在一个认知域的两项测试受损还是两个认知域的测试均受损。

AA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病理评估指南

Alzheimers & Dementia. 2012,8:1

1997 年版指南纳入的阿尔茨海默病(AD)神经病理学数据仅适合患有痴呆的AD 患者,本指南旨在拓宽数据范围以便更多患者应用。

委员会推荐,将AD 的神经病理变化过程分为“ABC”不同阶段,分别代表了疾病进展的3 种形态学特征:A 阶段标志物为Aβ/ 淀粉样斑块,B 阶段为神经元纤维缠结,C 阶段为神经炎斑。指南推荐以不考虑患者认知状态的命名方式使AD神经理学研究更便利。

指南还强调应注重常见疾病共病的评估,可更好地衡量AD 神经病理学改变在伴随各种中间层级病变的个体中的意义,以及遗传基因和生物标志物在AD 病变中的作用。委员会认为,标准应当由是由数据驱动的,开始应聚焦在临床病理改变而非临床标准,由此来深入理解疾病的分子机制。

AAN

循证指南: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神经肌肉疾病

Neurology. 2012,78:1009

对于吉兰- 巴雷综合征的患者,有强烈证据(A 级)支持免疫球蛋白对成人患者有效,但对于儿童患者,证据不足。指南还说明静脉用免疫球蛋白与血浆置换同样有效,可用于成人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但不赞成两者联合应用(中度证据,B 级)。没有足够证据支持甲强龙和免疫球蛋白可联合应用,也无充分证据确定免疫球蛋白治疗剂量。

强烈证据(A 级)支持免疫球蛋白应用于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患者,但治疗药物剂量、频率和免疫球蛋白持续时间应根据临床评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尚无证据支持其他治疗,如类固醇、血浆置换和免疫抑制剂比免疫球蛋白更有效。此外,指南指出一些临床专家在该疾病的长期护理中可能过度使用免疫球蛋白。

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多灶性运动神经疾病属于指南中度证据(B 级)。免疫球蛋白治疗成人无反应性的皮肌炎和Lambert-Eaton 肌无力综合征(弱证据,C 级)可能有效,可推荐应用。

免疫球蛋白对患者是相对安全的,但在一些罕见患者中仍要注意血栓和肾功能衰竭。常见的免疫球蛋白相关副作用是头痛、发热、轻度高血压、寒战、恶心、乏力、关节疼痛、厌食、头晕、萎靡不振和短暂性高脂血症。严重的副作用很少见,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荨麻疹、心衰、心肌梗死和肾功能衰竭。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

中国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45:201

该指南推荐: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对于卒中肌力差的患者,可给予功能电刺激治疗;痉挛的治疗应为阶梯式,以最小浸入式的疗法逐

渐过渡到更多侵入式的疗法;对局部肌肉痉挛影响功能和护理的患者,建议使用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对符合基本标准的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卒中偏瘫患者,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减重步行训练是卒中3 个月轻到中度步行障碍者的辅助方法;可在卒中早期阶段应用运动再学习方案促进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用尼莫地平治疗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抑郁量表进行卒中后焦虑抑郁筛查;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早期进行复训练,适当增加训练强度;由治疗师对所有卒中患者尽早完成标准的吞咽功能临床床旁评价;早期加强皮肤监测/ 护理、床边关节活动度训练、定时体位转移训练,尽早下床预防骨质疏松、关节挛缩/ 压疮;避免过度的肩部屈曲外展运动和滑轮样动作;可在现代康复医学的基础上结合传统中医疗法。

中国神经内科相关专家小组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38:129

有创性检测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的推荐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是目前临床常用、独立准确的评估方法;经颅多普勒超声是有良好费用- 效益比的筛查工具,准确性与操作者技术水平相关;有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不推荐为一线检查手段。

降压相关的主要推荐:合并高血压者应积极控制血压;1d 内降压水平不超过原有血压的20%,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多控制在≤ 130/80 mm Hg;优先考虑长效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抗栓失败”的主要推荐包括:尽早启动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可减低血栓栓塞导致的早期卒中复发;二级预防不推荐常规使用抗凝治疗;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或联合抗血小板治疗。

血糖控制的主要推荐:血糖控制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 7%;在不产生严重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前提下,严格控制血糖;对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生存时间有限、有严重并发症/ 合并症、血糖控制难以达标者可适当放宽控制目标。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超声诊断建议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2,11:4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其中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建议重点囊括:(1)探头选择;(2)HIE 二维超声表现;(3)HIE 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经前囟检查时,足月儿通常选用5 MHz 探头,早产及极低出生体重儿选择7.5 MHz探头,检查蛛网膜下腔时需用≥ 7.5 MHz 的高频率探头。多普勒频谱超声检查时,要求取样容积为2 mm、校正角度<300。

脑水肿是HIE 的主要病理改变,多可在1 周内消退;脑实质强回声持续不消退(如超过7 ~ 10d)提示可能存在广泛的不可逆神经元坏死,继续发展则可形成囊性脑软化。

脑血流速度减慢是轻中度HIE 的常见表现,以舒张期血流速度减慢更为明显。血流速度低于正常对照2 . 0个标准差时为减慢,当低于正常对照3 . 0 个标准差时常为重度HIE。

颅脑超声检查可为HIE的诊断提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影像学及脑血流信息,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等不敏感。

AAN/AHS

NSAID 和其他补充剂防治成人发作性偏头痛指南

Neurology. 2012,78:1346

美国神经病学会和美国头痛学会在第64 届美国神经病学会年会上发布了该指南。指南制定专家组分析了1999 年6 月至2009 年5 月发表的有关研究对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和其他补充剂防治成人发作性偏头痛给予了相应的推荐。

指南重点:成人发作性偏头痛用药推荐,未来研究方向。

治疗建议:双丙戊酸钠、丙戊酸钠、托吡酯、美托洛尔、普萘洛尔和噻吗洛尔是有效的偏头痛预防药物,蜂斗菜(款冬)亦可有效预防偏头痛,推荐给予,以降低偏头痛发作频率和严重性。夫罗曲坦可有效预防月经性偏头痛。拉莫三嗪对偏头痛无预防作用。非诺洛芬、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萘普生钠、MIG-99(野甘菊)、镁、核黄素和皮下注射组织胺很可能对偏头痛有预防作用。孟鲁司特很可能对偏头痛无预防作用。

赛庚啶、辅酶Q10、雌激素、甲芬那酸和氟比洛芬可能有效。阿司匹林、吲哚美辛、ω-3 脂肪酸或高压氧可否预防偏头痛尚存争议。

鉴于NSAID 及辅助治疗的相关研究有限,对于该类药物用于偏头痛预防的最佳剂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AHA/ASA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管理指南

Stroke. 2012 年5 月3 日在线版

新指南推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收缩压应控制在160 mm Hg 以内。对于各种原因需推迟外科手术的患者,若再出血的风险高且无绝对禁忌证,推荐短期(72 h 内)使用氨甲环酸或氨基乙酸降低再次出血的风险。此外,新指南不再推荐使用抗纤溶剂预防再出血,不再推荐卧床作为预防再出血的方法。

脑实质大量出血(>50ml)和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倾向于显微外科手术;高龄(>70岁)、分级不良(WFNS 分级Ⅳ / Ⅴ级)或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倾向于选择弹簧圈治疗。破裂动脉瘤支架术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仅适用于无法进行其他风险更小的治疗措施者。新指南强调,若无绝对禁忌证,动脉瘤手术后应随访血管造影;若动脉瘤残留明显,须再次进行手术。

常见系统并发症:(1)对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梗死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有助于监测脑血管痉挛,CT 或MRI 灌注有助于识别脑缺血区域。(2)对脑积水

者,推荐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的慢性症状的脑积水患者,进行永久性脑脊液分流。夹闭脑室外引流超过24 h 并不能有效降低患者对脑室分流的需求。(3)癫痫者不建议常规长期使用抗惊厥药。对迟发癫痫已知危险因素的患者,有癫痫发作史、脑实质血肿、顽固性高血压、脑梗死或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患者,可考虑使用。(4)发热者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使用标准或高级的降温设备严格控制发热,将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内。(5)高血糖者应控制血糖。此外,存在脑缺血风险患者,推荐使用输注浓集红细胞治疗贫血,但血红蛋白目标值尚不明确;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和深静脉血栓是相对常见的并发症,推荐早期识别及靶向治疗。

AAN/CNS

婴儿痉挛的药物治疗循证指南

Neurology. 2012,78:1974

新指南指出,对婴儿痉挛症早期诊断和治疗,特别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可改善长期发育结局。新指南是自2004 年婴儿痉挛症指南发布以来的首次更新,新指南更加关注这一罕见疾病治疗的最新证据。

第一作者、多伦多儿童医院的Cristina Y. Go 博士称,尽管婴儿痉挛症病因学是决定结局的重要因素(基于文献综述),但还是要强调快速诊断的重要性,以缩短治疗延迟时间,改善长期发育结局。

研究表明,ACTH 或泼尼松龙治疗隐源性儿童痉挛,神经发育结局优于抗癫痫药物氨己烯酸。此外,无论采用ACTH 还是氨己烯酸治疗,缩短治疗延迟时间均可能改善发育结局。该推荐意见基于自指南首次发布以来发表的6 项研究结果,包括被列为中长期结局Ⅱ 级证据的一项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以及提供Ⅱ、Ⅲ 和Ⅳ 级证据的其他研究。

根据最新指南,既往一项Ⅲ级研究和一项新的Ⅱ级研究还证实,缩短治疗延迟时间可改善长期认知结局。此外,中等强度(B 级)证据表明,小剂量ACTH 治疗与大剂量治疗效果相当但副作用较小,应考虑以小剂量ACTH 替代大剂量治疗。然而,ACTH 最佳剂型、剂量和疗程等问题仍悬而未决。

泼尼松龙、地塞米松以及甲基强的松龙等的短期治疗效果是否与ACTH 相当,证据仍不足。至于其他治疗药物或治疗方法,包括戊丙酸、维生素B6、硝基安定、左乙拉西坦、唑尼沙胺、托吡酯、生酮饮食以及其他新药或联合治疗,也仍缺乏足够的推荐证据。作者认为,应进一步开展多药联合治疗研究以确定最有效治疗方法,这些研究还应包括脑电图、临床癫痫发作、发育结局标准化测定等。

BTS

神经肌无力患儿呼吸道管理指南

Thorax. 2012,67 Suppl 1:i1

以往意见或指南通常针对特定呼吸肌疾病,该指南面向肌无力护理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心理医生和保健医生,针对所有患呼吸肌肌无力的儿童。

指南推荐包括:呼吸道合并症风险儿童的确诊,气道清除和呼吸肌训练,辅助通气,外科治疗,影响呼吸道健康的其他问题的干预,成人治疗的转变,生活质量和姑息治疗,特殊事宜处理。指南未涉及:肌无力患儿的非呼吸道相关内容、肌无力患儿的麻醉管理、成人肌无力、脑瘫儿童、重症肌无力儿童。

指南推荐的选用因素包括:可用的证据数量,是否有基因证据的研究,是否有一致的结论,对临床实施具有意义。但该指南中未进行深入的经济因素分析。推荐级别从A 到D,一些证据不足的推荐重点在于临床可行性。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 45: 534

新指南在充分循证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中国的临床实践同时,特别强调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在失眠预防与治疗中的重要性,突出临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失眠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存在以下症状之一,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或日常睡眠晨醒后无恢复感。(2)在有条件睡眠且环境适合睡眠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上述症状。(3)患者主诉至少下述1 种与睡眠相

关的日间功能损害,疲劳或全身不适;注意力、注意维持力或记忆力减退;学习、工作和社交能力下降;情绪波动或易激惹;日间思睡;兴趣、精力减退;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倾向增加;紧张、头痛、头晕,或与睡眠缺失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对睡眠过度关注。

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褪黑素以及缬草提取物虽然具有催眠作用,但临床研究证据有限,不宜作为失眠常规用药。酒精(乙醇)不能用于治疗失眠。

药物干预失眠的短期疗效已经被临床试验所证实,但是长期应用仍需承担药物不良反应、成瘾性等潜在风险。认知-行为疗法不仅具有短期疗效,在随访观察中其疗效可以长期保持。认知- 行为疗法联合应用非苯二氮卓类药可以获得更多优势,后者改为间断治疗可以优化这种组合治疗的效果。

推荐的联合治疗方式(Ⅱ级推荐):首选认知- 行为疗法和非苯二氮卓类药(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组合治疗,如果短期控制症状则逐步减停非苯二氮卓类药药物,否则将非苯二氮卓类药改为间断用药,治疗全程保持认知- 行为疗法干预(Ⅱ级推荐)。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 神经肌肉病学组

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45:531

详细的病史、细致的体检和规范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早期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影像学等其他辅助检查在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指南推荐,临床检查方面,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在脑干、颈段、胸段、腰散段4 个区域中寻找上、下运动神经元共同受累的证据,是诊断ALS 的基础。根据情况可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如神经电生理、影像学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对于在发病早期诊断的ALS,特别是当临床表现不典型或进

展过程不明确时,应定期(3 个月)进行随诊,重新评估诊断。当临床考虑为ALS 时,需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认临床受累区域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并发现在临床未受累区域也存在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同时排除其他疾病。神经电生理检查可看作是临床体检的延伸,应该由专业肌电图医生和技师完成。

尽管ALS 目前无法治愈,但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尽可能延长生存期。治疗除了使用延缓病情发展的药物外,还包括营养管理、呼吸支持和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

AAN

亨廷顿舞蹈症药物治疗指南

Neurology. 2012 年7 月18 日在线版

指南主要对一下几方面进行推荐:

★如果亨廷顿舞蹈症需要治疗,临床医生应给予丁苯那嗪(最大可达100 mg/d)、金刚烷胺(300~400 mg/d)或利鲁唑(200 mg/d)治疗(B级),可有不同程度的获益。应讨论和监测不良事件的发生,特别是丁苯那嗪相关的抑郁/ 自杀和帕金森症状,以及利鲁唑相关的肝酶升高。

★临床医生也可以给予大麻隆治疗使亨廷顿舞蹈症评分轻度下降,即统一亨廷顿病评分量表(UHDRS)舞蹈症评分变化为1分或<2 分(C 级),但无足够的证据建议可长期使用,尤其是考虑到滥用的可能(U 级)。

★ 临床医生不应该给予利鲁唑100 mg/d 以获得中度(UHDRS 舞蹈症评分变化为2 分或<3 分)的短期获益或任何长期(3 年)的亨廷顿抗舞蹈症治疗目标(B 级)。

★临床医生可以不选择使用乙基- 二十碳五烯酸(B 级)、米诺环素(B 级)或肌酸(C 级)以获得非常重大的改善(UHDRS舞蹈症评分变化>3 分)。

★临床医生可以不选择辅酶Q10(B 级)以获得中等程度的改善。没有足够

的证据表明可推荐使用抗精神病药或多奈哌齐治疗亨廷顿舞蹈症(U 级)。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组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 45:541

脑深部电刺激(DBS)疗法的适应证包括:(1)原发性帕金森病;(2)服用复方左旋多巴曾有良好疗效;(3)疗效已明显下降或出现严重运动波动或异动症,影响生活质量;(4)除外痴呆和严重的精神疾病。

鉴于我国现状,对有DBS治疗意向的患者首先应确诊,符合适应证者需进行系列评估。病程也是决定是否手术的指标之一。不建议患者早期接受DBS 治疗。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如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等在疾病早期症状与帕金森病相似,因此对复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者不建议过早接受DBS 治疗。评估方面,需考虑磁共振成像检查是否存在可能构成手术禁忌或增加手术难度的其他异常;评估选择手术靶点;评估运动波动症和异动症患者对复方左旋多巴的反应性也极为重要。

EFNS/ENS

痴呆相关疾病诊疗指南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 2012,19:1159

新指南是在之前欧洲神经病学联盟指南基础上修订的,由神经学专家和保健医生共同完成对痴呆患者疾病评估、症状干预/ 治疗、残疾与需求定义的工作。该指南确定阿尔兹海默病之外的痴呆临床表现,尤其是血管性认知障碍、额颞叶变性、路易体痴呆症、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帕金森病性痴呆、亨廷顿舞蹈症、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边缘系脑炎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等。

工作组人员回顾最早的文献以及发表于2011 年6 月前的Meta分析和系统性回顾性文献。指南建议分为Ⅰ、Ⅱ、Ⅲ、Ⅳ四个证据水平和A、B、C 三个推荐级别。最新的推荐和临床实践点包括临床诊断、血液检测、神经心理学、神经影像、脑电图学、脑脊液分析、基因检测等,痴呆者行为表现、心理状态以及法律

条款和社会辅导支持。

NICE

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尿失禁治疗指南

https://www.doczj.com/doc/be15822940.html,/CG148

指南主要包括评估神经系统导致下尿路障碍、提高膀胱储备/ 排空能力、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正确使用导尿管、回肠代膀胱术以及合并症处理等。

该指南表示,目前尚缺乏针对尿失禁人群的新型抗毒蕈碱药物的高质量临床研究,目前较多药物均为经验性应用,且有不良反应。最值得关注的是,抗毒蕈碱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同时可能影响有脑部损伤儿童(如脑瘫)和认知缺损成人(如多发性硬化)的认知功能。

未来研究还需确定逼尿肌内多次注射肉毒毒素的长远效果及对上泌尿道的保护作用,且必须囊括儿童和成人患者。同时,需要修改肉毒毒素的注射指标,纳入试验者也应为肾脏解剖和功能正常者。由于泌尿道感染的临床负担和全球抗生素的耐药,确定感染保护措施是未来的重点,但此方面的研究仍有方法学困难。

新指南推荐的研究还包括用基因和评估方法确定治疗对生活质量影响力的前瞻性研究;对肾损伤、感染、结石形成等并发症的前瞻性研究;患者和家属生活质量的研究。

NICE

2012 年阿替普酶溶栓指南

NICE technology appraisal guidance 264

该指南建议,在市场允许的范围内推荐使用阿替普酶治疗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必须尽快在发病4.5 h 内开始;治疗开始前必须通过影像学技术排除颅内出血。

NICE 评估委员会认为,在缺血性卒中初始症状发生后的0~4.5 h 给予阿替

普酶治疗能降低残疾、死亡及生活无法自理的发生风险,是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式。

NICE 指南此番将阿替普酶的治疗时间窗从3 h 延长至4.5 h 具有重要意义,将使更多符合条件的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需要注意的是,阿替普酶治疗时间窗的延长虽为患者赢得了更多时间,但医生仍须争分夺秒地为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以获得最佳疗效。

AAN

脑脊液14-3-3 蛋白诊断散发性克雅病的准确性指南

Neurology. 2012,79:1499.

该指南是基于9 项2 期临床研究基础上的综述,入选了1849 例疑似诊断为散发性克雅病(CJD)患者,对其进行脑脊液14-3-3 蛋白进行分析。当患者诊断为CJD 的可能性在20%~90% 时,检测14-3-3 蛋白非常有用。指南指出,尽管14-3-3 蛋白检测仍是一个不太完美的检测,但在诊断散发性CJD 时具有相当的准确性。

同时指南指出,该检测“缺乏囊括CJD 诊断的可能性或排除CJD 诊断的准确性”。此外,这项测试不会改变那些可能不是CJD 患者的诊断为CJD 的可能性。这些患者如果出现检测的阳性结果不能够干扰医生考虑其他类型痴呆的诊断。作者指出14-3-3 检测的价值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医生对于患者CJD 可能性的判断。

该指南还指出,影像学研究正在成为诊断CJD 方面有价值的工具,证据显示,弥散加权成像(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的MRI序列比脑电图诊断更有用。DWI 和FLAIR 在诊断CJD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92.3%和93.8%~95%。

指南提出应该规对14-3-3 蛋白阳性结果的定义进行标准化规范化,且在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中进行验证。

AAN

指南更新:贝尔面瘫的类固醇和抗病毒治疗

Neurology. 2012,79:2209

指南选择2000 年6 月以后的针对贝尔面瘫所用类固醇和抗病毒药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研究用于指南,其中有2 个研究为Ⅰ级推荐。

指南推荐:对于新发贝尔面瘫患者,类固醇的治疗有效性高,可提高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另外,混合有类固醇的抗病毒药用于此类患者, 7%不能提高面神经功能恢复。若抗病毒药疗效适当,即可给予抗病毒药。抗病毒药更适用于未使用过此类药物的患者,若有效则为最适治疗方案。

EFNS

不宁腿综合征治疗指南

Eur J Neurol. 2012,9:1385

指南包括强推荐和弱推荐。

强推荐的内容:罗替戈汀透皮贴剂(1~3 mg)短期和长期治疗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有效。罗匹尼罗可短期使用,日均剂量2.1 ~ 3.1mg 对改善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症状有效。普拉克索0.25~0.75mg/d、加巴喷丁缓释片1200 mg/d、普瑞巴林150 ~ 450 mg/d、加巴喷丁短期治疗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有效。

弱推荐是指左旋多巴的推荐级别较低。指南指出:一项高质量证据表明卡麦角林0.5~3 mg/d 可改善不宁腿综合征症状,但由于其严重的不良反应,并不推荐使用。一项高质量证据表明,左旋多巴300 mg/d 可改善不宁腿综合征症状,但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相比,考虑到增加剂量的风险,左旋多巴的剂量不应超过200 mg/d。在临床实践中,目前推荐将左旋多巴作为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性试验治疗和特发性不宁腿综合征的需求治疗。

心理评估工具知识讲解

心理评估工具 以下全部量表来源: 1.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2.中国心理卫生出版社.心理卫生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一、人格测验常用量表 1.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 16PF) 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与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R.B.Cattell)根据人格特质说观点,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编制的因素分析个性问卷。几经修改和淘汰,最后留下187个问题,包括15个人格因素和1个智力因素。北京师范大学心理测评研究所应用国际最新心理测量成果及国际最新的IRT技术,对16PF 做了大幅度修改,开发出最新版本的MDPF-2004,共计十六种分量表,即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事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16PF是为正常人群应用而设计的,也有研究者用此工具在临床上试用。 2.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又称艾森克个性问卷,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学研究所艾森克教授(H.J.Eysenck)及其夫人(B.G.Eysenck)于1952年编制的一个专用于人格测量的心理测验工具。EPQ分为四个分量表,即外倾性(Extraversion, E)、神经质(Neuroticism, N)、精神质(Psychoticism, P)和测谎(Lie, L)。N维度反映情绪稳定性;E维度反映内向和外向性;P维度反映精神病质倾向;L做为效度量表使用。我国学者龚耀先教授组织全国28个协作单位进行了中文版的标准化工作,于1983年发布了中文版手册。钱铭怡教授在2000年引进了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并修订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 二、临床评定量表 1.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有时也叫做Hopkin’s症状清单(HSCL),现版本由Derogatis编制于1973年。SCL-90在国外应用甚广,80年代引入我国,随即广泛应用,在各种自评量

临床神经病学

一临床神经病学定义 (1)神经病学(neurology)是专门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 肌疾病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2)作为临床医学,它主要以求诊病人为对象,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问题。 二神经病学发展和新进展 (1)内科学派生。 (2)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机能,病因病理等基础学科如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药理学和神经遗传学等构成神经科学。 (3)神经病学坚实地建立神经科学基础理论之上,它与神经外科的不同仅在于治疗方式上,后者主要为手术治疗。它与精神科共同研究和治疗脑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与痴呆病。神经病学与其它临床学科密切相关,衍生出许多新的边缘学科如神经遗传学、神经眼科学、神经耳科学、神经内分泌学等 (4)神经病学的发展与神经科学其它分支的发展,尤其是神经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推动神经病学迅速发展。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被认为是“脑的十年”,关于神经系统的发生、发展、损伤和修复等目前所未能解决的问题,有望有突破,现在不能治疗的疾病,如神经系统变性病(老年性痴呆、肌萎缩侧索硬化等)有可能得到治疗,将会极大地改善人类的生存质量。在二十一世纪神经科

学和神经病学将会有飞速发展,欢迎同学们加入到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中来。 (5)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脑,脊髓;周围神经:颅神经,脊神经三神经科疾病: (一)神经疾病的分类 已知神经系统疾病有几百种。按病变部位分: (1)脑疾病:脑血管病,癫痫,脑炎。 (2)脊髓疾病: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3)周围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Guillain-Barre综合征。(4)神经肌肉接头病:重症肌无力 (5)骨骼肌疾病:肌营养不良,周期性瘫痪。 按受累范围分:①局限性病损,②弥散性或多发性病损, ③系统性病损,如运动神经元病的锥体束损害和前角细胞损害 神经病损可有一个以上的部位。 (二)神经疾病的病因 病因(1)先天发育缺陷, (2)外伤, (3)中毒, (4)感染, (5)营养不良,代谢障碍, (6)血管病变, (7)免疫异常, (8)肿瘤, (9)变性疾病(习惯上将一些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疾病,归类为变性疾病的范围内) (10)疾病原因不明。 临床上主要按疾病的病因、病变性质、病变部位或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神经内科常用护理诊断

神经内科常用护理诊断 脑梗塞 一、躯体移动障碍与患者脑血管病变引起肢体偏瘫有关 护理措施:1、床旁加床挡,防坠床 2、专人陪护,保证病人安全,床旁加床挡,防坠床 3、协助生活护理(洗漱、饮水、服药、入厕、打饭、进食、洗碗、输液期间倒尿壶) 4、将常用物品放于病人易拿易取处 5、根据病人情况指导进行适当体育锻炼 二、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患者脑血管病变置肢体偏瘫,躯体移动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1、翻身、叩背、按摩皮肤,保持肢体功能位 1 /2小时 2、严格皮肤交接班 3、持续使用气垫床,骨隆突处使用气圈等 4、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三、意识障碍与患者脑血管病变有关 护理措施:1、专人陪护,保证病人安全,床旁加床挡,防坠床 2、观察病人意识恢复情况 3、使用日历、电视、钟表等帮助病人恢复定向力 4、鼓励家属为病人提供他熟悉的物品,帮助病人恢复记忆 4、疼痛与患者脑血管病变引起头痛有关 护理措施:1、评估病人疼痛的部位程度 2、安慰病人、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 3、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的原因及副作用 5、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患者脑血管病变致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有关。 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协助病人排痰 2、根据病人情况多饮水 3、必要时用吸痰管吸出,如分泌物不能被排除,预测病人是否需要气管插管 5、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和湿化给氧 6、如果病情允许,必要时进行体位引流 6、语言沟通障碍与患者脑血管病变引起患者失语有关 护理措施:1、把信号灯放于病人手边 2、注意观察病人的非语言信息,提供病人字卡片、纸板、铅笔等 3、鼓励病人说话,病人进行尝试时给予表扬 4、利用读唇语了解病人所需信息 5、鼓励家属探视,增加与病人的交流机会 7、有误吸的危险与患者意识障碍、咳嗽吞咽反射功能降低、鼻饲饮食有关 1、密切观察病人病情,痰液粘稠时给予及时湿化及时吸出 2、留置胃管患者每日鼻饲前检查胃管在胃内 3、根据病人情况,避免经口进食饮水,以免呛咳 8、有受伤的危险与患者意识障碍、躁动有关 1、床旁加床挡,防坠床 2、专人陪护,保证病人安全,床旁加床挡,防坠床 3、协助生活护理(洗漱、饮水、服药、入厕、打饭、进食、洗碗、输液期间倒尿壶) 4、将常用物品放于病人易拿易取处 9、有感染的危险与患者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下降,留置尿管、锁穿管有关

神经内科临床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数持续十至数十分钟,并在1小时内恢复,但可反复发作。 3.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2010》。 1.进行系统的病因学检查,ESSEN评分,ABCD2评分制定治疗策略。 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3.他汀类药物治疗。 4.心源性、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者应予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 5.低灌注所致者可扩容治疗。 6.根据病人情况选择一种活血化淤中药治疗。

6.病因、危险因素、并发症的治疗。 7.明确有血管狭窄并达到手术标准者予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四项。 (3)胸片/胸透、心电图; (4)头颅MRI或CT,TCD/颈动脉血管超声。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大便常规、抗“O”、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蛋白C、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超声心动图、同型半胱氨酸、抗凝血酶Ⅲ,CTA、MRA或DSA,灌注CT或灌注MRI。 (七)选择用药。 1.抗凝药物:排除抗凝治疗禁忌症后可给予①低分子肝素。②口服华法令。 2.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奥扎格雷等;高危病人必要时可给双抗治疗。 3.可予他汀类降血脂药,对有颅内外大动脉硬化性易损斑块或动

神经内科高级职称题-神经病学的临床方法

神经内科高级职称题-神经病学的临床方法 1、下列关于Babinski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最有意义的病理反射 B.检查时患者须意识清楚 C.检查时沿外侧缘向前再向内划足底 D.阳性表现拇背屈,其余各趾向外扇形展开 E.此征阳性提示锥体束受损 2、患者突然发生口角歪斜,右侧额纹消失,右侧眼裂较左侧大,露齿口角偏左,右侧鼻唇沟变浅,可能是 A.左侧中枢性面瘫 B.右侧周围性面瘫 C.右侧中枢性面瘫 D.左侧周围性面瘫 E.双侧周围性面瘫 3、下列哪一项不是Babinski征的等位征 A.Oppenheim征 B.Gordon征 C.Chaddock征 D.Gonda征

E.Romberg征 4、一侧提睾反射消失常提示 A.腰损害 B.骶损害 C.胸损害 D.骶受损 E.脊髓横贯性损害 5、足部病理反射的出现是由于 A.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 B.苍白球损害 C.脊髓反射弧的损害 D.锥体束受损且在腰膨大以上 E.深感觉障碍 6、男,54岁,近年来腰臀部疼痛并放射到左足跟处,MRI示有L-S 椎间盘突出,体检时可查见的定位体征是 A.左膝反射减弱或消失 B.左踝反射减弱或消失 C.左提睾反射消失 D.左踝阵挛阳性

E.左肛门反射消失 7、何处病变可见肌纤维震颤 A.神经肌肉结合部位 B.前角细胞 C.肌病 D.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E.锥体外系统 8、双侧腹壁反射消失可提示 A.胸段脊髓受累 B.腰段脊髓受累 C.颈段脊髓受累 D.一侧内囊受累 E.一侧脑干受累 9、下列哪些是与吞咽有关的脑神经 A.滑车神经 B.外展神经 C.舌咽神经 D.副神经 E.三叉神经运动支

临床神经内科实习小结

临床神经内科实习小结 临床神经内科实习小结 在神经内科的一个月里最大的感触就是临床和理论有太大的出入,可能是实习的第一个科室对一切还是很陌生。平时觉得那些病离我们很远,但是在这个科室脑梗,脑栓,脑出血很常见,长期卧床的病人也很多,气管切开的病人,picc的病人也有,特别是昏迷的病人。觉得他们很痛苦,所以一开始不敢给他们打针,害怕没有一针见效,让他们更加痛苦。后来11床陪护叔叔说:“小范,实习就是要练,如果害怕,那就学不到什么,你现在可以在他们身上练习,反正打疼了他也没有感觉”。我克服自己的恐惧去给他们打针,终于从一开始每天给周明明打针一针见血,到现在可以给他们都可以打了,不在恐惧害怕,那么的没有信心。老师说这是第一步,做一个护士如果不会打针就什么都不要做了,静脉留置针还不会,一直不明白那个像蝴蝶翅膀的东西怎么可以到静脉然后慢慢退出来。每次看老师做自己不敢动。21床陪护阿姨一直笑我第一次肌注针时整个人抖的厉害,手一直抖,全身出汗把护士服都打湿了。 现在已经克服了给病人做护理时内心的紧张,因为知道如果我紧张,病人会更加紧张,这样子只会让他们更加痛苦。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安全的需要是很重要的。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人们满足较低层次需要的活动基本相同,各需要层次之间可相互影响,当基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健康状况成正比,所有的需要被满足后就可以达到最佳的健康。在临床上很难做到满足病人所有的需要,但是作为医护工作者我们可以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满足他们的需要,以促进生命健康。 在临床上工作会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那么的有限,生命医学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每个病人都是不同的,一样的疾病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不一样现在有那么一点点后悔当初选择这个专业,因为害怕自己很冷血。每天面对的'都是这些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人,从一开始害怕去伤害他们,到现在每天在他们身上练习,给11床测血压的时候他突然眼睛一翻,发出一个声音,那一刻我真的感觉到了死亡的气息,整个人都快要倒下了,还是坚持把血压测完平静的离开;当3床奶奶对我说:“孩子啊!我要死了,你不要哭啊!”那一刻其实我好想哭,但是我不能哭,我还要很平静的去安慰她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莫过于此。也许明天或者下一个班哪个床就空了,会失落,会难过,但是没有眼泪,也不能有眼泪。生命不相信眼泪。 一个月基本的护理从打针配药,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气管切开护理、骨牵引护理、膀胱冲洗护理、picc护理等都学会了,但是需要学习的还有许多,生命不止,永不停息。我无法保证自己是否可以在这个岗位坚持多久,但是可以保证对待每个病人用12分的热情和真诚,不再恐惧,不再充满激情,用平常心对待每个病人,生命存在的每一秒让我们携手前进。虽然内四科是个很忙的科室,但每次我们做护理操作时,老师都会陪在一旁,为我们的成功高兴,我们失败了会鼓励我们。老师的认真负责,像朋友般的和我们交流,让我们在温馨的环境中度过了这段时光。同时老师还会经常结合病例给我们安排小讲课,让我们形象深刻的记住所学的东西。有时老师怕我们记不住,还利用下班时间给我们开小灶。 从手术室到病房,要求我们更多地与病人及其家属交流,这很大程度决定了病人对于我们实习生的态度。有时病人会因我们是实习生而有些意见,老师总会教我们换位思考,理解同情病人,消除我们的负面情绪,让我们更加细心耐心的对待病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更加平和的去和病人交流。 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带教下,我们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关心病人,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

神经内科新护士培训计划(3个月)

神经内科新护士三个月个性化培训计划根据医院护理部的要求,对培训对象进行评估,结合神经内科专科特点,而制定个性化的指导计划。 指导老师:培训对象: 第一阶段(第1个月) 【目标】 1.全面熟悉病区环境及各班职责,熟悉神经内科的工作性质和流程、应急预案等。 2.熟悉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 3.掌握神经内科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出入院病人的护理。 4.熟悉护理记录的书写。 5.掌握新入病人的处理。 【措施】 1.实行一对一带教,各项操作须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在专科技术操作上进行具体指导做好示范,严格训练。 2.学习相关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常用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3.做好基础护理示范:口腔护理,鼻饲等。 4.示范说明神经内科观察的项目,格拉斯哥评分。 5. 对护理记录的书写进行指导,规范书写 6. 教会新收病人处理流程。。 7. 每周进行工作总结 【考核】 1.考核<规章制度>中相关内容、常用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2.操作考核 :口腔护理、导尿 【评价】 第二阶段(第2个月) 【目标】

1.掌握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 2.掌握交接班制度及注意事项。 3.熟悉微量泵,心电监护仪的常用参数和使用方法。 4.熟悉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 5.能正确处理各种管道的脱出。 6.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操作,培养其应变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 【措施】 1.对其进行相对独立的排班, 在指导老师放手不放眼的指导下,给其独立交接班及书写护理记录。 2.对各种仪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报警处理进行讲解。 3.进一步学习各种管道留置的部位、意义 4.对于不完善及错误的地方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 【考核】 1.考核<规章制度>中相关内容。 2.随机抽查护理记录书写情况,床边考核交接班流程。 3.提问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 4.考核脱管处理流程 5.操作考核 : 静脉留置针、鼻饲 【评价】 第三阶段(第3个月) 【目标】 1.掌握专科护理:良肢位的摆放、电动吸痰等。 2.掌握医嘱的正确处理与执行。 3.掌握出院、转科病历的排序

神经内科新护士培训计划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神经内科新护士培训计划 根据医院护理部的要求,对培训对象进行评估,结合神经内科专科特点,特制定如下培训计划。 第一阶段(第1个月) 【目标】 1.全面熟悉病区环境及各班职责,熟悉神经内科的工作性质和流程、及应急预案等。 2.掌握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能正确处理各种管道的脱出。 3.掌握神经内科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和出入院病人的处理。 4.熟悉护理记录的书写。 5.掌握14种急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 【措施】 1.实行一对一带教,各项操作须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在专科技术操作上进行具体指导做好示范,严格训练。 2.学习相关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常用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3.做好基础护理示范:口腔护理,尿道口护理,机械排痰等。 4.示范说明神经内科观察的项目:肌力的评估、意识障碍的分类及格拉斯哥评分。 5.对护理记录的书写进行指导,规范书写。 6.教会新入病人处理流程。 【考核】 1.考核<规章制度>中相关内容、常用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2.考核脱管处理流程。 3.操作考核 :口腔护理、导尿。 第二阶段(第2个月)

. 【目标】 1.教会正确处理与执行医嘱。 2.掌握微量泵,心电监护仪的常用参数和使用方法。 3.熟悉科室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 4.掌握肌力的评估、意识障碍的分类及格拉斯哥评分。 5.熟悉临床常见危急值的意义。 【措施】 1.对其进行相对独立的排班,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交接班及护理记录书写。 2.对各种仪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报警处理进行讲解。 3.进一步学习各种管道留置的部位、意义。 4.对于不完善及错误的地方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 【考核】 1.考核<规章制度>中相关内容。 2.随机抽查护理记录书写情况,床边考核交接班流程。 3.提问常用药物及临床常见危急值的相关知识。 4.操作考核 : 静脉留置针、鼻饲。 第三阶段(第3个月) 【目标】 1.掌握专科护理:危重及卧床病人的翻身拍背、电动吸痰等。 2.掌握正确处理医嘱与执行。 3.熟悉抢救车及呼吸囊的使用。 4.全部完成相应规章制度,能将规章制度与临床工作有机结合。 5.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及实际工作能力。 【措施】 1.示范如何为危重及卧床病人翻身拍背、电动吸痰等。 2.掌握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3.讲解抢救车的功能分区及示范呼吸囊的使用。 4.熟练掌握病人“十知道”。 【考核】

精神科医师培训内容指导

精神科医师培训细则 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处理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治疗、预防与康复问题,并涉及精神卫生服务与研究的各个方面。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神经病学的关系密切,与其他临床学科也有广泛联系,如精神因素影响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防的各个环节,综合医院的精神障碍十分常见。本学科包括老年精神病学、儿童精神病学、成瘾精神病学、司法精神病学、精神药理、生物精神病学、联络会诊精神病学等亚专业。精神科普通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3 年。 一、培训目标 通过3 年的基础培养,使被培养者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获得临床执业医师所必需的临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精神医学与生物医学相统一的整体医学意识,达到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要求。 二、培训方法 精神科普通专科医师培养为期3 年,以培养通科和普通精神科临床工作能力为首要任务,培养方式主要为内科各科(包括神经内科)、急诊科、普通精神科病房轮转,完成规定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神经内科 病房3 个月,门诊1 个月。 1. 轮转目的 掌握: 神经系统查体、腰椎穿刺的基本技能,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癫痫的表现、诊断、治疗。

熟悉: 其他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 大脑疾病的影像学检查与诊断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2. 基本要求 (2 )基本技能要求: 管理床位不少于4 张,新收病人不少于10 例; 当日完成住院病历; 书写规范大住院病历3 份。管病人总人次至少20 人次,达到质量要求并完成基本训练。 门诊学习期间,看病人日均不少于25 人次。除以上病种外,重点要求学习癫痫、帕金森病、各类脑血管疾病恢复期或后遗症的处理等。 3. 较高要求

神经病学精品课程题库(温医)

神经病学精品课程题库 说明 本题库来源于温医精品课程,不过大部分题目没有参考复习资料。其实这些题目基本都来自人卫版的作业本,所以复习资料可以自己在人卫版作业上找。网站地址见下: http://61.153.27.166/ec-webpage-show/page/resource/item-content.do?courseId=199&itemId=2581 神经病学总论 一.名词解释 1、Horner`s sign 2、感觉过度 3、假性球麻痹 4、下运动神经元 二.选择题 【A型题】 1.影响意识的最重要的结构是: A.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 B.脑干下行性网状激活系统 C.大脑半球 D.小脑 E.基底节 2.一患者能被唤醒,醒后能简单回答问题及勉强配合检查,停止刺激即又入睡,这种意识状态是: A.嗜睡 B.昏睡 C.昏迷 D.谵妄 E.意识模糊 3.以下关于失语症不正确的表述是:A.Broca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表现B.Wernicke失语:以口语理解障碍为突出表现C.传导性失语:以复述不成比例受损为主要表现 D.经皮质性失语:以音量小、语调低为主要表现 E.命名性失语:以命名不能为特征 4.以下关于视野缺损不正确的病变定位是:A.一侧视神经病变引起单眼全盲 B.一侧视束病变引起双颞侧偏盲 C.一侧枕叶视中枢病变引起双眼同向偏盲、黄斑回避D.颞叶后部病变引起双眼同向上象限盲 E.顶叶病变引起双眼同向下象限盲 5.一侧瞳孔直接光反射消失,对侧间接光反射消失,病变位于: A.同侧视神经 B.对侧视神经 C.同侧动眼神经 D.对侧动眼神经 E.视交叉 6.滑车神经受损时: A.眼球向外上方运动障碍 B.眼球向外下方运动障碍 C.眼球向内上方运动障碍 D.眼球向内下方运动障碍 E.以上均不是 7.核间性眼肌麻痹病损部位在: A.皮层眼球同向凝视中枢额中回后部 B.脑干眼球水平凝视中枢桥脑旁正中网状结构(PPRF) C.内侧纵束 D.外展神经核 E.动眼神经核 8.以下不正确的表述是: A.眩晕可分为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B.系统性眩晕又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C.位置性眩晕是周围性眩晕 D.听力障碍表现为耳聋、耳鸣和听觉过敏E.高音调耳鸣提示为感音器病变,低音调耳鸣提示传音径路病变 9.以下关于癎性发作不正确的表述是: A.是脑神经元过度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神经功能异常 B.常表现发作性意识障碍 C.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异常 D.有的发作类型可无意识障碍 E.可表现运动性、感觉异常发作及情绪、内脏、行为改变

神经病学(第7版)

脑电图: 1特殊电极 (1)蝶骨电极:将小锈钢针灸针作为电极,在耳屏切迹前1.5?3.0cm,颧弓中点下方2cm垂直刺入4~5?n进行记录。该方法与常规方法比较可明显提高颞叶癫痫脑电图诊断的阳性率。 (2)鼻咽电极:主要用于检测额叶底部和颞叶前内侧的病变,但因易受呼吸和吞咽动作影响,而且患者有明显的不适感而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 (3)深部电极:将电极插人颞叶内侧的海马及杏仁核等较深部位进行记录。主要用于癫痫的术前定位,属非常规的检测方法,其主要并发症是出血和感染。 脑电图的描记 (1)脑电图的描记和诱发试验脑电阌的描记要在安静、闭眼、觉醒或睡眠状态下进行记录’房间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常采用诱发试验提高脑电图的阳性率。常用的诱发方法及临床意义如下: ⑴睁闭眼诱发试验:主要用于了解a波对光反应的情况,方便易行,是常规的诱导方法。其操作为在描记中嘱受检者睁眼,持续5秒后再令其安静闭眼,间隔5~10秒后再重复,一般连续做2?3次。睁眼后a节律抑制,闭目后恢复正常或增强为正常反应c (1)过度换气:其原理足让患者加快呼吸频率和深度,引起短暂性呼吸性碱中毒’使常规检测中难以记录到的、不明显的异常变得明显。过度换气频率一般为20?25次/分,持续时间通常为 8分钟,检査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任何不适反应,如头痛及肢端麻木等,一旦EEG上出现痫性放电最好停止过度换气,以免临床上出现癫痫发作。儿童过度换气时出现对称性慢波可为正常反应,成人则应视为异常:过度换气时出现痫样放电、节律异常、不对称性反应均应被视为异常。 (2)闪光刺激:方法是将闪光刺激器置于受检者眼前20~30cm处,刺激光源给予不同频率的间断闪光剌激,每种频率刺激10~20秒,间歇10-15秒后更换刺激频率,观察脑波有无变化。闪光刺激是EEG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特别是对光敏性癫痫具有軍要价值。 ⑷睡眠诱发试验:通过自然或药物引起睡眠诱发脑电图异常。主要用于清醒时脑电阁正常的癫痫患者,不合作的儿童及精神异常患者。半数以上的癫痫发作与睡眠有关,部分患者在睡眠中发作,因此睡眠诱发试验可提高EEG检查的阳性率,尤其对夜间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更适用:睡眠EKG记彔时间一般在20分钟以上,最好为整夜睡眠记录, (5)其他:包括药物诱发等,常用的致痫药物有戊四氮和贝美格等静脉注射,目前临床匕已经很少应用。 (2)正常EEG ⑴正常成人E EG:在请醒、安静和闭眼放松状态下,脑电的基本节律为8-13H z的α节律, 波幅为20?100uV,主要分布在枕部和顶部;β活动的频率为14~25Hz,波幅为5~20 uV,主要分布在额叶和颞叶;部分正常人在大脑半球前部可见少量4?7Hz的θ波;频率在4Hz以下称为δ波,清醒状态下的正常人几乎没有该节律波,但入睡可出现,而且由浅入深逐渐增多。频率为8Hz以下的脑电波称为慢波。 (2)儿童EE G:与成人不同的是以慢波(少于8Hz)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波逐渐减少,而a波(8-13Hz)逐渐增多,14?18岁接近于成人脑电波 ⑶睡眠E E G:根据眼球运动可分为: (1)非快速眼动相(non-mpid eye irmvRtnetil.,NKKM):①第1期(困倦期),1清醒状态向睡眠期过渡阶段,a 律逐渐消失,被低波幅的慢波取代,在顶部出现短暂的高波幅双侧对称的负相波称为“V ”波;②第2期(浅睡期),在低波幅脑电波的基础上出现睡眠纺锤波(12-14Hz );③第3、4期(深睡期),笫3期作睡眠纺纺锤波的基础上出现高波幅慢波(δ波),但其比例在50%以下;第4期睡眠纺锤波逐渐减少至消失,δ波的比例达50%以上= 2)快速眼.动相(ftipid (.'ye ..itinv.eme.nl,KEMh从NREM第4期的高振幅.δ波为主的脑电图. 变为以低波幅δ波与间歇出现的 低波幅a波为主的混合频率脑电图,其a波比清醒时慢1-2Hz,混有少量快波。 (3)常见的异常EEG (1)弥漫性曼波:活动为弥漫性慢波.是常见的异常表现,无特异性。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弥漫性脑损伤、缺血性脑病、脑膜炎、中 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脱髓鞘性脑病等。 (2)局灶性慢波;是局部实质功能障碍所致。见于局灶性癫痫、单纯疱瘘脑炎、脑脓肿、局灶性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等。 (3)三相波:迎常为中至高振幅,频率幅为l.3~2.6Hz的负一正一负或正一负一正波。主要见于CreMtzfpldt-Jakoh病I:€JD)JJ 丨:性脑病和其他匣因所致的中毒代谢性脑病。 ⑷癫痫样放屯

神经病学临床病例分析

临床病例分析 病例一: 患者李××,男,45岁,8小时前谈话中后头部突然剧烈头痛,伴频繁呕吐5-6次,为胃内容物,急送医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Bp:150/90mmHg,精神差,痛苦面容(双手抱头)语言清晰,双瞳孔3mm,光反射灵敏。双眼活动不受限,双口角力差,伸舌正中,四肢活动有力(Ⅴ级),双侧上、下肢腱反射适中,颈抵抗(+),颏胸距3横指,双Kernig Sign(+),双下肢病理反射(-)。 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ECG(-) 问题: 一、诊断 二、诊断依据 三、鉴别诊断 四、辅助检查 五、治疗 参考答案: 一、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诊断依据) 1.定位:颈部抵抗,双克氏征(+),为脑膜刺激征,提示为脑膜受累。 2.定性: 中年人,突然发病,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有脑膜刺激征,无肢体瘫痪,提示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三、鉴别诊断 1.脑出血

2.脑膜炎 四、辅助检查: 1.腰穿脑脊液检查或头颅CT检查 2.有条件做MRA,DSA 五、治疗 1.一般处理:绝对卧床,稳定 2.止血及防止再出血。 3.降低颅内压(甘露醇) 4.防治动脉痉挛及脑梗死 5.脑积水的治疗 6.病因的治疗 病例二: 患者马××,女,73岁,2天前晨起发现不能说话,右半身不能活动,尿失禁一次,无呕吐。有糖尿病史30年,没有系统用药治疗。查体:Bp 160/80mmHg,神志清,混合性失语,双眼球向左侧偏视(向右注视麻痹),右侧鼻纹浅,余颅神经正常,右侧上、下肢肌力Ⅳ级,右侧腱反射活跃,右侧Babinski(+),左下肢未引出病理反射。辅助检查:尿糖(++++),血糖16.4mmol/L,ECG 有心肌缺血表现。 问题: 一、诊断 二、诊断依据 三、鉴别诊断 四、辅助检查

神经内科2019年创新服务举措_1409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 2019年神经内科病区创新服务举措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巩固三级医院复审成果,在总结2018年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2019年服务举措,提升患者满意度,具体措施如下: 1、深化科室专科特色服务,打造出“专业、专注、专谨、专诚”的“四专护理”服务品牌。 2、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出服务口号为“专心专诚为病人,关注患者吃、说、行”。 3、提高全员专诚方面:精诚所至,打造优质护理品牌。科室为患者提供轮椅、平车、老花镜、一次性纸杯等便民设施,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责任护士及护士长深入病房,了解患者需求及意见,及时给予解决。完善护患沟通的双向渠道,病区建立意见本,每月召开一次病人座谈会,征求住院病人及家属意见。定期组织科室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开展延展性护理服务,借助党性实践活动进入乡村社区,不断普及健康知识及指导帮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铸就科室服务品牌。 4、提高全员专谨方面:严谨慎独深化护理内涵:积极开展专科特色服务,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科室准备阿司匹林及氢氯吡格雷,只要血压不过高,10分钟内服用抗栓药物,尽早阻断疾病进程。对卒中患者入院,2小时内完成吞咽功能筛查,根据评定结果,进行饮食指导或鼻饲饮食,保证药品、食物的摄入,并

开展早期吞咽功能康复。对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良肢位的摆放,肢体被动活动,搭桥运动、床椅转移、坐位、立位平衡训练,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积极开展神经心理测量,进行MMSE、MOCOA、焦虑、抑郁等的测评,及时了解患者认知能力及心理状态,通过对患者的综合评价及干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5、提高全员的专注力:细致护理保障病人安全,将“患者的事无小事”作为行事准则,精心护理,注重细节,护理重点放在关注患者的专科护理上,关注患者“衣、食、住、行”,学会用健侧穿衣,学会正确的进食方式,防止呛咳、误吸,学会健侧肢体代偿模式起床行走,提高安全意识,防止摔倒,让患者最大限度的做到生活自理。 6、提高全员的专业知识:采用分组的方式,实行小组负责、包干到人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推选N3以上层级的护士选为小组组长,每组成员3-5人,每月将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应急演练进行分组PK,加强三基培训,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7、提高全员的护理安全意识,针对神经内科老、弱、病、残特点,跌倒/坠床、VTE、非计划拔管高发科室,每周五集中开展“安全健康宣教互动日”,将安全隐患借助幻灯片、图片、案例分享等形式让患者直观的了解采取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方法,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8、将二级反馈运用到护患、医护、护护沟通中,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活跃工作氛围,营造良好的关系。 神经内科病区护理组

部分心理量表来源与出处

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瑟韦和麦金力于40年代编制。 信效度 (《儿童发育行为心理评定量表》463) 2、《3-7岁儿童气质测验》,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及精神病学家Thomas和Chess 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著名的纽约纵向研究(NYSL)提出儿童气质的九个维度,1977年NYSL 设计了儿童气质测验,1992年张雨青等人将该量表译成中文。 3、《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2006年美国纽约精神病学研究所Spitzer等人编制。 4、《成就动机量表》 挪威心理学家Gjesme, T.和Nygard, R.于1970年编制,中文版本为我国研究者叶仁敏于1988年译制修订。 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7(p<0.01),效度为0.58(p<0.01)。此次测验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69(p<0.01)。本次测验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79;0.85,总量表的a系数为0.75。 5、《A型行为类型问卷》,1983年张伯源编制。 6、《Beck焦虑量表(BAI)》由美国心理学家A.T.Beck等人于1985年编制 7、《Beck抑郁问卷(BDI)》由美国心理学家A.T.Beck编制,21题版本。 8、《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量表)》 由美国学者Conners于1969年编制,在1978年由Goytle、Conners和

Ulrieh共同进行修订。我国于80年代由徐韬园等人引入使用。 信效度 (《儿童发育行为心理评定量表》165) 9、《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用量表)》 由美国学者Conners于1969年编制,1978年修订。苏林雁等于2000年建立了全国常模。 信效度 (《儿童发育行为心理评定量表》167) 10、《C型行为问卷》,由Greer和Baltrusch编制,我国学者张瑶等人将其引入国内。 11、《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由蒙哥马利和阿斯伯格编制。 12、《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由美国心理学家Piers和Harris于1969年编制,1974年修订。2001年由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苏林雁教授联合国内20多家单位,将此量表进行了标准化并制定了全国常模。 信效度(《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243页) 13、《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教师问卷) Rutter编制 信效度(《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应激相关评估量表

背景:根据应激系统论模型研究需要,为评估个体心理应激反应的相应心身症状及程度,参考SAS、SDS和SCL-90条目内容,按心理应激理论的情绪反应 FER 、躯体反应 FPR 和行为反应 FBR 三方面,编制应激(压力)反应条目28项,按1~5等级计分。以条目总分 SR 表示应激(压力)反应程度(内部一致性α系数0.902,与SAS和SDS的相关性https://www.doczj.com/doc/be15822940.html,,重测信度0.913 )。部分相关资料: 1.钟霞、姜乾金等: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 5 : 560-562 (首次发表) 2.钟霞、姜乾金等: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70-72 (应用) 3.钱丽菊、钟霞等: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7)653-654 (应用) 4.吴志霞、姜乾金等: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1(12):63 (应用)5.任夫乔、顾成宇等: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9):848-9 (应用) 6.顾成宇、任夫乔等: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5)(应用) 7.滕燕、周敏等: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年第16卷第12期1111-13 (因子分应用) 8.周敏、滕燕等: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年第16卷第12期1108-10 (因子分应用)量表:指导语:从现在开始向过去推算,近一个月你的心情如何?(请在相应框内打“√”).项目是基本是中等是有点是不是 01.容易紧张和着急 02.吃得比过去少 03.希望痛哭一场 04.头脑没有平常那样清楚 05.感到孤独 06.觉得做人越来越没有意思 07.对将来不抱有希望 08.比过去注意力记忆力有下降 09.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10.感到担忧项目是基本是中等是有点是不是 11.相信即使个人努力,也不能获得成功 12.与异性密切接触时兴趣减少 13.因为一阵阵头晕而苦恼 14.觉得自己可能要发疯 15.容易生气和发火 16.抽烟或饮酒增加 17.懒得活动 18.坐立不安,自己也不知该做什么 19.因为头痛、颈痛或背痛而苦恼 20.容易衰弱和疲乏项目是基本是中等是有点是不是 21.如果有可能,真想砸碎一些东西22.睡眠比以往差 23.心烦意乱或觉得惊慌 24.觉得自己是个无用的人,没人需要我 25.感到害怕 26.过去感兴趣的事现在没有兴趣 27.责怪自己 28.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计分方法:主成分筛选获三个因子,大致与三方面应激反应的构想一致,命名为:情绪反应因子分(FER)03+05+06+09+10+14+18+21+24+25+27+28, 12个条目;躯体反应因子分(FPR)=01+04+13+15+19+20+22+23, 8个条目;行为反应因子分(FBR)=

神经内科临床患者的常见疾病分析 王月

神经内科临床患者的常见疾病分析王月 发表时间:2018-11-08T15:15:51.4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作者:王月 [导读] 对神经内科临床上患者常见的疾病,在年龄、性别分布,疾病类型以及总体诊疗效果等进行整理归纳,并对此分析总结经验,日后才能做出更为适当的疾病防治、诊疗措施,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亦能提升本科室的诊疗质量和效率。 王月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绵阳分院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临床上患者常见疾病的类型、特征、分布状况等。方法:选取神经内科临床常见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统计、分析其个人信息、疾病类型、诊疗结果等。结果:神经内科临床上患者的发病情况,年龄分布:6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最高,占53.3%;性别分布:男占59.2%,高于女性;疾病类型分布:以脑血管类疾病为主,其中以脑梗死的发病率最高,占43.3%,高于其他疾病类型。结论:对神经内科临床上患者常见的疾病,在年龄、性别分布,疾病类型以及总体诊疗效果等进行整理归纳,并对此分析总结经验,日后才能做出更为适当的疾病防治、诊疗措施,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亦能提升本科室的诊疗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神经内科;临床患者;常见疾病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人体神经系统由脊髓、脑、周围神经组成,神经内科不属于内科概念,其主要是诊治神经系统疾病的的一种独立二级学科。神经内科疾病种类较多,且患者疾病较重,治疗不及时将会引起患者死亡。因此,加强对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疾病研究,总结常见疾病的诊治效果,能有效辅助临床神经内科疾病诊治。本次研究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120例临床住院患者的疾病诊治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出神经内科临床住院患者常见疾病特点。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21~78(60.79±6.73)岁。 1.2方法 对此120例神经内科病患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诊疗结果等,以分析归纳神经内科临床上患者常见疾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上的分布规律,以及临床诊疗效果。疾病类型判断标准:遵照WHO发布的第10版《健康与疾病相关问题的国际分类标准》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判定,当患者所患疾病种类≥2种,以患者入院后的第一诊断来判定患者的疾病类型。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疾病诊断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及《神经内科疾病》中关于各科神经内科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疾病诊断。出现多发性疾病或合并多种继发性疾病时,均采取入院首次诊断结果进行统计研究。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资料的表述形式如下:正态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正态计数资料→例数(率);检验方法如下:正态计量资料→t检验;正态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2.1年龄分布神经内科临床上患者常见疾病在年龄上的分布如下,以年龄≥60岁为主,有64例,占总病例的53.3%。见表1。 表1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年龄分布 3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种类较多,常见类型包括:脑血管疾病、偏头疼、脊髓炎、癫痫、痴呆、脑部炎症性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病、周围神经病等,患者常出现眩晕、癫痫、脑梗死、神经衰弱、神经症、头痛、神经痛等相关症状,部分疾病进展较快,治疗不及时甚至易导致患者死

神经内科医生个人总结

神经内科医生个人总结 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神经内科主任总结,供大家参考。神经内科医生个人总结一、领导重视,该集体把创建活动与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医疗和护理工作紧密联系起来,系统管理、全面策划、层层动员,做到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 该集体重视医院创号活动工作,专门成立了创号活动领导小组,使创号活动工作全面融入病区乃至于学科建设工作,精心策划,高起点地开展创建工作,创建计划明确,措施切实,长期以来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及相关会议,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和病区工作重点,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利用墙报和板报等形式,开展颇有声势的宣传工作,为创建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使争当青年岗位能手、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深深扎根全病区青年心中,强化了大家的创建意识。众所周知,神经内科危重病人多,且大部分为瘫痪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医疗、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根据病区的特点,支部书记和科主任多次组织全科医务人员,讨论并制定了活动方案,如服务承诺、便民措施等,确保了三级查房制度的实施及病人医疗护理方案的具体实施,认真对待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特别在护理工作方面,护士长出国留学同志以身作则,积极带领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基本理论,规范护理操作常规,开展技术岗位练兵,丰富整体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内容,特别是自20**年6月份以来,全科医务人员以创建人性化服务示范病房为契机,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提高了服务质量及护理技术质量。首先,为解决护理工作量繁重且人员编制不足问题,他们进行科学的弹性排班,将病人最需要护理的时间作为他们的工作时间,即护士每天早晨提前半小时上班做晨间护理,并加强了对病人的午间和晚间护理。其次,印刷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小册子向住院病人发放,并制作偏瘫人士康复训练知识和技巧 VCD光碟,在病房内播放,以指导病人的康复训练。为了给病人提供一个温馨便捷的护理服务,他们集思广益,利用休息时间美化病房环境,制作各种温馨提示卡,定时对出院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回访,及时周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