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时空分布特征

北京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时空分布特征

北京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时空分布特征
北京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时空分布特征

南四湖水体氮_磷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营养状态评价_舒凤月

第33卷第11期2012年11月 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 Vol.33,No.11Nov.,2012 南四湖水体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营养状态评价 舒凤月1,2,刘玉配1,赵颖1,吴艳鹏1,李爱华 1 (1.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南四湖湿地生态与环境保护高校重点实验室,曲阜273165;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摘要:分析了南四湖水体TN 和TP 的时空变化规律,并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 )对其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四湖水体TN 和TP 含量分别为2.617mg ·L -1和0.110mg ·L -1;空间上各湖区水体TN 和TP 含量存在显著差异,TN 和TP 含量均以南阳湖最高,分别为3.830mg ·L -1和0.192mg ·L -1,独山湖TN 含量(2.106mg ·L -1)最低,而微山湖TP 含量(0.067mg ·L -1)最低;南四湖水体中TN 含量的季节差异不显著,但夏季(2.805mg ·L -1)和春季(3.049mg ·L -1)明显高于秋季(2.160mg ·L -1)和冬季(2.452mg ·L -1),各湖区TN 的季节变化没有一致规律;南四湖及各湖区TP 含量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变化趋势均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总体来看,南四湖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其中,南阳湖富营养化最严重,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 其它3个湖区均为轻度富营养化.综合分析表明外源污染仍是南四湖污染的主要来源,湖区网箱养殖和围网养殖所产生的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南四湖;总氮;总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富营养化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0-3301(2012)11-3748-05 收稿日期:2012-01-18;修订日期:2012-05-09 基金项目:曲阜师范大学“十二五”计划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国家林 业局948项目(2012-4-73);山东省教育厅项目(J12LF04);曲阜师范大学项目(XJ200920,2010A030) 作者简介:舒凤月(1974 ),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底 栖动物分类和生态学, E-mail :Shfyue01@163.com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N and TP in Water and Evaluation of Eutrophic State of Lake Nansi SHU Feng-yue 1,2 ,LIU Yu-pei 1,ZHAO Ying 1,WU Yan-peng 1,LI Ai-hua 1 (1.Key Laboratory of Wetland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 of Lake Nansi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273165,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of Aquatic Organisms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2,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the seasonally investigating data from Lake Nansi during 2010to 2011,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in water were analyzed ,and the trophic state was also asse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TN and TP were 2.617mg ·L -1and 0.110mg ·L -1respectively.The spatial variations of TN and TP in water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four lake regions with the highest value of two parameters (3.830mg ·L -1and 0.192mg ·L -1respectively )were all found in Lake Nanyang while the lowest value in Lake Dushan (2.106mg ·L -1)and Lake Weishan (0.067mg ·L -1)respectively.Seasonally ,the concentrations of TN in Lake Nansi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the concentrations of TN in summer (2.805mg ·L -1)and spring (3.049mg ·L -1)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autumn (2.160mg ·L -1)and winter (2.452mg ·L -1),and that in four lake regions showed no uniform variation trends.While the seasonal change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TP in water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not only in Lake Nansi but also in its four lake regions ,the variation trends were uniform with summer >spring >autumn >winter.Generally ,the water quality of Lake Nansi has reached light eutrophication ,among which ,Lake Nanyang was in middle eutrophic state ,while other three lake regions were in light eutrophic state.Integrated analysis indicted that external pollution was still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water quality in Lake Nansi ,meanwhile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pen fish culture was urgent for the control of non-point pollution sources. Key words :Lake Nansi ;total nitrogen (TN );total phosphorus (TP );comprehensive nutrition state index ;eutrophication 南四湖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面积约1266km 2 , 平均水深1.5m ,由南阳湖、昭阳湖、独山湖和微山湖4个湖区串联而成.1960年在湖腰建成二级坝枢纽,坝北为上级湖,坝南为下级湖.南四湖湿地属于淮河流域泗河水系,有直接入湖河道53条,其中30条注入上级湖,23条注入下级湖,总流域面积31700km 2 .南四湖湿地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多年年均温13.7?, 湿地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水生维管束植物103种,软体动物38种,昆虫415种,鱼 类80种,鸟类205种.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渔业基 地,南四湖渔业养殖种类包括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鳜鱼、乌鳢以及河蟹等,养殖方式主要有围网、 网箱和池塘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废水、城镇生 DOI:10.13227/j.hjkx.2012.11.022

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问题专题复习

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问题专题复习 高考考点: 高考考点: ◆描述地理事物及现象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时间:季节年际日) [空间:水平垂直纬度(南北)海陆(东西)] ◆阐释地理事物及现象时空分布成因、原理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地理事物呈点状,说明其背景比例尺很小,往往是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描述时应从大范围去考虑。 例1:读图3,说明历届现代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地区分布特点。 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或欧洲和北 美洲)。 答案分析: 此题要求描述的是点状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图 中给出的是海陆简图,不是地形图,不需要考虑 海拔差异。又因为这些城市都是分布在陆地上, 也不必考虑海陆差异。所以只需纬度(南北)差 异。 例2:M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积 90%在广东省境内。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 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根 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4 分)(08广东卷) 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5分) 答:地理分布特点: ①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 ②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 成因: ①水、陆交通便利,供水方便; ②中、南部地势低平,有利于城镇建设; ③中、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北部高,较有利于城镇发展。疏 密 方 位 叠 加

1、点状分布图答题方法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6分) 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2.读图6,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我国汽车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 多数分布在季风区内,沿河近海的平原地区; 多数 分布在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的人口、城市密集地 区。 3.读“某国南部水系及其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 问题:概括乙河南部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城市多沿河分布,较为均匀,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 少,且距离较远。

地理区域时间分布特征

陆军军官学院五四比武 数学建模竞赛 参赛组编号:022******* 所属队别:学员二旅26队 参赛队员姓名:夏旭东刘小均刘豪 参赛选择的题号是: A 论文题目:地理区域气温时间分布特征

地理区域气温时间分布特征 摘要 1.问题一 问题一是对较短时间内气温的预测,为了能够较准确的预测较短时间段的气温,我们需要对所给数据进行处理,由于问题一是为了求出一天、几天或者一周的气温,我们首先需要计算出三个区每天的平均温度,其次引入三次指数平滑法,并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较精确的预测出较短时间的气温,预测结果如下: 20070624 20070624~26 20070624~30 原平均温度22.4 25.37 25 预测值23.91 26.17 26.43 2.问题二 问题二要预测冬季的最高或最低气温,实际上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预测冬季三个月的气温,但这加大了运算量,其实对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获得的,因此对一年四季随机抽取三天,观察其气温变化曲线,得出了两个时间段,即0-6时和12-16时能达到每日的最低和最高气温,再利用问题一中的基于EMD的神经网络预测,以所给数据为输入,预测下一年同期气温,比较得出最高和最低气温,如下图: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时间20070221 20061223 平均温度17.6 -9.5 3.问题三 问题三要对2007年冬季气温整体进行分析,由于没有给出2007年的真实冬季气温,我们首先要预测出2007年冬季的气温,第二问我们利用基于EMD的神经网络预测法对2006年的冬季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进行了预测,而得出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相比,非常接近。因此我们预测2007年冬季的平均气温,也在原有的模型基础上进行求解。然后分析:1.对07年冬季气温的整体性分析2.对07年冬季气温的地域情况的分析3.对2007年冬季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的分析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希尔伯特黄变换 EMD经验模态分解法神经网络预测时间序列法

231056北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在线作业一15秋答案全解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车站高峰小时客流是确定车站设备( )的基本依据。 . 运行状况 . 使用时间 . 服务质量 . 容量或能力 正确答案: 2. 城市轨道交通发挥效益的关键在于( ) . 准时 . 形成网络 . 快捷性 . 延续性 正确答案: 3. 信息诱导设施不包括( ) . 方向性标识 . 说明性标识 . 宣传性标识 . 警告性标志 正确答案: 4. 通信枢纽与信息交换处理中心称为( ) . 信号系统 . 通信系统 . 运营控制中心 . 环控系统 正确答案: 5. 车站位于综合功能用地区位时,客流分布与其它交通方式的客流分布一致,有两个配对的早晚上下车高峰属于哪类客流时间分布类型( ) . 单向峰型 . 双向峰型 . 突峰型 . 无峰型 正确答案: 6. 下列不属于时间序列客流预测方法的是( ) . 移动平均法 . 指数平滑法 . 月度比例系数法

. 德尔菲法 正确答案: 7. 车站中对车站客流的通过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的是( ) . 服务人员 . 主要设施设备 . 列车 . 车站的容量 正确答案: 8. 路网由若干直径线组成,所有的线路都经过市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换乘站一般都位于市中心的客流集散中心的结构为( ) . 放射状结构 . 放射+环形结构 . 栅格网状结构 . 网格+环线结构 正确答案: 9. 坐常规公共电、汽车到站换乘的乘客称为( ) . 一次乘客 . 二次乘客 . 三次乘客 . 四次乘客 正确答案: 10. 下列不属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站点的客流特征的是( ) . 发量大而集中 . 多向集散和换乘 . 各小时段客流不均衡性 . 各小时段客流变化不大 正确答案: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在线作业一 二、多选题(共 12 道试题,共 48 分。) 1. SWOT分析是一种对企业的( )进行综合分析。 . 优势 . 劣势 . 机会 . 风险 正确答案:

呼伦贝尔市野火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015851473.html, 呼伦贝尔市野火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作者:赵慧琴徐英睿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根据呼伦贝尔市2001—2015年火点分布以及斑块面积数据,利用SPSS和ArcGIS软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探索性分析方法,以火灾强度作为主要指标,探究呼伦贝尔市野火分布的空间特征。从局部上看:东北—东南为火点分布密集区域,作为火灾高发区,火灾强度越高,其内部相关性越强;东南—西北火点分布相对较少,为火灾强度中等区域,其内部相关性较弱;其他地区零散散布,内部相关性较差。 【Abstract】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fire places and the data of plaque area in Hulunbuir from 2001 to 2005, by using the software of SPSS and ArcGIS, and the method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exploratory analysis, the time-spa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ildfire in Hulunbuir are studied with fire intensity as the main index. From the local point of view: northeast to southeast is a dense distribution area of fire places. As a high incidence area of fire, the higher the fire intensity, the stronger its internal correla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fire places in southeast to northwest area is relatively less, where is a moderate fire intensity area, its internal correlation is weak; the distribution of fire places in the other areas is scattered, and the internal correlation is poor. 【关键词】野火强度;集聚分析;探索性空间分析 【Keywords】 wildfire intensity; agglomeration analysis; exploratory spatia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P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6-0084-02 1 引言 森林的出现总少不了火的参与,在草木茂盛区多发的野火是森林火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世界各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使得不同程度地野火发生频率和损失逐渐增加。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野火发生次数和过火面积的时空分布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长足性进展,但是更多是针对行政区划的分析,很少对地理环境分布情况展开研究。火灾强度作为表示火灾燃烧面积的指标,不仅可以表示不同火灾强度下的森林、草原损害程度,而且还可以衡量火灾分布地区的差异。本文采用相关性分析和探索性分析方法对呼伦贝尔市野火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探索不同火灾强度下的野火分布情况[1-2]。 2 研究区域概况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内蒙古乃至中国占地面积最多的地级市。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之间,呈西北—东南走向。呼伦贝尔市由大兴安岭山

海洋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与变化(2020年10月整理).pdf

3.4.1海洋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与变化 世界大洋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是海洋学研究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它几乎与海洋中所有现象都有密切的联系。 从宏观上看,世界大洋中温、盐、密度场的基本特征是,在表层大致沿纬向呈带状分布,即东—西方向上量值的差异相对很小;而在经向,即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却十分显著。在铅直方向上,基本呈层化状态,且随深度的增加其水平差异逐渐缩小,至深层其温、盐、密的分布均匀。它们在铅直方向上的变化相对水平方向上要大得多,因为大洋的水平尺度比其深度要大几百倍至几千倍。图3—10为大洋表面温、盐、密度平均值随纬度的变化。 一、海洋温度的分布与变化 对整个世界大洋而言,约75%的水体温度在0~6℃之间,50%的水体温度在1.3~3.8℃之间,整体水温平均为3.8℃。其中,太平洋平均为3.7℃,大西洋4.0℃,印度洋为3.8℃。 当然,世界大洋中的水温,因时因地而异,比上述平均状况要复杂得多,且一般难以用解析表达式给出。因此,通常多借助于平面图、剖面图,用绘制等值线的方法,以及绘制铅直分布曲线,时间变化曲线等,将其三维时空结构分解成二维或者一维的结构,通过分析加以综合,从而形成对整个温度场的认识。这种研究方法同样适应于对盐度、密度场和其它现象的研究。

(一)海洋水温的平面(水平)分布 1.大洋表层的水温分布进入海洋中的太阳辐射能,除很少部分返回大气外,余者全被海水吸收,转化为海水的热能。其中约60%的辐射能被1m厚的表层吸收,因此海洋表层水温较高。 大洋表层水温的分布,主要决定于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大洋环流两个因子。在极地海域结冰与融冰的影响也起重要作用。 大洋表层水温变化于-2~30℃之间,年平均值为17.4℃。太平洋最高,平均为19.1℃;印度洋次之,为1 7.0℃;大西洋为16.9℃。相比各大洋的总平均温度而言,大洋表层是相当温暖的。 各大洋表层水温的差异,是由其所处地理位置、大洋形状以及大洋环流的配置等因素所造成的。太平洋表层水温之所以高,主要因为它的热带和副热带的面积宽广,其表层温度高于25℃的面积约占66%;而大西洋的热带和副热带的面积小,表层水温高于25℃的面积仅占18%。当然,大西洋与北冰洋之间和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相比,比较畅通,也是原因之一。 从表3—2可以看出,大洋在南、北两半球的表层水温有明显差异。北半球的年平均水温比南半球相同纬度带内的温度高2℃左右,尤其在大西洋南、北半球50°~70°之间特别明显,相差7℃左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南赤道流的一部分跨越赤道进入北半球;另一方面是由于北半球的陆地阻碍了北冰洋冷水的流入,而南半球则与南极海域直接联通。 表3-2三大洋每10°纬度带内表面水温的年平均值(℃)(据Defant,1961)

黄冈市雾霾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黄冈市雾霾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利用1981-2015年共35年的黄冈市9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对黄冈市雾霾天气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近35年来,黄冈市雾日分布最多的是罗田站,次多的英山站,最少的是黄梅站。霾日分布最多的是黄梅站,次多的红安站,最少的是罗田站。黄冈市雾霾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雾日冬春多,夏季最少;霾日秋冬多,夏季最少。 标签:黄冈市;雾;霾;时空分布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9 national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ies in Huanggang City from 1981 to 2015,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aze weather in Huanggang City are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the past 35 years,Luotian Station has been the most distributed fog days in Huanggang City,and Yingshan Station is the second most frequently distributed in Huanggang City. The least is Huangmei. The most hazy day distribution is in Huangmei Station,the second most is Hong’an Station,and the least is Luotian Station.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 is characteristic of hazy weather in Huanggang City,with most foggy days in winter and spring,and fewest in summer;most hazy days in autumn and winter,and fewest in summer. Keywords:Huanggang City;fog;haze;space-time distribution 引言 大气视程障碍现象包括雾、轻雾、霾、浮尘、烟幕等。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雾的定义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造成空气普遍浑浊的天气现象。 目前国外学者对雾、霾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1],其中Kerr RA (1995)对由污染物质造成的霾的气候致冷机制进行了研究[2];国内不少气象工作者针对霾雾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3-6]。如吴兑[7]等对中国大陆1951~2005年霾的长期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石春娥[8]等得出安徽省78个测站近半个世纪的雾的年际变化特征,并着重讨论了城市发展对雾的影响,对城市雾发生率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 黄冈市地处中纬度地区,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性明显。本文利用黄冈市各个观测站点35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对黄冈市雾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对其进行研究能够为研究雾霾天气与空气污染的关系打下基础,且可以为市政府与有关决策部门治理大气污染提供依据。

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文献综述穆迪

1.雾霾污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1)雾霾的概念 雾霾中的雾是近地面的云,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硫酸、灰尘等组成的气溶胶。在一定光照,温度,湿度和动力因素雾和霾相结合就形成了雾霾。雾霾的主要成分是直径不大于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称为。首先 PM 是“particulate matter”的英文缩写,是指可吸入颗粒物质,在环境领域被称为颗粒物,在大气科学领域被称为大气溶胶粒子。按气象学定义,雾是水汽凝结的产物,主要由水汽组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的定义,霾则由包含 PM 在内的大量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通常将相 对湿度大于 90%时的低能见度天气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则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形成的,称之为雾霾。 (2)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 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既有人为原因,也有大气原因。人类活动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使得污染物大量排放,为雾霾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说“污染是元凶”;大气运动包含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在雾霾污染形成过程,空气运动扮演“帮凶”的角色。根据中国科学院最新调查发现,中国大陆雾霾污染源主要是燃煤、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生物质燃烧以及扬尘沙尘。其中是主要污染物,其污染源所占比重如图 1-1 所示。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排放物形成的一次颗粒物通过地面的界面反应,形成二次无机颗粒;同时其他废气通过大气输送和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有机颗粒物,这样就形成雾霾的物质基础。气溶胶与湿润的空气在大气条件出现水平方向连续静风和垂直方向逆温时,就产生雾霾,而雾霾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或轻雾。 图 1-1 主要来源占比图 (3)雾霾污染的危害 1-3-1雾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国民经济运行、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居民身心健康。雾霾天气发生时,空气湿度低于百分之六十,可吸入颗粒物质均匀浮游在于空中,颗粒物质对大气具有一定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空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通讯,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可吸入颗粒物,尤其是可入肺颗粒物通过进入人体循环系统,造成呼吸道炎症、肺炎等病症,加重了人们对于雾霾污染的恐惧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雾霾天气发生后,严重的视程障碍威胁着城市道路、高速公路、航空港、海港、航道的安全。2013年1月北京雾霾事件中,曾发生多起交通事故,1月31日雾霾天气加 冻雨双重影响,导致望京往太阳宫方向高架桥上发生100多辆车追尾事故。 (4)雾霾的分类及物理特征 根据能见度和含水量将雾霾过程划分为雾、轻雾、湿霾、霾 4 个不同阶段。雾、湿霾阶段的相对湿度平均为 95%、91%,轻雾和霾阶段平均相对湿度接近,均为 79%。4 个阶段的主要发生顺序为霾?轻雾→湿霾→雾→湿霾→轻雾?霾,雾前湿霾阶段持续时间长于雾后。尺度>2μm 以雾滴为主的粗粒子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在雾阶段均显著大于其他 3 个阶段,其中霾阶段浓度最低。雾滴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谱在 5μm、13μm 及μm 处分别存在峰值,对雾水体积和液水含量的贡献最大的尺度范围为 10~30μm,而轻雾、湿霾和霾阶段粗粒子谱均为单峰型。尺度>μm 的细粒子表面积浓度谱形在雾和湿霾阶段、轻雾和霾阶段分别相似,雾和湿霾阶段数浓度占优势的尺度范围分别为 ~μm 和 ~μm,轻雾及霾阶段数浓度优势粒子尺度范围均为~μm。4 个阶段数浓度最大差异出现在 ~μm 范围,从高到低依次为轻雾、霾、湿霾、雾。<μm、~μm 和>μm 的气溶胶粒子最高数浓度分别出现在霾、轻雾和雾阶段。从霾、轻雾、湿霾到雾的转换过程中,以 ~μm 为界,小粒子减少,大

广西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广西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摘要]本文通过查询1970-2008年广西省的降水资料,对广西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展开论述。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广西降水分布地域性较为明显,而且各个季节的变化对其降水的分布及情况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中对广西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地域分布特征展开分析,对气象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广西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降水属于广西的重要天气现象之一,若持续降水且降水量过大,极有可能产生一定的灾害,包括引发洪水、山体滑坡、塌陷等方面,甚至威胁居民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因此,对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有效的了解广西省的降水分布特点,从而及时对天气现象开展预测,以便在出现超大降水的情况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降低其所带来的危害。 1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 本文中的相关数据资料来源为广西气象台的雨量库,主要以常规化的统计分析方法来进行相应的分析工作。 1.1年、月际变化特征 经过查阅广西气象台的雨量库得知,近十几年来,广西多数地方出现强降水情况,而且强降水的发生频率较高。其中,1994年的强降水日数最多,共120d,占该年的降水量的32.7%;而1989年的强降水日数最少,是近十几年来最少的,共61d,占该年的降水量16.7%,其强降水日数仅为1994年的一半。 此外,结合强降水日数与相应年际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广西省全年都可以出现强降水天气,其实际降水强度在一年中的各个月份也各不相同。而且其强降水的月际分布有明显的双峰型特征,其峰值一般在6月份出现,降水量为16.8d;并于8月份出现第二峰,第二峰并没有第一峰的特征明显,主要为15.6d。在一年之中,广西省一般主要在5-8月份出现强降水情况,其强降水日数占据全年日数的70%左右,尤其是六月份的时候。通过查询资料还发现,强降水过程日数逐月分布呈现单峰型特征,尤其以6月份的强降水日数最多,为4.66d,而在汛期,即4-9月期间出现强降水过程日数占据全年强降水日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1.2降水日变化特征 由于白昼和夜间热力条件的差异,暴雨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等差值线总趋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即夜间暴雨频数的由桂西北地区向桂西南地区逐渐减少,桂西北的夜间暴雨比白天高出5~7次。以频次差值最大的凌云和岑溪两个测站作代表,分析桂西北和桂东南昼间和夜间暴雨的逐月变化的情况。在白天时段,两个测站的暴雨频次逐月变化有明显的差别:从数量上看,无论在那一月份,陆川

精品文档 (80)把握时空分布,分析气候特点

气温与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不同地区气温、降水的状况不同,气候特点也就不同;同一气候区内,气温和降水也有区别。纵观整个大气专题,最有思辩性、最有难度、常考不衰的内容就是它们。而且,在这类题目中,往往还包括等值线的判读、气候类型判读、分布规律描述及对工业、农业活动的影响等内容。在这里,将进一步总结气温和降水量水平分布规律及原因分析,理清思路,除掉这类问题的复杂外衣。 一、气温分析 气温分布特点多用等温线表示。等温线的走向、数值大小及变化、疏密、弯曲方向都是我们判读气温特点的重要依据,掌握判读技巧,做题就成功了一半。 分析气温分布特点,难点在于如何找准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思路上可遵循:找准比较对象──结合对象的区域特征找准影响因素──展开分析。 1.空间对象 (1)大尺度空间:不同纬度且南北差别大;“大尺度”对象表现为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且下垫面越单一,等温线表现得越平直。影响因素为纬度或太阳辐射。 (2)较大尺度:纬度差别不大或同纬度附近,但海陆位置不同;如海洋与陆地、沿海到内陆的比较等。影响因素主要为海陆位置,其次为地形。离海的远近决定了受海洋影响的强弱:离海近,则受海洋影响大,海洋性显著;离海远,受海洋的影响小,气候的大陆性强。地形的屏障作用会使海洋的影响范围减小,使海洋性向大陆性的变化加快,差距加大。 例如,欧洲西部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气候深受海洋的影响。冬季,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沿海等温线表现出与海岸线平行的特点。阿尔卑斯山为东西走向,对盛行风的阻挡作用小,海洋的影响能深入内陆,气候由大陆性向海洋性缓慢过渡。 同纬度的北美西部地区,大气环流形势、洋流与欧洲西部类似,但分布着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脉,对盛行风阻挡作用大,沿海深受海洋的影响,从沿海向内陆迅速向大陆性过渡。 最显著的表现是气温年较差由沿海向内陆迅速增加。 (3)较小尺度:纬度与海陆位置差别均不大的陆地或海洋内部、海陆过渡带等。

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文献综述 穆迪

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文献综述 1.雾霾污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1)雾霾的概念 雾霾中的雾是近地面的云,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硫酸、灰尘等组成的气溶胶。在一定光照,温度,湿度和动力因素雾和霾相结合就形成了雾霾。雾霾的主要成分是直径不大于2.5 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称为PM2.5。首先PM 是“particulate matter”的英文缩写,是指可吸入颗粒物质,在环境领域被称为颗粒物,在大气科学领域被称为大气溶胶粒子。按气象学定义,雾是水汽凝结的产物,主要由水汽组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的定义,霾则由包含PM 2.5在内的大量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通常将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低能见度天气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则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形成的,称之为雾霾。 (2)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 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既有人为原因,也有大气原因。人类活动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使得污染物大量排放,为雾霾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说“污染是元凶”;大气运动包含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在雾霾污染形成过程,空气运动扮演“帮凶”的角色。根据中国科学院最新调查发现,中国大陆雾霾污染源主要是燃煤、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生物质燃烧以及扬尘沙尘。其中PM2.5是主要污染物,其污染源所占比重如图1-1 所示。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排放物形成的一次颗粒物通过地面的界面反应,形成二次无机颗粒;同时其他废气通过大气输送和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有机颗粒物,这样就形成雾霾的物质基础。气溶胶与湿润的空气在大气条件出现水平方向连续静风和垂直方向逆温时,就产生雾霾,而雾霾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或轻雾。 图1-1 PM2.5主要来源占比图 (3)雾霾污染的危害 1-3-1雾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国民经济运行、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居民身心健康。雾霾天气发生时,空气湿度低于百分之六十,可吸入颗粒物质均匀浮游在于空中,颗粒物质对大气具有一定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空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通讯,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可吸入颗粒物,尤其是可入肺颗粒物通过进入人体循环系统,造成呼吸道炎症、肺炎等病症,加重了人们对于雾霾污染的恐惧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1.3.2雾霾天气发生后,严重的视程障碍威胁着城市道路、高速公路、航空港、海港、航道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17-07-14T11:11:45.0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作者:宋振凤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迅速集聚,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不可回避的难题。 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客运一分公司 518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迅速集聚,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不可回避的难题。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发展的难题。然而,人口的快速集聚仍然给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运转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特征以及客流在时间分布上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有利于管理决策者更好地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促进城市更好的快速、高效、安全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时间分布特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新线的不断建设和投入使用,轨道交通系统已经朝着高密度、高效率、网络化的趋势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时刻表是轨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轨道交通运行安全,维持线路列车与旅客秩序,达到资源最优化的关键因素,其详细规定了每条线路上列车从首站的发车时间,在各个站的到发时间和停站时间。假设各条线路上列车的区间运行时间和站台停站时间确定,通过优化决策列车在各条线路首站的发车时间,那么整个路网的时刻表也就得到了。对于城市轨道的客流的特性研究和时间分布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能够指导运营管理机构更加高效合理的规划地铁的间隔时间、频率等等。 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形成 趋势客流、转移客流和诱増客流是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主要组成部分。趋势客流是指城市轨道交通各车站及其沿线由于经济、交通、服务便捷等因素影响而増加的客流量;转移客流是指因为系统具有安全、准时、快速等优势,客流由私家车、公交和自行车等交通方式转移到城市轨道交通;诱増客流是指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修建实施促进沿线主地开发利用,导致集聚大量人口、加强市域之间的可达性、提升服务质量、増加居民出行强度而直接或间接増加的客流。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由城市土地利用开发的整体布局、土地性质、所处区域、城市交通的组织管理等因素共同决定。如果供给满足,确定了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布局,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产生和分布也就随之产生了。同时,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快速、大运量的城市客运系统,改变了居民的出行方式和市域的可达性,还会对城市土地利用及空间布局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利用开发等,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产生和分布。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结构组织和客流的流量流向是由乘客的出行距离、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务的水平、出行者的出行目的和经济水平以及政府部口所采取的交通对策和措施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不仅是相互竞争的关系,更是一种相互协调配合的关系。即城市客流的产生、分布、方式划分和流量分配并不是一个单方向的毫无联系的作用机制,而是一种存在动态反馈的循环的平衡机制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形成是基于城市整体规划、城市空间分布、不同组团之间相互联系及不断发展演化、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总体战咯、城市各种客运交通方式的特点及服务质量水平、出行者的出行目的和家庭规模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 2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布及时间特征 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属于动态流,它随天、时、地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恰恰反映了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以及交通系统本身的特征。不均衡性是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包括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此外,随机性是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如举行大型汇演、体育比赛、重大政治商务集会等情况均会引起客流量大幅度増加导致客流分布的变化。如果城市轨道客流在短时间内急剧増大,运营组织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调整列车运行图,来适应一定时期的客流特征。 根据客流在轨道交通系统不同运营时段内的变化情况,车站每小时的进出站客流可分为以下几种分布类型。 ①单向峰型。单向峰型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位于居住区或者工作区,其具有鲜明的潮汐特征,或者站点周边地区的用地类型比较单一,进出站客流集中分布在早晚商峰,有乘车时的早高峰和下车时的晚高峰。②双向峰型。双向峰型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所处的区位有居住区,也有工作区,是综合型用地类型时,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分布在乘车和下车时均会出现早晚高峰。③全峰型。全峰型是指当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位于的交通走廊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商或者站点所处的区域有大量公共建筑、商务办公大楼、公用设施等,客流分布会一直处于高峰,无明显低谷,全天上下车的客流均比较大。④突峰型。突峰型是指当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位置距离大型商务、娱乐活动等设施(体育场、电影陈、商场等)较近,进出站客流随活动开始和结束所呈现的不同分布規律。如演唱会或者体育比赛开始前,会持续出现下车高峰期;在活动结束后,会持续出现短时间内的上车高峰期。⑤无峰型。无峰型是指当城市轨道交通由于新建、自身条件的原因导致运能有限,或者站点所处的区域还没有完全开发,此时客流没有出现明显的上下车高峰,全天的客流都比较小。 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间分布影响因素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因素比较多,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沿线的土地利用、开发等,地面交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及力度、城市轨道交通的票价、机动车发展政策等。上述因素根据属性特征分类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相比内部因素对客流的影响,外部因素更加明显,且具有随机性,是重点研究探讨对象。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结构变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依托于城市,是为了适应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而做出的长期规划。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及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有序并逐渐完善的过程,因此会导致后续建成线路对已经开通运营线路客流产生影响。后续建成线路即新线接入线路主要通过换乘站和客流覆盖区域影响己有线路的客流,此外运营模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整个路网中每条线路是共线运营模式,那么其对客流的影响将完全不同于独立运营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内部服务水平中发车间隔对客流的影响最大。如果发车间隔増大,乘客的候车时间尤其在早晚高峰时期将会延长,在列车容量有限的情况下每次会有更多的乘客上车,车内将会十分拥挤,这样的结果将导致服务水平急剧下降。城市轨道交通外部环境中地面公共交通的发展和服务将对客流产生直接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主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存在与其协调性较商的接驳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只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内外部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才能吸引更多的乘客选择乘坐轨道交通。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服务使城市轨道交通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更加具有竞争力。 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有对应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居住地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高度集聚,同时商业及基础配套设施也逐渐完善。因此,按照市场规律的改变,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类型也随之变化。由于居住、商业、工业、娱乐休闲用地类型不同,那么产生的交通需求和客流也会有所不同。工

2020年高三地理高考复习微专题盐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13页)

2020年高三地理高考复习微专题盐精选试题 盐按照原料来源可分为4类: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叫作海盐;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和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叫作湖盐;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进而制成的盐叫作井盐;开采岩盐矿床制得的盐叫作矿盐。由于岩盐矿床有时与天然卤水盐矿共存,加之开采岩盐矿床钻井水溶法的问世,故又有井盐和矿盐的合称——井矿盐,或泛称为矿盐。读我国陆上主要大、中型盐矿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盐矿分布特征是 A.东部产海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井矿盐 B.东部产海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湖盐 C.东部产湖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海盐 D.东部产井矿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海盐

2.我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有关海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淮河以北各海盐场,冬季为淡产季节,其他三季为高产季节B.东南沿海的海盐场,高产期基本上在春季 C.南海及北部湾地区的海盐场,高产期为冬季 D.我国南方海区蒸发旺盛,盐场规模比北方大 盐度是衡量海水性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的四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的是( ) A.曲线①B.曲线②C.曲线③D.曲线④4.有关海水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偏高B.赤道地区气温高,蒸发量大,盐度高于其他海区 C.死海蒸发旺盛,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D.60°N海区的盐度比南半球同纬度海区高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

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 B.①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C.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①海水盐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 6.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小B.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大C.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D.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大7.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的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