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原市商业街区休闲游开发研究

太原市商业街区休闲游开发研究

太原市商业街区休闲游开发研究
太原市商业街区休闲游开发研究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太原市商业街区休闲游开发研究

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班级:旅游管理一班

作者:冯婷(201313010145)

李爽(201313010143)

杨湘钰(201313010158)

赵奇蕾(201313010150)

吴颖超(201313010161)

钟肖雨(201313010128)

摘要

休闲旅游这几年在我国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态,是当前旅游业的最热门的方向之一。而商业街区休闲游作为休闲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正在逐渐受到现代人的追捧与青睐。这些商业街不仅是一个城市对外展示的形象窗口,也是当地居民休闲、购物、娱乐、消费的汇集地,更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象征。全世界目前已有1200多个城市拥有步行商业街。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发展中都把商业街的建设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城市甚至在倾全力开发主题商业街,这说明商业街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被认识,人们对商业街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受到关注。发展商业街区休闲游的重点应该着眼于商业街区的建设和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从而打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休闲游。

关键词:太原商业街区休闲旅游 SWOT分析策略建议

太原市商业街区休闲游开发研究

休闲旅游这几年在我国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态,是当前旅游业的最热门的方向之一。而商业街区休闲游作为休闲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正在逐渐受到现代人的追捧与青睐。这些商业街不仅是一个城市对外展示的形象窗口,也是当地居民休闲、购物、娱乐、消费的汇集地,更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象征。

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城市都有一条或几条著名的商业街。这些商业街不仅是一个城市对外展示的形象窗口,也是当地居民休闲、购物、娱乐、消费的汇集地,更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象征。如国际上著名的纽约第五大道、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香港的铜锣湾、北京的王府井大街等等。这些商业街依托优良的社区环境、繁华的商业氛围、全的商业设施以及独具特色的经营品位,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规划建设,最终成为一座城市特有的吸引物和品牌。

城市商业街作为城市中的一种空间存在,还在学术空间上成了多学科研究互相渗透地带。其中,以商贸、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城市旅游三大领域对于城市的商业街讨论最为集中。自1996年以来近十年以上这三大和城市商业街区研究最为紧密地的领域,除了研究角度各有差异之外,更有趣的是研究内容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学科融合,同时,研究结论也有一种趋同现象,这种趋同的研究结果也反映了城市商业街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城市商业街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发展中都把商业街的建设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城市甚至在倾全力开发主题商业街,这说明商业街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被认识,人们对商业街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我们不应盲目发展与建设,借鉴他人经验,对我们或许有更多的裨益。

本文对太原商业街的发展做出了全面的研究,看到了太原商业街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与建议。通过对太原商业街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建议,希望能够对太原商业街的发展做出贡献。如果商业街发展越来越好,必定会更好的带动太原市旅游休闲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太原市经济的发展。

一、太原的商业街区休闲游资源介绍

太原,山西省省会,也称“龙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太

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及国际交流中心,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太原同时又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经济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商业街区的发展也一直紧随着时代的脚步。太原的主要商业街区如下:

柳巷(钟楼街——柳巷——开化寺街),位于太原市中心的商业闹市区,是个购物的街区,是太原的“王府井”、“铜锣湾”式的商业步行街,也是太原市一条历史悠久最繁华的商业老街,具有三百多年的商业历史,拥有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夜市,日人流量多达二十余万。大凡外乡人到太原市出差旅游时,都要在柳巷里走一走,用心体味一番晋商的遗风。位于太原市的柳巷,是太原历史最悠久、最繁华的商业街,具有三百多年的商业历史,这里是太原的王府井、南京路,这里承载了当地几代人的记忆和梦想,成为一种挥不去的情节,这里也是外地游客在太原的必游之地。柳巷据说是太原最古老的街巷,传说明朝初年大将常遇春攻打太原时遇险,被一个柳姓女子相救,后来将这里命名为“柳巷”。如今的柳巷商圈,包括米市街、钟楼街和五一路、解放路等周边,拥有多家大型商业购物中心、上百家品牌专卖店、当地老字号饭店以及各类酒吧、影院等娱乐场所。来到柳巷,就不能不说说这里的老字号。清和元饭庄的“头脑汤”,百年来一直热乎乎的滋润着太原人的身心;吃一顿认一力的羊肉蒸饺,在当年经济困难的时代,是普通太原人过节的一大追求;如果嘴馋了,当地人会去柳巷的六味斋买一块酱肉,这里的酱肉至今在选料和配制方法上都严格遵守传统做法;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双合成的糕点、益源庆的山西老醋等也是不错的送礼手信。除了传统,柳巷也是时尚的,在这里有真维斯、苹果、堡狮龙等流行服装品牌的专卖店和贵都、华宇等现代化的购物中心。每逢春节和重大节假日,太原的年轻人还会在午夜时分来到柳巷一带逛街。附近的纯阳宫每逢春节,还会举办道教的开坛、法会,届时还能观赏到本地的晋剧表演。

朝阳街:毗邻太原火车站,交通便利,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巨大的人流和物流为朝阳街带来了无限的商机,慢慢发展成为华北最有影响的服装集散中心。现在的朝阳街店铺林立,每日人流量约在20万人次,当地商家们称其为“金街”,纷纷在此盘地投资,抢占市场。行走在朝阳街上,你会发现这里的商场名

字习惯以“城”而起--服装城、内衣城、窗帘城、鞋城……给人一种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之感。如今,朝阳街已逐渐成为以服装行业为中心,家居、饮食、零售等产业共同发展的商业一条街。这里不仅汇集了太原服装城、华北服装城、圣亚、精品等等大型服装商厦,让皮尔·卡丹、鳄鱼、金利来等名牌扎堆儿一样聚集而来,而且,最让其他商业街望尘莫及的是,整个朝阳街消费水平从高到低,错落有致。为山西规模较大的服装集散地,朝阳街尽管商户竞争逐年激烈,市场空间出现饱和,但众商家在此发展的信心从未减弱。这其中原因,可能要归咎于一年四季潮水一样涌入的人流,和毗邻火车站与高速出口的地理优势。

亲贤北街:东起建设路,西至平阳路,全长3100米。中段修建于1994年,东段打通于1998年,整条街分别隶属营盘、坞城、平阳三个街道办事处管辖。

全街营业面积上千平方米的酒店有20余家,加上其他中低档特色店、一级店,大大小小的餐饮企业近百家。几年来,在小店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亲贤北街已发展为蜚声省城,充满都市气息的餐饮、娱乐、休闲一条街。1998年,太原市重新划定行政区,南郊区划入小店区,城市建设向南推进的思路豁然明朗。

新区划的确定,立刻引来政府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民间资本也迅速向南挺进。

随着一批颇具规模的餐饮、娱乐企业的进入,以及平阳路拓宽、长治路改造、长风大街的打通,亲贤北街“寸土寸金”的地位已无可动摇。2002年11月,太原第一家外埠大型百货商场梅园百盛在亲贤北街开业。2005年,北京燕莎友谊商城选址与梅园百盛一街之隔的和信摩尔,把德国赫姆勒、上海克瑞特以及韩国KANGS美容美发机构、上海智比玩具等世界顶级品牌的代理商或高档消费品成功引入,看重的同样是太原在高档消费市场仍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推崇的依然是以世界顶尖品牌为主打的精致生活理念。

二、太原商业街区休闲游开发的现状

(1)现状

太原市商业街区的休闲游发展与国内其他城市的大多数商业街区有很多的相同点。商业街区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尤其以市中心商业街区的发展最为突出。但是在太原市住宅开发利润摊薄、销售前景不明的状态下,包括专注住宅开发的房企齐发力商业地产,商业物业的布局正从传统商业区扎堆走向遍地开发,商业物业的规模、业态不断丰富,裂变出多个新兴及专业商圈。商业街区正从传统小规模的小商业圈

向体验式的商业物业发展。众多标榜着城市新地标、商业航母的待建高端商业物业已由规划蓝图步入开发建设。同时专业商圈分类也在继续细化。

(2)太原发展商业街区休闲游的swot分析

优势分析: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位于山西省中北部的晋中盆地,是太原经济圈和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金融中心、国际交流中心。也是中国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其亦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较为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太原市城区的路网结构以网状为主。最外有环状高速路。截至2008年,全市公路里程6035公里,城市道路里程1776公里。全市立交桥数共有23座。太原铁路局铁路总里程2800公里。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是华北第二大国际机场,已开通5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构成了太原市发达的交通网。

劣势分析:

(1)休闲文化氛围没有形成。太原的休闲文化氛围不浓,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文化。表现为工作主动,休闲被动;休闲时间增多,休闲质量较差;休闲形式单调等。

(2)休闲旅游产品缺乏吸引力。太原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被市场边缘化,很多旅游产品对游客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虽然太原已经初步形成了几大旅游休闲场所和设施,但休闲旅游产品的个性不够鲜明,缺乏对文化资源的深刻理解,难以形成强烈的吸引力。

(3)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不高,缺少西部大开发、东部改革、中部崛起等政府政策对休闲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外贸易经济对休闲经济的贡献也不大。

机会分析:

休闲旅游市场的渐趋成熟。一方面我国居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增长较快,旅游支付能力,特别是以休闲和度假为代表的高端旅游支付能力增强。另一方面居民可自由支配时间增多,我国居民每年拥有法定假日115天,假日时间总量的调整带动了国内旅游市场潜在市场的增长。同时国内休闲旅游市场的消费趋于成熟,我国旅游业正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观光、度假旅游相结合的趋势发展,休闲度假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市场需求。

威胁分析:

(1)周边城市间竞争激烈。太原市地处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周边旅游资源丰富且多样化,这导致旅游市场一定程度的同质化。此外,各地注重打造本地区休闲品牌,增强竞争力。特别是西安市,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国内很少有城市能与之匹敌。

(2)自身休闲旅游发展的欠缺。目前太原市商业街区的发展没有突出体现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商业街区内建设缺乏休闲设施,可供游客长时间逗留和游览的地点不多。同时太原市民商业意识强于休闲意识。

三、太原商业街区休闲游开发的策略与建议

(1)加大商业街区休闲游的宣传力度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休闲旅游宣传和策划力度,建设特色商业街区休闲旅游产品。”把太原美丽的城市风光、悠久的人文底蕴、便捷的交通通信、舒适的度假环境、优质的旅游服务宣传出去,树立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良好的品牌形象。加快城市国际化功能建设,尽可能多地吸引和争取相关的国际和地区性会议、展览、美食节庆、艺术访问、文化体育交流、休闲旅游活动等在此举行,从而提高城市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

(2)明确市场地位,减少盲目开发

商业街区应当做好市场调查,分析自身资源的优势和机会,明确好自身的市场定位,减少盲目的休闲产品开发。同时,商业街区内的休闲旅游产品要合理划分空间布局,以最小的成本发挥出最大的吸引优势。

(3)发掘文化内涵,形成特色

“商业街区休闲旅游如果只是简单的休闲,游客对商业街区的文化了解很少,将无法提升其旅游的品质和品位,因此要深入发掘商业街区的文化形成自己的特色。”各商业街区要充分发掘自身的休闲、娱乐、购物、餐饮、健身等功能,通过休闲产品的展示和文化底蕴的烘托,形成己独特的特色。

(4)增加硬件设施,健全功能

商业街区休闲游的硬件设施包括以住宿、购物、交通、餐饮、休闲娱乐设施等构成的服务体系。太原市的商业街区里都有着大大小小的不少酒店、商场、餐饮企业、

休闲娱乐设施。但是,其中的硬件设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导致吸引力下降。各个商业街区都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增加自己的特色设施项目,健全完善自身的功能。

(5)加强休闲游的市场营销

“各个商业街区要研究休闲游消费群体,了解休闲游消费群体的人口分布,锁定客源地,找到客户,建立与之沟通的渠道,制订休闲游产品和市场营销方案,加强终端客户的开发和培训,做好沟通,提高相关服务环节。”要做好以下三点:一要针对不同的旅游者选择不同的卖点;二要直接面向消费者促销;三要提供个性化的休闲游产品。这样才能扩大市场。

(6)政府大力支持

政府的支持有利于提升休闲旅游业的竞争力、促进休闲旅游业的升级。要培养一批专门从事休闲旅游的企业和一批极具专业素质的人才;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商业街区休闲旅游项目;鼓励开发俱乐部形式的休闲旅游产品;发掘太原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包装定位,以吸引旅游者。加大对休闲旅游市场的开发投入,改善食住行游购娱的环境和设施,为提升品味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休闲旅游市场促进机构,成立相关行业协会,整合资源,给予政策性和技术上的指导,加强行业合作和区域联合,推动休闲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7)加强规范管理

市场的自发性决定了其必须要政府加强规范管理和引导。“商业街区休闲游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政府作为监督管理机构,负有监督和管理职责,要加强业务指导、加大管理力度,避免不正当的经营活动及安全隐患发生,从而实现商业街区休闲游更好的发展。”

(8)引进专业人才

太原市内有多所旅游专业高校,这对于商业街区引进休闲旅游的专业人才是一大便利,同时,这些专业人才能为商业街区休闲游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实现跨越性发展。

太原地处中部地区,承东启西的位置使其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不仅交通便利,环境得天独厚,而且经济发展迅速。从现有的商业分布来看,城市的各个区域都有适合该区域档次的商场,其中以零售业为主的柳巷商业街和以批发为主的朝阳

服饰批发一条街是目前太原市大商场最集中的地方。以柳巷为例,已经成为集休闲、购物、餐饮、旅游、办公、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市内著名商业街区。太原发展商业街区休闲游的优势众多,除了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外,本身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全国的视野看,休闲游热潮未退,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安定,有广阔的市场。目前,太原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发展的优势和机遇突出,休闲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总体较好,太原需要抓住这种优势和机遇,深度开发商业街区休闲旅游。

参考文献

[1]刘念雄.城市步行商业空间规划设计.规划师,1998.

[2]陈私.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时代建筑,1999.

[3]周郎.城市中心商业区改造与城市设计.城市建筑,2000.

[4]卫明,张艳华.创造“以人为本”的城市商业步行系统.城市规划,2000.

[5]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

城中村改造方向与策略研究

城中村改造方向与策略研究 【摘要】由于城市高速发展而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位于城区边缘的农村被划入城区,产生了落后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底下的居民区。本文在深入分析城中村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梳理出可供探讨的城中村改造基本方法,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探寻可持续发展的城中村改造模式。 【关键字】城中村方法及策略可持续发展 一、城中村的形成机制 1、城中村概念界定 城中村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独特而又普遍的社会现象。城市用地规模迅速扩张,使得过去的郊区、农村甚至更远的土地被国家陆续征用。但国家并不能承担土地征用后原住村民的生活和就业,于是采取保留村民住宅用地、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以及少量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存留土地,虽然农耕生产的状态不复存在,但农村居民身份及农村管理制仍然得到了保留。 2、城中村形成原因 “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即原有居民“以地生财”;土地、规划、环保等政府部门规范化管理的缺位是产生“城中村”问题的政策原因;落后的城乡管理体制是造成“城中村”问题的体制原因;政府未能为大量外来人口提供足够的廉租屋是刺激“城中村”违法滥建的客观原因。 二、城中村形成的根源及存在的问题 1、城中村形成的根源 城中村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探讨。首先从客观上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从而城市化进程也紧随其后高速成长,这样就产生了城市规范化管理不到位以至于满足不了城市快速发展的矛盾,只是主要矛盾;其次从主观上看,我国城乡的二元管理体制和我国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结构冲突,这是两种制度产生的矛盾,是次要矛盾;再次对于政府而言,城市政府的财力有限,所以在城市化的初期城市政府常常选择绕开村落的思路,导致城中村普遍存在。 2、城中村存在的问题 城中村是城市化发展的障碍,它缺乏统一规划和严格管理,给城市规划、

详解特色商业街5大开发模式及12个成功案例-GOOD

详解:特色商业街5大开发模式及12个成功案例2015-02-06 18:27 本文从三里屯village、世贸天阶、蓝色港湾、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成都锦里、天津鼓楼文化街、南锣鼓巷、798艺术区、美国City Walk、天津音乐主题商业街、日本秋叶原动漫商业街12大知名案例全面分析特色商业街的开发模式与成功因素。 一、时尚+商业 1、三里屯village 定位:集文化、艺术、休闲和购物于一体的全新空间。 艺术建筑: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独立品牌大楼,以三维建筑去宣示品牌形象。 不规则的楼体、色彩斑斓的外观,到大胆的建筑材料的运用,以及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连接的多层空间设计,使得建筑整体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趋势:世界一线品牌购物终端的发展史,大多都经历了从只重视店铺内的设计,到重视整体建筑艺术风格的演变过程。)

业态:业态丰富,南区偏重年轻时尚,北区定位更高端,多为国际一线品牌。 南区业态 定位:南区更偏重年轻时尚,中高端为主。 领域广泛:业态涉及时装/配饰、美容、家居、电子产品、书店、餐厅、影院和艺术文化,经营范围延伸到了家电和儿童乐园的领域,如香港知名大型儿童教育品牌WiseKids,也是三里屯Village的特色之一,同时也是进入北京的首家店。 配比:业态比餐饮等。 北区业态 定位更高端,瞄准国际一线品牌。品牌旗舰店装修风格前卫、时尚。

品牌—特色体验 接连不断的创意、艺术、展示、活动使得三里屯village成为北京时尚潮流地标。

2、世贸天阶 京城时尚旅游新地标。 定位——定位为“结合美食、娱乐、空间艺术、时尚信息橱窗以满足看、听、嗅、味、触的全感官之旅的休闲购物场所”,将为CBD内的中高收入的白领提供流行时尚零售业态及商业服务设施,将集6星级Night Club异域特色主题餐厅、家居生活、Spa、美食广场、品牌旗舰店等于一体。 京城独一无二的巨型天幕使世贸天阶成为时尚旅游新地标。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中村改造有关政策的补充意见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中村改造有关政 策的补充意见 并政发〔2005〕30号 颁布时间:2005-11-29发文单位: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政府 各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进程,现就有关政策,提出如下补充意见。 一、土地政策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第(五)项:“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的解释,《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意见》(并政发〔2003〕10号)第三条第(三)项土地政策修改补充为: (一)城中村村民全部转为城市居民后,在其所剩余的少量集体土地全部核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办理征收审批手续,转为国有土地。拟征收的集体土地中有农用地的,应依照法律规定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再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征收集体土地中有城市规划道路、绿化带等公共用地的,由用地单位按有关规定,负责代征土地费用和其地上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拆迁安置 费用。 (二)集体土地依法征收为国有土地后,留给村民的生产、生活用地由转制后的集体股份制经济组织按原用途继续使用,并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按市政府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组批准的改造方案和规划部门批准的具体建设项目,对进行拆迁改造的用地逐个以协议方式出让给转制后的集体股份制经济组织;暂不进行拆迁改造的,待拆迁改造时再依法办理土地出让手续。 (三)城中村在土地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根据城中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市政府确定的人均用地标准,留给转制后的集体股份制经济组织的发展用地,用于转制后村民的生活、生产、就业安置。 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中村改造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并政发〔2004〕29号)相关政策第二条:“城中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在有剩余土地的前提下,按每人133平方米控制,包括居住、公共设施、预留生产发展用地、道路交通、绿化等用地”,修改补充为: 人均133平方米建设用地,应包括其安置村民住宅用地、小区级公建用地、道路用地(道路红线30米以下)、小区级及以下配套公共绿地、预留的生产发展用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益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城市公共绿地、城市道路(道路红线30米及以上)及两侧绿化用地不计入人均133平方米建设用地中。除此之外,城中村改造非农户房屋拆迁改造人均安置用地为30—50平方米,其中包括住宅、配套公建、道路、绿地、为实施改造的资金筹措开发用地。 三、改造规划编制及审批

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

洛阳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 ◆常振义 一、城中村改造的定位 目前,在城中村发展的最终定位上,国内各个城市的认识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即最终将是城中村落的完全消失——在空间上、文化上、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上,完全被城市吸收,城市的规模和实力进一步扩大,城市发展的特色更趋明显。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各个城市在城中村改造定位认识上的差异就是十分悬殊了。具体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位有两种,一种是将城中村改造成高档商住区,一种是将城中村改造看作解决廉租房的最佳途径。 将城中村改造成高档商住区的定位:这种认识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城中村所处的区位和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二是承担城中村改造任务的开发商的利益。 将城中村改造看作解决廉租房的最佳途径的定位:这种认识考虑的出发点是,城市在发展中必须解决外来人口的居住问题。它并不反对在城中村进行高档的商住开发,只是强调首先或者必须拿出一部分城中村的土地用于廉租房的规划和建设。 我认为城中村改造的定位应该兼顾三方面,一是城市规划和发展,二是廉租房建设,三是城中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中村改造的模式和主体 洛阳市城中村改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四种模式: 第一种是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模式,即遵循“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到哪里,城中村改造到哪里;道路河流整治到哪里,城中村改造到哪里”的思路,以公共产品的提供和改善推进城中村的改造。 第二种是整体搬迁改造模式,即异地重建。 第三种是地块周转改造模式,即先选择一块土地进行村民住宅建设,将拆迁的村民逐步安置到分期建好的住宅中,然后再对旧村进行拆迁建设。 第四种是滚动开发改造模式,即通过对城中村村域内的土地进行分片分区分步骤的开发建设,逐步完成城中村的整体改造任务。 城中村改造不管采取哪一种模式都必须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统一规划、成片开发、配套建设。都要根据各村(居)实际,制订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分期组织实施,防止在城市拓展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新的城中村。 在实施改造的过程中,考虑到参与方发挥作用的不同,城中村改造的主体可以有以下三种选择:一是村集体经济为主体,即成立由村集体经济占大头的股份制经济实体,全面承担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规划设计、旧村拆迁补偿、新区开发、回迁房建造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甚至包括改造完成后的物业管理等工作。这种模式在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及资金等方面需要政府提供较大支持,适用于村集体及村民筹资能力强,城中村规模较小的情况。

体验式商业业态的运营要点及案例

体验式商业业态的运营 要点及案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体验式商业业态运营要点和案例借鉴 细数国内体验式商业项目,虽然K11、侨福芳草地、大悦城等已在“体验”实践上做得有模有样,但国内大部分项目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做好体验式商业项目体验式商业有哪些成功要点我们可以从那些成功案例中借鉴什么本次专题从生活体验式购物中心、儿童体验主题案例、艺术体验购物中心以及体验式购物中心升级策略四大方面进行成功经验分享。 一. 你是否真的理解什么叫“体验式商业” 1.概念 所谓“体验式商业”,是区别于传统商业的以零售为主的业态组合形式,其更注重消费者的参与、体验和感受,并对空间和环境的要求也更注重体验性。 体验式商业最常见的载体是购物中心,因为购物中心在建筑设计、空间品质、业态组合和经营模式上,更易于实现“体验式”的要求。体验式消费主要是人体三方面感官的参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视觉(听觉):指消费现场的各种新奇的建筑形态、装潢布置、产品陈列等对消费者视觉的冲击(或某种声音引起人的注意),从而触动消费者内心,引起愉悦感受。 触觉:主要是指消费者在卖场消费过程中的参与行为。 味觉:指商业物业里的美食体验。 2.发展模式 3.7大主要特征

“体验式商业”特征1:注重定位的精准性 体验型业态主要包括:餐饮、电影院、冰场、健身会馆、电玩城、KTV、美容美体、儿童体验、儿童游艺。 “体验式商业”特征2:关注功能的便利性 任何业态的选择和引入,都基于项目合理的业态组合定位,以及对潜在目标消费群消费喜好的准确把握,商业业态功能对区域消费者的便利性体验式商业需关注的基本点。 “体验式商业”特征3:关注业态的协同性 商业场所的产品计划,是消费者进入的充分理由,包括:消费层分类/分析、业态分布的分析、业态分布的分区、产品调整计划。 统一运营要求各商户统一经营管理,是商业场所的各项服务功能符合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在市场树立良好的、独特的形象。 “体验式商业”特征4:关注经营的特色性 商业的经营特色能够有效吸引消费者,也是吸引消费者定性消费的主要卖点之一; 鲜明的形象主题,使商场在商品同质化严重的商业市场内获得形象和档次的提升。 “体验式商业”特征5:关注场所的感染力 体验不仅仅是餐饮、休闲、娱乐,而是与场所整体汇聚起感染能量。 “体验式商业”特征6:场所理念与消费者价值的融合 “体验式商业”特征7:关注消费的文化性 4.体验化元素有哪些 二、体验式商业成功案例解析 1、生活体验购物中心(LSC)案例借鉴 生活体验购物中心(Lifestyle Shopping Center,简称LSC)一般位于密度较高的住宅区域,迎合本商圈中消费顾客对零售的需求及对休闲方式的追求,具有露天开放及良好环境的特征;在业态上,主要有高端的全国性连锁专卖店,或以时装为主的百货主力店,多业态集合,以休闲为目的,

太原市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的调查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太原市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的调查研究 学院:体育学院 太原市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的调查研究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太原市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进而分析了制约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对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体育的功能和作用有认识较深,但由于传统习惯和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保守性消费观念仍占主导地位;体育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但涨幅不大。 关键词:体育消费;小店区;居民

1

目录 1 前言 (1)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2.1 研究对象 (1) 2.2 研究方法 (1) 2.2.1 文献资料法 (1) 2.2.2 问卷调查法 (1) 3 结果与分析 (1) 3.1 太原市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现状 (1) 3.1.1 太原市小店区居民体育观 (1) 3.1.2 太原市小店区居民实际体育消费水平 (2) 3.1.3 太原市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结构 (2) 3.2 太原市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制约因素 (3) 3.2.1 闲暇时间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3) 3.2.2 经济水平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3) 3.2.3 体育场所、设施社会化程度和体育运动水平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3) 3.2.4 居民消费观念和意识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3) 4 太原市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的发展趋势 (3) 4.1 对体育消费的认识提高,将促使体育消费的发展 (3) 4.2 体育场所、设施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4) 4.3 太原市小店区居民体育消费蕴藏着很大的潜力 (4) 4.4 发展生态体育,刺激体育消费 (4) 5 结论与建议 (4) 5.1 结论 (4) 5.2 建议 (4) 参考文献 (5)

城市化研究综述

城市化水平的研究综述 李楠楠1,刘淑娟1,李永胜2 (1.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2.中冶地集团西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目的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快城市化的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发展战略。方法本文通过搜集2008年以来核心期刊以上的大量关于城市化的文献,结果总结出目前关于城市化的主流观点、主要研究方法和意义内涵。结论以期对城市化有一个更充分的了解。 关键词:城市化、综述、内涵、研究方法 Research review on city level LI Nan-nan1, LIU Shu-juan1, LI Yong-sheng2 (1,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710127, China;2. Northwest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Limited Company,Xi’an 710061China;) Abstract: Aim Urban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symbol of social progress, s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s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strategy. Methods In this paper, collected since 2008, more than a lot of core journals literature on urbanization. Results Summed up the current mainstream view,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and meaning on urbanization. Conclusion It shows a deep understanding on urbanization. Key words: urbanization; review; meaning; research methods 引言 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中的老课题。卡尔·马克思1858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淡及城乡分离和城市发展时就使用了“乡村城市化”一词。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塞达在他的著作《城市化基本原理》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城市化的概念[1]。纵观当今的城市化研究,由于研究目标、角度和领域的不同,不同的学者对城市化一词存在各种各样的理解,以致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世界公认的城市化定义。 经济学家侧重从经济与城市的关系来定义城市化,认为城市是人类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中心,城市化是指不同等级地区的经济结构转换过程,即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的转换,特别重视生产要素的流动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2]。如英国有经济学家就称城市化是人口、社会生产力逐步向城市转移和集中的过程。 地理学家主要研究地域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非常注重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人文因素在地域上的分布状况,认为城市化过程除人口与经济的转换与集中外,特别强调城市化是一个地域空间过程,包括区域范围内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地域范围的扩大[2]。 人类学家研究城市以社会规范为中心,城市化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即由乡村生活方式转为城市生活方式。虽然由于社会规范的概念十分抽象,难以度量,但城市化包

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

121 专题十 城中村改造模式专题研究 目录 第一部分 国内城中村改造模式综述 (122) 1. 城中村改造模式 ............................................................................................ 122 1.1. 从规划改造方式来分析城中村改造模式 ......................................................... 122 1.1.1. 异地迁建 ....................................................................................................... 122 1.1.2. 就地改造 ....................................................................................................... 122 1.2. 从改造主体来分析城中村改造模式 ................................................................ 122 1.2.1. 政府主导型的改造模式 .................................................................................. 123 1.2.2. 开发商主导型改造模式 .................................................................................. 123 1.2.3. 村集体主导型改造模式 .................................................................................. 123 1.2.4. 开发商、村集体共同主导型改造模式 ............................................................. 123 2. 城中村类型及其适用改造模式 ....................................................................... 124 2.1. 典型“城中村” ............................................................................................ 124 2.2. 准城中村 ....................................................................................................... 124 2.2.1. 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区位条件的准城中村1 ................................................ 124 2.2.2. 区域位置不佳,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准城中村2 ............................................ 124 2.3. 景中村 .......................................................................................................... 124 2.3.1. 用地性质为风景旅游及文物保护用地的景中村1 ............................................ 124 2.3.2. 公建市政配套不完善的景中村2 ..................................................................... 124 2.4. 小结 .............................................................................................................. 125 3. 我国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模式对比分析 ............................................................. 125 3.1. 深圳城中村改造 ............................................................................................ 125 3.1.1. 有关政策 ....................................................................................................... 125 3.1.2. 渔民村改造实践 ............................................................................................ 125 3.1.2.1. 基本状况 ................................................................................................ 125 3.1.2.2. 存在问题 ................................................................................................ 125 3.1.2.3. 改造思路 ................................................................................................ 125 3.1.2.4. 改造评价 ................................................................................................ 126 3.2. 珠海城中村改造 ............................................................................................ 126 3.2.1. 有关政策 ....................................................................................................... 126 3.2.2. 水湾头村——山水华庭改造实践 .................................................................... 126 3.2.2.1. 旧村状况 ................................................................................................ 126 3.2.2.2. 拆迁补偿方案(主要部分) .................................................................... 126 3.2.2.3. 改造方案 ................................................................................................ 126 3.2.2.4. 改造评价 (126) 3.3. 广州城中村改造 (126) 3.3.1. 广州城中村改造有关政策............................................................................... 126 3.3.2. 广州城中村改造实践 ...................................................................................... 127 3.3.2.1. 以建带治 ................................................................................................ 127 3.3.2.2. 异地重建 ................................................................................................ 127 3.4. 小结 .............................................................................................................. 127 4. 关于城中村改造的思考和建议 ....................................................................... 127 4.1. 打破城乡二元空间格局、关怀“弱势群体” .................................................. 127 4.2. 提倡公众参与 ................................................................................................ 127 4.3. 社区规划因“村”制宜 . (127) 第二部分 临汾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 (128) 1. 临汾城中村概况 ............................................................................................ 128 1.1. 数量及分类 .................................................................................................... 128 1.2. 村容村貌 ....................................................................................................... 128 1.3. 村民主要经济活动 ......................................................................................... 128 2. 临汾“城中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改造模式建议 ........................................ 128 (1)整理空间,对接战略结构——整体集中搬迁 ........................................................ 128 (2)重要地段改造 ..................................................................................................... 129 (3)特色化改造 ......................................................................................................... 129 (4)综合整治 (129)

杭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

杭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 李忆冰崔海洋 一、杭州市“城中村”定义 1.杭州市“城中村”概念 杭州市“城中村”的概念,界定应与国内“城中村”相一致,借鉴国内“城中村”概念来定义杭州市“城中村”,可以这样来表述:在杭州市规划建设范围以内,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 杭州市“城中村”根据它们拥有土地生活主要来源等可分为三类: A类是指这些社区虽然仍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但由于城市的发展已征用他们原先生存基础—土地,他们已没有土地从事第一产业。它们散布于杭州的主城区的范围内,上城与下城是杭州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与改造,“城中村”数量减少得很快,现存的“城中村”已经为数不多,在其他的几个区中“城中村”数量较多。 在杭州市属于A类“城中村”主要有以下28个村。 西湖区:花园村、武林村、宋江村、古荡村、庆丰村、黄龙洞村、金沙港村、玉泉村、伍联村、骆家庄村、九莲村、保亭村、益乐村; 江干区:常青村、定海村、景芳村、闸弄口村、三里亭村、皋亭村、章家坝村; 上城区:玉皇村、近江村、望江村; 下城区:长木村、打铁关村、潮王村; 拱墅区:拱宸村、七古登村、善贤村、大关村、沈塘湾村、八丈井村、东新村。 B类“城中村”是有少量的农用地和处于城市近期重点建设区域。它们多处于杭州市的城乡结合部,或近期重点建设区域,或重要大型的基础设施即将建设区域,如:钱江新城、下沙高教园区、风景区

内等。 属于B类的“城中村”典型代表有: 西湖区:五里塘村、转塘村、虾龙圩村; 江干区:常青村、新塘村、蚕桑村; 拱墅区:阮家桥村、吉如村、庆隆村、李家桥村、三宸村、瓜山村、皋亭村; 下城区:灯塔村。 C类是主要分布在绕城公路外,杭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内的农村,这些农村具有较多的土地,城市近期建设不会覆盖的地区。 2.杭州市“城中村”分布概述 从广义的“城中村”概念来分析杭州市“城中村”分布情况。 (1)A类“城中村” 这些“城中村”与城市建设用地相互交错,处于城市建设用地包围之中,相对于其他区域的“城中村”,这一地区的“城中村”数量较少,分布密度也相对较稀。居住于其中人群,被城市生活逐渐同化,贴近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年青一代,大多数已接受良好的教育,易于接受城市文明,已被“城市化”。 该区内建筑景观,有些已通过商业化运作手法改造,与城市完全相融,建筑层数以多层为主,建筑形式也与周边城市建筑相协调。但有些村改造过于迁就农民的意愿,建筑层数以低层为主,建筑形式也较为落后。另外还有一些,根本没有进行改造,建筑布局混乱,基础市政设施严重短缺。 人口仍以原村落居住人口为主体,另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在此租房,居住人口较为混杂。 A类“城中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工作收入、出租房屋的租金及集体企业土地升值的分红。 (2)B类“城中村” 该类“城中村”与城市建设用地相互咬合,多处于城乡结合部或城市近期建设将要影响的地区,由

体验式购物中心模式

体验式”购物中心模式解析及发展探讨 “体验式”购物中心模式解析及发展探讨“体验型”购物中心,作为商场同质化时代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在国外早已 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地产运营商在付诸实践。然而国内对于何为“体验型”购 物中心,开发商们对于这个概念仍处在未知或一知半解,还处于探索阶段。 赢商网独家专题此次详细介绍了体验型购物中心兴起的背景,体验式的定义、 特点、表现方式、目前打造体验型购物中心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业内对于 体验型商业的看法。

PART 1:体验式商业成新趋势 一线上零售:阿里要打造体验型电商 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商零售的崛起,让实体零售感受到空前的压力,此刻,当所有的线下零售开始觉悟,要开始走体验型购物之时,阿里已经开始走线上体验型购物之路。阿里集团新任CEO陆兆禧在就职演讲中提到,未来的阿里系电商零售将以核心研究提高用户购物体验,针对性的为单个消费者的购物服务,阿里未来方向是体验型电商。 二线下零售:购物中心纷纷打“体验牌” 随着人们消费心态的日渐成熟,互联网购物的兴起,靠巨量铺设国际名牌店和服装店的商业地产发展模式和理念,面临日益狭窄的市场。面对电商的咄咄逼人,实体商业低谷之中不断审视自身优势,体验消费成为线下商业新的出路。“地段和大牌决定一切”的时代终将结

束,而商场的布局、商家尤其是体验消费型商家的引进及布局、人文设施和服务的改善则日益重要。 未来的消费者会更愿意为体验、环境、情感和服务买单。越来越多的商业项目注意到这一趋势,纷纷开打“体验牌”,调整业态,增加休闲、餐饮、娱乐,甚至体育场馆、博物馆、儿童游乐设施、博物馆、水族馆、体验式运动城等业态的比重,透过轻松愉悦的购物环境,以实现对客流的重新集聚。 PART 2:何为体验式购物中心?

新时期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

新时期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 摘要 在我国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一个突出的现象,实际上也是一类新城市化的社会现象。国内沿海发达城市中出现城中村现象最早。在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新时期,城中村呈现中兴的进程中,一些问题也日益地暴露了出来,严重地影响并制约了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因而,研究城中村改造问题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城中村改造步骤繁多,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地多,包括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政治等多元素,涉及到的主体也多元化,包括村集体、村民、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开发商等。本论文概述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情况,研究了城中村形成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工具、形成的阶段、对城市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也关注到了影响其健康发展的障碍性因素。联系到了有关城中村改造的基础理论与相关的模式,也提及到了国内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取得成效的城市,主要是深圳模式、广州模式以及西安模式这3个典范模式。 为了更为深入地说明城中村改造过程这个课题,笔者特意地选取了山东潍坊市城中村改造作为研究的具体典例展开相关的分析。简述有关城中村的改造理论,包括生命周期理论、级差地租理论、城市政体理论、城市更新理论以及博弈论等在陈述相关理论的背景下,对潍坊市城中村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包括山东潍坊市新时期城中村改造情况,主要是其改造的背景、改造政策的演变及其评价等几个部分加以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分析山东潍坊市新时期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决策徘徊问题、政策滞后问题、政策反复问题、行政沟通不到位、不适应改造以及政府干预缺位等问题。 针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本论文又研究山东潍坊市新时期城中村改造的对策,包括:提高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建立有效的行政沟通、强化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树立政府的权威形象以及寻求政府管理模式与市场模式相结合的新型途径。 关键词:新时期,城中村,山东潍坊,改造问题 Abstract In China's rapidly advancing a city to change a course, the village is a prominent

0307.主题商业街区的特色化塑造

0307.主题商业街区的特色化塑造 王耀武张舒 摘要:商业街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清晰可循的脉络,从传统的市集贸易、店铺交易到商业中心、大型商业综合体,形式愈加多样化、灵活化;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精神需求,主题商业街区成为最新最时髦的商业业态,现今已经引起各领域学者的高度重视,但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领域里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就以主题商业街区作为研究对象,以特色化作为研究内容,从主题商业街区的形成背景入手,解读其概念特点,分析其特色化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主题定位、业态组合、空间形态、建筑景观、主题活动以及场所体验六个方面,通过对其深入的研究,从明确市场需求、确立主题定位,调整商业模式、开发主题产品;注重空间布局、营造美观环境;实施特色经营、提升生活品质四个方向提出主题商业街区特色化的塑造策略。本研究为主题商业街区的其他研究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理论。 关键词:主题商业街区;特色化;塑造策略 1主题商业街区的形成背景 从传统的市井贸易开始,我国商业街区的发展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即由人们自发形成的,以露天广场和街道为主要形式的集市贸易阶段;分行入市,入室交易,以商家临道路两侧设店为主的店铺交易阶段;优化传统商业街结构,引入大型购物业态,形成街区的城市商业中心阶段;入驻大型购物中心,形成集多功能多需求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阶段;以及现在各大城市所追求的,凸显个性化、特色化的主题商业街区阶段。清晰的发展脉络显示:主题商业街区现已是商业街区发展的最新业态形式,也是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变革的必然结果。这种新兴的商业空间既吸取了传统商业街区的精髓,又融入了大量创新的理念和商业形式,将游憩和商业有机的融为一体,成为现代商业地产及旅游地产开发的主要模式。

小店文体中心施工设计修改版

小店区汾东文体中心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概况 1.1编制依据: 1.1.1本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及图纸会审纪要; 1.1.2施工承包合同及投标文件; 1.1.3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1.1.4相关法规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条例》1.1.5国家相关质量验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太原市人民政府有关建筑工程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等地方性法规及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现行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的有关规程、规范及验评标准(主要目录如下) (1)《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6)《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8)《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9)《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 1.2工程概况: 1.2.1工程简介:本项目为汾东文体中心工程,工程位于太原市小店区,东距大运路300m,北距康宁街260m,南临昌盛街,西临真武路,由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建设单位为太原市小店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公司,施工总承包单位为太原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监理单位为山西律创监理公司。 1.2.2建筑特征: 本项目主要由妇幼儿童发展中心(5层)、会议中心(1层)、档案存储中心(5层)、健身活动中心(2层)、文化活动中心(3层)、会展中心(5层)、图书阅览中心(3层)、老年活动中心(2层)组成,整体布置为“口”型,各个项目的建筑结构呈独立单元。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4450m2,地下建筑面积为6110 m2,地上建筑面积为18340 m2。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自行车库及储藏室。地下一层层高为3.3m;一~五层层高为3.9m;室内外高差为0.9m。总建筑高度为22.50m。本建筑群±0.000标高相对于绝对高程776.60m。

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它是针对城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二元分隔状况提出来的。城乡一体化不是变相的“劫富济贫”不能以减缓城市发展速度、降低城市发展层次为代价。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于改善城乡关系这无论对于城市还是对于乡村都是十分重要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在改善城乡关系的过程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始终应当是核心、动力和基础。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包括:发展战略一体化、经济发展一体化、商品市场一体化、经济活动网络化、利益分配合理化等。有学者将城乡一体化研究的范围扩大到户籍管理、住房、食品供应、就业、教育、医疗等更大的领域。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融合的过程。也有学者将这种城乡融合扩展到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空间等各个方面将城乡一体化看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时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城市和乡村将成为一个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城乡一体化不论作为一种手段一种过程还是一种结果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趋向、必然选择。

城乡一体化早在19世纪中期就成为西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改革开放后我国历史上城乡隔离发展所造成的各种经济社会矛盾日益表面化城乡一体化逐步受到重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已于90年代中前期开展了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系统地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策略与方案对领导决策和管理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内地宝鸡等城市也进行了城乡一体化战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太原市是山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建国五十多年的投资建设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加快了太原工业化的进程形成了较为雄厚的重工业基础。在工业化的强大带动作用下城市化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城市化水平接近70%已形成大都市雏形。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太原市已开始呈现出人口、产业向外扩张的离心城市化特征这表明城市的区域中心地位在加强城市发展进入极化与扩散并重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城乡关系日益密切原有的城乡分离、甚至对立的状况将逐步得到转变建立呈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利益共享的共荣互动关系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任务。1998年太原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来的3个城区和2个郊区调整为现在的6个“城乡一体化新区”各辖区中既有城区又有郊区。其目的是从行政上加强城市与郊区的经济联系充分发挥城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心作用。去年太原市政府又提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实现率先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