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译文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译文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译文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译文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译文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

晁经之序

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得老子之~盖经君平指经之流也。其言仁经~不能真学欤与礼

自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万物各得于一~经特有功于老子哉。凡百者~盖不学可不知乎此也。予于是知弼本深于老子~而易经末矣。其于易~多假经老子之旨~而老子无经于易者~其有余不足之迹~可经也。经呼~其经哉,弼知佳兵者不祥断学

之器~至于经经~以经经之~非老子之言~乃不知常善救人~故无人~常善救礼弃

物~故无物。得经河上公~而古本无有也。经傅奕能经之经。然弼经是经曰道德经~弃独

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近于古,其文字经多经经~殆有不可经者~令人惜之。犹欤

经经~弼之于老子~经湛之于列子~郭象之于庄子~杜经之于左氏~范之于穀梁甯~毛经之于经~郭璞之于经雅~完然成一家之~后世经有作者~未易加也。予经经学既写

弼经~以经之。并

政和乙未十月丁丑

嵩山晁经之经。鄜畤

克伏经咸平~经有曰~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明皇解经经然可经~王弼所注~言经意圣

深~得老氏经之旨。克自此求弼所注甚力~而近世希有~盖久而后得之~往经真清

经建官~经以刊行~又得晁以道先生所经本~不分道德而上下之~亦无篇目宁学既~喜其近古~经藏之~乾道庚寅~分京口~经经板以经~若其字之经经~前人已不写教

能经~克焉敢经易~姑俟夫知者。

三月二十四日左事充经江府府授熊克经经从郎学教

1

正文

上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道之道~可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万物之母。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经经经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经~经经之育之~亭之毒之~经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

故常无欲~以经其妙~其所以玄之又玄也。妙者~微之也。万物始于微极常有欲~以经其徼。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故常无欲空~可以经其始物之妙。虚

徼徼~经经也。凡有之经利~必以无经用。欲之所本~适道而后经。故常有欲~可以经其经物之也。此者同出而名~同经之玄~玄之又玄~妙之经。两异众两与异者~始母也。同出者~同出于玄也。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经经之始~在经经经之母。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经之玄者~取于不可得而经之然也。经之然经不可以定乎一玄而已~经是名经失之经矣。故曰~玄之又玄也。妙众皆同而出~故曰妙之经也。从众

【经文】“道”如果可以用言经表述~那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去来它辞

命名~那就不是永恒的“名”。“无”可以用表述天地经沌未经之经的~而“有”~经它来状况

是宇宙万物经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无”中去经察经悟“道”的妙~要常从奥从

“有”中去经察“道”的体会端倪。无有经者~源相同而名相~都可以之经玄妙、与两来称异称

深经。不是一般的玄妙、深~而是玄妙又玄妙、深经又深经~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妙的经经。它奥奥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经美~斯经已。皆知善之经善~

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经易相成~经短相经~高下相经~音相和~前后相。声随美者~人心之所经经也~经者~人心之所经疾也。美经~

2

犹犹喜怒也~善不善~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经~故不可得偏经也~此六者皆经自然不可

是以人经无经之事~圣行不言之教~偏经之明也。数自然已足~经经经也。万物作焉而不~生而不有~经而不恃~辞智慧自经~经经经也。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

去。使功在己~经功不可久也。

【经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经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经善~那是因经有经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经化~经和易互相形成~经和短互相经经~高和下互相充经~音与声互相经和~前和后互相接随——圣教经是永恒的。因此人用无经的经点经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化,任听万物自然经起而不

经其经始~有所施经~但不加自己的经向~功成经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经失去。

第三章不经~尚争盗使民不~不经经得之经~使民不经~

不经可欲~使民心不。乱经~能也。者~犹尚称嘉之名也。经者~隆之也。唯能是任~也尚尚曷经~唯用是施~经之何经。经经名~经经其任~经而常校能相射。经经经用~经者经趣~穿

是以人之治~其心~圣虚窬没盗乱探经~命而~故可欲不经~经心无所也。

经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心经智而腹经食~有智而经无知也。虚骨无知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以干~志生事以~心经乱虚志弱也。守其也。真智者不敢经也。经无经~经无不治。知者经知经也。

【经文】不推崇有才德的人~经使老百姓不互相经~不争窃珍经经得的经物~经使老百姓不去经~不经耀足以引起经心的事物~经使民心不被迷乱圣填。因此~人的治理原经是,排空百姓的心机~经百姓的肚减争体没没腹~弱百姓的经意经~增强百姓的筋骨魄~经常使老百姓有智巧~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经造事。人圣按照“无经”的原经去做~经事经经自然~那经~天下就不不会太平了。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经~解其经~和其光~同其经~湛兮似或存。吾不知经之子~象帝之先。夫经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经一之国国量者~不能成。经力经重~

3

不能经用~故人经知~万物治也~治而不以二经之道~经不能经也。地经形魄~不法于天经不能全其宁冲来冲。天经精象~不法于道经不能保其精。而用之~用乃不能经经以造经~经经溢~故而用之~又经不盈~其经无经亦已矣。形经极体大~不能累其~事经殷~不能充其量~万物舍此而求主~主其安在乎。不亦渊体渝真

兮似万物之宗乎。经挫而无经~经解而不经~和光而不经~其同经而不~其不亦湛兮似或存乎。地守其形~德不能经其经~天慊其象~德不能经其覆~天地莫能及之~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

【经文】大“道”空经形~虚它尽啊它它但的作用又是无经无。深经,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的经经~消除它它没啊它的经经~经和的光经~混同于经垢。经不经~又好象经经存在。我不知道是经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经经狗~天地任自然~无经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经~造立施化经物失其~有真恩有经~列物不具存~物不具存~经不足以经经矣。地不经经生经~而经食经~不经人生狗~而人食狗。无经于万物而

人不仁~以百圣姓经经万物各适其所用~经莫不经矣。若慧由己经~未足任也。

狗。天地之经~其乎经犹橐龠虚圣与人天地合其德~以百姓比经狗也。

而不屈~经而愈出。橐橐龠龠橐龠虚~排也。~经也。之中~空洞无情~无经故~

多言而不得经~屈经而不可竭尽犹橐龠也。天地之中~经然任自然~故不可得而经~若也。数经~不如守中。愈经之经愈失之矣。物经其经~事经其言~不经不言~不理必经之也数。橐龠数尽弃橐龠声而守中~经无经~己任物~经莫不理。若有意于经也~经不足以共吹者之求也。【经文】天地是无所经仁慈的~有仁经~经待万事万物就它没凭像经待经狗一经一经同仁~任万物自生自经。人也是有仁经的~也同经圣没凭像经狗那经经待百姓~一经同仁~任人经自作自息。天地之经~经不像个它虚经箱一经经,空而不枯竭~越鼓经经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经狗,用草扎扔成的狗。古代经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经就掉或者经掉。比经经经无用的经西。文中比经天地任万物自然。

橐龠;,,古代冶经经经炉——火鼓经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经管~是古代的经箱。tuóyuè

4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经玄牝。玄牝之经~是经天地根。

经经若存~用之不勤。谷神~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无逆无经~经卑不经~守静不衰~谷以之成而不经其形~此至物也。经卑而不可得名~故经天地之根~经经若存~用之不勤。经~玄牝之所由也~本其所由~同~故经之天地之根也。欲言与极体存邪~经不经其形~欲言亡邪~万物以之生。故经经若存也~无物不成~用而不经也。故曰~用而不勤也。【经文】生经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经存的~经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的生育之经经~经就体()

是天地的根本。经经不经,就是经经不的永啊它断尽存~作用是无经无的。

谷神,生经之神。

玄牝,原经经深黑色~有深经、神秘、微妙经经的意思。牝的本经是雌性的经经经物~经里借经具有无限造物能力的道。玄牝指玄妙的母性。经里指孕育和生经出天地万物的母。体

经,经经。比经造化天地生育万物的根源。

若,如此~经经。

勤,尽。

第七章天经地久。天地所以能经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经生。是以人后其圣身而身先~自生经物~不自生经物经也。与争

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无私者~无经于身也。身先身存~故曰~能成其私也。

【经文】天经地久~天地所以能经久存在~是因经经不经它运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行着~所以能经经久生存。因此~有道的人圣争众将遇事经退无~反而能在人之中经先~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经不正是因经他无私经,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经人之所经争众~

故于道。几居善地~心善~渊人经卑也。道无水有~故曰~也。几

与争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经善经。夫唯不~故无尤。言人皆经于治道也。

【经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经。水善于滋经万物而不万物相~与争众停留在人都不喜经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经最善于经经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经~待人善

5

于经、真国友经和无私~经经善于格守信用~经政善于精经经理~能把家治理好~经事能经善于经经所经~行经善于把握经机。最善的人所作所经正因经有不的美德~所以有经失~也就有争没没怨咎。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持~经不失德也。不失其德又既

而经之~不可经揣保。盈之~经必经危。故不如其已者~经乃更不如无德无功者也。

金玉经堂~莫之能守~既揣摧末令尖~又经之令利~经必,故不可经保也。

富经而经~自经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不若其已。不可经保也。

也。四经更运~功成经移。

【经文】经持盈经~不如适经停止~经露经芒~经经经以保持经久。金玉经堂~无法守藏~如果富经到了经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经根。一件事情做的经经了~就要含藏收经~经是符合自然经律的道理。

揣,通经。经,通经。

第十章经经魄抱一~能无乎经离经~经也。经犹魄~人之常居经也~一经气致柔~能人之也。言人能经常真清离居之宅~抱一神~能常无乎~经万物自经矣。

经乎经儿经~任也~致极气儿也~言任自然之。致~至柔之和~能若经之无所欲乎~经物

经除玄经~能无疵乎经全而性得矣。玄~物之也~言能经极极除邪经~至于经~

经治国民~能无知乎经能不以物介其明。疵之其神乎~经经玄同也。与任经以求成~以求运数犹圣匿者~智也。玄经无疵~经也。治无以智~智也。能无以智乎~经国犹弃民不

天经经经~能经雌乎经辟国而治之也。天经~天下之所从乱由也。经经~治之经也~或经或经~经通于天下~故曰~天经经经也。雌~经而不倡~因而不经~言天经经经能经雌乎~经物自经而经自

明白四~能无经乎经达安矣。言至明四~无达迷无惑~能无以经乎~经物化矣。

生之~畜之。所经道常无经~侯王若能守~经万物自化。不塞其原也。不禁其性

生而不有~经而不恃~经而不宰~是经玄德。也。不塞其原~经物自生~何功之有。不禁其性~经物自经~何经之恃。物自经足~不吾宰成~有德无生~非玄如何。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

6

【经文】精神和形体离气温儿状清合一~能不分经,聚经精以致柔和经~能像经的无欲经经,除经念而深入经察心~能有灵没国与瑕疵经,经民治能遵行自然无经

的经律经,感官外界的经立经化相接触宁静吧达~能,明白四~能不用心机经,经万事万物生经繁殖~经生万物、经育万物而不占经己有~作万物之经而不主宰他经~经就叫做“玄德”。

经魄,经~经~气气惊灵体体精~魂~魂。魄,形魄~魄~形。抱一,合一~守一。

经,经~经也。

知,智。

天经,指天经人的体耳、鼻、口、目等感官。

畜,蓄。

德,指“道”的用所形成的特运属殊性或特殊经律。

第十一章三十经~共一经~其无~有经之用。当经所以能

埏当埴以经器~其无~经三十经者~无也~以其无能受物之故~故能以经经也。众

有器之用。经经以经牖当室~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经利~无之以经用。木埴~壁之所以成~三者而皆以无经用也。言无者~有之所以经利~皆经无以经用也。

【经文】三十根经经条当揉集到一根经中的孔洞中~有了经经中空的地方~才有经的作用。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经经经建造窗窗内虚房屋~有了经四壁的空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经人便利~“无”经经了它的作用。

经,经经中经接经心和经圈的若干直木条内。经,经经中心有经孔的经木~经经经~外承经经。

埏;á,,以水和土。埴;,,粘土。ynzhí

经,经。牖窗,。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经~五味令人

口爽~经经经令人心经畋狂~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经之爽。夫耳目口心~

经得之经令人行妨。皆经其性也~不以经性命~反以经自然~故曰经、盲、爽、狂也。

是以人经圣腹不经目~故去彼取经得之经~塞人正路~故令人行妨也。

此。经腹者以物经己~经目者以物役己~故人不经目也。圣

【经文】经经的色彩~使人眼花经~经的音经~乱嘈听灵丰使人经失~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经情狩经~使人心情放经经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经不经。因此~人圣肚声但求吃经子而不追逐色之经~所以物欲的经摒弃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五色,青黄甜赤白黑。五音,经商角徵羽。五味,酸苦辣咸。

7

第十三章经辱若~经惊惊大患若身。何经经辱若经经经下~

得之若~失之若~是经经惊惊惊辱若。经必有辱~经必有患~惊辱等~

何经经大患若身经经患同也。经下~得经辱经患若~经不足以天下也。惊乱大患~经经之

吾属也。生之厚~必入死之地~故经之大患也。人迷之于经经~返之于身~故曰大患若身也。所以有大患者~经吾有身~及吾无身~由有其身也。经之自吾有何患经故经以身经天下~若可寄天下~然也。无以易其身~

经以身经天下~若可托天下。故曰经也。如此乃可以托天下也。无物可以经其身~故曰经也。如此乃可以寄天下也~不以经辱经患经易其身~然后乃可以天下付之也。【经文】受到经经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与恐~把经辱经经的大患看得自身生命一经珍经。什经叫做得经和受辱都感到惊惊惊慌失措,得经是卑下的~得

到经经感到格外喜~失去经经经令人慌不安。经就叫做得经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经叫做重经大患像重经自身生命一经,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经我有身体没体会呢体~如果我有身~我经有什经经患,所以~珍经自己的身是经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经惜自己的身体靠是经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他了。

第十四章经之不经名曰夷~之不经名曰希~听搏之不

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经~故混而经一。无无象~无状声无~故能无所不响体通~无所不往~不得而知~更以我耳目~不知经名~故不可致经~混而经其上不~其下不皦昧。经经不可名~经经于无物。是经一也。

无之~无物之象~状状欲言无邪~而物由以成。欲言有邪~而不经其形~是经惚恍。迎之不经其首~故曰~无之~无物之象也。状状不可得而定也。

随之不经其后。经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有~有其事。古始~是经道经。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经今古不同~经移俗易~故莫不由乎此~以成其治者也。故可经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上古经经~其道存焉~故经在~今可以知古始也。【经文】看看它它听它听它它它不经~把叫做“夷”~不到~把叫做“希”~摸摸不到~把叫做“微”。经三者的形无状从它它既它追究~经原本就经然而经一。的上面不经得光明亮堂~的

8

下面也不经得经暗晦经~无经无经、延经不经却又不可名~一称运状切经都又回经到无形无象的经。经就是有形的形~不经物的形象~经就是“没状状体它它跟它惚恍”。迎着~看不经的前经~着~也看不经的后经。它来体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经经经经存在的具事物。能经经、了解宇宙的初始~经就叫做经经“道”的经律。

第十五章古之善经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经。夫唯

不可经~故强经之容经豫兮若冬涉川~冬之涉川~豫然若欲度~若

犹兮若畏四经~不欲度~其情不可得经之貌也。四经合攻~中央之主~然不知犹

经兮其若客~经所趣向者也。上德之人~其端兆不可睹~德趣不可经~亦此也。犹

兮若之经~冰将敦兮其若朴~经兮其若谷~经兮其若经。

孰能经以之静清徐经孰能安以凡此经若~皆言其容~象不可得而形名也。

久经之徐生经夫晦以理物经得明~经以物经得~静清安以经物经得生~此自然之道也。孰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能者~言其经也。徐者~经也。慎盈必溢也。盈~故能蔽而新成。蔽~覆盖也。

【经文】古经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经~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经不能经经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经,他小心经~慎啊啊国好像冬天经着水经河~他警经戒经~好像防经着经的经攻~他恭敬经重啊洒脱啊冰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经~好像经经经消融~他经朴厚道~好像没达啊清有经经加工的原料~他经经豁~好像深幽的山谷~他经厚经容~好像不的经水。经能使经经安静来清静来个会下~慢慢澄,经能使安经经起~慢慢经出生机,保持经“道”的人不自经。正因经他从不自经~所以能经去故更新。

第十六章致虚极静~守经。言致虚极静真~物之经~守~物之正也。万物作~并吾以经经。经作生经。以经其虚静虚静反经。凡有起于~经起于~故万

夫物芸芸~各经经其根。物经经作~并虚静极卒经经于~是物之经也。各反其所

经根曰~是曰经命。经命曰常~静始也。经根经~故曰。经经命~故静静静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曰经命也。经命经得性命之常~故曰常也。常之经物~不偏不彰~无皦状温昧之~凉之象~故曰知常曰明也。唯此经乃能包通万物~无所不

9

知常容~容~失此以往~经邪入乎分~经物其分~故曰不知常~经离妄作凶也。无所

容乃公~公乃王~不包通也。无所不包通~经乃至于经然公平也。经然公平~

王乃天~天乃道~经乃至于无所不周普也。无所不周普~经乃至于同乎天也。

道乃久~与体极虚天合德~道大通~经乃至于无也。经无~得道之常~经乃至极虚

没身不殆。于不有也。极无之经物~水火不能害~金石不能。用之于心经残兕虎无所投其经角~兵戈无所容其经刃~何危殆之有乎。

【经文】力尽灵虚达极清静从使心的寂到点~使生活经守不经。万物都一经蓬勃生经~我而考察其往经的道理。那万物经经芸芸~各自返回它它清静清静的本根。返回到的本根就叫做~就叫做经经于生命。经经于生命就叫自然~经经了自然经律就叫做经明~不经经自然经律的经妄经止~往往出会乱子和灾会凶。经经自然经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经久~经身不会遭到危经。

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经而之~誉不能以

其次畏之~无经居事~不言经~教誉立善行施~使下得经而之也。不能经以恩仁令物~

其次侮之。而经威经也。不能法以正经民~而以智治~下知国从避之~其令不~故曰~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侮之也。夫御体真衅失性经疾病生~经物失经疵作。信

悠兮其经言~功成不足焉~经有不信~此自然之道也。已经不足~非智之所经也。

事遂~百姓皆经我自然。自然~其端兆不可得而经也~其意趣不可得而睹也~无物可以易其言~言必有经~故曰~悠兮其经言也。居无经之事~行不言之~不以形教立物~故功成事遂~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也。

【经文】最好的经治者~人民并并称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经治者~人民经近他且经他~再次的经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经治者~人民经蔑他。经治者的经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经治者是多经悠经。他很号来少经施令~事情经成功了~老百姓经“我经本就是经经的。”第十八章大道经~有仁经~失无经之事~更以施慧立善道~经物也。智慧出~有大经~行经用明~以察奸经~趣睹形经~物知避之。故智慧出经大经生也。

10

六经不和~有孝慈~家国乱昏~有忠臣。甚美之名生于大经~所经美经同经。六经~父子兄弟夫经也。若六经自和~家自治~经国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经相忘于江湖之道~经相濡之德生也。

【经文】大道被经弃了~才有提倡仁经的需要~经明智巧的经象出经了~经经才盛行一经~家庭出经了经经~才能经示出孝与国乱慈~家陷于混~才能经出忠臣。

第十九章经智~圣弃弃民利百倍~经仁经~民经孝慈~

经巧弃盗属利~经无有。此三者以经文不足~故令有所经经素抱朴~少私寡欲。圣智~才之善也。仁经~人之善也。巧利~用之善也。而直云经~文甚不足~不令之有所~无以经其指~故曰~此三者以经文而未足~故令人有所~属属[经无经。学]属之于素朴寡欲。

【经文】抛弃弃弃经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经~抛仁经~人民可以恢经孝慈的天性~抛巧经和经利~经也就有盗没圣会了。智、仁经、巧利经三者全是巧经~作经治理社病经的法经是不经的~所以要使人经的思想经经有所经~属减弃圣礼保持经经朴经的本性~少私欲经念~抛智法的浮文~才能免于经患。

第二十章 (经无经~学)唯之与几与阿~相去何经善之

经~相去若何经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下篇~经者日学益~经道者日经。然经求学将益所能~而经其智者也~若无欲而足~何求于益。不知而中~何求于经。夫燕雀有匹~经经有仇~寒经之民~必知~自然已足~旃裘异誉益之经经。故经经之足~何截经之经~畏而经~

荒兮其何异异畏刑。唯阿美经~相去若何,故人之所畏~吾亦焉~未敢恃之以经用也。未央哉经人众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经与俗相返之经也。

我独泊兮其众人迷于美经~惑于经利~欲经心经~故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也。

未兆~如经之未儿孩~言我廓然~无形之可名~无兆之可经~如经之未能儿经经兮~若无所经。人皆有余~而众独我若经。孩也。若无所宅。

11

我众独人无不有经有志~盈溢胸心~故曰~皆有余也。我廓然~无经无欲~若经失之也。愚人之心也哉经经愚之人~心无所经析~意无所美经~然其犹情不可睹~我经然若

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此也。无所经析~不可经名。耀其光也。若昏。俗人察察~我独经经。澹兮其若海~分经经析也。情不可

飂兮若无止。人皆有以~众睹。无所系经。以~用也。皆欲有所施用

而我独经似鄙。我独异也。无所欲经~经经昏昏~若无所经~故曰~经且鄙也。于人~而经食母。食母~生之本也。人者皆生弃独民之本~经末经之经~故曰~我欲异于人。

【经文】经智断没与巧的心思~反而使人有分经经经的经愁。经可以免除世俗之经~也就是世俗的“经”隔经经。经经和来惧惧呵斥~相距有多经,美好和丑经~又相差多少,人经所畏的~不能不畏。经经经古以就是如此~气从来没尽众参好像有经的经子。人都熙熙攘攘、经高采烈~如同去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宁静啊儿自淡泊~无经于衷。混混沌沌~如同经经不经出会嘻声啊没众笑。疲倦经散~好像浪子经有经宿。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经也不足。我真啊众独众独是只有一经愚人的心,人光经自炫~唯我迷迷糊糊~人都那经经经苛刻~唯我经经淳厚经宏。恍惚啊汹啊灵独~像大海涌~恍惚~像经泊无经停留。世人都精明巧有本经~唯我愚昧而笨独与拙。我唯人不同的~经经在于得到了“道”。

唯,经的从声答经。阿,斥经。

食母,像经那经儿仰食于母经。母经道。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孔~空也~惟以空经德~

道之经物~惟恍惟惚。惚兮然后乃能经作道。从恍惚无形~不系之经。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以无形始物~不系

窈兮冥兮~成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曰~恍兮惚兮~其中有象也。其中有精~窈、冥~深经之经~深经不可得而经。然而万物由之~其可得经~以定其。真

其精甚~其中有真信。故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也。信~信经也。物反窈自今及古~其冥~经真极真精之得~万物之性定。故曰~其精甚~其中有信也。

名不去~至之~不可得名~无名经是其名也。自古及真极今~无不由此而成~故曰~

12

以经众甫。吾何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也。众甫~物之始也。以无名经万物始也。以知众状甫之哉经以此。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知万物之始于无哉~以此知之也。

【经文】大德的形经~是由道所定的。“道”经经决个没清体它西~有楚的固定经。是那经的恍恍惚惚啊它啊它啊~其中却有形象。是那经的恍恍惚惚~其中却有经物。是那经的深经暗昧~其中却有精经~经精经是最真从当它经的~经精经是可以信经的。今上溯到古代~的名字永经不能经除~依据它怎况呢从~才能经察万物的初始。我经才能知道万事万物经始的情,是“道”经经的。第二十二章曲经全~枉经直~不自经其明经全也。不自是经其是彰

经洼盈~经敝新~少经得~也。不自伐经其功有也。不自矜经其德经也。多经惑。自然之道亦经也~经多经经其根~经犹真少经得其本。多经经其~故曰惑也~少经得其本~

是以人圣抱一经天下式。不故曰得也。一~少之也。极犹式~经之也。自经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经。夫唯不~故天下争与争虚莫能之。古之所经曲经全者~经言哉经经全而经之。

【经文】委曲便保全会会洼会旧会会~屈枉便直伸~低便充盈~经便更新~少取便经得~经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经守经一原经作经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经~反能经明~不自以经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耀夸与争~反能得有功经

~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经久。正因经不人~所以遍天下有人能没与争会怎会他。古经所经“委曲便保全”的经~经是空经呢它达,经经在在能经经到。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听之不经名曰希~下章言~道之出言~淡兮其

故经经不经无味也~经之不足经~之不足经~然经无听听味不足之~言乃是自然之至言也。

朝~经雨不经日。孰经此者经天地。天地不能久~而于尚况

人乎经故事于道者同于道~从言暴疾美经不经也。从从事~经经经~事于道者也。道以无形无经成经万物~故事于道者~以无经经君~不言经~经经若从教真存而物得其~

13

德者同于德~与体道同~故曰同于道。德~少也~少经得~故曰得也。行得经与

失者同于失。得同~故曰~同于得也。体失~累多也~累多经失~故曰失也。行失

同于道者~道亦经得之~同于德者~经失同~故曰~同于失也。与体

德亦经得之~同于失者~失亦经得之。言行其所~故同而经之。随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忠信不足于下~焉有不信也。

【经文】不言政令不经民是合乎于自然的。狂经刮不了一个它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经使经经的呢尚况呢从从,天地。天地的狂暴且不能经久~更何是人,所以~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经于得从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经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经于得到他。经治者的经信不足~就有人不会信任。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物经经失尚安~故曰~企者不立。不行~自经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经。其在道也~曰余食经行。其唯于道而经之~若却至之行~盛经之

物或经之~故有道余也。本经美~更可也。经有功而自薉疣伐之~故更经经者也。

者不经。

【经文】经起脚想跟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经起大步想要前经得快~反而不能经行。自逞已经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经是的反而得不到经昭~自我耀夸的建立不起功经~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从它人之经。道的角度看~以上经些急躁炫耀的行经~只能经是剩经经瘤。因经经是令人经经的经西~所以有道的人不经经决做。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混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不知其经之子~故先天地生。

改~周寂寥~无形也。无物之体独匹~故曰立也。返化经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也。行而不殆~可以经天下母。周行无所不至而免殆~能生全大形也~故可以

吾不知其名~经天下母也。名以定形~混成无形~不可得而定~故曰~不知其

字之曰道~名也。夫名以定形~字以可~言道取于无物而不称由也。是混成之中~

14

强经之名~曰大。可言之称最大也。吾所以字之曰道者~取其可言之称最大也。

大经其字定之所由~经系于大~大有系~经必有分~有分经失其矣。故曰~极强经之名曰大。曰逝~逝曰经~经曰逝~行也。不守一大体而已。周行无所不至~故曰逝也。

反。经~也。极极随体独周无所不经~不偏于一。逝故曰经也~不于所适~其立~故曰反也。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天地之性~人经经~而王是人之主也。

域中有四大~经不经大亦经经大与三匹~故曰~王亦大也。四大~道、天、地、王也。凡物有有名经非其也~言道经有所称极称由~有所由然后经之经道~然经是道~中之大也~不若无之称称称内大也。无不可得而名曰域也~道天地王皆在乎无之~故曰~域中有四大者也。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经人主之大也。

道法自然。法~经法经也。人不经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经天~乃得全经~法天也。天不经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经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经而法经~于自然无所经~自然者~无之言~经之也。用智不及无知~而形称极辞魄不及精象~精象不及无形~有经不及无经~故经相法也。道经自然~天故经焉。天法于道~地故经焉。地法于天~人故象焉。所以经主其一之者~主也。

【经文】有一经个听它声它体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不到的音也看不经的形~寂静虚靠独运而空~不依任何外力而立经存永不停息~循经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经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的名字~所以它它它个它广勉强把叫做“道”~再勉强经起名字叫做“大”。大无经而行不运运遥遥息~行不息而伸展经~伸展经而又返回本原。所以经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经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经任自然。第二十六章重经经根~经静躁君。凡物经不能经重~小不能经大。不行

是以人经日行不经圣离者使行~不经者制经~是以重必经经根~必经静躁君也。

重。经有经经~燕经超然。奈何万乘以重经本~故不。离不以经心也。

《道德经》王弼本及河上公本之参差

王弼本、及河上公本之參差 第三章王弼: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河上公: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第四章王弼:淵兮似萬物之宗。 河上公:淵乎似萬物之宗。 第五章王弼: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河上公:天地不仁,以萬物為狗。 王弼:虛而不掘。 河上公:虛而不屈。 第十三章王弼: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 河上公:何謂寵辱。辱為下。 第十四章王弼:是謂惚恍。 河上公:是謂忽恍。 第十五章王弼:熟能濁以靜之徐清。 河上公:熟能濁以止靜之徐清。 王弼: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河上公: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第十六章王弼:吾以觀復。 河上公:吾以是觀其復。 第十七章王弼: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 河上公:有不足焉有不信焉,猶兮其貴言。 第廿十章王弼: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河上公:純純兮,眾人昭昭。我獨悶悶,忽兮其若海,標兮 若無止。 第廿一章王弼:道之為物,唯恍唯惚。 河上公:道之為物唯怳唯忽。 王弼: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河上公: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第廿二章王弼:窪則盈。 河上公:窊則盈。 第廿四章王弼:企者不立......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 河上公:跂者不立......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 第廿五章王弼:寂兮寥兮獨立不改。 河上公: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第廿六章王弼:......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河上公:......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第廿七章王弼:善行無轍......善數不用壽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 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河上公:善行者無轍跡......善計不用壽策,善閉者無關鍵而 不可開,善結者無繩約而不可解。 王弼: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河上公:知智大迷,是謂要妙。 第卅章王弼:善有果而已。 河上公:善者果而已。 第卅一章王弼:不得已而用之恬澹為上。

『道德经』王弼(本)繁体 中华书局

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這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三章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爲也。爲無爲,則無不治。 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tuóyuè)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六章谷神不死,是謂玄牝(pìn),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緜緜若存,用之不勤。 七章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梲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jiàn),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天門開闔,能無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爲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

老子道德经译文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于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所以,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译文】 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老子》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是虚无的,但它的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它是那样的幽深莫测,像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依归。它消磨了锋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浑同于尘俗。它无形无迹呵,像是很不确定的存在。我不知道在它之上还能有什么更本源的存在,只觉得它存在于天帝之前。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来看待。天地之间,不正像是气囊或空管那样的大空泡吗?它虽空虚但却不会塌缩,运行之中生化不息。孜孜于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空虚而顺任自然。

《老子》王弼本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 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 àn 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 ān 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 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全文解释

《道德经》全文解释 第一章 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 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 名可名(可以明确定义的名), 非常名(非真正意义上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天地在开始时并无名称), 有名万物之母(名只是为了万物的归属)。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因此常用无意识以发现其奥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常用有意识以归属其范围)。 两者同出异名(两种思维模式同出自一个地方但概念却不相同),同谓玄之又玄(这就是玄之又玄的玄关窍)。 众妙之门(它是打开一切奥妙的不二法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 斯恶已(是因为丑恶的心灵在作崇); 皆知善之为善(皆知善之所以为善), 斯不善已(是因为不善的意念在作怪)。 故有无相生(因此而产生了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前后相随等各种患得患失的主观意识)。 是以圣人(但是圣人), 处无为之事(处于无区别心之无为境界), 行不言之教(教化众生于不言之中), 万物作焉而不辞(顺应万物的发展规律而不横加干涉)。 生而不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 为而不恃(竭尽全力而不自恃已能), 功成而弗居(功成业就而不居功自傲)。 夫为弗居(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 是以不去(所以他不会失去什么)。 第三章

不尚贤(不刻意招贤), 使民不争(使民众不去争名); 不贵难得之货(不稀罕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使民众不为盗)。 不见可欲(不见引发欲望的根源), 使心不乱(就不会产生动乱的动机)。 是以圣人之治(所以圣人的治理方法是): 虚其心、实其腹(普及虚心、养身的道理), 弱其智、强其骨(宣传弱智、强骨的好处),【注:弱者道之用】常使民无知无欲(常使人民深刻感悟无知无欲的益处),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使那些自作聪明的人无用武之地)。 为无为(以无为的境界处理政务), 则无不治(国家就没有治理不好的理由)。 第四章 道冲(道似一个器皿), 似万物之宗(好像万物的根源), 渊兮(它浩瀚无边啊), 而用之或不盈(永远取之不尽)。 挫其锐(压制锋芒), 解其纷(解脱纷扰); 和其光(和顺光辉), 同其尘(混同尘垢)。 湛兮(高深莫测啊), 似若存(好像无处不在)。 吾不知谁之子(我虽然不知它的来源), 象帝之先(但它却先于上帝)。 第五章 天地不仁(天地超越仁的概念), 以万物为刍狗(任凭万物像草狗那样自生自灭); 圣人不仁(圣人超越仁的概念), 以百姓为刍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天地之间的一切生命), 其犹橐龠乎(犹如风箱一样), 虚而不淈(虚空但无穷尽), 动之愈出(越动付出愈多)。 多言数穷(言多必然有失), 不如守中(不如抱心守一)。

【中国哲学】王弼

王弼的“贵无”思想 当历史车轮碾过汉代的经学与神学杂糅的年代,过渡到魏晋时期,刚刚有稳定生活的人们转而寻求飘逸清谈,魏晋玄学应时而生。何晏,王弼为代表的士族阶级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他们传承老庄思想,立论中心亦取自老庄,带来了“正始玄风”的思潮,同时玄学家会通孔老,以儒学为正统。 1 王弼“以无为本”的本体论主张 王弼曾为《道德经》作注,他完全认同老子的“道”无形无名的形上特征。他认为,无形无名指道,而有形有名则指物,到作为形而上的形态,而物则是形下者。 但在老子那里,道与物是“本源”与“化生物”的关系(并非基督教义中的创世,而是纵向横讲的蓄养且顺其自然的“生”),王弼却将这种关系重新诠释成“本体”与“末用”的关系。对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的解释认为“无”是万物“有”之所以存在的依据,是一种“本”“末”的区分。 《道德经》中老子认为终极的存在也应该是“无”,但却历经由终极本源演化万物的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宇宙由单一走向多样的描述。 王弼这里,已经不是叙述这种时间的先后性范畴,转而为逻辑的先后性,属于认识的范畴。万物生生不息,形态万千,却共生不害,是因为“无”的同一性,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则变成了逻辑推演的关系,万物则作为人们所认知的经验世界,可感世界。 1

由于传承自老学,王弼的逻辑本体是“无”,这一方面表现王弼对经验世界的独到观点,另一方面也间接说明对社会政治生活文化的鄙弃不屑。 2“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的认识论取向 从王弼的本体论观念中,我们已经能看出,他应经不像老子在对本体“无”的定义那样,采用独断论的方式,王弼注重逻辑的先后性,已经具有了认识论的形态。 在认识的范围内,无论如何对事物进行归纳和舍弃,最终保留的不变的应该是“有”,但这涉及到经验世界的局限。例如我们对某类事物加以概念的解释或命名时,虽然保留了其共有的性质,却必须排除其特质,这样一来我们认识到的事物将不是完全的“本真”。所以,在经验世界,凡事可以命名,可以用概念指称的,必须有确定对象与其他对象相区分,有区分就不是绝对意义,就不是本真,本真必须是事物绝对的无限性和事物的全体与本真。 “三玄”中王弼还对《易经》有过心得体验,通过分析“意”“象”“言”的关系(《易经》中,“意”原指卦意,“象”原指卦象,“言”原指卦言),进一步辨析经验知识,语言词汇的局限性,以明确“本体”的不可指称性。对“意”“象”“言”关系的分析,得出“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的结论,这恰恰又是受到《南华经》的影响,表述了语言词汇的局限性。王弼取庄子的观点重新诠释的《易经》中“意”“象”“言”的关系,拓展为认识论问题:经验对象大于概念词称谓,概念词汇不能包括经验对象的全部内容;内在本体又超越于经 2

道德经全文(王弼本)

道德经 据中华国学文库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整理 上篇道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chěng,读如逞),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龠(yua)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mián)绵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y?)?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jī)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chuǎi)而棁(zhuō)之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天之道也。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cī)乎?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天门开阖(h?),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注释】:[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说”之意,如《诗经》”中之言,不可道也”。《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这里用了”常道”一词,指一般的道理。又有冯友兰先生考证说,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老子才赋与道形而上学的意义。可见,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面要讲的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翻译】:道可以说,

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翻译】:1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2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3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老子·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翻译】: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

道德经标准版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 晁说之序 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真得老子之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其言仁义与礼,不能自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万物各得于一,岂特有功于老子哉。凡百学者,盖不可不知乎此也。予于是知弼本深于老子,而易则末矣。其于易,多假诸老子之旨,而老子无资于易者,其有余不足之迹,断可见也。呜呼,学其难哉!弼知佳兵者不祥之器,至于战胜,以丧礼处之,非老子之言,乃不知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独得诸河上公,而古本无有也。赖傅奕能辩之尔。然弼题是书曰道德经,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犹近于古欤!其文字则多谬误,殆有不可读者,令人惜之。尝谓,弼之于老子,张湛之于列子,郭象之于庄子,杜预之于左氏,范甯之于穀梁,毛苌之于诗,郭璞之于尔雅,完然成一家之学,后世虽有作者,未易加也。予既缮写弼书,并以记之。 政和乙未十月丁丑 嵩山晁说之鄜畤记。

克伏诵咸平,圣语有曰,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明皇解虽灿然可观,王弼所注,言简意深,真得老氏清净之旨。克自此求弼所注甚力,而近世希有,盖久而后得之,往岁摄建宁学官,尝以刊行,既又得晁以道先生所题本,不分道德而上下之,亦无篇目,喜其近古,缮写藏之,乾道庚寅,分教京口,复镂板以传,若其字之谬讹,前人已不能证,克焉敢辄易,姑俟夫知者。 三月二十四日左从事郎充镇江府府学教授熊克谨记 正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道 无名天地之始,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有名万物之母。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 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以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妙者,微之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 常有欲,极也。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 以观其徼。徼,归终也。凡有之为利,必以无为用。欲之所本,适道而后济。故常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也。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两者,始与母也。同出者,同出于玄也。异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则谓之始,在终则谓之母。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更新日期:2015-09-04工具箱道德经道德经全文道德经翻译道德经译文《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说"之意,如《诗经》"中之言,不可道也"。《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

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这里用了"常道"一词,指一般的道理。又有冯友兰先生考证说,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老子才赋与道形而上学的意义。可见,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面要讲的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 【翻译】: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 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老子原文 王弼本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2.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爲也。爲無爲,則無不治。 4.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5.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6.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緜緜若存,用之不勤。 7.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8.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9.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10.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天門開阖,能無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爲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11. 三十輻共一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爲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爲利,無之用。 1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13.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爲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爲天下,若可托天下。 14.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爲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複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

帛书甲本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德经 0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rǎng〉臂而乃之。 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bó〉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亓〈qí〉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故去皮〈bǐ〉取此。 02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líng〉。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亓致之也:胃天毋〈wú〉已清,将恐莲;胃地毋已宁,将恐发〈fèi〉;胃神毋已霝,将恐歇;胃浴毋已盈,将恐渴〈jié〉;胃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jué〉。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曰孤、寡、不谷。此亓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luò〉若石。 03 上士闻道,堇〈jǐn〉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fú〉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yú〉。 大方无禺〈yú〉,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bāo〉无名。 04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05 天下之所恶〈wù〉,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或益之而损,损之而益。故人之所教,夕〈yì〉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06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坚。无有入于无间。五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07 名与身孰〈shú〉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08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宭〈jiǒng〉。大直如诎〈qū〉,大巧如拙 〈zhūo〉,大赢如绌〈chù〉;趮〈zào〉胜寒,靓〈jìng〉胜炅〈jiǒng〉。请靓,可以为天下正。 09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10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yǒu〉,以知天道。亓出也弥〈mǐ〉远,亓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11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云〈sǔn〉。云之有〈yòu〉云,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12 圣人恒无心,以百省〈xìng〉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王弼

王弼 [编辑本段] 魏晋玄学家王弼 王弼(226~249),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金乡一带)人。 生平 王弼出身官僚世家,其曾外祖父是东汉末号称“八俊”之一、身为荆州牧的刘表。据《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注引《博物记》和《博物志?人名考》、《王弼别传》等记载,东汉末年大乱中,弼祖父王凯与其族弟王粲避乱荆州,依附刘表,刘表重粲之才。欲以女妻之,而又嫌其形貌丑陋,非女婿才,将女嫁给王凯。凯有风貌。凯生子业,业生弼。弼为刘表之曾外孙。王粲于建安二十二年(217)从曹操征孙权,病死途中,而粲之二子又坐罪处死。粲绝嗣后而以王业为继嗣。王粲又成了王弼的继祖父。王粲是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才学出众,少年成名。十四岁至长安受到著名文学家、大学者蔡邕礼遇,即将家藏书籍文章万卷送给了王粲。装载数车的书籍,后来全为王业所有。这对王弼的成长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王弼的家庭祖风对王弼的成长也有重大影响。其六世祖王龚,名高天下,官至太尉,位列“三公”;五世祖王畅为汉末“八俊”之一,官至司空,亦列“三公”;其父王业,官至谒者仆射,再加上继祖王粲的文学地位,都会对王弼成长产生极大的有利影响。 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何晏曾叹称:“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注引何劭《王弼传》)据何劭《王弼传》载,王弼十多岁时,即“好老氏,通辩能言”。他曾与当时许多清谈名士辩论各种问题,以“当其所得,莫能夺也”,深得当时名士的赏识。王弼为人高傲,“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正始中,大将军曹爽擅权,王弼补台郎。正始十年(249),曹爽被杀,王弼受案件牵连丢职。同年秋天,遭疠疾亡,年仅二十四岁。

《道德经》注音版第四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四十一章原文及译文【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注音版】 上(shàng)士(shì)闻(wén)道(dào),勤(qín)而(ér)行(xíng)之(zhī); 中(zhōng)士(shì)闻(wén)道(dào),若(ruò)存(cún)若(ruò)亡(wáng); 下(xià)士(shì)闻(wén)道(dào),大(dà)笑(xiào)之(zhī)。 不(bù)笑(xiào)不(bù)足(zú)以(yǐ)为(wéi)道(dào)。

故(gù)建(jiàn)言(yán)有(yǒu)之(zhī):明(míng)道(dào)若(ruò)昧(mèi); 进(jìn)道(dào)若(ruò)退(tuì);夷(yí)道(dào)若(ruò)颣(lei); 上(shàng)德(dé)若(ruò)谷(gǔ);广(guǎng)德(dé)若(ruò)不(bù)足(zú); 建(jiàn)德(dé)若(ruò)偷(tōu);质(zhì)真(zhēn)若(ruò)渝(yú); 大(dà)白(bái)若(ruò)辱(rǔ);大(dà)方(fāng)无(wú)隅(y ú); 大(dà)器(qì)晚(wǎn)成(chéng);大(dà)音(yīn)希(xī)声(shēng); 大(dà)象(xiàng)无(wú)形(xíng);道(dào)隐(yǐn)无(wú)名(míng)。 夫(fū)唯(wéi)道(dào),善(shàn)贷(dài)且(qiě)成(chéng)。

《道德经》注音版第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音版】 三(sān)十(shí)辐(fú)共(gòng)一(yī)毂(gū), 当(dāng)其(qí)无(wú),有(yǒu)车(chē)之(zhī)用(yòng). 埏(shān)埴(zhí)以(yǐ)为(wéi)器(qì), 当(dāng)其(qí)无(wú),有(yǒu)器(qì)之(zhī)用(yòng). 凿(záo)户(hù)牖(yǒu)以(yǐ)为(wéi)室(shì), 当(dāng)其(qí)无(wú),有(yǒu)室(shì)之(zhī)用(yòng).

故(gù)有(yǒu)之(zhī)以(yǐ)为(wéi)利(lì), 无(wú)之(zhī)以(yǐ)为(wéi)用(yòng). 【译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用泥土烧成的器皿,当中是空的所以才能放东西,这样才有了器皿的作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开窗户造方子,当中是空的所以可以放东西和住人,这样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最后的是总结上面所讲,“有之以为利”这里的“有”可以被解释为有利条件,“无之以为用”这里的“无”可以被解释为使得有利条件发挥作用。“有无相生” “利,用”也是一样是不可分离的,这个也就是“道” 扩展阅读:《道德经》名言赏析 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再大的树木,也是从一颗小树苗开始长起来的;再高的塔台,也是用泥土一点点堆积起来的。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不断努力,哪怕每次只做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若能坚持不懈的做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二,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想做一件难度很大的事,要从这件事最容易的地方下手;要想做成一件大事,先要从最细小的地方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无论工作还是学习中,都应该从细节入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三,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及翻译.doc

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句式整齐,大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文。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为大家整理了《道德经·第五章》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道德经·第五章》 作者:李耳 天地不仁,以万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第五章》翻译: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道德经·第五章》注释: ①刍(chu)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毕,就把它扔掉或烧掉。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在本文中比喻:天地对万物,圣人对百姓都因不经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长自消,自生自灭。正如元代吴澄据说:"刍狗,缚草为狗之形,祷雨所用也。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意。天地无心于爱物,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

作自息,故以刍狗为喻。" ②犹橐龠(tuoyue):犹,比喻词,"如同"、"好象"的意思。橐龠:古代冶炼时为炉火鼓风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风管,是古代的风箱。 ③屈(gu):竭尽,穷尽。 ④俞:通愈,更加的意思。 ⑤多闻数穷:闻,见闻,知识。老子认为,见多识广,有了智慧,反而政令烦苛,破坏了天道。数:通"速",是加快的意思。穷:困穷,穷尽到头,无路可行。 ⑥守中:中,通冲,指内心的虚静。守中:守住虚静。 《道德经·第五章》解读: 不讲仁慈,不安发议论,听任事物的自生自灭。这就是老子在对自然界的客观唯物性质认识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无为之治"的大体原则。 "天"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个范畴。 古人惯于把天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并往往赋予天以人格和宗教方面的涵义,先秦诸子们也大多继承了这种传统的天命观。夏王朝的建立,由于有了统一的君主专制政权,反映到宗教上,在多神之上便出现了众神之长,即上帝,又叫做"天"。从此,"天"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神性,而成为天神。这种人格化的主宰者式的天神观念,到了商、周时期得到进一步强化和丰富。春秋时期,传统的天命神学并未完全解体,依然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孔子关于"天"的理解是有矛盾的,就其思想的主导方面而言,仍是坚持了殷周以来的天神观念,肯定天是有意志的,并且肯定天命,鼓吹"生死有个,富贵在天";而墨子则提出"天志"、"天意",宣扬天

老子《道德经》全文-原文原版无标点整理

老子《道德经》全文-原文原版无标点整理

序:根据众多的考古资料得知,老子五千言《道德经》原本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排序,这是老子以德进道的本义。本文是以熊先生所校《老子.德道经》为范本,对文字进行简体化,并去其标点,以求最大限度还原《德道经》原貌。 另外,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目前对《德道经》主流的断句方式都是有问题的,所以笔者建议,如果想更好的理解这本巨著的意思,还请看本文。 《道德经》全文 德篇 第一章论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 第二章得一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浴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第三章闻道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纇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输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刑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四章反复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五章中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自名也勿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觐殷死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第六章至柔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 【老子·第一章】道可道,专门道。名可名,专门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1]通常译为"能够讲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讲的。但如此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讲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事实上"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差不多用得非常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讲"之意,如《诗经》"中之言,不可道也"。《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讲:"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那个地点用了"常道"一词,指一般的道理。又有冯友兰先生考证讲,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老子才赋与道形而上学的意义。可见,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面要讲的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 【翻译】: 道能够讲,但不是通常所讲的道。名能够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能够讲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能够讲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因此,从虚无的角度,能够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能够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讲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 1天下的人都明白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明白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

老子道德经注(王弼)

老子道徳經注(王弼集校釋中華書局) 1章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凡有皆始於無.故未形無名時.則爲萬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時.則長之育之亭之毒之.爲其母也.言道以無形無名始成萬物.[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玄之又玄也.妙者微之極也.萬物始於微而後成.始於無而後生.故常無欲空虚.可以觀其始物之妙.徼歸終也.凡有之爲利.必以無爲用.欲之所本.適道而後濟.故常有欲.可以觀其終物之徼也.兩者始與母也.同出者同出於玄也.異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則謂之始.在終則謂之母.玄者冥(也)默(然)無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同]謂之玄者.取於不可得而謂之然也.[不可得而]謂之然.則不可以定乎一玄而已.[若定乎一玄]則是名則失之遠矣.故曰玄之又玄也.衆妙皆從(同)[玄]而出.故曰衆妙之門也. 2章 美者人心之所進樂也.惡者人心之所惡疾也.美惡猶喜怒也.善不善猶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門.故不可得而偏擧也.此六者皆陳自然.不可偏擧之(明)[名]數也.自然已足.爲則敗也.知慧自備.爲則僞也.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使功在己.則功不可久也. 3章 賢猶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貴者隆之稱也.唯能是任.尚也曷爲.唯用是施.貴之何爲.尚賢顯名.榮過其任.爲而常校能相射.貴貨過用.貪者競趣.穿D25582; 探篋.沒命而盜.故可欲不見.則心無所亂也.心懷智而腹懷食.虚有智而實無知也.骨無知以幹.志生事以亂(心虚則志弱也).守其眞也.智者謂知爲也. 4章 夫執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執一國之量者.不能成國.窮力擧重.不能爲用.故人雖知萬物治也.治而不以二儀之道.則不能贍也.地雖形魄.不法於天則不能全其寧.天雖精象.不法於道則不能保其精.沖而用之.用乃不能窮.滿以造實.實來則溢.故沖而用之又復不盈.其爲無窮亦已極矣.形雖大不能累其體.事雖殷不能充其量.萬物舍此而求主.主其安在乎.不亦淵兮似萬物之宗乎.鋭挫而無損.紛解而不勞.和光而不汚其體.同塵而不渝其眞.不亦湛兮似或存乎.地守其形.徳不能過其載.天慊其象.徳不能過其覆.天地莫能及之.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 5章 天地任自然.無爲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爲.造立施化.則物失其眞.有恩有爲.則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則不足以備載.(矣)[天]地不爲獸生芻.而獸食芻.不爲人生狗.而人食狗.無爲於萬物而萬物各適其所用.則莫不贍矣.若慧由己樹.未足任也.聖人與天地合其徳.以百姓比芻狗也.D15533; 排D15533; 也.籥樂籥也.D15533; 籥之中空洞.無情無爲.故虚而不得窮屈.動而不可竭盡也.天地之中.蕩然任自然.故不可得而窮.猶若D15533; 籥也.愈爲之則愈失之矣.物樹其(惡)[慧].事錯其言.[不慧]不濟.不言不理.必窮之數也.D15533; 籥而守數中.則無窮盡.棄己任物.則莫不理.若D15533; 籥有意於爲聲也.則不足以共吹者之求也. 6章 谷神谷中央無(谷)[者]也.無形無影.無逆無違.處卑不動.守靜不衰.(谷)[物]以此成而不見其形.此至物也.處卑(而)[守靜]不可得[而]名.故謂[之玄牝].(天地之根緜緜若存用之不動).門玄牝之所由也.本其所由.與[太]極同體.故謂之天地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