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概念与方法2011

概念与方法2011

概念与方法2011
概念与方法2011

数制与编码(Number systems and codes) (2)

数制以及数制转换 (2)

二进制运算 (2)

编码 (2)

数字电路(Digital circuits) (2)

逻辑信号与门电路 (2)

逻辑电路 (2)

相关参数的讨论 (3)

cmos的其他输入输出结构 (3)

逻辑系列 (3)

组合逻辑电路(Combinational logic circuit) (3)

逻辑代数 (3)

组合逻辑的定义以及描述方式 (3)

卡诺图化简 (4)

组合逻辑器件 (4)

组合逻辑分析 (4)

组合逻辑设计 (4)

组合逻辑要求总结 (5)

时序逻辑电路(Sequential logic circuit) (5)

双稳态器件和锁存器 (5)

触发器 (5)

基于触发器和门电路的时钟同步状态机的分析 (6)

基于触发器和门电路的同步状态机设计 (6)

数据检测器的设计 (6)

设计方法一 (6)

设计方法二 (7)

注意 (7)

关于计数器的讨论(counter) (7)

计数器的一些基本概念 (7)

基于74163的设计和分析 (8)

要清楚如下内容: (8)

利用74163实现其他的二进制计数器 (8)

利用74163实现其他计数方式的计数器 (8)

利用74163实现序列信号发生器(sequence generators) (8)

关于移位寄存器的讨论(shift-registers) (9)

移位寄存器的一些基本概念 (9)

基于7494的设计和分析 (9)

利用194实现串行数据检测 (9)

反馈移位寄存器计数器 (9)

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9)

设计方法一:计数器+组合逻辑 (10)

设计方法二:移位寄存器+反馈函数 (10)

设计方法三:反馈移位寄存器计数器+组合逻辑 (10)

存储器 (10)

ROM (10)

RAM (10)

数制与编码(Number systems and codes)

本部分包括的内容包括如下:

数制以及数制转换(number system and general positional-number-system

conversions)

a.、什么是按位计数制(positional-number-system);

b、什么是二进制(binary)、八进制(octal)、十六进制(hexadecimal)和十进制(decimal),以及他们的表示方法;

c、以上四种按位计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conversions);

二进制运算,包括无符号的二进制运算和有符号的二进制运算(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of unsigned binary numbers and negative numbers)

a、无符号二进制运算的基本原则:逢二进一(addition)和借一当二(subtraction);

b、无符号二进制运算:乘法(Multiplication)和除法(Division)

c、原、补、反码(signed-magnitude, 2’-complement, 1’-complement)——负数表式(the representation of negative numbers)的方法——如何构建原补反三码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d、补码的加法法则(addition rules)和减法法则(subtraction rules)——带符号的二进制加减;

e、溢出(overflow)判定;

编码(coding)

a、格雷码(gray code)

b、8421码(8421BCD code)

c、余三码(excess-3 code)——余三码是BCD码

d、2421——BCD

e、error-detecting codes(even-parity code & odd-parity code)

f、其他编码形式;

数字电路(Digital circuits)

本部分内容包括如下:

逻辑信号与门电路(logic signals and gates)——各种门的符号以及逻辑原理

逻辑电路(logic circuit)

a、cmos和三极管(transistors)的理想开关模型;

b、cmos非门电路(cmos inverter circuit);

c、其他cmos门电路的构建——三个原则:nmos和pmos互补(complement),nmos

串联则pmos并联,nmos并联则pmos串联——nmos串联构成与操作,nmos

并联构成或操作——输出带非(inversion)号(如果实现不带非号输出的逻辑,

则需先设计带非号的逻辑输出,然后再级联一个基本反相器basic cmos inverter

circuit);

相关参数的讨论——多数参数都要分别讨论高低电平下的情况

a、正逻辑(positive logic)和负逻辑(negative logice)

b、逻辑电平(logic levels)的定义;

c、噪声容限(noise margins);

d、阻性负载(resistive loads)下的讨论:扇入(fan-in)、扇出(fan-out)以及灌电

流(sinking current)和提供电流(sourcing current)的基本概念;

e、非理想输入(nonideal inputs)下的讨论:负载效应(effects of loading)和未用

输入端(unused inputs)的处理;

f、容性负载(capacitive loads)下的讨论:转换时间(transition time)和传播延迟

(propagation dely);

g、功率(power)

cmos的其他输入输出结构(other cmos input and output structuers)——工作

原理以及符号;

a、输入结构:施密特触发输入(schmitt-trigger input);

b、输出结构:传输门(transmission gates)、三态输出(three-state outputs:H(1). L(0). Hi-Z)、漏极开路输出(open-drain outputs:OD gates)

逻辑系列(logic family)

组合逻辑电路(Combinational logic circuit)

逻辑代数(logic algebra, boolean algebra, duality algebra)

a、逻辑代数的基本公理(axioms)和定理(theorems)

b、利用逻辑代数化简——主要利用吸收定理(covering theorem)和一致率(consensus theorem);

c、对偶性原理(principle of duality)(正逻辑与负逻辑之间时对偶关系)以及广义德摩根定理(generalized DeMorgan’s theorem)的应用——主要用来求非函数;

d、香农定理(shannon’s expansion theorems);

e、与或(AND-OR)逻辑变成与非与非逻辑(NAND-NAND)以及或与(NOR-AND)逻辑变成或非或非逻辑(NOR-NOR)的代数方法;

组合逻辑的定义以及描述方式——给定逻辑,可以用下面的方式表达出来

a、真值表(truth table)

b、卡诺图(Karnaugh-map)

c、逻辑表达式(logic expression, logic function)

d、定时图(timing diagrams)

e、逻辑图(logic diagrams)

f、逻辑描述(logic description)

卡诺图化简(minimization of logic function using k-maps)

a、逻辑函数的标准型(standard representations)与真值表(truth tables)和卡诺图(k-maps)之间的关系:最小项(minterm)、最大项(maxterm)、最小项列表(minterm list)、最大项列表(maxterm list)、和之积(product of sums expression, or-and)、积之和(sum of products expression, and-or)、标准项(normal term)的概念以及它们和真值表,卡诺图之间的关系;

b、构架卡诺图

c、利用卡诺图实现最小和(minimizing sums of products):圈1圈;

d、利用卡诺图实现最小积(minimizing products of sums):圈0圈;

e、一些基本概念在卡诺图化简中的应用以及主蕴含项定理(prime-implicant theorem):隐含关系(imply),蕴含项(implicant),主蕴含项(prime-implicant),质主蕴含项(essential prime implicants),次质主蕴含项(secondary essential prime implicant),奇异1单元(distinguished 1-cell);

f、带无关输入(don’t care)组合的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

组合逻辑器件——功能描述,引脚定义,真值表(功能表)

a、与(and)、或(or) 、非(not) 基本门以及与非(nand)或非(nor)等复合逻辑门;

b、异或门(xor)以及异或非门(xnor)——实现等值比较或者奇偶性判定的电路;

c、三态门(three-state gates)电路以及分时总线(bus)的实现

d、二进制译码器(binary decoders):’139和‘138

e、二进制编码(binary encoders)以及优先编码(priority encoders)原理:‘148

f、多路复用器(multiplexer):‘151

g、数值比较器(magnitude comparators):‘85

h、加法器(full adders)以及先行进位(carry-lookahead adders)概念:‘283

组合逻辑分析(combinational-circuit analysis)

a、基于门电路的组合逻辑分析:电路图(logic diagram)——真值表——逻辑表达式(logic expression)——定时图(timing diagram)——逻辑描述(logic description)等

b、静态冒险(static hazard)分析与消除:静态1冒险(static 1 hazard)和0冒险(0 hazard),卡诺图判断冒险以及消除冒险

c、基于组合逻辑功能器件的分析:依据各个器件的逻辑输出去判定电路的逻辑功能;

组合逻辑设计(combinational-circuit design)

a、圈到圈设计(bubble-to-bubble logic design)

b、基于门电路的设计——最小成本设计(minimum cost design):逻辑抽象(logic abstraction)——真值表——卡诺图化简——表达式输出——电路图;

c、基于门电路的设计——最小风险设(minimum hazard design)计:逻辑抽象——真值表——卡诺图化简(化简同时考虑到定时冒险的因素)——逻辑表达式——电路图;

d、利用译码器实现组合逻辑:标准译码器芯片(输出低电平有效)的每个输出都对应着一个最小项的非或者最大项。

e、利用多路复用器实现组合逻辑:铭记多路复用器的输出公式;

f、编码器,比较器以及加法器不一定能实现一般组合逻辑电路,但是可以实现一些特定电路。“特定”二字取决于该逻辑能不能与所选择的逻辑器件的输出函数建立联系?

g、各种器件的级联扩展;

组合逻辑要求总结

a、分析要求:给定电路(包括门或者MSI器件)可写逻辑表达式;给定逻辑表达式或

者电路图可以分析冒险;给定逻辑电路和一定的延迟参数可以讨论或者分析输出延

迟;给定电路可以描述逻辑功能(包括三态门以及异或门等);

b、设计要求1:给出逻辑描述可以实现真值表(或者卡诺图)的构建;可以根据卡诺

图实现最小成本的电路设计以及最小风险(hazard-free)的设计;

c、设计要求2:掌握常见MSI器件的逻辑定义以及基本功能(binary decoder;binary

encoder;multiplexer;comparator;full adder);掌握MSI的扩展(级联)方法;

d、设计要求3:掌握各种MSI器件的输出函数,并可以根据它实现逻辑。注意掌握有

关降维(dimensionality reduction)的问题;

e、各种器件的级联扩展;

时序逻辑电路(Sequential logic circuit)

双稳态器件和锁存器(Bistable elements and latch)

a、双稳态(bistable)和亚稳态(metastable)的概念;

b、锁存器(latch)——无时钟,但是可以状态更新的时序逻辑器件

触发器(Flip-Flop)

a、触发器作为逻辑器件的几个特点:双稳态器件、时钟(clock)以及时钟触发沿(clock tick)、每个时钟周期中状态(states:the ouputs (Q) of F-F)只随触发沿(ring edge or falling edge= positive edge or negative edge)的来临更新一次;

b、主从型触发器(Mater/slave Flip-Flops)——电平取样,在整个时钟高电平(时钟高电平有效)或者整个低电平(时钟低电平有效)进行状态取样,取样的结果延迟到下降沿(时钟高电平有效)来临或者上升沿(时钟低电平有效),实现状态更新(state change)——只能用于一些特殊用途如开关消抖(switch debouncing)等,较少应用于逻辑设计;

c、边沿型触发器(edge-triggered Flip-Flop)——边沿取样以及状态更新。取样发生于触发器来临前的一瞬间,其状态更新结果就取决于该时刻的输入,并在触发器来临的瞬间将状态更新。利用边沿触发器来实现逻辑其状态更新方式简单,较之于主从型在逻辑应用中更为实际。故现有触发器以及时序MSI器件,大都采用边沿型。

d、熟练掌握触发器的逻辑符号(logic symbol)、特征方程(characteristic equation)、功能(状态转移)表(function or transition table)、激励表(excitation table)、状态图表(state diagram or table)、建立保持时间(setup/hold time)以及定时图(timing diagram)、扫描触发器(scan flip-flop)等概念;

e、掌握带同步使能(clock enable)或者异步预置(asynchronous input)的触发

器的应用。

f、触发器的功能转换,即用一个触发器实现另外一种触发器的功能:可以理解为一个一位(a bit)状态机(state machine)或者是一个双稳态器件(bistable element)的设计;

g、详情可参考《触发器的知识整理》

基于触发器和门电路的时钟同步状态机的分析(clocked

synchronous state-machine analysis)

其步骤如下:

a、Mealy 机还是moore机的判定:二者区别于输出,如果输出与输入无关则为moore

机,反之,则为mealy机;

b、写出激励方程——各个触发器的输入方程;

c、将上述激励方程代入到各个触发器的特征方程,写出状态转移方程(state transition

equation),又叫次态方程或者状态方程,该方程是即刻输入和现态的函数,输出的

是次态。每个触发器的输出对应一位(a bit)状态机的状态输出;

d、写出输出方程(output equation);

e、依据以上的状态转移方程和输出方程,可以依需要完成如下的状态机描述方式:转

移/输出表(transition/output table)、状态/输出表(state/output table)、状态图(state diagram)、定时图(timing diagram)——强调的是以上的描述,mealy机和moore

机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注意区分;

f、能够理解以及应用转移表达式(transition expression)来构建状态图;以及掌握状

态图的互斥性(mutual exclusion)和完备性(all inclusion)的概念;

基于触发器和门电路的同步状态机设计(clocked synchronous

state-machine desiagn)

其设计步骤如下:

d、确立状态——需要思考的一个环节——注意用mealy机和用moore所确立出的

状态以及后续的相关设计过程都会有所区别;

e、状态/输出表的构建;

f、状态化简(state minimization)——方法参见课件

g、状态编码(stateassignment)——把设计的状态名用二进制进行编码

h、转移/输出表(transition/output table)

i、激励/输出表(excitation/output table)——根据转移输出表和所选择触发器的激

励表共同确定;

j、激励方程(excitation equation)——求出了各个触发器的输入方程;

k、输出方程——求出了状态机的输出

l、电路图(circuit or logic diagram)以及根据需要进行的相关状态风险(risk)的讨论;

数据检测器的设计(design of serial data detectors)

设计方法一

基于触发器和门电路的设计。其步骤与上述同步状态机相同。

关键在于状态的确立,有如下的方法,以检测序列10010为例:

1、可以以近五个脉冲的输入作为一个状态,这样就确定了32个状态,再将

之化简——该方法一般适用于检测序列长度小于等于3的情况;

2、以序列为检测位数逐位确立状态,以10010为例,可以这样确立状态:S0

(检测到一个“0”,即没有进入检测)、S1(检测到一个“1”,即进入检测)、

S2(检测到“10”)、S3(检测到“100”)、S4(检测到“1001”)、S5(检测

到“10010”)共6个状态,再构建图表进行状态化简;(注意,当输入为0

时,如果是连续监测,S5次态应该回到S3;如果是不连续监测,则应该回

到S0;)

3、注意,利用mealy机或者moore机实现,其构建状态图表有所区别,一般

利用mealy设计的状态比moore的要少;

4、检测有连续与非连续检测两种形式,其状态设计过程有所不同;例外对于

处理多个串行序列同时检测的问题,其思想仍旧为上面所论,只是讨论状

态转移是,涉及到的因素更多,需谨慎;

5、详情请参见课件;

设计方法二

利用移位寄存器芯片,例如‘194的串/并转换特性来实现串行序列检测器。

第一步,选择或者构建与序列长度相同位数的移位寄存器;

第二步,将序列输入信号接到移位寄存器的串行输入处;

第三步,通过组合逻辑,将移位寄存器并行输出进行译码,将带检测序列,比如上例中的‘10010’信号解读出来;

注意

数据检测其可以做如下区分。其设计状态会有所不同。

1、Mealy or moore

2、数据检测可以分为可重叠(overlop),不可重叠,或者连续(continuous)检测,

不连续检测两种;其设计状态图有所不同。注意区分;

3、可分为单组数据检测与多组数组检测两种;

关于计数器的讨论(counter)

计数器的一些基本概念

状态循环圈(state cycle)、模m(modulo-m)、计数方式、m分频(divide-by-m)、多余状态(extra state)、行波计数器(ripple counters——asynchronous counters)和同步计数器(synchronous counters)等

基于74163的设计和分析

要清楚如下内容:

a、引脚定义

b、74163为二进制计数器(binary counter)

c、同步清零(CLR-L)与同步预置(LD-L)

d、ENP与ENT以及和RCO的关系

e、时序图

利用74163实现其他的二进制计数器

a、如果该二进制计数器状态循环圈为标准芯片中的M状态直接跳变到‘0’状态,则可在

M状态时令CLR-L有效。这个清零动作会在这个状态结束也就是下个触发沿来临时完成;

b、如果该二进制计数器为标准芯片计数器中M状态直接跳变到N状态,则可以在M状态

时令LD-L有效,并将DCBA设置成N的状态值。这个预置动作会在M状态结束即下个触发沿来临时完成;

c、如果该二进制计数器为标准芯片计数器中的‘15’状态跳变到M状态,则可利用RCO

输出。应为RCO为高电平有效,所以需加非门介入到LD端,并将DCBA预置到M的状态值。这个预置动作会在状态‘15’结束后的触发沿来临时完成;

d、还可以利用RCO实现多个74163的级联;

e、标准的做法是无论构建卡诺图以求上述几个引脚的输入。一个简单的做法是,将要讨论

的状态转换成(比如a和b中的状态M)转换成二进制数,择其为‘1’的位数所对应的状态变量,构建一个与非门接到CLR或者LD端。

f、详情请参见课件

利用74163实现其他计数方式的计数器

a、将74163变成与待求计数器模数相同的二进制计数器;

b、将该二进制计数器作为组合逻辑的输入,待求二进制作为组合逻辑的输出,构建一个组

合逻辑的翻译电路;

c、详情请参见课件——利用163实现环形计数器(ring counter)、扭环计数器(Johnson

counter)以及其他

利用74163实现序列信号发生器(sequence generators)

a 、 将74163变成与待求序列信号发生器序列长度相同的二进制计数器;

b 、 将该二进制计数器作为组合逻辑的输入,以待求逻辑的每一位对应一个计数状态,作为

组合逻辑的输出,构建翻译电路。

c 、 详情请参见课件

关于移位寄存器的讨论(shift-registers )

移位寄存器的一些基本概念

寄存器的概念,移位寄存器基本输入输出结构等以及各引脚的定义 基于7494的设计和分析

利用194实现串行数据检测

根据移位寄存器的串并转换——串入并出结构的特性——参见前面数据检测部分的介绍; 反馈移位寄存器计数器

反馈函数的概念——是个组合逻辑,输入逻辑时各个触发起的输出,即状态,输出逻辑直接接到移位寄存器的串行输入上;

移位寄存器+反馈函数的电路,一般用于带移位特性的状态机,比如环形计数器,扭环计数器等

最小成本(minimum cost )的环形计数器就是串行输出接到串行输入上;

最小成本的扭环计数器就是串行输出的非接到串行输入上;

大家掌握环形或者扭环计数的自校正(self-correcting ),即最小风险(minimum risk )的设计方法

信号发生器的设计(sequence generator )

其实环形和扭环计数器也可以看成是个信号发生器; CLK CLR S1 S0 LIN RIN A B C D QD QC QB QA

设计方法一:计数器+组合逻辑

利用计数器实现——请参见计数器部分的介绍;

设计方法二:移位寄存器+反馈函数

设计步骤如下:

1、确定状态:根据移位特性来确定状态。两个原则,其一,移位特性,其二,无重复

状态出现,详情请参见课件;

2、设计出状态图后,根据移位特性确定移位方向——那边是串入,那边是串出?

3、确定状态的反馈函数——当前状态的反馈函数输出就等于次态的串入;

4、求反馈函数并完成电路,详情请参见课件

5、最小风险的设计方法请参见课件

设计方法三:反馈移位寄存器计数器+组合逻辑

注意,反馈移位寄存器最终构成的是一个计数循环圈,与二进制在结构上相同,只是计数方式不同罢了。所以利用移位寄存器可以构成一个计数循环后利用与设计方法一相同的思路构建一个序列发生器;

比如一个六位的序列发生,就可以利用一个‘194实现三位的扭环再加上一个’151来实现;

存储器

ROM

1、定义以及结构

2、字线(word line)与位线(bit line)的定义

3、存储容量的定义(word*bit)

4、字扩展与位扩展

5、利用ROM实现随机的组合逻辑

RAM

1、定义与结构

2、静态RAM和动态RAM的区分

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整理

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整理 必纠41个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 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的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判断某一物体是否属于天体,主要看这个物体是否单独存在于宇宙空间。 6、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与北京时间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数轴法),确定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过线减一日,向西过线加一天)。 7、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的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8、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时要注意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段进行计算。 9、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的太阳高度(地方时为12时)。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太阳方位与日影方向相反。 10、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1、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北球为冬季。 12、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与冬至日、远日点与夏至日的区别。 13、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p=pgh)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4、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金属工艺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金属工艺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1、几个概念: 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的分类: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装配等工艺过程,工艺就是制造产品的方法。 工艺规程:一台结构相同、要求相同的机器,或者具有相同要求的机器零件,均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工艺过程完成,但其中总有一种工艺过程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是最合理的。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即称为工艺规程。 2、金属材料的成型加工分类: 金属材料的成型加工按其特点分为冷加工(机械加工、冷轧、冷锻、冲压等)和热加工(铸造、热扎、锻造、焊接、热处理等)。 2.5.1 铸造 铸造是指金属受热融化并浇铸到预先制作好的铸型内,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金属制品的成型方法。 一、铸造基本知识 1、铸造工艺的特点: (1)对铸件形状和尺寸的适应性强。它可以生产各种形状、各种尺寸的毛坯,特别适宜制造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 (2)对材料的适应性强。可适应大多数金属材料的成形,对不宜锻压和焊接的材料,铸造具有独特的优点。 (3)铸件成本低。这是由于铸造原材料来源丰富,铸件的形状接近于零件,可减少切削加工量,从而降低铸造成本。 因此铸造是毛坯生产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如按重量计,机床中60%~80%、汽车中50%~60%采用铸件。但由于铸造工艺环节多,易产生多种铸造缺陷,且一般铸件的晶粒粗,力学性能不如锻件。因此铸件一般不适宜制作受力复杂和受力大的重要零件,而主要用于受力不大或受简单静载荷(特别适合于受压应力)的零件,如箱体、床身、支架、机座等。 2、铸造的分类: 砂型铸造:是以型砂为主要造型材料制备铸型的铸造工艺方法,它具有适应性广、生产准备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是应用最广的铸造方法; 特种铸造:是除砂型铸造以外其它铸造方法的总称,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熔模铸造、离心铸造、陶瓷型铸造等。特种铸造一般具有铸件质量好或生产率高等优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金属的铸造性能 金属的铸造性能是指金属材料铸造成形的难易程度。评价指标:流动性和收缩性。 流动性:是指金属液本身的流动能力,流动性好坏影响到金属液的充型能力。流动性好的金属,浇注时金属液容易充满铸型的型腔,能获得轮廓清晰、尺寸精确、薄而形状复杂的铸件;还有利于金属液中夹杂物和气体的上浮排除。 相反,金属的流动性差,则铸件易出现冷隔、浇不到、气孔、夹渣等缺陷。

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吕叔湘中学 庞留根 1. 物体的运动决定于它所受的合力和初始运动条件: . 2. 伽利略斜面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 的理想实验是科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3.牛顿第二定律中的F 应该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要注意同时、同向、同体. 4. 速度、加速度、动量、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矢量必须注意方向,只有大小、方向都 相等的两个矢量才相等。所有物理量必须要有单位。 5. 同一直线上矢量的运算: 先规定一个正方向, 跟正方向相同的矢量为正,跟正方向 相反的矢量为负,求出的矢量为正值,则跟规定的方向相同,求出的矢量为负值,则跟规定的 方向相反 6. 力和运动的合成、分解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三力平衡时,任意两力的合力跟第三力 等值反向。 三力的大小必满足以下关系:︱F 1-F 2︱≦ F 3 ≦ F 1+F 2 7. 小船渡河时 若V 船 > V 水 船头垂直河岸时,过河时间最小;航向(合速度)垂直河岸时,过河的位 移最小。 若 V 船 < V 水 船头垂直河岸时,过河时间最小;只有当V 船 ⊥ V 合 时, 过河的位移最小。 8. 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先分后合”, 9. 功的公式 W=FScos α 只适用于恒力做功,变力做功一般用动能定理计算。 10. 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于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的情况,应用于光滑斜面、自由 落体运动、上抛、下抛、平抛运动、光滑曲面、单摆、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弹簧振子 等情况。 11. 功能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⑴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 ⑵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 ⑶弹簧的弹力所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 ⑷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加 ⑸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 静匀 匀速圆周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2. 静止 匀速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曲线运动 4. F= - kx 简谐运动 3. F 大小不变且始终垂直V 力和运动的关 系 V=0 V ≠0 1. F=0 V=0 V ≠0 F 、V 同向 F 、V 反向 F 、V 夹角α F=恒量 5. F 是变力 F 与v 同向————————变加速运动 F 与v 反向————————变减速运动

四年级数学概念与方法汇总

四年级数学概念与方法汇总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有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适当调整算式中运算的顺序,要把题中的某数带着数前的运算符号“搬家”。 213+48-13 72×36÷8 =213-13+48 【学生容易写成=72÷8×36【学生容易写成 =200+48 213+13-48】=9×36 72×8÷36 】 =248 =324 易错题:15÷5×3 25×3÷25×3 =15÷15 =75÷75 =1 =1 这两道题是没有掌握好同级运算的顺序,认为怎样好算就怎样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易错题:75+25÷5 134-34÷34+66 =100÷5 =100÷100 =20 =1 这两道题还是没有掌握好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学生认为怎样好算怎样算。3,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4、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5、加法、减法叫做“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叫做“二级运算”。

二、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是错误的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 0(a不能为0) 三、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分析、弄清题中的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其实就是解决应用题常见的一种方法——分析法。它是从应用题要求的未知数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答最后结果所需条件,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未知条件作为要解的问题,然后找出解决这一个或两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样逐步逆推,直到所找的条件在应用题中都是已知的为止。 易错题:张师傅要生产6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120个,剩下的要10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600-120÷10 =480÷10 (学生知道应先算减法,但总忘加括号) =48(个) 解题时要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与先后顺序,如果要先算第一级运算,一定要在第一级运算上加上小括号。

概念—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概念—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简单复习上一讲的内容: 概念的逻辑特征、概念的种类、概念的关系。 这一讲的重点是学习掌握一些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逻辑特征决定,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对一个概念是否明确,就在于要知道这个概念所指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这个概念的所指的对象。 具体在明确概念时,我们通过概念内涵与外延反变关系可使用限制与概括的方法,明确概念内涵可使用定义的方法,明确概念的外延可使用划分的方法。 在使用这些方法时都有一些规则以保证正确性,这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p41 在讲概括与限制前我们先看一个情况。 当我们讲学生时,其内涵是指在学校学习的人,其外延包括中国、世界的,从小学到大学的等等,而如果加上限制词上海徐汇区业余大学 07 级行政管理专业,那么所指的范围仅限于我们学校的几十名学生。 后者的限制实际就是增加了学生这个概念的内涵。 因为内涵的增加,使得外延缩小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内涵与外延有一种: 1/ 7

概念的内涵增加,外延缩小;内涵减少,外延扩大。 反之外延对内涵也是如此。 利用这种反变关系我们就可以使用限制与概括的方法来明确概念。 1p42 定义见 p42。 从属种关系的概念讲,。 限制的作用是概念使概念所指对象更准确。 如对游戏,我们不能一般地说反对游戏,对要反对的游戏要进行必要的限制,我们反对的是不健康的游戏。 在汉语中进行限制的方法一般是对要限制的概念加限制词,也可以直接列举被限制概念的种概念或单独概念;世界现代作家中国现代作家鲁迅限制的极限是单独概念。 限制要防止 p43 和 p44 的错误。 2 定义见 p44。 概括是扩大概念的外延,减少内涵的方法。 其作用是使种概念的某些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突显出来。 对民族资产阶级这概念,我们要明确更本质的内涵时,我们会说民族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 所以,概括的作用在于反映事物的。 概括也是有极限的,这个,如物质、精神等不再有上属的概念。 概括在使用中也要防止。

浅谈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的教学

浅谈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摸索,要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决不是简单的,被动地从教科书上或教师那里接受一些概念和规律的条文,而是在学生头脑深处发生一系列极其深刻,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这是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础。 在物理学习中,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还没有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还没有认清必要的物理现象,教师就急于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靠灌输得来的“概念”和“规律”就将是空中楼阁。其实,当学生对教师介绍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而学生自己用已学的知识又无法合理地说明和解释这些现象与事例时,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身高体壮的大人从你身旁走过,不当心碰了你一下,可能使你打个

趔趄,甚至摔倒。但是,如果碰你的是个瘦小的小孩,尽管他走得跟那个大人一样快,打趔趄甚至摔倒的可能不是你,却是他。学生便会产生“这究竟为什么?这到底是什么?”的探究心理,这种探究心理,这种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正是学生学习概念掌握规律的内部动机。可见,当我们考虑一个物体的运动效果时,只考虑运动速度是不够的,还必须把物体的质量考虑进去。物理学上把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物体的动量。 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包含着大量的具体事例。在物理教学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具体事例越多越好,为了帮助学生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我们教师必须精选典型事例,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在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科学抽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这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观察同一个物理现象,不同的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在每一个物理现象中,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把握不住抽象思维的正确方向,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在“马拉车”的问题上,尽管学生把牛顿第三定律背得滚瓜烂熟,思想上总还认为“马对车有拉力,车对马没拉力”或者“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学生“最有力的证据”是:反正是马拉着车向前走,而不是车拉着马向后退。学生主要是固执地盯住了马拉车向

纪实的摄影概念特点及方法

纪实的摄影概念特点及方法 来源:摄影吧作者:发布时间:10-12-08 浏览()纪实摄影的定义 1935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依·斯特莱克(Roystryher)就提出要为纪实摄影下一个定义,但迄今为止,都没有一个公众认可的定义。这其中较早的定义和最近的定义,可以让我们看到纪实摄影许多特征。美国纪实摄影家罗西娅,兰格(Dorotherlange)的定义。纪实摄影它反映现在但为将来作纪实。它的论点是: 1、人与人的关系,记录人们在工作中战争中的行为,甚至一年中周而复始的活动。 2、描写人类的各种制度:家庭、教堂、政府、政治组织、社会团体、工会。 3、揭示人们的活动方法: a、接受生活的方式; b、表示虔诚的方式; c影响人类行为的方式。 4、纪实摄影不仅需要专业工作者参加,而且还需要业余爱好者的参与。 她的定义指出了纪实摄影的特征,所要反映的题材,以及题材中需关注的焦点和摄影的参加者。 1985年美国南卡罗莱那大学硕士生斯蒂芬尼.安克莱恩(stphanieAmRlein)在其论文《纪实摄影的新定义》中说: 1、纪实摄影是由一个技艺高超,富有献身精神的摄影家以任何画幅的照相机拍摄的系列照片,它能抓取人类状况的现实本质。展现生活条件,而无论是好、是坏。 2、纪实摄影是对被研究社会状况的视觉描写。其中流露出拍摄者的关心,并表明可能需要作那些变化。 3、纪实摄影是解释人与环境,人与社会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解说性照片。 纪实摄影的类型 1、图片故事:对某人,某事件进行具体的描绘,注重情节和连续性。注重非关键时刻的拍摄,使之成为慑人心魄的一瞬。 2、图片系列:相同的主题,相互关连的成组照片,静态纪实,没有时间的限制和变化。

《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形式逻辑》练习题、答案及逻辑知识 道成编辑,2012.1.15. 第一章、绪论 【堂上操练】一、填空: 1.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中,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思维属于_____________。 3.思维的逻辑形式又叫_______,指具有不同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共同具有的__________。 4.思维的形式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系统。 5.思维形式结构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叫___________,可以变化的部分叫__________。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1.这个学生是三好学生。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3.这节课或者你来讲,或者我来讲。4.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很难取得好成绩。 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所有S是P2.p←q3.有S不是P4.(p

∧q)→r 【课后作业】 一、查阅词典,指出下列各句"逻辑"一词的含义: 1.正义终究战胜邪恶,这是社会发展的逻辑。2."贫穷才是社会主义",这是什么逻辑? 3.普及逻辑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4.要善于逻辑地思维和明确地表达思想。 5.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6.任何脱离现实生活逻辑的文学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7."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这一逻辑不能成立。8.这几句话不合逻辑。 二、请用公式表示下列命题或推理,并指出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 1.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中国才有出路。2.白求恩同志是一个高尚的人。 3.所有科学理论都具有客观性,形式逻辑是科学理论,所以,形式逻辑具有客观性。 4.除非你去请他,他才来。6.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5.某案犯逃跑要么从水路。要么从陆路,据查不是从水

逻辑学基础测试

一、填空题 1.在“并非‘p当且仅当q’”中,逻辑常项是( )。 2.在“并非要么p,要么q”中,变项是( )。 3.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 )和( )两部分构成的。 4.在“□p→◇p”中,逻辑变项是( )。 5.在“并非如果p,那么q”中,逻辑常项是( )。 6.“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和“甲不当班长而乙当班长”所具有的共同的逻辑形式,若用p,q作变项,可表示为( )。 7.“要么p,要么q,要么r”这一命题形式的逻辑变项是( )。 8.在“[A()B]→B”的空括号内,填入逻辑常项符号( ),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9.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 );在“(p∧q)→r”中,逻辑常项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两个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相同,是指()相同。 A.前件和后件B.前件和联结词 C.后件和联结词D.联结词 2.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逻辑常项B.变项 C.语言表达形式D.思维的内容 3.“只有q才p”与“如果q则p”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C.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要么p,要么q”与“或者p,或者q”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D.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基础测试(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并非,当且仅当。 2.p,q。 3.常项;变项。 4.p。 5.并非,如果……那么…… 6. p∧q(也可表示为p∧q)。 7.p,q,r。 8.∧。 9.S,P;∧,→。 二、单项选择题 1.D.2.A.3.B.4.C.

如何把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如何把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高中物理难,老师和学生们都深有感触。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 理规律就需要对概念、规律的提出、建立有一定的了解,对概念、规律内容 的各种表达形式(文字的和数字的)有清楚的认识,能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理解它们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理解它们在物理理论大厦中的位置,会应 用它们分析解决问题。在复习前考生对此已经有一定的认识、理解,但是应 该知道,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揭露了客观事物的本质,是人类经过长期 曲折的历史过程的结晶,具有深刻的、丰富的意义,对它们的实质和意义的 理解是分层次的,在高中一、二年级学习时的理解是低层次的,在复习过程 中要努力提高一个层次。 例如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 安培力、洛仑兹力等)的概念的理解,也包括对一般、抽象的力的概念的理解,还包括力作用于物体产生不同的效果的理解等。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 来理解力的概念,我们在繁杂的力学问题中,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运动 问题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力,通过这些问题不断加深对不同性质的力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对抽象的普遍的力的概念的理解。如:物体沿斜面下滑支持力不 做功(斜面不动),这是常见的情况,但不能得出支持力总不做功的错误结论。支持力的特点是方向垂直斜面,如斜面可动,支持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 负功;静摩擦力可以使物体加速,也可以使物体减速,可以做正功、做负功、不做功,但一对静摩擦力总不做功(做功代数和为零);补充: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物理概念是形成物理规律和物理知识的必要元素,物理概念掌握得 如何,直接影响到同学们学习中学物理的效率。为了帮助同学们学好物理概念,下面谈三个方面的问题。要重视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任何一个物理概念

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特点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作出评价。直到20世纪40年代表现性评价才开始被教育测量学家关注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此定义主要有三层含义: (1)表现性评价,学生自己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 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如优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原因在于,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2)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 表现性评定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如学生的口头陈述、表演或舞蹈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或学业成果(如论文、方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但是,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3)表现性评定,能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 表现性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价,也不在于给学生分等级或贴标签。它很重视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很重视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非结构性知识,发展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全面发展。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学生作为被动的客体只能接受评价。这种被动性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评价的厌烦和畏惧,形成心理抵触,阻碍评价的进行,妨碍评价功能的发挥。与此相反,表现性评价积极主张学生参与评定,并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意识到评价是发现问题、自我提高的方式。 在学校教育背景下,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它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学业成就测验(academic achievement testing)的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学业成就测验是把学生的学业成就从整个教育中、从学生完整的学校生活中、从课程中游离出来,单独进行评价,所以,这种测验比较长于测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识记、理解和简单运用的情况,关注于低水平的、孤立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在真实的世界中运用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的高度综合的心智技能却难以测查,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学业素质的测评更是无能为力。而表现性评价正好能克服传统学

湿地的定义与分类

湿地的定义与分类 《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国际公认的,即: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还可包括与湿地毗邻的河岸和海岸地区,以不位于湿地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海洋水体。 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 天然湿地 (一)海洋/海岸湿地 A --- 永久性浅海水域:多数情况下低潮时水位低于6m,包括海湾和海峡。 B --- 海草层:包括潮下藻类、海草、热带海草植物生长区。 C --- 珊瑚礁:珊瑚礁及其邻近水域。 D --- 岩石性海岸:包括近海岩石性岛屿、海边峭壁。 E --- 沙滩、砾石与卵石滩:包括滨海沙洲、海岬以及沙岛;沙丘及丘间沼泽。 F --- 河口水域:河口水域和河口三角洲水域。 G --- 滩涂:潮间带泥滩、沙滩和海岸其他咸水沼泽。 H --- 盐沼:包括滨海盐沼、盐化草甸。 I --- 潮间带森林湿地:包括红树林沼泽和海岸淡水沼泽森林。

J --- 咸水、碱水泻湖:有通道与海水相连的咸水、碱水泻湖。 K --- 海岸淡水湖:包括淡水三角洲泻湖。 ZK(a)-- 海滨岩溶洞穴水系:滨海岩洞穴。 (二)内陆湿地 L --- 永久性内陆三角洲:内陆河流三角洲。 M --- 永久性的河流:包括河流及其支流、溪流、瀑布。 N --- 时令河:季节性、间歇性、定期性的河流、溪流、瀑布。 O --- 湖泊:面积大于8hm2永久性淡水湖,包括大的牛轭湖。 P --- 时令湖:大于8hm2的季节性、间歇性的淡水湖;包括漫滩湖泊。 Q --- 盐湖:永久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水湖及其浅滩。 R --- 内陆盐沼:永久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水沼泽与泡沼。 Sp --- 时令碱、咸水盐沼:季节性、间歇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性沼泽、泡沼。Ss --- 永久性的淡水草本沼泽、泡沼:草本沼泽及面积小于8hm2泡沼,无泥炭积累,大部分生长季节伴生浮水植物。 Tp --- 泛滥地:季节性、间歇性洪泛地,湿草甸和面积小于8hm2泡沼。 Ts --- 草本泥炭地:无林泥炭地、包括藓类泥炭地和草本泥炭地。 U --- 高山湿地:包括高山草甸、融雪形成的暂时性水域。 Va --- 苔原湿地:包括高山苔原、融雪形成的暂时性水域。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根据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及特征,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也分为三个阶段:①引入概念,使学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②通过分析、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理解和明确概念;③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概念。 (一)数学概念的引入 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概念引入得当,就可以紧紧地围绕课题,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学生顺利地掌握概念起到奠基作用。 引出新概念的过程,是揭示概念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而各个数学概念的发生形成过程又不尽相同,有的是现实模型的直接反映;有的是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经过一次或多次抽象后得到的;有的是从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中产生的;有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有的是将思维对象理想化,经过推理而得;有的则是从理论上的存在性或从数学对象的结构中构造产生的。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一般来说,数学概念的引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 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或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模型、图形、图表等作为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去获取概念。 例如,要学习“平行线”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辨认一些熟悉的实例,像铁轨、门框的上下两条边、黑板的上下边缘等,然后分化出各例的属性,从中找出共同的本质属性。铁轨有属性:是铁制的、可以看成是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两条边可以无限延长、永不相交等。同样可分析出门框和黑板上下边的属性。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是:可以抽象地看成两条直线;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彼此间距离处处相等;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等,最后抽象出本质属性,得到平行线的定义。 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是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去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学中应选择那些能充分显示被引入概念的特征性质的事例,正确引导学生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事例中归纳和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2、以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引入新概念。 如果新、旧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等,那么新概念的引入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关系去进行。 例如,学习“乘法意义”时,可以从“加法意义”来引入。又如,学习“整除”概念时,可以从“除法”中的“除尽”来引入。又如,学习“质因数”可以从“因数”和“质数”这两个概念引入。再如,在学习质数、合数概念时,可用约数概念引入:“请同学们写出数1,2,6,7,8,12,11,15的所有约数。它们各有几个约数?你能给出一个分类标准,把这些数进行分类吗?你能找出多种分类方法吗?你找出的所有分类方法中,哪一种分类方法是最新的分类方法?” 3、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 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这也是概念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说,用“问题”引入概念的途径有两条:①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概念;②从数学问题或理论本身的发展需要引入概念。

(完整版)普通逻辑学教案(二)第二章概念

第二章概念 [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其语言达形式,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培养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概念,以便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 [课时] 6课时 [要点] 一、什么是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三、概念的种类与相互间的关系 四、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五、定义和划分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 (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举例:“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 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质的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量的方面。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

第1章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第一篇电阻电路

第一章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1.1电路和电路模型 ?电路(electric circuit)是由电气器件互连而成 的电的通路。 ?模型(model)是任何客观事物的理想化表示,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要性能和变化规律的一种抽象。 ?电路理论(circuit theory)为了定量研究电路的电气性能,将组成实际电路的电气器件在一定条件下按其主要电磁性质加以理想化,从而得到一系列理想化元件,如电阻元件、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等。

?由于没有任何一种实际器件只呈现一种电磁性质,而能把其它电磁性质排除在外,所以器件建模是有条件的,一种近似表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适用,条件变了,电路模型的形式也要作相应的改变。 ?电路分析(circuit analysis ),就是对由理想元件组成的电路模型的分析。虽然分析结果仅是实际电路的近似值,但它是判断实际电路电气性能和指导电路设计的重要依据。 如:不同工作频率下的电阻模型 R R C L

?当实际电路的尺寸远小于其使用时的最高工作频率所对应的波长时,可以无须考虑电磁量的空间分布,相应的电路元件称为集中参数元件。由集中参数元件组成的电路,称为实际电路的集中参数电路模型或简称为集中参数电路。描述电路的方程一般是代数方程或常微分方程。 ?如果电路中的电磁量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使得描述电路的方程是以时间和空间为自变量的代数方程或偏微分方程,则这样的电路模型称为分布参数电路。 电路集中化条件:实际电路的各向尺寸d远小于电路工作频率所对应的电磁波波长λ,即d

例1.1.1我国电力用电的频率是50Hz ,则该频率对应的波长8 /(310/50)km 6000km c f λ==?=可见,对以此为工作频率的实验室设备来说,其尺寸远小于这一波长,因此它能满足集中化条件。而对于数量级为103km 的远距离输电线来说,则不满足集中化条件,不能按集中参数电路处理。 例1.1.3对无线电接收机的天线来说,如果所接收到信号频率为400MHz ,则对应的波长为 8 6 /[310/(40010]m 0.75m )c f λ==??=因此,即使天线的长度只有0.1m ,也不能把天线视为集中参数元件。

社区护理的概念及特点

社区护理的概念与特点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科中的重要分支。社区护理来源于公共卫生护理,有其特定的理论、概念、工作范围及工作方法。它是医院护理的延伸,不仅为患病的个体提供服务,而且为家庭、群体和整个社区提供健康服务。社区护理是一种能适应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发展需要的新型护理模式,它增添了新的护理工作内容,扩大了护理工作职责,实现以护理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群整体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使服务从医院走向社会、走向家庭,变封闭式服务为开放式服务。社区护理在我国目前不断发展完善的医疗卫生事业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社区护理的概念 社区护理又称社区保健护理或社区卫生护理。加拿大公共卫生学会认为“社区卫生护理是专业性的护理工作,经由有组织的社会力量问的合作来开展工作,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是家庭、学校或生活环境中的人群。社区护士除照顾患者及残疾人之外,应致力于预防疾病或延缓疾病的发生,以减少疾病对人群的影响。同时对居家患者及有健康问题的患者提供熟练的护理,帮助那些面临健康危机者获得健康。为个人、家庭、社区团体及整个社区提供知识,并鼓励他们建立有利

于健康的生活习惯。”美国护理学会定义“社区护理是将护理学与公共卫生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美国公共卫生护理组织对社区护理的定义为“社区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它是护士应用护理及相关的技巧,解决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健康问题或满足他们的健康需要。”我国对社区护理的定义为: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特殊人群为重点,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康复”这一“六位一体”的护理。 2 社区护理的特点 由于社区护理是以家庭为单位,所以,使护理工作与医院内护理具有不同的特点。医院内护理主要是按分科和分级护理的办法,围绕患者而进行的全面、系统的护理。医院内护理的设备齐全,护理分科很强,护理人才较多,护理工作主要是以护理人员之间密切配合的方式共同完成。 社区护理是由基层护理人员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内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向他们提供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连续、便捷的健康服务护理。它强调以人的健康护理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护

制度的定义与分类

请留下您的宝贵意见,请尊重我的知识产权。 《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制度的定义与分类 张旭昆制度是什么? 许多研究制度的理论家都对“制度”下过互有差异的定义。在老制度主义者以及后(现代)制度主义者中间,对制度就有不同的定义(1)。较早的美国制度主义经济学家凡勃伦相当宽泛地定义制度是“大多数人共同的既定的思想习惯”(2)。康芒斯则认为制度无非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动(3)。另一个制度主义经济学家沃尔顿·哈米尔顿对制度提出了一个更精确的著名定义:“制度意味着一些普遍的永久的思想行为方式,它渗透在一个团体的习惯中或一个民族的习俗中……制度强制性地规定了人们行为的可行范围。”(4)后(现代)制度主义者霍奇森则认为制度是通过传统、习惯或法律的约束所创造出来的持久的行为规范的社会组织(5)。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如此定义制度:“制度提供框架,人类得以在里面相互影响。制度确立合作和竞争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一个社会,……制度是一整套规则,应遵循的要求和合乎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用以约束个人的行为。”(6)日本新制度经济学家青木昌彦(7)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概括了其他人对制度的三种定义,并提出了自己的定义。他指出,关于制度有三种定义,一是把制度定义为博弈的参与者,尤其是组织;二是把制度定义为博弈的规则;三是把制度定义为博弈的均衡解。他本人倾向于第三种定义,但提出了修正意见,把制度定义为关于博弈重复进行的主要方式的共有理念的自我维持系统。 对于上述定义,本文有如下几点看法:制度不宜被定义为博弈的参与者,尤其是组织。制度也不宜一概被定义为博弈的均衡解。首先,并非任何博弈的均衡解都是制度,起码一次性囚犯博弈的均衡解就不能称作制度。因此,制度至多只能是某一类博弈的均衡解。人与人之间的博弈,从给“制度”下定义这一目的出发,可分为两类:一类博弈的策略集是参与者除生理条件不许可之外所有可能的行为,包括杀人、放火等,其解是给博弈的参与者划定行为的可行范围或可行空间,例如禁止上面列举的行为。这类博弈的均衡解才可能是制度或行为规则。另一类博弈的策略集是参与者行为的可行范围或可行空间,它们由制度或行为规则所规定,其均衡解是博弈的参与者的最优行为,而不是制度或行为规则。前一类博弈可称作决定制度的博弈,简称制度博弈;后一类博弈可称作既定制度下决定行为的博弈,简称行为博弈。这两类博弈都可能出现多重均衡解,包括多重子博弈精炼均衡解。制度博弈的多重均衡解有助于说明制度的多元性,行为博弈的多重均衡解有助于说明行为的多样性。 其次,制度也不宜被定义为制度博弈的均衡解,因为如果制度被如此定义,那么根据纳什均衡的定义,将无人会不遵守制度,但事实并非如此;并且若严格按此定义,则不被人遵守或实行的规定便不能算作制度,于是“禁偷盗”也不再是制度了。当然,如此定义制度,可强调制度的可实施性,但是可实施性并不是制度的根本性特征,因为大多数制度,尤其是那些具有非帕累托性质的制度,往往是不能得到完全遵守完全实施的。因此对于大多数制度来讲,可实施性都是不完全的,根据均衡解定义,它们似乎都不应算作制度了,因为既然有人不遵守之,便证明遵守行为并非纳什均衡解。必须把制度和制度的有效性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制度失效正是制度演化中的常见现象,是制度演化分析需要说明的现象,如果失效的无法实施或难以实施的制度不算制度,那就意味着把制度演化分析的很大部分工作给取消了。 再次,把制度定义为博弈的均衡解,其目的是为了把制度作为被解释的内生变量,而不再是制约博弈结果的外生变量。但是,若要达此目的,未必非要如此定义制度,可以像上面所做的那样,把博弈分为制度博弈和行为博弈,在行为博弈中,制度是制约博弈结果的外生

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协助学生形成牢固准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摸索,要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决不是简单的,被动地从教科书上或教师那里接受一些概念和规律的条文,而是在学生头脑深处发生一系列极其深刻,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理解,这是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础。 在物理学习中,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理解是非常必要的。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还没有获得必要的感性理解,还没有认清必要的物理现象,教师就急于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靠灌输得来的“概念”和“规律”就将是空中楼阁。其实,当学生对教师介绍相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理解,而学生自己用已学的知识又无法合理地说明和解释这些现象与事例时,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身高体壮的大人从你身旁走过,不当心碰了你一下,可能使你打个趔趄,甚至摔倒。但是,如果碰你的是个瘦小的小孩,即使他走得跟那个大人一样快,打趔趄甚至摔倒的可能不是你,却是他。学生便会产生“这究竟为什么?这到底是什么?”的探究心理,这种探究心理,这种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正是学生学习概念掌握规律的内部动机。可见,当我们考虑一个物体的运动效果时,只考虑运动速度是不够的,还必须把物体的质量考虑进去。物理学上把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物体的动量。 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包含着大量的具体事例。在物理教学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具体事例越多越好,为了协助学生能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实行分析,我们教师必须精选典型事例,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在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准确实行科学抽象,由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阶段,这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观察同一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