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重点简答题汇总

国际经济学重点简答题汇总

国际经济学重点简答题汇总
国际经济学重点简答题汇总

1.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观点与重商主义的观点有何区别?

重商主义认为国际贸易虽能增加一国的财富,但是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由于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一个国家的贸易收益来自其贸易伙伴的牺牲,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同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因此,重商主义主张奖出限入的保护贸易政策。但是亚当斯密则认为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提倡自由贸易,国际贸易允许各国之间进行专业化和劳动分工,那么各个国家可以集中生产他们能生产的成本最低的商品,就能提高各国国内生产率的一般水平,并增加世界产出。

2.举出一个数字的例子,说明生产两种商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如何还能在其中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假定美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0瓶酒或40码布,而英国工人只能生产20瓶酒或10码布。按照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由于美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效率都高于英国,因此无法进行互利的专业化分工和贸易。但是由于美国产布的效率是英国的四倍,而产酒的效率仅为英国的两倍,因此,美国在布的生产上比在酒的生产上更具有绝对优势,英国在酒的生产上比在布的生产上绝对劣势更小。所以美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布。

3.斯密和李嘉图都认为世界贸易的模式只能由供给条件决定。请解释。

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都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及认为在每个国家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并且是同质的,并且一种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只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数量。所以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产品价格仅由供给因素决定,需求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

4.比较成本的概念如何与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联系在一起的?说明不同形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怎样导致不同的机会成本。

? 因为李嘉图的理论严格依赖于劳动价值论的假设,劳动被假设为唯一的投入要素,而在实际中,劳动只是若干投入因素中的一种,认识到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后,现代贸易理论使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解释比较优势。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是当所有投入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等)都得到有效利用时,一个国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数量组合。

? 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时,无论一个国家选择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哪一点上进行生产,以另一种商品计价的一种商品的相对成本都是一样的,那么机会成本不变。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凹状或是从原图向外歪曲,边际替代率递增,那么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凸向原点时,边际转换率递减,则机会成本递减

5.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增的含义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国的成本不变或递增?

机会成本不变是指每增加1单位某种产品数量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机会成本递增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生产量而不得不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价值不是不变,而是不断增加。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的情况下,一国的成本不变,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凹状或是从原图向外歪曲,则一国的成本递增。

6.什么因素决定了在国际基础上的专业化是部分的还是完全的?

机会成本因素决定了在国际基础上的专业化是部分的还是完全的。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导致完全专业化,因为生产成本不随着产出水品变化,一国生产一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或减少并不失去其比较优势。而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生产的专业化一般是部分的,这是因为每多生产一件商品,一国的单位生产成本就会上升,由于国家间的成本差异不存在了,

专业化继续进行下去的基础也就消失了,那么两个国家极有可能会每种商品都生产一些。

7.贸易三角形的含义是什么?

一国的贸易三角形表明了其出口、进口和贸易条件,在一个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世界中,一个国家的贸易三角形和另一个国家的相同,一个国家的出口等于另一个国家的进口,并且有相同的贸易条件。

8.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边际转换率等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说明随着一种商品产量增加,则边际转换率递增,表明要想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一个国家必须牺牲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也就越多,则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递增,在成本递增的情况下,该产品的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表明随着产量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上升。

9.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有什么不同?

(1)边际转换率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利用既定资源生产两种产品时为增加一单位某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它是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的斜率。而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任意给定的满足水平上,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以减少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为代价,两种商品的替代比率为边际替代率。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2)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会随该产品的增加而递增。而边际替代率具有递减规律,即为了保持总效用水平不变,每增加单位某商品,所能代替的另一种商品越来越少。

10.相互需求说的含义是什么?

? 相互需求说认为,两国间商品的交换比例的上下限是由两国国内的商品交换比例决定的,其国内交换比例是由等量的劳动投入生产出不同量的产量决定的,而实际的国际交换比例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上下限之间。

11.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条件?

李嘉图从供给的角度进行分析,给出了贸易均衡条件下降必须遵循的外部限制,国内价格比率设定了均衡贸易条件的外部限制,如果贸易条件位于两个国家的国内价格比率之内,两个国家就会发生贸易,而根据相互需求理论,贸易的实际价格取决于贸易伙伴的相互需求。

12.为什么两个国家国内成本比率限定了均衡贸易条件的范围?

如果一个国家接受低于其国内成本比率决定的贸易条件,那么这个国家接受贸易后的消费点将位于其国内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不进行贸易显然要比进行贸易更有利。因此,国内价格比率设定了均衡贸易条件的范围。

13.商品贸易条件如何衡量贸易收益的方向?

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一个国家贸易条件的改善是指在给定时期内,出口价格相对于进口价格上升,只需向国外出售数量较少的出口商品就可获得既定数量的进口商品。相反,一个国家贸易条件恶化是指由于在一段时间内,进口价格相对于出口价格提高,购买既定数量的进口产品需要牺牲更多数量的出口商品。

14.运输成本是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的?

当存在运输成本时,高成本的进口国生产更多,消费和进口的商品数量都将减少,低成本的出口国将生产更少,消费更多,而出口更少,因此运输成本一般会减少贸易量,降低相关国家生产专业化程度和贸易收益。只要贸易前商品在两国间的价差大于商品在两国间的运输成本,该商品就将出现国际贸易。

15.试解释国家间的产品和要素的国际移动如何促进各国的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 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后,可以使以前价格较低的充裕要素的需求增加从而其价格上升;而原先较为稀缺和昂贵的要素由于不再使用而价格下降。最终,贸易双方的要素价格有均等化的趋势。

16.李嘉图理论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有什么区别?

从基本面看,H-O模型是建立在相对优势基础上的,要素流动假设也基本一致,李嘉图理论使用了单一生产因素——劳动,但H-O模型认为一种生产要素无法进行生产,至少应为二种;H-O模型认为国内国际贸易均为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本质是相同的,交换的原则也是相同的。李嘉图则认为国内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不能应用于国际贸易,李嘉图认为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H-O模型则将劳动生产率一致作为自己分析的出发点。

17.里昂惕夫之谜是如何对要素禀赋论提出挑战的?

在列昂惕夫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的资本相对丰富,而劳动相对稀缺,根据要素禀赋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里昂惕夫运用自已发明的投入-产出表对美国40-50年代的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基于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而非资本密集型基础之上。这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反论。

18.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是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的?

大规模生产的效率能够降低企业的单位成本。因为一个大的组织能够通过设备的专业化和劳动力的专业化,采取流水线生产,开发副产品以及在原材料采购中获得数量折扣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形成一国的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同时与差异化产品相关的规模经济也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因为一国专门生产某种产品,会使其在与国外竞争者对手的较量中享有成本优势。

19.如何区分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什么?

产业间是指一个国家进出口属于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而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厨楼某种产品的同时又进口该种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1)企业产品差异化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2)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3)企业内部规模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利益来源。

20.何谓产业政策?政府通过何种方式在经济的朝阳产业部门创造比较优势?在应用产业政策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产业政策指的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政府可以采用多种政策培育和扶持一个产业的发展,像反垄断豁免、税收激励、研发补贴、贷款担保、低利低息贷款以及贸易保护等,提高了国内经济的平均生产率水平,并在世界市场中更具优势。在应用产业政策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1)政府选择了失败的产业,造成资源的浪费。(2)如果所有的贸易国都对进口实行贸易限制,而对出口进

行补贴,将会形成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3)产业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官商结盟,在政治上权力大的产业会得到政府的扶持,而在自由市场上,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会有发展新资源和技术的动力,从而改变一国的比较优势。

21.环境限制政策如何影响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国如果对国内企业实行污染控制政策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市场供给减少,,就会减弱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他们的市场占有份额,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实行环境限制政策有助于创造并提升竞争优势,严格的环境标准将迫使企业提高质量,更新技术,在顾客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领域提供特色服务。

22.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工人的技术、能力和工资水平

企业按照技能互补的方式组织工人进行合作的能力

设备的丰富程度,包括通讯设备、数据处理工具和计算机

各国由法律制度、行为模式和传统构成的制度支持

市场容量形成的潜在规模经济

23.什么是从量关税、从价关税和混合关税?每种关税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从量关税是指对进口产品的每个实物单位征收固定数量的货币,从价关税是对进出口商品按价格征收一定比例的税费,而混合关税是指从量税和从价税的合成。

从量关税的优点:实施和管理要相对容易,特别是对于标准产品和价值不容易确定的大宗产品。缺点是其对国内生产者的保护程度与进口产品的价格变化方向相反从价关税的优点:能够反映产品的各种等级差别,同时在价格变动时期,对国内生产者的保护程度不会发生变化。缺点是实际管理很复杂,主要问题是如何决定进口产品的价值混合关税中一般适用于原材料关税影响的制成品。关税的从量部分中和了因对国内原材料供应商的关税保护而使国内制造商蒙受成本劣势,关税中的从价部分则为成品行业提供了保护

24.区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这两个概念与国家经济福利有什么关系?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对于一种商品愿意并能够支付的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在图中,需求曲线以下、商品市场价格以上所围成的面积代表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获得的、高于最低生产成本的那部分收入,在图中,生产者剩余由供给曲线以上,市场价格以下所围成那部分面积代表。

25.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答:1、微观国际经济理论2、宏观国际经济理论3、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4、国际经济协调

26.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答:1)政策法规因素2)成本因素①劳动力成本②交易成本③信息成本3)市场因素4)聚集经济因素

27.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动机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出了推动--拉动因素说。推动因素:主要是指国际金融领域的结构性变化和周期性发展,促使投资者进行资产多样化组合,在全球资本市场追求更高利益。拉动因素:主要指实体经济因素,宏观经济政策、结构调整政策以及政治等非经济因素。

28.当代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特征:答:1.投资主体多元化2.区位和部门配置结构的变化3.短期资本国际流动的膨胀4.国际金融创新与资本国际流动5.跨国公司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承担者

29.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动因答:1、国际直接投资2、工资率的差异3、国际贸易的发展。

30.当代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特征答:1、劳动力国际流动已实现自身利益为目的。2、高素质人才需求不断增加。3、流动基本格局未变,但已呈现分散性和对流行。4、劳动力国际流动具有组织性、规范性。5、劳动力国际流动更趋向国际化、法规化。6、短期流动的形式越来越普遍。

31.外汇储备的职能答:1)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出2)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票汇率3)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4)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32.国际收支失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答:1、持续逆差对国内经济的影响1)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2)导致该国外汇短缺,造成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3)使该国获取外汇的能力减弱,影响该国发展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的进口,使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一国的国内财政以及人民的充分就业4)持续性逆差还可能使该国陷入债务危机。2、持续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1)持续顺差会破坏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使总需求迅速大于总供给,冲击经济的正常增长2)持续顺差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有大量的外汇供应,这就增加了外汇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导致外汇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提高了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的价格,降低了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产品的价格。导致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其国内商品和劳务市场将会被占领3)持续顺差会使该国丧失获取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的权力4)影响了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际贸易摩擦5)一些资源型国家如果发生过度顺差,意味着国内资源的持续性开发,会给这些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33.WTO的基本原则答:1)非歧视性原则(最惠国待遇)2)关税保护~3)可预见的市场准入~4)公平贸易~5)一般禁止使用数量限制~6)贸易政策与法规透明度的~7)互惠贸易~8)例外~

34.经济一体化组织形成条件答:1)地理位置上相互邻近2)成员国之间经济存在互补性3)要充分考虑每个成员国的利益4)成员国政治制度比较接近

35.地区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答:1)促进了集团内经济贸易的增长2)促进集团内部国际分工的深化和技术合作,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3)促进了经济贸易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加速其对外贸易发展4)增强和提高了经济贸易集团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谈判力量5)加速了经济集团内部资本的集中和垄断

36.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答:1)自由贸易政策:取消政府对进出口的限制和优惠2)保护~:奖出限入3)协调管理~:保护国内市场,扶持国内战略性工业,夺取市场份额

37.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及主要观点答:1)自由贸易可以形成有利的国际分工2)~可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3)~有利于加强竞争,打破垄断,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4)~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38.差异产品产生的原因答:(1)生产者方面:获得一定程度的定价权,获得市场,增加消费量。(2)消费者方面:效用水平或福利水平的提高。

39.里昂惕夫之谜答: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

40.绝对技术差异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答:1、一个国家在生产特定商品时,如果具有特定的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其贸易伙伴,便会有竞争的绝对优势,专业化生产这种商品并出口将会受益。2、如果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都遵循这样的原则,最后达到各个国家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各个国家的福利水平得到提高,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也得到提高。特点:1)反复论证了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推广到国际领域.2)证明直观简单

41.生产要素禀赋论的核心思想答:在各国生产要素一定的情况下,一国将生产和出口比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比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42.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招致众多国家反倾销的主要原因答:1)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在某些产品的出口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3)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工资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故相同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差很大,易被别国怀疑有倾销行为4)出口秩序混乱,各出口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国外市场竞相压价,从而构成倾销5)出口企业面对国外反倾销应诉不力6)一些国家将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的工具7)少数国家对我国实行不公正的待遇.

43.论述在现实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答:正面:1)有利于中国进口2)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3)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4)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5)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6)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7)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8)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9)增加国家税收收入10)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反面:人民币在资本帐户下不能自由兑换2)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3)过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4)人民币汇率升值回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5)财政赤字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44. 相互需求理论的提出者及其基本内容

答:提出者:约翰穆勒

内容:认为在既定的贸易条件下。一国进行贸易的意愿,将有本国最优产量点与消费点决定,如果两国的需求模式相似,则贸易前国内价格曲线斜率由各自的供给决定,如果贸易双方需求大小想进,且需求模式相似,则贸易条件位于两国贸易前国内价格相比之间,否则贸易条件将靠近需求愿望相对更高的国内价格曲线,因此在大国与效果模型中,小国能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45.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中,各种国际贸易理论的提出者及理论内容

答:人力资本说提出者:舒尔茨、基兴、鲍德、坎农等。内容: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R&D学说提出者:格鲁伯、麦赫塔、弗农等。内容: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生产要素

46. 产业内贸易中,产品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的概念

答:1)产品同质性或相同产品是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一样。

2)产品的异质性或差异产品是指:产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产品彼此之间不能完全替代但尚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替代。

产业间贸易的含义:指在具有完全不同类型生产要素禀赋的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

47. 保护对象,相对保护措施,以及该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它对发展中国家的指导意义

答:保护对象:工业中重要的工业部门,经发展能与外国产品竞争的部门,技术部门应重点保护;对于太重要的经济部门,如奢侈品部门只应采取低层次保护,对于虽然是新生工业园但国外并无强有力竞争的部门则不需要保护

保护措施:可以根据国家特有环境和它的工业情况来决定采取对工业品禁止输入或规定适当的税率的办法

基本内容:某个国家的一个新兴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受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就应该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主要运用关税保护之类的手段来实现。

48.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假设前提及其内容

答:假设前提::市场不完全性、规模经济的存在

内容: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政府应用补贴(生产、出口、研究、开发等补贴)以及关税等手段,支持国内战略性的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以规模经济的利益争取国际市场份额,提高总体福利。

49. 倾销的经济学定义,法律定义,及其构成条件

答:经济学定义:倾销是海外的货物以低于同样货物的销售价格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出售

法律定义:指商品低于正常的价格向进口过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构成条件:1)产品销售价格低于正常价格;2)对进口国的同类产业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3)低价销售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0. 倾销的分类及其含义

答:偶发性倾销:这种倾销的存在是偶发性的,为了清理剩余货物。

间歇性(掠夺性、短期)倾销:为了挤垮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倾销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

持续性倾销:这种倾销的存在是长期性的。

51. 实施长期性倾销的前提条件

答:1)出口商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垄断能力,即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企业的出口变化会对市场价格造成影响。

2)出口商品的惬意在国内面临的需求弹性比在国外面临的需求弹性小,即出口企业在国内面临的需求曲线比在国外面临的需求曲线陡峭。

3)出口国对国外商品设置足够高的贸易壁垒,为了防止低于国内价格的出口产品又回到出口国。

52. 有效保护率的含义及其计算(重点)

答:有效保护率含义:指整个关税制度对某类产品在其过程中给予净重增值的影响。

进口关税的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公式:

EPR=(附加值—新加入的价值)/新加入的价值

53、名义关税的有效保护率

答:名义关税:一国进口关税的税率存在名义保护与有效保护名义保护率为名义税率,即对最终制成品进口征收的进口关税率;

名义关税税率的有效保护是指受保护行业单位产品附加价值增加率的保护。

54. 国际收支表的标准构成:(2个)

答:经常账户→货物和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与资本、金融帐户→资目账户;经融账户

55. 国际收支失衡的含义及其类型:(6个)

答:国际收支失衡是指经常帐户、金融与资本帐户的余额出现问题,经常帐户出现的余额,靠资本与金融帐户的余额无法平衡掉,不得不动用储备资产进行调整的现象,即对外经济出现了必须进行调整的情况

类型:1.临时性失衡。2.周期性国际收支失衡。3.收入性国际收支失衡。4.货币性国际收支失衡。5.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6.投资环境性国际收支失衡。

56.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措施

答:1)弹性调节法:研究本币贬值对进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影响,通过本币贬值刺激出口、限制进口从而来调节中、短期国际收支失衡。

2)吸收调节法:采用凯恩斯的宏观分析,将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从宏观经济关系的角度考察国际收支问题。

3)货币调节法:采用凯恩斯的宏观分析,将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从宏观经济关系的角度考察国际收支问题。

57. 外汇管制的含义

答:外汇管制是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本国对外的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管制,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

58. 外汇的含义【IMF对其定义】及其性质(4点)

答:含义: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以及财政部)以银行村矿、财政部库劵、长短期政府证劵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性质:国际性、可尝性、可兑换性、发行该种货币的国家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与实力。59. 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称为:升水。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称为:贴水)

远期汇率:成交后在约定日期办理交割的交易所适用的外汇汇率

即期汇率:成交后立即,或最多在成交后两个交易日内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适用的汇率。

60. 远期汇率的计算

远期汇率=即期汇率乘以(1+外币利率)/(1+国内利率)

61. 铸币评价的含义及在哪种汇率制度下产生的

答:含义:(金本位制)两国货币的价值量之比表现为货币的法定含金量之比。

62. 储备资产的含义

答:各国货币当局占有的那些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直接地或通过其他资产有保障的兑换性来支持该国汇率的所有的资产。

63.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答:1)美国劳动生产率是其他国家的3倍

2)要素密集度转移

3)资本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偏好

4)对劳动力的保护

64.产品生产周期的基本内容、产业间贸易的含义:

答:1)产品生产周期的基本内容: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产品创新阶段;第二阶段,外国开始模仿生产该种产品的阶段;第三阶段,外国生产者以低于成本为基础开始向第三国出口的阶段;第四阶段,外国市场进入美国市场的阶段。从先进国家的创新生产开始,然后转移,传导到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再转移,再传导到更为落后的国家与经济体进行生产和经营,在生命周期的延长的过程中,该商品能够尽量为人们创造利润收入。

2)产业间贸易的含义:指在具有完全不同类型生产要素禀赋的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

65.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区别:

答:1)国际直接投资对筹资者的经营活动拥有控制权,而国际间的投资对筹资者的经营活动无控制权。

2)国际直接投资一般都要参加一国企业的生产,生产周期长,资金一旦投入某一特定的项目,要抽出资金比较困难,其流动性小,风险大;国际间投资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流动性大,风险性小。

3)国际直接投资只要双方谈判成功即可签订协定进行投资,国际间投资必须通过证券交易才能进行投资。

4)国际直接投资是生产要素的投资,不仅涉及货币资本运动,还涉及到生产资本和商品投资运动及其对资本使用过程的控制,运用的是现实资本;国际间投资一般只涉及经融领域的资金,即货币资本运动,运用的是虚拟资本。

5)国际直接投资盈利和亏损的变化比较缓慢,一旦投资后,具有相对稳定性;国际间投资具有自发性和频繁性。

6)国际直接投资的收益是利润;国际间投资收益是利息和股息。

66.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

答:1)建立新企业;2)利润再投资;3)并购

67.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贷双方所包含的项目

答:经常项目:商品、服务、收入(雇员报酬,投资收入)经常转移;

资金和金融项目:资本账户、经融账户(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储备投资,其他投资)

错误和遗漏项目

68.汇率的标价法、铸币评价的含义、套汇的含义

答:汇率的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一定数量的外币=?本币(外币不动,本币动)

2)间接标价法:一定数量的本币=?外币(本币不动,外币动)铸币评价的含义:(金本位制)两国货币的价值量之比表现为货币的法定含金量之比。

套汇含义:指利用不同外汇的外汇差价,在某一外汇市场上买进某种货币,同时在另一外汇市场上卖出该种货币,以赚取利润。

69.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有效保护率的含义及计算、出口补贴的含义

答:非关税壁垒的措施:配额、出口补贴、倾销与反倾销。

有效保护率含义:指整个关税制度对某类产品在其过程中给予净重增值的影响。

进口关税的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公式:

EPR=(附加值—新加入的价值)/新加入的价值

出口补贴的含义: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

70.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答:优惠贸易安排(特定关税)、自由贸易区(完全取消关税)、关税同盟(对外施行统一关税)、共同市场(生产要素可在成员国之间相互流动)、经济同盟(特定共同经济福利等政策)、完全经济一体化(实行统一货币政策等)。

71.实行长期性倾销的经济条件

答:1)出口商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垄断能力,即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企业的出口变化会对市场价格造成影响。

2)出口商品的惬意在国内面临的需求弹性比在国外面临的需求弹性小,即出口企业在国内面临的需求曲线比在国外面临的需求曲线陡峭。

3)出口国对国外商品设置足够高的贸易壁垒,为了防止低于国内价格的出口产品又回到出口国。

72.分析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答:1)大市场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关税同盟建立以后,成员国之间相互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使生产者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增强对非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能力。

2)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成员国之间企业的竞争,组成关税同盟后,各国企业面临着来自于其他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从而在同盟内营造一种浓浓的竞争气氛,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技术进步。

3)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关税同盟的建立意味着对非成员国的排斥,从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4)负面影响:关税同盟建立促成了新的垄断的形成,还可能会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

73.比较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轮的异同

答:上面有,自己找。

74.分析利率平价理论的缺陷

答:(1)利率平价说没有考虑交易成本;然而,交易成本却是很严重的因素,如果各种交易过高,就会影响套利利益。

(2)利率平价说没有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的障碍,假定资金能顺利,不受限制地在国际间流动。但实际上,资金在国际流动会收到外汇管制和外汇市场不发达等因素阻碍。(3)利率平价说还假定套利资金规模是无限的,故套利能不断进行抛补套利,直到利率平价成立。

75.远期汇率的计算

答:远期汇率=即期汇率乘以(1+外币利率)/(1+国内利率)

76.战略性贸易的基本内容及其推行条件

答:内容: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政府应用补贴(生产、出口、研究、开发等补贴)以及关税等手段,支持国内战略性的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以规模经济的利益争取国际市场份额,提高总体福利。

宏观经济学简答、论述题精华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理解时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同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一定义有以下几方面的意思: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是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生产价值。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1)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国范围内一年中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 (2)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即国民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NP是按照国民原则来计算的,而GDP是按国土原则来计算的。两者的关系是:GDP=GNP 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益。 (3)NDP(Net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净值的简称,是指GDP扣除折旧的部分,即NDP=GDP-折旧。 (4)NNP(Net National Product),即国民生产净值的简称,在实物形态上,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扣除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备的那部分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态上,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GNP)与资本折旧之差。 (5)NI(National Income),即国民收入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等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货币值之和。它与GDP的关系为: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助金 (6)PI概括了一个社会所有人的总收入,表示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7)DPI: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DPI=PI-个人所得税及非税支付 六、论述题 1. 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有几种,请详细回答。 答: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是:支出法和收入法。 (1)支出法。支出法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等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公式如下: GDP=C+I+G+(X-M) 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经济学中的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资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精神损耗(指的是由于技术进步或者是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指的是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C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1.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观点与重商主义的观点有何区别? 重商主义认为国际贸易虽能增加一国的财富,但是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由于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一个国家的贸易收益来自其贸易伙伴的牺牲,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同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因此,重商主义主张奖出限入的保护贸易政策。但是亚当斯密则认为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提倡自由贸易,国际贸易允许各国之间进行专业化和劳动分工,那么各个国家可以集中生产他们能生产的成本最低的商品,就能提高各国国内生产率的一般水平,并增加世界产出。 2.举出一个数字的例子,说明生产两种商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如何还能在其中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假定美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0瓶酒或40码布,而英国工人只能生产20瓶酒或10码布。按照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由于美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效率都高于英国,因此无法进行互利的专业化分工和贸易。但是由于美国产布的效率是英国的四倍,而产酒的效率仅为英国的两倍,因此,美国在布的生产上比在酒的生产上更具有绝对优势,英国在酒的生产上比在布的生产上绝对劣势更小。所以美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布。3.斯密和李嘉图都认为世界贸易的模式只能由供给条件决定。请解释。 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都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及认为在每个国家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并且是同质的,并且一种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只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数量。所以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产品价格仅由供给因素决定,需求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4.比较成本的概念如何与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联系在一起的?说明不同形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怎样 导致不同的机会成本? 因为李嘉图的理论严格依赖于劳动价值论的假设,劳动 被假设为唯一的投入要素,而在实际中,劳动只是若干 投入因素中的一种,认识到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后,现代 贸易理论使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解释比较优势。生产可 能性曲线说明的是当所有投入要素(土地、劳动、资本 等)都得到有效利用时,一个国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 的各种数量组合。 ? 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时,无论一个国家选择 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哪一点上进行生产,以另一种商 品计价的一种商品的相对成本都是一样的,那么机会成 本不变。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凹状或是从原图向外歪曲, 边际替代率递增,那么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 界凸向原点时,边际转换率递减,则机会成本递减 5.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增的含义是什么?在什 么样的情况下一国的成本不变或递增? 机会成本不变是指每增加1单位某种产品数量而必须 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机会成本递增是 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 生产量而不得不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价值不是不变, 而是不断增加。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的情况下,一 国的成本不变,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凹状或是从原图向 外歪曲,则一国的成本递增。 6.什么因素决定了在国际基础上的专业化是部分的还 是完全的? 机会成本因素决定了在国际基础上的专业化是部分的 还是完全的。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导致完 全专业化,因为生产成本不随着产出水品变化,一国生 产一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或减少并不失去其比较优势。而 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生产的专业化一般是部分的, 这是因为每多生产一件商品,一国的单位生产成本就会 上升,由于国家间的成本差异不存在了,专业化继续进 行下去的基础也就消失了,那么两个国家极有可能会每 种商品都生产一些。 7.贸易三角形的含义是什么? 一国的贸易三角形表明了其出口、进口和贸易条件,在 一个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世界中,一个国家的贸易三 角形和另一个国家的相同,一个国家的出口等于另一个 国家的进口,并且有相同的贸易条件。 8.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边际转换率等于生产可能性 曲线的斜率,说明随着一种商品产量增加,则边际转换 率递增,表明要想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一个国家必须 牺牲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也就越多,则这种产品的机会 成本递增,在成本递增的情况下,该产品的供给曲线向 上倾斜,表明随着产量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上升。 9.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有什么不同? (1)边际转换率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利用既定资 源生产两种产品时为增加一单位某产品所必须放弃的 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它是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的斜率。 而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任意给定的满足水平上,增加一种 商品的消费必须以减少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为代价,两 种商品的替代比率为边际替代率。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 率。 (2)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产品的边际转 换率会随该产品的增加而递增。而边际替代率具有递减 规律,即为了保持总效用水平不变,每增加单位某商品, 所能代替的另一种商品越来越少。 10.相互需求说的含义是什么? ? 相互需求说认为,两国间商品的交换比例的上下 限是由两国国内的商品交换比例决定的,其国内交换比 例是由等量的劳动投入生产出不同量的产量决定的,而 实际的国际交换比例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上下 限之间。 11.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条件? 李嘉图从供给的角度进行分析,给出了贸易均衡条件下 降必须遵循的外部限制,国内价格比率设定了均衡贸易 条件的外部限制,如果贸易条件位于两个国家的国内价 格比率之内,两个国家就会发生贸易,而根据相互需求 理论,贸易的实际价格取决于贸易伙伴的相互需求。 12.为什么两个国家国内成本比率限定了均衡贸易条 件的范围? 如果一个国家接受低于其国内成本比率决定的贸易条 件,那么这个国家接受贸易后的消费点将位于其国内生 产可能性曲线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不进行贸易显然 要比进行贸易更有利。因此,国内价格比率设定了均衡 贸易条件的范围。 13.商品贸易条件如何衡量贸易收益的方向? 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一个 国家贸易条件的改善是指在给定时期内,出口价格相对 于进口价格上升,只需向国外出售数量较少的出口商品 就可获得既定数量的进口商品。相反,一个国家贸易条 件恶化是指由于在一段时间内,进口价格相对于出口价 格提高,购买既定数量的进口产品需要牺牲更多数量的 出口商品。 14.运输成本是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的? 当存在运输成本时,高成本的进口国生产更多,消费和 进口的商品数量都将减少,低成本的出口国将生产更少, 消费更多,而出口更少,因此运输成本一般会减少贸易 量,降低相关国家生产专业化程度和贸易收益。只要贸 易前商品在两国间的价差大于商品在两国间的运输成 本,该商品就将出现国际贸易。 15.试解释国家间的产品和要素的国际移动如何促进 各国的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后,可以使以前价格较 低的充裕要素的需求增加从而其价格上升;而原先较为 稀缺和昂贵的要素由于不再使用而价格下降。最终,贸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简答和辨析)

【简答和辨析】 1、绝对购买力理论与相对购买力理论的关系 答:①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里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同两国价格水平的变化保持一致,汇率的变化取决于两国通货膨胀的差异,若本国的相对价格水平上升,本国货币购买力就会下降,市场力量会促使汇率回到与购买力平价相一致的水平。 ②计算公式: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e =*t t P P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t t t P P e ③联系与区别:1.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反映的是某一时点的汇率,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汇率。 2.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反映价格的绝对水平,相对购买力平价理反映价格的变动率。 3.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汇率的决定基础,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说明汇率之所以变动的原因。 4.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多用于理论模型的分析,相对购买力平价理用于付诸实施和统计验证。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答:一、经常项目,指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其一,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以及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获取或处置;其二,金融项目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 三、错误遗漏项目,用于抵销统计误差 3、生产补贴与关税哪种手段更优 答:①幼稚产业论的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改进生产效率,既然是针对国内生产,显然直接的保护方式应是引入生产补贴,采用关税等贸易壁垒的方式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②生产补贴比关税的保护成本低,因为生产补贴不改变国内价格,可避免消费扭曲。 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及特征 答:1自由贸易区 特点:①成员国之间商品自由地输出和输入。 ②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 ③实践中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以区分来自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商品。 2关税同盟 特点:①对内自由,对外保护: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 ②鼓励成员国增加更加隐蔽的非关税壁垒。 ③成员国较自由贸易区权利让渡更多,失去了自主关税的权利。 3共同市场 特点:①各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的自由流动,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 ②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4经济同盟 特点:①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1.什么是投资乘数?为什么有乘数效应?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最初投资增加(店主买玻璃)会引起相关部门收入与支出增加的连锁反应,从而使最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大于最初投资的增加量。这种过程被称为“乘数效应”。 2.我国消费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刺激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措施:财政政策:降低税费,提高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减除标准,困难群体从社保改革中得到更多关爱 3.分析投资和利率的关系? i=e-dr 投资由投资预期利润率和资本市场贷款利率决定,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既定,投资与利率反向变动,贷款利率既定,投资与预期利润率同向变动。 4.什么是资本边际效率和投资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它表明一个投资项目的收益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因此,它也代表该项目的预期利润率。当利率下降时,如果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的价格会上涨,由于资本品价格上涨而被缩小了的资本边际效率被称为投资边际效率。 5.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如何推导? 6.IS曲线:符合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 i=s)的收入和利率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推导: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均衡条件为:i=s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L=M)的收入和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推导: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m = L= L1+L2 = ky – h r 7.什么是货币需求函数?分析货币供求和利率的关系。 L= L1+L2=ky-hro 35\36PPT 8.IS曲线的斜率由什么决定? IS曲线在什么情况下移动? IS曲线的斜率取决于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斜率。—1—C’/D 投资增加,收入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动,?y= ?i ? ki 储蓄增加,收入减少, IS曲线向左移动, ?y= ?s ? ki 政府支出增加,收入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动,?y= ?g ? kg 政府税收增加,收入减少, IS曲线向左移动。?y= ?T ? kt 9.LM曲线的斜率由什么决定? LM曲线在什么情况下移动? 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投机需求曲线和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的斜率。K/H (1)名义货币供给量变动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变动。因为在货币需求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又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使LM曲线向右移动。 (2)价格水平的变动。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 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反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 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10.什么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是怎样实现的? 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产品市场均衡,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货币市场均衡。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书104 11.简述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凯恩斯如何解释经济危机的原因?60PPT 12.什么是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效果取决于那些因素? 财政政策效果指政府收支变化(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移动

国际经济学试题_精选稿(教师用-含部分答案)_

国际经济学精选习题集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划分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 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B) A.国际商品流动 B.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 C.国际收支平衡 D.国际人员流动 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流动最容易的是(B)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二、判断分析题 1.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分支科学。 √。大部分国际经济学应用了宏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如无差异曲线、需求曲线、企业产量按照MR=MC确定等,但是国际经济学理论本身也获得了许多理论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学研究又推动了一般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2.从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自由放任主义 3.绝对成本学说是比较成本学说的(C)。 A.同一形式 B.发展形式 C.特殊形式 D.理论形式 4.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 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 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 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 5.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计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6.根据比较成本说,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B)。 A.创造大量贸易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伙伴国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7.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8.如果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进行贸易,则(B )。 A.大国将从贸易中获得大部分利益 B.小国将从贸易中获得大部分利益 C.贸易将仅使小国收益 D.贸易将仅使大国收益 9.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一种主张(A)的传统理论。 A.自由贸易 B.保护贸易 C.国家干预 D.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结合

国际经济学 作图题 作图解释整理

国际经济学(作图)整理,最全集合 1.用图示说明罗伯津斯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增加对不同生产部门的影响)。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要素的相对价格也保持不变,要素使用的比例也保持不变。如果假定X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则资本的增加,必然会导致X产品的增加。而Y产品由于投入劳动的减少,造成产品的减少。图形如下: 2.下图是某国出口补贴的图形,其中.Pw为补贴前世界市场价格,Ps为补贴后的出口价格,P s’为补贴后的世界市场价格。请标明在出口补贴情形下的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政府补贴额是多少,并分析出口补贴对一国福利的影响。 本图为大国出口补贴的情形,即由于出口补贴,出口量增加,导致世界市场的均衡价格下降。但国内生产者却能够以较高的价格生产,消费者不得不承受较高的价格。故: 生产者剩余增加,+(a+b+c) 消费者剩余减少,-(a+b) 政府补贴额为,-(b+c+d+e+f+g) 很显然,从静态看,出口补贴导致一国福利下降,使福利减少了(b+d+e+f+g)。同时,也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一国实施出口补贴,很可能是从长远利益考虑。3.用图示表示资本流动的效果及其利益分配 假设:两国只拥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且

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资本报酬较低(资本流出) B 国为资本稀缺的国家,资本报酬较高(资本流入) 在没有资本流动时, A国的GDP=GNP=OaFGA 其中:资本报酬为OaCGA,劳动报酬为CFG B国的GDP=GNP=ObJMB 其中:资本报酬为ObHMB,劳动报酬为HJM 当发生资本流动时, A国资本报酬增加(CNRG),而劳动报酬减少(CNEG),净增(GER),此时GNP>GDP。B国资本报酬减少(THMR),而劳动报酬增加(THME),净增(MRE),此时GNP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北京邮电大学

第一章 ●1.使用收入和支出法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国民生产总值是以二定时间为条件的,即避免重复计算。(2)核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以货币量表示的,因而有名义的和实际的国民生产之分。在理论分析中,核算的目的在于说明经济中生产量的大小,即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价值而,以当期价格测算的GNP要经过价格指数的折算:实际GNP二名义GNP/GNP折算亨作为GNP折算指数的通常是价格总水平 ◆2.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1.GDP不包括地下经济活动、非市场经济活动2.GDP不能反映人们福利的变动情况 3.进行国际比较的困难 4.人均水平掩盖了收入差距 5.环境保护 ◆3.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所有常住居民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所有常住居民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4.什么是增值法、支出法和收入法?三种方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应该怎么办?收入法: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支出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按照总产出等于总支出的恒等式,把一个国家在一年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各项支出加在一起而得到的。从理论上说所得出的经过应该是完全一致的。其中支出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最后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数字应以它为准。如果其余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数字与支出法计算所得的数字不一致时,应按支出法计算所得的数字进行调整 收入法在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统计误差。 ◆5.国民收入中的基本总量共有几个?它们是什么?这些总量之间的关系如何?5个。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GDP-折旧=NDP;NNP -间接税=NI;NI=NDP-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助;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 -个人所得税=DPI=消费+储蓄;yd= c + s ◆6.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第二章 ◆1、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不能。消费增量知识收入增量的一部分,所以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小于1.但是总消费可以大于总收入,所以说平均消费可以大于1. ◆2.为什么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手中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3.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 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由于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而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因此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绝对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二、简答题: [简答题A类,卷面所占题量 1题,卷面每题分数 10 ] 1、试说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内容。 答:在国际分工中,如果两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依然存在,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该停止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可以提高产品的消费,节约劳动,增加两个国家的产出。 2、试画出技术差距论图形。 答: T0T1:需求滞后期,创新国生产出一种新产品之后,模仿国需要一定时间才会产生出需求。 T1T2:反应滞后期,模仿国在消费一段时间的新产品之后,开始投资生产新产品。 T2T3:掌握滞后期,模仿国经过一段时间生产之后,最终掌握了新产品的生产技术。 整个T0T3为模仿滞后,在T3之后:模仿国开始大规模、低成本生产该种新产品,并进行出口。 3、试析斯密绝对利益说的核心弱点是什么。 答:斯密绝对利益说的一个必要假设前提是,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绝对高或生产耗费处于绝对低的地位上,如果一国在所有的产品生产上其劳动生产率均低于贸易对象国,那么该国就不具备参与国际贸易的条件,不能从贸易中获益。但是这一点并不符合国家贸易中的实际情况,比如发展中国家很可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其劳动生产率均低于发达国家,但是贸易依然发生。因此就陷入了理论与实践的两难困境中:如果没有高生产率的部门,那么就会被排除在国际贸易的大门,或者在贸易中本国的部门均被对方击跨,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4、试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的命题。 答: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认为(1)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有利的地位,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一国总是出口那些以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则是那些需要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 (2)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一样,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

2014国际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要素丰裕度 3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投入的绝对数量无关。如果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x=Kx/Lx,大于Y商品的生产所采用两个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 Ky/Ly,即Kx>ky,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4贸易条件:(对出口X的国家来说)。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格与贸易前的均衡价格差距越大,贸易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贸易利益越大。贸易条件的改善(贸易条件变大)意味着一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5相互需求法则相互需求法则以贸易双方对彼此商品的相互需求及其强弱程度来解释国际间商品交换比率的理论。 6提供曲线、:提供曲线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它表明一国为获得一定量的某种进口商品,需要提供多少其它商品出口,从供求两方面来考虑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 7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8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政府施加以维持或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的战略行为,使市场竞争朝向有利于本国获利最大利益的方向发展的政策。这种政策观点针对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而提出,其核心在于: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实施;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为了获取本国的利益最大化;该政策是一种进攻性的而非防御性的政策。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竞争环境,调整企业的战略性行为。 9中心—外围论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外围理论(Core and Periphery Theory),是由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它将资本主义世界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生产结构同质性和多样化的“中心”;一个是生产结构异质性和专业化的“外围”。 10贫困化增长:如果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那么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称为“贫困化增长”, 11普惠制待遇:指的是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提供普遍的、非对等的、优惠待遇。 12适度关税 13绝对配额绝对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 14关税配额是指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的待遇,而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兽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15外汇倾销:利用本币对外贬值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成为外汇倾销。这是因为本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

国际经济学重点归纳及解析(四)

2014年新阳光教育同等学力备考 国际经济学重要点归纳及解析(四) 一、名词解释 1.费雪效应 2.要素密集度逆转 3.最优货币区 4.马歇尔·勒纳条件 二、简答 1.试分析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的经济含义 2.试述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 3.试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政策意义。 4.试用分析一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过程及其政策搭配。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费雪效应:是著名的经济学家费雪揭示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个发现,它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2.要素密集度逆转:指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生产的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3.最优货币区:是指采用单一货币,或几种货币之间汇率永久固定、对外统一浮动的经济区域。最优货币区的条件为:价格与工资弹性、要素市场融合、金融市场融合、商品市场高度融合和宏观经济协调和政治融合。

2014年新阳光教育同等学力备考 4.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即进出口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较大。 二、简答 1. 试分析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的经济含义。 要点提示:国际收支状况与一个经济体的总体经济状况密不可分,国际收支表的状况也反映着一个经济体的基本经济状况。 (1)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了一国经济实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国际可以从经济总体规模和顺差、逆差的角度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实力地位。一个经济体如果经济规模巨大,与外界经济交易、交流的数量巨大,它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就较高。因为较大的国际收支规模说明,该经济体具有较大的经济资源的吸纳能力和输出能力,经济运行和发展会比较顺利;同时也说明该经济体具有较大的经济产出和吸纳能力,可以消费世界上有益的产品并在国际市场上实现自己的产品;从两个方面使得该经济体融入世界经济,使得该经济体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与竞争的推动力。一般认为,如果一个经济体国际收支处于较大顺差的情况,一般认为该经济体的经济状况较好,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较强。 (2)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着一国货币与汇率的变化方向。一般来说,当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表现为逆差时,经济交易进大于出,对于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表现为供不应求,于是便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本币对外币汇率的下浮趋势。反之,如果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表现为顺差时,经济交易出大于进,在国家金融市场上,会出现对于本币的追求,造成本币的供不应求,本币的外汇价会因此而出现上升的趋势。 (3)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着一国的融资能力和资信地位。在国际资金与资本市场上,一个经济体的偿还能力越强,则它的借款能力也就越强,能够借款的渠道也就越多,该经济体在国际资金与资本市场上的资信也就越强。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一个经济体的偿还能力往往取决于该经济体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与金融帐户收支,以及官方储备的状况。如果一个经济体在这两个项目上有较大的盈余,该经济体在国际资本与资金市场上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借入更多的资金。 (4)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着一国经济结构的情况和变化。一般来说,随着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无形产出在整个国际经济交易中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这反映着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随着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往来关系的深化,经济结构中初级产品的地位在不断下降,制成品和无形产出所占比重会有较大的提高,该经济体的对外经济交易的内容也就会出现从以初级产品为主,过渡到以制成品为主,最终过渡到以有形、无形两种产出双向交流并重的局面,这表明经济的发展与成熟。 (5)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影响着一国国内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在世界经济中,一个经济体产出的输出,往往会造成本国资源的流出,国内市场的供给也会因此而相应下降,经济产出输出收回来的外汇,往往又会增加国内的货币供给,有可能加大一个经济体内部的物价上涨的压力,经济体内部货币供给增加、物价上升,一般会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简答题 1.国民收入的基本总量有哪些?这些总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五个总量: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净值(NNP):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之后的产值。 国民收入(NI):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到的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五个总量的关系:GNP-折旧=NNP NNP-间接税=NI 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 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 2.什么事周期性失业?可能是如何解释需求不足失业存在的原因? 周期性失业:短期中由于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短期失业 凯恩斯认为,就业水平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在短期内取决于总需求。当总需求不足,国内生产总值达不到充分就业水平时,这种失业就必然产生。凯恩斯用缺口紧缩性的概念来解释这种失业的原因。紧缩性缺口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分析图) 凯恩斯把总需求分为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凯恩斯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说明了预期的利润率是下降的,又说明了由于货币需求(即心理上的流动偏好)的存在,利息率的下降有一定的限度,这样预期利润率与利息率越来越接近,投资需求也是不足的。消费需求的不足与投资需求的不足造成了总需求的不足,从而引起了非自愿失业,即周期性失业的存在。 3.什么是自然失业?自然失业的种类有哪些? 自然失业: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自然失业分为: (1)摩擦性失业: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事业 (2)求职性失业:工人不满足现有的工作,;离职去寻找更理性的工作所造成的失业(3)结构性失业: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特点,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4)技术性失业:由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 (5)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6)古典失业:用于工资刚性所引起的失业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

简答 1、简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 1)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即本国货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汇率相 对固定。 2)实施外汇管制。 3)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一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最为突出。 一般而言,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时滞的影响。 (3)其他国家是否报复,如实施对等的货币贬值。 3、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 其构成要素: (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 (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简述恩格尔定理对国际贸易的意义。 1)恩格尔定律是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中用于食品等必需品的支 出比例减少,用于非必需品的比重上升。 2)随着世界收入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及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快, 有利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出口。 3)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生产国的发展,不利于食品等的出口。 6、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7、一国征收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 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关税是自由贸易价格基础的加价,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的同时也提高了国内与进口竞争的产品的价格。其经济效应:①减少了本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会增加,但总体上经济福利水平降低。②影响了一国进口贸易规模从而保护了本国同类商品的生产,增加了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和阻止了对稀缺要素需求的下降。 8、简述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的作用。 1)最主要的意义就是: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充分竞争,利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而言有助于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国际经济学重点整理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1.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各国应该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因此,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 2.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含义: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3.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 1)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2)它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游戏”, 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从而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4.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局限性: 1)绝对优势说存在这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 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否则该国便不具有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的情况; 2)在劳动价值论坚持方面,无法说明X、Y两种商品进行国际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在国际间进行 交换的价值基础是什么。 5.绝对优势学说的图形说明 结论: 在加入国际贸易后,A国和B国的生产点和消费点都出现了分离,且消费点明显提升。说明国际贸易扩大了A国和B国的消费选择范围,提高了各国居民的福利水平。 二、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1.比较优势是指即使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则具有比较优势。 2.每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3.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4.比较利益就是相对优势,是本身各种优势之间的比较,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应该遵循从事优势生产、放弃劣势生产的原则。 5.机会成本: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6.比较优势学说的理论模型 前提条件: 1)采用2*2*1的模式,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个要素; 2)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无任何贸易限制; 3)劳动在一国国内完全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完全不能流动; 4)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劳动充分就业,劳动的报酬是一样的; 5)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不考虑运输、保险等因素; 6)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也不影响贸易的进行; 比较优势学说的图形说明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题库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关系 区别: 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单个经济单位的最优化行为 宏观经济: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价格理论 宏观经济:国名收入(产出)决定理论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采用个量(单项数值)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采用总量分析方法 联系: 相互补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方法,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 2.GDP 统计注意事项: 第一,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最终产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衡量。 第二,GD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中间产品不计入GDP。 第三、GD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非存量。 第五、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第六、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GDP 衡量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第一,GDP不能衡量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 第二,GDP无法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第三,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第四,GDP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五,GDP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 三、IS曲线的移动 1、投资需求的变动使IS曲线的移动。投资需求增加,IS曲线就会向右上移动;若投资需求下降,IS曲线向左移动。 2、储蓄需求的变动使IS曲线的移动。储蓄增加,IS曲线就要向左移动;反之,就要向右移动。 3、政府支出的变动使IS曲线的移动。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会使IS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反之,则使IS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