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人教版练习题第八十七篇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人教版练习题第八十七篇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人教版练习题第八十七篇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人教版练习题第八十七篇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人教

版练习题第八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然”字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其然?岂其然乎?

A、曰:“是鲁孔丘与?”对曰:“然”

B、夫子怃然曰

C、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各选项中对“内”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通“纳”,译为“接纳”“放进”)

B、西宫南内多秋草。《长恨歌》(里面)

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国内,内政)

D、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内室,里面,内部)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其”字,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子曰:“其‘恕’乎”

A、请问其目

B、尧舜其犹病诸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B、若属皆且为所虏

C、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对划线字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名词作动词,游泳)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以……为耻)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动词,向上爬)

D、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划线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左右欲刃相如

B、怀其璧,从径道亡

C、沛公军霸上

D、常以身翼蔽沛公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C、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D、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军霸上②吾得兄事之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范增数目项王⑤常以身翼蔽沛公⑥籍吏民,封府库

A、①②④⑥/③⑤

B、①④/②⑤/③⑥

C、①④/②⑤⑥/③

D、①④⑥/②⑤/③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B、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D、舰舸弥津,青雀黄龙之轴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乡也,吾见夫子而问知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B、由也好勇过我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C、莫春者,春服既成无欲速,无见小利

D、女闻六言六蔽矣乎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下列子句中划线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哀吾生之须臾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D、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季氏将伐颛臾》)译文:恐怕应该责备你

吧?颛臾,从前先代的国君把它封为祭祀蒙山的主管。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译文:(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

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C、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咚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

刃既然交锋了,(士兵却)丢盔弃甲拖着武器走开了。

D、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寡人之于国也》)译文:饲养鸡、猪、狗这一类的家禽家畜,不

要错过它们生长繁衍的时节。

【答案】:

【解析】:

第14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及长,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入拜东台侍郎。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修短固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帝纳其言。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

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事遂沮。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子北叟固辞,未听。裴炎为白帝曰:“处俊阽死,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膊物而已。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B、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C、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D、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郝处俊不贪财物,很有家庭教养。他父亲去世时,父亲过去的属下送来了很多财物,他都推辞不接受;他对兄弟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B、郝处俊富有胆识,深得大家认可。高丽反叛时,他沉着应敌,将士多服其胆略;他反对皇帝让雍王和周王分率两队争胜取乐,谏言受到皇帝好评。

C、郝处俊敢于进谏,甚得大臣之体。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天数,不认可僧人所炼长生药;反对高宗退位给天后;与皇上议论定引经据典,多有匡正。

D、郝处俊生性俭素,尽享身后哀荣。他去世后,不仅高宗为他在光顺门举哀,并赐给众多绢布、米粟;而且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

②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

【答案】:

【解析】:

第15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①、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氏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氏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②櫜鞬,以君以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节选自《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有删减)

【注释】①儵,shū,人名。②櫜鞬,gāo jiān,藏箭和弓的器具

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B、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C、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D、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而校校:较量对抗

B、公子取季隗取:通“娶”

C、将适齐适:到……去

D、君其礼焉其:二人称代词,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顶是( )

A、重耳逃亡期间娶了叔隗,后将到齐国,便让叔隗25年后再嫁,叔隗没有应允。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二十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郑国,郑文公没有礼待他,这也是晋国后来与秦国围攻郑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D、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②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答案】:

【解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