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LGG08】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历来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了解研究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儿童心理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学前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素质与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根据幼儿园新

课改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将来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三、课程设计思路

《学前心理学》课程建设,应根据高职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课程标准设计紧密结合工作岗位

课程的设计以对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师素质的需求调研为前提。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为基点,充分发挥《幼儿心理学》课程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上的特殊功能。

(二)在能力培养上,体现岗位技能要求

课程的开设是以培养学生岗位核心技能为出发点,课程内容设计紧密结合岗位技能培养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在幼教工作岗位上的创新和教育改革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教学组织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

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结构合理有序且内容能满足未来岗位工作需要的《幼儿心理学》课程。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向学生一味的讲授理论,而在于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指导他们以后的工作实践,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幼儿教育,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有效地教育创新和改革,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学前心理学》将有助于要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四、课程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系统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具备利用本课程理论分析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能力。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学观,在实际教学中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职业热情和爱心。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系统的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2.掌握中外着名的心理学家的经典理论和相关的教学活动。

3.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4.能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三)能力目标

1.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

2.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儿童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心理空间。

3.在实际教学中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4.自主学习新知识;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四)素质目标

1.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职业热情和爱心。

3.有转化、传递知识的教学水平和育人的教养能力,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外部和心理环境。

4.通过学习本门课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条件

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以《幼儿心理学》(陈帼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基础,参考和选择相关的案例及教材的优势,并且结合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相关习题进行讲解。

(二)设施要求

多媒体教学设施

本课程的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大教学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形式多样的课件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八、实施建议

(内容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考核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学生学习资源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为保证课程目标的有效实施,特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环节提出如下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课程的重点、难点

(1)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幼儿的注意发展对其活动的影响。

(3)感知觉的概念、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及感知觉的发展对幼儿活动的影响。

(4)重要概念: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情绪、情感、个性、需要、气质、社会性。

(5)儿童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6)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7)如何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

(8)幼儿个性、社会性、性别及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根据本门课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有针对性的列举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来发现问题、归纳总结问题,找出某些心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采用小组教学模式,针对问题学生共同讨论,小组间交流,教师引导。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教育方法、策略的运用。

教师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幼儿游戏教学的新路子,为学生提供发展广阔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评价建议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出勤、学习主动性、学习热情、作业、提问等,课程学习中评价,突出过程与情境或任务结果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任务、任务结果考核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采分,即形成性评价。

2.理论知识考核:以期末考试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理论考核分数以卷面分数的50%计入总分。

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创新精神,注重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提升。同时结合形成性评价,构筑起完整的新型教学评价方式。(三)教材编写建议

《幼儿心理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编写过程中应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因此在编写过程中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介绍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注重理论结合实践,便于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突出重点,内容生动,以有利于学生掌握课业;

3.着眼于新世纪,尽量考虑学生适应未来变化的新形势的需要,注意教材本身的时代性,适当增加教材的声像部分。

4.尽可能的将幼儿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和家长心理,在幼儿教育的行为环境中统一起来,相互衔接,相互补充。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校内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良好职业修养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2.校外有一批既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行业专家参与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的制定;

3.有较为丰富的课堂与学习指导教学资源,具体包括教学课件与软件、习题与案例、试题库、图书与文献资料等。

九、附录

(一)常用术语解释

1. 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能动的状态,指向性和集中性是两个特点。

2.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在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它是注意的一种重要品质,是幼儿游戏、学习活动等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及幼儿自身的状态都有关系。

3.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包括视、听、嗅、味、肤、动与平衡觉等。

4.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它反映刺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5.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恢复三个环节,其中恢复又分为再认和再现两种形式。

6.表象: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据加工创造的程度,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两种,还可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两种。

7.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两大基本特征;主要处理图形信息,是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人们头脑中的表征,不是词或符号;形成的新形象,可以是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不可能有的形象,但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8.思维: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基本特点就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9.言语: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运用的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通过言语活动互相交往,

交流思想。儿童言语发展,首先表现在掌握语言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能够越来越完善地运用语言来和别人交往。

10.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11.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反过来,能力又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

(二)专业英语单词

preschool psychology 学前心理学

preschool education 学前教育

potentiality 潜能

prediction 预见

primary memory 原初记忆

primary mental deficiency 先天性心智不足

primary ability 基本能力

presentation 表象

prepotent 优先遗传的

predisposition 性情

(三)典型案例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

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

学前班学前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练习题

2014 级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常常将"b”和“d”,“p”和“q”相混淆,这是因为其( )发展不够完善。 A.大小知觉 B.形状知觉 C.方位知觉 D.深度知觉 2.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属性的反映。 A.个别 B.整体 C.外部 D.本质 3.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的肌动觉属于() A.远距离感觉 B. 外部感觉 C. 近距离感觉 D. 内部感觉 4.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第一步是( )。 A.视觉B听觉C. 感觉D. 知觉 5.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 A.转换 B. 收集信息 C. 神经传导 D. 中枢加工 6.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 D )毫微米。 A.500—600 B.0—1000 C.380—1280 D.400—750 7.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 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B ) A.暗适应 B.明适应 C. 不适应 D. 知觉适应 8.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时看不见周围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 出物体,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叫( )。 A.明适应 B. 光适应 C. 暗适应 D. 不适应 9.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C )。 A.漂白过程 B. 明适应 C. 暗适应 D. 感觉后效 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 听觉适应 C. 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11.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是多少赫兹?( ) A.20—2000 B.200—2000 C.20—20000 D.200—20000 1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 ) A.感觉 B. 知觉 C. 记忆 D. 想像 13.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 ) A. 视知觉 B. 听知觉 C. 视、听知觉 D. 视、感知觉 14.一旦形成固定认识,形状、大小、高度、颜色等知觉的改变不影响人们对物体的认知,这说明知觉具有() A.整体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适应性15.看见一面红旗时,人们立刻能认识它的心理活动是( ) A. 视觉 B. 色觉 C. 知觉 D. 感觉 16.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17.下列不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是( )。 A.知觉的选择性 B. 知觉的理解性 C. 知觉的主观性 D. 知觉的恒常性18.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19.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为( ). A.感觉 B. 知觉 C. 视觉 D. 色觉 20.双关图是____________中的现象。( ). A.知觉选择性 B. 知觉整体性 C. 知觉恒常性 D. 知觉理解性 21.把煤放在日光照射下,把白粉笔放在阴影里,尽管前者反射的光比后者更多,但看起来依然是煤较黑,粉笔较亮,这是() A.知觉的理解性B. 知觉的选择性C. 颜色恒常性D. 知觉的组织性 22.通常人们觉得北方人是粗犷爽朗的,而南方人则是温和细腻的,这是()A.近因效应B. 第一印象C. 晕轮效应D. 刻板效应 23.“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A. 刻板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首因效应 24.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

精品课程幼儿心理学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177 (方案范本系列) 精品课程幼儿心理学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精品课程幼儿心理学建设项目实施 方案详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是成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必修课。 《幼儿心理学》主要研究幼儿期儿童(3——6、7岁)心理发生与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本课程主要阐述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的整个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 长春市第七中等专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是长春

市示范专业,学校非常重视课程建设和课程开发,学校制定了以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形成了“校级优质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市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作为校级精品课——《幼儿心理学》的所有授课教师注重探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意学生实际能力培养。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教师在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在教育方法和实验实训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制订了完整的、科学的、可行的“教学基准”、“教学计划”、“教学课件”试题库建设等教学材料,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合理的课程建设规划,为精品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幼儿心理学已经建设成为市级精品课。 二、指导思想 根据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做中教、做中学”和“行为导向”教学法为指导,引导教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汇总

《学前心理学》教案 授课教师 一、学科性质:学前教育专业课 二、教材:陈帼眉编:《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课时:64课时 四、参考书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B. C?穆欣娜著,陈帼眉、冯晓霞、史民德译:《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M . B.加梅佐、M. B .马秋欣娜、T. C.米哈里契克:《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王振宇:《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5、武久著,李静译:《孩子思维与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孟昭兰著:《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7、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学前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学习要求: 1、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3、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4、掌握并懂得运用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研究对象:0 ----- 6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的发生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三、研究任务: 1、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表现(知其然) 2、揭示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及机制(知其所以然)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第二节研究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类型: 按研究时间分:纵向研究 横向研究 按研究范围分:整体研究(系统研究) 分析研究(专题研究) 按研究课题分:差异研究 相关研究因果研究

按研究任务分:双生子研究 跨文化研究 二、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考虑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结论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 (三)教育性原则 (四)伦理性原则 尊重、有益、公正三原则 三、研究方法 按普遍程度分为三个层次: 1、哲学方法(指导思想) 新生儿从几乎完全无能到人类心理逐渐完备的过程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只能揭示关系,不能揭示关系的性质 不允许从期待”出发,采用符合期待的结果 不能出示与教育目的相违背的问题 美国国家卫生部于1993年颁布了《保护人类被试行为规范回顾指南》,要求将实验对参与者可能产生的生理、心理伤害降到最小 2、一般方法观察法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感知觉)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第3章) 一、选择题 1、属于外部感觉的是:-----------------------------------------------------------------------------() A、味觉 B、运动觉 C、平衡觉 D、机体觉 2、观察实际上是一种()过程。--------------------------------------()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想象 3、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学感觉范畴的是:---------------------------------------------------() A、某人去一个旅游景点旅游,对该景点感觉良好 B、进到一个黑屋子中,眼睛感觉一片漆黑 C、老李感觉小张是个有前途的青年 D、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感觉像进了迷宫 4、对幼儿时间定向上起决定作用的是:------------------------------------() A、日常生活事件 B、日历钟表上的时间信息 C、天气变化 D、生活制度 5、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6、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根据观察任务,自觉的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精确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7、对于幼儿来说,下列几何图形中,最容易辨别的是------------------------() A.正方形 B.长方形 C.三角形 D.圆形 8、“视觉悬崖装置”是用来测查婴儿的()。 A.深度知觉B.大小知觉C.形状知觉D.方位知觉 9、起先儿童观察图画只能认识到个别对象,后来逐渐能观察到图画的整体内容,把握图画的主 题,这说明的是儿童观察-----------------------------------------------------------------( ) A.目的性的加强B.方法的形成C.细致性的增加D.概括性的提高 10、儿童对“上下、左右、里面、后面”四个方位词的掌握顺序应是:--------------() A.上下、左右、里面、后面B.上下、里面、后面、左右 C.上下、后面、里面、左右D.上下、左右、后面、里面 11、幼儿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幼儿注意的___________较差。--------() A.稳定性B.广度C.分配能力D.范围 12、“一叶知秋”属于知觉的:---------------------------------------------------------------------()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13、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的表现。-----()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14、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A、痛觉B、听觉C、味觉D、视觉 15、儿童()以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来辨别左右。--------------------------------------() A、2、3岁 B、4岁 C、5岁 D、7岁 16、下列关于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运用不正确的是:----------------------------------( ) A.教师上课时高声大叫 B.教师带儿童进入较暗的场所时要稍稍停留一下再活动 C.教师使用板书和挂图时有意识地加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D.教师在幼儿感知事物的过程中特别注意语言和直观相结合 17、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那句指导语易八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A、图上有些什么呢? 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C、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事呢? 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18、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是:()。 A.感觉和知觉B.感觉和记忆C知觉和记忆D、记忆和想象 二、填空题: 1、人类的感觉分为八种,分别是:、、、、 、、、。 2、观察是。幼儿观察发展的几个方面是: 、、、、。 3、人能从纷繁的刺激物中主观地选择某些刺激物进行知觉,说明知觉具有。 4、如果刺激多次连续出现,或延续一段时间,婴儿就不再去注意,这种现象称为。 5、知觉的特性有: 、、、。 6、“我看见了一朵玫瑰花”,这种心理现象叫。 7、幼儿在听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 8、空间知觉包括、距离知觉和。 9、在空间知觉方面,岁儿童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 10、幼儿视觉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和。 三、名词解释: 1、感觉 2、知觉

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一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B )。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A )。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D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C )。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D )。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B )。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C )。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二 一、选择题(10分) 1、下列属于新生儿条件发射的是()。 A. 抓握反射 B.惊跳反射 C.对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 D.游泳反射 2、下列关与婴儿动作发展规律不正确的是()。 A.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B.从小肌肉动作到达肌肉动作 C.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D.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哪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6、下列属于幼儿中期心理特点的是()。 A.思维具体形象 B.爱模仿 C.好学好问 D.个性初具雏形 7、中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可达()分钟左右。 A.15分钟左右 B.3~5分钟左右 C.20分钟左右 D.10分钟左右 8、下列属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特点的是()。 A.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B.初步的间接性、概括性 C.自我中心性 D.具体形象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说课稿(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 下午好!我是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教师:范黑龙。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我的说课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素质水平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的专职教师。他们应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他们既能胜任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又能结合幼儿园实际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或其他管理工作。 课程性质 为了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开设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的作用 1.学生通过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为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选择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理论依据。 2.激发学生对幼儿的兴趣和感情,以此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为具有良好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道德打下基础。 3.本课程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心理学依据,奠定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目标、内容、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儿童心理。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敢于表现、表达自己的观点。 3.课程的相互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先修课程为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奠定一定理论基础。后续课程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学前儿童文学》等,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的提供了心理依据和知识储备。 在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中,本课程是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前班学前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练习题

2014 级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常常将"b”和“d”,“p”和“q”相混淆,这是因为其( )发展不够完善。 A.大小知觉 B.形状知觉 C.方位知觉D.深度知觉 2.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属性的反映。 A.个别 B.整体 C.外部 D.本质 3.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的肌动觉属于() A.远距离感觉 B. 外部感觉 C. 近距离感觉 D. 内部感觉 4.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第一步是( )。 A.视觉B听觉C. 感觉D. 知觉5.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 A.转换 B. 收集信息 C. 神经传导 D. 中枢加工 6.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 D )毫微米。 A.500—600 B.0—1000 C.380—1280 D.400—750 7.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 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 称为(B ) A.暗适应 B.明适应 C. 不适应 D. 知觉适应8.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时看不见周围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

出物体,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叫( )。 A.明适应 B. 光适应 C. 暗适应 D. 不适应9.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 辨,这个过程是(C )。 A.漂白过程 B. 明适应 C. 暗适应 D. 感觉后效 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 听觉适应 C. 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11.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是多少赫兹?( ) A.20—2000 B.200—2000 C.20—20000 D.200—20000 1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 ) A.感觉 B. 知觉 C. 记忆 D. 想像 13.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 ) A. 视知觉B. 听知觉C. 视、听知觉D. 视、感知觉 14.一旦形成固定认识,形状、大小、高度、颜色等知觉的改变不影响人们对物体的认知,这说明知觉具有() A.整体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适应性 15.看见一面红旗时,人们立刻能认识它的心理活动是( ) A. 视觉 B. 色觉 C. 知觉 D. 感觉

09年心理学模拟题:幼儿学前心理学试卷(附答案)

09年心理学模拟题:幼儿学前心理学试卷(附答案) 2010-11-20阅读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2分,共10分〉 1.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3.形象记忆以感知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4.再造想象是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5.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二、填空: (每个空1分,共30分〉 1.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应用实验的手段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才使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所以说,心理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前者包括(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后者主要是从〈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反映出来。 3.幼儿的活动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其中〈游戏〉是主导活动。 4.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任何一种(心理过程)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注意。 5.一个儿童是否患有多动症,仅凭经验是难以正确断定的。对于一个多动的儿童,必须根据生活史、(临床)观察、(神经系统)检查、(心理.)测验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定。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地把学前儿童的好动当作多动来对待。 6. (感知觉. )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保障。 7.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由于幼儿辨别空间方位是以自身为中心辨别过渡到以其他客体为参照辨别,因此,教师在舞蹈、体育等活动中要做( 镜面)示范。 8.记忆过程可以分为(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9.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 三、解释心理现象:’(每小题2分,共10分〉 1.有人曾经把黑猩猩与幼儿放在一起抚养训练,但因为黑猩猩不具备人类的遗传素质,最终不可能与人类的后代一样形成人的心理。(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2.在"抱娃娃"游戏中,开始,参加者把自己当成娃娃的妈妈,耐心地喂饭,但当他转身去拿"饭"时,发现其他小朋友正在沙坑里搭起一座"小花园",他的注意便一下子转到"小花园飞而走到沙坑去玩了。(幼儿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适应) 4.一个幼儿的行为表现明显地属于抑郁质,但神经类型的检查结果是"强、平衡、灵活型”。(气质的掩蔽现象) 5.有的儿童绘画能力突出,有的儿童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还有的儿童能歌善舞,对音乐、韵律特别敏感……(说明幼儿在能力的类别上存在差异) 四、材料分析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 1. ?学前心理学》的《注意》一章中有这样的描述: “小班幼儿一般只能稳定地集中注意3--5分钟,中班幼儿可达到10分钟,大班幼儿可延长到10--15 分钟。"试根据这段材料分析,小、中、大班单个〈或一次〉教育活动时间分别应该控制在多长?为什么?

学前心理学精品课程试卷

学前心理学精品课程——试卷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卷(A) 一、分析说明题(共45分) (一)简单分析(每题5分,共35分): 1.简单分析一(为什么?) (1)一个已经学会熟练使用匙子的孩子,忽然有一段时间不好好用匙子吃饭,而把饭粒弄得四处乱溅。难道是孩子退化了吗?请分析这一现象。 (2)在听故事时,大班幼儿对听过的故事已不感兴趣,希望大人讲个新的;小班则不然,他们对"小兔乖乖”“拔萝卜”等故事可以说是百听不厌。试分析这一现象。 (3)中班幼儿喜欢告状,常常发生告状行为,请就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4)除法比加法更难掌握,但幼儿能解决“6个苹果,你与哥哥一人分几个”这样的除法问题,却不能解决“3+2=5”这样的加法问题。你认为矛盾吗?试分析之。 2.简单分析二(怎么办?) (1)儿童喜欢模仿成人做事。看见地上有菜叶,就会拿起扫帚扫地,结果扫的满屋子都是菜叶。吃完饭,看见妈妈收拾碗筷,赶快跑去帮忙,“妈妈,我!”话音未落,碗掉下摔碎了。 真是越帮越忙。对此,我们应怎么办呢? (2)3岁前的孩子常有一个“坏毛病”,无论拿到什么东西,玩一玩,摆弄之后,马上放到嘴里去。您认为这是孩子的“坏毛病”吗?教育中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3)幼儿园常常遇到新入园儿童不愿入园的情况,常有儿童啼哭。常常一孩啼哭,百孩呼应。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们“不要哭、不要闹”往往无济于事。如果你是幼儿教师,你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二)综合分析(10分) 保护好幼儿的视力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职责,但近些年幼儿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年龄有日趋下降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分析: 1.导致幼儿近视的原因? 2.如何鉴定? 3.如何预防? 二、案例说明(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案例进行剖析,可选做一题。15分) 1.最近,一位母亲来信反映她4岁的孩子患口吃至今已整一年了。表现为一说话便高度紧张,言语断断续续,尤其是在人多的场合更是如此。虽然夫妇俩经常提醒孩子,有时甚至是吓唬、惩罚孩子,但收效很小。孩子已变的十分沉没、自卑。据这位母亲反映,他们夫妇俩及孩子的直系亲属的言语能力均属正常: 孩子的听觉、发音器官及相关的言语系统经医院检查也无异常。这位母亲十分焦虑、苦恼,但却不知如何是好。请你帮这位母亲就其孩子患口吃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矫治方法。 2.某幼儿园来了一位实习教师,她的任务是小班的音乐课和中班的绘画课。她初步计划第一堂音乐课以自己的示范表演为主,每隔15分钟休息一次;绘画课主要让孩子们画太阳,每隔20分钟休息一次。虽然她做了精心的准备,但效果不理想。孩子们有的讲话,有的跑出去,不理会她的要求,使这位实习教师非常沮丧。 试分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你觉得怎样做效果会好些? 三、情景设计(15分)

(完整版)(完整word)00384学前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复习题供参考,推荐文档

学前心理学知识点整理2018 1、人的心理的现象:认知过程:感知觉(看见、听觉)、想象、记忆、思维 情绪过程:喜悦、悲伤、愉快、气愤。。。 意志过程:决心。。。 个性心理特征:需要、兴趣、动机、能力、气质、性格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p10理解概念 发展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 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p10-17理解概念 4、头长和身长的比例刚出生时1:4 2岁1:5 成人1:8 p40 5、思维方式----------思维工具的变化p176 直觉行动思维--行动(尝试错误); 具体形象思维--表象(幼儿期尤为突出) 抽象逻辑思维--语言(幼儿晚期萌芽) 6、客体永久性:p65 -66儿童具有脱离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存在的一种意识 7、3岁前儿童是注意基本上都属于无意注意,3-6岁儿童的注意仍然以无意注意为主 3-6岁儿童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8、记忆的发生发展顺序: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左右)→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形象记忆(6-12个月左右)→语词记忆(1岁左右) 9、适应现象(明适应和暗适应)p109理解概念和书本中的例子 对比现象(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p110理解概念和书本中的例子 10、儿童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从易到难: 11、儿童记忆测量的指标:p116 习惯化、重学记忆、条件反射 1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马上开始,先快后慢 13、P30 巴布金反射 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 巴滨斯基反射 14、p24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 15、转折期、危机期、敏感期(最佳期)、最近发展期的概念 16、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O-1岁(婴儿期) 1-6个月(满月到半岁)、 6-12个月(半岁到周岁) 1-3岁(先学前期)、 3-4岁(幼儿初期) 4-5岁(幼儿中期) 5-6岁(幼儿晚期) 17、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0-18岁;学期心理学指0-6岁 18、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味觉 19、人的短时记忆的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

学前心理学心得体会.doc

学前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感知觉 篇二:幼儿心理学读书笔记 《幼儿心理学》读书笔记2011年3月由于专业的需要,我在寻找阅读对象的时候会特别关注与学前儿童有关的书 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认为要想真正地了解学前儿童,走近学前儿童,就必须 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陈帼眉在所著的《学前心理学》一书中就详细地阐 述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 到6岁儿童,主要是幼儿园幼儿。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 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 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在 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就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

特点是: 一、生活范围扩大。 (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身体比以前 结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强。2幼 儿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 只需睡眠一次。 (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 不需要成人过多的猜测他们的意愿。 (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 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 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别人交流,并且鼓励他 们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 交往能力都有所发展。 二、在这个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认识依靠行动。

幼儿心理学试题(往年试题)

【2012年北京】 一、名词解释1.发展:1.【答案】此题属于概念识记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儿童发展概念的理解。发展是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如躯体各部分比例发生变化,心理方面如智慧结构的变化、情绪的变化等。发展不仅指儿童的生长成熟的过程,也指成人后衰退消亡的过程。 2.注意的广度:2.【答案】此题属于概念识记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词的理解。注意广度指同一时间里能把握的对象的数量,有时也称为注意范围。 3.回忆3.【答案】此题属于概念识记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词的理解。回忆是指对已消失的刺激产生一个心理表征的过程,如听到某人的名字就想起他的模样。 4.气质4.【答案】此题属于概念识记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词的理解。气质是与个体生理特征,特别是与脑神经活动特征紧密联系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一般认为它是个体最早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5.亲社会行为5.【答案】此题属于概念识记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词的理解。亲社会行为,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和别人分享东西、帮助他人等。 二、填空题6.儿童发展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答案】发展的基础性、发展的递进性、发展的易感性 7.儿童发展受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影响。7.【答案】社会因素、文化因素 8.儿童的基本情绪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8.【答案】高兴、兴趣、惊奇、害怕、生气、伤心和厌恶 9.我国师幼关系的主要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答案】严厉型、灌输型、开放学习型、民主型

(精品)儿童发展心理学平时作业(一)

《儿童发展心理学》平时作业(一) 一、选择题 1、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的观点中()是当前普遍承认的观点。 A、绝对决定论 B、共同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2、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3、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 A、肖孝嵘 B、陈鹤琴 C、黄翼 4、()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5、()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A、染色体 B、DNA C、基因 6、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7、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岁儿童处于 ()阶段。 A、口唇期 B、肛门期 C、性器期 D、潜伏期 E、生殖器 8、()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A、家庭 B、幼儿园 C、儿童游乐场所 9、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10、下列属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特点的是()。 A.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B.初步的间接性、概括性 C.自我中心性 D.具体形象性 11、儿童基本具备想象的基础是在() A、2-3岁 B、1.5-2岁 C、1-1.5岁 D、4-5岁 12、不属于儿童口吃的原因的是() A、生理原因 B、心理原因 C、暗示 D、模仿 13、“三座山实验”的设计者是()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蒙台梭利 D、福禄贝尔 14、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是在() A、3岁左右 B、4岁左右 C、1-1.5岁 D、1.5-2岁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幼儿心理学感知觉

注意 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基本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3、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是心理状态),是其他心理过程的条件。 4、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 5、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5分钟左右,4岁幼儿注意可持 久10分钟左右,5~6岁的幼儿注意能保持20分钟左右。 6、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 (2)游戏的活动化 (3)注意与幼儿操作的结合 (4)幼儿的身体状况 7、注意的分配概念: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 动上。 8、怎样才能发展注意的分配能力呢? 第一、对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比较熟练,或者对其中一种活动掌握得非常熟练,甚至于接近于自动化的程度。 第二、使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在头脑中形成密切的联系。 9、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的范围。它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察觉 和把握对性的数量。 10、根据注意广度的规律以及幼儿注意广度的特点,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过 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组织活动时,应向幼儿提出明确的任务,而且任务具体,不能同时提出太多任务,以免影响幼儿对某一活动任务的注意范围。 (2)在教幼儿知识或讲述某一事物时,所使用的教具或所出现的事物一次呈现的不能太多。 (3)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考虑到注意对象的特点。 (4)为幼儿提供的活动一定是幼儿知识经验范围之内的,因为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可帮助幼儿把这些注意的各个对象联系起来。 11、注意的分散概念:幼儿的注意离开了当前应该指向的对象,而被一些与活动 无关的刺激物所吸引的现象。 12、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1)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 (2)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 (3)无关刺激的干扰 (4)注意转移的能力差 (5)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13、多动症又称为轻微脑功能失调。 14、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已经相当成熟,许多事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①刺激比较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和变化多动的事物。 ②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系的食物。 (二)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心理学 4 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 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3.实证研究法 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11 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5.直觉行动思维 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6.具体形象思维 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7.记忆策略 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 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8.记忆恢复 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9.自我中心语言 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10.同伴关系 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1.亲社会行为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2.依恋 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13.移情 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14.性别稳定性

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规划

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规划 专业发展规划是专业建设的依据,是有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根据学校总体要求,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本着培养高素质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目标,特制定2013—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胜任托幼机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能从事学前教育科研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学前教育专业自1985年开设以来已培养了28届毕业生,共4000人,毕业率均为100%,就业率90%,就业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认可。 该专业的师资队伍主要由本校教师和外聘教师构成,共17余人,1人研究生毕业,外聘教师主要为副教授和一级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管理制度、考试管理制度等。学前教育专业为加大科研力度,深层次拓展学科建设。在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不断增强专业的应用性,一方面,大胆删减与各个专业联系性较弱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增加一些专业性、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新课程;另一方面,继续加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性内容,同时坚持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建立健全见习与实习制度,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针对学前专业的实习需求,逐步建成了一批稳定的教育见习、实习基地,包括市实验幼儿园、南隅幼儿园、小星星幼儿园等多家幼儿园做为实习基地,每年可接纳实习生105余名。校内建有专用的钢琴房、舞蹈房、美术绘画室、音乐排演厅、

及多媒体实验室,保证每个学生有足够的资源来提高专业技能。近几年学前专业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且人数逐年增多,学生就业情况良好。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新世纪高等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以大力强化人才培养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为先导,以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掘学生潜能为基础,以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活跃于信息时代、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和终身服务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深入开展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专业建设定位与目标 专业建设定位:以学前教育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以多层次、多渠道、高质量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师资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 专业建设目标: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特点,按照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高素质人才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本专业的教学方案,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本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标准,进行本专业课程整体教学的整合优化设计,同时认真加以实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不断探求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

精品课程幼儿心理学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正式版

Some problems that have appeared or can be expected to come up with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nd through the record of the terms,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精品课程幼儿心理学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正式版

精品课程幼儿心理学建设项目实施方 案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方案资料适用于某些已经出现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所提出的 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明文或条款的记录,加以有效的监督与执行,确保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是成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必修课。 《幼儿心理学》主要研究幼儿期儿童(3——6、7岁)心理发生与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本课程主要阐述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的整个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

长春市第七中等专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是长春市示范专业,学校非常重视课程建设和课程开发,学校制定了以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形成了“校级优质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市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作为校级精品课——《幼儿心理学》的所有授课教师注重探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意学生实际能力培养。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教师在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在教育方法和实验实训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制订了完整的、科学的、可行的“教学基准”、“教学计划”、“教学课件”试题库建设等教学材料,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合理的课程建设规划,为精品课程建设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