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土资源国土资源调查.

国土资源国土资源调查.

国土资源国土资源调查.
国土资源国土资源调查.

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1、行业背景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93%勺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

业原料、70鸠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矿产资源,而绝大多数的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经济安全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十五”期间,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GDP年增长率9流右。矿产

资源消费增长快于开发增长,开发增长又快于勘查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从1993 年到2001年,固体矿产的勘查投入基本徘徊在12亿元到16亿元之间。从2002 年开始,矿产勘查投入大幅度上升,2002年比2001年增长43% 2003年比2002 年又增长了49.9%。2004年以来,矿产勘查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预示着“地质工作的春天”已经到来。

2、人才需求背景

我国新一轮国土资源调查,主要针对土地、矿产及海洋资源,开展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调查工作,其核心是突出“新”和“大”。新是以新思路、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实施调查;大是突出大调查研究的整体性、全方位和多目标,从卫星遥感测量到地下深部勘查,开展土地、矿产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性调查。所有这些调查的核心内容是围绕“资源”开展工作,这势必要求我们行业学校尽快培养一批实践能力较强,又有一定理论知识,服从分配,能吃苦耐劳的矿产资源调查专门人才,以适应新一轮地调工作。

据2003年国土资源部教育司调查统计,全国地矿部门人才需求每年按10%递增。据此我们对本专业的未来需求预测,在5—10年内省内外对地质调查及找矿专业的学生需求会有持续、稳定的需求。

3、专业现状背景

(1)学生现状

2005年初,通过专业转读,包含定向培养方式,首次恢复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原地质找矿专业),接受学生104名,初次就业率达到100.0%。五年来,学生就业率均高于90%

目前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共有425名在校生,详见下表。

(2)师资队伍现状

国土资源调查专业作为我院的传统专业、优势专业,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专业能力较强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国土资源调查专业专(兼)职教师共24人,其中专任教师14人,兼职教师10人,生师比17.7:1。

专任教师中有副教授、高级工程师6人,占专任教师的42.9%;

专任教师中有讲师、工程师5人,占专任教师的35.7%;

专任教师中有11人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占专任教师的78.6%;

专任教师中,5人具有硕士学位,占专任教师的35.7%;

校外实训基地聘请有10名有丰富野外地质工作经验的教师(具中、高级职称)担任实训指导老师。

(3)实践教学基地现状

目前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已建设完成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有:专业机房、地质

陈列室、矿物实训室、岩石实训室、普地构造实训室、古生物训验室、遥感实训室、矿床实训室、宜昌莲沱实习基地、崇阳台山实习基地,总价值260多万元,

保证了实训正常进行,实训、实习开出率100%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打造融实习和就业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双方本着“资源共享、利益双赢”的合作机制,学院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4个,归属湖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福建地勘局、中国黄金集团、吉林有色金属地勘局、中国建筑材料地质勘查中心等。

(4)教科研现状

国土资源调查专业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各教研室组织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积极参与教材、论文的编写,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在近期公开发表的论文共有20多篇,主编、参编的已出版的资勘类高职高专业规划类教材9 部,主持或参与省部级教研项目5 项,独立完成或参与完成生产项目6 个,项目经费达350 万元。

基于行业发展、专业人才需求及我院专业现状,特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发展基金。以促进我院国土资源调查专业更好地为地勘采产业服务。

二、专业建设目标通过专业建设,建立一个行业特色明显,主动适应国家地、勘、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展需求的,专业方向转变灵活的多功能人才培养体系。以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行业特色主要表现为学生具有“三光荣” 精神,与野外地质工作相适应的综合素质以及顺应地质行业特质的教学体系;适应地、勘、采产业发展需求表现为跟踪地、勘、采产业变化特点,捕获产业发展变化趋势,对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方向转变灵活是指建立适应地、勘、采产业生产需要的,专业方向明确的多套专业课程体系。

三、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1、坚持服务与专业发展相结合,推进校企对接

变革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坚持专业建设紧紧围绕更好地服务地勘采产业的发展变化而展开。

现阶段,矿业权高度开放,基础工程建设大量投入,国家在西部地区、重要成矿区带安排地质工作量多,对于资源与环境的管理更趋科学化与法制化,需要有地质技术力量予以支撑。地勘队伍由于历史的原因,专业人员数量不足,年龄老化,地勘队伍属地化以前专业有所分工,市场化以后项目多、类型杂,需要专业人员一专多能,专业面不能太窄,新的手段还要用得上。因此,培养学生野外基础地质调查能力是根本,固体矿产资源勘查是主业,专业方向还得进一步拓展。

我国有矿山企业15 万多个,矿山资源利用,深部、外围接替资源探寻等需要专业技术指导,矿山地质方向成为近年热点。对于订单培养的学生,可通过设立专门化方向,开展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

2、重构课程体系,探索适应行业生产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广泛深入地勘采产业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对地质找矿方向,进行课程体系重构,依据地勘项目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设置了7 个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即7 门专业核心课程):区域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勘查、地球物理勘查、矿区地质编录、矿产综合图件编制、矿床储量估算、矿产勘查资料综合整理与研究。另外为突出专业实践能力,还配套设置了野外地质现象观察实习、野外地质调查实习、地质编录实习、矿产勘查实习、顶岗实习等五门专业核心实训课程。

在已开发的7 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上,地质专业教师对完成7 个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进行了分析与重构,划分出7 个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即7 门专业基础课程):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观察、矿物特征与鉴定、岩石特

征与鉴定、构造观察与描述、地层形成与划分对比、地质勘查软件应用、成矿作用与矿床特征。

在已开发的7 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和7 门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上,由地质专业教师与公共课教师共同对所服务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共同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文化基础能力、职业道德及身体素质,划分出6 个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即6门公共基础课程):公共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数学、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另外为突出职业能力素质,还配套设置了军事理论与训练实训课程。

为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就业能力,我们还开发了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

10 门和素质拓展学习领域课程24 门,供学生选取。对于矿山地质方向、矿产开发方向在

以后的专业建设中,逐步完善。

3、改革教育理念,强化实践育人矿产资源的赋存属性决定地质工作的复杂性,风险性,探索性、阶段性;资源勘查的野外条件决定地质工作的艰苦性,季节性,独立性、技术性。地质专业特质表现为野外地质调查项目实施制约条件多、野外地质工作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野外实践教学是倍数室内教学无以替代的,野外实践过程极易融合理论知识。执行工学结合模式,必须使室内理论教学让位于野外实践教学,教学计划进程部分让位于项目生产周期。顺应地质工作特质,强化实践育人。使学生毕业实习阶段受欢迎,试用期间愿培养,快速成为生产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4、改革教学方法,转变培养方式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学生技能(设计、作品)竞赛(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5、建设教学团队,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促进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6. 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分析学生(毕业生)、教师、管理人员等有关学习(培训)、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四、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1、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地质矿产基础理论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方法,具有野外基础地质调查能力、地质编录能力、图件绘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面向地质勘查行业、矿山企业、资源管理部门,从事生产、管理一线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矿山资源开发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职业能力要求

(1)野外地质调查能力:具有野外岩石、地层观察描述,构造地质现象分

析能力,具有实测地质剖面,划分填图单元,地质定点、地质界线勾绘能力,具有采集岩矿石标本及化学分析样品能力,具有地质资料整理与录入能力。

(2)物化探数据采集与成果解释能力:具有化探布样、取样能力,化探数据整理与成果解释能力,物探数据整理与成果解释能力。

(3)矿区地质编录能力:具有矿区地质填图、探槽编录、浅井编录、钻探编录、坑道编录的能力,具有收集基础地质资料,绘制编录素描图件,进行地质、矿产样品采集的能力。

(4)综合地质图件编绘能力:具有用计算机(MAPGIS软件)编绘矿区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地质图、矿体投影图等地质矿产勘查图件的能力。

( 5)矿床储量估算能力:初步具有矿体圈定、储量类别划分,计算参数选取的能力,初步具有储量计算、储量核实能力。

( 6)地质矿产资料综合分析与研究能力:初步具有地质矿产勘查设计及报告编写能力,初步具有对勘查资料、阶段性成果分析、评价的能力。

职业知识要求

( 1 )基础知识: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微积分等数学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法律知识和写作知识。

( 2)专业知识:掌握矿物、岩石、矿石的形成、特征、识别的基本知识,掌握古生物的演化原理、生存环境及识别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层形成与划分对比的基本知识,掌握地质构造观察与描述的基本知识,掌握成矿理论与矿床特征的基本知识,掌握MAPJIS 等地质矿产勘查软件应用的基本知识,掌握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储量核实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 3)职业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要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具有团队意识,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具有语言勾通能力和交际能力。

2、课程体系构架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工作岗位群特征和岗位能力要求,本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由三块构成: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拓展学习领域课程。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设置7个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即7门专业核心课程)。另外为突出专业实践能力,还配套设置了野外地质现象观察实习、野外地质调查实习、地质编录实习、矿产勘查实习、顶岗实习等五门专业核心实训课程,见表4。

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包括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和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专业基础学习领域是在已开发的7 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上,地质专业教师对完成7 个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进行了分析与重构,划分出7 个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即7门专业基础课程),见表

4。

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是在已开发的7 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和7门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上,由地质专业教师与公共课教师共同对所服务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共同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文化基础能力、职业道德及身体素质,划分出6 个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即6门公共基础课程),另外为突出职业能力素质,还配套设置了军事理论与训练实训课程,见表4。

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包括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和素质拓展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是为了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强就业能力而开发的课程,共开发出10 门

课程供学生选取,学生每学期至少选一门,任选四门,计120学时,6 学分,见表4。

素质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是针对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而开发的,由学院统一安排,任选四门,计120学时,计6学分,见表4。

3、课程体系核心能力国土资源调查专业课程体系构架确立为两个核心能力和三个对应的核心技能模块。

两个核心能力:

(1)基础地质调查能力:1/5 万公益性区域地质调查能力。

(2)矿产资源勘查能力:矿点、矿产地的检查能力、矿床勘查能力,资源储量核查能力。

三个技能模块:

(1)基础地质技能模块:包括矿物的肉眼鉴定、岩石的肉眼鉴定、矿石的肉眼鉴定、古生物化石的肉眼鉴定、地形地质图的正确判读、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地质专业软件应用等基础地质技能,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能力。

(2)野外基础地质调查技能模块:包括野外岩石、地层的观察描述,构造地质现象分析,实测地质剖面,划分填图单元,地质定点、地质界线勾绘,地质图编制、地质资料整理、地质资料建库等技能。

(3)矿产资源勘查技能模块:包括矿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地表探矿工程

地质编录技能,地下探矿工程地质编录技能,钻探编录,露天采场地质编录技能,地下坑道、采场地质编录技能,使用MAPGIS软件进行常规矿产勘查图件编制、地质储量估算、矿产勘查资料整理、建库等技能。

在紧紧围绕两个核心能力,三个技能模块的基础上,形成了从基础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到综合能力培养的进阶式、模块化课程体系构架(图1)。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名词解释 1.土地评价: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用途,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评定的过程 2.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特征、空间变异以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土地的限制性:是指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限制程度,是由于土地质量不能满足作物生长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所造成的。 4.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最小单位,是影响土地利用的各土地构成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 5.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6.标准田法 7.农用地的分等定级:在土地自然评价的基础上,以农用地预期收入为标准,确定农用地的优劣等级,从而促进土地利用向最佳方向转移,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8.土地类型: 根据土地要素的特性及其组合形式的不同而划分的一系列各具特点、相互区别的土地单元 9.土地的构成要素:土地的位置调查、气候要素调查、地形与地貌要素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资源调查、植被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社会经济资料调查 10.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不同需要而对土地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 11.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即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各种资源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12.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13.土地经济评价:是从徒弟的经济属性出发,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不同质量的土地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或者在同样的投入条件下,分析不同产出量的经济指标。 14.土地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或流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 15.土地的适宜性:是指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的满足程度。 16. 毛利分析法:是分析某个生产单位。某个地块或评价单元的年收入中扣除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而得出的利润或亏损的一种土地经济评价方法。 二、简答 1、一般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是什么?它与土地资源现状调查有那些异同点? 答:1 准备工作 2 外业调绘 3 内业工作 4 检查验收 2、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答:目的:1)为土地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2)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3)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和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4)为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 任务:1)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 2)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 3)完成系列调查成果图; 4)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特点,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主要工作成果? 答:1 调绘界线 2 调研经验 3 量算面积 4 编制图件 5 汇总面积 6 编写报告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名词: 1、土地类型的定义可描述为构成土地各个自然要素的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地。 2、土地利用分类就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以及其她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 3、土地利用类型就是根据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所进行的划分 4、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就是利用前一次土地利用的详查的结果作为基础,与当前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比较,对于利用性 质、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线状地物与面状地物)进行调绘、填图、登记与权属确认等工作。 5、土地利用制图单元 6、土地评价即土地用于规定目的时对土地性能的评定 7、土地评价单元把整个评价范围内的土地按照土地质量组合方式,划分成的一个个的土地类型单元。 8、土地特性就是指各种可以直接测量或估测的土地属性,可用于区别不同适宜性的土地单元,用做描述土地质量的一种方法。 9、土地质量就是由一组具有共性的土地性质的综合表达形式,它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影响某一方面的土地适宜性。 10、土地质量评价就是根据土地特性及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质量,在一定条件下估算土地质量的等级并以 一定的方式描述出来的一整套方法与过程。 11、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就是指分析与评定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与管理要求的满足程度的过程。 1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土壤、气候、地形等)以及它们之 间的综合作用相互作用对各种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潜在生产能力的影响,依此进行的土地综合评估与分等定级的过程。 13、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就是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与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不同质量土地的 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相同投入条件下土地的不同产出量经济指标。),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的投入与效益,决定土地的适宜性类型与适宜程度的过程。 14、农用地分等定级就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 别的过程。 15、标准耕作制度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与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地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破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纳的农作方式。16、基准作物就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按照不同区域生长季节的不同,进一步区分的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与晚稻等7种粮食作物。 17、指定作物就是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18、农用地分等单元 19、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就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 量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20、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21、农用地分等指数 22、土地利用系数现实土地利用水平,它用单位面积的实际标准粮总量与理论标准粮总量之比表示,反映的就是当地社会开发利用土地的平均水平,代表着社会经济条件、生产集约化水平的程度 23、土地经济系数就是当地制定作物的“产量—成本”指数与区域“产量—成本”指数的比值,亦即区域的投入—产出水平,反映了农用地经济效益水平的差异 二、问答: 第一章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1为什么要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的主任务就是什么? 土地资源调查就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与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其目的主要就是: 1)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 2)为土地评价与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与属性数据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验一

实验一土地要素分析 1208140515 土资122班 张舵 一、实验目的 根据研究区域基础数据资料,分析地形、植被、土壤、土地利用方式等土地构成要素的空间演替的规律。 二、实验数据 1.北京市海淀区数字高程模型(DEM) 2.北京市海淀区土壤类型图(土壤.*) 3.北京市海淀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简化)(HDDLTB.*) 4.北京市海淀区“凤凰岭-稻香湖”样区条带遥感影像(Sat_DXH31.tif)

三、实验过程 1.将DEM由Raster转化为TIN 打开ArcMap10.2,点击加载实验数据,在Arc Toolbox中选择3D Analyst Tools→Conversion→From Raster→Raster to TIN(图1),输入栅格为DEM图层(图2),将数字高程模型(DEM)由栅格格式(Raster)转化为不规则三角网格式(TIN)(图3)。 图 1 Arc Toolbox工具栏 图 2 Raster to TIN窗口

图 3不规则三角网格式(TIN)的数字高程图 2.选择断面 将遥感影像图层置于所有图层顶端,在研究样区条带内,点击,选择一条东西向、横跨研究样区的断面,并用红线加粗显示(图4) 图4 断面位置示意图 断面在栅格中的具体位置如下图(图5) 图5断面栅格位置图 3.断面地形分析 (1)点击生成断面高程变化图,结合遥感影像进行地形判断。 (2)在Arc 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Surface→Contour,

把生成的TIN图作为输入图层,等值线高差为50米,生成等值线图,进行等值线分析。(图6) 图6等值线分析 4.地貌类型分析 在Arc 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Surface→Slope,把生成的TIN图作为输入图层,生成坡度图,与高程变化图、等值线图对照,分析地貌类型及其部位。 5.土壤类型和属性 在土壤类型图的图层属性中选择符号系统,值字段为土类,添加所有值,并将卵石滩值移除后确定(图7) 图7 土类图层属性表

农村土地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经营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9月2日到2015年1月28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主要从农村土地现状及经营规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研究当前影响农村农业经济的因素及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现状,包括主要做法和措施等,提出正确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的意见和建议。 众所周知,土地是人类进行各种生产生活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产和资源,农村土地尤其耕地是粮食的母亲,它浓缩了千千万万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保障权。依据《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集体所有制形式。按用途可划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农村土地管理就是依照《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行使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行为的管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职能。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根据调查,我认为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空心村”现象严重,农村新建住房缺乏规划,管理很不规范。 二、矿洞开采破坏土地、污染环境。 三、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没有建立土地市场机制,土地缺乏流动性,土地的资产价值不能显化,土地利用效率很低。 四、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够完善,由此诱发了大量土地违法行为,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如何才能有效的加强农村土

地管理呢? 1.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的监督 农村土地权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是对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是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这些必然要求县、乡(镇)相关的政府部门把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纳入工作范围内,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我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参照农业部第47号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订;第三是农经部门要恢复、覆行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证、仲裁职能。 2.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 一是以“三个有利于”原则,探索土地流转形式的多元化。即只要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农户的增收,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管怎么样的土地流转形式,都可以运用并推广。二是面向市场,努力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坚持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将流转的土地区域办成结构调整的“示范园”,办成应用推广新科技的“试验区”,办成财政增长的新型社区。

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调查技术分析

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调查技术分析 摘要:国土资源管理中,土地调查技术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规范开展 土地调查工作能够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为土地的管理及使用带 来更加完善的条件。应采用有效的土地调查技术开展工作,保证测量信息的质量。 关键词:国土资源管理;土地调查;技术 引言 在国土资源管理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下,传统测绘技术难以满足当前的工作 需求,需要应用新技术来提高测绘的效率,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得到改善,保证 参考数据的准确性。土地调查过程中,涉及到的测量内容比较多,通过加强土地 调查工作的质量,可使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及利用有更好的保障。因此,应对土地 调查技术进行分析,合理应用先进的测绘技术,提升土地调查水平。 1土地调查技术的内涵 土地调查数据结果能够给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完善的参考依据,近年来,国土 资源管理中的农村土地调查结果给土地的使用、审批、耕地保护以及农业生产结 构调整等方面提高了基础的数据,并且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能够使国家土地监管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调查为各级政 府提供了发展规划参考依据,也能够在经济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使我国的经济 发展得到保障。因此,应利用有效的调查技术,使调查数据更加准确完善。 2土地调查方法 2.1全野外法 全野外法是结合土地调查的内外业部分的侧重点来划分的,外业时间及调查 时间占据较大一部分比例,在调查过程中,需要先校正数字影像图像,之后收集 数据源,同时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内业解读,输出工作底图,之后进行外业调查。全野外调查方法的内业部分是通过数字正射影像图对村名及村之间的行政界 线矢量化,同时以原土地变更数据库、权属协议为基础,不对地的种类进行预判。 2.2内外业一体化法 内外业一体化方法应用中,业内部分占据的比较多,这种方式需要先校正数 字正射影像图,收集数据的同时完成业内解读,经过检查之后将工作底图输出。 应用内外业一体化法解读的过程中辅助外业调查,并且完成预判,不仅需要对行 政村、村名的行政界限进行矢量化,还需要对自然村名、各地类的范围进行预判断,预判之后应检查预判的结果。这种方法对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采用内外 业一体化土地调查方法的时候,应明确调查工作的要点,还应有效使用业内数据 处理软件。人员在土地调查中需要与内业作业人员进行数据交接,这个环节易产 生数据丢失的问题。 2.3补测地物法。 在航空测量过程中,影片会存在较多的阴影部分,对仪器采集地物产生影响,需要使用地物补测技术。在应用中,地物补测方法中包括了简易补测法体积仪器 补测法,其中简易补测法是以几何为原理,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补测,例如距离 交汇法或者直角坐标法等,可在常规的比较小的地物测量中应用。仪器补测法需 要使用GPS、平板仪等仪器,适合所有地物的补测,通常在形态较大的地物测量 中应用。 3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调查技术应用 3.1数据处理技术

最新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实习报告

国土资源调查 专业实习报告 学院: 专业:国土资源调查 学生姓名:杜青道学号: 14880121 指导教师:杜晓峰职称:教授 完成时间:2016年5月10日 本范文适合所有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实习报告,首页不显示页码,正文部分的标题更改之后,在目录上右键->更新域,就会自动更新目录。正文内容根据自己需要修改

目录 一、实习目的 (2) 二、实习时间 (2) 三、实习地点 (2) 四、实习单位 (3) 五、实习主要内容 (3) 六、实习总结 (4) (1)实习体会 (5) (2)实习反思 (6) (3)实习心得 (7) 七、致谢 (8)

一、实习目的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用人单位对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国土资源调查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参加国土资源调查专业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通过国土资源调查专业毕业实习,能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国土资源调查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调查研究、文献检索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国土资源调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协同合作及组织工作的能力,同时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时间 201×年02月01日~201×年03月15日 (修改成自己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实习时间) 三、实习地点 杭州市滨江经济开发区江南大道 (修改成自己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实习地点)

四、实习单位 杭州市振石教育集团(修改成自己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实习单位) 此处可以继续添加具体你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实习单位的详细介绍 五、实习主要内容 我很荣幸进入杭州市振石教育集团(修改成自己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实习单位)开展毕业实习。为了更好地适应从学生到一个具备完善职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实习单位主管领导首先给我们分发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相关岗位从业相关知识材料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并安排专门的老同事对岗位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专项培训。 在实习过程,单位安排的了杜老师作为技术指导,杜老师是位非常和蔼亲切的人,他也是国土资源调查专业毕业的,从事国土资源调查领域工作已经有十年。他先带领我们熟悉工作环境和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岗位的相关业务,之后他亲切的和我们交谈关于实习工作性质以及国土资源调查专业课堂上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容易遇到的问题。杜老师带领我们认识实习单位的其他工作人员,并让我们虚心地向这些辛勤地在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工作岗位上的前辈学习,在遇到不懂得问题后要积极请教前辈。 在单位实习期间,我从事的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相关的工作之外,还负责协助人事部部的日常工作,包括制定计划,利用国土资源调查知识处理相关文书。具体实习内容过程如下: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总复习

第一章 1. 土地含义: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上由气候、地貌、水文、地质、 土壤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种种结果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2. 土地既是劳动的对象,又是生产资料,但并非所有的土地都可以 作为生产资料。 3. 土地资源调查是指运用土地资源学的知识,借助有关的科学方法 和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和历史演变规律及其生产潜力、适宜性、限制性、土地利用特点、权属关系和管理状况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它包括土地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其目的是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4. 土地资源评价就是针对特定的利用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 法,对土地资源以及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经济社会条件进行综合考察,阐明土地资源对某种用途的适宜性、限制性、生产潜力及土地利用效率,建立一个土地资源评价系统,并将土地资源评价结果表示在专题地图上。 5. 土地资源评价根据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 产潜力评价及土地经济评价等;根据评价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根据综合性程度不同可以 分为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根据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农业用地评价、林地用地评 价、城镇对地评价、自然保护区用地评价等。 6.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1.为土地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2. 是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前提;3.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点手段和内容;4.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7. 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1.查清土地资源的数量和结构;2.查清土 地资源的质量和特性;3.查清土地资源的权属和分布;4.查清土地利用的问题和成因。 8. 土地调查与评价的主体指的是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负主要责任 的组织或个人,即调查评价者或执行者。土地资源是调查与评价的客体。但是客体并非是土地资源的全部属性,而是那些对土地利用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特性。 9. 土地系统的构成要素即子系统来分类,也就是从纵向来划分,通 常可分为以下基本类型:1.农田系统2.林地系统3.草地系统4.水域系统5.荒漠系统6.市地系统 按土地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分系统来分类,也就是从横向

[管理制度]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最新卓越管理方案您可自由编辑】 (管理制度)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 管理暂行办法

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人:Ly_xxzx_sgtj来源:点击数:94发布时间:[2 0 0 7 -0 8 - 2 7]【大中 第壹章总则 第壹条为加强对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是中央财政为支持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国土资源综合调查评价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专项资金。第三条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 第四条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的管理必须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坚持集中资源、突出重点、合理安排、讲求效益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财政部负责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具体职责如下: (壹)确定年度经费总预算;

(二)确定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原则; (三)核批年度项目经费预算及组织实施费预算; (四)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第六条国土资源部负责组织和管理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壹)编制国土资源大调查规划,提出年度项目立项指南,确定年度项目 立项计划; (二)提出年度项目经费预算及组织实施费预算建议; (三)对重大项目和组织实施单位承担的项目组织审查论证和验收; (四)会同财政部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第七条国土资源部所属有关事业单位为国土资源大调查组织实施单位(以下简称组织实施单位),负责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的组织实施及项目日常管理。具体职责如下: (壹)按照国土资源大调查规划和年度项目立项指南,组织编制项目计划建议,编报项目经费预算及组织实施费预算建议;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名词: 1.土地类型的定义可描述为构成土地各个自然要素的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地。 2.土地利用分类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 3.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所进行的划分 4.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利用前一次土地利用的详查的结果作为基础,与当前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比较,对于利用性 质、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进行调绘、填图、登记和权属确认等工作。 5.土地利用制图单元 6.土地评价即土地用于规定目的时对土地性能的评定 7.土地评价单元把整个评价范围内的土地按照土地质量组合方式,划分成的一个个的土地类型单元。 8.土地特性是指各种可以直接测量或估测的土地属性,可用于区别不同适宜性的土地单元,用做描述土地质量的一种方法。 9.土地质量是由一组具有共性的土地性质的综合表达形式,它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影响某一方面的土地适宜性。 10.土地质量评价是根据土地特性及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质量,在一定条件下估算土地质量的等级并以一 定的方式描述出来的一整套方法和过程。 11.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是指分析和评定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的满足程度的过程。 1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土壤、气候、地形等)以及它们之 间的综合作用相互作用对各种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潜在生产能力的影响,依此进行的土地综合评估和分等定级的过程。 13.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是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和分析(投入--产出分析(不同质量土地的 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相同投入条件下土地的不同产出量经济指标。),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的投入和效益,决定土地的适宜性类型和适宜程度的过程。 14.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的过程。 15.标准耕作制度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地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破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纳的农作方式。16.基准作物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按照不同区域生长季节的不同,进一步区分的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和晚稻等7种粮食作物。 17.指定作物是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18.农用地分等单元 19.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 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20.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21.农用地分等指数 22.土地利用系数现实土地利用水平,它用单位面积的实际标准粮总量与理论标准粮总量之比表示,反映的是当地社会开发利用土地的平均水平,代表着社会经济条件、生产集约化水平的程度 23.土地经济系数是当地制定作物的“产量—成本”指数与区域“产量—成本”指数的比值,亦即区域的投入—产出水平,反映了农用地经济效益水平的差异 二、问答: 第一章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为什么要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的主任务是什么? 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其目的主要是: 1)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 2)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2007年52号文)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 财建【2007】52号 说明 一、为加强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和部门有关制度、办法及规定,结合国土资源调查项目预算管理要求,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组织制定了《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以下简称预算标准)。 二、本预算标准适用于国土资源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编制、审查及管理。 三、本预算标准是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和项目预算管理的要求,依据《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4〕192号)的有关规定,运用地质调查预算定额资料研究制定。工程手段预算标准中不含生产设备折旧费、职工福利费、利税等,管理费为5%。 四、本预算标准由工作手段预算标准、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和地区调整系数三部分组成。 五、工作手段预算标准包括: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坑探、浅井、槽探)、岩矿试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 六、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包括:人员费、专用仪器设备费、劳动保护费、外协费、管理费等。 七、本预算标准是以全国基础水平为主要依据制定,对不同地区野外工作费用支出的差异,通过地区调整系数进行调整。地区调整系数主要考虑野外施工期、工资水平、运输条件等主要因素。 地区调整系数适用于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钻探、坑探、浅井、槽探等工作手段和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的野外作业部分。地区调整系数不适用于地形制图、航空物探、航空遥感、遥感地质解译、海洋地质调查、岩矿试验和其他地质工作中的设计论证编写、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报告印刷等工作手段,以及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除野外作业的其他部分。 八、本预算标准中暂缺的工作手段内容,可参考使用相关行业预算(费用)标准。没有可参考使用的行业标准时,可按照《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资料自行测算确定,使用时应说明并附测算依据。 九、本预算标准将根据社会经济、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和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应用以及其它有关情况及时修订。 十、本预算标准由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技术程序 一.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方法 土地资源调查方法主要包括一地形图、航片为地图的常规的野外测绘填图方法和遥感调查方法两类。根据调查的内容,所要求的精度、比例尺及技术要求等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二.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土地资源调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具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一般可以分为4个阶段: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 (一)准备工作 1.组织专业队伍土地资源调查时综合性特别强的科学工作。工作人 员必须具备土地管理、地学、土壤学、农学、测绘学等多门学科知 识。 2.制定工作计划首先应根据任务和调查的技术规程,初步拟定总的 工作计划。其内容一般包括:调查的项目、内容、精度要求、工作 阶段的划分和时间安排等。 3.资料准备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分析所需要的调查地区的各种 专业图件与数字、文件资料、工作地图(包括地形图、遥感图件等)。 4.用片准备常用的仪器准备有:罗盘、钢尺、比尺、测绳、平板仪、 立体镜、放大镜、测绘仪等。应准备的文具和生活用品有:透明方 格纸或聚酯薄膜、绘图笔、绘图墨水、透明胶带、野外记载本等。 (二)外业调绘 1.调绘前的准备工作阶段 ①.路线勘察邀请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当向导,利用地形图、遥感影 像等进行路线勘测。 ②.制定工作分类系统 ③.室内预判充分利用遥感影像所提供的大量信息,进行专业解 译,减少的室外工作量。 2.调回阶段外业调绘工作整个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核心,一定要根 据外业规程,边调绘变检查,不得遗漏,调绘工作底图可以利用航 片、卫片等。一般程序为: ①.掌握测绘地图的比例尺 ②.确定验证样区 ③.选好站立点 ④.确定调绘地图的方位 ⑤.调绘地类 ⑥.补测地物 ⑦.调绘整饰 ⑧.填写工作手册 ⑨.样区调绘验证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重点

1、土地资源调查概念: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1)、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主要指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和土地利用方式、农业分区等社会经济要素的调查。);(2)、土地类型及其属性的调查(主要在于划分土地的类型、获取其面积、长度、坡度、土地利用方式、空间分布等特征。);(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分布、土地权属状况和利用现状)(4)、专项土地资源调查(指专门针对某个土地类型而展开的土地调查。但专项调查也可能与一般性土地类型调查同步进行,而成为土地调查的一个子项目。)(5)、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指调查的对象区域被限定在特殊的区域。); 3、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1)、准备工作: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备、仪器和设备的准备;(2)、外业调绘:路线勘察、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地类调绘、补测、样区调绘验证;(3)、内业工作:转绘、量算面积、编图与图面整饰、成果整理;(4)、检查验收(验收的标准要对照技术规程和精度要求,达到要求的即为合格) 第二章 1、气候调查与分析:调查内容(气温、积温、降水和干燥度)与分析方法(气象站)气候调查的特点:一般温带地区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度 2、地形地貌调查与分析:调查内容{大、中地貌(山地、丘陵、平原、高原、河谷盆地)、几种特殊地形(熔岩地形、红色岩系地形、黄土地形、风行地形)、微地形或微地貌、海拔、坡度与坡向(地形图、实地描述、绘制断面图、地形描述、资料整理和分析)与分析方法 3、土壤调查:调查内容{地表特征(石块度等级、岩石露头度、侵蚀的迹象、盐分和碱分的存在)、剖面特征(质地、剖面层次构型、土层厚度、土壤结构、砾石含量、障碍层次)(实地调查法) 4、土地类型制图方法:综合制图法、叠置制图法 5、土地类型分类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多级分类制原则、分异特性逐级累积的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实用性原则、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6、中国1:100万土地分类系统:将土地型作为承上启下的分类单元,在土地型之后设置土地相,然后续分出土地面基层单元,从而构成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土地相、土地面五级分类系统。根据大尺度的水热组合类型,将全国按自然地带或亚地带分异划分为12个土地纲;根据大(中)地貌类型(山区以垂直地带划分)不同,在同一土地纲内划分土地类;根据植被亚型或群系、土壤亚类等的差异将土地类分为土地型。 第三章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依据土地用途和利用方式,考虑到农、林、水、交通等有关部门需求,设定“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交通运输用地”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经营特点,考虑到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的需求,设定“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为了保证

土地资源调查评价知识点

零星地物:指小于最小上图标准的地类图斑,实际上主要指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土图斑的非耕地以及非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的耕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在全国范围内,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调查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面积、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飞地(插花地):属外行政区划,并脱离其辖区范围而孤独飞入本辖区内的地块。 土地自然生产力:是指土地依靠自然水、肥、热等自然供给条件所能生产的物质产品数量,也就是说在没有人类任何物质投入情况下,土地所具有的自然生产能力,一般用单位土地面积自然生产的干物质数量表示。 土地经济生产力: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土地的生产能力,即在投入人类劳动后,水肥基本满足,经营管理合理的条件下,以种植几种主要作物而形成的生产能力。 土地经济评价:采用一定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称为土地经济评价。 地类调查:以航片或者航天遥感正射影象图()为调查底图,充分利用已有的调查成果等资料,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划分要求,按实地土地利用现状对地类和其界线进行调查。 土地条件调查:指对土地的土壤、植被、地形、地貌、气候及水文地

质等自然条件和对土地的投入、产出、收益、交通、区位等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 土地利用结构:是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某区域内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反映了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部门内的分配状况和比例关系。 土地生态评价:是在一般土地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对环境最有意义的生态特征进行补充评价,尤其着重对土地生态价值和功能的评价,直接服务于土地生态设计和土地生态规划。(土地生态评价就是指对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价值及其生态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价。)生态足迹: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二者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 土地生态系统:土地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土地上无生命(环境条件)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生命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之间形成的一个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村庄指农村居民点,以及所属的商服、住宅、工矿、工业、仓储、学校等用地。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2、对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图上4.02,耕地、

国土资源调查专业个人简历模板原创

……………………….…………………………………………………………………………………姓名:杜宗飞专业:国土资源调查专业 院校:浙江大学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浙江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学科相关的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国土资源调查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

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二〇〇六年九月

说明 一、为加强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和部门有关制度、办法及规定,结合国土资源调查项目预算管理要求,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组织制定了《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以下简称预算标准)。 二、本预算标准适用于国土资源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编制、审查及管理。 三、本预算标准是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和项目预算管理的要求,依据《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4〕192号)的有关规定,运用地质调查预算定额资料研究制定。工程手段预算标准中不含生产设备折旧费、职工福利费、利税等,管理费为5%。 四、本预算标准由工作手段预算标准、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和地区调整系数三部分组成。 五、工作手段预算标准包括: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坑探、浅井、槽探)、岩矿试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 六、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包括:人员费、专用仪器设备费、劳动保护费、外协费、管理费等。 七、本预算标准是以全国基础水平为主要依据制定,对不同地区野外工作费用支出的差异,通过地区调整系数进行调整。地区调整系数主要考虑野外施工期、工资水平、运输条件等主要因素。 地区调整系数适用于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钻探、坑探、浅井、槽探等工作手段和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的野外作业部分。地区调整系数不适用于地形制图、航空物探、航空遥感、遥感地质解译、海洋地质调查、岩矿试验和其他地质工作中的设计论证编写、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报告印刷等工作手段,以及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除野外作业的其他部分。 八、本预算标准中暂缺的工作手段内容,可参考使用相关行业预算(费用)标准。没有可参考使用的行业标准时,可按照《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资料自行测算确定,使用时应说明并附测算依据。 九、本预算标准将根据社会经济、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和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应用以及其它有关情况及时修订。 十、本预算标准由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国土资源外业调查系统

国土资源外业调查系统 一、硬件部分 系统:支持安卓、IOS可定制。 *GNSS性能:Beidou、GPS、GLONASS、GALILEO、QZSS、SBAS,支持单BD定位。 接收天线:内置*GNSS 精度(内符合精度):定位精度≤5 CM(RTK) 更新频率:默认1HZ(最大支持20HZ)首次定位时间:首次定位时间热启动时间:10秒重新捕获时间:2秒解算时间:5秒速度限制:515 m/s支持数据格式:NMEA-0183数据通讯:蓝牙Bluetooth V4.0 数据接口:瑞士LAMO头充电 电源特性:内置可充电锂电池,4.2V 6000mAh锂电池,工作时间大于10小时 环境指标: 工作温度:-40℃至+80℃ 储存温度:-45℃至+85℃ 相对湿度:96%无结露 抗跌落:1.6米 防水等级:整机IP67工业三防 二、GIS数据采集及内外业管理系统 本软件为GIS数据采集及内外业管理系统,软件包括桌面端及移动端,可以实现数据字典的编辑、栅格矢量数据格式的转换、坐标系的管理工作,并可以实现任务的分派、作业人员位置监控、采集作业实时在线回传等功能,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开发定制的软件选项。 桌面端软件功能 *数据字典的编辑; *支持影像金字塔技术,可以对栅格数据进行压缩处理,不低于10倍的压缩比例,支持栅格及影像数据的格式转换,支持栅格图形校准;*支持影像数据和街道数据的下载功能; *支持服务器模式,可以直接进行用户管理、分配采集项目等工作,并支持用户端直接将数据传输到服务器。用户端软件 支持点、线、面GIS数据的采集工作; *支持接收服务器指派的任务。轨迹上传、GIS数据采集实时上传,与省直属对接。 *支持SHP、MIF、TIF、JPG、EMD、ERD等栅格及适量图层的添加作为底图显示; *支持GNSS定位、手绘、和坐标输入等多种坐标采集模式,并支持蓝牙外接高精度GNSS模块功能; *支持图层的编辑工作,可以直接在外业端编辑图层的颜色、注记、图层的添加删除等工作; *支持偏心测量功能,支持单点法、两点法、四点法、三点法园拟合、双方向法交汇采集、角度距离法、两边教会法不少于7种偏心测量采集方法; *支持移动端直接进行参数校正,通过测量已知点计算转换参数; *软件应具有强大的外业编辑功能,能够进行要素移动、节点编辑、面分割、面裁剪、线分割等不少于5种编辑方式; *支持蓝牙测距仪的连接以便于与进行隐藏点的测量; *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可以根据属性要素及距离要素等进行查询和统计; *导航功能能够支持直线导航和沿路导航模式,目的地的选择支持输入目的地、图上选取目的地、列表选择等功能,使用沿路导航模式时时要求具有语音提醒和播报。 四、作业人员通讯软件: *支持群组建立; *定位功能: 可以在地图上显示自己的当前位置,以及当前位置周围的成员实时地图位置; 地图上查看到周围的成员后,可以点开地图上的成员,并选择进行导航,地图就会显示出规划路线,对于用户发来的位置信息可以直接进行导航。 *通讯功能: 可以发送文字、图片及语音通话,支持多方无线语音对讲,指挥中心可以再后台无线对讲,后台可同时查看外业人员位置情况; 人员可以通过手持终端发起同组的群呼话,可以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呼叫。 *支持接收省州县国土资源调查系统指派的任务。轨迹上传、GIS数据采集实时上传至省州县国土资源调查系统。 *支持接收服务器指派的任务。轨迹上传、GIS数据采集实时上传调查系统。 *部分为必须满足要求。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农村土地资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暑假期间,我对××村的土地资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调查目的:通过对××村土地资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把握农村土地资使用的现状,主要是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配置,提高土地资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时间:2009年8月9日——15日 调查人员:××× 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

调查内容:土地资使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别、有效使用情况、土地规划现状等等) 一、××村土地资使用状况及特点 ××村是一个土地资相对匮乏的村庄(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口712人,拥有土地面积近850亩,其中耕地面积641亩,林地约50亩,建设用地(包括道路、桥梁、河滩等)159亩。 经调查,××村的土地使用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耕地面积少,地少人多 该村耕地共分三等,分别为 一等(平整黄土地)、 二等(洼地、沙土地等)、三等(岭地、拓荒地等),(注:图不一)各类土地都比例如下图所示。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亩/人,且三等地占了近1/4的比例,良田面积偏少,再加上一些不当经营状况,住房挤占耕地,使耕地面积越发紧张。 单位:亩 2. 地块多,单块面积小,缺乏集约性 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但地块较多,平均每户耕地多于5块,这就使得单块耕地面积太小,不适合农机的推广使用,集约性差,严重束缚了劳动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