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生态学选择题

海洋生态学选择题

海洋生态学选择题
海洋生态学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生物群落是(B).

A.生物偶然的组合

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

C.生物随意的组合

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

2,生物群落是(B).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

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

3,确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

A.植物的种类

B.植物的高度

C.植物的作用

D.植物的功能4,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

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

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

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

5,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

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

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

6,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

A.优势种

B.建群种

C.特有种

D.亚优种

7,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

A.光照强度减弱

B.空气湿度增加

C.土壤湿度增加

D.气温增加

8,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

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

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

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

A.苔原

B.荒漠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

10,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

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

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

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

D.高位芽达90%以上

11,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A).

A.镶嵌体中斑点通常小于复合体中的斑点

B.复合体中斑点间植物,紧密接触,相互影响很大

C.镶嵌体中斑点间植物互不影响

D.镶嵌体中每个小群落各代表不同群落的特征

12,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

A.是不同群落片段的镶嵌分布格局

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C.每一个镶嵌体仅包括一种小群落

D.镶嵌体中小群落与整个大群落垂直结构差异很大

13,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B).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

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

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14,采用植物区系作为群落分类原则的是(B).

A.英美学派

B.法瑞学派

C.前苏联

D.中国

15,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

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

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

1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

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

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

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

17,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

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

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

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

18,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

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

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

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

19,按拉恩基尔的生活型分类,下列植物中属于一年生的是(D). 莲藕 B. 芦苇

马铃薯 D.玉米

20,下列生活型谱中,符合苔原群落的生活型谱是(D).

群落类型

高位芽植物

地上芽植物

地面芽植物

地下芽植物

一年生植物

2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热带雨林

22,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 (B).

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

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C.演替越来越慢

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23,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C).

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

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远物种生存

群落结构一定型

种类数量不稳定

2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

A.信息少

B.稳定型高

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

D.食物网(链)简单

25,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环境

B.群落外貌和结构

C.群落种类组成

D.群落动态

26,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B).

A.优势种

B.特征种

C.建群种

D.偶见种

27,属于地带性顶级的群落是(D).

沼泽 B.水生群落 C.盐碱群落 D.荒漠群落

28,不符合非地带性顶极的论述是(C).

可出现在多种大气候下

可分布于多个地带性群落中

只受局部环境制约,大气候对其毫无影响

具有大气候的烙印

29,从裸盐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

次生演替 B.快速演替 C.内因性演替 D.外因性演替

30,关于异龄林的正确说法是(D).

一般阳性树林多形成异龄林

异龄林指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下的林分

人工林大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

冷杉等较耐荫树种的林分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

3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

土壤 B.地形 C.气候 D.生物

32,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

A.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

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

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

3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3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学原则

B.植物区系学原则

C.动态原则

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35,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

A.建群种和水热条件

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C.优势种和水热条件

D.优势种的生活型和水热条件

36,关于生物地理群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生物地理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

B.生物地理群落含义与生态系统相近

C.生物地理群落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能量,物质关系

D.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B.H苏卡乔夫首先提出来的

37,属于非地带性顶极的群落是(D).

A.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C.北方针叶林

D.沼泽

3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39,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提出并定义的.

A. E.Haeckel

B. E.P.Odum

C. A.G.Tansley

D. Darwin

40,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

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

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

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

41,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有机个体

4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生物圈

B.群落

C.种群

D.景观单元

43,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

A.全球陆地

B.全球海洋

C.整个生物圈

D.整个宇宙

44,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

A.岩石圈的上层

B.全部水圈

C.大气圈的上层

D.大气圈的下层

45,臭氧层破坏属于(B).

A.地区性环境问题

B.全球性环境问题

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

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

46,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

A.实验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行为生态学

D.草原生态学

47,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

A.生物学时期

B.环境科学时期

C.现代生态学时期

D.现代生物学时期

48,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

A.气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来因子

49,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

50,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稳定因子

D.非密度制约因子

5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52,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

5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

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

54,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

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

A.250kg左右

B.350kg左右

C.500kg左右

D.大于500kg

55,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

这种作用称为(C).

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56,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

A.高温,高湿

B.中温,高湿

C.中温,高湿

D.中温,中湿

57,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 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

58,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

A.高

B.低

C.一样

D.不确定

59,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B).

A.光饱合点

B.光补偿点

C.光照点

D.光辐射点

60,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

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光

61,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

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兰紫光

62,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63,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64,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65,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

A.大豆

B.玉米

C.冬小麦

D.水稻

66,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D).

A.冬小麦

B.甜菜

C.萝卜

D.水稻

67,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o为(D).

A.平均温度

B.发育的时间

C.有效积温

D.发育起点温度

68,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

A.多

B.少

C.一样

D.不确定

69,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

A.有利

B.不利

C.一样

D.不确定

70,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

A.贝格曼法则

B.阿伦法则

C.李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

71,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械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

72,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

A.叶面积较大

B.根系发达

C. 通气组织发达

D.叶片较多

73,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

A.粘土

B.砂土

C.壤土

D.黄土

74,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

A.团粒结构

B.片状结构

C.块状结构

D.柱状结构

75,比较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母质是(B).

A.酸性岩母质

B.冲积物母质

C.风积母质

D.黄土母质

76,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及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生物是(D).

A.植物

B.原生动物

C.节肢动物

D.微生物

77,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D).

A.湿生植物

B.水生植物

C.中生植物

D.旱生植物

78,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C).

A.一亩地有20棵杨树

B.10只/hm2黄鼠

C.100个/hm2鼠洞

D.50ml水中有100个草履虫

79,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C).

A.牛

B.蛔虫

C.珊瑚虫

D.青蛙 80,下列不属于单体生物的是(D).

A.一群羊

B.一窝小鸟

C.一只鸡

D.一棵松树

81,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A).

A.s2/m=0

B.s2/m=1

C.s2/rn显著大于1

D.s2/m显著小于1

82,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称为(D).

A.绝对出生率

B.专有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生态出生率

83,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的形状为基部较狭,顶部较宽,这样的种群属于(C). A.增长型种群 B.稳定型种群 C.下降型种群 D.混合型种群

84,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A).

A.凸型曲线

B.凹型曲线

C.对角线型曲线

D.S型曲线

85,d N/d t = r N(K-N/K)这一数学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D).

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

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

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

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

86,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B).

A.季节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平衡

87,旅鼠和北极狐的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的周期为(D).

A.1~2年

B.2年

C.3年

D.3~4年

88,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体数量为(C).

A.小于K/2

B.等于K

C.等于K/2

D.大于K/2 8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

A.原始合作

B.竞争

C.中性作用

D.偏利作用

90,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B).

A.偏利作用

B.互利共生

C.原始合作

D.中性作用

91,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D).

A.偏利作用

B.原始合作

C.偏害作用

D.拟寄生

92,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C).

A.寄生

B.拟寄生

C.互利共生

D.偏利共生

93,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C).

A.人与饲养的家畜

B.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

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

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

94,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5个期中,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称为(B).

A.加速期

B.转折期

C.减速期

D.饱和期

95,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量一半时,种群的(D).

A.密度增长越来越快

B.环境阻力越来越大

C.环境阻力越来越小

D.密度越来越小

96,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D).

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B.生产量为正值

C.年龄锥体下宽,上窄

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97,种群为逻辑斯谛增长时,开始期的特点是(A).

A.密度增长缓慢

B.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C.密度增长最快

D.密度增长逐渐变慢

98,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D).

A.季节性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的爆发 99,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澳大利亚,10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B).

A.种群大发生

B.生态入侵

C.不规则波动

D.种群大爆发 100,下列动物的种群数量不能够长期地维持在某一水平的是(D).

A.大型有蹄类

B.食肉类

C.一些蜻蜓的成虫

D.蝗虫

101,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A).

A.K/2

B.K

C. K/4

D.K/3

102,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B).

A.均匀分布

B.成群分布

C.随机分布

D.带状分布

103,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D).

A.达尔文

B.奥德姆

C.瓦尔明

D.坦斯利

104,生物地理群落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C).

A.达尔文

B.奥德姆

C.苏卡乔夫

D.坦斯利

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

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兼养生物组成

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

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

106,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D).

A.种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蓝绿藻

D.真菌

107,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B).

A.高等植物

B.哺乳动物

C.大型真菌

D.蓝绿藻

108,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

A.树木

B.鸟类

C.昆虫

D.蚯蚓

109,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

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保持生态平衡

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

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110,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B).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

111,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

112,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A).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

113,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

A.热带

B.温带

C.寒温带

D.寒带

114,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季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115,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D).

A.大陆架

B.开阔大洋

C.河流与湖泊

D.珊瑚礁

116,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

A.沼泽与湿地

B.开阔大洋 C荒漠 D.冻原

117,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

A.温带农田

B.温带草原

C.荒漠

D.冻原

118,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B).

A.热带雨林

B.橡胶园

C.北方针叶林

D.冻原

119,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D).

A.海洋

B.撂荒地

C.被污染的湖泊

D.养鱼池

120,下列生态系统中,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C).

A.农田

B.果园

C.被污染的湖泊

D.养鱼池

121,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是(C).

A.热带雨林

B.温带农田

C.温带草原

D.落叶阔叶林

122,按生产力高低排序,正确的答案是(A).

A.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雨林>北方针叶林>冻原

B.开阔大洋>河口>湖泊>大陆架

C.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常绿阔叶林>北方针叶林

D.长江流域农田>黄河流域农田>黑龙江流域农田>热带雨林

123,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A).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D.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124,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A).

A.能量越来越少

B.能量越来越多

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

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

125,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C).

A.湖泊

B.热带雨林

C.农田

D.水库

126,形成次级生物量的生物类群是(B).

A.化能合成细菌

B.真菌

C.蓝绿藻

D.蕨类植物

127,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高的是(A).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荒漠

D.开阔大洋

128,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板状根,裸芽,茎花现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生态系统是(A).

A.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

129,捉100种动物容易,捉一种动物的100个个体难的生态系统是(A).

A.雨林

B.湖泊

C.草原

D.荒漠

130,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D).

A.雨林

B.季雨林

C.落叶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

131,大型食草有蹄类和穴居哺乳类动物占优势的生态系统是(D).

A.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温带草原

132,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

A.热带或亚热带

B.温带

C.寒温带

D.极地

133,选出正确的答案(A).

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

B.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134,下列生态系统中,遭到破坏后最难恢复的是(D).

A.热带雨林

B.北方针叶林

C.温带草原

D.极地冻原

135,温室效应指的是(B).

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对环境不利的后果

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表长波辐射难以出去,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

C.农民长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工作,导致了与温室和塑料大棚有关的疾病

D.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生产的蔬菜质量与露天农田中生产的蔬菜质量不同136,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A).

A.气温升高

B.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

C.海平面上升

D.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

137,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是(A).

A.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死后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渔类因缺氧而死亡,使渔业产量减少

B.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鱼类的食物增加,导致渔业产量增加

C.对渔业产量没有影响

D.使渔业产量忽高忽低

138,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C).

A.煤炭资源

B.核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天然气资源

139,下列资源属于非枯竭性自然资源的是(A).

A.太阳能资源

B.天然气资源

C.土地资源

D.淡水资源

140,下列做法不是可持续农业的做法的是(D).

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

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

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

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

141,下列类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C).

A.养鱼塘的分层养殖

B.农田的间作套种

C.海洋的网箱养殖

D.稻田养鱼或养鸭

142,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B).

A.2~3个

B.5~6个

C.8~10个

D.12~14个

143,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D).

A.个体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

D.生态系统生态学

144,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类群不包括(D).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环境

145,能流和物流速度快的生态系统是(A).

A.热带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北方针叶林

146,下列生态系统中消费者食物专一性强的是(A).

A.热带雨林

B.湖泊

C.温带草原

D.荒漠

147,盐度周期性变化明显的生态系统是(B).

A.海洋

B.河口

C.红树林

D.盐湖

148,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A).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分解者

149,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D).

A.温带草原

B.落叶阔叶林

C.淡水湖泊

D.极地冻原

150,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D).

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

B.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

C.根据消费者的食性

D.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

151,生态系统中受到捕食压力较大的是(A).

A.植食动物

B.一级食肉动物

C.二级食肉动物

D.三级食肉动物

152,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D).

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

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

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

D.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

153,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154,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

A.多

B.少

C.一样

D.不确定

155,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

A.贝格曼法则

B.阿伦法则 C李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

156,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械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

157,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B).

A.均匀分布

B.成群分布

C.随机分布

D.带状分布

158,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

A.优势种

B.建群种

C.特有种

D.亚优种

15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

A.苔原

B.荒漠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

160,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

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

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

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

16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热带雨林

162,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

A.次生演替

B.快速演替

C.内因性演替

D.外因性演替

16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16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学原则

B.植物区系学原则

C.动态原则

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65,关于生物地理群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生物地理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

B.生物地理群落含义与生态系统相近

C.生物地理群落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能量,物质关系

D.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B.H苏卡乔夫首先提出来的

166,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是(D).

A.达尔文

B.奥德姆

C.瓦尔明

D.坦斯利

167,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D).

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

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样生物,兼养生物,非生物环境组成

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

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

168,下列哪一类资源是可再生性资源(C).

A.煤炭资源

B.核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天然气资源

169,生态系统内消费者的营养

级的确定是根据(D).

A.消费者的个体大小

B.消费者的食量大小

C.消费者的食性

D.消费者的主要食性

170,阴性植物的特点是(D).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171,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D).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172,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0为(B).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173,早生植物的特点是(A).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174,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B).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175,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B).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176,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D).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177,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A).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178,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D).

A.疏透结构

B.紧密结构

C.稀疏结构

D.通风结构

179,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A).

A.焚风效应

B.山风效应

C.谷风效应

D.陆风效应

180,种群是指(A).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81,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B).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

182,种群平衡是指(B).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183,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D)首次提出的.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184,法瑞法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B).

A.演替原则

B.植物区系

C.植被型

D.群落生态

185,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D).

A.蒙古栎

B.长白落叶松

C.红松

D.兴安落叶松186,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D).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187,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B).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188,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

A.气候顶级

B.偏途顶级

C.土壤顶级

D.地形顶级

189,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C).

A.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190,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C)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

A.初级总生产力

B.初级净生产力

C.群落净生产力

D.次级生产力

191,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D).

A.改善环境

B.消灭竞争者

C.增加总生产量

D.增加净生产量

192,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C).

A.海洋

B.草原

C.海陆交接地带

D.荒漠

193,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B).

A.草原

B.森林

C.海洋

D.农田

194,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C).

A.湖泊

B.草原

C.果园

D.热带雨林

195,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D).

A.石油

B.天然气

C.煤

D.水能

196,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D).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197,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C).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B.保护天敌

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

D.保护害虫种群

198,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约为(B).

A.3%

B.0.5%

C.20%

D.万分之一

199,生态系统的概念是___于1953年提出来的.(B)

A.Fisher

B.Tansley

C.Vickerman

D.Mobius

200,外温动物的代谢速度随温度的增加用温度系数描述,那么温度系数Q10是温度升高__对代谢速度影响的指数.

A.20℃

B.5℃

C.10℃

D.15℃

201,在___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B)

A.干扰性

B.利用性

C.种间

D.种内

202,竞争剧烈时,生物可通过___离开种群密度高的地区.(B)

A.流动

B.扩散

C.死亡

D.隐藏

203,在温带生态系统中,热的主要储存位置是___.(B)

A.空气

B.土壤

C.水

D.生物体

204,生物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___.(C)

A.气候驯化

B.调节

C.驯化

D.适应

205,___陈述了来自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与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相比,趋向于具有更短的末端(耳朵和四肢).(B)

A.比尔定律

B.阿伦法则

C.Hamilton定律

D.贝格曼规律

206,以下生物中,属于兼性互利共生的是___.(C)

A.地衣

B.菌根

C.蜜蜂与月季

D.珊瑚

207,杜鹃将蛋下在别种鸟的巢中,让这种鸟饲育其幼鸟,这一现象称为___.(C) A.社会性寄生 B.寄生 C.潜在寄生 D.真寄生

208,全球陆地的净初级生产力大约为___t/a干物质.(A)

A.120×109

B.120×108

C.50×109

D.50×108

209,酸雨中含有的酸性化合物是___.(D)

A.HCl与H2SO4

B.HNO3与HCl

C.H3PO4与HNO3

D.H2SO4与HNO3

2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有害生物的是___.(D)

A.鼠

B.蝗虫

C.红蜘蛛

D.麻雀

211,稳态的英文是___.(A)

A.homeostasis

B.homeotherm

C.homogenons

D.homologous

212,下面生物中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的是___.(C)

A.蜗牛

B.细菌

C.藻类

D.蚯蚓

213,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___.(C)

A.竞争

B.攻击

C.性选择

D.适应环境

214,捕食者优先选择能使其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___的一定大小的猎物.(D) A.质量 B.重量 C.体积 D.能量

215,白天,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___.(B)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先降低后增加

216,___是将温度和时间相结合的一个测量,运用于外温动物可反应这些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依赖于环境温度及时间.(A)

A.生理时间

B.物理时间

C.生物钟

D.温度时间

217,收获理论中,收获目标指的是___.(C)

A.收获最大产量

B.收获恒定产量

C.长期持续获得最大产量

D.收获种群所有个体

218,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每一年龄阶段个体数目的比率,通常用___表示.(B)

A.年龄结构图

B.年龄金字塔图

C.年龄分布图

D.年龄组成图

219,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一大致一样的方式起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会减少它;如果水平太低,就提高它.这一过程称为___.(D)

A.反馈

B.内调节

C.外调节

D.负反馈

220,对于植物,下面选项中___是可以被消耗掉的.(B)

A.温度

B.太阳辐射

C.盐度

D.负反馈

221,生物体所处的物理环境称为其___.(A)

A.栖息地(生境)

B.生态为

C.位点

D.生存空间

222,夜间,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___.(A)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先增加后降低

223,可见光穿过水体遵循一个称为___的负指数关系.(C)

A.阿伦法则

B.Hamilton定律

C.比尔定律

D.贝格曼规律

224,绿色植物光合活性辐射(PAR)带波长位于___.(A)

A.380nm~700nm

B.380nm~760nm

C.150nm~4000nm

D.490nm~620nm

225,植物光合作用同化量于呼吸消耗量相等时的光合活性辐射强度称为___.(B) A.饱和点 B.补偿点 C.平衡点 D.稳定点

226,___在湖泊中的营养物质循环中起关键作用.(C)

A.鱼类

B.细菌

C.浮游动物

D.藻类

227,根据生物体个生活期死亡率的高低,年龄存活曲线一般可以分为___种形式.(B)

A.2

B.3

C.4

D.5

228,___是生态学的一种主要影响力,是扩散和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约过程进行调节的重要原因.(B)

A.种间竞争

B.种内竞争

C.个体竞争

D.竞争

229,雄鹿的叉角形成的原因在于___.(C)

A.攻击

B.防御

C.性选择

D.捕食

230,生态位的英文是___.(B)

A.habit

B.niche

C.site

D.place

231,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全球气温上升了___.(D)

A.0.5~0.7℃

B.0.3~0.5℃

C.0.5~0.7℃

D.0.4~0.7℃

232,物质的热容量是1cm3物质上升___所需要的热量.(A)

A.1℃

B.10℃

C.5℃

D.100℃

233,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产量最高的是( B)

A 温带常绿林

B 热带雨林

C 温带草原

D 落叶

234,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量最高的是( C )

A 河口湾

B 大陆架

C 海藻床或珊瑚礁

D 大洋区

235, 限制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的一个关键因子是( A )

A 磷

B 碳

C 硫

D 钾

236, 下列同化效率最高的动物类群是( C )

A 食草动物

B 杂食动物

C 肉食动物

D 碎食动物

237, 下列动物类群中,生产效率最高的是 (D )

A 无脊椎动物

B 外温性脊椎动物

C 内温性脊椎动物

D 原生动物

238, 下列各种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的是( C )

A 二氧化碳

B 温度

C 水

D 营养物质

239,下列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分解速率最快的是( C )

A 木质素

B 纤维素

C 单糖

D 半纤维素

240,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速率最高的是(B )

A 温带森林

B 热带森林

C 草地

D 北方针叶林

多项选择

1.减少土壤侵蚀的方法有( ABCD )

A.进行等高耕作

B.覆盖作物(如豆科作物)

C.轮作

D.进行免耕农业

2.生态学所研究的有4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对每一部分,生态学家感兴趣的对象是有变化的,那么在生态系统这一水平上,主要研究的项目有( ABD )

A.能流

B.食物网

C.群落的组成

D.营养物的组成

3.植物种间对辐射强度反应的重要战略差异显示为( CD ),它们分别具有是适应于高的和低的光辐射范围.

A.强辐射种

B.弱辐射种

C.阳地种

D.阴地种

4.种群的密度制约有( ABD )几种形式.

A.过度补偿

B.补偿不足

C.均衡补偿

D.准确补偿

5.大型种子无法有效地被风传布,除非靠水传布或依靠动物来散布,下面选项中的动物可作为种子扩散者的有( ABCD ).

A.啮齿动物

B.蝙蝠

C.鸟

D.蚂蚁

6.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 ABCD )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7.鸟和哺乳动物属于( AD )

A.恒温动物

B.外温动物

C.变温动物

D.内温动物

8.下面选项中属于种间相互作用的有( ABC )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自相残杀

9.地球上,最富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出现在( ABCD )

A.沼泽

B.温地

C.河口湾

D.耕地和珊瑚礁

10.农业对生态的影响有( ABCD )

A.控制害虫的后果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土壤侵蚀

D.营养物,水和能量利用的影响

11.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的基本资源是 (ABDE )

A 光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营养物质

E 水

12. 海洋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决定于 (ACD )

A 太阳的日总辐射量

B 水的温度

C 水中的叶绿素含量

D 光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的衰变系数

E 水中磷的含量

13.决定淡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主要有 (ABD )

A 营养物质

B 光

C 水中氧气的浓度 D食草动物的捕食 E 水的浓度

14.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 (ABCDE )

A 收获量测定法

B 氧气测定法

C 二氧化碳测定法

D 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E 叶绿素测定法分生产量.

15.分解作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包括 (ACD )

A 碎裂

B 溶解

C 异化

D 淋溶

E 矿化

16.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 (ABD )

A 待分解资源的质量

B 分解者的生物种类

C 待分解资源的种类

D 分解时的理化性质

E 待分解资源的数量

17.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研究一般在哪三个层次上进行 (BCD )

A 物种

B 种群

C 食物链

D 生态系统

E 生物圈

18.生态系统中把多种多样的信息分为(ABCD )

A 物理信息

B 化学信息

C 行为信息

D 营养信息

E 图象信息

海洋生态学复习资料

填空 1. 海水鱼类网箱养殖也会改变养殖区的水文特征干扰鱼类洄游导致海底沉积物的增加 2. 红树植物花费大量的能量用于____幼苗生产_________ 3. 大洋区有四大洋,是__太平洋____、__大西洋_____、__印度洋___和___北冰洋______ 4. _浅海区____通常指潮下带至大陆边缘的陆架海水域 5. 潮下带附近的大型褐藻以____固着器________附在硬质底上。 6. 海洋的水层部分在水平方向上分为_浅海区____、___大洋区______ 7.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产品不仅以_颗粒有机碳___(POC)的形式存在,还有相当部分(5%~40%)是直接以_溶解有机碳___(DOC)的形式释放到水中 8. 近半个世纪以来,海洋与陆地一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包括全球变化、_海洋生物的过度利用___、环境破环、生物多样性损失_等。 9. 可能存在现存量多而生产量少或现存量少而生产量多的情况,前者如_陆地森林后者如海洋浮游植物 10. 啃食动物包括植食性鱼类、___腹足类软体动物__和___海胆___等 11. 浮游植物按身体大小可分为微微型、微型、小型、中型、大型、巨型 12. 河口区既是重要的渔业捕捞场所,也是重要的水产养殖区 13. 红树具有表面根、气生根、支柱根等根系以适应淤泥和缺氧环境 14. 河口区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__河口周围环境________、__河口内部__________ 15. 生态学按环境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原始生态系统的营养方式分为__自养型与___异养型________ 17. 从食物类型看,大陆架海底的底栖生物可分为__掠食动物_____、__食腐动物___、_啃

海洋生态学试卷一

《海洋生态学》试卷- 一、填空(14分) 1、垂直方向上的光照条件分为————、————、————。 2、生物发光现象可分为三类————、————、————。 3、远洋沉积包括————、————、————。 4、底表生活型生物包括————、————、————。 5、外源性因素指调节种群密度的原因在于种群外部,如————、————、———。 6、海流按温度特征可分为————和————。 7、共生现象的类别有————、————、————、————、————。 8、海洋生物种群数量统计主要方法有————、————、————。 9、海洋具有————|————|————等三大环境梯度 二、名词解释(15分) 1、生态等值 2、生态阈限 3、海水组成恒定性规律 4、竞争排斥原理 5、阿利氏规律。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很多海洋生物群落(特别是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主要是关键种)表现出季节性 的特征,这种季节变化也叫季节演替。 2、n营养级的生态效率是(n—1)营养级的生产量与n营养 级的生产量之比。 3、植食性微型鞭毛虫的氮再生效率与食物对象的营养质量有关。 4、海水中的DMS有一部分进入大气后形成云的凝结核是温室效应产生的成因。 5、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一般是在演替的初期高,越接近顶极越低。 四、简答(31分) 1、群落演替的类型?(6分) 2、种间竞争与生态位分化的关系(6分)? 3、食性特化的适应意义?(6分) 4、如何理解生态学意义上的种群?(6分) 5、简述鱼类年龄与生长在渔业研究上的意义?(7分) 五、试述(任选二题、30分) 1、试述r选择和K选择的典型特征?(15分) 2、试述不同生态学家对生态位概念的见解?(15分) 3、试述鱼类产卵、索饵和越冬洄游的概念及其特点?(15分) 《海洋生态学》试卷一答案 一、填空(14分) 1、垂直方向上的光照条件分为(透光层)(弱光层)(无光层)。 2、生物发光现象可分为三类(迷漫状或乳状海光)、(火花状海光)、(闪光海光)。 3、远洋沉积包括(红黏土)(钙质软泥)(硅质软泥)。

《海洋生态学》试卷三答案

《海洋生态学》试卷三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 1.寒流:是指水温低于流经海区水温的海流,通常是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如千鸟寒流),寒流一般低温低盐,透明度较小。 2.广盐性生物:对于海水盐度的变化有很大的适应性,能忍受海水盐度的剧烈变化,沿海和河口地区的生物以及洄游性动物都属于广盐性生物。 3.种间竞争:是生物群落中物种关系的一种形式。是指两个或更多物种的种群对同一种资源(如空间、食物与营养物质,等)的争夺。 4.生物群落:是由一些生活在一定地理区域或自然生境里的各种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集合体。集合体中的生物在种间保持着各种形式的、紧密程度不同的相互联系,并且共同参与对环境的反应,组成一个具有相对独立的成分、结构和机能的“生物社会”,这个生物组合就称为生物群落。 5.新生产力:由新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 6.粒径谱:把粒度级按一定的对数级数排序,这种生物量在对数粒级上的分布就称为粒径谱。 7.生物沉降:滤食性动物通过摄食活动去除水层中的POM,使之作为粪球被沉降到沉积表面的过程。 8.污染指示生物:是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产生各种反应或信息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的生物。 二、选择填空(每空0.5分,共12分生物发光类型主要有(细胞内发光)、(细胞外发光)、(共生细菌发光)。2.海水水体按垂直方向上的光照条件分为(透光)层、(弱光)层和(无光)层。 3.内源性因素指调节种群密度的原因在种群内部,即种内关系,如(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和(遗传调节)。 4.在新生产力研究中,新氮的来源包括(上升流或梯度扩散)、(陆源供应)、(大气沉降或降水)、(固氮生物的固N作用)。 5.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过程:(生产)、(消费)、(分解)。 6. 海洋资源按开发利用程度可分为(枯竭的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的渔业资源)、(充分利用的渔业资源)、(未充分利用的渔业资源)。 7.群落的结构包括(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营养结构)。改错(每改错为正1分,共12分)1.热带海域上层水初级生产力维持较低而稳定水平的原因是由于浮游植物数量较少(存在恒定的温跃层)和悬浮颗粒下沉所产生的碳输出所引起的(造成营养盐供应不足)。(2处错误)植物24hr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全部为维持其生命代谢消耗,没有净产量(P=R),这个水深称为临界深度(补偿深度)。(1处错误) 3.磷循环属于气体型生物地化循环(沉积型生物地化循环),磷是随着水循环由大气(陆地)到海洋,进入海洋后很多磷沉积到海洋底部离开了循环,因此,磷循环是完全循环(不完全循环)。(3处错误)鱼类的年龄时,通常将鱼群中相同年龄的个体,称为同龄鱼。在统计中,把这些同龄鱼归在一起,称为同龄组,如当年出生的鱼称为1(0)龄组。出生第二年的鱼称2(1)龄组,出生第三年的鱼称为3(2)龄组,依此类推。一个鱼群,同一年或同一季节出生的全部个体,称为强盛世代(同一世代)。(4处错误)生物化学需氧量是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它可以度量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通常采用10℃(20)条件下,10d(5)的生物化学需氧量。(2处错误) 四、简述(每题6分,共30分)

海洋生态学复习资料

1、海洋生态学:研究海洋生物有机体与其栖息地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分子生态学:以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分子进化,种群遗传,物种形成与进化生态学效应与规律的科学。 3、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关于生态学的定义有何新的内涵?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已经不仅是生物科学中揭示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分支学科,而已经成为指导人类对自然的行为准则的一门学科。 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高度概括为“人类生存的科学”。 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海洋生态学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1)在海洋初级生产力方面发现初级生产力是由再生产力和和新生产力两部组成,初步估计新生生产力在 总初级生产力中所占比例,并且与海洋生物泵过程及海—气之间的CO2交换联系起来。 (2)在食物网结构研究中发现微型生物食物网结果及在海洋生态系统能流、物流中的作用。 (3)在生物地化循环方面对包括以碳为主的各种元素循环的源,汇集其与全球生态平衡的关系等方面都取 得重要研究成果。 (4)发现热液口,冷渗口生态系统,对海底生物也有新的认识。 1、为什么说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单位?联系海洋主要分区说明海洋在纬度、深度和从近岸到大洋三大环境梯度特征。 1) 地球表面大部分为海水覆盖,海洋约占地球面积的71%,平均深度为3820m,最深处超过10000m。海洋的空间总体积达1370 ×106km3,比陆地和淡水中生命存在空间大300 倍。所以,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单位。 2) 大洋区是海洋的主体,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海洋具有三大环境梯度,即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梯度,从海面到深海海底的深度梯度以及从沿岸到开阔大洋的水平梯度。 ①纬度梯度主要表现赤道向两极的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季节差异逐渐增大,每日光照持续时间不同,从而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季节差异和不同维度海区的温跃层模式。 ②深度梯度主要由于光照只能照射到海水表层,其下方只有微弱的光或是无光世界。同时,温度也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表层因太阳辐射而温度较高,地处温度较低且恒定。压力也随深度不断增加,有机食物在深层很少。 ③从沿海到开阔大洋的梯度主要涉及深度,营养物质含量和海水混合作用的变化,也包括其他环境因素的波动呈现从沿岸向外洋减弱的变化。 2、简述海洋浮游生物的共同特点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共同特点:一般个体较小,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弱或完全缺乏运动能力,只能随水移动,具有多种多样适应浮游生活的结构。 作用: (1)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 (2)有的浮游生物可以作为判别水团,海流的指示种。 (3)有些化石种类的分布有助于勘探海底石油资源。

生态9358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2、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3、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4、早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5、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6、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7、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8、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9、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 A、疏选结构 B、紧密结构 C、稀疏结构 D、通风结构 10、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焚风效应 B、山风效应 C、谷风效应 D、陆风效应 11、种群是指()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2、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 13、种群平衡是指()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14、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A、周期性波动 B、种群爆发 C、不规则波动 D、季节性消长 15、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 A、奥德姆

海洋生态学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第一章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概论 1 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就是什么? 答: 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主要强调自然界生物与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树立这种整体性思想使人类认识自然的具有革命性的进步。生态系统生物学就是现代生态学的核心。 2 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组分?它们各自执行什么功能? 答: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与生物两部分。 非生物成分就是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者,它提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活动的栖息场所,具备生物生存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也就是生命的源泉。 生物部分就是执行生态系统功能的主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生产者: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就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在生态系统中得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中居首要地位。 消费者:它们之间或者间接的依靠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食,通过对生产者的摄食、同化与吸收过程,起着对初级生产者的加工与本身再生产的作用。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连续的进行着与光合作用相反的分解作用。 3生态系统的能量就是怎么流动的?有什么特点? 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就是能量通过营养级不断消耗的过程。其特点如下: (1)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能利用率很低,只有1%左右。 (2)能量流动为不可逆的单向流动。 (3)流动中能量因热散失而逐渐减少,且各营养层次自身的呼吸所耗用的能量都在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各级的生产量则至多只有总产量的一小半。 (4)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平均为10%。 (5)只有当生态系统生产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平衡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才能保持动态的平衡。 4 生态系统的物质就是怎样循环的?有什么特点? 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通过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生命所需的各种元素与物质以无机形态被植物吸收,转变为生物体中各种有机物质,并通过食物链在营养级之间传递、转化。当生物死亡后,有机物质被各种分解者分解回到环境中,然后再一次被植物吸收,重新进入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来源于地球并被生物多次利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或从一个生态系统转移到另外一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1、全球性;2、往复循环;3、反复利用。 5生态系统就是怎样实现自我稳态的? 答: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机制实现自我调控以维持相对的稳态。负反馈能够使生态系统趋于平衡或稳态。生态系统中的反馈现象十分复杂,既表现在生物组分与环境之间,也表现于生物各组分之间与结构与功能之间。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当被捕食者动物数量很多时,捕食者动物因获得充足食物而大量发展;捕食者数量增多后,被捕食者数量又减少;接着,捕食者动物由于得不到足够食物,数量自然减少。二者互为因果,彼此消长,维持着个体数量的大致平衡。这仅就是以两个种群数量的相互制约关系的简单例子。说明在无外力干扰下,反馈机制与自我调节的作用,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所以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破坏时,只要不过分严重,一般都可通过自我调节使系统得到修复,维持其稳定与平衡。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压力很大,使系统的变化超过了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即“生态阈限”时,它的自我调节能力随之下降,以至消失。此时,系统结构被破坏,功能受阻,以致整个系统受到伤害甚至崩溃,此即通常所说的生态平衡失调。

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老师所划重点题目整理汇编

海洋生态学复习思考题2014 第一章绪论 1.海洋生态学的十大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海洋初级生产力总量的研究 –微型和超微型浮游生物研究 –海洋新生产力研究 –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研究 –海洋微型生物食物环研究 –大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 –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 –生物泵及海洋对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调节作用研究 –热液喷口和冷渗口特殊生物群落的研究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具体说明看课件) 2.什么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答:探讨人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和对策,以达到可持续的生物圈的目的。(这是现代生态学发展的明显趋势。也是海洋生态学的研究的重要任务。) 3.哪三个研究领域为生态学优先发展的领域和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答:①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包括气候、大气、陆地和水域变化的生态学原因和后果; ②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决定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学意义,全球性和区域性 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③可持续的生态系统(sustainable ecosystern),探讨可持续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原理和策略以 及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原理和技术。以上三个优先研究领域实际上阐明了生态学优先发展的领域和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4.厄尔尼洛现象和南方涛动如何影响海洋环境和全球气候,举例说明。(看文献,写作业,ppt) (作业,自整理) 第二章海洋与海洋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1. 基本名词: 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100—500m之间、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薄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 热常数——指有效温度(即高于生态学零度以上的温度)和发育持续时间的乘积。 K=N(T-T0) K为该生物所需的有效积温,N为天数,T为当地该时期的平均温度,T0为该生物生长活动所需的最低临界温度(生物零度) 海洋生物的垂直移动——海洋动物在夜晚升到表层,随着黎明的来临又重新下降。光是影响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最重要的生态因子。 生态位——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补偿深度——:在某一深度层,植物24小时中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全部为维持其生命代谢消耗所平衡了,没有净生产量,这样的深度为补偿深度 临界深度(the critical depth):在这个深度上方整个水柱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总量等于其呼吸消耗的总量。临界深度通常大于补偿深度。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一“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必需物质”。当环境中某物质的

生态学复习资料总

一、填空(40空,20分) 1.从生态因子作用的角度考虑,坡向会影响森林的生长,这体现了生态因子作用的间接作 用特点。 2.Raunkiaer的生活型主要类型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_、隐芽植物 和一年生植物,其分类系统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按休眠芽在不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 3.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由光合作用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的总量,称初级生产量。 4.自然种群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 5.生态学巩固发展时期形成法瑞学派、北欧学派、英美学派 和前苏联学派等四大学派。 6.当以种群实际占据的空间个体数量表示种群密度时,称为绝对密度。 7.平均而言,陆地上主要的森林类型中,以热带雨林的生产力最高。 8.我国暖温带地区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名称是夏绿阔叶林。 9.生态因子按照性质可以分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 和生物因子以及人为因子。 10.种群的空间分布通常可分为均匀型、随机型和成群型三种类型。 11.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蒂增长方程中参数K生物学含义是环境容纳量。 12.能够包括群落中绝大多数的植物种类并表现出该群落一般结构特征的一定面积,称为群落 的_最小面积__。 13.群落物种多样性是丰富度与均匀度的综合指标。 14.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之间的多样性、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包括遗传多样 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5.生物的三基点温度是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 16.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7.一种植物分泌代谢物质对另外一种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现象叫他感作 用。 18.生态金字塔有三种类型,其中能量金字塔总是呈正塔金字塔型,另外两种类型分 别为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 19.最早命名并定义生态学的人是Haeckel 。 20.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由光合作用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的总量,称初级生产量。 21.自然种群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 22.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存在上、下限,其间的范围称作该生物的生态幅。 23.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和进化单位是__种群___ _ 。 24.《中国植被》的三级分类单位分别是:植被型、群系和群丛。 25.《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将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定义为群系。 26.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最终以热的形式离开生态系统。因此,能量是单向 流动的。 27.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有三种类型,其中只有能量锥体总是呈正塔金字塔型。生物量金字 塔倒塔形。

海洋生态学复习题不完整版讲课讲稿

海洋生态学复习题不 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 1.海洋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是研究海洋生物与各种海洋栖息地环境间相关关系的科学。简单地讲就是研究海洋生物生存方式的科学。(PPt Chapter 000 P25) 2.可持续发展:在生存与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承载力的情况下,改善让人类的生活质量,发展不应以其他集团或后代为代价,也不应危机其他物种的生存。P4 3.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必需物质”。也就是说,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少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P48 4.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生物对各种环境因子的适应有其生态学上的耐受限度,如某一因子的量增加或降低到接近或超过这个限度,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就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因此生物只能在该因子的最小量和最大量之间正常生存。P48 5.生态位:是指一种生物在群落中(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作用,生态位不仅说明生物居住的场所(占据的空间),而且也要说明它吃什么、被什么动物所吃、它们的活动时间、与其它生物的关系以及它对群落发生影响的一切方面。就是说生态位是某一物种的个体与环境(包括非生物的和生物的环境)之间特定关系的总和。P95 6.生境或栖息地:某些特定的生物种群或群落栖息地的生态环境。P47 7.碎屑食物链:海洋碎屑主要来源于死亡的海洋动、植物残体以及他们排除的粪团等颗粒有机物,这些颗粒有机物可被食碎屑的消费者利用。以食碎屑为起点的食物链称为碎屑食物链P148 6. 牧食食物链(植食食物链):通常从活体植物开始,然后是草食动物、一级肉食动物、二级肉食动物等组成的食物链。 8.种群(population):指特定时间内栖息于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群。种群内部的个体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从而与邻近地区的种群在形态和生态特征上彼此存在一定差异。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基本组成单位。P66 9.生物群落(biocoenosis:生物群落简称群落(community),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P88 10.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是群落中数量和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多的一个或几个物种,也是反映群落特征的种类。如果去除,群落将失去原来的特征,同时将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改变。P89 11.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关键种不是生物量占优势,而是对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物种,而这种作用相对于其丰度而言是非常不成比例的。P90 12.阿利氏规律:种群密度的过疏和过密带队种群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不利的,每一种生物种群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optimum density),这就是所谓的阿利氏规律。P67 13.高斯假说(Gause’s hypothesis)或竞争排斥原理(Principle of competitive exclusion):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习性或生活方式的物种不可能长期在同一地区生活,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因为它们的生态位没有差别。P94 14.初级生产力,新生产力,再生产力 总初级生产力:光合作用中生产的有机碳总量。P117

海洋生态学 复习

海洋生态学复习 海洋生态学名词解释 1、(现代)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生态系统(ecological system,ecosystem):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一个或多个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机制的自然整体。 3、食物链(food chain):是指生物之间通过食与被食形成一环套一环的链状营养关系 4、食物网(food web):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网状营养结构,称之为食物网 5、生物地化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生态系统之间各种物质或元素的输入和输出以及 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之间的交换。 6、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相对 稳定的状态 7、环境(environment):泛指生物周围存在的一切事物;或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 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8、生境(habitat):小环境是范围小的区域性环境,是某些特定生物钟群或群落栖息地的 生态环境,这类小环境也称为生境。 9、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 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0、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在所有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 而阻碍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素。 1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 的必需物质”。 12、耐受限度(limits of tolerance):生物对各种环境因子的适应有一个生态学上的最小量和最 大量,它们之间的幅度称为耐受限度(limits of tolerance) 13、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生物只能在耐受限度所规定的生态 环境中生存,这种最大量和最小量限制作用的概念就是所谓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14、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耐受限度表示某种生物对于环境改变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环境因素对生物发生影响的范围称为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 15、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diel vertical migration)现象:光照条件是引起垂直分布的一项 重要生态因子。总的规律:白天,每一个种集中靠近一特定水层,临近黄昏时,它们开始上升并持续整个黄昏时间,到达表面后,在完全黑暗的夜间,种群趋于分散。临近天亮时再集中于表层,然后迅速下降,直到原先白天栖息的水层。 16、盐度(salinity):溶解于1 kg海水中的无机盐总量(克数) 17、海水组成恒定性规律(或“Marcet ”原则):尽管大洋海水的盐度是可变的,但其主 要离子组分的含量比例却几乎是恒定的,不受生物和化学反应的显著影响,此即所谓“海水组成恒定性规律”,或称“Marcet ”原则 18、种群(Population):指特定时间内栖息于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群。种群内部的个体 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从而与邻近地区的种群在形态和生态特征上彼此存在一定差异。

厦门大学842海洋管理学概论2007年考研初试专业课真题答案解析

Ⅱ历年考研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科目代码:842 科目名称:海洋管理概论 招生专业:海洋事务 考生须知:答案必须使用墨(蓝)色墨水(圆珠)笔;不得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 凡未按规定作答均不予评阅、判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专属经济区 【考查重点】: 这是第二章海洋立法的考点,因此需要考生重点掌握该章的相关其他名词的概念。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善于运用。 【答案解析】: 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临接领海的一个区域,该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2.海洋权益 【考查重点】: 这是第三章海洋权益的考点,是本书的重点章节之一,因此需要考生重点掌握该章的相关其他名词的概念。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善于运用。 【答案解析】: 海洋权益是指各法律关系主体关于海洋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即不同法律关系主体在从事海洋科研、开发、管理、使用和保护等各种活动中所拥有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3.海洋功能区划 【考查重点】: 这是第四章海洋功能区划的考点,该考点是本书的重点章节之一,因此需要考生重点掌握该章的相关其他名词的概念。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善于运用。 【答案解析】: 海洋功能区划是根据海区的自然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和地理区域,并考虑海域开发利用现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所划定的具有特定主导功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能够发挥最佳经济效应的区域。 4.海洋环境管理 【考查重点】: 这是第六章海洋环境管理的考点,该考点是本书的核心考点,因此考生需要重点掌握。 【答案解析】: 以海洋环境自然平衡和持续利用为目的,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和国际合作等《厦门大学海洋管理概论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18/77

海洋生态学复习

1、真光层:也称透光层,有足够的光可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其光合作用的量超过植物的呼吸消耗。 2、海洋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一般认为光是影响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最重要的生态因子,所谓“最适光强”假说即认为浮游动物是停留在最适光强区,当光照超过其最适光强时,动物表现为负向光性;低于最适光强时,表现为正向光性,从而引起动物白天下降、夜晚上升的行为 3、生物发光的生物学意义:作为同种集群的识别信号(识别同类、控制集群、引诱异性);作为对捕获物的一种引诱,如深海鱼类;作为一种照明和对肉食性敌害的一种警告或利用光幕来掩护自己。 4、密度制约机制:这类因素的作用强度随种群密度而变动,当种群达到一定大小时,某些与密度有关的因素就会发生作用,而且种群受到影响部分的比例也与种群大小有关。 5、r-选择:逻辑斯蒂生长曲线中表示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的参数,这类生物称为r-对策者,这类动物通常是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高,具较强的扩散能力,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生境。 6、K-选择:逻辑斯蒂生长曲线中表示环境所受负载的最大种群密度的参数,这类生物称为K-对策者,这类动物通常是出生率低,寿命长,个体大,具较完善的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低,适应与稳定的栖息生境。 7、生物群落: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地理区域或自然生境里的各种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集合体。 8、如何理解捕食者-被食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答:①捕食者调节被食者种群的动态,防止被食者种群产生剧烈波动,维持被食者种群的相对稳定。②当捕食者捕食被食者种群中那些体弱或有病的个体时,不仅对被食者的繁殖和增长无损害,反而可以提高被食者的种群素质。 ③广食性种类有利于被食者的共存。 9、种间竞争:指两个或更多物种的种群对同一资源(如空间、食物、营养物质等)的争夺,通常在同一地域内,种类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10、生态位: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11、共生现象:两种不同生物种之间的各种组合关系总称为共生现象。这些组合关系有的是对双方无害,而更多的是对双方或其中一方有利。 12、群落的优势种、关键种和冗余种在群落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答:优势种是群落中数量和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多的一个或几个物种,也是反映群落特征的种类。关键种和优势种不同,关键种不是生物量占优势,而是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物种,而这种作用相对于其丰度而言是非常不成比例的。冗余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当从群落中被去除时,由于它的功能作用可被其他物种所代替而不会对群落的结构、功能产生太大的影响,因此,在保护生物学实践中常常未被关注。 13、简述海洋浮游生物的共同特点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弱或者完全没有运动能力,只能随水流移动,具有多种多样适应富有生活的结构。浮游生物的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基本上要通过浮游动物这个环节才能被其他动物所利用。浮游动物通过摄食影响或控制生产力,同时其种群动态变化又可能影响许多鱼类和其他动物资源群体的生物量。 14、珊瑚礁:是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浅海区,由珊瑚虫分泌碳酸钙构成珊瑚礁骨架,通过堆积、填充和皎洁各种生物碎屑,经逐年不断积累而成的。 15、新生产力:透光层之外(如上升)提供的氮(主要是NO3-)支持的那部分生产力 16、f比:新生产力与总初级生产力之比称为“f比” 17、简述红树林沼泽的环境特征,典型红树林植物对这种环境有哪些结构上的适应机制? 答:①生境特征:⑴温度:分布中心年平均水温约为24-27℃⑵底质:细质冲积土,pH值常在5以下,往往在河口附近⑶地貌:多分布于隐蔽的堆积海岸⑷盐度:红树生物都不同程度具有耐盐特性,不同种类的耐盐性不同⑸潮汐:潮汐及潮差决定潮水淹没时间,这个水交换过程可以输出部分物质(包括有机碎屑、代谢废物),也可输入营养物质 ②适应机制:根系:环境是细泥、缺氧,根分布广而浅,生有表面根、支柱根或板状根、气生根等,有助于呼吸和抵抗风浪冲击的固着作用。胎生:种子在母树上即发芽,没有明显的休眠期。旱生结构与抗盐适应:热带海岸

基础生态学终结版复习题

基础生态学终结版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生物圈: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下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生态位主要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事物和其他生物 生存因子: 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群落: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类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内稳态:生物通过控制体内环境(体温、糖、氧浓度、体液等),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有效积温:生物在某个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 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 基因型:种群内每一个体的基因组合。 小气候: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最大出生率与实际出生率:最大出生率是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下种群内后代个体的出生率。实际出生率就是一段时间内种群每个雌体实际的成功繁殖量。 哈-温定律:在一个巨大的、个体交配完全随机、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如突变、选择、迁移、漂变等)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 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 遗传漂变:是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仅偶然出现,在小种群中更明显。 环境容纳量:由环境资源所决定的种群限度,即某一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 空间异质性:群落的环境不是均匀一致的,空间异质性的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加多样的小生境,能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边缘效应:在两个或两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或其他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可能是物质、能量、信息、时机或地域)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合作用而引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如种群密度、生产力和多样性等)的较大变化,称为边缘效应。亦称周边效应。 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生物源,包括数百万种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各个物种所拥有的基因,和各个物种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他们的生态过程。 *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海洋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物入侵:称生态入侵,生物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引入历史上该区域尚未出现过的物种,从而可 能造成入侵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的巨大变化。 再生生产力和新生产力:在真光层中再循环的N为再生N主要是(NH4+)氨氮,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N为新N主要是(NO3-)硝酸氮,由再生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称为再生生产力,由新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称为新生产力。 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增殖而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生物的习性:垂直移动和聚集 赤潮的危害: ①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覆盖海面或附着在鱼、贝类的鳃上,使它们的呼吸器官难以正常发挥作用而造成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②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代谢过程和死亡细胞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使得海水严重缺氧,鱼、贝类等海洋动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③有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鱼、贝中毒或死亡。如链状漆沟藻产生的石房蛤毒素就是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 ④居民通过摄食中毒的鱼、贝类而产生中毒。 赤潮发生的原因:1.水体富营养化;2促进赤潮生物生长的有机物;3微量金属元素;4温度和盐度。 优势种:是具有控制群落和反映群落特征的种类,因此优势种是数量或生微量所占比例最多的种。 关键种:群落中对决定其他大多数种类在群落中持续生存的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的种类。 食腐生物:以落入土壤或水域的枯枝落叶、动物遗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 原生动物:是一类最小的、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单细胞浮游动物,包括鞭毛类、有孔虫类和纤毛类原生动物。 海洋主要生态系统类型:①沿岸、浅海生态系统②沿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③沙滩④河口、盐沼和海草场⑤红树林沼泽⑥珊瑚礁⑦近岸上升流区⑧深海区⑨热液口区和冷渗口区 藻类-藻类间的共生关系:典型例子:蓝藻与某些硅藻的共生,如念珠藻科的胞内植生藻与硅藻类的根管藻和梯形藻共生。大部分蓝藻是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区,由于它有固氮作用,增加了硅藻的营养盐供应,从而促使生活在氮源经常贫乏的热带海区的硅藻大量繁殖,有时甚至可形成水华。 Haeckel于1869年首先提出“生态学(ecology)”一词。 Odum在1971年用组织层次或称为“生物学谱”的概念来表示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Forbs被称为海洋生态学的奠基人。 Tansley于1935年首先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强调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组分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统一。 真光层:也称透光层,仅占海洋上方的一薄层。有足够的光可供该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其光合作用的量超过植物的呼吸消耗。透光层在不同海区是不一样的,在清澈大洋区,其深度可超过150m,而在沿岸区可减少到20m甚至更少。

生态学简答题doc资料

第一章 1【简答题】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1.Haeckel: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评价:赋予生态学的定义过于广泛。 2.Elton:在最早的一本《动物生态学杂志》,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史”。评价:该定义较为广泛。 3.克什卡洛夫:生态学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中所指的各种适应性。评价:定义广泛,与生物学这个概念不易区分。 4.C.krebs: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评价:强调的只是种群生态学。 5.Warming: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评价:此定义强调的是群落生态学。 6.E.Odum: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评价:该系统侧重生态系统方面,比较抽象。 7.马世骏: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评价:将两系统结合了起来,研究更加的全面。 2【简答题】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向微观与宏观两个方向发展,例如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现代生态学十分重视研究的尺度。(生态学中一般认为尺度有三种: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3【简答题】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按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物分类划分有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此外还有独立的人类生态学;按栖息地划分如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按交叉的学科划分为数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等。 生态学研究的特殊性应该体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单位的特殊性。上世纪40-50年代,动物生态学研究单位主要是种群,而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群落;60年代以后,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生态系统。 4【简答题】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5【简答题】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是指生物的生存会使环境改变,环境的改变又会影响生物的进化方向,而进化了的生物又继续使环境改变,最终形成一个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共生关系。 6【简答题】论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并简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可分为:生态学的萌发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四个时期。 ①萌发时期时间为公元16世纪以前,特点为在长期的农牧渔猫生产中积累了朴素的生态学知识; ②建立时期时间为17世纪到19世纪,植物生态学产生; ③生态学巩固时期时间为20世纪到20世纪中叶,以地区为背景分化为3个不同的学派; ④现代生态学时期,时间为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向微观宏观发展,研究方法手段改变。 7【简答题】列出3位世界著名的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德国生态学家Haeckel提出了“ecology”一词,并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家Warming指出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 美国生态学家E.Odum指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他的著名的教科书《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简答题

生态学简答题.第一章

1【简答题】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1.Haeckel: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

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评价:赋予生态学的定义过于广泛。 2.Elton:在最早的一本《动物生态学杂志》,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史”。评价:该定义较为广泛。 3.克什卡洛夫:生态学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中所指的各种适应性。评价:定义广泛,与生物学这个概念不易区分。 4.C.krebs: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 多度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评价:强调的只是种群生态学。 5.Warming: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评价:此定义强调的是群落生态学。 6.E.Odum: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评价:该系统侧重生态系统方面,比较抽象。 7.马世骏: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评价:将两系统结合了起来,研究更加的全面。

2【简答题】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向微观与宏观两个方向发展,例如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现代. 生态学十分重视研究的尺度。(生态学中一般认为尺度有三种: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3【简答题】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按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

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物分类划分有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此外还有独立的人类生态学;按栖息地划分如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按交叉的学科划分为数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等。 生态学研究的特殊性应该体现在研究对象 和研究单位的特殊性。上世纪40-50年代,动物生态学研究单位主要是种群,而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群落;60年代以后,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生态系统。 4【简答题】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5【简答题】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是指生物的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