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管理学复习资料

学校管理学复习资料

学校管

杨颖秀主编

(自考课程00448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1.【领会】如何界定学校管理学?

答:第一,学校工作中一直贯穿着两条活动主线:1.学校教育活动: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所实施的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学校管理活动:它是学校管理者为贯彻教育方针和实现培养目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调控、指导、监督等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诸多的学校管理现象往往反映着引起和支配其发生发展的内在本质联系,它导致学校管理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不断重复出现,有时会表现出一定的发展态势。因而,研究学校管理现象是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学校的管理的客观规律。

第三,众多的学校管理行为总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学校管理者不顾客观规律,以主观意志代替行为标准,这样的管理策略与行为必然是错误的,是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的。2.学校管理者以经验代替对客观规律的自觉认识,当依经验作出的决策符合客观规律时,其行为是正确的;当影响经验存续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学校管理者仍按已有经验进行管理时,其管理行为就可能是违背客观规律的。3.学校管理者自觉地、有意识地认识客观规律,依据客观规律管理学校。这是积极的、主动的管理行为,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

第四,对学校管理规律的认识是受多方面条件制约的,人们并不能仅仅依据直接的、明了的学校管理现象就可以认识到制约学校管理现象的规律,即使认识到了也并不能保证自觉地依据规律进行管理。因此,必须对学校管理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系统研究。

1-2.【领会】学校管理活动与学校教育活动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学校管理活动与学校教育活动并非是全部重合的。第一,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靠最直接的教育活动来完成。第二,另一方面要靠为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的管理活动来完成。第三,学校管理活动是促进学校教育活动、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手段,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1-3.【识记】学校管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仅从微观层面研究教育管理活动所蕴含的基本规律。

1-4.【识记】学校的分类有哪些?

答:第一,学校可因施教对象的不同而划分为:实施学前教育的学校、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实施中等教育的学校、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第二,学校可因施教内容的不同而划分为:实施普通教育的学校、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对已经走上各种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实施教育的成人学校。

1-5.【识记】学校管理学的分类有哪些?

答:第一,学校管理学在纵向上可分为:小学管理学、中学管理学、高等学校管理学等;第二,学校管理学在横向上可分为:普通学校管理学、职业学校管理学、成人学校管理学等。

1-6.【领会】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第一,学校管理思想:是学校管理者对影响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存在的有意识反映,它要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物质条件。第二,学校管理目标:是学校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第三,学校领导体制:是决定学校管理工作绩效的中枢,它要明确学校机构的设置原则、设置形式、隶属关系、权限划分、制度建设等问题;第四,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管理活动的时间流程,它要反映学校管理活动的进行状态,反映学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第五,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第六,学校管理方法:是使学校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等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管理行为的必要手段,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第七,学校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学校中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的有机组合与合理配置。

1-7.【识记】好校长的首要素质是什么?

答:好校长的首要素质是要有好的办学思想。

1-8.【识记】学校管理中最宝贵、最核心、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

答:人力资源是学校管理中最宝贵、最核心、最重要的资源。

1-9.【领会】学校管理学的性质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是边缘性的应用学科。第一,边缘性表现在既与教育学紧密联系又与管理学紧密联系。第二,应用性表现于管理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实践性。

1-10.【识记】学校管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必须不断研究学校管理现象,揭示学校管理规律,为学校管理者自觉应用管理理论,遵循管理规律创造条件,为制定管理学校的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11.【领会】学校管理学的特点有哪些?

答:第一,应用性:学校管理学的价值及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否能够指导学校管理实践,即应用性是学校管理学的重要属性。第二,理论性:学校管理学作为一门产生于学校管理实践的学科,必定要对实践活动进行理论升华,指导学科管理者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三,综合性:学校管理活动复杂的,涉及多种资源的管理,这就学校管理学要综合应用多方面的知识,系统研究学校管理中的多方面问题。

1-12.【领会】学校管理学的意义有哪些?

答:第一,理论意义:1.可以分析学科本身的缺欠,注意相关学科的发展,借鉴其中有益之处。2.可以深入研究学校管理学已经总结出的科学理论,深刻认识学校管理学对有关规律的揭示,进而指导学校管理实践。

第二,实践意义: 1.为避免和纠正学校管理工作的许多偏差,学校管理者应当自觉地学习、掌握、运用有关的学校管理理论,认识学校管理规律,区分方针政策、理论、规律之间的关系、避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2.进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的速度越来越快,学校管理亦随之出现许多变革。变革要求学校管理者学习新理论,激发新思想,形成学校管理的创新能力;否则,交会被迅速变革的浪潮所淘汰。

1-13.【领会】国外学校管理活动的历史轨迹是怎样的?

答:第一,从奴隶社会开始,东西方国家就先后出现了学校。并形成了学校管理制度。

第二,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及人口数量的增长,对学校的需求增加,学校的数量增多,结构发生了变化,对学校管理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学校的管理体制、人员、规章制度、原则、方法及技术等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形成了一定的管理理论。

第三,近代社会,学校管理进一步发展,在班级授课制,学科制、升留级制、考试制度、学校纪律、领导体制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各国加强了教育立法,以法管理学校也是当时的一大特点。

1-14.【识记】欧洲中世纪早期唯一的正规教育组织形式是什么?

答:教会学校是当时唯一的正规教育组织形式。

1-15.【领会】我国学校管理活动的历史轨迹是怎样的?

答:第一,我国的学校管理活动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在夏、商时期已经有了学校,西周时期学校教育形成体系,因此对学校的管理也反映在许多方面。

第二,春秋时期官学衰废,私学发展。私学以其自由办学、自由就学、自由讲学、自由竞争的特点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并出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一代名师,在其教育思想中反映了教育管理方面的思想。

第三,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私学进一步发展。第四,秦代统一文字,严禁私学,实行“以史为师”制度,教育出现倒退。

第五,汉代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教育发展出现转机。从学校教育制度来看,官学和私学都得到了发展。

第六,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混乱,官学衰落。

第七,隋唐时期教育行政体制建立,在中央一级有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国子监,学校管理制度完备。

第八,宋代坚持振兴官学,委派教官;发展私学,鼓励书院等教育管理政策,官学和私学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第九,辽金元时期,学校管理具有相应的制度。第十,明代的教育系统和教育管理体制更为完善。第十一,清朝全国学校事务除国子监和特殊学校外归礼部管理。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各方面均有周密的管理制度。国子监还附设专门学馆培养专门人才和留学生。地方官学也层次分明,有相应的管理制度。

1-16.【识记】古代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什么?

答:《学记》

1-17.【识记】宋代教学管理实行什么制度?

答:宋代教学管理实行分斋制和三舍法。第一,分斋制是人才培养专业化的制度。第二,三舍法是考查学生的升级制度。

1-18.【领会】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结构分成哪三个层次?

答:第一,最高领导层即相当于高级管理层。第二,行政官员层即相当于中级管理层。第三,一般工作人员即相当于基层管理层。

1-19.【领会】古典管理理论归纳的提高管理效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第一,等级原则:这一原则认为权力和责任应该尽可能地通过直接和不间断的渠道,从最高决策一级,由组织下达到最低成员一级。

第二,统一指挥原则:这一原则是指组织中没有一个人应该接受来自多方面的命令。组织中上级与下属要明确自己的权责范围,形成纵向的沟通渠道,以避免无人负责的现象。

第三,例外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当一个决定需要经常重新提出时,这个决定就应作为一个常规规定下来。这个常规能授权下属组织,这样就会使那些处于高层领导职务的人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而只去处理规则以下的事情。

第四,控制幅度原则:这一原则是指一个主管人员直属的下级人员的数量应有一定的限度,这涉及到组织的层次与管理者的注意范围。一般来说,组织幅度与层次成反比。

第五,责权相符原则:这一原则是指管理者的权力与责任必须统一,不能只把责任加给他们而不授予其权力,也不能只授予他们权力而不让其承担责任。权力与责任必须相称。

1-20.【领会】古典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有哪些?

答:第一,受古典管理理论的影响,学校管理也提出了重视效率的问题,许多学校领导者开始研究课程与升级制度的标准化问题,开始关心学生智能的利用而忽视学生智能的开发。第二,甚至有人视学校为将原材料制成各种产品以满足各种生活需要的工厂。这种受片面追求效率影响的学校管理必然是有失偏颇的。

1-21.【领会】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第一,职工是“社会人”,是复杂社会系统中的一员,必须以社会系统的观点来对待。职工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即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追求完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因此,要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职工提高生产效率,而不能单纯从经济和技术条件入手。

第二,梅奥则认为,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提高面激励“士气”。士气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正式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新型的领导能力要区分事实和感情,在经济的逻辑和非逻辑的感情之间,在满足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和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取得平衡。第三,在“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即人们在共同工作过程中,由于拥有共同的社会情感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非正式组织同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1-22.【识记】管理方格理论的含义是什么?

答:管理方格理论由美国行为科学家布莱克和穆顿在1964年出版的《管理方格法》一书中提出。他们认为,领导方式存在着“对人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两种因素的不同结合,领导者应避免只关心一个方面的极端倾向。

1-23.【领会】管理方格理论中有哪几种比较典型的领导方式?

答:第一,贫乏型管理:对必须的工作付出最少的努力以维持恰当的组织成员关系。这种管理对人、对生产都不关心。

第二,任务型管理:由于工作条件的安排达到高效率的动作,使人的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这种管理只关心生产不关心人。

第三,乡村俱乐部型管理:对员工的需要关怀备至,创造了一种舒适、友好氛围和工作基调。这种管理只关心人,不关心生产。

第四,团队型管理:工作的完成来自奉献,由于组织目标的“共同利益”关系而形成了相互依赖,创造了信任和管理的关系。这种管理对人、对生产的关心都达到最高点,是理想的管理。

第五,中庸之道型管理:通过保持必须的工作和维持令人满意的士气之间的平衡,使组织的绩效有实现的可能。这种管理既不偏重对人的关心,也不偏重对生产的关心,任务完成过得去,但不突出,人际关系不特别好,也不特别差,领导者安于现状,不求进取。

1-24.【领会】如何评价领导方格理论?

答:第一,管理方格理论,注意了领导行为在对待组织中的人和组织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上的重要性,区分了不同的领导行为风格,为学校管理者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提供了借鉴。第二,这一理论对影响领导行为因素的认识尚有缺陷。例如,除了人的因素和组织任务的因素外,环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它是影响领导行为及管理效率的重要条件。

1-25.【领会】当代管理理论出现各学派林立及思想纠缠的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语义上的混乱。第二,对管理和管理学的定义和所包含的范围意见不统一。第三,把前人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看成是“先验的假设”而加以抛弃。这样会导致否定前人的成果,并造成混乱。第四,曲解并抛弃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则。第五,管理学者不能或不愿互相了解。

1-26.【领会】当代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有哪些?

答:第一,社会系统学派:这种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管理问题,均衡组织与组织中的人两个方面相互关系的态度,为学校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在其影响下,人们开始将学校放在学区、社会大系统中来研究其管理问题,将组织中的个人放在学校、学区、社会大系统中来研究其特征。

第二,权变理论: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表现于许多方面。比较突出的是用“有组织的无序状态”和“松散结合”来分析学校组织行为的选择。

(1)“有组织无序的状态”是指教育处于有组织的无序状态,其特点是:有问题的偏好、模糊的技术和流动的参与。(2)“有问题的偏好”是指有组织的无序状态的目的是不清楚的,即教育机构的目的是不清楚的,其目标往往是委婉地陈述的,对清晰的决策提供不了什么指导。

1-27.【识记】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是由谁提出的?

答:1965年,福雷斯特在《企业的设计》一文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

1-28.【领会】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第一,组织结构扁平化。第二,组织信息化。第三,组织更具开放性。第四,组织不断学习。第五,不断调整组织内部的结构关系等。

1-29.【领会】彼得。圣吉倡导的学习型组织包括哪五项技能?

答:第一,自我超越——实现心灵深处的渴:这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是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

第二,改善心智模式——用新眼睛看世界:要改变心智模式:要把镜子转向自己、要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要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建立共同愿景——打造生命共同体:这是指组织中人们共同愿望的景象。它要求组织的全体成员衷心地拥有一个共同目标,价值观与使命感,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为实现渴望的目标认真学习,追求卓越。共同愿景分为个人愿景、团队愿景和组织愿景三个层次,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

第四,团队学习——激发群众智慧:这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能力和提高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

第五,系统思考——见树又见林:系统思考要求人们运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组织的发展。

1-30.【领会】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技能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第一,“系统思考”需要通过“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它的潜力。

第二,“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队的长期承诺。

第三,“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开放的方式,反思人们认知方面的缺点失误。第四,“团队学习”是发挥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的总和的技术。

第五,“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围影响的一面镜子,缺少自我超越的修炼,人们将陷入“压力——反应”

式的被动困境。

1-31.【领会】学校管理学的形成特点有哪些?

答:第一,萌芽阶段的模糊性;第二,形成阶段的独立性;第三,成熟阶段的系统性。

1-32.【识记】学校管理学科的形成标志是什么?

答:20世纪初期,出现了专门研究学校管理活动的著作,这标志着学校管理学科的形成。

1-33.【识记】学校管理学科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答:它的形成是以学校管理活动的独立性及其理论依据的独立性为基础的。

1-34.【识记】学校管理学研究方法的选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研究方法的选择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

1-35.【领会】学校管理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有几种?

答:第一,调查研究法:是指通过谈话、问卷、开调查会、深入实际等方式获得第一手口头的或书面的感情材料,进而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获得某些规律性、结论性知识的方法。

第二,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总结学校管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第三,比较研究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学校管理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研究,辨别其异同之处,从而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

第四,案例研究法:是指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搜集等途径,对于已经发生的、典型的学校管理事件,撰写成描术性的文字材料,然后用公正的态度对其评析或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人为地控制某些,以提示学校管理活动某些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方法。

第六,人种志研究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参加学校管理活动,对其活动中的原始事件进行记录,并分析记录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1-36.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本章首先介绍了学校管理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内容、性质、任务、特点以及意义等基本情况,然后阐述了国内外学校管理活动的历史轨迹,其中重点阐释了西方管理理论及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最后介绍了学校管理学的形成、特点以及几种常见研究方法。

第二章学校管理思想与管理目标

2-1.【识记】学校管理的失败首先表现在哪?

答:学校管理的失败首先表现于学校管理思想的混乱。

2-2.【领会】学校管理思想的变革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在对学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的认识上,由“主被动”关系向“双主动”关系转变。

第二,在对学校领导者行为的认识上,由绝对权威向相对权威转变。

第三,在对学校管理对象潜能的认识上,由量的挖掘向质的发现转变。

第四,在对学校管理职能的认识上,由维系学校组织权力向创建学习型组织转变。

2-3.【识记】目标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是谁?

答:目标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是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杜拉克。

2-4.【识记】目标管理的含义是什么?

答:目标管理就是一个组织中的上级下下级人员一起制定共同的目标,同每一个人的应有成果相联系,规定其主要职责范围,并用这些措施作为指导来管理组织和评价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的管理过程。

2-5.【领会】目标管理过程具体包含哪些方面?

答:第一,确定目标的性质。

第二,选择目标成功的条件。目标成功的条件包括:(1)高层管理人员的参与。(2)下级人员积极参加目标的制定和实现,并能为其承担责任。(3)有充分的情报资料。(4)对实现目标的手段有控制权。(5)对由于实行目标管理而带来的风险要对承担者者予以激励。(6)对职工要有信心。

第三,分阶段实施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1)制定目标,形成目标体系。(2)实现目标。(3)对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

2-6.【领会】目标管理理论的不足有哪些?

答:第一,对目标管理原理的阐述有时会不足,以致影响到目标管理的实施。

第二,如果不能给目标制定者提供指导,便不能起到目标管理的作用。

第三,真正可供考核的目标是很难确定的。

第四,容易出现强调短期目标的现象,这会损害长期目标的实现。

第五,管理人员为掩饰自己,往往不愿意修改目标,使目标缺乏灵活性。

第六,为了达到考核的目的,人们可能过分使用定量目标,这对突出目标管理的实质是不利的,因为对目标的管理工作比制定目标更为主要。

2-7.【识记】学校目标管理的含义是什么?

答:学校目标管理是指学校成员共同确定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部分目标和个体目标,形成目标体系,并以此推进学校管理活动,实现学校预期目的的管理过程。

2-8.【领会】学校实行目标管理的程序是什么?

答:第一,确定目标: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根据教育方针政策,依据教育规律管理规律,共同对学校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共同协商,确定学校需要努力的方向和标准,预见学校的发展远景,形成学校管理目标的过程。

第二,实施目标:学校管理目标的实施是指管理目标的具体落实,变目标为现实。

第三,测评成果:是指对目标实施结果进行的检测和评价,目的在于总结经验、修正目标,为下一阶段的学校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9.【识记】学校管理目标可分成哪三个层次?

答:第一,学校总体目标。第二,部门目标。第三,个体目标。

2-10.【领会】学校实行目标管理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突出以人为本的特点:学校管理必须首先关注人的因素,即要以人人管理为核心,因为学校是培养人的最直接的活动场所,学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这一点与其他任何部门的管理都是不同的。

第二,坚持目标的指向性与权变性相结合的准则:为避免学校管理的盲目性,学校需要实行目标管理,同时为克服目标管理的随意性也要采取相应的机制,灵活处理偶然性因素对预期目标的影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机械套用目标管理的行为发生。

第三,注重学校内外系统的协调:学校内外系统的协调是贯穿于学校目标管理的全过程的,从制定目标开始就应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形成目标体系的影响,利用其中的优势力量,排除有关的障碍和干扰。

2-11.【领会】学校实行目标管理的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有利于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第二,有利于调动学校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三,有利于有效安排学校的各项工作。

2-12.【领会】为什么说学校实行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学校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答:第一,学校实行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明确性激发学校全体成员努力以更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满足精神需要,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实行目标管理的实质是学校的全体成员参与管理。这种管理不仅赋予学校全体成员以民主管理的权力,同时要求承担管理的责任。权力与责任的统一会激励学校成员以主人翁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于学校工作,进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效力。

第三,实行目标管理可以增加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使部门与部门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了解各自的奋斗目标,形成竞争意识,进而激发各自的潜能,以最积极的态度实现目标。

2-13.【识记】学校管理目标的含义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目标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学校全体成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一定的价值观念制定并力求达到的行

为标准体系。

2-14.【领会】制定学校管理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答:第一,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的总要求,是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标准。第二,学校管理规律:制定学校管理目标要遵循学校管理规律,反映学校管理活动的特殊性。第三,学校实际情况:依据学校实际情况是指要从学校内外环境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学校管理目标,使其切实可行。

2-15.【识记】学校管理目标的分类有哪些?

答:第一,依据管理目标的性质可分为:定性目标、定量目标。

第二,依据管理目标的结束范围可分为:总体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

第三,依据管理目标的时限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

2-16.【领会】依据学校管理工作的内容不同进行划分,学校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答:第一,领导队伍建设目标;第二,教职工队伍建设目标;第三,组织机构建设目标;第四,制度建设目标;第五,教学管理目标;第六,德育管理目标;第七,体育卫生管理目标;第八,办学条件目标;第九,教育研究管理目标;第十,学校、家庭、社会协调管理目标;

2-17.【领会】学校管理目标与目标管理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第一,联系:

(1)学校管理目标是目标管理的前提,没有管理目标就没有目标管理的依据。目标管理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没有目标管理,管理目标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学校管理目标是目标管理的结果,目标管理是为追求目标的管理,没有管理目标作为成就标尺,目标管理就失去了追求的动力。目标管理是检验管理目标的标尺,没有目标管理的检验管理目标无法体现其价值。

第二,区别:

(1)管理目标是学校管理工作努力的方向和结果,是一种静态的表现形式,制定了学校管理目标,不等于实现了目标管理。

(2)目标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运行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表现形式,要实现管理目标,必须依据对管理目标的科学管理。第三,管理目标与目标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为调动学校成员的积极性,需要在合理制定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实行目标管理。

2-18.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本章首先阐述了学校管理思想与学校管理工作的关系及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变革;然后重点阐释了学校目标管理的含义、实行程序、要求以及意义;最后介绍了学校管理目标的含义、制定的依据、包含的内容,同时辨析了学校管理目标与目标管理的关系。

第三章学校领导体制

3-1.【识记】学校领导体制的含义是什么?

答:学校领导体制,就是关于学校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和组织制度等方面的总称。

3-2.【领会】确立学校领导体制的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学校领导体制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能否正确贯彻执行。第二,学校领导体制关系到能否切实提高领导者的管理水平。第三,学校领导体制关系到学校组织机构能否正常运转。

第四,学校领导体制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第五,学校领导体制关系到能否制定并切实实施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3-3.【领会】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学校领导体制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第一,学校领导和领导体制决定了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的性质和内容。脱离群众、独断专行的领导体制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体制,其制定出的领导规章制度是会很不相同的。

第二,不同的领导体制执行规章的方式和程度也是很不相同的。一种好的领导体制,能够保证规章制度的执行符合广大师生员工的意愿,有利于优化学校的整体环境,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4.【应用】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以前实行过的六种领导体制是怎样的?

答,第一,校务委员会制:(1)概况:由进步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代表组成的校务委员会,校长由政府委派,实行校务委员会制。(2)优点:这种体制对于旧学校的改造,贯彻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稳定学校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缺点:这种体制容易导致极端民主和工作无人负责的现象。

第二,校长责任制:(1)概况:按照规定,小学实行“校长责任制,设校长一人,负责领导全校工作”。学校行政的一切问题,校长有最后决定权。(2)优点:加强了学校的行政领导,改变了学校工作无人负责的现象,改进了学校管理工作,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3)缺点: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和制度,在加强党的领导和发扬民主方面重视不够,对校长的行政权力缺少监督和制约,较难避免校长个人的独断专行。

第三,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概况:小学普遍设立了党支部,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支部代替校长包揽了学校的行政工作。(2)优点:在加强学校的的政治思想工作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3)缺点:由于党政职责不清,出现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行政机构和行政负责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削弱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降低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第四,当地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概况: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在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领导全校的工作。学校党支部对学校行政工作负有保证和监督的责任。(2)优点:学校党政有了分工,职责较为分明,学校行政组织的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加强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以教学为中心,建立了学校正常秩序,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高。(3)缺点:但这种领导体制对发扬民主方面重视不够。

第五,“革命委员会”制:(1)概括:成立了以造反派组织头头为主的“革命委员会”,取消了校长的称谓。(2)缺点:学校领导体制混乱不堪,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难以建立,造成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大劫难。

第六,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概况: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学校的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党支部讨论决定。(2)优点:对于拨乱反正,改变“文革”时期的不正常现象,整顿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缺点:它把“领导”与“负责”分开,职权与责任不统一,不符合学校教育的客观规律和管理学原理,而且在校长上面增加了一个管理层次,不可避免地造成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局面,既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又不利于发挥行政部门的作用,从而影响了学校行政管理的效率。

3-5.【领会】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以前曾实行的六种领导体制可以归结为哪三种类型?

答:第一,委员会制:强调集体领导,强调发扬民主。校务委员会制属于这一类。

第二,一长制:强调发挥行政作用,强调责任制。1953年至1957年实行的校长责任制,1963年至“文革”前实行的校长负责制,属于这一类。

第三,党委领导制:强调党组织对学校的具体领导。1957年反右以后和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实行的领导体制,属于这一类。

3-6.【识记】校长负责制的含义是什么?

答: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党在学校的基层组织党支部(规模较大的学校设党总支,规模较小的学校设联合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部分有机组成的相互联系和统一的管理体制。

3-7.【识记】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什么?

答: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是校长负责制的核心。

3-8.【应用】校长全面负责的内涵是什么?

答:第一,校长的职位内涵:

(1)校长由上级政府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任命,是学校行政系统的最高领导人,是学校法定代表人,在学校领导关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2)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向上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内全面领导和负责学校的各项行政工作,对教职工、学生和学生家长负责。

第二,校长的职责内涵:

(1)校长的工作任务。(2)校长应负的责任。

第三,校长的职权内涵:校长应具有四大职权。

(1)决策权:校长有权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上级有关指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学校行政工作的重大问题作出决断。

(2)指挥权:校长是学校的最高指挥者,学校各部门各层次逐级向上负责,最终向校长钢镚。

(3)人事权:校长有权为主管部门任免副校长提供意见,有权按规定任免其他行政干部。

(4)财务权:校长有权按财经制度的规定安排使用学校的经费。

3-9.【领会】校长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第一,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上级党委的指示、决定,努力按教育规律办学。

第二,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年、学期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第三,全面主持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卫生、后勤总务、人事组织等学校行政工作。

第四,配合学校党组织,支持和指导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和教职工工会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

第五,管理人事工作,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素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第六,建立和健全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3-10.【领会】校长应负的责任有哪些?

答:第一,政治责任:我国学校的性质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学校。校长除了要受上级行政部门的行政领导外,还要受上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和同级党组织的监督,在政治上对党负责。

第二,行政责任:校长要按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职权和职责办事。

第三,经济责任:校长对学校的公有财产不受侵犯负领导责任。

第四,法律责任: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在领导学校工作中必须依法办事。

3-11.【领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后,党组织的工作主要是什么?

答:第一,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对学校行政干部的教育、考察、管理和监督。学校党组织参与讨论副校长及中层干部的提名或任免,在政治上把关。

第二,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提高党员的素质,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从而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做好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的教育业务工作,应由校长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

第三,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加强对教职工代表会议、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群众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各组织在学校中的作用。

第五,支持校长独立地处理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协调校长与教职工代表大会及各群众组织的关系,保证学校党、政、工、团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为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共同努力。

3-12.【识记】教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答:教职工代表大会

3-13.【识记】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是什么?

答: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在学校党支部领导下的审议监督机构。

3-14.【识记】现行的校务委员会的条件是什么?

答:校长主持、人数不多、成员有威信。

3-15.【应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原因有哪些?

答:第一,历史经验的总结:实践证明,20世纪50年代初的校长责任制和60年代初的校长负责制是比较合理、管理效率比较高的一种领导体制。

第二,学校管理特点的要求:小学管理多属于执行性、行政性、事务性、纪律性的管理。它需要统一指挥和内行领导。因此,小学宜采用一长制,即校长负责制。

第三,学校管理内在规律的需要:统一指挥、协调一致,是学校管理内在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校长负责制有利于

满足学校管理的这一规律,实现校长对学校工作的统一指挥,达到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协调一致。职责和职权的明确划分及一致是实行任何有效管理的另一基本规律。实行校长负责制可以使管理学校的责任和相应的职权统一于校长一身。

第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需要:校长负责制这一初等学校领导体制还包含着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等机构,这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需要。

第五,有利于加强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实行党政分工是加强学校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确立校长负责制正好满足了这一根本要求。

3-16.【领会】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校长负责制的优缺点有哪些?

答:第一,优点:(1)能增强校长及行政系统管理人员的责任感,调动其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他们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地工作。(2)能统一决策,统一指挥,避免政出多门;信息沟通及时,责权明确,避免了机构重叠,互相拖拉推诿的弊端,有效地提高了管理的效能。(3)20世纪60年代初的校长负责制,有利于发挥学校党、政两个方面的职能作用,党政可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党支部的保证监督下,更易于建立起行政指挥系统的权威,同时,又为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创造了条件。

第二,弊端:主要在于对师生工员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视不够,没有保证决策科学化的组织形式。

3-17.【领会】为什么说现行校长负责制是在原有体制基础的发展,是更加合理的新型领导体制?答:第一,现行校长负责制规定建立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用以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提高管理水平,这是现代管理所要求的。

第二,现行校长负责制规定设立校务委员会,作为校长决策的审议机构。这种机构是现代管理的产物,其作用是保证抉择与参与的协调与统一,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它将在帮助校长科学地领导现代化学校的工作上发挥积极作用。3-18.【应用】校长负责制的实施要求有哪些?

答:第一,必须正确处理几种关系:(1)正确处理党政关系。他们之间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办好学校。(2)正确处理校长负责与民主管理的关系。校长个人负责与教职工的民主管理是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3)正确处理校长与学校其他行政干部的关系。校长应把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尊重信任与规范管理相结合。

第二,不断提高人员素质:(1)校长要对全校工作全面负责,任务重,责任大,因此对校长的素质条件就在更高的特殊要求。(2)党支部书记通过保证监督体现党的领导,在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上对书记要求也更高。(3)学校其他领导人员的素质也必然提高。

第三,依法保障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实行校长负责制必须有相应的法令、法规作保证,否则各级人员的主观随意性就会产生,校长的职权、党组织的保证监督、教职工的民主管理都难以明确,也难以被公认,特别是行使权力无保障。

3-19.【领会】党政具体关系是怎样的?

答:合作关系、支持和尊重的关系、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3-20.【识记】学校组织机构的含义是什么?

答:学校组织机构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设置的由专人负责的各种相互联系的动作系统。

3-21.【应用】学校组织机构建立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第一,任务目标原则:是指任何一个组织机构的设置都必须围绕组织所要实现的目标,并且组织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应有自己的特定任务。

第二,精干高效原则:是指在组织中设置最少的机构,用最少的人高质量地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

第三,分工协作原则:分工协作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学校组织目标,必须使学校组织的各层次、各部门、各项职权有明确的分工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

第四,责权一致原则:设置组织机构是,既要明确每一职务的职责范围,又要赋予完成其职责所必须的职权,做到职责和职权一致。

第五,权力制衡原则:是指任何权力的运行都应有制约它的权力存在,不允许存在某种权力在其运行过程中没有相

应的权力制约它的现象。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会带来腐败。

第六,因校制宜原则:是指每所学校在设置组织机构和制定制度时,不应千篇一律照搬某种模式,而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于自己需要的结构。

3-22.【领会】学校组织机构的类别有哪些?

答:第一,行政性组织机构:

(1)校长办公室:是直属校长领导下,处理日常校务工作的办事机构。

(2)教导处:是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学校教学业务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构。

(3)总务处:是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后勤事务工作的职级机构。

(4)教研组:即各科教学研究组。

(5)年级组:是同一年级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的集体组织。

第二,非行政组织机构:

(1)中国共产党在学校的基层组织。

(2)各种群众团体组织:学校的群众团体组织包括教育工会、共青团和少先队。

(3)各种研究性的群众组织:有的学校设有专门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组织,或附属于当地各种学会的小组等,由具有研究能力和研究兴趣的教师自愿参加。

3-23.【识记】学校组织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学校组织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活力,提高效益,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3-24.【领会】学校组织机构的改革方面是怎样的?

答:第一,确立了校长办学治校的中心地位:实行校长负责制,给学校以一定的自主权,使学校成立独立的办学实体,校长有职有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全面负责。

第二,建立健全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许多学校中教职工代表大会已成为党支部领导下,广大教职工集思广益,对学校工作积极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三,强化了学校内部的中层与基层组织管理职能。

第四,促进了校内组织机构工作的制度化:有些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学校制定了两类责任制。(1)学校集体责任制。(2)教职工个人责任制。

3-25.【识记】学校规章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答: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为了实现整体目标,以条文的形式,对要求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作出的规定,是学校管理部门实施行政管理的客观依据,也是学校按照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

3-26.【领会】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为了保证教育工作的实施效果。认真贯彻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对于培养学生的正确观点,进行自觉纪律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文明的校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学校规章制度对规范学生的校外行为和优化社会风气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第二,制定学校规章制度,是为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能够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秩序、有成效地进行,使教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化,提高学校工作效率,所以它是学校管理制度中不可缺少的方面。

3-27.【领会】学校规章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答:第一,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学校规章制度:(1)学校管理规程。(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制度。(3)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及工作制度,包括校长工作制度、教职工工作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等。(4)学生守则、学生成绩考核和升留级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生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

第二,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1)会议制度。(2)资料、档案保管制度。(3)教职工工作制度。(4)各种常规细则。

3-28.【识记】学校的会议一般有哪几种?

答:第一,学校领导班子会议。第二,校务会议;第三,行政会议;第四,考研组长会议;第五,年级组长、班主任工作会议;第六,家长会议;第七,教职工代表会议和学生代表会议。

3-29.【识记】学校的资料、档案保管制度分成哪几类?

答:第一,有关教职工干部情况的资料、档案。第二,有关学生情况的资料、档案。第三,学校各方面工作情况的资料、档案。第四,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

3-30.【领会】学校制定规章制度的原则有哪些?

答:第一,合目的性原则。第二,合法性原则。第三,合程序性原则。第四,从实际出发原则。第五,相对稳定原则。第六,完整简约原则。

3-31.【领会】学校制定规章制度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答:第一,学校成立专门的起草工作小组,或委托某个职能部门负责某项规章制度的起草工作。

第二,起草工作小级在深入调查、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规章制度的草拟工作。

第三,起草工作小组公开草拟的规章制度,听取各方面的反馈意见。

第四,在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后,起草工作小组将草拟的规章制度交由学校决策机构审议通过。

第五,学校行政领导向全校师生员工公布规章制度。

3-32.【领会】学校规章制度贯彻实施的要求有哪些?

答:第一,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第二,广泛宣传,形成舆论。第三,严格要求,督促检查。第四,反复训练,形成习惯。第五,领导和教师以身作则。

3-33.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本章紧紧围绕学校领导体制这一核心概念,首先阐述了学校领导体制的含义、意义以及沿革过程,然后重点介绍了校长负责制的含义、实行的原因以及实施要求,最后阐释了学校组织机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相关内容。

第四章学校管理过程

4-1.【识记】戴明环学说的含义是什么?

答:戴明把管理过程,用一个不断转动的圆环来表示,把管理过程中的四个环节:计划、实行、检查、总结,有序地安排在圆环内的适当位置上,并认为这四个环节成有序运转状态。这一管理过程观被称为“戴明环学说”。

4-2.【领会】管理过程中四个环节的有序运转的特点有哪些?

答:第一,有机联系,交叉渗透:计划、实行、检查、总结是管理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几个基本环节,它们围绕着管理工作目标,周而复始地协调运转。第二,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管理过程各环节的循环运转,依靠组织力量和群众智慧,环绕目标,按顺序循环前进。

4-3.【识记】学校管理过程的含义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管理者根据教育规律及管理规律,组织和指挥学校内部成员(教职工和学生),协调学校工作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达到学校预定的总体目标(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进行共同活动的时间流程。

4-4.【领会】学校管理过程的特性有哪些?

答:第一,学校管理过程是有目的的三边交互活动的过程。

第二,学校管理过程是多因素、多层次、多结构相互协调的过程。

第三,学校管理过程是一种有程序、有控制的教育活动过程。

4-5.【识记】学校管理过程的活动双向传递的性质是什么?

答:第一,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管理。第二,被领导者的动态反馈。

4-6.【领会】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答:第一,计划:是管理的基本活动,是管理工作的起始环节,全过程的起点。

第二,实行:是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

第三,检查:是学校管理过程的中继环节,是学校管理者为实现计划目标而施加影响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提高学校

管理效能的必要措施。

第四,总结:是学校管理活动过程一个周期的终结环节。

4-7.【领会】学校工作计划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方向正确,切实可行。第二,全面完整,重点突出。第三,分工落实,留有余地。第四,要求明确,便于检查。

4-8.【领会】学校工作计划的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可以使学校领导全面掌握情况,组织好各项工作的协调配合,抓住主要环节,掌握主动,促进全校各方面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二,也可以使全校工作人员明确各自的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要求,增强责任感,积极努力,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学校工作任务。

第三,还可以使全体工作人员,预见工作发展的进程,见到工作的成效,增强信心和决心,提高工作效率。

4-9.【领会】制定计划的程序是什么?

答:第一,掌握依据,提出目标。第二,共同参与,拟定方案。第三,深入思考,果断决策。

4-10.【领会】制定计划的依据有哪些?

答:第一,来自上面的:即国家具有全局性的和具有长期指导作用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领导部门对某一具体时期工作的具体指示和要求。

第二,来自学校内部的:即学校管理者应对先前学校工作的情况和结局,以及当前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等实际情况有所了解,并加以调查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拟定的目标更切合实际。

第三,来自理论的:即学校在制定计划过程中要按教育规律办事,使所提出的目标、任务、措施符合教育规律的要求,使计划科学、合理。

4-11.【领会】实行的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从管理的全过程看,它能使学校计划的蓝图变成现实,如果没有实行,再好的计划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同时实行也是供检查的对象和总结的依据,实际的工作成果不是凭空检查和总结得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行在管理过程中所占时间最长,管理人员需要花大力去抓。

第二,从自身的过程看,在这个阶段中,将变计划来行动。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内部人、财、物等各种要素的效能和相互关系,都要充分显露出来;工作成果以及经验教训,在这个环节中产生,问题在这个环节暴露,各级执行者在各自岗位上所应发挥的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在这个环节中体现。

4-12.【领会】实行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答:第一,组织:(1)任务的合理分配;(2)人力、财力的妥善安排。

第二,指导:是指管理者对所属部门或个人进行的指点和帮助。

第三,协调:是实行阶段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贯穿于实行阶段的全过程。

第四,激励:(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2)运用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的手段。

4-13.【领会】检查的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可以使学校管理者全面了解一定阶段计划执行的情况。

第二,可以对各项工作及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和监督。

第三,也可以了解各级管理者管理水平的高低。第四,因此,检查是计划执行的保证措施,有计划、有实行而无检查,计划就会落空的危险。

4-14.【领会】检查阶段应该注意什么?

答:第一,根据计划中所确定的要求作为检查或评估的标准。

第二,灵活采用各种检查方式,获取足够信息,掌握全面而真实的情况。

第三,认真研究纠正偏差的措施,分析实际结果与标准要求的偏差,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第四,在结果分析上,更应注意对工作流程的分析。

4-15.【识记】检查方式的分类有哪些?

答:第一,从时间上可分为:平时检查、阶段检查、经常检查、集中检查;第二,从内容上可分为:全面检查、专题检查。第三,从主体上可分为:领导检查、相互检查、自我检查。

4-16.【领会】常用的检查方式有哪些?

答:第一,日常工作的检查:学校管理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检查,是基本的方式是直接参与到教学、教育、管理等活动中,通过观察、听课、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获得大量的第一手真实可靠的材料,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从中进行检查和指导。

第二,抽样检查:这种检查是管理者或通过随机抽样或分层抽样,可根据检查的目的,有意识地抽取有代表性的人或事进行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活动。

第三,汇报检查:汇报可以分书面和口头两种。

第四,阶段性的定期检查: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一般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各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教学、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检查。

4-17.【领会】总结的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对于积累经验、探索规律、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提高学校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没有总结,就没有管理过程的循环上升,就不能把经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就不能提高管理水平。

4-18.【领会】总结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答:第一,确定总结方式和程序。第二,突出总结的特性。

4-19.【识记】总结的分类有哪些?

答:第一,按时间可分为:学年总结、学期总结。

第二,按性质可分为:全校性的总结、各部门的总结、专题总结、个人总结。

4-20.【领会】总结的程序是什么?

答:第一,自上而下提出要求,拟定提纲。第二,由下属成员根据要求进行讨论,使上级要求更符合实际和具体化,自下而上进行总结。第三,由管理人员汇总。

4-21.【领会】总结的特性有哪些?

答:第一,比较性:总结就是把计划与最近的工作结局,对照比较,从中肯定成绩,寻找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和思考,总结经验和教训。

第二,客观性:总结一定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如实客观地反映学校的面貌。

第三,探索性:总结对于管理者来说,是一项创造性的管理活动。

第四,激励性:总结是对过去的回顾与评价,还必须着眼于未来,因为总结过去,是为了鞭策未来,因此,总结应有激励作用。

4-22.【领会】总结的比较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和计划所确定的要求、标准比较。第二,和上级给予的任务、提出的要求比较。第三,和本校过去的工作比较。第四,和其他学校的工作比较。第五,和先进的经验、理论所提出的要求相比较。

4-23.【领会】学校管理过程基本环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第一,计划、实行、检查、总结这几个基本环节的有机结合,构成学校管理的全过程。正常的学校管理就是遵循这一程序来进行,使全部管理过程构成一个管理周期。一个管理周期结束,第二个管理周期随即开始。

第二,学校管理过程的几个基本环节,互相关联,互相促进,互相依存、互相交叉。第三,这几个基本环节又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阶梯式地螺旋上升,不断前进,不断提高的。

4-24.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本章围绕学校管理过程这一核心概念,首先介绍了戴明环学说的含义及其特点,然后阐释了学校管理过程的含义和特性,最后重点阐述了学校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计划、实行、检查、总结的意义以及第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第五章学校管理原则

5-1.【识记】学校管理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原则,是根据学校管理规律,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概括出来的,指导学校管理者观察和处理办学过程诸问题的行为准则。

5-2.【领会】确立学校管理原则的依据有哪些?

答:第一,依据学校管理规律;第二,依据学校教育实践与管理实践的变革。(1)学校已经成为开放的系统。(2)学校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3)学校自主权逐步扩大。第三,依据国内外学校管理经验。

5-3.【领会】学校教育观念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注重创造,突出素质教育理念:强调人的创造性,努力发展自身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掘自身的创造潜力,将成为现代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当代学校的努力方向。

第二,注重差异,更具个性化:当代学校教育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在肯定学生差异的基础上,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更多的条件。

第三,注重效益,提倡质量观:管理活动要以提高效益为核心。

5-4.【应用】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第一,方向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工作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的行为准则。

第二,系统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者在处理学校系统中各部门、各层次、各要素之间及其各部门、各层次、各要素与学校系统之间关系时能以实现整体目标为主进行协调,使局部服从于整体,促进管理效果最优化的行为准则。第三,民主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能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共同参与、监督学校管理工作的行为准则。

第四,教育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能时时体现教育性,处处着眼于育人的行为准则。

第五,规范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者通过编制各种管理计划,建立健全学校和各项规章制度来组织、协调、控制学校的全部管理活动,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行为准则。

第六,效益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能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收益的行为准则。

第七,动态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能根据管理条件的不断变化,及时收集信息,注意反馈,保持充分弹性,有效调整管理状态的行为准则。

5-5.【领会】贯彻方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明确目标: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学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本质特点。

第二,把握全局:贯彻方向性原则,还要深圳市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工作环节,以至每个成员,都要为实现整体目标服务,进而为社会主义总目标服务。

第三,平衡内外:贯彻方向性原则,不仅要面向全局,还要立足本职工作,平衡来自社会和学校内部对学校管理目标的各种影响。

5-6.【领会】贯彻系统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抓住中心,带动全体:学校工作处于中心地位的是教学工作,学校管理一定要以教学工作为主,抓住教学工作这个中心,以带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第二,全面安排,协调配合。

5-7.【领会】贯彻民主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树立相信教师、依靠教师的思想。第二,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学校实行民主管理,要求做到:学校领导要经常听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有些重要工作,要采取工作会议形式,充分发扬民主,少数服从多数,要采取多种方式,为教职工发表意见和建议提供条件。第三,把民主和集中统一起来。5-8.【领会】贯彻教育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第二,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第三,加强学校校风建设。

5-9.【领会】贯彻规范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计划管理,有序安排。第二,常规管理,建章立制。

5-10.【领会】学校管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第一,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基础,社会效益是保证经济效益方向的重要条件。

第二,经济效益比较直接、明显,可以用数量的经济指标来计算和考核,而社会效益则难以计量,必须借助于其他形式来间接考核。

第三,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当把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5-11.【领会】贯彻效益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提高经济效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人力方面,要合理安排。(2)在物力、财力方面,要合理使用。(3)在时间方面,要树立“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质量”的意识。第二,重视社会效益。

5-12.【领会】贯彻动态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动静结合,提高实效。第二,及时反馈,适时改革。

5-13.【识记】静态管理的含义是什么?

答:静态管理,也叫常规管理,是人们根据教育规律、办学规律而确定的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相对不变的工作程序。5-14.【识记】动态管理的含义是什么?

答:所谓动态管理,指的是学校管理的客观过程,即计划、实行、检查、总结的管理循环过程,也有人将之称为程序管理。

5-15.第五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本章围绕学校管理原则这一核心概念,首先介绍了学校管理原则的含义以及确立的依据,然后重点阐述了学校管理的七大基本原则各自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

第六章学校管理方法

6-1.【识记】学校管理方法的含义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方法是学校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所采用的各种手段、措施和途径。

6-2.【领会】学校管理方法特性有哪些?

答:第一,目的性:学校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不同的学校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会导致不同的管理方法。

第二,多样性:学校管理工作内容是多方面的,对不同内容的管理对象需要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第三,灵活性:必须注意的是,不能把灵活性视为随意性,而应在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最佳选择。

第四,综合性:某项活动的开发,某种工作成效的取得,往往需要多种方法的配合或者交互使用,以发挥管理方法的整体功能。

6-3.【领会】学校管理方法的确立基础是什么?

答:第一,实践基础:实践有双层含义:(1)反思已有方法。(2)发展新方法。第二,方法论基础。第三,文化基础:学校管理方法的确立和选择也必须根据学校文化确立起来的行为方式和标准进行建构。

6-4.【识记】学校管理方法的分类有哪些?

答:第一,按照管理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管理方法、中观管理方法、微观管理方法。

第二,按照管理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人事管理方法、财务管理方法、时间管理方法、空间管理方法等。

第三,按照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定性的管理方法、定量的管理方法。

第四,按照所运用方法的主次不同可分为:基本的管理方法、特殊的管理方法。

6-5.【应用】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第一,思想教育方法:是指通过对学校成员进行政策、法律等知识的宣传和理想、道德等信念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改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自觉行动起来,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的学校管理方法。

第二,行政管理方法:是指依靠学校行政组织和领导的权威,通过强制性的命令、规定、规章制度等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的学校管理方法。

第三,法律管理方法:是指运用教育法律、学校章程等,规范有关行为的学校管理方法。

第四,咨询参与方法:是指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管理工作需要,邀请咨询专业机构或专家,向其提供咨询方案,或者鼓励学校成员向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实现学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的学校管理方法。

第五,经济管理方法:是指运用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采取物质等经济利益刺激方式,对学校成员产生影响的学校管理方法。

第六,数理统计方法:是指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探索教育规律,进行教育决策的学校管理方法。

6-6.【领会】思想教育方法的特性有哪些?

答:第一,目的性:思想教育方法必须体现目的性,并为目的服务。

第二,科学性:思想教育工作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切忌主观说教。

第三,启发性:思想教育方法主要靠启发人们的觉悟,促使人们自觉地采取符合学校目标的行动。

第四,艺术性:思想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会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

第五,长期性:思想教育方法的运用是一个长期不懈的努力过程。

6-7.【领会】运用思想教育方法要注意哪几点?

答:第一,坚持说服教育,以理服人。第二,做到关怀体贴,以情感人。第三,自觉探索思想教育工作的艺术。第四,创立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

6-8.【领会】行政管理方法的特性有哪些?

答:第一,权威性:行政手段所依据的是组织的权威。一般来说,组织层级越高,权威也就越强。

第二,强制性:是与权威性联系在一起的,建立在权威基础上的命令、指令等,必然带有强制性的色彩。

第三,垂直性:行政手段的垂直性是指权力作用方向的垂直性,它是通过组织系统、组织层级自上而下地实施管理活动的权力运行方式。

第四,随机性:这一手段的运用,总是根据具体的情况而作出具体的选择,因时间、地点、条件和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第五,无偿性:上级应对上级负责,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6-9.【领会】学校管理者在运用行政管理方法时要注意哪几点?

答:第一,突出目标导向:对于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要选择不同的行政方式。

第二,建立一套严密的组织机构:要以任务为中心,因任务设机构,因机构定职务,因职务择人员

第三,处理好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的关系:要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要适当。

第四,权责一致:运用行政管理方法每一个层级及其每一个管理者都要明确自己的权力和责任,不能只要权力不负责任;也不能只负责任不拥有权力,权力和责任应当统一。

6-10.【领会】法律管理方法的特性有哪些?

答:第一,强制性:法律作为明确的行为准则具有严肃性,它艰全体公民或组织成员均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也就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行为准则。

第二,规范:法律通过确定行为规范来进行管理,它规定社会公民和组织成员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第三,概括性:法律制约的对象是抽象的、一般的人,而不是具体的、特定的人。

第四,稳定性:法律在同样的情况下可以反复适用,并且法律一经制定,就不能随意改变。

第五,可预测性:学校成员可以根据教育法律预见到学校和他人的行为结果,据此规范有关行为。

6-11.【领会】使用法律管理方法时要注意哪几点?

答:第一,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律权威:只有广大师生员工知法、懂法,自觉地同一切违法乱纪现象作斗争,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使学校管理活动规范化。

第二,学校管理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认真学习、自觉执行教育法律,增强法制观念,不仅是其自身的重要职责,也是提高师生员工执法、守法的自觉性,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现依法治校的要求。

第三,以有效的法律机构体系来保证法律的实施:只有建立完备的法律机构体系,才能保证法律的实施,保证逐步

巩固和提高教育法律的权威地位。否则,依法治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四,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提高法律规范的适用性:法律管理方法只有与学校管理的其他方法综合使用,才能达成最有效的管理目标。

6-12.【领会】咨询参与方法的特性有哪些?

答:第一,广泛性:针对某一具体的学校管理问题,可以把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工程技术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汇集到一起。

第二,开放性:由于不受行政的束缚,没有框框,可以敞开思想,各抒己见,大家都以平等的身份实事求是地对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发表意见。

第三,经济性:咨询参与方法这种智力开发的有效形式,耗费资金少、节省时间,具有经济性。

6-13.【领会】运用咨询参与方法时要注意哪几点?

答:第一,建立学校决策的咨询参与网络:要建立学校决策的咨询参与网络,通过有效的形式和渠道,充分发挥它们作为学校智囊的作用。

第二,培养教职工参与管理的能力:教职工参与到学校的管理过程中,有助于使个人目标与学校整体目标统一起来,发挥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三,加强调查研究,提高领导水平:学校管理者在进行学校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效地进行意见比较,正确地进行抉择,从而提高领导水平。

第四,辅之以行政管理方法:运用咨询参与方法必须与行政管理方法相配合,以便保证学校目标的一致性,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6-14.【领会】经济管理方法的特性有哪些?

答:第一,利益性:是指经济管理方法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即要把劳动集体及个人的物质利益与其工作成果相联系,使教师富有成效的工作获得相应的物质利益,以实现调动其积极性的目的。

第二,灵活性: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经济手段可以灵活地变通;即使对于同一管理对象,在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不用的方式,以体现其合理性。

第三,平等性:各种经济手段的运用对于相同的情况起同样的效力,不允许有特殊。

第四,调节性:在学校宏观管理中,经济管理方法表现为学校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来制约学校的整体活动,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使学校为社会发展服务,合乎学校整体的目的和要求。在微观管理中,经济管理方法表现为学校通过各种经济手段来制约和调节学校成员的活动。

6-15.【领会】运用经济管理方法时应注意哪几点?

答:第一,避免物质利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倾向:运用经济管理方法的目的在于打破长期存在的“大锅饭”现象,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从而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益。

第二,完善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办法:要在教职工参与下制定的和完善学校工作责任制并制订公平合理、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根据教职工的工作数量和质量,以及完成工作的程度,来具体分配物质利益。

第三,同其他管理方法配合使用:采用经济管理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要加强总体目标的教育,要与精神鼓励相结合,要提倡互助精神和全局观念的培养。

第四,认清使用经济管理方法的条件:学校运用经济管理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相应的办学自主权;否则,可能会造成混乱和其他消极影响。

6-16.【领会】数理统计方法的特性有哪些?

答:第一,客观性:是指在进行统计时必须要实事求是,不能搞虚假的统计。

第二,科学性:统计是科学,必须严格遵循统计学原理。不符合统计学原理的设计是没有用的统计。

第三,可比性:数理统计方法正是通过对教育现象所外显出来的数值、数据进行统计、测量和分析,对引起这种教育现象的教育行为的特点、规律、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来达到优化教育手段的。

6-17.【领会】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时要注意哪几点?

答:第一,养成数理统计道德。

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 管理: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没技术和方法,在于目标相匹配的机构中,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活动、以达到个人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有程序的群体活动过程。 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了实现育人理念和目标,遵循管理科学额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规律,通过假话、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活动来规范呢和实施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以达到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活动过程。学校管理学:是通过研究学校的管理活动(过程和手段),探索学校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目的),寻求有效管理学校的合适方法的科学(目的)。 理念: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学校管理理念:学校管理研究者对于学校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管理思想观念和管理哲学观点,是学校管理主体在学校管理时间及其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学校管理应然状态”的理想那个认识和主观要求,是学校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学校价值去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学校管理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 论述人本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P55-57 1,充分认识教师的角色与劳动特点,了解教师的需要 五大角色:传道者、授业者、选择者、辅导者、协商统合者 劳动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正对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情况,根据个性发展,实施因材施教和一定意义上的个别教学和辅导,不断调整工作内容,形式和方法。 教师需要: 共同的一面:物质需要的朴实性、发展需要的稳定性、自尊需要的迫切性、成就需要的强烈性 独特面: 生理需要:青年教师的婚恋需要、中年教师的养家需要、老年教师的保健益寿、社会需要:青年教师的发展、中年教师成就需要、老年教师的尊重需要、 要求学校管理者充分尊重、理解教师,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尊重教师人格对

学校管理学提纲

学校管理学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管理学概述 1.学校管理是伴随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而 对学校资源和事务进行组织安排的活动。 2.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揭示学校管理规律的学科。 3.理论界对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有不同的看法,基本可以概括为教育性质 论、管理性质论和边缘性质论三种 4.学校管理学的性质和功能决定它具有应用性、理论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第二节学校管理学的发展 1.现代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美国最早的关 于学校管理的论著,是1875年问世的威廉·佩恩的《论学校管理》和1882年问世的罗伯的《学校管理》。1908年,达顿与斯奈登出版了《美国公共教育管理》一书,该书的问世是学校管理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2.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性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组织理论 以及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 3.古典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一是注重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2)二是把科层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组织基础。 3)三是宣示一种新的管理观念。 4.1927~1932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George Elton Mayo)、罗特利斯伯 格等人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 5.人际关系理论与学校管理中的民主管理思想相结合,大大改变了学校管理理 念和管理方式,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重视学校中的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把非正式组织看作学校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沟通来协调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冲突与目标; 2)重视并改善教师人际关系,满足教师的各种社会需求与心理需求,提高教师 士气; 3)重视教师参与学校教育管理,改善学校中的上下级关系,共同决策; 4)重视教学民主,充分相信教师,对教师的教学不做过多的干预,有意识向学 生灌输合作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5)教师对管理者拥有民主监督的权力。 6.行为科学对管理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点: 1)强调管理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强调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对劳动效率的影响, 主张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管理;

《学校管理学》期末考试指导

0054《学校管理学》2010年7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1、学校管理学通过研究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及社会现象,揭示学校管理规律,目的是实现普通中小学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它是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交叉而成的一门边缘科学,是一门理论和应用的相结合的学科。 2、考试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题型如下: 题型有:1、选择题。2、填空题。3、简答题。4、论述题。5、案例分析。 二、复习重点内容 绪言 1、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主要研究学校领域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研究学习教育活动的领导和组织问题,从而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 学校中总的来说有两大类工作: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 2、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主要内容包括: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以科学代替经验;协调集体活动;选择和培训工人;实行差别工资制,刺激工人的积极性;实行职能工长制,加强现场管理;拟订工作计划和制度;实行例外管理。 3、法约尔的管理过程和组织理论 企业管理中有六项基本活动或称为企业管理的六项基本职能,包括:技术(生产、制造、加工、商业(购买、销售、交换、管理、财务(资本筹集和运用、核算(成本统计和安全(设备和人员保护。其中管理是所有其它活动的核心。

管理的职能又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4、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是德国社会学家,对管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方面,最大的贡献是提出“理想行政组织理论”,他的主要观点都写于《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一书中,他认为这种组织有几个主要特点:明确的分工、等级系统、根据需要任用人员、职业化的管理人员系统、严格的规则和纪律、以理性为基础的人际关系。这些内容将在讲述学校组织管理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韦伯认为这种组织是对人进行强制性的控制的一种最合理的手段,也是最有效和可靠的。 5、韦伯的科层管理理论 基本观点包括:分工、等级制、理性的人事制度、工作关系的非人格化、严格的纪律和工作程序、有序的升迁制度和薪酬制度、文牍制度。 第一章学校效能和学校管理 1、学校效能的概念 学校效能是指学校发挥某些积极作用的潜在能力及其实际结果,这种理解概括了学校效能的两个方面:由学校的素质所构成的潜在能力以及由这种能力的发挥所实现的结果。 2、学校效能包括的内容 第一、优秀的工作成果,包括质与量两个方面在内的学校教育成果,这些成果可 以基本满足学校所面对的公众的合理要求; 第二、高质量的校内组织和人员素质; 第三、通过改革创新而实现的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学校既能从变化的环境中努力吸取更多的资源,又能通过自身完善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管理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学校管理学》第一章至第三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管理学是一门() A 理论科学 B 应用科学 C 自然科学 D 基础科学 2、现代管理的核心是( ) A 物的管理 B 财的管理 C 人的管理 D 时间管理 3、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A 麦格雷戈 B 赫茨伯格 C 泰罗 D 赫尔巴特 4、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研究学校管理的法,称之为() A 案例法 B 观察法 C 文献法 D 实验法 5、泰罗认为,要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主要依赖() A 物质刺激 B 精神鼓励 C 人际关系 D 工作认可 6、效益等于目标乘以() A 效果 B 效率 C 时间 D 能力 7、目标管理的思想最早的提出者是() A 德克 B 泰罗 C 韦伯 D 梅约 8、人的管理的重点是() A 提高人的能力 B 用好人 C 关心职工 D 调动人的积极性 9、有了学校,就有了() A 学校管理 B 学校管理学 C 管理学 D 学校管理心理学 10、霍桑实验的主持人是() A 马斯洛 B 罗杰斯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对人的积极性起决定作用的是() A 人际关系 B 社会心理因素 C 物质因素 D 经济利益 2、学校管理原理主要有() A 系统原理 B 动态原理 C 效益原理 D “人本”原理 3、学校管理过程的环节有() A 计划 B 执行 C 检查 D 总结 4、学校目标包括() A 教育目标 B 德育目标 C 管理目标 D 教学目标 5、学校管理学常用的研究法有() A 调查法 B 实验法 C 文献法 D 案例法 三、判别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有了学校教育就有了学校管理学。() 2、学校管理学即教育管理学。() 3、管理原理是依据管理原则提出的。() 4、西人将泰罗称之为管理学之父。() 5、人的管理的重点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6、学校教育要以教学为主。() 7、管理目标即教育目标。() 8、组织目标不一定与个人目标一致。() 9、我国最早的教育文献“学记”中已有关于学校管理的论述。() 10、“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学校管理学 2、学校目标管理 3、“人本”原理 4、整体性原则 5、行动研究法 五、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学校管理学与邻近学科之间的关系。 2、联系实际谈谈学习、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 3、谓管理?

学校管理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重点 第一章学校管理与学校管理学概述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引导他人去行动,并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学校管理的概念 学校管理是处于特定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的体制约束下,根据一定的原则、法规,运用一定的方法、技术,通过组织指导师生员工,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达到育人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三、学校管理的目标 1.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2.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3.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 4.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5.促进学校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学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外部管理 ●夏朝开始就有了学校 ●西周时期,已设有专职的教育官员 ●到了汉代,中央有太学,有太常统管,地方有郡县学,由地方行政长官主管, 逐步设置学官,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 ●隋唐以后,设国子监统管中央直属学校,最高长官叫“祭酒”。 ●地方和县两级学校,则由长史统管。宋、元、明、清各朝,中央主管学校的 部门,基本上没有改变,地方各级主管学校部门的名称和治理方式,渐有变 化。 ●辛亥革命以后,中央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各县叫教育局。建国以后, 这种体制基本延续下来。 ?内部管理 ●中国:《学记》 ●西方:体操学校、文法学校及后来的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 ●17世纪夸美纽斯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对学校管理问题,如学制、班 级编制、课表、教学秩序都有较详细的论述。有学者认为夸美纽斯是学校管 理学的奠基人。 ?学校管理学的产生 ●德国法学家、社会学家施泰因(Stein L.V.)于1865-1868年出版了七卷本的宏篇 巨著《行政学》。以其理想化的社会理论和国家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教育行政理论。 对学校管理理论的建立有一定影响。 ●科学的、系统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资本主义快速上升时期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现在一般认为美国是现代学校管理学的发源地。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达顿(Dutton)和斯耐登(Snedden)在1908年合著出版的《美 国教育公共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五、学校管理学得研究对象 ●学校管理学研究如何运用办学规律,发挥中小学内人力、财力、物力诸因素, 利用校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全体成员,有效地实现学校教育教学

学校管理学复习资料全

《学校管理学》本科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 提纲: 第一节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管理和学校管理的概念 二、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学科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校管理学的萌芽阶段 二、学校管理的形成阶段 三、学校管理学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学习、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 二、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思考题: 1、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了实现学校的育人理念和目标,遵循管理科学和人的身心发展 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活动来规范和实施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以达到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2、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是专门研究学校内部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学校管理学的性质是什么? 1)学校管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既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 支。 2)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 4、学校管理学的构建原则 1)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2)综合研究与分解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3)“硬”管理研究与“软”管理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5、研究学校管理学的现实意义 1)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助于快速培养大批学校管理人才,提高整个学校管理队伍的 素质。 2)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利于促进教育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3)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助于指导学校管理实践活动,改善学校的管理现状,提高学 校的管理工作水平。 第二章学校管理理念 第一节学校管理理念概述 一、理念和管理理念的基本释义

二、学校管理理念的基本释义第二节人本管理理念 一、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 二、人本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实现 思考题: 1、理念的概念 “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上的上位性、综合性结构的哲学概念,是主观(认知、观念)见之于客观(规律、存在)的科学反映,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观点的抽象概括,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简言之,所谓“理念”,是指人们对于 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 2、学校管理理念的内涵是什么? 学校管理理念是指人们对于学校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管理思想 观念和管理哲学观点,是学校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学校管理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学校管理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 3、什么是人本管理 以人为本或人本管理的“本”是“本位”、“根本”、“目的”的意思,人本管理是指以人 为本体,以人为根本的管理思想。 人本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几层涵义: (1)依靠人一一全新的管理理念 (2)开发人的潜能一一最主要的管理任务 (3)尊重每一个人一一企业最高的经营宗旨 (4 )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一一组织成功的基础 (5)人的全面发展一一管理的终极目标 (6)凝聚人的合力一一组织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 台湾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核心提炼为三句话: (1 )点亮人性的光辉; (2)回归生命的价值; (3)共创繁荣和幸福。 4、如何实现人本管理 1)科学地看人 2)科学地用人 3)科学地培养人 5、什么是公正? 公正或正义是指制度的道德、制度的德性,是指称社会基本结构的属性是否道德的一个概念。公正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 6、如何体现公正? 从管理哲学和管理伦理学的角度看,公正是人、社会和组织相互关系的合理状态。它所反映的是个人和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利益关系。 一是表现在人身关系上,公正反映的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正首先是人身权利的正当 占有和维护,以及对自我和他人基本权利的承诺。 二是从个人与社会(包括各种群体、集团、民族、组织机构等等)的关系来看,公正代表社会的合理利益分配尺度(包括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尺度)和正当秩序的安排。 公正在实质上是一种使个人、组织与社会能够公平、合理、友好相处的基本原则。 7、学校管理公正理念的体现

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目标是确立学校管理目标的_________________,学校管理目标的达成,必须有助于全面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目标管理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目标的确定;二是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的学校管理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现学校经济效益优化,主要是指科学地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用最小的耗力更快地做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实现学校工作目标。 5、根据教师工作是一种集体协作劳动的特点,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_________________。在评价教师工作时,即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校实行“全局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要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地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校的校容、校貌、_______状况,也能体现出该校的校风精神,有人称之为校风的______________。 8、学校管理过程是指学校管理者指挥本组织内的成员,为达到学校的预定目标,以__________________,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序。 9、学校管理是一种有自身目的和运动程序的控制系统活动,有明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按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服教育和行政措施是相辅相成的两种____________。教育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各种_____________,对学校成员进行教育。 11、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以________形式,对学校成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我国中小学的实际出发,吸取国外管理科学中的,____________是促使学校现代化的重要措施。 13、教职工代表会具有审议权、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4、新的学校领导管理人员产生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任命制;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 15、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学校_________和_________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6、学校管理过程如果抛开或偏离以_________的目的性,那就将成为一种_________的活动。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学校管理是一种以组织学校教学工作为主要对象的社会活动。() 2、制定学校教育目标的依据是:①社会的要求;②学校的教学;③学生的成绩。() 3、学校目标管理可分为目标的确定、目标的检查和目标的总结三个阶段。() 4、反映学校“力”的投入与工作成果的关系的学校管理原则是:教学为主,学校工作整体性原则。() 5、学校工作的效益,包括两个方面,即教育效益和教学效益。() 6、学校人员录用方式主要有三种:①推荐;②选拔;③考任。() 7、决策是在几种不同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种一般的行动方案,并以报告的形式体现出来。()

学校管理学(自己整理的)

学校管理学 名词解释 1、管理:凡是有群体共同活、共同劳动或共同工作地地方都需要管理。管理是管理人员领导和组织人们去完成一定得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标的一种活动。P1 2、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P21 3、学校管理体制:包括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和劳动分配制度等。P62 4、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处于学校中心大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和负责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P68 5、封闭原理:即管理系统是由信息指挥中心、执行机构、接受单位、反馈机构组成。反馈机构对信息加以处理,返回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新的情况,发出新的指示,形成管理的封闭回路。P92 6、学校管理原则: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学校管理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它反映了教育规律和个人对实践经验的认识。P147 7、管理的民主化原则:简言之,就是实行民主管理。学校的民主管理主要指教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并直接参加学校的管理活动。P156 8、管理的科学化原则:就是实行科学管理,所谓科学管理,一般是指凡是经过反复实践,并证明是能够提高效率的,是合乎客观规律的管理。它的含义,既包括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技术的管理,也包括运用成熟的管理经营经验、讲究管理方法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P160 9、行政方法:通过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管理学校的方法。最大特点为:(1)强调垂直的纵向系统,上级领导下级,下级服从上级。即上级有权向下级发指示、下命令,下级必须服从。(2)带有强制性,强调纪律,保证领导人的指示、决定能贯彻执行,不允许有对抗行为。P179 10、经济方法: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学校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工资、津贴、奖金、罚款等物质刺激的方式,对学校成员产生影响。经济方法的实质,在于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P181 11、思想教育方法:思想教育方法是用精神力量提高人们的认识,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行为的一种管理手段。P182 12、目标管理方法:管理者与管理者共同确定总目标,把总目标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管理者通过目标,对所属部门和每个成员进行管理。P182 13、领导艺术:是一种领导方式,但不是一般的领导方法,而是富有创造性的领导方法,这与个人的素质修养有关。P209 14、科学化原则? 简言之就是实行科学管理,所谓科学管理,一般是指凡是经过反复实践,并证明是能够提高效率的,是合乎客观规律的管理。它的含义,既包括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技术的管理,也包括运用成熟的管理经验、讲究管理方法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 填空 1、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用科学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政策性很强。P8 2、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了企业管理方面的X理论和Y理论。X:古典管理理论,表现人性的灰暗。Y:行为科学理论,表现人性的积极面与光明。Z:权变理论,权力掌握在领导人手上。P11 3、教育思想的特点:(1)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教育思想;(2)教育思想大体上可分为两层:根本指导思想和具体工作中的知道思想。P42 4、我国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演变可分为三种类型:委员会制(强调集体领导)、一长制(强调责任制)、党委领导制(强调党对学习的具体领导).p64 5、委员会制是集体领导制,或叫集体管理制。它的特点是通过会议来进行决策,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P64 6、学校实行的校长负责制,实质上即一长制。一长制的特点i责任制和内行领导。P65 7、党委(总支、支部)领导制,是另一种形式的委员会制。在重大问题上须经会议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是的组织原则。P64

学校管理学 归纳

第一章绪论 1、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第一,学校管理思想:是学校管理者对影响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存在的有意识反映,它要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物质条件。 第二,学校管理目标:是学校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 第三,学校领导体制:是决定学校管理工作绩效的中枢,它要明确学校机构的设置原则、设置形式、隶属关系、权限划分、制度建设等问题; 第四,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管理活动的时间流程,它要反映学校管理活动的进行状态,反映学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 第五,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第六,学校管理方法:是使学校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等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管理行为的必要手段,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第七,学校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学校中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的有机组合与合理配置。 3、学校管理学的性质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是边缘性的应用学科。 第一,边缘性表现在既与教育学紧密联系又与管理学紧密联系。第二,应用性表现于管理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实践性。 4、学校管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必须不断研究学校管理现象,揭示学校管理规律,为学校管理者自觉应用管理理论,遵循管理规律创造条件,为制定管理学校的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5、学校管理学的特点有哪些? 答:第一,应用性。学校管理学的价值及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否能够指导学校管理实践,即应用性是学校管理学的重要属性。 第二,理论性。学校管理学作为一门产生于学校管理实践的学科,必定要对实践活动进行理论升华,指导学科管理者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三,综合性。学校管理活动复杂的,涉及多种资源的管理,这就学校管理学要

学校管理学萧宗六712

第七章素质教育 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以下几种:1,认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多开体育、音乐、美术课,就是多搞课外文娱体育活动。2,把素质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3,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哪些素质,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4,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5,有人认为,“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是考试。6,有人认为,百分制助长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妨碍学生全面发展,应该改为等级制。7,关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实质上是教育方针)的关系也有多种认识。以上负面影响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理论是混乱的。理论上的混乱,必然导致实践的混乱。 二、全教会前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1,在界定上有区别。从《决定》全文可以看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这样界定,不会产生任何歧义,不可能出现多种定义。2,涵盖的范围有区别。《决定》所说的素质教育,大大超过了“起步阶段’’素质教育的范围。因为《决定》是从“提高全民族素质”出发,不只是提高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是从“全面推进”出发,不只是在中小学推进。3,《决定》所说的素质教育,是同国家的教育方针密不可分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是何等简洁、明快的语言,人们再也不会提出现在看来很可笑的问题:“素质教育与教育方针是什么关系”,“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什么关系”。4,《决定》对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许多重大举措,使人们看到了希望,树立了信心。“起步阶段”的素质教育,则几乎未涉及怎样为实现素质教育创造条件。5,《决定》着重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制,靠制度保障。”全教会以前推行的素质教育,就没有抓这个根本。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全面”二字,包括以下含义:(1)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2)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怎样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一)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二)重视智育工作(三)加强和改善体育卫生工作(四)发挥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五)重视劳动技术教育

学校管理学优选稿

学校管理学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学校管理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目标是确立学校管理目标的_________________,学校管理目标的达成,必须有助于全面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目标管理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目标的确定;二是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的学校管理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现学校经济效益优化,主要是指科学地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用最小的耗力更快地做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实现学校工作目标。 5、根据教师工作是一种集体协作劳动的特点,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 _________________。在评价教师工作时,即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6、学校实行“全局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要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地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校的校容、校貌、_______状况,也能体现出该校的校风精神,有人称之为校风的______________。 8、学校管理过程是指学校管理者指挥本组织内的成员,为达到学校的预定目标,以 __________________,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序。 9、学校管理是一种有自身目的和运动程序的控制系统活动,有明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按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服教育和行政措施是相辅相成的两种____________。教育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各种_____________,对学校成员进行教育。

(完整版)学校管理学(萧宗六版)-要点-

学校管理学复习资料 《学校管理学》萧宗六 2008年人教第四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 1、学校管理是伴随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而对学校资源和事务进行组织安排的活动。 2、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揭示学校管理规律的学科。 3、对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基本可以概括为教育性质论、管理性质论和边缘性质论三种。 4、学校管理学的特点是:应用性、理论性、综合性。 5、近代学校的产生是学校管理学产生的基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6、最早的关于学校管理的论著是1875年问世的威廉佩恩的《论学科管理》和1882 年问世的罗伯的《学校管理》,1908年,达顿与斯奈登出版了《美国公共教育管理》标志学校管理学正式诞生。 7、古典管理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组织理论及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该理论坚信管理是有章可循的,把高效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强调分工和专业化,强调统一指挥,主张工作标准化,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奖励和惩罚。 8、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不是机器而是能动的生物体,人除了追求金钱外,还有社会的、心理的需求。 9、两千多年前问世的教育理论专著《学记》,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三百年,比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一千八百多年。1904年

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在师范学堂中必须开设《学校管理法》课程,并审定了教科书,标志着学校管理学在我国起步。二、名词: 1、学校管理学:研究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有效性的学科,它融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于一体,具有极强的应用性。 三、简答: 1、学校管理学的任务: ①、研究任务:通过对学校管理活动的研究,总结学校管理经验,了解学校管理特点,探寻学校管理规律,借鉴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完善学科体系,丰富学校管理理论,以指导学校管理工作,提高学校管理效益。 ②、传授知识任务:向学习者系统介绍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管理常识,为学校管理者释疑解惑,开阔眼界,活化思维,形成正确的管理观念,提供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学习者的管理素质。 2、古典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①、注重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②、把科层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组织基础;③、宣示一种新的管理观念。泰勒的科学管理强调效率与人性的统一,以科学取代经验,以合作取代对抗,法约尔首次将管理职能明细化并将管理与经营区分,韦伯则对不同类型的组织体制的分析,深化了人们对科层制的认识。 3、人际关系理论对教育管理领域的影响:①、重视学校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把非正式组织看作是学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沟通来协调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冲突与目标;②、重视并改善教师人际关系,满足教师的各种社会需求与心理需求,提高教师士气;③、重视教学民主,充分相信教师,对教师的教学不做过多的干预,有意识向学生灌输合作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最新《学校管理学》常规知识点.

《学校管理学》常规知识点 1、学校管理: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与方法。建立一定的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物诸因素的作用,充分地利用校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地、有效地实现既定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2、学校管理的“人本”原理:现代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以及人的积极性,现代管理思想是把人的因素放到第一位,重视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财。人与物等的关系,尽量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所以,学校管理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3、目标管理:顾名思义是一种以目标为指导或以目标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确定总目标,把总目标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管理者通过目标,对所属部门和每个成员进行管理。 4、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对学校各项工作和各类人员的要求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规定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程。 5、教师管理:是对教师和教师与其所从事的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管理,其职能是谋求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相互适应,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际关系融洽。 6、经济效果最优化原则:是指在学校管理中,力求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获得最大的效果,力争一切工作的最优化和高效性。最优化不是部分最优化,而是整体虽优化。 7、学校组织气氛:是指学校内教师和校长、教师和教师之间交互影响下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团体行为和心理状态。 8、教学管理:是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指导下,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管理环节,使学校内部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机制协调运行,达到有效的控制,实现学校管理者所希望达到的教育和教学的任务目标,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

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 单选 1.学校管理方法中最有效率的方法是(A)A.行政方法 B.经济方法C.法律方法D. 思想教育方法 2.学校管理者在设置目标时注意事项不包括(D) A.教师参与目标制定 B.注意目标的科学性 C.目标设置要有阶段性 D.目标应尽量具体 3.学校管理的主体有哪些?A.学校领导者、教师、学生、家长 4.下面哪个不是思想教育方法的特点(C)A.长期性 B.平等性 C.启发性 D.灵活性 5.教师管理主要包括(A) A.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的管理 B.学校和校长对教师的管理 C.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管理 D.校长和学校领导对教师的管理 6.学校管理学在我国开始起步的标志(C) A.罗廷光的《教育行政》 B.杜佐周的《教育与学校行政原理》 C.《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D.《学校管理法》章程的实施 7.古典管理理论包括(C) A.决策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科层组织理论 C.人际管理理论、激励理论、领导效能理论 D.强化理论、期望理论、敏感性训练理论 8.校长负责制从主体数量上来看是(C)A.多长制B.两长制 C.一长制 D.委员会制 9.学生公寓社会化可以采取方式不包括 A.教职工集资建设学生公寓 B.学校向银行贷款 C.学校与房地产开发商联合建设 D.学生集资建设 10.学习的评价与考核的方式不包括(D)A.考试 B.评议 C.档案评价法D.成绩评价法 11.教师管理的途径不包括 A.吸引教师 B.强化教师 C.保育教师 D.管理教师 12.教师哪些特质造成了教师区别于其他劳动者 A.职业性质 B.职业性质和专业化 C.社会对教师的期望 D.教师素质和职业性质 13.需要层次理论是由谁提出来的 A.杜威 B.马斯洛 C.皮亚杰 D.泰勒标准答案:B 14.下列属于学生攻击行为的是()A.大声喧哗B.急于回答问题C.指责他人D.爱做小动作标准答案:C 15.选课制度的杠杆是 A.教师指导 B.民主管理 C.学生自主 D.公正合理 16.下列不属于财务管理观念创新的是 A.盈利观念 B.信息价值观念 C.财务风险观念 D.环境价值观念 17.收费管理制度不包括 A.规定性收费管理 B.实行审批公示制度 C.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费管理 D.经费预决算制度 18.我国中小学现阶段实行的领导体制是 A.校务委员会制 B.校长负责制 C.校长责任制 D.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19.下列不属于柔性管理的特征的是 A.启发性 B.被动性 C.创造性 D.变动性 20.下列不属于学校后勤社会化的基本模式的是 A.社会主管,校社联合 B.学校主管,校企联合 C.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校际联合 D.物业托管,校企联合21.下列不属于学生事务的系列制度的是 A.学籍管理条例 B.学生成绩考核与管理制度 C.学生补缺补差辅导制度 D.学生选课制度 22.下列属于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投入的是 A.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 B.企业拨款 C.教育事业费拨款 D.校办产业的经费标准答案:C 23.学校领导体制不包含下面哪一个 A.领导体制 B.组织结构 C.管理条例 D.规章制度答案:C 24.学生餐饮社会化就是将学生的餐饮服务交由()承办。 A.个人或公司 B.学校 C.校长 D.学校后勤部标准答案:A 25.行政管理方法最主要的特征是 A.权威性 B.强制性 C.时效性 D. 垂直性答案:A 26.激励理论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A.16世纪 B.17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答案:D 27.双因素理论是指哪两个理论

学校管理学考试参考

《学校管理学导论》考试参考 重点复习第一和第四案例 案例分析一:为什么教学质量越抓越滑坡? A校是某市城郊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小学,第一学期期末在区里的抽查中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如果第二学期还不达标,将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声誉及教师的经济利益。 第二学期开学,学校召集全体教师,召开了“教学质量分析会”,首先教导主任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校长又作了一番重要指示,重点就是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其后,学校在狠抓教学质量上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首先由教导处牵头,成立了语文数学各年级备课组,要求各备课组认真开展工作,然后就由备课组组长自行开展活动了,但具体情况不得而知。其次,教导处组织了每月一次的学力调查活动,分别由备课组长进行交叉出卷及阅卷。第一次调查后,二年级写作情况不理想,其后再次学力调查中,出卷老师降低写作要求,因此成绩得以提高。与此同时,教导处还进行了“推门听课”、校级骨干教师风采展示观摩课、外出听课学习、邀请专家进校作讲座等等活动。 期末将至,学生来校更早,放学更晚,作业更多,全校积极备考。但是这次考试结果却令所有人非常失望:情况比上一次更糟糕。为什么狠抓之后,教育质量反而继续滑坡了呢? 问题 1、你认为该校的教学质量问题症结在哪里? 答:该校教学质量问题症结在于管理目标不明确,教育价值观偏差。 一方面,从学校总体目标来看,教学质量不等同于教育质量,只有教育 质量抓上去了,教学质量才会紧随其后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从学校各个措施的目标来看,目标不明确。例如,备课组、 听骨干教师上课、邀请专家讲座、学力调查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抓教 学质量必须有这个环节,还是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水平。如果是后 者,是否有更好的办法。该校领导都不明确。 2、学校如何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 答:该校领导应树立目标管理的理念 (1)明确教育质量管理为学校管理的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带动教学质量管理水平。 (2)每项工作的开展都要明确具体目标,并围绕目标提出若干种解决方案,并择优选择,切忌停留于形式。 (3)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外聘教学特级教师,通过不断的 修改教案-听课-修改教案-听课的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4)教学相长,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也是必须努力的方向。 3、结合自身经历,举例说明目标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 答:目标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和一定时间范围内,个人、群体或组织以预测为基础,按一定的价值观,对自身行为所确立并争取达到的最终 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

《学校管理学》读书笔记

《学校管理学》读书笔记 根据上级要求,我参加了《陕西省乡村中小学校长网络研修项目远程培训》的网络学习,根据要求,也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我认真学习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萧宗六教授编写的《学校管理学》一书,本书共分了15个章节,它从中国的国情和学校管理实际出发,分析了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包括学校管理学基本理论、学校管理理念、学校人员管理、学校工作管理、学校评价组成,翔实反映了当代学校管理学的全貌。对科学管理中小学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书中提出了三个学校管理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法治校。为学校管理者指明前进的方向。 一所学校办的成功与否,与一个校长有着直接的关系,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校长的办学自主权扩大了,对学校影响更大。”因此,学校要发展,就必须拥有高素质的校长。就像书中所讲“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校长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素质。“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所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校长必须具有积极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政治思想素质修养,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行动指导,把握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以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确保教育方针的贯彻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校长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学校的人和事,不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不讲空话,只干实事,不图虚名,讲究实效,校长的威信才能树立,才能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校长应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坚持真理,改正错误,脚踏实地的引领师生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这样学校才能发展。 校长要有创新精神。意识超前,运筹帷幄,敢于打破常规,把先进的办学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投身学校改革,不断追求卓越。学校需要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作为学校的引领者,校长就要高屋建瓴,寻求新办法、新举措、新理念,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努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教师的创新教育,开创性地进行教育实践,走一条有特色办学之道。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校长是不可能开创学校新局面的。 “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校长科学合理的追求,是学校发展进步,校长首先要有创立品牌学校的追求,这也是校长不断地自我完善的过程。校长要有向教育教学专家型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校的教学活动,引领学校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其次要有成为优秀校长和成为名牌学校校长的追求。优秀校长应具备优秀的教育领导能力和个性品格。校长的教育领导能力包括分析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业务实施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校长的个性品格应表现在政治过硬,道德高尚;

学校管理学综合作业题答案

《学校管理学》综合作业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是指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条件下,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 2.校长负责制是指学校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有决策指挥权 3.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是对教职工的智力、体力、劳动能力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发掘、组织和使用,为充分实现学校目标提供可靠的人力保障的活动。 4.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提出的一定时期内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目标。 5.学生观,就是对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学生的根本看法,是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支配着学校校长、教师的教育行为, 二、论述分析题 1.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你认为目前应怎样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 答: (一)学校领导体制的变革过程 1.校务委员会制(1949~1952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中、小学一般实行校务委员会制。由进步的教职员代表组成校务委员会作为学校的管理机构,

管理学校各方面的事务。 2.校长责任制(1952~1957年) ’ 1952年3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规定中小学“实行校长责任制,设校长一人,负责领导全校工作”。 3.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57~1963年)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规定“一切教育行政机关和一切学校,应该 接受党委的领导”。于是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实行 党委(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4.校长负责制(1963~1966年) 1963年3月,《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规定“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在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领导全校的工作”,“学校党支部对学校行政工作负有保证和监督的责任”。 5.革命委员会制(1966~1978年) “文化大革命”中,学校党政机构瘫痪,校长的职位被取消。先是造反派夺权,后来工宣队、贫宣队、军宣队管理学校,最后成立革命委员会。由于革命委员会实行的 时间较长,故作为这一时期学校领导体制的代表,是特 殊时期的一种特殊产物。 6.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78~1985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