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知识结构图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知识结构图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知识结构图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一式三份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 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物体时,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不一定相同,可见物 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运动的快慢 1、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v=s/t 4、单位:国际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 换算关系:1m/s=3.6km/h 5、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无关,与时间无关。 (2)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速度只做粗略研究,通过公式计算出的速度叫平均速度。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毫无意义;s和t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必须对应同一运动过程 三、长度、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单位:米 (2)测量工具: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计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找准零刻度线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时间测量

(1)单位:秒 (2)测量工具:表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四、力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力的作用中必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就是我们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研究对象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相互对的,施力物体同是也是受力物体。 两者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和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的,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即能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5、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箭头的旁边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五、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弹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如绳子的拉力、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弹簧的弹力都属于弹力 3、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沿力计 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六、重力 1、重力:地面附近的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力的。用符号G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表达式:G=mg 其中,g为常数,大小为9.8N/kg,它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

初中《道德与法治》整体知识框架

教育部主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三年整体知识框架2017-10-11孙春雷快步学习 《道德与法治》教材不是对人教版原教材的修编完善,而是在框架结构、编排立意上全部重新设计。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并将之贯穿始终。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无不渗透在教材的字里行间。在“少年有梦”中,将少年的梦想和中国梦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爱国情感和爱国主义教育;“感受生命的意义”,从敬业的角度引导学生感悟平凡中闪耀的伟大;“网上交友新时空”则隐含着诚信及其复杂性的探讨;同伴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生命之间都从不同角度和深度落实友善这一价值观教育……教材在党和国家的要求与青少年生命成长之间找到联结与契合,让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照亮生命,引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教材按照落实、落细、落小的原则,显隐结合、由近及远、渐次展开,从而使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德与法治课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不强调各自学科本身的严密逻辑与自成体系,不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更加重视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服务,重视运用知识来感受、解释、理解社会现象、生活经验,处理和解决生活和生命成长中的困惑与道德与法治的综合性要求我们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将知

识学习与行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进行整合。教材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通过精心设计的材料和问题,激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想和情感的碰撞。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话题,改变了以往简单告知的方式,用问题创设了交流与对话的空间,让学生的问题得以呈现,思维得以展开,情感得以表达,从而逐步走向道德成长。 第三,教材以栏目来精心搭建教和学的脚手架。 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的发展,从观念认识、体验内化到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遵循这一思路,每一框内容的展开都包含着一条引领生活经验的线索。 综合课程强调情感态度、行动能力和知识认知都是学习,它们的学习是有机地融整在一起的,这种综合要求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强调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部投入。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中学时代 (一)中学序曲 (二)少年有梦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 @ (一)学习伴成长

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大全

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大全 一.“主体”、“主要”类 1. 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4. 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 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 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 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8. 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0. 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 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 “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 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4.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 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 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结构表修订版

其他交往技巧:(1)积极参与他人的活动,(2)努力让别人接受和接受别人,(3)学会赞美与批评、劝告与安慰、协商与协调,(4)学会化解冲突和矛盾。成功交往的意义:有利于我们开展成功的人际交往,有利于我们的成长与发展。

第四课 走近父母 感恩父母 孝敬父母 “代沟” 析疑 沟通 与 和谐 (方法) 一、为什么我们要孝敬父母(原因、必要性) 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2.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3.孝敬父母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4.孝敬父母也是法律的要求。 二、如何孝敬父母(方法、途径) 1.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 2.体谅父母的困难,勤俭节约,不提过分的要求。 3.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努力减轻父母 的负担。4.要赡养父母。长大后,不仅在物质上,更要在精神上关心父母。 定义: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①青春期成人意识、自我意识、自尊心增强,独立性增强,逐步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父母,尝试与父母建立平等关系,但父母仍然把自己当孩子。 ②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存在差异。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态度不同,是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 ③与同伴之间关系越来越密切,与父母的亲情关系变得相对疏远。 ④我们喜欢怀疑、批判,情绪敏感、不稳定,缺乏足够的理智,以执拗、对立的心态对待父母。 成 因 总之,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与父母、长辈的矛盾,做到依靠而不依 赖,自主而不逆反,真正走向自主与成熟;在与父母的和谐相处中,学会 相互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共同发展。

初二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一只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一对平衡力 B.木箱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D.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力 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3.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重为G=50N的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A.0~t1时间内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B.t1~t2时间内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C.t2时刻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D.t3时刻小球处于非平衡状态 4.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慢慢停下 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5.如图,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一小球放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C.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6.甲、乙两同学进行拔河比赛,若甲对绳的拉力为F甲,乙对绳的拉力为F乙, F甲与F乙均沿绳子方向,比赛中绳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甲取胜.绳重不计,则绳子受到的拉力F甲、F乙以及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关系是 A.F甲>F乙,F=F甲+F乙B.F甲<F乙,F=F甲-F乙 C.F甲=F乙,F=0 D.F甲=F乙,F=F甲+F乙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大小相同的两个力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 C.弹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D.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 8.如图所示,一盏台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台灯受到的重力与台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台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台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台灯受到的重力与台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台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台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9.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 B.把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使松的锤头紧套在锤柄上 C.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 D.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10.小明得到一个玩具吹镖(由一个细长筒和金属镖头组成),想试着用它去射地上的目标.他把重为G的小镖头以一定速度正对着目标A点吹出,如图.忽略镖头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下列关于镖头能否射中A点的预测中,正确的是()

地理:中国区域地理部分必备知识点【经典】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完整word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

2019 春季部编新教材 《道德与法治》学科七年级下册教材 知识点汇编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 ★悄悄变化的我 学习目标:1.了解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变化的表现;能够正确处 理生理变化带来的烦恼。2.认识进入青春期产生的矛盾心理, 掌握化解矛盾心理的方法。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 第1 课时悄悄变化的我 1. 伴随着身体外形的明显变化,我们开始进人青春期。青春期是人 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 2.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 量。 3. 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有时,一些正常 的生理现象也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4. 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 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5. 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 机。 6. 青春期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变化? 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 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7. 如何正确对待正常的生理变化? (1) 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2) 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 (3)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 8. 如何正确处理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1) 可以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 (2) 可以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3) 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 心理; (4) 可以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学习目标:1.学会区分“思维独立”与“一味追求独特”的 不同。2.掌握培养批判精神的方法。3.培养自己的独立思维和 批判精神,学会质疑,不断开収自己的创造潜力。 第2 课时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1. 生理发育是青春成长的重要信号,与之相随的还有思想和精神方 面的变化。思想使我们强大。 2. 我们的思维逐渐具有独立性,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 3. 在我们的成长中,与思维的独立性相伴随的是思维的批判性。在 学习中,我们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气。 4. 青春凝聚着动人的活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的成长带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机械运动 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 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4、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⑵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通过的时间 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变形公式: 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时,符号:km/h,读 作千米每时。换算: 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 1/3.6 米/秒 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3.6km/h=7.2km/h(过程单位同后) 10米/ ⑤常识:人步行速度:1.3米/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8 秒 第二节、力的存在 8、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 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 10、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 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1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比如两车追尾,后车撞了前车,两车都损毁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高考地理 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 二、基础——明确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三年功课的积累已经见了无数的主观性试题。厚积薄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将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归纳成辑,供参考。当作我们提高解答主观题性试答题能力的起点。所以我们第一步便是熟读该资料,掌握常规解题方法。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有了以上的准备,便进行归纳概括,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第二步便是总结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和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 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 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汇总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一国策、战略、理念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9、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

苏教版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知识点

苏教版初中物理运动与 力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高中区域地理必背知识点(供参考)

1、: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海上交通纽带,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战 略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2、霍尔木兹海峡: 西接波斯岛,东连阿曼湾。是波斯湾通往阿拉伯岛的咽喉,波斯湾沿岸石油出口的重要通道,世界著名的“石油海峡”。3、巴士海峡: 位于台湾岛——菲律宾吕宋岛之间,沟通南海——太平洋,是中国与菲律宾的国界线,日本进口石油的海运要道。 4、台湾海峡:位于中国福建——台湾之间,沟通东海——南海,是东亚至印度洋地区、西欧的航海要道之一。 5、望加锡海峡: 位于加里曼丹岛与苏拉威西岛之间,沟通苏拉威西海——爪哇海,也是沟通印度洋——太平洋的重要航线之一。 6、白令海峡:在楚科奇半岛——阿拉斯加半岛之间,沟通北冰洋——白令海(太平洋),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太平洋和北冰洋间的惟一通道。 7、曼德海峡: 在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之间,是沟通红海——亚丁湾(印度洋)以及沟通红海、地中海和印度洋不可缺少的要道。 8、土耳其海峡:在黑海——爱琴海、地中海之间(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的总称),是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亚欧分界线。 9、直布罗陀海峡:在伊比利亚半岛——非洲大陆之间,是沟通地中海一大西洋的门户,亚欧航线必经的要道。 大陆西岸分布的热带沙漠气候成因:寒流流经降温减湿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延伸:北大西洋年流流经,增温增湿 德干高原热季地形平缓铁煤锰德干高原 巴西高原热草面积辽阔平缓铁煤锰东南部 云贵高原亚热带和热季地形崎岖煤、有色金属东部

云贵高原地区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但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多地下暗河 自:气候: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长江流域梅雨)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台风影响厄尔尼诺现象 水文水系:缺少天然入海河道(淮河)水系支流多汇水集中,河道弯曲地形:地势低洼 人:滥砍滥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 措施:中(分、蓄洪)修分洪蓄洪区上游(调)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建水利工程,退耕还湖;下游(泄洪束水)加固大堤开挖河道 长江中下游:自:流域内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暴雨集中;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汛期长,上游与南北支流的来洪量大,中游泄洪能力不足 人:滥砍滥伐,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能力下降,河床抬升,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面积减少,调节能力下降 中亚的巴尔克什湖东部盐度高原因:西部有伊犁河补给,降水少蒸发旺盛,湖泊东西连接处水域狭窄,湖水交换不畅 中亚棉花:地形平坦面积广阔,沙质土,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秋季降水少,有河流和卡拉库姆运河提供灌溉水源 中东:三洲五海之地:地处亚非欧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印度洋的枢纽地位,位于阿拉伯海,红海,黑海,里海之间,有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知识框架考点梳理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单元思维导图: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社会生活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p4 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②随着身体的变化、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③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社会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P4-5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社会关系分为哪几种不同的类型?(或: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P5 ①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②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等。③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4、为什么说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5、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或者亲社会行为的意义)p8 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社会和他人的接纳与认可。③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④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1、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或:网络是如何丰富日常生活的?网络的积极作用是什么?)P10-12 A、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B、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C、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②网络促进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形式、拓宽了渠道。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容、场合及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3、为什么说网络是把双刃剑?(或:如何正确认识网络?网络的利与弊是什么?)P10-15(知识点整合) 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A、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B、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C、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A、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B、网络促进政治的进步。C、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③网络的弊端: A、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B、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C、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4、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该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该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

统编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要点笔记以及必背知识点

道法9下要点笔记 第一课同住地球村 1.1开放互动的世界 一、共同的家园 二、放眼全球经济 三、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1.2复杂多变的关系 2、世界多极化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3、国际交往新方式: 4、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应对政策:

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1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1、回顾历史,战争的危害有: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给人类带来的伤痛难以忘却。战火导致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看到人们在战争中失去家园、流离失所,也看到核武 2.2谋求互利共赢

2)影响: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2、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原因: 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②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③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④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2)意义:由中国首创的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①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②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③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 ④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③(做法转化,有利于+How)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各国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有利于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有利于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有利于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有利于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有利于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How)和目标是什么(What)? ①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②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③坚持合作共贏,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④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⑤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4、打造人类共同体,我们应该怎样做?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贏,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国家角度) 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个人角度) ③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善待自己,关注他人的命运,理解他人的痛苦与快乐,增进包容与合作。(个人角度) ④既要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又要心系祖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个人角度)

《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一、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 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二、重力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1]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 2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3、应用领域: (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 二、遥感(RS)

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 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之间的关系: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 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3、基本过程: 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 (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三项内容:

高中区域地理必背知识点

1、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海上交通纽带,是连接太平洋与 印度洋的战略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2、霍尔木兹海峡: 西接波斯岛,东连阿曼湾。是波斯湾通往阿拉伯岛的咽喉,波斯湾沿岸石油出口的重要通道,世界著名的“石油海峡”。 3、巴士海峡: 位于台湾岛——菲律宾吕宋岛之间,沟通南海——太平洋,是中国与菲律宾的国界线,日本进口石油的海运要道。 4、台湾海峡:位于中国福建——台湾之间,沟通东海——南海,是东亚至印度洋地区、西欧的航海要道之一。 5、望加锡海峡: 位于加里曼丹岛与苏拉威西岛之间,沟通苏拉威西海——爪哇海,也是沟通印度洋——太平洋的重要航线之一。 6、白令海峡:在楚科奇半岛——阿拉斯加半岛之间,沟通北冰洋——白令海(太平洋),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太平洋和北冰洋间的惟一通道。 7、曼德海峡: 在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之间,是沟通红海——亚丁湾(印度洋)以及沟通红海、地中海和印度洋不可缺少的要道。 8、土耳其海峡:在黑海——爱琴海、地中海之间(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的总称),是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亚欧分界线。 9、直布罗陀海峡:在伊比利亚半岛——非洲大陆之间,是沟通地中海一大西洋的门户,亚欧航线必经的要道。 10、麦哲伦海峡:在南美洲大陆——南极洲大陆之间,是南半球一条重要海峡,为纪念麦哲伦,故此命名。 红河-元江,中国老挝越南;河内湄公河-澜沧江,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金边、万象 萨尔温江-怒江,中国缅甸;伊洛瓦底江-独龙江,中国印度柬埔寨;仰光 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湄南河泰国;曼谷 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不同点雨季降水量较少 (1000毫米) 雨季降水量较多 (2000毫米) 最冷月均温 0℃以下雨季较 长 最冷月均 温0℃以下雨季 较短 夏季多 雨冬季少雨 冬季多雨夏 季少雨 相似点①各月均温都在20℃以上 ②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夏季高温多雨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延伸:北大西洋年流流经,增温增湿德干高原热季地形平缓铁煤锰德干高原 巴西高原热草面积辽阔平缓铁煤锰东南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