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徐志摩的故事

徐志摩的故事

徐志摩的故事
徐志摩的故事

徐志摩的故事

唯爱而生,为爱而死

诗人、作家大凡有几种境况:一如郭沫若先生,人生经历起伏跌宕,著作等身浩瀚无际,对其人生前身后都有争议,其生平自然是部史诗。或如曹禺先生,著述璀璨晶莹,而外人对其人生历程或许知之甚少。再就像徐志摩,生命如电光石火,其坎坷生涯蹉跎恋情甚至比其著作更富有戏剧性。尽管他的生命只有短促的35年,却为我们留下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多部诗集。他和闻一多被誉为“新月派”诗坛的开宗盟主。由于“唯爱而生,为爱而死”是徐志摩做人作文的宗旨和一生的夙愿,所以他和同时代比较关注社会问题的“语丝派”及“创造社”的作家、诗人虽有接触,交往似不密切。有意思的是,“语丝派”及“创造社”的成员多为旅日留学生,而与徐志摩私谊笃厚的胡适、陈西滢、梁实秋、赵元任、闻一多及梁思成林徽音夫妇,则多为欧美留学生。徐志摩遇难后,他写给陆小曼的诗歌《海韵》,便由赵元任谱曲成歌,一时成为“绝唱”。徐志摩一向将年长自己6岁的胡适视为兄长。徐死后由陆小曼编辑发表的《志摩日记》这样记载:“与适之谈,无所不至,谈书,谈诗、谈友情,谈爱,谈恋,谈人生,谈此谈彼,不觉夜之渐短”。可见彼此交往之深厚。噩耗传来,胡适更是痛心疾首,写了《追悼志摩》一文寄托哀思:“……他的失败是因为他的信仰太单纯了,而这个现实世界太复杂了。他的单纯的信仰经不起这个现实世界的摧毁。”

徐志摩的人生追求为什么会失败呢?为了女性?为了爱情?还是仅仅缘由

于他“单纯的信仰”---“爱,自由和美”?

一生爱过的三位女性

要说与徐志摩一生最为密切的三位女性:张幼仪、林徽音、陆小曼,个个非同凡响,都是出身于江南的名门淑媛。

徐志摩的发妻张幼仪家系豪门巨绅,其兄张君(万力),张公权是当时中国社会政界和财界颇有影响的“大腕儿”。徐志摩为追求林徽音而敢于提出和张幼仪离婚,臧否姑且不论,确实也需要点儿勇气。而张幼仪也并未因徐的“背叛”而消沉,她知书达理,继续孝敬公婆,抚养儿子,也没有依仗家庭的势力为难徐志摩。她后来毅然出洋,最终事业有成。

徐志摩苦恋十余年的林徽音更是位才貌俱佳的白领丽人:既是建筑学家又是杰出的诗人。其父林长民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也是徐志摩的忘年交。1931年岁末,林徽音得知徐志摩为了省几个钱和赶时间来听她在协和医院小礼堂的讲演,从南京搭乘邮政飞机赴京,途中因大雾在济南撞山铩羽而亡的消息,痛心如焚。除了一手张罗徐志摩后事,还于次年写下了悼怀徐志摩纯真友情的诗歌《别丢掉》:“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你仍要保存那真!/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使人不见……”1935年,林徽音发表了《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一文,内有“……凝望着那幽暗的站台,默默地回忆许多不相连续的残片……”的句子。她真的将徐志摩乘坐的焚烧过的一块飞机残片拿回家置于起居室中,一直到她1955年辞世。

徐志摩的第二位妻子陆小曼是位颇有争议的北平交际明星,父亲是位学者和外交官。她琴棋书画,英文法文,无所不通。她的前夫王赓,美国西点军校毕业,与二战英美盟军总司令、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是同学,归国后任张作霖东北军的高级将领。说来还是由于他无意中引“郎”入室,造成了徐陆二人相识相恋,最后闹得不可收拾,由画家刘海粟等从中斡旋,王赓不失军人风范,退出“战场”---情场,徐陆二人方才子佳人得以结合,一时成为北平文化界的一大逸闻。后徐陆移居上海。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又吸食鸦片,弄得徐志摩经济上捉襟见肘,疲于奔命。加之陆有外遇,这又使诗人陷入颓唐和无奈。应该一提的是,徐死后陆小曼痛定思痛,不遗余力地将徐志摩遗著陆续编辑成书,功不可没。传闻陆小曼晚景凄凉,穷困潦倒,实不可信。上海解放后,首任市长陈毅元帅也是位诗人,得知陆小曼生计有困难,便安排她去政协工作,还担任了政协委员。应该说陆小曼的晚年生活还算是安静平和的。

“落花犹似堕楼人”

徐志摩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但他远非完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外敌压境,民不聊生。徐志摩虽然写了许多华美的诗章,却囿于个人世界: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他的意志脆弱多变,随波逐流---这或许方是他人生追求最终失落的根本。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和好友胡适都曾规劝过这位风流种子。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和林徽音陪伴,或因徐“少不更事”,“过于热情”,当时便招至微词。1927年,鲁迅先生在《而已集》“革‘首领’”一文中,也点明了“诗哲”(徐志摩笔名)的真相,对其指名道姓提出了批评一个人能引起社会各界如此的关注,或者倒说明了徐志摩的与众不同。

“繁华事尽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徐志摩在《雪花的快乐》一诗中曾自喻为是“一朵雪花”。如果将杜牧这首七绝中的后两句中“啼鸟”改为“铁鸟”,“堕楼人”改为“堕机人”,即使不甚合平仄,却恰似诗人徐志摩一生的绝妙写照。

徐志摩选集 读书笔记

徐志摩当初之所以走上文学之路,全是由于爱神的拨弄,是爱情的力量使他成了一位诗人,我们也才有机会读到他留给我们的那么多美丽的诗文。 徐志摩在24岁以前,对于诗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更感兴趣。他父亲希望他出洋留学以后,进入金融界;而他自己,则想要做一个中国的汉密尔顿,当一个哲学家。可是,当他1921年在伦敦认识了才貌双全的林徽因之后,他立刻觉得“我吹着了一阵奇异的风,也许照着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从此起我的思想就倾向于分行的抒写。一份深刻的忧郁占定了我;这忧郁,我信,竟至于渐渐的潜化了我的气质。”于是,他的诗情,就“像是山洪暴发,不分方向的乱冲”(《猛虎集·序》),而终于以10年的时间,成就了这位有影响的诗人。 人艳如花的林徽因,打动了徐志摩的心,使他写下了《志摩的诗》中许多表现真挚热烈的爱情和追求理想、自由、个性解放的诗篇。然而,当他解除了与原配张幼仪的婚姻之后,林徽因却未有与之成婚的可能。在这时候,他认识了陆小曼。在追求陆小曼的日子里,作为诗人“生活上的又一个较大的波折的留痕”,他创作了第二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后来,他又陆续出版了《猛虎集》、《云游》两部诗集。 林徽因使徐志摩发现了诗;陆小曼则使他在诗的殿堂里得到新的收获与发展。然而,在同徐关系最近的3个女人当中,最爱徐的乃张幼仪。“因为她对徐志摩的爱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甚至不管徐志摩爱不爱她。”(韩石山《徐志摩与张幼仪情感揭秘》)但是,假如徐志摩终生守着张幼仪过日子,而不对其他女人发生情愫,那么,可以肯定,

他是写不出这几部优美的爱情诗来的。因为,他从没爱过张幼仪,而若没有那爱力的推动,他便不会遇见诗神了 爱情是许多诗人创作的动力与源泉,对于画家、音乐家来说,也同样如此。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柴科夫斯基在经济拮据之际,结识了既可以在经济上给予他资助,又能够欣赏他新异的、充满激情的音乐的梅克夫人。自结识梅克夫人之后,柴科夫斯基就向她表示:“从今以后我写下的每一个音符都将奉献给您。”果然,怀着对梅克夫人的爱,他于1877年创作了著名的第四交响曲和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他为这两部作品的完成“感到无比的喜悦”。他说:“我觉得,在这两部作品中我向前迈进了一步,而且是一大步。我感到幸福,因为春天即将来临……” 徐志摩与柴科夫斯基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由此而在诗或音乐的领域里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至少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真挚的爱情是一切文学艺术之花赖以生长、开放的阳光和雨露。对于一个作家、艺术家来说,那个女人是否爱她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问题是,他必须很深的、很真的爱着那个女人。那么,当一个有着文学或艺术潜质的女人,很真、很深地爱上了一个男人的时候,这爱是否也会促使她成就一番事业呢?回答是肯定的。英国女诗人布朗宁夫人和她著名的《葡萄牙十四行诗》,就是一个世人皆知的好例子。 一个人对于异性的爱既有如此的伟力,其对于祖国和人民的爱则有更为巨大的力量。自古至今,无数献身于祖国和人民事业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正是在这种博大之爱的驱使下,以他们各自的成就与建树,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

《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佛教十大爱情故事 [十大古代爱情故事精选]

历史故事即生动又有趣,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而且也更符合现代初中思维发展的需要,同时,巧妙地讲解历史故事也符合历史教学的特点,最后,讲故事的题材也进一步符合历史课程的需要。下面是为您带来的十大古代爱情故事精选,希望对您有帮助! 十大古代爱情故事篇一长恨歌 《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十大古代爱情故事篇二白蛇传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乃是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源地在河南汤阴(今河南鹤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 许家沟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亻加呸右)山,古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脉之一。这里峰峦迭嶂,淇水环流,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环境清幽,亚赛桃源。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就在《魏都赋》里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传说“犊子牵黄牛,游息黑山中,时老时少,时好时丑。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这一典故衍化为“白蛇闹许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连眉女”衍变为白蛇。 “白蛇闹许仙”里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村一位许姓老人从一只黑鹰口中救出性命。这条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变得冷落起来,也使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大为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白娘子因为水漫金山而触动胎气,早产生下儿子许仕麟。法海趁机用“金钵”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将其镇压于南山“雷峰塔”下。通过此事,许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护塔侍子。18年后,许仕麟高中状元,回乡祭祖拜塔,才救出母亲,一家团圆。 十大古代爱情故事篇三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是中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中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它是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十大古代爱情故事篇四梁祝化蝶 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传在俊美的龙山脚下。

论徐志摩诗歌的浪漫情调(定稿)

论徐志摩诗歌的浪漫情调 (定稿) 钟英 【摘要】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在康河的柔波里,有一位追逐“爱”、“自由”和“美”的诗人,他就是徐志摩。本文通过对徐志摩诗歌经典文本的解读,分析了徐志摩诗歌的浪漫情调,探讨了徐志摩诗歌浪漫情调的成因,以及浪漫情调下的理想悲剧,试图走进他的浪漫世界,去感受一个诗人的成长过程及其短暂人生中的浪漫气氛。 【关键词】徐志摩;浪漫情调;康桥;理想悲剧 浪漫一词在《新华字典》里的解释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而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它的创造特色是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而徐志摩的人生恰恰就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的人生。从童年到成年,他总是生活在幻想的世界里。“童年的徐志摩心头贮满千奇古怪的幻想,他爱天上闪烁的星,他爱活泼跳动的水,他爱枝头的花,他爱地上的草,他更羡慕翱翔在蓝天白云间的大鹰。他幻想自己背上像安琪儿那样长出一对粉嫩嫩的肉翅来,到月宫里去攀桂花树,到银河里去钓大鱼,这和他成年后浪漫不羁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嫌地面太脏,他嫌地球太小,他要冲破空气的笼牢。到广碧的宇宙去遨游,到万里外去寻找一颗不灭的明星。”他的诗歌也是“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的诗歌。常常以温馨和想象、清新的气息引起人们的关注。 徐志摩1921 年始作新诗,“拜伦,雪莱,济慈一代诗风,给了他诗灵冲动最初的灵感。”他继承了英国第一代浪漫派的人侧重感情,歌颂自然,制造幻异,寻求口语的特点,他讴歌自然界神秘的美。他全盘接受了个性解放的思想,他美化自己憧憬 1

中国当代十大经典爱情故事真实系列二:四十年一诺的爱情订单

中国当代十大经典爱情故事真实系列二:四十年一诺的爱情 订单 简介:中国当代十大经典爱情故事是2006年由中国妇女报社和岳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一次大型文化活动。因为“爱情天梯”人物的去世而被网友重新阅读。参选的故事必须是目前健在人物的真人真事。 中国当代十大经典爱情故事二:四十年一诺的爱情订单这是一对世纪老人的极富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这是一曲震响在洞庭湖畔的爱情颂歌!这是一件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事!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吟咏着屈原《湘君》、《湘夫人》的美妙诗句,我们似乎又看到了一个新世纪的真实的牛郎织女和湘妃的爱情神话。 一、1945年――1947年:由倾心热恋到庄重订婚 这个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名叫余琦,1922年春出生在湖南常德市城区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她的父亲曾经出国留学,回国之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亲堂兄余嘉锡是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国文系主任、民国时期社科院院士,当代著名作家丁玲是她的亲姑妈的女儿,丁玲在离开常德前与她有不少交往。余琦长得十分漂亮,就读于常德市女中时,是学校的“校花”,因家学渊源等原因,她从小雅爱诗词,字

也写得非常秀气。余琦高中毕业后,在城区小学任教。大约受其表姐丁玲以及新思潮的影响,她一直未谈婚论嫁,1945年,23岁的她到常德县中师范班进修深造,遇到了英俊潇洒的县中教师刘自平,于是,二人便开始了长达六十多年的爱情故事的演绎。 男主人公刘自平,1914年冬出生在湖南桃源县的一个殷实人家,1938年在北京大学政治系学习毕业后,满怀抗战的激情,先后在南京国民政府政治部农本局等单位工作,辗转于长沙、芷江、重庆等地,主要为抗战作一些募捐贷款的事情。他温文儒雅,一表人材,在爱情婚姻方面,不乏姑娘追求,朋友牵线,但他却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1944年,刘自平因病辞职回乡,待得病情稍愈,县立中学便热情聘请他去执教。当他在县中课堂上一见到余琦,便被她那高雅的气质吸引住了。“我第一眼看到她美丽的容貌,就觉得自己踩在了一个土坑里,有了一种失重的感觉!”——刘自平老人后来回忆说。而余琦女士聆听着他的讲课,也被他的英俊潇洒和不凡的谈吐吸引住了,“他的眼睛有磁性!”——余琦老人后来也回忆说。 从1945年到1947年,刘自平先后辗转于几所中学教书,热恋中的余琦也就跟着他在学校做女生辅导和保育员等工作,1947年春节,在双方家长的支持下,两位年轻人按照传统习俗,举行了隆重的订婚仪式。订婚照中,刘自平戴着金

在与徐志摩婚变中成长的张幼仪

在与徐志摩婚变中成长的张幼仪 在与徐志摩婚变中成长的张幼仪 徐志摩和张幼仪 提起徐志摩,人们想到的除了《再别康桥》,就是他与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却忽略了风流诗人背后的另一位女性——其发妻张幼仪。 当徐志摩为自己成为依据《民法》西式文明离婚第一人而自豪的时候,历尽磨难的张幼仪终于浴火重生,活出了人生的别样精彩…… 我是一把秋天的扇子 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姻缘,是其四哥张嘉璈一手促成的。 1913年,时任浙江都督府秘书的张嘉璈在视察学校时,发现一个学生的作文颇有梁启超的文风,且书法俊秀,让人过目难忘。一打听,得知该生出自海宁县硖石镇名门望族,为富商徐申如独子徐志摩。 出于对徐志摩的欣赏,张嘉璈托人做媒,将二妹张幼仪许配徐志摩。张家乃江苏宝山的书香世家,拥有较高的政治经济地位,能攀上这门亲事徐申如倍感荣幸,却忽略了儿子徐志摩的感受。 徐志摩是追求恋爱自由的新式青年,对包办婚姻非常反感,尽管张幼仪容貌姣好,身条优美,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仍以嫌恶的口气说:乡下土包子!张幼仪12岁入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知书达理,秀外慧中,怎会成了土包子? 1915年12月5日,张幼仪嫁入硖石徐家,她并不知道徐志摩对她的嫌弃,洞房花烛夜徐志摩没有进屋,才感到不对劲。她把苦水咽进肚子,第二天一早仍面带微笑、恭恭敬敬地给公婆请安。如此知书达理的媳妇,徐家二老怎能不喜欢。当晚,他们将睡在奶奶房里的徐志摩赶走,一对新人总算圆了房。 1917年徐志摩进入北大,拜梁启超为师。1918年张幼仪诞下一子,取名积锴,同年徐志摩自费赴美留学。考虑到小两口的关系,徐家父母担起抚养孙子的义务,催张幼仪去英国(此时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读书)与徐志摩团聚。 这是1920年冬,当乘坐的轮船停靠在法国马赛港后,张幼仪几乎一眼便看到了人中的徐志摩,他身穿黑色毛呢大衣,脖子上系着白围巾,儒雅倜傥,风度翩翩。但他脸上毫无表情,看她的眼神冷冰冰的,张幼仪充满喜悦的心情一下凉了半截。 来到位于英国沙士顿的小家,面对徐志摩的冷淡,张幼仪仍全心全意照顾他的生活。有天徐志摩忽然说:我有个女朋友要来家里吃饭,你去准备一下。这个女朋友就是林徽因。当林徽因走进家门时,张幼仪第一次看到徐志摩充满温柔的目光,这对她是从未有过的。席间,看着丈夫殷勤地为林徽因夹菜,与林徽因温情对视;听着两人的喁喁软语,张幼仪万分惊讶,心中备感凄凉。 林徽因走后,张幼仪惴惴不安地告诉徐志摩,自己怀孕了。徐志摩不耐烦地说:赶紧打掉!丈夫的态度,让张幼仪万分失望,但她表示不打胎。 岂料一周后,徐志摩不告而别。张幼仪怀着身孕,被孤零零扔在一个陌生环境里,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十几天后,徐志摩的朋友黄子美来到家中,带来徐的口信:离婚。 晴天霹雳,张幼仪想到了死,我可以一头撞死在阳台上,或是栽进池塘里淹死;也可以关上所有窗户,扭开瓦斯…… 人生的完美蜕变 张幼仪没有死,她想到父母、儿子和腹中胎儿,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向在巴黎求学的二哥张君劢和在德国求学的七弟求助。在兄弟们的帮助下,她来到德国柏林,在出租房里生下了儿子彼得。

关于徐志摩的介绍

关于徐志摩的介绍 徐志摩 (1897 年 1 月 15 日—1931 年 11 月 19 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 现代 诗人、散文 家。 徐志摩原名章?,字?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 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 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 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 大学。 1918 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 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1 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 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1923 年成立新月社。1924 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 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 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 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 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 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1931 年 11 月 19 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 》《翡冷翠的一夜》。 求学历程 1908 年在家塾读书,进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从而打下了古文根 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 1910 年, 徐志摩满十四岁时, 离开了家乡, 来到杭州, 经表叔沈钧儒介绍, 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 年改称浙江一中,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和杭州第四 中学前身),与郁达夫、厉麟似同班。他爱好文学 ,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 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人生的 第一篇作品。同时,他对科学也有兴味。并发表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 1915 年夏, 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 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 (沪 江大学前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
1/7

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家世背景 明正德年间,徐松亭在硖石经商,家居于硖石,为硖石徐氏分支之始祖。徐志摩即其族人。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徐氏世代经商,早年继承祖业,独资经营徐裕丰酱园。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后又开设人和绸布号。成为远近闻名的硖石首富。 清光绪[xù]二十三年(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徐申如给另取的名字。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沈钧[jūn]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1] 求学历程 1908年在家塾读书,进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从而打下了古文根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 1910 年,徐志摩满十四岁时,离开了家乡,来到杭州,经表叔沈钧儒介绍,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称浙江一中,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和杭州第四中学前身),与郁达夫同班。他爱好文学,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时,他对科学也有兴味。并发表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 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

论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

论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 徐志摩是近代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歌思想丰富,情感饱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塑造出独特且丰富的意象,音韵优美、和谐,是学术价值、美学价值的有机统一。 标签:徐志摩诗歌;性灵;意境;意象;情感;韵律 一、徐志摩的“詩和远方” 徐志摩是浙江嘉兴海宁砍石人,出生于一个富饶的商人家庭,然而舒适优裕的贵公子生活并没有把他变成一个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反而使他有了接收更好教育的条件,在他留学剑桥期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了他的浪漫主义诗风,并于1923年成立了新月社。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西方文化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深刻的体现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解放个性的渴望,他的诗大多颂扬自由、纯美的爱情、美好的自然景物和肆意的青春。他把自己对封建礼教的憎恶,对自由恋爱的渴望全部倾注在自己的诗作中,他用精巧的构思,优美的韵律、朦胧的意境和意象、独特的想象,展现出藏在心底的他那向往的远方。 二、诗歌中的“性灵” 徐志摩曾亲眼目瞩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对中国的封建政治感到失望,这也使他在比较中发现了英国人民主主义的优势,他更加坚定地在自己的诗歌中高扬爱与自由的旗帜,主张抒发自己的个性,在诗歌中把“性灵”发挥到极致。 何谓性灵?关于“性灵”众多先贤,文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袁宏道认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李商隐曾说“人禀五行之秀,备七情之动,必有咏叹,以通性灵”,而现在我们所说的“性灵”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美学价值,它与徐志摩的情感有相通之处,例如徐志摩对当时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封建制度的痛恨就与李贽宣扬“童心说”,主张文学要写“童心”即真情,不应写“伪情”有相似的地方。 在《云游》中,徐志摩用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情感写下“那天你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你的愉快是无阻拦的逍遥”他用自己的想象和空灵的意境向大家表达自己对“爱、自由和美”的信仰,他渴望“惊醒并将你的倩影抱紧”,他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徐志摩的感情尤其是爱情,也给他的诗歌增添了“性灵”之美,他在《我有一个恋爱中写道“我有一个恋爱,他爱天上的明星,我爱他们的晶莹,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他将自己的恋爱对象比作“天上的明星”,这“明星”曾使他“尝味、容忍、心伤甚至泪零”,但他依然不顾艰难险阻,坚定地“坦露我的坦白的胸襟,献爱与一天的明星,任凭人生是幻是真”。这与他对纯爱的追求相契合,在这具有自然与情感双重属性的“明星”中,他寄托了自己对冲突封建礼教、包办婚姻的极

民国四大才子徐志摩的故事

民国四大才子徐志摩的故事 徐志摩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民国的四大才子之一,那么关于徐志摩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徐志 摩的爱情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徐志摩云游的故事 徐志摩生于1987年1月19日,原名章垿,他现在的名字是在去英国留学的时候改的。徐志摩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同时还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新月诗社的成员之一。他留下了很多的新体诗,比较著名的就是《再别康桥》,还有就是徐志摩的《云游》。 徐志摩《云游》这首新体诗中描写的自由、轻盈。他的这首诗体现出了他婉转的写作风格,给人一种寂寥但是又向往的感觉。大概这个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系。徐志摩在年少的时候就开始在英国留学,在那里他见到了林徽因,他欣赏她,想要和她永远在一起,但是他自己却有妻子,这时的他很悲伤,因为现在的妻子是父母安排的,让他感觉自己没有自由。终于他和张幼仪离婚了,却没想到林徽因受不了道德的谴责没有嫁给他,于是他和自己爱的女人陆小曼结婚了。婚后有一段时间他们过得确实很好,但是不久陆小曼就染上了毒瘾,陆小曼对钱财的挥霍使得徐志摩生活拮据,不得不为了生活到处奔波,生活的压迫让她越来越希望得到释放,于是这一切的东西都放在了他的诗歌中,《云游》就是他描述的最美好的国度,那是他生活的理想环境,那是他想要的生活,但是他得不到,所以只能想象。 徐志摩《云游》是他一生的渴望,是他对追求想象中世界的描述,虽然美好,但是那只是一个梦,一个非常美好但

是却永远实现不了的梦。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要说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最先提到的就是张幼仪了,虽说他们在徐志摩中学毕业之后就结婚了,那时的张幼仪才 15岁,他们在结婚之前素未谋面,可以说得上是靠人介绍而 结婚的,当时大多都是听命于父母,而他们的结婚时两家人都是十分满意的,因为两个人的家庭条件都差不多,也可谓是门当户对。 张幼仪18岁时给徐志摩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没过多 久徐志摩就留学在外,张幼仪也就随着爱人到了英国,去那边陪伴着他。但是好景不长,徐志摩遇见了他的第二段爱情,也就是林徽因,他们一见倾心,想要尽快的结婚,组成一个家庭,于是徐志摩向怀孕两个月的张幼仪提出了离婚,于是,他们的婚姻也因此走到了尽头。当徐志摩转身回来找林徽因的时候,林徽因也回了中国,也就不了了之了。就在他心灰意冷感到孤寂的时候,他遇到了他的最后一段爱情。他最后遇到了陆小曼,没有过多久他们便结婚了,可谓好景不长,陆小曼用钱十分的阔绰,挥霍无度,不仅在家里面与徐志摩大吵大闹不知悔改,还在外面与别人整天厮混在一起不务正业,徐志摩只好在外努力工作补贴家里的用钱,直到徐志摩因一场意外逝世,陆小曼才顿然醒悟,改过自新,这便是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赛珍珠和徐志摩的故事 坊间传闻赛珍珠徐志摩曾经有一段暧昧关系。两人的相识还跟泰戈尔有关系。1924年,泰戈尔接受孙中山的邀请 来到中国。徐志摩不仅精通英文法文,也非常尊敬泰戈尔。因此,徐志摩充当泰戈尔中国之旅的翻译,同时照顾他的起居。 泰戈尔到达南京后前往东南大学演讲。徐志摩的翻译

徐志摩简介资料

徐志摩简介资料 导语:以下范文仅供参考!更多的内容请关注聘才网! 徐志摩(1896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学英国。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亦断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徐申如拥有一座发电厂、一个梅酱厂、一间丝绸庄,在上海还有一家小钱庄,又是硖石商会会长,人称“硖石巨子”。徐志摩18岁时由父母安排,与15岁的张幼仪结婚,随后远赴西方求学。对徐志摩来说,这段婚姻并不美满。张幼仪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后来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最后,林徽因却选择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1923年梁启超(号任公)写了长信很恳切地劝他:“万不可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始茫如捕风,然先已予多数人以无量之苦痛。”“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所乐道。……兹事盖可遇而不可求。……况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鹘突,而得满足得宁

帖也极难。所梦想之神圣境界恐不可得,徒以烦恼终其身已耳。”任公又说:“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的妙味矣。……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气尽矣。郁邑佗傺以死,死为无名。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 志摩答复任公的信,不承认他是把他人的苦痛来换自己的快乐。他回信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明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平,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陆小曼聪慧活泼,是独生女,父亲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平交际场相识相爱,并谈及婚嫁。徐父执意请梁启超证婚,徐志摩求助于胡适,胡适果然把梁任公请了出来,梁任公在大庭广众之下骂徐志摩:“徐志摩,

论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论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徐志摩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是新月派的主要成员之一。他从二十年代初开始,到一九三一年因飞机失事遇难为止的短短十余年时间里,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涉猎多种文学体裁,其中以散文和诗歌的成就最大。尤其是他的诗歌创作,对白话新诗及其格律所进行的有益的探索,为我国诗歌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徐志摩的大部分诗作,收在《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这四个集子里,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代表他诗歌创作的全貌。徐志摩诗歌艺术形象鲜明,意境深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腾挪自如;表现手法自由灵活,变幻无穷。然而最能体现徐志摩风格之妙的,还在于他诗歌中浓浓的音乐意味,即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关于诗歌的音乐美,闻一多先生在《冬夜评论》中这样说: 声和音的本体是文字里内含的质素;这个质素发之于诗歌艺术,则为节奏、平仄、韵、双声、叠韵等表象。寻常的言语差不多没有表现这种潜伏的可能性底力量,厚载情感的语言才有这种力量。诗是被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所以能将这种潜伏的美十足的充分的表现出来。 对这段话,我们可以作如下归纳:⑴诗歌的音乐美来自语言文字的内部,厚载情感的语言才能将这种潜在的美发挥出来;⑵语言文字内部潜在的音乐美须借助节奏、平仄、韵、双声、叠韵等语言形式才能表现出来;⑶只有厚载情感的语言才可能将诗歌内在的音乐美表现

出来。因此,诗歌的音乐美是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的统一,它既是诗歌总体美的不可分割的侧面,又在强调形式美的基础上促进诗歌主题情感的表达,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不难看出,闻一多先生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诗歌音乐美的本质、表达途径和表现形态,可以作为我们解开徐志摩诗歌音乐美的“钥匙”。 一 作为“中国布尔乔亚‘开山’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徐志摩可以象《雪花的快乐》那样,表现对爱情对理想热烈追求的狂热,也可以象《我不知道风——》那样,为理想幻灭和前程迷茫流露出郁郁哀愁;他可以在俄国公使馆的红旗下,为正义事业高歌颂赞,却又冷不防从“西窗口”扔出几片污言秽语。尽管诗人也认为,“感情不能不受理性的相当的节制和调剂,而实际上,他却又很少以理性来衡量自己的感情。他把自己比作是不到呕血不住口的“痴鸟”,凭着青年的血性,吟唱着多情的诗句,陶醉在所谓“诗化”的生活里。无怪乎梁启超要把他称之谓“多愁善感之人”。但这种太热烈的感情,对于徐志摩的创作来讲,倒是不无裨益的。他很少会煞费苦心地去经营那些艳丽的辞藻和雕琢的语句,而总是将心头“被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直接喷入诗中,凝聚成明媚清丽的诗行。诗人追求的是“在梦的轻波里依回”的境界,他的诗歌常常是漫不经心地唱出来的,没有雕琢,没有造作,潇洒淡远,一片天籁: 我们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现实中真实的爱情故事1:北京遇上首尔的幸

现实中真实的爱情故事1:北京遇上首尔的幸 现实中真实的爱情故事1:北京遇上首尔的幸福2014年7月2日下午4点,汤唯委托自己的经纪公司,对外发布了她和金泰勇的“订婚宣言”:“因为电影,我们相识相知,然后又从朋友成为恋人,以后,我们还会称呼对方为老公老婆。虽然我们都得再去学门外语,但这是我们最幸福的一刻。我们都相信,这让我们更了解、尊重和欣赏对方。电影是我们最重要的证婚人,感谢支持我们的每一位朋友!也祝愿你缘分来临时,绝不错过。” 这一刻,汤唯和金泰勇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幸福和激动,紧紧地相拥在一起,两人深情回忆起从相识到相恋的一幕幕…… 2009年春季,汤唯的经纪公司告诉她,韩国导演金泰勇正在筹拍电影《晚秋》,想邀请她出演女主角,男主角是韩国赫赫有名的巨星玄彬。金泰勇在韩国很有名气,是中青年导演中的代表人物。想到有机会演韩国电影,而且是和玄彬搭档,汤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专门上网查阅了金泰勇的资料,对他有了大概的了解。 金泰勇40岁,比汤唯大10岁,他先后就读于韩国延世大学政治外交科、韩国电影艺术学院。他和电影学院的同学闵圭东一起执导电影《女高怪谈2》,因此摘得了有“韩国奥斯卡”之称的2000年度百想艺术大赏新人导演奖桂冠。2006年,金泰勇凭借执导的《家族的诞生》,获得大钟电影节剧本奖和青龙电影导演奖。

他不但是电影和舞台剧的导演,还从事教学工作,是剧本写作方面的教授。他导演的作品都是自己创作的剧本,也成为了他的一大优势和特点…… 几天后,汤唯接到了金泰勇从韩国打来的电话。在用英语作了自我介绍后,金泰勇简单讲了一下影片的剧情脉络,接着他向汤唯提出希望她能提供一些照片,他解释道:“是美国投资方向我推荐的你,我对你并不熟悉,我要把你的照片贴在墙上,每天看着写,这样就能把你身上的感觉写进你扮演的角色里,让这个人物更充实,也更适合你来演。” 金泰勇的直率认真,让汤唯对他的感觉很好,她也用英语直言不讳地说:“我的照片网上都有,我自己也没什么特别的照片。”金泰勇说:“那我上网找一找,等剧本成熟了我会发给你。”挂掉电话,汤唯回味金泰勇刚才的话,隐隐觉得他有一丝担忧。由于对她不了解,金泰勇作为导演难免心存顾虑。汤唯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用心把这部电影演好,不辜负投资方的信任,更不能让导演失望。 的确如汤唯所料,金泰勇对于她出演《晚秋》的女一号有点担心,因为他从未和中国演员合作过。金泰勇甚至暗自盘算,为了整部影片的效果,如果汤唯实在无法胜任,他就要和投资方据理力争,坚决换掉她。金泰勇在网上收集了很多汤唯的照片,感觉她看上去很成熟,和年龄不太相符,这让金泰勇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开始根据她的特点完善剧本。 电影《晚秋》改编自韩国60年代的经典爱情片,此前韩国和日本已三度翻拍。由于最早的版本拷贝遗失,也没有发行过录影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 当人们提及徐志摩时, 大多数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徐志摩一生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张幼仪, 林徽音和陆小曼. 她们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曾感动过无数人。 徐志摩是幸福的。他的一生得到三个女人的真诚的爱情. 这三个女人中, 不管是张幼仪, 林徽音或是陆小曼都深爱着徐志摩。林徽音虽没有嫁给徐志摩, 但从她后来写给徐志摩的诗中, 却对志摩表达了深沉的爱。 爱情在徐志摩的人生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爱情和婚姻是人生中唯一的要事”。没有爱情, 徐志摩根本不会成为诗人, 更不用说驰名中外, 流芳百世. 志摩曾说过, 在他人生的前二十年里, 诗歌与他无缘。他之所以提笔写诗, 是因为林徽音。诗人在遇见林徽音后, 被林徽音的文学才华所迷住, 并迅速坠入爱河。他用诗歌来与林徽音沟通, 向林徽音表达他的爱.当徽音最终决定与徐志摩的老师的儿子梁思成结婚时, 志摩受到沉重的打击, 他的诗歌产量也剧减。 徐志摩的诗深受他的爱情的影响. 在热恋中, 他的诗歌充满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失恋时, 他的诗却充满悲哀与对世界的失望与厌恶。如果没有爱情, 徐志摩就不可能写出入此感人肺腑的诗歌。 张幼仪 & 徐志摩 “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

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作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人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张幼仪 张幼仪,徐志摩的原配妻子。他们的婚姻是双方父母定的,15岁时张幼仪就嫁到浙江硖石做了徐家少奶奶。 张幼仪深受旧式中国礼教的束缚,个性沉默坚毅,举止端庄,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都甚为得力,她默默地为徐志摩支起一方天空,尽管在这一方天空中连一丝叹息都不曾划过。 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小脚与西服的冲突也是旧文化与新文化的冲突,这桩秉奉媒妁之言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着必然的矛盾,注定着失败。 林徽音 & 徐志摩 偶然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2019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练习题:徐志摩

2019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练习题:徐志摩 2018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练习题库 英语四级翻译练习题:徐志摩 徐志摩是20世纪的现代浪漫主义诗人。他毕业于北京大学,而后去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学习政策和经济。经过两年在剑桥的学习,他深受欧洲和美国诗人的影响。1922年他回到中国,后来成为了现代诗歌运动的。他的生命很短暂,但却为世界和中国文学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中国第一批成功将西方浪漫主义形式引入中国现代诗歌的作家之一。他的诗歌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参考翻译: Xu Zhimo was a famous modern romantic poet of20C. He graduated from Peking University and thenwent to 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to study policy andeconomy. After two years studying in CambridgeUniversity,he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poets ofEurope and America. In 1922 he went back to China and later became a leader of the modernpoetry movement.Though he lived quite a short life,he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worlds and Chinese literature.He was one of the first Chinese writers to successfully introduceWestern romantic form into the modern Chinese poetry, and his poetry is a treasure of theworld literature. 1.徐志摩是20世纪的现代浪漫主义诗人:翻译“的现代浪漫主义诗人” 时,考生要注意形容词的顺序,即famousmodern romantic poet。 2.他毕业于北京大学,而后去剑桥大学学习:“毕业于”可译为graduate from,也可译为graduate at; graduate at意思是“毕业

最新徐志摩诗集大全赏析

徐志摩诗集大全赏析 1、徐志摩诗集读书笔记字 诗歌的文字仿佛是一群跳跃在纸上的灵魂,它们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诗人心中不灭的灯。诗人正是用这些灵动的方块拼出了自己在岁月的笛声中飘扬的思想,在迷失的夜空中闪烁着自己的光芒。诗歌是记忆深处的偶然相遇,是茫茫空寂的必然碰撞。是思想激起的涟漪,是梦境幻化的清香,它印记着一瞬间的感受,承载了千古岁月的绝唱。 古往今来,写诗的人很多,但诗人却很少。写诗的人和诗人的区别在于写诗的人用诗歌诉说了自己的感受,而诗人却是用诗歌描绘着自己生命。而徐志摩正是这样一位用诗句倾诉着生命的诗人,用他的 一生追求着“美与爱与自由”。 徐志摩(.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幼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近来我读了一些徐志摩的诗,在这冬天寒素的日子里,优美诗句在寒气中迷漫,就像刚吃了一碗热乎面,暖和全身。读他的诗源于对

他和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的好奇。起初只是闲来无事随意翻翻,可读过两篇之后感觉他的诗虽然很简短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难得》 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一首。 难得 徐志摩 难得,夜这般的清静, 难得,炉火这般的温, 更难得,无言的相对, 一双寂寞的灵魂! 也不必筹营,也不必详论, 更没有虚娇,猜忌与嫌憎, 只静静的坐对着一炉火, 只静静的默数远巷的更。 喝一口白水,朋友, 滋润你的干裂的口唇; 你添上几块煤,朋友,

古代感人爱情小故事

古代感人爱情小故事 导读:古代感人爱情故事 1.长恨歌 《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2.西厢记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亦相传为元稹假借张生的自传体小说或故事。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3.凤求凰 《凤求凰》传说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古琴曲,演义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

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即使是后人伪托之作,亦并不因此而减弱其艺术价值。历代同名的诗歌、小说、歌曲、影视很多。 4.梁祝化蝶 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传在俊美的龙山脚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

古今中外十大爱情故事

古今中外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296 更多文摘点此浏览! 1、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是孀居在家的佳人。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着名的《凤求凰》开始的:“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一事件。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尽管后世的道学家们称他们的私奔为“淫奔”,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日后多少情侣们的榜样。这之后还有一个事件值得一记:司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这样的句子“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终使相如回心转意。 2、克娄巴特拉与恺撒·安东尼:爱情与权力的选择 举世闻名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与罗马将军恺撒马克·安东尼之间的恋情甚至影响了埃及和当时世界的历史。托勒密12世去世后,克娄巴特拉按父亲的遗嘱与亲弟弟联姻共同执掌权柄。由于姐弟反目,她决定借助罗马帝国叱咤风云的恺撒的力量。而恺撒出于巩固统治和从埃及取得酬金的目的,也认为促成克娄巴特拉姐弟重归于好是必要的。但当恺撒见到克娄巴特拉时,一下子被这位天姿国色、才华非凡的女人所倾倒,帮助她夺取了王位。后来,两人通过恺撒制定的一夫多妻制而成为合法夫妻,并生下一子。公元前44年,恺撒死于反对派的突袭之后,克娄巴特拉感到失去了靠山,转而依靠罗马“后三头”之一马克·安东尼,用同样的手段赢得了有勇无谋的安东尼,再一次使自己王位稳固。她与安东尼共生三子。然而在克娄巴特拉内心的天平上,王朝远重于爱情,在“后三头”另一巨头屋大维势力超过安东尼后,她放弃了安东尼,使其惨败。但是,年近40的她去并未打动屋大维,在软禁中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3、唐明皇与杨贵妃:长恨歌 杨玉环原为寿王瑁王妃,玄宗惊艳于她的美貌,但碍于她是自己的儿媳而不便明目张胆纳入宫中,于是想出个让杨玉环出家,脱离寿王,再以“杨太真”身份入宫的方法。从此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并于公元745年被册封为贵妃。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所谓“君王从此不早朝”,为了两情欢爱,可以把国事先放在一边;而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贼后面,我们看到玄宗甚至动用了他手中的权力来取悦杨贵妃,这样的做法出发点固然是为了爱,但皇帝毕竟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必然要牵涉到政治的东西。这使得他们的爱情洽谈室不可单纯,并最终敌不过政治: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玄宗匆匆出逃,发生马嵬兵变,杨贵妃被赐死,就算是皇帝也挽救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的性命。他们的爱情虽以悲剧收场,但正如白居易所描述的那样,“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他们的爱情,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皇帝与妃子之间的感情,上升到了真正的爱的层次,这也是后人广为传颂其爱情故事的原因。 4、白朗宁与马莱特:诗意的爱情奇迹 1845年,长期瘫痪在床的伊丽莎白-巴莱特在英国诗坛声名鹊起,其地位已取代衰老的华兹华斯,而与丁尼生齐名。本来就钦慕她的诗才的白朗宁给女诗人写了一封信,大胆地对她说:“我爱极了你的诗篇——而我也同时爱着你……”。女诗人接到信后也给他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两人从此开始频繁的书信来往。在白朗宁的多次要求下,女诗人克服从不见生人的习惯,两人有了第一次见面。哪知三天后,抑制不住强烈感情的白朗宁竟给女诗人写了一封求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