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具

茶具

茶具
茶具

茶具

1.历史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据西汉辞赋家王褒《僮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初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臵绳床,旁边洗茶器。”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

茶具范围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宋代“茶具”十分名贵,北宋画家文同有“惟携茶具赏幽绝”的诗句。南宋诗人翁卷写有“一轴黄庭看不厌,诗囊茶器每随身。”的名句,元画家王冕《吹萧出峡图诗》有“酒壶茶具船上头。”明初号称“吴中四杰”的画家徐责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对饮时,他趁兴写道:“茶器晚犹设,歌壶醒不敲。”不难看出,无论是唐宋诗人,还是元明画家,他们笔下经常可以读到“茶具”诗句。说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

“茶籯”是箱笼一类器具。唐陆龟蒙写有一首《茶籯诗》“金刀劈翠筠,织似波纹斜。”可知“茶籯”是一种竹制、编织有斜纹的茶具,“茶舍”多指茶人居住的小茅屋,唐皮日休《茶舍诗》日“阳崖忱自屋,几日嬉嬉活,棚上汲红泉,焙前煎柴蕨,乃翁研茶后,中妇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诗词描写出茶舍人家焙茶、研(碾)茶、煎茶、拍茶辛劳的制茶过程。

古人煮茶要用火炉(即炭炉),唐以来煮茶的炉通称“茶灶”,《唐书〃陆龟蒙传》说他居住松江甫里,不喜与流俗交往,虽造门也不肯见,不乘马,不坐船,整天只是“设蓬席斋。束书茶灶。”往来于江湖,自称“散人”,宋南渡后誉为“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压波堂赋》有“笔床茶灶,瓦盆藤尊”之句。唐诗人陈陶《题紫竹诗》写道:“幽香入茶灶,静翠直棋局。”可见,唐宋文人墨客无论是读书,还是下棋,都与“茶灶”相傍,又见茶灶与笔床、瓦盆并例,说明至唐代开始,“茶灶”就是日常必备之物了。

古时把烘茶叶的器具叫“茶焙”。据《宋史〃地理志》提到“建安有北苑茶焙。”是有名的,又依《茶录》记载说,茶焙是一种竹编,外包裹箬叶(箬竹的叶子),因箬叶有收火的作用,可以避免把茶叶烘黄,茶放在茶焙上,要求温度小火烘制,就不会损坏茶色和茶香了。

除了上述例举的茶具之外。在各种古籍中还可以见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柜、茶榨、茶

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挟、茶罗、茶囊、茶瓢、茶匙……等。究竟有多少种茶具呢?据《云溪友议》说:“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如果按照唐代文学家《茶具十咏》和《云溪友议》之言,古代茶具至少有24种。这段史料所言的“茶具”概念与今是有很大不同的。

2.发展

“美食不如美器”历来是中国人的器用之道,从粗放式羹饮发展到细啜慢品式饮用,人类的饮茶经历了一定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品饮方式,自然产生了相应的茶具,茶具是茶文化历史发展长河中最重要的载体,为我们解读古人的饮茶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茶树发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贵州一带,汉代四川一带的经济已相当繁荣,饮茶在当时的士人生活日益凸现。王褒《僮约》中记载“烹荼尽具,酺已盖藏”,明确提到烹茶用的茶具。三国张揖的《广雅》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臵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姜葱芼之……”,说明当时的饮茶方式是先把茶饼炙烤一下,捣成茶末后放入瓷碗中,然后冲入开水,喝时还要加些葱、姜等调料。

唐·团饼茶·煎茶·南青北白

唐代中期,茶叶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从中国的西南一带渐渐向长江、淮河流域北移,产茶区域的扩大,加上茶叶加工技术的改进,大大促进唐代茶业经济的繁荣。正是在这

种背景下,陆羽《茶经》问世。这是第一部系统介绍茶文化的专著,详细介绍了茶的产地、生态、采摘、制造、加工、煮饮等,是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唐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白瓷出现于北齐,唐代的白瓷可与南方的青瓷相媲美,出现了“北白南青”共繁荣的局面。当然,饮茶的兴盛也进一步推动了唐代陶瓷业的发展。陆羽特别推崇越窑青瓷,越窑青瓷在有唐一代达到了顶峰,出现了青瓷史上登峰造极的作品——“秘色瓷”。陆羽认为茶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并认为“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当然,这只是陆羽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当代窑址考古发掘材料证明,除越州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之外,北方的邢窑、曲阳窑、巩县窑,南方的景德镇窑、长沙窑、邛崃窑在当时也大量生产茶具。

唐白釉煮茶器:茶碾、风炉、茶釜、带托盏唐白釉花口带托盏

宋·团饼茶·点茶·黑瓷

宋代是茶文化发展的第二个高峰,茶叶种植区域进一步向北推进,茶叶产量也进一步提高,并出现了大量的茶文化著述,如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蔡襄的《茶录》、黄儒的《品茶要录》、熊蕃的《北苑贡茶录》等等。饮茶在宋代

变得更加普遍,“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即形成于宋代。

宋代的饮茶主要以点茶为主,煎茶为辅,在点茶基础上升华为斗茶、分茶和茶百戏。

盏是宋人对茶碗的称呼,由于宋人崇尚白色的汤色,因此宋代的黑釉盏特别盛行。黑釉盏以福建建窑产的兔毫、油滴、鹧鸪纹最为有名,建窑生产的黑釉盏底部刻有“供御”、“进琖”字样的,是进贡给宋皇室的御用茶具。

在建窑黑釉盏的影响下,江西吉州窑、四川广元窑也大量生产民用黑釉盏。不仅在南方流行,北方的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一些窑场也生产黑釉盏,定窑、磁州窑生产的黑釉茶具量也很大。

汤瓶是点茶必不可少的茶具之一,其作用是烧水注汤。汤瓶的制作很讲究,“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或以银、铁、瓷、石为之。”黄金制作的汤瓶是皇室以及达官贵族才能使用的茶具,对于普通阶层人士而言,瓷质汤瓶才是首选。从出土的宋代茶具来看,南、北方瓷窑都有生产此类瓷汤瓶,尤其是南方的越窑、龙泉窑以及景德镇窑,汤瓶的数量更大。汤瓶的造型为侈口,修长腹,壶流较长,因为宋代注汤点茶对汤瓶长流要求极高。南宋著名画家刘松年《斗茶图》中清楚地描绘了汤瓶的形制,呈喇叭口,高颈,溜肩,腹下渐收,肩部安装很长的曲流,应是宋代汤瓶的真实写照。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除享誉盛名的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外,浙江的越窑、龙泉窑青瓷,福建的建窑、同安窑,江西吉州窑,北方的磁州窑均生产陶瓷,这些窑口大量生产不同类型的茶具,千年之后,我们借助这些陶瓷茶具可以领略当时饮茶之盛况。

除了陶瓷茶具,宋代的金银器和漆器制作也很发达,考古发掘为我们提供了不少银制茶具以及漆盏托等茶具。

穷奢极侈的宋代饮茶发展到元代已开始走下坡路,因团饼茶的加工成本太高,其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大榨小榨”把茶汁榨尽,也违背了茶叶的自然属性,所以到了元代,团饼茶开始式微,唐宋时即已出现的散茶开始大行其道。宋龙泉窑青釉暗刻花汤瓶

明·散茶·撮泡·瓷器和紫砂

散茶的真正流行是明代洪武二十四(1391)以后的事,据《野获编补遗》记载:“至洪武二十四年九日,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由此“开千古茗饮之宗”,散茶于是轰轰烈烈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明代的散茶种类繁多,虎丘、罗岕、天池、松萝、龙井、雁荡、武夷、大盘、日铸等都是当时很有影响的茶类,这些散茶不再需要碾罗后冲饮,其烹试之法“亦与前人异,然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陈师道记载了当时苏、吴一带的烹茶法:“以佳茗入磁瓶火煎,酌量火候,以数沸蟹眼为节,如淡金黄色,香味清馥,过此而色赤不佳

矣!”即壶泡法;而当时杭州一带的烹茶法与苏吴略有不同,“用细茗臵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其实无论是壶泡还是撮泡,较之前代更加简便,而且还原了茶叶的自然天性。

由于茶叶不再碾末冲泡,前代流行的碾、磨、罗、筅、汤瓶之类的茶具皆废弃不用,宋代崇尚的黑釉盏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景德镇的白瓷。屠隆《考般木余事》中曾说“宣庙时有茶盏,料精式雅质厚难冷,莹白如玉,可试茶色,最为要用。蔡君谟取建盏,其色绀黑,似不宜用。”张源在《茶录》中也说“盏以雪白者为上,蓝白者不损茶色,次之”,因为明代的茶以“青翠为胜,涛以蓝白为佳,黄黑纯昏,但不入茶”,用雪白的茶盏来衬托青翠的茶叶,可谓尽茶之天趣也。

饮茶方式的一大转变带来了茶具的大变革,从此壶、盏搭配的茶具组合一直延续到现代。

茶壶在明代得到很大的发展,在此之前有流、带把的容器皆称之为汤瓶,亦谓偏提,到了明代真正用来泡茶的茶壶才开始出现,壶的使用弥补了盏茶易凉和落尘的不足,也大大简化了饮茶的程序,受到世人的极力推崇。

虽然有流有柄,但明代用于泡茶的壶与宋代用来点茶的汤瓶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明代的茶壶,流与壶口基本齐平,使茶水可以保持与壶体的高度而不致外溢,壶流也制成S形,不再如宋代强调的“峻而深”。明代茶壶尚小,以小为贵,

因为“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况茶中真味,不先不后,只有一时,太早则未足,太迟则已过,似见得恰好一泻而尽,化而裁之,存乎其人,施于他茶,亦无不可。”

明代的茶具从材质上来讲,以瓷器和紫砂为主。明代景德镇瓷器在元代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全国的制瓷中心转移到景德镇,烧制的青花、釉里红、青花五彩等瓷器在元代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改进,而明代仿宋代定窑、汝窑、官窑、哥窑的瓷器也很成功,特别是永乐朝烧制的白瓷,胎白而致密,釉面光润,具有“薄如纸,白如玉,声如韾,明如镜”的特点,时人称之为“填白”,以“填白”釉烧制的茶盏,造型稳重,比例匀停。

明代散茶的冲泡又直接推动了紫砂壶艺的发展。宜兴位于江苏省境内,早在东汉就已生产青瓷,到了明代中晚期,因当地人发现了特殊的紫泥原料(当地人称之为“富贵土”)紫砂器制作由此发展起来。相传紫砂最早是由金沙寺僧发现的,他因经常与制作陶缸瓮的陶工相处,突发灵感而创作了紫砂壶。据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载,紫砂器制作的真正开创者应是供春,供春是明正德年间的学仕吴颐山的家僮,吴颐山在宜兴金沙寺读书时,供春在一旁侍读,聪慧的他向金沙寺僧学习了紫砂制作技法,制成了早期的紫砂壶,供春遗留下来的紫砂作品廖廖,但他却是宜兴紫砂史上有名可考的第一人。

明代的紫砂名家有董翰、赵良、袁锡、时鹏,其后时大

彬成为一代名手,其制壶“不务研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因时壶“大为时人宝惜”,当时就有人仿制时壶。时大彬后还出了不少名家,如李仲芳、徐友泉、陈用卿、陈仲美、沈君用等等,紫砂在明代得到极大的发展。

因紫砂土质细腻,含铁量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水性,用紫砂壶来冲泡散茶,能把茶叶的真香发挥出来,无怪乎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提到:“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因此紫砂壶一直是明代及以后茶壶的主流。

到了清代,传统的六大茶类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已全部形成,茶叶的内销及外销都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各地茶馆林立,民间喝茶更加普遍,茶真正走向世俗化,由此社会对茶具的需求量也大大提高。明陈用卿款紫砂壶

清代·散茶·撮泡·青花粉彩与紫砂

清代饮茶习俗与明代无异,因此茶具基本上是明代的延续和发展。清代景德镇瓷窑在明代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除了生产传统的青花、素三彩、釉里红、斗彩等瓷器外,还新创了粉彩、珐琅彩等新品种。特别是乾隆一朝,新创了集各种工艺于一体的陶瓷,并能生产仿木纹釉、仿石纹、仿青铜彩、仿绿松石釉的瓷器,把中国陶瓷工艺推向历史的新高峰。康、雍、乾三朝皇帝都喜饮茶,曾在宫中多次举行茶宴,宴请文武百官,场面宏大,景德镇瓷窑生产大量茶具来

满足宫廷饮茶的需要。

宫廷饮茶讲究排场,而民间饮茶则率性随意,茶具也多了几分野逸之气。清代民用陶瓷茶具的造型更加活泼,纹饰则更加生动。各地由于饮茶习俗不一,而形成了颇有地方特色的茶具。蒙古族、藏族地区喜欢奶茶酥油茶,其地流行瘿木奶茶碗、鎏金银质茶具。而闽、粤潮汕一带则善烹功夫茶,喝功夫茶则有专门的茶具,称之为“潮汕四宝”——风炉、玉书煨、孟臣罐、若琛瓯。

紫砂茶具仍是清代茶具的重要分支,经过明代的初步繁荣,清代紫砂茶具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创作高峰。如果说明代紫砂壶尚嫌粗朴的话,清代紫砂制作工艺则大大提高,其泥料细腻,制作规整,出现了像陈鸣远这样的大名家。嘉、道以后,文人雅士相继加入制壶工艺,使紫砂茶具的人文内涵大大提高。“西冷八家”之一的陈鸿寿与一代名手杨彭年合作的曼生壶成为文人壶的典范。此外,郭频迦、朱坚、瞿应绍、梅调鼎等文人也纷纷加入紫砂茗壶创作行列,他们以紫砂为载体,发挥其诗、书、画、印之才情,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精美绝伦的紫砂艺术品。

除陶、瓷、金属茶具外,竹、木、牙、角等各种材质在茶具上的运用也是清代茶具异彩纷呈的特点之一。椰壳雕工艺在我国很早就运用了,但大量用作茶具则是清代以后的事,清代的茶碗、茶杯、茶壶由椰壳镶拼而成,并且在椰壳上雕刻纹饰,制作工艺十分精美。

木胎贴簧工艺制作的提盒可用来放臵茶点,便于外出郊游时携带。此外象牙制作的茶则、翻簧的茶壶桶、黄花梨茶壶桶、银胎錾珐琅茶盏、铜胎画珐琅提梁壶等等,把清代茶具演绎得更加多姿多彩。

从茶具形制上讲,除茶壶和茶杯以外,盖碗是清代茶具的一大特色,盖碗一般由盖、碗及托三部分组成,象征着“天地人”三才,反映了中国人器用之道的哲学观。盖碗的作用之一是防止灰尘落入碗内,起了有效的防尘作用;其二是防烫手,碗下的托可承盏,喝茶时可手托茶盏,避免手被烫伤。

清代茶具的多样化还体现在茶托形状的变化上,茶托最早出现在两晋南北朝时,从出土的青瓷盏托可见南朝时越窑就已生产茶托了。清代的茶托品种丰富,花样繁多,有的因制成船形,称之为茶船,还有十字形、花瓣形、如意形等等。

清粉彩折枝牡丹纹茶壶

清青花诗文茶壶

煮茶茶具的改进

古人饮茶之前,先要将茶叶放在火炉上煎煮。在唐代以前的饮茶方法,是先将茶叶碾成细末,加上油膏、米粉等,制成茶团或茶饼,饮时捣碎,放上调料煎煮。煎煮茶叶起于何时,唐代以来诸家就有过争论。如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说:“于茶之见前史,盖自魏晋以来有之。”后人看到魏时的《收勘书图》中有“煎茶者”。所以认为煎茶始于魏晋。据《南窗记谈》“饮茶始于梁天监(公元502年)中事。”而据王

褒《憧约》有“烹茶尽具”之语,说明煎煮茶叶需要一套器具。可见西汉已有烹茶茶具。时至唐代,随着饮茶文化的蓬勃发展,蒸焙、煎煮等技术更是成熟起来。据《画谩录》记载:“贞元(公元785)中,常衮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谓研膏茶,其后稍为饼样,故谓之一串。”茶饼、茶串必须要用煮茶茶具煎煮后才能饮用。这样无疑促进茶具的改革,而进入一个新型茶具的时代。

从中世纪后期来看,宋、元、明三代,煮茶器具是使用一种铜制的“茶罏”。据《长物志》记载:宋元以来,煮茶器具叫“茶罏”,亦称“风罏”。陆游《过憎庵诗》日:“茶罏烟起知高兴,棋子声疏识苦心。”依此说,宋陆游年间就有“茶罏”一名,元代著名的茶罏有“姜铸茶罏”,《遵生八笺》说:“元时,杭城有姜娘子和平江的王吉二家铸法,名擅当时。”这二家铸法主要精干罏面的拔蜡,使之光滑美观,又在茶罏上有细巧如锦的花纹。“制法仿古,式样可观,”还说“炼铜亦净……或作。”实指镀金。由此可见,元代茶罏非常精制,时至明朝,社会也普通使用“铜茶罏”,而特点是在做工上讲究雕刻技艺。其中有一种饕餮铜罏在明代最为华贵。“饕餮”是古代一种恶兽名,一般在古代钟鼎彝器上多见到这种琢刻的兽形。是一种讲究的琢刻装饰。由此见到,明代茶罏多重在仿古,雕刻技艺十分突出。

中国中世纪后期,除了煮茶用茶罏,还有专门煮水用的“汤瓶”。当时俗称“茶吹”,或“铫子”,又有“镣子”之

名。最早中国古人多用鼎和镬煮水。《淮南子〃说山训》载:“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高诱注:“有足日鼎,无足日镬”。(明清时期,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把“镬”叫锅。)从史料记载来看,到中世纪后期,用鼎、镬煮水的古老方法才逐渐被“汤瓶”取而代之。

过去一些作家认为,中国约在元代出现“泡茶”(即“点茶”)方法,因此元代煮水器具为之一变(指改制用汤瓶)。但据笔者所收集的史料来看,煮水用瓶在南宋就存在了。这里顺便摘引两条史料为据。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有记载说:“茶经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之节,然近世(指南宋)沦茶,鲜以鼎镬,用瓶煮水,难以候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依罗大经之意,过去(南宋以前)用上口开放的鼎、镬煮水,便于观察水沸的程度,而改用瓶煮水,因瓶口小,难以观察到瓶中水沸的情况,只好靠听水声来判断水沸程度,《鹤林玉露》又说:“陆氏(陆羽)之法,以末(指碾碎的茶末)就茶,故以第二沸为合量下末。”陆羽是唐朝人,是《茶经》的作者,被认为是中国唐代茶文化兴起的奠基人。这样一个茶家煮水都使用“镬”,足可说明唐代还未曾使用“汤瓶”。又据宋代文学家苏轼在《煎茶歌》中谈到煮水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苏轼的这段诗词可以作为宋以来煮水用“汤瓶”的又一很好的例证。

明朝,沦茶煮水使用“汤瓶”更是普遍之事,而且汤瓶

的样式品种也多起来。从金属种类分,有锡瓶、铅瓶、铜瓶等。当时茶瓶的形状多是竹筒形。《长物志》的作者文震亨说,这种竹筒状汤瓶好处在于“既不漏火,又便于点注(泡茶)”。可见汤瓶既煮水又可用于泡茶两种功用。明代同时也开始用瓷茶瓶,可是因为“瓷瓶煮水,虽不夺汤气,然不适用,亦不雅观。”所以实际上,明代日常生活中是不用瓷茶瓶的。明朝“茶瓶”中还有奇形怪状的作品。见《颂古联珠通集》“一口吸尽江南水,庞老不曾明自己,烂碎如泥瞻似天,巩县茶瓶三只嘴。”明朝竟有三只嘴的茶瓶,稀奇到了脱离生活实际的地步。无疑,这种怪异茶瓶只能作为收藏装饰物,仅此而已。

3.分类

中国陶瓷业历史悠久,中国的英文名China即是最初瓷器传入西方,"瓷"字的谐音。古代名窑颇多,不能一一介绍,只选与茶具关系密切的名窑,简介于此。

越窑

该名称最早见于唐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一诗,系对杭州湾南岸古越地青瓷窑场的总称。其形成于汉代,经三国、西晋,至晚唐五代达到全盛期,至北宋中叶衰落。中心产地位于上虞曹娥江中游地区,始终以生产青瓷为主,质量上乘。陆羽《茶经〃四之器》中评述茶碗的质量时写道:"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也;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

三也。"陆羽煮饮绿茶,故极推崇越瓷。

邢窑

在今河北内丘、临城一带,唐代属邢州,该窑始于隋代,盛于唐代,主产白瓷,质地细腻,釉色洁白,曾被纳为御用瓷器,一时与越窑青瓷齐名,世称"南青北白"。陆羽在《茶经》中认为邢不如越,主要因为他饮用蒸青饼茶,若改用红花比较,或要反映真实的茶汤色泽,则结果正好相反,所以两者各有所长,关键在于与茶性是否相配。

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宝丰清凉寺一带,因北宋属汝州而得名。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青瓷,是古代第一个官窑,又称北宋官窑。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

钧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许昌神垕镇,此地唐宋时为钧州所辖而得名。始于唐代,盛于北宋,至元代衰落。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至今仍生产各种艺术瓷器。

定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北曲阳润磁村和燕山村,因唐宋时属定州而得名。唐代已烧制白瓷,五代有较大发展,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北宋后期创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称为"芒口"。五代、北宋时期承烧部分宫廷

用瓷,器物底部有"官"、"新官"铭文。宋代除烧白瓷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

南宋官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室南迁后设立的专烧宫廷用瓷的窑场。前期设在龙泉(今浙江龙泉大窑、金村、溪口一带),后期设在临安郊坛下(今浙江杭州南郊乌龟山麓)。两窑烧制的器物胎、釉特征非常一致,难分彼此,均为薄胎,呈黑、灰等色;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黄、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有"紫口铁足"之称。16世纪末,龙泉青瓷在法国市场上出现,轰动整个法兰西,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称呼它,只得用欧洲名剧《牧羊女》中女主角雪拉同所披的青色长袍来比喻,于是"雪拉同"成为青瓷的代名词。龙泉窑又有新的发展。杭州南宋官窑遗址建立了南宋官窑博物馆。

哥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至今遗址尚未找到。有的文献上将浙江龙泉官窑称为哥窑,实为讹传。传世的哥窑瓷器,胎有黑、深灰、浅灰、土黄等色,釉以灰青色为主,也有米黄、乳白等色,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所以乳浊感较强。釉面有大小纹开片,细纹色黄,粗纹黑褐色,俗称"金丝铁线"。从瓷器的釉色、纹片、造型来看,均不同于宋代龙泉官窑。

建窑

在今福建建阳。始于唐代,早期烧制部分青瓷,至北宋以生产兔毫纹黑釉茶盏而闻名。兔毫纹为釉面条状结晶,有黄、白两色,称金、银兔毫;有的釉面结晶呈油滴状,称鹤鸽斑;也有少数窑变花釉,在油滴结晶周围出现蓝色光泽。这种茶盏传到日本,都以"天目碗"称之,如"曜变天目"、"油滴天目"等,现都成为日本的国宝,非常珍贵。该窑生产的黑瓷,釉不及底,胎较厚,含铁量高达10%左右,故呈黑色,有"铁胎"之称。宋代著名书法家也是茶学家的蔡襄在《茶录》中云:"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燲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可见,宋代盛斗茶之风,又视建窑所产茶碗为最佳之器。

景德镇窑

在今江西景德镇。始烧于唐武德年间,产品有青瓷与白瓷两种,青瓷色发灰,白瓷色纯正,素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磐"之誉。它在宋代主要烧制青白瓷。元代为宫廷烧制青白瓷,上有"枢府"字样,还烧制青花、釉里红等品种。至明代它成为全国瓷器烧制中心,设立了专为宫廷茶礼烧制茶具的工场。这时青花瓷有很大发展,茶具传到日本,日本茶道之祖村田珠光十分喜爱,称之"珠光青瓷"。此时,釉上彩、斗彩、素三彩、五彩等品种相继出现,还烧造了多种名贵蓝、红釉、甜白釉瓷器。清代时它又创制珐琅彩、粉彩等多种新品种。自宋代开始,景德镇瓷器就远销日本,明

清时大量输入欧洲,同时也奠定了"景瓷宜陶"的瓷都地位。

宜兴窑

在今江苏宜兴鼎蜀镇。早在汉晋时期,就始烧青瓷,产品造型的纹饰均受越窑影响,胎质较疏松,釉色青中泛黄,常见剥釉现象。于宋代开始改烧陶器,及明代它则以生产紫砂而闻名于世。据明末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记载,紫砂壶的创始者是金沙寺僧,正始于供(龚)春,供春是学使吴颐山的家僮。明正德年间,吴颐山在金沙寺读书时,供春暇时仿老僧制壶,做了一把银杏树瘿壶,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但原盖已失,曾由清黄玉麟配制一瓜蒂盖,后被著名画家黄宾虹看出"张冠李戴",遂又由制壶名家裴石民重做一个树瘿壶盖。供春之后,出现了制壶的"四名家",即董翰、赵梁(一名赵良)、袁锡(一名元锡)、时朋(一作鹏)。和"四名家"同时的另一位名家李茂林发明了壶放在匣钵(瓦囊)中烧制法,一直沿用至今。明万历年间至清初,被公认为第一制壶大家的是时大彬(时朋之子),他与自己的高足李仲芳(李茂林之子)、徐友泉三人因排行都是老大,故称"壶家三大"。时大彬另有四大弟子,即邵文金(又名享祥)、邵文银(又名享裕)、蒋时英、欧正春。同时,还有紫砂壶艺史上重要人物陈用卿、陈仲美、惠孟臣。现品饮乌龙茶用的"烹茶四宝"中的容量仅50~100毫升的茶壶,人称孟臣罐,即其所擅长制作而得名。到了清初、中期,第一大家为陈鸣远,名家还有邵茂林、邵旭茂等。乾隆中后期至道光年间,

紫砂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是陈鸿寿。陈鸿寿,号曼生,曾设计了众多壶式,由杨彭年、杨凤年兄妹制作,壶身上留有大块空白,自己刻铭,后人称"曼生壶式",多学之。之后,又出现黄玉麟、裴石民、朱可心等制壶名人。现健在的顾景舟又将制壶艺术推向顶峰,被誉为"一代宗师",与时大彬齐名。此外,还有蒋蓉等一批陶艺家,从而使宜陶始终居于最高水平的地位。

材料分类

瓷器茶具

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⑴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以浙江生产的质量最好。早在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晋代浙江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相当规模。宋代,作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达到鼎盛时期,远销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16世纪末,龙泉青瓷出口法国,轰动整个法兰西,人们用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丽青袍与之相比,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视为稀世珍品。当代,浙江龙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发展,不断有新产品问世。这种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众多优点外,因色泽

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不过,用它来冲泡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失去本来面目,似有不足之处。

⑵白瓷茶具

白瓷茶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时,河北邢窑生产的白瓷器具已“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朝白居易还作诗盛赞四川大邑生产的白瓷茶碗。元代,江西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国外。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这种白釉茶具,适合冲泡各类茶叶。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缀以名人书法,又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所以,使用最为普遍。

⑶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衰微于明、清,这是因为自宋代开始,饮茶方法已由唐时煎茶法逐渐改变为点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以“盏无水痕”为上。时任三司使给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录》中就说得很明白:

2020茶具行业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2020年茶具行业趋势及 存在的问题 2020年

目录 1.茶具行业前景趋势 (4) 1.1用户体验提升成为趋势 (4) 1.2延伸产业链 (4) 1.3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5) 1.4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5) 1.5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6) 1.6呈现集群化分布 (6) 1.7茶具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7) 1.8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8) 2.茶具行业现状 (9) 2.1茶具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9) 2.2茶具市场规模分析 (10) 2.3茶具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11) 3.茶具行业存在的问题 (14) 3.1行业服务无序化 (14) 3.2供应链整合度低 (14) 3.3基础工作薄弱 (14) 3.4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4) 3.5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5) 4.茶具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6)

4.1茶具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6) 4.2茶具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6) 4.3茶具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6) 4.4茶具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7) 5.茶具行业竞争分析 (18) 5.1茶具行业竞争分析 (18)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18)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18)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19)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19) 5.2中国茶具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19) 5.3中国茶具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0) 6.茶具产业投资分析 (20) 6.1中国茶具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1) 6.2中国茶具行业投资风险 (21) 6.3中国茶具行业投资收益 (22)

差距分析

差距分析 (重定向自Gap分析法) 差距分析(Gap Analysis,又称差异分析) 差距分析简介 差距分析是指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将客户实际业绩与战略期望的业绩进行对比分析,进行战略的评价与修订。 差距分析详解 实际与期望的业务绩效相比通常会产生差距。差距分析主要是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减小或消除差距的方法。这可以通过改变目标或者改变业务层的战略来实现。最初提出的预测依赖于四个假设: 1.公司的业务组合保持不变。 2.在公司的产品和市场上取胜的竞争战略将继续一如既往地发展。 3.对公司市场的需求和盈利机会将沿着历史趋势发展。 4.公司自身对各个业务采取的战略将会沿着历史演变模式发展。 差距分析的第一步是考虑修改公司战略。如果期望业绩超过目标,可以将目标定得高一些。当目标大大超过可能取得的绩效时,也许必须将目标修改的低一些在做出这些调整之后,如果仍然存在显著差距,就需要提出新的战略来消除这种差距。由于为每一项业务引入了备选择增长战略,经理人员可能预测销售将增长,他们能够通过以下指标估计市场结构: 1.行业市场潜力(1MP) 2.相关行业销售额(RIS) 3.实际的市场份额(RMS) 下图是对行业市场潜力(IMP)的估计。首先,它假设所有可能合理使用产品的顾客都会这样做。其次,产品会被尽可能的经常使用,因此,IMP表示某一特定产品最可能的单位销售额。例如上海大众汽车销售公司预计市场潜力,根据预计的达到要求的人员或家庭单位都会购买汽车这一原则,可得出背景市场的潜力(IMP)而这一数据与实际存在差距,这差距主要表现在四种可能上,分别是产品线差距、分销差距、变化差距、竞争差距。

茶具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茶具艺术设计 学院名称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专业名称 学生学号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教授姓名 助理指导老师老师姓名 202 年月

目录 前言........................................................................................................................................ - 2 - 第一章关于陶瓷、茶具.......................................................................................................... - 4 - 第二章茶具设计...................................................................................................................... - 8 - 2.1概述.............................................................................................................................. - 8 - 2.2设计时间规划表.......................................................................................................... - 9 - 2.3市场调研.................................................................................................................... - 10 - 2.4相关资料搜集整理、设计定位................................................................................ - 11 - 2.5设计可行性分析........................................................................................................ - 11 - 2.6设计阐述.................................................................................................................... - 12 - 2.7设计过程记录............................................................................................................ - 13 - 2.8设计作品效果图和场景效果图................................................................................ - 23 - 2.9设计作品审美分析.................................................................................................... - 26 - 第三章结论............................................................................................................................ - 29 - 3.1设计作品的创新性分析............................................................................................ - 29 - 3.2设计成果的市场潜力................................................................................................ - 29 - 3.3设计成果转换成社会价值的途径及方法................................................................ - 30 - 3.4设计随想.................................................................................................................... - 30 - 参考文献.................................................................................................................................. - 32 - 致谢.......................................................................................................................................... - 33 - 附录一:.................................................................................................................................. - 34 - 附录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展板............................................................................................................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在中国茶文化的品茗中,陶冶情操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休闲、娱乐方式。作为茶文化的载体——茶具,在中国茶文化的格局中拥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特别是陶瓷茶具的设计、使用深受古今人们的喜爱。“闲趣”陶瓷茶具设计在继承传统茶具优点的同时充分结合当代人的审美、生活习惯等进行茶具设计,纯朴的双手谱写简约的篇章。“整个形态组合富

茶的概述

茶的概述 一、差的品种和功效 1、品种: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 2、功效: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 二、茶的分类 1、绿茶类 毛尖:产于河南信阳俗称“绿茶之王”。 龙井:既是浙江省杭州地名,也是泉名。此地出产的茶亦用此名。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洞庭山。茶叶采于春季,制成品紧密缠绕,带螺旋形。相传康熙年间,洞庭山少女采茶,不带筐子,把茶叶放在乳间,茶得体温而生奇香,名为“吓杀人”茶。清康熙皇帝南巡太湖,

喜爱这茶的清香,但认为“吓杀人”不雅,又因为茶叶带螺旋形,康熙皇帝赐名碧螺春。碧螺春成为清代贡茶。 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 猴魁:产于安徽省太平县。 瓜片:产于安徽省六安县。 珠茶:产于浙江平水。 青顶:产于浙江临安天目山。 白云茶:产于浙江雁荡山。 2、红茶类 暖卡红茶:产于河南信阳。温胃暖身,抗御寒冷, 索住热量。 信阳红:产于河南信阳。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于安徽省祁门。 北苑贡茶:产于福建省建瓯市。 3、乌龙茶类 铁观音:产于福建省安溪。 黄金桂:产于福建省安溪。 毛蟹:产于福建省安溪。 本山:产于福建省安溪。 冻顶乌龙:产于台湾冻顶山。

大红炮:福建省武夷山 单枞:广东省潮州市凤凰镇凤凰山 4、黄茶类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洞庭湖君山岛。 白茶类:产于福建福鼎 松溪白茶:产于福建松溪县。 黑茶类:产于湖南安化 普洱茶:产于云南 三、沏茶所有的水的种类 1、天泉 雨水明代文人讲究用天水,他们对于春、夏、秋、冬四季的天泉,有不同的评价。秋天的雨水烹茶最好、其次是梅雨季节的雨水,再次是春雨,而夏季多暴雨,水质最差,不主张用来烹茶。收集雨水时必须用干净的白布,在天井中央受雨水。至于从房檐流下的雨水,不能用。 2、雪水 “瑞雪丰年”,古人认为雨水是五谷的精华,用来烹茶最雅。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闲尝雪水茶”。

茶具市场调研报告

茶具市场调研报告 茶叶市场竞争力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一定成果,茶叶市场 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茶具市场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一、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方向:针对淘宝、京东网络销售平台,包括高中低档多种品类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茶叶畅销品牌,消费者接受程度较高的价格区间,以及购买率较高的包装规格等。 2、调查内容:调查了淘宝、京东多家综合、人气、销量排名靠前的产品和店铺,针对品牌、价格、包装三个内容作重点调查,结果大致如下: (1)品牌:通过对多家店铺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网络平台畅销的茶叶以花草茶和乌龙茶为主,在数家店铺中,花草茶和乌龙茶在店铺里占据了极大位置;此外,十大名茶中的铁观音、碧螺春两个品牌的茶叶在网络平台销售情况较为突出。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次之。 (2)价格:对于价格,我们分别针对礼品茶、散茶进行调查。①礼品茶:250g的铁观音88元与128元两种价格的包装销路较好,500g 的铁观音250元与350元较为畅销,月销量达到5000多笔;对于250g 与500g两种包装,碧螺春250g与500g两种包装规格中较为好卖的价格集中在50~90元、100~200元这两个价格区间,月销量达到2000笔左右;

②散茶:散茶的销售,在网络上销量低下,主要是购买需求问题,网上消费者大多是用来送礼。 (3)包装规格:调查结果表明,包装茶有150g、250g、500g等多种规格,但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就是其中250g与500g两种包装规格。 3、调查结果分析:综合调查情况来看,畅销的茶叶价格大致都集中在50~500之间,最为好卖的就是100左右、200左右这两个价格。最为畅销的茶叶品牌就是铁观音,尤其以150元/斤的铁观音为主,几乎每个店铺都占据了较大位置;对于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由于价格普遍偏高,所以销量不是很大,其他品牌则很少见到,只有少部分店铺有陈列。至于包装规格则以250g和500g为主,包装风格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比较有历史感、注重体现文化层次;另一种则清新亮丽,更加贴近自然。 二、市场分析 1、市场容量分析:网络平台近年消费人群火爆增长,去年更是创下双11当天350亿高峰。随着网络消费发展步伐的加快,人民的消费观念逐渐改变,消费观念也趋向于健康消费、文化消费,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而饮茶正好适应了这一发展趋势。由此可见,饮茶习惯将会影响越多越多的人跨入“茶粉丝”的行列,茶叶将会走进更多网络消费者的家中。 2、竞争者分析:作为一个电商企业,公司对于茶叶项目的经营以线上销售为主,最终实现线上线下互动(O2O)。

中国茶文化知识概述

中国茶文化知识概述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一、茶的起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肖瑶,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神农本草》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唐代《本草拾遗》指出:?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2)商周时期: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

淘宝茶具创业分析

淘宝茶具 创业团队:零零八 简介:公司主要生产礼品茶具、茶盘为主,配套生产有进口花梨、红檀、绿檀、黑檀、鸡翅木等优质原木为原材料制成的茶盘、茶台以及配套生产茶道相关辅助产品。我们的每一件产品都经过精心设计,精雕细琢,追求完美是我们的宗旨,为传承与发扬中国茶文化,欢迎您的惠顾与支持!我们将全心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售前和售后服务! 全面可行性分析 第一部分:服务可行性分析 本部分需分析的问题 A.产品的可取性 B.产品的需求 考虑消费限制条件 考虑产品是否有某些限制条件足以减少目标市场的数量。 计算每位顾客每年平均购买数量 从购买率/购买习惯中,即可算出每人每年平均购买量。 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有关产品需求的其他因素,例如:若是经济状况、人口变动、消费者偏好及生活方式等有所改变,则必须分析其对产品需求的影响。根据这些信息,客观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即可合理地预测在总销售额及顾客人数中公司的潜在购买量。

评估工具: 理念测试 (1)测试项目:淘宝茶具 (2)测试小组:零零八 (3)不满意的地方 ①商品的质量保障 ②交易成功后的售后服务 ③快递多、杂 ④邮费收费不一致 (4)建议 ①对商品进行质检,发货时再次质检,严格把控商品质量 ②秉承以顾客的 ③仔细筛选快递方,选择合适的快递,以顾客的利益为出发点 ④消费金额到达一定额度进行包邮或其它削减邮费的措施(1)你想自己在家上网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茶具吗? A、很想 B、偶尔想 C、没想过

(2)如果我们在淘宝上开一家茶具店,你会去shopping吗? A、一定会 B、很有可能会 C、不太可能会 D、一定不会 结论 A、产品/服务可取性 B、产品/服务需求

茶具的设计

茶具

◆茶具的历史 从饮茶开始就有了茶具,从一只粗糙古朴的陶碗到一只造型别致的茶壶,历经几千年的变迁,这一只只茶具的造型、用料、色彩和铭文,都是历史发展的反映。 ◆茶具的分类 ?瓷器茶具 1糖果色与瓷器凹凸烧制的完美运用,使整 个茶具就像是刚刚烘烤完的水果蛋糕,香甜 无比。 适用于喜欢萝莉风格的女生(10-25) 2整个造型与旁边的叶子的摆设相得益彰, 体现了工艺美术运动特点:师承自然,从大 自然中吸取营养。杯子和壶的造型都采用的 树枝样的弧线形。整个造型 3白色的瓷器上面烧制出花枝的凸起,有种 娴静的田园风格

4整个茶具的造型如同从童话中走出,梦幻如同漫画,植物的造型为在品茶时更多了一丝沁凉。 5文化的交融此刻在这组茶具中完美的体现了出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青花是主,而带有中亚风格的金色花纹是辅。 6田园风格几乎是每个小女生的心头之爱,粉色的小碎花、浅浅的绿的搭配如此的娴静简单。 7还是经典的白色陶瓷加上金色的边缘, 典雅精致,瓷器上印着的蓝色花朵仿佛 要带给我们花茶的清香

8涂抹不均匀的大红色的大胆运用,可以清晰的看到颜色涂过的痕迹,给人以 古朴的感觉。 9 最喜欢的一款茶壶,折纸的造型与基本茶具的形状形成了强烈的创意碰撞, 让人在品茶时也享受了折纸的趣味。 组合成了一副素描。

11菠萝的造型,颇有生活趣味。 12这组茶具给人以一幅公鸡母鸡以及一群小鸡的画面,造型即使抽象,但不失温馨。 13汉字是中国人的骨子里的魂,将密密麻麻的汉字作为装饰的花纹,雅致又具现代风格。 14这款茶壶很好的节约了空间,同时又具不失趣味,整个造型如同保护小鸡的母鸡。

毕业论文-茶具设计

3
本科毕业论文
茶具设计
燕 山 大 学
/ 31

3
2012 年 6 月
燕山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
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学 号 080111020007 题目名称 学生 姓名 茶具设计 1.理工类:工程设计( 题 目 题目类型 题目来源 题目性质 理论研究型( 2.管理类( ) ;工程技术实验研究型( ) ;综合型( ) ;4.艺术类(√ ) ) ) ; ) ) ) ;计算机软件型( ) ;3.外语类( ) 胡永姣 系级教学单位:工业设计 专 业 班 级 08 工业设计(一) 班
1.毕业设计( √ 科研课题( )
2.论文(
生产实际(
)自选题目(√
本课题站在现代感的角度,从造型上,使用功能上,材质上,色彩上,对现有的茶具进行了 主 要 内 容 全面的分析,总结了一套新的产品设计方案。主要表达的是一款造型别致,色彩、色泽协调, 文雅高贵,时尚简洁,文化与时尚共存的现代简约风茶具。
基 本 要 求 参 考 资 料
做出概念草图三套、画出三视效果图、软件建模、模型制作一份、展板 4 块、设计手册 5 份、 PPT 答辩材料一份、论文一份。
《中国茶具设计》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 《茶文化与茶具》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齐斯马克思主义美学基础》 [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 《产品形态契合设计研究》 张雯 南京理工大学
周次

1~ 4 周
第 5 ~ 8 周
第 9 ~12 周
第 13 ~16 周 第 17 ~18 周
I / 31

中国茶具发展史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触处可见。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宋代“茶具”十分名贵,北宋画家文同有“惟携茶具赏幽绝”的诗句。元画家王冕《吹萧出峡图诗》有“酒壶茶具船上头。”明初号称“吴中四杰”的画家徐责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对饮时,他趁兴写道:“茶器晚犹设,歌壶醒不敲。”不难看出,无论是唐宋诗人,还是元明画家,他们笔下经常可以读到“茶具”诗句。说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茶具是我国古代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讨论茶具史的兴衰,也可以看到茶文化的历史背景,中国古代茶具也有其本身独到的发展过程,从中还可以看到陶瓷制造的艺术造谐。该文主要论述唐宋以来茶具的发展进程。 由于唐时茶已成为国人的日常饮料,更加讲究饮茶情趣,因此,茶具不仅是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并有助于提高茶的色、香、味,具有实用性,而且,一件高雅精致的茶具,本身又富含欣赏价值,且有很高的艺术性。所以,我国的茶具,自唐代开始发展很快。中唐时,不但茶具门类齐全,而且讲究茶具质地,注意因茶择具,这在唐·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有详尽记述。本世纪80年代后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成套唐代宫廷茶具,与陆羽记述的民间茶具相映生辉,又使国人对唐代茶具有了更加完整的认识。但唐代的饮茶方式与今人有很大的不同,以致有许多茶具是今人未曾见到过的。 宋代的饮茶方法与唐代相比,已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是唐人用煎茶法饮茶逐渐为宋人摒弃,点茶法成了当时的主要方法。本世纪以来,河北宣化先后发掘出一批辽代墓葬,其中七号墓壁画中有一幅点茶图,它为我们提供了当时用点茶法饮茶的生动情景。 到了南宋,用点茶法饮茶更是大行其道。但宋人饮茶之法,无论是前期的煎茶法与点茶法并存,还是后期的以点茶法为主,其法都来自唐代,因此,饮茶器具与唐代相比大致一样,只是煎茶的,已逐渐为点茶的瓶所替代。北宋蔡襄在他的《茶录》中,专门写了“论茶器”,说到当时茶器有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 宋人的饮茶器具,尽管在种类和数量上,与唐代相比,少不了多少。但宋代茶具更加讲究法度,形制愈来愈精。如饮茶用的盏,注水用的执壶(瓶),炙茶用的钤,生火用的铫等,不但质地更为讲究,而且制作更加精细。 元代茶具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茶叶加工,还是饮茶方法,抑或是使用的茶具,元代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一个过渡时期。 元代统治中国不足百年,在茶文化发展史上,找不到一本茶事专著,但仍可以从诗词、书画中找到一些有关茶具的踪影。在当时既有采用点茶法饮茶的,但更多是采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 在元代采用沸水直接冲泡散形条茶饮用的方法已较为普遍,这不仅可在不少元人的诗作中找到依据,而且还可从出土的元冯道真墓壁画中找到佐证。在图中,没有茶碾,当然也无须碾茶,再从采用的茶具和它们放置的顺序,以及人物的动作,都可以看出人们是在直接用沸水冲泡饮茶。用于点茶用的元影青的刻花执壶。 明代茶具,对唐、宋而言,可谓是一次大的变革,因为唐、宋时人们以饮饼茶为主,采用的是煎茶法或点茶法和与此相应的茶具。元代时,条形散茶已在全国范围内兴起,饮茶改为直接用沸水冲泡,这样,唐、宋时的炙茶、碾茶、罗茶、煮茶器具成了多余之物,而一些新的茶具品种脱颖而出。明代对这些新的茶具品种是一次定型,因为从明代至今,人们使用的茶具品种基本上无多大变化,仅仅在茶具式样或质地上有所变化。不过,明代茶具虽然简便,但也有特定要求,同样讲究制法、规格,注重质地,特别是新茶具的问世,以及茶具制

中国茶具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茶具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茶具市场调查报告 一、茶具市场的变迁 1、源远流长的茶具 茶作为饮品,经过了发现—利用—茶艺化的漫长过程,它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 茶具是随着“茶之为饮”应运而生,它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历程,并随着饮茶习俗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2、功能完善的茶具 煮水器具:风炉、鍑、茶炉、茶铫、汤瓶、瓢、炭挝、火夹、随手泡。 碾罗器具:茶碾、茶磨、茶罗。 品饮器具:茶壶、茶盏。 摆置器具:茶桌、茶椅、茶车、茶海。 辅助器具:茶匙、茶筅、茶瓶、茶漏、茶夹、茶则、茶荷、茶针、巾、都篮等。 3、材质多样的茶具 竹木茶具、金属茶具、玻璃茶具、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 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材质的茶具。调查统计发现,消费者在选择茶具时,最关注的因素仍然是茶具的材质。 4、不断追寻艺术性的茶具

混煮法时期,茶与其他食物混煮,尚未发展出专用茶具,多为陶土所制。 瓷器是火与土的艺术,瓷器发明后,陶质茶具逐渐为瓷质茶具所替代。 唐代以后,文人雅士开始追且茶器的釉色之美与造型之特;随着饮茶风俗的普及,专门的茶具制造也应运而生。陶瓷茶具的种类与装饰也日渐丰富。明初紫砂的出现,更是广受追捧。 5、传统与时尚共存的现代茶具 茶家具:茶桌、茶椅、茶车等,主要在茶馆茶楼等经营场所应用。 煮水器:用来煮水的随手泡,又称电茶壶。 茶艺表演重要道具:茶海、茶六宝(茶夹、茶漏、茶拾、茶荷、茶针、桶、水洗等。 茶器皿:狭义的茶具,包括紫砂壶、公道杯、品茗杯等 二、生机勃勃的茶具市场 1.茶具市场增长迅速 2008年6月,餐具用品市场供求平稳。2009年6月,餐具市场丝毫未受金融风暴的 影响,以较大的幅度扩大市场份额,茶具和杯子囊括“市场占有率、同期环比增长率”双料冠亚军。 折线图是2007年、2008年、2009年6月份茶具搜索量的比较图。从中我们可看到 它是以“冲刺”的态势勇攀高峰,它的大销量带动了餐厨行业向好方面发展的良好势头,是餐具行业的最大卖点之一。

唐代的茶文化基本介绍

唐代的茶文化基本介绍 茶是中国的“国饮”,也是世界三大软饮料之一。据考证,中国人饮茶是从鲜叶生吃咀嚼开始,后变为生叶煮饮,形成比较原始的 煮茶法。唐时饮茶开始由粗放走向精工,尤以集历代茶艺精华、著 有世界上第一部茶艺专著的陆羽为杰出代表。陆羽在总结前人饮茶 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提出了煮茶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开 创了饮茶新风尚,推动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唐皇宫每年4 月也举办盛大的“清明茶宴”,法门寺地宫1987年出土的13件金 银茶器,就是唐代皇帝供奉的。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 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 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 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 茶礼、文人茶道。《茶经》是个里程碑。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 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才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唐时期“茶道”的出现表明,饮茶已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境界,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李白诗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他告诉了我们,好酒配好樽、美食配好器才能相得益彰。同样的,“茶”与“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两者之间其实就是文化与器 用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发展。茶文化“兴于唐,盛于宋”几乎成为行

现代茶艺生活概述课件

现代茶艺生活概述 现代茶艺生活理论、现代茶艺生活包涵的内容、茶与焚香、茶与挂画、茶与插花、茶与民乐、茶会活动、茶与旅游、品茗环境 茶艺: 大环境讲,复古是当前的时尚;同时,都市生活紧张,茶艺那种不急不缓的感觉能让人很好的放松;最后,也是一种文化品位的体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静舒适的饮茶环境;精美的泡茶茶器茶具。 二,优质的茶叶,优良的水质。 三,高超的泡茶技能,优美的泡茶动作。 四,配以轻盈悦耳动听的古曲。 现代茶艺大体如此了,再加上良好的心情,喝上一杯,真美。 何为现代茶艺生活? 现代和古代的泡茶方式的不同 一,古代泡茶历史演变 1.煮茶法 2.煎茶法 3.点茶法 4.泡茶法 饮茶法的演变 在探讨泡茶的原则与技巧之前,我们还是先要简单了解一下饮茶法的演变。 茶的饮用始于先秦,先秦以来,茶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大体说来,从先秦至今,有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四种烹饮方法。 1.煮茶法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茶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食用、二是药用,无论哪一种都是直接采鲜叶(或晾干)煮饮。西晋郭义恭《广志》:”茶丛生,真煮饮为真茗茶”。东晋郭璞《尔雅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晚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晚唐皮日休《茶中杂咏》序云:”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饮者无异也”。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主要是直接采茶树鲜叶(或晾干)烹煮成羹汤而饮,饮茶类似喝蔬菜汤,此羹汤吴人又称之为”茗粥”。 唐代以后,制茶技术日益发展,饼茶(团茶、片茶)、散茶品种日渐增多。唐代饮茶以陆羽式煎茶为主,但煮茶存在。中唐陆羽《茶经·五之煮》(全文见附一)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晚唐樊绰《蛮书》记:”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早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可见当时煮茶,往往加盐葱、姜、桂等佐料。 宋代,苏辙《和子瞻煎茶》诗有”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挎满口”,黄庭坚《谢

2020茶具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

2020年茶具行业现状及 前景趋势 2020年

目录 1.茶具行业现状 (4) 1.1茶具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4) 1.2茶具市场规模分析 (5) 1.3茶具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6) 2.茶具行业存在的问题 (9) 2.1行业服务无序化 (9) 2.2供应链整合度低 (9) 2.3基础工作薄弱 (9) 2.4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9) 2.5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0) 3.茶具行业前景趋势 (11) 3.1用户体验提升成为趋势 (11) 3.2延伸产业链 (11) 3.3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11) 3.4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11) 3.5信息化辅助 (12) 3.6服务模式多元化 (12) 3.7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13) 3.8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3) 3.9呈现集群化分布 (13)

3.10需求开拓 (14) 3.11茶具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15) 3.12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15) 4.茶具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7) 4.1茶具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7) 4.2茶具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7) 4.3茶具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7) 4.4茶具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8) 5.茶具行业竞争分析 (19) 5.1茶具行业竞争分析 (19)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19)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19)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0)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0) 5.2中国茶具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0) 5.3中国茶具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1) 6.茶具产业投资分析 (21) 6.1中国茶具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2) 6.2中国茶具行业投资风险 (22) 6.3中国茶具行业投资收益 (23)

茶具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参考范文)

茶具项目 可行性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茶具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说明 该茶具项目计划总投资15273.5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608.2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55%;流动资金2665.2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45%。 达产年营业收入25189.00万元,总成本费用18905.41万元,税金及附加290.07万元,利润总额6283.59万元,利税总额7440.36万元,税后净利润4712.6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727.67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1.14%,投资利税率48.71%,投资回报率30.86%,全部投资回收期4.74年,提供就业职位413个。 项目报告所承载的文本、数据、资料及相关图片等,均出自于为潜在投资者或审批部门披露可信的项目建设信息之目的,报告客观公正地展现建设项目的现状市场及发展趋势,不含任何明示性或暗示性的条件,也不构成决策时的主导和倾向性意见。经项目承办单位法定代表人审查并提供给报告编制人员的项目基本情况、初步设计规划及基础数据等技术资料和财务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公司法定代表人已经郑重承诺: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负责,并愿意承担由此引致的全部法律责任。 ......

主要内容:概况、建设背景、市场前景分析、建设规划分析、选址规划、项目工程设计说明、工艺原则及设备选型、环境保护分析、项目安全 规范管理、风险应对说明、节能方案分析、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投资方案、项目经济效益可行性、综合评估等。

第一章概况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茶具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工业新城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46516.58平方米(折合约69.74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5.46%,建筑容积率1.04,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08%,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0.79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46516.58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25798.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377.24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31015.81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455.91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66台(套),设备购置费3724.68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1046529.49千瓦时,折合128.62吨标准煤。

2020年我国茶具行业分析调研报告

2020年我国茶具行业分 析调研报告 2019年12月

目录 1.我国茶具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5) 1.1我国茶具市场规模分析 (5) 1.2我国茶具行业结构分析 (5) 1.3我国茶具行业PEST分析 (6) 1.4我国茶具行业特征分析 (8) 1.5我国茶具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8) 2.我国茶具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0) 2.1政策体系不健全 (10) 2.2基础工作薄弱 (10) 2.3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10) 2.4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0) 2.5技术相对落后 (11) 2.6隐私安全问题 (11) 2.7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12) 2.8管理效率低 (13) 2.9盈利点单一 (13) 2.10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14) 2.11法律风险 (14) 2.12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4) 2.13人才问题 (15) 2.14产品质量问题 (15)

3.我国茶具行业政策环境 (16) 3.1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16) 3.2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6) 3.3“十三五”期间我国茶具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7) 4.我国茶具产业发展前景 (18) 4.1中国我国茶具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18) 4.2中国我国茶具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8) 4.3我国茶具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8) 4.4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9) 4.5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9) 4.6我国茶具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20) 4.7我国茶具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21) 4.8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22) 4.9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22) 4.10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22) 5.我国茶具行业发展趋势 (24) 5.1宏观机制升级 (24) 5.2服务模式多元化 (24) 5.3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24) 5.4社会化特征增强 (24) 5.5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25) 5.6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25)

盖碗茶功效历史概述

《走近盖碗茶》教学设计 茶文化源远流长。喝盖碗茶是回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更是迎贵待客的佳品。不论平时或节日凡是登门来访者,都要沏茶相待,盖碗茶更是回族人民对茶文化的特殊贡献。对于回民占47.2%的吴忠学生来说,喝盖碗茶是他们的家常便饭,但是对于盖碗茶的文化溯源学生知道多少呢?能否自己动手泡一碗清香四溢的盖碗茶呢?本次实践活动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研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培养学生对盖碗茶探究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生活中民族现象的关注程度及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勇于动手,勇于实践的精神,热爱生活,热爱民族文化,热爱劳动的情操. 1、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与教学,使学生知道盖碗茶的由来、分类、保健功能等相关知识,学会泡盖碗茶,能正确使用盖子刮茶,用盖碗饮茶,以家乡名茶“八宝盖碗茶”为例,初步学会泡盖碗茶的方法与步骤。 2、根据要求收集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及动手操作、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 3、通过品茶获得精神享受,同时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和良好劳动习惯,感受盖碗茶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本课选题突现综合实践活动所提倡的“近、小、实”的原则,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民族现象。引导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实践、品味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在“做”、“考察”、“操作”、“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形式——以点带面,形成了信息交叉,在共同体验的同时,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一、准备阶段(设计方案、确定主题) 1、导入:请问:你知道的茶饮有哪些?你最爱喝什么茶饮? 2、(课件播放)回族节日里大家围坐喝盖碗茶的图片及歌曲《阿妈的盖碗茶》 听着这舒缓悠扬的音乐,看到这几幅画面,我们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喝茶。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的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俗话说油茶、奶茶、甘露茶,比不上回回的盖碗茶。我们回族的盖碗茶更是远近闻名, 你对盖碗茶的了解有多少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畅谈,教师小结。回族的盖碗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内

差距分析(GAP分析)

差距分析(Gap Analysis,又称缺口分析、差异分析) 一、差距分析简介 差距分析是指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将客户实际业绩与战略期望的业绩进行对比分析,进行战略的评价与修订。 二、差距分析详解 实际与期望的业务绩效相比通常会产生差距。差距分析主要是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减小或消除差距的方法。这可以通过改变目标或者改变业务层的战略来实现。最初提出的预测依赖于四个假设: 1.公司的业务组合保持不变。 2.在公司的产品和市场上取胜的竞争战略将继续一如既往地发展。 3.对公司市场的需求和盈利机会将沿着历史趋势发展。 4.公司自身对各个业务采取的战略将会沿着历史演变模式发展。 差距分析的第一步是考虑修改公司战略。如果期望业绩超过目标,可以将目标定得高一些。当目标大大超过可能取得的绩效时,也许必须将目标修改的低一些在做出这些调整之后,如果仍然存在显著差距,就需要提出新的战略来消除这种差距。由于为每一项业务引入了备选择增长战略,经理人员可能预测销售将增长,他们能够通过以下指标估计市场结构: 1.行业市场潜力(1MP) 2.相关行业销售额(RIS) 3.实际的市场份额(RMS) 下图是对行业市场潜力(IMP)的估计。首先,它假设所有可能合理使用产品的顾客都会这样做。其次,产品会被尽可能的经常使用,因此,IMP表示某一特定产品最可能的单位销售额。例如上海大众汽车销售公司预计市场潜力,根据预计的达到要求的人员或家庭单位都会购买汽车这一原则,可得出背景市场的潜力(IMP)而这一数据与实际存在差距,这差距主要表现在四种可能上,分别是产品线差距、分销差距、变化差距、竞争差距。 这一销售额与目前销售额的差额表明了每种产品的增长机会。相关行业销售额(RIS)等于公司目前的销售额加上竞争差距,而实际市场份额(RMS)等于销售额除以相关行业销售额。造成公司潜在销售额与实际销售额差距的四个因素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