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案例

(完整word版)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案例

(完整word版)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案例
(完整word版)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案例

一、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简述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即通过数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把抽象的数量关系,通过形象化的方法,转化为适当的图形,从图形的结构直观地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解决数量关系的数学问题,这是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最主要的呈现方式。另外,数形结合思想在关于几何图形的问题中,用数量或方程等表示,从它们的结构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与特征,这是另一种呈现方式。

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利用“形”把题中的数量关系形象、直观的表示出来,如通过作线段图、树形图、长方形面积图、集合图、数轴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数学概念,使问题简明直观,甚至使一些较难的问题迎刃而解。

应用数形结合解题,从抽象到直观,再由直观到抽象,既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大脑的科研成果表明,人的大脑两个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半脑功能偏重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讲究规范严谨、稳定封闭,如数的运算、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右半脑功能侧偏重于形象思维,讲究直觉想象、自由发散,如猜想、假设、构思开拓、奇异创造等。左、右半脑的功能各有特征,如果互相补充就会使大脑功能更加健全和发达。“数形结合”就同时运用了左、右半脑的功能,既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数形结合,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数学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公式、定理、规律等,数形结合使抽象的数学尽可能形象化,对学生输入的数学信息的映象就更加深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数学的模型,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比较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时,通过十分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掌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少”这一很抽象的数学逻辑,使学生印象深刻。

应用数形结合,还可以训练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在数学里,存在着大量的概念、定理、公式、以及典型题例等。当学生解答问题时,通过仔细阅读条件与问题,往往通过第一直觉进行判断,这是一个什么方面的问题,需要用什么知识点进行解答,这就是所谓的直觉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数形结合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养成整体观察,从整体上对数学对象(条件、问题)及其结构(数量关系)迅速识别、判断,进而作出大胆的猜想、合理的假设,并作出试探性的结论。如教学行程问题中的相遇与追及问题时,教学中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即使不再画图,也能做到直观地判断出解决的问题是相遇问题,还是追及问题,正确的应用相应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同一个问题,探求不同思路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其思维方向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看待同一个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借助“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形式,突出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矛盾联系,来激发学生提出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问题,达到知识融会贯通,发展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如教学相遇问题时,运用线段图的不同呈现方式,使学生理解两种解法。

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还有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当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只有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能在各自的领域中有所创造发明,才能推动科学技术、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编选一些探索性的题目,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去研、去探讨、去发现,让他们不是从头脑中已有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中去找答案,而是从问题的本身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进行一系列探索性思维活动,将已有的思维方式大跨度地迁移,从可供选择的途径中筛选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习了重叠问题后,学生对两两重叠较易理解掌握,能正确解题,但三三重叠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困难:两两重叠部分

要减去,为什么三三重叠部分要加上呢?在这里,教师用单纯的语言文字是不能说清楚的,只有通过让学生画图,理解三三重叠部分在前面的加减中一次也没有计算,还需要加上去。

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教材中的渗透

1、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基本概念,形成整个数学知识体系。数学是思维的阶梯。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无不充分体现数与形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建立起整个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一年级上册中,学生刚学习数学知识时,教材首先就是通过数与物(形)的对应关系,初步建立起数的基本概念,认识数,学习数的加减法;通过具体的物(形)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比较长短、多少、高矮等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图形的认识与组拼,在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把数与形联系起来,数形有机结合。在以后年级的学习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数与形的结合就更加广泛与深入。

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乘法与除法的意义时,通过数与物(形的)对应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与除法的意义,并抽象地运用于整个数学学习中。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中,通过具体的形的操作与实践,让学生充分理解“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数学概念,掌握运用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等,使数形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分数的知识。在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的学习中,小数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它与分数相比更加抽象。我们同样是通过数与形的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大小、小数的性质。通过1米=10分米,让学生理解1分米=0.1米,并类推出1厘米=0.01米,1毫米=0.001米;通过数与形完美的结合——数轴,让学生理解小数的组成、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与整数的关系等。总之,一句话,数形结合贯穿着整个数学领域,在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培养学生基本数学思维能力中起着十分重要,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2、数形结合贯穿着整个数学知识的应用(解决问题)的教学。

在一年级下册刚接触比多比少应用题教学时,通过数与物(形)的对应关系,帮助学习建立起同样多、多的部分、少的部分、大的数、小的数等较抽象的数学概念,从而理解掌握比多比少用大的数减去小的数,求大的数用小的数加上多的部分(或少的部分),求小的数用大的数减去少的部分(或多的部分)。有的学生在刚学习比多比少应用题时,未能很好的建立起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未充分理解掌握比多比少的基本数量关系,而是机械地记忆“多”字用加法,“少”字用减法。这样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的还不在少数。

在二年级上册进行倍数应用题的学习时,教材首先是通过数与物(形)的结合,帮助学习初步建立起倍数的意义,即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这样的数是多少。在学生初步建立起倍数的概念(意义)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数与形结合,即画线段图,帮助学习理解掌握倍数的意义。在这里,教材从最初的最直观的数物(形)结合,逐步过渡到由图形代替物体——数形结合,初步建立起数学语言——数与形,使学生逐步从最直接的感知发展到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初步建立起今后数学学习的基本途径与方法,与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在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工程问题、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等许多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无不充分地运用数形结合,把抽象的数量关系,通过画线段图、集合图、长方形面积图、列表格等方式,数形结合,呈现为较为具体直观的数学符号,使较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明了,有利于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表象,引发联想,启发思维,拓宽思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即采用假设法解题时,运用数形结合,可以使极为抽象的假设法变得直观形象。如:有一只笼子,笼子中有鸡也有兔,鸡和兔共有5只,腿有14条。你们知

道鸡有几只,兔有几只吗?题中有两个变量:鸡和兔,鸡的只数增多,兔的只数就要减少,反之鸡少了兔就多了,但它们的总的只数和腿的条数是不变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鸡与兔是两个变量十分困难,教师单纯用语言是无法让学生很好的理解的。采用数形结合,让学生通过想想——画画——再想想——再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这鸡兔这两个变量,从而解决问题。

3、数形结合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初步的几何知识体系,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一年级下册图形的组拼中,通过数图形,如,让学生不断地把玩方积木,用多少不等或相等的积木不断堆砌不同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结合,感知空间图形,进而抽象出一排有几个,有几排,有几层等空间观念,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等奠定基础。在三年级下册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中,通过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放长方形面积,摆出长有几厘米就能摆几个,宽有几厘米就能摆几排,抽象出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与宽的乘积。在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中,也同样运用数与形的有机结合,通过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放长方体的体积,得出长是几厘米就是一排摆几个,宽有几厘米就能摆几排,高有几厘米就是能摆放几层,进而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4、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分类与集合的思想。在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按角分类中,运用集合图,数形结合,让学生充分理解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三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同样,在四年级上册四边形的分类中,也是运用数形结合的集合图,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5、运用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的数学、数量关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现行人教版课标本数学教材中,引入了大量的以前认为是奥数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常应用的数学内容,如三年级下册重叠问题(P108例1)、四年级上册策略问题(P112例1、P113例2、P115例3)、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P117例1、P118例2)、二年级上册(P99例1)与三年级上册排列组合(P112例1、P113例2、P114例3)、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下册、五年级上下册找规律等。

在教学中,如果不采用数形结合,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直观化,学生根本不能理解掌握运用。如三年级下册重叠问题(P108例1: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学生名单。语文组:杨明、李芳、刘红、陈东、王爱华、张伟、丁旭、赵军;数学组:杨明、李芳、刘红、王志明、于丽、周晓、陶伟、卢强、朱小东。参加课外小组的学生有多少人),教学中,引导学生数出参加语文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组有有9人,但这两个小组没有8+9=17人,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出韦恩集合图,让学生充分明白:有3个重复的,8+9多计算了一次,需要减去,两个小组实际只有8+9-3=14(人)。在植树问题中(P117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只有通过画图,让学生充分理解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才能帮助学生理解两端要植:棵数=间隔数+1,两端不植:棵数=间隔数-1,一端植:棵数=间隔数。二年级上册(P99例1)与三年级上册(P112例1、P113例2、P114例3)排列组合中,如果用高中数学中什么是排列、什么是组合来教学生,学生只能是“坐飞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而采用数形结合——连线的方法,既做到不重不漏,又不把排列组合的知识强加给学生,还让学生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在策略问题中,运用数形结合,画图形操作,让繁琐的语言叙述直观化,简单明了,化难为易。在找规律教学中,通过画图操作,逐步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以上等等,都是通过数与形的有机结合,使以前认为普通学生学习起来较难理解与掌握的奥数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学生人人都能掌握运用了。

三、教学示例

在小学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运用十分广泛,以下试举数例,通过由易到难,以期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示例一:8个☆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一年级上册P55 8的认识)

教学建议:通过让学生摆放8个☆分成两堆的不同放法,理解8的分解与组成,并逐步理解掌握8的加法与减法。

8 8

8 8

7 1 6 2 5

3 4 4

7+1=8 6+2=8 5+3=8 4+4=8 8-7=1

8-6=2……

示例二:比较○、○的大小。(三年级上册P93例3)

教学建议:通过引导学生用图形画出、,并理解它们的意义,比较出>;接着让学生画出与,并理解它们的意义,比较出∠。如下图所示:

>

最后,再引导学生想明算理: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小;反之,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越大。归纳规律,得出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

示例三:在直线上表示下面各数,并比较大小。(四年级下册P644题)

0.12○0.28 0.25○0.16 0.4○0.04

0 0.1 0.2 0.3 0.4

教学建议:通过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数,进一步理解小数的组成、大小,并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示例四:第一行摆●●,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摆几个?(二年级上册P76例3)教学建议:在二年级学生刚接触倍数问题时,关键是要通过数物结合、数形结合,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形(线段图),牢固建立倍数问题的数量关系。

首先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意义:第二行是第一行的的4倍,就是求4个2是多少?

小红:●●

小刚:●●●●●●●●

接着,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数形结合思想,即用图形代表数,反应数与数的关系。

2个圆圈

第一行:

是第一行的4倍,?个

第二行:

示例五: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五年级下册P27例4)

教学建议:首先,让学生采用常规写法写出8和12的因数,并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8的因数有:1、2、4、8

12的因数有:1、2、3、4、6、12

由于找起来较麻烦,引导学生把它们改为数形结合的集合图形式。

8的因数12的因数

8和12的公因数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它们其余公因数的乘积。再引导学生理解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为方便。(短除法略)

示例六:某厂去年生产白糖700吨,今年比去年多生产,今年生产白糖多少吨?(六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

教学建议:根据题意,画线段图为:

“1”700吨

去年:

今年:?吨

这样,学生理解起来觉得很形象直观,一下子就能找到解答的方法。

示例七:某班有学生56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28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7人,两科竞赛都没有参加的有25人,那么同时参加作文、数学竞赛的学生有多少人?(三年级下册较复杂的重叠问题)

教学建议:在重叠问题中,条件的叙述象绕口令一样,纠缠难懂,学生单纯靠抽象的语言的确难理解,利用集合图表达各部分的关系就容易得多了。

全班56人

同时参加作文、数学竞赛的人数

学生通过对图的分析、理解,很快就能列出多种解法。

解法一:56-25=31(人)28+27-31=24(人)

解法二:28+27+25-56=24(人)

示例八:小红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装,她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三年级上册P112例1)教学建议:题意画图为:T恤衫牛仔衣

裙子牛仔裤

西裤

示例九: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C组有巴西队、土耳其队、中国队和哥斯达黎加队。每两个队踢一场比赛,一共要踢多少场比赛?(三年级上册P114例3)

按题意画图为:

或: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

在排列组合题中,排列与顺序无法,组合与顺序有关,但对于三年级学生用这样抽象的语言教学,不可能有一点效果。而采用直观的画图连线就十分清楚明白了。

示例十:五一班同学分三次给敬老院送温暖。第一次送了10千克大米、10千克面粉、10千克食油,合人民币140元;第二次送了20千克大米、15千克面粉、10千克食油,合人民币180元;第三次送了25千克大米、20千克面粉、10千克食油,合人民币205元。求大米、面粉和食油每千克各多少元?

教学建议:本题条件太多,学生读后可能头都晕了。把条件用表格的形式排列出来,引导学生对照、比较、分析,就不难求解了。

大米面粉食油人民币

第一次10 10 10 140

第二次20 15 10 180

第三次25 20 10 205

通过观察比较,第二次与第一次相比较:多送大米10千克,面粉5千克,多付钱180-140=40(元);第三次与第二次相比较:多送大米5千克,面粉5千克,多付钱205-180=25(元)。又列表如下:

多送大米多送面粉多付钱

第二次与第一次比较10 5 40

第三次与第二次比较5 5 25

现在学生很容易看出:面粉的数量不变,多送了千克大米,就多付了钱40-25=15(元),可求出大米每千克:15÷5=3(元),进而求出面粉每千克:(40-3×10)÷5=2(元),食油每千克:(140-3×10-2×10)÷10=9(元)。

像这样数据较多的问题,采用列表的方法,易于揭示数量之间的关系,使思路清晰,采用最优化方法解题。

综上示例,不难看出,采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关键是要让数形有机结合,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直观化,从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必须要把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脱离形来谈数,又不能丢开数谈形。形是数的直观呈现,数是形的逻辑表达。数与形是辩证统一的。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数中有形,形中有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在低段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由形象直观——抽象概括的“度”。教学中一定要从直观的实物呈现,逐步抽象概括出数理、算理知识,并逐步过渡到由“实物呈现”转变为由“形代替实物”的“形呈现”,从而实现思维的质的飞跃。

三、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通过数与形的结合,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好习惯。

四、在数学教学中,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掌握数形结合的表现形式,即通过对题目的阅读理解,用正确的方式画图表达出题意,从而实现把题目的抽象叙述变为直观呈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能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形象材料,可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把无形的解题思路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地、高效率地学好数学知识,更用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增强,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甚至物理、化学等理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数形结合思想例题分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1- a )2 + b 2 a 2 + (1- b )2 (1- a )2 + (1- b )2 (1- a )2 + b 2 a 2 + (1- b )2 (1- a )2 + (1- b )2 y r x 数形结合思想例题分析 一、构造几何图形解决代数与三角问题: 1、证明恒等式: 例 1 已知 x 、 y 、 z 、 r 均为正数,且 x 2 + y 2 = z 2 , z ? = x 2 求证: rz = xy . C A B z 分析:由 x 2 + y 2 = z 2 , 自然联想到勾股定理。由 z ? = x 2 . 可以联想到 射影定理。从而可以作出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如图)。对照图形,由直角三角形面积的两种 算法,结论的正确性一目了然。 证明:(略) 小结:涉及到与平方有关的恒等式证明问题,可构造出与之对应的直角三角形或圆,然后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去解决恒等式的证明问题。 2、证明不等式: 例 2 已知:0< a <1,0< b <1. 求证 + + + ≥ 2 2. 证明:如图,作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ABCD ,在 AB 上取点 E ,使 AE= a ;在 AD 上取点 G ,使 AG= b , 过 E 、G 分别作 EF//AD 交 CD 于 F ;作 GH//AB 交 BC 于 H 。设 EF 与 GH 交于点 O ,连接 AO 、BO 、CO 、DO 、AC 、BD. 由题设及作图知△ AOG 、△ BOE 、△ COF 、△ DOG 均为直角三角形,因此 OA = OB = OC = OD = 且 AC = BD = 由于 OA + OC ≥ AC , OB + OD ≥ BD . 所以: + + + ≥ 2 2. x 2 - r 2 x 2 - r 2 a 2 + b 2 a 2 + b 2 (1- a )2 + b 2 (1- a )2 + (1- b )2 a 2 + (1- b )2 2 a 2 + b 2

数形结合思想例题选讲

数形结合思想例题选讲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与“形”结合,相互渗透,把代数式的精确刻划与几何图形的直观描述相结合,使代数问题、几何问题相互转化,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应注意以下数与形的转化 (1)集合的运算及韦恩图 (2)函数及其图象 (3)数列通项及求和公式的函数特征及函数图象 (4)方程(多指二元方程)及方程的曲线 以形助数常用的有 借助数轴;借助函数图象;借助单位圆;借助数式的结构特征;借助于解析几何方 法; 以数助形常用的有 借助于几何轨迹所遵循的数量关系;借助于运算结果与几何定理的结合。 例题选讲 类型一:集合的运算及韦恩图 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集合问题,常用的方法有数轴法、韦恩图法等。当所给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且没有学容斥原理前,不好找线索时,用韦恩图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如图,I 是全集,M 、P 、S 是I 的3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 M P S B 。()M P S ().I C M P S e ().I D M P S e 解:阴影部分是M 与P 的公共部分(转化为集合语言就是M P ),且在 S 的外部(转化为集合语言就是C I S ),故选C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知道:当应用题中牵 涉到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时,用韦恩图比用数轴法简便。 类型二:图表信息题 此类题目都有图形(或图表)作为已知条件,须联系函数的性质分析求解,解 决问题的关键是从已知图形(图表)中挖掘信息. 例2.直角梯形ABCD 如图(1),动点P 从B 点出发,由A D C B →→→沿边运动,设点P 运动的路 程为x ,ABP ?的面积为 )(x f .如果函数)(x f y =的图象如图(2),则ABC ?的面积为( ) A .10 B .16 C . 解:由)(x f y = 图象可知,当04()0x f x →由时由由4=x 及9=x 时)(x f 不变,说明P 点在DC 上,即所以AD=14-9=5,过D 作DG AB ⊥ 则DG=BC=4 3=∴AG ,由此可求出AB=3+5=8. 16482 1 21=??=?=?BC DB S ABC 选B 例3.在某种新型材料的研制中,实验人员获得了下列一组实验数据: 现准备用下列四个函数中的一个近似地表示这些数据的规律,其中最接近的一个是 A .y =2x -2 B.y = 21(x 2 -1) C.y =log 2x D.y =log 2 1x A B C D P 图(1)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形结合解决问 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16——117页。【教学目标】: 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一些数形结合的实例,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优越性,并能帮助学生建立思路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除了研究各种数以外,还经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利用图形来研究问题,会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明了。请同学们回忆所学的知识,你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后举例。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可以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用图形来研究问题的有关知识进行初步的梳理,从而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1、教师出示某电脑公司2008年各种电脑销售情况的具体数据及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某电脑公司2004-2008最畅销的两种电脑销量折线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描述数据更加直观、有效。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看出个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折线统计图能清楚看出数量增长情况。 【设计意图】将原始数据和统计图同时呈现,可以给学生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原始数据杂乱无章而统计图简单明了,能够帮助阅读的人有效的提取信息。对于用图形描述数据的优越性,学生一目了然。 2、师:图形不仅在描述数据方面有优越性,在其他方面同样能体现出优势。你还能举例说明数形结合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生独立思考)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他人的想法。 集体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方法、图形可以更加形象的反映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也利用了数形结合。 3、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实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利用了数形结合,你能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吗? 【设计意图】学生个人的想法可能是粗浅的、片面的,而通过小组交流,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呈现相关的例子,通过这些数形结合的直观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三、拓展延伸。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_数形结合思想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数形结合思想 一、知识梳理 数形结合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思索,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从而起到优化计算的目的。 华罗庚先生曾指出:“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这充分说明了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是中考数学的一个最重要数学思想。 二、典型例题 (一)在数与式中的应用 例1、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 ||a a b +-=_________。 (二)在方程、不等式中的应用 例2、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0 20x a x ->?? ->? 的整数解共有2个,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例3、用图象法解某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所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 ) A .203210x y x y +-=??--=?, B .2103210x y x y --=??--=? , C .2103250x y x y --=?? +-=? , D .20210x y x y +-=?? --=? , (三)在锐角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例4、画△ABC ,使cosA=2 1 ,AB =2cm ,∠A 的对边可以在长为1cm 、2cm 、3cm 中任选,这 样的三角形可以画_______个。 (四)在函数中的应用 例5、如图为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在下列说法中: ①0ac <;②方程20ax bx c ++=的根为11x =-,23x =; ③0a b c ++>;④当1x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a b 0 · P (1,1) 1 1 2 2 3 3 -1 -1 O x y x y O 3 -1

2020中考数学 数形结合思想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0中考数学 数形结合思想专题练习 1.已知直线y 1=2x -1和y 2=-x -1的图象如图X5-1所示,根据图象填空. (1)当x ______时,y 1>y 2;当x ______时,y 1=y 2;当x ______时,y 1<y 2; (2)方程组的解集是____________. 图X5-1 图X5-2 2.已知二次函数y 1=ax 2+bx +c (a ≠0)与一次函数y 2=kx +m (k ≠0)的图象相交于点A (-2,4),B (8,2)(如图X5-2所示),则能使y 1>y 2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3.如图X5-3,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3 cm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 cm 的速度,沿A →B →C 的方向运动,到达点C 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x (单位:秒),y =PC 2,则y 关于x 的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 图X5-3 A B C D 4.如图X5-4,半径为2的圆内接等腰梯形ABCD ,它的下底AB 是圆的直径,上底CD 的端点在圆周上,则该梯形周长的最大值是______. 图X5-4 21, 1y x y x =-?? =-- ?

5.某市实施“农业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计划后,2009年全市荔枝种植面积为24万亩.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从2009年开始,该市荔枝种植面积y(单位:万亩)随着时间x(单位:年)逐年成直线上升,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X5-5.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必注明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该市2012年荔枝种植面积为多少万亩? 图X5-5 6.某公司推销一种产品,设x(单位:件)是推销产品的数量,y(单位:元)是推销费,图X5-6表示该公司每月付给推销员推销费的两种方案,看图解答下列问题: (1)求y1与y2的函数解析式; (2)解释图中表示的两种方案是如何付推销费的? (3)如果你是推销员,应如何选择付费方案? 图X5-6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经典例题(含解析)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经典例题 一、选择题 1.已知函数f (x )=???? ?3x ,x≤0,log 2 x ,x>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函数f (x )为奇函数 B .f (f (14))=1 9 C .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D .函数f (x )在R 上是增函数 2.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a +2)x +1(a ∈Z ),且函数f (x )在(-2,-1)上恰有一个零点,则不等式f (x )>1的解集为( ) A .(-∞,-1)∪(0,+∞) B .(-∞,0)∪(1,+∞) C .(-1,0) D .(0,1) 3.函数f (x )=ln|x +cos x |的图象为( )

4.设奇函数f (x )在(0,+∞)上为增函数,且f (2)=0,则不等式f (x )-f (-x ) x <0的解集为( ) A .(-2,0)∩(2,+∞) B .(-∞,-2)∪(0,2) C .(-∞,-2)∪(2,+∞) D .(-2,0)∪(0,2) 5.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 ?x -y +2≥0,2x -y -5≤0,x +y -4≥0,则z =|x +2y -4|的最大值为( ) A.215 5 B .21 C .20 D .25 6.已知函数f (x )=|x -2|+1,g (x )=kx .若方程f (x )=g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 2) B .(1 2,1) C .(1,2) D .(2,+∞) 7.若实数x ,y 满足|x -3|≤y ≤1,则z =2x +y x +y 的最小值为( ) A.53 B .2 C.35 D.12 8.设方程10x =|lg(-x )|的两个根分别为x 1,x 2,则( ) A .x 1x 2<0 B .x 1x 2=1 C .x 1x 2>1 D .0

数形结合的典型例题

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结合思想 所谓的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 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 数学结合思想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形助数”把,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变抽象思维有形象思维, 提示数学问题的本质; (2)“以数助形”,把直观图形数量化,使形更加精确。 二、运用数形结合需要熟练掌握“数”、“形”及其相互转化: 1.“数”:主要是指数和数量关系。 中学阶段的“数”有以下几类: (1)复数;(2)代数式;(3)函数;(4)不等式;(5)方程;(6)向量。 2.“形”:主要是指图形,有点、线、面、体等。 中学阶段的“形”有以下几类: (1)数轴;(2)Venn 图;(3)函数图象;( 4)单位圆;(5)方程的曲线;(6)平面几 何的图形;(7)立体几何图形;(8)可行域; 三、数形结合思想应用的关键: 1 .由“数”联想到“;形2”.由“图”想“。数” 四、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的问题类型: 1.运用数轴、Venn 图解决不等(组)的解集、 集合的运算问题;

2.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函数的图象解决

函数问题、不等式问题、方程问题; 3.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问题; 4 .立体几何问题; 5.可行域求最优解问题; 6.数列问题; 7 .方程曲线与曲线方程等解析几何问题; 8.复数冋题。 数形结合思想的典型试题 以形助数探索解题思路 sin7ix(0 < X < 1) 例6 :(改编题)已知函数f(x)斗' ',若a,b,c 互不相等,且 Iog 2011 x(x >1) f (a) = f (b) = f (c),则 a +b +c 的取值范围是(C ) 例7 .设0

数形结合思想例题分析

数形结合思想例题分析 一、构造几何图形解决代数与三角问题: 1、证明恒等式: 例1 已知x 、y 、z 、r 均为正数,且 222,x y z +=222z x r x ?-= 求证:.rz xy = 分析:由222,x y z +=自然联想到勾股定理。由 222.z x r x ?-=可以联想到射影定理。从而可以作出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如图)。对照图形,由直角三角形面积的两种 算法,结论的正确性一目了然。 证明:(略) 小结:涉及到与平方有关的恒等式证明问题,可构造出与之对应的直角三角形或圆,然后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去解决恒等式的证明问题。 2、证明不等式: 例2 已知:0<a <1,0<b <1. 求证 22222222(1)(1)(1)(1)2 2.a b a b a b a b ++-+++-+-+-≥ 证明:如图,作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在AB 上取点E ,使AE= a ;在AD 上取点G ,使AG= b , 过E 、G 分别作EF//AD 交CD 于F ;作GH//AB 交BC 于H 。设EF 与GH 交于点O ,连接AO 、BO 、CO 、DO 、AC 、BD. 由题设及作图知△ AOG 、△BOE 、△COF 、△DOG 均为直角三角形,因此 22 OA a b =+ 22 (1)OB a b =-+ 22(1)(1)OC a b =-+- 22 (1)OD a b =+- 且 2AC BD == 由于 ,.OA OC AC OB OD BD +≥+≥ 所以: B A C x y z r

y=1 x y 22222222(1)(1)(1)(1)2 2.a b a b a b a b ++-+++-+-+-≥ 当且仅当1 2 a b ==时,等号成立。 小结:在求证条件不等式时,可根据题设条件作出对应的图形,然后运用图形的几何性质或者平面几何的定理、公理去建立不等式使结论获证。 3、求参数的值或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3 若方程 2 210ax x -+= (a >0)的两根满足:1x <1,1<2x <3,求a 的取值范围。 解析:画出与方程对应的二次函数 2 21y ax x =-+ (a >0)的草图: 0123 x y 0123 x y 由图可知:当 x =1时,y <0; 当x =3时,y >0. 即 2 1 211a ?-?+<0 ; 23231a ?-?+>0. 解得:5 9 <a <1. 例4 若关于x 的不等式2021x mx ≤ ++≤ 的解集仅有一个元素,求m 的值。 解:如图: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1y =与 2 2y x mx =++的图象。题设条件等价于抛物线 22y x mx =++在直线0y =与 1y =之间的带状区域仅有一个交点,且抛物线开口向上。由图形的直观 性质可知:这个交点只能在直线 1 y =上,故方程组 212y y x mx =? ?=++? 仅有一组解。

2021年中考数学专题三数形结合思想复习题及答案

2021年中考数学专题三数形结合思想复习题及答 案 1.(2020年四川自贡)伟伟从学校匀速回家,刚到家发觉当晚要完成的试卷不记得在学校,因此赶忙以更快的速度匀速沿原路返回学校.在这一情形中,速度v 和时刻t 的函数图象(不考虑图象端点情形)大致是( ) A B C D 2.文具店、书店和玩具店依次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文具店在书店西边20米处,玩具店位于书店东边100米处,小明从书店沿街向东走了40米,接着又向东走了-60米,现在小明的位置在( ) A .玩具店 B .文具店 C .文具店西边40米 D .玩具店东边-60米 3.已知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依次在原点的右边和左边,那么( ) A .ab b C .a +b >0 D .a -b >0 4.已知函数y =x 和y =x +2的图象如图Z3-3,则不等式x +2>x 的解集为( ) A .-2≤x <2 B .-2≤x ≤2 C .x <2 D .x >2 图Z3-3 5.如图Z3-4,直线l 1∥l 2,⊙O 与直线l 1和直线l 2分别相切于点A 和点B .点M 和点N 分别是直线l 1和直线l 2上的动点,MN 沿l 1和l 2平移.⊙O 的半径为1,∠1=60°.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图Z3-4 A .MN =4 33 B .若MN 与⊙O 相切,则AM =3 2 C .若∠MON =90°,则MN 与⊙O 相切 D .直线l 1和直线l 2的距离为2 6.如图Z3-5,已知四边形OABC 为正方形,边长为6,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点D 在OA 上,且点D 的坐标为(2,0),点P 是OB 上的一个动点,则PD +P A 的最小值是( )

数形结合论文

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解题中应用摘要:数形结合在数学中应用广泛,新教材也在结合数形结合思想来编写。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本文就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问题解析中的应用加以整理、总结,并给出部分例题,以便得到更好的推广。 关键词:数形结合代数问题几何问题相互转化For combining the application in mathematics (YANG zhongxiang) Abstract :Several combining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widely used in combination, a new mathematical thought to write with. Several combining ideas in mathematics got full attention. Based on several combining analytical mathematical thoughts in the application are summarized, and gives some examples, in order to get better. Key words:Combining the number Algebra problem Geometry problems Mutual transformation 前言 数形结合思想在实际的应用中显得十分重要和广泛,数形结合思想几乎贯穿了整个解析几何,可以说数形结合思想是解析几何的精髓所在。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

高中数学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_全(讲解+例题+巩固+测试)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1)---讲解篇 一、知识要点概述 数与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古老、最基本的元素,是数学大厦深处的两块基石,所有的数学问题都是围绕数和形的提炼、演变、发展而展开的:每一个几何图形中都蕴藏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又常常可以通过图形的直观性作出形象的描述。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数的问题利用形来观察,提示其几何意义;而形的问题也常借助数去思考,分析其代数含义,如此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方法,简言之,就是把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相结合起来加以考察的处理数学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二、解题方法指导 1.转换数与形的三条途径: ①通过坐标系的建立,引入数量化静为动,以动求解。 ②转化,通过分析数与式的结构特点,把问题转化到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如将转化为勾股定理或平 面上两点间的距离等。 ③构造,比如构造一个几何图形,构造一个函数,构造一个图表等。 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三种类型及思维方法: ①“由形化数”:就是借助所给的图形,仔细观察研究,提示出图形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反映几何 图形内在的属性。 ②“由数化形”:就是根据题设条件正确绘制相应的图形,使图形能充分反映出它们相应的数量关 系,提示出数与式的本质特征。 ③“数形转换”:就是根据“数”与“形”既对立,又统一的特征,观察图形的形状,分析数与式 的结构,引起联想,适时将它们相互转换,化抽象为直观并提示隐含的数量关系。 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应用 (一)解析几何中的数形结合 解析几何问题往往综合许多知识点,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命题,备受出题者的青睐,求解中常常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动态的角度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几何图形结合起来,达到研究、解决问题的目的. 1. 与斜率有关的问题 【例1】已知:有向线段PQ的起点P与终点Q坐标分别为P(-1,1),Q(2,2).若直线l∶x+my+m=0与有向线段PQ延长相交,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初中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完整版

初中数学中的数形结合 思想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浅谈初中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在解决初中数学问题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形,把图形性质问题转化成数量关系来研究。或者把数量关系问题转化成图形性质来研究,以便以“数”助“形”或以“形”助“数”,使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促进“数”与“形”的相互渗透,这种转换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素质,所以“数形结合”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也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所在。 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一个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使学生形成运算能力和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能力。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更高层次的概括和提炼,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最重要的环节。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初中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它贯穿了数学教学的始终。本文就数形结合的思想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根据数(量)与形(图)的对应关系,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通过图形的描述代数的论证来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一、有数思形数形结合,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和解决一些运算公式;把代数关系(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的直观形象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如1.利用数轴来讲解绝对值的概念、相反数的概念、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等。 2.用几何图形来推导平方差、平方和、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多边形外角和定理。 3.用函数的图像解决函数的最值问题、值域问题。 4.用图形比较不等式的大小问题。解这种类型题的关键是根据数(量)结构特征构造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将概念形象化,复杂计算的问题简单化。

数形结合思想专题练习

数形结合思想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设全集U =R ,集合A =(1,+∞),集合B =(-∞,2)。则eU (A∩B)=( ) A .(-∞,1)∪(2,+∞) B .(-∞,1)∪[2,+∞) C .(-∞,1]∪[2,+∞) D .(-∞,1]∪(2,+∞) 解析:涉及数集的运算,画出数轴可求{}A B=/12x x ?<<,进而得eU (A∩B)=(-∞,1]∪[2,+∞); 2.如图,直线A x +B y +C =0(AB ≠0)的右下方有一点(m ,n ),则A m +B n +C 的值( ) A 与A 同号,与B 同号 B 与A 同号,与B 异号 C 与A 异号,与B 同号 D 与A 异号,与B 异号 A,D ,不妨设 A>0, 则B<0,C<0,因为点(m ,n )在直线的下方,所以A m +B n +C>0,故选B. 3.设关于x 的方程sin x +3cos x +a =0在(0,π)内有相异解α、β.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3)∪(–3,2) B (–2,–3) C (–3,2) D 不确定 解析:作出y =sin(x + 3 π )(x ∈(0,π))及y =–2a 的图象,知当|–2a |<1且–2a ≠ 2 3 时,曲线与直线有两个交点,故a ∈(–2,–3)∪(–3,2).故选A 。 4.方程sin(x – 4π)=4 1 x 的实数解的个数是( ) A.2 B.3 C.4 D.以上均不对 解析:由函数与方程思想知:方程的根转化为对应函数图像的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作出函数y=sin(x –4 π)和函数y= 4 1 x 的图像,由图像知交点个数为3个,故方程的根有3个。 5.已知f (x )=(x –a )(x –b )–2(其中a <b ),且α、β是方程f (x )=0的两根(α<β),则实数a 、b 、α、β的大小关系为( ) A.α<a <b <β B.α<a <β<b C.a <α<b <β D.a <α<β<b 解析:令g (x )= f (x ) +2=(x –a )(x –b )(其中a <b ),可知函数f (x )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可得函数g (x ),而方程g (x )=0的两个跟为a ,b ,结合图像可知α<a <b <β。 6. 椭圆上一点A 看两焦点的视角为直角,设AF 1的延长线交椭圆于B ,又|AB|=|AF 2|,则椭圆的离心率e 为( ) A 1 2 B C D 2 ,

专题八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

专题八: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 九年级数学集备组组员:郑步群、张彩霞、方国财 知识梳理 通过图形,探究数量关系,再由数量关系研究图形特征,使问题化难为易,由数想形、由形知数,这就是一种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思索,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从而起到优化计算的目的. 华罗庚先生曾指出:“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这充分说明了数形结合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是中考数学的一个最重要数学思想. 典型例题 一、在数与式中的应用 【例1】实数a 、b a b -=_________. 【例2】 如下图是小明用火柴搭的1条、2条、3条“金鱼”……,则搭n 条“金鱼”需要火柴________根. 二、在方程、不等式中的应用 【例3】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0 20x a x ->??->? 的整数 解共有2个,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例4】用图象法解某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所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 ) A .203210x y x y +-=??--=? B .2103210x y x y --=??--=? C .2103250x y x y --=??+-=? D .20210 x y x y +-=??--=? 【例5】已知二次函数y=a x 2+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若关于x 的方程a x 2+bx+c -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为 ( ) A .k>3 B .k=3 C .k<3 D .无法确定 三、在函数中的应用 【例6】如图为二次函数y=a x 2+bx+c 的图象,在下列说法中:①a c<0 ②方程a x 2+bx+c=0的根是x 1=-1,x 2=3 ③a +b+c>0 ④当x>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每一个几何图形中都蕴藏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又常常可以通过图形的直观性作出形象的描述。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在联系,将数的问题利用形来观察,提示其几何意义;而形的问题也常借助数去思考,分析其代数含义,如此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方法,简言之,就是把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相结合起来加以考察的处理数学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围。 一、解题方法指导 1.转换数与形的三条途径: ①通过坐标系的建立,引入数量化静为动,以动求解。 ②转化,通过分析数与式的结构特点,把问题转化到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如将转化为 勾股定理或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等。 ③构造,比如构造一个几何图形,构造一个函数,构造一个图表等。 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三种类型及思维方法: ①“由形化数”:就是借助所给的图形,仔细观察研究,提示出图形中蕴含的数量关 系,反映几何图形在的属性。 ②“由数化形”:就是根据题设条件正确绘制相应的图形,使图形能充分反映出它们 相应的数量关系,提示出数与式的本质特征。 ③“数形转换”:就是根据“数”与“形”既对立,又统一的特征,观察图形的形状, 分析数与式的结构,引起联想,适时将它们相互转换,化抽象为直观并提示隐含的数量关系。 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应用 (一)解析几何中的数形结合 解析几何问题往往综合许多知识点,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命题,备受出题者的青睐,求解中常常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动态的角度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几何图形结合起来,达到研究、解决问题的目的. 1. 与斜率有关的问题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数形结合带给教学以蓬勃之生命,赋予教学以持续性的活力,使有效教学的策略更丰富,更清晰。 1、教学回归生活,以童真唤起兴趣,营造乐学的有效教学情境。 在我们的童年的记忆中,好的动画片和童话书总会给人一种最美好的的印象,那种感觉挥之不去,抹之不灭。新课改教材里各种鲜艳逼真的情境图,各种平移、旋转、对称的美丽图案,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以本地生活中的事物或景物作为例子,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建构看得见,摸得着。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如果能深深地吸引每一个学生,孩子们就会热情参与、积极动手、踊跃发言,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适当的铺设。 2、看图说话,鼓励多提问;先学后导,作图更有效。 读懂题意,鼓励多提问。教师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设清楚:题目意思是什么?学生围绕着问题与图形,反复在数与形之间辗转,借直观,解抽象,把一个无从下手的题目具体化。通过汇报,有多种解法,可列出学生容易理解的几种式子,再结合直观图,比较最简单的一种解题思路。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领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利用了列方程解答,例题图示化。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发现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画图不仅是为了解题,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图文并茂的场景图,让孩子们的思维体操更准确,更潇洒。 3、数形结合,不忘操作。 例如《解方程》,教材设计打破传统,不再利用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解方程,而是借用天平使学生感悟等式、方程,探求方程两边都同加、同减、同乘、同除(0除外)同一个数,方程两边仍然相等的基本性质。这种解题方法是发展的、前瞻的、科学的。 4、“形→数”、“数→形”,分阶段把握数形结合知识难度,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低段学生及图形建构差的的学生适宜“形→数”的直观思维,其教学大多以观察、操作等活动开始,在感知和积累了大量空间图形的具体形象及抽象化图形后,自然过渡到复杂、抽象的图形学习。

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上的应用练习题(含答案)

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上的应用练习题 1、已知函数x x x f )21 (|lg |)(-=有两个零点21x x ,,则有( ) A 、1021<x x D 、021=+-a x x f a 恰有 3个不同的实数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1( B 、 ),2(∞+ C 、)4,1(3 D 、)2,4(3 5、已知函数?? ?>≤+=0 log 01)(2 x x x x x f ,则函数1)]([+=x f f y 的零点个数是( ) A 、4 B 、3 C 、2 D 、1 6、函数x y -= 11的图像与函数)42(sin 2≤≤-=x x y π的图像所有交点的横坐 标之和等于( ) A 、2 B 、4 C 、6 D 、8 7、方程lg sin x x =的实根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函数y a x y x a ==+||与的图象恰有两个公共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11, C 、(][)-∞-+∞,,11 D 、()()-∞-+∞,,11

数形结合,例题解析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不但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对于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大家并不陌生,但如何应用却是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数形结合的主要方法有:图像法、几何法,主要途径是转化,常见转化有:构造函数实现转化、构造图形实现转化。 一、构造函数,实现转化 把研究数的问题转化为研究图像的问题,这类方法一般适用于解方程或不等式的问题。 例1:方程x+log2x=2和方程x+log3x=2的根分别是α、β,那么α、β的大小关系是() a.α<β b.α=β c.α>β d.无法确定 ■ 分析:由x+log2x=2得log2x=2-x,由x+log3x=2得log3x=2-x,分别构造函数y=log2x,y=log3x及y=2-x,并作出它们的图像,由图易得答案为a。 例2:方程■-|ax|=0(a∈r)解的个数是 () a.4个 b.2个 c.0个 d.与a的取值有关 ■ 分析:原方程可化为■=|ax|,分别作函数y=■与y=|ax|的图像,由图知,应选b。 二、构造几何图形,实现转化 在解题时,我们常通过构造几何图形,实现问题转化,如把a转化为距离,把a2或ab 转化为面积,a2 +b2+ab转化为余弦定理,把sinα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等。 例3:若锐角α、β、γ满足cos2α+cos2β+cos2γ=1,求证tgαtgβtgγ≤2■。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设α、β、γ为一长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从而命题容易得证。 ■ 证明:如图,设长方形体abcd-a1b1c1d1的长、宽、高为a,b,c,∵cos2α+cos2β+cos2γ=1,∴可设∠d1ba=α,∠d1bc=β,∠d1bb1=γ,连结bd1,则tgα=■,同理tgβ=■,tgγ=■,tgαtgβtgγ=■·■·■≤■=2■,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故命题成立。 例4:设x>0,y>0,z>0,求证:■+■>■。 ■ 分析:注意到■=■表示以x、y为两边,夹角为60°的三角形第三边,另两边也有同样意义。故构造如图的四面体,使∠aob=∠boc=∠coa=60°,则有ab=■,bc=■, ca =■,原命题转化成了求证ab+bc>ca,这显然是成立的。 三、如果已知条件是函数问题,则应善于发现各个量所表示的几何意义,然后再把所要研究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或解析几何问题进行解决 例5:求y=|x+1|+|x-2|的最小值。 解:由绝对值几何意义不难得出,最小值为3。 例6:函数y=■的最大值=,最小值=。 ■ 分析:本题可把求值问题转化为求切线斜率问题。由于y=■=■,表示过点p(2,3)与单位圆上一点(-cosx,sinx)的直线的斜率,由图知,当直线与圆相切时,分别可得到ymax =2+■,ymin=2-■。

数形结合思想例题分析

数 、 形 构造几何图形 结 彳解决代数合 思 刁三角问题: 想 例 题 分 析 1、证明恒等式: 2 2 x y 2 z , z 例1 已知 x 、 y 、z 、 r 均为正数,且 Vx 2 2 2 r x 求证:rz xy. ( 、 \ \x 2 2 2 分 析 : 由 r A B x y z , 自然联想到勾股定 理 。 由 z z Jx 2 2 r 2 x .可以联想到 射影定理。从而可以作出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如图) 。对照图形,由直角三角形面积的两 种算法,结论的正确性一目了然。 证明:(略) 小结:涉及到与平方有关的恒等式证明问题,可构造出与之对应的直角三角形或圆, 然后利用图形的几何性 质去解决恒等式的证明问题。 2、证明不等式: 例2 已知:O v a v 1, O v b v 1. 求证 证明:如图,作边长为 1的正方形ABCD 在AB 上取点E ,使AE= a ;在AD 上取点G,使AG= b , 过E 、G 分 别作 EF//AD 交CD 于F ;作GH//AB 交BC 于H 。设EF 与GH 交于点 O,连接AO BO CO DO AC BD. 由题设及作图知厶 AOG 、△ BOE 、△ COF 、△ DOG 均为直角三角形,因此 且 AC BD .2 由于 OA OC AC,OB OD BD.所以: .1 当且仅当 a b 2时,等号成立。 小结:在求证条件不等式时,可根据题设条件作出对应的图形,然后运用图形的几何性质或者平 面几何的定理、公 理去建立不等式使结论获证。 3 、求参数的值或参数的取值范围: 2 例3若方程 ax 2x 1 0 ( a > o )的两根满足:x 1 v 1,1v x 2 < 3,求a 的取值 范围。 2 解析:画出与方程对应的二次函数 y ax 2x 1 ( a >0)的草图: 由图可知:当x =1时,y v 0;当x =3 时, y >0. 即 a 1 2 2 11 v 0 ; a 32 2 3 1 > 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