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研究方法重点

教育研究方法重点

教育研究方法重点
教育研究方法重点

教育科学学院

第一编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人类的活动可以粗略地分成三个层次:本能水平、经验水平和有意识的反思水平。当一种活动进入研究水平,也就意味着我们从事这项活动的自主性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具备了从自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可能性。

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一、教育研究与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

作为研究教育现象所采用的方式、手段或遵循的途径、程序、格式和规则,研究方法具有不同层次、水平和不同类型。

(一)四种研究水平

直觉观察水平、探索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1. 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

2. 按研究方法分为: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

三、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1、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

2、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

3、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第二章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

从教育整个历史发展看,两千多年来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基本线索是:从古代、近代到现代,从经验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与实验研究,再到现代系统科学方法研究的发展过程。

一、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基本特征

(一)直觉观察时期

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再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

直觉观察时期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是:

1、研究的起点是社会发展及统治阶级的教育需要;

2、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

3、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4、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观。

(二)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而来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该时期教育研究的主要特征是:

1、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

2、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3、教育研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糅合在一起的,并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归纳法和演绎法;

4、实验方法开始进入教育研究的视野,为教育研究的实证化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持。

(三)形成独立学科的时期

20世纪以来,是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和教育研究方法形成为独立学科的时期。

这一时期教育研究的主要特征:

1、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他学科移植的;

2、在教育研究方法形成为独立学科的同时,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理论中的基本派别进一步分道扬镳,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4、由于受西方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二、影响教育研究及其方法发展的基本因素

哲学认识论

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育理论、实践发展

相关学科发展

社会文化传统

第三章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方法论原则

一、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1、提高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预见性;

2、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与多元性;

3、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的移植;

4、关注教育研究的价值标准;

5、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二、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2、合理移植和借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

3、合理应用数学方法,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

4、从国情出发,批判、继承与创新。

第二编教育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第四章研究课题的选定

一、正确选定研究课题的重要意义

选题,顾名思义,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从广义上讲,选题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二是选择进行研究的问题。

1、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2、选题决定教育研究的方向和水平;

3、正确选题是教育研究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功。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必须有价值;

2、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5、问题要有可行性。

三、教育研究课题的类型及来源

(一)教育研究课题的类型:

基础性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

(二)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

2、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

3、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映出来的种种矛盾;

4、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

5、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

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

四、选题的过程及方法

1、要有明确的、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2、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

3、要善于转换问题的提法,并使问题形成系列;

4、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

五、开题报告的撰写

在系统的分析综合基础上写出简洁、明确具体、概括的论证报告,一般约五六百字。课题论证报告不仅用于申报研究项目,而且也应用于发表论文的开篇,学位论文的前言部分。

对于重大课题,常常必须写出开题报告,并经过同行专家的审议。

例:乐山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1)课题名称;(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3)研究的主要内容;(4)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5)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和科研手段。

第五章文献检索

一、文献检索概述

(一)教育科学文献的基本概念

文献是是把人类的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有价值的典籍,包括各种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磁带、幻灯片及缩微胶片等。

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二)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1、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

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表5—1 社会科学和理工科各项研究活动的时间比例

二、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

(一)文献的三种等级

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

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

(二)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类、专家询问、非文字资料

三、文献检索的过程和方法

(一)文献检索的过程

第一步,分析和准备阶段。

第二步,搜索阶段。

第三步,加工阶段。

(二)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案例:

顺查法:按照时间范围,以所检索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

逆查法:按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

引文查找法: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

(三)教育文献的利用以及检索文献的要求

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

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

3、勤于积累;

4、善于思考。

第六章理论构思形成研究假设

一、研究假设概述

(一)什么是假设

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

(二)假设的作用

1、假设是研究的核心;

2、假设能更明确地说明和规定课题;

3、假设是通向理论的桥梁。

(三)好的研究假设的基本特点

科学性

推测性

表述的明确性

可检验性

二、教育研究假设的基本类型

按假设的形成分:归纳假设、演绎假设、研究假设;

按假设的行者和复杂程度分: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

第七章教育研究的设计

要想使研究达到预想的结果,必须在着手进行研究之前缜密地做好计划。设计研究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二、选择研究对象

要根据研究目的、课题性质确定研究类型,选择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法、调查法、比较法、实验法、理论研究法等)。

为了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的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是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二)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

1、明确规定总体;

2、取样的随机性;

3、取样的代表性;

4、合理的样本容量。

(一)总体、样本、取样的基本概念

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取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三、分析研究变量

四、形成研究计划

(三)取样的基本方法

简单随机取样、系统随机取样、分层随机取样、整群随机取样

1、初步判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状态;

2、选择自变量;

3、确定因变量;

4、辨别无关变量。

研究计划是在进行研究设计基础上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对研究的各项主要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

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

1、研究题目;

2、对研究课题目的及意义的简要说明;

3、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

4、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制定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

5、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

6、研究成果预计取向及使用范围;

7、经费概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的历史,并且是作为一个过程展开的,要认识现实就必须了解历史,因此历史研究法早就成为人们进行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

一、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基本概念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用历史法研究教育,涉及的主要对象是:研究教育活动的历史,研究教育实际和理论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历史规律。

(一)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历史性、具体性、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

(二)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适用范围

1、研究各个时期教育发展情况;

2、研究历史上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

3、分析研究一个时期教育流派、教育思潮并对不同流派理论进行比较研究;

4、对一定时期教育制度(法令、计划、政策等)的判断分析;

5、对外国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

6、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二、历史研究的一般程序

第一步,分析研究课题性质、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有关的资料条件;

第二步,史料的搜集与鉴别;

第三步,对史料的分析研究。

三、历史研究法的结构体系分析

1、搜集、鉴别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1)要通过泛观博览认真发掘史料;

(2)要学会使用辑佚、校勘、训诂等方法。

2、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发展规律的揭示是历史研究的核心;

这一层次涉及三方面内容的研究:

教育领域各学科发展通史以及断代史;

教育领域各学科基本理论与实践发展专题;

教育科学理论学派史及其教育家基本理论的研究。

应采用历史的分析法、逻辑的分析方法、历史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3、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论。

四、历史研究法运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历史研究中资料来源及分析鉴别;

2、坚持唯物史观,正确处理历史研究中的几个关系;

包括古与今、史与论、批判、继承与创新

3、研究者应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

教育观察研究

观察法是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与装置,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考察所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

一、观察法的基本特点

1、可当时当地观察到行为的发生,但不能保证观察到预定的内容;

2、能得到不能直接报告或不便报道对象的资料;

3、被试反应性小,但难以探讨因果关系;

4、通常不要求观察对象的合作,便于实施,但其实施较其他方法更费时。

三、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

1、观察工具的设计;

a、观察记录的表格一般设计在单面纸上;

b、用统一的符号代替词填入记录单的方格中;

c、需文字阐述的地方用一个或两个词简化代替。

2、获准观察。

1、教育观察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有:情境、人物、目的、行为(此外,还应注意事件发生时间、频率、延续期、单独出现回重复出现等要素)

2、观察的要求:

观察的自然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细致性、观察的全面性、观察的典型性

二、观察的要素与要求

四、观察的方法

描述性观察法指通过详细记载事件或行为发生、发展的过程而获得资料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

描述性方法的主要不足是记录信息、分析综合资料所需时间太长。

取样观察法就是对观察的行为或事件进行分类,把复杂的时间或行为转化为可以数量化或可限制的材料来进行记录。

1、取样观察法的操作程序

(一)描述性观察法

(二)取样观察法

(1)对观察内容进行分类;

取样观察法首先是对观察内容时行分类,通过分类将其转化为可以数量化的材料,因此分类是取样法的关键。

(2)给每种类别下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就是用具体的、可感知的或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对类别作的界定。下操作性定义的目的是使不同观察者的记录趋于一致。

(3)设计记录表单

为方便记录,保证记录的速度,应先设计好简便易行的记录表单。(详见PPT)

2、取样观察法的种类

时间取样、事件取样、个人取样

取样法的最大优点是记录简单,较客观,其结果数量化,便于分析,但不像描述法完整、具体,有行为和事件发的的背景。

(三)评价观察法

评价观察法也称为等级量表法,指观察者根据预定标准、不仅要观察行为,同时要对观察的行为作出评价。即评价观察法是根据知觉的印象很快地概括出行为程度差别的一种简易方法。

由于评价的方式不同,评价观察法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数字等级法、图表评价法、语义类别法、强迫选择法

评价观察法的优点是比较容易制定,使用比较方便,且测量迅速。但它要求观察者进行评价,所以易受观察者本身的错误和偏见的影响,因此其观察信度通常较其它几种方法为低。五、观察的信度估计

观察信度即指我们观察的行为和现象是否可靠。取样观察法、评价观察法的一个重要优点就是能进行信度估计。

(一)信度的种类

一致性系数、稳定系数、信度系数

(二)信度的计算

1、计算记录的一致性百分率

观察的一致性次数除以(观察的一致性次数+ 观察的不一致性次数)

2、计算相关。

由两位评分者按记分要点分别给分,然后根据两个观察者评得的两列分数计算相关系数,即得到观察的信度。

计算相关应该注意:大样本用皮尔逊的积差相关法,小样本则用斯皮尔曼的等级相关。

若观察者在3人以上或观察次数在3次以上,可用肯德尔和谐系数求观察信度。

(三)提高观察信度的途径

1、记录任务尽可能容易简单;

2、提供清楚的、完整的、具体的观察类别的操作定义;

3、训练观察者,提高观察信度。

六、观察的类型

(一)非结构式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是指观察者在完全自然的场所或状态进行观察,不人为地创设情境。

非结构式观察包括:

隐蔽观察、适应观察、参与观察

(二)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指研究者创造一种标准情境,在标准情境中观察被试的自然行为。

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

一、调查法概述

(一)调查法的含义

调查法是以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以确定各种事实间的联系或关系的方法。

(二)调查法的特点

1、以提问方式,间接获得材料;

2、在自然状态下主动收集资料;

3、以现状为研究对象,可直接与被试接触。

(三)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实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四)调查研究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维度,有不同的划分。

1、按调查对象的多少来划分,有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2、按调查研究的目的来划分,可分为现状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性调查;

3、按调查研究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五)调查研究的步骤

1、根据课题的性质,确定调查的对象、调查地点,选择相应的调查类型和调查方式。

2、草拟调查的具体内容。(考虑:对调查内容的分解是否有遗漏,是否有重叠;调查的具体项目能否有效地反映研究的问题;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以便能用相应的统计公式进行统计处理。)

3、做好调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4、进行调查预测,发现问题,修改调查内容。

5、正式调查。

6、整理、分析调查材料,得出调查结果。

7、完成调查报告。

二、问卷调查研究

(一)问卷调查的含义

问卷调查法是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或表格,向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特点:1、运用范围广。2、是一种高效调查手段。3、问卷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二)问卷调查表的类型

根据调查者设计问题的不同方式,可分为3种类型:开放式、封闭式、半封闭式。(p91)1、开放式

在问卷上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由调查对象自由回答。根据开放式提问的方式不同,分为:

自由回答式、言语联想式、情境导入式。

开放式的长处是提问较为容易,对象的回答也较为真实,往往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材料。弱点是一般只能作定性分析,难以作精确的定量分析。

2、封闭式

在问卷上不仅要提问,而且要列出可供选择的答案,限制回答的方向和数量,让调查对象选择所赞同的答案。封闭式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肯否式、多项选择式、排序式、等级式、定距式。

3、半封闭式

也叫综合式,半封闭式兼有封闭式与开放式的特点,就是说既列出答案,又留有被调查者自由回答的余地。

两种形式:其一,在选择答案中增加“其他”选择项;其二,在列出的答案后加上了解动机、理由类的问题。

一般在以下情况用半封闭式:第一,当有些问题的答案由于调查者难于全部想到;第二,列出全部答案太烦琐;第三,需要进一步了解调查对象的动机、愿望或理由。

(三)问卷设计的一般程序

1、明确调查的中心概念,确定研究范围;

2、建构问卷框架(a、分解中心概念;b、以理论为根据;c、设计开放性问题,作试探性的小规模调查。);

3、在建立框架基础上,进一步将大问题分解,直至提出具体的问题;

4、广泛征求意见,修订题目;

5、试测(试测样本一般为30-50人);

6、根据试测结果进行再次修订;

7、正式测试。

(四)指导语的功能与设计

指导语即为问卷的开始部分,即开场白。它较大程度地决定着调查对象是否愿意认真地回答,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指导语的功能:1、建立初步的心理融洽,引起调查对象回答的意向与动机;2、消除调查对象的顾虑;3、通俗简明地阐述回答的内容和具体要求。

(五)问题的功能与设计

问题是问卷调查表的第二部分内容,也是问卷调查表的主干内容,调查内容是通过问题来逐一揭示的。

根据问题的功能,将问题分为3类:接触性问题、实质性问题、辅助性问题。

问题序列的设计(补)

(六)设计敏感问题的技巧

迂回提问、投射式提问、假定性提问、委婉性提问

补充:

问卷设计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问卷的结构问题

1、问卷内容定义不明确;

2、问卷编制的随意性问题;

3、问卷长度不适当。

(二)问卷题的编制问题

1、对笼统、抽象、含混概念不加操作定义,造成问卷设计者与调查对象或调查对象之间的理解不一致或相矛盾;

2、两个以上概念在同一题中出现;

3、使用专门术语、行语、俗语;

4、漏掉综合性的选择项目;

5、出现带有某种倾向的暗示性问题;

6、使用不肯定的词;

7、使用可作多种解释,意义含糊的词;

8、问卷中出现调查对象未经历过的或不知道的内容,导致问卷结果的虚假性;

9、问题的陈述使用否定句;

10、问题带有刺激性的词,伤害调查对象的感情,使人受窘,引起不满;

11、问题缺乏限制的前提;

12、题目中供选择的项目未包容所有的程度。

(三)对问卷内容科学性的考察问题

信度、效度问题

(四)问卷统计分析问题

1、样本容量问题;

2、调查项目的可加性和加权值问题;

3、以单因素分析代替多因素分析的问题;

4、运用计算机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的问题。

(七)问卷实施与统计分析

3种方式:团体回答式、个别访谈式、邮寄式

统计分析:

首先,统计问卷的回收率与有效率;(回收率:30%,参考;50%以上,采纳建议;70%以上,研究依据)

其次,对问卷中所有问题分类统计;

最后,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三、访谈调查研究

访谈法是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讨论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一)访谈的类型

1、根据访谈涉及的人数多少,访谈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2、根据访谈的内容是否由标准化的问题组成可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

3、根据访谈的次数可分为一次性访谈和重复性访谈。

(二)访谈的优缺点

优点:1、灵活性大;2、适用范围广;3、控制性强;4、回收率高。

缺点:1、访谈费时、费力、费用开支大;2、访谈面对面接触,匿名性低,访谈对象可能因顾虑不作真实回答;3、易产生偏差;4、非结构式访谈标准化程度低,材料难以量化。(三)个别访谈的步骤和技巧

1、进见

2、与访谈对象建立融洽的关系

3、正式访谈

4、告别

(四)影响访谈效果的诸种因素

1、年龄

2、性别

3、身体语言

4、服饰

经验总结法

一、经验总结法概述

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经验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认识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必然与偶然联系,从中的出规律性的认识,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研究方法。

(一)经验总结法的作用

1、充实和发展教育理论,推动教育实践;

2、搞好教育管理;

3、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4、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

(二)经验总结法的特点

(三)经验总结法的类型

1、以经验事实为研究对象:

2、研究客观、真实、自然;

3、一般是进行“回溯”研究;

4、操作简便易行,运用广泛;

5、主体性和主观性强;

6、研究结论具有不确定性。

经验总结法按其对教育现象揭示的深度和其科学化、理论化水平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或层次:

1、经验性总结

在经验思维水平上的总结。(只能认识个别事实、外部的因果关系和表面的现象)

经验性总结包括具体经验总结和一般经验总结。

2、科学性经验总结

在理论思维水平和实践验证基础上进行的经验总结。

二、经验总结法的基本程序与要求

1、确定总结的课题及选择研究对象;

2、掌握有关参考资料;

3、制定总结计划;

4、收集具体事实(观察、调查、查阅等);

5、对经验事实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践筛选;

6、实验验证;

7、组织论证;

8、总结研究成果。

(一)经验总结法的基本要求

1、选择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总结对象;

2、详尽占有事实材料,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3、对方面考察,注意整体联系;

4、建立可靠的理论支撑点;

5、要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6、要有创新精神,不受因循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

比较研究重点

一、比较研究法概述

教育研究中的比较研究法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种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现象的规律和本质,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的方法。(注:比较研究贯穿于整个教育研究的过程。)

(一)使用比较研究的条件

1、研究对象的数量必须存在两种以上的事物;

2、研究对象之间必须有共同的基础;

3、研究对象必须有不同的特征。

(二)比较研究的作用

1、认识本质属性,揭示教育规律;

2、深化理论,促进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

3、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二、比较研究的基本程序与要求

(一)比较研究的基本程序

1、明确比较主题和标准,提出比较问题;

2、搜集、整理比较材料;

3、分析比较材料,解释比较内容;

4、作出比较结论。

(二)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基本要求

1、保证可比性;

2、资料准确可靠;

3、坚持全面、本质比较。

三、比较研究法的类型

(一)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比较的时空标准)

纵向比较:又叫历史比较,是对某一教育现象进行有系统的定期比较研究,通过对教育现象向后不同时期内的发展变化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对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

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并存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

(二)同类比较与异类比较

同类比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同的事物所具有的特征进行比较,探索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以揭示教育现象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和共同的本质规律的方法。

例:

关于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的比较研究。该研究对上海数百名优秀教师从气质类型、性格特征、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了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整理、归纳出了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的普遍倾向和特殊能力。

异类比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比较,寻找事物的相同之处,揭示其共同规律的方法。

例:

《藏、汉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数学能力发展影响的跨文化比较研究》,通过对藏、汉学生数学能力发展趋势、智力水平和非智力因素的比较,发现:1、藏汉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是导致数学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智力因素对数学能力发展影响随年级的升高而减小;2、非智力因素的优劣与数学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藏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较差,使大多数智力水平中上的藏族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发展。

(三)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

定性比较:是通过事物间本质属性或性质的比较来确定事物的性质。

例如,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研究,就是从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各自具有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来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他们各自具有的本质特征。

定量研究:就是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数量上的分析,从而准确判定事物的变化。

(四)文献性比较、实验性比较和调查性比较

文献性比较研究:就是查阅已有的教育文献资料,通过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以此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实验性比较研究:就是依据实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设计,通过实验进行比较研究,作出结论。调查性比较研究:就是对某一教育现象或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其实质或规律。

教育的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景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一、概述

(一)行动研究的特点

行动研究有三项主要特征:

为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在行动中研究(research in action);由行动者研究(research by actors)。

(二)行动研究的五种模型(图见PPT)

1、勒温(K.Lewin)的螺旋循环模式

螺旋循环模式

螺旋循环模式修正图

⒉埃伯特(D.Ebbutt ,1985) 行动研究模式

⒊麦柯南( McKernan )行动研究模式

⒋埃利奥特(Elliott)行动研究模式

⒌德金(Deakin)行动研究模式

二、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与程序

(一)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

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

1、计划

“计划”环节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它要求研究者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弄清楚:现状、问题、关键问题、制约因素、改进方式、最佳设想;

(2)计划包括总体设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最起码应安排好第一步、第二步行动研究进度。

(3)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

行动研究进度安排表(见PPT)

2、行动

“行动”包括:

(1)行动是在获得了关于背景和行动本身的反馈信息,经过思考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的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采取的实际步骤;

(2)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一同行动;

(3)行动是灵活的、能动的。

3、观察

观察的内容有:

(1)行动背景因素及其制约方式;

(2)行动过程,包括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的实施,使用了哪些材料,安排了哪些主要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干扰,如何排除等等;

(3)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的和消极的。

4、反思

反思这一环节包括:

(1)整理和描述;

(2)评价解释;

(3)写出研究报告。

(二)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

⒈拟定课题,明确目标;

⒉提出总体实施方案;

⒊设计第一次行动“计划”并进行行动;

⒋对第一次行动进行“观察”纪录;

⒌对第一次行动“观察”结果进行内容分析;

⒍对第一次行动的“反思”评价;

⒎制订第二行动方案;

⒏进行第二次行动(行动实践、观察分析、反思评价)……

资料整理分析与报告撰写

一、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一)资料整理的意义

1、通过资料整理使研究者把握研究的主导方向。

2、通过资料整理保证材料的可靠性,为进一步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取得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

3、通过资料的整理形成可以进行深入分析的资料,初步把握研究对象的整体情况,从中发现某些初步的规律。

(二)资料整理的步骤

审核、分类与汇总

二、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2、观点和材料一致;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4、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二)教育研究报告的主要类型

1、教育调查报告:对某种教育现象调查后,经过整理分析写成的文字材料。

教育调查报告一般由题目、前言、正文、总结及附录五部分构成。

2、教育实验报告:是指对整个教育实验过程中的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

教育实验报告的结构如下:题目;单位、作者;课题部分;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附录和参考文献。

3、学术论文: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无论是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还是基础研究,只要对研究的教育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或新观点,或采用了新材料,或运用了新的研究方法,或得出了新的结论,或站在新的高度对原有理论作出新的解释和论证,将获得的科学研究新成果写成文章就是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一般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题目;摘要;引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课堂笔记

*内容主要有四部分组成: *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意义、种类、功用;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教育研究的设计等。)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教育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论文和报告的撰写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对象与特性 一、科学研究 (一)科学 对科学的理解主要有三种: 其一,将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科学就是尖端技术; 其二,将科学定义为“一切系统的、有组织的、正确的知识体系”; 其三,认为科学就是数学、化学、物理学等现有的学科。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二、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特性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 其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 其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其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所谓教育存在包括两个方面的存在,一是实践形态的存在,一是理论形态的存在; 其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研究者所意识到或预见到了的教育问题。 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一书中对于教育研究对象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教育存在”具有三种形态:教育活动型存在、教育观念型存在、教育反思型存在。 (二)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性 叶澜在她的《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点: 1、教育系统的人为性; 2、教育系统的实践性; 3、教育系统中主客体的复合性; 4、教育系统结构的层次性; 5、教育系统的自控性和它控性; 6、教育系统效果的滞后性和隐蔽性。 杨小微主编的《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四点: 1、教育问题的复杂性; 2、教育问题的整合性; 3、教育问题的二难性; 4、教育问题的开放性。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性 1、复杂性 2、实践性 3、准控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与功能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 (一)以教育实践活动的范围和层次来分类,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 1、宏观研究(macroscopic research) 2、中观研究 3、微观研究(microcosmic research) (二)以教育研究的目的来分类,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1、理论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 2、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 (三)以时间为标准分类,可分为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和预测研究 1、历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 2、现状研究 3、预测研究(Prediction Research) (四)依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 第一章是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的定义。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教育研究方法论概论--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方法的方法论。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 第二章是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选题的基本要求。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假设的形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课题研究的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项目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是教育文献的检索。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文献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的类型与主要分布。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第四章是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概况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调查的基本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调查实施程序。 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调查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问卷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访谈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调查。 第六章教育实验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的有效性。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的变量控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形式。 第七章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行动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八章是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SPSS在教材定量分析中的应用。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第九章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

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教育研究方法重点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研究方法重点 教育研究方法重点一、概念题定性研究: 也称质性研究,是指在尽可能自然的状态下,通过深入、细致、长期的观察、体验、调查和分析,以一种开放的研究态度,对教育现象获得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定量研究: 也称量化研究。 是运用数学、物理等手段和工具精确地描述教育事实,解释教育事实,以求发现普适性的教育规则的一种方法。 操作性定义: 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的含义,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变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概念性定义: 从抽象的概念意义上对变量共同的本质属性或特征进行概括。 研究假设: 即研究问题的预设答案,是指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判断。 抽样: 遵照一定的规划,从一个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个 1/ 16

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整体抽样: 把总体划分成若干个群体,然后依据随机原则,抽取一个或几个群体作为样本的方法。 这些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是研究的对象。 随机抽样: 按照随机的原则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同等机会被抽中的原则抽取样本的方法。 等距抽样: 将总体中各个体按一定顺序排列,根据样本容量要求确定抽选间隔,然后随机确定起点,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个体,是单纯随机抽样的变种。 有意抽样: 有意选择某些研究对象作为样本的方法。 一次文献: 又称原始文献、一级文献。 指直接记录事件、活动、行为经过的研究成果、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二次文献: 又称检索性文献、二级文献。 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或摘录内容要点,并按一定原则、方法或体例编排的系统的便于查找、检索的文献,一般包括题录、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_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树图

1.按适用围和概括程度分 适用于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特殊方法:具体点科学方法论 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系统科学方法等 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领域的哲学方法论:唯物论和辩证法 2.按研究目的功能和作用分 ①基础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②应用研究:用于应用和检验理论,评价它在教育解决实际中的作用。(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③发展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策略。(回答的是“如何改进”) ④评价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收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 ⑤预测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的是“将会怎样”的问题) 3.按研究方法分 ①历史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遗忘时间段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目前时间和预测未来事件 ②描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研究的问题 ③相关比较研究:相关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相关或用于与预测,比较研究按一定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④实验研究:目的在于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出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 ⑤理论研究: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从而发现它的在规律 1,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转变教育观念【科技意识,人才观,全面发展观】 探索教育体制、教育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和提高教育质量 2,教育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核心:教育规律】 3,教育研究能够增强研究者的能力,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中重要战略措施。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高中艺术生发展前景 文献综述 姓名:xxx学号:xxxxxxxxx 班级:xxxxxxx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艺术教育如今越来越得到教育界、艺术界、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同时伴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及向往,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和学生注重人格的塑造和技能的培养,在课余时间选择各种艺术补习班已经习以为常,各类艺术补习班也早已成为当今社会艺术消费新的亮点。这种对艺术知识进行学习和补习的方式,即艺术教育,如今已悄然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本文力图通过对部分地区不同年龄段学生艺术知识学习生活状况的调研,从一个全面而全新的角度透析艺术教育问题以及艺术生的发展前景问题,相信这将会对当今艺术教育形式沿着更加正确的方向顺利展开有及艺术教育的实践性探索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产物,艺术教育发展的调研却很少有人去开展,为此,本文拟从实际出发研究艺术教育发展的社会化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和分析学校艺术教育及艺术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思路,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艺术教育这门学科展开对艺术教育模式及发展前景的探究。 一、各领域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1、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研究。 上个世纪,信息传播或者说人类艺术传播的最伟大事件,就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和迅速普及。由先进科学技术一手打造的新媒体横空出世,以其特有的多远化、交互性、超前性等特点一跃成为最受关注和瞩目的全新艺术形态,曾经陪伴我们许久的视听方式被彻底摧垮。我们已经生活在数字时代,一切新的传播媒介都成为新媒体艺术的特殊载体。因此,积极探索新媒体艺术教育,建构更有文化意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

各章节重点难点 4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新颖表现在:(1)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 (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 (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研究的意义和过程 1.1 复习笔记 一、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 可从三个角度来理解: 1.人类活动的层次 人类的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本能水平、经验水平和有意识的反思活动。其中,有意识的反思是指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分离开来,对活动的特点、过程和规律进行理性的分析,属于研究性质。 2.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 教育研究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要求,这充分反映了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 3.教育活动的发展 教育活动是与人类文明同步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在我国也已有3千年的历史。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变化的加剧,教育的变革也成为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教育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1.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1)教师专业化的提法越来越普遍化;

(2)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而且要具备教师职业的独特品格和能力; (3)教师教育研究的意识和研究能力是推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有力保证。 2.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的要求 (1)传统的教育 ①工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知识传授、行为训练; ②班级授课制具有非针对性、去个性化的弊端。 (2)现代教育 教育的理想是促进不同的儿童根据各自的特点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不仅需要有教育的智慧,更需要有对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研究。这样,才能不断突破别人和自己的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因材施教。 3.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 (1)根据教育对象、教育要求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需要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探索和研究。 (2)了解和熟悉教育研究的方法是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高效率的必要条件。 二、教育研究的过程 (一)教育研究的步骤 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和研究过程提供的要素看,可分为5个步骤: 1.确定问题;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笔记 各章节重点难点 4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新颖表现在:(1)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

(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 (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 (1)研究假设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 (2)自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实验处理,事实严重对实验对象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因素。 (3)因变量=反应变量=输出变量=实验结果,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是实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4)无关变量=干扰变量,是指除自变量意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因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变量。 (四)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1、总体、样本和抽样的概念 (1)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突击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能够代表性的一本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样本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样本容量。 (3)抽样: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是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 2、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如抽签、随机数目表,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均等。简单易行,适用于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却样本数较小的情况。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一些。 (2)随机系统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样本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照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抽样比率的计算公式:k=N/n,k为抽样间距,N为总体规模,n为样本规模) (3)分层随机抽样:也成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再依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次类型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4)整群随机抽样:抽样的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 (5)有意抽样法。即按照研究者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取样本,也叫有偏的抽样。 (五)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选题价值论证 2、先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4个要点) (一)文献的作用 1、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课题和确定研究人员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 【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 (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时期特点】 (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 (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 (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 (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 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 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 一、研究的经验本质 二、研究的系统过程 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 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 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 三、一般研究方法 第三节理论的作用 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收集资料 三、分析 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 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 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 第三章查阅文献 第一节文献检索

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 一、信息来源 二、图书馆 三、期刊文献 四、索引和摘要 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 六、元分析报告 七、《教育研究评论》 八、论文 九、辞书 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 一、摘要或小结 二、组织信息 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 一、批判性阅读 二、写综述 三、参考文献 四、准备文献目录 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 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问题的确定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研究的意义

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 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 一、摘要 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 三、附录 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 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 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 一、绪论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结果 五、结论、建议和启示 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 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 一、提出的审稿意见 二、发表标准 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 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实用)

各章节重点难点 一、教育研究概述(4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 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容分析法(定量))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新颖表现在:(1)课题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 (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

(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 (1)研究假设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 (2)自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实验处理,事实严重对实验对象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因素。 (3)因变量=反应变量=输出变量=实验结果,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是实验观察和记录的容。 (4)无关变量=干扰变量,是指除自变量意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因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变量。 (四)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1、总体、样本和抽样的概念 (1)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突击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能够代表性的一本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样本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样本容量。 (3)抽样: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是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 2、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如抽签、随机数目表,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均等。简单易行,适用于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却样本数较小的情况。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一些。 (2)随机系统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样本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照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抽样比率的计算公式:k=N/n,k为抽样间距,N为总体规模,n为样本规模) (3)分层随机抽样:也成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再依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次类型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4)整群随机抽样:抽样的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 (5)有意抽样法。即按照研究者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取样本,也叫有偏的抽样。 (五)课题论证的基本容 1、选题价值论证 2、先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4个要点) (一)文献的作用 1、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课题和确定研究人员 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读书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读书笔记 一、前言 在寻找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个案时,我们坚持从教育研究的外围进入教育研究的内部:(1)先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寻找三个著名个案;(2)然后从教育领域内部寻找三个著名个案;(3)接下来解释该研究方法的操作策略;(4)最后,再以“拓展阅读材料“的形式提供三个可以直接模仿和借鉴的论文或研究报告式的著名个案。 从这里提醒我,不要只为教育研究而做教育研究,其他领域如企业,经济,军事等等的方面的知识也要涉及去了解,不要固步自封。 (1)例如:迪尔凯姆的《自杀论》;本尼敌克特的《菊与刀》;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曹锦清的《黄河边上的中国》;泰晖的《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 (2)例如:科尔曼的《教育机会均等》;美国“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的《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沃尔科特的《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陈向明的《在行动中学做质的研究》;刘云斌的《学校生活社会学》;徐碧美的《追求作乐——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 (3)解释“调查研究“的基本策略:收集资料:访谈、观察与问卷;分析资料:“编码“并确认“关键事件“与“本土概念“;形成“扎根理论“:将“本土概念“还原为“本土故事“。 (4)在拓展阅读材料推荐三分论文或研究报告:“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从自卑到自尊——一个学业优秀学生的发展分析“;“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 重视从教育研究的外围寻找著名个案 重视著名个案中的“具体的人“:除了需要从那些著名个案中领会方法之外,还需要从那些提交研究报告的具体个人的生活史和他们的学术道路中领会相关的“研究精神“。 面对相同的案例,鼓励不同的理解:只是“理解程度“的差别,不存在“学科内容“上的差别。 启用新的“分类框架“:(1)实证研究(描述研究),含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这是“学者“的功夫;(2)理论研究(批判研究),它显示“思想者“的精神;(3)应用研究(变革研究),这是实践者、行动者、改革家的情怀。 实证研究(描述研究)包括“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含访谈、问卷、观察以及相关的教育经验总结)与“描述性实验研究“。 理论研究包括类比研究、比较研究、批判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题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冲刺题 一、名词解释 1.研究变量 1)自变量: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量,是能够独立的变化并能够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 2)因变量:由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变化的量,他是研究者需要观测的指标。 3)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 2.总体、样本、取样的概念 总体:即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他成为研究对象时,就是总体。 样本: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 取样:即遵循一定的要求,从一个整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研究的过程。 3.调查研究法:指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针对社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运用观察、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在自然条件下搜集客观资料并分析处理研究资料的研究方法。 4.尝试性:指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为了研究某个特定的研究(假设),在人为模拟的环境中,采用控制的手段对研究变量施加特定的影响,从而

验证假设以揭示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及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 二、填空题 1.研究是一种认识活动,而起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他的特殊性在于 它是通过人类的理性参与,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的认识活动,是一种试图克 服人类认识局限性,从而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2.由于人类自身认知活动的局限性,要求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保持谦虚和 虔诚的心态,勤于学习和思考,这既是研究活动存在的必要性,也是 研究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心态。 3.没有问题就是没有研究。 4.研究计划主要是回答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的问题,即通过 研究计划试图回答为什么研究和打算怎么研究。 5.研究问题的首要特征是问题的真实性,不是杜撰和空想出来的。即研 究问题首先需要是真问题。 6.观察法的类型分为参与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结构性观察法、非结 构性观察法 7.问卷问题设计时,问题的转化步骤:研究问题-研究假设-调查问题-具体指标-问卷问题。 8.调查问卷的结构为:前言、内容、结语。 9.教育实验的类型为:

教育研究方法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综述 陈易美(学号:312045110005)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当今世界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同时对教育研究方法的探究也是不断深入,下面就对当今世界的一些教育研究方法做个简单的综述。 第一,了解一下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经历了直觉观察时期、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形成独立学科时期、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时期四个时期。现状:第一,群众性(而缺乏专业性)。第二,行政参与并领导教育研究(官本位思想)。第三,研究方法上倾向理论思辨研究,实证研究较少(研究中的急功近利)。第四,没有教育研究的质量控制体系。(科学的评价机制与有效的转化机制)。随着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研究方法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于:理论更具有构造性、清晰性和预见性;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和多元性;教育研究方法的借鉴移植各门科学的研究方法;关注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标准以及更有操作性。 第二,要知道.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1)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是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发现其内在规律或一般性结论。(2)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时研究的问题。(3)实验研究方法(真实验、准实验)主要目的在于:根据一定的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造能验证实验假设的系统和环境,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4)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涉及对过去发生事件的了解和解释。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以往事件的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目前事件和预测未来事件。 第三,在教育研究中要学会选题与设计。首先,要学会选题。选题要新颖,要把研究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有关科学领域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思想的主要遗产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任何新发展,新突破都是不可能的。如何衡量选定课题有无意义及意义的大小,主要是看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其次,课题研究的设计方面,要先进行.教育研究假设,对问题的答案、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或某些现象的性质的推测或提议。判断其是否正确,叫检验假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重点

一、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别 1、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的分类: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基础性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解释、描述某些现象和过程,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对基础性成果做进一步验证,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如相对论原理为基础性,核能应用研究为应用性。)学校情境中的教育研究大多为应用性。 2、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分类: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a、探索性研究。进行新课题,对该课题进行初步了解。缺点是难以提供满意答案;b、描述性研究。对教育中出现的某一情况或事件进行描述,把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形记录下来;c、对教育中某一现象做出解释。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依教育研究性质或手段区分的两种范式:(1)定性研究:主要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从人文学科中推演而来,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定性研究的5个特征:a、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主要来源,其中研究者起关键作用;b、是描述性的(不采用数据形式);c、关心过程而非结果或产品;d、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自下而上,即通过资料找问题);e、关心的最基本的事情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2)定量研究:模仿自然科学,对教育现象进行观察,是经验的、可定量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优点:a、消除研究过程中主观性和各种偏向偏见,使研究保持客观、精确;b、把教育实践工作者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加以检验。缺点:a、教育现象具有模糊性;b、不仅受物质条件限制,还受伦理上和社会条件的限制。(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提供框架,定量研究为进一步定性研究提供条件。 4、教育研究内容可分为宏观的、中管的、微观的。宏观教育研究主要研究社会现象;中观的对应机构;微观研究重点研究人与人之间。在学校情境中主要研究的是微观的。 5、按研究开展地点和资料收藏方式可分为书斋式研究和现场研究。书斋式以查阅资料为主,而非在实践中。现场研究在实践中进行。 6、研究方向尺度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同一时间-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纵向-不同时间-趋势研究、各年龄组特征研究,定组研究。 7、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①资料来源:定性研究来源于自然情境,定量研究来源于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②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定性研究来源于图片文字,定量研究来源于数据;③对研究关注的方面:定性研究重过程,定量研究重结果;④分析资料的方法:定性研究采用归纳分析,定量研究采用演绎分析;⑤关心的基本项:定性研究关心意义和理解,定量研究关注变量与操作;⑥学术属性:定性研究属社会、历史、人类学类,定量研究属于心理、经济、物理范畴;⑦目标:定性研究目标在于描述现实现象提高认识,定量研究目标在校验理论证实事实;⑧设计:定性研究设计灵活、一般、可引申,定量研究设计有结构、预定的、正是具体;⑨技术和方法:定量研究重观察漫谈,定性研究重实验和有组织的交谈; ⑨与被试关系:定性研究者热情接触被试,视为朋友,定量研究与被试疏远;⑩工具或手段:定性研究重录音等,定量研究中项目表问卷占比重大。 8、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中/微观的、现场式的研究。 二、研究问题选择的三个基本准则:问题必须有价值,有新意,有可行性。主观条件:研究人员自身的素质。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时机条件:理论、工具、技术手段等成熟度。 三、研究变量的类型 1、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设的原因变量。 2、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也称依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